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4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视制作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迅猛,数字化以其性价比高,表现形式丰富,受到媒体产业一致追捧。其覆盖率高、应用广泛、又极易推广,在当前的媒体产业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气象影视制作来说,如果还是单一的通过传统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户外渠道进行传播,则会被新时代淹没。本文主要研究气象影视制作该如何发展才能够适应新媒体的大环境,分析气象影视怎样融合新媒体来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怎样可以拓展气象影视事业,增强原有气象影视制作的发展。
关键词:气象影视制作;新媒体;数字化;传播渠道
1气象影视制作的现状
气象影视节目是一档服务性非常强的节目,它具有其他影视节目没有的特殊性,与老百姓生活密不可分,是大多数老百姓每天都会观看的节目。但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迅速,对气象影视节目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气象影视节目大多还利用传统媒体方式进行传播,不难看出,气象影视节目的宣传力度在逐渐减弱,且观众也在逐渐减少。气象影视节目的忠实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农村百姓、还有网络通信不发达地区的老百姓。所以我国气象影视制作的现状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渠道来了解气象情况,而不是通过传统媒体的气象影视节目。起初这个势头由年轻人带领,但现在已经逐渐渗透给中年人群,以至于现在已经成为主流。
2新媒体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1新媒体带来广阔前景当今时代下,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发展数字产业,而我国的数字产业的发展速度位于全球前列。我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到,要积极发展广播影视等数字产业,其数字音频内容占有着首要发展地位。近几年,我国手机市场占有份额直线上升,智能手机销售规模巨大,这也表示着,新媒体带给数字产业的乐观发展,也预示着新媒体将是未来媒体产业的主导。对于气象影视制作来说,气象服务体系应该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实现多媒体化传播方式,发展个性化、数字化,才是最正确的选择。2.2新媒体影响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出现几乎改变了大众对信息产品的消费方式,大家更加喜欢用互联网、手机和计算机的方式来获取更多信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电视这一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观众范围小了许多,收视率也再逐渐下降,而且出现老龄化现象,对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发展,业内有关人士预测和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双赢的局面,虽然新媒体在影响着旧媒体的地位,但新媒体同样也在带动旧媒体的发展。以气象影视制作为例,可以将气象影视节目在互联网上延伸,扩大气象影视节目的传播范围,借助新媒体来放大节目价值。
3整合新媒体发展气象影视制作
3.1气象影视节目数字化气象影视制作如果要通过新媒体深入发展,就需要时刻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快速变化。传统的气象影视制作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节目的需求,所以气象影视制作应该像其他类型的影视节目一样,发展数字化视频内容,只有这样的转变,才可以在影视节目的大竞争里面占有一席之地。许多电视台的气象影视节目,都是定时播放,通常一天播放三次。这使观众非常容易错过播放时间,而无法观看到气象影视节目。但是有了新媒体,气象影视节目可以利用数字化终端来存储,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供人们在闲暇时观看气象影视节目,不仅提高了气象影视节目的收视率,还能降低人们因无法看气象影视节目而产生的不满情绪,为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创造了有利因素。3.2增加气象影视节目互动新媒体条件下的气象影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应该有所改变,不该一味的刻板单调,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互联网的普及,让大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成为了互联网的一员,他们愿意把自己的见解通过互联网发送出去,他们喜欢和无数网民共同讨论,在更多的平台上互动。如果气象影视节目一味地僵硬刻板,那么它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通过新媒体,打造个性化的气象影视节目,是未来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趋势。主持人要利用幽默轻快的语调来主持节目,用语言的魅力吸引网民的参与,也可以要求网民参加节目录制,可以是微博、微信的互动,只要是能够贴近移动人群的生活,就都可以刺激网民的参与。3.3多渠道共享气象影视新媒体的特点就是便捷、迅速、多渠道,所以气象影视节目如果能够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局面,这样就可以出现全民气象的大发展。人们需要通过气象影视节目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区的气象情况,也同样需要了解亲朋好友所在的城市的天气。
4结语
气象影视制作的发展,基于为大众提供更好服务的基础之上,要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要让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了解到气象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正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同时要把握好新媒体带来的机遇,这是一场拼技术、拼人才、拼创意的战争,只有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才可以为气象影视制作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齐民富 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信息服务中心
关键词:第三产业;影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31-01
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的提高,备受关注的第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娱乐产品发展趋势逐渐倾向于模块化,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
而数字娱乐业也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脑游戏,它覆盖了以数字技术向人们“制造快乐”的各个领域:提供视听享受的音乐、DVD、VCD、交互电视;重在体验的电脑电子网络游戏;陆续开发出的新式娱乐产品MP3、数码摄像机、电子显微镜等;甚至可以说网络聊天、网络媒体都可以称为一种数字娱乐业,一切通过数字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人们提供娱乐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数字娱乐业。
那么在模块化上的思路又是怎样的呢?
Cory Mogk:我们现在越来越往模块化方向走,如果你们看看2013、2014年的一个路径,可以看出这么一个趋势.所谓的模块化即我们有一个组装应用工具,如一个插件,所谓插件就是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要不要下载这个插件.另外,我们也提供源代码,用户如果想定制的话也可以获得源代码来做自己的定制工作。
随着移动终端不断的出现和云服务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与移动设备的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通过桌面或者云端来轻易获取,也迎合了目前互联网移动化的发展趋势。电脑技术的发展,电脑动画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影视作品的制作中,不光动画电影中比比皆是,在胶片电影中电脑特技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应用到电视制作中。但是在有些影视作品中却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只重视技术运用却忽视了故事情节,从而失去了影视这一艺术形式的根本,因此技术与故事谁重谁轻的争论又在电脑技术迅速发展之下被重新提了出来,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在影视创作中,技术与故事并不冲突,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通过对《极地快车》、《英雄》、《看了又看》三部影视作品从影视创作中技术和艺术的应用及优缺点和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使观者从两者如何结合方面进行两者关系的探讨,即影视创作中艺术和技术应基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结合两者的优点,使其各取所长、补其所短。
从而艺术与技术,可以总结以下几个观点:
一、艺术是技术产生的头脑风暴
从艺术的漫长发展来看,美术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它的起源远远早于技术的出现。远古时代,人们把野兽牙齿挂在脖子上,把一些动物的形象刻在石头上或画在身体上,以表示对神灵的敬仰;也有把不能食用但能够保存的较大部分如巨齿、尖角等供放在居住的洞穴中,作为一种生活的记录。这些就是早期的美术,也称装饰或工艺美术。早期的艺术让人类的对于审美有了最早的认识,正是这些认识为日后突飞猛进的技术作出了最原始的引导。
那么,要想这些意识形态的东西成为现实,就必须在影视制作上,尤其是在后期制作上有大的突破。由于当时的电影制作行业还没有电脑特效这样的技术,他们为了完成拍摄《星球大战》,自己开创了整个电影特效行业。从此,电影行业的传奇,“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正式拉开了整个好莱坞电影特效行业的序幕,并从此改变了整个世界电影的制作观念。优秀的电影终将不只是电影,而是艺术的体现。《星球大战》三部曲(1977―1983年)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其影响波及整个世界,它是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
二、技术是艺术的灵魂载体
近几年来票房火爆的电影《2012》、《阿凡达》、《变形金刚》;可谓都是凭靠技术含量夺得观众内心的典范之作。拿《变形金刚》来说,真人版《变形金刚》由美国导演迈克尔・贝指导,一共3部。难以想象,我们童年电视屏幕上的经典动画片,爱不释手的连环画,如今又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那还是要感谢乔治・卢卡斯开创的“工业光魔”,它是目前世界上顶尖的影视特效公司。
一、影视制作中技术与艺术的交汇融合
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交融发展是二者前进的重要特征,古代社会相对原始的技术产生了原始性的艺术,当代先进的技术则催生了综合性、高水平的艺术。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以数字传媒(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和移动传媒(如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等为代表的第五媒体快速发展,使得影视制作因数字技术的不断推动而迅速前进,数字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影视制作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影视制作既是一门技术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门饱含艺术性的工作。一般来说,技术在发展方向上具有单向性,即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前进方向,但是,作为艺术表现方式的技术就并非如此了。比如,在传统社会时期,人们以相对原始的技术创作出当代人亦无法比拟的艺术作品,而只能望洋兴叹。由此,影视制作中对艺术性元素的适度摄取,对于提高影视制作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实际上,人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作为技术处理与艺术创作相紧密结合的影视制作,技术与艺术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二者的关系可以从手段与目的的角度进行解释,也可以从软件与硬件的角度进行解释: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技术是手段,艺术则是目的;在影视制作中,技术是硬件,艺术则是软件,因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以往的影视制作过程中,曾经存在一段不能妥善处理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时期,这主要是受制作技术人员素养的影响——曾经一段时间里,在电视台工作的很多制作技术人员大都具备过硬技术而缺乏处理艺术节目的能力,而很多电视节目的编导往往又是具备艺术素养而欠缺技术能力,这对影视节目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视制作在高度集成以及相应功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技术处理与艺术设计能力的综合统筹能力等,这就要求广大影视制作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多样知识,需要具备独立完成多样工作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即当下的电视台需要综合素养较高,具备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对此,影视制作者需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
