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

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

时间:2023-08-02 17:1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目前,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特别是对于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来说。如果始终采用传统人为的管理方式,非常容易发生图书信息、读者信息等记录不完善、查找图书困难以及图书入库时间长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

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对图书馆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它主要是应用一个数据库的管理软件,对图书信息、读者信息以及平常的工作等进行高效的管理,从而方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而且,这种管理系统还具有查询快捷、安全性高、保密功能强以及储存容量大等特点。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管理好读者的各项行为,借阅以及归还等,从而顺利帮助图书馆管理员做好各项工作。在进行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按照下面的需求进行着手:第一,系统的界面要非常美观,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操作起来要非常方便;第二,要储存好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确保信息的保密性,而且信息的分类要非常明确;第三,要具有较多的功能,能够方便读者非常快速的查询到自己想要的;第四,对图书的借阅、归还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保障图书的完整性。

二、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下图(图1)是系统总体功能模块图,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可以使用ADO/OLE或者是DB实现数据的相通,能够对数据起到保护和保密作用,而且,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端也是使用ADO/OLE或者是DB实现数据相通的。另外,在客户端能够对读者的业务和管理员进行管理,在服务器端主要应用的是浏览功能。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客户端主要包括了图书管理模块、图书借阅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模块、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读者预定管理模块、还书提醒管理模块以及图书统计模块和网络连接模块。其中,图书管理模块能够对图书的信息和类别进行管理;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能够进行读者信息的添加、查询和删除等;图书借阅管理模块能够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以及缴纳罚金等功能;管理员管理模块包含了管理登录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管理员自身的管理;图书统计模块记录了图书被借阅的的次数。

三、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

(一)系统的登录设计

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来说,会按照登录用户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果是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任何一台计算机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管理员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服务器上的图书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图书的添置、删除分类以及修改图书的信息等。

2、对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及时添加、删除和修改读者的信息。而且,管理员还能时刻修改读者的登陆账号和密码,甚至可以进行冻结和注销。如果读者的登录帐号被冻结,就不能再使用,直到管理员解除冻结,将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才能继续使用。

3、对读者的登录身份进行规定,设置读者的登录权限。

4、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权限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有新增加的读者时,要设置专门的读者组,将多个读者放在一个组内;设置允许读者阅读的图书,将图书进行分类;将权限管理交给读者组中的成员,让他们负责,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收回权限。

如果是以读者身份进行登录的用户,要先进行账号的注册,默认所注册的账号是权限的,可以浏览到图书馆中大部分的图书,而权限能够通过管理员进行修改。读者可以改变自己的登录密码,但是读者号不能改变。另外,读者可以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对图书进行各个方面的查询,比如可以查询图书的出版社、类别、责任人员以及正题名等,而且还能看见查询结果的排列表。

(二)系统模块设计

在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模块的设计为:

1、管理员管理模块。该模块能够对图书管理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而且管理员登陆模块还能对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等进行管理。

2、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能够对读者的基本进行管理,比如信息的添加、删除、刷新以及修改等。

3、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在该模块中主要包括图书的信息管理和类别管理,在信息管理中最主要的有图书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的查询,而类别管理中包括了图书类别的添加和查询。

4、还书提醒模块。在该模块中可以读图书还书的时间进行提醒设置,也可以选择是否打开此项设置。

5、图书借阅管理模块。在该模块汇总可以设计对图书借阅信息进行显示、刷新、修改、等功能,而且还要对缴纳罚金的信息进行及时修改,确保图书借阅信息的准确性。

第2篇

XML是Web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扩展标记语言是用来描述一种称为XML的文件的数据对象,同时也部分描术了处理这些数据对象的计算机程序的行为。为图书馆理系统实现查询功能奠定基础。

1.1XML的文档结构

一个典型的XML序言包含以下的语句成份:<?xmlversion=”1.0”?><!DOCTYPEbooksSYSTEM“books.dtd”><?xml-stylesheettype=”text/xsl”href=”books.xsl”?><xsl:stylesheetversion=”2.0”xmlns:xl=/1999/XSL/Transform>这个语句为了XML文档数据的有效性说明、XML文档的格式转换和应用程序设计。

1.2XML查询定位链接

随着XML的发展,XML文档的查询、定位、链接的相关技术规范相继出台。这些规范完善了XML技术体系,使XML稳步发展。目前Xpath、Xlink、Xpointer是W3C推荐的用于XML文档的查询链接和检索的规范。1.3XML与数据库的交换在XML技术出现之后,各种传统数据库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支持XML的解决方案来实现传统数据库与XML之间的转换。作为数据存储载体,XML文档也可以作为数据文件使用,同样可以完成传统数据库存储数据的任务和功能。

2XML查询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设计

本论文是基于我院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查询为主要研究内容。我学院是省骨干高职院校。(1)招生规模在省内高职中处于前列,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2)我学院现有多个单机版本的图书管理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兼容,数据严重冗余等问题,课题组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整个改造并结合学院中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整合情况,采用XML表示各子系统中的数据,形成图书综合管理系统。(3)使用基于XML数据的查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众多的XML查询技术当中,选择了XQuery查询语言进行研究。(4)最终通过XQuery查询技术能够对图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XML数据进行有效的查询,最后得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3实现图书管理系统的查询方法

3.1专业调查(社会调查法)

通过调查,弄清本校图书馆现有的多套图书馆管理系统运行方式,数据的格式,系统的缺陷,数据相互共享的需求情况。

3.2文献资料法

通过专业图书、期刊及网络资料等资料文献检索方式,查阅国内外有关XML查询技术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总结其教训,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做为我们研究XML查询技术在高职校图书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一个基础条件。

3.3数据搜集法

搜集学院各图书管理系统的相关开发手册资料等。主要是针对XML查询语言进行研究与应用,研究XML查询语言中的XQuery查询技术;利用这种查询技术对高职院校图书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应用。针对XML查询技术方面的资料很少,还有XQuery查询技术在高职校图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查询实现。

