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时间:2023-08-02 17:1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第1篇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素养

1、对企业管理的专注和热情。

对企业管理的专注和热情应该是每一个希望走向成功的管理人员的重要要求。企业管理者只有具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才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一个热情洋溢的企业管理者才会感染广大员工,让广大员工用同样的热情去对待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气。如果一个暮气沉沉、毫无热情的人来领导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前景就十分堪忧。

2、企业管理知识要求

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对象就是企业,工作行为就是管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管理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钻研和了解企业管理知识,为实践打好基础。

1)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础管理知识。企业管理者的主要活动就是管理。企业管理就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方式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期达成企业设定目标。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协调、领导等。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认识。

2)市场营销、采购、研究开发、服务、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业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市场营销到产品服务,从物资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活动是由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来支持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各环节、各职能的运行规律、特点、规范、要点进行认真研究和理解。当然,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分工不同,除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必须对以上所有环节和职能的内容充分理解外,作为其余企业管理者,重点应放在自己所负责、所分管业务方面,进行学习和钻研。

3)产业、行业知识。相对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层次来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组织。企业是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的一份子。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企业在相应的产业和行业的地位、作用、分工、特点,也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会正确地对企业进行规划。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对产业和行业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时刻把握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4)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理学、伦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学、会计学、法学等知识。所以,除了前面所述的管理职能知识、业务知识、行业产业知识外,企业管理者也应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了解。特别是新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管理者更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

企业管理技能指的是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管理方法、工具及技巧。企业管理者有了管理知识还不够,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企业管理才能有效,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的技能要求内容是非常宽广的,有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特殊企业所需要的特殊技能。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管理技能要求也是变化的。企业管理技能是一种实践性的能力,需要广大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本文所阐述的技能要求,为当前企业管理者所需的基本技能。

1)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方案,以期能够经济地使用现有的资源,有效地把握未来发展,获得最大企业成效的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管理者第一项技能要求就是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面,是一种主动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的管理行动。作为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包括战略决策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计划控制能力等。企业管理者掌握了计划管理能力,才能正确地制订出企业发展方针、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目标,才能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订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整合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协调地达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

2)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对企业中人员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思路、信息进行传递、交换进行控制能力以及对其产生的不和谐进行协调的能力。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若管理不当,也会有消极作用和破坏作用。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建立起企业正常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传播渠道、冲突解决、协调机制。在企业中,必须有畅通渠道,不管是企业的经营信息,还是人员思想动态,都应在企业中及时有效的进行传递。古人曰: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大禹治水之法在于疏导,治理企业也一样。企业建立了正常的沟通渠道后,企业才能杜绝不正常、不合谐的小道消息,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同时,企业管理除了内部的人员外,企业还面对外部公共关系,包括顾客、供应商、销售商、政府机关、新闻界、教育科研机构、社区等在内的公共关系对象。企业管理者也同样应拥有相应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企业管理者除了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外,自身还必须做好沟通协调的榜样作用。率先在企业中树立信息沟通、人际交往的榜样形象。论语有云:子率之以正,孰敢不正。

3)激励能力。在企业中,存在着组织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种关系,用各种方式调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就是激励要解决的内容。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可足以保住饭碗,由此可见,激励员工发挥潜力,对企业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激励员工的方式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激励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者必须有效掌握激励的原则和激励的方法,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有效结合起来,在企业中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目前,各企业都在探索员工参与、员工持股、员工企业内创业、新福利方案等新的激励方式。企业管理者掌握了激励方式,就会有效地挖掘员工中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4)企业文化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形态中折射出来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技术特色、管理特色以及企业经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另外,企业文化又从另一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物质形态。有人说,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的使命、企业的理念、企业的精神等方面的传承的确得益于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对外的形象建立也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一些想做“百年老店”、“百年企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企业文化的建设、维护、提升的能力。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但企业文化不是虚化的东西,目前,企业界存在着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流弊,仅用一些物化的标志、口号、物品来代表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了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三个层次的内容。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作为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变革者的角色,从三个层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成企业的特有竞争力。

5)团队组织能力。团队作业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使用非常广泛的管理方式。中国人自己在私下有过自我评价: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就变成了一条蛇,并与其它国家的人员进行比较。这反映国人在团队意识方面的缺乏。当今企业的组织形态中,团队已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掌握团队建立、协调、评价方式,使用团队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6)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企业确立目标和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能力。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活动中,充分、正确地运用企业所赋予自己的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模范权、专长权,积极地影响下级的管理行动,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领导能力来源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基本素养、人格魅力,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在强化自身修养的基础积极地推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体现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能力。

7)创新能力。竞争已成为当前企业的基本特点,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石,同样,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在工作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决不是一位因循守旧,拒绝变革的守旧人士。在对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总断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地分析竞争环境和竞争形势,不断地对产品、服务、企业形象进行创新。

