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

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

时间:2023-08-02 17:1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

第1篇

目前机电工程系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供用电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四个专业。设高职、中职两个办学层次。

师资力量

机电工程系现有专业教师21名(不含公共基础课教师人数),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0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以上职称8人。本系90%以上的专业教师接受过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电子专业教师江兵、李宝堂二人分别获有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办学条件

机电工程系建有汽车结构、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底盘拆装、汽车各部分功能电动示教演示、汽车整体检修、电子电工、维修电工、家电维修等8个实训室,各种实习实训用车辆20余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设备总价值500多万元。还先后与安康汉江、铁马等15家汽车修理企业和6家发电站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介绍

1、汽修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结束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并可取得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等,具备汽车检测、维护、修理和汽车驾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专业主干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钣金工艺》等。

主要实践环节:汽车拆装实训、汽车检测实训、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汽车驾驶实训等。

毕业生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工作。还可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从事企事业管理工作。

2、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以及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专业主干课程有《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暂态、动态)、《建筑电气》、《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用电管理》、《电器维修》等。

毕业生可在发电、变电、供电、配电及用电等部门从事电气运行、供用电管理、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等技术工作,也可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系统及设备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用电管理和电力安全监督等工作,还可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从事电子设备维修、安装与调试、设计开发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及电子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学生毕业时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以及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专业主干课程有《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视机原理》等。

就业方向:可到通讯、邮电、电信、广播电视、金融保险、电力、铁路、电子生产企业等部门从事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产品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电子技术服务、咨询与管理等工作,还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渠道从事相应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4、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汽车营销策划、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对汽车市场及配件市场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分析、预测,从事汽车及配件的采购、销售、售后服务及管理的应用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获大专毕业证书,还可考取汽车营销师证、汽车驾驶证、中级汽车修理工、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

专业主干课程:《会计学》、《经济法》、《电子商务》、《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汽车车身结构与修复》、《汽车市场营销》、《营销心理学》、《现代推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鉴定与评估》等。

主要实践环节:汽车拆装实训、汽车检测实训、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汽车营销与服务实训、汽车鉴定与评估实训、汽车驾驶实训、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等。

就业方向:面向各类汽车制造、维修、配件销售、保险、租赁企业,从事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与管理、车辆维护、产品信息咨询、汽车展销策划、汽车信贷、汽车租贷、机动车交易、评估、保险、理赔等工作。还可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从事企事业管理工作。

办学特色

机电工程系治学严谨,管理严格,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推行“导师制+辅导员制”的学生管理模式,以此推进我系的学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新生 入学教育 专业介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82-01

“90后”学生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主力军,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逆反意识强,情绪波动大;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交际等问题[1]。在新学校新环境下,高职新生面临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合理计划学习,如何科学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等问题,为使新生尽快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学习氛围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进行各式各样的新生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

一、专业介绍的必要性

刚入学的新生有的来自高考,有的来自中职中专,但大部分新生对专业了解甚少,对专业有困惑,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十分茫然,不知道毕业后本专业能从事何种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因此,在新生专业思想认识形成初期,结合专业和新生特点及发展要求,有必要对新生开展专业介绍活动。这样有利于引导和帮助新生稳定情绪,有利于新生了解专业、树立专业意识和职业兴趣,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便于新生明确学习方向、专心积极地投入专业的学习生活,使新生选择、调剂到相对比较合适的专业(有些院校允许新生入学后专业调剂),引导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所以,专业介绍不仅仅是对新生的一种专业和职业意识的启蒙教育,更是对新生职业生涯的一种综合教育,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的一堂不可替代的特殊课[2]。

二、专业介绍内容探索

高职新生专业介绍要使专业新生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使新生知道“专业是什么?专业学什么?将来干什么?专业如何学好?”等,提前使新生对所学专业有基本的感性认识,摆脱专业困惑,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那么专业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办学历程及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简要介绍专业的办学背景、办学历程、所取成绩和所获荣誉,使新生对专业有一定的良好印象;介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使新生了解专业定位,了解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可(必)获取哪些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新生认同该专业,对专业有信心。

