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时间:2023-08-01 17:4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学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第1篇

一、关注学生感情,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关注学生的感情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内容之一,这也表明了在教学中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以及思想感情等,老师要面向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真正地关注他们,做到尊重、支持、鼓励。

在讲解《心声》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老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心理游戏,叫做实话实说。每个人从小到大肯定遇到过不少让自己难以忘怀的往事,今天就可以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每个同学都可以自己站起来畅谈自己的心路历程,敞开心扉,将自己想说的话大声说出来。

学生1:我长这么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母对我的爱,有一次我重感冒,父亲冒着风雪在严冬里将我送到了医院,母亲也整夜守候在我的身边,生怕我有什么闪失,看到我醒过来,父母激动地哽咽了。所以我觉得父母是值得我们热爱一辈子的。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了,以后我也要这般对待老去的父母亲。

学生2:现在学校的环境没有以前的那种感觉,主要是因为我跟周围的同学合不来,没有特别想依赖或者靠近的好朋友,我在这里并没有觉得有多大的学习乐趣。

学生3:……

老师总结:刚才各位同学讲解了自己内心难以忘却的真情实感,我想对第一位同学提出表扬,父母是我们最伟大的亲人,趁着我们现在有条件学习,要好好努力,以后善待、孝顺自己的父母。第二位同学出现的问题很普遍,我建议像这样的同学可以经常与我沟通,或者向周围的人倾诉心里话,也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出今天上课的主题——心声。通过这种方法慢慢地引出学生的真情,融入学生的感情,让学生融入到对课本的学习当中。

二、善于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好问才能真正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质疑探究的方法就类似于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能够充分激发学习热情。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教学探究可以创造性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是以前那种老师是主角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伴随着疑问进入课堂的学习当中,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效果明显。

例如,讲解七年级上册《春》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设计:

老师:文章中有一句描述花朵的句子:红色花朵灿烂的像熊熊燃烧的烈火;粉色的花朵又类似天边的朝霞;白色的就像冬天飘落的鹅毛大雪。这句话先写的是红色,其后是粉色以及白色,这个描述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描绘?带着这样的疑问,同学们可以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甲:我觉得作者这样描述应该是自己的随感吧,也许并没有多大的用意,就是简单地想描述一下春天花朵的艳丽,不是有意而为之。

学生乙:我不赞成这种看法,既然是在描绘百花争艳的场景,那么肯定不止一种花朵,按照多种感官特点,作者这样写肯定是在文章前后有相对应的内容。其实在前面写到了桃树、杏树以及李树,这三种树木花朵的颜色刚好与后面相对应,所以作者是有意为之。

同学们纷纷对第二位同学的观点表示赞同,觉得分析得十分透彻,有条有理。

最后老师点评:学生乙的确分析得比较合理,这说明这位同学善于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学习。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能够自主探究,同时还可以与周围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融入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学习的知识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平时的生活,学到的知识最终也将被运用到生活当中,这也就说明了周围的生活环境对学习的重大影响力。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地加入周围的生活实例(包括一些人物榜样、反面典型、生活实录等),加深学生对课本主要知识的理解,还能引发学生的一些思考,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讲解《让世界充满爱》一课之前,先让同学了解这个单元讲解的是周围普通人的故事,这样的主题在同学周围应该确实存在,因此,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多去了解自己社区的弱势群体或者一些普通人的感人故事,搜集具体的资料,可以将他们的生活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沟通,让每个人感觉到周围充满着爱。

在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之后,选取一些同学的实例进行讨论交流。

生1:我家小区里面有一位老大爷,虽然孤寡一人,但是并没有郁郁寡欢,他喜欢帮助周围的其他老人,也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中老年人活动,生活积极乐观,他的精神也感染了周围的很多老年人。

生2:我隔壁的一位姓李的叔叔经常会到周围的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而且他也不愿意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他总是说自己的一些无偿奉献也许可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这种为他人着想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现状建议

初中语文教育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而且也不重视,教师教学方式的欠缺等因素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下面将对这些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初中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难以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是两个影响初中语文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下面将对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一一的论述。