8)危机管理能力。企业管理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因素,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在企业管理中,就会遇见不同的危机,包括市场、政策、法律、经营、人员等方面的危机。企业管理者在危机管理方面必须拥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处理危机的能力。危机出现后,企业管理者必须勇于面对,认真分析企业所面的整体形势,危机发生的原因、影响大小,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及时控制其发展势态,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效地消除危机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二是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危机方式进行管理。对危机进行预测,并把危机作为一种压力和激励,在危机出现之前便有效地避免危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素养相关文章:

1.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有哪些

2.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3.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管理者应具备的四大基本素质

第2篇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员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包括经济类学科与管理类学科;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为了让一些拥有管理能力或者掌握企业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拥有更高的创新素质与能力,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可以说,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出职业经理人,更不是为了解决一些简单的就业问题,而是将一些本身具有高素质、具有企业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人重新进行塑造,使他们成为有着自主创业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本文从这个点作为依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所能走的捷径,其中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企业创业教育,以及社会培训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

企业管理人才;创业;创业教育

一、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教育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它是在企业管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业教育,和企业管理教育不同之处在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更多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的创业能力,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昂的创业激情

职业经理人要想成为成功的创业企业家,高昂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创业企业家要想长久地为一个目标付出努力,那么则需要无限的激情投入其中。激情能够成为不断前进的源源动力,只有有着追求成功的强烈激情,加上坚定的意志以及自己的努力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由此可见培养创业激情是首要任务。

(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寻找把握商机的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能在短时间内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抓住一些别的创业者没有注意到的机遇是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在企业创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中,培养的就是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抓住机遇自信心的过程。随着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化无常的市场形势更加需要创业企业家有着拨开迷雾找珍珠的能力,没有这项能力的企业创业者则会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三)融资能力

中国古代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能套用在在企业创业中,创业企业者即使有着再好的创业理论知识,但是在企业没有资金运转的情况下都是空谈。所以这就需要创业者有着较强的多渠道融资能力,不仅如此,创业企业家还具备金融学、投资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此来合理利用资金。

(四)经营和管理新企业的能力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创业企业家在进行创办企业后首先需要对企业本身进行分析,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制定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管理方式,建立符合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创业者再对市场人才进行精炼筛选,选出合适自己企业的人才。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创业者需要对企业运行全掌握,将人才合理分配到各个流程中,是企业有条不紊的前进。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对于新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竞争中新企业需要拥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等。这就考验企业创新者在变幻无常的企业竞争中能否依靠自己的创新能力将企业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二、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培养途径

目前,国内一部分大学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认识模糊,授课内容集中于成熟企业的一般管理运作状态,强调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创新,而不是自主创办企业意义上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经理人,学生毕业后到公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而国外大学商学院强调对学生进行企业创业阶段的教育,以树立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为主,传授创立和管理企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创业企业家。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定位应该着眼于培养专业创业者,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这一培养目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高等教育机构的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

一是通过系统传授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创立企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开设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核心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构建学生创建企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素质,包括一个新企业筹划、创建、组织、管理、运行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创业过程细微的管理知识。二是形成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创业是一项非常复杂、实践性非常强的管理活动,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的比重应该多于规则和知识的讲授,通过实践类课程让学生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寻找评估机会的能力、创新能力、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三是举办和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利用竞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寻找创业机会。有实力的大学可以自己举办创业大赛,参加人不仅是本校的学生,也可以是致力于创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同时,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并为学生提供帮助,一些全国性的创业计划大赛会对参赛者的创业计划提出具体的建议,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交流,并举行融资、创业计划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举行创业项目推介会,促进企业与资本有机结合,并为获奖者颁发奖金。大学应要求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开阔视野,扩大交流,增长见识。

(二)社会培训中的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

除了高等教育机构外,企业管理人员的创业教育,还可以通过社会培训的途径实现。社会培训的途径与高等教育创业教育途径侧重点不同,社会培训的侧重点主要解决现实需要解决的个案,对象主要是职业经理人或其他创办企业的创业者,而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等潜在的职业经理人,侧重点不是解决个案,而是一般性地培养企业创业人才。

作者:王中伟 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悦.我国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J].企业导报.2015,10.

[2]高荣中.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作用[J].今传媒.2010,10.

第4篇

1、引言

作为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分支,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和传统会计的结合,它是指企业采取与其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业绩评估体系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评估和考核,并将分析结果作为企业生产销售活动、投资融资决策的依据的方法和工具总称,也被称为内部会计[1]。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它对于企业管理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首先,通过对企业历史财务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帮助管理层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其次,通过对企业当前财务活动和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调整,加强管理者对企业当前经营活动的控制,提高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最后,通过对可获取的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信息的仔细研究,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经营状况,辅助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

