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

时间:2023-08-01 17:4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

第1篇

本课题受上海市科学支撑计划课题基金资助(基金编号NO 08411950800)

【摘要】全麻手术后,常易表现躁动、无法安抚、不合作,典型出现哭喊、手脚乱动。躁动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挣扎后可使输液器、引流管等脱出;可以引起手术部位的出血及各种意外伤害发生。寻找这些表现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对环境的不适应和焦虑、术后的体温低、伤口渗血和疼痛。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全麻手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35-01

一年的时间我科收治的全麻手术病人138例,小儿全麻手术占75例,期中小儿全麻手术苏醒期就有50%出现上述症状,以下是在具体症状中的应用:

1 对环境的不适应和焦虑

患儿术前焦虑和术后苏醒期躁动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儿童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心里承受能力差,手术前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手术的恐惧和来自家属的焦虑情趣的影响,导致严重的心里冲突。

护理措施:护士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点、喜好,于入院后对小儿及家长进行个性化干预,对年龄小的患儿可以逗他们玩或者抱一抱他们,让患儿产生亲近感,对年龄大的患儿可以从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讲解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及麻醉过程、术中的配合要点,告诉家长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措施,解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忧,使患儿取得来自家长的心里支持。

2 术后低温

术后体温不升使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部分患者出现寒颤、躁动,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寒冷。低体温出现的寒冷、躁动,能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麻醉后肌肉松弛,机体产热减少,术后低温液体的输入,手术温度的差异等因素,也造成患者术后低体温。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弱,还有物的应用,在手术中更易发生低体温。

护理措施:患者回房后,为患者制造温暖的卧床环境,及时保暖,采用加温液体静滴,输入液体不能低于37度,可缓解患者的寒战、躁动症状,增加患者的舒适。在术中对手术部位以外暴露皮肤加盖布巾等,可以避免一部分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3 伤口渗血和疼痛

虽然手术改良后减少了出血,但也有出血多者,所以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口腔分泌物情况。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扁桃体切除术后伤口疼痛常为神经末梢受刺激、炎症以及扁桃体下方肌肉纤维牵拉和损伤引起,手术中长时间头部过度后仰,颈部肌肉和韧带持续过伸或受挤压,引起头部疼痛。

护理措施:返回病房后给予亲切的语言安慰,告诉患儿手术已经结束,已经回病房,以稳定情趣,同时选择合适,避免有分泌物流出误吸的发生。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内分泌物,患者颈部冰敷有利于止血、止痛。此外抚触作为非药物辅助干预措施对减轻疼痛、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具有较好效果。

第2篇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34-02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由外伤为主引起的出血积聚于硬膜外腔内,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之一,约占颅内血肿的40%,其机制多为蛛网膜破裂脑挫裂伤灶出血,其中以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出血者最多见,此外还可由以下原因引起:矢状窦损伤、板障静脉出血、脑膜前动脉损伤、横窦损伤等。本院自2006年以来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40~75岁;摔倒史12例,头部外伤史25例,其他原因引起的3例;以肢体偏瘫为主者8例,精神意识障碍为主者9例,间歇性头痛发作为主者10例,恶心、呕吐为主者8例,以昏迷为主者1例(多脏器衰竭),其他表现为主者4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以确诊,血肿量为30~150 ml,单侧21例,双侧5例,中线结构14例。

1.2手术方法

40例患者均在血肿最大层面作切口行钻孔引流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是:在CT引导下,行局部麻醉,头皮切开3 cm,然后在颅骨钻一直径1.5 cm的小孔。硬脑膜缝合1针,切开一小口,以脑压板辅助置入一次性使用硅胶防倒流引流管,连接侧管,收紧缝合线,自然引流将血肿内血液缓慢放出,待压力显著下降后,用大量生理盐水缓慢反复冲洗至冲洗液清亮为止,然后置14号硅胶引流管外接引流袋,持续引流3 d。

2结果

在40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因严重硬膜下血肿并伴有重度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39例全部治愈,其中5例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

3护理

虽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情已经基本控制,但是及时的治疗和严谨的护理将会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特别是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引流的3 d内,对患者的基础性的护理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贯彻,如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均由监护仪严密观察记录;随时CT复查;对脑外伤患者每0.5小时观察一次瞳孔;在引流期间对颅内压的监测等[1]。下面就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分述如下。

3.1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对新的环境可能不适应,并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如何开展,对此我们要认真做好患者本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熟悉并接受新的环境,向他们介绍本病的发病原因、具体操作、手术效果以及护理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忧虑心理,从而使其积极接受治疗[2]。

3.2手术护理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的检查,并侧重对神经系统进行检查,了解患者意识、认知、感知、感觉、运动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密切观察瞳孔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中,严密观察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术中抽出的血液量及颜色,并做好引流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手术后,将患者移回病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6 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抬高床头15°~30°,头颈部可枕冰枕或戴冰帽,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减少头部伤口渗血。并时刻观察瞳孔、血压、体温、意识等变化。

3.3术后护理

3.3.1基础生命体征观察在手术后及引流期间,定时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体征以及呕吐情况,并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全麻未清醒者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清醒后按医嘱每1~2小时观察1次。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后又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偏瘫,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变慢,呕吐逐渐加重,提示有继发性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危险,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3.3.2呼吸道护理患者回病房后予常规吸氧24~48 h,流量2 L/min。由于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进行,患者清醒前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等,此时呕吐物易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术后要尽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严重者,给予气管插管后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如痰黏稠不易咳出,可给予糜蛋白酶做雾化吸入。

3.3.3引流管护理手术后应固定头部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脱落、受压及扭曲,引流袋应与头颅平齐,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流量和速度。如引流液持续不动,考虑为血凝块堵塞,可定时由内向外挤压引流管或用生理盐水5 ml+尿激酶50 000 U注入管内夹管1 h后开放。引流时间最长不超过2周,一般3~7 d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管内液体逆行流入脑室,形成颅内感染。

