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九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九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02 17:1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九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第1篇

一、利用开头激趣的创新尝试

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习惯利用课文的开头,直接进入课堂教学,由于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兴趣。而一个好的教学开头,就好比说书人的引子,歌曲的起腔,能很快使学生进入角色,对课文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讲故事,引用其他评价等手法,采取非常规开头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八年级语文下《使至塞上》时,引用九年级上《香菱学诗》里香菱的一段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结合香菱对该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评价,使学生急于探究香菱形容的情境,从而使得通过学生对该诗的探究,强化学生对该诗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该诗所描摹的意境。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开头方法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讲笑话等来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知识的探究中。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创新尝试

在语文故事和小说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设置一定的情境,借助情境,巧妙地切入课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略到语文的别样魅力。通常来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课文中的情境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借助画板、音像材料,还可以制作专门的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加深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新课标九年级上的《智取生辰纲》时,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智取生辰纲》的一段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放映,让学生了解电视剧中的杨志和梁山好汉的表现,并与课文《智取生辰纲》中施耐庵的描述进行对比,从中分析电视剧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的差别,从而加深对杨志这个人物的了解,并从中分析杨志为什么会被逼上梁山。

三、鼓励学生大胆对教材的观点质疑

在进行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初中学生对某些问题具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的学生的见解非常独特。因此,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安排,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借助质疑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对教材质疑,可以促使学生拓展相关知识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很多学生从质疑中受益。

例如,在讲解语文九年级上鲁迅的《孔乙己》时,课文中有:“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通过让学生对这几句话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全班学生都从中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意图。首先学生通过对孔乙己站着喝酒的质疑,搞明白孔乙己是个穷腐的读书人;再借助对没有孔乙己别人也还照样过活的理解,明白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经过对上两句的理解,就会搞懂鲁迅先生之所以会说“大约的确”是由于孔乙己这样的小人物是没有人去关心他的死活的,只能从他很久不到酒店推断出他的确死了。这样,经过层层释疑,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难点。

四、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

在教学创新尝试中,很多教师认为要想创新,就要彻底抛弃以前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害怕创新产生不好的效果,从而对创新产生怯懦心理,不敢大胆进行创新尝试。借助学生对课文的改编。促使学生对课文形成新的认识,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创新,它可以在巩固学生对课文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讲解语文九年级上的《我的叔叔于勒》时,根据学生对叔叔于勒的看法,让学生对教材塑造的叔叔于勒形象进行重塑,以叔叔于勒回家认亲为线索,改写一个认亲后于勒叔叔的故事,故事要打破原有的故事发展的原型,可以用比较喜剧的笔法表达一个落魄的于勒叔叔形象,也可以用较为悲凉的手法来描写一个喜剧故事,以此来加强故事的波折。

总之,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用开头激趣的教学创新、多媒体课件教学创新、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创新、借助改写课文进行教学创新等尝试,可以促使学生对课文形成新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对人物形象形成不同的认识,最终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也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质疑,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知识点,更容易学生理解课文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 王春林. 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J].新课程,2010.(8).

[2] 李翠芬.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引导教学[J]. 东京文学,2010.(11).

第2篇

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理论价值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标,根据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教育质量更是一句空话。“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针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针对目前我校作文低效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情的作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高效,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2)实践价值

①形成校本教学策略。针对我校的校情、班情、学情,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之健康有序发展。

②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通过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收获,在研究中飞跃。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课题所达目标

①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②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优化作文教学方式,有效、有序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③扭转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作文写好就行,书写好坏无所谓。重视书写,重视写字课的系列安排,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④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部曲批阅作文,使作文批改更科学、更有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训练的内容要有阶段性、连续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从而形成适合于本校学情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课题主要内容

①摸底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②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③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④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

⑤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重过程评价。

三、课题的实施

研究的准备:

组建课题组,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加强作文与阅读、生活及网络的联系,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从而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解决作文内容丰富、真实,有真情实感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实施:作文指导改革,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力求科学有序,全方位、多角度搞好作文指导,探索一条严谨、高效的作文指导路子,创建开放性作文指导模式。

1.作文主题上:七年级主要围绕正确感受生活、热爱生活进行训练;八年级主要进行如何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训练;九年级则是培养深入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2.作文目标上:七年级着重培养观察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解决“想写”的问题;八年级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解决“会写”的问题;九年级着重指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解决“能写”的问题

