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过去的痛苦即是快乐。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航空vs航天
先来解释一下航空航天专业究竟指的是什么。其实,航空和航天有很大区别。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天器和航空器。
举个直观的例子,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还有,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除此之外,在飞行速度、工作时限、升降方式等多方面,航天器和航空器都有差异。所以,航空航天类既是一个整体,两者又要独立对待。
前景篇
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无论从军事国防还是经济国力上讲,都有着中流砥柱的地位。
从军事意义上讲,在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像军用飞机、导弹、航母这些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和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从经济意义上讲,航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因为航空航天产品往往综合了许多高、精、尖的先进技术。在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仅对航空航天事业是意义重大的,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另外,航空航天中像民用机这样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如大型客机。
就我国现状而言,航空航天水平还很落后,尤其是航空业,战斗机主要还是依靠国外进口发动机。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极具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旺盛,在最新的调查中,航空航天专业已经成为最被看好的专业之一。
学习篇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4个专业。第一个专业做的是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包括外形和结构设计;第二个做的是飞行器动力装置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属于核心技术;第三个在于“制造”,对飞行器的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装配工艺独成一门;第四个是学习民用领域的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到了研究生阶段还要深入学习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系统设计、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但要注意的是,航空航天并不局限于这几个专业,它更包含像信息、能源、制造等的技术综合。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简单地讲,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最主要指的就是对飞机、导弹等飞行器的设计。这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飞行器整体的设计,也包括飞机的结构设计与研究。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作肯定不像网上的军事迷个性化地画一些飞机设计图那样简单有趣,而是需要在十分深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综合一切实际因素进行最优化设计的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学生对数学、物理、力学等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飞行器动力工程这个专业从广义上讲就是能源动力工程,而对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来讲,就是飞机和火箭上的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提供飞行器所需的动力装置,被称为“飞机的心脏”。 对于一架飞机而言,往往发动机的成本占了飞机总成本的一半,而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又是飞机制造中难点中的难点。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必备工具。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能够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一定能够制造出来。因此,许多关键技术的制约瓶颈不是在设计能力上,而是在制造能力上。制造能力越强,可设计的空间就越大,技术水平就越高。制造技术不仅仅制约着飞机制造行业,更影响着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就是标志着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的制造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本理论和飞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对飞机机械原理感兴趣,希望做一名飞机设计师,这个专业就适合你了。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航空、航天环境模拟及控制、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能力,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来讲,航空航天专业普遍对力学和数学、物理的要求非常高,这些课程往往比较难。更因为是工科,因此学生的课程学习会非常繁重。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的数学、物理基础不好的话,很难学好这些专业。
【关键词】航空航天制造业;板块股票;政府扶持政策
航空航天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对国防产业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能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其板块变化也有着实际的经济意义和预测价值。但是,我国航空航天制造还存在技术限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因素限制,上市规模还相对较小,加之我同证券股票市场尚不成熟和稳定,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运营理论和管理模式,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一、航空航天板块的发展前景
航天航空制造业是我国的军事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其稳定健康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也必会对其发展做出扶持政策,对其进行监管和调控,保持其板块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太大,从航空板块的见涨,和各大相关股票价格良好发展趋势,利润总额不断增长可以看出我国政策扶持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而同时航空航天上升到国家利益层次方面,不会产生垄断寡头市场,所以不管股市如何产生巨大波动,该板块也不会因股市影响产生较大不稳定、无规律的变化。
二、政府扶持对航空航天板块的影响
从国家政策层面,通航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3年12月10日,国务院《关于消息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日的决定》,民航局取消了国内通航企业承担境外通航业务的审批。2013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总参谋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了《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指出军方将国防、领土不相关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的审批权让渡了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了对通航飞行的流程。
此外,工信部已经完成高端装备制造业五个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航空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同时,《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条例》也以法律形式明确的表面了对航空制造业的支持政策。在政策的实施下,航空航天制造业出现一片良好的局势。据行业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前10个月收入增长近20%,利润总额增长11%,航天科技大股东航天科工三院前10月利润同比增长29.2%。从板块上来看,军工板块继续明显跑赢大盘。兴业竣工板块加权涨跌幅6.7%.平均涨跌幅90/e,上证指数涨跌幅1.1%。航天科工集团和民参军板块明显跑赢其他板块,预示着投资者对其前景的看好。
三、政府扶持对航空航天板块的启示
1.健全股票市场
适合航天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股市才是促进产业最快发展的道路,航空航天制造业属于一个国家战略性的发展工业,其必会在政策的引导下按预期的道路发展。由于我国股票价格传导的渠道发挥效应前提条件缺失制约了资本市场有效传导政策的效应,因此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健全股票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具体可以分为,(1)扩大股票市场规模,调整优化市场结构。发达国家航空航天股票市值占GDP比重较高,而我国日前比例尚且较低,造成了航天航空制造业不能最优质适合我国国情发展。另外,也可逐渐取消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不能互相流通的限制,鼓励利社会公民持股,这些建议也可提高该制造业股票的高效流通性,同时,政策适当凋控将减少股价大幅波动情况的产生。(2)提高该制造业龙头公司质量,健全股票发行于续。(3)规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4)减少军业及其相关制造业的资源浪费,保持最优质的资源利用率。
2.壮大航空航天产业
从航空航天产业的分布来看,北有沈阳、哈尔滨、石家庄,南有南昌,东有上海,西有西安、成都。产业分度在全国都有完善的发展和制度。同国外的军工巨头相比,国内的上市市场规模较小。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发展:(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健康发展。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系列化发展和良好规模生产,才能使其健康发展。(2)建立配套的政策扶持,将政策进一步优化和系统化,为其发展营造有力的政策环境。
总之,我国已经率先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有了技术突破和创新产业升级。该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在未来10年里,证券市场的成熟稳定,为航空航天板块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航空航天产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只要我国政策的继续实施,不断的总结经验和在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的对航空航天扶持产生正向效应,我国的航空航天将会走在世界航空航天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秦锋.ST板块现状与出路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0(5)
