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时间:2023-08-02 17:1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1篇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新课改要求人们突破陈旧、凝滞、封闭、单一的课程观,确立崭新、发展、开放、整合的课程资源观,并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来为课程改革服务。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基础教育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题,而地理亦是具有独特性质且资源丰富多样的学科之一。对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化改革,如何做到有效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是值得我们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

1.1地理n程资源的内涵

地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即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地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的的教育资源。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工具,通过地理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发现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充满好奇,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与情操。随着隐性课程资源的提出,地理课程资源亦不再局限于教材、课本、辅导书、地图地球仪等,其外延不断扩大,教师的情感、学习的环境、学生的兴趣、团结协作、社区文化等等都丰富了地理课程的内容。尤其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时代的爆炸式迅猛发展,各式资源无论是在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其存储、传递、获取方式都发生着不可估量的变化。如今,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习主体都会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相互交流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得以融合发展。地理课程资源亦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不断变化、完善。

1.2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课程资源被分为六大类,即地理教科书及其选择和使用者、学校图书馆、乡土教材和社区资源、地理题材试听材料、自然地貌及自然风景以及信息网络资源。地理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依据功能划分,可分为素材性地理课程资源以及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前者主要包括地理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环境等对地理课程的认识状况。第二,依据性质划分为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以及社会地理课程资源,前者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可以运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自然界中的地形、地貌、地势、天气、气候、季节等;后者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包括公共设施资源,如图书馆、天文馆、博物馆、气象台、展览馆等,人类活动的交往影响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第三,依据空间分布,可划分为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和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前者是学校范围内能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学校内的地理教科书、参考书、教学模型、标本、计算机、地理园、图书馆、资料室等各种教学实践基地以及教师、学生等;后者是学校范围以外能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家长、校外专家、研究机构、科研部门、博物馆、展览馆、科学馆、天文台、气象站、有关政府部门、工厂、农村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

2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地理课程资源来源广泛,但不同的资源并不能全都达到为地理课程改革服务的目的。在实践中,必须开发、筛选有益于地理教学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合理而有效的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开放性原则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路径的开放性,不论说明形式存在的地理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校内外、城市或农村的,国内或是国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和利用。途径的开放性是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应只单单局限于一种或两种途径或方式,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协调配合使用。

2.2经济性原则

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最大化的利用经济,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经历来达到最为满意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少的经费取得最佳的效果,避免铺张浪费。时间的经济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当前教育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工作的课程资源。空间的经济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尽可能就地取材,不舍近求远。学习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如若引入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资源晦涩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3地理性原则

地理性原则意味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紧紧围绕地理学科的特色,筛选出有益于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地域性、实践性等特色,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发现和解释地理现象,应大力开发与之相适应并突显地理特征的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

3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策略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之后,要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不能盲目的胡乱编排,而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使其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是深入基础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受到重视。

3.1充分发挥地理课程开发主体的作用

课程开发的主体主要包括了教师、学生,同时也包括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学生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他是资源的利用者同时亦是开发者。其开发与利用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以此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当学生的主动性被唤醒之后,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将转化为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的形成。其开发方式主要为活动,如地理兴趣小组、天文小组、环保小组等,这类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效性更为强大。地理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策略、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有自己的经验、兴趣爱好、专长和性格特征,同时具备自身的教学风格。地理教师也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他决定了地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在实际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自身以外的地理课程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往往化腐朽为神奇。但是,地理教师还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要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地理教学活动,在反思中提高,并自觉研究新课程理念。同时,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对话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和生成大量的地理课程资源,其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客观的知识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

3.2实现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序列化

课程资源有不同的级别层次,目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地理的课程资源设置有三个不同层次:即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和校本地理课程。这三级地理课程资源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新课改的实施及学生的地理学习发挥不同的作用。地理新课改,离不开国家、地方、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开发利用各级地理课程资源,对深入课改、促进学生学习服务。同时,W生家庭中有很大的开发课程资源的价值。家长及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既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广泛开发媒体地理课程资源,信息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杂志、音像音频、电子计算机网络、电视等等,它们不仅服务与地理教学,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而且随时可以存取、转移、播放,十分方便。

3.3提倡因地制宜,开发社区地理课程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了社区的人力资源、物质和环境资源以及管理资源,其类型丰富多样,质量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如果紧紧依靠书本与校内课程资源是无法完成新课改的课程目标任务的,而社区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课程资源、实物课程资源、环境管理资源等,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活教材,并且这些课程资源能够为我们的地理实践、地理体验与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社区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为地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的活力,使脱离了校内资源的束缚,突破课堂而与社会紧密结合;社区中的文化氛围及归属感,同时对青少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因地制宜,积极开发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来辅助地理课程教学,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4.结语