二、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
从影视制作技术的角度对影视制作艺术进行审视,前者在为后者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还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空间
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影视制作的方法与工具均发生重大变革,这集中表现为影视制作技术在虚构与仿真能力方面的大幅度提升,大大拓宽了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进而拓宽了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空间,这具体表现在影视制作的程序、方法与发行等方面。
第一,数字技术与影视制作程序。在以往的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作品的剧本创作与编制、分镜头的选取等大都依靠图纸来完成的,但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影视作品制作由图纸走向了计算机。当前,人们往往通过影视作品制作的专业软件来实现对场景标题、动作、角色、对白等的统筹兼顾,并对这些格式进行随意组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编制计划》软件来完成影视作品的编制计划,有助于影视制作人员对影视作品进行周密规划,有助于实现对影视制作过程中的故事板、图像、镜头脚本等进行统筹兼顾,从而推动多个版面的迅速形成。当前,人们通过计算机对素材库中的图像与数字进行有效整合,测验创作意图等,提高了影视创作中可能出现各种未知因素的应对能力,进而大大提高了影视制作的成功率。
第二,数字技术与影视制作方法。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视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摄像机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对摄像机的精确控制与动态把握,提高摄像机拍摄的运动性与艺术性;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录音可以实现数字化的多轨进行,实现音乐组成元素的分时段、混合性录制等,从而拓宽了录音师的音乐创作空间;影视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可以实现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的统筹兼顾,提高编辑工作的灵活性与随意性;影视制作过程中可以实现计算机数字化的图形制作,即实现计算机虚拟化的场景制作、虚拟化的角色生成,实现摄像的实拍与动画角色的有机统一,进而创作出旧有拍摄模式中所难以达到的拍摄效果等等。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条件下的影视制作不再单纯地取决于技术水平或者艺术创作,而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数字技术与影视节目的发行。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数字传媒与移动传媒已经成为当前影视作品发行的主要渠道,数字技术已经实现了对报纸、广播以及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使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影视作品及相关文字图片进行同时关注。正是电影电视技术上的相互依赖与渗透,使得二者在制作过程中走向了交融汇通。比如,作为数字化技术与影视制作交融汇通的产物,数字HD24P制片技术既可以完成电视制作的相关工作,也可以有效承担电影制作的相应任务等。
(二)影视制作技术与影视制作艺术的发展
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不仅拓宽了影视制作的空间,还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即影视制作艺术需要实现与技术的有机统一,这集中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之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实现了制作的数字化、制作设备的高度集成性,实现了制作程序、方法以及发行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影视制作必须是学科相交叉、部门相配合的影视制作,而这一要求集中表现在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之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在艺术创作方面具备较高素养,还需要在技术处理方面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比如,国外影视制作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工程与艺术的双学历。
与之相对应,我国的从业人员要么是工科出身,要么是艺术出身,这种在知识上的单一性导致我国影视制作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制作,需要技术处理人员与艺术创作者紧密配合,这要求技术处理人员需要采取数字化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故事板和剧本等进行情景模拟,实现对拍摄场景、灯光照明以及摄像机运动状况等的头筹兼顾。而在艺术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通过计算机对作品进行数字合成,以求达到创作效果的完美性。在这一过程中,假如导演对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作用不甚了解,那么将会导致原先的工作安排缺乏周密性,并往往会给后期制作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使得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资源的浪费,使影视制作受到影响。同样,如果影视制作技术人员难以领会导演的艺术构思,不懂得艺术创作的相关规律,那么怎么能够创作出技术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呢?
比如,对于一位只懂得技术而不懂得音乐的录音师,我们可以想象下他如何能够胜任录音多轨分时以及混合录制等任务呢?由此,影视制作人员需要在数字化技术条件下,实现技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的有机统一,这是影视制作技术向影视制作艺术提出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影视制作从业人员技术与艺术水平的全面提高,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引导其对影视制作技术的有效掌握,即成为高素养、复合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影视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具备较高美术素养的同时,还需要能够掌握相应的编辑软件技术,需要在工程技术方面拥有相应技能;要求录音专业的学生在具备扎实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拥有相应的录音工程技术技能等。同时,影视制作相关专业学生还需要注重外语以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既是由当前影视制作国际化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又是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影视制作专业人员的必然选择。当然,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并不能够满足国际化以及数字化的相关要求,还需要注重外语以及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
三、影视制作艺术与影视制作技术
同样,在复合型人才的支持下,影视制作艺术对影视制作技术性的提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集中表现在视频剪辑中的艺术性以及音频的恰当运用等方面。
(一)影视作品的艺术性与影视制作技术
从视频剪辑的角度来说,艺术性的提高往往能够在影视创作过程中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单纯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审视,影视作品的剪辑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项工作,但实际上,这一工作十分注重对影视创作艺术性的要求,这就构成了对编导艺术素养以及画面语言组织性等高要求。因此,视频的艺术剪辑工作不能单纯地包括对故事与素材等的简单介绍,还应当包括对影视作品中的相关镜头的深度加工,需要在增强文字的艺术效果。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喜欢的作品并非高技术甚至科幻式的作品,也不是高度艺术性的抽象表达,而是在故事表达、情感抒发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社会意义感召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俱佳的作品,这就不是单纯的技术处理或者艺术构思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从电影电视作品来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往往是由上百或者上千个镜头构成,每一个镜头都是有着独特的景观、角度以及画面的不同组合方式,都饱含着蒙太奇元素,甚至可以认为电影电视的每一个镜头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蒙太奇手法,即工作人员在对镜头角度与焦距、镜头的长短等方面的处理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制作人员意志与情绪的全面渗透。以自然风景专题片《雾淞神韵》为例,工作人员在处理雪原日落景观过程中,从镜头上对同一景色的远、中、近景色进行了叠加顺序性处理,并掺入了与景色相对应的音乐旋律,直至黑场的出现,这为观众创设了落日温暖的美妙景色,引人回味。在另一人物专题片《吴家女儿》之中,影视制作工作人员对同一人物的远、中、近景色也进行了叠加顺序性处理,构成了短促而又高节奏的强烈转换,从而为观众创设出主人翁无比惊恐、十分紧张的影视氛围。由此可见,影视创作的艺术性对于影视作品技术效果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音频作品的艺术性与影视制作技术
从音频作品艺术性的角度来看,其艺术性的提高往往能够给影视作品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影视作品中,声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影视作品的声音不仅能够实现与影视画面内容的高度结合,还能够运用音效强化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当前,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处理方式大致包括以下方面,这些方式对影视制作艺术性的提高均具有重要影响。声音的并列式,即主要指多种声音的混合出现,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不过,这种声音的混合出现应当是具有主次之分的混合,从而展现出最具表现力的主旋律。
