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时间:2023-08-02 17:15: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的战略、营销、财务、生产组织、技术选择、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管理,既需要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也需要基础经济知识。因此,从市场经济学、管理学再到企业管理,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和管理经济组织的基本思路。通过这三门课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企业经济活动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概论课程应运而生,其落脚点是对现代企业的运作及管理进行研究,指导管理实务,使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当前,职业教育也处在巨大的变革中,人才培养已从封闭、单一型的教育转向开放、复合型的教育。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质,成为中职、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学生经济管理素质的培养正是适应这一转变、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因此,不少职业院校相继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企业管理概论这门课程,以期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做准备。

 

一、课程内容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是以市场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融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树立经济观念和现代管理观念,以适应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与科学管理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对象都是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加之生源,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所以应以市场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企业管理为重点构建这门课程。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置为,以让学生了解、理解必备的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务。其中,“现代企业管理”模块涵盖了企业管理实务、企业运作过程及管理、企业资源配置及管理、企业与企业环境等内容;“经济管理基础”模块涵盖了管理组织,管理职能与管理原理,消费者、生产者与政府行为,市场供求分析,市场经济基础等内容。这样就突破了以往的企业管理教材结构体系,以现代企业管理为主线,将经济基本知识、管理基本知识和企业管理实务融为一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也便于教师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做出取舍。

 

二、课程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正是中职、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笔者学院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我们发现企业中的许多工作、问题都与管理和技术密切相关,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生产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懂得企业管理知识,树立经济观念,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为此,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企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许多学好这门课程的学生更能胜任管理岗位,也能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为将来的发展、成才提供了保证。

 

三、课程教学

 

1.课程要求

 

企业管理概论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职业院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要求上要有所降低。为此,我们将本课程的要求设置为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了解现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企业主要部门的管理内容,学会沟通、协调与配合;树立经济观念,初步具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2.教学方法

 

企业管理概论综合性、实践性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树立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用经济观点、管理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其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管理是对管理的规律性的认识,是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总结与概括。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切忌照本宣科,而应深入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最后,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哲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职业院校中开设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第2篇

1、制定程序

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

2、计划内容

为保证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培训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的基础,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2)课程设置

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3)培训方式

根据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②学徒制。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

③小岛讨论法。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

⑤管理游戏法。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⑥观摩范例法。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培训控制

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4、培训评估

每次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六、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

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是物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

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

3、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费用开支情况;

4、组织实施各种培训课程与活动;

5、做好员工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收集培训资料,编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基础教材;

7、维护培训设施与场地,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二)培训分类及实施要点

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

1、以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类

(1)高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D、财务知识类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

③培训方式专题讲授、参观考察、短期脱岗学习、在职学历教育。

④组织实施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

(2)中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

B、物业管理类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3)基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4)基层操作人员培训,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以实施培训的不同阶段分

(1)岗前培训

①培训目的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

②培训内容

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③组织实施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④培训评估考核合格后上岗。

(2)在岗培训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3)转岗培训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以培训的不同类型分

(1)学历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2)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

(3)专项培训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

七、培训工作误区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财会;ERP;课程

在企业管理实务中,基于ERP的信息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ERP系统为平台的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也推动了ERP相关课程在院校内的设置。可是,尽管在高职财会专业领域一般将ERP财会相关课程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但各院校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等大相径庭,因此笔者以多年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同,探讨本课程的设计标准,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动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下文将展示笔者对《ERP财务管理》课程标准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ERP财务管理》课程性质、设计思路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ERP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针对ERP技术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ERP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ERP财务模块对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及企业管理信息化等内容。本课程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运用ERP财务模块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因此需要在ERP技术的基础上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模拟,以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提高学生运用ERP财务管理模块解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高职教育对素质和技能的要求,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计理念,基于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宗旨,结合ERP财务管理信息化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突出工作领域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建立账套,正确运用ERP财务管理模块解决会计核算业务,提高企事业单位ERP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见表1)。

二、《ERP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见表2)

三、《ERP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应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与特点,选用教材时应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应将ERP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合为一体,采用项目式教材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建议

1.本课程不仅注重ERP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教学,同样注重学生对ERP软件的操作技能,因此,本课程应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组织教学活动时,需充分利用ERP教学软件与课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与讲授,让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项目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客观规律,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际经济活动,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

(三)课时建议(见表3)

(四)教学条件

(1)配备机房、ERP软件。

(2)理实一体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3)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学日志、题库、实训项目等资料。

(五)课程资源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PPT课件;备课笔记;试题库;办公软件;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网站等。

(六)教学评价

运用多种考核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建议将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和项目实训、综合实训的质量纳入期末总评成绩考核。

(1)课程总评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期末考试命题应以课程的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评分结构(见表4)。

