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5 22:17:35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第1篇

一、 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调查是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现状,旨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要求。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还有家长、教师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在发现调查中的问题同时也思考了若干对策,并对家长和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从学生的现状看,课外阅读是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可长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大大减少的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学生错别字错得令人堪忧;而从小学生的状况看,课外阅读更显然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许国家教育部已发现并正视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颁布了小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书目。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每年举行“金色之秋”读书节,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三 调查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为广泛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可能。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在我们学区随机抽取六年级120名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坐谈的方法进行了此次调查。

四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教师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能提高学习成绩

帮助不大

影响考试成绩

说不清

人数

26

27

34

33

百分比

21.6%

22.5%

28.3%

27.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使其个性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非语文类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并非这样。从以上调查汇总表可以看出: 高达22.5%的学生和家长对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27.5%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只有21.6%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如此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这是这群孩子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二)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

类别

文学

科普

漫画类

其它

人数

43

30

36

11

百分比

36.8%

25%

30%

9.2%

家中藏书(册)

一百册以上

五十册以上

五十册以下

人数

10

63

47

百分比

8.3%

52.5%

39.2%

(三)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次数

每天都读

经常读

偶尔读

人数

25

42

53

百分比

20.8%

35%

44.2%

自愿读

第2篇

分工 :  调查学生:***、***  调查家长: ***、***  查找资料: ***、***  统计分析: ***、***  得出结论: ***、*** 分析统计: 1、读课外书的种类: 功课参考书文学作品时政读物广泛阅读 阅读人数比例:   60% 20% 15%5% 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   对经典名着、内蕴深奥的哲学着作感兴趣的占20% 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着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3、对课外阅读分析能力: 无选择性、盲目有选择、有收获 70%30% 统计结论:这说明我们充分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是比较差的。只有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进行反复练习,培训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 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 研究性学习课题登记表 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在学生任务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从而正确地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调剂学习,丰富知识,最近我们调查小组对临澧一中部分同学作了口头调查,根据调查记录、数据,分析如下,希望能引起广大中学生和教师、家和的重视。 应加强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60%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读物都以在校主要功课的参考书为主。当问其原因时,有回答是父母要求的,有回答是现实学习情况所迫,也有少部分是自己认为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籍才有阅读价值。 还有20%的同学阅读学文作品,喜爱阅读体育、时政方面读物的占15%,仅有约5%的同学有广泛阅读各方面书籍的习惯。 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技巧与深度。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有80%之多的人只对社会流行的粗浅读物有兴趣,而对经典名着、内蕴深奥的哲学着作有所了解的同学不到20%。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着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在培养课外阅读分析能力。调查数据还明显反映70%的同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无选择、无目的,盲目随意,不进行重复阅读,看过之后没有收获。30%的同学经常进行有目的选择阅读,并加以分析,做到精、细、密,看后有效果、有收获。这说明我们充分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是比较差的。只有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进行反复练习,培训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 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

[1]

第3篇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安徽自古就是个散发着浓郁书香的地域。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读书场所。针对安徽部分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选择了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大学,采取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现根据回收问卷的统计情况作具体分析。

2 数据分析

2.1进行课外阅读了吗

四个选项选“每天”占7.81%,选“经常”占40.10%,选“偶尔”占48.96%,选“从不”占3.12%,甚至“偶尔”比“经常”还多占近10个百分点,表明安徽省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愿意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能坚持每天课外阅读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在随机采访中很多学生表示,高中时拼命地想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到了大学就放松下来,主观意识的懈怠使得课外阅读被更多其它的休闲式课外活动方式所替代。

2.2课外阅读文献类型

安徽省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首选“图书”,占55.21%,选 “期刊”占18.23%,选“报纸”的8.33%,选“视听资料”的占5.21%,选“网络资源”占13.0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便利。以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渠道是图书,现在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网络资源也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部分的载体,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电子书阅读器、MP4等电子产品由于其便捷、信息量大成为大学生的新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但数据显示:图书仍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

2.3课外阅读的作品题材类别

选“文学类”占65.10%,选“科幻类”占6.77%,选“新闻类”占14.06%,选“综艺类”占11.98%,选“教辅类”占2.0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阅读种类比较广泛,其中“文学”类最受大学生欢迎,对“新闻”、“ 综艺”类的选择显示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其阅读取向的变化。