3.4XQuery查询技术法

XQuery查询技术从众多的XML查询语言是各个行业中表示数据的标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通用XML存储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能够将XML文档解析并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实现不同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的查询共享。

3.5主要观点和创新价值

第3篇

关键词 数据挖掘;图书管理系统;探究;设计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57-02

当今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慢慢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海量的信息要求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此时,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就成为了图书管理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1 数据挖掘技术概况

所谓数据挖掘技术指的就是从大量的庞杂信息中提取出隐秘的、之前不了解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知识的过程。近些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很多图书馆都从传统的纸质图书管理发展到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但是海量的信息也给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大量的信息很多时候都不能够被提炼出来,数据是很丰富,但是有用的信息却很贫乏。所以,怎样才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成为了图书馆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让数据挖掘技术受到极大

关注。

2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

分析

2.1 图书馆资源开发利用的缺失

其实,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流行,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但是图书管理者没有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归类整合,也没能有效地适用数据库,对于大多的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建好后,除了进行一些常规处理外,根本就没有对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也就不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这样就浪费了很多资源,最重要的是也没能达服务于读者的目的。

2.2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不足

在图书馆查询或者借阅书籍时,一般情况下都是读者向工作人员提出信息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检索解答读者问题。但是这些并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这些都使读者处于被动位置,也就意味着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着不足。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该做的不仅是为读者提供书籍等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针对读者的具体需求,挖掘出知识隐性的层面,更加贴近读者想要的

答案。

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肯定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读者借阅过一次就没有第二次,或者是热门书籍读者要预约,最后等很久才借到书或者是根本借不到,这样的话读者就放弃借阅。就会导致图书馆失去很多读者,提升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忠诚度也成为图书管理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努力,为读者提供不同于传统信息的服务方式,很好的解决读者的疑惑,就能够使图书馆的读者数量持续上升。

3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分析

3.1 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的基本原则最根本的是为了满足广大的读者,依据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水平和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读者的阅读质量。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文化部以及国家出版部门的要求,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注意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软件开发的规范,做到尊重权威的标准化体系。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还要注意到与时俱进,最好做到与互联网或者是其他网络的关联度,保证不会与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脱轨。最后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升级,能够扩展新功能,开发新的用途,做到不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最后设计的原则要注意到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结合现有的能力进行设计,否则系统设计后工作人员无法使用也是不可行的。要充分尊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习惯。管理系统设计实施时,必要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

3.2 设计的最终目标

做好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系统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通过系统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编辑之后存入建立的数据库中,供以后进行检索使用。

更好的管理书籍,对电子图书进行细致的分类,一目了然的分类可以节约读者的时间,及时的更新纸质书籍的状态,例如书籍放在图书馆的具体某个馆,在某个书架,或者是被读者借走阅读,又或者是纸质书籍有破损或者是销毁等,这些信息输入图书管理系统便于读者的选择,数据挖掘技术也会根据读者的需求推荐类似的书籍,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读者进行检索的信息得出读者的根本需求,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最后得出最接近读者需求的信息,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反馈给读者,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加便捷的得到自己所需信息。

4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

分析

4.1 吸引读者注意力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得到读者的需求以及需求的特点,这样的话就能够提前预测出读者的阅读意向,也就能够根据预测的结果提前向读者提供相关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读者对于推荐信息的反应做出改善,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得以提升。

4.2 提升读者忠诚度

读者忠诚度是检验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好的服务才能够造就高的读者忠诚度,通过数据挖掘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提供给读者个性化的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提供给读者多样的选择,读者就能够享受到好的服务,自然读者的忠诚度也就会提高。

4.3 了解读者群体的需求

数据挖掘技术中有一种叫做关联规则,通过这一规则可以发现读者群体的特征。例如可以把读者群体按照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进行分类。或者是应用更详细的分类方式对读者群体进行划分。通过分析得出他们的特点,全面了解读者的需求,这样才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4.4 提高图书馆图书的借阅率

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每天的图书馆藏书的借阅数据输入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得到读者的借阅率以及图书的借阅频率,之后依据数据挖掘得到的信息对图书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哪些图书借阅率较高就建议图书馆相关部门加大购进力度,提供给更多的读者以借阅机会,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更高效的进行图书管理工作。

5 结论

在如今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下,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建设图书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在如今网络发达的社会不被淘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式得以存在。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又展现其优势,正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更好的服务于读者,提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荆月敏.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进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黑河学刊,2014(2).

[2]宋丽军.数据挖掘在图书馆管理上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

第4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 意义 关键技术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16-02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己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借阅频繁,用户管理多变,包含大量的信息数据,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图书书目、图书借阅、用户查询进行统一、实时管理,达到各类用户的需求。

一、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图书馆的书籍越来越多,人工管理已经不现实,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来管理众多的图书。传统的图书管理需要大量的人与大量的时间去管理与建立繁琐的书籍目录与对书籍编号。随做图书信息的大量增长,只能用计算机来管理。计算机来管理图书能做到,高效,快捷,经济,方便等。特别地,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许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也不断的涌现出来。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开发网站和系统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人们对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目前来看,基于B/S模式的图书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方法,并趋向成熟。但是各有各的特点,高校不同,图书管理系统往往也有很多不同,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作以深入的调研,才能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的图书管理系统。因此,开发和实现一个适合宜宾学院实际情况的图书管理系统成为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二、关键技术概述

1 B/S 架构

C/S 和 B/S 架构是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是以局域网为基础,将任务分配到 Client 客户机和 Server服务器的一种开发模式;而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是以广域网为基础,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兴起,对 C/S 架构的一种改进。B/S 架构主要利用 WWW 浏览器,结合浏览器的多种 Script 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 技术,实现原来需要用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

C/S 架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1)对客户端软硬件要求较高,造成了开发成本的增加。

2)移植性不好,不同系统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很难兼容,如 Windows 应用程序不能在 Linux 系统环境下运行。

3)系统维护性差,升级困难。

B/S 架构的出现解决了 C/S 架构的以上不足之处,其具有以下优点:

