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3-08-01 17:4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9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不少地方将农村人口转移到一个稳定的地区,并实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目前我国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措施还不够完善,在实际治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治理措施的改进,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目前各个国家政治方针都从原本的统治转向治理,通过“治理”解决人民的需求。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是指无需依靠国家政府的强制要求,而是上下互动的过程,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进步和发展的机制。在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中,首先要明确治理具有互动性的特征,其并非国家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强制管理,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经过协调,互动等,而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过程。将新型农村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则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需要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及相关单位和企业平等协调合作,从而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由于全球关于农村社区治理存在多种不同的见解,本文主要对以下几种理论进行了分析:①社区治理,即主要由当地政府、农村社区组织、居民等共同管理社区内的大小事务,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模式。该种方式使农村社区内,各个主体相互促进发展。②自组织治理,该种治理模式主要是保证新型村农社区建设的有序性和活力。③社会资本治理,该种治理主要是促进新型农村社区资本存量增加,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④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治理,即通过构建环境、经济、社会等指标体系,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

在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我国政府对农村社区治理非常重视,主要是由于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普遍存在经济基础差的问题,政府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有效推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存在严重的资金问题,且其还处在建设之中,各项事务都比较繁琐,需要所有居民的支持和参与,才能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首先农村社区需要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让居民有目标、有动力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同时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要让社区居民真实感受到社区的进步和改善,居民才有信心和动力参与到建设中。为了实现新型农村社区的进步,其加强了科技的发展,各个政府部门通过开展多项技术培训,让社区居民提高种植、养殖技术。

但在目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居民收入不稳定、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农村居民青壮年基本都在外务工,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是来源于在外务工,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相对不稳定,且农村居民所能够选择的行业相对较少,其经济来源很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目前主要是由政府承担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但存在公共服务不完善的情况,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并非居民实际需要的服务,而且很多非政府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在发展期间,会出现资金不足问题,影响农村社区的发展。

三、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阶段及模式

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要是从2006年开始起步,国家政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农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到2009年,我国进入农村社区治理发展阶段,主要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村社区居民和组织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推动了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到2013年,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趋向于成熟阶段,主要是由居民和社区组织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有规划地进行发展。目前常见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有:①城市化社区管理模式,如我国深圳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城市规模的扩张也比较迅速,将城中村、城郊农村基本消除。在城市化扩张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主要是加强城市化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村民自治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农村社区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进行规划,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促进民主发展。③就地城镇化治理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进行城镇化治理模式,将农村划分为农村社区,按照城镇化标准进行建设,并通过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四、加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措施

(一)加强农村社区民主自治模式的发展

在如今的农村社区发展中,要注重农村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即居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完成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使农村社区居民各个主体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另外,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政府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最好让社区居民自主完善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促进社区民主自治模式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能,不应随意将工作转移至其他部门。农村社区民主自治模式,需要全部居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治理中,因此需要通过对居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参与感,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以及自身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利益关系,使居民更加有动力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

(二)注重农村社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农村社区发展中,居民最关注问题。在目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非常注重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农村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应当结合自身的特色实现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村社区应当明确自身的主要发展产业,并加强对产业基地的建设,同时通过建设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等方式,促进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如今人们非常注重生态产品,而很多农村都没有被工业影响,其产品基本都属于生态产品,农村社区要意识到生态产品在如今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方式。旅游业也是农村社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农村自然环境恬静,没有收到城市和工业的影响,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

(三)注重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社区居民的个人收入越来越好,但集体意识却越来越淡薄,导致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得不到居民的支持,因此需要让农村居民认识到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得到保障。要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根据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有领导性强、规划性强等特征的领导班子,带动居民促进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还需要注重对社区闲置资产的利用,很多农村社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资产,其可以通过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另外通过对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能够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旅游业。农村普遍存在素质能力不强的问题,传统的经营理念不适合农村社区的发展,应当注重经济创新,如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一个居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目前非常注重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由于农村社区资金较为紧张,在建设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时,需要把握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并可以结合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特点,对农村社区进行规划。首先要保证电力、网络、水质等基本服务的完善,针对不同的公共服务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使资金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即根据居民的需求改变社区公共服务不完善的问题。

(五)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

首先应提高政府对农村社区居民社会保障的支付比例,使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得以提高。如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彩票的形式募集资金。另外可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机制。针对失去土地的居民,要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需要根据失地居民的实际情况,给予居民相应的补偿,并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培训,让居民可以在其他的行业寻求发展道路。农村社区还需要加强对养老托残制度的建立,使老人、残疾等得到社会保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成为我国提高经济的发展方式之一,但如何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进行治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需要注重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等。

参考文献:

[1]徐世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网络供给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9-33.

[2]陈藻,冷天.“人”的城镇化背景之下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111-116.

[3]丁宁宁,李国锋,袁王月.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变迁的制度选择――基于多案例研究视角[J].农村经济,2015,06:56-61.

[4]贾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14,03:10-13.

[5]华芳英,鲍忠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7:23-26.

[6]刘国章,王志彬.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4,09:91-94.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城区抓防控、社区抓创安、部门抓参与"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社区治安各项工作措施,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深化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促进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实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区稳定"的工作目标,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指标,确保全区社会稳定,努力开创社区社会治安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治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综治委、办的作用,根据职能和规模调整的变化,狠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社区的落实。

2、进一步强化综治成员部门的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努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3、以责任制为龙头,以"严打"为重要环节,以预防犯罪为重点,以基层安全创建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打、防、控、管"一体化的工作体系,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更加有力,重点更加突出。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更加明确,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等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综治委联席会议制、联系点制、委员述职制、组织协调指导考核等奖惩机制更加完善。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大"严打"整治斗争的力度,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紧密结合,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及时整治治安问题突出的场所、区域,减少治安隐患,营造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继续保持对"严打"的高压态势,社区治安稳定,刑事案件发案相对平稳,减少严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杀人、盗窃、抢劫等暴力犯罪,不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和社区稳定的突出问题。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75%以上,破现行案件数、逮捕劳教数达到规定指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社区单位、居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不断强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良好的依法治理氛围。

2、深入开展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本管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和治安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置,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坚持领导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责任追究和工作考核制度。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切实把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积极预防、减少并妥善处置各类。民间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有影响的集体上访和,无"民转刑"案件。

3、加大治安防范和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治理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加大查处力度,查清管理死角,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健全制度,防患于未然。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街道党工委要加强领导,政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把管理、教育、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要本着"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0%,暂住人口办证率达95%以上,函查率达到100%,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达到100%,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失控,暂住人口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

(2)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逐步实现帮教组织网络化、帮教措施制度化、安置渠道多元化、安置方式多样化、安置机制市场化,搞好监所内的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工作之间的衔接,做到不漏管、不失控。要全面摸清底数,重点做好有可能重新犯罪人员的帮教和管控工作。要广开就业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帮教工作,帮教率达100%,控制率达95%以上,安置率达到85%以上,重新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7%,"五类外执犯"管理控制工作得到加强,重新犯罪率不超过2%。

(3)进一步巩固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工作成效。按照"规范租赁行为,巩固整治成果,堵塞犯罪漏洞,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把房屋租赁治安管理作为社区治安的前沿关口,加大治理力度。坚持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组织自我管理相结合,加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人口管理控制水平。租赁房屋户签书率达到100%。继续实施"防拉栓"工程,进一步扩大安装覆盖面。有条件的小区要推行110报警入户系统,提高技防水平。

(4)积极推行警务进社区工作。按照2-3个社区的规模组成一个警务区,建立一个警务室(可一室多用),每个警务区配备3至4名社区民警和2至3名社区保安。6月底前各管区警务室建设要完成应建任务的70%以上,年底全面完成警务室建设任务,并全部落实"一区一警"。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形成并完善以街道治保会、看楼护院巡逻队为主体的居民住宅自防体系;以护厂队、厂街联防、技防联网为主体的单位内部"三防"体系;以派出所民警、社区保安队、治安联防队、社区治保会为主体的社会面管控体系;以治安亭、报警点、检查站、堵截点为主体的查控体系。