2.4课外阅读文献来源于

选“学校阅览室”占34.37%,选“图书馆”占44.79%,选“网络”占12.5%,选“购买”占8.33%,选“订阅”占0%。由此可见学校图书馆与阅览室成为安徽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两者所占比例将近百分之八十。这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及安徽经济欠发达的地域特征有极大的关联性。除图书馆外,“网络”阅读成为大学生的最爱,这也让我们应该警惕当代少部分痞子作家、网络所形成的哗众取宠的泡沫文字,不但让学生读而无益,反而迷惑了大学生的正确的选择目光,使其成为迷惘一族。

2.5课外阅读的目的

安徽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选“阅读教学参考,查找文献资料”占31.25%,选“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占43.75%,选益智休闲,提高修养”占15.10%。选“了解历史社会和国情”的占3.12%,选“娱乐消遣”占6.77%。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加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大学生的压力和紧迫感加重,他们亟需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故而“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很正常地成为大学生首选,它与“查找文献资料”构成选项中的四分之三的比例。除此外,提高修养、娱乐休闲也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但比例较小。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增强,但其拓展知识的功能仍被喜欢课外阅读的大学生放到了第一位,娱乐休闲等居次。

2.6最喜欢的阅读内容

选“文学”占67.71%,选“历史地理”占10%,选“经济管理”占5.73%,选“艺术”占10%,选“科技”占1.56%,选“语言”占1.04%,选“医药卫生”占1.04%,选“政治法律”、“环境科学”、“外交”、“哲学”、“农林科技”各占0.52%。

由此可见“文学”由于其生动蕴藉、审美冶情仍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旋律。

2.7课外的专业阅读

选“要进行大量课外专业阅读”占39.06%,选“看情况读一些专业书” 占52.08%。选“没必要看课外书看课外专业书”占2.6%,选“其它”占6.25%。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仍赞成课外需进行专业阅读,这与第五题的大学生阅读目的的取向是一致的。

2.8认为课外阅读需要老师的介绍或指点

对此选题认为“很需要”的 占13.54%,“需要”占51.56%,“不需要”占19.27%,认为“无所谓”的占15.62%。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在课外阅读上得到老师的指点与引导。

2.9对于学校或老师在课外阅读上的帮助满意度

选“很满意”的占26.56%,“满意”占37.5%,“不满意”占14.58%,“无所谓”占21.35%。我们注意到有近四成消极观点,这意味高校有部分教师在此项工作上的不作为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显现安徽省高校教师在此项工作上的任重道远。

2.10学校为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最需要做的方面

选“开设文学鉴赏课”占41.14%,“专题讲座”占23.96%,“组织读书报告会”10.41%,“其它建议”占24.48%。数据显示,只要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是基于全力提高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任何一种指导形式都会受到大学生欢迎的。

3 思考与建议

3.1加强图书馆与阅览室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强化其引导与服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高校图书馆文献收藏的质量与数量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图书馆管理理念与水平也直接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程度与实效。学校要提高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力度,为学生的专业储备、文学素养、审美趣味培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3.2充分发挥高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作用

大学生在高中课外阅读时或多或少都会得到老师的意识的引导,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图书选择上心智尚不成熟。而大学有较强的自主性学习特点,再加上转型社会对高校的冲击,让很多大学生缺少生活目标,他们对自己的课外阅读选择已然混乱,探究其阅读趣味、阅读视野更是混沌茫然,他们渴盼得到教师及时恰当的地引导,而且大部分大学生对“学校或老师在课外阅读上的帮助”也是认可的。高校教师及图书馆管理人员都应将推荐优秀图书、引导学生科学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开设文学鉴赏课、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读书报告会等更多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的高效的课外阅读。培养科学阅读的大学生就是创造了国家强大的未来,这应成为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第4篇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据调查显示班里有2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童话故事,1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科普书,2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漫画书,28%的人的课外读物是作文,1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其它类的书。我还了解40%的家长偶尔带孩子上书店,5%的家长从来不带孩子去书店。读书时间调查显示4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内,3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20%的同学在两个小时左右,10%的同学在3个小时左右。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发现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极少,这全怪家长吗?不。这也怪大部分同学们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极多。在读书方法统计当中,有10%的人写读后感,20%的人做笔记积累,5%的人画圈点读,65%的人不做标记!可见同学们对读书不是很重视,只是读一两遍就行了,没有做任何标记,我觉得应该多做些标记,才能更加明白、理解这篇文章,对这篇文章才有所记忆。我还查了家长对读书的重视情况,其中重视帮孩子阅读的有25%,偶尔督促孩子阅读的有20%,有孩子自己决定的有55%。从这个统计中我们可了解到家长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觉得家长应该多抽时间去帮助孩子阅读。