1)统一的界面,简单易用。用户端只需安装一个浏览器软件即可访问文本、图象、声音、电影及数据库等信息。

2)可维护性好。对应用系统的升级,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

3)扩展性好。B/S 架构使用标准的 TCP/IP 及 HTTP 协议作为支撑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通过对以上两种架构的优缺点对比,并考虑到图书管理系统的现实需求,本系统采用 B/S 架构来实现,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统一界面,为系统的维护提供便利。

2 概述

是微软.NET战略的一部分。运行于Windows平台.NET框架下,其不仅仅是 Active Server Page(ASP)的下一个版本,还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 Web 开发模型,其中包括生成企业级 Web 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 提供了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可以生成伸缩性稳定性、伸缩性和安全性更好的应用程序。 是一个基于.NET 的已编译环境,可以用任何与.NET 兼容的语言开发应用程序,可以与 WYSIWYG HTML 编辑器和其他集成开发工具(包括 Microsoft Visual )无缝兼容。这不仅使 Web 的开发更加简洁方便,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所具有的优势,例如,开发人员可以用来将服务器控件拖放到 Web 页的 GUI 和完全集成的调试支持。当开发 应用程序时,开发人员可以使用 XML Web services 或 Web 窗体或其他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每个功能都能得到同一结构的支持,使开发人员能够使用身份验证方案,缓存经常使用的数据,或者对应用程序的配置进行自定义。

是当前的一种成熟技术,由于它的简单、可靠、安全和可管理等特性,在业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3 MVC 设计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最早是由 Smalltalk 语言研究团队提出的,业内广泛使用的一种用户交互程序设计模式。MVC 由三部分组成: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

1)模型。模型是业务流程和状态的处理以及业务规则的制定。模型接收视图的数据请求,屏蔽业务流程的处理过程,并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业务模型的设计是MVC 最主要的核心,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主要是指实体对象的数据保存。

2)视图。视图是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随着应用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越来越高,用户界面的处理也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MVC 设计模式对于视图的处理仅限于用户界面上数据的接收和处理,而不包括数据的业务处理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由模型来处理。

3)控制。控制是指从用户接收请求, 将模型与视图联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控制是一个分发器,用于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模型及什么样的视图来完成相应的用户请求。控制层并不对数据做任何处理。例如,用户点击一个超链接,控制层接收到请求后,仅把用户的请求信息传递给相应模型,告诉模型做相应处理,最后选择符合要求的视图返回给用户。

MVC 设计模式将模型、视图与控制分离,使得一个模型可以具有多个视图。如果用户利用某一视图的控制改变了模型的数据,那么依赖于这些数据的所有视图都应当反映当前的数据状态。因此,一旦数据发生变化,控制将会把变化通知相应的视图,从而使视图更新。

在早期的应用程序中,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耦合紧密,导致系统开发复杂、难以维护。MVC 设计模式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的分离,还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组件的可复用性。因此 MVC 设计模式在业内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文献[7-10]是 MVC 设计模式与 ASP。NET 技术相结合的实际应用;文献[12]介绍了 MVC 设计模式在企业进销存系统中的具体实现。

三、图书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开发的基础,它是一个将客户的需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为后续环节的设计与开发指明方向。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图书的系统化管理,大体有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登陆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

1 登陆模块

出于对系统安全性考虑,实现权限等级管理。系统管理员、老师和学生拥有不同的权限,在进入系统时需要通过用户名来进行权限判断,登陆后可进行不同的操作。进入系统后,首先看到登陆窗体,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身份认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过程:

⑴ 确认用户是否为有效的系统用户。

⑵ 确认用户的类型。

第一个过程决定用户能否进入系统,第二个过程根据用户的类型决定用户的操作权限。

如果是学生或老师登录,不能对各种参数进行修改,否则用 Admin 用户登陆,如果还要创建其他用户,可以在用户管理模块中进行创建和管理,在创建用户时,需要输入要创建的用户名和密码,Admin 用户还可以修改和删除其他普通用户数据。

用户列表及其权限如表 1 所示:

2 图书信息管理模块

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图书入馆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和图书归还管理三大部分。

1)图书入馆管理

图书入馆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入馆图书进行管理,当系统运行时,显示所有入馆图书的详细信息,如果入馆图书的状态显示为“入馆”,则表明该图书已经进行了入馆确认,不能再对其进行修改或删除,如果入馆图书的状态显示为“创建”,则表明该图书还未进行了入馆确认,还可对其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若对该图书信息进行了确认,则可点击入馆审核按钮对其进行入馆确认,使其变为不可更改状态。

由于入馆图书较多,如果要查看某一入馆图书的详细息,可通过 DataCombo 下拉菜单选择所要查看的图书分类名称,即可显示用户所要查看的详细信息。

2)图书借阅信息管理

借阅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图书的借阅信息进行管理,当系统运行时,显示所有图书的借阅信息,可以对图书借阅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3)图书归还信息管理

图书归还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图书的归还信息进行管理,当系统运行时,显示所有图书的归还信息,可以对图书归还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3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和修改密码两大部分。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普通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当系统运行时,显示用户名列表,当管理员选中某一用户时,可显示该用户的用户名及用户类型。

2)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模块有两个功能:一、管理员通过调用此模块添加、删除或修改用户;二、普通用户通过此模块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参考文献:

[1]周张莉.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文小铃.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第5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 借阅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了。如何管理、利用这些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是目前各所院校图书馆急需要解决的课题。学校以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为龙头,以计算机、机电工程学科为强项,带动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全面发展的特色化新型综合性高校。针对这一特点在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时按专业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图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

2、系统分析

2.1设计目标

(1)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界面,清晰的操作界面,简单易行的操作流程,使得系统有较好的可用性。

(2)为了使得系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方便学生、教师以及匿名用户等在校外或者校园网内对图书馆藏书信息、借阅信息等查询,系统应该能只需要通过浏览器便可以方便的实现上述功能。