4、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要把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的预防工作,努力提高安全创建的质量,扩大"三防"覆盖面。要增强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强化"科技创安"力度,重点抓好社区治安产业化和住宅防范智能化管理,并按照统一、科学、合理的要求进行规划,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尽快提高技术防范覆盖率。新建居民小区要逐步推行小区重点监控系统、楼座对讲电控系统、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基层工作电脑化管理系统,不断增强对可防性案件的防范能力。单位内部"三防"覆盖面达到100%,重点要害部位技防率达到95%以上,居民住宅防范措施全面落实,防盗门安装率和楼院看护率达到95%以上,社区内没有突出的治安防范、控制和管理死角。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无毒社区、安全文明校园和企地共建安全社区等工作,巩固和扩大安全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治安防范竞赛活动,上半年召开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抓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促进竞赛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区级安全社区达到90%以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省、市级安全街道的覆盖面。到2005年省、市级安全街道要达到90%以上,全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数量逐年有所提高,努力争创全国安全小区。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充分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优势,切实加强街道、社区两级综治组织机构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干部,增强其权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区治保、巡逻、调解、普法、帮教和消防"六位一体"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社会治安工作措施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各层次的综合治理和社区治安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和人力开展工作,使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格考核,扩大监督,扎扎实实地开展社区治安工作,力争取得明显实效。年内将对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团员,机关、企业退离休老干部、老职工,广大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社会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等在社区治安工作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警民联防、专群结合的维护社区治安队伍,逐步推进专业有偿保安服务的发展和普及,不断扩大治安力量的群众基础。大力加强综治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综治干部和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综治干部、社区干部的社区管理水平;不断加大政治理论培训力度,今年在区委党校举办2期政法干部和综治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围绕加入WTO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各街道党工委也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培训,至少举办1期社区居委会干部培训班。

认真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作风建设年"、"调查研究年"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综治工作的研究和宣传,使群防群治的各项任务得到更好落实。

(三)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巩固和扩大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四个一"工程成果。即抓好一个中心(设于区委党校的普法教育中心)、一条街(兴隆路法制宣传街)、一个基地(青岛21中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一个广场(海云广场宣传栏阵地),通过"四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以全面推行社区治安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把社区管理与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社区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服务和"律师进社区"活动。健全组织网络,发展志愿者队伍,加强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各种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社区法治氛围,保障社区居民的各项权利。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各项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率要控制在打击处理总数的55%以内。加大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年内集中组织一次对学校周边秩序的安全检查与整治。把关心培养教育青少年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强化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严厉打击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检查、配合、补充、协作的工作机制,丰富青少年的社区活动。强化学校周边环境及文化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努力净化社会风气,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治安工作机制。

社区治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社区的具体化。各级综治组织要定期分析研究治安形势,针对一个时期的突出治安问题作出部署,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有效地组织各职能部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治安的各项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健全部门联席会议、治安形势通报、督促查办和奖惩等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对因工作不力而导致发生危害社区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责任心不强、工作落后、基础薄弱的部门和单位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改进。把落实治安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抓好本单位和本管区的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驻区单位应自觉接受区委、区政府对社会治安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区综治机构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防范,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第3篇

一、目标要求

在街道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努力,主动作为,使辖区河道乱占乱建、乱排乱倒、防治水污染源头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落实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为全市旅游转型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把加强辖区河道、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管理保护摆到建设生态强区、魅力双滦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坚持预防保护优先,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方向,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化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街道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逐级逐社区落实河长,明确河长职责,强化属地管理保护责任,调动社会力量联防联控,构建协调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

(四)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辖区不同区域,统筹一个社区一个政策,精细管理。

(五)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保障,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切实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健全河道、水污染源头管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强化监管巡查,加强案件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街道级河长主要任务

对街道内河道的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要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将各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级河长,组织开展检查、考核工作,协调落实解决治水工作中的矛盾和难点,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年度水质改善目标。

(二)社区级河长主要任务

推动辖区内河流整治工程项目,将治理和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在详细调查登记的基础上,将河道、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的治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日常巡查和保洁工作,及时上报和处理污染隐患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保护建议,落实改善和治理环境的各项措施,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和推进各项治理工程的实施,全力确保街道社区年度和阶段各项任务的完成,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环境改善。

(三)街道河长制办公机构主要任务

主要协助河长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街道内河道、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开展全街道河道污染现状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污染排放档案,增强整治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具体河长制实施细则。按照尊重规律、科学治水、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原则,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实施“河长制”的每一条河流制定科学系统、针对性强的“河长制”实施细则,明确河流治理责任人、水质达标时限、关键治理路径、主要工作任务及具体奖惩办法。

3、下达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根据河道治理实施细则下达年度治理目标及工作任务,年度目标任务应包括具体任务项目及水质目标。

4、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根据目标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考核程序,严肃考核纪律,确保“河长制”以考核为抓手,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5、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总结河长制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全街道河长制实施情况并上报。

四、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

街道设立双总河长,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总河长;包社区副科级领导担任镇级河长;各社区书记、主任担任河段长社区分设专职专管员、巡查员或保洁员。同时对各级河长名单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街道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一名,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一名,由街道主管站长担任,工作人员一名,由街道工作人员担任。

因本辖区没有河流,实行一个领导包一个社区职责,要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各社区职能范围内的沿河流域及各社区排水排洪设施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保护、治理、监督工作,并接受上级的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

(二)河长职责

街道河长是所辖河湖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分管的河道管理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指导、协调所分管河道保护管理工作,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和本级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组织研究加强河湖管理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河湖管理重大问题;组织协调进行联防联控;协调处理涉水突发问题;对河道管理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河段长职责负责督导所包保社区履行职责,协调处理包干辖区突出问题,开展水环境应急事件处置,协调处理河道两侧、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的保护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的重大问题。督促巡查员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河长。

社区保洁员、巡查员职责,定期对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的日常巡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街道河长制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督导落实上级会议、文件精神、本级河长会议议定的事项及总河长、河长的指示批示,组织编制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计划和措施,负责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指导、信息和意见反馈等工作,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河长制工作考核。

(三)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和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度。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按照责任分工,对应明确责任部门和分工。

河长办公室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水污染源头、生活污水、河道保洁等工作防范与管控;协助相关部门依法打击危害河湖管理保护和危害水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相关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和监测的指导。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承德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实施,针对河道水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特别要加大源头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持续开展“清河、洁水”行动,加大辖区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排查入河排洪设施及渗水井、生活垃圾等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水污染、垃圾污染治理,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辖区环境,为全市旅游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执法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河道管理,水污染防治,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符合街道实际的实施方案或办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等活动。建立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施动态监管。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网格化,力争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湖管理保护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建立总河长、河长目标任务责任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促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统筹推进落实。街道相关部门要抓紧筹划开展相关工作,落实具体责任,明确任务分工,按照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组建河长制办公室,落实机构编制、工作人员,确保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级、本部门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确保同步推进;根据辖区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各级领导分级担任河长的河道名录;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组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调研评估,进一步摸清辖区内河道等现状,细化实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的要求,研究制定河道管理保护方案及具体措施。

(三)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区级河道名称及河长名单,街道及社区分别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道名称及河长名单;建立河道管理会议制度,包括街道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道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道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需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湖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道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自上而下对年度河道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河道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依托六项制度,逐步形成区级管总、街道、社区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公平公正激励问责的奖惩机制。

第4篇

 

一、治理范围:

河道

东风南大沟

东风南大沟

东风南大沟

共计

起点—终点

18号闸-来凤鱼庄围墙

来凤鱼庄围墙-高仓中学围墙外大桥

高仓中学围墙外大桥-红山养殖园区牌坊

 

流经自然村

六品村、小高仓、龚家、李官营

李家河、

薛家山、

 

设计社区

高仓

梁王坝

桃源

 

辖区内长度

3044米

1520米

2188米

6752米

灌溉面积

80亩

142亩

336亩

558亩

涉及人口

1167

210

719

2096人

二、当前各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道

东风南大沟

(高仓段)

东风南大沟

(梁王坝段)

东风南大沟

(桃源段)

 

需整治的主要问题

垃圾外运困难

沟邦、沟底砼破裂、漏水,污水严重,

重点地段检查,垃圾乱扔,污水直排

 

 

三、工作目标和内容

围绕“截污、贯通、绿化、加宽、保洁”十字要求,2013年至2015年底两年内实现以下目标:

 截污目标:xx东风南大沟截污目标:***东风南大沟片区共计有排污口11个,主要污水源为工业废水、禽畜养殖场污水、洗矿污水、生活污水。根据实地勘察,每天的污水排放估计为10m³/d,特别是养殖园区和洗矿厂污水排放后,导致部分河段河床污黑散发臭味,河道内水质再次受到污染,对此我们将联系相关执法部门分析梳理排污需求与治理任务,统筹研究污水排放与处理方案,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对这些污水直排到东风南大沟的问题;从2013年5月起,杜绝河岸两侧新建旅游、度假、娱乐、餐饮畜禽养殖等项目。

