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七年级教案

七年级教案

时间:2022-10-25 17:20:37

七年级教案

第1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最佳选项填入答题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请根据以下描述判断他们属于哪一早期人类“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原始居民:他们会种粟,用石刀收割庄稼,并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他们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 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红山原始居民

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4.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

A.尧 B.舜 C.启 D.禹

5.“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指( )

A.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D.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6.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 商”或“殷”,原因是( )

A.商朝建立定都于殷 B.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D.“殷”字吉利

7.武王伐纣过程中发生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8.西周开始,出现了诸侯的称呼,众多的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9.“烽火戏诸侯”演绎了东方“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 是( )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0.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 )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大篆

C.甲骨文 D.隶书

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12.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

A.吴王 夫差 B.楚庄王 C.越王勾践 D.齐桓公

13.卧薪尝胆的故事给我们很 大的启示,你知道这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4.今天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她形成的基础是( )

A.黄帝、炎帝 的部落联盟 B.黄帝、舜的部落联盟

C.炎帝、禹的部落联盟 D .禹、启的部落 联盟

15.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你知道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 )

A. 夏朝 B.秦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7.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要努力学习 B.要经常复习

C.学习态度要老实 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1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9.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在:( )

A.《春秋》 B.《论语》 C.《诗经》 D.《尚书》

20.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

①分封制 ②军队 ③刑法 ④礼仪教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共2小题,21题1O分,22题10分,计2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

①上面两句话是哪位思想家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②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他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贡献?(4分)

③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夏商周断代 工程”被列为国家“九 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即已经把我国历史上最早三个朝代 每朝的年代断定清楚。

请回答:

①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是?(3分)

②请分别写出三个朝代的建立者和三位暴君?(6分)

③你能把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1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D 5.A 6.C 7.D 8.C 9.D 10.C 11.B 12.D 1 3.A 14.A 15.C 16.A 17.C 18.B 19.B 20.B

二、非选择题(20分)

21. (1)孔子 春秋战国(4分)

(2)思想方面:“仁”和“礼”。教育方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4分)

(3)言之有理即可( 2分)

22.(1)夏、商、周(3分)

(2)建立者:启 、汤、 武王(3分)

暴君:桀、 纣王、 周幽王(3分)

(3)统治残暴,引起人民不满 。(言之有理即可。1分)

看了“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2.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2篇

一、由口答引入相关知识点,激起对本单元知识的初步回顾

上课之初首先让学生尝试回忆7.4-7.5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激发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使得所学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迅速复苏,为后续建构知识框架做好铺垫.

教学片断1:

师:回忆一下,7.4-7.5节《三角形》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1:我们学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生2:我们还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

师:还有吗?

生:我们还学了三角形的重要线段,还有三角形的分类.

师:很好!几个同学的答案综合起来就基本构成了这一节的知识脉络.

二、通过对课本习题延伸,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都具有典型意义,在复习课中以课本为本,有针对性的讲好每一个例题,并通过延伸例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宽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复习题“探索研究”)如图1,在ABC中,已知BD、CE分别是∠ABC、∠ACB的角平分线,且BD、CE交于点O,若∠A=80°,则∠BOC=_____;猜想∠BOC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

变式1?摇如图2,BO、CO是ABC的两外角的角平分线,若∠A=80°,则

∠BOC=______;猜想此时∠BOC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试说明理由)

变式2?摇如图3,BO、CO分别是ABC的内外角平分线,探索∠D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以上三个问题通过内外角平分线条件的互换,深刻地展示了三角形两角的内外角平分线的交角与第三角的关系,它不仅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而且对三角形中角度的计算也是一个重要的结论。

在教学中,对课本习题做延伸、改造、变式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使学生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思维活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分层设计课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有高有低,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能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复习课的课堂练习应分层设计。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全日制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数学教育理念。因此在刚才课本习题及引申题之后,为满足部分学生尝试、创新的主动性,我设置两道拓展题,让优生探究思考并解决,以期让优秀者更优秀。

1.如图4,在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A■BC与∠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依此类推,∠A■BC与∠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则∠A■是多少度?∠A■BC与∠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n,则∠An是多少度?

2.⑴如图5,∠ABO=■∠ABC,∠ACO=■∠ACB,则∠BOC与∠A之间有何关系?

⑵∠ABO=■∠ABC,∠ACO=■∠ACB,则∠BOC与∠A之间有何关系?

设计说明: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开拓学生视野,体验数学的妙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由口答引入相关知识点,激起本单元知识的初步回顾,再借小题夯实基础知识点,构建本单元知识的结构框架,然后运用例题规范知识点应用,梳理本单元的数学思想方法,接着通过对课本习题延伸,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最后分层设计课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整个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归纳等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本单元复习课的设计着重体现把学生作为主动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注重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继续探求的动力。

作者单位:

第3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修筑在岷江中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隋朝大运河

D.灵渠

2.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3.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源于

A 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 陶器上的符号

4.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5. 十一长假,小聪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6.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

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7. 中国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是

A.哥白尼 B.孔子 C.拉伯雷 D.屈原

8. 2005年,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9.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0. 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A.庞涓 B.孙武 C.韩非 D.孙膑

12. 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13. 很多人爱吃米饭,水稻种植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居民最早吃到米饭

A、北京周口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14. 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

A.四羊方尊 B.编钟 C.青铜立人像 D.司母戊鼎

15.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16、他是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和文字

17、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 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B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C 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 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18、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 B 、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19、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

C.他的抗秦事迹 D.他的爱国爱民精神

20、在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信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21、传说“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D 珠江

22、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 统一货币 B 焚书坑儒 C 统一度量衡 D 统一文字

23、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分别是

A、启、桀 B、桀、纣 C、汤、桀 D、汤、纣

24、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穆公

25、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蓝田人

二、材料题(共50分)

26、材料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分)

(2)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出他的教育思想。(6分)

(4)、如何评价此人?(2分)

27、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8分)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

2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4分)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部作品?(2分)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2分)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2分)你能写出春秋时期与该国有关的战争吗?(2分)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为了纪念他,我们国家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什么节日?(2分)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2分)

29、现代著名史学家离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12分)

(1)、书籍被烧指的是什么事?(2分)这件事是秦始皇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2分)

(2)、秦始皇采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3)、你如何看待这件事?(2分)

(4)、秦朝时北方最宏伟的国防工程是什么?(2分)

(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哪家的思想主张变成了现实?(2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26、(1)春秋晚期、儒家学派、<<论语>>

(2)提出“仁”的学说。

(3)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4)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看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3.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4篇

第4节

二氧化碳

课题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型

实验探究型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氧气之后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科学的认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得知与氧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气体,又因为学生在学习氧气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易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课准备从小魔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1)石蕊变色,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2)分别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和鼓入空气(3)灯火实验。在学习中运用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合作、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制法及用途之后,又一次具体研究另一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及用途。它使学生初步了解某一种物质,必须从物质的性质、制法及用途开始,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关于二氧化碳,学生早在七年级上第0章就有所耳闻,学生已经知道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过学生需要回忆起那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知道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3、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分组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试管若干、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气体若干瓶、

干燥的紫色(用紫色石蕊染成)小花若干、一小喷壶、大烧杯、蜡烛若干

学生分组实验:吸管若干、试管若干,一个洗耳球,石蕊试液、酒精灯、试管架、二氧化碳气体若干瓶

重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这一性质检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体验在实验中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魔术引入课题

教师表演小魔术:将紫色石蕊试液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学生观看魔术表演,并思索魔术的谜底。

为什么紫色的液体倒入另一个试管里就变成红色?

