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时间:2023-08-02 17:1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中西方;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比较; 发展与方向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西方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绿化、生态平衡等等观念深入人心,园林植物景观也逐渐向多元化、功能化、艺术化、生态化等趋势发展。下面笔者就详细分析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1 我国传统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的园林逐渐正规化开始于秦汉时期,在秦代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大量修筑皇家园林,当时的秦汉宫苑是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一》中:“始皇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丈,南北二十里,筑为蓬莱山。”这是我国古代首次关于园林方面的论著。

我国的园林完善阶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候对于居住地方崇尚“自然”,人们都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义理,各种山水审美之风全面盛行,园林方面的能工巧匠层出不穷,使得园林景观不再是昙花一现,而开始逐渐完善发展。

我国古代园林的成熟阶段在于清朝这一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将园林本身形式化,以园言志、以景寄情,逐渐将我国的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阶段推向了写意山水方面。园林的“意”表达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理,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自然万物融入其中,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2 我国当代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2.1 盆栽植物景观 优势方面:能够快速的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便于改动;劣势方面:需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建设相应的苗圃,成本颇高,且大多为一次性植物,后期养护管理费用高。

2.2 园艺式植物景观 优势方面:能够融入大量的观赏植物,色彩丰富,造型独特;劣势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强调外形与装饰功能,维护成本高,与自然发展背道而驰。

2.3 自然乡土植物景观 优势方面:能够与自然形成良好的本土风貌,再现自然景观,且管理成本低廉;劣势方面:景观设计选择比较少,受自然地理情况影响大。

3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与方向

3.1 西方古典园林的主要设计手法 在传统的西方园林设计中主要包含了8类功能:生产、装饰、观赏、游乐、空间组织、建筑材料、环境生态、遮阴。西方园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其主要经历了从装点居住环境,将自然景观引入庭院,使庭院具有大自然的气息,追求庭院与自然的融合,同时利用自然之物景观改变小气候的功能,达到追求凉爽、提升空气湿度的转变。随着修剪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植物造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开始对植物景观造型进行改变,代替原有的建筑、墙体空间,同时利用植物围合空间与引导方向,逐渐形成框景与具备各种空间效果的自然景观。

3.2 西方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随着时间的淘汰,传统的8个功能逐渐开始舍弃了过于复杂的配置方式,同时逐渐向地方特色与乡土自然气息方向发展,比如在城市环境中加入一些未经驯化的野生植物,与人工构成物形成对比,共同构建成为一种独特的美丽风景。

第2篇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植物景观设计 教学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主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对公园绿地的定义,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防灾等功能的绿地。公园绿地特色鲜明,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面积大,向公众免费开放。相应的,公园绿地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界定:一是向公众开放,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绿地的开放性;二是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突出绿地的主要功能。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是景观植物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对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空间、时间、思维三位一体教学进行研究,使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在空间、时间、思维轴向上进行合理布置,实现公园绿地植物造景游憩空间景观化、景观设计生态化、生态环境为游憩者服务的目标。[1]

1.空间轴向――顺应地势,割划空间

首先分析探讨公园绿地顺应地势,割划空间,丰富立面林冠线,突出平面林缘线曲线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调查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林冠线、林缘线的丰富变化,画出林冠线、林缘线,掌握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空间布置。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变化,依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在地形高处种植生长速度较快、冠形优美的高大乔木;地形低洼处种植长势较慢的乔木或小乔木,使其形成连绵起伏、有疏密、有闭合的天际林冠线;并通过花灌木、地被的长势,形成三维立体的空间景观结构。

(1)立面。利用林冠线的起伏也是处理空间的一个重要方式,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一是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铅笔柏、龙柏、桧柏、蜀桧等)构成林冠线,其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二是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起伏变化的林冠线,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三是利用不同高度植物的不同树冠构成林冠线,其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植物与植物搭配时,不仅要有上层、中层、下层植物,而且要有地被植物,使之形成一个饱满的植物群落。而这一群落的每一种植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波、和谐的空间。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包括落叶乔木(元宝枫、柿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等)与常绿乔木(如蜀桧、侧柏、油松、洒金柏等)。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包括适合林荫下栽植的植物(如鸡麻、连翘、小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金银木等)、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的植物(如紫荆、猬实、太平花、珍珠梅、紫穗槐等)。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有黄栌、西府海棠、榆叶梅、锦带花、平枝子、迎春、牡丹等。适合于作下层植被的有金银花、扶芳藤、白三叶、草坪草、铺地柏、常春藤等。

(2)平面。突出林缘线曲线变化的手法有:其一,灌木边缘栽植,利用枝干矮小、枝密叶茂植物(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的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其二,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可增加边缘线的曲折变化。另外在栽植排列上运用节奏、韵律等原理渐远渐近的栽植也是构成线形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应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可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龙柏、香樟、广玉兰、银杏、龙爪槐、垂枝碧桃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可选用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或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海桐、杜鹃、金丝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2]

2.时间轴向――突出植物景观季相变化

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自身经历了生长、发育、成熟的生命周期,表现出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及由大到小的生理变化过程,形成了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枝干、姿态等一系列色彩上和形象上的变化,并构成了“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象变化。植物时序景观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在种植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及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冬季景观。

3.思维轴向――创造意境

园林植物被人们赋予了人格象征,在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创造意境可使得景观更有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收集整理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如古典园林中人们对植物拟人化的应用及不同地区风土人情中对各种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收集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意境创造的案例进行拍照片、分析讲评,学以致用。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芳香、美丽的名称,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1)姿态创造意境。苍劲古松――坚强不屈;青翠竹兰――气节虚心;傲霜寒梅――不畏、无所畏惧。

(2)色彩创造意境。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

(3)芳香创造意境。桂花――甜香;兰花――幽香;含笑――浓香;梅花――暗香;荷花――清香。

(4)名称创造意境。合欢――合家欢乐;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富贵、幸福。

意境的体现应该既含蓄又具体,使整个环境风格统一。此外,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好运;翠柳依依,表示惜别及报春;桑和稗表示家乡,等等。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我国植物景观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独具特色。如用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用忍冬草纹象征坚忍的情操,用兰花象征素雅清幽、品格高尚,用的傲雪凌霜象征意志坚定。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

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无可替代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是植物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公园绿地时间、空间、思维三位一体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植物景观;生态关系;美学原则;植物群落

随着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日新月异,然而,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使植物景观处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或者用大量的栽培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但人工气息十分浓厚;或者片面强调生态效应,将大量的成年大树栽到城市和园林中。这些都是我国现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误区。过分整洁的园林景观,失去了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不讲科学的逆境栽植,带来了难以为继的高昂代价;植物,尤其是园林植物作为最有活力的自然因素,是人类维持生态平衡、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探讨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造园中的应用的基本原则对园林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植物景观造园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植物景观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感和联想。植物造景,即是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园林美学原理和环境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创造优美及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功能的植物景观。具体来讲,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材料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景观造园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如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里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意境的创造等。其二是园林植物与园林中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园林植物同园林建筑有机结合,是自然美同人工美的结合,植物色彩和柔美的姿态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在传统的古典园林中,植物与建筑无论从体量上、形式上都要求达到风格的协调与统一。