2、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存在着管理理念薄弱、体系建设不全等不足,具体分析如下:(1)管理会计意识薄弱,内部控制体系不全。尽管我国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引入了管理会计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对管理会计给予应有的重视,管理会计也没有得到有效应用[2]。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企业财务部门在应用管理会计时面临着巨大阻力,即使财务人员具备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从业经验,也难以在企业内部顺利实施管理会计,企业管理会计内部体系缺失严重,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关键岗位轮班等基本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企业没有按照管理会计的要求落实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未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具体职责,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信息化建设滞后。相对于传统会计而言,管理会计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人员既要熟悉传统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也需要具备企业战略制定、财务管理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高集成度ERP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现阶段下部分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胜任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人才储备不足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3]。同时,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会计财务软件系统不完善,财务软件功能过于简单,对管理会计有重要作用的成本核算功能、资金供求预测功能并没有完全应用在企业管理中。(3)管理会计应用不足,日常执行监督不力。就目前而言,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现有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对国外管理会计论著的翻译,并没有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情况进行改良和整合,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高,日常执行和监督不力。同时,国外管理会计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市场经济自由开放的发达国家国情,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并没有达到自由竞争的状态,资本市场也并非完全有效,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均会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4]。

3、完善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针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完善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增强管理会计理念,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首先,企业应当转变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树立现代化管理会计理念。其次,企业应当健全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管理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等指导文件关于企业管理会计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科学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和岗位,合理安排人员,贯彻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关键岗位轮班和重大资金集体审批等规章制度[5];同时,企业应当深入分析企业现有组织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是否符合管理会计工作的要求,及时发现并消除管理会计工作中的漏洞,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完善内部应用环境。首先,企业应当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提高管理会计人员进入门槛等措施,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学习班,鼓励管理会计人员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系统,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对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防范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会计舞弊现象发生[6]。其次,企业应当完善管理会计工作内部环境,积极购置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所需的机器设备和管理会计财务软件系统,并加强管理会计人员对相关软件系统的学习,提高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加强日常执行监督,强化绩效考核激励。首先,企业应当深入分析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管理会计工作具体流程细化、规范化,增强管理会计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等内部控制各活动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时发现并消除管理会计工作的潜在风险因素,强化管理会计风险预警机制作用。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落实对外投资、大型机器设备采购等活动的事前可行性研究,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报表,积极引入预算限额管理模式,对于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深入分析其差异性质及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奖惩措施强化绩效考核与激励效果,加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日常执行和监督。

4、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仍存在管理意识薄弱、内部体系不全、人员素质偏低、执行监督不力等不足,通过增强管理会计理念、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强化绩效考核激励等措施,可以完善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王鹏 单位: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改革;现代企业;利润;人才

一、财务管理的定义与必要性

1.财务管理的定义

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企业投资、筹资、运营、统计利润中的会计管理,为企业完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家企业能不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事关重要,优秀的财务管理能力能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合理,降低管理成本、能使利润最大化、企业产值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往更高更远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在现代企业中,部分企业发展潜力大,人才综合素质高,但是利润水平不高,这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当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往往对生产和营销过程更为关注,对财务管理相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本身不是会计专业出身,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很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忽视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因此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管理层没有坚持与时俱进,不能从其他优秀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吸取精华。由于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企业业务实际不能在财务资料中准确反映,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现代企业中财务人才匮乏

由于部分现代企业管理者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对企业来说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很多企业对技术型人才要求严格,但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却无专业性的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正是由于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强,难以胜任严谨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失实。直接影响管理者判断,当管理者进行重要决策时,不严谨或不正确的会计信息往往对管理者的决策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产生影响。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科学

部分现代企业中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没有严格明确权利与义务。一方面企业没有赋予会计人员足够的权利,如会计人员工作范围内的记账与核算,导致会计工作开展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没有严格明确会计的义务,导致许多会计分内的工作都未能及时完成,影响企业生产与管理效率。

三、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改革的措施

1.加强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意识

(1)向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学习

管理者必须多向其他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学习了解企业管理知识,并有意识的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保持与时俱进,吸取先进企业管理者优秀的管理经验,强化自身素质,促进企业的发展。

(2)强化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主动参加财务管理的相关培训,从相关培训中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了解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并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全体企业员工,上下一心,或对症下药,为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意识做出努力。

2.加强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1)提高财务部门管理者素质

必须首先从财务部门管理者和财务经理入手,强化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管理知识专业与经验,才能对部门内相关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并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2)提高招聘门槛

对于新入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核他们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经验是否能完成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从源头抓起,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会计综合能力。

(3)组织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于企业内部的经验较为丰富的财务人员,这部分人员实战经验较为丰富,然而专业知识可能不如科班出身的新员工,也可能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企业应该组织此类员工进行再教育,通过在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如:聘请专业的讲师来企业进行讲座辅导或是通过补贴的形式让他们去高校培训学习,并在辅导或者培训后对专业知识进行测试,确保辅导和培训效果。

3.建立合理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通过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讨论研究制度

建立一定要通过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一起讨论,深入研究。一方面,管理层工作很多,相关会计方面的工作也许不能清晰获知,对于会计工作需要注意的部分也不如会计人员清楚;另一方面,如没有管理层加入制定制度的队伍,那么会计人员可能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制定一些仅利于会计人员而损害企业利益的条例。

(2)了解并学习优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其完善的管理制度,而其中的财务管理制度通常也较为完善。企业应向行业内发展较好的企业学习,并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适合本企业使用的制度可以参考;对于不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制度者果断舍弃。

四、结语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关整个企业的日常经营与持续发展,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不断改革完善,使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应通过加强现代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强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佳.高校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借鉴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209-210.