魔术表演为本节教学作好情境铺垫,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提问:大家想学这个魔术吗?想做这个魔术吗?

积极回应,表示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魔术(本课内容)的兴趣。

引入二氧化碳并进行化学性质实验。

强调学做魔术必须先懂得这个魔术的道具和原理。并告知学生空试管中有二氧化碳,紫色液体是一种会变色的指示剂,遇到某些物质会变色。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流程把这个魔术(实验)做一遍。

根据老师给出的器材

1.学生二人一组

2.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学生自己实验,亲自体验实验的神奇,能更好的延续学习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探究埋下伏笔。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建立假设。

魔术成功后,也要了解魔术背后的秘密(即原理)。请大家猜想: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了呢?

学生猜想的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得出三种猜想。

学生思考,按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猜想:

可能涉及以下三种情况:

a.是水使石蕊试液变色。(需提示)

b.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色。(易提出)

c.是生成新的物质使石蕊试液变色。(需提示)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大胆进行猜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扩宽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设计实验。

讲解: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如下器材:

1、干燥的紫色(用紫色石蕊染成)小花若干

2、一小喷壶

3、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请大家根据器材再次进行讨论,设计实验验证上面的三种猜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单次实验不能解决,可以设计多次实验验证。

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肯定正确的实验方案

该实验可分为三组对照的小实验来完成,

a.第一组实验:用小喷壶向一紫色小花喷水,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b.第二组实验:把一干燥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c。第三组实验:用小喷壶向紫色小花喷水,把湿润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小组根据三种情况结合所给实验器材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回答。

学生倾听,并对三组对照实验的设置进一步熟悉。

针对上述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相对容易,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能说出,可能不是很有条理,经过整理,使学生对该探究更加熟悉。教材上的实验不能直观的证明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使紫色石蕊变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难点,设计此对照实验,以学生的实践强化知识难点,而且也使学生亲历探究全过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分别让三个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并针对实验现象提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强调结论:水或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成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使小花变色了。

其他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水或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成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使小花变色了。

学生上台演示比教师演示效果好,更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态,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强调,澄清相近概念,便于知识归纳。

深化结论。

补充讲解: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并板书:二氧化碳+水碳酸

学生倾听并笔记。

具体化学反应暂不作要求,不宜过多解释。

碳酸的不稳定性。

接下来请大家对刚才实验变成的红色溶液进行加热并观察现象。

教师补充: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碳酸  二氧化碳+水

1、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变红的液体又逐渐变回原来的紫色。

2、学生倾听并笔记。

对碳酸的不稳定性做一个及时的讲解,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帮助会很大。

验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并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别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和鼓入空气

1、实验器材:两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一个洗耳球,两根饮料吸管

2、让学生自主实验:向澄清石灰水的两支试管中吹气和鼓入空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3、完成实验后,回答: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呢?

4、肯定学生回答并补充讲解:白色固体是碳酸钙,很难溶于水中,这一反应经常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并板书: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1、学生两人一组。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

3、学生能回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所以,出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4、学生倾听并笔记。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学生早在上学期就已经接触并且比较熟悉,但它又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鉴于该实验操作较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实验现象和原因也可以让学生表述,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描述规范化,准确简洁化。这样学生对该性质记忆会比较深刻。

解释溶洞的形成。

再往变浑浊的液体中吹气,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教师补充讲解并板书: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钙

碳酸氢钙可溶于水,由此解释溶洞的成因。教材小资料及图片展示。

观察现象,浑浊消失,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倾听并笔记。

学生观看溶洞图片,对溶洞形成进一步理解。

后续实验能更好的解释溶洞的形成,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知识:北方人在冬天时习惯把蔬菜、粮食储藏在地窖里,但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之前必须进行灯火实验。

播放灯火实验FLASH

问:为什么一个久未开启的地窖不能直接进入?而灯火实验为什么可以告诉人们是否可以进入?

学生观看FLASH,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得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并且在氧气的学习中得知,氧气能支持燃烧。因此,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较容易得出答案。

教师演示如图实验请同学们猜测结果: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验证了同学们的回答。

教师补充解释: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课件展示灭火图片

猜测实验现象,并仔细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倾听并笔记。

巩固新知

进行光合作用

教师课件展示大自然界图片,引出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性质。

学生观看课件倾听并笔记。

学生早就了解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起温故知新目的。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作业

1.随堂练习

2.作业本

3.上网查阅“温室效应”的影响。

1和2作业目的是巩固基础,适当涉及重难点;3作业目的联系实际,扩展学生知识面,让科学走进生活,生活中学习科学。

板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水碳酸

碳酸  二氧化碳+水

2、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检验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钙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

