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

时间:2023-08-02 17:1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围术期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

第1篇

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手术治疗给其带来思想顾虑和恐惧,指导病人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等,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的康复;另一方面对了解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留存相关客观、可核实的“证据”,对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07年1~l2月我院择期手术病人,共160例,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l8~70岁,平均45岁。根据随机原则,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80例,前者未经术前、术后护理访视,后者为实施整体护理后,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访视。

1.2 实施方法

1.2.1 手术前访视:手术室在收到手术通知单后,护士长即安排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为该病人的责任护士,负责术前的探视、术中配合和术后随访指导工作。手术前1日,到病房阅读病史,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向病房责任护士了解护理计划,向麻醉医生了解麻醉方法,向主刀医生了解手术方式、手术径路及特殊用物要求,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该手术有初步的了解,对手术的配合做到心中有数。访视病人时应态度和蔼,主动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条件,根据病人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手术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手术过程,麻醉的方式,配合要点,并详细解答病人的各种问题,消除病人的各种不良心理因素,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愈合情况,介绍此手术的成功典型病例。与病人交谈时要和蔼可亲,建立和睦信任的护患关系,减轻病人对手术的顾虑,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手术[1]。手术护士应根据访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术前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写好护理病历。

1.2.2 术中护理:专职护士在早交班时将术前访视中手术病人的特殊情况做重点交班,使每位巡回护士对自己的手术病人心中有数,有准备地做好护理工作。麻醉前病人的紧张心理达到最高峰,此时,巡回护士要充分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守护在身边,与其进行必要的交谈,做各种操作前均应向病人说明。必要时握住病人的手,让病人感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从而产生安全感,缓解其紧张情绪[2]。

1.2.3 手术后访视:手术后第二天随访病人,观察病人的神态及状态,了解病人伤口愈合情况,体温是否正常,皮肤是否破损、灼伤。询问病人术后的恢复情况及对手术室工作的建议,并如实认真地作好记录,完善手术访视表的各项内容填写。

1.3 观察指标:血压、心率,有无顾虑、失眠,术中有无寒战,是否怕手术疼痛,是否对手术充满信心。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通过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病人满意率在98%以上。病人在围手术期得到了护理人员的关怀和体贴,减轻了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了手术治疗的信心,获得了安全感和满足感[3](见表1、2)。

3 护理体会

3.1 有利于消除病人的焦虑,缓解术前的不安和恐惧心理,增进了病人及护士之间的相互理解。从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角度出发,手术室对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访视的首要目的和意义是缓解围手术期病人的不安与恐惧心理及帮助其维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因此围手术期不良心理自觉症状的减轻以及应急性生理反应的改善可以作为评价术前访视对缓解病人焦虑及恐惧心理的效果。整体护理模式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士对病人更加关心、体贴、热情、负责。 由于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服务,对手术前后访视的这种整体护理模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

3.2 术前访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通过术前访视可掌握病情诊断及手术方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接错病人、做错部位、输错血等严重的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可使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预见性:(1)可为、消毒液过敏者备好替代药液。(2)可为消瘦、体弱者准备软垫,保护受压的骨突部位,防止性损伤。(3)对过度肥胖者,可用布单包裹手臂及身体两侧,防止电刀灼伤。(4)可为病情重、特殊手术者备好急救药物。(5)对婴幼儿、意识不清者,可派专人保护,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

3.3 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密切了医护关系:护士常利用业余时间提高业务水平;术前访视要求护士主动向医生了解手术方案及要求,从而保证术中器械准备齐全,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配合默契,为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证。由于手术室护士术后随访手术病人,手术医生对其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金兰,陈 静,王华云.手术室术前访视的重要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101.

[2] 王 憬.握住我的手,和我一起做深呼吸[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39.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120例病患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0.5)岁。其中包括普外科手术患者45例,泌尿科手术患者25例,五官科手术患者15例,骨科手术患者20例,其它手术患者15例。

1.2 护理方法

1.2.1 访视病人,掌握需求 负责本次手术的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一天要访视病人。依据手术室的护理记录表,先向病人作自我介绍,然后向病人依次讲解入室须知、麻醉方法与手术流程,介绍室内环境、手术时间、个人卫生要求以及皮肤准备等事项[1]。还要告知患者,为了自身的财产安全与麻醉安全,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需要卸掉首饰、手表、假牙等配件,让病人全力配合手术室的安全防范。巡回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巡防时,还要关注病人的问题需求与心理状态。对有问题的病人,需详细解释并耐心指导;对于不良心理状态的病人,需进行安慰,舒缓病人的紧张心理。护士对其执行的事项,要逐条登记,做好评估分析。

1.2.2 提升医护人员意识 传统观念下的手术室工作与其他科室工作相比,具有封闭性,手术室工作即是做好手术室的隔离与消毒,并对其严格管理,保证手术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2]。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传统的观念意识已不再适用,必须转变这种观念,提升医护人员的意识,能够更加人性化的考虑病人的想法与感受,还需要通过病人家属或好友了解病人的心理与需求。

1.2.3 利用音乐缓解病人情绪 在病人等待手术期间或者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舒缓、柔和、轻松、慢节奏的背景音乐,来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在播放音乐时,要注意音乐音量,根据病人的意愿需求来选择音乐类型,给病人塑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从而舒缓病人情绪。实际方法:在手术室装置一台总控制台,要包括收录机、切换机与CD机,再与各个手术室进行连线,每个手术室装置两只挂壁式的小型喇叭,并且安上控制开关与音量控制器。

1.2.4 建立多元信息渠道 对于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为重要,要始终保持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其中可以通过口头沟通交流的方式,告知患者家属关于手术的各类信息,还可以通过在手术室外指定位置安装电视屏幕,通过计算机进行连接,实时告知家属手术进程,同时还要插播麻醉后与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与护理手段,做相应的健康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 结果

2.1 术前调查结果

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后,评估分析得出:情绪明显好转的患者90例(75%);与原本情绪无多大变化的患者20例(16.7%);仍然紧张的患者7例(5.8%);其它3例(2.5%)为记录不全已出院。调查反馈率为97.5%。详情见表1。

表 1 120例患者术前调查情况

注:3例病人的记录资料不全

2.2 术后随访结果

用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通过调查表问卷的方法对12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经调查表上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反馈数据得出:其中有2例(1.7%)患者表示室内温度偏低,2例(0.8%)患者对于背景音乐不满意,其它均为满意。120例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总满意度达到97.5%,对心理护理的需求率达到100%。详情见表2。

