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具备低碳发展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旅游产业链上的供给系统、消费系统、支撑系统和环境系统,从生产与消费一体化角度,构建了旅游低碳产业链的协调发展路径。
关键词:旅游低碳产业链机制
自上世纪开始,旅游业在全球各地发展迅速。近年来,虽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但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球GDP增长速度,其中,全球旅游总人次首次突破百亿,是全球人口总数的1.4倍,达105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了4.8%;全球旅游总收入达5.17万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了3.6%,相当于全球GDP的7.0%。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依赖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旅游业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同时,旅游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也对气候变化产业了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全球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交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部门开始关注旅游业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低碳化发展开始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低碳旅游、低碳出行方式渐渐成为一股潮流。低碳旅游就是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以旅游者为主体而设计的低碳交通、低碳住宿、低碳游览、低碳景区、低碳购物、低碳娱乐、低碳消费的活动。旅游业低碳化的过程就是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经济发展。然而,旅游业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供给系统、消费系统和支撑系统,如何实现各系统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首先需要明晰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系统如何协同发展。
二、旅游低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的理论逻辑
旅游产业链是以游客为中心、以旅游产品为纽带把旅游系统的各个要素链接起来的。在旅游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的行业通过提供旅游相关服务而组成了一个链状的结构,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众多的产业部门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让旅游产业链正常运转。其中,围绕旅游核心企业的旅行社、景区、酒店、交通、餐饮、商店、车船及休闲娱乐设施,同时还涉及到农业、建筑、园林、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以及政府和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旅游核心企业是产业链上的要素,而其它相关产业和部门则为产业链的动态链接与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因此,要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低碳化发展,产业链上所有的要素都能低碳化发展。其中,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必须首先实现低碳化发展,如图1所示。在整条产业链上,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游客而开展,首先游客必须有低碳的意识和行动。作为旅游业三大核心企业旅行社、景区和酒店,作为整个旅游活动的前端企业,在形象推广、营销、环境营造等过程中,必须低碳化,这也是旅游业低碳化的基础。供应链上的交通,是碳排放最主要的贡献部门,只有通过设施改造、技术提升、加大宣传等方式,才能为低碳化发展树立形象。而商业街区与休闲娱乐场所,则可以通过碳汇体验、环境营造、宣传等手段,为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支撑。
三、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协同机制及路径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本质就是如何实现旅游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低碳化运行。结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理论,本文将低碳旅游系统分成四个部分,即供给系y、消费系统、支撑系统、环境系统,四大系统中各自又包涵不同的要素,然后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低碳旅游功能系统。整个系统围绕着游客流动、物质流动、能量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等旅游流,通过产品设计、能源管理、技术创新、消费观念转变、资金支撑、政策制定等手段,实现旅游系统的低碳化发展,从而达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减缓旅游业对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图2)。
针对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在现状诊断和潜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产品、技术、资金等实际情况,构建旅游业低碳产业链的供给系统;基于节能减碳的微观视角,从非物质性消费出发,强化游客对低碳出行、低碳产品体验、绿色消费、生态教育等层面的认同,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功能,构建旅游业低碳化的消费系统;通过协同政策、技术、社区、NGO组织等,构建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支撑系统;结合生态环境演替的规律以及旅游者的需求,通过创造绿色、生态、舒适的旅游环境,构建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环境系统。从生产与消费一体化角度,统筹以上四大系统,从而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如何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建设新能源城市,打造生态的宜居城市是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特别对于我国而言,我们仍然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处在大建设,大发展的阶段,城市人口不断膨胀,规模不断扩大,生态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城市建设应当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融入低碳生态的理念,使城市在求新、求大、求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生态,在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时代潮流中主动应对,从绿色发展、城市节能、生态保护等各个角度走入一条城市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权威人士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战略,在制度层面要体现对低碳经济的一种倾向性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大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多多的给予支持,加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优惠的融资制度,拓展融资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少取,对低碳经济发展要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政府补贴措施,引导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发展的方向,在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关注城市的生态发展,并具体化为相关的制度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机制,为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一种推动的力量来促进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氛围。
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然而中国的低碳城市不能完全遵循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模式。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同时中国的发展具有其独特性,产业结构升级、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等应该作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中国需在低碳发展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转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以低碳经济为载体,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需要探索一条工业化进程中的低碳发展之路,不可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而低碳城市定位也不可能以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量减排为目标(如英国、日本的低碳城市)。中国的低碳城市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与保护气候的协调为目标,因此,发展优先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现实途径。然而,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低碳产业的选择来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任何城市都具有其独特性,对于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要走低碳发展道路,更需要探索一条独特的低碳转型路径,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 建筑低碳 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88-02
一、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CO2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第一次在全世界会议上被提出,面向未来的绿色产业革命,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关注和必须关注的问题。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是指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来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比循环经济要求更高、对资源环境更为有利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谐统一的必由之路。它通过低碳技术研发、能源高效利用以及低碳清洁能源开发,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变革,加速推动人类由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重大转变。
我国现在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消费量都将呈现增长趋势,中国较高的碳排放量也必将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目前全球减排压力和工业化发展的能源、资源等多重约束,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渊源,生态经济学、清洁生产、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理论为低碳经济理论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和理论素材。
欧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其最典型特征是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合理的低碳经济政策制度体系。
在低碳技术上,要以低碳环保技术、低碳节能技术、低碳减排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为发展重点,顺应全球低碳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注重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和普及。在低碳能源上,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以及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发展重点领域。
另外,碳排放量高速增长和化石能源即煤炭和石油的开采有直接的关系,超量开采,乱采滥挖,大量CO2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全世界每一个人关注的问题。
二、建筑领域里的低碳经济
简单地说,建筑领域要实现低碳经济,就是要实现环保、节能、低噪;就是通过专项设计,达到降低噪音、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在工程设计和建筑物使用中,有哪些方面涉及到低碳经济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能。采用高压深入负荷中心,减少投资,降低今后运营成本。变压器选用高效节能型,实行低压补偿,采用节能型灯具等。
2.噪音。噪音主要来自通风空调设备。空调和水泵采用低噪音设备,采用吸声材料,外墙采用中空玻璃幕墙,控制水的流速不超过1m/s,空调器和通风机进出风采取消声处理、采用防火布柔性连接隔振。设备中所有的设备均作消声、减震、隔震处理,机房墙面建筑作吸声隔声处理。进出风管均设软接、风机底座设橡胶减震垫、金属减振器或减震支座。优先选用代噪音设备。门设为防火隔声门,密闭隔声。这些因素周密考虑都会起到降噪节能作用。
3.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就是一种新兴低碳能源产业,增加外墙、外窗的气密性,采用玻璃幕,充分利用天然光。采用保温措施保证内外表面传热阻,增加窗墙面积比,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空气导热,使房间冬暖夏凉,更具人性化,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节省能耗。如果有地下室的话,与土壤接触的墙可用保温材料,达到内外表面传热阻指标。
建筑物的体形要保持一定比例,也就是建筑物的面积(侧面积与屋顶面积之和)除以体积(楼层建筑面积与层高的乘积之和)的比值要限定范围,达到节能的效果。
4.给排水。与市政管道的连接,管材材质、是否分户等都会影响水能的消耗。