3.3.4预防再出血正常情况下,手术后开始引流出的应是暗红色血性液,以后会逐渐变淡,直至逐渐消失。如果引流液突然呈鲜红色,且短时间内流量增加,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此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3.5减少并发症行慢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大多病情较重,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肢体失用性萎缩等并发症,此时应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有条件的可以睡气垫床,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每1~2小时翻身1次,并拍打后背部促进痰液排出,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并尽早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必要时给予按摩、推拿等,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3]。

3.3.6其他患者手术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脑损伤的修复。清醒患者术后1~2 d可给予流质,无呕吐等情况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昏迷、吞咽困难者术后3~5 d给予鼻饲,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禁食及鼻饲者每日口腔护理2~3次。同时,应与清醒患者主动交流,使患者了解疾病改善状况,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4讨论

在深刻认识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还需时刻从细节上来严格操作,如:术前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瞳孔变化;术后充分引流,以尽可能将纤维素样物质清除干净;冲洗时,应掌握每次冲洗的量和力量大小以及抽吸的速度,以防止血肿复发及脑脊液漏产生;引流袋应正确放置,如放置太低,引流速度过快,可引起血肿深面的脑血管扩张,不仅引起剧烈头痛,还可能并发脑出血;尽可能预防脑脊液漏的形成等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发病较为隐匿和发展较为缓慢的一类硬脑膜下血肿,占颅内血肿的10%,为硬脑膜下血肿的25%[4,5]。目前,钻孔引流手术是被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在手术前、中、后的细致、严格的护理则是保证引流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一步。因此,护士应当在全面认识疾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尽可能地减少或杜绝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6-338.

[2]易声禹,只达石. 颅脑损伤诊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45.

[3]杨晔.当代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01.

[4]顾沛.外科护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2.

第3篇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分析;护理

相关资料表明,甲状腺癌约占人体肿瘤的0.2%(男性)-1%(女性)[1]。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甲状腺的解剖位置特殊,手术中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常见,严重者可以出现生命危险,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早期发现并发症,保证甲状腺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2004年到2010年行45例甲状腺手术,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甲状腺腺瘤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甲状腺癌6例(二次手术0例)。

1.2手术及预后所有手术均成功,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呼吸道梗阻2例(术后切口内出血1例,喉头水肿1例,呼吸道分泌增多0例),甲状旁腺损伤和功能低下1例,神经损伤0例,甲状腺危象1例,手术其他副损伤(食管损伤,气管损伤,气胸,纵膈气肿,乳糜胸,颈交感神经损伤,颈总动脉损伤,空气栓塞)0例。4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5-15d,平均7d。

2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1呼吸道梗阻

2.1.1原因分析甲状腺手术后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为:①术后切口内出血。[2]甲状腺断面止血不充分;术后负压引流不畅;血管变异;原有呼吸道疾病未能很好的控制,术后剧烈咳嗽。②喉头水肿。多因为全麻是气管插管造成的副损伤。③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手术刺激;原有呼吸道疾病未能很好的控制;手术后切口疼痛,病人排痰障碍。④气管塌陷。多因为气管长期受压迫,导致气管软骨环变薄软化。⑤气管痉挛。手术过程操作粗暴,气管受刺激;支气管哮喘病人术前术中应用普萘洛尔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2.1.2护理要点护理要点①完善的术前准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健康指导。术后24h尽量减少颈部活动.治疗颈部基础病变,避免术后剧烈咳嗽。②床旁备气管切开包、氧气等抢救物品。③术后血压平稳让患者取半坐卧位,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和窒息。④观察颈部是否迅速增大,切口敷料有无渗血,严格记录引流管24h引流量。如果24h引流量超过150ml以上,颈部明显肿胀,患者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床旁抢救,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除血肿。[3]

2.1.3术后呼吸道梗阻的预防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为上文所述,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后护理是较少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关键。

2.2甲状旁腺损伤和功能低下

2.2.1原因分析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尤其是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易造成甲状旁腺的损伤,术后因为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不足,造成血钙浓度降低,引起术后病人以神经肌肉症状为主的-系列临床表现。其主要原因为①甲状旁腺血液供应受损。手术过程中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甲状腺后被膜剥离过多,术中出血盲目钳夹等因素极易造成甲状旁腺血运受损。②甲状旁腺被切除或损伤。手术过程中,处理甲状腺后被膜是手法粗暴,操作粗糙,以及甲状旁腺变异大[4]的存在等原因造成手术中甲状旁腺的易被误切或损伤。

2.2.2护理要点术后规范护理,对及时发现病情,处理病情十分重要。主要为以下几点: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面唇部、和手足部有无针刺样麻木感有无手足抽搐,患者精神状态有无改变。②适当控制饮食,限制肉类、蛋类、乳类等含磷较高的食物,给予患者高钙低磷食物。③抽搐发作时,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密切观察心率变化,以防发生心脏停搏。次日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0ml,每日2-3次,症状轻者口服钙剂,必要时加服维生素D3。对抽搐反复发作者,可给予镇静药,肌注地西泮可起到缓解痉挛,镇静,催眠的效果。

2.2.3预防措施手术中避免损伤甲状旁腺腺体及其血液供应是预防术后低钙血症出现的关键。

2.3神经损伤

2.3.1原因分析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分别与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腺下动脉伴行。手术中易被结扎或是切断。相关资料表明,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0.5%[5]。结合本院病例分析,甲状腺手术中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①对手术区域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不清,手术中盲目操作,经验性操作。②甲状腺再次手术,手术区域层次不清,粘连严重。吕新生等研究表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随甲状腺手术难度增加而上升,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的损伤率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再次手术高于初次手术[6]。③解剖变异,右侧右喉返神经发自于迷走神经跨过锁骨下动脉的部位,钩绕该动脉向上,走形在气管、食管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左喉返神经发自迷走神经穿过主动脉弓时;它钩绕主动脉弓,走形在气管食管沟。它通常是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后面,使受伤的危险低,因此左边神经的损伤率比右侧低。④术者的熟练程度,术中盲目止血,大块钳夹组织。

第4篇

[关键词] 开胸手术;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创伤往往破坏了正常的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上肢功能障碍。因此,做好开胸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使被手术破坏了的组织尽快建立侧支循环,有利于患肢水肿消退及手术部位皮肤浅感觉的恢复,尽快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幅度,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008年我科进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36例。