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新课改中的一大亮点被提出来,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需要一种开放的观念,要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开展研究性的学习,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其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课程资源也是如此。所以,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既要体现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终要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本文论述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及类型、原则和主要策略,从理论上、实践上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杨娅娜.地理课程资源:内涵与特征、类型与功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8-92

第2篇

摘要:在地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改革计划。文章主要从教材、教师、学校三方面阐述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教材的编制、教师本身、学校的参与、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等五方面论述了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34-02

地理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对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地理课程资源是能促进地理课程目标达成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这些因素和条件既可以是学校内的,如地理教材、地理实验室、学校的多媒体、学校的图书馆等,也可以是学校以外的,如科技馆、水文站、气象台、大学校园、研究机构、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农村、城市等。最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诸多要求及建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教材方面,地理教材是最基本的地理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程度上最大的地理课程资源。因此,对于教材这一既特殊又普通的课程资源,不管是教材的编者还是使用者,都应在其开发与利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是针对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是:教材中为教学提供的素材或是案例都相对陈旧,不管是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还是涉及到的地理技术,都远滞后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这些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理教学没有了太大的参考价值,有些技术已经在老师、学生的生活中普遍使用,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了。例如,人教版必修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节中,引用的遥感照片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时的照片,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几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体现,这一问题充分反映了教材这一基本地理课程资源的滞后性。

2.教师方面,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开发者。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但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开发与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落后,部分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认识是狭义的,导致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局限于教材和校内资源,在地理教学中仅仅是对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加以讲解和传授。这一状况在城市的学校中存在,但更多的是农村学校,由于教育条件的相对落后,大部分教师仅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甚至校内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仪器都很少使用到;二是教师在组织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上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利用处于浅层次,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深层次的知识和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校外资源教师几乎不加以补充和解释。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课程改革中地理课程资源改革的效果。

3.学校方面,学校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没有注意到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应扮演的角色和应做的任务。当前学校方面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对校内地理课程资源的组织不够积极,导致大部分地理音像资料、校内图书馆、各种各样的校内设施场地在地理教学中没有被使用或者是利用不当,造成学校课程资源的浪费。而对学校以外的地理课程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逐步加强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并不是很乐观。

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1.提高地理教材内容的更新力度。地理教材作为最基本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其编制过程中,应选用一些具有时代性、前瞻性、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和案例。例如,增加一些地理当前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新技术等,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领会教材编制的目的,更好地教授和学习教材的基础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拓展其它地理课程资源,以达到最好的地理课程目标。

2.转变地理教师的地理课程资源观,提高其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能力。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利用程度取决于地理教师的素质高低。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等,提高地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有利于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认识的转变,从而促进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地理课程资源对地理教学的意义,最后使其在地理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方法与技能,同时应加强地理教师对地理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这样既可以减轻地理教师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任务,也可以提高教材资源的使用程度。

3.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提高校内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和相关地理教师应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状况,对学校教学所需的挂图、标本、模型、图书资料、实验器材、多媒体设施等进行归类整理,逐步建立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同时应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与更新,地理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最好的教学方式结合最优化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讲授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技能,使学生以最恰当、最合理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和建立地理技能。

4.积极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加深,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应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校外课程资源进行地理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达到地理课程目标。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如科技馆、水文站、气象台、主题公园、科研单位、电视、网络、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乡土地理)、社区、城市,等等。针对如此丰富多样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需要学校和地理教师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取,并能将这些资源加工为地理课程资源用于地理教学。

5.努力开发学生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效、合理的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更实际的知道地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是多样的,因此存在于他们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方式等,然后去挖掘他们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通过加工等用于地理教学,使地理真正成为生活中的地理,实践中的地理。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自教育部于2003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拉开了帷幕。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顺应新课改,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呢?

一、积极学习高中地理新课改理论,不断更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观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不同的教学观念直接左右教师不同的教学行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与实施,首先要求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人手。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先后学习了《走进高中新课程》、《新地理课程标准》等理论书籍,自己也阅读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论文。通过学习和实地观摩,我进一步理解了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等观点。也深刻地意识到要不断更新自己地理课堂教学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逐步树立了新的地理课堂教学观念。

总之,我们只要能不断地更新地理课堂的教学观念,就会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创造前提条件,扫清思想障碍,就会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浪潮中去。

二、借鉴已有的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符合本校校情的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式的优劣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改变教学方式就是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大力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等符合课改精神与要求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式的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许多已实施新课改省份的中学地理教师,认真学习素质了教育的基本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实验,尤其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构建了多种成功的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借鉴。如:

模式一、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感知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景观等感性知识,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等理性知识,跨越时空的限制,将地理知识浓缩在有限的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模式二、实践式教学模式: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用于实践。

模式三、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地理观察、观测、地理制作、地理调查、地理实验来验证一些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模式。

模式四、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有效课堂模式: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五、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把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总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在不断地借鉴他人已有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再结合本校校情,不改变旧的、落后的、低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究符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就会尽快取得有效的成绩。