比如,在涉及山中景色的影视作品,工作人员往往会将鸟鸣声与风啸声进行并列,如果鸟鸣声为主,那么影视作品主要是在刻画山林风景的幽远,如果风啸声为主,那么影视作品主要是为了刻画山林的幽暗、空寂与阴冷等。这种声音的并列式是当前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蒙太奇声音处理手法。声音的遮罩,即在同一镜头之下,各种各样的声音同时并列出现但部分主次,而这时一种声音骤然而出,引发人们对这一声音的关注,比如车祸发生时刹车声往往会遮罩住其他的一切声音,吵杂街道上某一小贩的呼喊声往往能够遮罩住其他人的声音等等。声音的接应式交替,这主要是指同一种声音交替性的出现,从而实现对某一人物的同一动作或者同一事物的渲染效果,这种交替性的声音往往是有规律、有节奏的声音,常常能够强化某一场景的氛围,比如在林中,风吹动树冠而产生的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海边,浪花有节奏拍打礁石的声音等等。
【关键词】视频制作 制作环境 制作方式 人才素养
一直以来,电影制作被看得很神秘,影视(电影电视)制作需要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人才能胜任。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视频制作环境的变革,影视制作经历了电影制作一电视制作一视频制作这样一个历程,她也将揭开高贵面纱,从传统的高端技术向更加简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今,传媒产业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张,对于视频制作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怎样才能适应现阶段条件下视频制作从业人员的要求呢?、
一、视频制作的演变
影视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这决定了这一行业的社会地位,使得影视制作始终与电子科技密切相关。高新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电子摄像机技术、录像机技术与影视制作紧密相联。
1、早期的影视制作方式
电影剪辑是影视制作的开端,自从电影发明以来,其制作一般都是由很专业的制作公司或企业来完成,只有少数人能掌握电影制作这门技术,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极少。20世纪中叶,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电视摄像机的出现使得影视制作人员有所增加,但因为没有成熟的录像设备,基本没有后期编辑制作,在拍摄制作时一次完成。这一时期逐步形成了影视这样一个产业。对制作人员以专业化、高技术手段化要求为主,从事影视节目制作的人员还是较少的。影视节目制作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在节目制作的表现手法上受到制作技术的限制。
2、电子摄像机、录像机为主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录像机技术不断完善,使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制作得以实现,而前期节目制作设备摄像机也因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在体积和性能上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机控制技术和CCD成像器件的应用,使得摄像机的功能和质量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并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这一时期根据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形成了不同制作类型的小型便携式彩色摄像机,电子新闻采访(ENG)、电子现场制作(EFP)和演播室(ESP)摄像机。
这个阶段,电视节目制作与电影制作逐步趋于融合,影视节目制作系统功能划分较为明确(分为前期节目制作系统和后期节目制作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各级电视台、专业行业和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因此,从事影视制作的人员较多,素质上以能掌握影视制作设备的使用技术为主,特别是摄像技术。这一时期影视节目制作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从节目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方面都表现突出,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
3、数字化、个性化视频节目制作方式
数字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影视节目制作环境发生了变革,从节目的前期拍摄到后期节目编辑制作方式上,都饱含着数字化技术的印记。现今,数字式摄像机和非线性编辑技术逐步完善,影视节目制作也从豪门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中。现代数字式摄像机运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实现了大量功能的自动化控制,使得节目制作的前期拍摄操作变得简单,容易掌握而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后期编辑操作不再是节目制作的瓶颈。数字式视频设备的普及使得大众参与影视节目制作成为可能,个性化的影视节目制作时代已经到来。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得视频传播更为快捷,视频节目的市场需求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因为制作技术手段的简化,要求影视制作人员除了全面掌握制作技术以外还应具有创意、策划等素养。
二、现代视频制作环境的形式
现代电影电视节目制作都以数字化制作设备为主,与传统制作手段相比,数字视频制作环境具有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重复利用率高等特点。但在数字视频制作过程中,要求从节目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视频节目信号的制作、播放和接收全过程都使用要使用数字技术,才能称为数字化的视频制作系统,现代视频制作主要分3种形式。
1、纯硬件的制作环境
在数字化视频制作中,主要采用数字式硬件设备组成,包括数字式摄像机、数字式录像机、数字特技台和编辑控制器。典型的二对一(A/B卷)数字式编辑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这种节目制作系统环境的优点在于与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相似,可以说是数字线性编辑系统,其主要核心设备是数字式设备。
2、硬件与计算机系统的制作环境
基于硬件与计算机系统的制作环境是当前各级电视台常用的制作方式,主要由数字式摄像机、数字式录像机、非线性编辑板卡、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和编辑软件组成。这种系统与前一系统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后期节目制作这一部分,后期节目制作由纯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完成,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硬件板卡支持和相应软件的配舍下,可以获得多层过渡效果及各种影视特效,使得影视节目制作的技术与艺术可充分融合。在这种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画面编辑变得非常简单容易,画面素材的长度、位置,黑场、淡入、淡出等处理,画面的色调、升格、降格等参数可随时调整。可后期合成图片和数码照片等多种制作方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影视画面效果,多镜头、多画面多层合成给观众以视觉上的新鲜感和冲击力,彻底改变了影视节目制作。这种方式的优点突出,投资适中,是现代专业视频制作的主要方式。
3、纯软件的制作环境
当前,数字化摄像机技术不断改进,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迅速,CPU主频运算速度不断提高,两个或多个CPU逐步应用干图形工作站,高速数字接口SCSI、SATA硬盘及硬盘阵列等多项高新技术应用于视频数据存储,IEEE1394、高速USB接口等用于视频数据上下载,使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非线性编辑软件不断改进,以纯非线性编辑软件为核心的制作环境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这种制作系统配置更为自由,仅需配备数字式摄录一体机和一台图形工作PC及非线性编辑软件,即可完成视频制作。只要是一个视频制好者,经过一定的训练学习即可从事简单的业余视频节目制作,对于视频节目制作的大众化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现代视频制作环境对从业人才的蠢质要求
影视人才是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和提升电视台、影视公司等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推动力,目前中国影视人才的缺口超过20万,将来影视人才需求的重点将是创意策划、经营管理、高新技术等人才。现代视频制作技术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在视频制作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视频制作或者说是创作越来越依赖于影视制作人员的智力。那么现代视频制作人才的素质要求是什么呢?
首先,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综合性视频制作技术的能力,包括摄像、编辑、视频处理、音效处理、光盘媒体制作、网络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摄像技术一直是影视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掌握好摄像技术能在视频制作领域有一个好的开端。后期编辑能力需要掌握主流的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影视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网络上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因此从业人员还应该在视频制作与网络传输上掌握一定的技术。其次是具备策划与创作能力,策划和创作能力是现代视频制作从业人员的核心能力,如果只掌握了技术没有策划与创作核心能力,你只能在行业中做一个工匠,一个好的影视节目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项目的策划,一副好的影视作品取决于制作人的创作能力。当然一个制作人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好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还有就是作为传媒人的责任意识、传播意识,掌握制作技术的人,如果对社会没有公平公正态度,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基础上,门户网站、搜索引擎、IPTV、博客等新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得很多个性化的影视作品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快捷,在这个信息多样化的社会里,只能依靠制作人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技术
所谓的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将拍摄到的素材,利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剪辑、合成和特效技术手段处理后形成的镜头。而不同的镜头在利用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所以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传统的影视后期制作知识单纯的素材剪辑与合成,即在保证镜头流畅转换的基础上,将作品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影视作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技术开始出现,分析和研究该项技术,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电影剪辑存在的弊端,还可以提高当代影视作品的质量和后期制作水平,满足现代人对影视作品内容和最终呈现效果的需求。
1影视制作概念
所谓的影视制作,指的就是借助拍摄素材、影视动画技术、特效镜头、合成技术等完成影视作品创作工作的过程,包括了前期准备、素材拍摄、后期制作三个主要内容。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影片内容、拍摄方式等方面的策划和前期的各项工作,是前期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素材的拍摄则是更具分镜头脚本,借助各类摄影器材,通过导演和摄影师们共同的努力,将各个脚本拍摄下来,形成影片最初的素材。后期制作则是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于影视作品中的素材、声音、图文等进行有效处理,最终呈现出高质量的作品。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为保证影视作品可以被完美地呈现出来,制作者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画面的转换是否流畅,可以将影视作品中完整的内容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二是作品脉络的清晰度和故事情节的逻辑性,确保观众在面对不同阶段内的故事情节时,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
