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4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学科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李庆东 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
摘要: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多门学科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成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并为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对于旅游地理学来说,它巧妙地综合了旅游主体、旅游对象、旅游媒介等三方面的要素,从而来对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此来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娱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它更多地与时代性、文化性、地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来更加深入有效地促进旅游地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也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综述
1.对于旅游行为及旅游需求的研究
对于旅游活动来说,旅游者是一切旅游行为的核心和主体,一切的旅游活动设计、路线探索、文化资源整合都要以旅游者的爱好、需求等要素为核心来进行。从根本上说,也正是因为旅游者的内在需求,才从根本上实现了对于旅游地理学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具体到研究过程中,主要对旅游动机、旅游决策、个体的空间行为等要素来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不断地明确旅游者的内在需求与旅游地理设计的统一性,以此来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空间的开发
实现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空间的开发是旅游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核心途径,是促进整个旅游产业链得以完善的根本所在。在这种情形之下,必须要善于从地理学、文化学、空间学等领域和角度来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开发,保证旅游产品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对于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来说,必须要善于从旅游资源和旅游空间开发的角度来展开深入地研究,从而不断地提升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前景。
3.对于旅游开发及旅游环境的探究
对于旅游开发及旅游环境的探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一,从开发的区域上来讲,应该保证旅游空间需求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统一性,从而来进行科学布局、有机统一,实现区域经济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并为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实现有效的旅游环境整合,理性地对整个旅游过程进行有效规划,考虑到旅游环境的容量等要素,来对整个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重新整合和重新设定,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促进整个旅游产业链的成熟和完善,并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研究
1.学科渗透、学科综合研究成为必经之路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多元化的学科,它与文学、地理、文化、科技等诸多个学科门类都有效地结合起来,展现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实现有效的学科发展,促进学科融合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心理学、文化学、地理学、经济学、园林艺术、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资源,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科渗透和学科综合,推进学科发展与进步。
2.研究内容的广阔性和多元性
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旅游地理学发展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其研究内容更加具有广阔性和多元性。在市场化发展体制中,如何有效地促进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整体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运作机制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整合,成为旅游地理学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只有将整个学科建设更好地与市场化背景结合,才能够让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3.学科研究与时代技术的结合
学科研究与时代技术的结合,应该成为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着力点和重要方向。特别是对于旅游空间和旅游环境的开发时,需要要通过先进的科技来对具体的环境进行勘测和研究,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之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从而来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总之,充分重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必将成为今后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4.与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相结合
实现旅游地理学与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的结合,是今后学科发展和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文化与产业的整合,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积极地研究其与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之间的有效性和必然性,为旅游地理学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着力点,这在根本上促进了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不断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这对于整个学科建设和进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旅游地理学作为时代旅游业与地理学科结合的重要内容,其重点是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整合、旅游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有效整合,从而来从根本上实现对于旅游地理学的充分探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旅游地理学必将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内容,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学科综合研究成为必经之路;研究内容会更加具有广阔性和多元性;学科研究与时代技术更多地融合;旅游地理学与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等。总之,旅游地理学在新时期具有更加开阔的发展前景,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产业融合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明庆忠,陈英.旅游产业地理: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与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51-56.
[2]保继刚.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理性回归――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30年回顾[J].地理学报,2009,10:1184-1192.
一、 影响我校地理成绩的原因
(一)学科认识有误区
一直以来, 在很多学生甚至家长心目中, 都或多或少存在地理是“副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选择的是理科,地理不需要参加高考,所以他们会把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理科科目的学习中去,地理学习的动力不足,课上精力不集中,课后几乎不学地理,久而久之地理问题越来越多,进一步导致学习难度加大,最终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部分同学受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影响,认为地理知识很简单,上课听不听讲关系不大,只要考试之前突击背诵就可以得高分,这样的同学一进入高中,由于课程难度加大,再加上本身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所以学习起来很吃力,进而很快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学习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都不科学,对地理科目都做不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在学习时侧重点应该放在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注重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由于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导致学生基本上课前不预习,听课时毫无针对,抓不住重点、难点,甚至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听课效果差。老师上课一般都会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但很多同学上课时没能专心听讲,对要点一知半解,甚至做其他科目的作业等,总认为地理是文科科目,所以只需要课后背一背就可以了。根据一百多年前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对于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悉程度不够,成绩自然也就不能提高。
二、 提高我校地理成绩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对地理的学习,还可以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环境观。因此,学好地理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地理,不要只顾眼前,应当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着想。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所以要想学好它,并不是学生所说的简单背背、搞突击就行,主要在于理解和运用,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让学生端正了思想认识,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学习也就轻松。
