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的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哲学的思维导图

时间:2023-08-01 17:4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哲学的思维导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政治哲学的思维导图

第1篇

关键词:分层导学;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1;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17-01

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思想引领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推广,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政治课教学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导学尤为重要。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分层导学的内涵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分层导学包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和“诱思探究、引导自学”两部分。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学提纲、选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区别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自学就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教师要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这里,分层教学是基础和前提,引导自学是核心。不同的学生,其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只有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各得其所,使每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应有的提高。

二、分层导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

分层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通过六个环节展示它的精髓。即: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重难点知识精讲、重难点知识分层运用、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个体互动与验收。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注重书本知识的自主学习与运用,促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贯彻落实的时候,不能按部就班,而要根据学生的状态、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下面,以高中政治必修一“企业的经营”为例,研究“分层导学”这六个环节的具体运用。

(1)课堂前十分钟,展示导读提纲,学生根据导纲自主学习,完成相对简单的基础知识检测与过关的5道单选题。在此期间,教师必须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随时记录学生反馈的问题,灵活掌握自主学习的时间。导学提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填空和判断的形式呈现企业的含义、地位,公司的形式、组织机构,企业兼并和破产等基础知识。这些模块的设置,考虑到班级中下层同学,让他们迅速准确地找出知识点,对书本知识有个大致掌握。导学提纲的第三部分,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企业如何经营才能成功、兼并和破产的意义或作用这些概括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让中上层同学在完成导纲第一、二部分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学着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也给中下层同学一个拔高提升的锻炼机会。关于基础知识全面检测与过关的5道单选题,要简单为主、考点清晰明了,争取全班同学都能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掌握。

(2)安排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互助学习,生生之间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共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与过关的错题。解决不了的错题,则由代表上报老师,而这些需要上报的错题往往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接下来,就是重难点精讲的时间,大约二十分钟。主要是讲解如何区别公司的两种形式、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以及企业经营失败会导致兼并或者破产。在这里,可以创设一个情景模式:“第一桶金”如何赚,让学生谈谈发家致富的合理方法。这时,可以由此话题展开讨论,思考创建什么样的公司(类型),该企业想要成功经营所要采用的方法,以及经营失败之后的结果。这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出谋划策,共同解决本课的重难点知识。

(3)重难点分层,时间十分钟左右。一般精选或自创一道主观试题,试题要能较好地渗透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并体现一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多媒体投放,让学生当堂完成。在问题的设置上,体现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多层次的能力要求。在评讲题目的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能力要求的问题。

(4)最后,教师需在课后处理好两个环节: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个体互动与验收。根据学生对作业的完成和教师批改情况,锁定本课知识掌握的优生与后进生。根据本节课知识点的具体掌握情况,让优生辅导后进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常常存在的部分学生“不够吃”、部分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结束语

政治课堂中的分层导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外在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使学生领悟到高中政治课中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模块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使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步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把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武俊霞.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六环节教学模式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047-0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生命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都面临的最大潜在危险。"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我在教学中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对此作了一些研究。

1.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是否有效,跟课堂导入有很大的关系。导得好,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导不好,会抑制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创设情景、精心设置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为推动教学发展作好辅垫。例如,在讲《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时,首先播放航天英雄杨利伟、王亚平等胜利归来的视频,欢乐的情景,生动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借助良好的课堂气氛,结合视频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种边听边看带提问的做法,使教学自然地进入一种顺畅的状态。事实证明,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能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兴趣大增,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探究,教学效果自然生成。

2.增强师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精心设问,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问,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甚至是对教师的质疑),教师应给予重视,耐心解答,切不可粗暴地否定学生。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能将学生从"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形式中解放出来,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高二《哲学生活》有关"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内容时。由于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先利用词语"人定胜天"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定胜天'肯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面。人要'胜天',必须以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为前提,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在实际生活中人与自然抗衡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学生们踊跃发言,认为温室效应、水污染、光污染等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没有尊重自然规律所导致的。此时,本人再对课本知识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在思考、举例、听课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这样教学,课堂实现了理论渗透和实践探究相结合,教学效果显著。

