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

时间:2023-08-02 17:1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教学措施和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80

一、引言

教学生活化,顾名思义,就是把生活中的知识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地理学科的教学生活化得天独厚,使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成为可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英、日、法和我国香港地区都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地理教学生活化改革。我国起步较晚,但国内的教师和学者也热情高涨,除了对教学生活化进行理论研究外,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探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现状、问题和困难,提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和措施。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地理教学真正达到“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及网络问卷的方式,对西安市户县20名高中地理教师和553名高中学生(高一296人,高二理科188人,高二文科49人)进行了地理教学生活化调查。由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70%的教师认为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但仅有20%非常了解“教学生活化”的概念,65%的教师只是大概了解教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55%的教师会以列举生活实例的方式导入新课。当遇上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时,90%的教师会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讲解。但是只有30%的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问题。可见,大部分被调查教师在尝试开展地理教学生活化,但仍需改进。教师在实施教学生活化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一教学设施不完善,生活化教学资源太少。二是教育评价制度的限制,三是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53名学生调查问卷分析表明,有76.3%的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有一定兴趣。高一学生中有106名是为升学而学习地理,同样数目的学生表明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地理。但高二文理分科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88名理科生中有120名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地理知识,约占63.8%,有8.5%的学生是迫于课程安排才学地理知识;而大部分文科生学习地理知识目的都是为升学。说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显著,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有导向作用。虽然有91.9%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对生活有很大帮助,但只有44.5%的学生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地理知识的,会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的学生则更少,仅有9.0%。这说明学生虽然有“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但却并没有掌握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的方法,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三、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和改进的措施

在社会和学校方面,要进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改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考核标准的僵化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指标的综合评价。在教师方面,要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己认识到实施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教育理念,养成收集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良好习惯。开展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研究、主题赛课、座谈交流会等活动。在家长方面,首先端正态度,让学生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监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其次,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外地理实践活动,或在外出旅游时,注意引导孩子观察一些奇特的地理现象等。

四、结语

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方式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发现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阻碍:1. 教育评价制度的限制,导致教师放不开手脚去实施教学生活化。2. 教师缺乏相关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所欠缺,未能很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3. 学生迫于高考压力,感觉合作探究式地理教学浪费时间。4. 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活动等。这种现状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及家长三方合力才能改变,因此提出以下措施:5. 改变社会对教育评价制度以及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6. 学校带领教师积极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7. 家长配合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Geography Education Standards Project.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1994.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2] Geography Education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Project.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 2012.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

[3] DFEE&QCA, Science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2000.

[4] 代志i.国际地理教育改革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5).

[5] 黄小黎.香港地理教育现状及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6] 田发勤.用“生活化”优化地理课堂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第2篇

关键词:教育质量 高中地理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36

1 引言

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使地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改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教学理念不正确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一些地理教师仍把教学的任务限制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上,反而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他们的教学任务。其地理教学观还停留在“考试万能”的基础上,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在课堂上教师也是在一味单向地灌输,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严重阻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2.2 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地理内容的机会很少,所以兴趣大多在高中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地理课很枯燥,而且高中的地理知识点多,很多地理现象难以理解,也会使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减弱。一般的高中高一下学期就开始文理分科,理科生由于高考不考地理,便放弃了学习,文科生上地理课只关注必考的知识点,想通过多做题拿高分,因此,很少学生能够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2.3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大多数教师仍然只是依赖大纲和教材。其实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广泛丰富,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网络资源,而且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适当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实践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资金的有限、教学时间有限、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有限,很多学校没有配备地理实验室,有实验室的学校有些实验仪器也大多数缺失,很多时候也不对学生开放,从而限制了实验课的开展。同时,教师也不很重视地理实验课,导致学生的课内动手能力比较差。另外,大多数学校也不重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了解很少,课外地理实践能力弱。

2.5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合理

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和学生都看重考试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没有作为考核要点,错误地导向学生以分数为主,从而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3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倡导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是师生心灵交往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多多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关系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加以引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如此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2 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适当地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课堂知识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行动,分析解决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同学多做提前预习,不懂之处多翻阅工具书及资料,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且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展开一些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学习,或者一些野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合作能力。

3.3 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高中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的设计应从地理教学出发,使用标准的器材或材料做准备,难度不宜过大,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实验还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实验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并是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尽量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性导致增加学生的知识负担。

