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时间:2023-08-01 17:40: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第1篇

1 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可有些中学地理教师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因此,在教学时,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结果课堂很乱,这种盲目地迎合新课改的做法,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本质要求,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新课改精神的本质就是要切实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 否定或摒弃“讲授法”的合理运用。新课改并不是摒弃讲授法,而是用新的理论来改造讲授法,使讲授法趋向完美,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生动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3 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但对多媒体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却视而不见,致使学生因听课效率低下而开始怀疑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有部分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理解不透,致使师生关系没有根本转变,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这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 强调发展。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2 定准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探究、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 面向全体。

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 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5 关注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6 科学评价。

评价机制要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

二、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力,是学生学习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1 多媒体教学法。

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广泛,特别是许多地理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地理现象的这种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直接进行观察,这就给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和学生认识、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多困难。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外部刺激的多样性。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知识传递的交互性。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顺应当今各科教学的潮流,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撞动画图、多幅防震救灾图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均受刺激,在快乐中度过40分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用多媒体展示地震、火山喷发、台风会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CAI课件中适当插入Flash、AVI或MPG格式的视频影像,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

2 注意教态,语言生动。

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影响。教师教态好,语言幽默、风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高。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引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黄河时,我引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三、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

1 摆正地理教师的位置。

新课程理念强调探究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抛弃“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敢于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要敢于放下地理教师“知识渊博”、“居高临下”的面孔,从教学中的主角变为学生中的首席;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前提下引领学生积极探索地理规律;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主动地合作学习;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地理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学习。

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地理教师要在地理教育中树立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关爱、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并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大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多媒体 主动性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32

关于如何建设高效的地理课堂,我本人对此做出如下探究: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

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课堂效率,建立高效的地理课堂,首先必须得去除原有教学方法中的弊端。地理课程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有趣的课程,但由于地理知识包含的内容太多,范围太广,对于高中生来说那些从来都接触不到的知识显得太抽象,不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口述讲课的缺点。由于地理这门课程具有地域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即使老师用最精湛生动的语言,也不能准确的描绘出世界各地的地势地貌和风土人情,如果只是单纯的听老师对照教材讲课,学生自然很难理解这些遥远而抽象的知识内容。而通过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便可以轻松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这个不足之处。

通过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清楚的向学生展示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展现到屏幕上,这样即使是讲到学生未曾涉足到的地方,只要通过多媒体将其显示出来,学生便能以眼直观。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世界各地的风貌的照片、视频等显示出来,学生在接受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多方面的调动眼、耳、口、脑、手,更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能令学生更好的掌握原来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真正的走到地理学习中来。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利用好的教学工具,改进创新优良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协作完成。提高课堂效率,一方面需要提高老师的讲课效率,让老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内容,且讲课效果良好;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与学习效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内容,不能只是生硬的接受,更需要融会贯通,化为自己所有。老师使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准备丰富优质的备课,讲课的时候精神饱满、充满热情,维持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这些方法,提高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效率,增加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提高课程含金量。

对于学生,要想提高他们在地里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就要让他们做到在课堂上勤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这门课程内容太广泛,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种零散的知识让他们很难记忆,这就需要他们加倍努力用心应对地理课程,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养成勤动手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内容化零为整加深记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效率,对地理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多动手画一下山脉、河流、交通线的走向与它们在地图上大体的相应位置,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重点难点的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一下地球自转公转等现象,有利于学生对于这些知识要点的理解,这比学生听老师讲或者自己观看多媒体课件更能起到帮助作用;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动手制作一些模型,例如使用橡皮泥或黏土制作成褶皱或断层的模型,这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勤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将知识要点更加深刻牢固的记忆住,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建立高效的地理课堂,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没有找到地理学习的正确方法,在地理考试中接连受挫,消磨了斗志,造成对地理学习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学习动力,不能好好学习地理课程,造成地理成绩不理想,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一些学生,对地理学习没有端正态度,始终以散漫懈怠的态度对待地理学科,他们认为地理就是一门乏味无聊的学科,不好好学习,毫无效率可言。

要想令学生树立起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我们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少走弯路。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纠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以谦虚务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建设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四、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师生共同创建融洽的关系,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老师讲课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听课效率的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老师在获得学生的尊重之外,还收获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情感是激励行为的重要因素,老师情感上得到满足,讲课自然更加认真有效率。同理,学生也是如此,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就会明显提高。另外,学生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有疑问及时解决。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效率;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这要从教师、学生、理论、方法、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实施有效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个老师和地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4)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结果将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弊端,它能将网络可储存性、大容量性、交互性、远程性和全面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的选择属于自己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型”式学习,打破书本知识观点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更易于思维创新。同时,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规律明显,更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探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而相对减轻课堂45分钟内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第4篇