5.采暖。可采用分户设置,地面层采用对地板辐射散热量影响小的材料作面层,既降低工程造价,又能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
在我国目前商业建筑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而在空调采暖这部分能耗中,寒冷地区大约40%由护结构传热所消耗。从目前情况分析,在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以及照明方面,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同类建筑相比,采用现有的节能措施和技术,共有节约能源消耗50%的潜力。按照国家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工程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和照明等方面都要严格控制指标,并明确注明节能措施。
三、建筑设计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具体措施
既然运用各项综合节能方案设计,预计可实现未采取节能措施约50%的效果,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所有的建筑物都运用低碳环保节能设计,每年将会给地球节约多少能源,必将非常可观。到底在设计中如何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呢?主要有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1.日照环境设计。总平面布局上除公建外建筑主立面均朝向南或南偏东或南偏西,有利于充分利用日照,以节省能源的利用。依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窗地比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有地方规定在“大寒”日当日日照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这个由于地区纬度经度的差异,时间不同,但必须满足规定要求。
2.自然通风。在布局上高层建筑主体尽量错开,塔楼间距高于最低楼距,增加建筑物整体的采光通风面积,多层部分的住宅楼采用长短结合,错落布局的方式,加大空气内循环,达到夏天通风好,冬季避风好的目的。
3.护结构。住宅采用外保温体系,外墙墙体填充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高层住宅屋顶采用倒置式屋面,保温材料为50厚挤塑保温板保温,外墙采用70厚EPS保温板保温,采用单框双玻(5+9A空气+5)中空PA断桥铝合金玻璃窗,户门采用防盗保温门传热系数小的标准门。总的建筑耗热量指标小于14.13W/m2。
外墙外挂石材时做干挂受力系统于基层墙面的保温处理,窗框选型上窗框面积占外窗的比例应为20%~40%之间。外墙与屋面热桥部分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首层主要入口处设置空气幕,隔绝室内外热损失。外窗、外门与墙体的缝口处填塞一定厚度的轻质保温材料。
4.暖通空调系统。为了降低制冷系统在部分负荷时的能耗,冷水系统均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为降低部分负荷下热水水泵的能耗,采用控制热水泵变频调速的变流量系统。
采暖系统选用热水作为热媒,在散热器上设置室温调控装置。集中采暖系统供水或回水管需要调节的分支管路上设置水力平衡装置。选用符合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采暖设备,散热器表面刷非金属涂料。
空调系统根据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不同要求划分为不同的空气调节风系统,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其空气调节风系统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如商业、公寓等大堂、大会议厅等,均采用低速全空气空调系统。小店铺、健身房、小会议室、办公室等等小空间的房间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型空气―水空调系统。
全空气空调系统过度季均按全新风工况运行设计,实现“免费冷却”节省能耗,同时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如传染病流行期间实现全面换气,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不影响正常使用。
5.电气系统的节能措施。配电采用二路35kv电源供电,供电中心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选用高效低耗节能变压器,利用最佳负载系数法确定变压器容量,对季节性负荷(如制冷机房用电负荷)设置专用变压器,过度季节停机,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照明系统的节能,首先,从光源的选择方面考虑。可采用节能型光源,比如以节能灯替代白炽灯,以三基色TS细管荧光灯替代传统粗管荧光灯,以金卤灯替代高压汞灯等等。其次,是灯具的选择。在满足眩光限制的条件下,优先选用灯具效率高的灯具以及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灯具效率高,在满足灯具最低允许安装高度及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灯具的安装高度,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对照度要求高的场所,采用混合照明的方式。
照明配电系统选用电阻率较小的线缆(如优质铜制线),减小配电半径,适当加大线缆的截面积,以降低线路阻抗,主照明电源采用三相供电,保持基本平衡,采用节能自熄开关等等。
6.给排水系统。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根据目前本地市政给水管道的压力及各楼座建筑标高,市政供水压力满足用水点水压要求的楼层由市政自来水直供,超出市政自来水直供楼层采用恒压变频调速供水。
为使水泵在高效区运行,选择适当的供水设备,在确保供水安全前提下,优先采用无负无吸程自动恒压变频调速设备。采用钢塑复合管材及PPR管,减少供水管的水头损失,实现节能目标。
采用节水器具、仪表,节水器材、器具既节水又节能。洁具采用节水型产品,如坐便器水箱采用双档位水箱。另外,对于水、电、气、热的计量,设计成分户计量,以利节约。
参考文献:
1.建筑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786―2006)
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320―2006)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工程建设有投资就有风险,如何避免和减少风险,提高管理效益,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建设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工程建设中的风险防范成为一个大课题,值得我们行业内人员认真对待。风险是一切工程建设中都存在的因素,不管是管理风险还是施工风险,都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队伍的信誉。
关键词:
风险防范;施工管理;低碳经济
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种工程建设,在全球经济发展都向着低碳方向发展的今天,工程管理的风险问题也提上了一个议程。低碳、环保、节能一直是工程建设提倡的三大主题。所以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工程建设的奉献和管理,是目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工程建设有投资就有风险,如何避免和减少风险,提高管理效益,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建设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怎样在低碳环境中控制这种风险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工程建设的影响
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低碳经济的涵义。雾霾可以说是近几年在媒体曝光频率最高的词汇,也是社会大众议论的焦点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阶段,京津冀地区的重污染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全国都存在着高碳排放高硫排放的严重问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程建设及发展怎样控制和避免风险,就一定要深入研究低碳问题。我国人口多,煤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所以经济发展与煤炭有密切关系,煤炭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氢化合物,这都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盲目扩张的经济发展严重的透支环境,导致不可再生的能源严重消耗,形成了目前的高污染状态。低碳经济的观点可以更好地让人们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而不是用发展换来的污染。鉴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要重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比如,建筑材料中的钢材、水泥、电能等都是高碳排放的行业,不能废除这些材料也是一个事实,所以要采取创新的方式,开放思维,实现高能低碳,提高工程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低碳工程建设,如何避免因此而产生的风险,是我们一直都在探讨的课题之一。
二、建设工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1.工程投标阶段的风险因素与控制。由于我国目前的体制因素,所有的建设工程在施工之前要进行投标,中标的单位方可施工。但是在这个阶段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那就是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核、信誉审核。选出优秀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建设任务。在实际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中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报价高了,不能中标,报价低了,没有利润。而且在投标阶段所预设的施工过程和真正的施工过程会有很大的差别,情形不能完全吻合,所以这也是风险因素存在的关键。因此投标阶段的这个问题也一直影响着投标阶段的风险发生。在这时,要求施工队伍要具备一定的施工资质和施工经验,严格考察施工单位的施工历史,考察施工单位在以往工程建设中的表现和业绩。对技术人员和机械装备等都应该进行科学而缜密地考核,从而选出最优秀的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
2.施工中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阶段的风险因素是最多的。施工事故和产生的负面影响。因为施工中一旦发生一些事故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而且还要影响施工进度,这也是增加施工成本的因素之一。所以明确和正确评估施工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然后科学管理,优质施工,也可以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增加效益。所以要在施工之前严格制定施工计划,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工程施工进度、安全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在严格的制度制约下,施工人员科学的实施施工,那么就可以避免风险的发生。尤其是监理人员,如果能够按照严格的施工规范去监管,那么风险因素也会降低。
3.管理控制中的规章制度要严密。工程建设是一项工艺复杂、专业多种的施工实践,所以进入行业内的施工单位要拟定明晰的低碳施工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低碳施工,助推低碳路径下工程的进展。树立牢固的低碳施工意识,尤其是管理者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让低碳施工的理念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在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及时而严格的检查,结合检查的结果严格控制。工程施工一定要涉及到施工材料,材料的选购一定要坚持低碳原则,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不能使用,不能让这类材料进场。不合乎环保规定的工序监理不批,不符合规定的施工环节严格控制,务必保证低碳、环保、高质。场地内部的材料管理、材料储存中的管理,都要在一定的有效措施保障下进行,这样才能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最安全的范畴内。施工中的低碳管理以及风险防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期间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更是一个新课题,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环境严重污染的背景下,低碳施工以及工程建设中的风险防范成为一个大课题,值得我们行业内人员认真对待。风险是一切工程建设中都存在的因素,不管是管理风险还是施工风险,都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队伍的信誉。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并将一切风险因素控制在最安全的范畴内。
参考文献:
[1]林旭东.浅析我国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青建集团风险管理经验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0,(12).
[2]费丽君.浅谈高层建筑的风险管理[J].当代建设,2013,(02).
[3]刘俊颖,刘瑞平,何溪.建筑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J].国际经济合作,2010,(03).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 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低碳经济在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
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是我国13多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事实。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研究发现,如果GDP的增长速度按9%来计算的话,即使我们每年能源强度下降4%以上,总的二氧化碳排放还会比2005年增加20%以上。这个数据说明一个问题,即使我们现在不遗余力地发展绿色、低碳,但是只要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有降低趋势的。如何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兼顾绿色低碳;如何在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确保环境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关注的话题。
2、能源结构的挑战。如果我国长期以煤炭为单一的能源模式进行发展,其结果势必带来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的过度破坏。对煤炭结构进行研究会发现其碳密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的化石燃料,据相关专家计算,一吨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4.12吨,和天然气相比较,每吨平均高出30%和70%。相关预测表明,中国在未来的20年中,会有1.8万亿元用于能源部门电力投资,由此可见,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威胁相当大。
