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微课教案

地理微课教案

时间:2023-08-02 17:1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微课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微课教案

第1篇

【关键词】研训 青年教师 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13-02

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教师普遍学历高、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有上进心,但其中能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术业有专攻”的却为数不多。针对青年教师队伍的特点,我校探索出一条培养青年教师的新路子,结合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以“研训”为抓手,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一、问题驱动式研究,实用性强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每个教育教学阶段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我校常常开展问题驱动式研究活动,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某个共性问题作为切入口,组织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在问题驱动下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展示汇报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广成果。如在习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描写不具体,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周围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眼前出现过的景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积累意识,每次写作时只能挖空心思、搜肠刮肚、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不够生动具体。语文教师组一致认为应当改变学生的这种写作现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感悟发生过的事情,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把事写真、写实、写活、写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讨论分析,语文课题组把“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作为研究课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教师们开始收集资料、专题学习,再集中讨论、反复研究,最后制定出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在具体实施阶段,全组语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初步推出一节作文指导课教案,推荐一位教师试讲,然后全组教师再次修改完善教案,再上课、再修改,反复研磨,最后形成了比较优秀的作文指导课教案――《观察的金钥匙》。语文教师组的组员们根据优秀教案指导方法,指导本班学生观察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方法,用规范的语言、灵活的表达技巧,把所观察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具体,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最后,每位教师以论文、课例、教研日志等方式呈现教研成果并全面推广。这种问题驱动式研训活动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常规教研活动相比,其针对性、实用性更强。在老教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在研究中提高了认识,找到了策略,积累了经验,教研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活动与时俱进,创新性强

传统、单一的教研活动形式,往往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唯有不啻葱虏呕嵊猩命力。为此,学校的研究活动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牢牢地吸引教师们的目光,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热情。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是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我校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了让教师们尽快学会制作和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培训、观摩评课、微课比赛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新模式的形成。教师们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了年轻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电脑操作技术熟练的优势,推动了活动的开展。比如,我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在开展《如何指导学生把动物写活》校本课题研究时发现,由于受生活积累差异、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指导缺失、集中批改方式的反馈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习作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语文课题组尝试将微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开发方法指导型、素材积累型等系列微课作为支架,为学生创造一个新型的习作环境,帮助他们写其所想,轻松落笔。其中《抓细节把动物习性写具体》就是动物描写系列中的典型,这节微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留心观察和有效地捕捉素材,快速掌握写作方法,从而促进习作交流与评价。这样的教学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青年教师投入到新型教学教研活动中。

三、以教师为主体,参与性强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关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研训活动中,学习的对象是教师,为了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应当不断发展与提升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研训活动的主体。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们往往不愿意在公众场合露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精心设计“师徒对对碰”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会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一个主题,如新课导入设计、有效问题的设计、板书设计、如何进行评课,等等,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当中。比如在开展以“如何找准切入点”为主题的“师徒对对碰”教研活动时,主持人先进行理论培训,然后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同台竞技。老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容应对,如在探究《草船借箭》一课的切入点时,老教师以结尾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作为切入点,设计核心问题: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再指导学生从诸葛亮的“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层层深入探究,这样的设计别出心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青年教师另辟蹊径,以课文开头句“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作为切入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层层展开课堂教学。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通过比拼,提升了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种人人参与的研训活动给予他们更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四、专家名师专业引领,开放性强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教材体系到教学内容,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一线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仅凭直觉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探索和实践往往耗费大量的精力,效率不高。而在专家、名师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方面的引导和带领下,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对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组建一个由本校名师、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研团队,聘请区内外专家、名师、学者共同参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研训活动,对教师们进行理论指导和教学示范。比如我校于2014年6月12日邀请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来学校上示范课,于永正老师执教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怀念》时,在课堂上展示的双基训练,朗读的指导,细节的处理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让全体听课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于永正老师厚实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于永正老师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睿智风趣、激情昂扬的教学语言,不仅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教师。这种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吸引了共同体学校的青年教师来参加,校内外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让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也促进了科研薄弱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

