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4: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课后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地理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老师就有以下要求:老师需要利用业余的时间,在课堂上,运用课外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潜力进行开发,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更快提高,只有更多的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多更深刻,通过自己进行学习来加深印象,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和改进,学习经验和技能都是在不断改正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的,一定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让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就是通过实践把这些与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教学结合起来。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的去查找资料,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这样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可以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处于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今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4.有利于日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升入高中后地理教学过程存在着衔接问题: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理的观点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内容联系问题;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同;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的意志力和学习品质不同。因为存在着上述这些问题,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会觉得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则有利于今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法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前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明确当堂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所准备。利用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解决课上学习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开展针对性学习,在学习难点和重点前做好心理准备。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也可以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学生课前预习要想取得较好效果,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善于总结过去学习的重点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不只包括当堂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求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要做到平等,保证课堂气氛的轻松与和谐,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多利用表扬少批评学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要体会学生的思想,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将教材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鼓励每一个学生进行创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鼓励学生课后反思
学生的课后反思在学生课后总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反思就是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重新认识课上内容,也对今后的复习巩固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要求教师做好学生课后反思的鼓励工作,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总结当堂所学内容。可以采取让学生填写课堂所学内容的做法,以此考察学生在课上掌握知识情况和课后巩固情况。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也可以明确自己对当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后反思过程中。再有,教师还可以应用评价的做法,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课后反思,可以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时,达到积极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今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质疑的条件。所以,对于中学地理老师来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加自己的地理知识。其次,地理教学还需应用启发式方法,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教给学生应该问什么,应该怎么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提问。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但准确性不够,这时教师就需追问学生,引导学生提出准确和深刻的问题,全体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引导中发现质疑方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策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在看到自学的效果后,就会主动投入到自学过程中,可以促使自身提高地理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伟超.浅谈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张宏文.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地理.赤子,2015,(10).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高效课堂 课前准备 创新教学 课后拓展
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从教师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
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关键。充分的课前准备包含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摸清学情,依据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难易适中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与应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学稿,并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并在课前进行批改,摸清学生预习情况及集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依据导学稿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内合作探究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找出疑难问题,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新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要让课堂教学摆脱以往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费时费力又成效不大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要善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地理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化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的无穷变化,通过画面感知让学生产生走进地理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各自完成相关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可以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4.趣味教学,营造舒展愉悦的学习氛围。一节课45分钟,要让学生时时保持注意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适时抛出一些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表达夏季风登陆时我国的气候状况,用“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示夏季风只能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这样,课堂不仅变得有趣,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一举两得。
5.设计问题,搭建思维平台。课堂上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让学生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
6.媒体应用,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手段富有实效。通过多媒体让地理教学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地理知识结合变为可能,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有些地理知识更容易掌握,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7.合理评价,催化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欲望。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地理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三、课后拓展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延伸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布置适当的练习巩固,要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布置学生探究问题。教师课后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技巧,最终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善于总结反思提高。这样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的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Michelle417
2001年,新一轮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各个实验区拉开序幕。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开则是在2002年夏季。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不仅来势迅猛,而且史无前例,涉及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等一系列领域。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作为一个初涉地理教育教学领域的生力军,谈不上有多少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但是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磨练,对于地理的新课程改革,无论从教师本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现就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有关方面作几点概述。
一、 地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本次地理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冲击是对教师的。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1、 教师的教育观念
现在的教师已不是高高在上、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角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来说,首先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只将书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听,而是应该抓住问题,结合实际,讲学生身边的地理、讲对学生有用的地理,让他们懂得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学习知识是为了考试,那是应试教育。地理课改的目的在于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应随时抓住这一核心棒,以研究式、开放式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师的职业技能