[2]陈瑜.对我国证券市场ST公司预测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7(06)
[3]袁振兴,高志谦ST板块涨跌与大盘指数涨跌关系之实证研究[D]经济管理,2007(04)
[4]董合平.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市价格行为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冯德刚.中国股市波动与政策调控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2
[6]吕继宏,赵振全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政策干预与市场效应[A]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刘炳茹.宏观经济调控与股市波动的相关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
[8]汪亚卫.世界航空工业发展趋势[J]嘹望新闻周刊,2005(5)
[9]徐勇,张志鹏航空工业企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R]中国科协,2005
[10]庞皎明.中国航天“虎口夺食”商用市场[J]商务周刊,2006(03)
[11]胡金焱.中国股市“政策市”实证考察与评析[J]财贸经济,2002(9)
[12]何诚颍,中国股市“板块现象”分析[J]经济研究,2001(12)
[13]Holmstrom B,Tirolej LAPM:A liquidity-Bated Assetpricing MdoelU]TheJournal of Finance,2001.(56):1837-1867
[14] DolleyJ,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dure of Common Stock Split. Upa[J] Harvard Business Reviexv,1933,(11)
[15]Fama E.F,Stock return, expecfed returns, and real activityU]JoumlofFinance, 1990,(7):1089-11()8
关键词:航空航天;产业法;产业政策5月23日,在商飞集团参观了研制中的国产C9飞机,并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这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航空航天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集中了当今世界大量的高新科技成果,无论在产业规模.整体带动还是科研发展的角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制定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航空航天产业政策极为必要,本文笔者将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议三个部分着手阐释本观点。
一、制定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的必要性
航空航天产业是一个投资数百上千亿元的庞大国家项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具有投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科研推动力高等特点,应该说我国自70年代成功研发“两弹一星”成果的后就已经开始进入航空航天领域,系列火箭的研发,国际卫星发射业务,再到新世纪神州系列飞船升空、商飞集团组建等,我国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也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与发展,三四十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还是政策主导型,政策为主,法规为辅是当前主要的情况。政策作为行政决策的结果有着高速反应,灵活机动的特点,能够较好的切合每个时期的情况。但是航空航天产业自身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又恰恰需要明确目标坚定不移,如果太多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只会产生更多的运十悲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中两个重大的问题一直在困扰,其一是我国曾经未把航空工业技术列入国家高科技领域;二是航空工业要不要有强大的科研工作体系,预先研究在航空工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①。而这些问题本身就与政策的不断变化有关系。而相比较于其他航空航天产业大国,我国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的立法相当滞后,有学者做过统计,截止2011年,美国现有《美同联邦航空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还有国家航天政策等产业政策及专项措施,已基本形成了以法律法规为主,产业政策为辅,专项措施为补充的呈“倒金字塔”型的航空航天产业政策体系,不仅体系健全,而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强制性和针对性,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②。与此相对应我国从法规的角度来说只有《民用航空法》,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类似于指导意见,白皮书,中长期规划等政策性文件,整体缺乏稳定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与美国的状况相类比的话可以称之为“正金字塔”型,这样的布局和特点对于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显得助力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布局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推动该领域的进步,有必要制定规范明确的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
二、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制定的可行性
事实上,提出制定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振兴法)这样的动议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话题,资料显示,早在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11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要求国家尽快制定《航空工业振兴法》,人大财经委和国务院法制局把该法(条例)列入国家立法计划③。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无论是产业规模,国家经济科技实力或者是国际环境都还不成熟,因此在当时虽有必要性,却无可行性。时至今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一大批科研院所已经建立,特别是在比较薄弱的航空领域组建了商飞集团公司,积聚了大批有生力量,航空航天产业立法具备了条件。关于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立法的可行性,总体而言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条:
(一)、国际通行惯例是立法先行;虽然说立法总体具有滞后性,是对已经产生的规则的总结,但是产业促进法本身具有特殊性,产业促进法本身就是为了指导和促进航空产业的发展,例如美国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飞机刚刚发明运用不久就制订了航空邮件法和商业航空法为新生的航空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极大的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我国目前流行的立法模式可以总结为成熟一个,总结一个,归纳一个,制定一个。
(二)、我国航空产业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定理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航空航天产业是基础,产业立法是上层建筑,上世纪九十年代,虽然也有很多人大代表提出要立法,要促进,但当时我国几乎所有的民族工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有所缺失,此时需要的不是统一的法律,而是全面发展,寻找出路,因此在当时立这个法不合适,但到如今,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此时全面开花各行其是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于需要,制定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指明产业整体的发展方向有现实的需求。
(三)、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现实需要;随着交通的日益发展,通用航空和外层空间旅游走入寻常百姓家有了现实的期待,正如同汽车的普及催生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样,通用航空及外层空间旅行的普及必要也会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航空领域及外层空间与国防安全息息相关,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指望企业家能够在各类繁杂的法律文告中寻找规定,制定统一的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能够有效的为企业指明规范。
三、关于产业促进法立法的建议
对于制定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笔者有以下三条建议:
(一)、立足于兼顾产业管理和组织运行;从国外实践的经验来说,政府对于产业扶持对于产业的促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不能撇开产业管理,而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角度而言规范组织运行同样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应当兼顾产业管理与组织运行。
(二)、制定法规而不是部门规章;当前关于是否应该制定航空航天产业促进的相关法律在业界依然趋于共识,但是具体制定什么位阶的法律意见分歧较大,有部分学者提出根据《立法法》制定一部法律要经过四个步骤: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律。
如果制定一部具有航空工业基本法地位的法律的话,那么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完成,因为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还未达到制定这样一部法律的时机④。
(三)产业促进法要有足够的前瞻性;正如上文所讲述到的,产业促进法不用于传统意义上的民商法、刑法,它不是对已经形成的价值规范的总结,它最大的作用是为产业的发展加油助力,因此它必须具备前瞻性,具有超前立法的思维,对于规则的制定应当是整体性的或者可推演性的,而不是具体的规则。这样能够保证法律的稳定性。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对国计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以谨慎的态度,十足的热情,百分的努力驱动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进步,而笔者认为产业促进法将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大观,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航空发动机,2001.1
[2]王先林,产业政策法若干基本问题初探,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3]覃北云,李卫东等著,叩“关”指南――关贸总协定与商贸实务咨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注解