第6篇

关键词:会计 现代企业 管理 应用 思考

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重要工作项目,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会计的管理作用愈发明显。本文分析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总结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应用设想。

一、会计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一)风险方面

对企业而言,会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获利情况进行分析,这种财务分析能够展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情况,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这些代表性数据能够为企业的经营风险提供预警,保证企业经营风险的实现防范,保证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保持可持续性的企业获利发展。

(二)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获利,也需要人才支持和知识效益的支持。会计的核算工作能够对企业的人才利用率进行精准的核算,并保证知识投资的市场效益,决定企业是否进行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的利用。会计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应用在二十一世纪的最特别的体现就是这种人才价值的核算。

(三)利润最大化方面

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利润最大化观念。会计工作能够对企业的成本核算、效益收益、投资核算、现金流量精细数据整理和分析,使得企业出现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由会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企业应该以会计管理为核心,控制了资金、成本、利润,等于抓住了公司生产经营各个方面。

二、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进行决策参与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发挥管理会计的管理决策参与,这里强调的管理会计不同于一般的会计,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要进行企业管理的决策分析、投资分析、成本核算分析等工作,全面参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由于一些管理会计理论的假设条件与现实不符,或者是将其付诸于实践花费太大,管理会计研究人员亟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发挥管理会计进行会计分析、财务规划和预测决策、企业经营活动与效益评估、内部责任会计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听取管理会计的建议,将管理会计的分析报告作为投资、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二)进行财务审核

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最主要的是进行财务审核,审核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会计账目审核、报表审核、入账出账审核、应收账款审核等基本会计工作内容。为了保证财务审核的实效性,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保证经济业务和记录业务的人员、职务分离。例如:保管财产物资和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人员、职务要分离。现金盘点要由非出纳人员进行核实,银行对账单要由非出纳人员进行核对确认。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这种分离式的控制管理还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会计的财务审计则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企业其他内部控制机构的再控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了总控作用。

三、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设想

(一)成本核算信息披露

前文提到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到了风险控制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的发挥这种风险控制作用,现代企业管理应该加强会计的成本核算信息披露能力。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披露能够对企业经营的商品价值进行成本价格的披露,这种披露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为直观的了解企业的获利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预测商品投资的成本发展情况。总之成本价格信息的披露相对使用价值信息披露而言,商品价值信息的核心部分的成本价格的披露就困难很多。在自由市场经济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成本价格信息成为企业商业秘密的重要内容,成本核算厚度信息披露工作属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尝试,其优势在于有利于赢得投资方和消费方的信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

将人力资源应纳入现代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人力资源从本质上看,它是企业的资产,从会计对象上看,资金运动过程包括资金的投入、耗费、收回、退出。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只是围绕资金来进行数据整理,更多的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的资产评估,保证在人才利用阶段能够对其为企业带来的资本获利情况进行近期和远期的评估。目前有些企业已经成立了“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摊销”等账户,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会计的人力资源核算能力。

(三)创造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文中已经提到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这种管理应用应该不断地摸索式的前进。管理会计不仅要懂得数学、运筹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没有合格的会计人员,便很难将现代管理会计应用于实践。要促进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改进企业行政当局的奖惩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考虑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其管理作用也明显,为了更进一步地发挥会计的管理能动性,企业管理必须要重视成本核算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创造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进行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在管理进程中的有效参与。

参考文献:

第7篇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所以企业只有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和调整发展战略才能在当前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市场经济的激烈动荡,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管理创新,让企业拥有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要创新成功,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市场领域也会得到相应的扩大。因此,管理创新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它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另外,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还能有助于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作为企业来说,盈利是其最终目的,而企业管理创新既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企业管理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盈利收益状况,这种收益既包括短期收益也包括长期收益,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通过对当前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运用管理的相应职能,对管理工作进行的改革、变化、重组、创新等一系列的过程的总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大部分企业日常运营的一部分,经过企业的不断实践,企业管理创新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通过对市场和社会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针对其现象进行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的重组,以此来应对相应的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另外还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目标和责任。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管理的创新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创新本身就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实质就是一种创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现代管理目的和要求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三、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现状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寻求符合自身的管理模式。目前,大多数企业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的冲击,都在不断探寻属于自己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和模式。第二,企业在注重管理创新的同时也对管理的职能非常重视。第三,企业管理创新的范围开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层面。第四,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存在一定差距。第五,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基础管理的创新,这主要是因为基础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四、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

由于企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至于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有的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够强硬或者是资金的短缺无法进行管理创新,大多数时候只是一味地模仿别的企业的创新方法和措施,使得新的管理方法无法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这很容易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被淘汰。