3、技术水平的挑战。目前,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工业部门,但由于我国研发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水平的整体落后,能源过度浪费和消耗是现在我国经济走向“低碳”的最大障碍,如何提升我国工业化生产的整体水平,用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能源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国际上关于环保的呼声很高,联合国也发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低碳环保技术,但目前执行情况很不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低碳技术还远远落后,例如电力行业,我国的高参数超临界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等仍不成熟。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确立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变化,是一种发展观念的变化,更是一场社会变革,我们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生活观念都要发生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要从高碳向低碳转型,坚持低碳、科学、环保的理念。这就要求政府从宏观方面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和制定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把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保障。要大力开展低碳生活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全民循环消费、低碳消费,例如提倡开环保车、家庭节能等,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要解决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必须加快产业调整,大力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门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业,积极发展商务、文化等服务业,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3、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变“高碳”的发展模式,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走绿色能源之路。调查统计发现,我国在水电资源、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资源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我国除了风电、水电有相应的开发利用外,其他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当然,开发成本高、研发经费贵是制约因素之一,但与国际标准水平8%相比,我国目前2%左右的能源消费结构还远远落后。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兴能源,使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实现多元化、多途径发展;唯有如此,我国经济在未来发展中才能得到有效补充,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低碳发展。
4、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科学管理是生产力,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同时,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通过立法促进低碳经济的推进。同时还要发挥经济政策作用,通过财政、税收、产业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近年来在绿色照明产业方面,我国采取了政府采购和补贴的产业政策,促进了低碳产业的发展。
5、提倡低碳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展低碳经济也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比如做大量的低碳宣传,以提高全民的环境、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循环消费和低碳消费,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应在全民中积极开展,树立发展低碳经济是每一个中国公民责任的理念,培养人们节约资源、购买环保型产品的习惯,使人们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长彬;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皓炜;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捷;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云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柳云状;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席燕玲、女、1977年出生、大学本科,中级职称,会计核算科科长,
【关键词】低碳经济;逆向物流;管理
一、引言
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隐患: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日益增长,导致全球环境加剧恶化,气候温度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为了避免环境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逆向物流是在顺应新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时代的背景下产生的,作为物流领域的新视野,逆向物流不仅强调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更强调了通过资源缩减、翻新、改制和再生循环等方式,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强竞争力等目标。而这些目标正好是当前低碳经济所要求实现的。因此,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低碳经济与逆向物流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热点。
二、低碳经济与逆向物流的内涵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从形式上看,是尽可能的使用较少的能源,降低碳的排放量;从本质上看,是倡导人们低排放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提高社会整体利用效率,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
2.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最早是由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认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括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产品废弃处置、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概念逐渐被完善和充实,但逆向物流始终是企业流向消费者物品的一种倒流活动,是由供应链的下游端向上游端逆向流动的一种物品流通形式,其核心是回收价值或适当处置商品,目的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三、低碳经济与逆向物流的关系
1.逆向物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
传统物流是从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地起,终止于供应链的下游消费地,是个单链开放式的流程结构,而逆向物流的实施,使得整个物流系统形成一个循环的封闭模式。逆向物流重在对回收物进行处理,将可再利用资源再投入到生产,变废为宝,形成可再利用的能源。逆向物流所具备的这种循环性十分符合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一实质。同时,物流业还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降低物流业的能耗,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打下结实的奠基石。
2.逆向物流是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
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逆向物流的开展为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同时也使企业降低经营运作成本,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获得在竞争上的优势。这又间接的促使企业更加重视逆向物流,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3.低碳经济是逆向物流的催化剂
随着人们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低碳经济的理念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而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而可知,为使低碳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在技术上保证了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而这些先进的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到物流领域,为逆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所以,低碳经济通过需求来引导逆向物流的发展,而低碳经济越发达,逆向物流的发展就越快。
四、逆向物流管理面临的问题
第一,企业缺乏对逆向物流的重视。虽然逆向物流战略已成为许多企业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部分企业仍旧没有现代逆向物流理念,漠视信息化建设,使其一直处于陪衬的角色。更甚者,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视逆向物流为负担,将其支出作为企业的额外成本,开展逆向物流都是迫于法律法规或者消费者的责难,没有充分认识到逆行物流的作用,进而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第二,缺乏健全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逆向物流系统具有一定复杂性,其来源十分分散,涉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的需求时间和需求数量也不确定,预测十分困难。在逆向物流系统中,从消费者或终端市场回收的物品在时间、数量和质量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哪个客户会要求退货,何时退货,退货产品的数量、质量如何,诸多信息都难以预料。鉴于逆向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不重视、技术化水平的落后,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公认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极少数企业对退货处理过程成功地进行自动信息化处理,甚至大多数的回收处理还处于手工记录。
第三,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冲突。对回收品或退货品的逆向物流流程也包含了运输、库存、加工等过程,这些过程有时会同常规产品正向物流业务流程重叠,尤其是在库存、运输等环节可能相互冲突。一般企业为了确保正向物流业务正常运作,可能会放弃回收品物流的业务。虽然,有些企业为此采取业务流程分离的办法或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高回收品物流运作的效率,但由于逆行物流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目标多样性、其生产运作仍然十分复杂。
五、低碳经济下逆向物流管理建议
第一,加强企业逆向物流意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目标设定,不能只关心产品如何销售出去,也要对可能产生的逆向物流给予同等的关注。加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的重视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将回收物品进行再次利用,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二是对广大消费者负责,把不合格的产品号回,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减少社会问题,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逆向物流,给予足够重视,理解逆向物流与低碳经济的内在联系,认识到大力发展逆向物流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对逆向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准确定位,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逆向物流管理的新理念。
第二,树立低碳理念,发展工业生态群落。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而逆向物流的目的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中可知两者所主张的都是维持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工业生态圈正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发展工业生态群落,是指利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来消化废弃物,来降低废弃物的产出。因而,将低碳意识融入到逆向物流中,发展工业生态群落,从源头上消化废弃物,降低废弃我产出,可以减少进入逆向物流系统的物流量,从而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第三,积极推进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为粗放型,信息化技术相对落后,逆向物流的成本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低,许多废弃物因技术因素无法回收和处理而直接流入生态和社会系统中,加剧环境的污染。因此,技术水平已成为制约逆向物流发展的瓶颈。目前,在我国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时,应加大逆向物流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如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如何使得回流产品后续处理简单易行,便于产品的翻新、再制造和原料的回收利用。