表 2 120例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3 讨论

人们对于手术室的感觉是神秘又恐惧,病人家属非常希望病人得到尽可能多的安慰,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增强与病人交流沟通的主动性。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室巡回护士要和病人建立好护患关系,与病人多接触交流,增强亲切感。等到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患者见到熟悉的面孔,会衍生随和感,一定程度上能稳定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情绪。在手术进行时,医护人员要学会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手术顺利成功完成。

要把病人作为中心主体进行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就必须转变传统护理模式,提升护理理念。本文通过对120例患者实践护理,体现了舒缓病人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必要性,对围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要清楚手术台上的是一个有感情和意识的人,必须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舒缓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3]。120例患者的术后随访也体现了病人对于心理护理的100%需求,更应该支持与推广。

慢节奏音乐与优美旋律对于舒缓病人焦躁情绪有一定作用,可以塑造舒适的氛围。音乐辅助治疗,许多地方都有成功先例,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医疗部的口腔科用音乐辅助拔牙,舒缓病人疼痛感[4]。本文通过术后随访120例患者,高达99.2%的病人满意音乐辅助疗法。

病人家属是即将需要进行手术病人的强大心理支撑,因此,需要家属了解病人的实时手术情况。通过在手术室指定位置提供给家属实时了解手术情况的媒介,增强了与病人家属的交流沟通,让家属对手术更有信心,同时能有效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

第3篇

目的:探讨手术室采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照组(100例)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术后4天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十分必要。其内容包括:术前热情访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全面关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术中配合;术后认真随访。同时要掌握提高交流技术,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明确保病人顺利安全渡过术期。

【关键词】 手术室 整体护理 体会

手术对每一个病人来说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美国手术室护理协会(AORN)和美国护理协会于1975年共同出版的《手术室护理实施基准》明确指出: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必然从单纯的疾病手术期配合过渡到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1]。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2]。手术室护理人员怎样把病人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与病人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主动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1年1~6月住院的手术病人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2.5岁。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2 整体护理的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

① 观察组术前访视安排在术前一天下午,访视时间一般为10~15分,由巡回护士前往。

② 探访时可先查阅病例资料,再到床边与患者交谈。探访者收集与患者相关的信息,包括一般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了解病人的学习要求,以及是否存在学习上的障碍,以问卷的形式完成对病人的预先评估。具体评估内容:病人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病人的文化程度和一般社会、经济状况,生活史,职业,社会地位,性格特征等;病人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

③ 交待术前注意事项,如注意保暖,手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日晨的禁食、禁水、用药等。

④ 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简单的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和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等。

⑤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和各种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仪器、设备,如手术室所在的位置、手术间的温度调节等。

⑥ 耐心询问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并根据评估内容,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不同认识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

2.1.2 术前准备工作

外科手术室应同时备有不同尺寸、不同规格和不同长度的器械。术前按手术需要准备一般器械和特殊器械,各种规格注射器,必要时选择小针细线缝合皮肤以减少瘢痕。

选用与患者身材相适应的支撑固定装置和手术单,尽量避免多余的敷料,以防铺单处器械或工作人员挤压造成患者的意外损伤。

依据术后是否留置导管,选择单程、中程或长程导管,依据患者置管部位选择不同管径、不同质地的导管。Hoffman[3]研究表明透明敷料比棉制敷料更易增加置管后感染,故建议手术室选用棉制敷料固定导管。

2.2 术中护理

2.2.1 麻醉诱导期护理 病人到达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热情接待,要按手术安排表核实病人,要准确无误,并点收随带物品,为病人做好麻醉前的一切准备。对感到孤独、恐惧的病人,用手抚摸其前额、面颊,握住其双手,能增加舒适感及消除疑虑,以取得手术的配合及信心。

2.2.2 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

巡回护士要掌握病情,手术名称、术式,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步骤地主动配合手术组人员及麻醉工作。应协助手术医师安置患者,消毒皮肤,协助麻醉医师实施麻醉。建立静脉通道时,冬天应预先在穿刺部位加温,必要时需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使用高频电刀时,电极板要放在肌肉丰富的部位,以防灼伤。帮助手术人员穿手术衣,安排各类人员就位,随时调整灯光,供应洗手护士一切需要用品,保证输血、输液的通畅。器械护士术前要掌握病人的诊断、术式,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密切与术者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还要了解术者的喜好及病情需要,准备特殊器械和用品,集中精力,严肃认真,手术配合力求做到稳、准、快,严格保管好手术切除标本。

巡回护士根据麻醉要求安置,全麻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适当约束或专人看护,并按手术部位不同安置病人的手术,利用手术台的转动和附件支持,用沙袋、枕垫、固定带等物保持病人的位式。病人意识清楚时应给予解释其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外科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有密切关系。正确掌握无菌技术是预防切口感染、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由于病人术中,切口是开放的,因此,在手术室无菌技术的执行较之病房及门诊更为严格,各项操作必须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如有违反应及时纠正[4]。

巡回护士必须保证一个最适宜的手术环境。一般室温20~24℃,相对湿度要求50%~60%。手术前后用毛毯裹盖患者,术中冲洗液及输入的库存血应加温,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暴露时间。如术中疑为恶性高热,应及时报告医师,终止手术和麻醉,给予吸氧及相应的挽救生命措施。

患者受到创伤刺激加之术前禁食水,发生电解质紊乱的可能性很大。巡回护士必须精确计算,记录液体出入量。要求备好带有刻度的吸引瓶,估算时,各种敷料、手术单上的失血应计划在内,而冲洗液应从总剂量中扣除,并依据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等监测指标协助麻醉师及时准确地补充液体。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人,手术结束后,向病人讲解手术顺利,一切正常,身体很快就会恢复至正常水平等,使病人感到心理上的平衡。全麻患者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面色、口唇、切口敷料等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后适当约束肢体活动,合理科学固定各种导管。

2.3.2 病房移交 返回病房同时,手术室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应与病房护士进行移交工作。主要对生命体征、术中护理记录、复苏情况,尤其是曾出现的并发症及一些特殊护理环节进行重点交换。

2.3.3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尽量由原术前随访的手术室护士负责,一般在术后第2~3天进行,主要是征询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意见和感受,解答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意见和感受,解答患者对手术仍然存在的疑虑,指导患者预防手术合并症、促进术后康复,并评价手术全期的效果。

3 结果

根据事先设置的调查表,以问答形式搜集资料,观察组除2例病人反映术中室温偏低,其他均满意。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略)

表1显示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4 讨论

4.1 转变观念改变手术室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护理界正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病房日趋成熟,普及率不断上升。手术室护理人员怎样改变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200例病人护理实践,我们体会到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先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后观察组随访证明,100%病人认为术前访视很有必要,希望能坚持和推广。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手术室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上也将大大提高,从而改变手术室护士隔离在手术室内,终日与器械为伍,与病房护理工作脱节的传统形象[5]。

4.2 加强术中配合,确保手术顺利

护士作为病人全部利益的保护者,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巡回护士要将病人安置于舒适安全的手术,冬天注意保暖,保证输液、输血管道通畅,积极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照组有1例因电刀极板的原因,术中病人诉臀部发热,巡回护士未引起重视,造成臀部灼伤而不满意。器械护士手术配合力求集中精力,严肃认真、稳、准、快地传递器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前、术中、术后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和手术医师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数目,核对无误,做好登记,这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核心部分。

5 结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围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十分必要。其内容包括:术前热情访视;术中全面关心;术后认真随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待病人如亲人,同时要掌握提高交流技术,与来自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及家庭背景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顺利安全渡过术期。

参考文献

1 陈俐. 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近况. 护士进修杂志,1997,12(7):5.