第5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2011年12月10日晚,在我国境内发生月食现象,月食是因为下列哪个行星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A.地球 B.金星 C.火星 D.木星2.地球的形状是A.立方体 B.圆柱体 C.球体 D.圆锥体3.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划分经度的起始线 D.西一区的中央经线4.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是A.本初子午线 B.180经线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5~7题。5.地球公转与自转特征相同的是A.方向 B.旋转中心C.周期 D.产生的地理现象6.当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直射在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C.赤道 D.北极圈7.下列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不断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C.东边时间总比西边早 D.广州一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下面是该小组获得的资料,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完成8、9题。8.该小组为更好地进行考察活动,应该选择A.等高线地形图 B.导游图 C.政区地图 D.经济地图9.该小组在山顶发现了一些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A.这里过去是海鱼市场 B.这里过去是陆地C.这里过去是淡水湖 D.这里过去是海洋10.世界上面积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亚洲、大西洋 B.非洲、太平洋 C.非洲、大西洋 D.亚洲、太平洋1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当今海陆分布的是12.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A.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地带 B.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地带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高原与平原的交界地带13.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A.狂风暴雨 B.万里无云 C.阴雨连绵 D.秋高气爽14.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A. B. C. D.15.一天中,陆地气温值一般出现在A.2时左右 B.正午12时 C.下午1时左右 D.14时左右读右图,回答16~19题。16.C点的海拔是A.1000m B.2000m C.3000m D.4000m17.A、B的相对高度是A.1000m B.2000m C.3000m D.4000m18.此时,测得B点的气温是14℃,则A点的气温是A.2℃ B.8℃ C.20℃ D.26℃19.图中的三点,降水最多的是A.A点 B.B点 C.C点 D.三点降水一样多20.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的是21.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A.出生率 B.死亡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 D.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22.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A.巴西热带雨林 B.欧洲北部山地C.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平原 D.非洲东部高原23.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则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A.2000人/千米2 B.200人/千米2 C.80000人/千米2 D.50人/千米224.某中学的外籍教师里格,他的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子扁平,嘴唇厚并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里格属于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25.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日语2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27.在全年严寒的寒带,聚落类型为A.冰屋 B.窑洞 C.竹楼 D.平顶房28.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29.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WTO)是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C.石油输出国组织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30.小明业余时间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南北对话 B.国际矛盾和冲突加剧C.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D.南南合作新课 第 一 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31.读右图,回答问题。(5分)(1)图中黄村位于杨庄的 方向。(2)图中小清河的大致流向是从 向(3)小清河画有两条支流,其中支流 河画错了,原因是 。32.“看世博,知世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是一次世界文化交流盛会。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1)写出举办地上海的经纬度位置:( , ),其东临A 洋。(2)6月,阿根廷、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相继举办国家馆日活动。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B 洲,阿根廷位于C 洲。(3)历届世博会云集了各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埃菲尔铁塔的建造缘起于1889年世博会。请问:埃菲尔铁塔所在的国家是 。(4)6月8日,澳大利亚中学生艾伦从国内飞赴上海参加澳大利亚馆日文艺表演。此时,澳大利亚正处于 季。艾伦到达上海后最适宜选择的地图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政区图 C.上海交通旅游图 D.澳大利亚政区图33.某一地理学习小组测得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溫分別是3℃、14℃、6℃、1℃,并且当天看了第二天本区的天气预报图,回答问题。(5分)(1)这天的平均气温大约是 。(2)请你播报D城的天气预报:小雨,气温 。(3)若要去A城购货,有必要带雨具吗? 为什么? 。(4)某校明天要举行运动会,最有可能在 城。34.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1)图中,降水季节变化的是 ,该地位于 (温度带)。(2)降水最少的是 ,全年降水几乎为 。(3)乙图中1月平均气温 0℃(大于/小于),所以该地1月份的降水形式除了降雨还有可能有 。(4)全年降水均匀的图是 ,该地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降雨/降雪)。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写出下图表示的是哪个宗教的建筑,并填到下面的横线上。A 教 B 教 C 教(2)我们来自沙特阿拉伯。我们的宗教活动在上面 举行,我们主要说的语言是 语。(3)我是一个英国人,我的脖子上经常戴一个十字架,说明我是个 教徒,我经常到上面 处做礼拜。我的语言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36.下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差异”,请根据图表的逻辑含义填空。(6分)A.出售石油、矿石等初级产品  B.出售工业制品C.价格低 D.价格高E.利润高 F.利润低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七年级地理学科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D A B D A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D C D B B D A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B C B B A A B C二、综合题(共40分)31.(共5分,每空1分)(1)西南 (2)西南 东北(3)甲 乙是山谷,是水流汇集的地区,易形成河流;甲是山脊,通常是河流的分水岭。(意思答对即可)32.(共8分,每空1分)(1)121.4°E(东经121.4°) 31.3°N(北纬31.3°)(答案互换亦可) 太平 (2)非 南美(3)法国 (4)冬 C33.(共5分,每空1分)(1)6℃ (2)气温2—9℃(最低气温2℃,气温9℃)(3)有必要 因为A城是中雨到大雨 (4)F34.(共8分,每空1分)(1)丙 热带 (2)丁 0(3)小于 降雪 (4)甲 降雨35.(共8分,每空1分)(1)基督 佛 伊斯兰 (2)C 阿拉伯(3)基督 A 英语36.(共6分,每空1分)

第6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A、黑海 B、死海 C、贝加尔湖 D、休伦湖3、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的原因是( )A、亚洲降水多 B、亚洲面积大C、亚洲河流多 D、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4、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B、地形起伏的一洲C、位于面积的洲、面向世界的洋 D、地跨纬度最多的一洲5、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6、下列河流最终流入印度洋的是( )A、湄公河 B、叶尼塞河 C、长江 D、恒河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8、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人是( )A、印度人 B、孟加拉人 C、阿拉伯人 D、贝都因人9、位于亚洲西部的人类文明发祥地是( )A、印度河流域 B、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C、尼罗河三角洲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10、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A、日本 B、韩国 C、马来西亚 D、沙特阿拉伯1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处在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处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12、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域狭小 B、资源贫乏C、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D、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13、日本最的旅游胜地是( )A、琉球群岛 B、富士山 C、濑户内海 D、金刚石14、日本国土由四大岛屿组成,其中的是( )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15、日本人20岁时,要举行“成人节”仪式,这时他们会穿上心爱的( )A、唐装 B、西装 C、和服 D、牛仔服16、东南亚的内陆国是( )A、泰国 B、柬埔寨 C、老挝 D、缅甸17、世界上的群岛国家是( )A、菲律宾 B、日本 C、印度尼西亚 D、马来西亚18、东南亚是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橡胶生产国是( )A、泰国 B、菲律宾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19、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在我国称澜沧江的河流是( )A、湄南河 B、湄公河 C、红河 D、伊洛瓦底江20、东南亚最的佛教建筑是( )A、大金塔 B、婆罗浮屠 C、吴哥窟 D、泰姬陵21、印度也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人口总数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22、目前对印度农业影响的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旱涝灾害23、印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4、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在( )A、新德里 B、孟买 C、班加罗尔 D、加尔各答25、印度的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A、加尔各答 B、班加罗尔 C、孟买 D、新德里26、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是乌兰巴托 B、领土跨亚欧两洲C、工业、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 D、热带雨林面积广大27、被称为北半球“寒极”的是( )A、雅库茨克 B、圣彼得堡 C、摩尔曼斯克 D、奥伊米亚康28、俄罗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是( )A、农业、畜牧业 B、核工业、宇航工业C、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D、消费品制造业29、俄罗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管道 B、铁路、公路C、海运、航空 D、管道、海运30、被称为世界舞蹈奇葩的是俄罗斯的( )A、拉丁舞 B、桑巴舞 C、爵士舞 D、芭蕾舞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综合题(共55分)1、读“亚洲范围图”,回答问题(12分,每空1分)(1)亚洲以_______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峡与(A)______________洲为界.(2)亚洲以_____________运河与(B)________洲为界.(3)亚洲在南面隔海与(C)_________洲相望.(4)亚洲在东北方向以_________海峡与(D)________洲为界.(5)填写亚洲周围海洋的名称.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2、读东南亚图,回答问题.(11分,每空1分)(1)东南亚地处亚州与____________州,太平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东南亚由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_群岛两大部分组成.(3) 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_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峡之一.(4)把相应的国家字母代号填入横线上。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有“火山国”之称的是的棕油生产国是 蕉麻生产国是3、读“日本略图”回答问题.(11分,每空1分)(1)写出图中数码代号相应的地理名称.岛: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④_________山:③__________城市:⑤_________海洋:⑧_________⑨__________( 2 )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洋沿岸和___________海沿岸( 3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___________民族色彩,又有强烈的___________气息,是东西文化兼容的典型.4、读印度季风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每空1分)(1)将陆地.海洋.东北.西南分别填入下面横线上.印度一月,风从_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_季风.印度七月,风从__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季风.(2)__________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但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容易造成_________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容易造成_________灾,影响印度的农业生产.(3)印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5、读“俄罗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1)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水域:A_____________洋B___________洋 国家:E_______________(2) 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河流,地形的名称.河流:①_____________河②____________河地形区: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3) 图中S 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地形区分界线,S为_______________.⑷俄罗斯是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矿产资源中_________、_________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目前俄罗斯的_________工业非常发达,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地理七年级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CADBB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BBCCCAB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CCCBDVBAD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5分)1、⑴乌拉尔 黑 土耳其 欧 ⑵ 苏伊士 非 ⑶ 大洋⑷ 白令海峡 北美 ⑸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2、⑴大洋 印度 ⑵ 中南 马来 ⑶ 马六甲 太平 印度⑷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3、⑴① 北海道 ② 四周岛 ④ 九州岛 ③ 富士山⑤东京 ⑧太平洋 ⑨日本海⑵太平 濑沪内 ⑶ 大和 现代4、⑴ 陆地 海洋 东北 海洋 陆地 西南 ⑵西南 旱 水⑶ 热带季风气候5、⑴ A.北冰洋 B. 太平洋 E.中国⑵①伏尔加 ②叶尼塞 ③ 西西伯利亚平原 ④ 东西伯利亚山地⑶乌拉尔山脉⑷ 石油 天然气 重