3.作文内容上:七年级是感受自我、感受周围世界;八年级是学会观察说明各种事物和整理;九年级是思考自己、自然、社会、艺术和人生。

4.作文要求上:七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具体真实、有真情实感,表达活泼流畅;八年级要学会三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方法,内容确切、表达准确,行文规范,结构完整;九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丰富,有思想有文采,个性要鲜明,表达要生动。

5.作文形式上:各年级学生的作文卷面要力求工整,字迹要清楚、美观。

第3篇

一、在思想品德方面创先争优

我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影响,时时刻刻关心祖国命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自己工作的一切事业。积极服从与尊重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自觉遵守各项法规与规章制度,与同事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一心为教育的新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在业务学习方面创先争优

把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索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艺术,不甘于“只做一名教书匠”,争做一名“科研型专家”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自己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才智,培养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教书,又育人。”不仅如此,我始终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要旨,始终把养成学生健康而有高尚的情操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

三、在履行岗位职责方面创先争优

本年度我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以及九年级语文集备组长的工作。我深知毕业班工作对学生前程、对学校声誉之重,虽然自己是一名老班主任了,但从无掉以轻心,对班主任工作特别努力与细心,以“责任教育”为核心,以“班级责任制”为手段来细化班级治理,务必使班级事务治理做到既科学又民主,使9.5班不仅是自己的,更是学生的,营造属于自己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内涵,形成“班荣我荣,班衰我耻”的凝聚力与风气。身为语文集备组长,始终引领九年级6位语文教师站在语文教学的最高度,学习并运用先进的

教法、学法,不但让自己会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方法和意志,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为此,平时教学中一切从细节入手,备课、集备、听课、观摩;理论与方法交流;命题、讲评、反馈,计划、小结;整体定位、个别辅导、跟踪反馈;整体调研、调查问卷、面对面谈话等等,无一不是平时从量入手,以至于对教学的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操的影响。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四、在工作成绩方面创先争优

1、班主任工作方面:9.5班上下两个学期班级量化治理成绩在全校38个班中位于前列,一次被推评为崂山区优秀班集体,两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我被评为崂山区十佳班主任;学生李贝贝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学生干部,区级优秀学生3人次;班级被评为崂山区书香班集体,2人被评为读书好少年;校运会总成绩全校第一;苏彬彬打破2项区级、校级记录。

2、语文教学方面:获得崂山区优秀课比赛二等奖;指导的2名学生作文在崂山区首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语文集备组中何敬业老师出过崂山区公开课;语文组被评为街道优秀教研组。

第4篇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紧张而忙碌的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2)班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回顾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

1.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

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思想、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备课的过程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工作;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2.教研工作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二、业务学习

1.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我对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

2.为了拓宽知识视野,本人在手机上购买听书APP,有时间就听书,主要是文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觉得收获不少。

三、取得的成绩

1.在我的教育和管理下,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开学初端正很多。

2.学生的书写水平也有所提高。

3.学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今后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要狠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把握,采取措施加强练习。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少力度,今后加强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把他们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三性特点 教学方法

现阶段语文界中争论比较激烈的便是高中语文教学,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三性特点”作了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内容上的模糊性特点

这种模糊并不专指抽象画等相关文学艺术当中的模糊含义,准确地说是一种模糊的现象。可以说,对于一件事情进行直白的描述,追求到这件事情的比较深层次之后,发现准确其实并无法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模糊的思维方式却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在物理界中有不准确的原理,在微观世界当中有“海森伯测不准原则”等,那么在语文界中也有模糊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有4个量化的教学目标,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有七个量化的教学目标,六年级、七年级一直到九年级有八个良好教学目标,在高中时期,只拥有两个教学目标。其他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能力培养、巩固、提高等方面都处于模糊状态,并没有准确的规定。

从高考的考试手册可以发现,针对语文的考试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也就是可以相对熟练地对简单浅显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阅读,拥有一定的理解、评价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等等。能写出具有议论性、说明性和记叙性的文章,等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题和立意,具备布局等相关能力。可以这样说,高考的考试手册当中针对考试目标的规定是比较准确和清晰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掌握的程度制定具体的标准,从这种角度讲是一种模糊的规定。简单基础的语文知识,高中生已了解,教师可以对之前的基础知识进行不确定性的回顾和传授。高中语文习题当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多种的,也就是具有“模糊性”这一特点。从高中语文范围看,它包括文化艺术、哲学、自然和人文科学等众多不同的知识,无法辨别出哪一个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可以说进一步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模糊性”特点。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