3.4 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现在高中地理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其次,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理解尊重并帮助学生;最后,教师要有提高教学效率,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及管控教学的能力,并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起好倡导作用,精于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纠正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3,(9).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转变,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展,削弱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反复地讲解也越来越枯燥乏味。应试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学习地理知识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反复复地做题,老师和家长都只看分数的高低,而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掌握了,是否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

由于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都偏向于知识型而不是实践型,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很少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学到的地理知识也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二、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措施

既然知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对症下药”,认真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将地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创建沟通平台,让学生之间多交流提问,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知识。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问,多为学生组织交流学习的活动和时间,如果只是单独一个人学习知识,有些知识即使是反复看也有注意不到的,学生互相学习知识点会联系得比较广、比较细。比如,在学习完地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找到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巩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些和实际相联系的例子,以此来导入地理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也能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学习地理的能力。地理本来就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要抓住案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和学生的互动问答,查缺补漏,巩固知识。比如,可以在地理课前先提出一个和本节课内容相关而且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本节课中,然后在地理课内容结束后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学习既需要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总结教学经验,也要靠学生的配合,找到一种适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4篇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有着显著的差异。对学生而言,高中地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简单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还是进一步拓展地理知识内涵。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不断发展。

一、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对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但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天气”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气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根据天空的景象来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活事例,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一来,当学生遇到某个知识点时,自然就会联想到相应的生活场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地理学科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这就会使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对教材的讲解,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切身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

3.学生生活地理化。

学生生活地理化是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现象,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探索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对这些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由此可见,地理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地理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一直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失去了地理教学初衷。因此,教师要通过实施地理生活化教学,改变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

一、正确认识地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源整合含义

(一)地理教学资源。地理教学资源就是指在日常地理课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对完成教学目标和顺利实施教学有利的意识和物质。其中意识形态部分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师生行为、师生间关系等等。教学物质包括所有无生命的客观物质,如:课本、地图、模型、黑板、测量工具。同时也包括有生命的物质,如:参与课程教育的老师和学生。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是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的因素和条件,都囊括在地理教学资源的范畴内。

(二)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指重组、调整、协调并优化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使每份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利用。具体来讲,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教学资源的物质和意识部分进行创新的、科学的和系统的转化。

二、地理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课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自习课和辅导课等。但是,每一节课程大多有一个主题,所以为了贴近课程教学的主题,教师在整合运用教学资源时必须要有针对性,使得教学资源的利用重点突出。例如,教师在讲授水库这一课程时,应在遵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所用能够利用的到的教学资源向学生讲解有关水库的知识,包括:文字、图片、影音视频等,多角度的将水库的历史、形成、构造、地形逐一的展示。

(二)科学性原则。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秉持着科学性的态度,以一种严谨的工作观念面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在新出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以弘扬科学精神为教学目的准则,因此科学性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整合的前提。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科学性的原则,要对教学资源客观深入的掌握,以及进行严谨的研究。杜绝一味迷信教科书,对教科书中不合理的地方要用于批判和质疑。另一方面,科学的运用教学资源,以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和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去选择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三)联系性原则。在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中需要遵守的联系性原则是指:教学资源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多方面的联系。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1.课上知识点的讲解,要相互联系,让学生记住其中一点就能联想到另外一出知识点。2.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寻找与老知识点的共同之处。3.在讲授国外地理内容时,可以以国内相似的地理内容为例,加快学生的理解。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既满足当下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又不能削弱后代需要的发展资源。这里强调的是持久性的发展,是满足未来发展前景的公平平台。在地理教学资源上来讲,其是一直存在一种消耗的状态,无论是物质、人力还是意识形态。因此,为了不使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持续的枯竭,相关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剖析教学资源的潜在力量,适时的对教学资源补充。

三、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几乎全部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均由教师决定,教师在其中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正因为如此,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将最大限度的影响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以下几点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措施: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新时代的到来之际,伴随着新的知识和理念的发现,以及更高水平人才的涌现。作为教书育人的一线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的鞭策自己进步,积极的参加各种培训教育活动。2.注重专业知识的研究。因地理学科高度综合性的特点,任课教师在地理研究范畴内要不断的扩展知识面,潜心的研究专业知识。