①吴大观,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航空发动机,2001.1:2
②张敏 肖冰,关于航空航天产业法几个问题的思考,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英文名称: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主管单位: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2129
国内刊号:32-1548/C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聚集;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122-04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省份如何充分利用本地雄厚的国防科技资源,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安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拥有特殊的地位和声誉。2002年麦肯锡的战略咨询结果和专家论证表明,航空航天产业是西安市应该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有资料指出,航空产业的投入产出在10年之后就是1:80,就业拉动是1:40。一个机型将有500多个企业单位与之配套,二级配套的厂商更达到3000-5000家,形成一条金字塔式的产业链。西安发展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
一、高技术产业园区的阐述
高技术产业区域(Hi-Tech Jndustry District)主要是指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连绵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带(以下简称为高技术区域),是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科学与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高技术中心(Technopole)、科技工业园(Hi-Tech Industry Park)和科学城(Seience City)。
产业聚集是高技术区域的成功特征。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聚集过程中的优势获得。波特(Potter,1998)以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聚集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聚集本身。
实际上,新时期的产业聚集更强调在柔性聚集过程中知识、技术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新,强调本地工程师、技术工人等要素的集中以及本地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各种知识型的资源优势越来越成为各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高技术区域发展中,产业聚集更多的是依重于创新,聚集的方向是选择具有大量高技术人才和良好创新环境的区域。因此,可以说高技术产业的聚集是以高级知识、技术要素为主形成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动态竞争优势。这也是高技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技术产业区域的聚集功能是指高技术区域凭借其具有的区位优势,将各种社会资源聚集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的效应。从其内在实现价值看,聚集是高技术区域的重要区位特征,高技术区域的聚集功能是表现在人才、资金要素的资源聚集和创新的聚集,并最终体现在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益的聚集;从其外在表现分析,高技术区域的聚集功能会造成对外部和其他区域人才、资金、技术的抽吸效应,从而使其取得聚集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形成技术、经济优势的高势能区位,反过来又对外部和其他区域产生波及影响和带动作用。
二、高技术区域产业聚集的创立、成长与发展
产业聚集可以反映出一个高技术区域的竞争优势和条件,但是它并非一开始就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必然要经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硅谷的发展可以辨识出,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产生聚集效应,但最初的产生肯定是一些非聚集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是一些区域的结构性因素,也是触发性因素(如斯坦福大学、政府投资含军事投资、企业衍生等),它们与其他的区位优势(如自然禀赋等)结合,就会产生指向性区位因素,形成最初的企业进入动力。而这些企业又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区域的功能性因素起聚集的主要作用,形成动态的聚集因素(如风险投资、企业家精神和协作文化等),促进产业聚集的自我发展。这个演化过程可以从下图表现出来。
高技术区域也可以看作是为产业聚集创立的一种区位优势。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在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存在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如果此类门槛过高的话,经济发展有时会因为小的历史事件而被锁定在某低级技术水平上。如果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是多数采用者都随着它“走”而引发的,那么优化选择的机制和环境就能提供有效的通道。为了帮助高技术小企业克服创新门槛的阻碍,并防止经济发展水平在某个低水平上锁定,高技术区域便应运而生,并以提供区位优势因素来帮助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不完全是出自自发的。高技术产业群的形成无疑需要企业有较低的进入门槛。创业企业能自由进入聚集产业,其进入会带来新技术、新思维、新的竞争方式,有利于促进竞争与创新,为产业聚集带来活力。
高技术产业区域的发展模式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Walt,Whitman.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中认为正确规划某一时期的主导产业、确定其发展模式是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林金忠(2001)认为,聚集经济本质上是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规模经济。他把规模经济分为两类:单个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众多企业在局部空间上的集中而产生的聚集经济。他提出了三种聚集经济的类型:多层次聚集(企业间横向联系而形成的聚集):企业纵向关联而形成的聚集(产业链);由于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的聚集。在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涵盖了三类的聚集活动。三种的聚集活动在园区中处于不同的层次,和园区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促成不同阶段的企业的聚集活动,这取决于园区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研究认为高技术的产业聚集最适合选用的模式为“龙头+网络”的形式。“龙头+网络”形式也被称为混合式聚集,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聚集。聚集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
高科技产业聚集以高科技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大量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为配套,以科研院所为支撑,实行政府退出,行业协会运作的机制。高科技产业聚集生产高科技产品,经营风险大,产品的技术层次高,附加值往往也很大,要求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类产业聚集在科技资源高度密集,传统工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容易形成规模,如东莞的计算机硬件产业聚集,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聚集,长江三角洲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和北京的信息产业聚集等。
三、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基本内涵
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一大批配套、协作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其主要特点包括:(1)多核式与网状式聚集并存;(2)核心企业不仅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也为散存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3)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依靠品牌为核心竞争力,散存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4)技术创新是聚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行业内龙头企业带动因素
1.龙头企业与产业聚集的关系。在任何一个产业聚集中,小企业都占多数。从产业聚集内部各类企业的数量来看,有完全以众多小企业组成的“原子式”产业聚集和以少数大企业为中心(龙头企业)、众多小企业为而形成的“轮轴式”或“中卫式”产业聚集。在两类产业聚集中,尤以中卫式产业聚集最为普遍。在该类聚集中,大企业处于整个企业聚集的支配地位,小企业聚集处于或下层,主要为“核心企业”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加工。并且核心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最终组装与生产技术难度高、附加值大、对规模效益反应敏感的配套产品,小企业多是分工生产技术要求低、批量小、专业性分工度高的各种零辅件与半成品等,参与聚集的小企业往往又有一次承包、二次承包甚至更多次承包之分,即把核心企业委托的生产业务根据专业分工要求分包给其他小企业,从而会形成多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卫式产业聚集的形成往往是少数大企业首先产生,然后众多小企业逐渐聚集在其周围。因而相对于众多小企业而言,政府首先吸引大企业聚集更有目标性,也更容易成功。吴旺延(2[)04)认为,处理好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的关系是西部地区发展中小企业聚集的基础。龙头企业是产业聚集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当地政府应当为龙头企业保驾护航,要注意发现和培植聚集龙头企业,注重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在计划体制下,西部地区建立了一批军工企业和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是按照全能型模式创建的,集企业管理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为一体,是基建、供应、生产、销售、生活服务自成体系的,大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由于体制的原因,这些大企业迫切需要“瘦身”并和其他企业“牵手”,才能恢复活力。
