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4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31;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93-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集合到了一起,具有双重性质。在地理学习中,除了灵活有趣的地理现象,枯燥难懂的人文知识也包含其中,这使得初中地理教学面临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始运用“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在微课程模式下,教学内容得到简化,教学重点难点得到突出,课程时间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这使得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活动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为了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必须针对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微课程的相关概念
微课程是基于现代教学技术,针对课程内容的某一知识点设计视频,在视频中集中讲解重点与难点,通常时长不会超过10分钟。微课程的教学意义是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得以实现的。因此,微课程的质量与教学设计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采用微课程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微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于其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即以教师为主体的视频文件和学生。在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对以下设计特点予以足够重视:首先,必须对课程主体予以尊重,以初中地理“地形的学习”一课的学习为例,课程对五大地形的透彻讲解与演示提出了要求,并且必须建立在以五大地形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导入及实际案例解说;其次,微课程的时间限制也必须予以尊重,地理微课程的时长最低为5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一期间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注意力的集中十分关键;再次,微课程的完整性也必须予以重视,在结构上微课程主要涉及到的环节有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安排及学生合作探究等。
二、地理教学活动中运用微课程的意义
1. 微课程对传统地理教学课程内容能起到补充说明作用
在传统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地理知识的立体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教师在传授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抽象问题,不利于不同模块之间的教学活动的链接。以传统教材编排为例,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分别在两个模块中,微课程教学能够实现这两个模块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经典实例的运用,使新的知识得以引入其中,加强了知识内容之间的链接。在微课程模式下,地理教学活动趋于科学化与全面化。
2. 微课程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有着推动作用
微课程模式相对精简,面对不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某一知识点。并且在远程学习、校园教学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以地球公转引发的作用的学习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对这一知识点理解不足,那么在课下就可以对这一知识点的微课程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如此就可以使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得以掌握。这对于推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3. 微课程模式下地理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更加频繁
不同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视频,在教学表达形式上必然也存在差异。在对微课程视频的观看与设计中,地理教师能够对自身教学活动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并且在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形式上可以学习和借鉴优秀初中地理教学模板,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具体运用
1. 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中,地形地势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在微课的运用过程中,应做好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模块化的设计,使学生分析基础地形地势图形的能力得到培养,并基于地形地势,对气候条件以及人口居住等相关问题展开思考。以初中地理微课程为例,视频对相关地势引发的不同降雨情况进行了展示,学生在传统课文配合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夯实了各个模块的地理知识和基础,有利于他们后续地理课程的学习。
2.突破地理重点与难点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微课的指导,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地球运动的学习中,微课程能够利用三维立体图形,将地球运动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如此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微课程模式下,学生思考问题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能够深入学习,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会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由于时间短、内容精简、突出教学重点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然,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一、地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类型
(一)地图活动
我们知道“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识图用图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1.读图活动
我们知道,现代初中地理教学必须大量的结合相关地图进行教学。因此,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实际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地图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须知,地理教学中,是否能够准确地对地图进行解读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因此,在读图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地图类型,引导学生学习并使用不同的读图方法与技巧。
2.填图绘图活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一些基本的地理图表要求学生进行绘制或填写重点等。
3.拼图活动
根据老师选定的底图,让学生自行绘制并制作成相关的拼图类工具,这类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帮助学生熟悉地图。
(二)讨论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数个学习小组,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同学间的辩论等方式达到知识的交流与互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演示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向学生演示诸如大陆漂移、天体运动等教学内容,通过Flash等软件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形象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组织竞赛活动
通过适当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不但能够营造更为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记忆能力,进而更好的达成地理学习目标。
二、地理教学中活动设计的途径
(一)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活动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中相应的“活动建议”,为现代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活动条件,然而,《课程标准》中的活动虽然较为具体。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弊端。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完全照搬“活动建议”中的内容,而应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剖析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进行活动再创造,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活动。
(二)借鉴优秀的教学活动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借鉴并学习成功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其他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学习与分析,取其精华,加以改进,从而设计出适合自己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教学活动。
(三)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资源设置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时,教师应注意当前教学内容与本地区资源的紧密结合,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教学。
(四)结合学生的生活状态
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生活状态,重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通过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串联,设计出富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
(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世界各地地理问题发生的随机性较强,而地理教材毕竟有其局限性,无法将之全部收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代网路信息技术,适当的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实时信息对课文进行补充,从而丰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此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的利用各种辅助软件,制作能够突出课文重点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三、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中明确,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教学活动,重视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而不能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舍本逐末,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重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在进行互动设计时,教师必须结合当前教学情况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活动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行考量,时刻注意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考虑到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水品、年龄特征与爱好等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设计。
(三)利用相关资源,注意活动的可行性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必须考虑到活动所需的场所、时间、设备以及流程等,对活动实施的种种细节进行细致的考虑,通过对其具体可行性的考量决定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设计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实效性较高且成本较低的教学活动。此外,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的反映及问题,以及具体活动中学生分组等相关事宜。
(四)重视先进技术与经验的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先进技术与教学经验的应用,但是,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与时效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互动中,运用互动设计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进行的学习互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兼职趋向。参考文献:
[1]高建军.国外地理教材的发展变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
[2]徐振华,丁尧清.从内容和形式看国际地理教科书的发展[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5).