2 黎介寿. 围手术期处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

3 王萍,宋烽. 小儿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13~14.

第4篇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护理 体会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及医疗体制改革,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加[1]。围手术期护理根据手术前期、中期、后期的护理过程,以提供接受手术的患者及其家属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及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和完整性、高品质的护理[2]。为探讨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方法,2005年以来对1500例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500例,男938例,女562例;年龄16~78岁。病历选择:神志清醒的择期手术。

结 果

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良好。

术前访视:①信息了解:任何手术对患者来讲都是较强的一种紧张刺激。为了减低患者的紧张程度,手术前日巡回护士要仔细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相关病情,对于从病历上了解到的诊疗护理等相关信息,如病因、诊断、治疗、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等,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按照计划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②心理护理:术前谈话非常重要,充分与患者沟通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素质[3]。护理人员根据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患者,表现出对患者患病的同情心和关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术前心理、生理均达到最佳状态以应对手术。③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相关手术知识,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4]。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前注意事项和术中配合;讲解镇痛与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最担心的就是术中和术后疼痛问题,此项要认真讲解,消除患者的顾虑;介绍手术目的、手术方法和术中;接受患者和家属咨询,对一些不便和患者直接交待的病情和手术的危险性,应详细地向患者亲属或患者单位领导说明,以取得理解。

术中护理:①患者的接送:接送患者时态度要和蔼,以主动沟通方式确认患者;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核查腕带标志;确认无误后方可接送。②术中护理:手术室的环境对于患者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他们就会把曾经和他们交流过的、熟悉的手术室护士当成“救命草”,这也是对我们充分信任的表现[5]。巡回护士要主动和患者沟通,关心患者,继续做好心理支持;做好必要的遮挡和保温;核对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并进行约束固定,保障术中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做好清点工作,准确及时记录手术台上物品、器械等。③术后随访:术后手术室巡回护士定期到病房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是否疼痛,主动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教会有关疼痛知识,使之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6];患者神志清醒和疼痛减轻后,最想了解的是手术是否成功,护士要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征求术后患者意见,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评估护理效果,针对问题和不足,制定措施,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打下基础。

讨 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改变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迅猛增加。手术室延用多年的功能制的针对患者在实施手术的短暂时间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也就是对各类手术在操作步骤上的配合的护理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和医学模式的变革与进步。因此,手术室的护理活动范围要扩展、更新、完善,向整体护理迈进。手术室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完成手术操作配合,克服工作被动、机械、封闭等。而新的护理模式则是在护“病”的基础上,增加护“心”。既更加注意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又同时增加了工作的主动性。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工作对更新护士观念,促进护士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工作质量和病人安全管理、密切护患关系,协调与临床科室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惧怕的事情,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和家属对护士信任度增加,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在正视自己疾病的基础上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及术中配合,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术后随访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阈值,有利于术后康复;有效沟通缩短了患者和护士之间的距离,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无论手术大小,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除了学会必要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外,一定要学会沟通艺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患病种类不同,做好心理护理,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成功。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24.

2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8.

3 陈晓华,李爱霞.急性硬膜外血肿延期钻孔引流术30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8):1454.

4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第5篇

【关键词】围术期;安全;管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R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60-02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患者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参与了这相对短暂但又极为重要的围术期护理,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围术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的缺陷、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结合我科室多年工作经验,我们总结出手术室护士在围术期对病人实施严密的安全管理流程是手术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访视:要求手术室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在术前一天对手术病人进行访视。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互相交流,使护士可以了解评估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部位、手术的危险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同时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交待清楚术前准备及术中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

1.2 手术通知单及病人腕带:上面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间号码、手术时间等。病人佩戴腕带上面也标明病人所有信息。接病人时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及病人腕带上面的信息和病志与病人进行核对,将手术病人安全接到手术间内。

2 术中护理

严格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岗位职责,以保证病人安全顺利度过手术期。

2.1 在手术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式等进行核查

2.2 术中易发生的差错事故及预防

2.2.1 接错患者:特别是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有时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所以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患者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病例及腕带核对好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以免接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2.2.2 摔伤、碰伤:在接送患者时,护士手推车头,患者脚在前、头在后,这样有利观察患者,防止发生意外。必要时上约束带,以免坠床或坠车摔伤,发生责任、事故。术中巡回护士在诱导全麻病人时不离开病人,并系好安全带。

2.2.3 手术部位的错误: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患者及手术部位,以免造成责任事故。

2.2.4 因器械准备不全、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造成意外:术前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物品准备齐全,并事先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配件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以免造成手术延误等后果。

2.2.5 不当造成的损伤:摆放时,应本着安全、舒适、视野充分暴露、呼吸顺畅的原则,正确的摆好。可在身体受压部位放置高分子手术垫,以免皮肤损伤或发生褥疮。

2.2.6 用错药、输错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需双人核对,确保病人安全。巡回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做任何护理操作时都必须复诵一遍同时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后才能操作。输血前要两人以上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并进行输血反应登记,血袋用后保留24h。

2.2.7 烫伤、烧伤:使用电烧灼器时,应将接触患者的电极板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于身体肌肉丰满处,远离心脏,防止灼伤患者。

2.2.8 切口感染:所有参加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违反无菌技术行为应立即纠正。医生在进入手术室后,到指定手术间,尽量减少走动。手术中使用的无菌器械、敷料,在使用前应仔细查看消毒日期和时间,过期不准使用,开包时首先查看包外的3M胶带和包内的灭菌指示卡,不合格禁止使用。保持手术切口、无菌器械台敷料干燥。应严格区分无菌手术间及感染手术间,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2.2.9 手术器械、纱布、敷料、缝针等遗留在体腔及伤口内: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认真清点术中所用的器械、纱布、敷料及缝针等并做好记录。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台上增加或取下的器械、纱布、缝针等应及时记录。任何人不得将器械、纱布拿入或拿出手术间,以免与手术台上相混淆。器械护士在手术中应做到心中有数。手术结束,关闭体腔或伤口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核对无误后方可关闭,并登记签名。如有疑问,术者必须认真检查伤口,必要时X光机协助查找,并记录备案。