教学目标、内容所具有的模糊性特点和教学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模糊性特点进一步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和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开放性特点。

1.教材开发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决定了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现阶段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出版了全新的语文教材书籍,这些新出版的教材书都拥有全新的特色,体现教材开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特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并掌握了一部分教学特点,在相关课程标准方面,基本上处于一种模糊的界定,在实践语文教学中,应当以比较开放的态度对待相关的教学目标,不能只依据规定教学,否则很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但不应当过于随意。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特点。我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性的教学方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会不一样,教学方法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了解自身的特点,了解自己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了解学生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从而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化教学效果。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培养、增强学生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习题,同时回顾相关知识点,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根据“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的语句,提出全文最后一个“鸡鸣”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段,并通过一个你所学过的古诗反映出这一表现手法的习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情况,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证明高中语文的模糊性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

所谓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上海卷对于全国卷当中固定的基础知识选择题进行了取消,增加了一部分立意题目,同时使用苏教版的省份也出台了一部分全新的考试评价命题模式,这便是教学评价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运用开放性的评价手段,培养并增强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被考试手册而限制了教学行为,而应当充分发挥能动性,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让学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隐形性特点

所谓思想教育中的隐形性特点,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想教育,但是又不能够从表面上要求学生过于重视思想教育,而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协调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时,应当应用这一思想观点,可以说这体现了各个学科的共性和语文学科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朱秀珍.浅议高中语文教学要“五味俱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第6篇

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我班,语文成绩不突出,一定要让第一名,发挥带头作用,起到引领作用,敢于积极发言,努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学生的缺点在于理解能力差,对文章读的少,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课文无用,尤其是现代文,根本考不着,即使喜欢做点题,但对阅读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再加上不求甚解,阅读理解就成了难点。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对于写作有一定的进步,但还需进一步加强。还要让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复习为主,练习为辅,考试督促;以学生掌握方法为主,教师讲为次;结合市教研室安排,学校实际,抓牢基础,狠抓阅读训练,搞好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让学生搞好积累,把复习时的重点字词句,古文、古诗,名句牢记在心。并建好积累本,随时积累,养成好习惯。第二轮复习以阅读为主,加强阅读练习,让学生掌握方法,明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考试的"点",能做到理解准确,表述确切,清晰,回答到点子上。第三轮用时两周,掌握技巧,做好心理准备。

三、教学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10篇。

8、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9、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10、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教学进度

(一)继续完成第六册的学习

(二)分册复习

1、复习重点:掌握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记忆古诗文。

2、复习难点:

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②了解三大文体知识。

③掌握文言文重点句子、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三)专题复习

1、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于课文分成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

(大概用时四周)

1)记叙文专题复习(2)说明文专题复习(3)议论文专题复习(4)应用文专题复习(5)古诗文专题复习

2、作文指导(大概用时一周)

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板书正确,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四)综合训练

在两轮复习之后,我们距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必须把握训练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能增加考前的现场感,让学生能冷静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用时约半个月(两周)。

(五)查缺补漏

针对前三轮复习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落实一些名篇的阅读理解,辅之以大量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坚决杜绝乱卷现象的发生。

五、复习措施

1、为使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且成绩较好,必须重点落实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总耗时约二个半月。

2、以中考为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

4、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6、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本学期九年级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为迎接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本期教学时间约18周,用五周时间完成新课,十一周时间复习。三月到四月底进行第一轮复习,五月分进行冲刺练习,六月余时就热点题押题和考前准备。

一、分册复习(用时两周)

中考考纲规定考课内字词和文常。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复习要点:1、课文的字、词

2.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

3、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家等。

二、专题复习(三月下旬和四月共六周)

(一)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大概用时五周)

1.古诗文专题复习(两周)

2、记叙文专题复习

3、说明文专题复习

4、议论文专题复习

5、语言运用其他专项练习

(二)作文训练(一周)

让学生熟悉假期收集的大量写作素材

学习优秀作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找一些典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训练除专题外,同时坚持每周一个作文训练)

三、模拟冲刺(三周时间)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

四、猜题、押题(六月余时)