2、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才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而且高中生也迫切希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毕竟高中学习与初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高中学习。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和“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事物放在地图中去记忆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非常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只要找到它们内在的连结点,学会横向、纵向衍生知识,就能更全面、更轻松地学好地理。
3、改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改善教学方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教法的选取上,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环境条件等确定,可以采用时而描绘、时而讲解、时而演示、时而启发提问、时而朗读、时而自学讨论和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总之,地理学科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学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教师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困难是可以消除的,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会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探究学生成绩差的原因》
2.《影响高中地理成绩的原因及对策》陈超
3. 《浅析高中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巨野一中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学习情感;地理;高中生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的学习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消极的学习情感使学习过程变得机械、重复,使知识的传递趋于被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浅显记忆,不能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和内化。地理学科在中学一直处于“副科”、“小学科”的地位,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这一现状迫切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笔者通过在一年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情感表现出与其他学科显著不同的特点,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现状及特点
1.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
虽然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他们对地理学习缺乏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机不足,对地理科目的学科价值持怀疑态度,认为地理知识过于宏观、笼统,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2.男女生地理学习情感不同
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导致男女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情感,男生往往表现出更多积极情感,女生往往表现出更多消极情感。男生对地理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喜欢从文学名著或周围世界中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而女生对身边的地理关注较少,对地理知识的习得表现的更为被动。
3.学业水平测试前,文理科生地理学习情感不同
由于升学造成的文理分科使得文理科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产生差异,文科生的地理学习情感较为积极但略有波动,理科生较为稳定但消极。文科生在长期的、系统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更广泛,对地理的认识更深刻、成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但文科生对地理考试成绩较为关注,成绩的好坏会使他们的地理学习情感略有波动;理科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浅表化、形式趋于应付,使其对地理的认识较为片面,产生消极的地理学习情感,此外,理科生对地理考试成绩关注较少,成绩好坏对他们影响不大,地理学习情感较为稳定。
4.学生地理学习情感并非一成不变
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当所学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情感,当所学内容生动有趣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感;当学生喜欢地理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厌恶地理教师就会对地理失去兴趣;当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肯定就会喜欢地理,反之就会厌恶地理。
二、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因素
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当所学内容复杂抽象而又枯燥乏味时,学生表现出失落、烦躁、厌恶、焦虑、恐惧等消极情感;当所学内容简单直观而又生动有趣时,学生表现出兴奋、激动、愉悦、快乐、幸福等积极情感。
2.教师
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影响较大。地理教师的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仪容仪表端庄美观、专业功底扎实深厚、为人处世宽容大度等会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反之,地理教师行为失当、不注重穿着、谈吐粗俗、知识浅薄、态度傲慢、愤世嫉俗等会降低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3.同学
周围同学对地理的态度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地理学习情感。如果一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地理充满兴趣,上课聚精会神、慷慨激昂,下课认真完成作业,课后经常谈起与地理相关的话题,耳濡目染,在周围同学的长期影响下该学生也会改变对地理的看法从而喜欢上地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地理都毫无兴趣,认为地理枯燥乏味、过于宏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上课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或者做其他事情,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受此影响该学生也会对地理失去兴趣。
4.家庭
家庭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产生影响。如果家里的长辈从事与地理相关的工作或者对地理感兴趣,认为地理是一门开阔眼界、树立学生世界观的学科,就会更多的关注地理事物,使学生阅读与地理相关的书籍等,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特殊的地理情感;此外,如果家长认识到地理对学生学业的重要性就会对学生的地理成绩产生期待,这样也会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相反,如果家长对地理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漠不关心,就会降低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通过对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培养策略,希望能增强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
1.培养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学生至关重要,学生处在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进取的班级中会更加热爱学习、主动参加课内外活动。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集思广益、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收获友谊、增加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2.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和地理知识之间的桥梁,地理教师的言谈举止、专业素养、为人处世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地理教师应该多渠道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阅读地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关注地理事件,多听其他地理教师的课;此外,地理教师还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赛课,取长补短,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地理教师还需提升个人魅力,比如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活跃课堂气氛,注意穿着打扮美观得体,行为举止优雅大方,为人处世谦虚包容等。
3.注重家庭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家长应该认识到地理的学科价值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观看《地理中国》、《BBC纪录片》等节目;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期刊、杂志等;还可以带学生出去旅游,使学生切身感受各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4.利用榜样力量
学生对某件事物的好恶往往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理性思考和心理斗争,有时候仅仅是榜样力量,比如被某个人的地理学识所征服。榜样既可以是地理学界的专家、也可以是地理教师、还可以是地理的业余爱好者,既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往届的师兄师姐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地理好榜样,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情感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至关重要,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终身受益,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情感,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8;
[2]张瑜,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覃胜贤,高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对特级教师的认识可能有所演化,但有些基本的理念却不能改变,地理特级教师的“特”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学科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是特级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特级地理教师首先要从多元的视角认识地理教育的意义,并具有较强的地理意识和对学科价值的深刻认识。
地理特级教师对地理教育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地理学科是启迪爱国、经世致用、连接着人类未来的伟大学科,从事地理教育是一件责任重大、意义也十分重大的事,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全球化教育都是以地理教育为启蒙的。未来积极而负责任的公民,必须具备地理知识和地理意识。地理知识在生存、生产、生活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地理特级教师尤其要对学科思想及其意义有深刻了解,以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教育学生,树立地域差异、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科学观点。