3.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发展

新课程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在智力、健康状况,情绪意志、社会适应、动手能力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参差不齐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的教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以学生的学为风向标,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差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与需要分层次的、有选择的教学。分层次教学可从多方面进行,如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过程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以及作业的分层等。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1)什么是依法行政?(2)为什么政府要依法行政?(3)怎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三个问题的难度由低到高,课堂上分别抽不同层次的同学来回答,层次低的学生不会因为难,答不上来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层次高的学生不会因易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可以让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过程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更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4.开展第二课堂,巩固新旧知识

教师要建立起新课程、新观念下的教学方式,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应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应注重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同时,新课程知识综合性明显增加,课文中的一些探究题等小栏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等等,这些都要求并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为考试服务的教学方式,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有新的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应该杜绝"教师传授什么,学生被动地接受什么"的现象。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客观题;解题策略;命题

中图分类号:G633.2;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17-01

在高中阶段,政治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客观题的正确解答,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客观题在高中政治考试试卷中分值占整张试卷的一半左右,客观题的答题水平直接影响政治科目的成绩。命题人为了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辨别能力,使高中政治客观题具有考查角度多、知识点跨度大、选项迷惑性强等特点。本文通过对高中政治客观题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给出答题策略。

一、高中政治客观题的组成结构

高中政治客观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1)题干。分材料和要求,审好题干是做好客观题的基础。很多同学经常粗略看一下题干就着急看选项,此时对题干的材料一知半解、对其要求模糊不清,看了选项拿不准再去看题干,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先入为主,受选项对错的影响把握不准题干要求,导致题目做错。审题干,要达到以下要求。第一,看清楚题干的选择方向,确认选正确还是选错误。想读懂题干给的材料,需要同学们平时注重知识积累,看清楚题干要求则是答题技巧的问题。建议同学们在做题时读到题干的最后,把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用笔标注出来。第二,了解题干的命题类型,看是知识点的理解、判断型,还是事实的分析型、综合型。政治客观题中,经常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哲学中的某一领域出发分析问题,或者从某一领域的某标题、某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或是从不同主体角度解决问题,或者通过对主要还是重要、直接还是间接、根本还是一般、决定还是影响等一些限制性词语的分析得出答案。第三,看准题干规定的选择范围、角度、层次。要注意根本、主要、基础、决定性等词眼,可以用特殊符号进行适当的标注,以便在选项中筛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选项。最常见的是四个,也就是与题干相对应的题肢。可以分为四种情况:本身错误且不符合题干要求、本身错误但符合题干要求、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以上四种情况告诉我们,审选项时应结合题干,建议政治客观题审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审选项可以看选项本身的错对,而选择选项要结合题干,选出符合要求、反映材料寓意的选项。

二、高中政治客观题的解题策略

想要提高政治客观题的解题能力,就要充分掌握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同时,掌握一些政治客观题的解题策略。

(1)选择时,参照以下要点。第一,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选项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选项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第二,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部分意思的选项不选。(这适用于单项选择题,不适用于多项选择。)第三,能从根本上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的选项入选,只对题干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对肤浅的回答的选项不选。第四,对于复杂的选择题,按照逻辑性原则,综合运用以上要点,选择最优选项。

(2)解题方法。第一,高效排除法。在综合考虑文章(段落)内容、所设题干和所给选项的各种信息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或与文章内容不符的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高中政治选择题一般有“八不选”:1)选项本身说法错误不选(题干要求选错的除外,反之,亦然)。2)选项本身存在正误,前正后误或前误后正。3)选项和题干外延不符,过大或过小。4)选项和题干之间只有间接关系,没有直接关系,选项不能恰当充分地体现材料。5)选项中的因果关系是倒置的,与题干中的因果关系恰好相反。6)选项与题干内容变相重复,没有意义。7)选项逻辑混乱。8)选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毫无关系。排除法能在短时间内帮同学们排除至少两个选项,再结合其他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选择的正确率。第二,考查点判断法。该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题目,因为每一道题都有自己的考查点,能准确判断出命题人出题意图和要考查什么,就很容易做对题目。第三,比较分析法。比如,用排除法去掉两个选项后,剩下的两个选项该选哪个更合适呢?这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根据上述列举的规律选择更符合题干材料与要求的、与题干材料最密切的、在材料中体现最明显最全面最准确的。第四,常识判断法。同学们除了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对课本以外的时事政治也要多加了解,丰富自己的常识。第五,发散思维法。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