(七)其它说明

(1)授课前应确ERP软件运行正常。

(2)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四、小结

本课程标准已经过为期多年的实践运行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目式训练的兴趣、如何更好的总评期末成绩等,相信通过今后的努力,定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晓鸥.实施ERP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

[2]王新玲,陈利霞.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含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第4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房地产产业发展也比较迅猛,本研究通过分析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性的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预算管理;措施

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在我们高速的经济发展中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和龙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对于房地产产业,预算管理对于财产分配、收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在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建设方面、管理模式方面等等,因此各个部门应该从自身角度分析,针对性的解决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房地产行业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具有直接的作用。首先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将后期每一步的工作计划都制定好,这样在后期的经营中也会进一步的提高效率。此外预算管理虽然主要是由财政部门完成,但是预算管理涉及到行业中的每个部门,总预算是由各个部门的预算汇编形成的,从组织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各相关部门必须协商沟通、相互配合,有利于管理层工作协商一致,制定出更好的计划和执行效果,这也是预算管理的基本目的,这样也可以促进企业的整体建设。而且设置总预算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各部门的积极性,通过个别部门间的积极竞争和合作,更好更快的完成预期的任务,而且预算管理具有时效性,是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从而制定出的年度方案,这样的预算管理才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二、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完善

首先是最重要的体制性问题,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完善。首先是预算的制定,虽然说预算管理主要是财政部门的事情,但是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存在一些企业他们的预算基本上都是由管理者直接下达,但是这样没有考虑到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就制定出结果,这明显不符合各部门进展的实际情况,而且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此外预算毕竟只是对后期工作的预算,和后期的实际发展也会有一定差距。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正确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即有从上到下的管理,又有从下至上的监督反馈。而在很多企业中大多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即由管理者下达指令或者是由领导部门直接将预算做出来。从另一角度讲,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还缺乏专门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下级部门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往往都是自己寻找方法来解决,而这样上级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基层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2.高素质人才的匮乏

除了上述提到的房地产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模式上弊端,预算管理部门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公司目前职工的人员构成、知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与公司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不相匹配,这也是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过关,试想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做基础,又如何将实践操作运用到实处,更何况在新时代的发展模式下,知识更新如此之快,没有知识的储备是很难适应该领域的变化的。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缺乏,还有实践能力的欠缺,很多刚刚入职的新职员,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虽然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但是要实现理论向时间的跨度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因此说在该领域缺乏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即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除了专业性质方面的,笔者还发现在该领域存在着很多不好的现象,有些职工并不遵守该行业的职业要求,工作不认真,企业的账目记录不明确,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损害公司的利益,相比前两者而言,这个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个人形象,而且还损害公司的利益。

三、如何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针对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完善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例如,出台新的经营管理办法;修订和完善合同管理办法;新增预算成本管理办法;修订和完善财务相关制度,使之与新的经营机制相匹配;修订和完善劳资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机关部门定岗、定位、定责,提高服务意识;出台融资办法及奖惩办法等。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上级部门要做好管理工作,积极了解每个部门的工作进度情况,这样在下达些决策时能针对实际情况做些调整。再者是自下而上的反馈结构的构建,下级部门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及时的上级部门反馈,这样才不会导致问题累积,使得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2.加强人才建设

上述已经提到在预算管理领域,人才并不稀缺,缺乏的是高素质的核心人才,即包括各个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实践操作的能力。首先是专业基础知识,在大学阶段,应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而且不只是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因为预算管理是立足于房地产行业而存在,因此还应该掌握一些边缘领域的知识,如建筑学、统计学等,而且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作为入职者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的操作。此外是时间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新职员时间能力欠缺的现状,企业者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短期的培训然后再让他们投入到预算工作中。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领导也应该注意对各部门职员进行分阶段的培训,以保证他们的知识、能力的更新。当然企业还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工作者送到国外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企业领导还应当学会充当“伯乐”的角色,善于发现员工的优势,并进行定向的培养,并为他们搭建良好的展现平台,将他们培养成定向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此外,各部门职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个人的原则和该行业的职业操守,不能因为个人私利而做出危害企业整体利益的事情。

结语:通过上述的分析讨论,可以明确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预算管理关乎企业经营利润的问题,因此也十分重要。虽然在该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到那时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便会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吴婷.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探析[J].企业经济,2012,25(24):30-60.

[2]陈源凤.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外资,2012,30(11):40-98.