第二,特级地理教师应该对地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有清楚的了解。作为特级地理教师,应该对当前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有所了解,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未来衔接起来。当前地理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影响研究;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的机理和调控研究;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等。作为特级地理教师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新信息,同时还必须关注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有意识地学习新知识。如: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高度综合(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化微观研究,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由静态、类型和结构的研究转变到动态、过程和机理的研究,进一步上升到动态监测、优势调控和预报预测);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实现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和研究对象的扩大化(从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由区域到全球)。明乎此,在教学中方能高屋建瓴、站位高、理解深、见识远,讲别人之所不能、见别人之所未见。
第三,特级地理教师的教学应凸显自己的特色,其专业知识应更为深广,专业能力要更为全面,专业情意要更为淳厚,思维也需更具创新特点。地理特级教师的教学应当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其具备的知识应更为广泛(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背景知识、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及其历史背景知识等),整合知识的能力应出类拔萃;其专业情意应更为淳厚(对学科教学有持续的热情,能把教学工作视为享受)。在思维方面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形势发展,随时构建新思路,适应新发展,提出新要求。
关键词:教学过程;创新意识;功能发展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教学具有时空跨度大,社会实践强,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它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它众多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功能从狭义角度来理解无非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现代教学论角度来看,这些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应该说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功能很多,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教师要关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深化素质教育,体现美育价值。
一、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注重人际环境----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何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内容相对贴近生活实践的事实,在教学中注意教师的讲解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我们知道创新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而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
2、优化教学环境----运用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
以现代多媒体为特征的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正不断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样教育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地理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地理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也可以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软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 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
二、地理教学中学科本身功能的凸现
1、凸现素质教育功能----地理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学习地理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内化、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赖融合。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可以给学生以知识,地理教学可以给学生以智慧。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更反映着地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的历史,蕴涵着地理学家的业绩、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可以说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尤其地理学科立足于过去与未来、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交叉点上,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想工具,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学生尊重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学习人类科学知识上发展的历程,各种技术产生与演进的历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以及作为科学家的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真谛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地理学科真实、丰富地反映了地理科学家的学术生涯和地理科学的演变过程,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地理学习的完全意义,确保地理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2、凸现美育价值功能----地理教学的自身魅力展现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区域性、实用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使地理学研究及学习具有多维、动态等特点,地理学的空间表达方法也是复杂多样的。也正因如此,地理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应被广泛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学科背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目前的中学地理课程发展过程中,教育计划的推行时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性较差、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教学器材不足、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兴趣低下。
1.1教师专业性较差
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工资待遇较低,使大多数教师不愿去农村学校任教,从而农村学校专业地理教师极为匮乏,地理课程由其他专业老师代教。且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后,老师本身又不进行专研,只是对地理书的内容照读,就当教学任务完成,地理知识功底十分薄弱,创新意识不足,教学经验较少,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地理人才的培养。
1.2地理学科不受重视
如因前几年东北地区地理尚未纳入中考范围之中,使地理这一“小科”更加不受重视。大部分的学校以及老师认为只要上课就可以,不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并且大多时间都留给语、数、外等主科,使学校给地理课程安排的课时过少,使教师急于完成教学进程而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很落后,认为孩子只要把主科学好,小科不重要。从而使学生养成了不重视地理课的观念。
1.3地理教学器材不足
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不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与学习,有很多课程需要三维立体化的教具,但乡村地区学校连基本的地图和地球仪等器材都不足,甚至没有,在地理教学器材上的投入较少,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地理教学的开展。
1.4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低下
由于地理课是个相对抽象以及空间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地理的情况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再综合以上几点,师资力量差,地理课不被重视,教具也较为缺乏,课堂氛围不活跃,自然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点。另外,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教材+板书”模式,较为呆板、单一,难以捕获学生眼球,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且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地理课堂失去活力。另外,教学案例较少,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
1.5教学方法刻板单一
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依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和主体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容易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脱节。
2建设共享案例库的意义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一些乡村地区因为观念落后等原因,以升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严重阻碍了地理学科课程的深化改革。针对以上乡村地理课程现状,地理学科案例库可以充分解决好教与学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促进从原来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现在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升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有助于地理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共享案例库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创新了教学方式,这种创新,有望成为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发建设乡村地理案例库,共享案例资源库,对于实施地理新课程和深化地理教学改革及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1建设共享案例库有利于增加乡村地区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