(3)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角色或者用户的权限不同而提供相应的借书服务。

(4)系统为用户提供完备的图书信息的查询功能。系统也同时提供根据用户的角色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搜索权限控制机制,在必要的时间内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5)系统为图书馆管理员提供相应的报表统计功能,为图书管理员提供图书信息等相关的数据报表统计,为用户提供导出Excel等功能。

(6)为教师、学生等用户提供个人借阅信息等相关查询功能。

(7)系统支持图书借阅超期罚款统计等功能。

2.2系统框架

通过上述需求分析,在本系统适合采用C/S架构与B/S架构混合结构。在图书馆管理端采用C/S架构的桌面应用程序,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交互性,开放性强,最重要的是可以对系统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而在普通的计算机终端,为了满足用户可以随时通过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方便的对最新的系统进行访问,故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浏览器享受系统服务器提供的无差别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图

3、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的需求分析,分别详细介绍了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说明。主要日常管理包括借书业务、还书业务、查询业务、统计业务;基本信息管理包括读者信息管理及图书资料管理、查询功能包括管理员的查询和读者自行查询,过期查询及滞纳金的缴费情况查询以及读者预定图书等六大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4、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上述各功能模块的描述,可确定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出数据库的关系属性,并将逻辑结构转化成物理结构,设计主要的数据表结构。

针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通过对图书馆日常管理和数据流程分析,设计如下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管理员信息(Librarian),包括的数据项有:管理员编号、登录id、登录密码、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借阅卡信息(Borrower),包括的数据项有:借阅卡编号、委员会编号、处室编号、借阅者姓名、借阅者工号、借阅者电话、已借书数目等。书刊信息(Book),包括的数据项有:书刊编号、书名、作者、IS/BSN号码、状态、借该书的借阅卡ID、该书被借阅的时间等。下面给出系统E-R图,如图3所示。

5、系统测试

系统完成后采用三种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安全测试、功能测试、用例测试进行测试。由系统设计人员用白盒测试法进行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对各功能模块的进行功能测试,连接所有功能模块进行整体测试。白盒测试成功后,由熟悉图书管理业务的系统管理员协助系统设计人员进行全面的黑盒测试及用例测试,均达到预期目标。

6、结束语

本文讨论的是基于.NET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本系统设计以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为开发对象进行设计,根据对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的详细需求调研,确定了本系统的所涉及的开发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架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性能设计等,同时对本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讨论。目前系统已经基本完成开发,并对已经完成的所有功能进行了相应的功能测试。经测试,系统各部分运行正确,无运行故障,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可推广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石琨.江西省人大机关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昆明: 云南大学图书馆, 2010

[2]李刚,姚红.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与实现[J].大众科技, 2012.02: 14-15

[3]李东.基于J2EE的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0

[4]宋国顺.软件工程中UML建模的技术与分析[J].软件导刊, 2010

第6篇

新时期,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快节奏生活的形成,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全面加强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图书档案优化管理措施,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图书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该与时俱进的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探索,深入研究图书管理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改善当前图书管理现状,促进图书管理工作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一、新时期对图书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

新时期,纵观我国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发现多种因素的存在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着相应的影响,要想全面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促进图书管理作用的发挥,就应该对图书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对图书管理工作做出系统的判断,为图书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支持。首先,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因素是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种类的日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大量的图书具有一定的管理难度,并且由于图书管理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因此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对不同的图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分类,然后上架摆放,并完成归档工作,整个工作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图书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对图书进行分类,并且在书籍管理工作中图书分类的标准也相对较多,图书种类繁杂,也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1]。如按照书籍的具体内容能够将图书划分为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和经济等类型,按照图书的体裁进行划分,能够分为小说、散文、传记等,只有按照明确的分类方式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的作用才能够得到逐步的凸显,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最后,图书管理工作中归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会影响管理效果,只有按照严格的标准及时进行归档,才能够保证图书管理成效,促进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应该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争取对图书管理工作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促进图书管理成效的获取。

二、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构建数字化的管理系?y,结合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不仅能够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还能节省人工成本,取得良好的图书管理成效。在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一般需要大量的人力对书籍进行整理[2]。但是新时期借助对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通过使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将书籍背面的条形码信息直接录入到系统中,完成图书信息的归档,保证图书档案管理效果。这样即使大量图书中类似的图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区分,图书管理工作成效日渐凸现出来。

在实际应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在软件设计方面,设计人员按照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事先在软件中对书籍的种类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划分,因此不需要再次使用人工分类,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成效也逐渐凸现出来,对图书档案管理效率的强化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且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能够加强各个部门逐渐的联系促进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形成统一的整体,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得到明显的增强,能够有效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在应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只需要借助管理系统就能够实现有机联系,不仅增强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也能够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新时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获取产生着一定的促进性作用[3]。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对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逐步解决当前我国图书管理系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相应的优化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切实改善图书管理现状,促进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唯有如此,图书管理工作的问题才能够得到逐步解决,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力也会日渐凸现出来,为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撑,切实保证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在支撑图书管理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对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图书档案系统的重视,借助对图书档案系统的应用,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促使图书管理工作能够在新时期背景下取得新的发展成效。

第7篇

关键词:专科医院;图书管理

山东省安康医院(济宁戴庄医院)国际闻名、素有“中国戴庄”之称,为山东省医药卫生A级特色专科、全国最大的精神病医院之一,拥有800余人,1000张床位。医疗硬件设备和诊疗水平、特色专科的开展、科研、教学能力等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作为一家大型专科医院的医学专业图书室,医学藏书仅4万余册,其中外文医学图书约200余册;160多种中文医学期刊,外文医学期刊仅23种,这种状态根本不能满足广大医务人员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大型专科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的需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院领导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医院图书室为适应社会新时代的需求、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于2003年建立起一个快速高效的,为医护临床、教学、科研服务的新型医学图书室及电子阅览室。

1数据库的建立

该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其特点是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客户端根据专科医院图书管理特点,利用VisualBasic6.0自行设计了图书管理计算机软件,运行于在MicroftWindows98、MicroftWindows2000或MicroftWindowsXP操作系统上,具有操作简单、查询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专科医院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和流通[1]。