关键词 农村初中 校本教材 地理 开发
1 问题提出
新课程的标准鼓励教师由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可以在课程小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教授的课程进行修改,以适应教学需要,这就使教师更加主动地进行教学。
地理教学校本化是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重新加工、重新创造,使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这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有非常关键。但这也要求农村的地理老师必须有较熟练的教学技能、对课程标准有很透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农村地区初中地理教学校本化的意义
(1)农村地区地理教学校本化推动农村地区地理课程的实施和改进。传统课程的观念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深的影响力,是不能够轻而易举改变的,这样就会使得课程的改革受阻,改革进程变得缓慢。地理课程更是如此,所以,地理教学校本化可以用新的观念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地区地理课程实施和改进。(2)地理教学校本化促进农村地区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地理的学校不单单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是日常生活的理解与深化。虽然农村地区在教学资源、设备等方面不具有优势,但是,农村地区有很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联系到他们生活的实际、经验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注重课外实践,就可以发挥农村教学的优势,促进农村地区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3)地理教学校本化有助于农村地区学生个性的发展。国家课程是在整体上考虑学习者的共性,促进共同发展,对于个性的发展很有限。并且对于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也不能够充分考虑差异性,忽视兴趣,忽略能力,这都使得教学效果不好。农村的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多,学习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4)地理教学校本化有助于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可只有专业知识的提高,才能够促进教学活动,推动教学的正常进行。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地理教学校本化研究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地理教学校本化使得老师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进行教学活动,这对教师自身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3 农村地区初中地理教学校本化的实施方法
3.1 课程标准校本化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一个大纲,对各知识点的目标要求没有很细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认真研究《课标》,准确地把握好各个知识点的深度、广度。对于农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研究地理的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的标准,以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和自己教学的实际,相互整合,制定符合自己教学的标准,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设计校本化
教学设计的校本化,首先要完善丰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联系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重组、优化、丰富,使之更符合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
其次,丰富学习方式,突现农村地区的教学特色的优势。农村地区的学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并不重视地理学习。因此教师应努力引导并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把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喜欢学习地理。
3.3 课程资源整合校本化
农村地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并且因为地理教学需要像地球仪、地图册这样的教学必备的教具,但是很多落后的地区都缺乏或者不足,更不要说多媒体设备,这给农村的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这对农村地区的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克服这些不利的条件,发掘更深层的适合学生且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并且挖掘农村的特有的有关地理的资源,这些都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校本化。
3.4 学习评价校本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与兴趣的调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村,由于很多家长的素质跟认识水平低,让孩子学习但是不重视学生的学习,不关心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环节被忽视。作为教师,应该运用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评价形式,重视学生的自评跟同学间的互评,多使用激励性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兴趣。
4 地理课程校本化的困难与问题
作为甘肃省农村初中,我校已进行了近两学期的初中新课改实验及校本课程选修课工作 ,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但不同领域的问题亦较突出,具体有:(1)对课程校本化的的认识不足 ,教学方式落后、不积极对待的现象还很突出;(2)部分教师课程校本化的意识和能力缺位;(3)学校教学任务繁重,个别校本课程编撰质量有限;(4)个别教师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编撰的校本课程无法凸显地方特色、学校特色 、学生特长;(5)鉴于经费投入有限、硬件建设不足,抑或涉及顾及学生安全的问题,应该社会实践的、出外考察的课程大多属于形式无法落实;(6)中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思想,严重阻碍着地理课程校本化的实施;(7)既已开发的不同校本课程,基于时间的检验和专家的指导跟不上,随意性、盲目性问题大量存在,因此,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不足,则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
课程校本化是一个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教师需要坚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只要我们在地理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中,始终贯穿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标的教育新理念,多设计诸多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多给机会使学生主动去创新,多给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去发挥,学生会很愉悦地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此乃检验我们地理课程校本化效果的唯一真理。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高俊昌.新课程教材的变化与教学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1-2期合刊).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一、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一个好的开端就代表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活动呢?笔者认为,第一步,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熟悉教材,要根据教材中不同的学习知识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
上,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中的导入部分。经过笔者的分析、整理归纳,得出三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1.直观法。直观法指用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把一些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通过视觉、听觉方式展现给学生。比如,在学习“地震的形成”这一知识时,可以先在网上下载一些地震形成相关的视频,在导入活动的时候,展现给学生,然后用问题以引导,那么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肯定是十分感兴趣的。