第四,建立完善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共享。由于企业对逆向物流管理的重视不够,再加上逆向物流本身所具有的分散、不确定等特性,导致了整个社会的逆向物流市场网络仍未形成。如果企业不能全面、及时了解逆向物流市场信息,仍旧被动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逆向物流成本会一直持高不低,从而使从事逆向物流的积极性也将会降低。因此,从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网络,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搭建企业与产业、社会、个人之间良性沟通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物流管理管理系统,对进入逆向物流领域的产品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实现从回流入口到最后处理的全过程的信息跟踪处理,缩短逆向物流处理周期,并且可以迅速地传递退货及回收产品信息,实现制造业与销售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六、结束语
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低碳经济是改变人类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逆向物流作为低碳经济的基础,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时,应把逆向物流的发展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中,加大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建立逆向物流运行体系,加强信息共享,来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党辉.低碳经济环境下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2(21).
[2]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时代,2011(4).
[3]黄祖庆.逆向物流管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肖淑英,钱存华.循环经济下的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2).
作者简介: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本质上,低碳经济就是一种追求高经济效益,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通过对资金进行筹集、投入、分配等环节,以支持企业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的一系列资金运转活动。可以说,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财务政策是否考虑到企业的长期的全局的利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走势。低碳财务管理,即是以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通过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以支持企业进行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财活动。
有人认为,低碳经济具体就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源的配置、利用的约束,但是它和企业的理财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前文所说,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一个企业是否能实现全面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还受到财务活动的“低碳”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低碳理念对企业的理财行为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要求。只有在财务策略中合理融入低碳理念,才能给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尤其是对不可再生资源有较强依附性的企业,势必以此作为目标来规划自身的财务活动。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企业制定财务政策的思路
(一)企业的财务筹资策略 主要包括:
(1)重新审视财务融资渠道与资本市场,改进融资方式,提高企业筹资能力。随着“十二五”时代的到来,国内大力提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开创科学发展局面。节能减排的发展任务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政府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在此,低碳经济得到一次绝好的发展时机。企业应该把握住“十二五”规划所带来的机会,利用国家针对低碳经济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如吸收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的资金,或是享受金融机构带来优惠贷款条件,选择资本成本更低的、筹资效益更高的融资来源。同时,企业可以考虑增置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即筹集到资金专门投资于购置满足低碳要求的机器、设备、技术,最终达到资源环境建设的目的的项目。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建设一整套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经营系统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向公众传达了资金使用方向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树立起保护环境,对社会负责的形象,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低碳经济的目标。
(2)拓宽企业的融资范围,实现筹资重心的转移。如何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自主创新是一个出路,而实现创新还必须有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基础。所以企业在融资、投资时,必须转化思路,积极开阔技术、人才来源的渠道。传统意义上的筹资活动重视对财务资本、有形资产的筹措。而在新时代下融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在金融资本上的需求,更应该考虑企业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本的需要。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度的变革,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的决定力量。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中,企业之所以如此注重金融资本的筹集,是希望借此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投入的增加来提高产出。但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现代,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只会被高效率低成本低碳型生产方式所取代。那么,一个企业如何转变成低碳型的生产方式,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优秀的人才。这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人力、知识资源的投入往往带来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企业的筹资重点应该转变到对知识、人才的筹集上。
(3)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偿债能力,适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在现阶段,低碳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巨大的资金、技术投入,而且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应该谨慎选择资金来源。在众多融资方式中,债务筹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债务比重的增加,会使平均资本成本趋于降低,同时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因为低碳项目的投资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在低碳产业的这些特征下,财务杠杆的作用就表现的特别明显,企业一旦出现亏损,债务负担就很容易被放大,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所以,企业在制定融资战略时,不能盲目选择债务筹资的形式,应综合考虑风险与资本成本后进行合理选择,提高企业筹资灵活性。一定要认真衡量自身的偿债水平,比较不同方案的筹资效益,选择资本成本和风险最小化的筹资结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这里的资本结构,不再局限于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比例关系,它们属于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定义为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广义的资本结构还包括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本的比例上。在创新成为发展源泉的前提下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可以通过在经营过程中运用融资、投资的手段,使各类资本达到最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知识资本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
(4)企业应合理规划筹资活动的方案,使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在时间上相配合,减少因为时间过早或滞后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在低碳经济下,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显得格外重要。而这些无形资产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时效性。科学技术迅速更新换代,人才资源更是容易流失。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具有比有形资产更宽阔的价格浮动空间。另外,摊销无形资产,支付人力薪酬,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所以企业在筹资时一定要注意到筹集到的资本的时间价值。
(二)企业的财务投资策略 主要表现在:
(1)完善财务投资的基本原则。传统企业为了实现获利、增加企业价值的投资目标,提出了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个基本原则。在低碳条件的约束下,企业还应该增加一条社会责任原则。顾名思义,社会责任原则是指,企业的投资活动应该考虑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技术、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使能源消耗最小化,避免给环境造成破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回避与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的项目。同时在评价收益时,还有纳入对环境带来的成本。对于现有的大多数企业中,社会责任的实现往往意味着超额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追求社会责任,可能是以收益的降低为代价。但是在完成向低碳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后,即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节能生产体制后,社会责任的实现是可以同收益同相增长的。
(2)理性选择投资方向,顾及企业的长期利益。企业的投资按投资的方向可以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企业对内投资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资本和人才资本的积累和扩展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开阔多种能源,建立清洁、高效、持久的能源生产体系。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考虑新兴产业的金融资产投资。企业对外金融性资产投资通常都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所以,企业的投资是必须建立在对这些金融产品的收益性、风险。流通等指标的有效评估上。投资于这些新兴产业的金融产品,一方面,这些新兴产业具有高收益、高发展潜力的特点,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拥有可观的经济收益,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3)构建低碳约束下投资方案评价体系。对投资方案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出投资项目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一次判断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有投资的价值。现有的企业一般通过折现现金流量发、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就可以比较出一个方案的优劣。但是,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企业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首要目标,评价项目能否实现企业的环境效益,是否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低碳历程有无贡献、贡献度大小等。
(三)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 主要表现在:
(1)扩大对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企业可以设立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留存收益,可以从企业总的利润留存中提取,但是区别于一般的留存收益。低碳项目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通过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对低碳化项目资金的积累,可以减少企业的外部融资,特别是债务融资的需要,合理规避偿债风险。
(2)实现以人为本的分配政策,在分配过程中体现人力资本的地位。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即是要保证各方的权益。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随着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率不断增大,在利益分配过程中,企业应该强化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在此,企业有个重要的问题即是如何留住人才、招揽人才。通过扩大其分配比重,可以体现人力资本的主导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调动已有人员的创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发掘企业的发展潜力,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