2影视制作流程
2.1准备阶段
在完成了影视作品初步的创作构思,正式进入到具体的影片拍摄实施环节之前的时间,相关人员必须要针对影视作品的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拍摄方案,将影视作品本身的可操作性与概括性全面地突显出来。在这个阶段,影视制作人员应当要根据影视作品的制作方案来制定分镜头脚本,而后根据分镜头脚本来收集相应的音频和视频素材,最后根据导演的叙述和要求,完成演员实景、登高调节、道具摆放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后续拍摄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2素材拍摄过程
当前期准备工作中确定了影片拍摄的时间和地点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详细反复的阅读各个分镜头拍摄脚本,以便可以对于拍摄的整个流程、内容等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始影视作品的拍摄工作。与此同时,摄制组的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承担起同各部门、各位演职人员、其他创作和制作人员联络的工作,确保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都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影视作品的拍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影视作品拍摄工作的顺利完成,拍摄出的素材能够满足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需求,让制作完成的影视作品内容完整、逻辑通顺、各阶段故事情节明确。
2.3影视后期制作
通常情况下,影视作品中各种类型的素材和标识和分类上都是非常明确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各个场地的拍摄工作完成后,摄影师会对各个音频素材和视频素材进行明确的标注,方便后期制作人员辨认和使用。但是因为所有的素材都是以故事情节的发展情况为依托,根据分镜头脚本进行拍摄,所以,拍摄完成的音频和视频素材在画面顺序上,同成片相比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对影视作品进行后期制作处理时,后期制作人员必须要对认真、详细地观看所有的素材,以影视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情况为参考,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处理完成的素材能够符合作品故事情节发展趋势,作品情节发展可以被融合到素材之中。后期制作人员在处理素材时,还需要对影视作品的各个故事场景之中,音频素材和视频素材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音频素材和视频素材的排列顺序进行安排,确保故事情节最终可以以完美的状态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正常情况下,对于影视作品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镜头,导演为了给后期制作人员更多剪辑、编辑、处理的机会,保证后期制作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大多都会反复地拍摄这些镜头。但是作为后期制作人员,要想保证影视作品最终可以呈现出理想效果,还需要反复对影片声音素材和视频素材是否连续进行检查,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和逻辑性,将所有的场景组合起来。
3影视后期制作中的特效技术
3.1画面之间关系的处理技术
对于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来讲,它是由庞大、零散的画面,通过剪辑处理组成的。而在组合这些画面的过程中,后期制作人员必须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作品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念和喜好,了解受众群体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点,以此为基础,确定影视作品中画面的组成方式和采用的特效技术,使制作完成的影视作品中,失误镜头出现的频率能够有所降低,并确保各个画面可以紧凑、合理地被拼接起来[1]。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利用特效技术制作完成的影视作品画面看上去更加和谐,呈现出更好的艺术美感,作品的艺术氛围也能得到强化。
3.2画面和声音间关系的处理技术
对影视作品来讲,要想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就必须要确保声音和画面这两个元素间关系的和谐性。在后期特效制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画面内容和声音的有效处理,逐步拉近生活和画面间的关联性,通过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达到激发现代人对影视作品观看兴趣的目的。并且,保证画面和声音关系的协调、良好,可以在激发观众兴趣的同时,帮助观众深层次的理解影视作品画面后更深层次的内涵[2]。与此同时,声音中的音乐元素同人们的情感具有密切的联系,后期特效制作人员协调好音乐和画面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音乐的作用来引导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可以跟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的走向产生相应的情感变化,提高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力。此外,后期特效制作人员要协调好声音中语言元素和画面之间的关系,借助语言元素来引导观众,对影视作品画面需要表达的意图进行直观的理解,将依靠画面无法清晰和全面表达出来的效果,利用语言元素来补足,将影视作品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扩大影视作品的受众面。
3.3画面和字幕间关系的处理技术
作为后期特效制作人员,在对影视作品字幕进行技术化处理时,必须要关注一下两项内容:一是要确保字幕在背景和颜色的搭配上具有合理性。在后期特效制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影视作品的主旨、在相应环节要表达的内容等确定相应的字幕颜色,以达到烘托情感、渲染语气的目的。例如,白色的字幕会带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红色、黄色、橙色等暖色调的字幕会带给人一种清新、温暖、兴奋的感觉。为确保字幕在颜色和背景上的设定可以达到理想状态,必须要确保字幕和画面的协调性,避免在字幕颜色搭配的选择上思维跳跃程度太大,或者是单一地采用一种颜色来作为字幕的底色,对于画面的整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确保二者在搭配后能够带给观众简明、清晰、舒适的感受[3]。为进一步提高整个画面的艺术性,后期制作中的特效技术人员还可以用一些比较简明的线条或者是清新、素雅的背景图案,对字幕进行进一步的美化。二是从分析影视片段在内容上的诉求入手,对字幕进行合理化的搭配,保证字幕在大小、字体、格式、组合方式等方面,可以同影视片段内容保持高度和谐。为避免字幕在影视画面中的搭配不会出现突兀感,后期特效制作人员需要对镜头语言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以此来确定字幕在画面中出现的位置和时间,从而在加深观众对影视片段内容认知度的同时,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4]。后期特效技术人员要注意,在制作字幕的过程中,绝不可以出现照搬他人方法或者是沿用自己以往特效制作经验的情况,必须从影视作品的具体片段、画面内容的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在保证字幕和画面搭配美感的同时,增强作品的创作特性和适配度,以巧妙的设计来提升影视作品对观众的感染力[5]。
4影视后期制作中数字特效技术的应用
4.1二维影视动画技术的应用
在传统的影视动画作品中,后期制作人员大多都是借助相应的设计技术,将纯粹的平面元素直观呈现出来,镜头都是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动画效果的呈现,则是后期制作人员借助多层画面的堆叠和画面变化来达到动画效果。在画面堆叠的过程中,涉及的就是数字特效这一后期制作技术。在利用数字特效技术来处理素材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平面构成的方式将素材的动态美感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以此来提升影视作品在视觉上的冲击力。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对影视作品特效要求的提升,二维影视动画技术已经逐渐“退居二线”,但是这项特效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地位仍旧不容小觑[6]。例如,在制作字幕条和背景板时,仍旧需要利用二维影视动画技术来进行处理,以此来达到带给观众巨大视觉冲击力的目的。
4.2三维影视动画技术的应用
同二维动画技术相比,三维动画技术本身带有多面体集合建模这一特征,该项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为后期制作人员在完成导角立体字创作时更加地方便,使一些影视作品中复杂度相对较低的片头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且呈现出极佳的视觉效果。虽然对比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是该项技术本身包含了诸多的插件,每一个插件在影视作品后期特效制作中的应用,都可以对作品起到极好的渲染。例如,以NURAS建模著称的MAYA,它在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可以让后期制作人员的创作空间更加地丰富,并且,MAYA的动力学系统和粒子系统,可以让作品的渲染效率和精度更高。
8月1日,在索尼高清影视学院召开的“Sony参展BIRTV2014媒体见面会”上,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总裁井手司治回顾了过去一年里索尼专业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作未来展望;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技术总监王亚明整体介绍了索尼参展BIRTV的展台方案和重点布局;来自日本的索尼专业系统集团节目制作解决方案业务本部产品企划部总监林亮辅则从全球4K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索尼对4K的期望与技术储备,以及此次的多款新品相关研发背景。
井手司治在会现场说道,“索尼的4K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展示面向专业广电影视制作及政府/教育行业的不同层次应用。索尼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市场不断变化,我们不断调整。我们会不断的扩大行业市场,从广电领域延伸到教育甚至医疗等领域,并扩大内地市场,从沿海走向内陆。在中国,影视制作已经由高清向4K进发,索尼将协助广大用户实现4K在高清、4K和不同层次的更多应用,充分挖掘4K技术的更多潜能。在索尼,通向4K之路不再是梦想。”回顾以往,索尼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一届4K杯及4K论坛,在未来,索尼将继续推动精彩的4K现场节目制作,邀请更多行业4K实践者参与进来,支持4K节目的交换和交流,进一步开发培育4K市场。
据王亚明介绍,此次索尼的展出以“超越界限 定义未来(4K for HD, 4K for 4K, and 4K for all)”为主题,在索尼展台,我们将会看到囊括4K现场制作、4K投影、广电新闻采集、普及型节目制作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全方位诠释索尼在4K和高清产业链的领先之处。王亚明认为,“对专业广电及影视制作机构而言,在高清向4K发展的当下,既能满足4K制作需求、又能兼顾高清的方案才真正切合需求。索尼展示的4K现场节目制作、高清画面选切、4-6倍速慢动作回放等4K技术面向4K和高清制作的应用方案正契合了这一趋势。”
BIRTV展会期间,我们将会在索尼展台看到前所未有的创意理念和新产品解决方案。
展台将设置抢眼的4K数字影院,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生动地感受4K带来的科技魅力。两台高亮度专业 4K放映机在大屏上采用边缘融合显示技术,将精彩的8K×2K画面完美地呈现在大屏上,最大限度地展现4K超高清效果。第三台4K放映机还将播放2014巴西世界杯期间由索尼4K摄像机拍摄的精彩赛事片段。索尼85英寸4K BRIVA液晶电视也将亮相。展台还将展示演播室监视器墙,它由PVM-X300 30英寸真正4K(4096×2160像素)分辨率液晶监视器和OLED监视器组成。