2.讲解法。讲解法指通过语言的形式,将地理知识与诗歌、故事等文学形式相结合,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介绍我国的地势地形时,如果在导入活动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些诗文来介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发现,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后巩固练习上,可以让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再如,用故事法导入,讲解新疆的气候时,可以引用西游记中勇闯火焰山的故事情节作为导入活动,再用问题加以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3.实践法。实践法指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中,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如,在讲解气温、气候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时,课前先让学生把所在地的气温、气候以及气候特点记录下来,然后在上课时老师针对这些气候加以解释,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学习兴趣和动机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发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客观原因,在个别农村学校的地理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到地理教学的,专业性不强。所以在授课时本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只重视教的特性以及老师的主导型,以“填鸭式”的教学面向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整个课堂以学生听课、记笔记、画重点,应付作业。这样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作为素质教育下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保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多用探究性、体验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三、重视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尤其是地形图,可以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率。翻看湘教版世界地理课本,每一节都有位置分布图。如,学习亚洲时让学生知道“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可以看出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接。对于亚洲的海陆位置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图中填大洲、大洋的名称。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把世界轮廓图装在脑中。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坚持利用地图教学,学生就会从图中分析地理环境的复杂要素及其联系,并从中揭示地理规律。教师也会感受到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与教学内容结合最为紧密的教学用具。这也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
四、理论联系实践,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中
知识的习得是为了更好地去生活,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更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传统;新课标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是极其重要的。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改变教学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或多或少的延续着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也比较沉闷。因此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调查、分析,并给与教学策略指导及实践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地理知识能够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地理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掌握地理技能的基础。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地理课程在初中课程中地位低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淡薄,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地理在初中课程中属于“副课”状态,受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低下,兴趣淡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知识过于肤浅,认为只要自学就能掌握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还有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存在偏差,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障碍。
2.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1)教师综合素质低下。
虽然初中地理教师经过培训,对新课程理念的内容也非常熟悉,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低下,无法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2)教学方式变革有误区。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为了实现师生互动的目标,地理教室将非重难点教学内容当做重点,设计大量的教学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地理教学效果却十分不理想。
(3)课堂教学缺乏地理特色。
很多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频繁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进行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地图、地球仪、黑板图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放弃掉,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缺乏地理特色。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路
1.注重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叙述性有效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理论性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要做到精讲、细讲,在课堂上善于提问,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讲述《地图和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不断要做到精讲、细讲,还要在学生面前反复讲,加深学生对“地图和地球”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制作地球仪,这种实践教学的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初中地理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地理情况进行记录,加深学生对课本上山峰、山谷、山脊等地理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大自然的现象、规律有效结合起来,巩固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地理解初中地理理论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采用图文结合、正反设问的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和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主要区别是课本插图较多,配有地图册,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地理知识抽象性较强,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采用图文结合、正反设问的形式进行地理教学,才能实现地理知识的形象化和实地化。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图文并读,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观察图形,并对其进行想象和设问,做到推本溯源,按照这种方法将相关地理名称、特点落实到地图中的相应位置。例如:教在讲解《黄土高原》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描述出黄土高原的地理形态特征,然后在学生的描述下反问学生“黄土高原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形态特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巧妙运用合理的地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合理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快地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技能。例如:教师在想学生讲述河流的基础内容时,要让学生列出水系特征的只是模式,弄清河流的源地、水系组成、形状、流域范围,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地理知识思路更加清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呼吸到“新鲜空气”,只有运用新方法和新理念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正确的思维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丽媛.生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求知导刊,2016(05).