第5篇

一、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能力导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将管理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根据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对现有的管理类课程进行调整,将基础教育课程、职业资格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科学整合。将八项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融合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将一般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在一起才是课程优化升级的真谛,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整课程规划和教学方案。

(二)将管理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将管理学理论知识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管理者需具备良好的管理职业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应尽量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和市场需求两方面,将书面的管理理论与企业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掌握到更多的管理知识。

二、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构建新型多方向教学课程体系新型教学课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优化知识结构,形成一种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性强的课程体系。以往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学生的知识结构未得到良好的实践,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不符,就业竞争力不高等。新型多方面教学课程大致划分:学生在高职院校中的六个学期,一二学期为基础课程,在课程涉及方面包含:经济、管理、政治等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扎实且全面的知识基础,从而引导学生萌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三学期伊始,学生科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兴趣方向、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具体专业的选择。这一模式可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对企业管理相关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对各个专业有所了解后再结合自身情况、职业规划后进行专业的选择,可避免专业选择时的盲目,使得学生更好的完善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推行“三阶段式”实训模式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中可利用校内资源在校内进行模式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职业能力。本文由浅入深,将实训分为三阶段,依次为:理论转为实践阶段、专业综合实习阶段、企业顶岗实训阶段。

(1)理论转为实践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后,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业务工作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学工具、模拟软件等资源进行企业生产活动的模拟实训。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从“传授者”的身份分转化为“引导者”,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实训。例如:完成会计基础课程后,通过一周的实践实训会计手工帐、会计电算化。在第三学期完成后,学校可鼓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增加从业经验。

(2)专业综合实习阶段在教学的第五学期可开设专业综合实习阶段,专业综合实习阶段中以工作过程为线、工作任务为分支,并在其中设立多个障碍,使学生通过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障碍,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引导学生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应急处理等。学校可设置真是的工作场景和人员岗位设置,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部门间的相互联系、业务关系等,提高对管理的认识。

(3)企业顶岗实训阶段在第六学期时是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使学生明白此时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毕业生也是企业的见习员工,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应及时记录并记牢。此时,学生在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后,便完成学生生涯后,身份便从学生转化为正式员工。

(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职业能力指的是将理论知识良好的应用在实际工作,是成功课程改革的指南针。众所周知,知识与实践是无法分割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践,寻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的联系,从而明确实践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连接。同时,传统的考核方式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考核的目的仅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这种考核方式只会让学生的培养方向越来越偏离市场需求,在学习中死记硬背,并不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忽略了事业素养、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学校可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多方面来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事业素养等等。

作者:马喜珍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企业管理 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44-02

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各大专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很快地投入到与所学专业接近的工作中,缩短在企业的适应期,是我们高职院校的老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构建一个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除了教师对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阐述和讲解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举例教学、案例教学分析等。在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学生可以结合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参与课堂讨论,和同学间的相互辩论。课堂的讨论方式具体如下: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上台发言、同学辩论、管理游戏、自我评估、学生模拟实践等。课堂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企业实践、深入企业和社会的管理调研、岗位实训,到一些管理理念先进的知名企业进行参观访问、聘请企业的管理者为同学们做专题讲座、到专业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岗位见习等。

1.当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之一――案例分析。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内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群体协调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案例分析能使学员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客观性,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就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分析具有典型的、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进行案例分析时,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既可以采用学生独立分析,又可以采用小组分组讨论的办法,老师在案例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进行多视角的观察。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欠缺。例如,在案例教学中,就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选择案例时,许多老师在教学上都以国内著名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如“海尔”、“联想”等的管理策略。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从基层做起,大企业的一些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用得上。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不仅要选择成功企业的成功案例,还要选择一些企业的管理失败的案例和基层管理的案例,给同学们进行分析,来贴近同学们的就业实践。

第二,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来说,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执行“二八原则”,即,教师布置案例、引导和对学员进行评价分析的时间不能超过20%,应该把80%的时间交给学员阅读、思考、讨论、争辩、发言。但从现在案例分析的实践教学情况来看,往往是部分同学缺乏独立分析、创新的能力。

第三,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往往有一些超出老师所预想的范围,但是,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要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老师不能过于教条,应该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大胆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并建议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实践。

2.当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之二――课堂其他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来分析、思考问题,提高基础实际操作能力,以锻炼学生动脑、动笔、动口和动手的“四动”能力。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授课中,课堂教授的方式还有以下几种:

第一,小组讨论和辩论。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经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小组的方案和建议。辩论会是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和辨析能力。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应用较多。

第二,角色扮演。老师给出一定的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即学生从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管理游戏,寓教于乐。通过管理游戏,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下,学会如何管理,并掌握管理技巧。老师要在游戏后,做一些总结和归纳,引导同学们进行系统的管理思考。