⒈ 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现在阶段教师在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时,大多采用的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负责讲解,学生仅仅作为简单的被动的接收者。这种老套,枯燥的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现在的竞争日益的激烈,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浅层次的语文教学,并划出一些所谓的重点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违背了初中语文教育的初衷,难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利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再者,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的水平较低,也是教学方式难以得到改变,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的原因。由于大家对初中语文的不重视,就使得有的初中语文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将书上的内容简单的读一边,划一下重点就算完事,完全没有什么语文的专业知识。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原因。

⒉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外,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兴趣较低也是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原因。影响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也有一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作为教师,不重视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自己本身就不重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仅仅将初中语文教学看作是应付,再加上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代课教师转正而来,对初中语文的讲解仅仅是照书念,这样就使得初中语文课本身所应当具有的含义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展示。这样效率较低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枯燥,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提高。第二,作为学生,对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学生不重视对初中语文的学习,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教师和家长老是向学生灌输,学好数理外,其他的科目都不重要这一思想,这样就会使学生认为初中语文课不重要,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教学缺乏新意,再加上学生学习课程较多,负担较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

二、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建议

针对上述阻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的两个主要因素,现提出以下两个建议进行改进。初中语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重视对初中语文的学习,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⒈ 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首先,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照本念书的教学方式,应当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对学生谈一些课本之外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真正的理解初中语文所包含的内容并且能够进行有效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开展一些趣味小活动,增加学生对初中语文的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历教学效率。其次,学校也应当重视初中语文的教育,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具备专业的知识。因为只有具有专业语文知识的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教学进行更深层次讲解,才能够理解初中语文教育的真正含义,才能够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⒉ 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除了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学生也应当提高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应当如何提高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重视对初中语文的教育。这样才能够带动学生重视对初中语文的学习,才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才能够对初中语文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究,这样才能够寻找到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其次,学生也应当重视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初中语文能够帮助学生建议一个较好的综合素质,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的了解,同样也会对学生在未来获得好的成绩奠定一个基础。学生重视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应从行动中体现,要能够主动地去探索语文中的奥秘,能够对课上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巩固,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喜欢学习语文,而不是被动的去接收,去死记,这样就能够提高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将会对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 结束语

初中语文在初中生的学习中与数理外是一样重要,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够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秀娟. 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新思考 [J].中学课程辅导,2012,(5)

[2] 杨荣敦.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J].考试周刊 ,2012,(10)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自身学习;开阔眼界;教学研讨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积极融入到这场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创新,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按照课程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教学工作,全面有效促进教学成效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建议进行简要论述。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强化自身学习,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初中语文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形势,不能坐井观天,而要开放眼界,及时补充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

(1)认真学习教学刊物。初中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教学刊物,从中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经验,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经常浏览教学网站。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教学网站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建议,教师在工作之余要浏览初中语文教学网站,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从中搜集习题课件等方面的资源,有效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3)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组、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感悟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消化吸收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深化教学改革,充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改革是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动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1)注重改进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要努力为他们创设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许多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效较为明显,按照班级生数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将教学活动从学生个体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必要的指点引导,侧重于在重难点方面对学生开展思维方式的点拨,基本型学习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充分开展学习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方面也要给予必要的指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2)注重兼顾学生差异,促进整体成效提升。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师一定要通过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着眼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提问,还包括语文练习、语文考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部动起来,得到最大化发展。

第4篇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教学立体性框架得到进一步构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不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还向课前课后有效延伸: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预习,在课后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延长课堂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强化自身学习,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初中语文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形势,不能坐井观天,而要开放眼界,及时补充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

(1)认真学习教学刊物。初中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教学刊物,从中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经验,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经常浏览教学网站。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教学网站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建议,教师在工作之余要浏览初中语文教学网站,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从中搜集习题课件等方面的资源,有效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3)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组、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感悟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消化吸收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深化教学改革,充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改革是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动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1)注重改进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要努力为他们创设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许多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效较为明显,按照班级生数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将教学活动从学生个体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必要的指点引导,侧重于在重难点方面对学生开展思维方式的点拨,基本型学习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充分开展学习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方面也要给予必要的指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2)注重兼顾学生差异,促进整体成效提升。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师一定要通过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着眼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提问,还包括语文练习、语文考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部动起来,得到最大化发展。