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提升了地理在乡村学校的学科价值,使地理学科的影响力提高,社会价值进一步加大,进一步改善了乡村学校不重视地理学科的观念,促进乡村学校对地理学科形成科学认知,减小城乡教育差距,对于解决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2.2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案例库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自己分析、理解、研究具体案例,或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综合思维、创新思维、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能力。为未来培养综合性地理人才,服务于家乡、社会、乡村振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2.3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地理教师基本专业素质的提高
案例库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情景描述,又充实完整了课堂的教学环节,同时也补充了教师欠缺的地理专业知识。对于一些虽具备专业地理知识但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拓展了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大提高了从教技能和教学效率,在科学开展教学方面,也将会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进而促进农村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地理案例是新的教学理念在地理课堂中体现的载体,建立在教师对实际问题的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旧的学习观念、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2.5促进区域间地理案例库的完善共享
推进案例库向全面、综合、完善发展,就要真正树立起“全员共建、案例共有、平台共管、利益共享”的案例库建设理念,在加强校校合作、城乡合作起到了特殊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教育的城乡差距。
2.6对于新课程改革有较大推动作用
新课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方向。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分析、思考、探讨问题,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且尊重学生个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案例,使案例库种类丰富,促进科学教学,有助于师生共同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要求。
3地理共享案例库建设与应用原则
3.1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地理教学性原则
共享案例库建设所选择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要确保它的客观性,绝不能胡编乱造、篡改数据、捏造事实,避免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错误的认知。为了确保案例及数据来源准确、可靠、客观,要全面的查阅信息,保证论证充分,分析恰当。实施步骤应清晰有度,方案齐全。最重要的是案例要围绕实际问题采集,并展开教学,据此可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点。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符合教师教学水平实际,符合教育教学特点实际,有效针对教学特点,制定并遵守教学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知识繁多复杂,要将案例库建设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兴趣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探究的兴趣。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但认知宽度较窄,且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和认知不足,因而教师应秉持教学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案例,在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认知。
3.2符合地理学科特性原则
地理是一门空间性和地域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依据图表进行。因此,案例库的建设要以图表为主,使学生在学习时养成结合图表的习惯,从而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培养和优化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从中探索出地理学科的内在规律。
3.3关注各学科间相互联系原则
各个学科从不同方面阐述知识和理论体系,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因此,建设案例库时还要关注其他各学科对地理的影响及作用,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析案例,且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案例的选择要兼顾文理思维,使学生建立多方位,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4依据课程标准建设共享案例库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反应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应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整体强调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从而顺应地理课程改革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而案例库的建设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5以乡村振兴为根本开发目的
开发与建设共享案例库应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面向现代地理学为基本战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要责任。共享案例库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整体水平提升,使教学和科技发展有力结合,从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阐释新时代乡村振兴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科技需求,进一步深化中国乡村科学与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
3.6确保案例时效性与实用性
吸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保持案例库不断更新,案例的选择最好为近期发生或当下存在,不宜选择时间过长或历史时间悠久的案例,并保证案例内容的完整与更新的及时,且最好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将真实发生的实际案例引入教学环境,并且对特定案例的背景、发生条件、发生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情况,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秉持与时俱进原则。同时案例要与生活和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加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易于理解,确保知识为社会生产、现代化建设服务。
4地理共享案例库建设与应用建议
4.1加强案例库区域间的共享机制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案例库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就要依靠区域间各学校的交流、合作、对案例的补充,依靠团队的力量,推动建立基于区域共享的教学案例库,增强共享意识,建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案例间的区域共享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更有利于加强乡村地区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观念交流,从而对乡村教育振兴产生较大影响。
4.2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呈现地理案例库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虽然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先进,但运用形式依然较为单一、呆板,通常只是通过图片形式呈现。案例教学应打破传统模式,多方式、多角度、多元化的呈现地理案例。例如,可借助现流行的短视频平台,通过将地理案例与视频、音乐、图片的结合制成地理案例短视频,增大地理案例的影响力与共情力,拓宽传播途径,从而有利于共享案例库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3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担任对整个教育活动的领导组织作用,而学生使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案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是案例分析、探究的主体,不仅要了解案例的问题本身,还要学会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方法,因此,在案例选择上要与教材紧密联系,使学生易于理解,使教师方便讲授,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探究意识以及协调、组织、沟通能力,完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4.4优化案例库实施过程
建设前,大量收集数据真实案例,丰富案例种类,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建设时,将不同种类案例进行有规律分类,同时进行严格筛选,将时效性较差,违背科学原则案例删除;建设后,积极收取各学校教师及用户的反馈,及时改正案例库中的不足,满足用户需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教育的振兴。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乡村要全面振兴,产业是关键,教育当先行。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农村教育因此要保障各学科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振兴,是决策者和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办好乡村教育有利于培养乡村产业人才,有利于留住乡村产业人才。地理共享案例库的建设不仅仅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案例库,也是为学生提供素材的平台,更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它的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平衡各学科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培育地理人才,支撑和引领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朱学尧.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J].教学与管理,2020(11).
[2]张文娟.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D].河南大学,2020.