第四,模拟公司,体验自主创业的实践和乐趣。

第五,课堂习题训练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也是使学生熟悉、深化理论的必要环节。

以上这些教学方式,在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广泛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沟通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当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之三――企业岗位实习。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一毕业就成为技能高手、强手,能直接满足社会、企业岗位的需要,实现岗位标准与要求的“零距离”。而要使学生能真正符合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必须要有真实的训练环境。学生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的实训环境中锻炼,可以较好地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学以致用,以真正掌握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便利。所以,另一种应用比较多的教学模式就是实践,即组织学生到校办或商业企业进行岗位或顶岗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实践本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有关企业管理基本流程和商贸实务活动的基本程序,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企业的管理实务和企业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到企业实践,由于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易操作,比较实用,还可以由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岗位实习的考核成绩,所以在很多高职院校被普遍采用。尽管岗位实习普及率较高,但在实际中,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第一,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很难明确,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企业主要以完成任务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实习目的。

第二,企业岗位实习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实践归实践,教学归教学,两者不能相辅相成;师资力量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差距,部分教师本身实践经验就很少,在指导中与预期效果差距明显等。

第三,部分学校为了弥补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往往在校外与一些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仅能作为实习场所而已。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商业秘密也日益增多,大多单位不让实习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认为在关键岗位不能接受学生实习,接受学生实习是一种负担,怕泄露商业秘密。结果学生到实习岗位去,接触不到本专业的实质性工作。例如,到市场开拓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接触市场,到生产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营销策划,到财务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看财务账目和做账等。

二、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能力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构建企业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体系。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能力,把实践教学和基础理论教学提高到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来。要从重视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出发,完善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规范教学,激发教师和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体系中,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掌握基本技能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以打造具有商科特色专业为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开拓了实践教学的广阔前景。因此,要大力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验实践教学,以使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更形象逼真,使同学们一目了然,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际专业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对现代信息技能的学习使用。

2.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构建企业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与生产实践联系最紧、距离最短的教育形式,这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走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途径。要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紧贴近市场需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满足市场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完整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因此,构建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培养学生实战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课堂中学到的操作技术在现实中得到检验,缩短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的工作差距,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结合可以及时反馈社会要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第二,社会实践。可以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选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社会等,开展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调查,并由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同学间互相交流经验,及时讨论发现的问题。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周末和寒暑假等假期来进行开展,这种方式,能够起到了解社会,锻炼语言表达和顺畅沟通等目的。

第三,拓展训练。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商务船只在大西洋里屡遭德国潜艇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企业员工等。拓展训练是一套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的不断增值的训练课程。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学员参与的训练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所寓意的深刻的道理和观念,能牢牢地扎根在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潜意识中。通过拓展训练,学员在以下方面将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会并懂得沟通的重要意义、掌握沟通技巧;达到心理素质提高和升华。

3.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实践教学要顺利实施需要学校加大资金的投入。因此,学校要开拓投入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在争取国家资金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积极争取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并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有了经费的保障,才能购置先进齐备的教学设备和实验资源。同时,与企业合作也能为优化实践教学提供活动场所和有利条件。

总之,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所以,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亚平.浅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职业,2009,(19)

2.梁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圈,2007(10)

3.吴言忠,刘华海.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第7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系,工商企业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工商企业管理课程,大力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商企业管理的内容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改革工商企业管理的课程体系,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1.课程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侧重讲解各章节的系统性,过多地强调思维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缺少与现实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教材更新慢,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十分缓慢,往往一套教材会用上很多年,因此,课本内容往往与学科发展相脱节,与工作岗位要求相脱节,无法保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潮流。很多知识虽然已经过时,但是在课堂上老师还在不厌其烦地教着,学生也在痛苦地学着。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且也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级管理人才。

 

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思维模式,过分注重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就存在过分追求专业知识的内部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缺点,课程设置复杂,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大,而且抓不住重点。许多不重要的属于边缘的知识占据了大量的课时,一些晦涩的过时的理论知识依然被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脱离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往往学生花了许多精力学习的知识,到后来却发现根本无用武之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4.课程体系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课程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改革缺少顶层设计,没有明确的方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从而使得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些改革措施并不符合实际要求,有些措施实施的初初衷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往往偏离设计者的目的,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通过数次改革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依然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由于改革过程中一些人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以及课时都遭到压缩,课程设置往往以够用为度,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不怎么充足的上课时间进一步减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只能进行粗浅的讲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基本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5.当期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据了绝大部分,也就是说,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而很少有参加实践的机会,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倒背如流,但是一旦遇到现实中的实际管理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在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低,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1.体系框架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以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为导向,以工商企业管理本身的学科特点为依据,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首先,要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人才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素养,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工商企业管理所做的是管理工作,因此,对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更高。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首先必须照顾到这一内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其次,专业知识方面。无论什么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体系和基本理论知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因此工商企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训。当然,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牵涉的方面很多,仅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必须既注意专业知识的教育,也要兼顾相关领域的教育。但是必须坚持够用适度的原则。最后,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企业管理的教学不能仅仅靠纸上谈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并且最终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在工商企业管理的课程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企业管理的现实需要,根据企业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并且探索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实践锻炼。第四,除了正式的教学活动之外,还应该设计各种第二课堂,例如专家讲座、学者访谈、课外调查等,丰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锻炼他们的各项社会能力。

