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1 17:40: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乒乓球 运动员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是人的身体、智慧、能力和个性乃至整个心理活动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 就谈不上人的发展。素质教育20世纪是80年代后期在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在摒弃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即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21世纪的主题是人才的竞争,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对培养人才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乒乓球在我国享有“国球”之美誉,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但乒乓球运动的专业性比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动作技术,且动作技术的定型需时间较长,运动周期长,对运动者的身体素质的某些方面要求比较高,另外,在乒乓球的比赛过程中,对运动者心理素质要求要高于其它项目,对临场者的心理压力承受、 心理状态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就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而言,对抗拼抢愈加激烈,不仅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战术灵活多变,身体素质突出,同时对运动员意志品质也提出了超强的要求。另外,随着乒乓球规则每局球改为11分制,国际乒乓球也迎来了史无前有的一次大改革,分制的改革导致分数的减少,关键球的机会反而增多,这不单单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战术有很大要求,同时也考验了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见,对乒乓球运动员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实施素质教育对乒乓球运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乒乓球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可以大大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创造成就、为国争光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超越现实的种种矛盾,抵御社会不良影响或物质上的诱惑,从而产生实现理想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使运动员更能领略运动的精神和内涵,更能深刻理解项目的规律。文化课的学习能使运动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对动作的领悟力和训练自觉性增强,因此训练和竞赛的效果更好。

(3)有助于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有了素质教育作保证,就容易培养乒乓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与良好的心理状态,加速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提高技战术的熟练程度,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出色的专项认知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其具有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善于动员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为获取优异成绩创造条件。

(4)对激发乒乓球运动员的潜能起着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学会自主地发现自身不足,了解自己,并且能够通过对比他人,看见别人的长处,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就把最初的不敢想转变成了成功,激发自己的潜能。

(5)有利于乒乓球运动员退役以后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从社会的就业形势分析,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运动员如果没有掌握一门扎实的文化专业技能,仅靠运动技能很难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长久、稳定的立足。

对乒乓球运动员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注重乒乓球运动员的基础教育。一方面要加强运动员政治思想、道德行为的基础教育,同时要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建立运动员基础文化教育保障机制,加强运动员对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文化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其次,要树立新的乒乓球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乒乓球教育体制、模式、内容与方法,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此外还应注重乒乓球运动员的个性发展以及挫折教育。

参考文献

[1] 冯妃勇.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体育教学,2012(6):190-191.

[2] 邱香.试论运动员的素质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6):142-143.

[3] 王超.浅谈乒乓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培养[J].科技信息,2012(26):286.

[4] 黄文新.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和途径[J].科技教育创新,2009(9):226-227.

[5] 符明秋,于志涛.运动员人生价值观的现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3-6.

[6] 张锐铧.试论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0(2):25-27.

第2篇

摘 要: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差、就医环境差,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此外,从开大药房到收红包等不良行为,个别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降低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要扭转这种局面,在学医期间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德医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的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并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 人文素质 重要性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之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应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还应增加相应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医学伦理学中的自主、知情同意、伤害、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

3、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各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应结合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使临床实习阶段不仅仅是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也是对医学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实习。

(二)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物质——空间类环境以暗默的方式寓含着文化信息,积淀着历史与现实的价值理念,学生在与物质情境的交融与对话中,不断地解读其中的价值寓意,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感觉。

组织——制度类环境,负载着整个学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组织制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学校要营造民主、严谨、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尊重学生人格,鼓励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博爱、诚信、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文化——心理类环境是最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深刻、稳定地体现着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情操,能使学生拥有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因此,应加强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象征着大学精神载体的教育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强化群体行为举止对个体行为举止的影响。

2、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校园科技文化节、名家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及各种以科技文化活动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修身养性、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人文素养。

3、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要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接触社会、服务大众,开展慰问走访、体检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以此培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建设

1、加强医学生人文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要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师资重组和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逐步培养、聚集一批医学人文学科优秀学术人才;同时,大力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使之发挥对医学人文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孵化器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医学人文重点学科。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重要性 高素质人才

前言:音乐教育是我国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输出地,每年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因此,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实行高素质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载体,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探索能力,提高审美评价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健全了学生的人格魅力,激发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高职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高职音乐教育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艺术素养