一、实施“探究式”的地理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解难释疑的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一节时,笔者先让学生在上课时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课本知识或是借助其他资料解决以下问题:“人口的增长有哪几种增长模式;人口为什么会迁移;现今我国人口是哪种增长模式;农业革命前后,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几个问题有的可以在预习课本时找到答案,有的需要自己动手查资料解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又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问题的答案是自己动手找到、发现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时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借助地理图像,有助于学生准确、牢固地学习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提供比文字更加准确的地理信息,地理图像有很多种,如地图、日照图、等值线图、气候类型图、区域图等等,利用这些图像,有利于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具体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准确地进行解题。近几年,图像在高考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对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考试中的问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独特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材料将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引领学生遨游探索宇宙空间,使学生身亲临其境到各个地方旅游,激发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行星地球》一章时,学生对课本当中的行星,地球的公、自转,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等问题时,由于学生并不能亲眼看到行星地球真实的情况,所以很难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地球的真实情景联系在一起,不能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一些Flash、幻灯片等技术,让学生亲自观看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既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媒体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四、利用所学古诗词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的描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知识在我国古诗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体现了“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等地理规律、原理。又如,在讲有关长江的知识时,如果穿插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能够生动地再现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的特征,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长江的气魄,理解本节内容,进而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43-01

新课改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改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一直延续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依赖,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效的。为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课前导入是否生动有趣将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知道,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了很多抽象的概念以及枯燥的定理,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都提不起兴趣,这就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不仅能改变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三《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就“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这个问题开展了一场辩论赛。同学们在辩论赛中分别进行了角色的扮演――有扮演开发商的,有扮演当地居民的,还有不掺杂任何利益的旁观者。他们在辩论中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各自摆出理据,课堂氛围极度活跃。

利用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从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向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就会进行很好的碰撞、融汇以及回应,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课堂教学互动,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与掌握。

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呢?巧妙的设置疑问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更好的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让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能掌握教师的教学意图,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但是在设置疑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时机以及问题的难易,因为问题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提问的时机不合理,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使得课堂提问教学形同虚设。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我们设计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在课堂上,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有哪些?

3.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4. 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5. 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结束语

启蒙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来丰富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春琪.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延边教育学

院学报,2012,26(1).

[2] 录克英.浅谈怎样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J].大观周刊,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伴随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现行的是新课程标准,其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提升思考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效率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习效果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重中之重。保证高效不是教师一味灌输,也不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教授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下面就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1.学生方面

有许多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地理课程也不是主要学科,学得好、学得坏都不重要,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普遍低下。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都非常不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非常低。另外,学生有了地理课程不重要的观念之后,就不会对其进行预习,这也是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学困生就会在地理课堂上捣乱,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也不会互动和配合,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师方面

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只是按照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够对其中不重要的地方进行删减,也不对重点内容进行扩充,这对于学生学好地理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书本上的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只进行教材中内容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是如此,进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中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我国特有自然环境的视频和图片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和观看,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营造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具有非常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这种自主学习意识还非常强烈,所以,想要使地理课堂更加高效,就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强调和培养,并且大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进而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都有所提高。比如,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回去后对中国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

3.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时候,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中国区域差异”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差异和地域性差异,加强学生的记忆。

4.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良好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其次,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进而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平。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地理的重要性进行渗透,慢慢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理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刚刚接触的学科,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情形下,教师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讲究教学方法。初二地理并不是非常深奥,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知识并且达到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艳平.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3):115-116.

[2]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1(3):220-221.

第7篇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转变之一,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

    但是转变思想并不容易,所以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还课堂给学生。我校近年来进行了大胆探索,大量使用的“68686”小组学习法,从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和学生从行动上带动了思想上的转变,从开始的不敢或是不愿尝试,到现在把“68686”小组学习法变成常规教育方式方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过来,良好的效果又坚定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主要途径

    我校实施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68686”小组学习法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凡是遇到学习的问题,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由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可以向其他的小组求助解决,最终的难题才会交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大部分问题在学生内部就得到了解决,即增强了学生个体的思考能力,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增,在课堂上就更加愿意积极思考,从而整体的课堂效率就更加高效。

    四、让地理学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

    我校的“68686”小组学习法就是要求课前各组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地理现象,在课堂上运用地理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学生就能根据课本知识解释我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年我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