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二是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地理学研究的范围广、知识面大、与时俱进是它的一大特点。初中地理虽说是基础知识,但是其包括的内容却面面俱到。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提高了,如果我们不能牢固掌握所教科目,对一些知识都还存在疑惑那么如何把知识正确传授给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解答学生关于地理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这个职业所需。
丰富的文化知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综合人才。教师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它比其他任何职业都应该具备更广、更渊博的知识。地理知识的广泛性、时代性又使得对地理教师的要求更高。我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不局限于地理的范围,还应融合其他各种知识,比如生物、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等。
3、 教师的教法
(1) 备课
改革后,地理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一些具体知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初一地理在经过课改后,教材章节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很多知识进行了融合,整个教材体系逻辑性更强,内容结合更紧密。这样就要求我们备更多的课,查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而且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备教材,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备教材:掌握每节课教材的内容,课本涵盖了哪些方面?书上有哪些学生活动?教材安排的顺序如何?把握清楚根本的内容才能为教师进行知识的扩展指引方向。备教材又不仅仅只看教材,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深入研究课标,正确掌握教学要求、新型的教学理念,以最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自己:教师自身在授课过程中具有哪些优点、组织课堂教学的强项体现在哪些地方、还有哪些知识掌握不牢等等;备学生:学生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备学生,抓住他们的兴趣所在,依据各班学生的反馈程度备不同的课。地理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能为不同发展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创设出适宜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自己求知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两个月下来,对各班的情况心中有了数,每个班该怎么去教、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自己大体上能够拿捏得住。
(2) 上课
A、 创设情景
体现课改成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课堂教学。教材的变革,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图片更吸引学生、学生的参与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实,许多同学在学地理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概念。他们有洞察生活的能力及兴趣,他们热衷于探寻奇妙的地理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抓住的闪光点。所以在创设课堂情景的时候应多考虑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现身说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课件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结合鲜活的时事,因势利导,从时事中挖掘出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也可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更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可在上课时通过课件小游戏、学生进行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对于创设情景中所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不求答案的正确性,让学生说出思考问题的思路即可。还可以让优秀学生发挥引导作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学会从内心深处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会“潜回答”。
B、 表达能力
地理教师过硬的基本功不仅体现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上,较强的语言及行为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地理教师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口才,为上好每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学科有些方面涉及到空间概念及运动,如果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教师不进行讲授,也许只有几个同学会达到教师要求。如果讲课教师是一名逻辑思维弱,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人,那么他的讲授的结果也许只会越讲越糟,学生根本不知所云。相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能将所讲问题解释清楚,那么学生学起来也快,听起来也更吸引人。
除了语言外,行为的辅助也必不可少。教师的表情、姿态等构成的体态语言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它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学生注意的中心位置,其一个眼神,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传递信息,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当的身体语言能够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准确性和形象性。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够将知识更到位地展现给学生,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C、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90年代中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提出了“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地理课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学法。受到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多是就课本讲课本,课堂显得沉闷、死板,学生一上地理课就犯困。课改后,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重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能够展示强大的地理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影片、动画、游戏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在此过程中教会他们学习地理的方法,使其由“学会地理”上升为“会学地理”。通过情景创设的体验式、研究式和开放式,让学生一步步懂得发现问题、从哪个角度入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怎样组织语言,通过简短精确的语言将问题解释清楚。课改的学生主动性原则大大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把握知识于学生、于教师,是一种互盈。
(3) 课后总结及反思
新课程在实施中更强调反思。反思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是指导教师发展的实践根据。如果教师不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就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拔高,其途径就是通过课后的总结及反思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及作出对策,如此才能做到教法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新的状况,及时将这些问题记录,课后总结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及教师的灵活处理方式;反思一堂课的闪光点、失败之处;都能使教师广开教学思路,找准自己的问题进行改善,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可以做课后笔记,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听同学评课、组内或组外之间的观摩及评课达到反思提高自身的目的。
二、 学生在新课改中的角色转换
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从课堂中的主角位置上敢于走下来,成为后台的导演,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大胆充分地演绎,丰富自己,成长起来。所以,传统教学与改革后的教学之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学生能否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课改的中心所在,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地理教材的改革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课程的改革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以传授式为主的地理教学已走上创设地理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从而获得成功的新型学习方式。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通过演讲、讨论、调查、地理热点问题交流等形式,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地理;供给侧改革;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40
近几天,笔者在看新闻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2015年我国国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供给方面与需求方面不够好,很多东西生产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也就是说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尽管我们的产品很多,但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要的东西却没有,这样我们的消费者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利用出外旅游的过程大量购物。正是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国家对供给和消费方面的思考,从而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个问题带给笔者深深的思考,并对照初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发现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是无效的,既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某些地理知识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我们应对中考地理的需求。这需要我们进行深深的思考,思考如何在地理课教学中进行供给侧改革。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该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一、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两个维度
1.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
(1)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2)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2.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
(1)教师能够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2)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3)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打造地理高效课堂必须要抓好的工作
1. 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2. 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3. 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4.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5.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让他们干什么和要让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初中