 

2.课程体系构建要点

 

(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课程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淡化”原有学科专业色彩。需要对“工作领域”逐个进行讨论,并对课程进行合理归并和拆分。依据任务与能力的需要,设计通用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分层。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同时要把握好课程容量,控制每门课程学时。课程名称设置也要突出任务特色,明确反映课程目标。要认真研究课程设置逻辑路径,编制课程结构图。

 

(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新教学模式,如:探究型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型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协作讨论型教学模式等。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方法的革新。对于工商企业管理课程来说,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因此,在理论学习课上,教师应该优先考虑使用讲授型模式,以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另一方面,工商企业管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引进实践活动型教学模式。这样就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整合为一个整体。使“教,学,做”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改进考核方式,探索闭卷、开卷、口试、无纸化考试、上机测试、现场操作、项目研究等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

 

(3)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综合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知识、能力整体设计、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必须明确专业所面向的具体工作岗位。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实际工商企业管理中,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科基础,不断拓宽专业面。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应该开设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第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一般是二、三个,每一个职业核心能力针对一个岗位群,每一个职业核心能力通过3-4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来实现,这3-4门课构成了一个模块。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师自身来说,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由于工商企业管理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变化万千的工商企业,企业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工商企业管理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它需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转变教学观念。从学校方面来说,要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提供深造的条件,主要是让广大教师深入工商企业管理的第一线,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努力让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学校培养一支基础知识扎实,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够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5)创新专业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但是学校本身由于各方面的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必须借助学校以外的力量来实现这种要求。因此需要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校企共建机制。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必要借鉴这种有益经验,通过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让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校则根据企业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使那些工作在一线的管理者们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师资结构的缺陷,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还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合理地柔性调整教学进程。也可以利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实现网络远程学习,把课堂延伸到企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任课,将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总之通过校企合作既能够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的革新,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管理的现实要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工商企业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工商企业管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缺少长期规划,改革目标并不明确,导致改革措施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合力,最终效果并不理想。面对当前形势,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构建一个新型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使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跟上时展潮流,我国家发展输送合格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第8篇

关键词:ERP沙盘;体验式;实践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71-02

体验式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仿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体验式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和机械、制造等高职专业相比,经管类专业由于其学科性质的原因,在应用体验式实践教学方面,受到种种限制。近年来,虽然也有诸多的研究在探讨经管类专业的体验式教学,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难以有其借鉴和推广价值。体验式实践教学,重在学生体验的感觉、体验的参与度、体验的效果(体验的收获)等方面因素。如何提升体验式实践教学的作用,尤其是是否可以在校内进行企业相关岗位的体验式实践,成为经管类专业讨论、研讨的重点。本文尝试从课程重新定位、创新设计思路、重构课程内容等方面,探讨ERP沙盘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全视角,力争为经管类体验式实践教学提供提供一种借鉴。

一、重新课程定位

ERP沙盘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能够对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战略管理、市场分析、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核算等方面的一些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型的企业模拟经营活动,让学生掌握企业不同部门所需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培养严谨、创新、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其在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过本课程后,在后期学习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拓展课程时,能够对各门课程有比较直观、具体的认识,能够把ERP管理理念中的精髓部分融通到企业管理中;能够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创新设计思路

ERP沙盘课程基于企业中物流管理岗位、生产管理岗位、营销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等,根据各岗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由校企师资共同开发。课程围绕一个模拟企业展开,按照企业实际运营流程设计学习内容以及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市场分析、战略制订、营销策划、生产组织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在仿真的企业模拟平台中,学习并掌握战略管理、财务核算、生产运作、物流采购等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等。

课程把生产、营销、物流、财务等岗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协同融合,学生通过在仿真市场环境下自主经营模拟企业,对企业的创立,组织结构,业务的基本流程以及经营理念有了直观的了解,并能够掌握市场规律,企业经营规则,同时能够独立完成财务报表,体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打造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

三、重构课程内容

本课程建立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上,以企业运营流程为课程主线,通过岗位认知、团队组建、企业模拟经营等多个环节,完成企业6年的管理与经营,让学生亲历企业经营的工作过程,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完成课程设计的工作任务,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1.任务一:岗位认知。认知企业模拟经营中所涉及到的总经理岗、生产总监岗、采购总监岗、营销总监岗、财务总监岗等,了解各岗位的职责。

2.任务二:团队组建。在了解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爱好,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组建企业经营团队。

3.任务三:经营规则学习。根据团队组建中的人员分工,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学习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应的厂房、生产线、财务、广告营销等经营规则。

4.任务四:企业运营。在各岗位人员对企业经营规则了解、学习后,开始企业6年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需把生产、采购、营销、财务等内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统筹考虑,各岗位协同推进工作任务。