2.专业就业岗位和就业前景

介绍专业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职业成长通道和成长历程,使新生了解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明白其毕业后主要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以及可以走的发展道路;介绍专业的产业形势和就业前景,使新生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可适当介绍优秀的往届毕业生的风采,用学长们的成功来激励新生,使新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异,要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新生从宏观上把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整个教育过程。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由来,使新生了解到课程体系并不是“搭积木”搭出来的,是经过广泛的专业调研,从工作过程系统化出发,通过专业实践专家研讨会、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中提炼出来的,是有源之水,不是无根之木。详细介绍课程类型、课程目标以及与岗位的对应关系,使新生知道所开设的每门课程或活动都是为了使新生获得某些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是为了达到就业岗位的需要,从而使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合理规划学习,积极主动学习。

4.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和实习实训条件

简要介绍专业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即专业的师资队伍情况和实习实训条件,使新生了解专业教师的组成(校内专任教师和来源于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的兼职教师)和水平,感受教师风采;使新生知道校内实训基地有哪些实训室,每个实训室有哪些设备、具备哪些功能、服务哪些课程,校外实训基地有哪些,可实现哪些实习实训项目等。这样新生对专业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方面使新生热衷于所学专业,另一方面使新生根据学校专业条件设计好大学学习计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5.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也不同于传统“填鸭式”教育,应介绍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如我院所采用的行动导向模式,其包括教学内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学组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教学方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操作演示、角色扮演等),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水平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从而使新生知晓大学的学习不再像初中、高中那样,得靠自己自觉、主动学习,知晓大学的教学不再是“细嚼慢咽”;使新生能尽快适应并融入未来的专业学习,这样才能在知识海洋里游刃有余地遨游。

6.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

简要介绍专业活动,使学生明白在大学不光是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还要培养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如礼仪社交等。

三、专业介绍方式方法

专业介绍内容是基础,专业介绍方式方法是桥梁。有些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通过PPT做了一次专业介绍,之后无任何动作,其效果不甚明显。应当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分阶段进行专业介绍,提高专业介绍的实效性。首先,在迎新现场布置专业介绍展板。展板要精心设计,内容要简洁、图文并茂,并安排教师在旁边就新生或新生家长提出的疑惑予以解答。其次,接待老生的专业情况介绍。因为老生与新生是同龄人,新生更易于认同、接受老生眼中的学校、系、专业情况介绍。再次,入学初进行初次专业介绍。此次专业介绍内容要浅显易懂,新生对专业有个直观认识和初步印象即可。之后,带领新生参观校内实训基地,让新生感受下环境和氛围。最后,入学一段时间(如两三个月)后进行再次专业介绍。此次专业介绍内容要全面、深入,要较深入剖析专业,使新生对专业有较深的认识,对专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专业介绍中要多采用生产现场场景图片、实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增强新生的直观感等。

四、结束语

专业介绍是高职入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新生专业学习的引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注重专业介绍,认真筹备,精心设计,用心组织,追求实效,让专业介绍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绽放出育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郁祥.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J].职业教育,2012(10):135.

[2]蔡晓蓉,孔元发.抓好高职专业介绍,引领学生专业学习[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12月第16卷第6期:1,2.

作者简介:

林凤功(1982-),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负责人,讲师。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汽车;电控类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53-02

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本文简称汽车电控类课程)是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气专业的重点课程,学生对于汽车电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专业技能的水平。国家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职汽车电控类课程的特点

中职汽车电控类课程,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拓展空间比较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技能。

知识更新快,拓展空间大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EFI)、电控点火装置(ESA)、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巡航控制系统(CCS)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车型。在原有的较成熟的技术基础上,又不断有新技术的突破,如车身电子安全系统中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汽车夜视系统(NVS);汽车信息通讯技术中的汽车导航与定位系统(NTIS)等,汽车更趋向于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中职学校,应紧贴行业发展,因此汽车电控类课程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可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大。

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 作为汽修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汽车电控类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该课程的核心是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涉及电子技术、控制理论,需要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电子控制技术又是学生未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要求学生对电控系统主要零部件,如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构造、原理及工作性能有所掌握,并具备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中职汽车电控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会使用工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常见故障能进行分析和排除。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够顺利适应工作需求,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毕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要想使学生精通所有的汽车电控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中职学校在讲授汽车电控类课程时,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其能以几种典型车型的电控知识为基础,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借助相关资料,自学其他汽车电控知识和技能,并将之用于实践,完成工作任务。

中职教育汽车电控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

通过对中职汽车电控类课程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段内,较好地掌握汽车电控知识,并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在未来可以顺利投入工作,就必须选用适合且高效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汽车电控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项目型教学模式 在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任务称之为项目,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即为项目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完成指定项目的分析、实施和总结工作。项目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该教学模式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有些项目在规定学时内难以完成。