(3)注重电教手段运用,丰富语文教学过程。将电教手段作用发挥出来,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补充信息,尤其是在一些学生缺乏感知的内容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够较好地发挥补充的作用,通过生动的视频、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单纯的文字转变到丰富的视频信息之中,以这样的信息补充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领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强化资源整合,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成效。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成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1)开发读写活动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开展以多读多写为主要目标的读写专题活动,通过设置读写课、制订读写计划、开展读写竞赛、举办读写展览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爱读爱写的浓厚氛围,积累丰富的文学底蕴,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2)开发兴趣小组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抽出时间给予技巧指点,帮助学生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5篇

一、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教学立体性框架得到进一步构建

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不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还向课前课后有效延伸: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预习,在课后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延长课堂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师要顺应教学改革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强化自身学习,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初中语文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形势,不能坐井观天,而要开放眼界,及时补充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

(1)认真学习教学刊物。初中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教学刊物,从中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经验,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经常浏览教学网站。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教学网站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建议,教师在工作之余要浏览初中语文教学网站,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

(3)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组、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感悟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消化吸收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深化教学改革,充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教学改革是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动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1)注重改进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要努力为他们创设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许多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效较为明显,按照班级生数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2)注重兼顾学生差异,促进整体成效提升。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师一定要通过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着眼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部动起来,得到最大化发展。

(3)注重电教手段运用,丰富语文教学过程。将电教手段作用发挥出来,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补充信息,通过生动的视频、精美的图片,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单纯的文字转变到丰富的视频信息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领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强化资源整合,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成效

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成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1)开发读写活动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开展以多读多写为主要目标的读写专题活动,通过设置读写课、制订读写计划、开展读写竞赛、举办读写展览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爱读爱写的浓厚氛围,积累丰富的文学底蕴,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2)开发兴趣小组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提高。

第6篇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目前的形式也决定我们必须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然后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新课标的形势下,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初中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感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因此沉淀语感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下,对阅读对象获得全面和整体的感知与认识。长期以往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必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知识和语言材料,激活、沉淀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必须以识字、阅读为基础。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中的文章哪些需要重点研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而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如何有效的阅读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和自读能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1.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开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也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3.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就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4.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用好课本。二是要明确阅读目标,学会选择。虽说是“开卷有益”,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使学生养成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三是要学会思考,勤于积累。“学贵质疑”。读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发展思维。阅读中必须学会思考,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从而使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中还要勤于积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要有所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累,因而阅读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语段,做知识卡片等。这样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第7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困境;对策

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影响,扎实的文字功底、熟练的阅读解答、华丽的辞藻运用、精致的文字衔接,是精彩美文的必备写作因素。诚然,这些对与写作必不可少,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难发现,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滞后性。只有通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阶段困境的了解与分析,才能真正寻求其应对之策,寻求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改革之法。

一、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一)作文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陈旧缺乏新意的作文教学方法容易导致语文写作课中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现阶段作文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阅读范文、分析其中的闪光点与写作手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生硬无趣的教学模式缺乏层次感,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范文的精华所在,写作热情无法很好激发。应试教育使教师将作文教学作为应试技巧的宣讲会,忽略了学生的写作认知心理的建树,使学生在写作能力无法培养的基础上,产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影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

(二)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心理状态

写作状态是指作者写作时的心理状态与周围环境状态,但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写作心理状态的研究中。现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写作训练常常要求学生从道德制高点出发,将人间大爱、爱国主义情怀的素材融入写作,这样虽然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在这样的要求下会认为写作是对自身道德水平的检验与表现,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之课堂写作对时间与质量的要求,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

(三)实际生活与写作之间存在断层

写作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产物,脱离了生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与体会是写作的源泉,但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学生实际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应试教育中应试能力的提升,无瑕顾及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使实际生活无法变成写作素材,写作与实际生活之间出现断层,不仅严重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也使学生的作品空洞、缺乏真实情感。