1.2 方法

1.2.1 术前教育

1.2.1.1术前一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健康教育;

1.2.1.2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目的、作用重要性;

1.2.1.3向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与示范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在术前熟练掌 握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2.1.4术前每日检查患者对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并随时给予指导,直到熟练掌握;

1.2.1.5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书面计划。

1.2.2 术后护理

1.2.2.1按术前制定的活动计划,协助患者进行渐进式患侧上肢的锻炼;

1.2.2.2随时给予患者以指导和示范,对患者所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肯定与表扬;

1.2.2.3每日监督,检查患肢锻炼情况,测量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

具体方法为:①术后6h(患者全麻清醒后),开始做五指同时屈伸,握拳运动,每次3-5min,每日3次。②术后第1天开始肘部屈伸活动,清晨用患侧手刷牙、洗脸,就餐时用患侧手持碗、杯。③术后第2天开始梳头运动,颈部不要倾斜,肘部抬高,保持自然位置,每日3次,每次3-5min。④术后第3天开始上臂运动,运动时为保护患侧上肢,用健侧手拖住肘部,做患侧上肢上举过头运动,每日3次,每次3-5min。⑤术后第4天开始肩膀运动,逐步将患侧手放于枕部,触摸对侧耳朵,开始用健侧手予以协助,逐渐将患侧手跃过头顶,触摸到对侧耳朵,每日3次,每次3-5min。⑥术后第5天开始综合运动,包括摆臂运动:双手左右大幅度摆动,为避免患侧与健侧差别,应共同用力,上肢上举动作:双上肢交替上举;先煽动臂膀运动:双手十指在脑后叠加,两肘在面前开合,保持两肘高度一致,并向后大范围展开。每项运动每次3-5min,每日3次。

2讨论

2.1 渐进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功能锻炼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运行,促进病理产物吸收和排除,以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肢消肿,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疤痕黏连等。

第5篇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在正常状态下,改变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第6篇

【关键词】 全麻;俯卧位;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护理

腰椎间盘摘除手术(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o excise an operation)是手术室常见的手术之一。由于俯卧位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视线不偏离中线、便于手术医师操作等优点。因此,俯卧位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较安全合理的,而正确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虽然常采用全麻俯卧位,但由于该不符合正常的生理学特点,首先是胸腔受压,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并易导致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减少并发症是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护理的热门课题[1]。现就我院自2009年6月1日加强了对该手术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以来,至2011年5月31日共有在我院手术室行全麻俯卧位腰椎间盘摘除手术40例,全部未发生不良情况,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的选择

病例的选择:选自2009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在我院外科住院择期行腰椎间盘摘除手术4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5~73岁,年龄中位数为43岁。全部手术均采用全麻俯卧位,手术部位为腰2~骶1;手术时间1~8.5 h。

2 手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护士需做好以下准备:①准备好所需物品:有马蹄形头托、头架、软垫、棉垫及约束带等。②访视患者:手术室护士需在术前到外科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身体能否担负起全麻手术的打击,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外科主管医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仔细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情况,防止手术中发生压疮。对睡眠不佳的患者可建议主管医师睡前给予适量的安眠药。③术前30 min准备:巡回护士要在洗手护士做好准备后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患者住院号、床位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等基础项目后,再着重检查是否已完成术前用药(包括注射药和口服药),还需检查义齿是否已摘掉、衣服是否已更换、备皮情况等项均符合手术要求后,才能将患者接到手术室上手术台;洗手护士连接并调试各种仪器,准备手术所用各种无菌器械和物品,以避免术中出现故障。

3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

3.1 建立静脉通路

手术室巡回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并协助麻醉师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①巡回护士要时刻陪患者身旁,用拉家常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多听取患者当时的心理状况,较为常见心理是怕手术不成功、怕手术中自己承担不起而发生意外等。手术室护士要以关心、爱护的心态用实例说明说明这些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无论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水平做这样的手术是有把握的等,树立患者信心。②做好静脉穿刺护理。巡回护士要协助麻醉医师建立静脉通道,便于顺利实施麻醉。注意选择大隐静脉等较粗的静脉血管,便于在术中麻醉和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静脉穿刺成功后,还要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插管。

3.2 俯卧位手术的护理

手术是手术能否做好的重要环节,一般需要在制订手术方案时,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手术方式、患者的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经充分讨论演示决定。对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几乎都采用俯卧位,采用该做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过程中,展现给手术医师的视野最广,操作最方便。采用俯卧位手术由于不是正常生理,护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护眼部:在俯卧前,嘱患者将眼睛闭合,给患者双眼涂金霉素眼药膏,也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部。用胶布将眼睑贴紧,可防止患者俯卧位引起眼球外凸、发生角膜干燥及消毒液流入眼内[2]。②改变:巡回护士站在患者的脚侧,保护好患者的下肢静脉,麻醉医师站在患者的头侧,保护好患者的气管插管,手术医师分别站在患者的头颈部、胸部、腰和下肢处,使患者头颈部、胸部、腰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注意在给患者翻身时,必须先抱起患者才能翻身,密切注意患者的皮肤不能与床垫产生摩擦,以免皮肤擦伤引起压疮。③头部、双上肢的摆放:俯卧位的患者脊椎需固定牢靠,以免术中因脊椎任何部位晃动引起损伤。头颈部可用马蹄形头托固定,并需略前倾,将颈部固定在中立位,双臂自然弯曲放置头两侧的托臂板上,双臂腋下加垫软枕,以免臂丛神经受压而损伤。双上肢向前自然弯曲平放,外展90°以上,以免压迫尺神经。巡回护士每小时检查1次患者眼睛,前额和双侧颧骨受压情况,预防眼部受压导致视网膜受损而失明,必要时征得手术医师同意并配合下调整受力点,预防压疮发生。④胸腹部呼吸活动的保护措施:胸廓部及髂部用大软垫垫至腹部悬空,便于膈肌活动有利于呼吸。俯卧位常引起血压下降,这是由于当胸廓受压时胸廓活动受限,胸廓容积缩小,膈肌升高,肺泡受压萎缩,肺顺应性降低,下腔静脉受压所致。因此,保持腹壁呈悬挂状态,除有利于呼吸功能。保持腹部悬空外,还可防止因胸廓压迫时间过长,引起的下半身静脉血通过椎旁静脉网经奇静脉回流入心脏而出现的脊椎手术野渗血增多,增加手术操作难度。⑤保护下肢与关节:患者双大腿和小腿用软垫垫好,使膝关节悬空,同时使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角,即可避免脚趾受压;大腿与背部呈20°角,凹陷部位要垫以软垫保持着力均匀,避免手术中发生压疮或(和)神经损伤;双膝关节与踝部等与床面着力的骨突部位,必须要用海绵垫垫好,巡诊护士常需检查受压情况和程度,做好压疮的防护;同时用大小合适的敷料膜贴封会,保护术中不受损伤,手术完毕即将除掉。