    贯通目标: 2013年5月起***贯通目标目标:在目前的基础上不会再出现乱挖、乱建、非法的建筑物,组织相关部门对上沟邦2米下沟邦4米内非法乱搭、乱建、侵占的土地进行限时整改,退还土地;

    绿化目标:***东风南大沟绿化目标:2013年将在大沟两边4米内种植绿化树,即可美化环境,还可保护两岸护坡;

加宽目标:***东风南大沟片区,根据历年来检查,东风南大沟不需加宽,但一部分沟邦老化,需要支砌沟底处理;

保洁目标: 2013年***东风南大沟保洁目标河道内无明显垃圾,两岸无垃圾堆放,清淤后及时处理,保洁人员随时检查在位;

四、组织机构

河长:冯潜(玉溪军分区司令员)

副河长:殷绍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市级部门领导:陆绍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区级部门领导:缪玉(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河长联系领导:王兴(玉溪军分区司令部作训办主任)

段长:康得勤(***党工委书记)

副段长:王家宏(***办事处主任)

分段长:何金华(***办事处副主任)

点  长:雷家勤(高仓社区居委会书记)、

雷春(梁王坝社区居委会主任)、

李会富(桃源社区居委会主任)、

五、职责分工

(一)河长职责:

1、河长是负责河道保护、治理、管护的第一责任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2、按一河一策的要求,审定河道综合治理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推进河道治理项目的实施;

3、研究决定和协调解决河道保护、治理、管护的重要问题;

4、督促检查河道保护、治理、管护责任制执行情况。

(二)副河长职责:

1、副河长是负责河道保护、治理、管护的具体负责人,负责抓好具体工作落实;

2、组织编制河道综合治理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和任务分解;

3、督促检查河道保护、治理、管护责任制执行情况,做到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

4、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市、区级部门领导职责:

负责横向、纵向的协调关系,加强对河道保护、治理、管护落实情况的知道、监督、检查。

(四)河长联系领导职责:协助河长做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五)段长职责:

1.段长是负责河道保护、治理、管护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3.按月检查、季清理、年考核的要求,负责组织开展所管辖区内的清洁湖滩、河道、村庄、田园的保洁活动;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爱湖护湖的思想意识,指导、监督所管辖区内的村(社区)制定改善人居环境的村规民约,根除陋习,改善生产生活方式;

5.建立常态化的河道管护机制,组织检查和考核河道保护、治理、管护的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

(六)副段长职责:协助段长做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负责处理河道整治工作日常事务。

(七)分段长职责:按辖区管理的原则,督促点长加强对河道保护、治理、管护落实情况的指导、监督、检查。

(八)点长职责:

1、做好河渠整治监督工作,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2、做好沿河村庄垃圾的处理

3、做好沿河、沿沟居民的教育工作,不准向河道、沟渠内乱扔乱丢垃圾,确保河道、沟渠畅通无阻,清洁卫生。

4、好保洁人员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洁人员在工作中能安全、有序、有效对河渠进行整治保洁。

5、并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河渠整治方案、措施并组织实施,落实好河段承包管理责任制。

6、加强检查工作,最少每周二次对辖区河渠保洁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组织保洁人员限期限整改。

7、确保河渠保护范围内无乱占、乱搭、乱建、乱垦、乱种、乱填、乱弃各类垃圾废弃物等现象;

(九)专职保洁员职责:

1、河面无杂草 ;

2、河面无漂浮物;

3、河道两岸4米内无新产生成堆垃圾等堆积物 ;

4、河道管理范围内无新产生擅自填堵、覆盖、缩窄河道、违法建筑等行为;

 5、河道护岸人为损坏;

6、河道管理保洁员清洁工作必须及时,彻底,并服从河道长效保洁领导小组的安排;

7、遇有乱搭乱建中的违章建筑必须及时制止和上报社区分管领导。

六、措施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

为认真落实《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干支渠环境清洁管理的实施意见》,改善和美化辖区内河道干支渠水环境,发挥河道干支渠的水利及生态效益,促进人水和谐发展。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成立***河道干支渠环境清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康得勤(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王家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谢志明(街道纪工委书记)

何金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成  员:张毅杰(高仓财政所所长)

张学恭(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组组长)

叶绍平(***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主任)

施学荣(街道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心负责人)

张  臣(红塔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高仓中队)

姜玉凤(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组工作人员)

陶艳梅(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组工作人员)

雷家勤(高仓社区居委会书记)

雷春(梁王坝社区居委会主任)

李会富(桃源社区居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组,由张学恭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部门抽调,负责处理河渠清洁管理工作日常事务。

2、段长与点长签定河渠清淤整治合同及目标责任书

签定责任书,制定评分标准、明确考核办法、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3、各部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街道宣传办负责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美丽玉溪是我家,希望人人都爱他”的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入耳入脑。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维护河渠整洁,推进街道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根据需要对街道河道清淤保洁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街道农业中心水利组加强对河道干支渠水利工程设施管理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实施。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河道干支渠管理保护范围内的水事违法案件进行查处;严格执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入河排污口的申报、审批制度。

街道城建监察执法中队负责对在建工程定期进行检查,防止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流入河道干支渠;指导和协助***片区河道干支渠两岸各类生活垃圾的处理收集工作;对在中心城区河道干支渠管理保护范围内违法堆放、倾倒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街道环保中心负责河道干支渠污染源治理方案的编制。依法、依程序对建设项目做出环境影响评价,杜绝河道干支渠污染源的产生;严格监控污染源,组织开展对违法排污企业专项执法工作,防止企业偷排污水污染河道干支渠水质;建立重点河道干支渠水质监测报告制度,对未达标排放污水行为及时提出书面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

街道国土所负责河道干支渠管理保护范围内用地的管理工作。依法对侵占河道干支渠管护范围内的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进行查处。

街道财政所将河道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好经费保障。

(二)人员保障措施:

河段保洁起止点

18号闸-来凤鱼庄围墙

来凤鱼庄围墙-高仓中学围墙外大桥

高仓中学围墙外大桥-26闸大桥

保洁员姓名

黄庆龙、雷家玉

李开武、李文邦

李云波、熊建礼

保洁员联系电话

13708676557

18787760250

15987072072

13988496037

 

(三)经费保障措施:市级经费,区级年初配套100万元,根据配拨比列于每年的3月份前下拨到各乡街道。***每年配拨20万元经费。目前*** 已投入资金34万元;                                              (四)检查督查措施:

1、设立专职河道保洁监督员

***河道保洁监督员陶艳梅、姜玉凤,负责协调河、段、点长的管理情况;督促、落实各责任单位河道清淤、保洁情况。电话:15987709028、15087728469;

  2、建立日常检查制度

日常检查按日常检查评分表,并纳入年底社区考核范围详见附表3;

3、建立河道管护保洁台帐制度

专职河道监督员每周不能低于两次对辖区所有河道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台帐,迎接上级检查。

(五)考核奖惩措施:

各乡街道分河段签订两年综合整治责任书,制定奖惩措施。(其中含扣分依据:如若被媒体曝光一次扣2分,被上       级部门扣分或通报一次扣5分)。

(六)整治长效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高仓社区、梁王坝社区、桃源社区、保洁均列入考核范围。各责任单位、河道保洁员任务详见附表1、2。

 一、考核内容

    具体考核:由组织领导、保洁人员、保洁效果、台帐制度等方面内容。(详见附表3)河道长效保洁年度综合考核以街道为单位进行考核,分为制度管理、安全生产和日常保洁等三个部分。日常保洁一项根据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得分情况综合评定。

1、制度管理(15分)

河道保洁已落实实施单位和人员,日常保洁工作正常开展(2分);建立河道保洁管理台帐制度(3分);制定落实河道保洁(街道、社区)考核办法(2分);落实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2分);按规定及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2分);河道保洁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并有奖惩措施,无拖欠保洁人员工资情况(4分)。

2、安全生产(10分)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项不得分。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有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5分);无安全事故发生(5分)。

3、日常保洁(75分)