二、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丰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材进行阶段化的安排。以人教版教材文章为例:初一阶段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由写作能力;初二阶段可让学生对写作手法进行加强训练,形成规范化的写作方法知识;初三阶段可让学生进行自主创造式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更应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诉求以丰富生动的方式讲解范文,从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发现范文闪光点,引出具体事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写作热情[1]。

(二)引导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积极性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写作水平的发展、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引者与帮助者,肩负为学生拓展思维能力的重要职责。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思路,以相关的建议帮助学生自主发挥思想表达,进行写作创作[2]。以适当时机,积极鼓励与适时的建议帮助学生写作,同时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在教学中布置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关的写作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如假期时对寒暑假生活中发生的趣事的记录、对初中生活轶事的描述等题目,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入手,激发写作热情,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写作的投入。

(三)结合实际生活对写作教学进行积极指引

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从中挖掘写作素材,融合自身的想法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念[3]。在教学中写作任务的布置上,教师不仅应从教材内容出发,更应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多提供学生与实际社会接触的机会。例如在人教版教材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学习中,亲情类的写作题目能帮助学生观察最易被忽视的来自家人的关心;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的学习中,自己所见过的最美景色的写作能真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记录生活点滴,抒发自身情感。总之,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丰富知识储备与情感认知,能在写作创作时言而有物,融合自身情感,从而引发读者共鸣。

【结语】

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挖掘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对作文的自主思考中获得知识与乐趣。将作文教学的提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及突破口,从中寻求适应时展的教育改革之路,为学生在新时代下成长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9)

【2】宋胜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解决办法

引言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升学率考核评比等因素的限制,加之很多学校不能从实践以及理论层面上真正的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只是凭借教师自己所片面理解的素质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为基本内容,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1.1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字、句型等方面的知识,而初中的语文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与知识的掌握,注重的是语文综合全面的学习[1]。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科基础的巩固者,更是学科理论知识拔高的构建者。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不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更多是转变被动学习的知识接收方式,在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教学的同时,学会独立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提高思维的活跃能力,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1.2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综合性的教育方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祖国建设发挥更有力的作用[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坚持“三个面向”,还需要受教育者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在学习与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

2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2.1教育教学模式老旧。

“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更加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的黯淡反馈而使其下一步的教学难度加大,由此恶性循环。然而,这种“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后果是,在短时间内的考试中学生确实会取得相对良好的成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之前没有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过的知识点很快就会被遗忘。通过调查结果现实,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并表示自己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点的真正意义。这种单纯的将知识结论告诉学生,并要求他们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通病。

2.2忽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的跟随老师的思维而去学习,这使得原有的学生狗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概括知识点,然后学生记忆知识点为教学的主线,在此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任何提问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长时间被忽视,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理解知识的兴趣,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能力,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2.3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

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指删减优秀的文章内容,大篇幅的加入现代内容,而是改变传统的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而强行加入的大部分中外名著选读。这部分内容虽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却与现在时展的趋势不能相互融合,这使得学生长久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而与现代社会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思想跟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措施

3.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打破过去的“一言堂”课堂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更好融合的必由之路。要丰富教学方法,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不要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3]。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将语文知识与现代化相结合,自由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学校和老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学生与教师共用讲学案,老师使用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来设计,充分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联系。

3.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过去“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发散性思维”学习。一方面要倡导“无讲台”,即打破焦点,打破中心,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而成为多焦点、多中心,成为不断变化多的焦点和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另一要倡导破除“三面黑板”的观点,即剥夺教师的黑板霸权,为学生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锻炼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要勇于在课堂提出自己的问题团体与见解。日本著名教育家麻山吉优夫曾说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师所无法替代的,一旦出现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现象,这就表明其教学成果必然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也只有让课堂主体回归学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3完善教材基本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设置方面,删除部分名人名著选读,添加一定比例的能够体现现代化发展内容趋势的文章题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适量的时尚短文,以此满足初中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语文教学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距离,避免语文教学与现代社会脱节。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学习的现实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依旧存在存在问题,将素质教育合理的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仍然需要改进,要通过更多的理论实践与磨合才能达到真正的融,而这个过程则离不开学校以及语文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创新与努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中语文教学会向素质教育不断地迈出坚定地步伐。