[3]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刘彦随.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J].地理研究,2019(03).
[5]陈家焱,洪涛,周娟,等.以案例库建设为载体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9(08).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科能力 综合能力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40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地理学科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学科综合了空间分布,时间的变化。同时综合了数学学科的计算和分析,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语文学科的阅读与审美,历史学科的演变与变迁,化学学科的实验。因此,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立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要只局限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手段,全面的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新教材的改置也是有利于地理教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展;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地理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立足于帮助引导学生构建和掌握学科思维基本模式,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技能培养充分用图,训练空间思维与定位,变式处理训练,信息提取和拟定,适度运量训练地理计算与分析,这都是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任何一学科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有某学科一定的特殊能力,而且有着学科能力结构不同学科能力的建构存在着明显的思维或认知的特殊性。理科的学科能力更多地要与抽象逻辑思维与认知联系;文科的学科能力更多地反映形象逻辑思维与社会认知联系。而地理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更具有其特殊性,更多地体现了抽象与形象逻辑思维相联系。
例:09年高考:甲市2008年出生户籍人口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3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问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解法一:通过出生人9.67万人,死亡人10.7万人,可知:出生人不少于死亡人数,而这种增长态势已14年。可知该市人口处于负增长,而选项只有上海人口的增长率是负增工。故选:上海
解法二:出生口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利用数学做法:
9.67÷0.699%=1383万人
可知甲户籍人口有1383万人,而选项中只有上海的户籍人口超过了一千万人,故选上海。
这就是,我们平时培训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通过这个例题,启发我们改变单一的思维模式,而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改变以往陈旧的学习方式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例题也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功能。
再如,我们在讲地理公转意义时,知道地球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而位于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而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我们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只是要求同学掌握记忆结论,而没有进一步解释,其实在这个现象的解释我们用开普勒定律:
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
这样,我想同学们一下子就豁然明白了这个问题。
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力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综合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系统的整体的把握,运用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和发挥的余地,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兴趣。新课程指出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就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只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地理教学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我们课堂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我们的地理课程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就会厌倦地理这门课程,地理课程就无法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态度;调查分析;对策
目前对于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研究多数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另辟蹊径,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校三个不同级别的初级中学的278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分别在三所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开展座谈会,会后分层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最后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结果发现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态度却有着明显的相似特点。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分析
1.绝大部分初中生认为地理学习很有必要,但普遍不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有必要的,明确表示没有必要的只占4%。认为有必要的学生中13%的人觉得初中地理的学习能够增长见识,2%的人觉得学地理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85%的人觉得地理学习有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的合理利用,地震、气象分析,旅游活动等)。但是,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有许多同学认同地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却表现出地理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很多学生觉得地理是一门“副科”,其中考中的地位远不如语数外重要,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也相应较低,表现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到位,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很少等等。
2.绝大部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地理学习主要受学校、老师、家长的影响,从自身意愿出发的却很少,这就表明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而学生在地理学习动机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和务实性。很多学生学习地理主要就是为了考重点高中和今后的深造,因此希望通过初中学习来获得升入重点高中学习的机会。而觉得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加强思维锻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仅有12.4%。在实际行动上则表现出学习主动性的缺乏。比如,课前能自觉做好预习工作的只占6%;而在课后能每天花30分钟以上复习时间的只占2%,不安排任何时间复习的占有33.5% 。调查还显示,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关注较少,有的甚至从不关心,懒得去思考。
3.绝大部分初中生对地理课没印象,缺乏兴趣
初中阶段的课程除语数外剩下的六门中,地理课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只有13%的学生觉得地理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从调查的数据看,对于课堂学习,30%左右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对于他们有深刻的印象,而有37%的学生表示不好回答,还有32%的学生对于上地理课缺乏兴趣。同时,表示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占全体的31%,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在听,有时会开小差,甚至还有17%的学生根本不听,大部分的学生表示今后不会选择继续学习地理。
二、绝大多数初中生不喜欢学习地理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中学地理的学科地位较低
教育部新中考制度的改革,虽然规定从2012年起我市将其列入中考科目,但其在试卷中仅占30分左右,地理学科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削弱了地理在中考和中考中的地位,其“桥梁”作用也逐渐降低。目前的社会舆论认为地理是“冷门学科”,其地位根本无法与语文、外语和数、理、化等学科相比,目前地理课在中学里常常被当作“散科”、“副科”、“小三门”而遭另眼相待,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被所谓的语、数、外三门“主课”抢占大量课时。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学校因素――地理教学设备设施相对不足
调查表明:目前各中学地理教学的设备和设施都相对不足。一是地图不全,大部分中学最多就只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根本没有天文图、剖面图、资源分布图、交通运输图等专题性地图。二是地理仪器缺乏,学校基本上只有地球仪而天球仪、三球仪、二球仪,经纬仪这些重要的地理仪器却很少看见。三是地理电化教学资源绝大部分学校等于空白。这与地理学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形势相去甚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学课堂,
3.家庭因素――不少家长对地理学科具有偏见
不少学生的家长认为地理课学得好不好都不重要,有更多的时间不如学习语、数、外和其他学科这样暗示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地理学科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也成为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大多希望子女选择理科一类的课程,家长对地理学科的态度也影响着子女的地理学习态度。
通过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调查,以及对其成因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匆促和本人实际水平的限制,成因分析部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而对于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尔寿.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
[2]王树声.王树声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3]胡建伟.初中生地理学习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福建地理,1999,2(1):91.