二、植物景观造园的基本原则

(一)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原则。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不能脱离环境单独存在。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有耐寒、喜凉、喜温、耐热的生态类型和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基质、不同性质的土壤有不同的植被和景观。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

(二)植物景观造园的美学原则。完美的植物景观造园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能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的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1. 多样统一的原则,又称统一与变化的原则,是指园林中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形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由于一致性的程度不同,引起统一感的强弱也不同。十分相似的一些园林植物组成部分即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过分一致又可产生呆板、郁闷、单调的感觉。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中有变化,或是变化中有统一,也就是许多艺术中常提到的“多样统一”的原则。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

2. 协调与对比的原则,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园林中协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都可以作为要求协调的对象。景物的相互协调必须相互有关联,而且含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属性。

3.对比与平衡的原则是客观世界的实际规律在艺术中的反映,在造型艺术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在园林的整体或局部空间,通过和谐的布置而达到感觉上的对称,使人舒适愉快。生物体自然存在着两种对称,一是两侧对称,如植物的对生叶,羽状复叶等,一是辐射对称,如头状花序上的轮生舌状花等。引起对称感的实体时常是一对同属的物质,给人的感觉是具体的、严格的、甚至是生硬的,这种同属性物质造成的对称有时又称为平衡或均衡,如中国古典园林大门外的一对狮子、一对槐树等。

4.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的一种布局方法。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组成的,它们都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如门前两旁配植对称的两株油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一侧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另一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5.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如路旁的行道树用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重复出现形成韵律。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比较单调而且装饰效果不大,如果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及花灌木相间排列就显得活泼一些,称为“交替韵律”。如果3种植物或更多一些交替排列,会获得更丰富的韵律感。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各种形式的变化,如方形起伏的成垛状、弧形起伏的波浪状,形成一种“形状韵律”。

运用植物景观造园是当今园林绿化的主旋律,植物是园林的主体,因此能否真正运用植物景观造园的基本原则指导园林绿化建设实践,从根本上决定着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只能遵循植物景观的基本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创造出更优美怡人的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第4篇

关键词: 植物景观; 西方园林; 中国园林; 设计手法; 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创造出独特的植物景观空间是以植物园林作为基本素材,运用艺术手法,呈现多样化的园林景观并且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前,植物景观设计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式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设计方面有几个特点:空间层次简单,历史与现实情况不符,片面追求独树一帜,忽视了古典园林的重要桥段。

空间层次的简单化,追求不符合实际的平面化设计,忽视图案化的平面构图,导致植物的自然属性和植物景观功能简单,植物所具有的生态意义被宏观的解释,没有深入到调查研究中去。

植物的景观艺术被简单的划分为季相,花果期,枝叶姿态的设计区域当中,造成实践偏差的主要原缺乏对中西传统理论的系统研究,继承和创新。植物景观设计在规划中所占比例小,主要原因出在设计人员忙于应对设计任务,无暇顾及植物景观的传统文脉,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难以指导植物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

一、 西方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整个园林的设计,流派以及形式都是为了描述园林作品的发展。目前,已经很难找出一个形容词形容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较多的学者认为园林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两大类。西方园林在整个园林演进时代的发展中,经历了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花园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功能的不断演进,出现了丰富的设计手法。

(一)西方古典园林的主要设计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一直被赋予装饰观赏,遮荫,赏玩,游乐甚至是建筑材料和生态环境等优美的建筑氛围[ 1]。西方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装点居住环境引入自然庭院等方向性问题。使之愈加的有生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追求植物的整体观赏功能,还要利用有经济价值的水果作物,有机蔬菜以及芳香性产品,进行综合性的使用。随着现代园艺的修剪技术不断成熟,空间装饰功能可以很好的被运用,可以建造出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利用植物景观代替建筑墙体,砖石构建等室外空间,利用植物引导园艺设计是不错的创意,选择框景,经过透视变化获得设计师的普遍认同感是培养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法[ 3]。

(二)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脉络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西方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以及设计的主要手法。实用田园和庭园中栽种的经济作物都是植物带来的功能[ 2]。列植,庭荫树、遮荫散步道、林荫大道、林园、浓荫曲径为设计手法的遮荫营造小气候功能。以迷园、花结园、柑桔园、水剧场和各类花坛为设计手法的游乐、赏玩功能。

利用丛林营造开闭空间的手法,将植物修剪成具有舞台背景和墙垣栏杆、绿毯和绿墙等多种花样,再运用巧妙的建筑材料,完成整个建筑施工。研究西方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具体功能,我们可以在这里面发现,植物景观在历史的进程中经历了延续,产生或者是消失的演变过程。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营造气候和遮荫是植物最基本的功能[ 4]。

整个应用方向, 判断手法不变,在实用类型分析上,整个园林设计的雏形最早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出现衰退。将实用型园林向装饰型园林过渡的国家是古希腊,它产生了水剧场,建筑材料,柑橘园,花结园,迷园。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植物景观代替成为户外厅堂,植物作为室外建筑材料,将整体建筑材料修剪成舞台栏杆和背景。18世纪后期植物景观作为园林创造游乐的主要工具,大量的运用在整体造型艺术之上,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园林空间组织和引导设计一直被设计师广泛应用,带来别具一格的效果,赢得贵族的一致赞赏。

二、 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的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传统的园林艺术按照应用分类主要是营造山林遮荫的气氛,利用植物单体,一些盆景,园林花草甚至是装饰性的物品衬托园林的整体风格。整个园林建筑在美景的衬托下会变得熠熠生辉。因此,要提炼整个剪裁技术,将峰峦沟壑以及桥灌草地等景象巧妙的运用在庭院艺术之中,可以重点突出二维和三维的效果。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环境氛围。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是变现形式的主要手法。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巧妙的运用自然景观可以达到令人向往的境界。将清风明月,树影摇扶,山林全涧,烟雨迷蒙等自然景观镶嵌在自然空间之上,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园林气氛,营造和谐的自然风光,满足造园艺术师的艺术心理,运用抒情写意的手法营造整个山林环境。

(二)当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植物景观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形成独树一帜的自然景观,运用盆栽式的植物景观,园艺景观构成空间景观[ 5]。将植物景观作为现代景观现象的研究方向,多方面的运用园艺方向,盆栽方向,自然乡土景观,根据美国自然景观设计师提出的景观六尺度概念,将幂指数为主要参数,将植物的视觉特性分为三种常见的特性,器官观赏尺度,质感尺度,形体尺度与空间尺度等三个尺度的应对法则,这三项尺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植物的盆栽尺度,园艺尺度,植物构成尺度[ 6]。盆栽方向,园艺方向,自然乡土方向三个当代的植物景观方向。盆栽式和园艺式方向强调了样式或者是自然的理想状态。从自然的风景园林方向看出对自然的态度和理解,这与我国人民崇尚的自然观念不谋而合,适合当前的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但在养护和空间尺度上要形成独特的风格[ 7]。