参考文献

[1]崔百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2:96-98.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对互动性要求较高的课程,课堂提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有效性,不仅能最大程度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对于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与师生互动的实现来说,也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课堂提问有效性实现的重要性

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学互动的缺乏是阻碍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的一大因素。教学互动的有效开展,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高效沟通的桥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进行最大限度的配合。但是从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不管是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学前后,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极为有限,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之后,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对学生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吸收情况一概不问。在这样一种缺乏沟通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极为有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以达成有效的合作关系,会直接降低课程教学的活跃度以及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

提问是课程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同时更是教育者们的一项“技术”,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深化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的有效实现,除了教师与学生间日常互动的有效进行外,还需要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有效策略。

二、课堂提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基本了解到,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不仅有效辅助初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于良好课程教学氛围的形成来说,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虽然课堂提问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依然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生活”与“教学”关系的有效处理

生活与语文课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一层面来说,语文就是生活的浓缩,生活就是语文的原型;但是语文课程与生活又有着巨大的区别,生活相对而言更为宽松,而语文教学更为严谨。课堂提问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到位,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效果。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比较广阔经验背景以及应用环境,但是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的局限,他们并不能恰如其分的对生活中存在一些表象进行正确的把握。鉴于此,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对表象进行挖掘,去伪存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形成科学的认知是当代初中语文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的去看待生活与语文课程之间的关系,将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与知识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嫁接,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

(二)知识与能力关系的有效处理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与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外,还应将基础知识学习、智力开发、思想渗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有效的联系起来,既要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智力的开发,又要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既重视知识系统性,又不能忽略知识来源及其应用教育,使学生成为知识迁移高手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丰富观察意识与解决周边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语文教学中获取新的力量与能力。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实现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所述,我们虽然看到了课堂提问的种种优点,但是对于这一工作切不可大意,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把握教材

课堂提问并不是简单的将问题提出来即可,而是需要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需要以教材为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的要求进行合理把握,体现出教材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张力,把握教学主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在把握教材主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应章节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宏观把握,看看章节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根据课程教学安排的进度,将这一目标设定与自身的教学素养及业务水平能力进行联系,从而促成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的一体化,保证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

(二)引导学生对深入了解教材

除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把握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还应加强学生对教材的了解。这一部分功课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在每一章节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架构及构成进行大致的了解,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习的主要目的和内容,让学生在心理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与教学计划进行对话;在每一堂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兴趣,这一途径可以是故事性的讲述,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促进师生问答默契的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并非容易的事,如果处理得不恰当,很有可能带来负面效果。鉴于此,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要想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首先需要从教材入手,在师生都对教材内容及内涵有所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和手段,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及层次出发,合理设计问题,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信心,从而最终转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和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瑞清.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4,05:168.

[2]吴廷凤. 浅论初中课堂师生有效提问[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邓娅号.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第10篇

【关键词】创新;初中语文教学;主观能动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展的需要。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创新能力不仅关系着个人发展,更关系着民族的未来。

在现代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课改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于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但是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地位,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整体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中。在这种模式下,课堂只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老师因为习惯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对于学生的要求和意见也不会特别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地位,被动的理解和主动的接受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这也是传统课堂,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师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新课改的要求理解的不够深刻透彻,他们对于新课改的要求只是流于形式上的一致,而忽视了新课改的实质性要求。对于语文教学模式的设置并没有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导致课改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失误。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包括老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调高。