三、发展学生能力是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核心

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把发展学生能力摆在核心地位。这就要求高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和地理图像的观察能力,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加以认识、理解和想象,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开展野外地理考察和社区地理调查的能力等。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紧紧抓住发展学生能力这一核心要求,以实现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新任务。

四、重视学法指导和信息技术的应运会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活动重视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等研究少。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如何去学地理比给学生灌输地理知识更为重要。教学的意义首先是教学习,即教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创造学习,不但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更能获得好的效果,从中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新课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新课改的关键。上述的四项建议措施就是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最基本的思路和要求,我们每个地理教师都应在教学与改革的实践中结合本校实情,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更多更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斌.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建议 学生

一、地理学科取得的初步成效

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徐州市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地理学科在某些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地理学科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的转变已初露端倪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是移植苏联的教育模式,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中。然而,新课程理念把课程解读为学科、活动和环境的“三位一体”统一。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我市地理教师的课程观念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如大部分教师已经将传统认识逐步上升到课程既有显性的学科、活动和计划,又有隐性的教师影响、校园文化等更高的学科理念。

(二)地理教学方式有了初步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衡量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当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应当从整齐划一转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知识本位灌输转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单一的、抽象的应然世界转到学生生活的活生生的、丰富的、多元的实然世界。

本人通过对徐州市区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访谈及课堂观摩发现,地理课堂教学相比以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新课程实施之前的课堂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新课程实施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表现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二、地理教学现状

通过对徐州市直属中学部分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听课等方式,我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徐州市直属中学地理学科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新课程理念不突出、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学生主体性地位未得到有效落实以及师资数量欠缺等,这些方面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

(一)新课程理念与有效教学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

调查显示:尽管徐州市直属中学部分地理教师在地理课程理念上出现了一些转变,但还不能将其很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导致教学行为失去了原有意义。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地理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总是讲得多,而学生的课堂活动则安排较少,其结果往往是学生收效不大;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发展性评价的地位与作用,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角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扬,并没有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之处等。

(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校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地理课程资源仅仅包括地理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教学复习资料。然而,各级学校都忽视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导致地理课程资源严重浪费。此外,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仍然习惯于“先将教材内容搬到教案上,再搬到讲台上”的做法,不能在地图上提取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更有甚者,有些地理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将课堂生成的教学现象转变为教学资源,最终导致有效教学资源的流失。上述现象都是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不够的集中表现。

(三)课堂上学生发言的交锋性不足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鲜明属性之一。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心灵碰撞,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理课时的限制一些教师不敢设置引发学生争论的认知冲突,设置的问题缺乏思辨性,学生发言的交锋程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建议及策略

针对以上现状,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建议与策略,具体如下。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将其与教学行为有效结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市地理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此外,广大地理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真正领会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并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积极开发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资源种类丰富,除地理教材和参考书外,还涉及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网络和报刊杂志等。这些课程资源形式不同、功能各异。其中,校本课程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如向兄弟单位交流探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具体做法及经验,努力通过拓展地理课程资源,达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教学趣味的教学目的。

(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具体而言,广大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2)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教会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廖东琴.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3]曾学平.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第5篇

【关键词】学生;教师;地理;课内课程资源

凡是地理课堂内可提供的课程资源,即是“地理课内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师、学生三者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说,地理课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内课程资源,对于丰富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增强中学地理教学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建议,地理课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中学地理课程资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素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支撑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但是我们应该懂得开发和利用教材不仅是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来呈现地理科学知识,还要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所以,选用教材应严格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等实际情况慎选、精选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本教材,使地理教材不仅仅是那一点点知识与信息的载体,更是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张力的不竭的学习源泉、一个学生发展与成长的坚实平台。教师应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既要走进教材,更要超越教材,既要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也要改变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合理构建地理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功能。

二、重视教师课程资源的利用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水平的差异、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学生人生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学识、修养、人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身体力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同时,教师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安排与利用上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水平。学习环境是由时间、空间和学习材料等几个及其重要的部分组成的,一个好的地理教师不但能够选择出最合适的教学材料,也能决定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及用什么方式让学生去利用这些资源,使教学活动更为完美。所以,广大教师、学校的领导等都应该重视自身作为课程资源一部分而存在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课程目标的顺利实施作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师:

(1)提高自己的素质

地理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保证自身这一特殊课程资源的质量。首先,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修养、人格魅力,这是具备“教书育人”资格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形成新的教学理念。第三,地理教师必须不断关注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完善自身专业与学科知识。

(2)转变自身的角色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而且也是帮助学生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教师应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 引导学生充分开发与利用课内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的价值,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向自然,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