    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五、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科的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初中地理课的上课时间并不多。所以,当前我们初中地理老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努力探索提高初中地理课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设置必要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观念都把重点放在“教”上,而容易忽略学生的实时掌握知识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要实现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必须将学生视为主体,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善于适当点拨,发幽探微,在严谨的教风中,适当丰富审美情趣,在恰当的课文部分运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更易接受。一些地理老师比较爱好文学,就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合适的诗词,在渲染情境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熟记课文,获取美的享受。例如,在讲到“庐山瀑布”相关课程内容时,可以借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来渲染情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到桂林山水时,可以运用“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来加以诠释。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亲身受到真实情境的感染,获得巨大的美学享受。让学生在上地理课时,如同亲身在秀丽的山道上漫步,感受那份在画境中的优美娴静,美不胜收。自然,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每一个老师的品德修养、知识层次和个性特征都会有所不同。而这些极不相同的因素就构成了各种风格的地理教学模式,构成了千姿百态的教学风貌。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丰富,课文中的图示也比较多,教材的实用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新教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解说教材,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要注意看图教学是有技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图,还要做好各种图的分类,使学生能清楚的区分各种图和相关注意事项,切实强化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例如,要注意区分参照图和比例图,这两个图既是学生易出错部位,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区分这两种图,避免混淆。针对比较复杂的图,应该引导学生分模块学习。如在讲到“七洲五洋”时,若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各个图的特点,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应该对地球进行南北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看图的技巧,轻轻松松就能学好地理。

三、通过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就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主动学习合作的过程当中,得到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锻炼。可以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把一个课题分给各个小组,让各小组在课下进行探究、调查和总结,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互相比较各自的探究结果。可以进行的课题包括“在结合当地气候状况的基础上对周围的植被进行观察和分析”“调查当地用水类型、灌溉方式和水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学到地理知识,更能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地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操作的融合。对学生来说,不仅能获得经验,更能培养能力。所以,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手段都实现了现代化,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工具能集采集、处理、编辑和存储展示等多个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形式于一体,能实现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媒体资料的同时呈现,直观性强,极具感染力,是一种倍受师生青睐的教育教学手段,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粉笔+黑板+挂图”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我国淡水湖的分布情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各大淡水湖的实际分布情况,可以按照湖的分布由东向西向学生展示各个湖的风景图片,如此一来,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了,也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掌握起来也就容易一些了。显然,这种方法比简单的讲解效果好多了,能节约很多时间。

五、借助其他方法辅助教学

因为地理内容的多样性和死板性,依赖学生的视野很难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地图

有些内容学起来比较枯燥,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地图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也可以通过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地理略图,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画地理略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且随着老师的粉笔和语言自然转移,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二)充分利用时事新闻

我们还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时事新闻时效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新,具有真实性,跨度比较广,很多新闻还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三)利用谚语、古诗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怕的莫过于记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古诗、歌曲来帮助学生记忆。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谚语、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熊晓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沙棘:科教重横.2010(5).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虽然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使地理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有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地理这门学科,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只知道采用“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还会让课堂气氛非常枯燥,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给学生简单地讲一遍课文,并没有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3)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而是一概而论,给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只会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受不到挑战力,而对于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作业的难度让他们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只会让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失去自信心。

2.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为自己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2)学生没有一个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只会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既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还会使学习效率不高。(3)学生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都是在教师的计划下学习,从不主动地参加课堂活动,更没有一个较强的自我创新能力,只会等待教师的答案,也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

二、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并没有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是否提高,这种教学观念完全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并指导学生独立创新和主动地进行学习,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读,将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以便让教师进行解答,对于部分知识,学生可以在课本上轻松获得教师不必重复讲,其主要应该是给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是什么,有哪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以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通过采用自主导学的教学方式,既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由于地理知识过于抽象,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如,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支持,因该技术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用一种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以便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去。例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一《地球的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地球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地球的运动。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或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制定出更合适有效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还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更应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情,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1、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从而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流畅。

2、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一般只能坚持20—25分钟,课堂前20—2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所以新知的教学必须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所以有人这样分配教学时间:检查复习一般在课堂前5分钟内完成,导入新课用1分钟左右,新知教学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巩固练习安排10分钟左右,全课总结1分钟左右,课堂作业8分钟左右。当然,因人、因年龄、因课堂教学的情况不同,可以进行合理灵活的调整。

3、训练应穿插于各环节之中进行。很多老师课堂教学都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法,前半部分教师拼命地进行提问和讲解,后半部分集中进行训练。这样的结果是:所学新知因没有及时训练而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如把训练穿插于新授教学的过程之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及时反馈、及时补救,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项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教学态度”占17%,“学识水平”占13%,“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占70%。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旧知复习要做到“精练”和“实用”。所谓“精练”就是该复习的旧知就复习,不该复习的旧知就不复习;所谓“实用”就是复习的知识要对学生学习新知能起作用,要有助于解决新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新知的引入要体现“自发”和“自然”。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有关问题,或者对新知巧妙地铺垫并适时加以引申,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去研究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直到解决问题。

3、问题的解决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告诉我的,我会忘记;让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亚里士多德说得多对啊!