当前利用园艺和盆栽的手法营造植物发展的景观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利于当前的城市化发展。在生态环境中,思考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的发展,取其精华在生态环境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8]。众所周知,园林艺术要融合在世界潮流之上,园林的要素要结合在世界潮流之上,给环境带来全新的气象,西方园林在植物景观上逐渐演化,给其他国家带来借鉴,怎样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利于园林事业的发展,这常常引起人们的思考,我国园林事业的走向适合怎样的科学发展道路,怎样进行及时的解决,都是当前需要面临的难题[ 9]。

三、结语

目前,我国园林艺术主要是借鉴西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手法,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方法,在园林功能上注重遮荫,装饰,赏玩以及植物组织和引导空间发展两个基本表现形式。赏玩和装饰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公园和植物园林中,将园林艺术运用在建筑材料之上可以减少材料,保留植物景观,保留传统的服饰,营造优雅的气氛,在西方艺术中,赏玩和遮荫以及装饰,都是对植物景观的引导甚至是探索,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法对营造我国的环境建设有重要的价值[ 10]。

参考文献:

[ 1] [ 美] 伊恩# 伦诺克斯# 麦克哈格著. 芮经纬译. 设计结合自然[ M] .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 2] 朱建宁, 郦芷若. 西方园林史[M ] . 郑州: 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

[ 3] [ 日] 针之谷钟吉. 邹洪灿译. 西方造园变迁史[M ]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 4] [ 英] 克劳斯顿# 布瑞安. 陈自新, 许慈安译.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 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 5] 刘少宗. 园林植物造景[ M] .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 6] 李树华. 建造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 J] . 中国园林.2005. 1

[ 7] 李雄. 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向与结构解析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6

[ 8] 朱建宁. 法国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旗手吉尔, 克莱芒作品选取登[ J] . 中国园林. 2003 ( 08)

第5篇

[关键词]园林空间;景观;园林植物;营造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36-01

园林植物是园林空间景观设计的一大重要要素,它的应用能让园林空间变得更加美观,景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从园林空间的构成来看,山、水、建筑和植物是四大基本构成部分,缺一不可,植物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美观和绿化,既能提升园林的环境效益,又能优化其社会效益,促进园林建设事业长足发展。为此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一定要合理应用园林植物,坚持营造原则,切实确保园林空间景观设计的合理、高效性。下面对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设计与营造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正确、合理的营造手法作详细论述。

1.园林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所谓园林空间,实际指具备了山、水、建筑和植物四大基本构成要素的空间组合结构,具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等特点。从园林空间的定义上分析,其实质其实是一种环境布局,亦或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设计形式。

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很多,除了山、水、建筑、植物四大基本要素之外,还包括其他装饰物。以园林植物空间为例,设计者在设计园林绿地时,主要以乔木做设计要素,其围合程度由乔木高度决定。园林绿地空间设计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主要体现在气候季节上。园林空间景观设计按照植物外部形态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灌木、藤本、竹类、花卉、草皮等六类。为了进一步优化园林植物空间设计效果,提升园林美观价值,正式设计时,设计者要准确把握好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时间四大维度,以此确保园林植物空间景观的美观性。

2.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作用

如前言所说,园林植物是园林空间景观构成要素之一,对园林空间景观起重要的营造作用。比如中国古代的古典园林,设计者在设计时不仅十分重视要素配置,还重视空间组合,体现出了错综复杂之美。又如中国现代园林,空间营造尤为注重技巧,设计者娴熟的应用技巧变化将现代园林韵味加深,杜绝了园林设计的平淡无奇。总的来说,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可丰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园林植物不仅形体多变,还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在园林构景中,设计者都会应用园林植物来辅助其他构景要素,达到构景完善的目的。如:植物与地形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者加深地形带来的空间感;与岛屿、堤岸设计相结合,可突出水面层次,强调色彩;与建筑相结合,可尽量软化建筑轮廓,改善建筑具有的突兀的空间感。

2.2可协调园林景观环境

除了可被当做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物使用之外,园林植物还承担着园林空间协调的重任。随着绿化园林的推出,绿色逐渐成为现代园林的基本色。从色彩心理学分析,绿色虽然能让人心情愉悦、舒畅,但过多的、杂乱无章的绿色则会获得反效果。所以在园林景观营造中,设计者不能一味的、毫无章法的应用绿色植物,而是要重视植物材料、大小、形态的选择,尽量满足园林空间设计的协调性要求。

2.3可满足园林构图要求

园林植物的应用可充分满足园林空间景观设计的各种不同构图要求。比如自然山水构图宜采用三五成丛式结构,协调规整环境宜采用成行成排式设计方式。花坛、花丛等植物适合在开朗空间里使用,这样更能烘托出园林的风景气息。

3.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得知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占有地位,能有效提高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下面,笔者结合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对景观设计中遇到的以植物为主的空间景观设计方式作详细分析。

3.1开敞空间营造

开敞空间具有视线一览无余,无私密性特点,对于该类空间的营造,设计者在应用植物这一设计要素时,要尽量选择低矮型植物,因为低矮植物具有伏低特点,不会阻碍人的视线,并且能高度体现出园林空间的明快、开朗感。开敞空间频繁使用的低矮植物有:草坪、斑斓小花卉、矮小灌木丛等等。

3.2封闭空间营造

园林景观设计中,封闭空间营造要注重植物的高度与密度控制。封闭空间具有的特点私密性、屏蔽性。人的视线所及之处并不多,因为周围植物、建筑等会将视线围合、遮蔽。一般情况下,封闭空间营造多采用高大植物,如雪松、海桐等。

3.3覆盖空间营造

所谓覆盖空间,实际指由高大、浓密型遮阴乔木构成的顶面围合空间,具有较好的通透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们安全感、归属感。该类空间的营造要重视植物或数木树冠的厚度,其厚度不同,所营造出来的空间通透感便不同。

3.4重视植物的毒害性

要提及的是,尽管大多数植物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后,都能为人们带来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并配合周围构景要素,营造出或安静、或明朗的感觉,但个别植物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园林设计者必须正确掌握各种植物的不同特点,避免毒害植物误用。比如在应用观赏植物时,可大量使用乡土树种,这样既能保证健康,又能促进乡土树种声场发育,快速形成园林植物景观。

4.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园林景观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园林景观营造与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园林植物的重要性,笔者建议园林工作者在空间景观设计中严格做好植物应用管理,综合考虑植物花期、习性、体形、体量等多个因素,切实做好园林植物设计,以此挖掘出园林植物的更多空间造型,以及更多可塑性。

参考文献

[1]德嘉.园林植物景观配置 按传统造园手法取裁植物景境(上)[J].园林,2012(02).

[2]蔡景伟.园林植物与滨水景观要素的空间营造研究[J].现代园艺,2012(08).