3.3 全麻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人体处于全麻状态下,自身的保护功能几乎全部损失,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保护,完全依靠医护人员,尤其是手术室的巡回护士责任重大。巡回护士要随时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生命体征外,还需监测瞳孔大小、是否对称,每15~30 min需监测1次并做好记录,特别是血压、瞳孔的变化不可马虎,一旦发现变化就应立即向手术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另外,对患者的尿液量、颜色及性状也要注意观察并记录;手术室的气温应控制在22~24℃并做好对患者的保暖性覆盖,避免患者受凉;检查并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若有异常应立即仔细检查原因,如支撑点是否滑脱、管道是否受压等,原因一旦发现就要想法尽快排除,保持管道畅通[3]。

4 手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配合将患者平稳翻身成仰卧位,因背部有手术伤,需特别加以保护,并将患者移至推车上,以确保在还原患者时不导致身体扭伤、擦伤或导管滑脱等问题。配合麻醉医师清理呼吸道泌物,待清醒后拔去气管插管,保持患者各种引流管通畅。然后详细记录好各种护理记录单,将患者护送回病房,并向病房护士交待需注意的事项。

5 结语

俯卧位是全麻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最常用的,因为该暴露在手术医师面前范围广,清晰,又符合医师操作的要领。然而,俯卧位不是正常的生理卧位,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是要尽量减少俯卧位带来的不良影响,预防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手术室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要领标准进行操作,尤其要注意避免受力点直接与床位垫接触,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参 考 文 献

[1] 张晓萍,浦莉萍,陈瑶.脊柱外科护理进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1中): 71-72.

第7篇

【关键词】颌面部;神经纤维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35-02

神经纤维瘤(neurofibrcma,NF)是周围神经的一种良性肿瘤.由神经鞘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两种主要成分组成[1]。神经纤维瘤分单发性和多发性,前者罕见,后者又称为神经纤维瘤病。属于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在出生后即可发病。一般在小儿期出现,青春后期加重,年龄越大,病情越重,病因不明。该病可累及神经系统、骨骼、皮肤等。临床表现全身色素异常(全身可见大量咖啡色斑及皮肤雀斑),神经纤维瘤为局部松软的包块,长在面部多从一侧向下扩展、肥厚下坠,遮挡视线;长在中面部鼻及口唇向下移位;长在躯干,常出现背腰臀等部位的肿物,常较大[2]。2012年10月我科收治1例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经全院会诊,联合手术,通过我科护理人员实施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得以顺利康复痊愈出院。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0岁,农民,出生时发现左侧下颌部有一蚕豆大小肿物,无疼痛及其他不适,肿物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十五年前肿物长至鹅蛋大小,在某医院行肿物切除,术后肿物复发,增长缓慢,一年前左侧面部被牛角撞伤后肿物快速生长,现影响生活,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科就诊。入院体征:T:36.2℃,P:82次/分,R:21次/分,BP:125/88mmHg。左侧面部可见一巨大肿物,约17.0*14.0*7.0cm大小,质地中等,边界不清,可活动。肿物致左面部畸形,左耳向面部移位,无正常外形,听力下降;左侧上下眼睑肿胀伴下垂,左眼视力下降;左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张口受限,约三横指,左侧下颌骨轻微变形,口内咬合关系正常。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至今未婚,面部的畸形早已形成心里焦虑,自卑,负担重的思想心理包袱,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很高,但对此疾病的知识不了解,难免有很多的担忧和顾虑,我们护理人员能为患者做到尊重患者,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患者,不要私下窃窃私语,让患者有自卑的心理状态和不舒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手术的方式、目的,让患者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针对患者上述心理活动,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安慰,以全面的精神支持使患者安心,增强其面对治疗的勇气和信心;以和蔼的态度对患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开导,讲解医生的先进医疗技术和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和治疗。

2.1.2 术前检查:

护理人员应参与患者的术前病例讨论及全院会诊,制订针对性的的护理措施,完善各项常规和特殊检查, 包括心电图,胸片,核磁共振,以及抽血等常规检查,为补充术中失血,术前备自体血和鼓励家属献血, 共备血3000ml,术中采取低温低压麻醉,减少术中失血。

2.1.3 术前准备:

术前一日剃光头发,洗澡更换病员服,并佩戴好腕带,预防感冒,术前一日告知患者禁食,禁水8小时,并讲解禁食水的重要性,以防术中麻醉出现意外,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前照相。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及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患者采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禁食水6小时,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头面部水肿。遵医嘱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床边备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痰液及分泌物,术后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减轻喉头水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记录,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2 伤口的观察护理:

由于面部血管丰富,术后出血凶险,术区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松散,发现渗血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2.3 引流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及时抽吸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指导患者翻身,下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折叠。遇到引流液突然增多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2.4 疼痛的护理:

由于术区面积较大,多层敷料加压包扎,物代谢后,疼痛明显,应让其听清音乐或看电视,分散注意力。或遵医嘱使用止痛栓。

2.2.5 口腔护理:

术前三天朵贝氏嗽口,一日三次,有效口腔护理是预防伤口感染的保障,并可增进食欲,增强机体抵抗力。

2.2.6 饮食护理:

