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4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快递行业前景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多级分拣机制;智能;二维码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快速变革。以阿里巴巴为例,从1999年成立到成为电商交易额为3万多亿的世界级大公司,只用了17年,而它的支柱淘宝只不过成立了短短的13年。人们的消费习惯变得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电商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快递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邮政的一家独大,到现在快递公司的“遍地开花”,这一切都是计算机技术在支撑着。电商和快递的快速发展,都对仓库货物的智能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人民在找工作时候,对工作环境和工资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人为分拣货物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果开发一个智能分拣货物的系统,将会大大的降低仓库的运营成本。
2 系统建设
货物智能分拣系统的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数据库建设;二维码自动生成系统;二维码扫描系统;多级分拣设计;智能搬运机器人。
2.1 基础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建设是本系统的重中之重。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包含中国全部的省、市、县、乡、村的名称,并对这些数据的隶属关系进行关联。
2.2 二维码自动生成系统
每个货物都有自己的唯一对应的目的地即收货地址,系统开发人员设计算法时要根据货物的收货地址生成一个特定的二维码并打印到货箱六面。
2.3 二维码扫描系统
二维码扫描技术现在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技术。生活中,超市、餐厅、商场等,我们处处都感受到二维码扫描技术带来的便捷。
本系统的二维码扫描系统是个复合的扫描系统。该扫描设备包含四个可伸缩的扫描设备,分布在传送带的两侧及空中,货品沿着传送带穿过扫描区域,目的地数据就会传送到分拣器进行分拣。如果没有数据传输到分拣器,但是识别到有货品,此货品就会被截下进行人工分拣,进行错误分析,并对原来的系统进行优化。
2.4 多级分拣机制设计
货品的收货地址是十分详细的。以淘宝为例,货品的收货地址信息包括:省份、城市、区县、街道、门牌号或者楼层号和房间号等信息。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系统设计分多级设定,因为不同的货品需要分到不同的省份,我们不可能直接设置34个分支,那样设备占地面积太大,效率低下。
本系统将中国的省份划分成8个区域,分别是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青海、陕西、甘肃、新疆);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港澳台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这样,货品将会第一次被分拣成8份。
设备使用转向臂分拣机,这种分拣机在每一个转向点处都安装有一个转向臂,当这个转向臂绕固定的可旋转的支点转动到系统设计的角度时,就可以将物品分到目的轨道里面。转向臂的角度与系统接收到的收货地址的数据有关,可自动化控制。这种设计适用范围很广,可长时间不间断分拣货品,每分钟可达100件以上,并且成本很低,结构设计也十分紧凑,转向臂表面一般都装有光滑且具有弹性的衬垫,这样就可以防止设备高速运转时,将物品撞坏。
2.4 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
智能搬运机器人是将货品搬运到制定的区域,并存放整齐。智能搬运机器人是圆盘形结构,具有很高的载重量,上部具有可伸缩的圆型平台用于放置物品,可伸缩性主要可将货品放置在高处。智能搬运机器人本身具有GPS定位,它可以带领机器人到目的架位。在圆形平台中还有激光扫描仪,这是智能机器人的“眼睛”,它可以指挥机械臂将货品推到制定的货架层,而不与其他货品发生碰撞。
3 小结
货物智能分拣系统的建设,提升了仓库的科技化水平,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当然,中间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改善,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货物的智能分类保存,进一步提高其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佘勇.智能化电子标签货物分拣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14(21)
[2] 徐强.电子标签拣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物流科技. 2008(04)
[3] 黄启明.自动分拣系统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 物流技术. 2002(05)
[4] 万隆君,徐轶群. 基于感应式电子标签的物流自动化管理系统[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当前,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领域之中,并逐渐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局面,改善机械工业的同时加速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本文就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工程的核心技术以及机电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加速机电工程一体化发展。
1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1.1机器构造
就机电工程技术而言,其应用期间涵盖多种生产机器,而生产机器自身有发动机、配器、行驶以及制动等较多的组成部件,想要确保机械的运行效率,需要进行运转精度、改善性能等方面的优化。同时,进行机械效率优化期间,仅考虑机器结构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还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考虑以及改进。一般传统机器产品的原料为钢铁,但是随着传统机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开始倾向性的选择非金属复合材料以及更优质的金属材料,通过新型生产原料的选择,不但成功降低了机器自身的重量,还降低了能力方面的消耗,在提高驱动系统功率的同时提高机器效率。
1.2技术的优化
想要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弱电控制线路的提高,在提高的同时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具体从提高传感器、电机、微型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展开分析,提高弱电控制线路,内容如下。
1.2.1电机