2.龙头企业对产业聚集发展的带动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产业聚集龙头骨干企业在加快产业聚集,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聚集。一是龙头企业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总是首先流向那些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大企业。这也就是说,大企业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更好地发挥产业聚集主角的功能。二是龙头企业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品牌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拥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三是龙头企业具有自己核心优势。对于参与产业聚集的企业主体来说,核心优势包括核心技术、专利产品、管理技能、市场网络等诸多方面。一个企业只要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就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强大的拉动和聚集作用,从而与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龙头企业作为区域内领头羊,一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其次,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延伸。龙头企业能适应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新形势,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人自己的供应网络,而专业配套企业的大量进入,又会带领上游原材料供应和加工企业,下游销售企业的不断涌现,从而促进产业聚集内产业链的延伸。
再次,龙头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为了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龙头企业会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引进。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与国际大企业合作,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科技,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不遗余力。研究表明,拥有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的产业聚集,科技经费投入规模较大,龙头企业科技投入也较大。
最后,龙头企业提高产业聚集内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按市场导向,进入某一产品或产业领域,组织专业生产,为了自身产品的保证和竞争力的培养,龙头企业虽然会发展很多的配套企业,将一些生产环节分离出去,但还是会通过协作,把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体系来运作,激活各环节的生产要素,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连锁效应。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只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聚集,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就会最终形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的产业品牌。
(三)模式中龙头企业所需条件
1、龙头企业有足够大的规模。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较好,有能力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并能持续为配套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2.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可拆分。龙头企业的产品产业链较长,并且每个生产环节可以拆分,使配套企业的独立存在成为可能。
3.龙头企业产品的外协性。龙头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可以由配套企业生产或加工,不涉及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
4.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产品生产方面要有合理分工,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不能成为竞争对手。
5.原料取得的便利性。为龙头企业配套的企业所需的初级原料要很方便取得,能够承受运输费用。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龙头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聚集存在的基础,只有龙头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为整个产业聚集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2.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应为配套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扶持,使配套企业能够跟上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步伐,保证配套企业的健康发展。
只要培育好龙头企业,引导好配套企业,协调好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就一定能促进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型产业聚集的形成和发展。
四、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模式
(一)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可行性分析。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产业聚集的竞争,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要增强产业聚集的竞争力,进而要求搞好产业聚集的空间载体即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和建立相关支持产业配套,聚集和整合大量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组建信息交流和知识扩散的网络,发挥其外部经济效应,形成了创新的系统环境,使各个主体能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同时产业园区通过建立使地方政府、企业、服务机构之间实现互动合作的对话机制,协调聚集之间的地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从而促进聚集的不断成长并提升产业组织的竞争力。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产业园区是形成、承载和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聚集是提升
产业园区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产业价值链理论来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在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中,价值链中的关键制造者一般控制关键技术,扮演协调各个环节的角色。在这里,生产商负责协助它们的供应商和顾客的效率。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是那些大型的、通常由跨国制造商发挥中心作用来协调的生产网络(包括它们的前向和后向联系),这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汽车、飞机、计算机、半导体和重型机械产业为典型。
所以,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进而形成网络化集群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发展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空间聚集和产业链交织优势,更是增强地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模式是围绕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链、产学研相结合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其中,西安闫良航空产业园结合优势产业培育龙头核心企业、拉长军民两用科技园区的产业链条。即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为中心,在支持龙头核心企业的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产业化,注重培育相关配套的企业,拉成产业链。西安韦曲航天科技产业科技园区是以龙头军工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园区,即围绕大型军工企业形成军地两用型产业园区,以航天科技产业为主导,其产业定位是以发展航天科技产业聚集及民为支柱产业,发挥航天高科技的优势,促进航天科技企业的民用产业发展。
(二)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现状。西安的阎良、韦曲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具备了发展高技术航空航天科技产业的基本条件。其中阎良拥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如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飞行试验研究院,以及毗邻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是全国唯一的集飞机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培训为一体、产业体系最完整的航空产业基地;韦曲以研发和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中国航天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基地为依托,兼具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32家航天和高科技产业,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航天科技资源对科技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西安市航天航空产业的实际情况及特点,作者对航天航空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其产业聚集最适合选用的模式为“龙头+网络”的形式,即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式产业聚集。
3D打印为航空带来新机遇
“我对3D打印在航空制造业的运用感到非常兴奋。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创新,虽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就像是电脑的发展,你不知道它还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惊喜,”通用电气(GE)航空集团的一位技术人员对记者说。GE航空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发动机、部件和集成系统制造商。在GE航空参观的两天里,“3D打印”是笔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