(二)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首先要在地区间做到合理的分配,然后在本校内做到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合理化的教学资源还要做到将现代的教学资源融入到传统教学资源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

(三)文本教学资源的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文本资源就是地理教科书,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教科书,要深度的发掘教科书上的资源。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其他资源对教科书进行补充。例如:使用杂志、报刊、论文和互联网平台。2.针对教科书内容设置课后作业。教师以巩固课上知识点和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有选择的布置作业。可以给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

第6篇

教育体制改革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地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兼备,学习地理知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意义重大。地理课程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导致学生做不到学以致用,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体制改革刚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体制改革利于高中地理教学,更有利于回归教育本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高中地理的特性

高中地理同时具有文理科的性质,而且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较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与适用性。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往往只重视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注意将生动的生活案例与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很难运用于生活实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提出一些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的本质是交往"教学交往作为平等师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思想交融,共同建构教学过程地理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长期以来,中学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考试考的科目就是学校重点上的科目。其他科目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中学地理长期受到排挤,学校不重视,特别是在初中,虽然课表上排了地理课,但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别的科目占据,或者老师干脆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热情低,教学效果差,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尽管有所改善,但迫于地理被划为文科考生科目,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考录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科生源呈现少而差的现象,甚至毫不避讳的说,如果继续文理分科,文科很有可能陷入生源危机。很多学生选择文科是出于理科没有办法弄清楚的无奈之举。此种情况,更是加重了教学难度,地理教学必须有耐性,一点一滴地弥补初中的知识漏洞,做好初高中教材衔接。

三、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1)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展开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不是一个单一的单方传授知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反馈和创新。高中地理所讲授的知识都是与人们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这一抽象难懂的地理规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解晦涩难懂的知识,仅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理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创新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地理并不遥远也不深奥,而是存在于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事物之中。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知识,对地理学科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2)创造课外社会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实践化教学在创新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课外活动具有:科学性、灵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课外的地理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放开自己进行创造活动。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适当的实践教学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例如组织学生到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到野外和农业基地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对河流和生态保护区进行考察,观察农作物的成长,到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等活动都是高中地理教师很好的选择,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另外,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参加的地理实践活动真正有所收获,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实践教学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总结活动,让学生对所参加的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结合课本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

(3)突出高中地理的学科特色,结合实例教学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些特点。虽然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讲解的是一般性的概念,有许多是世界性、普遍性的规律,但也应该突出地理的空间性,揭示其空间规律。每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应结合区域背景进行分析,例如同样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我国和在日本就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更显著,而日本的温带季风气候则是海洋性更加显著。另外,地理的综合性也十分重要,我们在讨论一个地区的气候时,要综合地形、盛行风、洋流等各方面考虑;人文地理方面要综合资源、人口、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4)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创新教学设计地理新课程认为,地理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世界的有机构成。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暑假期间对天气最深的印象,天气总体状况。然后从学生所说的诸多内容中,提取“炎热干燥”“偶有台风”等现象特征,与学生一道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通过读图、绘图等方式分析气旋、反气旋的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再举例说明。并让学生说出目前的天气状况与暑期比较,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进而与学生一道学习锋面的知识。可以用绘图、列表比较等方式分析、归纳知识。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将地理理论充分运用于生活实践,可以实现学生地理成绩与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必将会对学生将来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第7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地理知识;乡土资源;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改活动的开展,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渗入中学教学的各学科和环节中。地理是一门兼具文理科性质的基础课程,知识体系涉及自然、人文等各方面,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有帮助。然而在我国农村中,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难以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而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创新农村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性地利用教材,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用新的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就意味着创新。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前提,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注重对课本的创新性运用,这对于我们农村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开展很有实际意义。课本仍然是第一资源,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第一资源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何实施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材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地图、景观图及各种图表。培养创新能力就是要加强学生对这些图片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并能自己绘图,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另外,图片还能够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正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因此,农村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材中图片的利用,而不是仅仅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字知识的讲述上。其次,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和案例。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活动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些案例和活动的利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案例分析或参与活动,是一种情境认知过程。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当地实际,有效利用乡土资源

农村条件落后,提供不了现代化的信息资源,但却具有地理学习的“广阔天地”。农村保留有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可以成为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活教材。