再次落实一些热点问题理解,辅之以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

附: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迎考,如何更优化、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难点。现备课组有如下思考: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教师指导督促学生有每天的学习计划、目标,并对应过手的知识进行自测和师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能拖帐滚雪球。

二、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九年级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听写默写,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1、虽然在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题能力,应对85%主观题目的考试。

2、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思想,对生活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四、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五、冲刺阶段:培优辅差

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6、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7、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8、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9、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

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10、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五、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大赞赏的力度。

2、广泛征集资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写大作文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

4、少搞命题作文,尽量自由写作,评改适度。

六、本学期个人提高方面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一套全新的语文教材,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向师生展示了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和无限风光。全书共六个单元:

1.诗的激情2.文学魅力3.关注自然和生命

4戏曲欣赏5.古文诗词6.古文诗词

三、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愿望和合作探究的欲求,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但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着眼于将来的学习动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激发。此外,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优秀生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般。

四、教学策略

1.坚持上好教材上的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轻松、对话交流、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

2.坚持在复习阶段充分发掘语文教材资源和身边的教学资源,注重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利用好小组的作用,把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的最终归宿。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信息的时空跨越和交互反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5.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素养。

6、充分发挥讲学稿的导向作用和复习作用,使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好工具,也是复习迎考的好帮手。

五、主要教学工作

(一)在上期已经提前完成了一二单元的教学的基础上,完成九年级上册其余四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的任务。(略)

(二)指导学生进行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的系统复习和模拟考试。(详)

这是本期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因而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如下:

1、认真研究《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计划地进行两次模拟考试,针对学生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巩固。

并指导学生能灵活、创新地掌握知识,

3、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4、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

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5、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复习: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因而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文言文阅读

背诵优秀诗文80篇和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积累,中考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穿行(每周2课时)。主要让学生写好记叙文、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复习

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4)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查漏补缺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四助五步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优推中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体系中属于最后一阶段。本册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应全面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学生面临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选拔考试。因此,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有它的特点: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为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文,为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与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名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代人物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与评论历史人物。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全书共六个单元,二十四篇课文,两个专题,两部名著推荐,六个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单元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本期尽可能早点讲完新课,可以的话,及早进入全面复习,复习分三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及套题训练,解读《2017中考说明》是前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力争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县同类校前茅,优秀率达到20%或以上,及格率达到80%或以上,人均分达到105分左右。

四、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初三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这两个班共有83人,特别是1班后进生人数多,基础较差,提高成绩难度非常大。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在期末考出来的成绩及格率有上升,但还不够理想。再加上本学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时间紧。扎扎实实的上课时间只有十五周,共计90课时,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中考的全面复习。二是部分学生会还会出现如下消极的思想状况。因此,在日常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复习中,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力争进入全县同类校前列,完成学校制定的目标。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二大四小”,即大型综合性学次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四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认真做好备、教、辅、改、考、评等教学环节的每一项工作。

用心融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学过程中明确一本书中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讲授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要兼收并蓄,有所取舍,尤其注重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仔细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4.认真训练并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加以借鉴,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要精心备课,尤其是要备好学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注意语文的整体性。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要灵活命题,多写随笔和读书笔记。作文批改要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学生的水平。

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第一课堂学习资源和第二课堂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乃至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6.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分册复习查漏补缺,生字词的辨认书写,诗文背诵默写将是落实的重点。专题复时重在对语文表现手法等进行解读训练。模拟训练主要解决题型分析和答题技巧应对上。

7.优化作业查、批方式,记录作业情况,一日一公布,一周一评比,做好教学落实。

12班和13班两个教学班的作业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方法力求有个人特色。和别人多交流课堂实录效果,整合课件,创新教法,及时进行教法调整。

8.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讲究文面,讲究写作的形式的包装。

9.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10.认真搞好中考总复习。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把不爱学习的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乐学、好学、善学,争取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奋斗目标

在2017年中考会考中,语文及格率、优秀率和人均分三项指标力争达到全县同类校前列,完成教学任务。七、教研课题本期力争使自己主持研究的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考作文实效性训练研究》顺利通过上级教研部门验收结题。

八、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1-9周下册单元课文教学

10周左右期中考试

11周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

12周记叙文阅读训练

13周说明文阅读训练

13周议论文阅读训练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习展示;促进作用

初中语文课程是初中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学生日常交流的必要技能,由于语文知识内容涵盖广,看似容易学实则提高成绩很难,学生之间的分数拉开档次也不容易。另外语文知识的讲解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枯燥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也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在语文课堂上,导入了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教学激励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展示来促进学习动力的提升,促进了语文教学效果的增强。