>> 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 地理教学中怎样运用课本图像进行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课堂提问 高中地理怎样进行地图教学 怎样进行初中地理的地图教学 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贯彻目标教学 浅议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反思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谈谈我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在反思中领悟地理案例教学之精髓 浅谈地理教学反思在课改中的作用 谈如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 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巧用名言名句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反思 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反思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面对诸多变化,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还应时时反思,以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否注重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育的对象时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如果我们始终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那么我们的教学必然会走向死胡同,所以,当好一名地理教师,应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特定内容、特定对象的教学方法。①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如识图、析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选择与指导与学生读图有关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如“南、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差异”的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对比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应选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出南、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环境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如地形、气候、河流特征间的关联性)。二、是否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新教材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我们应反思,在地理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是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是否培养了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有34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动脑思考、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看法等。课后要问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组织的吗?每一项活动内容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吗?学生能否体验到活动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四、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挖掘学生学习地理的潜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
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用教室;初中地理;功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99-01
一、地理专用教室的功能
1. 教育教学
地理教育教学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部分,地理专用教室有地理观测、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演示和地理制作等实践功能。如在学习“中国地形”这一课时,可以结合地理教室中的白板中国地形和投影,利用其设备直接投影出中国地形图。给学生直观、形象地出示中国地形图,在图中找出中国地形的三大分布带,同时对号入座,找出这些山脉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特征,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增强了学习的效率。
2.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初中地理课堂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中的时间有限,不能进行详细的探究,如果使用好地理专用教室,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地理教室中的模型和仪器,开展小组间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地理教室中的星空和星座的仪器,可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一课中,教师展示星空和星座仪,让学生感受地理自然现象的奇妙,会使学生在减少了对于本章的学习难度的同时又了解了地球以外的状况,提高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对策
(1) 科普教育。进入地理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两张大幅的地形模型(中国和世界),头顶是蓝天白云天穹的图案,两侧窗帘是高清的地理图像,有中国气候、政区、交通等图,仿佛进入了大自然的环境,营造了地理学习的氛围,充满着探究与好奇。最神奇的是中间的一个大型星图演示仪,可以动态演示春夏秋冬不同时间北半球的星空88个星座图,配备语音讲解,可以观察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培养了学生辨认星座和观察、记录星座视运动的能力。
(2)教学帮助。地理专用教室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设施相结合的综合教室,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帮助,使地理教学更加方便、直观,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在地理教学课程中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设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非洲”这节课时,可以利用地理教室的多媒体播放有关非洲大草原野生动物的视频,通过声音和图像感受非洲野生动物的丰富和多样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图片,感知非洲的特色。
(3)知识拓展。利用地理专用教室可以进行地理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启发下,利用相关材料和工具制作教学用具,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地理教室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教学用具,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如在学习“认识地球”这一课后,可以师生共同制作地球仪,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经线、纬线和地轴的区别,开发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延伸了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建议
虽然地理专用教室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的帮助很大,但是在地理教室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先进的地理专用教室内的设备,有些功能不太会用,缺少专门的地理专用教室使用的培训和指导;地理专用教室使用的相关交流会比较少;地理专用教室内的设备维护次数较少,遇到问题才会维修,没有时间上的保证等。一是仪器的使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地理专用教室相关仪器的使用培训,教会教师们怎样熟练和有效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因为有些仪器的操作是比较难的,需要有相关的指导,教师们才会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二是举办相关的培训。举办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培训会,举办相关培训和讲座,增强地理专用教室使用的效率。利用相关培训会,教师可以学习平时教学中不会操作的一些方法和技能,对于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寻求帮助和解答,这样可以提高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地理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供地理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共同解决地理专用教室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地理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共同解决地理专用教室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一些新的、好用的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方法。
四、结束语
为了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地理教学实践与应用环节,学校建成了地理专用教室。地理专用教室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在地理教学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初中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室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总之,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对初中地理课堂的灵活性、趣味性、高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能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切实重视抓好以下六点工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传授知识,贴近生活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乡和祖国,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涉及信息最多的还是地理知识。如: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预报中的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什么叫世贸组织?等等。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让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就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倍感亲切。当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了生活中一个个熟视无睹的问题,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身心愉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就会提高。例如:讲“青藏高原地区”时,播放歌曲《青藏高原》,让学生聆听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加深对祖国风光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同时提问假如暑假里同学们去拉萨旅游需要带些什么必需品?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离太阳很近,可是气温为什么很低?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同学们踊跃思考,积极讨论,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样的地理课教学效果一定不会错的。
二、三维目标领航,让目标导引教学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目标导引教学。例如在教“海陆的变迁”时,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海陆是变迁的,那海陆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呢?通过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详细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并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理论解释一些地理现象。通过关注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海陆是变迁的和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学生能在这堂课开始关注自我“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结合我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有序解决自己所产生的疑惑,能够科学地解释“海陆为什么会变迁?”