5.任务五:财务报表制作。在企业6年经营的过程中,需把综合管理费用明细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填制完整。

6.任务六:企业经营总结。在企业6年经营中,对于生产岗、采购岗、营销岗、财务岗等岗位的职责履行情况和企业团队的协作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以为下一轮的企业经营奠定基础。

四、完善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推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任务团队为组织”的课堂与企业现场、课堂与实训场所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体验式教学法。在同样的市场环境当中,8组企业经营小组,需要亲自对企业的财务、生产、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进行独立决策和经营,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职业技能。

2.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分组对公司不同角色进行扮演来完成工作任务,既能体验到模拟角色的深刻内涵,又能体验沟通、团队对于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充分展现企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在沙盘实训中根据情况可对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使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工作职责。

3.学生助教法。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助教,帮助教师上课。选拔高年级的学生作为指导教师的助手,给新生辅导,既可以减轻教师上课时的工作强度,还可以提高助教学生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知识传授和接受上更容易,有着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

体验式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习的广度和深度。ERP沙盘课程,以企业模拟经营为载体,把相关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物流知识、生产知识等融入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本文通过对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重新梳理,找到ERP沙盘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以期能够为经管类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第9篇

文章解析了云南省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学生的“职业人”标准,阐述了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对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本科院校“现代企业管理”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本科;职业人;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

1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标准

所谓“职业人”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对员工在岗位胜任能力方面的标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层面。2015年5月至12月期间,笔者分别就云南省83家就业单位发放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标准的调查问卷,共收回83家企业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如下分析。1.1用人单位类型本次发放问卷的就业单位83家,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其中大中型国企13家,事业单位3家,大中型民营企业25家,小微型民营企业共42家,单位所在覆盖了文化旅游、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教育教学、银行金融、信息产业、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行业,这些企业均对经管类高职本科毕业生有用人需求,所需专业涉及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关要求(1)用人时间要求:24.87%的用人单位表示对毕业生的用人计划于次年1至3月确定;47.28%的用人单位用人计划于当年10至12月确定;27.85%的用人单位用人计划于次年4至6月确定。(2)对毕业生个人能力需求:68.6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面试表现、学历层次、实践经验、职业证书非常看重;31.31%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性格特点、自我管理能力非常看重。(3)现有应届毕业生表现最好的能力:83.54%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团队协作能力总体较强;16.46%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较强。(4)现有应届毕业生表现最差的能力:66.93%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最差的能力是实践能力、业务钻研能力、敬业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33.07%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最差的能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5)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意志品质”的要求:用人单位认为诚信、敬业、责任意识、道德品质、团队精神、竞争进取意识、职业操守、价值意识等均是应届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云南省83家用人单位对经管类高职本科的“职业人”标准主要集中在道德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三大方面,其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基础,实践能力为主导。为了更好地按照“职业人”标准培养经管类高职本科应用型管理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必修课程应积极探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涉及经管类多门课程,包括物资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企业运营全流程涉及的管理,对于适应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如下。

2.1未以就业市场需求和“职业人”标准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高职本科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未以“职业人”标准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实践活动与现实脱节,阻碍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未能全面提升学生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实训内容缺乏趣味性

目前,高职本科院校的该课程主要有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是教师讲解实训教材的内容,课后学生做习题;另一种是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形式。前者相当于理论课程的复习,有可能造成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满足企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后者不能让学生站在企业运营全流程的角度提升企业管理综合素质。

2.3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职业度关注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技能,轻素质培养的现象,另外实践教学中评价方法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忽视了学生对实际工作过程和环境的整体感悟和反思,未能遵循“学—思—练—战—悟”的实践教学过程,阻碍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指导作用,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紧扣就业市场“职业人”标准进行实践教学

从云南省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人”的标准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青睐于道德素质高、知识覆盖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而“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覆盖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知识点的课程,对学生提升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高职本科院校该课程实践教学应该紧扣“职业人”标准进行实践教学。模拟公司项目教学对基于“职业人”标准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促进作用。首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模拟公司,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完成从公司的建立到业务处理全流程,同时要求学生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遵守上班秩序、穿着职业装上课、小组成员的个人绩效和公司绩效有密切关系、期末的考核依据小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考核等;其次,为了使模拟公司的业务和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该公司定位为管理咨询公司,本课程的每一次作业如企业环境分析、企业战略分析等都是公司的业务,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完成公司的业务赚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记录在每小组的“虚拟银行存折”上,小组成员的表现好坏均与每个公司的“虚拟货币”挂钩,期末,评分教师通过“虚拟货币”的多少进行相应的换算,作为对学生的评分。