按照《河道保洁员日常检查考核细则》(详见附表4),根据日常检查河道保洁得分综合评定。在日常检查中存在以下情况的:有保洁不合格的河道,每1条次扣1分;保洁不合格河道经整改仍不合格的,每1条次扣2分;未及时完成指令性任务的,每1次扣5分;未及时处理群众投诉和媒体反映的,每1次扣10分。

  二、考核办法

第5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整治、系统整治和综合整治,坚决整治制约安全发展的突出矛盾,坚决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除隐患、防风险,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全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街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安全生产保障。

二、主要任务

推动各社区(村)和企业坚持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红线意识不强、安全责任缺位、隐患排查不扎实和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等突出问题;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社区(村)书记岗位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街道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街道监管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一是组织观看专题片。各社区(村)和企业集中组织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二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街道理论中心组和各社区(村)以及相关企业安排专题学习,推进学习教育全覆盖。三是深入系统宣传贯彻。街党工委和各社区(村)将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宣传工作重点,制定宣传方案,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形成集中宣传声势。结合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四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方位压实安全责任。不定期组织研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推动企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40条刚性规定,切实消除监管盲区漏洞。五是有效防范安全风险。突出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整治。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一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深入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等若干规定,强化企业负责人法定责任,加强安全考核,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推动企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2020年底前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三是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2021年底前,街道、各社区(村)和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防止漏管失控。四是相关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费用足额提取、使用到位,重点用于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五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三)冶金工贸安全整治。一是在工贸行业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双重预防工作,绘制企业内部“红橙黄蓝”安全风险分布图。二是在粉尘涉爆和有限空间的重点领域,推进“双体系”建设,全面建立风险分类分级管控警示制度,通过三年时间,我街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的小微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完成率达到100%。三是突出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工贸行业危险源监管水平,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督促企业每年组织一次或参与观摩应急演练,提高自救实战能力。

(七)消防安全整治。一是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实施“一区一策”综合治理,利用三年时间分类分批完成督办整改,完善停车资源基础建设和规范管理。二是配合行管部门针对高层建筑、养老机构、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紧盯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消防力量建设等重点环节集中开展专项整治,2022年底前,显著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三是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家庭加工作坊、城乡接合部、乡村等领域,配合相关行管部门对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三合一”场所、物流仓储以及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宗教重点行业存在的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健全完善各社区(村)及企业消防组织机构,着力提升抗御火灾整体能力。五是各社区(村)加强建设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六是各社区(村)建立和落实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形成社会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良好格局。

三、时间步骤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7月)。按程序制定全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体实施方案和2个专题实施方案及2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二)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各社区(村)对本辖区重点场所和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明确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各社区(村)及时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报送街应急服务站或相关行管部门。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将党的十以来安全生产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转化为规章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四、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村)、相关部门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强化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层层抓好组织实施,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更不能将其视为无关痛痒的事,搞形式主义、。要加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动态检查和过程监督,纳入社区(村)安全生产工作考核。

(二)落实完善法规制度。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三)不断提高保障能力。要强化安全生产经费保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督促企业不断增加安全投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管理。

(四)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各社区(村)配合行管部门健全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对重点问题、重大隐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督促彻底解决。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对企业主动发现、自觉报告的问题隐患,重点实行跟踪指导服务。

第6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经验和理论认识上的不足,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社区参与的方法,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借鉴。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内涵

1985年,墨菲(P.E.Marphy)的《旅游:社区方法》一书引入了“社区参与”的概念,2009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颁布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将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关怀对象之一,并把居民参与作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了社区参与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社区参与是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物与公共活动的规划、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估等环节的过程。因此,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应理解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和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环节和相关层面,并且在其发展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以保护当地环境和维护传统社会文化,促使旅游地和旅游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核心体现在参与的内容和目的两方面:居民获得参与社区旅游发展决策的权利和公平获得旅游收益的机会。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是体现社区因素和居民意志的有效机制,包括了旅游规划、旅游经济活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文化维护等多方面内容,它更强调把社区作为旅游规划和治理的核心,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开发理念。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2009中国乡村年”,更掀起了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潮。在乡村旅游深度开发过程中,社区参与是实现其良好发展的保障,同时也符合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乡村旅游之所以对城市居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要害就在于它具有和城市景观完全不同的“土生土长”的乡村自然、人文景观。就自然景观而言,当地居民是它们的拥有者、保护者,所以绕开当地居民参与而进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是没有生命力的;就人文景观而言更是如此,如田园风光、农事活动、风土民情等,这些都是当地最生动、最鲜活的乡村旅游资源,而当地居民则是它们的重要载体,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才能使这些无形的精神资源得以展现。第二,当地居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决策治理,获得旅游收益。收益的提高会极大地促进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这种支持与友好的态度,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第三,当地居民通过各种形式对乡村旅游的参与,会无形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生态保护观念和环保建造的意识。为了更好地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他们会自觉保护当地的生态景观,美化环境,同时会更注重保护当地的乡土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当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地社区参与发展不平衡

少数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开放的地区,乡村旅游起步较早,乡村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引导社区居民全面有效地参与到旅游开发、治理、规划、经营中去,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乡村处于摸索阶段,采用的是组织参与的模式,部分居民参与其中,主要从事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如为游客提供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等。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旅游的发展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较为缓慢,在比较偏僻落伍的地区,乡村旅游更是毫无社区参与可言。可以预见,这些地区的旅游业,最终会随着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而逐步衰落。

(二)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程度偏低

社区全面有效地参与乡村旅游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参与的规模上,应是全部居民,起码是大多数居民的参与;在参与的内容上,指当地居民全方位地参与到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包括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决策、治理、经营和当地的环境保护及文化的维护与传承;从参与的目的来看,居民不再仅以就业、增加经济收入为单一目的,考虑到他们今后的发展,居民还视环境保护、维护传统文化为己任,最终达到自身、社区、当地旅游业三者的共同发展。

目前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来看,社区参与程度和层次普遍偏低,多数地区主要表现为少数居民开展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真正在旅游决策、治理等方面的参与少之又少。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第一,政府部门一些拥有决策权的各级领导,对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参与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理解不透。认为只是简朴的农民个体经济行为,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利益、需求,在旅游开发决策中多采用“一言堂”的作风,未采取任何措施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全方位参与。第二,从当地居民角度分析,由于旅游治理者或规划人员在制定一些对社区产生重大影响的旅游规划时,常将社区居民排除在外,强化了社区居民不愿参与乡村旅游的意识。他们认为开发旅游是政府行为,是为公司谋利,进而有意无意将自身与旅游发展隔离开来。第三,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知识水平有限,整体素质较差,客观上限制了他们的参与。

(三)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1.当地农民直接利益受到损失。乡村旅游开发中居民最关心的莫过于利益分配,尤其是经济收入的分配。但由于农村居民参与程度低,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资源利用上,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可利用资源,在旅游开发以前是当地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源,其使用权归农民所有。当旅游区进行规划后,这些资源即变成景区治理部门所有,而景区在经营中所得经济利益没有或很少分配给当地居民,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同时在将这些资源使用归属权转让给旅游企业时,政府或村委会未能使农民获得最大利益,甚至个别地方出现权钱交易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其次,在就业机会上,目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各地大多数旅游项目是以委托经营、承包、经营权转让或租赁承包的形式委托给一些外地开发公司开发与经营,而不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大量外地人的涌入与参与,使乡村旅游区的旅馆、餐馆及纪念品经营等被外地企业所垄断。这样的结果,造成当地居民被排除在经营决策之外,就业机会大大减少,并使部分旅游收入通过工资和商业利润等方式流向外地,致使当地居民丧失了在旅游活动中应得的直接经济收益,同时也削弱了“旅游扶贫”的效果。

2.当地居民间接利益的丧失。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所获得的利益除了经济利益外,还包括环境利益和社会文化利益。环境是当地居民长期生活、生产的场所,一旦遭到破坏出现生态问题,会首先危害到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乡土文化是当地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归属,然而随着旅游的开发会被城市文化所同化。没有了良好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便失掉了发展旅游的“灵魂”。当地居民不是参与的主体,甚至根本无法涉及旅游开发的规划、决策等工作,由于开发者指导思想和治理上的原因,旅游开发中往往存在着重经济利益,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行为,进而使当地居民间接利益得不到保障。

(四)社区居民对参与旅游活动的态度淡漠

由于当地居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得不到保障,却还要承受环境破坏、正常生活秩序受干扰和价值观念受冲突等不利影响,目前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对参与乡村旅游活动的态度淡漠甚至产生不满抵触情绪。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表明:一旦社区居民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会极大地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导致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失败。例如印度海岸旅游地Goa,因当地居民不满旅游者带来的种种不便,向游客散发敌意传单,并演变成向政府施加压力的消极行动。可见居民参与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成败。