第6篇

关键词:植物造景;艺术原则;特点;意境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t landscaping of garden plants landscaping art principles, new features,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beauty of composition technique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plant landscape; artistic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 artistic concep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1.1统一性

在植物造景中,运用统一的原理主要体现在配置的植物在树形、体量、色彩、线条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凡是同一树种成片栽植,最易形成统一的气氛。在一个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多样,加上不同的植物形态各异,为植物造景提供了非常富于变化的客观条件。所以在进行植物景观配置时,要利用不同的植物的形态变化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创造形态和谐而又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植物枝、叶、花、果的质感,是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对象,如枝干的光滑与粗糙、叶片的蜡质与绒毛、单叶及复叶等,给人的视觉效果均有差异。在利用植物造景时都应考虑,同样也应注意季相变化以及与环境的整体统一。

1.2协调性

植物界中的树木本身存在的许多大小比例关系是非常协调的,如树冠长与树高比例、树叶长宽比很接近人类所推崇的黄金分割率。在植物造景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用比例协调的美学原则,使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之间,以及植物不同种类之间建立起和谐的比例关系,给人们创造柔和、舒适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当植物与建筑配在一起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

1.3均衡性

地面上的孤植树,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聚焦点,而地面上两个相似的植物同样吸引人的注意力,产生平衡的效果#这就是均衡的作用。均衡就是平衡和稳定,对称是最简单的均衡。影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植物体量的轻与重、质地的厚与薄、色彩的浓与淡等因素。

1.4韵律性

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如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一种乔木及一种花灌木相问排列称为“交替韵律”。随着植物种类增多或更多一些交替排列,韵律感会逐渐丰富。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水平状,方形起伏的成垛状、弧形起伏的波浪状,从而形成一种“形状韵律”。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是选择植物的首要原则。以宏观方面看,植物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园林美的素材;从局部看,城市中各类型的绿地都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植物景观中植物的选择,必须符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应该适应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大气和水份循环起调节作用,进而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植物要起到这种作用,必须自身生长良好,抗污染,抗干早,抗病虫害,管理方便等特点。在园林植物配置中。

2、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新特点

现代园林由于其历史时期、造园者、服务对象等不同于古典园林,因此形成了极其鲜明的特点。

2.1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植物造景中遵循自然群落组成、结构进行植物的组合。

2.2注意科学配置耐荫植物现代园林作为人们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以室外活动空间为主,绿地比例要高。配置植物时要做到适地适树。

2.3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植物材料的应用范围从传统的建筑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景观和功能。

2.4现代园林重写实现代园林作为大众的一种公共空间,与传统的诗情画意相比,开阔的疏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则更加合乎现代人的口味。

2.5草坪、花卉大量应用现代园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应用已成为一个

发展趋势,而且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2.6植物材料丰富多彩我国的种子植物超过2.5万种以上,其中乔灌木种类约8000多种。但是,真正用于造景的植物各地分布不均匀,许多植物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引种驯化,以丰富园林植物景观。

3、意境美的本质

意境是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作品的灵魂。意境的组成因素是生活中的景物和人的情感。它的产生是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受反映的结果。景和景点是由植物空间构成的艺术品,具有完整而生动的外形。观赏者通过对“景”的欣赏而产生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又转化为一种“意”。在作为意境载体的绿色植物空间中,设计者通过对客观形象的表现,以“意”这种“语言”告诉人们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气质。好的植物造景既有美的形体,又有美的灵魂,具有“形”与“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美的意境给人以艺术享受,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意味无穷,并对人有所启示,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人们浮想联翩。充分挖掘植物意境美的本质,可为营造意境美提供积极的指导。

4、意境美的构成手法

对意境美的本质进行探讨的过程,可以说是植物造景的第一个步骤,是“立意”阶段。经过充分而细致的“立意”过程后,就需要进入下一步的“表达”阶段,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之美。

4.1模仿。自古以来 ,中国传统的植物造景就大量采用了模仿的手法来体现意境。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三五成林”等手法,都是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模仿。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爱好自然、欣赏自然,并有意将自然引入生活环境中。

4.2抽象。抽象的手法是对事物特征的精华部分经过提炼、加工,并通过植物景观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使较为深奥、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被人们理解。在城市“点”空间中,可以看到一些运用植物的平面构图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符号”或“片

断”,它们都是将植物材料经过抽象处理后,用于表达不同的主题意境。

4.3隐喻

隐喻的设计手法是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场所的历史与环境,在设计中通过具有认知、感知的植物空间来创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题的植物景观。用隐喻手法设计的植物空间大多在视觉上带有文化或地方特色的印迹,具有表述性,易于理解。

4.4象征

象征的手法是利用艺术手段布局植物景观,通过人们的联想意识来表现比实际整体形象更广泛、更复杂的内容。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大都伴随着一定的主题目的而成为整个景点空间的核心。在古代,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植物造景多以寓意历史典故、宗教和神话传说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现代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切植物景观的核心“意境”所在。

总之,植物造景要以艺术美原则为指导,合理运用优良的园林树种,充分展示园林植物的形态美、群体美,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提倡以植物造景体现园林景观意境之美的主流,已不是新的话题。也是现代植物造景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徐德嘉,周武忠.植物景观意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3.

[3]赊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南京:科学出版社,1987.

第7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绿化

0 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美的园林设计和自然景观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带来新鲜的空气、愉悦的情绪和健康的身心。而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该文探讨了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以供园林工作者参考。

1 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1.1 调和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体现调和的原则,找出其近似性和一致性,这样的配置会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相反,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1.2 韵律

体现造景韵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杭州白堤,堤旁桃、柳间种、花开时节不同色彩极富韵律感。此外,“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果相隔50~100m配植1株枫香,则不会使游人感到单调。

1.3 统一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也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以免变化太多,使整体杂乱无章,失去美感。体现植物景观统一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重复的方法,如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等方法构建行道树绿带,就是重复方法在现实中应用的实例。

1.4 均衡

均衡配置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会使景观显得稳定。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会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2 不同背景下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2.1 皇家古典园林

为了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兴旺不衰,常选择体形高大、四季长寿、苍劲延年的树种进行规则式配置,如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等。

2.2 古典私家园林

由于古典私家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的理想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梅则表示有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等,植物配置多以诗情画意相结合。

2.3 纪念性园林

此类园林庭院与建筑多是以祭祀为目的的寺庙或是为纪念革命先烈而修建,多具有庄严、稳重的特点,植物配置常用松、柏来象征对祖先的崇敬或对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水垂不朽的精神的怀念和敬仰,配植方式一般采用对称等规则式。

3 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生态原则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间题,使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有其生态价值,人们迫切需要城市园林再现自然,植物配置更要顺乎自然。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应在植物功能上加以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3.1 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

空间划分要依据地形、水面、空间等合理进行。在大、中型园林里,要大、小空间合理配置,使植物空间的立体轮廓高低起伏、平直有序。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的重复,但要有韵律。