GE航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维・乔伊斯告诉记者,他对3D打印技术在航空业的应用前景非常看好。“对产品设计师而言,过去他们会受到很多来自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方面的限制,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有一些零件在没有3D打印技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3D打印技术让这些限制消失了,给了设计师们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更大的创造空间。”他说。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GE航空和其持股50%的CFM国际公司生产的5.8万台飞机发动机正在使用中,平均每2秒钟就有一台由GE航空发动机提供动力的飞机起飞。2013年GE航空的销售额为220亿美元,其中32%来自于民用发动机,18%来自于军用发动机,37%来自于发动机的后期维护服务。
GE航空3D打印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格雷格・莫里斯介绍说,发动机制造所需的一些零部件往往订单量很小,只要1到100个。传统制造工艺需要很长的工艺制造流程,且成本高。3D打印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并且能够生产出一些复杂的立体形状。他介绍说,在CFM国际公司开发出的新一动机LEAP中,包括喷油嘴在内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就是通过3D打印制造的。他举例说,一款手掌大小的喷油嘴,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需要由20个零部件组成,而3D打印令这些零件成为一个整体,并且重量轻25%。不仅减少了大量组装时间,由于产品是一体化的,喷油嘴的寿命也比原来要长5倍,降低了维护成本。
3D打印技术还大大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在研发中心的机房里,笔者看到几十台机器都在工作中,却没有几个工作人员。
莫里斯介绍说,在许多发动机的维护场所,如果配备了3D打印技术,将大大节约人力成本。莫里斯认为,随着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未来两到三年,3D打印的生产效率可能会比现在提高2到3倍。
当航空制造业遇上3D打印
事实上,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这种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对于航空航天领域来说,3D打印仍然是一项非常前沿的制造技术,近几年,全球领先的航空制造企业开始逐渐涉足这一技术领域的研究。
维尔・贝克告诉笔者,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是从2010年进入该领域的,已经拥有了4年的研究经验。目前,霍尼韦尔已经成功地将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的单晶铸件装配在了其TFE731-60型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上,这款发动机在为达索旗下的猎鹰900公务机提供动力。
现在,与高校合作成为了制造商进行3D打印技术研究的共同模式。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就与美国的4所大学签署了秘密的合作协议。当然,包括波音、空客等民机整机制造商也都选择了与大学进行合作,进行3D打印技术的研究。
“总体来说,目前航空业界都正在对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的金属零件,按照飞机和发动机的设计要求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以及针对3D打印技术进行设计方的优化。”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鑫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金属3D打印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兼顾高精度、高性能、高柔性,可以快速制造结构十分复杂的金属零件,为先进航空航天器的快速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今年3月14日,空客与林鑫所在的西北工业大学在西安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探索3D打印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该项目重点研究激光3D打印技术在飞机部件制造中一次打印成型、减少加工余量以及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变形等难题。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承担样件制造,空客将承担样件的测量和评估工作。
满足航空制造未来需求
业内人士公认,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诸多优势,尤其是在设计自主性和环保方面的优势,满足了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此外,通过该技术,还可以减轻零件的重量,这直接关系到飞机的燃油经济性。过去,对于大型复杂构件,制造商用传统工艺无法完成,就拆为几个件做,然后再进行组合。如今3D打印可以实现零部件一次成型,这不仅增加了零部件的强度,同时也减轻了零部件的重量。
维尔・贝克还告诉笔者,这些好处综合起来,可以让研发过程更加高效。“过去通过传统工艺研制涡轮叶片的样件需要3年的时间,而如果采用了3D打印技术则仅需短短9周,与过去相比,为整个供应链节约了70%的时间”。
同时,空客也将3D打印技术作为飞机备件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记者从空客了解到,站在整机制造商的角度来看,3D打印技术是用来制造目前已经停产,但是仍然有市场需求的飞机零部件的最具成本效益的理想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飞机零部件制造,将大大降低制造、维修以及运营的成本,并更好地保护环境。
确保技术成熟可靠
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公布了一组照片,展示了哥伦比亚加勒拉斯火山的景象。
加勒拉斯火山是全世界最危险的15座活火山之一,位于哥伦比亚西南部的纳里尼奥省境内,距省会帕斯托直线距离不到10千米,与帕斯托的海拔高度相差大约1600米。
上面的第一幅照片是一幅雷达扫描图像,由“湾流”C-20A飞机上搭载的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UAVSAR)拍摄于2013年3月13日。第二幅照片是Landsat 7卫星于2002年10月14日拍摄的自然色照片。这两幅照片都显示了加勒拉斯火山及其附近的帕斯托市。
UAVSAR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的地形探测新工具,它能够向地面发送L波脉冲信号。这些微波信号能够穿透云层或树木的阻挡直达地面,然后反弹回传感器,最后被转化成三维图像。通过这种技术,科学家可以对地表形状的变化进行精确观测。通过对多幅UAVSAR图像之间干涉图样的研究,科学家能够发现火山活动造成的地表变化。
破裂的蓝日
太阳并不是巨大的蓝莓。太阳之所以会和小小的蓝莓看起来有点像,是因为拍照是透过太阳大气中低含量的游离钙发光之远紫外CaK波段滤镜,然后再把假色照片反色所造成的。这种太阳影像颇具科学价值,因为它突显太阳色球的某一层,呈现了太阳表面所具有的碎裂质感,把较低温的黑子变得很明亮,而黑子周围的炽热活跃区反而变得很暗。太阳在11年的活动周期中,现在接近极大期,并在不久前产生强大的日闪。在太阳发生爆发时,高能粒子喷流有时会冲撞地球磁层,引发精彩的极光。
2013年5月13日20时46分24秒,湖北省恩施市区夜空突然出现一个不明飞行物,仅出现几秒后就消失在黑暗中。该不明飞行物呈V字形火箭状,边缘略显红色,放射出超长光亮,光亮照射处可清晰地看出该物体正在向空中喷出气体,形成云雾状分散开来。
据网友反映,这一不明飞行物在湖北恩施、湖北宜都、云南、四川等地均有人肉眼看见,有网友称可能是太阳日冕爆发形成的光亮,也有人称是西昌发射卫星所发射出来的光亮。
5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对这一事件做出回应说,5月13日21时中国科学家再次成功进行高空科学探测试验,对电离层、近地空间的高能粒子和磁场强度与结构进行了探测,并认为这一UFO便是高空探测火箭。
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制造巨大光球
一台监控月球的望远镜捕捉到一块40千克重太空岩石撞击月球表面制造出一个明亮闪光的瞬间。这次发生在3月17日的爆炸是美国航空航天局观测流星体撞击月球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迄今为止,该航天部门已记录下300余起天体撞击月球事件。一颗环绕月球轨道运行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卫星正在寻找这个最近形成的撞击坑,科学家估计它可能有20米宽。美国航空航天局说,这个闪光很亮,以至于任何人不用望远镜都可看到这颗流星撞击月球的瞬间。这块岩石直径约0.3米,以每小时约9万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
送间谍望远镜监测火星
5月17日消息,前段时间美国航空航天局意外地从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获得了两台强大的太空间谍望远镜,在经过考虑后,美国航空航天局现在可能会决定将其中的一台发射到火星去。
自从意外拿到这两台望远镜设备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便一直在琢磨发挥它们价值的最好办法。要知道,这两台被美国情报机构捐赠给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望远镜设备,每一台的观测能力都可以媲美哈勃太空望远镜。
将这样的望远镜送入火星轨道,将可以使科学家获得有关火星表面以及外太阳系区域的大量高精度图像。上图是运行于火星轨道的MOST(火星轨道空间望远镜)的示意图。
在墨西哥羽蛇神殿地下深处的一个隐秘洞室内,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发现数百个神秘的金色球体。至于这些球体的用途,考古学家尚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最近几年,不管是围绕地球的卫星还是飞往宇宙深处的探测飞船,正逐渐采用电动引擎,而不是传统的化学引擎。对美国航空航天局来说,在其制订了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的今天,电动引擎很可能将是其未来的一项关键技术。
5月20日消息,美国休斯顿大学和国家机载激光测绘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可能在洪都拉斯发现失落的“黄金城”,也就是据说拥有大量黄金的白色之城。研究过程中,他们借助高科技激光测绘设备,允许飞机“看穿”茂密的森林,进而帮助他们得出这一重大发现。
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专事系外行星搜寻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生严重故障,导致正常的观测工作被迫暂停,但是工程师目前并不打算就这样放弃这台太空利器。
一颗神秘的星球,为何会吸引全球的关注?登陆火星的梦想背后。有着怎样的人文意义?近日,“移民火星”计划引起了全球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议论。虽然这一计划从开始便像天方夜谭,到现在更像是坑人的陷阱,但全球报名的热度还是反映出人类具有浓厚的“火星情结”。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R&D效率 DEA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效率的提升,而经济效率包括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从投入产出角度看,技术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产业能在多大程度上运用现有资源和技术达到最大产出的标准。高技术产业发展要大力推动技术自主创新并提高R&D综合效率。
从国外研究来看,Triplett,Jack E.于1995年对高技术产业各子行业进行分析并估算投入产出效率。Raab和Kotamraju(2006)运用DEA方法对美国50个州的高技术产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研发创新效率做实证测评方面。刘顺忠、官建成等人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为考察对象,测算各省研发的投入产出效率。Zhang测算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生产效率。