2.2.10 病理标本丢失或差错:在术中器械护士应将切下的标本放在盛有盐水的小碗内,妥善的放在器械台上。如为较大的标本可用盐水纱布覆盖,防止干燥。术毕应将标本放入盛有甲醛溶液的容器内,贴上标签,再将病理检查单与标本核对后放在指定位置。手术室指定专人负责送检标本,送检前再次核对标本、标本容器上的标签、病理检查单,并且字迹工整、项目齐全的登记记录,无误后送检。病理科接到标本后,逐项核对,无误后在标本送检登记本上签名。术中标本送冰冻切片,应由巡回护士立即将标本放入容器内,贴好标签,写上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病理检查单交专人即刻送病理科。

2.2.11 燃烧和爆炸意外:手术室内使用酒精灯时应远离氧气。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的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密闭性,对高频电刀、电动胸骨锯、无影灯、显微镜以及其他设备应定期检测、维修。各种电源要保持干燥,以免发生意外。

3 术后注意事项

注意病人全身皮肤状况防止压力伤及交接班工作

3.1 注意检查病人皮肤状况,及时发现有无皮肤异常。

3.2 及时盖好病人以保护病人的隐私,同时注意保温。

3.3 整理病历及相关病人资料,再次核对手术安全核查表,送病人时车上放置专用防护带,以防止病人摔伤。与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将病人安全送出手术室,途中注意保护好输液管路及各种引流管路,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4 小结

以上是我科实施的围术期病人安全管理流程,实施过程中护士高度重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知外科手术配合技巧及要领,具有高度责任心,从我科实施安全管理流程至今,病人围术期未出现护理缺陷、差错、事故。

5 讨论

围术期病人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危,手术室护士应认真遵守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围术期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发生,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手术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萍,何丽君.《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中的应用当代护士[J](专科版),2011,05:75~76

第6篇

通讯作者:陈秀丽

【摘要】 目的 探讨专科化管理对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影响。方法 手术室设立专科组,在手术设备、环境、人员相对固定的前提,选择50例采用传统方法随机抽取护士配合的骨科手术为对照组,选择50例采用专科护士配合的同种手术为实验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对骨科手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术中手术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平均每台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前对骨科手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术中手术医师对护士配合满意度明显提高,平均每台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专科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深化手术室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改善医护和护患关系。

【关键词】 专科化管理; 骨科手术; 深化;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起,手术室实施专科化管理,设立专科护士组,根据手术种类分为4个专科组,其中设有骨科组,与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比较,专科化管理进一步深化了手术室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改善医护和护患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份50例采用专科护士配合的骨科手术为对照组,其中脊柱结核24例,膝关节结核15例,髋关节置换5例,胫(腓)骨骨折6例。以2010年6月50例采用传统方式配合的骨科手术为实验组,其中脊柱结核25例,膝关节结核14例,髋关节置换4例,胫(腓)骨骨折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专科分组方法 手术室成立专科护士组,各专科护士组设组长1名,组员2~3名,专科组长不轮转,专科护士每半年轮转一次。

1.2.1 专科管理方法 管理框架实行三级管理,即护士长-专科组长-组员[1]。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各专科组长座谈会,了解各专业存在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同时组织一次各专业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定期征求专科主任、医生意见,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切实起到督导作用。

1.2.2 骨科组专科组长要求 (1)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2)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骨科专科知识,精通本专业理论和技能,经验丰富;(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担负本组疑难、复杂手术和新开展手术的配合工作,做到术前有准备,术后有小结;(4)负责骨科手术间的管理,做好骨科手术器械、仪器及特殊手术用物的管理,定期检查指导本组器械的清洗、保养及灭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严格管理好术中所用的人体植入物品,详细登记;(6)负责专科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人文知识及心理知识,指导本组护士正确实施术前访视、术中关怀及术后回访工作;(7)经常听取医生评价和回访手术患者,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手术配合技巧,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1.2.3 骨科专科组员要求 (1)服从组长管理,完成专科组常规工作任务;(2)协助专科组长参与新手术项目、疑难、复杂手术的开展;(3)掌握本专科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骨科常用的C-臂X机、电动止血器、高频电刀、电动床等,熟练掌握各种摆布;(4)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科理论和技能水平,熟悉手术医生的个人习惯与特殊要求,熟练完成手术配合。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术前对骨科手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2)术中手术医师对护士配合满意度;(3)平均每台手术时间;(4)术后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前对骨科手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每台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 <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对骨科手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平均每台手术时间比较

2.2 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手术医师对护士配合满意度、术后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医师对护士配合满意度、术后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专科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以往手术排班是管理者根据手术的大小、护士的年资随机安排,手术配合流动性大,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由于医生的习惯不同,易出现理解偏差而影响手术配合质量。实行专科分组后,医护相互固定,使护士强化掌握专科理论和技能,通过连续性专科手术配合,护士熟练掌握了手术配合路径,如安置、特殊用物的准备、手术配合注意事项等,使手术配合趋于规范化、程序化,减少了差错发生。熟记医生的习惯及特殊要求,掌握了手术配合技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医护配合熟练而默契,协调了医护关系,提高了医生满意度[2]。手术进行顺利,减少了因传递器械失误、设备使用不熟练、摆布不合适而浪费的时间,手术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专科化管理进一步深化了手术室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工作内涵 多数患者术前怀有焦虑、不安心理,导致失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3]。如果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就会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潜能予以应对,并尽力配合。专科护士通过专科组培训和连续性专科手术配合,具有更丰富的专科知识及人文知识,在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时,能够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用适当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并提出应对策略。

术中注重人文关怀,对清醒患者注意控制手术间的环境和声音,保护患者的隐私,不随意议论患者的病情,尤其是骨科器械的撞击声,经常给予患者解释和安慰。巡回护士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出现在患者的视线范围内,使患者有心理依托感,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亲切询问患者感受,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感,使其心理得到稳定,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感受,运用专科知识做术后指导。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评价护理服务效果,针对问题加以改进。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康复指导贯穿手术患者护理的全过程,使患者感到手术室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深化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4]。

综上所述,手术室通过专科化管理,系统培养专科护士,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密切了医护和护患关系,提高了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毛晓萍,戴红霞.手术室专科护士组的设置与管理.护理杂志,2005,22 (8):83.

[2] 张剑芳.手术医生档案在手术室的应用与管理.护士进修杂志,2006,2(3):3.