第7篇

1、一位游客说:“我来自于世界上地跨亚、欧两大洲,东、西两个半球的国家, 我们那里地大人稀,矿产资源丰富……,” 这位游客来自于 (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巴西 D.俄罗斯2、每年的6-9月,印度大部分地区盛行: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3、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 )A.4.1 亿平方千米 B.5.1亿平方千米 C.6.1亿平方千米 D.7.1亿平方千米4、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正确的是 ( )A.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B.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D.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挪威海岸多峡湾的原因是 ( )A.冰川作用 B.地壳断裂 C.河流侵蚀 D.海浪侵蚀6、日本岛国中东北向西南分布着四大岛,其中的是 ( )A.北海道岛 B.四国岛 C.本州岛 D.九州岛7、关于澳大利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 B.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C.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D.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8、下列各组动物中,生活在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是 ( )A.斑马、大象、河马 B.企鹅、磷虾、海豹C.袋鼠、鸭嘴兽、鸸鹋 D.大食蚁兽、卷尾猴、树懒9、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圣城的是 ( )A.耶路撒冷 B.巴格达 C.德黑兰 D.麦加10、下面是小飞同学在网上学习中收集到的一些精美图片,其中属于埃及的是( )11、埃及的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地区 B.苏伊士运河两岸C.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D.红海沿岸地区12、世界上干旱面积的一个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13、下列河流与注入海洋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 )A.亚马孙河——太平洋 B.密西西比河——孟加拉湾C.印度河——阿拉伯海 D.尼罗河——红海14、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 ( )A.湄公河 B.多瑙河 C.红河 D.长江15、关于俄罗斯港口和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符拉迪活斯托克是北冰洋沿岸的主要海港B.摩尔曼斯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C.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港,全国第三大城市D.首都莫斯科是全国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16、关于美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粮食最多的国家 B.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C.的粮食进口国 D.的热带农产品出口国吗 17.、俄罗斯的工业主要集中在 ( )A.欧洲部分 B.亚洲部分 C.乌拉尔山区 D.西西伯利亚平原18、下列“亚洲之最”.不是“世界之最”的是: ( )A.亚洲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亚洲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C.亚洲的湖泊——里海 D.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19、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当地时间下午5时20分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此时下列四个申办城市已是半夜时分? ( )A.日本大阪 B.加拿大多伦多 C.法国巴黎 D.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0、非洲的全称是: ( )A.亚细亚洲 B.欧罗巴洲 C.阿非利加洲 D.亚美利加洲21、有关非洲自然地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B.非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的大洲C.非洲有世界上面积的沙漠和盆地D.非洲有“高原大陆”、“热带大陆”的别称22、美洲国家中,领土濒临三大洋的是 ( )A.美国 B.墨西哥 C.巴西 D.阿根廷23、下列地理事项,与白令海峡无关的是 ( )A.国际日期变更线 B.亚洲与北美洲分界C.美国与俄罗斯国界线 D.东经度与西经度分界线24、既是“千岛之国”,又称为“火山国”的国家是 ( )A 、马来西亚 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 D 、日本25、非洲与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的主要差异是: ( )A.非洲多食肉动物,澳大利亚没有食肉动物B.非洲动物善于奔跑,澳大利亚动物奔跑速度很慢C.非洲的动物适合生活在热带草原,澳大利亚动物适合生活在热带荒漠D.非洲的动物进化比较快,澳大利亚的动物进化慢二、综合题。共50分。26、 读下面两个国家图,回答问题。(16分)(1)地理事物:甲_________国,乙________国, A________洋,B 湾,C 洋(2)乙国北部陆上邻国是__________国,山脉⑧是____________(3)城市:①是美国的城市 ,②是首都 ____________。(4)农业带:城市⑦附近是 ____________带。城市④附近是 带。(5)甲国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 ,甲国的首都 位于的平原上。(6)、比较甲乙两国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条)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条)27、读“马六甲海峡航线”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3分)(1)、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沟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2) 、从马六甲海峡往西航行,可到达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亚洲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往东航行可通往亚洲的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洲、________洲。(3)、对日本来说,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相当重要,被日本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28、读巴西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4)、巴西北部有 (纬线)穿过,南部有 (纬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城市A在____________高原上,属____________气候。B点在平原上,属 气候。(2)、受气候条件影响,巴西的人口集中分布在________沿海地带。(3)、巴西的城市①是_____________,人口已超过1600万,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出现了城市病问题,如: 。(4)、巴西拥有世界上的热带雨林,这片森林对世界__________有很大影响,被称为“地球上的肺”。由于破坏严重,造成干旱和洪涝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日趋严重29、读北极地区俯视图,回答问题。(4分)(1)图中A是 海峡B是 岛(2)南、北两极地区的相同点是 (气候炎热,气候寒冷。)(3)图中所有的箭头都指示 方向30、读下面法国地图,分析回答问题。(7分)第一节 法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你的判断依据。(2)从图中可以看出,巴黎盆地主要种植__________ 。地中海沿岸种植 。(3)法国西部大西洋沿岸主要属于 气候。(4)巴黎很跨 河流域,地中海沿岸的海港城市是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B A A D B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C A D B A D A C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A D C D二、 综合题,共50分。26、每空1分,共16分(1)日本,美国,大西,墨西哥,太平。(2)加拿大,落基山脉。(3)纽约,华盛顿。(4)乳蓄,棉花。(5)太平洋,东京,关东平原。(6)相同点:都是发达国家,都位于北半球,工业城市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不同点:日本位于东半球,美国位于西半球,日本矿产资源缺乏,美国资源丰富,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美国面积大。27、每空1分,共13分(1)马来,苏门答腊,太平,印度。(2)非,欧,南亚,西亚,东南亚,大洋洲,北美,南美。(3)海上生命线28、每空1分,共10分。(1)赤道,南回归。巴西,热的草原,亚马孙,热带雨林。(2)东南。(3)圣保罗,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4)气候29、每空1分,共4分。(1)白令。(2)格陵兰岛。气候寒冷。(3)正北。30、每空分,共7分。(1)东南高,西北低。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注入大西洋。(2)小麦。葡萄。(3)温带海洋性。(4)塞纳。马赛。