从上面这些统计中,我知道了看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书,多多地积累运用,这样对我们的作文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还希望同学们尽量利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来多看课外书,并能做上笔记。我还要呼吁各位家长要多抽时间去督促、帮助孩子们读书。有些同学就因父母不督促,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专门跟别人打架、谈恋爱,从而走上了歪路。可见,父母的督促是多么的重要啊!就比如我妈妈的一个表第,就要因他的父母每天都下地干活,对他的学习也不过问。因为学习差,学校里的人也不和他一起玩。他感到很孤独,只能以看武侠小说作伴。他渐渐长大了,对武侠十分痴迷。有一天他就像书中的大侠一样去打人,使一个人身受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我希望同学们应该有选择的看课外书,即使父母不督促,也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读物。

第5篇

关键词:阅读主体;阅读态度;阅读环境

一、调查缘由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主导这个世纪的主要力量。阅读是获取信息、形成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课外阅读又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吸收了人类世代积累下来的学术资源,拓宽了视野、发展了智力、丰富了阅历,培养了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另外,阅读又是一种对话,尤其是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大师的作品来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反思自己、反思人生,从而获得一种对人生、自我的理性思考,这同时也是情操陶冶、灵魂净化的过程。为了对廊坊市的高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摸底了解,我们对其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方法

从廊坊市高中生中随机选取1079人作为被试,高一358人,高二375人,高三346人,其中男生438人,女生641人,被试学生涵盖廊坊市农村中学、城市一般中学、城市重点中学。

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问卷由封闭式结构性问题及开放式的非结构式问题组成。封闭式结构性问题包括: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态度、阅读内容、读物来源、是否阅读电子书等方面。开放式的非结构式问题包括:你认为课外阅读存在哪些主要困难、推荐一本你最想推荐的书等。

三、调查结果

根据spss17.0 for window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具体如下:

1.封闭式结构性问题

表1 每天平均课外阅读时间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廊坊市高中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很不足的,35%的学生每天几乎没有阅读时间,39%的学生只有半个小时,每天阅读一个小时或超过一个小时的相加只占25%,相比而言,早在2000年,天津市此数据就达到了40.3%[1]。

表2 课外阅读是否重要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廊坊市高中生90%的认为课外阅读是重要的,这一数据与其他地区的调查数据比较接近[2],这表明高中生是非常渴望和看重阅读的。

表3 课外阅读方式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还是比较传统和简单的。摘抄、反复读、走马观花共占75%,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消遣性阅读,比如《读者》等杂志是适合的,但是对于阅读经典名著则不太适合。

表4 哪种情况下阅读

从表4可以看出,老师推荐或要求的占10%,家长推荐或要求的仅占1%,同学推荐或媒体广告宣传的占21%,自己主动找的占61%,这表明老师和学生对学生课外阅读影响很小,尤其是家长,而学生自己找占61%,表明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主体性较强。

表5 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

从表5可以看出,在阅读内容方面,言情武侠和中外经典名著类已经不再是学生感兴趣的主体,科技新闻时事等也只占17%,而其他占40%,这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生了转移,有了新的阅读倾向。

表6 课外读物来源

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课外读物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比例非常少,只占7%,而自己买的占32%,从网上下载的电子书占25%,这表明学校、家庭在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方面几乎无所作为。

表7 是否阅读电子书

从表7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阅读电子书的比例并不大,经常阅读电子书的只有15%的学生,而从不阅读的电子书竟占17%,偶尔阅读的占55%,这表明电子书阅读并未构成阅读的主流。