患者由于疼痛不愿进食,术后宜吃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因面部术区加压包扎,使咀嚼困难,进食困难,我们护理人员采取自制注射器连接桥管抽取温热流食缓慢注入患者口中,并讲解术后加强营养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并配合。同时输入静脉高营养保证营养供给,促进身体康复和伤口愈合。

2.2.7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常出现面部肿胀,疼痛不适,说话不便利等状况,往往表现心理抑郁和意志消沉,没有自信,甚至怀疑手术后的结果,产生后悔的负面心理情绪。因此,应耐心、热情、及时与患者交谈和沟通,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其客观分析手术效果,讲解应该注意休养的相关知识,使患者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

3 出院指导

经过近两周时间的住院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关切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面部外观较术前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手术效果非常令人满意。但是,此疾病容易复发,有必要指导患者出院后了解一些注意事项:拆线后三天涂抹预防瘢痕增生的药物,预防瘢痕增生,避免强光照晒,避免搔抓伤口,术后三个月内佩戴弹力套,有异常及时来医院就诊。

4总结

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瘤体体积较大,常常影响面部器官功能障碍,面部畸形明显,患者不敢外出参加正常活动,心理状态不佳,同时影响家人的情绪, 治疗方法常以手术切除整形为主,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外形、减轻瘤体负荷及面部器官功能[3]。针对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向其介绍手术方式、手术麻醉方式,以及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树立信心配合手术和各种治疗。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促进疾病的恢复。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玲,梁皓.眼眶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8,(3):644.

第8篇

关键词:  喉癌;;护理

    护理是基础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促进疾病转归、保持患者舒适以及保证患者安全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1%[1]。由于其手术方式的特殊性,对于护理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笔者对2004~2006年在我院手术的80例喉癌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与观察。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7月~2006年2月我科共收治喉癌患者80例,男71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7.9∶1;年龄34~87岁,平均60岁。其中做全喉及近全喉切除术者26例,占32.5%;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者24例,占30.0%;喉声门上水平及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者16例,占20.0%;喉垂直部分切除者14例,占17.5%。手术中同时做颈廓清术的33例,占41.3%。经过正确的护理,患者颈部切口7天愈合率为95%,气管造瘘口处10天愈合率为90%,而愈合欠佳者基本上为糖尿病患者或感染所致。

2  未行气管切开的喉癌手术

局限于一侧声带膜部的早期声带癌,多采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该手术具有术后发音功能好、手术创伤小、无需行气管切开术的优点,因此在围手术期没有特殊要求,按照常规给予全麻未完全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完全清醒后,可逐步起床活动。

3  行气管切开的喉癌手术

3.1  术前

3.1.1  保持自由 

喉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为了使颈部术野充分暴露,需使用颈过伸的,理论上需要肩下垫枕练习仰伸位,但晚期喉癌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因此在术前采用自由,以确保患者舒适、安全,有利于呼吸为原则。注意不让颈部扭转或过于前屈、后仰,以免使气管受压引起呼吸困难加重。

3.1.2  练习正确坐起  术前要让患者练习正确的坐起方法:右手支撑在床边,以右手为支撑点,左手托在枕后,缓慢坐起,保证头、颈、肩部在一条直线上,颈部尽量不动。

3.2  术后

3.2.1  术后运送搬动患者 

由3~4人运送搬动手术后患者,专人保护头颈部,使身体呈轴位平移,轻稳抬起患者至病床上。

3.2.2  术后一般 

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和喉全切术:全麻未完全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麻醉完全清醒后,床头抬高30°~45°[2],必要时用砂袋或小枕头固定头颈部。一方面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和减轻颈部组织充血、水肿,另一方面能够促进颈部伤口的引流,促进分泌物的排出,防止肺部并发症,同时可使头颈部轻度前倾,以减轻颈部皮肤缝合的张力。 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和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其手术特点是均有舌根与残喉拉拢缝合,因此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是防止头部过度后仰,保证较紧张的缝合喉口不裂开,使伤口顺利愈合。所以,术后即刻为头下垫枕,以减轻残余喉体悬吊在舌根上的张力和颈部横行切口的张力;术后4~6h全麻清醒后,床头抬高30°~45°,其作用同喉全切术,同时仍然要保持头前倾位。

喉癌不同术式术后24h内的一般护理的异同见表1。为了防止肺部感染,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24h患者就可下床活动,但仍须尽量减少颈部活动,使头颈部处于功能位。表1  喉癌不同术式24h内护理异同(略)

3.2.3  术后特殊 

(1)保持头颈部功能位:术后不宜过多变动,以免气管套管角度变动太大,压迫或损伤气管内壁;变动和摆放不当,又造成脱管、堵管的危险。保持头颈部功能位,关键在于翻身时头颈肩部应固定在一条直线上,即采取轴式翻身法,不可牵拉、扭曲颈部,引起切口疼痛和刺激器官黏膜引起损伤。同时要防止头部过度后仰,因为过度后仰会增加切口的张力,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会造成气管套管与前壁相抵触,容易引起摩擦而引起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要避免颈过伸。(2)留置负压引流时的:做颈廓清术、胸大肌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术后需要留置负压引流,护理的关键除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外,还要确保负压吸引器低于伤口,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在护理上就要求患者无论是平卧、侧卧、坐位或者站立位时,都要将引流器在低于伤口平面牢固的固定。(3)咳痰与吸痰时:患者坐位咳痰时,取向前弯腰盘腿坐位,咳嗽无力、痰液黏稠者,可用手压迫腹部协助咳嗽;卧位咳痰时取屈膝侧卧位。护士在为患者吸痰时,患者应取仰卧位,使全身放松,不要过度紧张。(4)气管切开换药时的:一般取去枕仰卧位,解开病号服领口的扣子,使颈部充分暴露,然后用酒精、生理盐水清洁、消毒套管周围皮肤,换上无菌剪口纱布,最后使患者处于舒适。(5)气管套管内滴药时的:采用仰卧位或半卧位,在患者呼气末,沿套管左右壁滴入,然后嘱患者深而慢地呼吸,使药液充分沉降于肺部各支气管中。(6)鼻饲时的:因患者环咽肌关闭功能受影响,食管和胃内食物易于反流,鼻饲时或鼻饲后1h,取坐位或者右侧卧位或床头抬高45°,可以防止引起鼻饲时食物反流,或导致吸入性肺炎。(7)练习进食时的:喉癌术后练习进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喉部创伤后水肿、组织缺损、气管切开术后吞咽力量减弱等原因,术后短期内可有轻度误咽、呛咳。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患者,进食取坐位,头低30°并向健侧偏倾,下颌内收,使舌根易掩盖喉入口,食团经健侧梨状窝进入食管[3]。喉水平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由于失去了在吞咽时封闭喉入口的大部分功能,适应进口进食需要更长的时间。嘱患者取半卧位,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然后进一小口食物,吞咽3次,最后做咳嗽清喉动作,将停留在声门处的食物咳出。进食时堵住气管套管口,让患者用鼻进行呼吸,这样使呼吸和吞咽保持协调,以减少误吸,同时要避免说笑,若发生误吸即停止吞咽动作,休息30min后再训练。