针对广电新闻采集,索尼将展示针对现场电视节目制作方案,多款演播室系统摄像机和切换台一起构成了针对不同层次的现场制作系统。XDCAM家族的专业光盘/存储卡摄录一体机、专业光盘/存储卡录像机、高清专业光盘现场编辑工作站等全线产品组成的高效解决方案,并演示在3G、4G、Wi-Fi环境下不同的无线工作流程。全新的专业光盘肩扛型摄录一体机PDW-850和即将的高清制作级摄录一体机,都将3CCD广播级高清摄录一体机的质量推向巅峰。以XPRINS/SONAPs为核心的国际化网络非编解决方案和以ODA为核心技术的存储解决方案也有了新的进展,大型存储的库系统以及配套的媒资软件将同步展出。
在户外,广西电视台高清电视转播车将在BIRTV由索尼举办交付仪式,这也是近年来索尼向国内各大电视台交付的数十辆高清转播车之一。在索尼展位,新推出的OB40普及型转播车也将亮相,它是面向广大城市台用户的需求,并可以成为省级台补充应用与大中型转播车进行级联。
4K影视制作方面,现场4K图像信号通过装备了CA4000摄像机适配器的PMW-F55 4K数字电影摄影机的采集,经由光纤进入到BPU-4000基带处理单元,原始RAW数据转化成SDI信号输出到HDCU2080摄像机基站,在此完成图像处理等演播室功能,并进入到PWS-4400 XAVC多通道视音频服务器作记录及慢动作处理后,在PVM-X300 4K专业监视器上播出二倍速/四倍速/六倍速的慢动作;同时,还可以按照需求从HDCU2080摄像机基站选切出HD高清画面,在高清监视器上实现高清播出。同时,为了应对灵活的4K外拍,索尼还特别设计推出了4K EFP移动飞行箱,它同样具备上述的4K应用能力,还能够与现有的高清电视转播车完美配合,适应现场节目制作。
F65 8K超高分辨率数字电影摄影机、PMW-F55/F5 4K数字电影摄像机、NEX-FS700RH 4K全画幅摄录一体机、PXW-Z100 4K专业手持式XDCAM摄录一体机等4K家族核心成员集体亮相。其中,F65将配合专用系统展示前所未有的8K现场画面。索尼还将重点展示IP Live应用,如IP55针对多路高清摄像机信号的复用传送,和万兆以太网实现4K信号传输。索尼4K超短焦激光投影机将演示模拟监视器墙应用,可以应需切分画面,用作不同用途监看。
2006DVCC数码影像城市论坛于2006年11月17日――12月8日期间举行,先后登陆西安、沈阳、南京、杭州、厦门、深圳等6大城市。国内12位知名导演先后做客论坛,同与会者现场交流高清技术应用情况。论坛上DVCC还独家权威了2007中国便携式高清发展趋势,同时论坛现场设置了前后期设备解决方案的展示区,与会者零距离体验了全线高清产品。这是DVCC第二届数码影像城市论坛,参与者横跨广电机构、广告影视团队、政府军队及教育系统等多个行业。论坛就是以HDV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为特色,又由于定位明确、专业性强,得到了与会技术专家、节目制作者的一致认同。一年来,多个案例的实践与分析证明,便携式高清的应用优势在逐渐明朗化。未来,便携式高清的消费能力及市场的发展态势必然对影像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调查背景与行业分类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参加2006数码影像城市论坛的用户,调查问卷以现场发放形式填写,共收回问卷数量为1216份。按照每个地区参会人员行业比例,各抽取有效问卷80份,共480份问卷形成本次调查报告。
从行业比例来看广电机构为23%,广告、影视制作为29%,政府、军队为15%,教育系统为15%,相关行业应用为18%。
二便携式高清前、后期设备拥有状况
1摄像机
通过左图可以看出,五个行业中以Sony的高清设备拥有量为最多,其次为松下、JVC,佳能的拥有量比较低。
根据行业划分,五个行业在品牌选择上都偏好Sony,广电机构、广告影视制作和政府军队相关行业在品牌的选择上,松下高于JVC和佳能。教育机构在品牌选择上,JVC高于松下、佳能。
通过左图可以看出,广电机构的后期编辑设备品牌的选择主要是Apple,其次是Sobey与Dayang。
广告、影视制作公司对于Canopus的选择量比其他品牌高一些,其次为Apple和Adobe。教育机构和其他相关行业应用的选择基本以Apple和Canopus为主,政府军队的品牌选择主要分布在Canopus Avld和Sobey,
如上5幅图所示,在广电行业、广告影视制作行业、政府军队、教育系统、其他相关行业应用用户中,绝大多数明确表示,2007年单位或个人有购买高清相关设备的计划,由此说明高清设备在2007年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而且各个行业对于拍摄素材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图二
1品牌
如左图所示,在广电行业、广告影视行业、政府军队、教育系统、其他相关行业应用用户中,大部分用户对于品牌的选择偏向于sony,其次是松下。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在教育系统和政府、军队用户中对佳能的预购比率不是很高;而松下在教育系统和其他相关行业应用用户中亦没有绝对优势。
2功能特点
1)广电行业用户
如左图所示,根据数据分析得知,广电行业用户最看中的特点为。高清晰的画面质量,然后依次为丰富的记录格式、丰富的手动调整功能、可更换镜头、机身轻巧。
2)广告、影视制作行业用户
如右图所示,根据数据分析得知,广告、影视制作行业用户最看中的特点为“高清晰的画面质量”,其次依次为丰富的记录格式、出色的性价比、丰富的手动调整功能。
3)政府、军队相关行业用户
如右图所示,根据数据分析得知,政府、军队用户最看中的特点为“高清晰的画面质量”,其次依次为:丰富的手动调整功能、丰富的记录格式、可更换镜头。
4)教育系统相关行业用户
如右图所示,根据数据分析得知,教育系统用户最看中的特点为“高清晰的画面质量”,其次分别为:丰富的手动调整功能和出色的性价比。
5)其他相关行业用户
如右图所示,根据数据分析得知,相关行业应用用户最看中的特点为“高清晰的画面质量”,其次分别为丰富的记录格式、丰富的手动调整功能、机身轻巧、出色的性价比,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相关行业应用用户丰富的记录格式、丰富的手动调整功能,机身轻巧、出色的性价比几乎同等重要。
广电行业中,用户最感兴趣的高清后期设备品牌为Apple,占到所有品牌关注率的27%;其次分别为Dayang、canopus、sobey、Adobe、AvId分别占到了品牌关注率的19%,14%,14%,13%,11%。
六 各行业用户对价格的接受度
1便携式高清摄像机用户心理价位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如右图所示结论:大部分行业用户接受高清前期设备价位是3.0-5.0万,而大部分教育系统用户接受的价位是3.0万以内;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价格在7.O万以上高端产品,广电行业用户的接受比例最高,其次是政府、军队用户,而在相关行业应用用户中,对高端产品几乎不能接受。
广告影视行业中,用户最感兴趣的高清后期设备品牌为Canopus,占到所有品牌关注率的29%:其次分别为Apple、Adobe、Avid分别占到了品牌关注率的22%,21%,12%。
政府、军队中,用户最感兴趣的高清后期设备品牌为Apple,占到所有品牌关注率的25%;其次分别为Canopus、AvId分别占到了品牌关注率24%,12%。
教育系统中,用户最感兴趣的高清后期设备品牌为Canopus,占到所有品牌关注率的25%,其次分别为Apple,Adobe,分别占到了品牌关注率的22%,19%;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这三个品牌,其他后期设备品牌关注率都不是很高。
其他相关行业应用中,用户最感兴趣的高清后期设备品牌为Apple,占到所有品牌关注率的26%,其次分别是Avlu、Canopus,分别占到了品牌关注率的19%,17%。
2后期非编软件用户心理价位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如上图所示结论:大部分行业用户接受后期非编软件价位是在1.0―2.0万,而在广告、影视行业中,大部分用户却只能接受1.0以内的后期非编软件,另外值得关注的是,5.0万以上的高端非编软件在政府军队中是比较有市场的。
3后期非编系统用户心理价位
对于支持高清后期非线性编辑,以硬件实现多层实时编辑,二、三维特技的系统,用户可以接受的产品价位分析,得出如上图所示结论在广电行业、政府军队、教育系统,大多数用户可以接受3.0―5.0万,而在广告、影视制作行业及相关行业应用中,绝大多数用户只能接受3.0万以内的产品。对于价格在5.0万以上的高端产品,在政府军队中有比较好的市场,而在相关行业应用用户中基本没有目标客户。
七便携式高清前、后期设备应用行为分析
广播电视行业用户认为便携式高清设备最适用的领域为纪录片,占应用比例为27.1%;新闻位居第二,为25 5%;电视节目制作为17.3%;教育类占12.9%;电影和体育均为5.5%。
根据上图,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教育系统中的用户认为将便携式高清设备应用到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是很重要的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业应用中占首位,为行业应用的25%纪录片仍然占有较大比例,但以5.2%的差距位于第二位。
图五
影视与广告制作行业用户中,认为便携式高清设备以纪录片拍摄为主要适用方向,占33.2%的高比例;电视节目制作及新闻制作的适用比例分别以10%和14.4%的百分比的差距分居第二、第三位:这些用户认为对于电影,电视剧以及相关体育、教育等领域的节目来说,高清产品的应用已经介入,但是普及率并不高。
政府军队行业中,用户仍然认为以纪录片为主要应用方式,其比例为30.1%,其次的排序依次为,新闻23.3%:电视节目制作17.8%。
调查显示,相关行业用户认为纪录片拍摄是便携式高清设备最为适用的领域,其比例为29%,其次,新闻占有率为262%:电视节目制作为12.6%,教育分享到15.8%的比例。这三类分割了行业应用中绝大部分占有率。
在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各不同行业的用户均认为纪录片制作采用高清设备最为合适,占到多数行业的应用首位,其次在新闻和电视节目的制作方面,高清产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而在诸如教育领域、体育领域、电影及电视剧领域中,高清产品已经开始逐渐介入,这些领域对于高清产品的在未来运用趋势上,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八 用户获得相关产品咨询的渠道分析
调查显示,广播电视机构了解高清产品的渠道最主要的为杂志或报刊,其比例为25.2%,网络渠道略逊色于前者,以2.6个百分比位居第二,可以提供精准信息的技术研讨会也深受广大用户的推崇,比例为21.3%,展会渠道为20 3%,同事或朋友的信息来源为9.5%。
图六
政府军队的了解渠道百分比比例为,网络25%,杂志报刊24%,技术研讨会20%,展会18%,同事朋友13%。源于网络资料,其比例占据为26.6%。紧随其后的是杂志和报刊,其比例几乎与前者持平,为26.3%,除此之外,技术研讨会也广受关注,其比例为16.8%,同事和朋友的来源信息也占到了14.5%,可见,口碑效应也绝对不容忽视,展会信息为13.8%;其他信息渠道占据2%。
近日,在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对近期影视创作的乱象提出反思。他表示,近期内不会再批准四大名著的翻拍题材立项,而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则需要“冷静反思和讨论”。
影视创作乱象丛生,穿越题材泛滥成灾,貌似问题泛泛,其实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影视创作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影视艺术的生命力源自创新,当导演和编剧懒的在创新上下功夫,把精力都用在见效快风险低的题材上时,其结果必然导致影视节目跟风翻拍和恶意模仿现象不断。
看看这些年的影视节目,观众吃了太多的“回锅肉”,高烧不退的翻拍热又何止四大名著,像金庸古龙武侠剧、海岩剧、琼瑶剧、宫廷剧之类的作品同样翻拍不断,尽管观众骂了又骂,可人家仍然是我行我素拍了又拍,就连一些刚火了没多久的影视作品也被迅速翻拍。电影大卖,就拉长故事拍成电视剧,电视剧受欢迎,就趁热打铁拍成电影。大把的案例就在眼前,热播电视剧《奋斗》、《武林外传》、《潜伏》相继登陆大银幕,热门电影《山楂树之恋》、《画皮》、《风声》也都改拍成了电视剧,而像《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这些票房大赢家,更没有放弃继续发力的绝好机会。
一部《还珠格格》火了,让宫廷辫子戏热了好些年;一部《潜伏》的迅速走红,让荧屏谍战之风劲吹全国各地;今天《宫》开始热起来,更是让历史穿越无处不在。凡此种种,只要哪个题材吸引眼球来钱快就拍哪个,至于会不会给影视发展带来何种不利因素,那从来都是脑后的事儿。
没有了创作钻研的劲头,跟风模仿自然就成了通天的魔法。一个题材攻下了山头,其它电视制作人就跟风模仿,争着抢着往同一个山头挤,从来不去琢磨另辟阵地。某一个特定时期或时逢某一个社会热点,都会成为电视制作的井喷点,大量仓促上阵的应景之作,到最后绝大多数都成了没有质量保证的流水线产品。更让人气愤的是毫无节制的翻拍,尤其是对经典名著的翻拍,你拍完了我再拍,观众都腻了可导演们仍然是乐此不彼。而且翻拍就翻拍吧,居然还恶意改拍,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把经典名著改的面目全非。
当然,出现这种局面不能把板子只打在影视制作人身上,主管部门同样难逃责任,我们的投资商、导演和编剧需要反思,掌握影视立项生杀大权的主管部门更应自我检讨。因为主管部门就是影视质量的过滤器,如果没有他们的认可和放行,我想制作方能力再大也不可能把作品搬上荧屏和银幕。
说到这里,笔者感觉国内的审查制度太好蒙混了,看看这些年电视剧的发展趋势,有几个人是真正为艺术而艺术。很多人都在为钱而疯狂,看到一部片子赚了钱就开始眼红心跳,立马一轰而上,非要把一个题材拍的让观众倒胃才行。看看这些年影视发展的混乱局面,和主管部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不无关系。
在日趋“泛娱乐化”的电视剧市场之下,电视剧已经走入逐利时代,在众多的投资商和导演眼中,收视率和经济利益已经奉为圭臬。在收视率竞争日异白热化的今天,他们眼里只剩下索福瑞系数了,又有谁会真正关心作品的好坏呢,良好的收视率象征着滚滚财源在没有谁会傻到拿钱开玩笑,他们宁可花钱去粗制滥造一些更为吸引眼球的垃圾作品,当赚钱成为创作的硬道理,又有几人会真正关心影视发展的明天呢。