2.开放式的非结构式问题

对于“你认为课外阅读存在哪些主要困难”,学生列出的依次为:没有时间、缺少读物、没有指导。对于“没有时间”排在第一位,这是与我们的预测相吻合的,因为,我们从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表中可以得知,学生每天除吃饭、往返校园、休息之外,其余时间几乎都被课堂教学所占据,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一点与相关的调查是一致的[3]。对于“你最想推荐的一本课外读物”,学生列出的前三位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对于这一结果着实出乎我们的预料,按照我们的预想,学生最想推荐的读物应当是经典名著。

第6篇

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第7篇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中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这一要求表明在小学低年级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极其重要的。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阶段的课外阅读要求又是极容易忽视的。

1、我所面对的是一年级新生,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我要就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作较全面的了解,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对象、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

2、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发现我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简单提出对策。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对象、课外阅读的习惯;家长的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三、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谈话调查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工作之余你读书吗?

经常读 有时读 没时间 30.6% 53.4% 16% 这张表表明家长大多数有较好的阅读习惯,重视孩子家庭文化氛围的建设。也许工作繁忙之故所致,有些家庭读书不能形成习惯。

2、你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吗?读多长时间?

调查显示,家长还是比较重视孩子的读书问题。而且大多数家长能按老师要求给孩子有选择的读书。

根据我每天布置,约占98%的家长都能做到一起读,时间30分钟。

3、您孩子喜欢阅读吗?他平时看什么类型的书?

童话故事 漫画等画报 科普类 其他 78.7% 14.8% 6%   有97%的学生喜欢阅读。从这张调查表不难看出,童话故事类和漫画类的书籍最受学生欢迎,而科学类和古诗词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得较少。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读书,自主性不大。

4、从上面这张调查表很容易看出,一年级学生的学前识字量程度不一,大部分孩子的识字量有限,阅读速度受到影响,独立阅读的能力欠佳。

5、阅读方法没有得到重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随意翻翻过就算了,更多的家长较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少部分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未能较好地为子女提供学习的榜样。

五、几点建议

(一)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二)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尤其在小学一年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责任重大,应想方设法,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当学生出现阅读障碍而引发厌读情绪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

(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本着推荐、自由选择的原则让其广泛阅读。阅读书籍的来源还可以是信息量大而丰富的网络世界。

(四)给予一定的阅读指导。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应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

第8篇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想探究的问题。请你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根据手中的调查资料,撰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习作指导】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想探究的问题,如我们家生活环境的变化,本班同学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其原因的分析,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或者最经常写的错别字及其原因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有的同学通过上网搜索、查找书报、找长辈了解过去的情况,自己寻找身边的素材等途径进行研究。做完了研究工作,还要进行归纳整理,写出研究报告。这次习作,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研究报告吧!首先让我们回读一下《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两篇研究报告,说说什么是研究报告。

小丫:通过回读这两篇研究报告,我发现了研究报告在表达形式上有它的独特之处,像调查过程用表格式填写,方法简便,语言比较简练,内容归类清楚。

毛豆:我也发现了,研究报告的撰写有一个大体的结构,如《奇怪的东南风》这份研究报告是由“调查研究的原因、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的结论、应对办法”这四部分组成;《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是由“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四部分组成。

老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了不起,老师也发现了:这两篇研究报告,作者都是围绕问题先深入地调查研究,然后再搜集资料,最后在分析处理资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的。同学们在写自己的研究报告时,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小丫:我明白了,要想写好研究报告,得先理清写作思路,清楚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写研究报告?写研究报告的目的在于对自己发现探究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社会,发现问题,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毛豆:老师,我已经选好的话题——调查一下同学们课外的阅读状况,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做呢?