3.2 植物配置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情况差异显著,植物种类繁多。因此,要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研究,开展引种驯化,应做到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花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因此,因地制宜地扩大和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提高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3.3 植物配置应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现代大型园林,必须注意乔木、灌木成片成丛的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突出景物的立体感。多树种配植,除不应妨碍每一种树固有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要将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合理搭配,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稀疏,或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透视线;对视野零落的地方,要组织致密的树丛遮蔽。

3.4 植物配置要求与建筑相协调,自然有致

植物随季节和年龄而异,可使建筑物产生季相变化,丰富建筑的庭院景色,如园林中的门,可以门为框,通过植物配植,与路、石等进行精细的艺术构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窗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为框景的材料,在古典园林中,漏窗、月洞和植物相得益彰的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丰富了,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门窗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学科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风格也越来越多样,而植物配置与造景,作为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的价值必须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那些具有长久生命的作品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而服务。

5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造景

Abstract: plant landscape is the application of trees and shrubs, vine and herbal plants to create landscape, give full play to the plant itself, lines, color and form natural beaut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3 d facade, pleasant scene. Perfect plant landscape design must have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quality of both high unificatio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plant and environment in the unity on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through the artistic principle reflects plant individual and group of formal beauty and people i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generated when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Key words: the city garden; Plan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植物作为园林造景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它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活物质,它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最能反映出景色的自然特性,这正是中国园林景观生命力存在的源泉。

1 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方法分析

1.1 自然成景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从秦汉时期帝王苑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隐士的自然山水园,再到发展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皆追求自然的景观风貌。园林植物造景树木花草的品种在选择上都应因地而异,求精而忌繁杂。在配置时模仿自然山林植物景观,位置错落,疏密有致;或直接利用自然植被,进行精心的梳理,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1.2 寄情于景

传统造园植物造景中,不仅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引自然之象,受自然之理,传自然之神,更有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面里减景。在传统园林植物造景中,为丰富环境的意境特色,通过楹联、隔额、题咏等手段,将花草树木的名称融入于园林景观题名中,提升环境的艺术境界。

1.3 空间组景

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景是根据各种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合理巧妙布局,形成收放有序、进退结合的园林景观与空间艺术效果。城市园林设计讲求含蓄,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空间特色。利用植物枝叶的疏密关系可对空间进行分隔、引导以及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

1.4 色香染景

借助自然季相的变化和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是城市园林设计植物造景艺术的一大特色。园林植物配置时通常使用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增强季节感。如以花木取胜的有留园片植桃花形成“小桃坞”,拙政园广植白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蛾千队雪成围”,留园“涵碧山房”描述的则是靠近池塘边栽植荷花的景象。还有留园的“西山枫林”是以观赏秋季枫叶飘丹,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此外传统造园除重视运用植物色彩体现环境美景外,还善于发挥植物的芳香功能,营造富有韵味和情调的园林环境。

1.5 四时造景

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和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造景外,还可利用这样的变化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这也是中国传统造吲植物造景艺术的一大特色。利用植物不同的花期果期,运用巧妙的组合方式,形成四季有景可赏。如“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描绘了园林植物的四季景观,同时展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神韵。

1.6 衬托建筑

在古典园林中,往往建筑的比例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建筑旁的植物必须与建筑本身及其环境相协调。当建筑物的体量过大或过小,建筑形式有缺憾或建筑色彩不美,位置不当等等,都可借植物来弥补。其次,建筑物规整的几何图形,可由植物弯曲而自然的线条加以美化,从而获得一种动态的均衡景观效果。再者,植物丰富的色彩可以很好的渲染色调单一的建筑外立面。在传统园林中,建筑物的墙面一般多为淡色,可配置花色艳丽叶色翠绿的乔灌木,从而增添建筑的色彩美。

1.7 主从配景

城市园林设计很注重主从关系,以建筑为主植物作为衬托;但对于纯植物造景时,同样也有重点与一般,主体与客体相区别的植物景观配置形式。如沧浪亭“玲珑馆”周围主要种植各种翠竹,配以古柏、芭蕉等植物,体现“秋色入林红暗淡,同光穿竹翠玲珑”的优美清幽的自然景色。

2 城市园林植物造景过程分析

2.1 立意

园林植物造景挖掘的过程,即是创作者从从自然中或诗情画意中汲取有效的、切合创作者欲表达、展示的某个场景,构思规划意境营造的过程。当然,任何造园“立意”,都不能脱离客观的自然条件,要通过对整体艺术形象的把握,构思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显现造化自然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意的来源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大自然,一是诗情画意。立意,就是造园家抓住了大自然某一典型性的景象,或选中了诗情画意中某一美好的境象,因地制宜地进行艺术构思,并用物象要素将其呈现,从而使游赏者在观察、体验中产生意境。园林植物造景的营造必须先有一个主题思想,不但全园需要一个主题,就是园中的每一个局部景观的组织也需要有不同情趣的主题,也就是通过意境的物象材料组织经营,谋求其意象特征的表达方式的创建,乃至引发人们的心理感应、审美想像的预见场景与再创造场景的再现。

2.2 融情

在构思立意的基础上,运用园林艺术和技术的各种方法,因地制宜使意念中的艺术形象得以生动地实现,这是意匠经营、文循意出的过程,也是为意境寻找准确、适合的形式的过程,该过程是融情入境,寄托设计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大多采用山水法创作,园林形式都归于自然是山水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就是把自然景色和人工造园艺术巧妙地结合,以山体、水系为全园的骨架,模仿自然界的景观特征,创造第二个自然环境,产生某种意境。

2.3 传情

园林植物造景的表达,另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文字来实现,它集中体现在园名和景名的确立上,此外,它还通过额题、对联、摩崖石刻等形式辅助传达。运用“比”、“兴”手法。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和“兴”有时很难决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来传达情意。通过文字艺术的暗示、象征作用,引起游赏者的想象和联想,达到心与境会,产生象外之境,使作者隐含于景观之外的诗情画意,实现园林植物造景动情的美学价值,最终产生意境美。

2.4 共鸣

园林植物造景的完成,不仅需要造园家的苦心设计,同时也要通过园主人或游赏者的接受来完成的,观赏者从客观的物象元素造就的园林中,感受来自创作者所编排的艺术符号,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与文化修养,触景生情,取得情感交融和审美的愉悦。也就是说,创作者无论营造怎样立意新颖、鲜明、深刻的意境内涵,都必须通过游赏者的体验来实现的,那么游赏者的体验是根据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物象元素和意象符号来开始进行的,园主人及游赏者是意境实现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分析,园林植物造景营造过程是创作者与游赏者通过园林景物交流的过程。那么,客观景物与游赏者所融合的过程,即园林景物与游赏者的刺激反映,一并都是园林植物造景的完成的重点内容。

3 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美是指观察者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联想、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植物景观内在美。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园林植物造景最早是从诗与画创作而来,是意与境的结合。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物境感受。作为园林主要构景要素之一的园林植物,其种类繁多,姿、形、色、味各异,各具独特的生态学特征。