三、结束语

高中政治客观题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其他题目类型一样,最根本的是要考查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学们只有夯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时事政治阅读量,以上解题策略才更有价值。在运用解题策略时要融会贯通,某一道客观题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总之,要教导学生加强对政治课程的重视,培养政治客观题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第4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课堂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学习的巨大原动力,能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达到事半功的效果。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高中政治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张子厚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常说:"学问一词讲的就是又学又问,不但要好学,还要好问。只有问懂了,才能记得牢。精心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是一门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创设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迸发其创造的火花。通过设置问题,促使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大,他们对事物会经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好奇心产生后,他们对这种事物的兴趣随之而产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好奇,创新要鼓励和培养,并且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上《经济生活》必修1中,我经常提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我们应该如何消费,如何投资理财,如何就业和维权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都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极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键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就是理论性较强,就更应该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使课本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怀疑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要善于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要带着疑问学习,对于疑问尽量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形象说明直观教学要优于枯燥的讲解。求新求异是学生的天性,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困倦。教师要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出赏心悦目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引起充分的注意,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漫画、音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较大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比如:在讲《政府的依法行政》时,就可以通过视频,播放一些贪污案例来阐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4.紧密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53-01

高中政治课普遍表现出教师难教学、学生不爱学、效果不佳的尴尬状况。新课程的实施, 呼唤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政治课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在此,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教训,谈谈对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自主学习是在总体目标的宏观调控下,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这种学习模式的必要前提之一。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弱、不善于交流合作等问题,这给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的实施带来极大困难。

1.2 提供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原则之一。 但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重预设轻生成。例如,教师设计很多问题给学生思考,学生没有自己提出问题的空间。而且教师没有充分信任学生,没能大胆" 放手"。如在自主探究环节,教师仍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不能自己参与到讨论中,没有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

1.3 参与学习的实质化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但是在交流互动时,学生或不主动参与,学习气氛沉闷,或说小话,甚至大喊大叫,课堂气氛和秩序未得到有效{控,使得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影响教学实效。

2.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施模式的意义

树立"人本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我以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应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针对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对策,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3.1 注重教学流程的有效设计,明确师生行为指向。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的航标,教学理念是教学行动的灵魂。因此,教学流程设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扣课程标准" 三维" 目标,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要侧重于学生的参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与空间,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 时间分配、 师生行为指向等。例如,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一节课 45 分钟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环节一:情境导人,启动思维。时间约3分钟。

环节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学生个体学习时问约 10 分钟, 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仅做阅读方法指导,不出示阅读提纲,不提出重难点,以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环节三:交流共享,释难解惑。组内交流时间约8分钟, 组际交流时间约8 分钟,教师点拨解惑时间约4 分钟, 学习个体和学习小组水平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对问题的认识不同.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可以实现共享与互补,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 认真倾听、勤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环节四:学以致用,走进生活。时间约8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提高道德认知。

环节五:反思总结,拓展延伸,时间约4分钟。

(1)指导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部分学校教育发展滞后,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新课程中,教师少讲或不讲,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就轻松了,教师必须参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教材编写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三种基本学习方法, 问题阅读方法、梳理识结构方法、整合知识方法。

(2)创设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体参与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一堂课始终只有那几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充满关爱和热情、 理解和信任的情感环境中,学生才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会勇于表现自我, 积极大胆探索,充满自信地讨论问题, 所以教师要创设轻松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营造活跃有序的互动环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我用"加分激励" 法进行调控。" 加分激励" 即给积极发言、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学生加分,给善于合作 、 积极讨论、 秩序良好 、勇于发言的小组加分, 这种方法, 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大胆质疑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学会倾听、 善于合作的好习惯, 能有效监控课堂秩序。

(4)创设学生放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创新意识新课程强调过程, 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突出过程,就是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让他们 自己探究、 交流,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5)进行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趣技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融洽师生关系。如讲解《因果联系》时,可选用酒驾致人死亡的漫画,引导学生讨论:

①酒后驾车与去火葬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这样既可以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打开智慧大门,引起学生质疑,又可以让学生把知识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应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3.2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情绪情感摘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学生情绪情感体验如下:

"培B我们的查阅能力,不禁锢我们的思维,且让我们有兴趣学,学会发现问题,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

"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能够发现更多知识。"

“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自主学习能提高我们的实践和交流能力。"

" 能全面展示自我. 在学习上充满信心。"

" 现在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更轻松地学习,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学习, 不仅效果好,而且又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让同学学会团结、 互助。"