[2]古颖.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6).
【关键词】贫困地区 高一地理教学 方法策略
一、引言
贫困地区高一地理教学,与发达地区高中相比,无论是在教师教、学生学,还是在教学资源方面,都毫无优势可言,这严重制约了高一地理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积极探究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方法策略,这是搞好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一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贫困地区高一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在地理新课改实施之前,贫困地区教师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教师对教学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导致了教师缺乏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设计备课和授课的意识,对于新课标对高一地理教学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准。
(二)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由初中生升格为高中生,地理课程内容不断增多、难度不断增大,而贫困地区高中生学习条件较差,面临着各科的学习压力,常常把地理教学看作“副科”。同时,高一地理教材内容较难,学生对此产生了恐惧心理。这都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参与式教学难以实施。
(三)地理教学资源配置不足
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广大贫困地区学校的高一地理教学由于受财政能力的制约,缺乏地理实验室、多媒体信息化教室、图书设备以及各种音像资料。同时,贫困地区的学生缺乏网上搜索、查阅材料等有利条件,对于探究类题目一般都难以按时完成,影响高一地理教学效率。
三、贫困地区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进行教学实践
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也是有效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前提。贫困地区的高一地理教师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其教学观念落后。为了提高高一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与课改相关的教学资料,不断提升有关新课程理念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地理课程资源的共享。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师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把教学理论运用到高一地理教学中去,积极转变师生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勇于创新与尝试地理教学模式。
(二)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活动
挖掘乡土地理资源是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一地理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学生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理解,而贫困地区缺乏多媒体网络、图书馆等课程资源,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贫困地区学校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本身蕴含着良好的优势。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深入挖掘高一地理课程资源,并根据课程资源内容组织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贫困地区的农业比较发达,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本地区的重要产区为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家乡为什么能够大面积种植某种农作物,从而探究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师在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时,要注意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地理实践活动。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重要措施。当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贫困地区高一地理教学中,学生懒于动脑、动口,无论教师怎么去鼓励与启发,学生都不愿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因此,为了有效开展高一地理教学,教师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加强实用性的教学出发,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高一学生刚刚接触高中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鉴初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演讲、表演、竞赛等方式组织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够做好高一地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实现合理过渡。
(四)积极加大在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积极加大资金投入是顺利开展高一地理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高一地理教学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导致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地理教学资源配置不足。要想改变贫困地区的实际教学状况,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资金投入的力度;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地理教学资源配置,尤其是一些信息化多媒体器材,要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距离。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研究、开发新课程实验,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平台。最后,不断拓展教师培训渠道,促进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为贫困地区的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贫困地区积极开展地理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提高高一地理教学效率。新课改形势下,地理教师要在坚持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深入挖掘乡土资源,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加大资金投入,从而使高一地理教学向更宽阔的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菲.构建立体模式,有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J].考试周刊, 2014(66).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现阶段,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连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目前,传统的地理课堂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再符合社会对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积极的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与周围事物,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进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学意义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该方法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为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需要密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从日常生活引入教学元素,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例如,环境保护这节内容学习时,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其成因和影响,然后提出对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科学组织教学。
引入生活化材料能更好组织教学活动,密切与学生的联系。例如,在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地貌学习时,可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分析其特点,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更好组织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列举贵州喀斯特地貌来讲解和分析,推动地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调动学生热情,有效把握每个知识点,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观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导致地理教学依然脱离现实生活,“生活地理”内容匮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太多局限于知识点内,不能在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拓展地理知识的思考。二是初中地理教师缺乏对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持续性研究的积极性,教学成绩评价过多注重对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生活地理素养的培养;三是受中考压力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生活地理化的联系和体验,而过多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忽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实施地理教学生活化,通过实际的地理教学能够得到正确的、积极的验证。
三、初中地理 " 生活化"教学 的实施策略
(一)对生活实践素材进行挖掘,加强初中地理理论知识教育
涉及初中地理知识的生活实践素材丰富而庞大,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在课堂上导入一些与课程有关的生活素材,素材最好是采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通过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教师讲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对南方的洪涝灾害与西南地区的干旱进行对比讲解,在进行交通运输网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假期期间如何对交通工具进行选择,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行交通工具的系统性归纳,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与理解度。
(二)提高教师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性
教师在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态度,要掌握好跨学科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掌握最热点前沿的新鲜事物,能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让学生在教师身上能捕捉到惊喜,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并喜欢地理这门学科。那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加有劲,能以更积极的情绪来学好这门课。教师才会相应地产生成就感,产生教学生活化的动力。
(三)通过案例授课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理解而形成理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些是教师精心准备来自生活、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抓住地理知识本身取之生活、用之生活的特点,积极地去查找一些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案例,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案例,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以致用。