第8篇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绝对值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绝对值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

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表示方法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叙述绝对值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绝对值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绝对值,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即

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绝对值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绝对值的一些内容

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2)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五、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一定在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个正数大小的比较,与小学学习的方法一致,绝对值大的较大.

教学设计示例

绝对值(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能力训练点

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从上节课学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讲授,学生讨论,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

2.学生学法:研究+6和-6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绝对值概念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绝对值代数意义)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出它的绝对值.

2.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3.疑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6和-6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绝对值概念;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出绝对值代数意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数轴、相反数.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6,,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教法说明】绝对值的学习是以相反数为基础的,在学生动手画数轴的同时,把相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为绝对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这里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练习.

(二)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6与6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很难得出答案.

师: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显然A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6,B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吗?

学生活动:产生疑问,讨论.

师:+6与-6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6,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6与-6的绝对值.

[板书]2.4绝对值(1)

【教法说明】针对“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只有符号不同”提出问题:“它们什么相同呢?”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这时学生很难回答出此问题,这时教师注意引导再提出要求:“找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这时学生就有了一个攀登的台阶,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6,-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同,从而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时而紧张时而轻松,不知不觉学生已获得了知识.

师:-6的绝对值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绝对值是6;

6的绝对值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绝对值是6.

提出问题:(1)-3的绝对值表示什么?

(2)的绝对值呢?

(3)的绝对值呢?

学生活动:(1)(2)题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口答,(3)题讨论后口答.

[板书]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a的绝对值是|a|

【教法说明】由-6,6,-3,这些特殊的数的绝对值引出数的绝对值,逐层铺垫,由学生得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既理解了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含义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突破了难点.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数可以表示任意数,若把换成,9,0,-1,-0.4观察数轴,它们的绝对值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口答:,,,,

师:你在自己画的数轴上标出五个数,让同桌指出它们的绝对值.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自己又当“小老师”又当“学生”.

教师找一组学生回答,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出示投影1)

例求8,-8,,的绝对值.

师:观察数轴做出此题.

学生活动:口答

,,,.

师:由此题目你能想到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绝对值相同.

【教法说明】这一环节是对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的巩固.这里对于绝对值定义的理解不能空谈“5的绝对值、-7的绝对值是多少”?而是与数轴相结合,始终利用表示这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这一概念.教师先阐明这个字母可表示任意数,再把换成一组数,学生自己又把换成了一些数,指出它们的绝对值,这样既理解了数所表示的广泛含义,又巩固了绝对值的定义.然后,通过例题总结出了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这一规律,既呼应了前面内容,又升华了绝对值的概念.

师:观察数轴,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

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呢?

生:思考,不能轻易回答出来.

师:再看前面我们所求的,,,,.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学生活动:思考后一学生口答.

教师纠正并板书:

[板书]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师:字母可表示任意的数,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也可以表示0.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正数、负数、0,并再提问:这时的绝对值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互相补充回答.

教师板书:

[板书]

若,则

若,则

若,则

师强调:这种表示方法就相当于前面三句话,比较起来后者更通俗易懂.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规律是难点.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有目的地考虑、分析,共同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2)

1.化简:,,.

,,;

2.计算:①.

②.

③.

学生活动:1题口答,2题自己演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1题的前四个旨在直接运用绝对值的性质,后两个略有加深,需要讨论后回答;2题(3)小题让学生区别绝对值符号和括号的不同含义.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对值.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回顾反馈:

(出示投影3)

1.-3的绝对值是在_____________上表示-3的点到__________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

2.绝对值是3的数有_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7的数有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0的数有____________个,是_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的数有没有?

(总结:)

3.(1)若,则;

(2)若,则.

【教法说明】教师在总结完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后,再回头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反馈练习,并且注意把知识进行升华.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负数没有绝对值()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4)如果甲数的绝对值比乙数的绝对值大,那么甲数一定比乙数大()

(5)如果数的绝对值等于,那么一定是正数

2.填表

原数

3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3.填空

(1);(2);(3);

(4);(5)若,则;(6).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66页2、4.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略

3.(1),(2)7,(3)-7,(4)2,(5)3或-3,(6)

作业(答案

2.+7,-7,-0.35,

4.<,>,>,=

绝对值(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

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不断加深对有理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认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大小与利用数轴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是和谐统一的,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总结规律,并辅之以变式训练进行扎实巩固,以复习提问作为铺垫,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讨论归纳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绝对值,我相信大家学得都非常好.一定能做好下面这个题.

[板书]

比较大小

(1)与与

(2)4与-50.9与1.1

-10与0-9与-1

学生活动:(1)题在练习本上演算,两个学生板演,(2)题学生抢答.

【教法说明】(1)题是为了分散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这一难点埋下了伏笔,在这个题目中用最简单的“,”的形式训练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2)题是复习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出这四个题中觉得难度较大的题目是最后小题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板书]2.4绝对值(2)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规律的发现

在比较-9与-1时,教师订正的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比较-9与-1的根据(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同时在黑板上(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数轴.

提出问题:在数轴上任意取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观察较小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尝试举例,讨论得出结果—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师板书)

强调:今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放”时要让学生带着针对性的问题去思考、分析,既给学生一片自己发挥想象的天地,又使学生不至于走偏.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1)

比较大小:

(1)-3与-8;(2)-0.1与-0.2;

(3)与;(4)与.

学生活动:讨论后抢答.

【教法说明】(1)题让学生讨论时注意写好比较大小的格式,运用“”、“”的格式初步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3)(4)题通过数的变化,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板书]

解:

2.出示例题(出示投影2)

比较大小

(1)与.