电机作为驱动机的代表,应用期间电机响应速度、工作效率存在问题,想要进行电机综合性能的提高,可以研发并选择新型驱动单元,并在期中加入传感器以及控制组件等。
1.2.2传感器
就传感器而言,科技含量低会影响信息精准度、敏锐性以及信息传入的及时性,所以想要提高传感器工作效率,前提就是提高传入信息的敏锐性、精准度。当前,光纤传感器是最为常用的传感器类型,非接触性检测屈董单元是信息传播的介质,能够在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1.2.3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器作为信息处理设备之一,在机电技术应用、微电子学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想要提高微型计算机的综合性能,前提条件是提高信息处理设备自身的快速、准确、可靠,并对干扰等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另外,要进行专项技术人才的培养,达到在控制研发成本的前提下研发高速快递方式,确保机器运作效果。
2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分析
机电一体化涵盖两方面技术,即软件、硬件(机械本体以及传感器等),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发展,需要从机械本体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2.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包括性能方面的改善、质量上的减轻、精度上的提高。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就是钢铁材料,想要减轻质量,前提是进行结构改进,并考虑材料的替代,在坚强机械本体重量的情况下实现驱动系统小型化,并最终达到机械本体优化的目的。
2.2传感技术
传感器问题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可靠性、灵敏度、精准度,并预防干扰。电干扰的预防应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外部信息传感器选择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2.3信息处理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所以想要更好的带动并发展机电一体化则必须考虑到信息处理设备自身模/数转换设备、输入输出的可靠性情况,提高处理速度。
2.4驱动技术
基于电机驱动机使用期间的快速响应、效率问题,所以开始研发内部装有编码器、伺服驱动单元替代传统的电机。
2.5接口技术
想要实现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确保数据传递具备格式上的标准化以及规格化,利于实现信息传递、维修处理,并进行设计简化。当前,技术工作人员开始在合理控制经济成本的条件下进行高效接口的研发,以解决接口中所涉问题。
3机电一体化技术前景分析
就当前机电一体化发展情况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未来机电一体化主要有智能、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网络化、绿色化等6个发展方向,内容如下。
3.1智能化
当前,智能化俨然已经成为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有效的进行人类智能的模拟,有一定的判断、推理、思维、决策能力,在工作开展期间逐渐的替代某种程度的人脑劳动。
3.2系统化
系统化表现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即开放式/模式化总线结构以及加强通信功能。系统在灵活组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裁剪、组合,以实现系统的协调以及综合管理。就未来的技术发展而言,机电一体化需要着重考虑产品、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尽可能的实现产品中部分人的性能,包括智能、情感等,趋向于生物系统化发展。
3.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涵盖微机械、微电子、软件技术,成为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之一。当前微电子机械系统逐渐朝向更小尺寸的纳米以及微米方向发展中。微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兼具诸多优势,包括体积以及耗能小、灵活性等,能够进入一般机械都无法达到的空间中,利于精细化操作,且开始应用于生物、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中,未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3.4模块化
在机电一体化中,产品的种类丰富多样,生产厂家繁多,进行机械接口(电气以及动力等)的研发是复杂且重要的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并制定相关标准,确保部件以及单元、接口的匹配。就企业而言,可以借助标准单元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合理的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
3.5网络化
就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而言,网络化是最常听到的词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网络技术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此行业向网络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所涵盖的种类较多,所以网络的对应方式以及形式也会有所不同,网络的普及使得远程控制终端设备成为了机电一体化产品。
3.6绿色化
当前,工业的兴盛发展,在降低资源的同时,更好的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为了降低生态环境可能受到的污染问题,绿色产品应运而生并占有最突出的市场地位。绿色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绿色化是指使用期间不污染生态环境且报废期间不进行回收,目的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以及运输等)中将生态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并且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绿色化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
4结语
综合本文上述内容,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所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是传统机械设计变革所需,在推动机械产品发展的同时,振兴机械工业的发展。另外,机电一体化有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以及网络化、绿色化等未来发展方向,也对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利于机械工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4130.