老师:确定好选题后,要学会拟定调查的提纲。可以就你调查的话题想一想,你想了解这个话题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毛豆:听您这么一说,我真是茅塞顿开呀!我可以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a.你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吗,为什么?b.你通常阅读哪些课外书?c.你通常在什么时间阅读课外书籍?d.你进行课外阅读是自己主动进行的还是被家长逼的?……

老师:你的思路清楚了。调查结束后,要学会整理资料,并从资料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把握的。

第9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组成学生冬季的重要因素。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受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2.阅读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本能,良好习惯的养成,让人一生受益。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与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读为主,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资料文献法

通过阅读资料,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理论用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运用科学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实验总法

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依据,提取研究过程中第一手事实材料,总结归纳提高自主阅读的指导策略、评价机制。

4.行动研究法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举办故事会、辩论会,进行小组学习交流,撰写心得体会、读后感等。

三、研究活动的组织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

课题立项后,由课题负责人李候英统筹规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资料,认真研讨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邀请组外专家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召开开题启动仪式,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分工。同时分学段分教学内容,确立了每位成员参与的主攻方向,邀请成员所在年级组语文教师共同参与本课题研究。

(2)落实制度,加强课题管理

课题主要负责人李候英依照本校制定的课题研究相关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①组织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活动。

②课题主持人负责与学校协调,定期组织安排课题组成员进行各种培训活动。

③加强资料管理,建立课题研究的资料档案。

④定期检查课题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

2.以课题研讨为抓手,聚焦课堂,开展研究

充分利用学校常规教研活动,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教育专著、书写阅读体会、感受名家教学艺术。带动全校教师读经典、读名著、读教育理论专著、读教育教学杂志等,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知识储备。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从阅读理解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等多个角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反思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

四、研究活动分工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六个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1)对学校学生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包括对学生阅读意识的调查,阅读材料的调查,阅读目的的调查,阅读方法的调查。

(2)课题组成人员阅读有关阅读教学方面的文章与著作;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组织课题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主研人员要深入课堂调查研究、指导。

(3)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习阅读兴趣。

(4)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集成册,申报结题。

六、经费分配

第10篇

本次调查的目标总体是该学院本科二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人数为287人。调查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焦点小组访谈、个案研究为辅,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即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将总体抽样单元分层,然后按照不同的比例(针对在校学生的特殊性)在各层抽样框架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按照设计共发放问卷92份,占目标总人数的32%,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7.8%,推算本次调查误差为0.5%-1.5%。鉴于大学生群体同质性较高,实际误差应更接近于0.5%。

第一部分 分析结果

表现一: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目的单一,相对缺乏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

数据报告显示,4个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科知识和应对期末考试。其中,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期末考试看的比较重,缺乏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大大抑制了学习的创造力。相对而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浓厚,以丰富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广告学专业占72.4%的学生认为完成老师作业是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显然这与专业要求培养具备创造性、实践能力强的广告人才的目标不一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是比较灵活、随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喜欢从兴趣爱好出发,占42%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知识也是一种休息娱乐。

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一是学生头脑中普遍有着比较清晰、现实的考虑。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是为了期末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绩,顺利毕业。二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心态,缺少学习热情。多数学生以完成老师作业、顺利通过期末考试为学习的主要目的,不能真正意识到专业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造成走出校门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如何引导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正确、清晰地认识专业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合理、有效地利用学院的学习资源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表现二: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宏观上具有同一性、趋近性、集中性特点,微观上凸显性别差异

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主要包括:图书馆借阅书籍,期刊阅览室阅读专业期刊、报纸,课堂内外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讨论,浏览阅读相关网站信息,听取学术报告等。通过调查发现,专业并不是影响学生做出选择的主要因素,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从宏观角度来讲,具有同一性、趋近性、集中性特点;从微观角度来讲,明确凸显出性别的差异。

数据调查显示,新闻学专业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借阅专业图书占59.7%,浏览相关网站占47.2%,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占45.85%。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排序的优先顺序依次为,借阅专业图书占55.6%,阅读专业期刊占46.1%,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占45.1%。广告学专业的多数学生选择借阅专业图书的比例占到74.1%,其次是浏览相关网站占58.4%,阅读专业期刊占56%。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选择略有不同,依次是浏览相关网站占51.2%,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占38.5%,听学术报告占31.4%。

通过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时,首先是考虑从传统图书中去获得。其次是不经常性的阅读专业期刊、浏览专业网站、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听取学术报告等。这样容易导致三个问题的出现:一是较易造成专业书籍集中借阅、专业图书需求紧张、图书流动人群有限。二是造成其它学习资源的冗余和浪费。三是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不科学、不协调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平日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尤其是学院的权威教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不良学习习惯及时发现,给予指导和纠正。通过自身权威性的解读与示范,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问题。