(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不够理想

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对于整个创新过程来说都至关重要。我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旧体制的束缚和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由于受到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要进行管理创新存在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创新的主体是管理者,而由于管理者自身创新能力的欠缺必然也会影响到整个创新过程。另外,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在初级阶段,国家的法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大大影响了企业管理创新的主动性,遏制了企业管理主体的创新欲望。

(三)创新的目标不够明确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动力。针对目前的市场经济而言,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目标不够明确,创新的对象不够具体,这作为整个创新过程的准基调是半点不能马虎的。由于我国在管理创新方面还没有系统的方案,缺乏专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体系以及创新服务方面的匮乏,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时过于盲目和无目的,更多的只是一些形象工程,使管理创新就像走了过场。

五、如何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一)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

要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必须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对之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选择和抛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先从思想上进行创新才能在行动上进行创新。目前,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理念还没有很全面的认识。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跟上时代步伐,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树立以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度,更新经营理念,强化经营意识。

(二)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它是经过企业长期发展和经营所酝酿出的精华。而一个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必须建立在所有员工和管理者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基础上。企业的管理创新也只有在这种企业创新文化之下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具体措施有以下四点:首先,是创新价值观的培育,企业上下有了统一的创新价值观会让所有人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其次,是环境的构建,良好的创新氛围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再者,要树立榜样,对那些创新英雄予以表扬表彰;最后,就是要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

(三)要求企业家成为创新管理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而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正是如此,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企业家必须要善于发现人才,同时也要善于培养和挖掘人才,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管理者。所以现在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的品格:第一,创造性思维,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有了创造性思维才会有创造性的行为;第二,有远见,对风险有足够的预判,不怕失败,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第三,可行性,企业家制定出的方案必须有理有据,有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四,不断充实自己,时代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必须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跟上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第五,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在已经不能单凭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取胜,更重要的是服务,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也是企业家成为创新管理者的关键,当然社会也必须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和环境以供这些创新管理者发展,这样才能促使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

六、结语

第8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系,工商企业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工商企业管理课程,大力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商企业管理的内容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改革工商企业管理的课程体系,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1.课程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侧重讲解各章节的系统性,过多地强调思维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缺少与现实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教材更新慢,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十分缓慢,往往一套教材会用上很多年,因此,课本内容往往与学科发展相脱节,与工作岗位要求相脱节,无法保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潮流。很多知识虽然已经过时,但是在课堂上老师还在不厌其烦地教着,学生也在痛苦地学着。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且也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级管理人才。

 

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思维模式,过分注重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就存在过分追求专业知识的内部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缺点,课程设置复杂,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大,而且抓不住重点。许多不重要的属于边缘的知识占据了大量的课时,一些晦涩的过时的理论知识依然被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脱离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往往学生花了许多精力学习的知识,到后来却发现根本无用武之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4.课程体系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课程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改革缺少顶层设计,没有明确的方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从而使得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些改革措施并不符合实际要求,有些措施实施的初初衷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往往偏离设计者的目的,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通过数次改革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依然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由于改革过程中一些人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以及课时都遭到压缩,课程设置往往以够用为度,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不怎么充足的上课时间进一步减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只能进行粗浅的讲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基本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5.当期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据了绝大部分,也就是说,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而很少有参加实践的机会,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倒背如流,但是一旦遇到现实中的实际管理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在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低,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1.体系框架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以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为导向,以工商企业管理本身的学科特点为依据,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首先,要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人才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素养,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工商企业管理所做的是管理工作,因此,对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更高。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首先必须照顾到这一内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其次,专业知识方面。无论什么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体系和基本理论知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因此工商企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训。当然,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牵涉的方面很多,仅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必须既注意专业知识的教育,也要兼顾相关领域的教育。但是必须坚持够用适度的原则。最后,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企业管理的教学不能仅仅靠纸上谈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并且最终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在工商企业管理的课程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企业管理的现实需要,根据企业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并且探索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实践锻炼。第四,除了正式的教学活动之外,还应该设计各种第二课堂,例如专家讲座、学者访谈、课外调查等,丰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锻炼他们的各项社会能力。

 

2.课程体系构建要点

 

(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课程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淡化”原有学科专业色彩。需要对“工作领域”逐个进行讨论,并对课程进行合理归并和拆分。依据任务与能力的需要,设计通用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分层。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同时要把握好课程容量,控制每门课程学时。课程名称设置也要突出任务特色,明确反映课程目标。要认真研究课程设置逻辑路径,编制课程结构图。

 

(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新教学模式,如:探究型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型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协作讨论型教学模式等。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方法的革新。对于工商企业管理课程来说,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因此,在理论学习课上,教师应该优先考虑使用讲授型模式,以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另一方面,工商企业管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引进实践活动型教学模式。这样就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整合为一个整体。使“教,学,做”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改进考核方式,探索闭卷、开卷、口试、无纸化考试、上机测试、现场操作、项目研究等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