音乐教育是人类历经千年艺术积淀而形成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是人文文化和历史内涵的独特写照。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开设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音乐本身的知识技能,更是在接触历史不同时期,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各种艺术领域、艺术群体。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在音乐的世界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针对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性,高职教育应该加大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培养。在音乐课堂上,引导大学生去感触中外不同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风格、形式,作品、作家在音乐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不断的拓展学生的个人视野、事业观、人生观,以达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高职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感受艺术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最富有现实艺术的美。它是真实社会的写照,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社会最直接的心理需求。同时,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加工而来的,比现实美更高深、高激烈、更耐人寻味。因此,音乐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高职院校开设的音乐教育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对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现实美的感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与艺术亲近的机会。在专业音乐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逐步的分析,使学生在足够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调性、力度、曲式等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把握音乐中所要表达的心声、音乐所表现的艺术情感,以达到引起精神层次的共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对美的认知,达到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

三、高职音乐教育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健康的情感

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是一个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高职音乐教育正是大学生人格、情感的重要载体。在高职音乐教育中,老师通过讲述、播放不同节奏、旋律、速度、音调、音色的乐曲,有效的激起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运动,从而调节大学生个人情感、情绪的本能反应。而当大学生真正沉醉于音乐时,势必可以做到与音乐所释放的语言、旋律共同悲伤、消沉、振奋、开心、愉悦,真正做到调节心理、机体平衡,经历多种感觉的体现,健康大学生的情感健康,从而健康大学生的个人人格。

正如,我国古典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乐曲中大学生可以充分的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悲、愁、喜等等所有人的情绪、心理。通过音乐教育的积极指导,将作品中的真实情感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感受中来,以多种情感的灌输,提高学生积极、健康情感的建立,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如果说体育教育是强健学生的体魄、耐力,那音乐教育则是强健学生的心理、情感。音乐教育所培养的重点则是大学生的品质、品格。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综合导师,在与其他教育手段相比有着不可替代性。

四、高职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完善

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是科学技术呈现高端综合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全面综合发展的各种素质,从而实现高端人才化。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综合能力中不可小觑的一个关键素质之一。创新能力不仅仅源于人们对事物的想象,更源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开发,是创造终极目标的追求。而音乐教育恰恰包括了创新能力,它具有极大包容能力,和极大的想象空间,是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所讲,他的成功除了要感谢他的科研团队,家人的理解支持外,还特别提出音乐艺术对他科学研究的重要启发性,在囊括百川的音乐世界里,带给钱学森丰富的精神世界,广阔的思维方式,在脱离了机械的唯物主义论述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去感受自然、科学的创新能力。因此,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同时,通过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又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左脑具有语言、计算等逻辑思维能力;右脑则具有审美、情绪等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辅相成,形成人类最基本的思考。在目前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通常是面对左脑进行开发的应试教育,而对右脑开发极少,造成大脑发展不均匀,大大的降低了大脑的利用率,无法充分的发挥大脑的功能。而音乐教育恰恰正是右脑进行操作、使用的。在进行音乐赏析、音乐学习的时候,正好是对右脑进行全面使用、练习。长久下去,势必可以平衡左、右大脑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大的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完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的说明了高职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科学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早已呈现出高知识化、高素质化的综合人才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以使用音乐教育手段,达到文化与素质相融合,着手于现在,利于未来,从学生的整体人文知识和艺术底蕴上加大培养,以适应新时代下对大学生的全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华. 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感性优势[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4)

第4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32-01

舞蹈对提升大学生情操、培养高素质文化涵养、推动素质教育有着深层的意义,通过舞蹈的滋养,个人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释放和熏陶。[1]目前,在高等素质教育影响下,素质教育不仅结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拓展教学空间,从而使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使大学生自身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亦引导着大学生的精神领域。[2]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德,精神领域的提升。艺术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在培养道德情操和树立高尚品德上,舞蹈利用独特的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舞蹈教学实际就是让大学生对生活有客观体验。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磨练其意志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智,创造领域的提升。在舞蹈艺术教学上,大学生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在舞蹈领域下的思维创造,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舞蹈艺术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舞蹈又是依靠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融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日常细微的观察与领悟。通过学生在表演、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发散个人想象思维、联想思维,将思维情感融入舞蹈,不仅得到全方位的塑造与锻炼,而且增强舞蹈感受力,在创新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体,形态方面的提升。舞蹈教学注重肢体训练,包括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自控协调等,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灵活度、柔韧感为目的。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的形体表现,舞蹈教学在形体训练上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保持良好体形,塑造优美姿态,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