参考文献:

1.卢惠英.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

2.董雅清,郑理明,施俊雅.浙江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手法研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第9篇

关键词:景观没计;生态环境;植物景观

一、植物景观设计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的优劣与否,除部分限制于天时地利外,更多的取决于造园的设计者是否匠心独运,是否能巧妙的运用地域和环境上的特点,融自身的审美观念于其中,自树一帜。因此,设计于前,布局于后;选材于前,施工于后;造景于前,融合于后。当然,不计效果和投入的现在造园,是不可取的,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造园,也是浅薄和无区,必难为时代流芳。“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计谋,策略之意。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一)园林设计原则。=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二)我国的园林设计理念。我国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体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园林设计讲究多种技巧,而整体理念始终一贯,即人与环境的和谐。关于这一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即“风水学”。因为现代过激的文化理念,现代人将传统的“风水学”弃之如遗。风水学固然有很多糟糠,但也保留了许多有益的内容,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不宜一味地盲目否定。

二、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顺应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

植物造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必须从自然植物群落汲取创作灵感,造景中栽培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一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

对植物景观的欣赏。西欧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是规则式。其根源始于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植物被整修成各种几何体及鸟兽形,在总体布局上植物景观与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协调一致;东方自然式植物景观,模拟自然景观及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个体美及群体美,从宏观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自然式植物景观体现宁静、深远、活泼的气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

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曾风靡英伦的自然式园林,在于提炼和意境的营造一即“深远含蓄内秀的诗画园林”,从王摩诘的辋川别墅到避暑山庄的知鱼桥,莫不如此,而园林意境如果仅靠山水建筑,不过行尸走肉而已,只有在缤纷多彩、婀娜多姿的植物点缀下,才得以焕发生机。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手法和独到之处 在植物造景中深受山水诗画、哲学思想及习俗的影响。选择植物重视“品格”,形式注重色、香、韵,还要具有画意。

中国古代形成了山水诗画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模仿自然,贯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其立意多为清高隐逸,超世脱俗 其中“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反映在植物造景中则是要求仿照自然状态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与山石、水体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状态的环境。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作为情感或表达意境。植物由于生长环境和抗御外界环境变化能力不同,在人观念中留下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松刚强、高洁,梅坚挺、孤高,竹刚直、清高,菊傲雪凌霜,兰超尘绝俗,荷清白无染人们对花草树木的鉴赏.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

三、植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战胜自然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大片绿地被占用.树木被砍伐.导致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恶性发生.泥石流、海啸、沙尘暴……幸运的是,人类已经从受到的惩罚中逐渐清醒,认识到植树造林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温度、湿度以及净化空气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植物能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对所居住的周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珍视生命、珍惜曾经拥有的绿色家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住在园林式的城市.住在园林式的小区,成为人们的向往。而当今世界对园林这一概念已不仅是局限在公园或风景点中,从国土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首先保护自然植被,其次进行有目的地规划、栽植大片绿带。

自然群落都有独特的种类、外貌、层次、结构。环境越优越,群落植物种类就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而栽培群落是按人的意愿将同种、异种的植物配植在一起形成,根据人的生产、观赏、改善环境等需要而组成。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要遵循自然群落发展规律,从其组成、结构中借鉴。切忌单纯追求艺术效果及人为要求,不顾植物习性,硬凑那些违反自然规律的群落。

重视园林建筑,而轻视植物,这在以往的园林建设及设计中屡见不鲜。而今人口密度、环境条件、人的喜好时尚都有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在园林建设中除应保留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部分,还需提倡和发扬符合潮流的植物造景内容。当前人们逐渐接受园林植物造景的观点,许多城郊营造森林公园,尝试植物群落设计。伴随着旅游热,大批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纷纷成立。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全面铺开,景观建设快速发展,需要新增大批合格的园林绿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选苗、高标准施工已成为创园林城的质量目标。要充分掌握及利用园林植物资源来规划设计,引种选育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植物品种,注意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及人居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美。

四、结语

运用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园林绿化建设首先不能盲目听从不切实际的主观意念.要按照生态园林的观念去创造园林景观.建设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要体现以植物造景为主体.按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注意维护、改造自然植物群落的同时.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注重植物的生长发育、枝叶和形态变化、开花结实、衰老以致死亡等演替过程;把握景观的动态性.结合运用园林美学原理.营造出优美的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林景观.构建融生态、艺术、科学、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环境。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园林植物设计》 教学改革 美术专业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中唯一有生命活力的,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最具自然亲和力与表现力的设计元素。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水石、雕塑等其他景观要素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景观设计图[1]。《园林植物设计》课程就是以园林植物为研究主体,研究其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植物的绘图特点,植物的美学特征、设计表现与方法等,是美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必修课程。然而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虽然植物是园林植物设计课程的主体,但是美学专业的学生在其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中并不涉及与植物相关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景观生态学”等主要的农业类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缺乏关于植物自身生长条件、形态特征、生态系统与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正是《园林植物设计》课程必需的基础知识内容。景观设计综合效果与功能离不开这些知识的渗透,其是考察设计者综合能力和设计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植物成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标志,植物在景观规划中不仅起到美学观赏功能,而且是环境生态系统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中,如何扭转美术专业学生只注重植物图面布置与美化,而忽略植物特有的生长特征、环境因素、生态功能等方面的认识与发掘的局面,是当前美术专业类师生在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在景观设计的构图艺术中,将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美学特性相结合。

植物作为景观设计的应用主体,其首要功能就是满足景观构图、立意的需要,表达出美的韵味和意境。景观美的展现是一个综合要素的表现,绝不仅仅局限于植物,但是植物自身具有的美感不容忽视。美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对植物形态、特性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中存在难以理解、厌倦和被动接受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植物的美多姿多彩,包括远观,静看,树形、树姿、叶片、花果及茎根都是观赏的范畴,远观时我们看的是植物的外形轮廓,这个轮廓就是植物的的树形特征,或高壮挺拔,或娇小玲珑,或富态风雅,或纤弱扶风。植物树形的特征是植物选配构图的基础,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的是不同的景观效果。叶片虽然是眼睛能直接看到的直观形态,但是学生可能对叶片的季相变化不太清楚,简单地应用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加以阐述,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可使学生产生收获知识的满足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植物的花果在景观构图中起的是点睛聚焦的景观效果,人们对花果的视觉感应比对植物的其他形态特征如树形、树姿、根茎等更为敏感与喜爱,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引入观花或观果的细致构思,往往更能引人入胜。植物的根茎是植物生长的根本,在地面上部的根茎也能给人带来全新的美感与震撼,纵横交错、盘旋纠缠的根也蕴含着蹉跎与力量。此外,利用植物特别是粗壮乔木树干皮层的条状斑裂或凸凹不平的眼状皮孔的质感,做景观局部的细化处理,也是设计者可考虑的素材。