[3] 谢倩,杨敏,陈莉,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09-811.

第7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 目的 探讨四维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设计并发放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 比较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的护理质控成绩,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维满意度调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

关键词 ] 四维满意度调查;手术室;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88-02

手术室是医院全体手术科室的运转枢纽,工作风险大、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手术室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好坏乃至成败,而护理工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细微的差错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患者满意度评价在国内逐步成为全面衡量护理质量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以是否能够满足病人的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也有文献通过对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调查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1],来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但若仅适用一种形式的满意度来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也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在 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该院高度重视满意度调查工作,创新满意度调查方式,调研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通过问题的整改落实,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科室及患者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手术量大、与手术室联系密切的手术科室的外科医生、外科护士,手术室麻醉师,随机选取部分患者或家属各3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医务人员中男性52名,女性38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8名,初级职称26名,涉及专业包括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眼科、心胸外科等。

1.2方法

1.2.1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性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2-3],咨询业内护理专家,设计4种调查问卷,包括外科医生版、外科护士版、麻醉医师版、患者版,每种调查问卷侧重点不同,外科医生版主要围绕手术安排、器械准备、三方核查、手术配合、应急处理等内容,外科护士版主要包括手术交接(包括患、药品、管路等)、手术期间护理文书规范、术前术后访视等内容,麻醉医师版主要包括麻醉前准备、三方核查、术中配合、术后苏醒管理等内容,患者版主要包括术前术后访视、术前准备、隐私保护、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等内容,给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各赋分值:5、4、3、2、1。每种调查表附有调查对象最满意的手术室护士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建议。

1.2.2调查方法手术室满意度调查每季度进行1次,护理部成立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小组,由专门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负责到麻醉科、各病区发放调查问卷,解释表格填写方法。调查表不记名,填完后当场收回,尽量避免干扰因素。表格收回后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在手术室护理专题会上组织讨论,必要时召开手术室临床科室联席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隐患或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制度完善、流程优化及业务培训,将整改情况列为下一季度满意度调查的追踪内容,直至整改落实到位。此外,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科室护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给予“最满意护士”一定程度的奖励。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通过满意度调查,护理部组织召开手术室护理工作专题会6次,手术室临床科室协调会2次,共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流程10余项,推出优质护理举措3项。

建立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与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标准,关注病人交接转运与安全查对,加强细节服务,通过病房与手术室床边交接双人核对、护送转运途中亲情交流,术前等候时专人沟通与心理护理等举措,缓解患者术前恐惧感。

修订手术交接单,确保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用药、皮肤、切口、管道等交接准确性;建立手术结束主动沟通制度,保证病房医护专人、及时、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术后病人。

加强对手术安全核查、术前术后访视、术前术后规范交接专项督查,全年手术安全核查落实率100%,术前术后规范交接执行率100%。

经过一年的系统分析调查后,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逐步上升,外科医生、外科护士、麻醉医师、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围术期护理工作和谐程度逐渐达到理想状态,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四维满意度调查可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为持续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手术室工作环节多而复杂,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且后果严重,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使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转变成实际差错事故,给患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4]。刘红通过医生满意度测评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罗丹阳应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整体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护理质量,但都存在调查对象单一,信息收集不全面的问题。该院创新使用外科医生、外科护士、麻醉医师、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改变了单一形式满意度调查导致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可以真实地反映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及时了解、分析护理管理、业务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制定有效的持续整改措施提供依据,使科室护理质量得以提升,是护理质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各项护理质控成绩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2四维满意度调查方法将竞争机制引入手术室管理,为鼓励医护人员良性竞争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增强每位护士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在四维满意度调查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所有合作人员和患者的监督,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做法也让护理人员充分感受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实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团队出现了“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先创优”的良性局面。科室借此契机,完善手术室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根据护士层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重点,对新入科护士实施路径化培训,切实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3.3四维满意度调查使手术室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临床科室手术室医护、护护关系更加融洽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手术室护士与跨科室的外科医生、护士以及麻醉师、患者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工作交接,相比其他科室而言,工作环节显得更加复杂,却并未建立适当的沟通途径。手术医护协作不默契不仅影响整体的团结,而且因矛盾印发言语冲突时,影响工作情绪及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成为诱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严重时关系到手术成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医疗事故[3]。通过四维满意度调查,及时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并通过专题会、联席会的形式迅速解决了沟通协作中存在的隐患,及时消除了负面情绪,使得围术期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配合更加默契,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工作四维满意度调查结果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满意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手术室护理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是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加强手术室护士培训,优化围术期护理流程,提升围术期护理服务的重要依据,使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手术室护理团队,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6]。四维满意度调查只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辅助手段,护理人员对围术期护理技能的掌握、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科学规范的管理才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及时强化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合理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持续整改追踪,确保实施效果。

[

参考文献]

[1]张荣.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解析及决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7):138.

[2]胡玲,蒲琴.满意度测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39-40.

[3]孟发蓉,何晓蓉.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68-269.

[4]张海伟,杨美玲,冯建萍.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的研制及其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1):3574-3575.

[5]全寒珍,蒋维连.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3(11):14-15.

第8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手术室;心理状态;血压;心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090-03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发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点。手术室是特殊的科室,与各临床科室医疗服务衔接,各手术科室的患者都需要在这同一个环境中接受手术治疗,是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结合[1]。同时,由于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源,会对患者心理乃至生理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手术室护理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临床心理护理形成对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心理及生理的耐受。我院对比综合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9~72岁,平均(42.93±11.84)岁,排除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昏迷及颅脑外伤等患者,其中骨折手术35例,普通外科手术30例,妇科手术22例,其他手术13例;麻醉方式:全麻73例,局麻27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36例,大专及以上35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文化程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访视心理疏导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1 d对患者进行访视,在核实手术患者信息和介绍手术相关情况前提下,主动询问患者心理状态,倾听患者心理问题,对其忧虑的问题进行疏导和解释,同时与陪护的家属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紧张情绪,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使其主动配合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并可以教给患者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如深呼吸、听轻音乐等。

1.2.2 手术前和手术中心理引导 患者被送到手术室后,准确、亲切地唤患者姓名,及时信息核实,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支持,介绍手术室护士、医生和麻醉师,在手术准备阶段与患者进行交流,舒缓患者紧张状态,轻柔搬运患者或协助患者上手术台,调整正确且舒适的,告知患者将进行开放静脉通路,减少由于突然操作对患者的惊扰,通常全麻患者进行麻醉引导后患者逐渐进入麻醉状态;局麻患者应遮蔽其视线,避免直视手术部位。在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和状态,及时解除患者的不适,并对明显的心理应激状态进行安慰,与其沟通让其转移注意力,关注其感兴趣的事情,缓解应激状态。