三、重视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

学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见解、感受、兴趣、爱好、问题、困惑等都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好好向学生学习,还要将这种资源合理、合法的进入课程,特别是教学的过程,使广大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知识、技能、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果,它将丰富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成为更加鲜活而细致的素材性地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换,使之尽快融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去。

(1)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

过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由过去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共同创建者,从而激发自身学习的潜能,使自己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

(2)学生应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

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仅应将学生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更应使之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教师应尽一切所能让学生进入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学生的疑问与困惑、学生的创新与创意等具有动态生成性地素材,归纳总结,使之成为课程资源的一个部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生长点。

第6篇

    由此可见,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关专着中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实施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地理教育的价值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类型基本确定

    根据文献分析,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1]包括: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第二种观点,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袁孝亭教授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际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第三种观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地理视角”即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3]

    (1)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与“地理视角”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初步的环境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化观念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归纳”、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方法,例如归纳地理特征,包括运用地图发现地理特征、运用比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点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特别强调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等传统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初步展开

    (1)理论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是基于地理学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为主要依据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首先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其次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再次是提出给予地理思想方法开展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4]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体现研究

    洪婷从目标体系、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策略。[5]陈启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并把地理学思想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等。[6]崔准依据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把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板块(定位问题、图像问题、区域分析方法、物质运动和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区位论、人地关系论)。[7]庞艳辉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认为《地理1》中体现了四类12种地理思想和三类13种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体现情况,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张素娟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构建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两个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9]褚丽娟运用案例设计法,设计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教学中“部分—部分—整体”的知识组建和建构方式,代之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并以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11]徐宝芳教授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12]“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思想中,强调地理思维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从学案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无论两案中的地图,还是图表、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至于哪种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有效教学,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研究

    有关地理思维方面的文章较多,尤其以空间思维培养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张在教学有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等内容时,可利用空间形状、空间大小、距离等空间要素发展其地理空间思维;[13]代泽斌强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通过区域[ lunwen.1KEJIAN.com]地图训练、区域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龚倩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5]。笔者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较少,缺少系统介绍培养学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将地理思想方法作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开去,提出基于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原理,以此构建地理教学的理论体系。[4]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总结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原理;如何检验出地理教学原理的实际效果、运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和力量薄弱

第7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论新课程技能培养课程群

[作者简介]黄莉敏(1969-),女,湖北潜江人,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钟儒刚(1963-),男,湖北监利人,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湖北咸宁437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立项“基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Z01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2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30%以上。这一重大变化,将改革重点聚焦为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论是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地理教学论应构建基于技能培养的课程群体系

地理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地理教师专业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特点、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观和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变化,要求地理教学论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方案等方面作出相应变革。

地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中,尤其凸显技能培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常规教学技能,更强调应娴熟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赋予的新技能与方法,包括课中和课外共计16种技能(见下表)。

地理新课程技能类型的数量增加和内容创新,对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仍以单一课程方式存在(一般54学时),并在这单一课程中要同时完成理论概括与新课程下的多项技能训练两项性质不同的任务的现状提出了质疑。调查表明,当前地理教学论单一课程方式无论从教材编写还是学时安排上都很困难,其结果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师范生远离中学职场“以技取人”的门槛准入和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对地理教学论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融合与分解,打破单一课程方式,构建多门相互关联的、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组建课程群,增加地理教学论课时数,是践行《纲要》、落实新课改目标的路径选择,也是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基于技能培养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设计(一)课程群及其构建意义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构建课程群的目的应基于师范生从业需要和学科课程发展需要,达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益。通过课程群建设能去旧删重,增加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完善,实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功能最优化。

(二)课程群特点

课程群具有内容相关性、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性及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内容相关性表明课程群中的课程应切合时代,能指导师范生掌握中学地理课堂相关教学技能,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联系,能够扩充单一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中欠缺的知识,增大知识容量,帮助师范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教育知识体系。课程群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课程群如何融合与分解,它是对课程的再设计。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表明,要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需要、学生就业需要将现有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整合,去陈存新,并就知识的相关性重新分解归并入相关课程,或增设新的课程,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在设置中要关注内容体系,注重各课程的互补性,避免重复性,即时融入新的知识。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表明各门课程在课程群总目标指导下具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子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形成地理师范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模块。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体系设计

根据课程群内涵与特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构建基本思路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和地理学科特点,依据地理教学技能分类和实施的时段性、各种教学技能关联性、性质差异及在课程中所处地位,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维度”,对现有地理教学论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学科需求进行全面融合与剖析,将原有的单一课程分解成内容上具有紧密逻辑联系和互补性,利于掌握地理教学规律和凸显全过程技能培养的多门独立课程。构建后的地理教学论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如下图所示。