[2]安振华.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3]王轩.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与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683.
[4]郝智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5]高铁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和其自动化问题剖析[J].科技展望,2015,25(28):96.
据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RLEC)估计,美国企业一年用于处理逆向物流的成本支出可能超过350亿美元,逆向物流花费成本已经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 5% -1%。联邦快递公司、IBM、3M、西尔斯、通用汽车等着名企业都纷纷投资建立逆向物流系统。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意识到逆向物流已经日渐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逆向物流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在我国,物流业已成为本世纪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只重视正向物流活动,忽视沿供应链逆向渠道所进行的逆向物流活动,对顾客退回物品以及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品的处理,一直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与在聚光灯下的正向物流相比,逆向物流仿佛一直都埋首于黑暗的后台。本文将对逆向物流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国内企业对逆向物流的关注。
一、逆向物流的内涵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商品物流根据其流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我们通常说的物流都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最早提出“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这个名词是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他指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其后,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逆向物流也有定义,虽论述不同,但其主要思想是一致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逆向物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获得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是对最终的废弃物进行正确的处理;第二,逆向物流的流动对象是产品、用于产品运输的容器、包装材料及相关信息,将它们从供应链终点沿着供应链的渠道“反向”地流动到相应的各个节点;第三,逆向物流的活动包括对上述流动对象的回收、分类、检验、拆卸、重新包装、再制造和报废处理等活动;第四,逆向物流由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
(二)逆向物流的特点逆向物流也属于物流的一种,因此它也同正向物流一样具有包装、运输、装卸、储存、加工等功能,但由于其物流的内容不同,也导致其具有自身的特点。
1.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废旧物资流可能产生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或生活消费领域,涉及任何领域、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日夜不停地发生,正是这种多元性使其具有分散性。
2.逆向物流的复杂性。在回收的物资中,可能混合有很多不同种类、不同状况的废旧物资,在进行物流中很难划分其种类,只有当在物流系统中进行分拣、检查后复杂性才会慢慢减弱直至消失。另外,退货商品或报废的商品处理过程复杂,从而导致管理的复杂。
3.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由于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及消费者对自由回收政策的滥用,逆向物流产生的时间、地点、数量难以预见,使得企业很难控制产品的回收时间与空间,这就导致了不确定性。
4.逆向物流的缓慢性。人们不难发现,开始的时候逆向物流数量少,种类多,只有在不断汇集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较大的流动规模。产生的废旧物资也往往不能立即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它需要经过加工、改制等环节,甚至只能作为原料回收使用,这一系列过程的时间是较长的。同时,废旧物资的收集和整理也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这一切都决定了废旧物资流缓慢性这一特点。成较大的流动规模。产生的废旧物资也往往不能立即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它需要经过加工、改制等环节,甚至只能作为原料回收使用,这一系列过程的时间是较长的。同时,废旧物资的收集和整理也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这一切都决定了废旧物资流缓慢性这一特点。
二、逆向物流的市场前景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2002年,全国电冰箱保有量1. 2亿台,洗衣机1. 7亿台,电视机4亿台,电脑1600万台。这些电器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家庭的,按家电正常使用寿命10~15年计算,其中的大部分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报废期。专家预测,从2003年起,我国将进入家电废弃高峰期,届时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的年均报废量都将达到400-500万台,再加上空调、手机、电脑等,每年总计将有2000万台左右的家电报废[1]。在美国, 1999年的逆向物流成本约占物流总成本的5%,到2002年,其比例上升到15%左右[2]。如今,美国各行业每年的退货额已达到650亿美元。不难看出,逆向物流市场需求量大,而且逆向物流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逆向物流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被人们淘汰和废弃的物品也越来越多。第二,与企业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关。企业发现从公司战略高度来管理逆向物流,可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成本,缩短处理周期,使其成为具有独特的差别化的营销工具,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与网上营销有关。在网上营销,顾客无法像传统的购货方式一样对商品进行观察、触摸、试用,收到货后发现并不满意而要求退货。