(四)美,艺术领域的提升。舞蹈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塑造学生正确的美学鉴赏能力上,培养大学生拥有美的创造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美用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示,与生活统一结合。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精神领域、形态语言、哲学、美学思想和人文思想为一体。通过舞蹈的熏陶,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气质、形体、举止言谈;另一方面充实的内心情感借助舞蹈得以充分展F。

二、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一)丰富舞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艺术气息。通过丰富的舞蹈教学,扩展大学生艺术领域,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舞蹈类型,提高学生艺术气息,在素质培养上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我国舞蹈种类中,以舞蹈特征划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又以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剧等。以民族舞《雀之灵》为例,表演者用充满独特韵味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用舞蹈特有的语言诠释心中情感,净化观众心灵。而古典舞《飞天》的舞蹈表现则是运用“长绸舞”,在绸带飞扬下表现出的舞蹈意境直达观众的精神世界。因此,通过对不同舞种的学习,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追求。

(二)提升素质教育层次,丰富舞蹈艺术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最终目的,要提升学生舞蹈艺术修为,首先以提升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主。在舞蹈教学中,欣赏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积累审美经验,丰富舞蹈艺术内涵。[3]如《挽扇仕女》,舞者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示行走时轻盈的步态,动作舞动时的含蓄和面容上的平和稳静,塑造了清代时期大家闺秀的形象。又如纪律观念严格的群舞,要求团队之间必须互助、友爱、团结,才能够给观众呈现整齐划一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不仅能表现舞者内在的情感,还能传承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渗透到舞蹈教育中才能创造出充满内涵的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舞蹈艺术水平,对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舞蹈是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一项美好的艺术行为,不仅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在增强身心健康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曼,孙达.浅析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11-13.

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学;创新精神;丰富课堂;运用能力;科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86-01

中专化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如何在中专化学教育中更好地实施和贯彻素质教育,是所有老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关键点。本文通过以下观点,浅谈实施方案。

一、中专化学素质教学纲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学和小学要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向为全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里素质和身体素质,使学生健康活泼成长”。在“纲要”中重点提出的四个素质,是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但因为学科不同,所以要因科而异,制定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来确保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个最终目的的实现。笔者认为,对于中专学生的化学教育而言,进行思想道德、心里承受能力和科学文化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但劳动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则不属于化学教育的范围内。所以,很明确地中专化学教育应该以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品的培养上。

中专化学素质教育内容简单易懂,粗略可分为基础概念与基础理论、化合物成分的基础知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等几个方面。这就意味着,让学生熟练掌握这几个方面的化学知识,才是中专化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化学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十分明确的指出化学中基础概念教学、标准化学用语、和提高学生的化学试验能力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所谓的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淡化“双基”的教学理念,更不可断章取义的认为“双基教育”就是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放到教学重点上,这是许多化学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也是“纲要”中重点指出的一个方面,顺从了素质教育的主导方向。剩下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等几个方面,要有机的融入到化学教育之中来,并且按照“双基教育”来贯彻实施。如果素质教育离开“双基”做指导,就好像群龙无首一般,难成大器。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点所在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是百里挑一,十分苛刻。这就是说,为了学生将来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前景,在教学中应当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重点。但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需要学生要有很高的基本素质和自身条件。所以,如何在教学中一点一点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最大考验。但是对于化学素质教育来讲,还是有很多教育途径的。例如从古今中外的化学史中,挑选几位最有代表性的化学家,通过他们的化学成果,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发明,都要继承前人科研成果,还要大胆的创新、不畏挫折、勇于探索。还有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育的重点。实验中,老师先讲解示范,指出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之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课堂,拓宽学生成才之路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具有很多弊端,如只有简单的必修课。要想全面培养学生,就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活动联系起来,紧跟应考步伐。简单的必修课是狭隘封闭的,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那结果只会有一个,就是制约和束缚了人才的发展。所以,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性格和特长,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基本要求。

课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化学老师合理利用和分配课堂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在不影响教学任务前提下,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调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的积极性,开展讲座、即兴演讲、趣味阅读等课下活动,课上课下相结合,让学生自身个性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开发学生潜能。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要凭借着以掌握的的化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才能考验出学生的自生能力到底有多大。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之中,就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培养学生化学实践的根本。

五、加强学生科学品质培养

拥有一个良好的科学品质,会成就一个人一生大的丰功伟绩。所以,为学生培养出一个良好的科学品质是对学生将来能更好的步入社会的最好武器。科学品质,不取决于智力因素,而是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性格爱好、智商和情商等几个方面。良好的科学品质会让人积极投身与工作当中,并且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所以,在化学素质教育中,通过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也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2009(7).