1.2.3 手术结束心理辅助 术毕清洁患者身体上血液、药液等痕迹,整理患者衣物,避免影响其外观,苏醒后轻声告知其手术顺利结束,效果良好,并给予鼓励,主动询问患者不适,及时给予处理。送出手术室应立刻告知等待家属手术成功,并给予心理鼓励,送回病房过程中关注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倾听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与专科护士进行交接。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评价[2] 采用世界上广泛应用的著名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手术室护士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对照组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天,观察组在术前访视前和术后第1天进行。SCL90量表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分量表,采用原始得分和5级评分制,本研究采用5级评分制,每个维度1~5分代表无症状至症状严重,量表应用于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评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5,效度系数为0.884,信度和效度较高。

1.3.2 生理指标检测 记录手术准备时、手术进行20 min、术毕时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对比两组数据。

1.3.3 满意度评价 术后采用问卷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沟通和责任心等4个方面,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计为3、2、1分,总分4~12分,比较两组满意度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定性资料用率表示,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资料检验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CL90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症状得分均下降,观察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和偏执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生理指标的比较

两组在手术准备至术毕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有显著变化(P < 0.05),但两组在手术准备时和手术进行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毕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满意度评价得分和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手术患者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对手术患者的个性、人格等心理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受到疾病、创伤及对手术悲观、恐惧预期的影响,表现为以焦虑、抑郁、暴躁、恐惧等为主的情绪特点,并伴有明显的机体症状,有较高的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和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心理疾病的倾向[3,4]。由此可见,手术患者是心理护理的重点人群,各手术临床科室普遍将心理护理作为重要的护理内容,手术室作为与临床科室对接并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环境,应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是优质医疗服务的延续,也能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产生正向影响。

通过应用世界著名的心理健康评价量表SCL90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价,结果显示,手术前患者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症状表现,其中焦虑、抑郁、恐惧的得分在两组都是最高的,提示三者是患者术前主要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更强调专业性和程序化,以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为目标,缺乏对患者个人的关注,可能增加患者紧张感[5]。我院根据手术室护理的流程,结合临床科室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设计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将心理护理融入术前访视、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术毕和返回病房的全过程。综合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关注患者细节,术前至手术开始是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和峰值期的观点[6],在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时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倾述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倾述使情绪得以适当抒发,手术室护士进行解答和开导,并给予鼓励,能让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因为家属的情绪和行为对患者情感认知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对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起重要的辅助作用。进入手术室准备时,患者无助感最强烈,心理症状表现最为极端,此时亲切的语言交流,可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并给予其心理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7];术后苏醒时也是患者最需要关怀的时刻,亲切地告诉手术成功,将给予其莫大的心理安慰,也是对手术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痛苦的缓解;术后与家属的交流和鼓励,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和心理的稳定性起到巩固作用,从而完成对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与临床科室护理形成无缝对接。本研究结果证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症状较对照组减轻程度更为显著,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更快。

生理机能会受到心理的影响,从而发生剧烈的波动,血压、心率是最易受到心理因素影响的生理指标,同时又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产生重要影响的生命体征[8]。患者在术前即可以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由于应激和物的影响可能会放大这种变化,甚至产生严重的突发事件,威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9]。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心理状态更为平稳,并学会自我调节,在术前降低紧张值,有助于稳定生理指标,减少对手术安全的影响[10-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手术过程中仍然存在波动,但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准备时和手术进行20 min时,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术前紧张程度和术中应激程度相对于对照组都有所下降。而且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更能使患者生理功能更平稳,减少对手术的干扰,提高手术室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燕飞,朱秀美. 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室心理护理观察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99-101.

[2] Jafar,Bakhshaie,Vandad,et al.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SCL90-R symptoms relevant to psychosis[J]. Iran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1, 6(4):128-132.

[3] Femke,Nijboer,Niels,et al.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motivation on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 a longitudinal study[J].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2010,4(1):1245-1248.

[4] 刘美云,刘秋秋,周丽芳. 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5):101-103.

[5] 吴建中,张爱萍,李静. 全程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脾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84(2):330-335.

[6] Alexander,Koenig,Ximena,et al. Psychological state estimation from 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during robot-assisted gait rehabilitation[J].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1,48(4):367-385.

[7] 贾艳艳,单墨水,王栩轶,等. 稳定化技术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干预效果观察[J]. 医学院学报,2013,(4):350-353.

[8] 姚云,常丽,朱相华,等.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3,27(2):135-137.

[9] 王维梅,李巧梅,石爽. 心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133例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24-125.

[10] 郑丽萍. 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34-1736.

[11] 张月敏,韩朝阳. 对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123-124.

[12] 万代红. 个性化儿童手术间在手术患儿心理干预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2):197.

[13] 张银凤,李秀梅,尹淑珍. 乳腺癌手术病人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护理研究,2011,25(30):2788.

[14] 林娜.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05-106.

第9篇

在自开展提高围手术期优质的护理以来,科室紧紧围绕着“以患者为中心,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为最终目标,不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而且确保了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了医患关系的融洽,显著地缓解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显著地减少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具体实施如下。

围手术前

患者在手术前都会忧心忡忡,存在心里顾虑,护士态度热情的跟患者有目的的交谈,了解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担心,赢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以最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帮助患者做好身心的护理;通过围手术钱的护理使患者增加对医护人员和手术医生的信任,使其树立勇气和信心;护理工作者要对患者关心体贴,向患者介绍相关的健康知识,如术前签字的意义.术前常规的饮食的禁忌,讲解疾病的知识和手术的意义,以及手术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担心,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

围手术中

由患者术前护理的护士接送患者进手术室,有利于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告知患者的家属陪着患者走到手术通道门前,并在门外等候,这样就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切的交谈,让患者放松心情,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以最佳的心里配合接受手术;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与人员要和麻醉医生最好配好,核实好患者术前物品的准备工作,热情和诚恳的与患者交谈,减少患者刚进入手术室的恐惧,对有急躁和呼吸急促的患者进行耐心的疏导和安抚,向患者强调手术过程中配合的相关事宜;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全程陪在患者身边,要多于患者交谈,对于老人和小孩患者做好保护工作,了解当前的麻醉效果和患者的心里状况,有针对性的给予疏导和心理鼓励,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要确保患者静脉通道的通畅,观察患者的是否舒适,观察什么体征的变化。