 

(3)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综合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知识、能力整体设计、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必须明确专业所面向的具体工作岗位。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实际工商企业管理中,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科基础,不断拓宽专业面。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应该开设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第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一般是二、三个,每一个职业核心能力针对一个岗位群,每一个职业核心能力通过3-4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来实现,这3-4门课构成了一个模块。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师自身来说,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由于工商企业管理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变化万千的工商企业,企业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工商企业管理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它需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转变教学观念。从学校方面来说,要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提供深造的条件,主要是让广大教师深入工商企业管理的第一线,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努力让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学校培养一支基础知识扎实,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够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5)创新专业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但是学校本身由于各方面的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必须借助学校以外的力量来实现这种要求。因此需要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校企共建机制。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必要借鉴这种有益经验,通过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让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校则根据企业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使那些工作在一线的管理者们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师资结构的缺陷,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还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合理地柔性调整教学进程。也可以利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实现网络远程学习,把课堂延伸到企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任课,将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总之通过校企合作既能够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的革新,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管理的现实要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工商企业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工商企业管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缺少长期规划,改革目标并不明确,导致改革措施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合力,最终效果并不理想。面对当前形势,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构建一个新型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使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跟上时展潮流,我国家发展输送合格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第9篇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招生规模开始逐年扩大,导致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生能否适应工作己成为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数量和质量之间、招生和就业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应用和创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现行的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建设应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不仅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校生存之本。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我院确立的“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诚信度高、执行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1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追踪调查,全面收集了现代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具体要求,调查中更多强调的是:踏实的作风、协作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参与能力、动态管理能力、全面的知识、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应包括:主动学习、参与和创新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语言与文字的表达能力。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它涉及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同时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崇高的理想,并善于进行独创性的思维及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2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该能很快利用自己所学的生产、财务、营销、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因地制宜地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目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往往要经过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承担企业实质性工作。主要原因是: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通常将企业管理分割为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规等课程分别授课,并且基本上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即使教改,也仅是填充了一些对企业某一方面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而己;这些案例往往是事后的、静态的单向分析,这种授课方式往往互动性差,学生只能机械的去接受,不能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教师很难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流程、过程控制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系统地讲深讲透。学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往往注重理论学习,不关心企业实践,缺乏对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不知道怎样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实际中,系统地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毕业后对企业管理的内容、运作依然模糊不清,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时,面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难以学以致用,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因此,为了培养执行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第八学期统一安排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企业及其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増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教学不足,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3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当今全球的教育培训机构都在力图寻找一种效果持久的教学方式,据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80%”

 

因此,为了克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过于刻板、僵化,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教学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训练严重不足,系统训练也不到位,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等现象,我们引进并研究开发了《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

 

3.1《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

 

《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教学版的ERI系统。ERP是EnterpriseResourcespiarr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己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作为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入ERP系统己成为企业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大势所趋。

 

《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模拟训练,学生在教师和计算机的引导帮助下,完成全部学习内容。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现代管理平台上,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质量、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以达到(1)强化、融通学生所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2)了解、掌握企业管理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的协调与制约关系;(3)理解企业的供应、销售过程,掌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行程序。

 

学生通过十几个功能模块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整合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实用工具与方法,同时更为将来毕业后实际应用ERI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3.2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

 

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是在学习借鉴军事沙盘训练方式,以企业管理实践为基础,引进并开发的一套模拟企业现实环境的模拟训练系统,它以沙盘为载体学生们通过在沙盘上的模拟训练,通过在模拟公司中扮演的公司总裁CEO运营总监CCQ财务总监CFO营销总监CS3等不同角色,通过参与带有挑战性的“模拟经营”使学生及其团队在相互的经营搏弈中动态地体验企业经营管理,并通过每个经营团队的决策与实施以及每期模拟的结果和老师的点评,学会团队协作、换位思考,学会应该如何作出正确而有效的决策,怎样才能全面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等,学生们在经营的过程中那些痛苦的经历会让学生们刻骨铭心,永生为戒,通过循环的犯错与修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3.3《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本质特点是:

 

3.3.1体验式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是一种灌输式的被动学习。而在《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模拟训练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模拟企业的经营决策,依靠亲身体验完成学习,老师只是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对关键问题进行解析。

 

3.3.2自发性学习

 

《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课程是在竞争的环境下进行的,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和欲望,实现自发学习;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与激发下学生们将自身零散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充分调动学生们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模拟决策,并能根据自身知识体系的缺陷有针对性的学习。

 

4小结

 

《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应用,在改变企业管理教学模式、典型实训手段及方法上具有革命性意义:①改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互脱节的现状,实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紧密结合;②改变工商管理各个专业课程之间互相分离,自成体系的情况,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与灵活运用;③改变教学中单向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状态;使学生们在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体验中学习提高;④解决毕业实习单位难找的难题。

 

因此,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较好的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更为学生进入社会、参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长青.做西部文章,创区域特色,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Z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评估院长报告2004年12月