[2]陈月玲.浅谈创新素质教育,2006(1).

[3]唐建生.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研究,2004(3).

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英语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品质;考核方式

引言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个性发展等多方面能力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形式教育具有根本意义上的区别。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被教育者要求愈加严格的今天,素质教育无疑是对学生发展最好的选择。高职英语教学为社会输送双语人才,其教学质量与教育者素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是关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否良善、身心发展是否健康、学习成绩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需要格外重视。因此,素质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积极影响,值得在教学中多做尝试。

一、注重教学品质,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素质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基础就是要注重教学品质、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高职英语授课过程中是由英语教师来把握授课节奏和授课内容的,因此,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职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好坏。教师的个人素质包括职业素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是学生学习的表率,也是上课质量的关键[1]。好的职业素质,能够很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将授课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也能够利用先进的教学软件提高授课质量和速度。而道德品质的好坏则可以为学生做出榜样,在言行举止上影响学生,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定期开展英语教师的素质培训,如以“AtmosphereTeaching”为主题的培训课堂等,以此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

二、理论联系实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提高高职英语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方法,也是素质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现在的高职学生学习一般都处于被动状态,老师教授什么内容就记什么内容,自己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就导致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不高,高职英语被教育者的专业素质也较差。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时一定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实践练习为辅,在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现学现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2]。例如在学习《CollegeLife》这一课时时,老师可以用“WhatisdifferentaboutCollegelifeandhighschoollife”、“Whatareyoulookingforwardto?”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素质融合理论,全过程贯通素质教育

素质融合理论、全过程贯通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英语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另一种方式。我国教育中一直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而这种培养和教育义务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需要履行的,在高职教育的各个学科中都应该重视,高职英语教学也不例外[3]。在高职英语教育的全过程中融合素质教育,可以在课堂练习、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多接触励志故事、好人好事类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进而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提高。例如在学习《Friendship》这一课时时,老师可以多讲解关于“cooperativelearning”、“helpeachothermutualhelp”、“respect”等朋友之间的应该做到的良好的品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四、改革考核方式,提升素质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还有改革考核方式,提升素质教育的影响。只有院校重视素质教学,学生才能够在心理上重视起来。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考核模式,对英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该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在期末个人成绩考评中要加入平时的个人道德素养考核和品质考核,只有全方位地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地提升高职院校英语学生的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素质教育应有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能够弥补高职素质教育的缺陷,提高高职被教育者专业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能力,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素质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通过注重教学品质、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理论联系实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素质融合理论、全过程贯通素质教育,改革考核方式、提升素质教育的影响等方法来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逐渐渗透素质教育,让被教育者能够高度地接受,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桂杰,林福泰.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123-125.

[2]王萍.牛乃瑞,郝俊文.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引进[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87-288.

第7篇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一、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条件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在增加物质投入改善医疗条件的同时要注重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以及即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医学生是未来医疗队伍的强大后备军团,相比较加强对已经在岗的医疗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收到的成效会更大。因为大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教育对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影响是最大的最深远的。我国的许多专家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做了一定量的研究。本文就是在总结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二、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人文素质。由于知识面和所站角度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人文素质有着不同的理解。王艳梅等认为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的沉淀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它孕育于人的内心,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德行、修养以及价值导向。周勇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人文素质。他认为,从狭义来说,人文素质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从广义来说,人文素质指一个人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包含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涂明华认为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称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胡运生认为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涉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念、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是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出的个人特征。纵然大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表述各异,但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即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通过人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廖虎等认为医学人文教育素质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肖哲虹说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通过学习医学人文学科课程、临床实践、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医学生成为既掌握医学技术又有医学人文素质的医务工作者。