来自Biz Rate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0-2004年间,在线退货增加了两倍之多。其中退货最多的3类产品是服装(27% )、计算机软件(20% )和图书(15% ),大多数要求退款[3]。第四,与供应商的产品召回行为有关。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对缺陷汽车召回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在欧洲,许多欧盟成员国实施了专门的法律,要求制造商在知晓其产品存在缺陷后采取措施进行召回。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地位的上升,消费者权益增加,产品召回现象从最初的汽车、电脑迅速蔓延到手机、家电、日用品等各行业。第五,与环保的要求有关。为了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制定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对于他们所制造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三、逆向物流的价值分析
(一)节约社会资源,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传统管理模式的物料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物品及其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废旧物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而且它们本身凝聚着能量和劳动力的价值,是一种载能能源,对这些物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例如,蓝带啤酒开展啤酒瓶的回收工作,将经过清洗、消毒后的啤酒瓶再次投入使用,比生产一只新瓶可降低成本20% -40%。美国宇
航局重新利用改制与翻新的零部件,使飞机制造费用节省了40% -60%[4]。
(二)提高顾客价值,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当今顾客驱动的经济环境下,顾客价值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众多企业通过逆向物流提高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赢得顾客的信任,从而增加其竞争优势。对于最终顾客来说,逆向物流能够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有利于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增加其对企业的信任感及回头率,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客户来说,上游企业采取宽松的退货策略,能够减少下游客户的经营风险,改善供需关系,促进企业间战略合作,强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特别对于过时性风险比较大的产品,退货策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三)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改进产品质量逆向物流在促使企业不断改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上具有重要作用。IS09001-2000版将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活动概括为一个闭环式活动———计划、实施、检查、改进,逆向物流恰好处于检查和改进两个环节上,承上启下,作用于两端。如果顾客退回了认为有缺陷的商品,企业通过分析商品缺陷的本质,找出它的原因并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递到管理阶层,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管理者可以在事前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管理,在以后的生产中避免出现这样的缺陷产品。
(四)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环境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对环境的期望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各国都制订了许多环境保护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企业的环境业绩已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许多企业纷纷采取逆向物流战略,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消耗。
四、发展逆向物流存在的障碍
(一)企业管理者对逆向物流的重视不够企业认为逆向物流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这种对外部废旧物品及其物料有效利用的忽视,造成大量可再使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外,生产企业对回收责任的意识淡薄,认为产品一旦售出,所承担的责任就结束。
(二)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的矛盾由于环保法规的约束,企业必须通过产品回收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危害,以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然而,产品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造成亏损。(三)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相冲突逆向物流也需要经过运输、加工、库存和配送等环节,这可能会与企业的正向物流环节相冲突。大多数企业很关心管理物流的正向部分,对管理逆向物流的投入很有限。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常常会放弃或弱化逆向物流,结果导致了企业的隐性损失。(四)缺乏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没有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造成了企业收集信息的困难,不能对逆向物流中的商品进行实时跟踪管理,降低了退货商品和回收物品的处理速度。
[关键词] 中韩自贸协定;中韩经贸合作;辽宁经济
[中图分类号] F7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5)03-0031-06
2015年6月1日,历时十年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达成协议,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开放水准最高的自贸区,体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1]。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给辽宁省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区红利,积极构筑辽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助于推进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一、 中韩自贸协定的主要内容