保证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有效性的措施

(一)政府应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转变职能

假如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既是利益的主体,又是政策的决策者,必然造成乡村旅游收入不科学合理的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会大大降低乡村居民的“参与度”。所以政府要由包揽一切的主导作用,转变为在以当地居民为主体乡村旅游开发中发挥引导、调解、监督等作用。政府应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处于中立地位,积极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保障居民的参与权,规范居民参与的行为及过程,处理好开发商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成为他们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推动作用

当地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重视程度。政府通过制定实施各项鼓励扶持政策,例如通过贷款、补贴、税收刺激等措施,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并给他们创造多层次的参与机会和就业岗位。当乡村居民在经济收入和就业等方面得到平等的利益分配,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热情,乡村旅游才能真正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加强培训以提高乡村居民参与的能力

如前所述,乡村居民受教导程度低,文化素质及综合素质差是造成他们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意识淡漠的另一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加大对当地居民的培训和教导的力度。通过整体培训,普遍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参与意识、商业意识、竞争意识;通过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当地不同类别、不同人群参与乡村旅游的能力,从基本的旅游服务和经营到高层次的旅游治理与决策,保证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参与到乡村旅游活动中去,使当地居民真正成为旅游业的主体。

综上所述,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目前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欠缺,但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要确保当地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必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富群.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9.5

2.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2009.4

3.王琼英.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型及保障机制.农业经济,2009.11

4.潘秋玲,李九全.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人文地理,2009.8

5.彭敏,付化.中国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1

6.何婉.浅议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9

第7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部控制 制度

内部控制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社区卫生服中心多由接到中心卫生院演变而来,多数存在内部管理松弛、信息可信度低下、数据准确性不足等问题,诸如此类问题追根究底实乃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致,或由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力造成。故而,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并确实落到实处,对强化机构内部控制、提升内部信息质量、促进机构发展大有卑益。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控制意识缺乏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可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保驾护航,然而当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为浅薄,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视力度不足,部分负责人视预算控制为机构内部控制,甚至否定服务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认为无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各项事务处理更为便捷,从而造成相关事务处理未能制度化、程序化,内部控制毫无严肃性可言,对机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如在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采购时,未对采购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有效分析,所有事宜均是主要负责人“一言堂”,造成部分设备采购回来后长期无法收回投入资金,使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严重。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制度建设方面投入的财力与精力极大,而内部控制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较为匮乏,加之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进行风险控制时,仅仅依赖财务软件,而实际工作中一旦意外事件出现,便使内部控制失去意义,意外指出随意性较强,也使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步履维艰。服务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后,出现意外事件,往往特殊对待,置所订立的内部制度于不顾,如临安事宜,上级管理部门规定1万元以下赔偿金额由服务中心与患者协商,这样就造成同一病种不同协商人员经办,所赔偿的金额却大相径庭。

(三)会计监督不力

制度执行是否到位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息息相关,有效的监督是保证制度深入落实的有力保障,只有在强有力的监督中,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其功效,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持久发展。然而当下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使会计监督犹如空壳,而会计监督的失控,又使内部控制名存实亡。如服务站点建设方面,主管部门对招标方面无明确要求,机构确定施工队施工,由审计单位审计后支付施工款项,而内部审计完全缺失,易滋生贪污、受贿等恶劣行径,严重危害机构发展。

(四)财务人员素养亟待提高

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开展离不开高素养的财务人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会计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财务操作系统、收费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使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升,然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当下的人员编制限制中,较难聘请到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才,妨碍了机构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策略

(一)加强内控治理

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落实离开与之匹配的治理结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控制建设中,应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由服务中心单位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并对单位负责,建立起党委与中层管理人员的委托关系,从产权制度上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进而使服务中心的内部治理结构得到强化,明确各自权利与责任,从根本上消除内部控制问题,避免重要相关事宜决策上的随意性与个人化,保证领导层面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构体系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科学编制内部审计机构,担负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评价,并使机构与财务部门分开,对服务中心负责人负责,机构具有独立性,从而确保其各项工作开展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6]。内部审计机构需制定新的审计方式,将分析与评价相结合,通过自身独立性与权威性的职能的发挥,使服务中心目标得以实现。一方面,中心其他各部门需对本部门的工作和内部控制进程进行汇报,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需对其他各部门进行审计,并对其审计进度进行评价,以推进内部控制运行。此外,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需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软件系统技术与经验,升级收费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等,提高服务中心财务信息化水平,改善工作效率低下现状。另一方面需对高素养人才的重视,以人为本,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内部控制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并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与专业素质的重视,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其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持久健康发展,亟需改进既往的内部管理模式,加强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构体系、提高人员素养等措施,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并使之深入贯彻实施,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促进服务中心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参考文献:

[1]张丽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9).

[2]盖彦芳.浅谈非营利性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0(18).

[3]石玮.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

第8篇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以《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省电力保护条例》为依据,以平安电力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供电企业为主体”的工作原则,强化各部门整体联动、相互协作,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治、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电力保平安”春季专项活动竞赛领导小组,成员为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供电所电力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和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竞赛活动协调、推进、验收评比等日常工作。

领导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村(社区)支部书记

电力工作领导组,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为宣传教育组、隐患治理组、电力无障碍施工组。

宣传教育工作组组长:

成员:教委办广电站

各村(社区)书记

隐患治理工作组组长:

成员:派出所安监所建管所

电力无障碍施工组组长:

成员:供电所、各村(社区)

领导组要切实加强对本次专项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制订专项活动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确保专项活动顺利推进。植树节前召开覆盖到村的电力设施保护专题会议。

工作组要切实做好宣传教育,隐患治理和无障碍施工。供电所要认真做好隐患源的排查统计上报工作及整治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要集中力量,细化举措,主动推进,强化落实。

各村(社区)要成立治理专业队伍,主动参与,村(社区)书记、主任要亲自抓、全程抓,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三、重点工作内容

(一)组织开展电力设施保护隐患专项治理

1.供电设施周边环境方面隐患

(1)违章搭建、违章施工。镇建管所、土管所、安监所、环保、工商管理加强对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规划项目、施工项目和一般作业审批的审查;供电所配合开展项目现场勘查、安全评估分析等具体工作,并为施工项目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提出具体保护要求,切实把好安全关;建管所将电力设施保护安全评估报告作为项目安全施工措施备案的必须条件之一。

各村(社区)负责督促拆除辖区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违章建(构)筑物,对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现有建(构)筑物由各村、居责令限期搬离,在建工地在查评合格基础上办理行政审批手续后复工,对未办理行政审批的工地一律先停工后整改。

(2)线下种植。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原则上不得栽种树木,确需栽种的树木应选择非速生树种,高度不应超过2米。

各村(社区)与供电所应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有效化解绿化建设与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矛盾。新建架空电力线路应尽量避免影响已种植树木、和征、占用林地。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林地、已种植的高大树木或速生树种对架空线路不满足安全距离时,交通、建设部门及有关村(社区)牵头组织清理小组,配合供电所做好树木修剪、移栽或清除工作,需要停电清理的由供电所配合停电清理以确保安全。各村(社区)统计辖区范围的园林绿化业主,落实移栽过程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宣传及安全协议签订工作。

(3)变电所周边隐患。各相关村(社区)对排查出的变电站进出通道、周边违章搭建、树障等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在活动期间消除,并建立长效管控机制。

(4)飘物治理。塑料大相棚:“控制存量、杜绝增量”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已建成的塑料大棚高度禁止超过3.5米,农经部门负责督促做好大棚限高和固定措施,对不采取加固措施并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联合村(社区)和派出所予以拆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新建塑料大棚。

彩钢瓦:建管所和土管所负责督促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建筑彩钢瓦采取加固措施,防范大风天气因绑扎不牢引起异物挂线事故。

2.电力客户资产隐患

1.推进用户专用变受电设备检修及预防性试验工作。根据相关规定试验周期为1-3年。全镇共有10kV电压等级专变用户159户,目前仍有32户未做预防性试验,客户资产安全运行才能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此项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供电所共同督促电力用户按规开展试验工作。