农村学生面对这些习以为常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时往往无动于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平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利用这些原生态的资源来理解各种地理概念和原理。对于一些地理现象,还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想一想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列举更多与书本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和事物,并探究成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摄像机获取图片和视频制作成教学资源,供师生使用。

教师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注意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优势,对于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实现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统一,这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努力实现农村高中地理的信息化教学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地理知识囊括宇宙,包罗万象,在这里学生看得到耀眼的星空、蔚蓝的大海,能够与世界另一头的人类对话,感受飞鸟和游鱼的欢乐,可以说走入地理知识的殿堂就像是走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

但是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不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地理教学仅仅依靠课本,学生看到的是用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组成的书本知识。对于生活阅历浅、知识面较窄的农村学生来说地理课本只是一本呆板的书,他们想象不出地理知识呈现出来的鲜活样,所谓的星空和大海、飞鸟和鱼并不具体,这显然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国家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源投入,配备适量的电脑,建设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室,使农村高中地理教师也能利用网络、电影、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状况。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农村高中地理教学的参与者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当地实际地理状况进行地理教学,更需要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给予关心和帮助,改善农村地理教学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孔祥卓,韩宗英.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师),2010(05)

2.庞明辉.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0(27)

3.赵洁.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人教版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高中地理是地理教育课程的基础,在更高要求的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学中的学案设计是师生一起努力的结晶,它是由教师精心完成,学生自主探究完善的学习方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恰当的学习方法以更好地完成地理学习。另外,教材内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高了其自身的整体素质。现下,我们以人教版为例,浅析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教师为学生制订出更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大幅度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学案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1.高中地理学案由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课堂练习以及学习小结四部分组成

课前预习是地理学案中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自我学习的部分,一般不会牵涉过难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习惯,自然而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法指导是地理学案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它主要针对学习内容中较难部分,往往牵涉到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学法指导侧重于指导,即提示方法,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如,学习地形知识的方法、如何记忆图示的方法等。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融会贯通,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课堂练习能反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吸收程度,便于教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完善该方面的教学。学习小结是地理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它可以指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当堂的教学内容,巩固印象并便于日后复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2.高中地理学案的设计原则分别为目标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图表化原则、参与化原则

目标优化原则是地理学案设计中的基础。地理学案设计是在响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突出学习目标的重点,同时各方面兼顾而完成的设计,目标优化奠定了学案设计是否成功的基础。问题化原则,即将课程内容转化成一个一个可供探究的问题。问题的形式能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未知的东西对人来说总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学生为了将未知变成自己的已知,更会不遗余力地去探寻出更多的知识,同时又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化原则侧重设计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调动主动性,以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发展。图表化原则是地理学案设计的重要原则,图表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地图和图表的应用既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读图能力的掌握。参与化能力,即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地理学案设计中,在参与中更方便完善自己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对阅读材料的应用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效地加强了地理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以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既不会因为难度问题造成吸收知识的困难,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开阔视野,拓展学生的综合地理知识以及加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这一阅读材料补充了板块运动以及褶皱的地理知识,深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与印象。

阅读材料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阅读材料时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负担,反而会因为轻松地学习阅读材料而对其产生兴趣。例如,阅读“波浪和潮汐”时,学生在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各种影响后又可了解潮汐的产生,引发学生对潮汐产生原因的兴趣,同时还能被先人探索挖掘出如此的规律知识所折服,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从而更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习惯主动去学习更多的地理现象。

人教版教材注重时事问题和热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的内容渗透,例如,“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这则阅读材料,它不但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更让学生关注热点问题,拓宽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思考,并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这样的事实材料不拘泥于教材书本,能有效开阔学生眼界,引发学生对自然、对世界的探索与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难度,却也十分重要,地理教学学案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工具,为地理教学作铺垫,让地理教学事半功倍,而教材内外的阅读材料则是一种补充,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巩固当堂所学内容,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实践,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然,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全方面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贾鹏.探论对话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首都师范大学,2011.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专栏的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第9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1.环境教育不容忽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向自然界索取的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多,给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为历史所淘汰。如今,土地荒漠化、酸雨、雾霾、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要想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入手进行环境教育。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让青少年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从而在生活与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高中地理课不但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还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科目。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教师讲授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地理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深入理解地理教材的内涵,深入浅出地通过地理课本上各个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其与环境的结合点,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其责任感。将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结合,挖掘地理课本上的环境教育资源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本方向,高中地理要重视这个方向,落实素质教育。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环境教育涉及到地理、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在这些学科中,地理学科与它的关系最为密切。高中地理课程中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这一学科特性决定了它与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紧密相连。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拥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便利条件。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渗透在高中地理的每一个细节中。无论是教学资料,还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都不会显得突兀,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进而有所行动。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课本上所列出的内容。但在如今的素质教育下,这一观念已经不合时宜。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在给学生讲授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同时,渗透环境教育。高中学生的理解力、洞察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认真备课,挖掘现有教材中蕴藏的环境教育要素,并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地理课本上的某些知识点结合起来,给学生营造出环境教育无处不在的氛围,让环境教育真正成为地理教育的一部分,从而为更好地实施环境教育创设条件。