中韩双方本着稳中求进、互利共赢、防范风险的合作原则,以中韩自贸协定作为基础性协定,该协定覆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17个领域,包含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诸多经贸议题,在尽量减少对双方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双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力争拉动两国经济增长。
在关税减让方面,中韩自贸协定达成后,经过最长20年的过渡期,中方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方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在立即撤销关税的商品中,中国为进口额的44%,韩国为52%,其余产品则分阶段撤销关税(见表1、表2)①。另外,包括产自朝鲜开城工业园区的产品在内的总计310项品目获得韩国原产资格,在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立刻享受关税优惠。双方还将设置境外加工地区委员会,为在朝鲜境内增设境外加工区做铺垫。此外,中韩自贸协定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规定了地方合作内容,即在两国设立中韩产业园,发挥经济合作示范效应。
在市场开放方面,中韩两国将对进入本方资本市场的对方金融企业提供优惠待遇,这意味着双方将简化相关审批流程,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协定还决定,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韩国建筑企业可以不受外资投资比重的限制(即韩资建筑企业投资占比可达50%以上)。中国还考虑允许韩国旅行社在中国招揽赴韩或第三国旅游的游客[2]。
表1 韩国出口中国商品的关税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表2 中国出口韩国商品的关税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此外,在服务业开放方面,两国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相关内容谈判。中国回应了韩国在视听合作合拍、出境旅游、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韩国也承诺满足中国在快递、建筑、医疗等方面提出的条件。双方还决定对于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内部往来人员给予2 年期的就业和居留许可,并给予商务人员1年期多次往返签证。
对于环境保护、国有企业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中方相对落后的领域,韩方虽然比较关注,但因为谈判难度较大,双方本着防范风险、逐步推进的原则,承诺在协定生效后2年,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模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应该说,中韩自贸协定亮点颇多,不仅将大大改善中韩贸易与投资环境,对两国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多重共赢效应,更将对亚洲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3]。
二、 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现状
近年,辽宁省与韩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频繁。韩国对辽宁出口大幅增加,由2007年的25.1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40.44亿美元,6年间增加了1.6倍。与此同时,辽宁对韩出口尽管出现了阶段性波动,但总体上仍呈现增长态势,由2007年的46.0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54.05亿美元(见表3)。辽宁向韩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汽车点火布线组、光敏半导体器件、自动调节或控制仪器及装置、钢铁绞股线绳、铸锻件、木制品(地板、家具等)以及辣椒、辣根等调味料、大白菜、花卉、水产品等。而从韩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有液晶显示板、汽车零件、钢铁板材、电视机零件、平板轧材以及服装、化妆品、奶粉、家电、海苔等。由此可见,辽宁与韩国的贸易既呈现互补的格局,又有一定的重叠性。辽宁对韩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品、钢材、农产品等,而从韩国主要进口附加值较高的工业产品和较为高端的日常生活用品。
表3 辽宁对韩国进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008-2014 年》。
韩国对辽宁的直接投资也出现了大幅上升的趋势。2007年辽宁实际利用韩国外资金额9.84亿美元,到2013年迅速增加到20.12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2倍多(见表4)。在对辽投资的所有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三,且增幅最大。特别是在日本等国对辽宁直接投资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来自韩国的投资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说明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仍然很大。同时辽宁企业也逐渐融入韩国市场,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以沈阳市为例,2014年沈阳对韩国投资项目有2个,协议投资额为3050万美元。对韩国工程承包与劳务新签合同额811万美元,对韩国工程承包与劳务营业额1279万美元。
随着辽宁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不断升温,两地的人员往来也越加频繁。目前,沈阳、大连至韩国的正班航线已增至6条,分别到达首尔、釜山、大邱、济州、清州和光州。沈阳和大连每周往返于韩国的航班架次总数近200班。除商务往来之外,近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激增,加速了两国间的人员流动。2008-2014年间,仅沈阳市赴韩游客就暴增10倍。此外,辽宁也是韩国人海外留学的重要目的地,截至2014年底,在辽宁留学的韩国留学生数量达到3700人,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另外,在沈阳和大连定居生活的韩国人达数万人,并呈递增态势。
表4 韩国对辽宁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008-2014年》。
沈阳和大连是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中最活跃的两个城市。2014年,沈阳与韩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3.6亿美元,其中出口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8%,进口9.08亿美元,同比增长4.92%,韩国成为沈阳第三大海外贸易伙伴。截至2014年底,在沈阳获批的韩资企业数量达4419家,合同外资金额140.14亿美元,利用外资64.78亿美元,在沈阳的海外投资中位居第2,并且沈阳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大连和韩国的贸易虽然偶有波动,但总体而言仍然非常活跃。2014年,大连对韩出口额近24.58亿美元,进口则达28.98亿美元。大连与韩国每年经贸往来人员超过2万人次,仅在大连金普新区常住的韩国人就达5000余人。大连在海外设立的66个投资企业中,有17家落户韩国。