一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OECD将R&D经费占总产值高于4%的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90年代后提高到8%。国家统计局按其2001年新分类,将高技术产业划分为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
2000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10411.5亿元,2009年增长到60430.5亿元,十年内增加近五倍;专利获取数由2000年2245件增长到2009年51513件,增加近22倍。R&D人员全时当量从2000年每年9.2万人增长到2009年每年32万人。R&D经费在这十年间也由111亿元增加到774亿元人民币。投资额2009年度达到4882.2亿元,相对于2000年的563亿元,增加七倍有余。
二 高科技产业R&D效率分析
1.DEA及指标选择
DEA是1978年由A. Charnes等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分析方法,评价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的非参数统计方法。
因资料有限,本文从高技术产业产出能力角度做效率分析。投入指标为:X1和X2,即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它们的计算方式分别为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人/年)。产出指标为Y1和Y2,即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计算方式为有效发明专利数(件)和新产品销售收入。
2.行业R&D效率分析
根据上节指标,从《2010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收集了2009年我国高科技产业五个子行业指标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我国高技术产业2009年各指标原始数据
医药1 航空航天2 电子通信3 计算机办公4 医疗仪器5
X1(万元) 1345385 662649 5011509 1048091 853581
X2(人年) 70065 23265 209668 39487 46735
Y1(件) 6017 622 24562 5016 4953
Y2(万元) 15924583 2760872 86981738 23009386 8690643
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进行分析。表2为DEAP 2.1软件计算出来的效率值,其中,crste为综合技术效率,vrste为纯技术效率,scale为规模效率。
表2 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效率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
收益 投入变量 产出变量
S1- S2- S1+ S2+
1 0.822 0.831 0.990 递减 0 4278.3 0 0
2 0.210 1.000 0.210 递增 0 0 0 0
3 0.974 1.000 0.974 递减 0 0 0 0
4 1.000 1.000 1.000 不变 0 0 0 0
5 1.000 1.000 1.000 不变 0 0 0 0
从表2可知,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总体效率和规模效率值为1,都DEA有效。
总体上看,医药制造业在整个高科技产业中投入比重较大,仅次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R&D经费高达整个产业中总投入的15%,但其综合研发效率远不及其他三行业。因其纯技术效率低,还比不上R&D经费投入最少的航空航天器制造,纯技术和规模均无效率。其输入变量R&D人员投入冗余,松弛变量S2-值为4278.3。
航空航天器制造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21和0.974,DEA无效。两者纯技术效率为1,航空航天器制造规模效率递增,单位投入的产出值随投入规模增大而增加,可加大资源投入来增加产出,而后者递减。
三 总结
由上述对我国高科技产业2009年情况的分析可见,五个子行业的R&D效率差距较大,并不平衡。
本文缺陷如下:首先,因数据所限且笔者经验和知识不足,只针对2009年数据进行静态分析。其次,文中投入产出指标是根据前人研究选取的,未进行逐步验证且未考虑无法量化的因素,如政府政策变动等。
参考文献
[1]Triplett,Jack E.High-tech Industry Productivity and Hedonic Price Indexes[R].In Industry Productivity: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Measurement Issues[A].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6
[2]Raab Raymond A,Pradeep Kotamraju.The Efficiency of the High-tech Economy: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Indexes Versus A Performance Index[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6(3)
论文关键词:R&,D效率,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DEA方法
研发活动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这些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R&D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观评价法、文献计量法、投入评价法、多层面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1]。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效率,该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DEA方法无需假定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分析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构造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工商管理论文,就可以对生产单元进行相对有效件评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评价单元采用同一生产函数形式,故它满足“多元最优化准则”,每一个被评价单元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来达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参数方法则追求“单一最优化”,相比之下非参数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3)对于无效单元,参数方法仅仅能说明无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仅能计算出生产单元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指出无效的根源以及改进目标,给决策者提供较多的经济管理信息[2]。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免费论文。首先,它不需要投入与产出变量的价格信息。一般来说,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较易获得,而要素价格信息往往不够完善,该方法避免了价格的失真或不可获得导致的困难;其次,它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生产效率的变动和技术的变动两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测算出效率和技术变动的情况工商管理论文,从而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缘于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效应还是效率提高的追赶效应;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设生产函数,从而减少了模型假设误差的风险。
2.数据来源
按照数据选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了1995-2007年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五个高新技术行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数据,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输入变量,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输出变量,运用DEAP2.1软件对其研发效率进行了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3]。
二、相对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规模报酬可变以及规模报酬不变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规模可变的情况下,并通过多阶段的方法进行的相对效率分析。
1.以行业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1)相对效率
从综合效率看,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最优(见表1)。其中,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之外的四个行业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的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不变,航空航天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
表1 行业相对效率分析
样本次序
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医药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887
0.896
0.990
irs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别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2)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
表2 行业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行业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1434.639
56290.174
37.68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平均
1434.639
56290.174
37.683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中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都达到了DEA有效(见表2)工商管理论文,即不存在DEA改进的余地。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在产出既定时,应增加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434.639万元,或者在投入既定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56290.174万元,专利申请数增加38项,才能达到DEA有效。