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在同一选项中,男女选择结果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新闻学专业的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通过借阅图书的方式获取专业知识,两者相差了30个百分点。而广告学专业的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通过借阅图书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两者相差了33个百分点。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而新闻学和广告学的女生比男生更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通过听学术报告方式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中,女生表现更为积极。这说明,性别是影响学生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现三:学生思想存在误区,专业素养欠缺,理论基础不实

关于“您在利用专业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哪些问题”的调查,在回收的90份问卷中,有72个人回答了这个开放性问题。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4个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晦涩难懂,包括专有名词看不懂,专业术语不理解,并且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缺少解决问题、交流沟通的对象和渠道。其中以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新闻学专业的部分学生认为,新闻学应该是偏重业务实践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枯燥无味,没有多大阅读价值。他们忽视了自身专业理论素养的提高,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访谈中可以发现,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性格外向活泼、耐性不足、学习喜欢从个人兴趣出发,理论基础薄弱。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出版物的内容具有散、杂的特点,学习时会产生迷茫心态,没有耐心和兴趣阅读。

同时,4个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缺乏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多数学生反映专业学习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自己不懂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便找到了答案,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专业知识学习经常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因此,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没有兴趣阅读,还不如亲身实践能够学习到的东西多。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论基础学习不足,形成了流于浮躁、急于求成、迫于实践的心态。

表现四:学生阅读量有限,文化视野不宽广

关于学生专业知识阅读量的问题,本研究从学生每学期阅读专业书籍情况、阅读专业期刊情况(学术期刊,专业类杂志)、读报情况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⒈学生每学期阅读专业书籍情况

4个专业中的大多数学生每学期平均阅读1-3本专业书籍,只有少数学生会阅读4-8本,还有部分学生根本不读任何专业书。其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出现不读书的情况明显多于其它3个专业。

调查分析,多数学生每学期平均阅读专业书籍在1-3本,大学4年共8个学期,排除1个学期的校外实习时间,因此大学4年共7个学期在校学习时间,每个学生平均阅读专业书籍量在7-21本之间。一般意义上讲,每一名学生在4年大学期间,至少应该阅读50本专业书籍。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据了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推荐给学生阅读的基础参考书目为50本,他们的学生基本能达到这个数量。

⒉学生阅读专业期刊情况(学术期刊,专业类杂志)

4个专业的学生,平均有近50%选择偶尔接触专业期刊(学术期刊、专业类杂志),近50%的学生选择几乎不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占41.7%的学生选择不读,只有广告学10.3%的学生选择经常阅读。

联系前边对学生获取专业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时,首先是考虑从传统图书中去获得。以及对学生在利用专业出版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没有兴趣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固有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专业期刊(学术期刊、专业类杂志)的阅读量,限制了学生的专业视野,限制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构成。

⒊学生读报情况

4个专业的学生几乎表现出共同的读报习惯。近25%的学生每周读报1-2次,近20%的学生每月读报1-2次,近25%的学生半年读报1-2次,少数学生从来不读报。接近半数的学生每月甚至半年才有1-2次的读报习惯,学生平日接触报纸媒介的频度由此可见一斑。

综合以上3个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不具有高频度的接触专业出版物(图书、期刊、报纸)的习惯,学生的阅读量有限,文化视野不宽广。那么学生业余时间是如何利用的呢?结合调查问卷中相关问题的结果显示,业余时间男生普遍喜欢上网、运动;女生普遍喜欢上网、逛街、打电话等。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面并没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脉络框架、知识点、学习方法等问题迷茫不清,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更是疑惑不解,不知从何下手。由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在部分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不能与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相适应了。

第二部分分析建议

诚然,为了培养社会认可度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各地方高校的新闻教学单位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探索与提高。但结合上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毅力、耐力、能力、魄力。存在学习目的单一、学习热情不高、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论学习存在误区、阅读量有限、专业素养欠缺、文化视野狭窄等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首先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简单化,就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讲,基本上是一种口径,即“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闻、宣传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新闻、出版与宣传单位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实际上,这样的目标定位具有强烈的“工具性”特征,而忽视了对人才的“人性”培养,大学的任务实际是培养“人”,提高人素质的。就任何一种专业而言,都要有它自己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个目标不能简单化和笼统化,更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符合专业的特点,也要符合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