(3)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保证企业实现低碳化的项目资金能够正常周转。企业可以设立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但是,为了鼓励股东加入低碳化项目,仅凭激起股东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不可靠的,企业还可以考虑赋予股东在利益分配上的优先权,如在分配股利时,把低碳化项目的股票放在和优先股相同的顺序上,以减轻股东的投资风险,激起股东投资于低碳化项目的兴趣,落实低碳化的项目资金的可靠来源。
三、结论
总之,企业要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谋得生存和发展,就得把低碳的理念合理融入企业的运作中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企业整个运行机制,使之适应低碳化的要求,而在这些活动中,最基本的就是做到财务活动的低碳化。以低碳的财务管理带动整个企业的节能减排。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城市病 低碳城市指标 政策建议
一、引言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的生产方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由化石燃料过度消耗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CO2的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且占到了55%(陈滨,2005),“低碳经济”的研究也成为了新趋势。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换来的代价是高污染,高消耗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根据IEA(2009)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王锋等,2010)。如果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仅不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战略要求,对于国际减排的承诺和国际形势也是不允许的。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建设两型社会和十二五规划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国内学者也正日益关注低碳经济的建设。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政策建议
宋德勇、卢忠宝(2009)抛弃了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政策,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工具。
2、碳排放因素分析
查冬兰(2008)得出我国28个省区1995—2005年间能源利用效率(用总能源消费量比GDP衡量)存在趋同现象,能源强度对地区间人均CO2排放的差别贡献最大;穆海林等(2002)估算了4个地域(巨大都市、大都市、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也认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是城市化经济增长过程的主要源头。王锋等(2010)把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并表明CO2排放量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达到15.82%,而CO2排放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碳税
姚昕、刘希颖(2010)得出我国最优碳税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社会承受力不断提高,最优碳税额逐渐上升。笔者用CGE模拟还发现开征碳税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调整产业结构。
4、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研究
林伯强(2009)得出中国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是37170元,即2020年左右,但实证预测表明,拐点到2040年还没有出现。
上述研究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并无一个具体的方案或切入点,都只注重某个片面。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详细规划、坚持执行和全方位、全社会全民的共同努力。本文以构建低碳城市为促进低碳经济革命的出发点,并辅之以其他配套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建议,提出了对构建低碳经济的看法。
三、低碳经济战略路径:先行低碳城市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讲述低碳经济的原因有三:农村工业少,能源需求少进而污染排放低,另一方面农村环境绿化好,因而碳汇(对碳的吸收)高;城市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军,对于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利用全国的数据可得性和易处理性。
1、低碳经济——对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国内外不少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本文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一种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对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它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而是走一条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路线。
2、高碳城市的现状
(1)能源强度高。能源强度,指每单位GDP能耗。能源强度的高低直接说明一国经济发展的效益以及能源利用的效率的高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效益较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是最低的,这足以说明我国30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工业化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代价。
(2)能源结构不合理。这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指的是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总量的比例较小,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消费,而化石能源具有高污染特性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因此,这种能源消费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同时必将导致城市工业的高碳化。
1978年至今,化石燃料在总的能源构成中占绝大部分比例,尤其是,煤炭占比一直在70%左右,而清洁和可再生的非化石燃料一直在能源消费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我们把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及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分别假设为0.7329、0.5574、0.4226和0.00,单位是每一万吨标准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吨数。因此,化石燃料作为一种碳氢化合物是排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由于清洁能源所占比例甚少,对于抑制碳排放收效甚微。
关键词:低碳环保 绿色会展 信息传达 可持续再利用
当前,气候变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导致环境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碳排放严重超标。伴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激化,已经成为影响各国政治、经济、环境、科技、外交、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综合交叉问题。因此各个国家都在遏制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产业就应提高低碳技术和进行相应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又反过来促进低碳产业相应发展。依托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来促使我国会展业向绿色品牌发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会展业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的集市,人们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物物交换,分享各自的劳动成果。自1851年英国成功开办世界博览会以来,会展业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了很大提升,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会展的规模和规范化程度也有了政策依据。通过会展业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积极的效益,也有负面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会展业一直处于“一次性消费的模式”。会展中材料污染,展出后展具再回收利用度不够,产生大量的废弃垃圾严重影响环境。这种现象与目前大力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国要想建立绿色品牌的会展经营模式,必须遏制负面的发展态势,积极响应低碳环保的社会潮流。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展的实践调研分析
(一)低碳的涵义
低碳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将低碳的涵义延伸到会展业就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达到更少的资源浪费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多的会展经济价值。低碳生活是创造人类更高生活标准和更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国外低碳经济调研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以后出现了新的文明法则,就是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受碳排放超标的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愈演愈烈,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改变的必然。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作为工业革命的倡导者英国在低碳经济方面也做到了先驱引导,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原则,英国愿意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任务,在欧盟内部承诺书中减排为12.5%,在8%的基础上增加了4.5%,为达到此标准,英国政府推出两项政策,帮助减排的顺利进行。其一就是制定“气候变化税”,实质上就是“能源使用税”,依据使用电能、天然气、煤炭的数量,过量使用的要收取使用税,此政策并非增加英国内部税收资金,而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标。据调查,英国2010年当年减少了25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多万吨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
(三)绿色设计涵义
绿色是自然环境里植物最常见的颜色。在中国人们赋予它旺盛生命力的涵义,也是春天的象征,现在它延伸到很多领域,在设计行业里就有绿色设计一词,它是指在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全面考虑产品的质量、功能、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要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绿色环保的标准。天津滨海新区在会展的总体指导中大力引导绿色会展,但对绿色设计的定义理解分析不够,致使撤展期间垃圾堆放严重,因此我国推行绿色品牌会展必须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按照绿色设计的要求细节约束会展实施的各个环节。
(四)绿色会展发展现状及实施形势
绿色设计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设计思潮之一,它提倡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创建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其阐述的生态价值观为新世纪各设计领域的发展确立了不可违背的原则。对会展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展台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绿色品牌会展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上海世博会中国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个部分,在国家馆的设计中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国家馆的顶部采用先进的太阳能板,收集阳光转化成电能,实现整个展馆的照明能源自给,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会展业实施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
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共同发展的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会展业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低碳产业的支持。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持的环境变化立场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在各行业的低碳路径发展都必须落实到位。低碳会展的发展也是其中路径之一,我国的会展行业实施低碳绿色会展势在必行。
