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4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师要善于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有效互动的舞台。这样的课堂,相比教师按照教参或教案展示自己行为的传统课堂而言,充满了变数。它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展现自身高超的教育智慧,时刻关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让课堂呈现出真正的活力。如:以青藏铁路的铺设为案例,引导学生探究交通运输中线的选取;以2007年强热带风暴"锡德"袭击孟加拉国为案例,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些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挖屈教材中新颖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地理学科要抓住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挖掘展示教材中穿插的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彩图、幽默漫画、谜语故事等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高中地理上册第12-13页的各种热量带图、第86面"苦难的母亲"图、第88面"城市环境问题"图等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寒来暑易、昼夜交替、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进行设问质疑。再比如画中国地图时,必须画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黄河入海口),长江入海口,杭州湾,珠江口,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等,我以前看有的老师上课不拿地图,也不画版图,画图了也太简单过分了,那样会让学生有错觉,记不住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点。比如讲中国的主要铁路,不画出珠江口,就定不了广州的位置。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变革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生成。
新课程的预设有目的性、引导性、弹性,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学生的现有水平是生成的起点,生成的动力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重生成性,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新课程强调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情景的设置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它既直观而又给人深刻的感悟,同学们通过情景探究很容易就能得出基本的理论观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注重学习过程,关注学习结果 。
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确定探究目标,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努力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去发现,建构知识。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是当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东南亚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读图,让后分组创建旅行团,每个小组选出不同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写出导游词(有关该地区的位置、气候、地形、经济、宗教、风俗习惯以及由代表的性),然后选出代表当小导游,介绍该地区的自然或人文情况。
五、优化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首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另外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深入学习,让他们有一种吃得"饱"的感觉。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选用恰当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选用恰当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仿效,不仅可使学生迅速地掌握自学地理的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和学科特点;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痕迹的生长,使知识较快地转化为技能。例如:学习河流的内容时,列出水系特征的知识模式:①源地、流向、注入湖海;②水系组成及形状;③流域范围;④流程及落差等;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又如:学习气候的内容时,列出反映气候情况的资料:①气温的高低及其分布,从气温分析定出所属的"带"(寒、温、热);②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从降水分析定出所属的"性"(干、湿与海、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气温和降水情况定出气候类型。利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纲目清楚,一目了然。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效率。
七、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效率;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这要从教师、学生、理论、方法、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实施有效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个老师和地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4)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结果将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弊端,它能将网络可储存性、大容量性、交互性、远程性和全面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的选择属于自己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型”式学习,打破书本知识观点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更易于思维创新。同时,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规律明显,更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探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而相对减轻课堂45分钟内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关键词:态度;理念;变革;效率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端正好态度,切记不能“唯分数”论,把地理课当做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试想,如果我们为人师者都不重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话,我们又如何能够教育好学生,如何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端正态度,认真备课。
一、端正态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所谓备好课,就是要广泛地参考有关资料,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全面地设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另外,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果只靠教师的个人能力,是难以应对新时期新环境下教学要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例如,课堂提问的问题应该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转变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知识,学生在台下听取、背诵、记忆知识。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环境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注入式教育方式,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此外,不少教师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习惯于对知识的点、线、面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把学科知识变成了枯燥抽象的条文公式,习惯于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左右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元化理解、个性化表达根本无从谈起,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单向的,教育的主要资源不是教师,教师只是辅助;也不是教材,教材只是桥梁;更不是多媒体,多媒体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依靠的最主要资源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工作方式上的变革,而是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坚定认定;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上的转变,而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真正转变。
三、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只有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角色,使他们更投入地“演出”。久而久之,他们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更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中国山区面积”时,关于山区在开发利用中的利与弊,可以设计一场辩论会,正方与反方就山区利用的利弊进行了广泛深入、针锋相对的辩论,两方同学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所论述的观点和列举的论据早已超出了课文提示而且更加全面。通过辩论,学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对事物的认识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这样的课堂真正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促进课堂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信息的交换和流通,良好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以求得新的发现,达成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课堂中的有效交流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智慧火花和创新思维的新课标教学的要求。
例如,在《热力环流》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解析山谷风的形成,并对山区的城市规划布局作简单的评价,要求同学间相互交流如何减少工业区对住宅区和商业区的环境污染。
在交流中,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城市规划布局要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从而保证了本堂课的学习效率。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端正态度,认真备课,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性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赵振雄.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7).