三、中韩自贸协定背景下辽韩经贸合作空间巨大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随着产品关税下调或降至为零,两国市场将加速融合,进而形成更大的市场。由于两国产业存在互补,双方将在产业对接升级方面实现更大的融合,即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最终产品,双方选择的范围也将逐步扩大,两国产业结构体系将得到有效利用,中韩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将会进一步提高[4]。在此背景下,辽宁与韩国的经贸合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泛的合作空间。
首先,实现辽韩产业优势互补,促进辽宁多个产业加速发展。中韩自贸区背景下,辽韩间的贸易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辽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如钢铁及其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的对韩出口将会增加,并获得较大的收益。而韩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如石化产品、金属加工制品、化妆品、家电、汽车零件、医疗和光学设备等将会扩大对辽宁的出口。辽宁出口的增加必将带动省内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当然个别产业和领域也会受到冲击和影响,但对于辽宁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的更多交流合作机会。引入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韩国优势产业,尤其是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业将会激发辽宁企业的学习热情,提升辽宁的生产业水平,而这恰恰是辽宁的短板。再比如,辽韩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互补性显著。辽宁可以引进韩国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以满足百姓日益扩大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样,辽宁也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困扰,对于养老护理、健康医疗的需求日渐增加,而韩国在这一方面走在我们前面,与韩国的合作可以促进辽宁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此外,辽韩在电影、动漫、游戏、表演等文化产业的合作空间巨大,以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正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韩国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值得辽宁学习借鉴。
其次,辽韩经贸合作助力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市场观念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的规模和程度,借助外力,从开放中获取所需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并借鉴其他国家工业转型的成功经验。而韩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功地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韩国由于资源短缺和市场狭小,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技术和资本等需要不断地寻找更为广阔的海外发展空间[5],而新一轮辽宁老工业振兴恰恰需要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理念来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换代。因此,辽宁对外资“引进来”的需求与韩国资金“走出去”的需要在时间上产生了一致性,加之地缘上的临近性、优势的互补性,应该说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潜力。特别是在中韩自贸协定生效的背景下,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审批流程的简化等,将加速韩国资本流向辽宁,促使韩国扩大对辽宁的投资。而对于国有企业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中方相对落后、韩方较为关切的领域,双方也将会通过后续谈判逐一解决、突破[6]。因此,中韩自贸协定将不断拓展双方在资本、技术等领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支持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有助于韩国在东北经济中赢得重要位置,符合韩国长远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
再次,辽韩物流合作将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韩自贸区协议签订后,港口和航运业将最先受益,辽宁的大连港、营口港的吞吐量、集装箱业务以及未来的邮轮业务都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这将给港口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扩大辽韩合作空间。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辽宁正在不断完善与俄远东地区的陆海联运合作。目前,辽宁已经开通了“辽满欧”、“连满欧”等海陆交通运输大通道,以“辽满欧”国际货运班列为例,全程运行时间为12天,比传统的普通班列要便宜1000多美元,无论是时间还是价格上,与国内外其他线路相比,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韩国也面临着出海的限制,货物运输若通过马六甲海峡到欧洲需要40-50天,若通过其它海铁联运通道,价格要高于“辽满欧”通道,因此,韩国非常重视这条通道,韩国的很多货物从仁川港通过客货班轮,经营口,再通过“辽满欧”海铁联运通道运抵欧洲。自贸区协定生效后,辽韩在港口物流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大连港和营口港可以考虑建立韩国商品交易集散平台,利用其在运输、港口、保税仓储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打造面向东北、华北地区的韩国商品分拨中心。同时,提升中韩陆海联运层次,将辽宁打造成连通韩国与俄罗斯、欧洲的中转枢纽[7]。
四、加强辽韩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创造条件积极承接韩国产业转移