三、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研究

1.对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的研究。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医学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疗水平正不断提高,但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积累不够,人文方法运用不深,人文精神欠缺等。我国的专家学者们在各自的文献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李强在其《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一文中提到,当前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政治理论学习淡漠,缺乏时代信息;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狭窄单一;部分学生精神空虚,生活品味较低。李慕军在其《浅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医疗纠纷防范的意义》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徐文博则认为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文化底蕴不够丰富、知识欠缺、知识面狭窄、书面表达能力差、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个人主义思想浓厚、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成就感、心理较脆弱等问题。以上种种都说明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2.对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研究。专家学者不仅对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当前我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也做了介绍。谷昊指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人文课程设置单一、学科建设力量弱小等问题。王艳梅说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教育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毛国庆提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肖哲虹发现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不够浓烈。李伟说当前我国医学院校设置的人文课程与医学课程缺乏有机的联系,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彭恩圣、傅琛认为我国各高校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上存在贯彻落实不够的尴尬境遇。李丽洁指出当前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教育内容与医学生兴趣爱好脱节、教育方式与求知方式的脱节等问题。总而言之,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模式还很有待进一步完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

各专家学者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问题上似乎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都认为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李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改革的角度强调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医学发展和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林君从医学模式转变和医患关系两个方面指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徐文博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医学学科进步三个维度说明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是医学学科与时俱进的要求。冯锦山则从深化教育改革、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二是解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水平落后情况的需要,三是贫困生心理自我保健的需要,四是树立良好的医生形象、培养行业素质的需要,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六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七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生活品味,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高继成对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谈了几点体会。他认为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是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和发展的需要。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要切实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五、对教育路径和改善对策的研究

专家学者们在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改善和加强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各自的对策与建议,对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和延伸。1.改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谷昊针对当前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文课程设置单一、医学生责任感偏弱和学科建设力量弱小问题提出了以下三点改善对策:首先,医学院校要深刻认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要从观念上重视;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加设人文课程;最后,要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学校人文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大方面。李国辉在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对策:转变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注重家庭教育。刘震雄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改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二要改革课程体系,三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全面育人作用,四要培养医学生自觉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五要引导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冯凤莲等人依据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在特性,提出构筑立体网络式医学人文教育的新模式,提出将校园文化、医学专业课程、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专家学者讲座、社会实践组成一个立体的网络,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李强建议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上进行改善,主张转变单科性医学院校办学模式,同时构建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2.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李慕军提出从三个层面上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是从思想认识层面来说,要深化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从课程设置层面来说,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三是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层面来说,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善。徐文博认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四个途径。一是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转变教学观念;二是培养人文情怀,重视实践活动;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申家字提出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六、不同视角的研究

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王恬以全球化为背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毛国庆则从和谐社会视角下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肖松舒等从患者角度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张大斌、李先进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另外,我国还有少数专家学者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做了研究。李瑛等在《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证研究》中为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

七、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1.存在的问题。(1)重复性研究较多,创新性不足。比如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上,专家学者们指出的现状问题都大同小异,提出的解决对策也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重复性,创新性似乎不够。(2)理论应用性不强。虽然众多专家学者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方面给出了许多建议,但是这些对策建议是否真正运用到了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还有待进一步考量。(3)多为定性研究,定量性研究不足。这导致研究出来的结论说服力不够。(4)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到底该如何加强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统一的理论,还是各说各理。(5)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大多数专家学者普遍强调学校、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意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那么就算我们的校园建设的多么美丽,课程设置的多么合理,我们的教学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2.研究的新方向。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了解了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可以清晰的看出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1)注意突破创新。时代在变迁,现状也在不断改变,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研究点,有突破才有创新。(2)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并积极实践。(3)在进行定性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并努力构建评价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使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能够量化,这样更有利于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评估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进行考量。(4)努力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统一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理论。(5)重视医学生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使医学人文素质内化于学生的内心,外化于学生的行为举止。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杨加周,艾庆燕,等.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实践[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0(3):72-74.

[2]周勇.关于湖南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5(24):165-165.