农村高中的学生地理知识普遍较薄弱,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很低,要实现提高地理课堂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有较大的困难。
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效果呢.
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学生所需能有机结合。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不备学生,不备方法,殊不知学生已经发生了变化,导致教师讲课与学生学习脱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前提,比如: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学生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学生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等,做到知己知彼。
3 科学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方法一: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不浓,但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的心理特征,地理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教学方法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地理课。
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因此,教师要从各方面下功夫,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育教学方法三: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显得单调而枯燥,然而,生活世界却充满生机、色彩斑斓。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的割裂使课堂如一潭死水。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生动性、再现性,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使整个课堂鲜活灵动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方法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主动、互动形成热烈的研讨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教育教学方法五:创设多样化的地理课堂。
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就地理学科本身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撰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变“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变“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5 课后及时总结反思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反思,教师更要及时总结反思。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课堂上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如何克服课堂上最突出的问题.等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都需要总结、反思,并提出整改意见,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陈澄著,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地理教学论》,黄成林著,200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3] 《地理教学论》,胡良民著,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多媒体技术可汇集多种地理教学媒体之所长,既能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地理教学信息,又能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传统地理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它不仅能调动学习者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意听、看、还要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手脑协调一致快速反应,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可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间接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展示现实存在而又不能亲临实践的地理景观,可展示地理现象的演变规律,从而使地理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优化了地理教学进程。并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形成教师、教材、学生等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地理教学效果,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为教师的地理教学过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那么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呢?
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地理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利用多媒体,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的教材内容变为动态的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通过利用多媒体在教材处理、教法设计、教学双边活动中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把学生应牢记、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制作出适用的多媒体软件,就一些重要问题展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思考、探索和讨论的机会。另外,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精心设计带有梯度的问题和发散型问题。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精心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首先设计为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冷、暖锋是如何形成的?形成过程有何异同点?”在学生理解了冷、暖锋的基础上,接着教师提问“锋面气旋是如何形成的?”最后展示锋面气旋在我国的移动情况录象,学生经过讨论总结锋面气旋在经过我国时不同地区出现的不同天气。
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其“辅”的作用
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并非替代教学,所以教师在备课和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把学生应牢记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确定最佳作用时间,即在何时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切忌一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师一刻也不离开鼠标或键盘。如果这样,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会变成了电脑的主导地位,学生就只顾观看而无暇思考和练习了。因此,现代教育媒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这一主体,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多种媒体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媒体使用单一,往往会使课件本身成为一种形式。如有的课件主要使用文字素材,缺乏其他媒体资料,使课件成了代替板书的一种形式。再如有的仅仅是几张静态的图片或地图,与传统的投影片和挂图几乎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它们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多大的区别,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媒体的筛选也很重要。首先,要从知识性角度去筛选,看看选用的媒体与课题是否搭配。其次要从教学效果上去筛选,如果收集的媒体资料很多,就要从教学实际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资料,而不要求多。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精心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80-02
地理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不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样也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生活与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完成地理教学的任务。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那么地理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对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总结,认为要想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高中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到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留给学生一定是时间去思考、分析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共同交流与进步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高中地理教师要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首先要认真研究地理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生活环境与心理状况等,地理教师还要认真准备教学道具,并依据学生情况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与课堂情景,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只有地理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去认真备课,才会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游刃有余,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与要求,需要教师在平时注重积累,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精心设计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三、高中地理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由于地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显得枯燥、乏味,高中学生往往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心理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全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一些趣味性的地理事件与地理故事;或者是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进来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一种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涌现的现代教学手段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多样性的有效方法。过去的教学是以书本为主的一种单调的、抽象的世界,不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同样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显得死板、没有生机。而现代教学手段的介入却改变了这种状况,各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可以让高中地理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把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以其再现性和先进性为特点,让学生能够观其形,听其音,身临其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教师还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搞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所以带学生到野外观察也是学习地理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活动。比如笔者讲到环保的时候,就亲自带领学生去实地看一下现在本地的污染状况,并带领学生到垃圾站去参观,要求学生回家写一份环境调查报告,用触动心灵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所学,并把环保落实到行动上。
五、高中地理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2.2.1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2.2.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3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2.2.4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 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4]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青海教育,2004,(7).