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三者在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有目的的寻找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首先,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是一种指导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引导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探索文章的真谛,并且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作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探索者,通过自己的主动地探索,寻找到自己对于文章自身的理解。教学模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营造利用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来的以文章为主题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真谛。明白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要分析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为学生制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首先需要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视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重视情感教育才能够提高对于学生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动的参与者,从而激发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课堂教学要具有民主作风。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真正能够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只有民主作风。当老师和学生拥有平等的对话权时,才是真正的课堂民主。在语文课堂上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引导学生朝着问题去思考,学生则应该在结合课文的阅读和思考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和他人的观点作比较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常去来补充自己思维的短处。在民主化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权威性答案也仅仅是一种参考,学生可以对老师的答案进行质疑。只有师生共同思考,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地位,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要运用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从而帮助培养他们自己的创造力。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感官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比如通过录音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模仿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跟着录音阅读的过程中从而增进自己的感情,从而想象自己置身于文中的场景,成为课文的主人翁,将自己置身于那样的场景中。同时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突破传统教学中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课文所展示的画面。另外还必须着重突出学生看和想的能力,因为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必须提高他们看的能力和想的能力。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在方法和技巧上的运用,同时结合课堂环境、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创造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美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02期

[2]练汉金浅谈初中语文教育创新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5期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积极融入到这场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创新,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按照课程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教学工作,全面有效促进教学成效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建议进行简要论述。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精心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去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去应付随时出现课堂应急事件等,这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去分析学况、教材及如何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我们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这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教学中应该指明每一节的中心教学目标,即分层次的知识、能力目标和重点难点,要有所取舍,不必面面俱到。一切教改的核心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所以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关键。

2.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演出: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学习场景,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动手、动口:书写、朗读一些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感悟其中蕴涵的感情、意义。开展一些活动:交流、讲故事,举办辩论赛等。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集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获得,语文教学离开了情感将会变成枯燥、空泛。为此,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起情感因素,不断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展开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初中语文教学倾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具体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其是人类对客观现象的一种心理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且高级的体验活动。教育者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以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情感,产生新的情感,这种新情感品质形成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情感教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决不是无所依傍的,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有它的质料,就是语言的材料,就是语言。思想有它的形式,就是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这也就说明了情感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叶圣陶先生又曾说过:“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之效果,宜于此求之。”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为此,语文教学要尤其注重对学生倾注情感教育,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积极情感,拓展其精神空间。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

(一)以教师情激学生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平情”。这也就说明了,要想激起学生情感,教师需要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这也就是所谓的以情激情。人在受激情的影响下,可以激发出发其巨大的潜力,获得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学是有情的教学,而学生则更是充满感情的个体。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情感,在文本的情感中领悟情感。在教师情感的正确引导下,使得语文课堂变为学生情感的栖息地。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如今,教师全部的激情就是为了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与学习欲望,在课堂上富有激情的讲课,如果没有学生激情做内应,该课堂将是一潭死水。如今的课堂效果不是看教师口若悬河的演讲,也不是看学生无动于衷当听众,其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也就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凭借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例如,在进行《出师表》这一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只有报以身同感受的态度、恳切无比的语气进行朗读,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诸葛亮“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良苦。因为在这样的一种情感氛围下,学生会感应着老师的情感,并以自身的情感去阅读、品味和创造,从而生成新的情感。

(二)出情入理,增强情感升华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深刻的阐明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才是情感教育的真正目的。为此,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时,此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进行思考,以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这一层面才是此时教学的重点。教师无论是在以解词析句为手段,以剖析结构为依据,还是以时空范围为线索时,都要披文人情、出情入理。把握好情理与情感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多方位进行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思维得以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也能得到不断丰富。要让学生先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然后再由情入理,完成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 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例如,《我爱这片土地》诗人的爱国主义之情;《背影》中作者和父亲的父子情等等,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中所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对其中的哲理加以领悟。这样不仅使得学生情操得以陶冶,其想象空间也得以更深层次的扩展。

(三)创设良好情感教学氛围

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更好的进行情感的培养,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其思想内涵、抒感并增强艺术效果这是作者描绘情境的目的。而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人情境,帮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主动探索代替以往变被动的学习,积极扩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明确课堂需要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现代教学技术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有时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节教学氛围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以上讲到课前导语、借助音乐以外,还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展示实物的具体形象,或是运用电影、电视等,通过合理的运用,就能起到激励学生情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养心灵、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