一、展示关键点知识问题,提升学生展示意义

初中语文知识虽然是涵盖广泛,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但是其知识的结构等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让学生进行课堂上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其更加重视语文科目学习。在课堂上到底要展示什么内容确实值得教师们商榷的,这关系到学生的展示是否有意义,还是只是走形式而已。我在课堂上的学生展示时间,会选择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如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是课堂展示的真正意义所在。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中学生们常常感到吃力的是文言文的翻译问题上,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普遍存在着翻译不正确、找不出通假字等现象。因此,我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常常会导入文言文的通假字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展示。如《核舟记》中“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一句中的通假字是什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通假字?对这些语文课本上较难的知识的提问,让学生们进行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使语文课堂上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成果展示,来提高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为学生的展示提供了一定的意义。

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难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大多数是其对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感有关系,而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导入学习成果展示法,可以使学生强化自己的课堂所学,对关键的知识点记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展示机会平均分配,公平对待学生档次

语文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学科,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潜在的难度增加,虽然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不容易拉开距离,但是两者的距离一旦拉开便很难再缩小,这与语文知识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关系。作为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将目光放在学优生的身上,要公平对待每一个课堂上渴望知识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拉近二者的距离。我在课堂上的学习学习成果展示环节,采取了公正公平的对待学生方法,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着与学生相同的展示机会,给予学生更公平广阔的展示平_,以促进学生们的共同发展。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致女儿的一封信》中,由于初三是学生初中时代的结尾阶段了,也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追赶的最后时间,我在课堂的学生展示中,会适当增加几分钟的时间,给予学困生充分自我展示的时间。如我会让学困生进行文章的朗读展示,让其在展示中提升对语言表达的感觉;或者对学生进行提问:本文中父亲给女儿写信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让学困生进行问题的解答,根据他们的解答来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充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其更有兴趣地投入初中后期的学习中。

新课改后的教师要在思想上扭转自己的原有方式方法,对学生要公平对待,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此来作为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要让学困生也与其他学生有着共同进步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平台,有效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

三、展示评价及时给予,提高展示教学效果

语文知识虽然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是在学生的学习上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较难提高额学科,为学生的成绩提高起到了一定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多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上下工夫,争取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我在学生的语文课堂展示中,会第一时间给予学生正确而理性的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通过激励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潜移默化下促进语文的学习效果。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 雪》一节中,本文是由创作的著名的词,其中有着气势磅礴的豪情。本文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力领会到词的写法和感受语言美。我会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如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或抒发自己对本文的看法。在他们进行了展示后,我及时给予了评价“很好,你很具有朗读的能力,希望你今后多加锻炼!”“你在多音字的掌握上学得很好,希望你继续努力加强对语句的理解练习!”对学生真诚的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同时也会消除学生心中对教师的隔阂,使其能够真正地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并去有针对性的改进。

课堂上学生的展示都是学生水平的真正表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的放矢,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有激情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对其语文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学方法的导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良好方式,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好语文的决心,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的枯燥性,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激情。另一方面也使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为语文教育提供了良性发展的温润土壤。

参考文献:

[1]常清福,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第8篇

一、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学习语感是第一步。要想有良好的语感,朗诵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体现着朗诵对文章的理解记忆的重要性。可是,我们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却忽视了朗诵这点,只是一味地解词、翻译语句,这是学生文言文语感差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对文章理解难的一方面原因。

二、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教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三、联想自身

在教学九年级《范进中举》时,我这样设计:中举在古代可以说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要面临此问题,虽说不上是关乎光耀门楣的,但在自己的人生转折点上也是及其关键的。学生想不想先睹为快,看一看文中的人物遇到问题时的临场表现啊?学生的兴致极其高涨,心理上也对文本有一个心理需求,也有想观察一下别人是怎样做的一种心理冲动,这恰好是激起学生产生需要的最好的基点,自然就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9篇

摘 要:思想表述之优,思维拓展之宽,文字传承之妙,皆语文之功,语文之重要,难可俱陈。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解读课堂提问的价值,旨在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教海浩瀚,一沤之得,管窥蠡测,率尔操觚,如益于同仁教学点滴,则为师道之幸甚。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提问;联想