1.一个中心——核心必修课。教育理论是师范教育的必修内容,是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后续的一切教学技能课程都以此为准绳进行设计与教学。在课程群构建中,保留原有单一课程设置下的地理教学论中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论、教材论、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和教学心理论等知识板块,融入最前沿的研究内容,设置偏重教育理论的新课程“地理教学概论”作为地理教学论核心必修课,用以学习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技能。该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师范生利用教育教学心理学理论分析中学地理课程基本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设计与编制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规律及学生心理等技能。

2.三个维度——辅助选修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围绕核心必修课“地理教学概论”,在其指导下以选修课的开设方式对其进行拓展和补充。(1)方法操作技能类课程。主要是指课堂(中)教学方法方面的教学技能,设计以下两门课程:一是“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地理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一系列教学技能和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地理教学技能的核心所在。在单一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常常仅以节的编制而存在,内容简短不全面,与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所处核心地位不相称。保留常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课技能等内容,融入新课程要求下的地理教师教学创新技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技能等内容,整合为独立核心专业限选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能系统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地培养师范生的多种课堂技能。二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地理新课程理念特别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是《高中地理(必修3)》的学习内容和高中选修模板课程之一。“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3S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生产生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中增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对其他地理教学技能具有补充、辅助的作用,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地理研究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地理区域系统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能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中学地理教学相关问题的能力。(2)设计研究技能类课程。构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前)和“地理教学研究”(课后)两门技能课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为地理教学活动科学规划蓝图的过程,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控性,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作为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群重要专业限选课程之一。以往在诸多地理教学论教材编写中,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地理教案设计、地理教学技能设计等内容重复、混合编写,并纳入地理课堂教学论章节是不科学的,因此独立开设“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厘清教学设计内容尤显必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地理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此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师范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及方法的技能。“地理教学研究”课程。通过前面理论性课程、课前课中的师范性技能课程设置与教学,基本能使师范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技能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和规律,意味着师范生对中学地理课改理念“入门”了,教学技能训练也“上路”了,意味着会教了,但21世纪培养的中学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必须成为“教师即研究者”,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新课改教师观的最新阐释。因此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意识与教学研究技能,提高师范生从教研究能力,增设“地理教学研究”技能课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3.实验实践技能类课程。在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地理事象形成过程的时空跨度大、原理复杂,讲解起来抽象难懂,往往需要借助于实验模拟或实践观察等来帮助理解,这类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在我国一些重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正逐步引入,但对实验技巧把控、实验内容的系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在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开设“中学地理实验技能”课程,建立大气运动类、地球运动类、地质类、水文类、环保类等模拟实验室,培养师范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开发与应用,解决地理原理教学“难”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实践环节。为使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在中学实践中的应用得到反馈与改进,有必要将实习活动分阶段一和阶段二(以往只一个阶段),阶段二旨在阶段一反馈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实施计划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安排教学时数一般为54学时,远不能满足对师范生进行系统教学技能培养的需要。通过增加课时,从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分、开设学期、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进行设计,“一个中心”的“地理教学概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48课时,课外6节),开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三个维度”课程全部为考查课,其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设置为限选课,分别为45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二学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教学研究”设置为任选课,分别为18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教育实习1”和“教育实习2”为必修课,时长分别为3周和4周,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学期分皆为3学分。

上述课程群计划的课程结构从类别上包括专业必修课、辅助选修课,课程计划设置合理,较好地吻合了新课程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了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汝葵.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群建设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地理课程;读图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当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还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因为,地理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升学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通过地理课程的教学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世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地理课程的学习当中,地图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之一。通过地图,学生能够对地球乃至宇宙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有许多知识点都会涉及读图、制图以及地图分析。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不理想,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地图并没有充分的了解,自然而然就阻碍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让学生对地图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初中地理课程中地图的识别

要想让学生对地图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么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对地图的不同类型有所了解,让学生学会将地图进行分类,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地理的读图能力。在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地图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先看、后写、再填,最后实际绘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地图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通过大量观看不同的地图,寻找不同地图上的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一个地图所包含的信息。同时,地图的绘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图中不同区域、不同线条、不同数字所包含的含义,为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譬如说,在进行“七大洲四大洋”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行绘制地图,然后在地图中标注正确的地理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良好的成果。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的方式,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课程的学习当中,从而帮助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重视地理知识的积累

对于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教学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并且帮助学生促进地理课程的学习质量,那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地理知识的积累,这样才可以为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老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那么就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众所周知,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课程以及课程知识的深度都在不断增加,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师的教学任务都较为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就存在着课时不足的问题。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追赶进度只对课程知识进行了初步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多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少主动思考的过程,这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也存在巨大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想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积累大量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所传授的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