(四)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关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作为一本教材,它存在很多的共性,不可能切合每个学校、每个孩子的实际状况。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教材,能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改或变通,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而不能生搬硬套。如学习《保护资源环境》一课,根据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差这一实际,我们设置了如下问题:(1)你认为我们学校、教室的卫生状况如何?(2)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状况?(3)你在平时有哪些不卫生的习惯?怎样改正?(4)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5)为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请你设计几条宣传语。这些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密切,学生都有话可谈。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一课的主要观点,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体验,其实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它弥补了课本的不足,实现了教材与生活的统一,对学生的行为将构成深刻的影响。
四、结论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知,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制度的改革,现阶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把初中地理的教学与初中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进而达到地理课堂有效性以及趣味性的良好效果。因此,在一线的初中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地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对生活实践素材进行挖掘,加强初中地理理论知识教育、创造生活化的情景,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关注地理中的人文焦点以及使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提供现实服务的工作,而且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的对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民,王桂红.日本、德国中小学地理课程与教科书[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37 - 38.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理念;教学实践探索
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习的本质和价值的体现,其和地理知识有根本的区别,过去由于教师对试卷得分的过度看重,导致教学内容和课后训练都更多是在对知识点的反复学习和对解题技巧的不断强化,致使地理教学多了一些刷题的机械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而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大,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也重新提起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因此教学改革也以贯彻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重点培养,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一、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观念
初中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认知建立的时刻,而地理又是一门学习难度较高且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学科,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因此为了教学效率最大化,学生也通常是依靠教师准备好的思路进行问题的探究,这也造成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一再弱化,使学生在地理观的形成上迟迟得不到正确培养。地理观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为何物的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降低在地理知识上的学习难度,也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串联,使学生明确地理知识间的规律性,同时在地理建模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的思考角度。总的来说,地理观的培养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渔”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地理形成深刻认识,地理观的培养也就成了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道:“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并且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仅能在卷面上取得高分但没有与之匹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当前是对拥有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追求期,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对学生在素质上进行培养的关键,是对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契合。实践能力作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因此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地理实践能力的灵活运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三)能够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前文提到过去由于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导致地理教学理念功利化严重,教学宗旨在“育人”方面有很大的偏离,往往导致最后培养出的人才只能在试卷上取得高分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视在另一方面也是对过去错误教学理念的摒弃,同时我国在初中阶段的新课改也逐渐推出并得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将初中地理的教学重点拉回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并且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实现了教书育人中的“育”字,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建设和思想启迪以及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引领,是对教学改革的重要引导,也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对学生思维角度的引导
教学设计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本堂课的整体走向和具体环节的实施进行模拟演练的重要环节,是对整堂课在流程上的概括,教学设计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对教学节奏的把握,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而要想做好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核心素养做好贯彻把握。教学设计在内容上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思路以及课堂中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等,以初中地理的教学大纲为整体纲领,细至课堂教学中的话语设计,在其中做好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常常会导致在精神上无法保持长时间集中,而地理又是较为抽象难懂且各部分知识点衔接紧密的学科,稍有走神就会使学习节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削弱了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透彻的理解,锻炼了学生在问题探索上的多元化和逻辑化。
(二)在问题探索中做好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传统的地理课堂上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上进行了较大的限制,在面临问题进行探索解决时对效率的盲目追求也导致学生在思路上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给出的模板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拓展的极大打压,对于人才培养也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课堂中的渗透也必须贯彻在问题探索解决方面。地理知识拥有较强的逻辑体系,并且在生活中有较多的映射,如果一味地促使学生在固定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思考和探索,就恰恰丧失了地理这一学科的最大魅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意识的锻炼正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时也要注重做好对思维拓展的引导。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地理问题进行解决,再结合地理中的知识进行思维上的拓展,有效促进学生在地理核心思维上的进步。
(三)在课堂练习中做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
课堂练习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当堂课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最佳方式,也是每堂课都必备的教学环节,在课堂练习中会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待改进的地方。地理在学科特点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其学科知识虽然运用到问题解决中通常解出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并不代表其在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的步骤上也是唯一的,“殊途同归”的情况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并不少见,而过去正如前文提到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受限于课堂时间的紧凑和为了教学管理的方便,常常会让学生按照同一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这种量产化的培养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必备流程。通过教学来锻炼学生对地理知识以及其他地理问题的敏感度,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来引发解题方式上的创新,继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想,有效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并且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贯彻是对初中阶段学生在地理能力培养上的重视,也是推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地理知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高质量的地理教学对于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帮助,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贯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从地理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及用地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提升,由此可见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作为地理教师更要明确认识到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价值,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来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为打造高质量的初中地理课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军宗.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主体地位回归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4).