从高校教育的角度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能够洞察人的知悉欲望和行为之间的关联;识别新闻文化表征和新闻文化观念的联系;把握政治和市场脉动之间的关联;掌握语言表达和受众之间的关系;理解媒体环境和社会建构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新闻与媒介。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四基”并重,突出特色。“四基”即“基本素质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夯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中基本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基础知识的夯实是前提,基本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特色。据此,我们结合本学院现状与特点,做到合理利用教师、设备等现有资源。

其次是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具体的思路,要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思路如:(1)在育人指导思想上要做到“通”与“专”结合――即让学生在学习上符合“四基”的要求。(2)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宽”与“窄”结合――即“新闻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由通识和“专业”结合,还要突出专业性,不能和其他相关专业混淆。(3)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死”与“活”结合――让学生处处有课堂、时时有老师。课堂教学要严格,即所谓的“死”;实践能力培养和课外活动要“活”。二者结合,让学生始终处在紧张与活泼的学习和实践当中。教师必须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将上课教授内容与学生活动相融合。(4)学生技能培训做到“软”与“硬”结合――所谓“软”,就是在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上要进行“软”性管理与考核。所谓“硬”就是在专业学习上必须达到专业技能过硬。(5)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做到“试”与“查”结合。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其中试卷考试成绩占70%,30%做日常考查(包括学生出席5%、读书报告或笔记10%、课堂讨论5%、参与相关课程的课外活动10%,共计30%)。选修课采取考查的方式,可以采用论文和口试、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可以通过经专家组考核打分获得证书的形式(证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标准,并记录成绩)。以上各种考核不合格者必须采取相对应的补考、重修的形式以达到毕业的要求。

第三,教师除了正常授课以外,要充分利用有效时间与学生多方面接触,形成有效的互动。这样通过循循善诱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生对专业产生的隔膜,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从心理上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认同感、接近感、自豪感。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重视人际传播效果。多数学生做出决策的依据来自于人际传播下的相互影响。教师应该善于通过利用自身的权威性来有效影响人际传播的效果,对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人物重点施加影响。同时,要加强人文关怀,从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新闻传播教育。加强培养学生的传播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能力、重视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

总之,重点打造理论广、技能精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改良理论教学思路和方法、加大教学实践环节,改变办学理念、创立新型办学特色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注释

①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2009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战略报告》

第11篇

近六年来,广东语文卷选考题中的实用类文体阅读题,基本上对实用类文体的新闻、传记等各种类型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但我们发现,传记和人物访谈成了考查的重点对象,尤其是传记相隔一两年又成了考查内容。例如:

2009年,阅读材料是刘作忠的《黄侃先生二三事》,类型为传记,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信息筛选与概括,要点归纳,写作意图探究。

2010年,阅读材料是梁衡的《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类型为新闻评论,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修辞方法(分析语言),内容分析,标题含义(主题探究)。

2011年,阅读材料是温源宁的《梁宗岱先生》,类型为传记,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修辞方法(语句赏析),要点归纳,语句理解(探究传主品质的价值)。

2012年,阅读材料是《寂寞出学问》,类型为人物访谈,考查的三个考点是筛选整合信息,观点理解,文本主要问题探究。

2013年,阅读材料是赵野木的《山水画中的地质学》,类型为科学小品,考查的三个考点是语句理解,语段作用,文本主要问题探究。

2014年,阅读材料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类型为访谈,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信息筛选与整合,要点归纳,中心概述。

由此可以看出,命题紧扣考纲“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进行,2009―2013年,科普文考查了一次,报告仍未考查。

二、细看今年:试题再现访谈,不设难度,重在考查概括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实用类文体阅读试题,基本是几种文体类别的轮番考查,且考查难度不大,考点以筛选、归纳信息为主,加上阅读文本通俗易懂,故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受大部分考生青睐。