总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学生的渴望,也是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目前在教学中尚有一些遗憾,如在互动学习环节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不够投入,探究的问题不深人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江正军,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月

第6篇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好之”即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增强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趣味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使学生循“故”知新;是乐章的序曲,使学生感受到整个乐章的基本旋律;是感情的起搏器,激起学生心海的波澜。比如,我在讲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天下无贼》中的傻根想把打工赚的六万元钱带回家娶媳妇的片段。傻根兴致勃勃的来到商场买家电,放眼一看海尔标价6900元,海信标价3200元,长虹标价2880元(图片+配音),傻根一番讨价还价后付给商场2800元买走了长虹电视,5600元买走了笔记本电脑,傻根决定浪漫一把带着媳妇欧洲度密月感受异国风情,别人告诉他出国旅游必须到银行兑换欧元或美元等外币。最后傻根6万元没花完剩下1万,太好了,存到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从此,傻根过上了幸福生活。此时,学生情绪激昂,个个都有探求新知的欲望,于是我向学生展示了以下问题:“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比如我在讲授“铸牢中华民族精神支柱”这一课时,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精彩片段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子被小品迷往了,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全身心进入了学习状态。紧接着我展示了三组材料:回顾历史的教训―环顾世界的思考―面对未来的选择,让学生分别思考探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效果好。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言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教学,集形、声、色于一体,能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地再现于课堂,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视频《温总理在抗灾前线的言行实录》,把“汶川地震”中的人和事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视频还未看完很多学生的泪水已经悄然而下,于是政府的权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已经明白,此时无声胜有声。如在讲授文化生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过节习俗视频,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世界。例如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一课时,我举了“99.8.18太阳系行星十字排列会引起世界大劫难”这一主观臆断的联系时,用多媒体演示了太阳系九大行星运行动态图,进而又演示太阳系行星在引力作用下的运行出现“五星连珠”,“九星连珠”,“十字排列”的图示,让学生科学地感知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联系的客观性,由学生来批驳“99.8.88太阳系行星十字排列会引起世界大劫难”的主观臆造性,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

三、巧妙设疑,激起思维的浪花。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设疑问难能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如我在讲述“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时,不急于讲知识,而是设问:“既然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持有人民币的多少表明人们的富裕程度,那么能不能在全国所有的印刷厂都开动印钞机,多印些钞票发给我们?”学生一笑:“那怎么行?”我接着问:“为什么不行?请同学们看书解决。”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学生通过看书,终于明白了:纸币作为货币符号,它的发行量是由市场上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决定的,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是有规律的,纸币印多印少都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在讲“矛盾的含义”时,引用理发店门口的一则广告:“蓬头垢面进来,容光焕发出去。”学生立即被吸引过来。此时我及时提问:同学们思考此广告语怎样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很快抓住“进”与“出”, “蓬头垢面”与“容光焕发”的对立统一。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时,我用多媒体播放“田忌赛马”的动漫,然后问学生:“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有的学生说:“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其排列组合的不同,必然引起质变。”在这里学生混淆了“必然性”与“可能性”的区别。为此,我进行了质疑:“事物的任何排列组合的不同都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由此激活。老师适时指出:“如果田忌最好的马也不如齐威王最差的马,其结果会怎样呢?”学生豁然开朗――如果这样,即使重新排列组合,也不会发生质变。因此,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其排列组合不同,也能引起质变,但不具备质变的必然性。总之,通过这种迂回式提问,使学生的思维被启动,智力也在思维的启动中得到开发。

四、渗透时事,新颖增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与教材有关的材料,特别是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国家的基本要素”时,就联系了社会热点问题“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执意对中国领土及部分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在讲“外汇及汇率”时,以“人民币升值”问题为切入点,提出:“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在讲“我国的外交政策”时,以“国家建海南省三沙市”为切入点,提出:“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国家建海南省三沙市说明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学生结合这些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样在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下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巧用课本中的俗语、谚语、典故、漫画、插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政治课本上的俗语、谚语、典故、插图等是对正文的一种补充,它们可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各个领域。形象生动的插图,典型有趣的故事,意味深长的俗语,幽默诙谐的漫画,通俗易懂,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例如:讲授“新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时,引用“青出于蓝胜于蓝”来形象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用“望梅止渴”比喻精神具有反作用;用“城门失火,殃及渔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等,比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牵牛要牵牛鼻子,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比喻要抓主要矛盾等。运用漫画配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例如,我引用“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这幅漫画来讽刺主观唯心主义者,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理解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及其错误的实质;用“你敢剪吗?”比喻矛盾的同一性等。因此,巧用它们可以使枯燥的理论趣味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六、运用幽默的语言作结束语,余音缭绕。