低碳经济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它是国家发展可持续的路径和重要手段。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个体的碳排放数值不算很高,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加起来碳排放的数值不容忽视。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造成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历史上长期碳排放造成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还得挽救因此造成的经济发展压力。会展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面临着实施低碳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挑战,也面临着发展低碳会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经济机遇。我国低碳产业正处在初期研发阶段和市场培育阶段,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尤其需要政府的深入引导,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为低碳产业的发展做出路线规划和指导。政府指导相关企业运用低碳技术和相关产品,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不断发展。
低碳产业促进绿色品牌会展的实施路径
(一)主办方政策引导并树立环保主题形象
当今会展发展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另一类就是市场主导。我们国家的会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和完善,政府必须站在主导立场,为会展的高品质运行提供各项服务保障。
发展绿色品牌会展,主办方起到引导的旗帜性作用,因此必须引起主要决策人的高度重视,将低碳环保的理念作为会展的宗旨主题大力宣传。我们提倡的绿色会展是指在会展实施中,遵循资源循环的原则,实行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将各种会展资源相整合的方针,实现会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再发展。绿色会展的概念强调发展会展经济不应以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主办方在政策引导下,将各种低碳产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应用到会展的组织策划中,对参展企业的会展行为做到跟踪监督,可以制订奖惩制度,对参展过程中实行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对参展过程中碳排放超标的企业予以警告和处罚,将政策落实到位。
主办方要意识到发展绿色品牌会展是一个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石,要重视当前的经济利益,更应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主办方还要认识到绿色会展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更是一种文化投资、知识投资和资源投资。主办方从主导意识的改变才能树立环保主题的形象。
(二)设计方以最少的空间实体传递最大信息量
传统的会展运营模式是“资源一生产一废弃物排放”的单向式资源流通模式。这种传统运营模式在创造了大量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造成大量资源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大多数会展活动的实效周期越来越短,临时、短期、巡回展览日益增多。单向式的会展运营模式不符合会展发展的趋势。设计方要适应这种变化,不仅要解决传统的陈列设计和造型新颖、工艺、色彩等单纯的装饰问题,还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原则,积极调动各空间实体,达到信息的最大化传递。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对企业的信息最大化展示,这就需要设计方对展具的零部件和材料重复使用。而重复利用的前提,则是展具能够有效的拆卸回收。
装备与拆卸是展具结构中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便于装备的结构不一定便于拆卸,拆卸也不完全是装备的反过程。因此,设计方应考虑装备性能的优化,尽量缩短装备时间,拆装的便捷。这就需要对展具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根据展具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展具品种规格,又可为展具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展出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展出后的拆卸、回收,为设计方的经济收益提供必要条件。
(三)施工方实现材料的环保和最低消耗
绿色展具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管理对会展的环保和最低消耗起关键性作用。在大型会展期间,为了达到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多数采用特装的形式布置展区。而现在的主要装修材料为木结构,在展出后不可再回收使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施工方应在选择材料方面做到慎重,一方面,施工方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展具,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可以采用一些轻型钢材和铝合金组合的轻型构件。这些都需要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来实现会展的低碳经济。又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就采用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四)参观者以环保的意识高标准审视会展
会展的绿色品牌推进,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不可轻视。在实际会展工作中,管理和从业人员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节约型和保护型管理模式,以便在会展活动中尽一切可能将对环境不利的影响降至最低,而主办方和设计方都是围绕参观者服务的,因此,参观者对会展的评价最客观和准确。参观者应从会展的限制功能、保护功能、环境教育功能衡量会展的实施过程,客观的促进绿色品牌会展的实施。在会展结束后的总结工作中,主办方应充分考虑参观者对会展的意见反馈。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财务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066-01
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大量耗费和废弃物质大量排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哥本哈根一役,让低碳成为政治博弈的利器;对于我国政府而言,誓言要不惜一切代价节能减排,考核问责硬性指标落实;对于企业而言,低碳成为最时尚的卖点,成为彰显社会责任的标签。
一、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及主要原因
1.企业类型方面。受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长期影响,大多数国企的设备老化,社会负担较重,财力较为薄弱,更新改造难度大,较难实现绿色管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负担相对较轻,设备比较先进,经营状况比较好,比较容易实现绿色管理。
2.企业经营目标方面。企业以利润最大化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其行为的短期倾向性以及利益分配的片面性。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如何平衡企业的短期利益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影响着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的关键。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很有可能投入到污染严重但回报率极丰厚的项目,极易造成经济恶性循环。
3.企业经营决策方面。企业决策主要由最高管理层决定,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强调经济效益,缺乏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实现绿色财务管理就难以推行。某种意义上讲,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对能否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管理制度完善方面。环境效益很难计量,绿色财务管理量化较为困难。企业涉及到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业务如何核算,怎样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怎样利用绿色会计资料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评价,都是一个难题。
5.行业监管方面。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统一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方面起的作用比较局限。尤其在质量监督、环保理念宣传,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6.政府的支持及监管情况。政府在对于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支持力度、监督力度不够。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得到的支持少,而对于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的监督、处罚力度不够,政府监管职能还存在很多缺失及不足的地方。
二、绿色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及措施
(一)政府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
1.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实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将企业环境风险组合到金融风险里,利用金融杠杆促进企业在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监督企业执行,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企业的出现,从根本上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严格监督职能,坚决严加惩治。
3.构建绿色预算会计制度。政府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环境因素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围非常必要。政府安排财政预算时将节能环保政策落到实处,政府预算会计加强节能减排核算和监督。同时,还应将政府预算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对能源的消耗列入绩效考核,才能准确考核和评价政府预算绩效。
4.加强绿色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依据有关环保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促使企业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企业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的举措
1.资金筹措方面。企业经营需进行绿色筹资计划,全面预测好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避免资金的短缺或闲置带来的风险。绿色低碳的大环境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全球平均每年将追加大约4750亿欧元的额外投资,如社会责任投资。低碳项目也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回报,资金的运作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更大的财富。
2.资金投放方面。企业投资方案生产的产品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进行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要考虑投资绿色项目而不能投资其他项目的机会成本。改变传统投资评估方法,将环境因素考虑到投资决策中,部分解决短期性问题。美国环境保护局就建议在投资评估中采用环境成本核算四层级方法,即通常的成本、潜在隐藏成本(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险等)、或有成本(如罚款、法律费用等)以及形象和关系成本(如公司形象、与监管关系等)。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搞清被投资企业的环境负债,否则将会导致投资失败。
3.利润分配方面。在支付股利前按一定比率提取用于应付绿色资金不足的绿色公益金以及要支付的绿色股利。绿色股的股利发放与优先股股利同时发放,鼓励投资者关注绿色投资,增强投资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投资者在绿色投资方面的投资风险。
4.员工方面。树立“绿色文化”,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均应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促使人、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存和发展。
三、结语
低碳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绿色财务管理将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淑华.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经济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的转变时期,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了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发展的步伐,培养新的战略性的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有效的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人们开展绿色生活及生活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资源压力、能源压力、环境压力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传统的以消耗能源、效率低产出效果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探讨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下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是实现节能减排及促进我国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低碳经济产生及其内涵