4  小结

喉癌的不同术式,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有异同。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士来说,要做好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首先要了解不同手术的特点,进而熟练掌握护理的要点,最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外科术后;尿潴留;护理

尿潴留指的是膀胱内充满尿液却不能自行排出的一种症状。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经过有效护理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排尿,极少数的患者需再次导尿或者放置尿管,现将近年我院外科手术后患尿潴留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原因

1.1临床资料

82例均为我院外科手术后尿潴留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为11~79岁,平均年龄为39±4.5岁。82例患者中全麻后手术67例,其他麻醉后15例.术后尿潴留患者经护理治疗后,能自行排尿者78例,导尿或者置尿管者4例。

1.2发病原因

1.2.1药物因素

在外科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莨菪类降低膀胱张烈的解痉镇静药物,从而导致尿潴留的病人12例;术前患者应用阿托品,阿托品能够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导致尿道括约肌收缩而致排尿更加困难者7例。

1.2.2医源性因素

部分患者拔出尿管后,尿道会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炎症及水肿,改变膀胱充盈,手术会导致膀胱括约肌出现反射性痉挛[1],麻醉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逼尿肌收缩乏力,从而导致排尿困难,此类患者34例。

1.2.3心理因素

手术后因患者身体机能等原因,排尿姿势会发生改变,又因对疼痛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排尿,此类患者19例。

2护理及治疗

2.1精神护理

手术不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心理造成创伤或者精神刺激。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对所处环境产生熟悉感,缓解其对手术的恐惧,宣传尿潴留的相关知识以及其危害性,让患者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手术前,要让患者尽量排尿。同病房的患者会因为羞怯心理而导致排尿困难,对于此类患者,可用屏风避开其他人的视线,给患者营造独立的私人空间,消除患者的压力与紧张感,让患者有意识的自行排尿[2]。

2.2诱导排尿

第一,以半干温热的毛巾敷于骶尾郎,当毛巾变温凉时要及时更换成温热的毛巾,重复多次热敷,使局部肌肉放松,可让患者产生尿意并排尿。第二,护理人员可帮助或鼓励患者进行按摩,用手左右轻轻按摩患者下腹部膀胱膨隆处,然后从病人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从而产生尿意,此种方法适合各种病因患者。第三,给病人听流水声,促进患者精神反射,促进排尿[3]。

2.3术后

术后12小时内,若护理不当或者患者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尿潴留,在手术的过程中以及术后,患者需要大量输液,就会增加肾脏所排出的原尿量,并且患者的精神及肉体不适都会在术后12小时最为明显,在这一段时间内,患者最容易发生尿潴留。

2.4导尿时的护理

2.4.1在导尿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导尿的相关信息,从而解除其精神上的紧张与不安。在导尿过程中要注意遮挡病人,保护好病人隐私,防止损害病人的自尊心,为病人提供安静、独立的空间,从而消除病人的羞怯心理。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所用物品要进行彻底的细菌消毒,根据病人的生理体征,选择适合的导尿管,前端要涂上石蜡油,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引起尿道感染。

2.4.2插入导尿管后,一次性不能超过l000m1,以免患者虚脱或发生血尿,尿液放完后要妥善放置导尿管,夹闭尿管。每隔一段时间开放一次,当患者有尿意时要及时开管。手术后三天内拔除尿管,所有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均可以自行排尿,无尿路感染,手术后恢复良好。

2.5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0.2%的碘伏擦洗尿道口,防止尿道感染, 贮尿袋要每日更换一次,病人下床活动时,贮尿袋水平高度不能超过膀胱位置,以免尿液逆流引起感染。

2.6药物治疗

用60mL甘油制剂开塞露挤入患者。通过高渗刺激直肠壁来增加肠蠕动,促进患者排便,盆神经传出冲动,促进尿道内外括约肌不断地舒张,让患者出现排尿意识。因惧怕疼痛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不敢排尿致尿潴留的患者,要尽早选择药物止痛。若还不能自行排尿者,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2.7调节输液速度

术后输液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性质来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对于术后不需要快速补充血容量的患者来说,应尽量放慢滴速。维持在25滴~35滴/分, 减少肾排出原尿量, 推迟膀胱充盈的时间[4]。

3讨论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却不能自行排出,多因麻醉影响所致,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引起膀胱炎、张力性膀胱等并发症,致使患者备受煎熬,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从而制定治疗及护理对策,从而治愈尿潴留。通过护理以及治疗,82例尿潴留患者中有76例可以自行排尿,剩余几例需再次置管。通过82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术后尿潴留应该先用一般方法使病人自行排尿,如若不行,再采取手段进一步治疗,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经过简单护理及治疗后就可自行排尿。避免患者因再次导尿而引起的痛苦。因此加强对病人术后排尿的观察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5]。

参考文献

[1]岳萍.外科术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6):175.

[2]王文杰.外科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14):1151~1152.

[3]苏秀宁.黄琳俐.韦金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4):97~99.