所以说,要想让国内影视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广电总局在提倡百家争鸣的同时,更要把好每一部作品的准入关和质量关,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影视的创新意识,从而为作品原创提供不竭能力,唯有这样,影视作品才会真正走进春天里。【责编/九月】
【关键词】教学;实践;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动画已经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如今的动画不再是指单纯的二维动画短片,它也包括了三维动画和影视动画,所以在动画专业开设影视方向的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在“学”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突破和改善。
一、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
据调查,多数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受聘到工作单位之后,都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和考核之后才能够正式就业,而许多学生往往在这个环节不能适应市场的制作制度和流程被淘汰。由此可见,我们的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视影方向的教师不仅要扎实的掌握影视理论知识,更应该多参加各种行业实践。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到企业中学习参观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将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知识。学生了解行业规律,以便迅速的适应行业要求。
二、鼓励学生学工结合
动画专业的影视专业课是以软件教学为支撑的,因此对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对课程软件命令的逐一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胜任实际工作才是高校培养人才首要目标,所以我们除了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企业结合,一边教学一边为企业做项目,使学生随学随用。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企业实习,学生可以与企业的生产、制作、管理和服务等一线操作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加强与制作企业的合作,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动态、动画的发展方向以及动画制作的实际操作流程。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开设教师工作室,利用课后时间学生可以到自己感的工作室进行创作实践。工作室作为学生实训的主要场所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一是工作室制度,二是产、学、研联系制度,两者绑定施行。工作室制度是为保证设备使用的最大可利用性和持续性,而产、学、研联系制度则是一种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为教学搭建实践平台,以市场价值的实现拉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创作热情,以物化的成果提升办学质量。此外各个工作室建立联系,影视方向的工作室不仅可以拍摄影视作品,也能够为其他方向的工作室提供后期特效和合成。工作室教学不仅针对学生的特长进行能力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体系分为简、中、难几个层次,简单和一般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作为课外扩展,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方式,直接将生产制作中的案例拿到课堂来讲解,使学生更贴近实际。在《影视特技与特效》这门课中,学生的课堂练习案例就来自与之前《影视动画制作》课程中完成的粗剪镜头。期末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本技能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个模块的小例子;一个部分是设计部分,设计内容分为不同难度级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级别,教师在最终评定时乘以不同级别的难度系数。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又考核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在第二部分考核中,如果正值省级或国家级比赛,学校鼓励学生针对比赛完成作业,参加比赛技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如果获得奖项又能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基本做到因材施教,将练习转化成实战,将考试转化成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完善的方向课程体系、
在动画专业开设影视方向课程,不仅要有前中后期完整的影视方向课程体系,也要有服务、承接其他方向课程的设置。例如,在《动画场景设计》课程之前,开设《摄影摄像》课程,学生掌握了实际摄影技巧,能够更高的设计动画中的镜头;在三维合成和特效合成之后开设摄像机跟踪相关方向的课程,将动画与实拍结合起来,大大的扩大了学生的实践范围。在影视制作领域,软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软件不仅上手快而且效果惊艳。所以制作软件对我们影视专业尤为重要。影视制作方向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软件学院的课程建立联系,由本专业学生提供设计和效果,由软件专业的学生为我们进行编程和开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将这种创造思维落实到实际。两个专业的学生联合制作出适合我们教学和应用的操作软件。
五、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动画专业开设影视方向课程,主要是服务于动画制作,少年儿童作为动画作品受众的一部分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完成的动画作品要对少年儿童受众起到积极作用,发挥正确的导向,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人文”,应该作为影视教育发展的重要属性。所以我们在课程中开设素质教育和文化传统课程尤为重要,只有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在作品中体现积极的思想内涵。以“人文”作为影视教育宽厚的发展基础,将使影视教育更加适应当前的影视发展趋势,使动画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首先把自己的根基向下扎深扎牢,从“人文”的土壤中汲取丰富的元素与养料,为日后在行业中的厚积薄发做好准备。此外,动画中的美感和幽默感也非常重要,我们除了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之外,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网络知识和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和创作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活动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和创作的灵感。
总之,动画专业影视方向的教学需要研究全新的、科学的、规范的教学思路。无论是软件教学还是硬件设备在借鉴优秀院校的办学基础上还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专业的全新的途径。任何教学环节都要符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只有思维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毕业生才能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全面的动画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影视教育;互联网+;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130-02
一、信息革命时代背景下的影视教育亟待改革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我们正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一个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现代新技术以其极快的速度、更为深入地渗透到各个领域。
以往各种人类新技术的突破性变化首先应用在教育领域,目的是榱巳酶多的人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在教育领域发生的改革都是顺应当时的新科技、新技术的。印刷术的发明使教育实现普及化,而当今的主流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正是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兴盛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使用标准化课堂、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标准化答案。而我们当前所处的以数字化制造及应用为代表的崭新的信息革命的新时代,则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需要大批能够追踪尖端科学和最新发展的人才,我们如果仍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显然是不能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求了。更多尖端技术应被被引入教学环节,推动者教学工具与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影视艺术作为当今人们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从前期拍摄、编辑,到后期发行、播放等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景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从陌生的名称到当今的热词,使得我们从事影视教育的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思考影视教育与现代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有研究报告表明,多年来我国传统的影视教育模式基本保持不变,而这种传统方法更适合培养的是类似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僵化而缺乏创新。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者要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并且具有创新与合作精神,教育者要在传统媒体与各种新媒体环境中科学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充满科技感的未来。
我国传媒类院校的影视教育大都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基本模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或演示,学生统一集中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统一考试……,这种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率高,学生课程完成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过分依赖老师的个人水平及经验;过分强调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特征;学习内容仅限于指定教材;学习评价过于单一;师生间、学生间的协同学习、探索学习、互助分享空间明显不足。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我们常说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有自身的特点,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的“互联网+”新科技时代,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利用最新的技术与机制,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规模、更新的模式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不远的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影视教育者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网络,将一切物质的、精神的转化为可以通约的比特(Bit),由此实现任何事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联”成为这个时代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基本认知范式[1]。