互动型教学模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研讨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即为互动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实现了和谐的师生互动,以及师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若过于发散,则不利于其获得连贯、系统的知识。

案例型教学模式 汽车电控系统的维修案例有一些比较典型,通过对典型案例解决过程的讲解,将所授知识贯穿其中的教学模式即为案例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并与所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获得对各种案例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通过案例所能串起的知识点有限,往往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

汽车电控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中职汽车电控类课程,在采用以上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用适应观解释学习动机,认为只有当主体已有的适应模式不能用来适应新环境时,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根据这一动机,在中职教育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放在实践之后进行。例如,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之前,笔者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课程学习,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总体结构认知,使学生发现已有的适应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为使自己适应新环境,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学习动机被迅速激发,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认为知识是主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是主体赋予自己经验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其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如笔者在讲授《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时,让学生先掌握汽车构造、传感器技术等相关知识,再学习电子控制技术知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主动建构自己新的知识、技能体系。在讲授《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时,先组织学生进行电控发动机故障现象的观察,建立起直观的印象,随后开展分组讨论,使学生对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产生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带着问题参与到下一步的学习之中。

采用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注重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为后续汽修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电子控制类课程的核心是电子控制技术,因此应在原课程体系中增加电子类基础课程。在学习汽车电控技术之前,应适当增加一些《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传感器技术》等基础课程,至少是部分章节的内容,作为专业基础知识的补充。在选择增加专业基础课的过程中,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保证学习内容与专业课所需内容能够准确配合。对于汽修专业学生而言,增加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不必过多,课程的学习不必照搬其他专业教材,不用大篇幅地进行学习,以“够用”为宗旨。

采用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采用营建真实职业环境的方法,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汽修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向学生呈现知识被建构的真实背景。

要营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可以采用现场导入的形式。在实施过程中有两项要点:一是所有实训项目应来自于汽修企业的现场实际或维修作业内容,授课时要结合项目内容和设备,充分利用实例教学,尽量创造企业生产实际的氛围;二是在汽车故障维修实习中,与企业现实工作情况相结合,如在检修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故障时,使学生不仅要学会使用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独立完成车辆检测和电路分析任务,还要从实际出发,教会学生如何从车上拆下总成,包括总成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为营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可在实践教学中借助专业授课与实车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发动机电控技术》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单项检测实训教学后,将学生带到实际的车辆现场,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知识,并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人为地设置一些故障,指导学生观察发动机的异常现象,学习正确使用解码器、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等设备诊断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恢复其原有的性能。这样,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又达到了让学生“零距离”体验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在中职汽车电控类课程教学中,采用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成效非常显著,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牢固扎实,所学与所用良好对接。

在中职汽车电控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符合课程特点、满足教学革新要求的教学模式,能够给汽车电控类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平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都本伟.高职教育创新与实践[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王保军.订单培养 校企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

[3]邓润梅,黄睿.“以能力为中心”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08(2).

[4]程书岳.中职汽修专业实验实训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5]余国联.汽车底盘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1).

[6]王前新,孙泽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7]李保俊.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J].广东教育:职教,2009(1).

作者简介:

张翠华(1981—),女,天津市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2010级中职硕士研究生,天津市公用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专业教育教学。

第4篇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办学特征

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教育方略。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岗位群或某科技领域为导向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并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建立应当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具有20年办学历史,以本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唯一的一所由普通高教转为高职教育为主的大学。近十年来,我院以本科教育实力为依托,坚持“三教统筹,高职为主”的办学基本定位,努力探索并实践着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路。

本文主要对我院在多年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办学基础上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实践与经验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及办学的多样化特征等办学规律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一、高职教育的改革实践

自1993年以来,我院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先后开设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师资班)高职本科及“汽车运用工程”等八个高职专科专业,其中“汽车运用工程”是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六年来,高职专业累计招生达896人,其中毕业生326名;现有高职专业在校生49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4%,其中高职本科在校四届六个班,共有学生163人,占我院高职在校生的33%,学院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了规模试点的阶段。

1、利用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优势办高职

在改革实践中,我院始终重视发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综合优势,利用多年的办学经验、学科基础以及较为雄厚的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办出内涵较为深广、层次相对较高、综合多学科并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高职专科及高职本科专业。实践证明,象我院这样基本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高职与本科专业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2、抓住时机、及时开设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专业