关键词:农业院校 经济地理学 教学思路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经济学、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选)修课。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在经济活动和区域、资源、环境、地理空间的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经济地理学》课程,但如何体现课程特色并且与专业特征相结合,符合专业需要,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课程特色
1.1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系统中重要的一门分支科学。它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即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探讨地域经济发展规律,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区域的生产布局和组合规律、生产和经济部门的布局规律三方面。
1.2学科特性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样所研究的内容才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的特征,因此相同的理论在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地域分异规律也是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二是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三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1.3基本理念
作为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同样遵循地理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学思维模式;培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用人才。
2、《经济地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概况
经济地理学通常是高校人文地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相关课程体系较完善,如经济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等,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相比之下,农业院校土地管理专业开设经济地理课,不能照搬地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别,因此在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上都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现代学科体系中,《经济地理学》课程被划归为理科,但实际上,由于其内容体系涵盖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因此基于不同的学科体系,对学生教学内容的偏重点也应有所侧重。但从一些研究资料来看,目前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结构欠合理,大多数教学组织限于课时以及其他教学条件的影响,偏重于理论,缺乏实践,与专业的结合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涵盖众多学科内容的交叉科学,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全面考虑其他课程的先修或者同时进行,如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等课程。
另外,对农业类大学土管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目前适合专业实际需求的经济地理学教材不多,辅助教材更少,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教材几乎空白。各门课程(包括实践课程、野外实习)的教学大纲既不健全也不规范,没有标准体系。而目前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重点仍放在“自然地理”和“技术地理”(如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测绘等)方面,适合土地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仍明显滞后。
目前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材主要有李小建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耿莉萍编写的高等财经院校21世纪教材《经济地理学》;刘艳芳教授等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等。我校土地管理专业选用后者,该教材系统的探讨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突出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原理和方法在区域发展决策中的应用,即区域农业布局、区域工业布局、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体系规划和环境规划等,对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更贴近一些[1]。
3、教学思路
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应着眼于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反映学科的新进展。第二,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第三,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基础,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2]。
3.1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地理观念
所谓地理观念就是地球表层的整体观念、区域观念、环境观念。学习各类基础知识和分支学科的目的集中于一点就是为了认识地理环境和建设地理环境,能够用正确的地理观念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地理学的知识领域很宽,任一专业学科和地理学都会有联系。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已成为一种趋势,单一的不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的学科越来越不多见。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人的行动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密切的联系,对与地理科学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要熟悉、了解,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某个方面要专深、精通,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所作为[3]。
土地管理专业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科学的职业岗位分析,界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知识与能力结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实用型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在经济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结合土地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原理的讲授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经济地理学教材中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省略,只要交代清楚确定的原则、所用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技巧,直接给出结论,进行应用方法的讲授即可,对简单的内容、易于自学的知识进行简化讲授,使学生接受的是如何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经济地理学以及其它问题的方法的教育,而不是数学知识的运用,这对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利。
3.2反映学科进展,创新思维模式
传统的地理思维主要是剖析不同区域的内部结构,揭示不同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而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决定了地理思维的综合性特点,从总体特性上进行研究,注意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要运用和吸取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生态学、行为学和政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学科发展较快的学科,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学科研究,从开始主要集中于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到经济活动全球化、新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其他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形象的非经济因子作用的各种理论如“嵌入理论”以及“网络联系理论”等的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反映学科的新进展[4]。
地理善于区域研究、综合和宏观论证,地理学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知识经济及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的结合和一系列空间操作与分析,为区域规划、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强化了地理的决策思维,也促进了学科的决策化。客观上为其走向高层次决策领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地理思维特性这一切入点,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创新地理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握住了这种思维的特征,才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问题,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才能使分析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体现出地理性,也才能更为全面、彻底地贯彻素质教育。