2.继续推进用户“电力体检”工作。计划在2015年已体检103户的基础上,再体检62户,重点针对100kVA以上电力大用户,确保达到体检对象电气设备零缺陷、运行方式最合理、节能增效最大化的目标。

(二)加强防外力破坏、电力安全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氛围

各村(社区)重点做好风筝爱好者、鱼塘业主、吊车驾驶员等特殊人群的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教育。一是建立风筝爱好者台账,定期宣传风筝禁飞区域及放飞安全要求,杜绝风筝挂线引发电力线路跳闸。二是排查统计辖区内垂钓场所,对经营性垂钓场所落实现场警示标志设立、安全教育告知,协议签订工作;对非经营性垂钓场所要落实人员管控措施,避免钓鱼触电事故发生。三是统计革区内吊车业主及操作人员情况,开展安全教育告知,协议签订工作,避免吊车碰线造成人员伤害和电力线路跳闸。四是加强孔明灯管控,落实禁止制作、销售、放飞孔明灯要求学校产、公安、消防、城管、电力等部门加强宣传、巡查,及时制止违规行为。

(三)实施电力民生工程,提高老百姓满意度

一是全面清理路上电力杆线,各村(社区)排查统计辖区内现有道路内电杆、拉线情况,按照“建设在先”原则落实整改责任主体,限期整改到位;对确实形成时间较长,无法确认建设先后或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由各村(社区)与供电所协商确定改造方案。二是实施老旧小区电力设施改造,供电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对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进行改造,属地村(社区)落实群工政处协调改造,确保“无障碍”施工。三是实施“中心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全镇确定两个村(社区),需尽快安排人员进行联合电力勘察,确定电力改造规划方案,并协助做好工程实施过程的群工政处工作。

(四)挂牌督办,解决电力设施保护重大隐患老大难问题

对排查出的严重危及电力设施安全,可能引发人身和电网事故的隐患实施挂牌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整改责任部门和期限,组织协调各部门、单位联合执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四、时间安排

(一)隐患排查阶段(3月9日至3月16日)。各村(社区)配合供电所组织做好电力设施保驴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二)集中整改阶段(3月16日至5月20日)。各村(社区)及相关责任部门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推进"电为保平安"春季专项活动。供电所主动配合布关职能部门、村(社区)建立电力设施保护区安全隐患专项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验收考核阶段。各村(社区)活动结束后将专项行动情况报"电力保平安"春季专项活动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组织验收。评选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及个人,在年中全镇电力工作会议进行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推进落实。切实推进“电力保平安”春季专项活动,重点突出“快”、“细”、“严”、“实”。快行动、快推进,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细排查、细方案,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梳理、全面整治;严标准、严整改,确保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各类隐患彻底清除;出实招、重实效,确保全市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营造良好氛围。广电站、学校、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在本次专项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及时跟踪报道专项治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对危及、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9篇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有效的监管、服务、指导,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打击非法生产行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工业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街道安全生产的稳定态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要通过专项行动,在广大企业落实宣传发动、告知承诺、培训教育和安全检查等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具体工作目标要和求是:

1.安全办、招商办向街道工业园内的所有企业、各村(社区)向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发放率达到100%。所有企业签署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签署率达100%。

2.安全办要配合培训部门加强对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年底参训率达90%以上;企业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加资格证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未持证不得上岗。

3.结合前期街道组织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安全办对街道工业园内企业、各村(社区)对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率达到95%以上。

4.安全办、各村(社区)建立健全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档案,实行一企一档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三、工作措施

1.成立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同志任工作组组长,(派出所)、(工商所)、(电力站)、(劳动服务所)、(司法所)、(招商办)、(安全办)、各村(社区)安全员为组员,具体组织开展这次专项行动。

2.全面推行安全生产告知承诺制。安全办、招商办、各村(社区)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将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负责人应履行的法定职责、企业应具备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要求和安全常识等内容逐项告知各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依法从事生产经营、维护员工权益、保障安全生产条件、落实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自觉接受街道安全办监管和落实隐患整改等方面作出书面承诺。对于企业对集中的地区,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要求进行告知,做到监管的有效性。

3.广泛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安全办、招商办、各村(社区)对区域内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定培训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列出人员清单,对于没有参加安全培训的人员,应依法督促其参加关培训;要强化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义务监督检查,落实企业培训任务。

4.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广大企业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条件、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情况。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一时无法整改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整改期间的安全。通过开展集中安全检查,为做好年度企业工商年检打下基础。

5.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档案。招商办、各村(社区)要在掌握本区域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信息资料档案。要及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动态,主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制度,落实日常管理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台帐。安全办要加强检查指导,逐步建立街道、村(社区)二级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数据库。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1.调查摸底阶段。安全办、招商办、各村(社区)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全面细致摸排,掌握本辖区内所有企业的底数及基本情况,包括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类别、规模及安全管理现状等,为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告知承诺阶段。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安全办、招商办、各村(社区)安全生产负责人要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以及专项行动集中检查的重要意义,提高企业参与专项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扩大专项行动成效。要组织专门力量将安全生产告知书等材料逐个发放到各家企业。同时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书面承诺。

3.全面检查阶段。各村(社区)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全面大检查,并填写《企业安全生产检查表》。街道组织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根据情况结合各村(社区)大检查进行。

4.集中整治阶段。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对一些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于存在较严重事故隐患的企业,应依法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在整改期限内必须对关企业进行复查和验收;对于按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应排出具体的企业名单和具体情况,作为下一步监管的重点对象,应依法责令企业停产整顿或实施行政处罚,从严督促企业落实隐患整改责任,确保不发生事故。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专项行动,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抓手,更是规范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要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召集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结合企业工商年检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在街道办的统一领导下,组建由安全办、工商、公安、劳动、电力、司法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工作责任人。要积极探索联合执法联合监管的新路子,保证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2.强化措施落实,扎实有序推进。

督促各类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监管部门要把专项行动作为一项具体工作,认真组织落实宣传发动、告知承诺、教育培训、监督检查、隐患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要强化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积极控制高危低效企业的发展,从源头上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同时要不断探索对企业监管的长效机制。

第10篇

一、“维稳”政策的转型

长期以来,犯罪治理部门面对利益冲突加剧、突发、严重犯罪高涨的复杂局面往往通过应急处遇和突发问题解决机制而“被动维稳”,以“严打”、专项治理等为形式的运动式犯罪治理为主要路径依赖。所谓运动式犯罪治理,是指以“运动治理犯罪”为理念、以群体性犯罪治理运动为内容的犯罪治理运作形式和组合方式。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社会矛盾的持续多发期。学界对传统“维稳”政策及其运作方式产生了质疑,开始研讨“维稳”问题。以往的被动维稳政策亟待改善的原因有三:

第一,被动维稳政策强调事后的应急犯罪处理机制,对引发犯罪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关注不足。被动维稳是一种应对导向的犯罪处理模式,关注犯罪的打击与控制,关注民意与舆情的平复;但忽视对引发犯罪的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等原因的考量和关照。这样容易出现治标不治本的犯罪治理困局。

第二,被动维稳政策的实施成本较高,但未必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被动维稳出于“稳定压倒一切”或“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问题”的思路,动辄出现“天价维稳”的乱象,“维稳”所需的高昂成本也成为各界质疑的焦点。这种维稳思路往往仅是将问题、矛盾、冲突暂时控制,但一旦类似诱因出现,犯罪高发和暴涨的局面仍将再次出现。

第三,被动维稳政策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有违法治精神。被动维稳往往关注打击犯罪,但对犯罪治理中的人权保障关注不足。无论是深圳“治安高危人群”的清理活动,还是各种打黑扫黄专项治理,都频发侵犯相关当事人基本权利,违反法治精神的事件。

实际上,法治精神下的犯罪治理模式,不以消灭犯罪、消除冲突为目标,而以构建治理犯罪和冲突的制度化处遇方式为目标,故“维稳”就是“维权”。

二、运动式犯罪治理的式微与日常性犯罪治理的兴起

当前,以运动式治理为代表的被动维稳政策开始出现松动和嬗变,以日常性治理为代表的主动维稳政策获得更多的认同和践行。运动式治理是传统体制之下行政主导和政府统包统揽的,以群体性犯罪治理运动为内容的犯罪治理运作形式和组合方式。作为社会转型期的非常之举,一旦“维稳”处置不当,其本身就可能成为社会动荡发生的诱因。而日常性治理,是指以对犯罪进行日常治理为理念,以国家和社会的常态机制打击、控制及预防犯罪为内容的犯罪治理运作形式和组合方式。这属于国家和社会对待犯罪问题的一般性和惯常性应对方案。