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新的教育模式转变,首先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上做出革新。传统的影视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模式,传统教育模式过度重视标准,重视考试成绩和就业率。当然这些标准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未来的改变性与未知性,我们教育者应该更多的加入互联网思维方式,开放和共享是其最明显的时代特征,开放的特点打破了教育者垄断知识的特点,正如乔纳森・哈伯的《慕课》一书中写道:慕课的出现,促使高等教育机构一夜之间解禁了其全部的知识储备库,改变了高等教育资源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来被特定机构垄断的局面,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被平等分享[2]。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信息传播渠道获得知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已然发生改变,教育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演变为相关知识的合理架构者,并提供能够提供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及创新的动力。共享的特点让我们能够更容易地拥有先进的现代新技术,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怎样才能运用新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内容,运用更适合互联网原住民学生的交流方式,以更加有趣而不是呆板单调的教学方法去讲授知识,能够更精准地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知识关联,深度和难度层级递进,在学习中培养洞察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互动合作的能力,能将各种所学融汇贯通,进而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增强他们的内在自信心,并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整个过程。这些都是教育者在新时代需要认真思考的。
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技术,对于教育者来说首先要快速提高数字素养,对应从事影视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来说,主要包括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
面对层出不穷的现代新技术,如何将传统的教学状态做转换,如何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深度设计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制作基于互联网传播形式的教学资源,掌握现代新技术是前提条件。
影视生产与消费方式在这个新时代也不断快速地发生着改变,影响着影视的内容、制作、编码等,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养可以使我们不迷失在海量数据中,可以使身处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的影视教育者能够在海量课程资源中搜索、分析、归纳、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科学优化课程结构,以最佳的方式制作、组合各类教学资源,适配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与学界、业界需求对接。
三、现代影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16年《地平线报告》中认为高等教育的短期趋势是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与日俱增,现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教育模式的竞争与个性化学习。怎样善于利用新技术,利用潜在的学习模式的动态转换,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联系互动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新世界,运用新技术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者要深度思考和实践的。
在传统影视教育中,按照影视制作流程分类,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影视摄影、影视后期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课程仍然大都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听老师讲授、老师采用讲授、演示课堂案例等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现代数字信息时代,已深刻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和被动关系,积极适应新时代师生关系,其核心便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可汗学院、微课、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s)等,真正体现了现代信息时代的开放、共享、免费、个性化等数字“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各种团体、个人上传了大量的收费、免费网络教育内容,包括视音频教程、各种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
把握影视教育本身的特点,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把传统教育模式和各种多元的在线教育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教学过程包括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与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线上教学,并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这就是在运用现代新技术的基础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是一致的[3]。
线下学习模式与线上学习模式相结合。影视教育的某些课程,如影视制作相关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课程特点可将基础理论知识录制视频课件制作成微课等短视频形式,收集整合按照影视制作流程及功能模块制作一些优秀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课下在线自主学习。课堂上则根据情况集中或个别答疑,并开展综合性的项目教学模式。基于影视创作实践课实践性强、技能性强的特点,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的项目,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的方式,结合基础知识共同探讨实践完成。以充满活力、互动积极的方式探究运用知识,以逐渐达到深度学习的模式。
整体学习模式与碎片学习模式相结合。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可以⒂笆咏萄内容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一些理论性强和难的内容设置为整体课堂讲授,而一些具体的影视制作模块性、操作性、技巧性的内容让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在零散的时间根据喜好去选择自学,教师主要收集并整理一些优秀的、相关的、有趣的网上教育资源,合理顺序组合,推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设计个人和小组实践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灵活采用课堂答疑或学生互相帮助的方式来解决,充分运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程完成率高等优点;而现代教学模式不受场所限制,不论学生身处何处,只要网络畅通,都可以独自进行学习活动,可以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带来的影视教育变化是飞速的,影视教育者要依据教学大纲,但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新的影视制作技术与传播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过程,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与社会需求,并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更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教师更多的责任是教会学生怎样构建知识和怎样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未来的影视教育发展趋势应该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自主的学习主体。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变化的新时代,一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一个互联互通、分享合作的信息化新时代,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学生和教师都要学会互相成就,互相进步,我们教学的目的早已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具有创新精神,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 2015(20):10.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数码艺术设计兴起和发展的早期阶段,在以后的20年内,数码艺术设计得到蓬勃发展,并深入影响了各行各业的设计领域,其中包含了绘画艺术、影视制作、商业设计等,并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深远意义。而就数码艺术设计本身而言,其和传统艺术相比,拥有着无限的创意色彩、多维的艺术空间以及重现现实能力,几乎挣脱了传统艺术门类的局限,融汇多样性的技法与表现形式,进而呈现出自由高端、缤纷多彩的视觉艺术效果,同时将艺术设计延伸到了社会中的其他领域。
目前,国内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虽然具有新奇便捷的优势,但就其呈现的艺术意义而言,掺杂了过多体现商业价值的视觉冲击效果,但却忽视了艺术设计的内涵。数码艺术最初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它诞生到发展壮大都是依从于商业的需求而发展。同时也是由于市场中过多的商业需求,才让数码艺术设计在短短20年时间内家喻户晓、各个领域均有涉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减少数码艺术设计的功利性,避免数码艺术设计作品的批量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其艺术欣赏价值。
数码艺术设计的特征
1.数码转换功能
数码艺术对于传统艺术创作具有转换功能,其做法就是将美术作品通过扫描技术传输到电脑里面,然后经过数码和网络环境进行传播。这一功能无关艺术设计的创造性,因为真正的创作过程并不是在计算机中的数码环境完成的,但其在网络上的使用比例颇高。这一特征让不少传统美术拥有了网上画廊,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让人们更加贴近传统艺术的本身。
2.数码复制功能
数码复制的实现方法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让传统艺术家脱离纸张、颜料、画笔等创作工具,通过电脑和周边设备创作传统作品来。之后经过计算机的随机生成复制,让作品得到更多的备份,克服了传统艺术设计单一性、不可复制的难题,同时在创造和复制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意外效果,拓宽了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同时还为创造提供方便。
因而传统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创意,由于传统创造不能为作品提供多样化的思路,艺术家要经过慎重思索来决定作品的最终效果,期间可能会让意外的惊喜想法得到了呈现和表达,只能弃之不用。数码艺术能够让艺术作品最大程度地复制还原,让更多的艺术创意得到清晰的表达与实现。