2.以高中地理教材为基础,渗透环境教育。高中地理知识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知识点繁多而零碎,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教师必须依据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为学生讲授,并在授课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环境教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在带领学生学气环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根据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把雾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引入课堂,具体地来分析、探讨每一种大气问题的成因以及它的解决措施;在讲解我国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以当地的气候类型为例,在学生掌握了这节课必要的知识点以外,通过视频或图片详细介绍当地所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创新环境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课标的要求中,高中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是一体的,是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而不应该被区别对待。高中地理课堂不但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要将环境教育有意无意地穿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努力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地理学习氛围的同时,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展示当前的自然状况和资源情况,给学生提供讨论话题,让学生围绕当前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氛围中来,激发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其学习效率。

4.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多次实践后的智慧总结。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亲自实践的机会非常少,致使很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知识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境问题的调查,指导他们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激励他们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共同为环境保护工作出一份力。这样,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小组式学习作用问题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新课改制度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优化,而小组式学习正是其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成绩和效果,还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小组式学习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小组式学习,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中的内容、问题等进行共同分析、探讨和研究,通过组内的分工协作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式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作用,具体表现为:

1、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完善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3、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4、能够有效的提高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5、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确保情感发展的顺利。

二、高中地理小组式学习中的存在问题

1、缺乏科学、明确的小组划分

目前,有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虽然实施了小组式学习模式,但对合作小组的划分却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划分时,通常是按照座位顺序将邻座的4~6人分为一组。这样的划分虽然方便了学生的交流沟通,但却常常导致小组内部的配比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从而使得小组式学习方式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施开展缺乏目的性和实效性

小组式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因而得到了新课改的大力推广和支持。这就使得有些高中地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在不考虑教学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一味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形式,导致课堂教学全部变成了“讨论+问答”的形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缺乏科学、综合的总结评价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小组式学习模式,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经过合作后所得结果进行综合性的科学总结和评价,特别是对小组内部成员个人的成绩评价和表扬奖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造成打击,进而影响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高中地理小组式学习教学的措施

1、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

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并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

1)限定人数。一般情况下,学习合作小组的人数为5人,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协作,又能避免人数过多造成的混乱。

2)自由分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而后根据人员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分组方式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融洽组员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

3)就近组织。在确保组内合理配比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座位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从而更好的维持课堂纪律和秩序。例如,教师可以让前排学生后转,与后排学生组成临床学习小组。

4)及时调整。教师要根据各学习小组的人员组成情况以及合作情况,及时的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沟通或调整,从而更好的确保学习小组的合作顺利性。

2、加强小组式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切实的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针对性的开展小组式学习模式,从而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避免其流于形式。一般来说,对于课堂中较为简单的题目,不采用小组合作,而是进行直接的独立提问(如“世界大陆板块的构成”等简单的客观题)。而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对教材知识更加深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进行“水土流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小组安排预习任务,让小组成员通过教材、图书馆、电视、网络以及老辈人的亲历故事等,对黄土高原上的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等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由小组组长对所收集到的资料情况进行整理汇总。而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组代表轮流发言,并引导和鼓励学生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间演变情况、造成原因、治理措施和效果等,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内容。同时,在进行知识复习时,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从而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回顾、分析,更加深入的挖掘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3、加强综合性评价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后,地理教师必须逐一的对讨论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同时,还要对小组整体的配合情况、成员个人表现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总结,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在课堂中进行表扬,积极鼓励那些表现较差的小组和个人,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整体进步。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科学的开展小组式学习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喜爱和兴趣,增强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思维创新能力、分析探索能力等,从而更好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洁.“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1)