三、变换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根本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法的选择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充分讨论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基础上,让学生来讲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能力。关于气温的测量我们学年实践活动曾经带领学生到我市气象站,教学生观测的方法,要求他们按时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画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如果我是学生,我将如何分析教材和思考问题?我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困惑点?希望老师怎样调节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如何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非常的娴熟,特别强调的是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从而使其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动有趣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六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我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组合课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认识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运动时的方向,以及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空间,从而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五、《地理填充图册》的有效使用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归宿
《地理填充图册》是初中地理教学常备的作业,如何改变“猫追老鼠”现象,让学生由消极、被动、应付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乐观地完成,提高作业的效率,采取以下策略。
1.调查了解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谈话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主选择,是课堂完成,还是课后完成,通过师生商讨确保每节课留5―6分钟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不让作业留在课后,以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地理填充图册》作业的过程管理
《地理填充图册》实行一节一改,当堂面批或互批;每节课前两分钟请各组课代表对学生是否带填充图册、是否及时完成上节课的内容,批改过错误的地方是否及时订正等进行常规检查,老师进行抽查,重点服务潜能生,培养其良好习惯。
六、正确把握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升华
关键词:地理学科;学科地位;中学地理;地理知识;地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9-01
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在各地开展,作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育在这次课改潮流中遇到了颇为尴尬的种种困境。一直以来,地理在中学课程里就是扮演一个饱受轻视的角色:学校不重视,算超课时津贴,地理是"三等公民",不在语数英主科之行列,亦无法与理化享受同等待遇,只因为它一度只进行结业测试,而无须记入中考成绩;学生不重视,在他们的心中,地理无非是将小学常识中的知识讲得更详细些,因此地理也不需要怎样学习。况且它既抽象,又枯燥,更主要的是对升学并无多大作用,这种急功近利之心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名副其实的"副科"。一些农村中学地理课课时常得不到保障,多的也每周仅两课时,别无富余。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一窝蜂地将眼光、精力、师资集中于九年级毕业中考,把其放在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关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理、生物:不仅课时得不到保障,而且地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令人担忧,仅有的少数地理专业教师大多流向城市初中甚至高中,广大的农村中学的地理课程则由语文、数学或是其它学科的老师兼任。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一直处于滞步不前的松散状态,这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学习,使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显得尤为艰难、繁重。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地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1.地理学科知识的淡化意识的现状必须得到改变
要高度重视地理学科的教与学,"教"的施政者是关键,施政者的理念必须改变,在思想上要有效构建起地理教学上的"大科"理念。"教"的执行者则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消除"地理是副科"的观念。而作为"学"的广大群体,除了树立地理的"主课"观念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使他们在情感价值观上,充分的认识到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正面临着不堪负重这严峻的现实。
2.把地理学科列为中考科目
在农村,许多地方都没有把地理学科列为中考科目范围,而只是在八年级时进行一次会考,近几年似乎都淡化了。曾经的高中课堂也多多少少把地理学科边沿化,基本上只是高一和高三开课,但现在几乎每所学校都在各年级开设地理课时了,这说明高中是非常重视地理学科的教育。我们初中为了给孩子减少负担,在九年级时就把地理学科给落掉,这应该是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若把地理学科列入中考,不仅能消除家长和学校领导对地理学科的负面看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教师好教,学生也爱学,这样教学效益质量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3.发挥地理学科的内在优势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各科教学都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理学科也不列外,在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时,教师要勇于结合学生特征来探索。在农村,总体学生的视野不宽,见识很短,然而在课堂中,就要求教师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差异等特征,有秩序有计划地逐步讲到将来在家种植养殖、到上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出门在外,地理知识对我们将来遇到的很多事情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教师这样把地理课堂结合生活实际,发挥出地理学科的内在优势,不断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促使我们的课堂效益逐步达到最大化。
4.使用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内容层出不穷,所涉及的知识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的,需要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来结合理解,而传统教学时间有限,教具比较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方便地让学生灵活理解和掌握。当我们在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时,从听觉视觉上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生兴趣的培养。
5.强师生合作与交流
目前,许多地理老师因为受到了学科的不重视影响,反而也不去重视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认为学生不喜欢这科,自己只要把教学大纲完成就算完事。这其实是错误的思想,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学生越是不喜欢,我们更应该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这才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教师体现。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互相之间建立起良师益友关系,在学生群体中慢慢灌输地理学科的价值观,让部分学生是先喜欢老师的教学,再演变到喜欢该学科的学习。
6.于律己地上好每一堂课
一、精心设计引言
恰当合理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前提,对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我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导言。如在讲海陆的变迁一节时为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首先介绍了一则新闻: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发生时是早上7时49分,在西北这个时候天刚刚亮,很多人在屋里,要么还没起床,要么正在吃饭,这一点非常不利,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通过这样一个精心设计的悬念,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课的学习创造了适宜的氛围。这样的尝试,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