第10篇

舌癌是最常见的的口腔癌,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舌缘,其次是舌尖、舌背。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1],恶性程度高,又由于舌血运丰富,因此转移率较高,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病灶如波及舌肌,直接影响患者的语言沟通和进食,如继发感染或侵犯舌根、口底、下颌骨,患者会疼痛剧烈,甚至疼痛反射至耳颞部及整个同侧头面部。现将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48例舌癌患者(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在33~65岁)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疏导 舌癌在术前术后都将影响张口、说话和进食,患者对预后十分担忧,从而产生绝望、恐惧、不安及悲观心理,有的患者甚至拒绝治疗。护理人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术后愈合时间及进食的方法等,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他们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1.2 常规检查 做好术前各项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摄片、空腹B超、血生化、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出凝血、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以上检查均无异常者,方可行手术治疗。

1.3 一般护理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冒。术前一天,协助患者沐浴,修剪指甲、更换清洁的手术衣裤,保持口腔清洁,男性患者应常规口周备皮。

2 术后护理

2.1 全麻后护理 去枕平卧6小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头偏一测,一般于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这是舌癌患者术后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护理。手术创伤所致咽喉部、舌体水肿、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血凝块、渗液不易吸出,都可能造成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因此床旁一定要备好负压吸引器、舌钳、气管切开包,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及渗液、渗血,监测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严格执行气管切开的各项护理操作,严防发生气管切开后并发症。

2.3 口腔护理 因舌癌患者伤口在口腔内,所以要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用漱口液漱口,同时注意观察漱口愈合情况,如发现渗血、肿胀或裂开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饮食护理 舌癌患者术后一般会禁止从口腔摄入饮食,术后第二天于保留胃管,鼻饲食物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为主,严格按照鼻饲护理的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耐心的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正确的制作各种流质。必要时予静脉高营养,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5 心理护理 舌癌患者手术后在进食和语言沟通方面存在很大障碍,使其对疾病预后产生焦虑和恐惧感。选择适合的沟通方法,与患者耐心地交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和克服生活困难的信心,最终痊愈出院。

2.6 健康宣教 舌癌患者胃管一般会带出院,所以我们要认真教会患者及家属怎样正确进行鼻饲操作,牢记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舌体运动、语言训练,定期到医院复诊,必要时积极配合放、化疗。

3 讨论

3.1 术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全麻还未完全苏醒时,首先是医护床边交班,医生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整体情况及口腔内伤口情况相对比较了解,通过医护交班护士可以更好地抓住观察重点,及时的发现病情变化,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其次是护护床边交班,通过护护交班既可以抓住观察要点,又可以全面的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特别是对科室内的年轻护士来说更是一堂实时教习课,较快的掌握舌癌患者患者病情变化的处理方法。

3.2 心理护理其实是贯穿在患者整个住院期间,但是因为舌癌患者多为中青年,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担忧手术的预后、术后的交流障碍、术后存活的时间等,担心人财两空。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悲观、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2],有的甚至拒绝手术。

因此笔者认为术前的心理护理相对重要,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通过亲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使其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消除或减轻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接受手术,一个放松的、充满信心的状态接受手术,更有利于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该麻醉方式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其有效性、安全性均明显提高,而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全麻的护理配合涉及全麻的每一个阶段,对于麻醉质量、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因此,加强全麻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行全麻手术患者术中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行全麻手术的156例患者,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42.3±9.4)岁。

1.2全麻护理配合

1.2.1麻醉前护理配合 ①术前访视:行手术前1d入病房访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基础病、手术方法等,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沟通,了解本次麻醉手术计划,是否有降温、降压等特殊要求等;②环境及物品准备:控制室内温度18~20℃,相对湿度45%~50%,备齐麻醉所需物品,包括静脉输液用品、麻醉机、监护仪、气管插管用具、氧气、急救药品、吸引器等,并检查各种麻醉设备的完整性;③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各种不良情绪得到尽可能消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沟通中保持亲切、随和的态度,同时需向患者讲述麻醉及手术流程,从而保证患者可积极配合麻醉及手术;④核对患者及麻醉前用药情况: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术式、手术部位,同时检查患者麻醉前用药情况,皮试结果,去除可卸式假牙及金属饰品等,妥善固定四肢,防止肢体移动;麻醉前用药一般为东莨菪碱、杜冷丁、鲁米那、阿托品、吗啡、安定等,对已注射麻醉前用药的患者血压、呼吸、脉搏情况进行观察;⑤确保输液管道通畅:进行全麻诱导前应当建立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并避免麻醉手术中套管针发生堵塞、脱落等现象[2]。

1.2.2麻醉术中护理配合 ①遵医嘱用空针抽好血管活性药物和静脉物,并贴上标签备用;协助麻醉医师按照患者术式而给予正确的麻醉,同时密切观察不同变动对患者呼吸、循环造成的影响,并特别注意防止某些特殊造成外周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②插管诱导期配合:在进行气管内插管前,护士配合麻醉医师首先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好吸引器;麻醉诱导给予为口头医嘱,因此需与麻醉医师进行2次核对方可执行,根据药物药理作用决定用药速度;诱导给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并且在麻醉诱导前,护士需完成患者四肢固定;若插管诱导期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护士应当及时参与抢救工作[3];③插管过程配合: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师插管期间,根据要求对手术床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若患者脖子粗或短、声门难以暴露,可用手指按压喉结节,从而易于声带暴露;若插管困难,护士应当积极配合麻醉医师给予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同时做好特殊插管仪器传递、吸引准备等;患者声门暴露后,护士立即将气管内导管递给麻醉医师,气管内插管完成后应当传递牙垫、退出喉镜,插管后连接麻醉机给氧,并对患者两侧胸廓进行观察;插管成功后采用棉带子口含嘴固定导管,插管后,需在患者眼睑内涂抹抗生素眼膏,并用眼罩保护眼睛,避免眼睛在外受到伤害和污染[4];④全麻中护理:遵医嘱推注静脉液,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密切观察,密切观察液体种类和滴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应当首先想到是否为输血、输液反应,同时协助麻醉医师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从而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2.3麻醉苏醒期护理配合 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苏醒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由专人护理,一般15~30min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直至患者稳定清醒。麻醉苏醒期除有特殊医嘱的患者,其余患者均应当给予仰卧位,拔管后应当那个将头偏向一侧,同时必要时应当抽吸口咽部分泌物。检查各导管放置情况,避免引流不畅、放置不当的发生,同时严防患者苏醒过程中抓扯敷料及导管。大部分患者全麻清醒前存在躁动不安的情况,因此需加以约束保护,避免发生坠床,避免过度牵拉导管。手术结束应当升高室内温度,注意保暖。拔管前,需要提前抽好拮抗药物,同时协助麻醉医师吸痰;在拔管过程中,患者常出现缺氧、呛咳、心律失常、血压波动、支气管痉挛、疼痛、呕吐等症状,需协助麻醉医师给予及时处理。全麻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抢救状况,因此在拔管结束后不要撤除吸引器,丢弃剩余品。手术室护士应当熟练掌握抢救设备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避免抢救过程中不能有效配合[5]。