4、新知的巩固要注重“及时”和“高效”。我认为,一是练习要“及时”。学生对旧知掌握得好将有利于新知的学习,反之将会给后继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所以在教学中要力争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反馈。二是练习要“高效”。要达到高效的练习效果,习题就必须精心挑选,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练习内容的设计要紧紧扣住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要害,要“条条有用”、“练一得三”,避免“面面俱到”、“贪多求难”的倾向。

三、实行集体备课模式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每个老师都能写出教案,而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同一年级备课组集体的聪明才智,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去认真钻研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确定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为此,要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活动,让集体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四、重视撰写教学反思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提倡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1、记成功之举。每一节课总有成功之处,如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传神的体态、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片断等等。教学中,这些闪光的现象俯拾皆是,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长期积累,积细流以成江河,教学经验自然会日益丰富。

2、记失败之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表达含混、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甚至是解答不出学生的问题等,把这些“败笔”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教学必然日臻完善。

第11篇

歌声融于地理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梳理学习知识点;学生乐于接受,更能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地理课堂更精彩。

歌声地理课堂精彩歌声以优美的旋律,浓缩的词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的愉悦,对高中生来说,歌声能帮他们展示飞扬的青春,释放高考的压力,更有不少的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能准确把握这些歌词的含义,巧妙地把它运用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我做了让歌声融于地理课堂的初步尝试。

片段一:质疑歌词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轻松舒缓的歌声,把我们师生融入微风拂面的海滨军港的夜色之中,伴着音乐的节奏,我的地理课开始了行程。

同学们,海滨的夜朦胧美丽,海滨的风宁静温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夜晚海边的微风是怎么形成的,风的方向又是如何呢?我的话音刚落,听着歌曲的学生兴奋起来,一边认真查找教材上的资料,一边与同组的学生仔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夜晚海边的风向问题,不到5分钟,学生兴趣高涨,争着抢着展示回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所得的成果。展示画面一,A学生口述法:夜晚地表冷热不均,海洋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表气压低,海边的陆地温度比海洋的低,气流收缩下沉,近地表气压高,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形成了风,所以说,海风你轻轻的吹,这是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热烈的掌声是同学们的认同,是同学们的赞扬,但也留下美中不足,风的方向呢?展示画面二,B学生图示法:如图所示,白天海边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在海边旅游的人们感觉凉爽,夜晚海边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我认为,歌词写错了,

应该说陆风轻轻的吹,(同学们大笑)一石激起千层浪,到底谁错了,一个讨论的来临了,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跑到前面找我来做裁判,课堂气氛真的活跃起来了,学生完全自主、自由了,在争论声中,纠正了错误,用完整准确的语言,展示出所得结论,歌词真的写错了,与此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这个教学中的难点,就这样轻松的解决了。面对着情绪高涨的学生,我又让他们分成组,分别探讨了“山谷风”“城市风”形成的原因,学生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里,在“做图”“观察”“思考”“归纳”

“推理”“探究”“体验”和“创作”中,把刚学到的课本理论与生活实践圆满结合,我看到我的学生真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者了。就在我宣布今天圆满结课时,一位学生再次站起来,大声的唱起歌来:“无论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的歌声,热烈的掌声,引出了下节地理课的内容――“季风的形成”。

片段二:分析歌词梳理学习知识点

在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琐碎繁杂,而歌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术语,应用学生熟悉的歌词,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同样能够完成地理学习任务,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习《长江》时,我一改过去按照长度,流经的省市、支流等教学模式,而是借用通过分析《长江之歌》歌词,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出我国第一条大河特点的。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地理知识:长江的源头――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春潮是你的风采(地理知识:长江的上源是靠冰川融水及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春季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规模宏大的春汛);你向东海奔去(地理知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河流东流入海,长江入海口东海);惊涛是你的气概(地理知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落差很大,多峡谷、险滩、急流,沿途惊涛骇浪,水力资源丰富)。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地理知识:长江干流流经12个省、市、自治区,分上、中、下游,沿途地区民族众多,长江是沿途地区重要的灌溉水源及生活用水);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地理知识:恰说明长江支流众多,河湖密布,穿越深山峡谷流经高原、盆地、平原,有充足的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整个课堂内容的设计虽然都是分析歌词,实际上是在歌词中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我又把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借用过来,引导学生体会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长江的治理有哪些重要的启示?让学生学会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方法,然后总结出治理开发长江的措施,最后伴着歌声,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探讨了三峡水电,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这样,学生在分析歌词中梳理知识要点,在歌词中牢牢地记住重要的知识点,轻松地完成学习内容……

一段歌声,一首歌词,一个纠错,它却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加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给地理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生机,各位同行不妨一试。

第12篇

培养新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促进社会的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

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三、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