3.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学习经济地理学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目前广泛开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各种乡村规划(如集镇规划、乡(镇)域规划、村庄规划)和土地评估、地籍管理等,无不表明地理实践思维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新时期这一思维特性还将进一步发挥。
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可以按照就近原则,建立以学校所在城市作为课程实践的主要基地,根据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发展战略、房地产评估、地籍调查、土地资源管理等实践内容开展系列讲座,参观相关机构、部门、科研院所的工作流程,熟悉工作环节等。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来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增强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另外要树立能力本位理念,在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上下功夫,提出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能力的训练项目,如计算机辅助制图能力训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能力训练、城镇体系规划设计能力训练、房地产估价能力训练等等,学生在毕业时要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芳.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
[2] 李国平.关于经济地理学教学及其改革的初步探讨[J].经济地理,2002,22(1)
[3] 白光润.地理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关键点;措施
由于地理学科不属于我国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因此普遍不受初中生的重视。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实用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地理学科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课时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更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理解程度,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地完成。
2.以教师发展为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还能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科技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不断有新的地理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地理学科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对新型技术的掌握程度。另外,由于初中生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心理状态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以教学效果为重点
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只能够在相对条件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少的时间、物力以及人力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创建出高效课堂。促进能力相当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且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学科课堂不具备趣味性,通常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没有积极性。若要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的改革方法有三大点,具体如下:
(1)课堂导入。开展情景教学,创建地理认知。作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进行知识与生活的情景创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实效性。
(2)课堂教学。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现代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方便学生领悟。例如,在进行季风气候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季候风的走向及形成方式用Flash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上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加强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主要的检验方式还是通过练习题来实现。教师通过讲解不同难度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渗透,提升教学质量。
2.细节化教学
由于初中地理的知识范围较为宽泛,而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知识点中的关键点、难点找出,在授课过程中,以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要精细化,打好基础,进而提高难点、重点的吸收程度。
3.注重读图析图,技能化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元素。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地理数据、图表以及地理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图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的认知。在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更大程度地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改进地理教学方式,地理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01):137.
1 引言
我国旅游地理学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研究的团队增加、成果增加学科声望提升,发展迅速。相对研究理论的知识,实际理论指导??践不多,虽说多年晚上研究学科规范问题,可是依旧没改变研究成果知识的贡献的问题。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核心就是研究问题,缺少研究问题,就不能产生优秀的研究成果,也就造成现在很多成果缺少“研究问题”。本文旨在研究这类问题,纠正对学术研究概念和价值的认识、重新认识学术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地位、重申基础理论系统对学界意义、深入联系社会实践等问题,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
2 研究问题概念
通常,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研究问题就是一项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的问题,通过研究进行回答。学科研究里面的问题,一般会比社会世界里面的社会现象或问题更加的集中和具体。定性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对课题考察的问题的基本形式的表达;定量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人员表达怀疑,而且努力寻找回答的问题[1]。所以,研究问题,就是研究人员在特定的科学角度、理论体系与科学方式下考虑和解答的问题。
3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象
这些年,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增加,各个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的学术论文增加,发展迅速。就当前数量来说,旅游地理学研究成为地理学研究提出学术成绩很集中的分支学科,可是对于每位旅游地理学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研究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地理学更好持续的发展。
众所周知,研究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衡量学术研究质量的核心标准,更是研究进行的开始和基础[2]。可是,当前就我国的发表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分析,很多的研究人员不注重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质量不佳,在蓬勃的旅游地理学成果中,研究问题的缺失很普遍。本文对这些年相关的论文和期刊进行研究,发现“研究问题的缺失”是普遍的问题。
4 研究问题缺失的原因
4.1 对研究问题认识不足
研究问题对常规科学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中,研究问题也是范式形成的基础。“学术成就”是以学科基础的“公认的理论”,这些“公认的理论”也能提出很多的成功的应用,比较应用和示范性的观察和试验,长久作为常规科学被学术共同体所接纳。所以这些工人的理论是研究人员通过各类社会现象和自然状况里面提出的研究的问题的解答作为根本,多以研究问题在科学研究里面是重要的核心的地位[3]。然而,目前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学界还没认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而且很多的学术论文缺少研究问题。现在学术论文很少考虑: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和旅游地理学理论的联系等问题。所以,没有充分的认识研究问题,就造成研究问题的缺失,也造成学术论文缺少知识的贡献,失却了研究的目的。