我院高职专业的设置体现了“高”、“新”、“热”三个特点。所谓“高”的涵义是高职专业不同于中职专业,其技术起点较高,而且需及时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新”的涵义是指高职专业的名称和教学内容要跟上社会发展,反映经济及科学技术的最新动态;“热”是指及时创办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目前,经北京市教委论证批准,我院现设的高职专科专业有:“汽车运用工程”、“机电应用技术”、“智能建筑控制工程”、“商业实务电脑技术”、“现代材料管理与营销”、“工程软件应用与开发”、“室内环境控制工程”、“机电外贸英语”专业。今年又积极参加了高职教育新机制、新模式的改革试点,并把重点放在探索以中职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高职教育及相应专业设置与培养机制上。

3、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建设

随着我院高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强化高职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我院一直积极筹措资金,努力加大对校内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1997年,我院机电应用技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专家论证。自1993年至今先后投入近四百万元,其中实训基地建设专款210万元,现已初具规模。在办学过程中,各高职专业都千方百计地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如作为高职示范专业的“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就设置了整车检测、维修、多项拆装等12项实训环节,已实现结构、电控、综合实训23300人时,并可进行汽车修理等级培训。“机电应用技术”专业也已经开发出不同工位的微机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接口等的设计、组装、调试、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实训。

4、依托行业,积极开拓产学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鉴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在办学形式上应更多地借鉴市场运作方略,想方设法利用社会资源,寻求合作伙伴,建立行业依托,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如我院“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先后与京宝、京现、三联等九家汽车维修或服务公司签约,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商业实务电脑技术”专业也与海尔3C集团等商业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高职学生的校外实训教学;机械工程系与美国SDRC公司共同建立了“SDRC北京CAD/CAM研究培训中心”,为我院高职机电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制造工程模块的建成并实现网络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设置高职专业的基本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为导向的。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不仅仅局限于狭窄的职业技能,而应使学生掌握较宽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科技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挑战,达到高等学历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因此,设置高职专业应当立足于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变化和科技发展对岗位群及技术职业领域所带来的新变化,并坚持我院高职教育“高”、“新”、“热”的基本特色。

1、寻找普通高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点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形式,但是二者都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不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二者相辅相成。本科教育的办学实力保障了高职教育的基本质量;高职教育则可以为本科不断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调整提供启示和经验;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我院的普通高等教育一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在本质上是与高职人才相似或相同的,所增设的各高职专业都与我院的办学背景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如:我院的“机电外贸英语”专业原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普通本科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经过专业调整,现设置为高职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机电专业理论基础,精通外语,了解外贸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表明,这种机电、外贸、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十分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就业前景良好。

2、在高新技术领域设置高职专业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出新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并对原有的一些职业岗位群提出更高层次的教育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及时分析研究这一发展趋势,并设置出相应的高职专业或专业方向。

例如,随着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迈进,北京兴建了一大批的所谓“智能型楼宇”,具有通讯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和大楼自动化(BA)的特点,同时对其电气设计、管理、运行、维护与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院试办了“智能建筑控制工程”高职专业,且首届毕业生十分抢手。几年的办学实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表明,该专业的设置适应了首都经济的需要,具有较长远的发展前途。

3、设立高层次、复合型的高职专业

在以本科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创办高职专业,易于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办学优势,从而在较高的起点上培养复合型高职专业的技术人才。

我院创办的“汽车运用工程”高职专业就是着眼于北京的现代、高档汽车比例愈来愈高的现实,专业重点放在现代、高档汽车的检测、维修及管理、营销上。该专业综合了机械工程、电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环保技术等多种学科,且将外语应用能力作为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之一。

4、追踪社会、经济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热点

首都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近年来,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尤其是商业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急需大量能使用计算机技术从事商业实务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我院创办了“商业实务电脑技术”高职专业,以培养既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商业、管理、经营和贸易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商贸等行业中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的财会、统计、预测和信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转贴于

三、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应,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强调职业技能,还应强化基础理论教学,以构建出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

1、突破普通本科“三段式”的教学模式

“三段式教学计划”广泛应用于普通本科专业的培养。其中,基础理论课程着眼于学生文化、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科基础课程是指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决定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专业课程则设置在二者基础之上。各基础及专业学科比较强调其各自完整的科学体系,各阶段课程教学的配合衔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应打破学科界限而立足于各学科的综合运用。如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易导致教学内容的重复、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且实践教学及综合实训的教学环节难以实施。