同样,今年命题遵循文体特点,以分析概括为主,三个题几乎都是在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答案源于文本。例如,19题,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解答此题时,先从文本中找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的语段,根据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部分中提示性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

20题,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中,找出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1题,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主要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此题可着眼于全部文本,从主持人与罗哲文的对话中,结合着具体的内容来概括罗哲文先生的形象特征。可见,只要考生按照文本顺序,结合题干一一梳理,准确概括,难度不大。

2014年,考查的是新闻体中的访谈,考点与近几年的类似,体现出稳定的特点,文本内容上,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抽象与形象的交融,有利于文理科考生的阅读。

此外,所选材料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对高三学子在填报专业、选择职业道路很有启发性。

三、展望明年:明确方向,全面出击;科学备考,重点突破。

从以上分析可知,高考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主要是新闻、访谈、报告和科普文章,但重点在新闻中的访谈,传记两类文体。考查的角度主要是分析概括能力。因此,2015年的复习备考,必须做到复习有方向,备考讲策略。

1. 合理规划、突破重点。

总体规划与科学操作:先按文体分类作专题复习,再结合具体考点作重点突破。分新闻(访谈)、传记 、报告等专题讲授文体特征。操作流程为指导方法、过关测试、讲评点拨。

明确重点与要点梳理:以文体特征、阅读方法、主要考查形式为复习重点。结合不同的文体,突出不同的阅读重点。如:新闻阅读强调“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和观点的关系”,“传记阅读”强调“注意基本事件、典型细节与传主形象、主题表达的关系”等。讲文体特征时,主要选择能够有助于阅读理解、涉及到答题需要的点来重点讲。

知己知彼与能力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突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考查:

考查理性认知能力。实用类文体如“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事实,而这些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就成了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的考查点。因此,考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需要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了。

考查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的能力考查。

贴近文本、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文本,如果除正文之外,还有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

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用类文本也像其他文本一样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2. 优化课堂、提高时效。

备考时要特别强调课堂结构的优化,尤其注重“容量、有效、有序”等课堂的实效性。一般而言,高考备考有三种课型:知识复习课、专题训练课及讲评课。

知识复习和整体训练的课堂结构为:讲解考试目标 复习知识重点、辨析知识交叉点 分析典型例题 课后巩固练习;讲评课的课堂结构为:呈现答案 讨论或自省 针对讲评 优劣比较 相同或变式训练 总结。

3. 立足实际,增分提效。

复习时,可结合学生实际,作以下要求:

一是“考点解释”,帮助学生明确考点,尤其要化为具体的实例,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应付考试的能力。

二是“知识梳理”。三是“难点引路”,结合学情,可以把考点“整体阅读、整合归纳、评价探究”作为重点突破点。如“整体阅读、归纳主题”是阅读答题的基础,结合实用类文本特点,主要是教会学生明确材料和观点的关系、由事实归纳观点,具体方法有“联系文体特征、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事实材料、读懂关键词句”等。

四是“答题指导”。包括审题、答题方法、答题规范等。

五是确定“增分策略”,如让学生定下语文得分目标及答题时间(15分钟左右)。在讲到“探究专题指导”时,针对学生答题的存在问题,教给学生“分层抓点审题、回归文本思考、内引外联分析、集中分点答题”等一系列增分方法。

第12篇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意识的增强和国际社会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被重视。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入校时,英语成绩就很差,英语基础尤为薄弱。当下的现状是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慢、缺乏阅读技巧,阅读能力不容乐观,再加上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85%的学生阅读能力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因而,作为英语教育教学者,对本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更有效,是当务之急。

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政治全球化还是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英语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目共睹。针对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探索和寻找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思想。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界定和解读

1. 英语阅读教学,即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英语教材中的选材进行阅读,运用阅读技能,获取信息和新知,正确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观点及寓意,分析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2. 有效性,即从学生现在的英语阅读基础出发,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英语阅读的方法、习惯以及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学生课外阅读的英文资料的种类、来源。

2. 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在英语阅读中使用的教学方法、策略以及对学生在英语阅读自主学习和课外阅读方面的学法指导。

3.成因分析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初中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跟不上高中的英语学习节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效率逐渐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着手,寻找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