[2]杨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7(42).
[3]唐先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创新[J].新校园(阅读),2018(03).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以小组为活动主体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1.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初中地理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展开自由讨论和自我反思,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环境中学习初中地理。
2.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逐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角色,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群体归属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有助于学生创新和良性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学习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分享别人的观点。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最终内化为优秀的学习心理品质,即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小组基本形式构建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教学,让组内成员相互帮助与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形成合作思维,提高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初中地理教学本身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课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只是学生的顾问和伙伴,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才能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方式,并明确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作技能等,从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个人品质。
(3)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学习地理知识。向学生深入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教学点,确定合适的突破口,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思考方式与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避免或减少学生的错误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教学 存在问题 出路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随之提高,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地理教育者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之路,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1.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地理作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当代初中学生各种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地理教学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即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1.2教育观念落后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全面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在我国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老师教学时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老师主要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不愿意学,课堂枯燥乏味,教学质量下降。
1.3教学目标不清楚
地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实践才能巩固学生知识。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偏重理论知识灌输,同时地理知识复杂,内容太多,目标分散,不利于学生掌握,加之教师引导过于游离教材,内容不能紧扣目标,进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4教师资源匮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专业教师是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地理教师资源还比较匮乏,教师教龄偏高,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由于后续力量跟不上,因此教师资源匮乏,尤其是专业、创新型、高素质教师,进而不利于地理教学发展。
2.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出路
2.1明确教学方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时做到细而不腻,根据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寻找有效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将问题有效联系在一起,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解析问题[1]。教学既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又要明白“为什么”。如在讲《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四川的汶川地震为什么会发生?”给学生做简单分析,得出根本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从而引出全球六大板块的知识并且引用汶川地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达到教学目的。
2.2建立师生互动氛围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的有效统一,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使教学取得良好效应。作为教学主导者,要主动与学生互动,走进学生的世界[2]。在教的过程中,适当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验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实现积累知识的目标。
2.3转变教学观念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我国新课改环境下,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初中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则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3]。如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知识时,我布置任务,由学生找出七大洲是哪七大洲?四大洋是哪四大洋?并排出七大洲及四大洋的大小顺序。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后得出七大洲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这种方式既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开展互动式教学
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氛围一直比较沉闷,老师时常摆出一副严厉的姿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既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制约学生发展。而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我在讲述“黄河”这一知识时,提问黄河流经多少个省区?A同学回答: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我问:还有没有?B同学补充:山西、河南、山东。然后我就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给予他们表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保证教学效率,同时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保障[4]。
2.5扩大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成才的引路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首先,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当代教师选择报考地理,进而为地理教学提供更雄厚的师资力量。其次,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职业素质。再次,高校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结语
初中地理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积极作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当前教学的不足,不断摸索、研究和创新,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云.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探析[J].教育艺术,2015,02:78.