 

[2]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教师使用手册[Z2005年4月

第10篇

一、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在实施企业管理工作时,通过运用新思想、新技术及新方法,重新对企业的策略进行设定,使企业的综合水平得到提高。过去,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型企业出现经营失败等现象,管理政策的制定存在不足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1]。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创新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企业管理创新能够保证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在企业中,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员工的工作水平及企业生产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其次,在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必然性,只有将企业管理制度调整及完善,才能使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水平。

二、网络密度影响企业管理创新

在企业中,网络密度主要是指在各个企业网络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联系亲密程度,网络密度的大小与联系的亲密程度呈正相关,及网络密度随着联系亲密程度的扩大而扩大,反之则缩小。在企业中,网络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

一个地区的经济市场,主要由该地区的企业网络组成,也因此决定了市场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原则具有共同存在、共同消失的联系[2]。由此可见,企业的经营与市场的发展具有相互联系、渗透的联系,二者无法独立存在。因此,在企业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对市场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掌握,才能保证战略实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时,网络密度对企业的战略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影响企业的决策独立性

在企业的决策过程中,企业是否处于企业网络,对企业的决策及市场竞争力具有明显影响。当企业不处于企业网络中,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时,在进行企业决策时,无需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及利害关系,而当企业处于企业网络中,且网络密度逐渐增大时,在企业的决策方面,则需充分考虑决策对相关利益的企业者是否存在影响,导致企业决策活动的独立性明显降低。

(三)影响各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性

当企业处在网络密度越大的企业网络中时,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益等逐渐复杂。企业网络的扩大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存在相应的负面影响。企业网络密度增大时,能够使自身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加快企业间的信息流动性。但是,当网络密度不断增加时,信息传递的途径及方法等方面也因此改变,导致企业信息因为传递途径的增加而降低信息流动性,对企业决策的进行造成影响。

三、知识流入影响企业管理创新

知识流入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各企业之间通过网络密度获取信息及知识,并将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及运行。知识流入对企业的生成水平、知识水平及企业整体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一)使企业的生产水平有所提升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信息及资源,知识流入是常用的获取途径,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能够将企业用于寻求知识及信息资源的时间明显减少[3]。因此,对于主要负责收集知识及信息的员工而言,能够明显节省时间,并将该部分时间用于其他方面更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中,从而将企业的生产水平有效提高。除此之外,知识的流入能够使企业的生产技术有所改善,使企业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改善自身生产技术的不足,从而使企业地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二)使企业的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在企业网络中,企业作为个体存在,对网络知识的拥有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将企业网络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全部掌握。因此,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外部相关知识的吸收与掌握,从而使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企业的知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稳固的竞争地位。

(三)使企业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企业的整体水平包括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决策水平、生产水平等方面。在企业网络中,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等方面水平的提升,可依靠企业网络中管理、服务等知识的流入,使企业在进行相关管理时,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管理体系,还能将流入的相关知识合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渐提升自身的水平,从而使企业的整体水平有效提升。除此之外,适度管理现有的网络知识,并在企业内部有效传递,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提升作用。

四、讨论

第11篇

在经济不断发展及国际间竞争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管理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为了能将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我国已经采取了多种手段,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由于企业管理思想发生了变革

全球经济发展也将经济格局彻底改变,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对资金、技术和设备进行转让和流动。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能适应市场环境趋势的变化,现代企业管理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国家的范围内。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促使国际间的文化融合与碰撞越来越激烈,为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文化开始碰撞的情况下,现代企业也逐渐树立了新的管理价值观,这也是对传统管理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国际化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成为了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在管理中,知识与创新成为了重点内容

现代企业已经认识到将知识作为生产力会促进企业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企业的竞争包括财力和硬件设施两个方面的竞争,也包括知识和创新的竞争,并且在企业竞争中,知识与创新始终是处于重要地位。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创新管理就是以适应经营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在管理技术、制度、管理、组织等多个方面做出改变,并能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将创新思想融入其中。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要善于积累知识、学习知识,将知识转换为创新能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

在企业发展中,人是最关键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对象和主体。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对人在经营和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使以人为本理念得到了良好的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通过相关条件和环境的创设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尊重人、理解人,并充分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企业也要重视起在内部使用激励制度,从而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整体素质。

(四)应建立起“四满意”的管理目标

“四满意”目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对员工满意、顾客满意、社会满意以及投资者满意的追求。目前,现代企业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因其关系到企业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影响着其他利益体的利益。在管理过程中,现代企业也开始对自身的行为准则重新做出审视。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强调承诺和信用,以防止发生欺诈行为;二是提倡对交易保密,避免利益冲突的再次发生;三是尊重个人,允许独立的个人做出自我实现的决定;四是遵纪守法,努力实现各项内容的贯彻,将企业的行为原则需要与日常的经营进行有效结合,另外各企业团体领导也要起到示范作用,将奖惩制度落到实处。