3.数码媒介功能
数码艺术还应该鲜明的媒介功能,针对仅能够在数码环境中进行创作、传播和欣赏,并具备明显新特征的艺术作品而言,数码艺术是其呈现的必要基础。这些作品往往具有传统作品的基础,在结合运用数码媒介功能,进而实现某种更加新颖的传播效果。
4.多维空间化
数码艺术包含了二维、三维等多维动画图形艺术,通过多样的即时输入输出设备系统,艺术家的思维已经能够从简单的二维平面拓展到立体逼真的三维平面。再加上时间轴,创作思维的想象已经能够漫步四维空间,不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进而实现物体的全方面逼真模拟,能够成功抓住其角度、运动和表情的变化。可以深入探索物体结构、动态以及环境变化。在宽广的视角范围内,艺术设计已经能够涉及到物体展示、动画制作、三维模拟、幻想表现等崭新领域。
3D动画的知识领域
三维动画是现代电脑美术中的一个分支领域,其根基是动画艺术和电脑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呈现出较为独立的艺术风格形式。因而三维动画是数码艺术设计的一个独立领域,数码艺术设计包含了三维动画设计。最早的三维动画是应用在军事,直到个人PC机的大量出现,计算机图形学才得以延展到数码艺术设计,例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游戏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后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蓬勃发展了起来,三维动画迎来了独立的快速发展阶段。
8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积极开展对于计算机图形动画技术的探索,那时候的三维动画仅可以通过大型工作站完成制作。与此相关的是,三维动画设计软件也迎来不断地更新和深入。在DOS操作系统环境下,三维动画的设计多数要依赖3D Studio软件。而Windows操作系统下,工作站上制作软件又升级成为Softimage软件。Win95诞生的时候,3DS升级成为3DSMAX1.0。而1998年诞生的Maya技术几乎代表着3D动画发展的转折点和历史性标志。
三维动画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制作工具,多方面运用文学、美工美学、动力学、电影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原理,通过以多人合作为基础开展三维动画的思考进而呈现出来。三维动画能够还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概念,同时也能够呈现立足于现实的人物、景观或物体,因而三维动画的制作需要有一个以现实为基础的故事框架。
因而在进行三维动画制作的时候往往在故事原稿的基础上,进行二维角色和场景的设计,再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各类模型的创建,然后在摄像机的帮助下,给每个场景中的模型做动画。最后给模型添加材质,为场景添加上灯光,再经过渲染输出,然后运用软件后期组接渲染出的分散镜头和特效等,让动画变得连贯和完整。
三维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包含了详细而严谨的制作步骤,只有完成这些,才能够保证三维动画的成果,如下所示:
1.前期规划
前期规划步骤主要包含了对动画故事的创造和设计,除了故事原稿之外,前期还应该做好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的编辑,进而完成动画的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等内容做准备。
2.中期制作
在准备好前期工作以后,需要做好三维动画的中期制作,其中主要包含了3D粗模、3D故事板、3D角色模型(场景、道具模型)等内容的制作,还要准备好动画的贴图材质、骨骼蒙皮,做好分镜动画,并打好灯光等。
3.后期合成
对于影视类的三维动画,还要进行后期合成工作,也就是把前面做好的动画片段和声音等素材整理出来,遵循分镜头剧本的设计要求,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一系列的编辑工作,经过后期合成之后,三维动画影视文件就制作成功了。
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
数码艺术设计目前已经被运用到诸多行业中,例如对传统艺术的创新和改革,对城市景观的数码制作、对广告摄影的功能呈现等,既承接了传统艺术,又体现了现代商业价值,因而应用领域十分多样化。以下以美术设计、景观设计和广告摄影为例,讨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效果。
1.美术设计
中国作为历史古国,具有源远流长的美术艺术历史,古有文人骚客吟诗作画,今有各类学派代表推陈出新。美术设计既是中国不可缺少的历史文化产物,又是艺术设计重要的领域学科。数码艺术设计在美术中的应用除了能够让普遍大众更加容易接触美术作品,即使不支付展览厅以及收藏价格的高昂费用,也能够一睹美术设计佳品的风采。
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创造必须依托现如今的数码艺术,这是因为景观设计过程会受到一些技术和资源的限制,设计师依靠脑海的想象往往不能考虑到现实景观位置以及装饰摆放的空间因素。通过数码艺术高清还原景观,不单单能够让画面立体直观,还能够让设计缜密合理。随着人工智能装置的大量出现,人们对于景观造氛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这就需要数码艺术具有更加强大的完整性、操作性强和效果创作。
3.广告摄影
在现代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中,广告摄影是数码技术和艺术形式高度结合的领域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广告摄影立足于电视、电脑等数码媒介进行传播;其次它的制作过程也需要数码艺术设计的全程参与;第三,传统艺术达不到广告摄影的制作要求,体现不了艺术效果。广告摄影主要是通过拍摄商品的形式,进行商品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流通,主要体现了数码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良好的广告摄影作品能够直观呈现商品的外形、性能和用途等,以此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广告摄影一般具有动态广告摄影和静态广告摄影两种分类,动态的广告摄影有电视、电影、动漫等,静态的广告摄影有报刊、杂志、户外等媒体。
三维动画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和动画设计软件的飞速发展,三维动画制作涵盖的功能和制作水平也越来越强大,就连地方电视台栏目包装和广告摄影设计中都有三维动画技术的影子,个人爱好者在自己PC机上开展三维动画的制作也成为可能。如今三维动画的运用场合真可谓无处不在,其发展趋势也迎来了多领域化、多平台化,例如在网页设计、建筑装潢设计、游戏设计、影视设计、MTV制作、电视栏目制作、景观设计、科研领域中都有了它的应用。
三维动画总体沿着使用人群从高端进化到低端,制作收费从高昂变得日趋合理的趋势。目前,三维动画业还属于备受时代瞩目的新兴行业,回顾三维动画的发展历程,它一直沿着高科技、大众化的趋势发展,因而三维动画未来步入千家万户、实现被人们生活所用将不是难题,目前局限在大电影厂和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只是其发展的一个阶段。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
我认为,影视产业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受到损失。相反,互联网尤其是视频网站是影视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二者最终将实现共赢发展。
互联网不会对电影产业带来负面冲击
从行业发展来看,中国互联网发展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而电影产业却有着更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着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年中,中国的电影产业也在沿着自己的轨道迅猛增长,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并没有对电影产业的发展造成冲击。作为互联网最新的发展方向,新媒体的代表,视频网站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关于视频网站对影视剧的侵权行为,让我们回想起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关于文字和图片版权问题的论战,甚至比今天更激烈,但是我们今天看来,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形成一种共生共赢得关系。“影视剧版权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得到妥善的解决。”
而且据国家广电总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电影院线收入比2007年增长50%,而这已经是连续五年,全国院线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可见,互联网的发展,视频网站的出现,并未对中国的电影产业造成冲击,反而是互联网在发展的时候,电影产业以更加蓬勃的速度在发展。
互联网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部电影作品是否能取得票房的巨大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制作质量和内容题材;二是是否有足够的院线支持;三是该影片的宣传度和推广度。
从投资规模和制作质量看,一部好的影片,投资额动辄上亿,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具备一定得资金投入,才能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拍摄场景,以及影片的技术创新等,从而保证电影的制作质量。而更多的电影制作方,并不具备这种条件。
从院线的支持来看,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院线匮乏和缺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少的两个主要原因”(每百万人口内,美国的电影屏幕数量是中国的50-60倍,中国相当于每40万人共用一块电影屏幕,每100万人共用一个电影院),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院线只存在于发达地区的一线城市,而更广大的二、三线城市电影院数量少,硬件条件差,无法满足现在专业数字影片的播出要求,同时对票房的统计系统都不完善,因此也影响了和制片方的收入分成计算,这些是影响院线收入的费中重要的原因。
从影片的宣传度和推广度来看,一部影片要有大规模成功的宣传和炒作来进行推广。《无极》在制作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宣传造势。前后用在电视广告费用400万,在CCTV各频道的黄金时段滚动播出不同版本,达到造成家喻户晓的目的。路牌、车身广告费百万元,画册、海报、喷绘、挂历等宣传品费用百万元,其规模前所未有。这样的宣传攻势直接导致《无极》上映三天后的首周末全国票房达到了7452万元人民币,刷新了《功夫》创造的首周末全国票房6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纪录。
巨大的投资规模、院线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以及高成本的宣传推广,并不是每一家影视制作机构和版权方能够承受的。上述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到位,都会对票房产色号那个影响。因此更加不能将电影的票房收入影响单一的归咎于互联网。
而对互联网来说,尤其是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却是电影的一种很好的宣传推广渠道,他们的优势在于快捷互动的传输渠道、即时显示的介质、海量存储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商业模式。在互联网尤其是视频网站上的宣传和推广,能够把成本大大降低,电影通过新媒体的新型商业模式受益。
电影和互联网的合作是社会发展当中的必然现象和一种趋势,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传媒集团的整合中看到这种趋势,这种合作可以充分调动不同媒体的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强势,而且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和效益的提高,实现一种双赢。
互联网未来将成为电视剧的最佳发行平台
与电影的商业模式不同,电视剧主要通过在电视台上投放获得营收。一般来说,电视剧的盈利模式只有四种:一轮播映权、二轮播映权、音响网络播映权和海外播映权。以最高的中央电视台一轮播映权为例,购买价格每集不会超过80万元。通过电视广告收入就能收回电视剧的收入成本,并获得一定得利润。
对电视台来说,一部电视剧的播放热潮时效很短,过了一段时间的黄金播放后,其在电视台上的价值和意义就大大减小。而互联网尤其是视频网站有自己的的盈利模式和传播效果,一部电视剧也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广告回收成本,虽然目前看来一部电视剧在每家视频网站的网络版权授权费用并不是很高,但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视频网站收入具有“多家授权,长期回收”的特点,所以电视剧可以通过向多家视频网站授权,同时每年回收版权成本而达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