2.以年份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从年份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相对效率有效年份为1995、1997、1998、2000、2004。根据DEA有效(C2R)既是规模有效也是技术有效的原理,对这五年目前的R&D投入来说,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投入,否则无法再增加产出量,或除非减少某些种类的产出,否则无法减少投入量。根据DEA理论的“投影”定理,可计算出使非DEA(C2 R)有效的各决策单元转变为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表3)。1996年在保持现有产出水平的前提下,应减少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3361.809万元,同时减少R&D经费内部支出19206.876万元,或者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523012.716万元,增加专利申请数77项,才可使决策单元的R&D投入绩效转变为DEA有效。在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年份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冗余占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年,投入冗余占到了12.96%,,其次是2002年,投入冗余占比为3.65%工商管理论文,其余年份均在1%左右。也就是说,1996和2002年应大幅削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才有可能达到DEA有效。对于R&D经费内部支出的冗余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占比为2.19%,其次为2002年,其余年份占比都相对来说较低免费论文。因此可以看出,在1996和2002年出现了大量的投入冗余,应大幅度削减这些年份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R&D内部经费支出。对于产出不足问题,1996年和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产出不足,尤其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表3 年度相对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年份
综合
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
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0.802
0.812
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解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malmquist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1.1%(见表4),这说明在13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上升了2.6%,除此之外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时间序列来分析,2000年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率为73.8%,1998年下降幅度最大,为44.6%工商管理论文,这可能成为全国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不大的原因之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
表4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
年份
效率变化
技术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1996
0.941
1.248
0.960
0.980
1.175
1997
0.907
0.618
0.939
0.966
0.561
1998
1.218
0.455
1.134
1.074
0.554
1999
0.950
1.614
0.945
1.005
1.533
2000
0.953
1.823
1.052
0.906
1.738
2001
1.033
1.255
0.966
1.069
1.297
2002
0.966
1.339
0.955
1.011
1.293
2003
0.892
0.712
0.904
0.987
0.635
2004
1.116
1.495
1.148
0.973
1.669
2005
1.093
0.617
1.051
1.040
0.674
2006
1.001
1.209
0.993
1.008
1.211
2007
0.822
0.984
0.940
0.874
0.809
平均值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注: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平均增长了2.6%,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1%,规模效率平均降低了1%,纯技术效率平均降低了0.4%。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R&D活动取得了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小幅提高,但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五大高技术行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取得了明显提高(见表5)。
表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行业Malmquist指数
行业
效率
变化
技术
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医药制造业
1.000
0.972
1.000
1.000
0.97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970
0.931
1.009
0.961
0.90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966
1.052
0.978
0.987
1.016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0.984
1.081
0.994
0.990
1.06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009
1.103
1.000
1.009
1.113
平均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三、结论
采用相对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5],全要素生产率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反映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甚至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军.中国各地区R&D投入效率评估[D].重庆大学.2007
[2]师萍.科技投入制度与绩效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马京奎,张为民.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盛昭瀚.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6
“只要是能为国家做点事,这就是最好的,别的事,比如自己能得到什么利益,我觉得这都不重要。”王同庆不太擅言辞,所以在他的话语中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和过多修饰的词语,他只是轻轻笑着强调这句话。
“只要是能为国家做点事,这就是最好的,别的事,比如自己能得到什么利益,我觉得这都不重要。”王同庆不太擅言辞,所以在他的话语中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和过多修饰的词语,他只是轻轻笑着强调这句话。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到这种质朴的忠诚,对普通人来说,其实并非易事。这是他一直追寻的理想状态,也是指引着他一路走来的最简单的价值观。出生于1945年的王同庆已近古稀之年,尽管已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退休,仍然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老先生对以前工作和生活的种种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1967年,我国在航空航天和导弹研发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验成功、我国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岸舰导弹成功发射。而这一年,王同庆也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航空发动机热物理专业毕业了,作为当时航空航天领域宝贵的人才资源,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沈阳航空航天部新阳机械厂,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会改变很多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毕业后十年的状态,一般都是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生活进入比较稳定的轨道,安稳过日子。
就在一般人都按照已成型的生活轨道平静地生活的时候,王同庆却做出了一个决定:考研究生。那是1977年,他的孩子刚出生,如果他去读研究生的话,家庭生活的重担就会全部落在太太一个人的身上。但是善良坚强的太太全力支持丈夫的选择,“我太太当时说,你考上考不上都没有关系,我都会支持你。她非常支持我,不然的话,我很可能就不会去考了。”太太的深明大义,使他至今回忆起来,言语中还是流露出深深的感激和庆幸。而这个毕业十年后再考研究生的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经过精心的准备,加之太太的支持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1978年,王同庆顺利考入了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出入水弹道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就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第六研究室任工程师、07试验室副主任、研究室负责人,这一时期他负责并完成了舰船研究院某型鱼雷试验研究课题。1987年,他进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航空系振动噪声研究室及沈航—B&K技术交流中心任研究及应用工程师;直到1995年,被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声学和气动测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不停的追寻中,他的声学研究事业渐入佳境。
气动声学是王同庆的重点研究方向。由机在飞行中会产生较严重的噪音污染,国际民航出台了越来越严格的噪声标准限制飞机的噪声。而减弱飞机噪声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技术壁垒。王同庆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个研究方面,“我想的是怎样为我们国家(飞机制造事业)做点事,因为我们每次去国外参加航空声学大会,参加的外国人非常多,而中国人却特别少。所以不论是飞机发动机研究也好,噪声研究也好,我真的就只是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当提到目前我国的航空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较弱的现状,老先生流露出小孩子般争强好胜的焦急和不甘心。他也确实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民机气动声学方面完成了一系列研究,大大推动了我国民机事业的发展。