教师在讲授植物特性这部分内容时,不应该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独立讲解,因为这部分内容总体来说都是围绕植物的高低、树形、叶片、花果等进行分类的,内容较为空洞和乏味,而且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即使是农业类本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都感到犯晕,更不要说是没有这方面基础知识的学生。可将植物配置的布景与植物的美学特性知识相结合。笔者认为授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传授给他们一种观点,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具有美感,而且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多维美感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的就是发现的眼睛。此外,可借用中国古代诗词或古典园林中植物布景的手法加深学生对植物美学的理解。

二、以植物配置的方法为纽带,将生态学的概念与之融会贯通。

植物不仅是优美环境的载体,而且是自然环境的建设者和参与者。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原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有害废气废液的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富集,空气中灰尘粒度增多,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这些环境问题在不断考验人类的环境耐受力。这些问题,通过植物的种植能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减缓。园林景观植物的设计除要遵循美学法则外,更应该遵循生态学原则。在园林植物设计中所涉及的生态学的知识很少,主要有群落的性质特征和环境生态学保护这两部分内容,关于这两部分的讲解最好是放在植物配置的方式方法中阐述,植物配置的过程就是人工植物群落组合的过程,将二者结合起来讲述,更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群落就是不同植物种的群集,由于植物是有生命的个体,那么它们生活在一起就会产生竞争,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因子的生存空间的竞争。在这个群体里面哪些种与种的配合优胜于其他种,主要由所利用的环境空间范围决定。这里就需要引入生态位的概念,如果生态位重叠,就会产生竞争排斥,因而在植物配置方式上,要选择高低搭配,如乔木与灌木组合,灌木与草坪组合等,就是为了避开生态位的重叠,避免物种之间的竞争。此外,合理布置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种植距离,也是从生态位的观点出发建立的,因为植物之间的种植距离变大,它们之间的生态位交叠的可能性就变小,有利于避免植物的竞争。此外,在植物配置方式上,设计者会引入多种植物进行景观配置,一方面满足构图美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印证生态位的另一个观点,植物的多样性群落中植物的种类越多,植物利用外界环境资源的效率就越高,更有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发展。

此外,植物群落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演替,通俗地讲,就是原始的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新兴的植物群落取代的过程。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产生稳定的顶级群落。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该讲解得浅显易懂,将理论简单化,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否则,一些学生可能对演替并不理解,认为园林植物就生长在那里,怎么可能被别的物种取代呢?其实,演替理论是在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对同一区域的群落跟踪调查推导的,演替的发生与外界环境的改变有关,例如突遇雪灾,或者自然地地址灾害等,原初群落就会消失,新生的群落就会出现,通过代代更替,最终产生了适应环境条件的稳定群落。植物群落的演替理论对园林设计者的启发就表现得比较明显:设计者选择树种时应该多考虑选用本地树种,因而它们是经过了当地环境世代变迁后存活下来的宝贵的遗产,它们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在景观设计时,保留和使用地方品种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又是能源效益最大化的表现。

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加深对植物品性特征的理解。

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多进行实地调查,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吸收与转化知识。针对不同知识,开展不同实地的调查,如要了解当地的植物种类,可到当地的植物生态园,植物资源保护区进行调查,如对水生植物进行调查,可到湿地公园等进行观摩等,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会有较大收获。在实地调查中,还可开展部分简单的实验测量,如对野生的植被开展多样性的统计,对荫下植物进行光合与光度的测定,对土壤有机质、pH、湿度等的调查等,这些环境的因素都是反映植物品性的重要特征,只有基本把握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才能因地制宜地配置需要的植物。

四、引入园林植物新素材,创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类繁多,多为乔木、灌木、植被等多年生植物,观赏价值各异,但是由于一些树种的单价较高,虽然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却因为预算成本费用高,而制约了它们的应用,如香樟、桂花等或一些名贵树木。近年来,随着农业新品种的引种与选育,一些外形新颖、造型奇特的观赏蔬菜步入了人们的生活,并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美感。如羽衣甘蓝,是由蔬菜中甘蓝种的变种选育出来的观赏植物,由于其叶丛颜色里外不一,外形似牡丹花,被称为“叶牡丹”,该种植物抗寒能力极强,可适应的地域较广,非常适合作为园林植物[2]。观赏瓜类也从农业可食用蔬菜中分离出来,成为景观生态园的新宠。真正让人震撼惊叹的景观还是大自然的创造,观察和发现大地蕴含的无限生机与美丽,并将这些灵感应用到在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发现美,并进行创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了解一些专业方面出现的新方向,园林植物新材料还在不断开发,任何美的植物都可能是创作的素材。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建筑;屋顶结构;园路;结合

植物是表达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要素,也是反映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植物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现代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在我们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的掌握植物知识和技术,但是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我们还会发现,除了这些,还需要跟更多的专业发生关系,在做植物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的考虑其他景观要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完善地做好植物景观设计。

1 案例的概况

福州高尔夫会所周边景观设计项目的植物设计是由本人设计的,它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市郊,总面积约为20000 m2。虽然这个项目的面积不大,但却具有较为复杂的地形,典型的新古典建筑,以及小型的屋顶花园,具备了典型的景观项目特点。以这个项目为案例,可以分析植物景观设计是怎样结合一些较为典型的其他景观要素而设计的。

2 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其他景观要素

植物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其他景观要素很多,如建筑、地下管线、结构、地形、园路等等,在这里,我就福州这个景观项目中,经过仔细考虑过的要素建筑、屋顶结构、园路,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2.1 与建筑元素的结合

建筑属于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灵动的自然美。植物与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二者关系若处理得当可求得和谐一致。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的感染力生动活泼且富有季节变化,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均衡感,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和谐、融洽。为了配合建筑的新古典主义,我选用树形挺拔的热带植物加纳利海枣,从而增强了建筑的立面层次,并配合了建筑的均衡感。

我在做植物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建筑元素。比如,这个项目的建筑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布局呈对称结构,考虑到建筑的布局,我在建筑中轴线两侧设立向外延伸的两排树阵与建筑的对称布局相协调。植物的基础种植是采用了与建筑外轮廓线一致的方法,即在建筑外随凹凸变化布置植物,其植物形式与建筑形成统一形态。另外,我还运用了对景、障景、诱导等设计手法,使植物设计与建筑更加紧密相结合起来。

2.1.1对景。对景是利用植物景观作为建筑轴线或行进路线端部的景,是视觉中心。笔者在建筑中心轴的南北两端都设计了植物对景,(如图1、2)当游客站在建筑南北的台阶上,就会发现这两处醒目的植物景观。

2.1.2障景。障景是将不希望人们看到的部分遮挡起来。如建筑的配房、杂物院等形象不算太美的可用树木将其遮挡。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室内西南侧底层是用于SPA的房间,但同时是开了窗户的。SPA是个需要绝对私密的空间,我选用了高度为3m的雷竹进行遮挡,起到了绝对隔断视线的作用。