1.1栏目与功能本系统客户端由菜单栏和工具栏。菜单栏由登记(F)、查询(D)、报损(E)、维护系统(T)、统计(W)、帮助(H)等组成。工具栏由图书登记、期刊登记、借阅登记、归还登记、综合查询、图书报损等项目组成。

1.2图书登记在MicroftWindows2000或MicroftWindowsXP操作系统桌面上,用鼠标单击“开始”按钮,在“程序”选项中按下“图书管理”启动该程序;或在上述操作系统桌面上用鼠标双击相应的快捷方式图标将程序打开。单击图书管理,出现一个对话筐,按对话筐的项目依次填写:单本或复本、登记号码、种次、版本项、书名、责任者、出版年月、页数、开本、装订形式(精装、简装)、语种(中、英、日、俄、法等)、丛书项、附注项、国际标准书号、单价、册数、金额、分类号、书号等。上述项目记录完毕后,点击保存,再输入下一册,待要登记的图书全部登记完毕后,进行审核(修改、删除),确定无误后,点击入库。

1.3期刊登记开机启动该系统同上,单击期刊登记,弹出一个对话筐,按对话筐的项目依次填写:语种(中、英、日、俄、法等)、登记号码、分类号、种次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出版年月、卷、刊期、索书号、册数、价格、成套书价格、邮发代号,上述项目记录完毕后,点击保存,再输入下一册,待要登记的图书全部登记完毕后,进行审核(修改、删除),确定无误后,点击入库。

1.4借阅登记开机启动该系统同上,单击借阅登记,在书籍或期刊筐中识别并确认,弹出一个对话筐,按对话筐的项目依次填写:编号、书刊名称、刊号、作者姓名、图书分类、中国分类号、版次、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日期、定价、册数、借阅人、科别、借阅日期等,输入完毕后系统自动弹出该书刊的利用次数等情况。

1.5归还登记开机启动该系统同上,单击借阅登记,在书籍或期刊筐中识别并确认,弹出一个对话筐,按对话筐的项目依次填写::编号、书刊名称、刊号、作者姓名、图书分类、中国分类号、版次、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日期、定价、册数、借阅人、科别、借阅日期、归还日期、操作者等,最后点击归还。2综合查询

开机启动该系统同上,单击综合查询,首先在入库、报损、书籍、期刊选择筐中选中要查询的项目,弹出一个对话筐,可在下列项目中选择一项或多项进行查询:

按书刊名称,按种次,按附注项,按书号,按责任者,按中、外文,按卷、期,按出版日期,按登记号码,按丛书项,按国际书号,按类号,按年数,按邮发代号等。

3图书的流通

图书数据库的利用在医院图书馆的计算机上建立起一个共享的文件夹,通过局域网等与各临床科室、行政科室的计算机相连接,创建读者感兴趣的信息数据库如分类图书库等并复制到该文件夹中,定时和不定时地进行数据更新。这样使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就可以查询并索借所需要的图书了,为他们提供最便捷、快速的图书借阅服务。

4电子阅览室的利用

医院医学图书室采用山东局域网管理和维护,服务器选择dellpoweredge2600阵列镜像服务器,CPU双Xeon3.0GHz,内存4G;终端配6台PC机,以供读者检索、阅览使用。系统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2003Server,后台数据库为MicrosoftSQLServer2000。此操作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具有较高安全性,适用于中小型网络。配备打印机与复印机,建立院内网络及公共文档资料库。院内网页建设有图书知识仓库主页,首页包括系统介绍、数据库资源介绍和公告栏等。光盘检索将光盘内容拷贝到服务器磁盘阵列中并链接到图书室的主页上,医护人员在电子阅览室可以直接在网页中输入关键词或按上限时间查找所需文献。

5应用体会

图书管理系统1.0.39,主要用来管理、组织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并以表格、图表、统计图形等方式给出最终结果。应用该软件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简便、快速,可根据书名、作者姓名、图书分类、中图分类号、ISBN编号、内容简介等进行方便的查询,促进图书资料的流通和充分利用。同时应用该程序建立的图书管理数据库,可有效地对院部系资料室的图书进行科学的管理,防止图书资料的重复建设,减少图书资料的丢失。我们曾用该系统建立的图书管理数据库对专科医院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应用该图书管理数据库前,该图书馆每年都有较多的图书丢失。而应用该管理数据库后至今未发生图书丢失事件,有效地保护了图书资源。应用类似的方法,我们也建立了教学医院有关省级重点学科资料室的期刊管理数据库,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广大医疗、教学、科研人员的广泛好评。

第8篇

论文摘要: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1 信息系统的需求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转贴于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2)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3)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4)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5)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6)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7)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8)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9)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3 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1)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2)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4)信息管理资源的自动化。管理者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进行网络的查询和阅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5)信息资源实体的虚拟化。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的基础上趋向于虚拟化,构成了网络实体的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UML;建模语言;用例图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8937-02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and its Application

XU Hui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Zhenjiang, Zhenjiang 212016,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and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UML.Then,it takes more step to illustrate with a real case of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the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models with UML.

Key words: UML; modeling language; use-case diagram

目前人们普遍开始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但是很少有开发人员使用形象化的设计方法,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语言来为复杂软件系统的组件定义、可视化、构建和编制文档。而UML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这一现状,并成为了面向对象建模的标准语言。

UML主要是由Rational software公司和它的三位巨匠Grady Booch、Jim Rumbaugh和Ivar Jacohson开发的。这一标记法凝聚了三位设计者的精华,并因此促成了一个国际公认的标准的产生[1]。

1 UML的基本概念

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作为一种建模语言,UML的定义包括语义和语法两部分。UML的语义描述基于UML提供的精确元模型的定义(元模型为UML的所有元素在语法和语义上提供了简单、一致和通用的定义性说明,并且UML还支持对元模型的扩展定义),UML的语义用自然语言描述,同时在语义上,模型是元模型的实例;UML的语法定义了UML的概念、元素、符号表示法及用法,为开发者或开发工具使用这些图形符号和文本语法提供了系统建模标准。