提出问题:对于异分母的两个负分数怎样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学生活动:讨论后自己尝试写.

师:我们在复习时已比较出了与的绝对值,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得出结论.

[板书]

解: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时学生对与已进行了比较,会非常轻松的完成此题目.教师设置了一级一级的台阶,让学生自己攀登,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从题目的解决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比较大小:

(1)与,(2)与.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练习.

【教法说明】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利用这两个小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下方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包括两个负数.

【教法说明】教师的小结必须把今天的所学纳入知识系统,明确说明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数的大小,而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只适用于两个负数.

七、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

(3)有理数中没有最小的数

(4)若,则

(5)若,则

2.比较大小

(1)-2__________5,,-0.01__________-1

(2)和(要有过程)

3.写出绝对值不大于4的所有整数,并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67页A组7.

(二)选做题:课本第68页B组3.

九、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1)<,<>;(2)>.

3.±1,±2,±3,±4,0.

作业答案

(一)必做题:7.(1)(2)

(3)(4)

(二)选做

探究活动

填空:

(1)若|a|=6,则a=______;

(2)若|-b|=0.87,则b=______;

(4)若x+|x|=0,则x是______数.

分析: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则这个数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由

解:(1)|a|=6,a=±6;

(2)|-b|=0.87,b=±0.87;

(4)x+|x|=0,|x|=-x.

|x|≥0,-x≥0

x≤0,x是非正数.

点评:“绝对值”是代数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应当从正、逆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概念.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至少要认识到以下四点:

(1)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或0,即|a|≥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a|=|-a|;

(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正数或0;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负数或0;

第9篇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表内。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全球约七分海洋三分陆地B.面积的大洋为太平洋

C.北半球的陆地大于海洋D.面积的大洲为亚洲

2.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3.关于中国的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位于的大陆亚欧大陆和的海洋太平洋之间

B.从纬度位置来看,中国大部分在热带,小部分在北温带

C.从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在南半球

D.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是一个岛国

4.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和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B.俄语、阿拉伯语

C.汉语、西班牙语D.法语、葡萄牙语

5.根据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

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某星期日,同学们收听到关于第二天(星期一)的天气预报:晴转阴,气温2℃~6℃,降水概率20%。据此回答6题。

6.“晴转阴”用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7.有关地图上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地图,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C.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只能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以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B、以20°W经线和12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C、以20°W经线和2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D、以20°E经线和18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9.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

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流水海浪等作用的结果

D.人类的挖山、植树造林等活动

10.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初子午线就是1800经线

B.本初子午线就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C.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本初子午线就是00经线

1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从高纬向低纬降低B.从低纬向高纬降低

C.从平原向山地降低D.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12.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A.上海(约31°N)B.海口(约20°N)

C.北京(约40°N)D.厦门(约24°N)

13.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A.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B.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C.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读右图,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的1月与7月的温差约为()

A.15℃B.20℃C.25℃D.30℃

15.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A.3、4月B.5、6月

C.7、8月D.9、10月

16.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

17.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数据不能用来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B.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8.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的地形是()

A.丘陵B.平原C.高原D.山地

19.关于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增长越慢越好

B.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C.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人多力量大,利于开发资源

D.只要地球上有资源,人口增长再快也无妨

20.读下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300米B.1300米

C.800米D.600米

21.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顶③鞍部④山脊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22.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A.“高等”或“低等”的标准B.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C.人们的风俗习惯、语言等D.居住地的自然环境

23.下列有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C.发达国家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4.右图为世界局部图,①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它的名字是()

A、巴拿马运河

B、乌拉尔山脉

C、大高加索山脉

D、苏伊士运河

25.一辆美国生产的汽车,零件来自日本、台湾,设计来自德国,销售、广告、保险来自美国,这说明了()

A.国际间矛盾与冲突剧烈B.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加强

C.国家之间的经济各成一体D.各国之间和平与发展,利益均分

二、综合题(共7个大题,满分50分)

1.图7为A、B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9分)

(1)A地气温出现

在(月份),

B地气温出现

在(月份)。

(2)A地降水最多出现

在(月份),

B地降水最多出现

在(月份)。

(3)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

的主要因素有、

等。

(4)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填高或低),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填升高或降低)。

2.读“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回答:(3分)

(1)表示北半球的为图______(甲乙)。

(2)从南北半球来看,海洋大多分布在______(甲乙)半球。

(3)极地地区为陆地的半球是______(甲乙)半球。

3.读右下图:为某地区平面图,回答下列

问题:(6分)

⑴地图的三要素是:____、

方向和____

⑵一辆汽车从学校驶向农机站,其行驶方向

应是:从__向____

⑶图中比例尺是____式比例

尺(填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4.读右图某地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假如甲乙两山顶在图上的距离为

2厘米,那么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实

际距离为。

(2)甲山的海拔是米,

比乙山低米。

(3)A处为,

G处为,

DC线表示,

EF线表示。

(填写陡崖、山脊、鞍部、

山谷、山顶等名词)

(4)图中丙地的海拔是米。图中丙地比H地(填高或低)。

5、读六大板块图完成下列要求。(4分)

(1)地壳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的六大板块。

(2)在这些板块中,板块(填名称)几乎全部是海洋。

(3)亚欧大陆东侧的岛国日本为什么多地震?

6.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7分)

(1)写出大洲与大洋的名称:

大洲:①②③④

⑤⑥⑦

大洋:ABCD

(2)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洋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填字母或数字)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北美洲和洲的西部。

7.图5为“经纬网略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写出A、D的地理坐标:

A:

D:

(2)写出方向:

A点位于B点的方向;

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写出半球:

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

球的是。

(填字母)

(4)写出地理现象:

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四季分明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填字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2、C3、A4、A5、D6、C7、D8、A9、B、10、A11、B12、B

13、C14、D15、C16、D17、D18、D19、B20、A21、A22、B23、D24、D25、B

2.(每项1分共3分)(1)甲(2)乙(3)乙

3.(每空1分,共6分)(1)比例尺图例(2)东北西南

(3)数字式20000厘米(0.2千米)

4.(每空1分,共9分)(1)6千米(2)1150170

(3)鞍部陡崖山脊山谷(4)200低

第10篇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中国古代哪一工程的评价? A 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2、“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3.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③令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5、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A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B筒车灌溉