3.2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和真实有趣的实训内容进行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地改进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方法与手段单一的问题,在课程目标定位上树立培养应用型管理岗位人才;教学内容安排上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基本思想等;教学方法上运用课堂教学、模拟实践、团队学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等;教学过程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系统。在实训内容上设计了丰富多彩和真实有趣的教学项目,如学生素质拓展、调查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小组辩论等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模拟公司业务,不但能够时时以“职业人”标准要求自己,而且学生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得到全面强化,真正达到了就业市场的对学生的要求。

3.3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对职业度的关注

高职本科“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总理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三对接”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实践教学评分中应该提高学习实践过程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需要学校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参观走访与见习,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涵、企业生存风险与管理环境、企业经营思想与经营战略、企业形象策略系统等,从而引导学生运用企业运营的思维和相关行为准则开展工作,强化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初步接触社会,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企业较新的现代管理理念和创新协作的企业文化精神,从而对职业标准的认识更上了一层台阶。

4高职本科“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对本课程经过了近三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实践型教材建设,聘请企业管理的专家进行指导等方面,保障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方案实施。目前,为紧扣经济管理类人员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学院已经和1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学院,构建了一个融合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多层次、多维度的企业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平台,为本门课程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学生对公司设立、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流程有了全面体验。该课程每一轮教学结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26份,收回问卷689份,有效率为94.9%,问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为90.52%,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2.62%,学生对教学组织的满意度为93.16%,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90.24%,学生对教学考核的满意度为91.65%。问卷显示,8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大提升,能够达到“职业人”标准,86%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对见习、实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有较大帮助。

作者:王帧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莉,张刘成,王凤霞.现代企业商务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35-38.

[2]王晓东.浅析《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法的运用[J].现代营销,2015(2):45-47.

第10篇

【P键词】管理会计;问题;对策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转变和挑战,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各企业就必须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在切实落实并做好相关的会计工作的同时,在良好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支撑下,不断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为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管理会计是将企业管理与会计金融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兴的学科,已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实用价值。

一、管理会计目的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的企业会计资料,一 般存在价值在于: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信息,并参与企业计划的制定,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协助企业管理者指导企业运营,控制企业平时的运营情况,对企业活动执行进行评估反馈,通过引导决策者的注意力来协助企业管理;需要激励公司全体员工,采取措施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员工工作效率;对员工业绩进行评估,通过数据计算评估部门与员工的日常工作,为企业奖惩制度提供数值基础;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明确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让企业在同行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二、新时期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管理会计定位认知与其本质有很大差异,管理会计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在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中也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参考的主要资料,在管理决策方面还是有着其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少的人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进行理论方面的统计与分析。从而真正认识管理会计本质价值的人亦越来越少,管理会计的真正存在意义随着时代进步被人们曲解。从而导致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十三五”时期,现代企业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方面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它们的成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承载着更大的使命,其自身发展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企业的重大使命和发展要求相比,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例如:管理会计实施环境差、专业化人才匮乏、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受阻等。

三、 解决新时期企业管理会计问题的主要对策

1.优化管理模式,为管理会计的启用提供良好的坏境

这就要求各企业必须立足实际,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例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学习,尽快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管理会计工作 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可以对管理会计岗在预算、成本管控、税务风险的 管控、税务筹划等方面赋予一定的权责,并完善这些流程。再例如:企 业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来指导工作,在预算中专门作出关于管理会 计所需的专项资金,投入到管理会计功能的开发工作中。值得提醒的 是,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目前的机构设置、深人了解企业改革提出的要求,构建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会计机构,千万不可盲目 照搬照抄别的企业的管理经验。

2.改变人才引进机制,尽快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改善企业内部财务人员队伍,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学历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例如:有的企业重视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与高校的管理会计专业相融合,推荐一批本单位中的优秀财务人员到高校进行专业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或者定期邀请高校的专家到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讲座,以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帮助本企业的财务人员及时了解和把控最新的政策与法规;还有的通过集中购买的形式,通过互联网购买管理会计在线培训课程,满足了企业内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需要,为了促进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很多企业还通过定期对业务考核敦促财务人员的学习,并将考核的结果与财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大大激发了财务人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还有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其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为客观、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3.提高认识层次,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中关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各企业可以选择信息化建设外包给第三方的形式,实现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相关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在选择第三方合作时一定要对其资质、信誉等进行全面了解,为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创造条件。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的专业知识,根据企业改革提出的要求,认真研究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另外,第三方除了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前期的研发外,还必须做好后的系统维护等工作,第三方可以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帮助管理会计人员尽快熟悉该系统的应用,并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第11篇