2.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来说,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在不同课程知识之间必然是存在内部联系。因此,通过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地理知识点,从而为学生地理课程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同时,在进行地理读图的时候,学生也能够将自己积累不同的地理知识点穿插到一起,从中发现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为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取联系的观点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才能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三、加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那么也需要注重学生地图分析能力的提升。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地图是地理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因此,在进行地理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多多利用教材中所提及的地图或者是寻找到认为较为适合的地图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不仅如此,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单单只是依靠板书或者口述的形式来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课程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而地图的使用,则可以更加直观的为学生展现不同的地理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譬如说,在利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航空图、海图、天文图、三维地图、卫星地图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地图,在进行地图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地图绘制能力

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地图的绘制,对于加深学生对地理地图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地图绘制能力。当然,在让学生进行地图绘制之前,需要确保学生对地理知识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地图绘制的准确性。否则,一份错误的地图不仅对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甚至还会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误解,从而阻碍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地图绘制之前,可以先通过范例或者是例题讲解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地图知识。之后,教师再提出与课程知识有关的要求,让学生自行进行地图的绘制。在前期学生的地图绘制成果可能并不理想,因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前期采取临摹的方式来进行地图绘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这样才能够在未来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地图绘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必须要充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升学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丽平.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谈谈如何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J].考试周刊,2013(45):136-137.

[2]李辛辛.浅谈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3).

[3]郑力锋.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教育,2017(3):00165-00165.

第9篇

一、我国对国外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1. 研究美国地理课程改革现状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结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到90年代基于标准、生活化地理为地理课程教材编写依据,体现美国地理教材内容选择逐渐由注重理论向突出实用转变;内容组织由注重表述向重视探究转变,内容表达更加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地理实验设计与过程强调多样性、实用性、探究性与层次性,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包括概述、地理学科知识、地理技能与方法、地理观点等。实施过程中重视地理课程对培养现代公民的重要性、凸显地理核心技能培养、地理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等特点。美国中学地理教科书虽未材,但注重通过地理活动以获取经验、强调体验式问题解决,并采用专栏形式组织内容,有助于提高学习地理兴趣和学生地理素养。美国生活化地理课程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州对课程标准执行参差不齐、内容标准操作性不够强、地理教师对课程标准缺乏深入了解、地理课程地位不高等。

2.研究英国地理课程改革现状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分为教学目标与说明、关键阶段1~4学习计划、地图三大部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特别强调国际教育和环境教育。《地理教育国际(草案)》明确提出“地理教育最主要的是国际教育和环境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等系统地理知识为主,区域地理比重相对较少。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反映当前世界地理教育发展新趋势。

从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可以看出世界地理课程发展具有以下趋势:世界地理教育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向发展;综合考虑地理教育整体设计以照顾不同能力学生差异;突出能力培养和重视野外实习,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及时反映地理科学最新成果,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目前,英国中小学地理教育“正处于危机时期”。造成地理教育危机的直接原因是20世纪末英国地理教育改革,这场改革主要受内外因素影响。内部因素: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甚至出现大量非专业教师任教。外部因素:官方教育政策过度重视考试成绩以及文化重建主义影响;中央政府加强对学校的监控和管理;国家地理课程文本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教育系统内部国家课程政策、地理教师和学术团体之间没有达成协调一致关系。

3.研究德国地理课程改革现状

德国作为传统教育强国,地理学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德国的实科中学、综合学校与完全中学等各类学校都开设地理课程。从5~13年级均有地理课,其中学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为必修课程,课时较多,中学高级阶段则为选修课程,课时相对较少,且整个中学阶段连续开设地理课程强,课程地位较高。中学初级、中级阶段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穿插专题地理,中学高级阶段以专题讲述人文地理为主,结合区域地理实例。德国地理教材编写由地方负责,类型多样,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贯通,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专题相互穿插,实用性强。但地理教材使用有限期,5年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更新、修改和完善,出版供应新的教科书,利于提高教材质量。

4.研究加拿大地理课程改革现状

加拿大地理课程融入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内容。由于加拿大只有指导性教学大纲,尚未材,教育部只对中学课程设计提出最低限度要求和原则性规定,其目的在于给学校留有余地,使校长和教师能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具体设计。因此,加拿大地理课程多元文化教育特点:课程设计权利交给学校和地理教师,以多元文化角度开发地理课程;借助多种资源创设丰富学习情境;学习方式多元化并以体验学习为主;以质性评价为主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这些都对我国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5.研究日本地理课程改革现状

日本于2003年4月全面使用新编地理教材,教材内容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且教材版本多达20余种。目前日本地理教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突出时间与空间概念,强调地理事物发展过程;重视学生自身体验,强调学生调查、考察及分析与综合能力;重视区域性与区域联系;加强“近邻国家”学习,内容表达丰富鲜活;由近及远,结合身边事物学习世界地理知识。200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最新的《高中地理学习指导要领》,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构成、课程处理建议等,将地理分为A和B,这三部分在A和B课程中各具特点,其中课程目标注重态度、能力等多维目标达成;注重过程、方法与能力培养;注重现实感与爱国心培养,课程内容更多体现生活气息、突出实践运用;重视知识联系、注重综合性学习。这些特点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二、国外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特点及研究中存在不足