UML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对其各种建模元素可进行详细说明,并能生成所建模型的文档[2]。使用UML时,要从不同的角色观察系统,为此定义了一个概念“视图”。视图是对系统模型在某方面的投影,它注重于系统的某个方面,每个视图是图的协作,由视图可以定义模型,模型在语义上是闭合的,它从特定的角度、在一定抽象层次上描述目标系统。可以把视图组织成模型,开发人员可从各视角观察并使用模型。

UML定义了5大类共9种视图:1)用例图;2)静态图,包括类图、对象图和包图;3)行为图;4)交互图,它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5)实现图,包括构件图和配置图。

2 UML建模过程及建模支持工具

Rational 统一过程是由UML的创始者Booch等人提出的一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这种开发过程的特点:以用例驱动,以体系结构为中心,迭代和递增的开发过程。[5] Rational统一过程把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开始、详细描述、构建、移交。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些迭代。一个迭代代表一个完整的开发周期,从需求分析到实现和测试,结果是一个可执行项目的。每一次迭代都包含编码、测试和集成,所得产品应满足项目需求的某一子集,或提交给用户,或纯粹是内部提交。每次迭代都包含了软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在开始阶段,焦点是需求的获得;在详细描述阶段,重点是转向分析和设计;在构建阶段,实现是中心任务;移交阶段的中心则在于配置。

当然好方法一定要有好的工具支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由于UML本身是一个以图形化图符为主的建模方法,因此在图形绘制及模型管理上会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而变得困难[3]。这时UML支持工具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工具是Rational软件公司的Rational Rose和Microsoft公司的Visio,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Rational Rose显得有些昂贵,但它确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软件包,它可使代码反向转化为模型、改变模型以及可以对代码进行更新来反应模型的变化。与Rational Rose相比,Microsoft公司的Visio却相当便宜,并且允许你用图表示任何事情,从架构布局到办公计划、指向路标和工程计划。Microsoft公司的Visio的最大卖点就是它是Microsoft Office的一个组件,这意味着它的界面、控件和功能与Word和Excel的标准一样。

3 UML的应用

现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说明UML建模的基本过程[4]。该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设计阶段、构造阶段和测试阶段。首先我们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是定义用例,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描述,在这部分主要是应用用例图。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当图书馆新进一批图书,图书管理员需要在电脑中新增书籍信息,对已有的书籍信息要能够修改,查询书籍信息,所有查询、列表、统计功能应可以单独对计算机类或非计算机类进行,当有读者借阅书籍时,图书管理系统还要能登记外借信息,并能对外借书籍信息进行查询,期间图书管理员可以按特定时间段统计购买新书的金额、册数,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图如图1所示。

其次是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对需求阶段的成果提出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对类进行细化建模,并提出技术框架,例如,用户界面、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永久性对象和系统接口等。该阶段最后为系统实施阶段产生详细说明文档。

再次,在构造阶段把设计阶段的类转换成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代码。

最后是测试阶段。这一阶段通常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单元测试使用类图和类的定义文档。集成测试使用协作图,而系统测试使用用例图,用例图可以用于证实客户所期望的系统行为。

可以看出,UML提供的五类视图从不同应用层次出发,贯穿于整个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减少了设计的盲目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4 结束语

在很短的时间内,UML已经成为软件工业中占支配地位的建模语言。目前它不仅是事实上的建模语言标准,也正在快速地成为法律上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Jason T.UML基础教程[M].张瑜,杨继萍,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华冠萍.浅述UML及其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

[3] 郑燕,王杨.浅谈UML[J].科技视野,2008(7).

第10篇

关键词:RFID; 图书ATM; 高职高专;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1)10-0059-03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lf-service Library System Based on RFID in the College Library

TIAN Jian-hua1, ZHOU Feng-zhen2, Lǔ Tu-zhai1, YAO Kun-bao1

(1. Zhengzhou Electric Power College, Zhengzhou 450004, China; 2. Electric Power Company of Henan,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ATM system for library based on RFID in the college library is discussed,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developed ATM system are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re elaborated. A reference is provided to apply RFID in the College Library.

Keywords: RFID; ATM for libary; college; library

0 引 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自2006年我国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首家引进该技术以来,我国深圳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公共、高校图书馆也已开始引进该技术。RFID技术的引进可以实现图书馆服务、管理的智能化。

高职高专图书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多数学校图书经费投入较少。因此,要一步到位地全面引进RFID技术实现图书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往往存在很大困难。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ATM系统可借鉴银行ATM概念,可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办证、查询、检索、预约等功能,从而为读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虽然ATM一次图书储量有限(400~600册),但结合学校现有实体馆藏及预约服务,亦可使图书馆部分实现智能化。同时,也可在ATM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加工原有实体馆藏图书,为整馆引进RFID技术奠定基础。

目前,在个别经济发达城市已有街区式24小时自助图书馆(ATM)系统出现,但这些ATM系统一方面本机成本高、噪音大,更主要的是其传送带结构使图书无法自动上架,由此又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需每天上架图书,多点还需配套物流)。另外,该机还无法同时兼容电子标签和条码技术。这些都使资金和人力均短缺的高职高专图书馆无法承受。

笔者所在的高职高专馆结合自身特点,开发了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适合高职高专的自助图书馆系统(以下简称图书ATM)。

1 设计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

设计开发图书ATM应以图书ATM机安装点所面向的读者群的实际需求为功能设计的主要依据,以智能化、标准化和网络化为基本设计思想,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现有藏书特点(条码技术)及引进的RFID技术需求,做到RFID电子标签与条码兼容、操作界面友好、易于使用、运行稳定、便于管理与维护,同时系统应具有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数据同步、协同工作的能力。

1.2 前瞻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图书馆全馆引进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确保系统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同时,系统软件应使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将功能模块与显示模块分离,分层实现模块功能(如与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模块、RFID标签读写模块等),以使各子系统的功能扩展和升级都较方便。