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层组织的形式被企业广泛采用,该科层组织类似于金字塔。此外,通过长期实践,这种科层组织的优势效果被凸显出来,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这种管理组织不仅降低了企业自身成本,同时也促进了产量提高。但是,在市场结构变化的状况下,市场主导已不再被大规模生产占据。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向团队型扁平化开始过渡。管理的扁平化,作用就在于有效减少了管理层次,管理方式也更为系统化。

(二)竞争模式合作化

企业竞争模式化是指有着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为了开创市场,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而进行的一种合作的运作模式。各个企业进行合作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总之,在现今的经济型社会中,合作化成了一种大的趋势,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组织结构柔性化

第12篇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管理;管理体制;管理人才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也取得快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很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之下,企业管理工作也取得发展。加强企业管理能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同时,为促进企业有效发展,加强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从新时期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进而探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

一、新时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时期企业的发展较快,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新时期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经营范围小,管理方式单一

一些企业经营的业务以产品加工、销售、贸易为主,经营范围小,销售方式和渠道单一。由于受到经营范围和管理方式制约,没有信息咨询功能和市场开拓功能,更别说技术开发,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了。此外,一些企业的技术管理、服务管理水平低,原料加工、劳务承包等没有形成规模。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影响,很多中小型企业主要依靠几个主要的客户,一旦这些客户缩小订单,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寻找其它客户,这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成立时间较短,没有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难以有效适应市场变化发展需要。同时也使企业管理工作不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规范企业日常运行工作。比如,一些企业连年亏损,可它却采取隐瞒方式,只报盈利,不报亏损,难以有效适应市场变化发展情况。第二、企业的业务管理水平较低。一些企业业务管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管理工作的操作不规范,忽视对客户资金、信用情况调查工作,进而产生不良后果,给企业带来困难,也制约企业的有效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第三、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缺乏独立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公平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难以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第四、企业缺乏发展规划。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的问题,很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多数企业没有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缺乏长远的发展后劲,难以有效适应市场变化发展情况,对企业运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专业性的企业管理人才缺乏

一些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性管理人才缺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近些年来,企业发展迅速,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但在管理人员配置上没有跟上企业发展需要。很多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员是从多个领域转入过来的,没有经过理论和系统培训,他们缺乏企业管理基本业务知识和经验,难以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不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第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调查显示,很多企业的大部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他们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多数企业管理人员是高中或大专学历,有本科学历的较少,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缺乏,难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业务增多,一些企业的优势难以突显出来,有些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的管理人员,等他们有了客户或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后,就离开原来的企业,去其它企业或者自己开设公司,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四)企业没有形成品牌战略,缺乏竞争力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发展以粗放型增长为主,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影响力的品牌几乎没有,大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缺乏竞争力,不能适应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化、个性化需求,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由于一些企业成立的时间比较晚,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产品和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市场比较单一,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新时期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新时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这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更为有效的获取市场和客户具有积极作用。根据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一)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范围,转变管理方式

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范围小,服务方式和产品单一的现状,需要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范围,转变企业管理方式来促进企业发展。在从事产品加工、销售的同时,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服务、产品提供的内容,扩大经营范围,转变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市场信息咨询机制,重视市场开拓和技术开发,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扩大企业在技术、服务、原料加工、劳务等方面的业务范围,促进其规模化,提高这些业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重视客户开发,不要过多依赖某一个或几个客户,注重市场多元化,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有效的企业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这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现状,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规范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落实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企业管理负责制,将企业管理工作纳入日常考核范围。健全薪酬和奖励机制,进而激发企业管理人员积极性,让他们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做出更大贡献。第二、提高企业业务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管理工作,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加强对客户资金、信用情况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体系。此外,提高业务管理水平还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企业管理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第三、健全企业管理机制。为健全企业管理机制,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重视企业内部的人事管理工作,合理分配企业内部的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第四、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要想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对其进行合理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变化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平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加强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重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需要重视专业性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第一,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严格企业管理人员的准入制度,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和操作经验,提高企业管理的熟练程度。同时重视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引进,充实企业管理人员储备。第二、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人才流失。要爱惜和尊重人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待遇,健全薪酬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热情。防止企业管理人才流失,让他们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做出更大贡献。

(四)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实施品牌战略

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有必要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企业管理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规避机制。企业可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比如策略风险,市场风险等。因此,企业在做出管理决策时,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规避机制。一方面,要优化产品结构,强调市场调研,做好风险预测工作。另一方面,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多元化,拓展国内和国外市场,改变市场比较单一的局面,提高规避风险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三、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数量的增多,这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公平、稳定的环境。同时也为企业扩大经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机遇。企业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能否把握机遇,能否应对挑战,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敢于面对挑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本文结合新时期和新形势,指出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完善对策,希望能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淼,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兼与西方企业的比较[J].科学研究,2012(5):755-765.

[2]张欣莉.中小企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6(7).

[3]崔胜杰.浅谈中小企业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433-434.

[4]何军.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