[2]裘建.试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179-180.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教学
所谓活动教学,就是在“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按照相应的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利用教学中的一些活动因素,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设计活动的方案,创设出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丰富感性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全面提高初中生身心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趣味性的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形成内在学习动机,有效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喜欢动手的特点,对于自然、身边的人和事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因而地理教师应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观察地理事物、制作地理教具、参观访问相应的厂矿、进行知识竞赛、实地考察、收集材料等。这些地理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充分满足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挖掘其内在潜能。
2.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地将大纲要求、活动内容、学生心理特征及教材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循序渐进地开展地理活动。如可以开展“利用比例尺、方向及图例绘制学校教学区的平面图”活动,学生已经学过了相应的图例、比例尺及方向等知识,开展这项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图兴趣及动手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灵活地学习并运用比例尺,学习怎样选择合适的图例、怎样按照实际情况明确地图上的方向等知识,从而有效拓展知识面,细化知识内容,方便学生灵活地阅读各种地图,为日后学习奠定较好的读图基础。
3.坚持基本科学方法的原则
初中是学生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因而,地理教师应积极利用“先入为主”的原理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相应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规律。如开展活动“实验观察: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写出实验报告”,这其中就渗透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
4.同实际相联系,坚持应用原则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参观气象站,了解气温、降水的测量方法”“观看录像:珠江水系,理解河流的水量和气候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从而直接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当中的应用。
二、如何有效保证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质量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而具有非常丰富的材料供学生进行实践。设计教学活动不难,难的是如何实践及保证其质量。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相应的情境,呈现教学任务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当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出具体案例或者问题,然后积极创设有较强的探究性、启发性、真实性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2.成立地理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如地理小报组、环保组、地理图片收集组、地理小制作组,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然后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动手能力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在活动中组员分工合作,教师则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地理成绩。
3.有效延伸课堂,拓展教学空间
现阶段初中地理的教学主要还是课堂教学,所以教师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其他的地点和时间来完成,然后再回到课堂学习。如,讲解中国的土地资源及农业第一课之前,布置这样的作业:调查所在地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周边农村地区的耕地变化状况、变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然后将作业交给老师。这样教师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4.积极利用学校活动进行地理教学
各个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春游或者秋游、组织小发明比赛、图片征集和展览活动,地理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些活动,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地理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相应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活动”教学则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然后巧妙地进行地理活动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学现状;对策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根本,是老师教学任务完成、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最为重要的场所,直接关系到老师是否能顺利有效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之职。笔者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多年,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有自己的研究,笔者也根据自己的研究总结出了面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应该采取的对策。那么,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初中地理进行教学呢?笔者想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其成效的大小不仅跟自身因素的高低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跟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关,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
1.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很多初级中学来说,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初中来说,眼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缺少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也缺少必备的现代多媒体信息设备用于改善教学质量,对于这些学校来说,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尚且没有足够的条件保证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地理的教学只能依靠地理老师的嘴巴进行口头传授以及双手的粉笔描写了。即使是具备多媒体信息设备的学校,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也会出于认为地理是不重要的学科这样的观点,而并不使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2.教学方法落后,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地理老师来讲,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要么是死记硬背地理老师教授的概念和理论,要么是大量练习地理老师给出的试卷,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给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更加地感到地理学习的恐惧,更无从谈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观念陈旧落后,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由于地理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而言,在地位上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加之初中的地理课程又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学习的内容要点既包括天文现象、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又包括人文社会现象,并且在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那些习惯运用逻辑思维的男学生来言,地理的学习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和枯燥乏味的事情,上课的时候他们难以提起兴趣认真听讲,下课后也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业。
二、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对策
1.科学地使用教材
初中地理教材对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地使用教材,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只是依据教材来进行教学,而是应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开展教学,老师可以在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历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可信性,老师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是不够完善的,老师们也应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来对书本中的一些知识点加以完善,老师们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按照书本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老师们可以根据知识点难易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教材中的一些图片,结合图片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比如说,老师在教学时区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借助书本上的图片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单纯地靠老师灌输给学生知识是不够的,结合图片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把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总结传授给学生。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并不容易,想要很好地开展初中地理教学需要老师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地理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单一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影响是很大的,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讲课,让学生成为小讲师,学生根据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来讲述知识;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老师在教学中国地图和中国铁路干线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中国地图,学生自己去动手画图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3.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络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早已经到来,初中学生们大多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过了老师,老师可以查询到的知识他们可以查询到,老师查询不到的知识他们也可以查询到。因而,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一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点时候,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地球自转的模拟画面和动态图画展示给学生们,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地球自转的动态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4.对老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对老师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只是依据学生的成绩,学校可以安排专业的人员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组织这些专业人员去听老师讲课,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态度。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虽然不容乐观,老师们没有深入钻研课本、没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现象虽然存在,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