第7篇

【关键词】:意境教学 妙趣横生 生动形象 引入深思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首先,导入妙趣横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份,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在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可引用《孙子兵法》里的:"避其锐气,击其惰性。""攻其无备,击其不意".从而使学生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以上导入,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精和趣,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客观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其次,讲授生动形象,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的勾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经过前一阶段导入的统一,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景的统一。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契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住四个字,商品——货币,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本课内容连串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商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属性,规律,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符号、与商品的关系等。如此言简意骇,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汇。

重难点的讲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重点的处理,因此,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如价值规律的讲解,可以分层进行,从其内容、生产、交换、表现形式、作用、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来理解,这样逐层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加深对此的理解。

同时,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要善于提问,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此外,还要巧用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进行精神产品生产的工具,教学过程是通过语言的传输来实现的,语言的优势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始至终的,其对于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学内容的表达,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语言,渲染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理交融,教与学的统一的境界。

再次,结尾引人深思,"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经过前两次的交融,最后达到。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其思想感情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最后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已的知识,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行为规范,到达"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第8篇

关键词 “四三三”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 生成性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59-02

一、“四三三”教学模式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内涵

我校“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导学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形式,以精讲精练为途径,打造高效课堂,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四”即课堂教学核心理念: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维主线、能力主题。“三”即教学三环节: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训练提升。“三”即教学三原则:不预习不讲;不交流不讲;不训练不讲。在这一模式中,对于施教者来说,学案的设计与编写是核心。教师可以将每一框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学案中,通过情境、问题、探究内容的设置,让学生体验、参与,从而落实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了学生是教学资源可以而且必须进行深度开发的观点,并将其分为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原始性资源、方案性资源和研究性资源等六类。其中,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课堂上即时产生,是在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现有的学案、教材、同步练习册等资源在课堂参与的过程中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及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等学习状态,无论是以言语方式表达,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可以看作是生成性教学资源。

二、“四三三”教学模式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四三三”教学模式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弹性预设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开发生成性资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性。在“四三三”教学模式中,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即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学案,进行弹性预设,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足空间、时间,迎接生成性资源。

(二)“四三三”教学模式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交流互动

按照“四三三”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案设计好后,接下来就是课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所发学案中的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即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开发利用。通常有以下情形:

1.善待“错误”,点化知识资源

课堂上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在学生、教师及教材等教学资料上均有可能发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讲:“我们有时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知,提高了能力,增进了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利用好这一“错误”。

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找到错误所在,在纠错过程中探究新知,从而把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扎实。只有包容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才能澄清学生在知识上的误区,巩固所学。

2.倡导质疑,开发问题资源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它道出了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努力激发每个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促进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培养兴趣,激活情感资源

“四三三”教学模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选用的素材、案例、情境应有较强的时代性、与所讲知识有紧密联系,能激发学生兴趣。我们要让这些资源起到“一石击水”的作用,通过这些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他们智慧的涟漪。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应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于开发利用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在学生奇思妙想、顺水推舟、锦上添花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连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我们都可以挖掘,都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错误”资源、质疑资源等进行整合、再生成,让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250-02

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重视。可以说,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如果没有一个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就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作为政治课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政治课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诸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本文认为,政治课对学生能力培养应当从教学的最基本的几个环节加强指导。

一、要指导学生学会“读”教材,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打下基础

“读”就是阅读。无论是高中政治课还是初中政治课,要想学好这门课,首先是要阅读好教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他们认为,只有语文课才涉及读课文。再就是即使读了也是不得要领。由于政治课教材篇幅较长,理论性较深,政治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抽象思维性较强等特点,不像语文课那样语言生动、形象,具体,也不像理科课程那样易于操作或实验。因而一般来说学生对政治课教材阅读的兴趣不是很大。学生们只是粗略地看看,就等着在课堂上随着老师的意图这里勾勾,那里画画。或者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性地看一看,读一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培养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政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可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抓住重点去阅读。在普遍浏览的基础上,抓住教材所论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要抓住教材某章、某节的中心问题去阅读。我们说,读政治课教材,是要有重点的去读,而不是在课堂上通篇的去读,大量的文字要在学生预习中去读。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总结出本章节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为下一步听课打下基础。