一、读书的重要

对于中国传统而言,语文学习中的读书是“上学”的别名,这方面的格言警句颇多。比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不胜枚举。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读”书使其成就。所谓“诵之不辍,话语天成。”足见诵读之功用。职是之故,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突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打造与时俱进的“诵读文化”,传承华夏民族的“文化血脉”是语文教学的重任。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正确理解文意,增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提高文章诵读水平和对传统文学精髓的内化程度。

二、有趣的提问,融洽气氛

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积极思维,增进师生、生生之间感情交流。比如,学习《岳阳楼记》,可以问,范仲淹是孟子的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古人说,一字为师,何况一句话的意思呢?学习《醉翁亭记》,我问,欧阳修是谁的徒弟呀?大家茫然,我说,是李白的徒弟呀,李白斗酒诗百篇,所以欧阳修学习他才写出了《醉翁亭记》,学生忍俊不禁,学习的不耐烦化为云烟。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生独自“表演”,可以合理地“提高”;对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提问不拘一格,出人意料,又妙趣横生,学生会群情踊跃,激情四溢,课堂上春风流芬、其乐融融。

三、联想自身

在教学九年级《范进中举》时我这样设计:中举在古代可以说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要面临如此的问题,虽说不上是关乎光耀门楣,但在自己的人生转折点上也是极其关键的。同学们想不想先睹为快,看一看文中的人物遇到问题时的临场表现啊?同学们的兴致极其高涨,心理上也对文本有一个心理需求,也有想观察一下别人是怎样做的一种心理冲动,这恰好是激起学生产生需要的最好的基点,自然就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方法不一而足,教师教学要灵活多变,与时俱进,破臼除窠,给学生打造一个群情踊跃、其乐融融的课堂。

(作者单位 河北省隆化县下洼子学校)

第10篇

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句话经常能得到印证,一位好教师往往可以影响和培养一批好学生。而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特别是在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短缺的偏远地区,庸师易得,名师难求。加之传统教学往往是由一名教师担任一到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运气好的学生也许能幸运地遇到名师指点迷津,顿开茅塞,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运气差的学生就只能“众里寻师千百度,那师却在隔壁班”了。要真正做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施单元分工教学法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单元分工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中根据课堂常规,认真把握教材编排特点,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研究教材内容和把握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符合教学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通过教师实行板块化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一个教师上一个班,而是让多个教师上一个班,一个教师上多个班,轮流进行。比如,在学校中的一个年级有十个班级,这个年级有五名语文教师,我们不再按照以往的安排方法,一名教师备好全册教材的教学设计,分别给两个班上课,而是引用一个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给这五名老师重新安排教学内容,让A教师备第一单元教案,B教师备第二单元教案,C教师备第三单元教案,D教师备第四单元教案,E教师备第五单元教案,这样依次类推,然后让A教师先给一班、二班上课,B老师给三班、四班上课,C教师给五班、六班上课……每单元给教师两个周的教学时间,然后,再换班级,换单元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分工教学法,能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让语文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有效。

一、单元分工教学法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以前准备一堂课也许只需一两个小时,而现在,为了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往往需要一两个星期,这个要求对于一般教师而言,是不切实际的,这使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陷入困境。进行单元分工教学,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堂更加生动直观、更具时代气息、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好课,有力地解决上面的难题。

二、单元分工教学法更加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分工教学法,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原来一个教师一学期要备八个单元的教案,现在只需备不到两个单元的教案,原来的一个教案只能在两个班级使用,而现在一个教案可以在十个班级使用,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单元分工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让语文教师减少备课时间,让语文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材、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制作更加精美的、更能促进教学的课件……采用了单元分工教学法,教师只需要在第一、二周的时候,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计课内教学问题,两周后,教师便能够非常熟悉地为另外的几个班级上课,除了上熟悉的课文和修改同样的作业以外,便是更多的空闲时间,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空闲的时间学习教学新理念,研究教学新方法,到各个年级或学科教师那里听课,学习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在空闲时间加强自学,提升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