[2] 孙华.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法在地理有效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教师,2010(27)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

地理本身也就是一门和人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进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高中地理教学依然无法焕发生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尤其是不注重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以及地理科学的社会生活实践。因为地理教学活动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地理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高中地理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素养,不注重新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吸收引进,不具备进行教学改革的勇气与魄力。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都投身于教育研究中,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其中,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就是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的涵义就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靠教育前进,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想要提高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就需要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做到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还指出生活教育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的书本来源不同,生活教育的来源是生活本身,传统教育只是一味地让人读书,考试,升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甚至还会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新的教材观

我国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材。一般来说,教材都是由相关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编制的,具有权威性,但是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的教学情况各不相同,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而教材无法全部满足这种差异性;而且,时代更新变化的速度远超过课程改革的步伐,将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显然是不明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把教材当作教学中的辅助资料,教师要兼顾课程的共性和学生个性,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时俱进。

2.捕捉生活现象,激发求知欲

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靠手中一本教科书,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但是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日益革新,教师要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让地理课堂变得生活化。地理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体系。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利用类似的民俗民谚融入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地理现象。教学过程生活化是知识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如果要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就必须使课堂的生活案例丰富多彩,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3.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为增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而努力。由于高中地理知识大多比较抽象,以致于学生很难通过理论知识来正确理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且不能够正确地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规律。在地理教学中主要是以启发式进行教学,对问题进行情境设置,将学生思维进行激发,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提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出的问题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问题,让学生形成一条思考问题的思路,对学生的创作力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对问题积极探索。例如,在进行“桉树在澳洲沿海地区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引进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时候,却引发了环境的问题―――在这些桉树的生长地区地下水的水位大幅度下降,桉淞指浇的花草树木大量地枯死……”设置了一些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些现象的重点原因是没有遵循地理中植物生长的“因地制宜”原则,再通过澳洲南部沿海地区的土壤、空气、水分及周边环境与我国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进行比较,分析说明桉树在这两个不同的地区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很有意思。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下的植物生长不同进行推断,通过此种方法,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终使他们理解植物和地质、气候的关系。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改革逐渐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理念主要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个理念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提问的具体实施也不到位。【1】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基础知识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引导学生课堂上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中地理课堂的提问方法是多样的,针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记忆方面的提问是对地理知识中需要学生记忆的部分的提问,这是课堂提问中的基础部分;观察方面的提问是利用地图和图形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理解方面的提问是在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来看待地理学科中的知识;应用性的提问则是对综合能力的考察,根据实际的环境问题,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进行解答,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现状

1、对于问题的设计比较没有针对性

虽然高中地理课堂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教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够成熟的。首先是在制定教学计划上面,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不够具有针对性,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并没有提出来;而另一方面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就是一节课都是在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课堂提问;教师对课堂提问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问题提出的时间以及问题的准确性都有一定的缺陷。【2】

2、课堂提问的实际执行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高中课程的安排是非常紧密的,高中地理相对于语数外这几门主要学科来说学习时间是比较少的,因此对地理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把主要时间都用在对知识的讲解上面,而对课堂提问安排的时间比较缺乏,还有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甚至将课堂提问的环节省去了,也有很多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短,学生得不到充足的思考时间,严重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目的也没办法实现。

3、学生对于课堂提问没有强烈的回应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解而自己听的方式,当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讲,仅仅依靠教师在上面的讲解是不足以全面掌握地理知识的,因此课堂提问有其必要性。但是学生在没有了解课堂提问的基础上,对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没有足够的热情,很多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现状是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措施

1、设计合适而具有针对性的的课堂提问

对课堂提问做出充足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实行课堂提问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围绕整个地理知识的学习而进行的,因此课堂提问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的同时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根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查漏补缺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提问,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3】

2、采取合适的课堂提问方法

在上文中我们有介绍到地理课堂提问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提问方法也是非常多的。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有很多版块的,例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等方面的分类,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充分发挥每个提问方式的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新课程改革始终在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课堂提问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提问中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结论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来说,需要继续进行调整的方面还是比较多的,课堂提问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针对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潘予弘;浅谈课堂提问的学问――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3(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