1.3 安全性

系统的安全性包括保证读者人身安全、读者信息安全、传输数据安全、系统操作安全等。

读者人身安全指读者在自助借还过程中不会因本设备造成身体伤害;读者信息安全指读者个人隐私信息不会因使用本系统而泄漏;数据的安全性指系统具有足够的安全权限,保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窃取和破坏;系统操作的安全性指不让非法用户来操作系统,同时要具有足够的容错能力,以保证合法用户操作时不至于引起系统出错,充分保证系统数据的逻辑准确性。

1.4 标准化与规范化

为了确保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文献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基于SIP2的数据交换协议,在实现系统与图书馆其他管理软件的数据交换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步性与实时性。

1.5 个性化

系统应充分考虑在校全日制学生、短期职业培训学员及行业企业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办证模式、信息查询、信息通知、预约等个性化服务。另外,系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简化操作步聚,同时,各操作都要提供图形提示,做到界面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图标醒目。

2 系统结构及功能实现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ATM系统一般由ATM服务机、物流系统(配送图书)、管理与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其相应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ATM服务机、系统公共组件(中间件)、运行环境、开发环境等五部分构成。

2.1 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

该平台由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监控中心子系统三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可实现对图书标签、借书卡标签的关联与注销。图书电子标签通过关联可与图书信息进行绑定,完成流通前的处理操作;借书卡标签通过关联则可与读者信息进行绑定,完成读者注册工作;同时提供图书查询、读者查询、RFID标签打印、日志查询等功能。

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用于实现对借阅图书进行检测,当发现图书有较大破损、图书放置不当时,系统将自动进行报警或提示。

监控中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图书ATM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并记录工作日志、报警日志并监测、控制ATM的运行和维护。

2.2 ATM服务机

ATM服务机是整个图书ATM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自助办证子系统、自助借还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图书自动上下架子系统四部分组成。

自助办证子系统可用二代身份证或内置芯片的学生证完成借阅证的办理;自助借还子系统用于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功能。其系统借书流程如图2所示。

借书时读者首先浏览ATM书架上的书籍,确定欲借书籍对应的架位号,然后在主功能界面上选择“借书”,刷借阅证,输入密码,系统验证读者信息,若“合法”则输入所选书籍对应的架位号,图书传送机将取出对应书籍,确认读者拿到该本图书之后,系统将自动将借还信息写入借阅证,以完成借书。

还书时,首先刷借阅证,输入密码,再根据提示选择“还书”,然后将书籍放于还书口,ATM将自动分拣入箱,同时,打印凭条,完成还书。

信息查询子系统用于实现读者借还书信息的记录、预存款记录、馆(或ATM)藏图书等信息的查询。

图书自动上下架系统可实现对ATM服务机藏图书的调整和更新。

2.3 系统公共组件(中间件)

该部分是在阅读器与应用系统之间管理RFID数据并完成其路由的平台。它介于前端读写器硬件模块和后端数据库与应用软件之间,是提供程序管理、资料过滤与汇集、事件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网络管理等机制的软件模块。

一般的图书管理软件都会有一个接口协议,本项目中的图书ATM按照SIP2协议与图书管理软件相互通讯。

系统通过数据交换模块实现图书ATM系统与图书馆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数据交换支持SIP2协议;标签读写模块用于实现各系统对RFID标签的数据读取与写入功能,可保障硬件设备更新时软件系统统一快速的升级。

SIP2接口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实现RFID图书ATM智能管理系统与图书馆其他图书管理系统无缝连接的标准接口协议。SIP2接口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通过SIP2客户端标准接口与服务器端进行连接,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SIP2服务端接口软件接收到请求后,便将信息反馈给客户端,从而实现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与图书馆其他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

2.4 运行和开发环境

系统运行基于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框架。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将功能模块与显示模块进行分离,分层实现各模块功能,其中界面层采用插件的系统架构,可灵活实现功能定义,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组件的可复用性。

3 系统主要功能特点

本图书ATM采用工业计算机、智能机械手等技术,设备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已进行无缝连接。

系统兼容RFID技术和条形码技术,可实现图书的自助借书和还书,读者还回的书本由系统自动上架,从而方便其他读者继续借阅。根据本馆需求,本机藏书600册左右。

由于采用透明书架,读者可以通过玻璃窗直观选择需要借阅的文献。做到所见即所得,看到需要的图书后,可通过按键或触摸屏操作马上借阅。设备自动打印还书日期条。

系统支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图书馆ATM与区域内总分馆的图书可通借通还。读者可以在区域内的任一个图书馆、图书馆ATM机借书还书。读者还可以通过图书馆ATM查询图书馆的相关资料。

在设备的上方配置有大型LED显示屏,可显示最新图书和在该设备上架的图书书名,便于行人了解该站点的藏书状况及新书排行榜。

可按不同区域(主校区、培训部、公司办公区)读者的需求特色,安排各区域设备的藏书内容;通过精确的统计分析各区域设备的藏书状态和读者借阅图书数据,使各区域设备的藏书内容符合该区域读者的特色读书需要。

设备采用互联网连接方式与图书馆总馆远程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并实时处理,保证文献资源信息的借阅、馆藏状态能够实时更新,从而保证资源的利用率。

可建立集中监控中心服务系统,以监控各位置图书ATM日常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处理或通知人工干预。

整个设备的软硬件制造都遵循各类国际、国内标准(如SIP II等)。保证设备的独立性、完整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等。

整体设备采取模块化和结构化设计。通过增加模块,即可增加相应功能,也便于对设备各部分的维护和保养。

可通过机械手实现图书自动归架和调整同时也支持通借通还,图书网上预订,打印读者借还信息明细。还可以通过增加媒体播放器等相关设备实现文化宣传、视频播放等功能。

4 结 语

根据高职高专图书经费少、基础薄弱、读者层次多及目前普遍的多校区等特点,本文给出了一套基于RFID及机械手技术的24小时图书ATM系统的开发方法。该系统兼容RFID电子标签和条形码,可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查询、预约、缴费、自动上下架等功能,从而为高职高专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提高图书馆智能化水平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钟新革.图书馆ATM建设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9(4):107-109.

[2]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2009(6):130-132.