C携贡品来长安的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 D活字排版6、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X Kb1.C o m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7.“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8.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 B.女真族 C. 蒙古族 D.党项族9.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A. 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10、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11、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2.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13、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A.安史之乱 B.澶州之战 C.郾城大战 D.雅克萨之战14、在我国古代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①戚继光 ② 郑成功③渥巴锡 ④岳飞 ⑤文天祥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⑤15、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A.秦朝中央与地方机构 B.明朝锦衣卫印 C.军机处 D.广州十三行16、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其不同之处是A.加强对x藏的管辖 B.抗击外来殖民侵略C.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D.设立行政机构管辖和开发边疆17、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B.改变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选拔官员的传统C.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分成八个部分D.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18、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A.漫话“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文天祥抗元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19、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景德镇盛产青花瓷 B.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出现许多较大的商业城市 D.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20.“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 ”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歌曲《本草纲目》。下列对《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它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它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二、非选择题:1、(16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6分)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2分)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x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4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2分)

2、(16分)2012年9月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大运河”的申遗文本。“运河”的昨日今天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都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工程的描述?(2分)分别写出它们所处的朝代。(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2分) 材料三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四 唐朝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指出:大运河的开通使百姓遭受到的苦难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关于大运河的观点。(8分)(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2分)材料一: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1)如果要给图一加上标题,你认为用什么标题最合适?(2分)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深远影响?(2分)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2分) (2)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2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小题2.5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C A D D C C C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D C D B C C B D二、非选择题1、(16分)(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4分)。 藏族(2分)。(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2分)。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2分。)(3).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②乾隆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4分)意义:加强对x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x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分)2、16分(1).工程:大运河。(2分)材料一:隋朝。(2分)材料二:元朝。(2分)变化:元朝运河不再是以洛阳为中心,而两段新运河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北京到杭州的距离。航道更加通直。(或:截弯取直,航道缩短)(2分)(2).材料三观点: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2分) 评述: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分)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1分) 所以说: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1分)材料四的观点: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2分) 评述:开凿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役使的百姓苦不堪言。(2分)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的举动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1分)运河的开通也便利了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2分) 所以说: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分)3、18分(1)丝绸之路示意图(2分)影响: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鉴真东渡(2分);(2)郑和下西洋(2分);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4分)(3)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2分)。(4)由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分);

第11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填空。

(1)百里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

(2)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百里有(

)个十。

(3)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4)从796开始,往后数5个数是(

)、(

)、

)、

、(

)。

(5)二百二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二百、(

)百、(

)百、(

)百、一千。

三百三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6)由6个百、3个十、2个一组成的数是(

(7)由5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8)由1个一、2个十、7个百组成的数是(

(9)由9个百、5个十、7个一组成的数是(

二、接着写出下列数。

678

679

700

)

(

)

706

(

)

200

(

)

400

(

)700

1000

三、接着写出下列数。

四百二十

、四百三十(

)(

)(

)(

)(

)(

)(

)(

)

答案:

一、(1)千

(2)1

10

(3)999

100

1000

(4)797

798

799

800

801

(5)四百

六百

八百

;六百

九百

一百

(6)632

(7)590

(8)721

(9)975

二、701

702

703

704

705

;100

300

500

600

800

900

三、四百四十

四百五十

四百六十

四百七十

四百八十

四百九十

五百

五百一十

五百二十

第二课时

千以内的读写

一、填空。

1、从(

)边起,第(

)位是(

)位,第(

)位是(

)位,

第(

)位是(

)位,第(

)位是(

)位。

2、下列各数表示什么。

400是由(

)百组成。

42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4个百、2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一个千是(

)。五个白是(

)。

534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二、写出下面各数。

六百四十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百零六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百七十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百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百七十二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七百九十三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出下面各数。

627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503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635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9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每个数中的“3”个表示多少?

573中的“3”表示(

)。

306中的“3”表示(

)。

230中的“3”表示(

)。

五、先读一读,再根据每组数的排列规律接着写。

(1)707

708

709

)。

(2)270

280

290

)。

(3)980

985

990

)。

(4)503

502

501

)。

答案:

一、(1)右

一,个,二,十,三,百,四,千(2)4,4,2,425,1000,500,5,3,4

二、640

406

870

900

572

793

三、六百二十七,五百零三,四百三十,

六百三十五,一千,九百

四、三个一

三个百

三个十

五、(1)710

712

(2)300

310

(3)995

1000

(4)500

499

第四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填空.

1、一个四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时,( )。末尾不管有几个零(

(1)只读一个零

(2)读两个零

(3)一个零也不

2、用2、0、0、8四个数字按要求组成数字:

(1)只读一个零(

)(

)(2)一个零也不读(

(3)最大的四位数(

)最小的四位数(

3、用3、0、5、9、四个数字可以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可以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4、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相差(

5、十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6、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7、八百五十这个数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8、2356是由(

)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二、这个数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它是由(

)个千、千

)个百和(

)个一

组成的。

三、相邻数、按要求数数。

1、与5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599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答案:

一、1、选(1)、(3)2、2008

2080

2008

9999

10000

3、9530

3059

4、999

1000

1

5、100

1000

10000

6、十

7、8

5

8、2

3

5

6

二、四,千,四,三,一。

三、1.

5998

6000

2.

598,600

第五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一、填空题。

1.407读作(

) 2.五百零三

写作:________________

3.375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九百六十一写作:_______________

5.从996往后接着数5个数是( )、( )、(

)、(

)、(

).

二、选择题。

把下面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A、999

B、1000

C、1100

2、一个四位数,千位上和个位上都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A、1010

B、1001

C、1100

3、读数时,中间有两个零(

A、都要读出来

B、都不读出来

C、只读一个零

4、与10000最近的数是(

A、9999

B、1000

C、9000

5、用两个0,两个4组成的四位数中,不读出0的是(

A、4400

B、4004

C、4040

三、判断题,在对的(

)里画“√”,错的画“×”。

1、五百零四,写作54。  (

2、609读作六百九十。 (

3、2010读作二千零一。(

4、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

5、读数时,数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6、从左边起万位在第四位。(

四、写、读出下面各数。

四千零五十

写作:

10000  读作:

七千四百三十九

写作:

6003

读作:

四千零六   写作:

2030

读作:

答案:

一、1、四百零六

2.503

3.

3,7,5

4.

96

1

5.

997,998,999,1000,1001

二、1.B

2.B

3.C

4.A

5.A

三、×

×

×

×

×

四、4050

7439

406

一万

六千零三

三千零三十

第六课时

数的大小比较

一、在里填上不同的数:

9

27>9563

9

27>9563

9

27>9563

9

27>9563

二、按顺序排列下面数字。

999

1080

10000

1290

2100

8880

888

8800

8080

7000

7099

7989

7899

>

>

>

三、9.在(

)里填上“>”、“<”或“=”.