三、更能发挥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群体智慧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一名教师给两个班级的学生上课,一般都是从七年级一直上到九年级,一包到底。教师只研究自己所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也只对自己任教的两个班负责,备课时都是自己备自己的,与其它同级同科教师交流甚少,甚至根本没有交流。新课程改革提倡集体备课,不仅要展现个人能力,还要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集体备课还只是流于形式,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对提高教师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没有多大作用。如果在初中语文实行这种分工教学法,教师面对的就不再是两个班级,而是十个班级了,就不再仅仅是两个班的学生负责,而是要对十个班的全体学生负责。在这样的备课中,就会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对课文的教学方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会将以前教学中的好方法和盘托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同行,从而让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四、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不同教师的特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都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利用单元分工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就能发挥不同语文教师的特长,提升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位教师是诗词爱好者,诗词造诣很深,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扎实。但他却只教两个班语文,其他八个班的学生都无法接受他的指点,这实在是对学校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实行“单元分工教学法”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当然,单元分工教学法也非尽善尽美,作为新生事物,它也有自身无法避免的缺点,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安排不妥、协调不当、评价混乱,就会出现责任无法落实、速度不好统一、配合不够默契等弊端,但总的说来,这些不足与其优点比较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意境 品味 体验 珍爱 生命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强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引领学生珍爱生命,关切个体生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拥有敬畏生命的情怀,引领学生欣赏生命,让学生体味生命的精彩和自然生命的绚丽。结合我个人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创设意境,感悟生命

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知识、能力、情感的应用都应该更加趋向综合化,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展示并得以充分发展。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满腔感情,可以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始终以父亲的“背影”作为意境构图的中心,先后四次经行点染与刻划。第一次在开头,离乡20多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描写父亲送“我”上车后,还特意为我买一包桔子,他艰难地爬上月台时,“我”看见他的“背影”。第三次写“背影”的隐没。第四次是结尾,“我”手捧父亲离开人世的来信,深深怀念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就像一块礁石,一次次撞击着作者感情的浪花,显示着感情回旋腾挪的流程。在充满凝重滞涩的惜别情韵的意境中,淋漓尽致地抒写着父怜子、子爱父的热切深挚的天伦之情。同时,通过欣赏刘和刚的《父亲》这首歌,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触动学生对生命的思索。

二、反复诵读,品味生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扣住关键句子、关键语段反复诵读是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以重现诗人那黄钟大吕般强音,重现他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情景,从而使学生领会到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反复诵读中,学生的声音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有激情,当读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像一团火在燃烧,撩拨得在座的其他听者都仍不住要大声诵读起来了。这里作者未作一字分析,但学生却早已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完全沉醉在了杜甫的精神世界里!从而品味到杜甫穷困潦倒却还是那么关心天下人的安危。

三、加强习作,体验生命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体验生命,抓住教学中的素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他们对春天生命盎然的感悟,写出自己家乡充满诗意春天的美景,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话说千古数风流人物》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利用教材,通过教学对历史上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进行宣扬,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这些人物,了解他们的功绩,崇拜他们,找到激励自己上进、学习的动力。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崇拜的人物进行习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偶像观、生命观,从而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敬仰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生命本身就是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可以是自然界可爱的小生命。许多学生家里养有小狗、小猫、小兔、小鸟等小动物,让他们一边悉心喂养,一边认真观察动物的身体形态、习性等特点,写成作文,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爱。

四、延伸阅读,珍爱生命

第12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追求;简单;朴实;扎实;教学之风

课堂教学是实实在在的师生互动过程,如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们一直摸索和探讨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却仍不见明显成效。尤其是自“新课标”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之后,或许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和认识上的片面,知识与能力被渐渐淡化,“情感”却被悄悄地提升到了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一时之间“煽”情之风盛行,矫揉造作的所谓的个性化朗读、没有真情的声泪俱下的表演、没有心灵碰撞的热闹的对话等等充斥课堂。一节课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学生表演,音乐陪衬,课件演示,学生合作完了又讨论,花样层出不穷,学生活动一轮接一轮,看似热闹,但实际上学生收获了多少呢?相信教师心中自有答案。

“简简单单才是真”,我对这句话很是赞同。一次偶然的外出学习,让我受益很深且颇有感慨。记得那是在乌市“育师启智 .初中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四位北京教育专家的课堂和讲座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感受到教师们在简单、朴实、扎实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之根本。所以我觉得真正的课堂应该是“简单的、朴实的、扎实的”,我们应该追求一种“简单真实而有效”的教学之风。