[3]陈新鑫.图书馆RFID系统中间件集成应用[J].图书馆学刊,2009(10):104-106.

[4]李乃冰.基于R F I D技术的图书馆创新实践与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32-34

[5]黄飞燕.美国图书馆专用RFID规程定义互操作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8(2):31-34.

作者简介:

田建华 女,1962年出生,教授,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

第11篇

1 信息系统的需求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2)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3)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4)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5)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6)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7)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8)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9)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3 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1)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2)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第12篇

1.1主要任务

针对现在的图书馆现状,设计出适合图书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操作实现对图书基本信息和读者基本信息的计算和管理,从而完成借书和还书等相关信息的记录、修改和查询,这些一系列的程序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实现的。

1.2功能

计算机管理的界面非常的友好,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简捷,这个系统能够完成图书的信息计算、图书的信息修改、查询图书的信息、添加读者的类别和修改读者的个人信息等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开发这个系统的总体任务就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最大的帮助,帮助他们高效率的完成管理工作。这个系统的主要原则就是实用性和介绍性,组成的部分主要由5大模块。1)图书管理部分图书管理部分主要是图书的信息管理和类别管理,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各个部分的数据和内容进行添加、修改、查询等这样的操作。从而实现图书的规模化和准确化,方便今后的查阅和归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图书利用的效率。2)借阅管理部分借阅部分就是借书管理和还书的管理,借阅者借书的时候就进行借阅程序的管理,并记录相关的信息,当借阅者还书的时候,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还书程序的管理,记录相关的个人信息和图书的检查工作。此功能主要实现对各个部分数据内容的添加和查询。3)读者管理部分读者管理主要就是对于读者的信息进行的管理,按照读者的类别和特点进行归类处理,进行统一的管理之后,方便了以后的借阅和归还,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对读者信息的添加和修改。4)系统管理部分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系统的用户密码和增加新用户的这两项功能。5)帮助部分帮助部分就是系统的设计前台和后台的简单概述,还有退出系统等功能,帮助系统有更好的界面、高效的运行、简单的操作、方便的操作等这样的快捷方式,从而有个全面的功能系统,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图书的管理工作。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登录模块首先进入首页,进行查看,是不是已经注册成功,如果没有注册的话,就要返回到注册的页面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转到登陆的页面,如果下一次登陆的话直接跳转到登陆页面就可以,登陆完成之后进行操作,输入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保险起见对前两项进行验证,页面会有提示登陆成功或者登陆失败,如果失败的话就要重返页面重新登陆。2)图书搜索模块在此模块中的搜索页面中有三个文本框,书名、作者和类别,进行查询的时候在文本框中输入需要查询的内容然后点击确定,将查询的内容转到数据库进行查询,然后后台会把搜索的结果转回到前台,这样就可以显示结果了。3)借阅模块当前面的模块搜索完成之后,查看一下搜索的结果,对于自己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图书进行借阅的操作,如果确定借阅后将此次借阅的记录传到后台的数据路中进行保存,然后提示借阅成功。4)购物车模块对于自己需要的图书或者感兴趣的图书,进行借阅后,如果想要进行收藏,就要实施此操作,点击购物车,确认操作,如果成功就会提示收藏成功。5)购买模块进入到购物车,查看自己的图书,确认一下是不是自己前面确认的图书,如果需要修改的话就实施增删的操作,最后确认自己的图书。点击确认,就会跳转到付款的页面,根据提示选择自己所要付款的方式,进行付款,付款成功后会提示付款成功。系统将会把订单的内容传到后台的数据库,形成订单表,更新订单表就会显示订单的内容。6)订单查询模块进入订单查询的页面,查询的方式自己进行选择,输入查询的内容,转到数据库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的结果转回到前台的页面,就可以看到了。7)客户信息管理模块登陆系统进入到客户信息管理的界面,选择自己需要的操作方式,添加操作,输入信息,点击确认完成数据库的添加操作;修改操作的时候开始先要输入信息,之后查询,再次输入修改的内容,完成更新,删除操作与这个操作类似。

3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1)网络化的信息家检索图书管理中的借阅、归还和续借都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的网络化来实现,检索系统可以进行图书的借阅和收发的查找,然后将查找后的结果进行自动的整编,整编完成之后就会将所有的信息和数据统一到图书数据库中,这样就方便了下次的借阅和归还。在各个图书馆中,进行联机检索,将所有需要的信息量短时间内储存在图书数据库中,使得获得的信息更加的全面,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可以弥补一些图书馆本身储存量不足的问题,如果一个图书馆储存的图书不存在,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联机检索进行查找,找到之后就可以进行借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的优势互补,可以充分的发挥每个图书馆的信息优势,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1]。2)应用到图书编目管理图书的编目就是采购者把采购回来的图书交给编目部门,然后进行分类和加工,加工后的图书经过流通部门的再次整理最后到借阅者的手中,因此图书的编目过程是整个图书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图书编目环节中,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手工的书写,书写完成之后要进行刻印,之后通过打印机的打印,完成这项工序。可想而知这样的方式是非常的繁琐和浪费时间的,同时还会带给管理人员不一样的工作压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书的管理就可以减少传统图书编目的工序,从而实现计算机的自动编目过程,工作人员只需要填写主要的内容就可以了,之后进行计算机的打印,打印出标准的表格和图书条目。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流通、采访等多功能,同时还能实现一次性输入和多次输出编目的效果[2]。3)远程服务信息的全球化进程逐步扩大,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为处在不同地域的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平台。图书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中的远程服务,不同地域的读者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进行电脑的控制,从而进行图书的借阅和查看。远程服务还可以方便不同领域的读者进行资料的查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的方式与客户取得联系,从而进行图书信息的一切咨询和查阅。4)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图书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方便了图书的管理,解决了图书管理中的太多的难题,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因此未来的图书管理就要加强计算机的应用,这就表明图书管理者需要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技能,提高本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3]。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还要对图书管理者进行定期的培训,邀请知名的专家讲解现行的计算机技术,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新技术的敏感度,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