二、注重赏识学生,关注后进做催化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的惊喜和发现。教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地理课程标准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教师要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做学生理解知识的催化剂。
为了树立后进生学习自信心,课下我时常奖励后进生,以纸条形式注明一条有情趣的探究问题,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学生之间掀起合作探究的热潮,把老师视作学习的伙伴。
三、探究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促学习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的差异,课后仔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的积极性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预想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在讲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时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像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我带领学生们到气象局实地参观考察,听气象工作人员讲解如何观测风向仪、判读百叶箱中温度计、家乡的经纬度……学生们兴奋地说:“我真正找到咱讷河的北了。”我在教学设计时再做精心准备,试着编写了这样一个案例,因为学生有了课外实践的喜悦,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学生就会欣然接受。案例如下: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连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忽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准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陆续展示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的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4)我们讷河是什么气候,冬、夏季分别吹什么方向风?
(5)根据现在的季节气候特征或天气特点,写一张纸条送给妈妈一句关心的话。
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已的智能强项与弱项,也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感受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结合理论和实际,强调实用重质量
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严重脱节。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学生基础薄弱,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这对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
第二,新课改流于形式。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合作学习只是起到插花点缀作用,在课堂上穿插使用以显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结果使学生课堂上热闹欢腾,课下脑子空空。
第三,是学生“写”的能力和意识的下降。新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主动发言,讨论问题,甚至能发表一些很独特的见解。这样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减少了。学生写的时间减少,质量下降。多数学生喜欢动口,不愿动手,和过去相比,书面作业的质量差,书写潦草,心情浮躁,缺乏耐心。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此谈下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薄的设想:
1 “创设情境”式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创设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1 运用试验和演示。通过演示一些小实验,来创设一个新颖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例如讲到海陆热力差异知识时,可以在夏日的中午准备一盆水和一盆沙土,在相同的时间内体验温度的不同,然后讨论海陆热力差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大家都很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来进行分析。“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天为什么呈灰白色,日出日落时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些都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造成的。讲热力环流时,提出“暖气安装在房间的下面,打开冰箱是冷气往下沉”,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知识联系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利用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3 利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媒体展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直观刺激能力,再加上展示手段的多样性与高效性,很容易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思考氛围,如演示火山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地球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可以直接的引发学生的学习趣。
1.4 结合时事。例如:讲解气压带和风带是,可以联系“冰岛火山喷发,为什么会严重影响了欧洲的航空业?”可以就热门的时事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与实际问题结合,灵活运用并掌握地理知识。
2 课堂教学中注重地理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行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意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
2.1 培养区域思维。地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地理课本上有很多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还应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这样长期坚持,在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形成区域性的思维方式。
2.2 培养综合思维。教师要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
2.3 培养社会实践思维。新课改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有关地理问题,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顺应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模式。
3 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注重的是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很多地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明明上课把所有该讲的问题都讲清楚了,学生也说听懂了,但是到了课后,或是做练习的时候,大部分知识都被遗忘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进来。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是消极的,而非积极的。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呢?在积极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他们使用头脑,探究观念,解决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积极学习是一种快步调的、有趣的和支持性的学习,并有个人参与。通常学生表现活跃,出声思考。