2、建立“以专业目标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研究、设计本院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院一直坚持着以专业目标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的基本方法。即教学计划的制订以专业方向,如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导向,以能力分析与分解为基本方法,围绕专业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整体性强,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可进入到专业领域,而在各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都十分强调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训练,打破各学科的封闭性与完整性,强调各基础及专业学科的开放与交叉。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按照这一基本原则,各高职专业可根据其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发并修订出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例如,高职专业“商业实务电脑技术”采用“多箭头汇集”式课程体系设计方式。每一个箭头即代表一条知识、技能链,由一系列的理论课程或实践训练环节组成,而各条箭头都指向同一终点,即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3、强调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和实际职业环境相结合,以使学生尽早地顺利适应职业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特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及毕业设计工作都应当尽可能地在校外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完成。学生需在企业独立进行实践性工作,并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独立完成指定课题,而且,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设计都应当以社会、行业、技术领域及企业的基本需求为基础。

四、高职教育办学的多样化特征1、办学主体多样化力争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招生、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都与行业、企业有着紧密联系。为此,我院的各高职专业都力争与企业、行业的联合方式不仅仅是产学研相结合,而是联合办学。目前各专业正在陆续建立主要由高校、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等方面的教师、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办学伙伴不仅承担着我院的青年教师技术培训、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还优先录用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目前,“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

与地区经济结合办学

我院的办学方向坚持“三服务”方针,即为首都经济服务,为机电行业服务,为社区发展服务。目前,我院正在结合高职教育新机制、新模式的改革实践,积极探索并落实与北京机电工业控股公司和北京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北京二轻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轻工高级技校联合办学,并以北京市朝阳区正在进行的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和朝阳区社区学院的改革实践为契机,与朝阳区落实全面合作办学的具体项目。

发挥各类办学机构的作用

就各类办学机构而言,积极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主体有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以及某些本科大学中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民办大学和经批准的中等专业学校,更有唯一一所以本科为主转向以高职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大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和基本经验已经证明它是一支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积极发展高职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各类高等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无论就全国而言,还是就某一省市地区而言,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等学历教育均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就一个学校而言也是如此。例如我院,不仅日大办高职,夜大也在办高职,而且自1998年起还举办了高自考(高职专业)助学试点班,形成了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职教育的基本格局。

2、生源渠道多样化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征决定了其入学条件,即入学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经验。就高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来看,其技术含量和理论成分较高,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在高中文化基础上进行,且要强调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鉴于这一双重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生源也应是多途径的,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3+3、3+4),并在新生入学后首先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也对口招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如中专职高师资班(4+4、3+4)等,并对新生强化基础文化课程,努力探索高职与中职的“接轨”途径。同时还要注重成人高等教育,招收具有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如成人高职专业脱产2-3年,业余4年。

这种招生的多途径方式,不仅体现了我院的”三教统筹,高职为主“的基本办学经验,同时对于构建开放式的、全方位的教育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目前高职专业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所以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一种培养对象是文化基础较好、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另一种正好相反,文化基础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如中等技校毕业生一般都获得了中级(4级)工的证书。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对象的高职培养模式的同时,不要忽视和放弃以中等职业学校中专、职高和技校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高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这对如何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发展高职教育的几点展望1、坚持“三教统筹,高职为主”的办学基本定位

在多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我院要与联大各兄弟院校一起,继续积极进行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向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高校转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这一转变模式的成功与否,不仅对联大和我院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坚持试办高层次的高职专业

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应在多层次、多领域办学。鉴于多年来在本科基础上承办高职专业的优势,我院不仅要继续充实已办专业的高新技术含量,提高办学水平,而且应当在创建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上有所突破。例如,我院拟在原举办“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师资班)高职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试办“智能建筑控制工程”和“汽车运用工程”高职本科专业,以推进和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强调其实践工作能力,但不仅仅是具有技师类资格就可以满足教育、教学所需。考虑到高职专业的长远发展,更要重视教师的深厚理论基础。因而,要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和教育资源的作用,培养出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

4、加强比较研究,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与其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构建了规模相当、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系统。因此,加强国际职业教育的比较性研究,总结与分析各国职业教育的成败经验,对深化我院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院多年来充分发挥普通本科教育的优势、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总结与回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特征及办学方式等办学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探索一条新形势下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改革之路,以为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和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