围手术后

手术结束后首先要解除患者的恐惧,向患者告诉手术顺利成功的消息,让患者放心的回到病房,若带有引流管,应向患者讲解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护理工作者要面带微笑的迎接患者进入病房,帮助患者舒适的卧床,将患者的什么体征告知患者,使其安心的我在病床养病,告之手术后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和意义;术后24~48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疼痛及感染情况。收集手术操作.麻醉.手术.术中护理等相关的后续效果和相关资料,从而客观评估手术期护理工作;当患者疼痛时应耐心和细心与患者谈心,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疼痛,树立康复的信心;同时对于需要卧床大小便的患者,要尊重患者的隐私,解除其顾虑。

当患者康复出院时,给每位患者发1张围术期护理意见反馈表,对围术期每个参与护理工作的人员由康复出院的患者评分,对于患者住院期间认可的优秀护理工作者给予相应的物质或其他奖励,而对于评分比较差的护理工作者,应让其检讨或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就能充分的调动起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讨 论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围手术期的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准备和患者的身体准备。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因此,通过提高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优质护理服务,大大缓解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护理工作者跟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获得了安全感更好的配合手术,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通过开展和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服务的活动,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服务质量,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医疗事故的发生也显著地减少。过去患者和家属对护士工作者的偏见,以前以为只会打针和发药,冷酷没人情味,通过优质服务树立了护士白衣天使的形象。做好围术期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但是从事护理事业的神圣职责所在,而且有效增进了医护关系的融洽,为缓解当前医院医患关系的紧张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尹小玲.心理护理在手术室的认识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53-3054.

2 迟玉春,姜振玲.老年手术200例围术期舒适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2):52-53.

第10篇

[关键词] 心理干预;乳腺癌;围手术期;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117-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乳腺癌患者是一组特殊的患者,她们承受着生命和女性美都将受到损害的双重威胁。病情与治疗手段除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外,还会给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带来极大的影响。患者心理创伤较大,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其心理反应会更为突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科学的心理护理已经成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表明,术前焦虑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1]。因此,做好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对114例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手术室和乳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4例,均为初次行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其中,保乳手术78例,根治术26例。纳入标准:年龄19~71岁。排除标准:既往曾经有过其他恶性肿瘤手术病史的患者。

1.2方法

1.2.1设计、实施、评估者研究设计者、资料收集者评估者为全部作者,干预实施者为本文第一作者。

1.2.2心理干预措施

1.2.2.1术前心理干预乳腺癌患者存在着特殊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患者迫切希望通过手术治疗以挽救其生命;另一方面,因手术切除使躯体功能的完整性丧失,患者认为其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由此导致心理冲突,产生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焦虑情绪,并随着手术时间临近而加重。因为是初次进行恶性肿瘤的手术,所以手术前主要表现为对手术成功与否的焦虑,往往会产生害怕、担心等不良情绪,这对手术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如失血量大、愈合缓慢等。

针对以上特点,手术室护士术前探视时,应当进行心理干预。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其说明自己是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人员,愿意帮助其克服一切困难顺利进行手术。应该简要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情况、麻醉方式、麻醉、手术及术中的注意事项、手术间的无影灯等,澄清患者对手术的一些不正确观念。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积极的干预措施,同时用同类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的例子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对术后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也应向患者说明,使其醒来后不致害怕。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从而产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依赖感,充分信任医护人员。这些心理上的准备,手术的实施和术后的恢复都是有益和必要的。

另一方面,患者亲属的情绪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有必要增加亲属对手术的认识了解,减少不安与猜测,避免不必要的担忧,获得亲属的理解,争取亲属的配合,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给予的心理支持。

术前访视患者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了解病情的机会,消除了患者的疑虑,当她进入手术室看见的是已认识的护士,就会产生安全感,能够正确迅速地配合医生和护士,加快了手术准备的时间。

1.2.2.2术中心理干预乳癌患者在手术室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是整个疾病治疗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患者身心最脆弱的时刻,因此要使手术患者感到被尊重,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

手术室一定要整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因为患者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交付到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患者被接到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可用几分钟时间与患者作简单的交谈,以了解其心理需要,及时帮助解决,然后亲自帮患者脱衣裤,并及时用被单遮盖,做到最小范围的暴露,以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等待病理切片报告时,巡回护士要陪伴在患者身边,与其进行交流,减轻患者的担忧和恐惧、孤独感。

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要杜绝室内刺激的对话,保持术中患者情绪稳定,医护人员之间要气氛融洽,主动合作,使患者感到医生在全神贯注地为其做手术。患者手术麻醉清醒后,护士应立即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结束,达到了手术目的,使其安心。并与麻醉师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认真详细地交接班。

1.2.2.3术后心理干预第2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随访,通过查阅病历、直接观察患者和患者交谈等活动,评价护理程序实施的效果,总结经验,促进护理工作的改进。查看有无术后并发症,向患者说明术中护士一直守候在其身边,患者配合良好,手术很成功等。

在患者得知手术室护士仍然关注其术后恢复时,会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这种心情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2结果

通过对114例乳癌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4例因缝合张力较大有小范围皮瓣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平均术后住院11 d。

3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原,常可导致患者比较剧烈的生理与心理反应,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手术及治疗效果[2]。对乳腺癌患者来说,癌症本身就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再加上手术这一应激原,必然引起患者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继之对治疗的疗效产生焦虑和抑郁为特征的情感上的紊乱。

随着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手术室的工作内容从单纯的疾病手术配合转移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护理援助[3~5]。在医院中的护士,只有手术室的护士才能在手术期间一直陪伴患者,提供给患者直接的照顾。通过手术室护士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既可了解患者的情况,做好术中、术后护理,又有利于患者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及手术环境,消除患者紧张、恐惧与焦虑,减少因手术应激所致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手术室护士不仅是手术的配合者、医嘱的执行人,也是心理护理的实施者,不但要具有医学护理学知识,而且要求具备心理学及社会人文知识。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通过访视、分析、评估、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效果评价等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正确、细致、积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手段技能,使患者在手术全程中感受到温暖、体贴和关心,放松精神、稳定情绪、舒缓压力、减轻不良心理因素影响,取得理解和配合,为麻醉及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心理支持。人文关怀的有效应用,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对其人格的尊重,对心理的理解,对需求的满足,对心灵的关怀,对精神的鼓励,对身体的照顾[6]。从而建立了合作信赖的良好护患关系,更有益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4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各有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答。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在心理护理方面使接受手术的患者感到被尊重和关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配合手术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得知系统的护理干预是一种整体、个性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其他相关手术的围手术期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腹内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Ⅰ: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其时间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2):77 82.

[2]崔振东,耿军.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2):692.

[3]陈俐,张铮.手术室护理发展近况[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7):5-6.

[4]张红伟,汤群,任柳清,等.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及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29-230.

[5]孙志敏,薛小玲.制订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工作标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2):16-17.