如果学习是消极的,学习者就不会对结果(也许除了分数)感到好奇,成绩不会提高,对学习也不会产生兴趣;如果学习是积极的,学习者会寻找某些东西,想要某一问题的答案,需要信息来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寻找做某一工作的方法。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从理论上讲,有效的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的水平上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课堂教学是教师按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除了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把握好课堂气氛和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以便课堂教学更有效的进行。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模型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复习初中地理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能够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又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气氛指课堂中大多数学生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情绪的综合反映。包括师生的心境、情感体验、彼此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目标的主流态度等。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友善合作,学生之间团结,学生思维、行动活跃、积极向上,教师就很容易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智力,诊断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此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思教学即教师对与自己有关的各种影响教学过程及结果的因素与方式的认识、体验及调控。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立反思认知,它可以使教师明确自身的哪些变量与教学有关:如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学习风格、性格气质、脾气禀性、组织能力、个人阅历、经验等;掌握课堂易出现的失常状态自控方法,每种方法的特征、适用范围、功能;在教学中时刻保持警觉。如:检视自己的思路是否指向教学目标,检视自己的情绪表现,身体状况、对课程内容的态度,自己的教学策略、组织策略是否收到意想的信息反馈,在备选方案中,变换方式,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纠正偏差。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有效教学更加完美。
总之,教师只有课前精心研磨教学内容,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三方面相结合才能完成地理课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93-01
1.引言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农村教学中存在教师素质不高,拥有的教学资源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地理学科在农村初中教育阶段边缘化明显,难以引起重视。初中地理教师更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专业背景复杂,所学非所教现象突出。这些原因都制约着中学地理学科的发展和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120所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湖南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教师素养的策略方法。
2.湖南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现状调查
本文调查的对象是参加“国培计划”(2014)湖南省级名师、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学员,共计120人。虽然该调查样本容量偏小,但是这些地理教师分布于湖南省14个地州市,共计120所学校,此调查教师覆盖了湖南省全区域基本市县及乡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反映湖南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现状,为湖南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1)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学缘结构分析。教师的学缘结构包括毕业院校、所学专业、任教科目。数据表明,50.97%的教师不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系统知识,导致他们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处理教学问题。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中地理专业的只占38.39%,非地理专业占到61.61%,60%的教师都是兼任地理教师。这些兼任地理教师属于所学非所教的适岗教师,缺乏地理学科专业基础与视野。(2)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态度分析。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学会合作,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对地理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调查发现1/3以上的教师仅了解一点新课改,即使完全了解的教师,实施教改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怀化洪江实验中学的肖老师所在的学校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放了教师,这与来自学校领导层面的支持密不可分,每学期开学都会有老师和学生的动员大会,每个星期都会有教学反馈。而来自岳阳临湘市二中的吕老师也完全了解新课改,但是学校课改决心不强,迫于各方压力最后放弃了课改实验。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70.21%的初中地理教师会认真备课,说明多数地理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端正,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3)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学科前沿知识分析。地理学科前沿知识包括当代地理科学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新理念等等。只有接近一半教师对于地理学科的前沿知识比较了解,知识的滞后将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正因为如此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非常投入,他们会主动要求该方面的专家补充关于googleearth,GIS技术,以及多媒体效果制作等相关的知识。(4)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反思分析。教学反思是及时总结自己上课的经验与不足,在下次备课过程中将会重新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并写下教学札记,这样有助于自己日后教学的提高。数据表明,52.13%的教师会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重要作用。教学反思应该多指向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教师在进行反思后也要有改进行动,这样将会很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5)湖南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分析。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5.32%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而有36.17%的教师仅仅是为了评职称。
3.策略
鉴于以上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今后要更加深入地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优先发展的长远规划,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1)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知识结构包括地理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地理学科前沿知识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地理学科研讨活动,阅读教育典籍、期刊杂志等来扩充相关知识。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通过举办相关的学科竞赛和教学比武大赛,让地理教师在观摩、模拟和磨砺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2)提高地理教师的专职比例。兼任地理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不能更好的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旁征博引更难以融会贯通,从而限制了地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有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校应该提高专职教师比例,鼓励地理专业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去教学,使得教师只上一门课,进而上好一门课。(3)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教师分层研修机制可以调动不同层次教师的兴趣,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所在不同专业层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研修目标,选择不同的研修内容,实施分层研修,切实提高教师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设立更多的交流平台。教师的成长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培计划”只是一个短暂的培训,教师们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争取尽快成长为省级名师骨干。
4.结论
对于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现状,既不能回避,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必须从地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探索有益的发展路径,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和效果,推动地理教育事业的向上发展。
作者:范丹蓉 吕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