通过对国外部分发达国家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现状相关文献研读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地理课程改革呈现如下特点:地理课程内容组织重视地理经验学习,突出地理实用价值,特别强调环境教育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课程目标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地理课程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且地理课程开设年限较长;地理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参与度,教学方式手段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2003年我国新课程施行以来,加强对国外地理课程改革探索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集中于对国外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研究,对地理课程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深入研究较少;更多关注国外中学地理整体研究,对具体某一地方或某一教学过程研究较少;更多关注对国外地理课程的质性研究分析,而对量性研究分析较少;对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研究方法更多集中在历史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未能很好对其深入研究。

三、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各国经济快速发展、交流与合作逐渐加强,人类科技也在快速发展,地理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地理课程改革应进一步加深对地理课程开发研究、地理教材设计与编写、地理教学与评价改革等方面研究。为此,可作如下探讨。

*逐步提高地理课程在整个学校教育课程中地位,促进中学地理课程连续性,解决九年级与高三年级未设置地理课程的问题。

*进一步修订地理课程标准,特别是对地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应进一步深化,使地理课程标准更具操作性。

*编写地理教材过程中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以生活中地理知识为主,鼓励多版本教材发行,处理好教材使用与教学考试间关系。

第10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管理

乡土与学生的家乡环境、经济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乡土地理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上看,以乡土地理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展富有实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与此相关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是必要的保障。

一、提供开发的平台

学校作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管理者,应提供相应的开发平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平台应融合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于一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立足于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整合、开发以及管理适合本校学科教学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促使每一位教师成为研究者、课程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从根本上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的能力,在利用的过程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就得到了加强,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二、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

在遵循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遵照国际地理课程资源大纲的基础上,学校应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对课程开发权利的下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共同研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抛弃对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的片面认识,不能使课程的开发流于形式,走过场,要监督、引领课程资源的开发,使课程的开发更加合理、科学。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环境的差异大,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地的人口素质千差万别,学校的基本概况各异。为了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进行需求的分析,需求分析的对象一是学生需求,二是地区需求,三是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属于教育的内部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区需求与社会需求是外部需求,是教育的外部功能。对学生需求分析方面,要涉及学生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指学生对知识及获得知识的方式、渠道等的需求。心理发展需求主要指学生心智的健全、人格的培养、走向成熟的内在愿望和需求。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就能够做到“因材开发”。另外,乡土地理课程开发要有开放性,充分地考虑地区需求与社会需求,重点考察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人才、信息的要求和变化,期待开发出既满足学校学生需求又推动地区和社会发展的乡土地理课程。

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对本地区的资源进行评估

乡土地理课程开发需要首先考虑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决定开发的程度。这里的资源主要指信息资源、能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以学校的教材和资料为重点,它为乡土地理课程开发提供基础和支持,对信息资源的掌握,涉及信息的渠道、信息的贮存和信息的效能。评估要求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贮存丰富化、信息价值最大化,整个信息资源要处于不断的更新和交流中,形成信息资源“优胜劣汰”的动态过程。能力资源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能力。乡土地理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开发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约着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素养,二是开拓意识,三是创新能力,四是课程开发能力。评估的方式是:先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自我点评,然后是学校再评,最后是专家组综合审评。学生的学习能力指潜在学习能力与现实学习能力。潜在学习能力指通过课程不断地更新,学生预期可能达到的能力状况,是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目标。现实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现在具有的学习能力,是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来自两个部分,一是教师评估,二是学生自评。物质资源是指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可提供的场地、设施、设备和经费支持,它是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的物质保障。除了以上对学校的资源进行评估外,还要对周围社区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期待在学校和社区之间形成互补、良好的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环境。

五、优势评价

当学校有能力进行乡土地理课程开发时,为了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有效地进行乡土地理课程的开发,还需进行优势分析。学校的优势主要包括教师优势和学生优势以及管理的优势。乡土地理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离开了管理就很难实现。管理优势体现在学校管理理念的各个方面,如,管理的风格、管理的手段、管理的结构等。对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价应先由师生自评,由学校领导进行把关,然后由学校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终评。一切的目的是分析学校管理中的不足和优势,为学校今后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帮助。教师优势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特长、课程开发的能力。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可判断他们能不能有效地进行乡土地理课程的开发;根据其开发的能力,可决定他们适合哪个层次的课程开发。学生优势也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形成的群体优势能力;二是学生的课程选择能力与反馈能力,这些都促使学生在乡土地理课程开发中积极地参与和提出意见。学校把握了自己的优势,就可以扬长避短,在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6.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6.

[3]刘建龙.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评析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18-22.