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01-02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其特点是实践性强、综合性高,实践性强体现在学生课堂理论学习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师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1]。而传统的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生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学习来加强其实践认知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素养和职业道德。但当前有很大比例的毕业生不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无法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差。基于这种状况,就我校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现状作如下分析:

首先,高校教育教W中起着引导性作用的是教师本身,学生学习知识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课堂传授,而土木工程专业特点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高的学科。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理论知识过硬,还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授业解惑,但是,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在外的实践经历相对较少,致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变得有名无实,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严重脱轨[2]。

其次,由于资源和经费有限等客观原因,学院不得不将工作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来,对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如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开出率低等,致使学生参加实践、实习的总课时不足,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3]。

最后,实践教学场地不完善。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场地不完善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一些学院根本没有建立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另一种是即便建立了实习基地,但里面的实习设备仪器无法达到实习标准。同时,很多施工单位出于安全顾虑和经济利益考量,不大愿意接收学生来本单位实习。这无法很好地开拓学生的眼界和事业,也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平台。

因此,构建完善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本人对我校基于以上现状做出的一些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加以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我校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第一,利用寒暑假学生放假时间,正是专业教师充电的良好时机。专业教师去校外单位挂职一个月,挂职单位可以自行联系,也可学院指定。第二,考虑到教师利用寒暑假在外挂职相对时间较短,而且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时间较长,短则半年,长则三年以上都是很常见的,因此寒暑假挂职期间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接触到整个核心过程。基于此,我校安排每个教研室每学期可指派一名专业教师前往相关校外单位学习进修半年,一个学期轮换一名教师,这就弥补了寒暑假挂职时间短无法跟踪学实践教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的缺憾,此改革方法在我校已实行一年,外出学习的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确有提高,已初步达到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

2.建立模型实验室。由于学生外出实习的机会相对有限,对土木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现场等知识限于感性认识和教材上有限的图片,并没有很直观的认识。并且对于一些需要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涉及工程实际情况的课程如《土木工程制图》、《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老师的课件讲解和板书画图,能理解实体的真实模样,但也不外乎少部分学生有空间想象力比较差的短板,对于这些课程,他们学习起来会感到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信心,出现上课睡觉逃课等现象,使课堂整体教学受影响。针对此状况,学校购置了一批小比例的实体模型,建立模型实验室,供教师上课带上需要用到的模型到课堂现场给学生相互传阅观摩,如一些难以想象的制图模型、钢结构课程里的焊缝种类及螺栓等构造、施工课程涉及的塔吊牛腿配筋等构造。我校模型实验室长期对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于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去参观自己感兴趣的模型,继而更好地理解课堂老师授课的内容。

3.建设结构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基地以土木工程实验室建设为依托,结合土木工程课程设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充分利用设备条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为学生实践创造平台[4]。土木工程本科教育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任务繁重,仅靠校外实习是行不通的,一些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必须在校内完成,因此,必须建立校内实训中心[5]。我校前往浙江西安等地在建设实训中心方面效果较为显著的几所职业技术学院考察,了解到建设校内结构实训中心的确在实践教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我校处于正逐步转型为应用型院校的阶段,将建设结构实训中心提上日程已势在必行。2015年已开始筹备建设校内结构实训中心,目前已选址且设计施工图纸也已完成,整个实习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0多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拥有大量实验室,还将有模拟职业环境、仿真性很强的工种模拟实习、实训场所,预计两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

4.开启“微课”教学模式。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6]。现有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土木工程专业课例如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及钢结构等课程由于知识点多,难点多,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容易找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校借鉴重庆大学等高校启动“微课”教学模式的成功典范,通过制作生动的微课教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视频调动学生兴趣,延长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W手段,学生通过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等环节,能够逐步对工程产生感性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工程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改革并非短期时间能够完成,达到较好的成果。它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反复探索,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自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强抓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希望通过以上几种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对传统教学不足的加以补充,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加强其在工程应用中的直观认识,从而更好地学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宜虎,孙凌云,陈慕杰.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200-201.

[2]夏建中,朱永明,吴李泉.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3):223-226.

[3]黄钰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6):49-51.

[4]马惠彪.地方海洋特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以浙江海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33-37.

[5]潘睿.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08):109-110.

[6]李正英.微课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市场,2016,(0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