1000( )999

99( )101

1111( )9999

999( )1001

1010( )999+1

99( )100-1

1001-1( )999+1

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写出个位上是0的所有两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个位上是5的所有两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6、7、8、9

二、999

888

7989>7899>7099>7000

三、>

>

四、(1)1909>1100>1090>1009

(2)10000>9999>9990>8909>8900

五、10;

15,25,35,45,55,65,75,85,95。

第七课时

准确数

近似数

一、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98

897

9800

397

1021

5999

二、找出相应的近似数

577、980、603、967、9800、589、9789、608、9788

近似数是6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似数是10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似数是100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并说明你的比较方法

1、899与923

297与1000

3578与789

1003与999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2867

700>7240

646

>

62

49

>

413

21

>

201

4293

>

463

15+7

+7

20-20÷5

>

-20÷5

四、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

)、(

(2)1720、1730、(

)、(

)、(

(3)5000、5100、(

)、(

)、(

(4)1360、2360、(

)、(

)、5360、(

(5)2130、3240、(

)、(

)、6570、(

(6)9999、8888、(

、(

、5555、(

答案:

一、400

900

1000

400

1000

6000

二、接近600的数是:577

603

589

608

接近1000的数是:980

967

接近10000的数是:9800

9789

10000

三、1.

899

297

3578>789

1003>999

2.

9

3

3

5

3

1

20

四、(1)598,599,600(2)1740,1750,1760(3)5200,5300,5400(4)3360,4360,6360(5)

4350

5460

7680

(6)7777

6666

4444

第八课时

整十

整百

整千数的加减法

一、填空。

1.70里面有(

)个十,260里面有(

)个十。

2.600里面有(

)个百,1200里面有(

)个百。

3.14个十是(

),14个百是(

)。

4.5个百加3个百是(

)个百;5个千加3个千是(

)个千。

5.16个百加2个百是(

)个百,写作(

)。

6.13个百减5个百是(

)个百,写作(

)。

二、口算下面各题。

400+500=

200+400=

3000+4000=

800-500=

4600+300=

1700-400=

7800-800=

3400-3000=

60+90=

180-80=

2600+4000=

700+800=

三、应用题。

1.养鸭场养鸭8000只,昨天上午卖出3000只,下午卖出4000只.还剩下多少只?

2.玩具厂要加工一批玩具,第一个星期加工了1600件,第二个星期加工了2000件,还

要加工3000件玩具才能完成任务。共要加工玩具多少件?

3、丹江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去年植树1000棵,今年比去年多植树500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答案:

一、1.

7

26

2.

6

12

3.

14

140

4.

8

8

5.

18

1800

6.

8

800

二、900

600

7000

300

4900

1300

7000

400

150

100

6600

1500

三、1.

8000-(3000+4000)=1000(只)

2.1600+2000+300=3900(件)

3.1000+500+1000=2500(棵)

第九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一、计算。

1、口算。

300+200=

700-300=

900+1000=

800-500=

600+300=

1500-700=

700+200=

2200-600=

800+200=

7020-200=

2、计算。

80-37=

45÷9=

60÷7=

45÷7=

二、填一填。

1.

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

)元。

2.

欣欣小学有608人,约是(

)人。

3.

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

)棵。

三、解决问题。

1、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车,今天通过4203辆车,收费站昨天比今天通过的车大约多几千辆?

2、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

答案:

一、1、500

400

1900

300

900

800

900

1600

1000

6820

2、23

5

8......4

6......3

二、1.

5000

2.

600

3.

1300

三、1、7006辆≈70000辆

4203辆≈4200辆

7200-4200=2800(辆)

2、800×3=2400(名)

第12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合理.,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2.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

3.向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若能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能迅速通过相等求解,从而渗透解题的简捷性的数学美,以及解题的奇异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观察法、讲练结合法.

2.学生学法:本节主要学习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尤其重点要掌握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其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都与前面学过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可在学习中进行类比从而加强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与难点

根据简单应用题的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疑点

正确找出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两个相等关系,并把它们表示成两个方程.

(三)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读题、审题,分析出题目中存在的两个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组的关键.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提问,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尤其相等关系的寻找问题.

2.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通过反馈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差漏补缺.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二)整体感知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准确的审题迅速寻找出两个正确的相等关系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下列条件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①甲、乙两数的和是10.

②甲地的人数比乙地的人数的2倍还多70.

③买4支铅笔、3支圆珠笔共花了1.6元.

(2)甲、乙两工人师傅制作某种工件,每天共制作12件.已知甲每天比乙多制作2件,求甲、乙每人每天可制作几件?

①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

②比较一下,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否相同?是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还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容易?

学生活动:第(1)题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第(1)题为根据相等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打下了基础;第(2)题通过两种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列方程组的优越性,这样引入课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例1小华买了80分与2元的邮票共16枚,共花了18元8角,80分与2元的邮票各买了多少枚?

分析:(1)题中有几个未知数?分别是什么?

(2)题中有几个相等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后回答.,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未知数:80分邮票枚数与2元的邮票枚数.

相等关系(1)80分邮票枚数+2元邮票枚数=总枚数.

(2)80分邮票总价+2元邮票总价=全部邮票总价.

学生活动:设未知数、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解:设共买枚80分邮票,枚2元邮票,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80分邮票买了11枚,2元邮票买了5枚.

强调:(1)选定几个未知数,根据问题中的条件找几个相等关系,这几个相等关系正好表示了应用题的全部含义.

(2)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解方程组过程在练习本上完成.

(3)得到结果后,要检验是不是原方程组的解,是不是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然后再写答句.

反馈练习:P351,2.(只列不解)

例2小兰在玩具工厂劳动,做4个小狗、7个小汽车用去3小时42分;做5个小狗、6个小汽车用去3小时37分.平均每1个小狗与1个汽车各用多少时间?

仿照刚才分析例1的方法,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拟题、自由提问,其他学生抢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拟题板书.

两个未知数:平均做1个小狗的时间与1个小汽车的时间

(1)做4个小狗的时间+做7个小汽车的时间=3时42分

(2)做5个小狗的时间+做6个小汽车的时间=3时37分

解题过程由学生完成,一个学生板演.

解:设平均做1个小狗用分,做1个小汽车有分,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平均做一个小狗用17分,做1个小汽车用22分.

【教法说明】例2用拟题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分析问题,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练习:P353,4.

学生活动:口答、设未知数、列方程组.

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

分析:此题的相等关系不明显,应启发学生认真思考,找到第二个相等关系.

相等关系:(1)制盒身铁皮张数+制盒底铁皮张数=150张.

(2)盒底总数=2×盒身总数.

解:设用张铁皮制盒身,张铁皮制盒底,可以制成整套缺头盒.根据题意,得

(四)总结、扩展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你能简单归纳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吗?

学生发言后,老师适当补充、纠正.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391,2,3.

(二)选做题:P41B组2.

(三)补充题:给定两数5和3,编一道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应用题,使得这个方程组的解就是给定的两数.

参考答案

(一)1.到甲地130人,到乙地70人.

2.有28个队参加篮球赛,20个队参加排球赛.

3.长38㎝,宽16㎝.

(二)解:设一辆大车、一辆小车一次分别可运货吨、吨,根据题意,得

解得

4×3+2.5×5=24.5(吨)

九、板书设计

投影幕

例1例2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