1.2.4麻醉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应当对患者生命体征、引流情况密切观察,协助麻醉医师整理麻醉物品、麻醉剂、监护仪,并且协助麻醉医师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未苏醒时应当注意的事项[6]。

2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156例患者严格按照上述操作进行麻醉期间护理配合,均顺利度过麻醉手术期,未发生任何与护理有关的过失,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

3体会

大部分需要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均为病情较重或者为特殊部位进行手术的患者,因此,对手术前的麻醉操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麻醉医师的密切联系,根据患者不同的麻醉方案进行相应的麻醉器具准备工作,同时在麻醉期间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麻醉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报告麻醉医师给予及时处理。提高全身麻醉护理配合,是有效促进麻醉效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手术室护士在进行全身麻醉护理配合中应当发挥自身积极主动作用,多与麻醉医生及患者沟通,同时积极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方可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威.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J].中国民康医药,2014,26(21):124-125.

[2]张卫华.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B):161-162.

[3]陈阳春.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要点研究[J].北方药学,2014,11(5):182.

[4]谢晨炜.浅谈手术室的麻醉护理配合[J].吉林医学,2014,35(11):2438-2439.

第12篇

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简称“肾穿刺”)是肾内科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1]。肾穿刺尽管可以在X线荧屏直视定位或B超引导下进行操作,但由于手术者不能在开放直视条件下取得肾组织,故穿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及难度,特别是婴幼儿在进行肾穿刺时不会配合呼吸、易哭闹、身体滚动等原因更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术后也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我院对70例患儿进行了肾穿刺,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在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共70例,年龄9个月~15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常规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及肾功能检查、双肾B超,了解肾脏的位置、大小、轮廓、内部结构等,以排除有禁忌证的患儿。

2.1.2 浮肿者予以利尿,以避免穿刺时肾脏不能相对固定而造成穿刺困难或失败。

2.1.3 病例选择:如有腹水、明显肉眼血尿、紫癜肾炎肠道出血、肺部感染明显、咳嗽、急性胃肠炎、凝血功能障碍等暂缓穿刺,待病情稳定后进行。

2.1.4 心理护理:由于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检查,患儿及家长往往有思想顾虑,如担心致残、血尿、疼痛等,这种情况易导致患儿在手术中配合不好,易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肾穿刺前由专职护士对准备行肾穿刺的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指导,向其介绍肾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并发症,告知患儿及家长肾穿刺时采用局部麻醉,不会产生疼痛,对肾功能无影响,并说明肾穿刺技术上的改进,应用自动同步负压活检装置进行穿刺,成功率高达99.8%[2],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顾虑和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这是保证肾穿刺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2.1.5 术前训练:为避免术后发生肾出血等并发症,术前训练和指导患儿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教会做深呼吸,憋气20秒以上,以利在取肾脏组织时能与医生配合,避免在插入穿刺针时导致肾脏移位[3]。

2.1.6 预防感冒、发热、咳嗽:术前1日洗澡,术前禁食水4~6小时,排空大、小便,并肌肉注射增凝剂(如维生素K1 10mg或立止血1 Ku)及普鲁卡因皮试。

2.2 术中护理

2.2.1 :协助患儿俯卧于治疗台上,腹下垫约10 cm厚硬枕,以将肾脏顶向背侧,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2.2.2 操作:常规消毒穿刺区皮肤、铺巾、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在B超引导下穿刺取材。穿刺完毕,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5分钟后碘伏消毒创可贴固定,沙袋压迫,腹带包扎。

2.2.3 手术时护士守于患儿身旁,观察呼吸、面色、心律变化,多予鼓励和表扬,分散注意力,以争取最理想的合作,保证穿刺成功。

2.3 术后护理

2.3.1 患儿由平车送入病房,安置在硬板床上,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第一个12小时应保持平卧位,第二个12小时可曲肢或侧卧。嘱患儿及家长禁用手抓挠穿刺处,1周内禁洗澡。

2.3.2 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各1次,连续2小时,若无变化,改为每小时1次至手术后10小时,并做好记录,对血压波动较大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

2.3.3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轻度利尿,同时术后如果病情允许给患儿大量补液2 000~3 000 ml,防止出现血凝块,梗塞尿路[4]。术后连续留取前3次尿液送检,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比重及性质。如有血尿需记录血尿发生的时间、次数、持续时间并留尿标本送检。

2.3.4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肿胀和腹痛现象,并认真记录。第二天还应观察伤口并更换敷料。

2.3.5 患儿卧床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尽量减少病人躯干的活动。24小时后可适当坐起。嘱患儿穿刺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3 小结

肾穿刺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肾活检方法。我院采用同步负压活检装置为自动活检枪,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护理简单等特点。对于年长儿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消除他们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做好深呼吸、憋气和床上排尿训练。术中加强与患儿沟通,鼓励其积极配合,成功率高,一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对于在局麻下无法进行穿刺的年幼儿,一般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下进行穿刺。对全麻患儿术前应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术中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加强意识、呼吸和血压的观察,也能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黄思凤,刘冬梅,刘玉宏.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0.

[2] 谢福安,梁 萌,陈 建,等.新型负压肾穿刺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南京部队医药,1995,1:3.

[3] 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M].第二卷.西宁:海天出版社,199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