他先后参加了航空部“民机噪声控制和声疲劳研究”系统工程中“螺桨飞机噪声预测软件研制”以及“声强测量标准研究”、Y12飞机舱内降噪攻关任务中“Y12飞机舱内声强测量”、“螺桨声场与机身耦合及向舱内传播模型的研究”、“螺桨飞机舱内噪声预测”、“用PIV技术测量压气机内流激波结构的试验研究”等重点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其中,“螺桨飞机噪声预测软件研制”项目获得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螺桨声场与机身耦合及向舱内传播模型的研究”项目获得1995年航空基金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些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在民机制造和噪声控制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这些过往的成绩,王同庆并不在意,也没有过多的谈起。他提到更多的,是一种热切的期望,那就是他希望我们国家的人才可以团结起来各尽其能为国家的发展多做一些事,“(要做好一件事),我觉得就是要靠大家、靠集体、靠团队,让我们国家振兴和发展,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他说。毕业后默默工作了十年之后再考研,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转到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再到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北航任教,所有的奔波和辗转其实都是为了他“为国家做点事”的追求在服务。他说“无论做什么,不管在哪儿,只要对国家有用就好。”,这其实就是宝贵的“螺丝钉精神”,他一生的经历也确实在实践着这种精神。
于是,这也就让他对自己的学生有了“不要比工资,不要比待遇,要将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而不是当成职业来做”的期望和要求。他认为,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才会真正热爱它,踏踏实实地做事,并愿意为之付出所有。他一直在实践,并且希望他的学生同样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最欣赏的人是袁隆平,原因是袁隆平不事张扬、默默工作,创造出了那么多财富,解决了无数人的吃饭问题,但是自己却计较和索取的非常少。他说他喜欢这种“不跟谁斤斤计较,不跟国家斤斤计较”的做法。
老先生还十分懂得感恩,在他成长路程上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他都念念不忘。全力支持他的太太、悉心指导他成长的中国舰船研究院船舶研究中心的导师、在导弹生产工厂铸造车间工作时包容他年少意气用事的车间主任、他去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之前真诚挽留他的中船702所所长、鼓励他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的老师……当说起这些在他过往的生活和工作中给过他宝贵的支持和鼓励的人,他的语气中仍旧满含着感激和感动。
1.顺利着陆
2012年8月5日晚,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无论对“好奇”号任务本身还是未来的火星探索计划而言,成功着陆都是一次巨大成功,也是一项重要成果。“好奇”号采取的着陆方式不同于此前的任何方式,着陆过程中,火箭动力太空起重机利用绳索将“好奇”号降到火星表面。随后,太空起重机飞走,在安全距离外故意坠毁。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这项技术将帮助未来携带大量有效负荷的探测器登陆火星,为人类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造基地铺平道路。
“好奇”号在登陆火星时的精确度前所未有,这要感谢一个新型引导进入系统。未来的火星任务也将采用这一系统。“好奇”号的登陆地是一个椭圆形区域,长约20千米,宽约7千米。相比之下,2004年登陆火星的“机遇”号和“勇气”号的椭圆形登陆地长约150千米,宽约20千米。
2.测量火星辐射
“好奇”号一直在对火星的辐射环境进行测量,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危险的辐射可能对潜在的本地细菌以及人类访客造成的影响。“好奇”号的测量数据令人鼓舞,至少对未来的人类殖民者如此。“好奇”号对火星表面辐射进行的测量,是火星探索史上的第一次。数据显示,火星的辐射水平与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受到的辐射不相上下。
在8个月的太空飞行中,“好奇”号测量到的辐射水平不断提高。“好奇”号项目科学家表示,早期获取的数据显示宇航员能够执行持续时间较长的往返式火星任务,体内的辐射剂量不会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不过,一些正对火星的太阳爆发会让问题变得相当复杂。
3.发现古代河床
在登陆7周后,“好奇”号项目科学家宣布,“好奇”号发现一个古代河床。数十亿年前,这里曾经存在齐膝深的河流。这一发现说明火星上至少有部分地区曾经在数十亿年前出现宜居环境。在地球上,生命在存在液态水的地区非常兴盛。如果出现液态水,古代的火星也可能孕育出生命。
4.钻岩取样
2013年2月,“好奇”号利用冲击式钻头在一个名为“约翰·克莱恩”的出露岩层钻孔,深度达到6.4厘米。这是“好奇”号第一次在火星上钻岩取样,也是人类制造的探测器第一次在另一颗星球上钻岩取样。钻入地下取样进行分析,可以使“好奇”号研究数十亿年前的火星环境,可能让这辆火星车得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5.证明曾出现适居环境
在“约翰·克莱恩”出露层钻取的灰色粉末样本中,“好奇”号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元素,包括硫、氮、氢、氧、磷和碳。此外,这个细颗粒岩层中还存在黏土矿物,说明很久以前曾出现有水环境,可能是一个湖泊。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水体的PH值呈中性,含盐度不高。
鉴于已经掌握的证据,“好奇”号项目组在2013年3月初宣布,“好奇”号登陆地曾在数十亿年前出现适于生命存在的环境。“好奇”号项目首席科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格罗泽格表示:“我们进行的研究显示火星一度出现宜居环境,能够支持生命存在,甚至有可能出现可以饮用的水。”
6.提高公众对行星研究的兴趣
“好奇”号让行星学走进普通大众,将公众对火星探索的兴趣提高到一个空前的程度。“好奇”号采用的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着陆技术让人联想到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也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2012年8月5日晚上,人们聚集在纽约时代广场等场所,静候“好奇”号能否经受住穿过火星大气层时所谓的“恐怖7分钟”考验。
在成功着陆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人们对“好奇”号的兴趣有增无减,这要感谢“好奇”号项目组充分利用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站的巨大力量。截至2013年3月,“好奇”号的官方Twitter feed已经拥有超过130万名追随者,“好奇”号项目组的tweet超过1900个。迄今为止,“好奇”号已经向地球传回超过4.9万幅照片,公众可以在“好奇”号任务的主页上欣赏这些照片。
7.挽救行星研究计划
根据白宫建议的2013年联邦预算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行星科学研究计划预算被削减20%,迫使其压缩机器人探索项目,退出未来两项由欧洲领导的火星任务。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员和研究人员表示,“好奇”号能够帮助事态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为行星科学研究注入动力。
“月球钟声”的奇观
这是一次因事故带来的发现。1969年7月,在“阿波罗11”号首次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坠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千米处早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振荡声。这种无线电振荡声,好像一只巨大的铜钟,越传越远,越传越弱。科学家分析,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振荡最多持续5分钟。
后来,欧美的一些媒体也相继报道了“月球钟声”。据说,登月舱在首次和以后几次起飞时,宇航员也都听到过“钟声”。
月震实验令人吃惊
对于“月球钟声”的奇观,科学家还不能轻易下结论,万一登月舱的起降处下面正巧是一个大空洞呢?为慎重起见。1969年11月20日,美国“阿波罗12”号宇航员在月球上制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实验。
当天16时15分,当宇航员乘登月舱返回指令舱时,特意用登月舱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结果是令人震惊的。月震发生了,正在地面进行观察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被惊得目瞪口呆,月球摇晃了55分钟。而且由灵敏的月面地震仪记录到的月面“晃动”曲线也表明,震动从微小开始直到强度最大用了七八分钟,然后才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阿波罗13”号随后飞离地球进入月球轨道,宇航员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并使它撞击月面。月震实验再次震撼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地震学家。月震实测持续了3小时多,月震深度达35千米-40千米,直到3小时20分钟后才逐渐结束。
后来,为了进一步证实“月球是空心”的结论,“阿波罗14”号又进行了一次撞击月面的月震实验,撞击造成的效果相当于爆炸700余千克TNT炸药。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报告说:“这次小小的月震,开始了科学的新时代,不管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设在月面两个地点的地震仪器都同时记录到撞击月面一瞬间的震动。”
“阿波罗15”号制造的月震,甚至传到了距撞击地点1100千米之遥的风暴洋。而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在地球上制造地震,震波只能传播一二千米,也不会有持续1小时之久的震动。
这种在地球上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现象令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又一次震惊。他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实际上很好解释,这显然是由于月球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不同所致,起码可以认为月球是部分中空的。月球是空心的,必然“月钟长鸣!”关键是月球为什么是“月钟”呢?它又是如何变成“月球”的呢?
陨石撞击月面的奇观
尽管有些保守科学家不能正视这些事实,但情况就是如此。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科学家甚至语出惊人:月球内部也许存在着两个类似横梁,长达数千千米的金属月震构造带。月球有着一个坚固内核的原因,大概要归于这种构造带的存在。月球上的一座“长墙”就是月震留下的明显标志,它是高达300米,长100千米的垂直斜坡。“长墙”是月球表面严重地裂错位造成的。
有许多科学家对月球内是否存在月核进行过分析,认为不存在。他们认为如果发生过大月震,通过月震波记录就可以断定。
幸运的是,1972年5月13日,一块巨大陨石撞击月面,相当于爆炸了200吨TNT炸药。对月球的冲击震动传到了月球内部,但却如泥牛人海。这不正好说明月球内是空洞吗?
月球年龄之谜
根据上述事实,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米哈伊·瓦西里和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大胆地提出了“月球是空心的”假说。
两位科学家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撰文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15亿年来,月球一直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表层下存在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世界。”
如果月球确实是空心的,且有外星人居住,则月球的年龄应该比地球小25亿,30亿年。但从宇航员由月球带回来的岩石标本分析看,又证明岩石中有70亿年前生成的证据,这比地球和太阳的年龄还古老。这又是一个令人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