1.低碳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指在坚持正确发展观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使得产业实现转型发展,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更加科学有效的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消耗能源的依赖程度,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从而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低碳经济重视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是人类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后出现的又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这一概念在2003年第一次由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之后随着世界变暖及各类经济及自然灾害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认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致共识。当今时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呼声,是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新型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其本质在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但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创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当前各国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的不同,每个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案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传统经济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对于如何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对原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发展,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二、低碳经济对产业转型的促进作用分析
所谓产业结构的转型及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内部逐渐向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及高级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模式从原有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从产品的低附加值向产品的高附加值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本要求就是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率。所以,低碳经济首先对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做到碳排放量的降低,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要实现低碳经济需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做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减少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从而减少各个产业在碳排放方面的总量,从而有效控制碳排放量。要实行这些目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如在工业结构发展方面要向节能降碳的方向发展,进行技术更新,淘汰传统的高能耗的技术,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开展绿色制造,促进经济循环发展。通过引入对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效率高的技术,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低碳产业角度来看,要限制高耗能的产业发展,转向低碳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发展转型,提高低碳产业比重而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例,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有效控制碳排放水平。如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如风能、水能、太阳能产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信息网络及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增加森林碳汇,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从而促进和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然要求。在全球重视和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下,要积极促进我国实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好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1.打造适合我国发展需求的低碳产业链
当前我国产业链在价值分布方面主要面向资源型企业,而低碳经济则需要发送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要缩短在能源、汽车、钢铁、化工、建材等高消耗、高碳产业所发展起来的产业链条,将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进行“低碳化”发展;其次是要调整高碳产业的结构,通过发展逐步使得高碳产业尤其“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降低,而促进两端产业及产品的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如向前端延伸发展,重视生态设计,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而向后端延伸发展,则重视品牌及销售网络的发展,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得到更好的延伸和发展,从而逐渐走向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2.减少高碳产业的高能源消耗状况,促进低能源消耗方向的转型发展
现阶段,我国还是处于发展工业化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钢铁产业、船舶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及建材、石化为代表的重化工业还处于较快的增长发展时期,而这些产业确实高能耗、高碳排放量的产业。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逾越工业化的发展历史阶段,因此要大幅度的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是行不通的。所以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提高重化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的革新挖潜,降低这些产业的能耗比重,实施产业转型,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要实现上述行业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就需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重视资源的节约使用,淘汰落后的技术,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重视资源节约及生态保护,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技术及产能,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实施规模生产,实现产业集聚效应,从而有效降低发展成本,建立生态发展产业园区。根据我国在《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方面的要求,积极应用最新的技术及设备设施,促进炼铁、炼钢及水泥生产的能源效率;大力淘汰低效的电机,积极引入调频技术及调峰技术等先进的工业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要重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对资源的占有及消耗;积极促进和开发和这些行业有关的多个领域的低能耗技术等等。
3.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主要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建筑节能产业、循环经济、资源回收产业、节能材料等等,这些都是有着较高发展预期的朝阳企业,有着很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同时也是新时期新型低碳产业,具有清洁生产的特征,有的则是可再生能源,能够替代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从而使得低碳经济有实现路径和可能,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创新发展,促进低碳技术体系的完善,有效的调整低碳产业结构,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4.积极开发和应用
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如太阳能产业、水能产品、风能产业、海洋产业等,以及一些新能源产业,还有传统能源如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如油气资源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应用,另外还要开发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埋存技术,从而更好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些方面需要涉及电力、建筑、冶金、化工等多个领域和部门。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些国家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始进行技术方面的研发,逐渐开发出一些世界领先的技术及产品,有些国家的产品及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低排放能源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因此,我国也需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多方力量积极进行相关低碳技术研发,给予积极的技术资金支持,促进新型高效低碳技术的研发水平及速度的提高。
5.建立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通过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如果不引入市场机制,单单依靠某个企业和个人是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因此要建立碳交易市场,引入投资资本,进行科学的环境容量划分,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权进行有效规定,构建新型的碳资产的资本类型,使得碳市场能够有效建立,为碳资产的市场定价及自由流通提供可能。从欧盟发展来看,在总量控制及排放交易体系方面发展较为成熟,非常重视碳定价的促进作用,从而为保环保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易市场。实施排放交易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成本,从而促进减排目前的实现,而恰当的总量控制及排放交易计划能够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作为,同时又为企业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权利,从而丰富减排的途径。因此,我国需要构建一个由碳排放在内的排放权市场,从而使得各种资源及信息能够通过这一市场平台进行价格的自由调节,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俩规范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买卖双方为了寻找项目而产生的相关成本,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方面的定价权。
6.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在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实现结构升级换代方面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从而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创建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欧盟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政策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较为灵活的市场机制及法律体系,很多发展计划和目标有着很强的法律约束力。因此我国也需要对相关的能源、环保、资源等进行法律方面的制度完善及相关内容的充实和修改,如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等,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进行立法及修改和完善,并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
7.建立淘汰机制,促进能源改造
对于传统的落后技术,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污的技术及设备设施,要坚决予以关停,限期进行技术整改和更新,尤其是第二产业需要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并构建相应的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及企业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协调,促进高效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能源改造工程,要加快推进燃煤锅炉的改造力度,大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积极推动热电联产,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积极发展和应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使其逐渐代替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从而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改造工程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节能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需要对目前的经济及产业解耦股进行升级换代,发现低碳高技术含量产业,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确保产业结构更快的实行转型发展,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旧的耗能产业及企业的淘汰机制的执行,坚决关闭一批能耗高的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能源改造,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丞,张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规制强度区间界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J].管理现代化,2017(01).