第二,在阅读中要让学生抓住政治课教材内在的逻辑思维特点去阅读。政治课教材一般内容有这样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也就是基本理论的部分,包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2)问题的特点,即对基本理论深入理解和分析;(3)问题之间,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4)问题在社会理论与实践中产生的影响和意义、作用等等。

第三,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学会科学阅读。这是说要让学生掌握灵活的阅读方法。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哪些部分可以作为浏览,哪些部分作为重点,哪些部分作为反复阅读。通过阅读,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识记并能够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应用说明问题等等。

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上好政治课,不论是讲政治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法律常识或是其他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都必须能让学生听进去,听得懂。要有听课的艺术。学生听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听不懂或半懂不懂,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政治课索然无趣。有一次我去某校听一位教师的课,在讲到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时,讲得非常混乱,她所举的例子也没能充分说明她所要讲的观点。我问她的学生:“你听懂了吗?”学生摇摇头不知道如何作答。因此,说要让学生听得懂,教师讲明白当然是前提。教师的“一桶水”必须要准备好。政治课教师在讲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讲课要以“事”导“论”。即以实际问题导入新课,引出要论证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方法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运用各种方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的创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多种方式的课堂提问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是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也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一对一的提问或面向全体学生的设疑更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参与思考和讨论。教师讲课时要巧设疑问,解疑要准确、透彻,答疑要肯定。

再次,教师讲课要把教材内容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政治课知识是“有用的”、“不是过时的”。

教师在努力讲好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

(1)听课必须精力集中,排除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课,使思维具有连贯性;(2)要根据教师的设疑,勤于思考,主动听讲,带着问题去听课;(3)要建立必要的时空观念;(4)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参与课堂讨论互动;(5)要能听出教师在讲课时强调了哪些问题,抓住重点和教师的思路,即抓住主要矛盾;(6)要善于归纳出头绪,大胆发言和提出问题;(7)及时总结归纳,做好听课笔记,弄明白本章节中相关的问题有哪些等等。

三、要指导学生学会“说”政治课,培养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

让学生“说”政治课,是指课上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言,说出他的理解和体会,并对教材提出的问题能与生活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说”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能力。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说课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认为,教师应当把说课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说出来,就足以证明教学是有效的,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四、要指导学生学会“写”。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复现”能力

政治课教师一是要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学习笔记,帮助他们及时总结和归纳新知识。在课后要整理好笔记。笔记本要保存好定时整理,将特别乱的誊抄一遍,将相对集中的内容装订成册,以后复习时可以做为重要辅助材料,做好知识的积累。

二是政治课强调的写是要学生能够写出各个知识点的提纲。这是一个复现知识的过程,是进一步理解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内化和巩固过程。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全面而准确把握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步进行,不可偏废,片面强调能力,犹如空中楼阁。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不利于知识巩固和识记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写出所学内容的提纲,是一个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这里要强调三点:

首先,要使学生学会“治理”自己的学习。“治理”学习,是说应当让学生有能力把握所学过的知识系统的归类、筛选,哪些问题属于哪一种题型,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如:知识点有哪些,是什么,所学过的基本理论或原理有哪些,哪些原理要经常应用实例加以说明等等。归纳并写出以上所学知识结构线索图。明确各知识点在所学知识中所占的比例和重要地位等等,而不是处于模糊状态。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识记”的方法。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注重培养和提高记忆能力是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又一个重要任务。

识记的方法很多,例如,可以用大声朗读法、课堂讨论法、正反双方辩论法、列表法,索引法等等的方法来加深理解和识记。这样才能战胜遗忘,牢牢把握所学的知识。

再次,要指导学生把联系实际的问题写出来。就是一种小论述文。应当使学生能够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应用基本理论来说明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培养学生思维、语言和动手写作的一致性,对问题反映的灵敏度,思维多维性的能力。

一般来说,外语课,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上,政治课和其他学科也离不开这几个教学环节的训练,只是在顺序上要有自身的特点。政治课教学中注意从读、听、说、写四个环节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双赢之举,只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余爱妩.激活主体思维[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