关键词:创新 课堂 效果 教学手段
课堂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上我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前提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交给学生怎么做,做什么才是关键。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位教师关注当前热点问题,积极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最好的体现。
⑴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备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⑵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备教学方法
①备怎样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②备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③备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④备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只有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才能碰撞出火花。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能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 课后及时记录是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转变之一,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
但是转变思想并不容易,所以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还课堂给学生。我校近年来进行了大胆探索,大量使用的“68686”小组学习法,从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和学生从行动上带动了思想上的转变,从开始的不敢或是不愿尝试,到现在把“68686”小组学习法变成常规教育方式方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过来,良好的效果又坚定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主要途径
我校实施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68686”小组学习法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凡是遇到学习的问题,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由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可以向其他的小组求助解决,最终的难题才会交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大部分问题在学生内部就得到了解决,即增强了学生个体的思考能力,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增,在课堂上就更加愿意积极思考,从而整体的课堂效率就更加高效。
四、让地理学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
我校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要求课前各组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地理现象,在课堂上运用地理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学生就能根据课本知识解释我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年我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
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五、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培养新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促进社会的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
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三、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一、运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来让学生乐学
高中地理中的知识容量很大,要让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牢固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提高,对知识的探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死板严肃的课堂会让学生感到地理学习的枯燥,让他们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地理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二、运用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对知识的进行探究,深刻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时,学生要学会如何从地理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通过认真阅读来提取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对地理教材和资料进行阅读时能有效提取其中有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地理知识时能深入思考,提高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促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后,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并在他们回答上问题知识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对地理课堂上的阅读重视起来,促进地理思维的深入,在不断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地理思维的发展。
2.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来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依靠学生阅读来理解地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地理课堂中,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使他们掌握地理知识的本质。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不能夸大多媒体的教学作用,使整堂课都在多媒体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看似活跃的课堂却没有高效的教学效率,学生掌握不了学习的重点,不能使教学目标有效实现。在运用多媒体来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时,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直观展现,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的双重作用来进行地理知识信息的提取,使学生的通过学习和探究获得有效的地理知识。
3.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地理教材中包括大量的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通过读取地图来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在阅读地图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已有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还要求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地图上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提高他们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理解知识进行整理,构建成地理体系,在阅读地图时能快速调动知识体系中的地理知识,通过阅读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三、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激发思考的深刻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更深地理解地理知识,完成课堂叫许目标。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能对知识逐渐深入地进行探究,有效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学“大气环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如下问题:如果地球进行自转,气压带和风带有什么变化?如果没有大陆和海洋的区别,气压带和风带又有什么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使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分享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使思路开阔,能创新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探究,使他们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时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在进行问题创设时,要根据学生的地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进行设计,使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能获得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信心,使学生更积极地深入研究地理知识。
四、 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在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和问题看法的深刻性,使地理课堂学习有效进行。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一个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促使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结组。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在积极地合作探索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也不断增加。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通常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是由学生的兴趣决定的。因此,为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授课教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热爱地理,喜欢地理,对地理课感兴趣。怎么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状态集中到课堂中来,以最快速度的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利用好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做好新课导入是关键。地理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话题,以故事、诗歌、新闻、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接下来的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学习中。导课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课堂学习,学习效率高,学习劲头足,教学效果理想。
二、加强课堂地理知识的传输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学科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然而知识的获得与吸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性构建。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总结重难点以及运用书本知识到生活中,将教材内容活化。
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材知识是以文字形式总结的结论,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及掌握知识的本质,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将书本知识进行展开、重演、还原,最后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授课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可以为学生举例周边的生活环境,加强地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学会如何学以致用。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纠正应试教育所学内容只能用来获得更高分数的错误观念,从心里端正学习观,爱上地理学习。
三、增强学生地理课堂学习能力
理学科虽然归类为文科,但是它与靠记忆背诵来掌握的政治、历史学科不同,它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授课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的讲授阶段,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将地理知识内容进行板书罗列。学生不会对地图进行分析,则无法对地图上的国家以及地区进行区分。不会分析图表、提取信息,就无法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位置等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教学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必须引学生发散空间思维能力,头脑中形成地球的立体概念,然后对课本知识加以理解。如果仅仅靠背诵各个时区、行星概念,学生仍然不会计算时区问题、理解昼夜更替。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是教授学生解答地理习题的关键步骤,更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本知识的基本要求。
四、提高地理课堂的活动频率
高中地理新课改背景下,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开展地理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本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利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进步和发展,其教学效益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