1对“简单”、“朴实”、“扎实”课堂的解读

1.1“简单真实”应是教学的本色,是从教学的态度上来说的,要求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实际,不走秀,不耍花枪,而应更多的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听过一位北京教育专家袁志勇老师的示范课《如何写具体》,他的这节课设计就很简单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他的课件就一张,通过这一张幻灯片内容的变化向学生一步一步展示了如何将“我爱读书”这句话写好、写具体,由原句的四个字拓展到四十个字甚至更多。他的课堂上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他们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呈现在学生和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常态下的课,听上去感觉自然、亲切,让我们能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简单真实,课堂显得很大气。

1.2“朴实”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而言的,体现的是教师的教风。 我们都知道“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朴实的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眼花缭乱的媒体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朴实就应该脚踏实地,立足现实,而不是一味赶时髦,追潮流。如果一味地模仿他人,就失去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海燕》这篇文章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如果选择多媒体授课教师肯定会制作许多课件,如“大海、海燕、狂风、乌云”等来渲染海燕生活的环境。可是北京教育专家崔秀琴老师在教学时却没有用课件,一张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一节常态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分析“海燕”形象,与此同时教师个性化的朗读穿插其中,海燕的斗争精神跃然于纸上。在师生的整理中板书自然生成,加之教师的简笔画一只飞翔的海燕跃然于板面之上。课堂上教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老师相信你们,老师就在你们身边”多么亲切的话语,给了学生莫大的鼓励和信心。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学生的感情投入一点也不亚于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么朴实的一堂课呀!

1.3所谓“扎实”是从教学的目标和成效来说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到底能学到多少,感悟、体会到多少,学生有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个学科教学的难点和最终落脚点。教学效果要扎实,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平实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扎实的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丰富需要积累,语文技能的提高靠的是训练。“以训练为主线”原本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我们的教学也曾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出现过欣欣向荣的景象。比如我校的语文教学尤其在习作教学上有过一个时段的研究和尝试--“课前5分钟的常规训练”。七至九年级的训练重点各有不同,但又有梯度。经过三年的语文课堂的5分钟的积累和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想而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有过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一节八年级语文课上,一名学生的习作《爱的表达》感染了全班学生和我。当时那名学生用颤抖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朗诵着,不知不觉泪水已经滑落下来……”。那一天我感受到了文字所带来的震撼和语言的魅力。更感受到了学生竟然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章。这不能不说是平时的扎实训练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2如何回归“简单、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教师应该有比常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投入到教育钻研中去,我们应该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当然,朴实并不是不追求完美,简单也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扎实更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采用最简洁有效的教学手段,扎扎实实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些什么,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都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那么,在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呢?我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2.1教师自身水平要“实”

有句话说的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积淀上。事实证明,广收博览,才能信手粘来,应运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融会贯通;书破万卷,才能张弛有度。为什么那些真正的特级教师无论上什么课,都很放得开,而不拘泥于怎样的形式?我想这就和他们的内涵有关。大师级的阅读教学课,都是以教材把握为本的。往讲台前一站,两三分钟,四五句话,就营造了非常好的情感场。再加上围绕重点目标扎实训练,这样的课往往被人称道。而不是媒体运用多高,学生表演多精彩。所以,我认为要想课堂“实”,老师首先得有丰厚的底蕴,得把自己充实起来。只有自己具有深度解析教材的能力了,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可以得心应手,才能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否则,一切都是架空的。

2.2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度”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它承载着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任务。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它不同于其他学科,要少一份形式,多一份朴实。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清爽简洁,不要让花哨的形式成为绊脚石。可是我们很多公开课上,教师们有点刻意追求形式翻新的教学,拓展的招式层出不穷,让宝贵的课堂时间就在学生玩玩闹闹、嘻嘻哈哈间悄然溜走,待到下课铃声响才发现该学的没有学,该掌握的还没掌握。我们的语文课不是音乐课,也不是表演课,语文课上不管我们的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

2.3教师的课堂定位要“准”

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各个阶段的培养要求和目标都不同,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有的放矢的实施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不是一节课上“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什么也没抓到。例如,对于初中习作教学来说,我是这样来定位的:七年级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在小学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八年级注重已有知识的应用,学会运用已有的素材进行写作;九年级则注重习作的拓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当堂口述作文,不断提升学生听书读写的能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很好的将知识进行梳理,分阶段地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准确定位,分步实施,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2.4教师的情感要“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