作为学理范畴,日常性治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犯罪防控模式,但在实践中理想的日常性治理模式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人类治理犯罪的历史上,在某一特殊历史条件下日常性治理不完善或部分失控的局面也并不少见。如由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情势变更和“”对日常性治理的毁灭性打击,我国改革开放后日常性治理遭受第五次犯罪浪潮的冲击而显得力不从心和部分失控。我国运动式治理的再次兴起正是为了弥补上述日常性治理出现的失控,但囿于运动式治罪与法治相悖等诸多致命不足,重振日常性治理的呼声也不断高涨。

三、日常性犯罪治理的完善

第一,从基本理念上看,犯罪预防应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框架中的重要环节提升为日常性治理的核心环节;在预防工作中,眼光不能仅局限于具体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具备战略的眼光和深邃的犯罪学理论基础,从弘扬主文化与压制犯罪亚文化的维度出发加强犯罪预防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的规定,打击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而防范仅是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综合治理的基本发展路径,日常性治理应该注重预防犯罪在犯罪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提升预防犯罪的地位,将犯罪预防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框架中的重要环节提升为日常性治理的核心环节,进而取代打击犯罪首要环节的地位。毕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目标不在于片面打击犯罪,而在于将犯罪控制到社会所能容忍的限度之内,尽最大努力防控犯罪。同时,在综合治理规定的打击、防范、教育、改造、建设、管理六项工作范围中,教育、改造、建设、管理均是预防犯罪的应有之义。正如有学者指出,“从综合治理的宗旨以及治标和治本的关系等方面考虑,预防犯罪应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和根本环节。”

作为日常性治理的核心环节,犯罪预防的着眼点不应仅局限于细枝末节的具体措施,而应优先考虑如何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上治理犯罪这种整体策略,即弘扬主文化与压制犯罪亚文化。对社会和国家来说,主文化通过法律、道德、价值观念、文本等因素表现出来,主文化是其得以自足的根本,也是其和谐、稳定、发展的深层保障力量。对于个人来说,主文化是其思想与行为的基本准则,主文化天然能够发挥纠正、矫治个人不良行为,评价个人越轨行为的作用。因此,主文化及其所蕴涵的规范性能够有效地防范、控制犯罪等社会越轨行为的发生,能够保障个人和社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生活和发展。由于主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存在激烈的文化冲突,因此,主文化的加强就意味着犯罪亚文化的削弱。在日常性治理中,弘扬主文化既需要从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大力提倡和宣传主文化的精神和思想、否定和谴责犯罪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需要从制度层面全面落实和贯彻主文化的规范性,加大打击和清理犯罪及犯罪亚文化的生存土壤和外在环境,还需要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措施维护主文化的权威性,瓦解和控制犯罪亚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第二,从治理类型上看,立法反应具有间接性,司法反应具有事后性,行政反应能够最早介入犯罪和犯罪亚文化,因此,弘扬主文化与压制犯罪亚文化不仅需要在立法反应和司法反应中进行,更应该改变以往“重司法惩治轻行政治理”的做法,切实加强行政反应。

官方的日常性治理包括立法、司法及行政反应,这三种反应体现了主文化的规范作用,也是对犯罪及其亚文化的控制与瓦解。在治理实践中,立法反应通过制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直接否定犯罪与犯罪亚文化、宣扬主文化的权威性,司法反应通过司法机构和司法程序追查犯罪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这两种反应长期以来均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日常性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相关的行政反应则受到忽视。在对犯罪有组织的反应中,立法反应具有间接性,司法反应具有事后性,只有行政反应才能最早介入犯罪及犯罪亚文化,因此,日常性治理急需大力加强各种行政反应工作。

行政反应中的警察机构直接面对犯罪与犯罪人,这种警察反应需要改变以往单纯事后打击犯罪的做法,而应坚持预防优于打击的原则将警力部分转移到社区,开展社区警务预防等预防犯罪的活动,通过警察日常性的巡逻、检查等工作提前发现治安隐患,与潜在犯罪人保持有效沟通,深入体察有关潜在犯罪人的生存方式,与管区内居民和社会组织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事先监控和瓦解犯罪亚文化,将犯罪的危险消除于萌芽之中。因为犯罪与社会其他现象均有广泛的联系,行政反应中的其他机构在行使职权治理社会时,必将与犯罪亚文化中的各种致罪因素发生各种接触,如海关部门对各种走私犯罪的早期审查、城管部门对流动人口和复杂区域的监控、工商部门对各种诱发经济犯罪的经济违规经营先期管理等等。加强有关机构预防犯罪和社会越轨行为的职权,充分将犯罪亚文化所孕育的各种致罪因素控制、瓦解与压制在社会容忍的范围之内,必将有助于从社会整体意义上促进犯罪防控工作。

第三,从治理主体上看,目前亟需改变单纯依靠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日常性治理的观念,应大力保障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在日常性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扶植以及促进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犯罪与犯罪亚文化开展被害预防。

日常性治理的主体本质上涉及日常性治理的依靠力量问题。与运动式治罪相比,日常性治理不仅依靠国家有关部门治理犯罪,还要重视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的能动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市民社会的不断成熟,社会分化程度在不断加剧,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成为必要。因此,日常性治理不仅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更需要扶植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对犯罪和犯罪亚文化切实开展有针对性的被害预防工作。如企业和公司需要加强自身财务制度的制定、执行,将本单位内部诱发经济犯罪的犯罪亚文化事先加以控制;再如居民社区需要加强社区内部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通过自治组织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可疑人群的监控,加强社区内部安全防卫措施的实施,加强对社区居民违法行为、越轨行为的改造和教育,进而消除社区内部的治安隐患和犯罪亚文化赖以形成的土壤。

第四,从治理方式上看,作为建立在科学与理性精神基础上的日常性治理,不仅重视法律和社会政策的防控作用,更应注重专业机构的专业防控对犯罪及犯罪亚文化的压制作用。

犯罪亚文化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及个人原因,因此犯罪亚文化的瓦解不仅需要法律与社会政策的防控,还需要专业机构的专业防控。犯罪学研究较为注重对犯罪、犯罪人与犯罪亚文化进行专业性防控。如需要大力加强心理矫治机构对服刑人员、潜在犯罪人危险人格和扭曲心理的诊治和辅导,进而使更多的人摆脱犯罪亚文化的控制;加强专业戒毒机构对吸毒人员的医疗控制(吸毒是引发诸多犯罪的根源),进而瓦解吸毒这个犯罪亚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了便于防控犯罪,注重增强新建社区、建筑物的预防犯罪功能,注重改善旧城区在设计上的治安隐患,进而消除犯罪亚文化赖以滋生的外在客观环境。 同时,需要大力加强由公安或专业保安公司提供的技术预防犯罪服务。这主要是运用科技手段依赖各种技术装置,进而防控犯罪。“这种专业技术防控犯罪包括以报警装置和监视、监听装置为代表的监测装置,以防盗锁、保险柜为代表的保护装置以及各种自救装置。”这种技术预防能够有效的为犯罪亚文化和犯罪形成设置障碍。此外,上述专业预防仍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执行,因此,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培训和教育也是日常性治理不能忽视的问题。

第五,从治理策略与趋势上看,日常性治理并非意味着完全排斥运动式治罪模式,运动式治罪走向没落并不意味着今后完全不运用该种模式;由于速效性和社会影响巨大,“严打”等运动式治罪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够起到有效压制犯罪亚文化和弘扬主文化的积极意义。因此,有限的运动式治罪配合基本的日常性治理应是我国今后犯罪防控的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于建嵘.《当前我国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

[2]单勇,侯银萍.《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

第11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检查评比制度:

乡、镇、街及签状单位要根据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到定期检查,检查评比采取自检与抽检结合的办法。

1、定期组织自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年终总检,兑现责任状,总结、评比表彰。

3、区综治办半年进行一次初检,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督促、指导各乡(镇)、街及签状单位各项工作的落实及开展。

4、年终由综治委组织成员单位进行检查。

5、年终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议制度:

1、党委、政府每季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会议每两月至少召开一次,听取各成员单位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会议及联席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治安状况,安排部署、督促、落实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4、遇有临时性工作,及时召开各级会议,安排部署指导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全责(即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对符合下列要求,工作成绩显著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予以表彰、奖励,并作为给予政治荣誉、晋职晋级的主要条件之一。