第8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时期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第9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我国逐渐流行开来,并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与此相应,学校体育的地位得到了一定加强和提高。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体育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所造成的。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意义

在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学校体育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从思想上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明显提高,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了改进,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培养,使学生对学校体育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都是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但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以教师授课、学生训练为主要形式,考什么就教什么、测什么就练什么,完成各项规定的教学任务,只注重形式,忽视了体育的实际效果。再比如对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增强体质,打好身心健康的素质基础,是否具备参加身体锻炼的能力和培养经常锻炼的习惯,以及是否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之所以依旧留存这些问题,主要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师们应该与时俱进,尽快改变教学方法和思路,真正发挥学校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学校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智力

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人的脑发育,改善中枢及周围神经的功能,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锻炼还有助于推迟和减轻随衰老过程发展而出现的大脑迟钝、记忆力降低现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和灵活性,使大脑的控制指挥功能熟练和稳定,从而促进智力的提高。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和氧气的充足供应,使大脑神经细胞发育成熟。同时,不同性质的运动为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提供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此外,根据高级神经的负诱导规律,运动中枢神经兴奋,可使思维记忆中枢得到完全休息,从而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坚强意志

体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征服,由不会到会、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远及近都是不同程度的征服过程。不论是征服自我,还是征服对手都不可能有永远的胜算,这就是体育的挑战性。这个挑战性表现在挑战了一个对手,会有更多对手,克服了一个高度,会出现更高的高度,达到一个目标,就有更新的目标。即使在一场比赛中战胜了所有对手,但新的挑战目标始终存在。在这种挑战与征服的轮回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暂时性,而努力征服是永恒的,失败和胜利对于体育来说都只是过程和起点,这一次次的失败除了能激励不断拼搏,还能促使参与者对失败和胜利的辨证思考,因而有利于学生理智、科学地对待人生和社会生活。假如有过失败和成功的多次体验,学生或许不会因为荣辱得失、职位的升迁而悲喜无常,也不会因碰到学习困难而无所适从;更不会因为失意或者家庭暂时的困难而厌世颓废。尤其在今天,在校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挫折和失望的经历很少,体育竞赛和活动中征服困难和感受失败的经历对于他们大有裨益。

三、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高度协作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与人之间紧密合作的时代。交往能力是个人在现代社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不会与他人合作就很难取得成功。团结协作是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如一场球赛、一场接力赛、一个游戏、团体操、拔河比赛等运动项目,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没有队友之间的团结协作就难以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能够自觉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运动竞赛每个人都遵守共同的规则,形成共同的目标,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相互交流、协商、配合、制约、激励,目标的是否达到而共同喜悦、兴奋、悲伤,为今后的奋斗目标共同设计群策群力,让大学生明白只有协同作战的集体,才有真正的凝聚力,才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长此以往,才能使每个大学生更加活开朗、积极主动、充满信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强化,自觉形成“团结就是力量”的意识。

综上因素,在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之后,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要继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学校体育工作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课教学中,可以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理直气壮地为学校体育争得一席之地,真正地贯彻学校教育的“非歧视原则”,可以根据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自身特点的学校体育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 郭晶晶.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信息.2011(15).

[2] 吴明乾.浅析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学苑教育.2011(11).

第10篇

关键词:军队 医学生 人文素质

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很多院校的广泛关注,一些院校相继开设了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部分院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之外增开了系列“人文讲座”,有的院校还有学分规定,这些措施的施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军队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军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距离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发展的时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1]。为落实总部关于开展素质教育的精神,把素质教育深入教材、深入课堂、深入各级领导、机关人员及教、学员的头脑,是摆在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在工作中的经历,在新形势下对培养军队医学学员应具备哪些素质,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以作探讨。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人文素质的定义在各类文献中尚未有明确统一的说法,但各种说法本质是基本一致的。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类的一切人文科学和文化成果内化为稳定的自身素质,表现出来的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起核心作用,这是因为,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们的人文精神体现出来。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人文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概括的讲,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前者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而后者注重的是指导这种专业技能运用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素质比科学文化素质更加重要。

(二)人文素质是时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化,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多,出现了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等,这使科学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人文元素的参与。

(三) 人文素质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人文教育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然而,目前不少军队院校仍过多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员人文素质的教育。因此,我们军队院校也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强调指出“敬业精神、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2]。人文素质教育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形成创新精神,即可满足医学生的心理要求、知识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了时展下医学生培养的要求。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未来医疗实践的需要

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技术的应用中。医德和医术是同等重要的,仅仅掌握医疗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面对患者,良好的人文修养、适度的人性关怀是化解医患矛盾的良药。人文素质时刻体现在医疗服务过程是否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体现在医生是否这正“关爱生命”。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懂得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强烈的爱心和同情心。

(三)加强人文素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也带来了医患关系的变化。医患关系变成相对平等的主体关系,在这种医患关系中,医学实践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医疗活动背后还是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各种社会因素。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出炉医疗技术力量本身外,还有医疗服务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医生以及未来的医生――医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具备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能力,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3]。

(四)加强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促进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三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使大学生在人文氛围中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总之,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军队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更应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努力为我们军队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杰等.浅谈军校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继续教育.2008,10.