4.2 缺少系统理论梳理
好的研究问题,是在工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可是,我国目前旅游地理学缺少公认理论的系统梳理,更有甚找不到系统梳理的起点。可是,目前我国旅游地理学界还没有认识到这点,如果没有这种系统的梳理,就会造成整个学科不能更好的发展。而且,从现在看来,目前已发表的文献综述,很多都没有根基,零散不齐,不能很好把自己定位在学科体系应有的位置里面[4],很多的文献论文更是参差不齐的把相同的研究问题随意的堆积在一起。因此,造成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的缺失,也使研究的人员不能提出很好的研究问题,所以这种概念体系的缺失,也会是研究人员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找到更好的变量,不清楚的理论框架也使研究人员不能很好的把控变量之间的相关联系。
4.3 实践深度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旅游地理学的的到了巨大的发展。所以,积极的应用到规划时间,在规划里面得到研究的可进入性、并且从时间里面发现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关键的路径,规划和研究的良性互动更好的推进学科的进
步[5]。可是目前血多的规划实践知识停滞在调研的的浅薄的局面。众所周知,实践和理论本来就是循环往复,相扶相助的关系。我国旅游地理学由于缺乏深度的实践的,就使“理论――时间循环”不能够更加的深入、相关的研究也找不到更好的研究问题。如果不能打破这类局面,旅游地理学就不能结合整个人文地理学与旅游研究来提升研究质量的知识的贡献,也会造成地理学学科地位的质疑。所以,在整理系统理论知识,搞清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的同时,就有必要深入实践,探究研究的问题。
摘要: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了解自身生存环境、形成基本地理认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通过基础地理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世界探究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激发学生世纪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
关键词:地理,教学法;师生关系;教学手段;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50-01
很多初中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都学不好地理课程,学习效果比较差。通过和这些学生交流,发现不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且往往是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出现。对这些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基本前提。
1.地理学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1.1 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初中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中,地理学科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虽然是中考科目,但在中考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偏低,不像数理化、语数外等课程一样,甚至还不是满分试卷。另外,从高考这个长远目标来看,重点还是语数外等课程。不知不觉中,地理成了主课中的副课,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太重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很多学生地理学不好了。
1.2 知识枯燥,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范围广泛,很多和生活的区域、环境不直接联系,需要记忆的点比较多,容易变成一系列繁杂、枯燥的知识汇总,导致学习起来有困难。同时,初中的学生还处于思维方式转变与成长的阶段,对一些地理图形、原理的理解还有些欠缺,也增加了学习难度。
1.3 缺乏生活经历,直观感受不够。城市环境成长的孩子,对土地等自然环境的接触偏少,很多的基本地理常识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例如在谈到锋面雨、季风、梅雨季节等概念时,虽然和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大多数学生无法和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自然也就很难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
1.4 叛逆期的年龄,心智不够成熟。初中学生正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和思想在逐步成熟,处于巨变之中,也是典型的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的敏感,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走极端,很多的学生因为和学校、老师、同学、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了学习。以上是一些比较明显的共性问题,另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我们不能穷尽。关键是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何解决,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快乐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提高学习效果,微笑地说出“地理学习,so easy!”。
2.帮助初中生提高地理学习效果的“四维教学法”
依据长期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证实任何单独的解决办法都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必须要利用综合办法,才能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据此,我们提出帮助初中生提高地理学习效果的“四维工作法”,建议从以下四个维度来开展相关工作:
2.1 建立优秀的师生关系。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生阶段,很容易因为叛逆老师的管制,进而讨厌某门课程。例如有些学生说“我讨厌地理课的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所以故意捣乱,地理也就学不好”!
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刻板教训学生,不给班主任、家长打小报告,通过相对平等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和教师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坦率、友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用鼓励、夸奖的方式,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班级的优点,“狠狠地”夸奖他们,比如“你真是很有地理天赋,这种问题很多人都观察不到的!”,“你是我教过的地理悟性特别高的同学了!”,“你这样好的学习态度,地理肯定会学得特别好!”等等,让叛逆期的初中学生从心里和老师拉近关系。
2.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一些地理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比较疏远,比如谈及长江流经的省份、我国的主要山脉等等,会让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在背诵几次产生混乱之后,就容易失去兴趣与信心。这个时候,通过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
2.2.1 采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让学生通过图片、模型、视频等综合方式学习地理。活生生的内容往往比纯粹的文字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我们曾经通过图片、视频将长江发源地开始,一直到入海口各个不同省市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展现给学生,他们就会形成深刻印象,学起来既容易又快乐。
2.2.2 将游戏引入教学之中。初中学生是非常爱玩的,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是激发兴趣的最佳手段之一。我们曾经展开"地图大PK"游戏,让同学们比赛在地图上寻找一组地名、辨识不同形状的地图、手绘地图比赛等等,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很好。
2.3 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好难点问题,提高学习信心。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这些难点如果没学好,就会让学生觉得地理很难,久而久之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难点问题,要耐心地教育,不厌其烦地讲解。
例如,看图识图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看图识图要求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三维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在思维能力跟不上的情况下,学习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扫除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消灭地理学习信心的这些障碍,让地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是提高地理学习信心与效果的重要举措。
2.4 阐明学好地理的意义与价值。思想上的轻视也是学生学不好地理的重要原因,一旦你认为某件事情不重要,潜意识就会减少相应的关注,那么成绩差也是正常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从考试的狭隘领域来理解地理学科的价值,要把地理学的深层次价值展现给学生。当然,也不能只讲道理,还要配合一些案例、故事来讲,比如一些以地质灾难、地质现象为主题的电影,例如《后天》、《2052》等,有时还可以给同学们讲述一些某企业家因为地理知识发现商机、某将军因为地理知识打了胜仗、某侦探因为地理知识侦破重大案件等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案例,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意义,从思想深处重视地理,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