第11篇

[关键词] 确认制度;围术期病人;安全管理;作用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或紧急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每天的手术量大,工作流程重复性强,工作人员极易产生疲劳感。仅靠强调责任心而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差错事故仍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产生[1]。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安全管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关于双侧器官开错部位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的错误的发生,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我院于2009年12月1日起对于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该制度实施至今效果满意,取得了手术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1.实施方法

1.1制定手术病人的访视制度 术前一日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内容,携带该访视单到病房结合病历内容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1.2制定手术病人的交接制度 设立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术前由病区护士认真填术病人交接单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前患者禁食及皮肤准备情况,手术患者术中所需物品(如x光片、术中用药)等,入手术室前,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共同认真核对无误后由双方签字确认。

1.3制定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 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经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1.4制定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 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根据病历首页,患者腕带和询问患者再次进行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药物过敏史、血型等。

1.5制定手术病人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三方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并认真完成《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的内容并签名。

2.效果

本院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以来未发生1列患者差错部位差错、术式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讨论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2]。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我院制定的手术患者确认制度由手术室访视制度,手术病人交接制度,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和手术病人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五部分组成,从手术相关科室通知手术室决定手术后,手术室通过以上制定的这些制度层层把关,并由病房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患者共同参与核对患者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无误后并签字确认,从根本杜绝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3]在实施本制度的过程中,该制度的优点在于有书面文字的记载,避免了以往只履行口头查对制度,防止病人在术前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容易回答错误,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4]。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5]。加强围术期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我们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发生。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好地为社会、为患者服务,最终得到患者的满意。

参考文献:

[1]彭金来,戴红霞,李翠媚.加强手术病人安全防护的实施方法.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54-55.

[2]中国医院协会.CHA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暨主要措施[J].中国医院,2007,11(1):29.

[3]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5.

第12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2(c)-107-02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可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必将导致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全部为女性患者,且处于围绝经期,患者生理及心理均存在一些变化,而手术创伤无疑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变化更为突出。而舒适护理作为现代护理的新理念和新内容,它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围术期给子宫切除术患者提供适当的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有利于患者舒适,安全地渡过手术期,减少并发症,尽早康复。本科2009年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于2009年1-12月末实行的子宫切除术患者347例,其中子宫全切患者90例,子宫次全切患者257例。患者年龄为35-55岁,实施舒适护理与2008年本院所做的282例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及术中、术后患者发生寒战的比例,术后患者及妇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等方面,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且年龄、文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1.2.1 术前舒适护理

手术前1d,由负责该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除以往的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并确认各项常规检查是否完善外,本院于2009年开始对患者实行术前心理舒适护理和术前行为舒适护理。

1.2.1.1 术前心理舒适护理所谓心理舒适是指患者的满足感、安全感、被尊重感等心理感觉得到认可。由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特点,大多数子宫切除术患者在术前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多疑心理,对手术的疗效、安全性缺乏认识,害怕得不到满意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担心手术会带来疼痛及自身是否可以承受手术的创伤,害怕失去亲人的关心,对健康的恢复缺少信心及手术后是否会影响夫妻间正常生活,引起夫妻感情不合等种种顾虑,巡回护士应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引起恐惧焦虑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开导,并耐心回答其提出的问题,以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向患者介绍负责其手术的医生的水平和技术麻醉方式、手术方案等。同时介绍以往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同种疾病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使其增强信心,解除患者因焦虑而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并配合手术治疗。

1.2.1.2 术前行为舒适护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积极运用爱心和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增加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嘱患者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术前12h禁食,4h禁饮,必要时术前晚给患者灌肠,以排除肠内积气和粪便。以防术后腹胀,根据手术需要术前30min给予患者术前用药,用药15min后留置导尿管,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增加生理舒适度,同时告知麻醉的配合及手术等配合方法。

1.2.2 术中舒适护理

患者人手术室后,舒适护理组巡回护士以轻松的适中的语调、音量。亲切地接待患者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陌生感,搬运患者时,尽量减少身体暴露,以免患者有丧失尊严之感;麻醉前,协助患者摆好,麻醉时先站在患者对面,轻握患者的双手,用平和的语言鼓励患者配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麻醉结束后,手术开始前,为使患者感到舒适,可以给患者垫薄枕,摆时,手臂外展不超过900,并为患者伸展的双臂垫海绵垫,以保证患者舒适,并避免臂丛神经损伤,必要时用敷料为患者覆盖身体暴露部位以保暖,防止患者因室温过低,皮肤暴露过多而引起寒战;因手术需要,需要身体束缚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并注意松紧适度,由于患者术前用药,腺体分泌受抑制,常会引起口渴、口干等不适。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并用无菌棉棒蘸0.9%NaCl溶液湿润口唇。需进行静脉穿刺等操作时,力求稳、准、快,动作轻柔娴熟,减少疼痛刺激带给患者的不适,若手术时间过长,患者感觉不适,协助患者排解不适,并安慰患者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手术结束。待手术结束时,用温0.9%NaCl溶液擦去血迹和消毒液痕迹,为患者整理好衣物。

1.2.3 术后舒适护理

巡回护士送患者回疗区,指导患者家属搬运患者,注意轻搬轻放以免过度震动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协助疗区护士,处理好尿管、引流管,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去枕平卧8h,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指导正确使用热水袋方法,以防患者烫伤等。并和疗区护士做好交接后离开,手术后第3天,手术室护士再次访视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此时,应鼓励患者离床活动,嘱患者家人协助患者翻身,改变,使身体各部位交替受压,卧位的姿势应维持良好的解剖位置,避免过度伸展使肌肉紧张与牵拉,使患者感到舒适,对于患者术后带来的疼痛,应给予正确的评估和处理,指导患者在翻身。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以减轻疼痛,指导患者术后正确使用自控镇痛泵(PCA),以减轻术后疼痛并鼓励患者,使其对疾病恢复充满信心,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2 结果

2.1 患者入手术室后血压及心率波动情况

与2008年相比,通过舒适护理的应用,患者血压及心率较基础血压波动小,患者紧张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多数患者可以坦然面对手术,并且患者心中的疑虑已基本得到解决,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入室后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例数较2008年明显减少。见表2、3。

2.2 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术中及术后寒战的发生比例,通过术中舒适护理,保持手术间室温为22-25%。并且为患者适当地铺盖及手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心灵沟通,患者可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术后患者发生寒战的比例较2008年明显下降,大大改善了患者术中的心理及生理状态。见表4。

2.3 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患者及妇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评价,术后3d巡回护士访视患者,对患者及妇科医生实行不记名问卷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由2008年的76%1-升到2009年的97%。妇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由2008年的85%上升到2009年的99%。多数患者明确表示,能够坦然面对手术,对手术室护士也没有恐惧感,在手术室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