目前,韩国在辽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餐饮娱乐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亟待解决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有企业改造的参与并不多。韩国对辽宁投资的主要目的还是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这显然不利于辽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今后,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更多地考虑并融入韩国因素,利用中韩自贸区的有利条件,积极创造吸引韩国投资的优惠条件,提高引进韩国投资的档次和水准,特别是创新方式和途径,让韩国能够参与到辽宁国有企业的改革当中。另外,要加大产业园区引进韩资的力度。产业园区承接韩国优势产业的转移需要立足实际,精准定位,综合考虑各地的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以及市场空间等确立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化和盲目攀比[8]。另外,承接韩国产业转移必须重视市场化、专业化和集聚化,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等相关配套产业集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补链、延链、强联,形成上下游一体、完整的产业链条[9]。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服务,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
(二)利用友好城市建立政府间多层次战略合作关系
加强辽宁与仁川、大田、城南、釜山等韩国友好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带动全方位的经贸合作。针对各个城市不同的产业优势和特色,突出合作的重点领域。例如,推进与仁川之间在汽车零部件以及港口贸易方面的合作;强化与大田市之间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医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与城南市在互联网游戏软件开发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展与釜山市在美容、整形产业的合作。此外,充分利用投资贸易促进机构等团体组织,在韩国组织开展招商活动,定期邀请韩国相关企业来我省考察访问。考虑增设在韩国的经贸办事处,通过办事处加强与韩国商界的沟通联系,举办各种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宣传辽宁,提升辽宁在韩国的知名度。同时,推动辽宁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赴韩投资。着力解决企业投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和困惑,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信息和服务,特别是要帮助企业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企业工会组织等,规避投资风险。
(三)突出大连港、营口港等在对韩经贸合作中的地位
对于处在辽宁对外开放前沿的大连、营口等城市,应充分利用其在地缘、经济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率先抓住中韩自贸区的变革机遇,深化与韩国的经贸合作,提振经济发展。重点在打造韩国商品交易集散平台、推进中韩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港口功能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打造韩国商品交易集散平台方面,利用大连港、营口港、沈阳综合保税区在运输、港口、保税仓储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将其打造成国际仓储、国际物流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的港口;创建“韩国产品中心集散基地”,使沈阳、大连、营口成为承接大部分销往东北地区的韩国农水产品、化妆品、服装及食品等商品的流通集散地;提升中韩陆海联运层次,加快推动海铁国际联运,把辽宁打造成连通韩国与欧亚的中转枢纽。加快实现大连、营口港的港口功能的转型升级,即从一个单纯的水陆转运的枢纽转变为一个以中俄经贸合作、中韩经贸合作为主的集运输、交易、加工仓储、保税、金融及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建设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强“港城联动”,构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桥头堡。加快大连金普新区的中韩贸易合作区建设,通过这个合作区把跨境电商引进来,发展线上线下的跨境电商业务,同时也要把中国的好商品输送到韩国去。
(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辽韩经贸合作创造条件
由于目前的中韩自贸协定是基础谈判,很多领域的谈判还将在后续谈判中逐步推进,因此,辽宁应当适度超前规划,勇于先行先试,加快改革步伐,并及时跟踪中韩自贸区后续谈判进程,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中韩自贸协定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协定提供的优惠条件,同时为受到冲击的企业提供扶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在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的同时,特别要关注中韩自贸协定中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规定,例如审批程序的透明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的一致性、知识产权保护等,尽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辽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与韩国经贸合作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和先动优势。特别是大连,一直希望中韩自贸区能落户大连,但前提是大连的自贸区方案要有改革的新意、突出自身特色,并立足于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向东北亚地区,为国家提供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实验样本。因此,大连可以主动尝试制定面向对韩贸易和投资的大连市的负面清单,从而确立在中韩自贸区中的发展优势,创造更高层次的投资与贸易自由化条件。
[参考文献]
[1]高虎城.借力中韩自贸协定 共襄区域发展繁荣[J].国际商务财会,2015(6):p5~7.
[2]杨文生.建设中韩自贸区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5(4):p67~69.
[3]蒙少东,马永飞,金世源.关于建立中韩自贸区的若干思考[J].对外经贸,2013(12):p12~14.
[4]徐长文.中韩FTA时代的经贸合作展望[J].国际贸易,2012(8):p38~46.
[5]张美华.辽宁对韩贸易与吸收韩资效应的实证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1):p28.
[6]胡渊,杨勇.多边化区域背景下中韩自贸区前景分析[J].亚太经济,2014(2):p147~151.
[7]牛林杰.“欧亚倡议”+“一带一路”:深化中韩合作新机遇[J].世界知识,2015(5):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