第11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应用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新课程改革将地理课程的实用性与生活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应注重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地理观念、树立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开展乡土地理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从而不断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程目标。

一、乡土地理资源的概念

根据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界定,乡土地理一般是指县区行政区划及以下范围的区域地理。因此,乡土地理就是指本乡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源。理所当然,乡土地理资源是指存在于乡土范围内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观察家乡的地理风貌,学会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将乡土地理资源和地理教学有效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认为,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应该从课程内容、课堂模式、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

1.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于教学中,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关注乡土地理本身,而是应该和地理教材充分融合,使乡土地理资源成为学习的背景或载体渗透于地理原理、概念之中,成为地理课程的有机部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应用乡土地理资源教学时,不能生搬硬套或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有效加工,将乡土地理资源和教材有效结合,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对乡土环境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选择和有效加工,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来提高课堂效率。

2.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优化地理教学模式

地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授课为主,应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应该灵活运用课上与课外的时间,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将地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带领学生学习课堂之外的地理知识,并将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地理教学应该开展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从学习书本知识到实地调查、动手实验,透过地理现象去探究本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时,组织学生在本地郊游,观察本地的主要河流、山峰、土壤等,让学生了解本地的地形、主要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特点,引导他们思考地形、地貌的成因,评估他们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3.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

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改变以往机械式学习的状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乡土地理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独立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是一个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更是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势,提高地理课程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

参考文献:

[1]邢佼琳,张胜前,张朋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8):119-123.

[2]李洪刚.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33.

第12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就是指教学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的重点是在于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运用一定灵活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是通过一定效率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平衡的发展。鉴于目前高中地理课堂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现在的课堂也基本都是多媒体教学,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同样存在着利用效率高低的问题。多媒体是可以集声音、图像、色彩、立体感等多种要素为一体的教学工具,而高中地理又是很形象化的一个课程,单凭只靠简单的课件可能并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比如,进行大气环流的讲解,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动态的演示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形象具体的掌握气流的运动规律。还有很多理解的部分,要想让学生把握,就只能寻找学生易于接受的办法来进行课堂的教学。现如今的多媒体教学,是对课堂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大大增加的课堂的内容,但是就是因为每一张幻灯片可以容纳的东西太多,反而可能会导致课容量太大而超过学生可以掌握的范围,因此老师也应该注意每一节课的课程布置,既要生动形象,又要顾及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构是否合理化、优化,决定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要对课堂要讲解的知识做充分的准备,还要悉心安排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更高效率的安排,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所以在布置教学计划时,要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立什么样的情景模式,在讲述课程的同时要提出什么难度的问题,如何巩固旧知识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布置什么量什么难度的作业,能够使学生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温习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等等。老师在设计这些过程的时候,要保证每个环节的合理性,还要根据课堂学生们的反应情况和接受程度,适时作出调整,在教学过程中细心地观察学生们的情况,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是我们目前所倡导最多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育叫做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有创新能力,会思考、会解决问题的新时代的综合性人才。对于高中地理课堂,也是同样的道理。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运用在地里课堂上该如何展开呢?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标,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学生们分成小组,分组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态度和个人情况等,尽量让一个组的学生在各方面形成一个互补的形式,然后老师进行问题的布置,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在探究的过程当中,每个人要有每个人的任务,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然后汇总讨论得出总的结论,再交给老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也要适当的加以管制,加强纪律。在每个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老师要根据学生们的表现,公正的给出评语,详细的评价各个组的优缺点,还可以适当地表扬性格较孤僻、自卑的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享受小组讨论探究的这个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四、联系生活进行讲解

高中地理的学习,本身就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讲解起来也很抽象,要想让学生理解到位,除了运用多媒体这样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外,还要联系实际,从生活出发,为同学们进行讲解,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接受。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高中地理教师综合开发利用教材、校本教材以及主要课程资源的配置。在地球运动这一章节,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关系,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对于学生来说太过抽象,老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例子来解决学生们的困惑。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影子方向和长度随着一天中太阳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可以告诉学生怎样调节太阳能热水器的仰角,让热水器可以吸收尽可能多的太阳能;通过小区住房之间的距离测算室内的采光情况,等等。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能够在这些抽象的问题上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有意思,更加体现了高中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进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五、改革作业的形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加强,学生作业的布置也不再一味地只追求量大,而更多的是题目要恰当。尽管是进行素质教育,但是作业仍然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这些条件的要求下,作业的难度、题型、知识点的布设就要着重注意。老师应该根据课堂所讲述的内容,选择重要的知识点,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如果有精力的话,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同学设计不同的作业,因为每个人掌握的程度不一样,自然也需要不同的题目才适合。作业的设置还要有针对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业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书本题目,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者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写小论文的方式来巩固学生们的知识,进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六、结语

目前在中国,高考仍然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渠道,所以高中地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学生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老师要从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作业的布置等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探究,只有从准备、到实施、再到巩固的各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达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