第1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堂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1-01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中,效率高且教学优质的课堂是小学音乐教学任务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课题,新课标的实行和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小学音乐课堂的变革。音乐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文教育的一个组成内容。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程的价值以及作用上需要加强认识和了解,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实施课堂模式改革,提高对于高效课堂的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在更为愉悦和和谐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并使人文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得以落实,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本文就高效课堂的课堂氛围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以下探讨。

1 高效课堂的概念

所谓高效课堂,全称为高效型课堂,主要是指教学效率较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较为显著的教学课堂。其主要是在常规课堂的基础上,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同时,实现高水平教学效率和显著教学效果的课堂。高效课堂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中,也是众多院校的教学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具有较高的教学影响力。

高效课堂的原则是在最短时间、最少精力和物力支出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点。

1.1 效率最大化

效率主要表现在指定教学时间内,学生的收获程度。主要体现在课程课堂的容量以及课内外学生学习压力等。高效课堂的营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和教师的教学有效率,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1.2 效益最优化

效益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出的积极性以及热情度。主要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习能力程度、思维能力培养、品质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等。高效课堂的营造,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等综合方面,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现状

在目前,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融入了小学课程体系中,本身作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但在目前一些小学音乐教师的自身观念依旧没有适时更新,对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局限在了教材的教学上,致使音乐课堂的氛围过于单调。相对于小学课程的中的三大主要学科而言,音乐课程本身的地位没能得到更多教师和院校的重视,这也导致在课程的学时安排较少,一些农村学校在音乐课的学时安排甚至一年都上不了几节,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从而导致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缺乏了解和认识,自身对于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课堂上得不到激发,一些本身尚有兴趣的学生也由于课时较短和教师的课程意识不高,导致兴趣和热情渐渐消退,体现不出热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意识的不高,在教学计划上缺乏创造性,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对一些多媒体技术以及音乐器材的使用缺乏重视力度,音乐器材的学习和使用本身是音乐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然而,一些教师却停留在唱唱歌的教学观念上,缺乏音乐器材的课堂也体现不出生动有趣的氛围。音乐课堂本身还需要设计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比如开展音乐歌唱大赛、合唱大赛等进行评比,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音乐课堂氛围的营造,然而目前一些农村学校本身经济水平和师资水平较低,对于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音乐课堂氛围无法成功营造。

3 营造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课堂

所谓动静相宜,就是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指静动相结合的一种意境。物质存在于世上,动静则表示了个体的两种存在方式,单单只有一种状态的话,个体的生存也将受到影响。古人常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盛则衰”,由此可见,在一个情景中,单纯只有静没有动,那么整个环境氛围也将会变得单调乏味,没有生机;而如果只有动没有静,那么整个环境也会带给人们一种烦躁骚动的感觉。因此,将动与静相结合,才能使环境氛围更为和谐。在一堂音乐课程中,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效提高,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显著的作用。动静相宜的音乐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情境,一些教师本身过于关注课程的动态,导致了学生热情过于高涨,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掌握歌曲的内容和含义,合唱比赛的参赛学生也寥寥无几,学生甚至在参赛歌曲的演唱中出现了演唱不完整和不准确的后果。这是过于侧重“动”而忽略“静”导致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动静的相融。在一首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事先收集相关的材料,例如音乐器材的引入,从而丰富课程的教学效果,将静态的知识活跃起来。另外,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歌曲进行演绎,并让学生进行聆听和思考,从而实现动中思静的效果。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聆听的过程中,将想法通过脑海进行描绘,从而实现静中思动的效果。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能够在满足课堂互动的基础上,实现素养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 今后音乐课的建议

综上所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换,校方也需要加大对音乐教学环境的建设,增设更多的教学器材,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积极开展相关的歌唱比赛,贯彻动静相宜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中陶冶情操,实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完善和构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峰.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趣味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23.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96-001

一、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德育教育

二、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永恒的命运!总之,“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孩子一生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无定法,法无定性,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实际。德育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都来关心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希望。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儿童。

[1]王祥辉.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2]刘雪霞.百年树人,以德为本——也谈小学生的道德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