1、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在人、财、物上舍得投入,工作中真抓实管。

2、层层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责任状中所规定的各项责任目标。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形成网络,并充分发挥作用。

4、所管辖的区域、部门、单位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有安全感。

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对不重视综合治理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评先受奖、晋职晋级资格,所在单位不能取得各类荣誉称号。

1、按照综合治理责任状规定和要求,经考核不合格的。

2、因领导不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没有纳入党政领导的职责,没有纳入目标管理,没有建立和实行领导责任制,没有层层签定责任状,造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治安秩序长期混乱的。

3、因打击查处不力,导致治安形势恶化,少数犯罪分子长期立棍称霸,以至形成重大犯罪团伙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集团犯罪,严重扰乱人民群众的。

4、因防范组织不健全,措施不落实,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致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受严重损失或人员伤亡的。

5、对不安因素不能及时化解,处置不力,以致酿成重大事件,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

6、因教育管理不力,青少年犯罪、“两劳”回归人员重新犯罪、职工犯罪及经济犯罪人员多,问题突出的。

7、对弄虚作假、隐瞒实情等其他需要否决的。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乡、镇、街党委、政府总体工作规划,列入党政领导的重要工作日程,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乡、镇、街党委每季度专题研究、分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突出的治安问题一次,并提出具体意见和解决办法;乡、镇、街综治委或综治办主任办公会议每月至少一次,并对党委提出的意见和办法落实具体的措施。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各乡、镇、街按照双塔区组织部、双塔区委政法朝双委政发[2002]5号文件要求,落实综治机构和人员。

3、乡、镇、街与下属单位及驻乡、镇、街单位签状率100%。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乡、镇、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规范具体,可操作性强,并装订成册。

5、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落实,制度健全,措施有力,有效地防止和化解群体性闹事及上访事件。矛盾纠纷排查每月至少一次,矛盾纠纷尽可能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中。

6、坚持“严打”方针,坚决遏制严重刑事案件,特别是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案件的上升势头。严厉打击并取缔“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刑事发案率控制在总人口的万分之七以内。

7、定期研究分析倾向性治安动态,完善治安管理机制,避免和减少重大治安案件,治安案件查处率100%,治安灾害事故为零。

8、强化重点地区、要害部位的整治工作。对治安混乱的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方案并落实责任,定期督促检查整治情况,及时上报整治结果,重点地区整治率100%,实现目标95%以上;要害部位加强技防力度,技防设施安装完好率100%。

9、全面开展“创安”工作,巩固“创安”成果。加强对“创安”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不断提高“创安”质量。

10、完善全方位的治安防范网络,提高治安联防质量。各乡、镇、街在确保10人以上的专职联防队伍的基础上,加强义务联防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专职为主,义务为辅,专职义务相互配合防范得力的工作体系。

11、通过深化“创安”活动,加强和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社区委员会及治保、调解、帮教组织等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12、发动各方面力量,努力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特别是对有可能重新违法犯罪人员进行重点帮教和管理,预防重新犯罪。各乡、镇、街三年内“两劳”释解人员帮教档案齐全。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内。

13、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注入人员登记率100%;同时抓好对出租房屋等流动人口落脚处的管理,完善制度。流出人员底数清楚,掌握流出去向及表现。

14、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努力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各乡、镇、街继续完善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活动站建设,多方位、多形式地加强法制及道德教育,特别是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配齐法制副校长并规范其工作职责、任务。

15、违法犯罪人员比年度有所下降。

1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采取多渠道、多方位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参加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管部门组织的大型集体宣传活动。各乡、镇、街结合工作实际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宣传活动。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年内撰写一至二篇调研文章。

17、加强信息收集、交流、报送工作。各乡、镇、街及时上报各种信息。年内发送简报、信息十二份以上。

18、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确保地方稳定和铁路安全畅通。铁路护路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规划。领导重视,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有考核、有奖惩,责任分明;无拦截列车、无破坏铁路设施、无盗窃铁路物资、无在铁路上放置障碍、无侵占铁路乱搭乱建、无乱闯道口等案件的发生。

19、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积极参与同“”组织的斗争。严密控制“”的习练者进京、进省滋事,严厉打击顽固分子,坚决杜绝“”习练者在当地公开练功、滋事等活动。进京人数据控制在原习练人数的千分之二以内,敏感期控制在零指标。举办“”习练人员教育转化学习班,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转化率90%以上,反弹率控制在3%以内。

20、各乡、镇、街在巩固典型的同时,要不断培养树立新典型,以典型推动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

对没达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规定的任务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否决:

1、因领导不重视,机构不健全,造成本地区、本单位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2、对不安定因素或内部矛盾不及时化解,处置不力,以致发生集体上访、非法游行、闹事、停工、停产、停课等重大问题或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

3、因主管领导、治安责任者工作不负责,发生特大案件、恶性事故,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4、因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刑事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又不认真查处、改进工作的。

5、存在发生重大治安问题隐患,经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提出警告、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整改建议、限期改进,而无有效改进措施和明显效果的。

6、因教育管理工作不力,本单位职工违法犯罪情况比较严重的。

7、发生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问题有意隐瞒不报或作虚假报告的。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认为其他需要予以否决的。版权所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大案件查究制度:

1、领导不重视,疏于管理,忽视防范,致使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造成严重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的。

2、不认真履行职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制度不健全,致使地区、部门单位秩序混乱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的。

3、对有关部门和群众提出的治安隐患不及时整改,发现漏洞不认真堵塞,态度消极,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

4、工作严重失职,违反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生重大案件或事故,造成损失的。

5、发生重大案件的单位必须在24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各主管部门及主要领导。

6、凡发生重大案件的部门、单位,其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直接责任者,视情况追究责任,由综治委下发“重大案件领导责任查究通知书”,接到“通知书”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对案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整改措施、责任追究情况在一个月内上报上级综治委。

7、凡被下发“通知书”的单位,在治安面貌改变前取消一切评先选优资格,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直接责任者不得晋升职务。

社区保安员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公安部门关于安全保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条例,建立健全各方面安全保卫制度。

第12篇

近期全区各类消防火灾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火灾防控工作,减少和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就进一步加强我街道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社区、单位、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谋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坚持安全第一,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抓,一刻都不能放松。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上来。坚持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教育培训、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执法、社会监督以及事故责任追究、查处违法违纪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体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确保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

1、全力抓好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突出以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校车、餐饮场所燃气安全、危化品等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各社区、部门、单位要统筹部署,密切协调,采取行之有的形式和措施,迅速动员部署,督促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治理纠正非法违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将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情况上报街道安监办和行业管理部门。街道“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安监办、国土所、派出所、经贸办、交警中队、城建办、工商所、旅游(三产)办等部门,要进行联合执法。对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要采取联合执法等形式,坚决、果断、有力地予以重点打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推进专项行动的有序开展。

2、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社区、单位、部门要全面排查街道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督促各事故隐患治理责任单位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建立自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认真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检查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情况,从业人员安全上岗操作,现场管理规范有序,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以及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重点工序、作业流程、重点岗位等作为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始终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与拉网式大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紧密结合,把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自主排查隐患机制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执法监察力度,促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真正落实。

3、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各单位、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统一协调、分工协作、有序运行的宣传教育工作格局。组织专门力量,落实部门工作责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印发宣传材料、法律法规知识答题等形式,推动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大力普及各类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广大生产职工、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全方位的安全培训,使从业人员培训率达100%,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4、提升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能力

各部门、单位要根据事故应急预案有关要求,落实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和专家等应急资源,完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战备演练,突出在高层楼宇、商业密集区、大中小学校校舍、职工集体宿舍、劳动密集企业、易燃易爆单位以及建筑施工工地等重点领域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消防应急演练工作,不断增强重点行业领域应对消防火灾的应急实战能力,提升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逃生技能,严防因应急处置不当而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落实日常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险情,有关领导和救援队伍要立即赶赴现场,参与事故救援工作,控制事故态势,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三、工作要求

1、统筹协调部署,务求工作实效

各社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统筹部署,密切协调。将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集中行动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在督促各行业自觉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落实,自查自纠自报事故隐患整治情况的基础上,查大隐患、防大事故,深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

2、突出工作重点,坚持标本兼治

各社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要抓住不放,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治理违规违章现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单位,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要切实加大重点时段和关键节点的安全防范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监管监控措施,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