[2]王晓.产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就业:一个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3).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现状分析;策略
引 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所考虑的是如何能降低环境污染状况,做到可持续性发展。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低碳环保的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也正慢慢地向每个行业普及。而低碳从本质上来讲,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以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使用可再生能源为手段,从而减少对产生温室气体的化石能源的依赖性。低碳设计其实就是为了适应当今的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的理念所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理念。低碳建筑则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为了给居民提供健康绿色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高科技的节能减排技术。低碳建筑有着很多优点,不仅能改节约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而且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总而言之,我国今后建筑设计呃发展应该在低碳概念的引导之下寻找新的出路和应对策略。
1 当前低碳环保建筑的现状
1.1 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虽然人们对宣传环保、发展低碳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上接受了低碳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但对它的认识还不到位,理解得还不够彻底和全面。在我国建筑行业内部对低碳建筑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人员们往往只在表面添加一些环保色彩的设计,却很少考虑建筑的节能功能,认为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低碳技术必定会增高项目的成本经费,不利于其获得直接利益,并会导致房价不良上涨现象的出现。在建筑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观念是,低碳建筑只需把选材,施工建设做好就可以了。
1.2 低碳技术水平低
我国在经济的发展方面,主要还是以高耗能为主,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性还比较大,尽管出现了一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但毕竟占少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总体上还较为落后,所以在进行低碳技术的处理时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
2 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2.1 科学考量建筑环境属性
目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全世界的每个国家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就国内来说,如何实现低碳环保,如何治理环境问题是一个我国发展中必须正视并及时解决的问题。运用低碳环保的理念而建成的一所建筑,究竟是否满足这项理念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只需要观察其建成后周围的环境状况如何即可,这就有别于传统的建筑。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通常环境因素不会是设计工作者们所考虑的重点对象;而在现代新型建筑中,除了完成其自身的建造外,还要考虑到是否与大自然相和谐。建筑师要想设计出人性化的供人民娱乐休闲和居住的建筑,并且与环境融为一体,需要科学的考量建筑的环境属性,设计并调节周围的空气,利用创新的的设计降低热岛效应的影响。
除了考虑自然环境之外,建筑师们也在考虑创造出一种与其所建造的环境相独立,但又不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的标志性建筑。依据地形的相对优势从而减少工程量,有效地利用风向和光线的作用来减少在使用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2.2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运用低碳环保,持久性强的高性能材料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节省建筑成本,同时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建筑设计中应多选用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避免使用内含能源高的材料,这是有效降低和控制建筑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尽量多选择可再利用的绿色建材,避免使用一些能源消耗高、污染指数大的材料,以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此外,在应用新材料的同时,还应兼顾材料的原生态性和地域性。在全面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还应强调设计建筑应用材料的原始性与地域性,进而充分发挥其施工便利、可就地取材、能源消耗较低的现实特性,对建筑室内微气候进行有效的调节并起到事半功倍的低碳设计效果。
2.3 运用自然采光
当建造一座建筑物时应考虑到自然采光的效果,我们说这是至关重要的。自然采光一方面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人们在这样的建筑内享受到大自然的光照。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朝向、当地的气候以及潜在的障碍物对光线采集的影响之外,怎样将光线引入到室内、建筑物当中电力照明的设备怎么样和室内设计相配合、怎样运行这些设备才更加地有效都是属于考虑的范围之内。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适用于建筑朝北房间、无窗或地下建筑以及识别有色物体或有防爆要求的房间。具体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利用卫星反射镜采光,利用导光管导光、光纤导光,运用镜面反射采光,光伏效应间接采光等方法。这种设计的运用不但能改善室内光照的环境质量,使人们在光线很少的房间内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而且还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人工的用电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
2.4 在施工过程之中提高能源高效利用率
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点,也表现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因为体制的缺陷以及管理不当等多方面的不利原因,在施工过程之中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则就要大力发展对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对建筑材料的用途做出最为合理的分配。并且从浪费的资源之中找到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5 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可以在整体上降低对土地面积的需求,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省。在大量地建造居住房屋时,要注重高效利用空间资源,合理地安排房屋的面积设计及标准,这样才能实现降低建造能耗的目的。同时考虑到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既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是降低建设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
实现建筑空间的再利用不仅能使建筑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还能为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带来新的契机。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空间的灵活多变性,考虑建造的功能在随时间的变化所能变更的可能性,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又能减少建造所需的费用以及垃圾的产生,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3 结 语
低碳下的建筑设计是绿色建筑的未来,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的质量,建筑行业只有革新技术,采用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用正确的理论来引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充实低碳概念理论,更好的服务于建筑行业,为我国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提供保障。让低碳概念真正的在建筑设计中贯彻并落实下去,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项研究设计人员也不会止步于自己的步伐,而是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以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系统,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和谐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任乃鑫,蒋文杰,许佳.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