工商管理专业实验能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企业模拟实验。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工具,ERP可以帮助企业内部业务操作合理化,可以帮助企业在跨合作企业群体和贸易伙伴之间提高管理水平,扩展企业竞争空间和提高综合能力。目前,全球五百强企业中约有80%使用ERP系统,国内也有近5000家企业ERP系统,随着ERP系统的逐步推广,急需一批高素质的ERP实施人才。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1.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学生素质教育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特别是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应用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2]。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有利于学校根据新世纪对经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改变以往那种“文科不需要实验教学”的旧思维模式以及片面强调教育就是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的能力,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验教学,实现经管类教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飞速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科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实验教学大有可为。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将分散在专业课程中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同时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和市场竞争的风险性,不可能提供完整的、动态的管理环境,使学生能自主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进行实践性尝试。而实验教学则使这种尝试成为可能。它可以通过应用和开发来实验模拟动态实现企业管理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3~4]。

3.掌握各种管理软件的必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企业管理领域全方位的变革。企业管理软件作为工商管理学科重要的工具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对于这种工具性知识的掌握必不可少。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通过“三个层次四个模块”来进行,三个层次包括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践训练,三个层次体现从基础到综合的训练过程。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包含了现有的教学知识、讲座学习、论坛讨论等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模拟软件操作、沙盘模拟训练,如ERP企业管理软件、企业行为沙盘模拟推演等方式;综合实践训练则包含了参加各种形式的模拟大赛、自主创业计划、企业实习等方面。依据现有的实验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现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三个层次所体现出的人才培养要求。

1.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团队老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对实践环节中的“教练”作用达成共识,提出了“适度指导”的概念。发现在实践环节中,对学生指导多了,产生过分依赖,一遇到问题,不去思考就问老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相反,对学生指导过少,学生面对问题茫然无从下手,影响训练效果。一般老师们在前一段布置知识预习,并在设计和实习的开始阶段多介绍背景知识,有时用案例导入。

2.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实践环节训练中,有计算机模拟训练,有软件应用训练学生,也有管理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5]。一般情况学生在实践的课程上表现非常积极投入,知识掌握效果也非常好。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活动,各种沙盘模拟大赛等形式,开辟第二课堂。

3.充分发挥实习基地作用。实习基地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专业基础类实习教学基地有校内的经管实验中心,利用该中心基本可以满足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实习教学[6~7]。校外实习包括校企联合办学企业,学校创业实习基地等实践学习场所。这些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青年教师下基层锻练,联合进行科技开发、管理咨询服务和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4.愉快学习,严格考核[9]。在各实践环节设计中,不仅强调知识的科学性,也强调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训练中,如模拟沙盘推演实验、企业商务沟通等实践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10]。一般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掌握知识程度是通过答辩来进行。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比较严格,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比较认真。同时通过答辩,老师的提问与讲解,也是学生一个提高过程。对于实习考核,采取全过程跟踪评价。为不断完善效果评价体系,本专业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撰写实习日记、实习过程跟踪单以及实习报告,并明确具体要求,实习结束由专业老师对其质量时行评价。

第12篇

中专毕业后就一直在xxxx工作,先后从事了变电运行、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检验、生产技术综合管理、计划统计兼职工教育等工作,XX年11月通过竞争,担任xxx办公室主任。1997年7月通过乐山电业局工程师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具备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XX年11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业理论方面。

1.较全面系统在掌握了与所从事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工原理、计算机原理等与电力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企业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较系统地掌握了所从事专业的专业知识。如电力系统分析、供用电网络规划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绩效考评、奖酬制度的设计、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等专业知识。

3.熟悉并能正确运用与自己所从事专业有关的现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如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管理条例、继电保护检验规程、城市电力网规划与设计导则、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办法、供电营业规则等电力工作有关的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民法通则、保险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工作能力成绩方面。

(一)生产运行工作方面

1.能独立进行变电所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检验工作。在任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检验工作期间,能按技术标准完成所辖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年度检验工作,保证了检验质量和施工工艺,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为100%,从未发生误动或拒动现象。参加了新建35kv东林变电站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设计。

2.按规定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每月进行分压、分区、分线线损统计与分析,编制了《xxx生产技术指标管理考核办法》和《xxx线损考核实施细则》,并适时进行修订,对照理论线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线损的原因,提出降损的措施,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按时完成供电可靠率与电压合格率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适时投切电容器、合理安排检修、业扩等工作,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方针,减少临修,尽力避免返修,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井研电网线损率从1997年14%降至XX年的11.96%,于1997年荣获四川省电力工业局节能工作先进个人。

(二)企业管理方面

1. 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1)积极推进员工培训制度建设,按照XX版iso9000标准,认真执行“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程序”,根据此程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员工教育管理办法”。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培训结束一个月后,都会向被培训部门和员工发出一份《员工培训效果反馈表》,由被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和员工根据培训的效果填出意见,及时知道培训的真实效果,从而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式、方法,使培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制定了《xxx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将上级的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并定期进行考核。对各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员工个人愿景进行了调查,建立了员工综合能力信息库和需求信息库,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