2.1.3诱导。植物造景的诱导是在人们希望到达的目标处设立明显的绿化标志,提醒或帮助人们找到目标。如我在建筑进入二层入口楼梯处设置花坛,种植有特色的热带植物黄椰子,从而突出入口,使人很容易找到上楼的通道。

2.2 与屋顶花园中屋顶结构元素的结合

本项目中有两块小型屋顶花园的设计。设计屋顶花园时应注意一个问题——负荷量有限。安全是第一位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把荷载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项内容设计进去,并根据屋顶花园的种类、功能设计适度的荷载。除考虑屋面静荷载外,还应考虑动荷载,即非固定设施人员数量流动、植物生长空间、外加自然力等因素的荷载量。

本项目中,考虑到屋顶花园的荷载量为500kg/m2,屋顶的覆土厚度只能在20~40cm之间,因此我设计的植物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只有选择一些耐阳耐旱的小乔木和花灌木:如花石榴、碧桃、紫薇、山茶、木槿、腊梅、月季、南天竹、栀子花、铺地柏、百里香、六月雪等。这些植物都是一些较为低矮的植物,高度都设计在2m以下,这样整个屋顶花园的植物层次较为单调。为了丰富花园的植物层次,特地查看屋顶结构图,并与结构师以及业主方沟通,选定屋顶有结构柱的地方,用树箱种了2棵较大的乔木金桂。

表1 屋顶花园相关材料荷重参考值:

2.3 与园路的结合

园路是组织和引导游人观赏景物的驻足空间,在项目中既为游人提供观赏风景的通道又联系各种植物群落、水景、山石、草坪、建筑、雕塑和花坛等园林要素,并与之共同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具有导游、组织交通、划分空间界面、构成园景的艺术作用。园路的面积在项目中占很大的比例,又遍及各处,因此两旁的植物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项目景观,现例举两种项目中的园路植物设计。

2.3.1平坦笔直路旁的植物设计。平坦笔直的园路通常是主要道路,我在两旁采用了规则式植物设计,并选用树形较好的香樟进行列植,在下方种植了开花的三角梅,丰富了景区内的色彩。在入口处我也设计了规整的树阵,选用了南方植物蒲葵,可以烘托入口气氛。

2.3.2蜿蜒曲折的园路旁的植物设计。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以自然式设计为宜。沿路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有挡有敝,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我上木选用香樟、鸡蛋花、龙爪槐、青枫、凤凰木、紫薇、垂柳、雪松、洋玉兰、樱花等,下木选用蜘蛛百合、小叶杜鹃、铺地柏、紫花马缨丹、斑叶麦门冬、日本鸢尾、蓝星花、轮伞莎草、菖蒲、葱兰、韭兰、爱丽丝鸢尾,马尼拉等,形成有草坪、花地、灌丛、树丛、孤立树的不断变化的自然植物景观(图3)。

3 结语

做好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景观工程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除了应在遵循传统总结出来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怎样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才能达到景观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胡旭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山西林业,2008(1)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 (明)计成撰,胡天寿译注.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第12篇

关键词 冬季景观树木;应用形式;案例分析;江苏扬州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70-01

由于地理位置的先决条件,扬州素有“苏北门户”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城市。植物对风景名胜区至关重要,近几年扬州市为了丰富景观造景,一直在进行引种驯化,目前有一些地被植物如红叶石楠、金边黄杨、鸢尾等被应用,但对于改善扬州地区秋冬季节的植物景观效果不太明显。依据现有的植物资源,从植物造景的原则出发,按照植物配置的方式,将具有良好的秋冬季节景观的植物进行很好的应用,并对一些植物配置实例加以分析。

1 扬州秋冬季节木本观赏植物分类

扬州市秋冬季节木本观赏植物以观叶(红叶或黄叶)、观果树种为主。在秋冬季落叶前,木本植物叶色一般都鲜艳美丽,有些植物落叶后树干所展现出来的或苍劲,或柔美,或光滑,或粗犷的姿态,是秋冬季节特有的景观。此外,常绿阔叶林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而略闪烁反光,林相整齐,由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到秋冬季节面貌发生的变化相对较小。

1.1 秋色叶树种

凡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扬州市区绿地中秋叶呈红色或紫红色、黄色或黄褐色,实则在红与黄中,又可细分为许多类别。在园林实践中,由于秋色期较长,故早为各国人民所重视[1]。

1.2 常色叶树种

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常年异色,称为常色叶树。这些树种一般落叶期较晚,也有的不落叶,但一般其秋季景观效果均较好。

1.3 观果树种

许多植物的果实均在秋季成熟,果实的颜色以及形状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丰富秋季的植物景观。有的果实具有花纹;有的果实具有食用价值;有的果实由于光泽、透明度等不同,又有许多细微的变化。在选用观果树种时,最好选择果实不易脱落而浆汁较少的,以便长期观赏。

1.4 观枝条和树干的树种

当深秋落叶后,树木的枝条和树皮的颜色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尤其是树干的颜色更为醒目。对于枝条具有美丽色彩的树木,特称为观枝树种。

1.5 观姿树种

作为植物造景的基本因素之一,树形对园林境界的创作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树种在秋冬落叶后,仅由枝干构成的形态亦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6 观花树种

秋季观花树种利用它们美丽的花朵为扬州的秋季增色。观赏性草花植物在秋、冬季节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化效果,视线上作为引导的焦点。草坪草的种类在扬州主要以马尼拉、高羊茅和早熟禾为主,其中早熟禾等在秋冬季仍然保持青绿,增加秋冬季绿量。有些地被草也为秋冬季增添色彩感觉[2]。

2 扬州市区绿地秋冬季节木本植物应用形式及实例分析

2.1 公园或风景区秋冬季节植物景观分析

在植物园或公园配植秋冬季节观赏植物区是吸引游客或市民观赏的有效措施。瘦西湖、何园、个园等都是扬州的观赏旅游胜地。其中,栽植秋色叶树种有红枫、鸡爪槭、秀丽槭、银杏、栾树、元宝枫等,秋季观果植物有山核桃、火棘、琼花、海桐、乌桕、喜树、枸杞等,秋季沿林缘修饰植物有沿阶草、、矮牵牛、大吴风草、紫鸭趾草、醉蝶花等。通过秋花、秋果、秋叶着意表现绚丽多姿秋冬季景观[3]。

扬州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其结合建筑小品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秋景主要是黄石假山结合一些秋季植物之外增加一些国槐、卫矛、青檀等高大乔木与小乔木,其观赏色彩更胜一筹。冬景用宣石堆积,石质晶莹雪白,南墙结合小品二十音洞。造园者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以腊梅,南天竹等植物烘托冬天,通过西墙风音洞,露出里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2.2 道路绿地秋冬季节植物景观分析

道路的植物景观具有组织交通、美化街景、改善城市生态的功能,对于改善城市面貌具有重要作用,秋冬季主要通过行道树和观赏灌木来体现的。水杉、栾树、银杏等是扬州市体现秋冬季的行道树树种。

2.3 建筑、小品周围秋冬季节植物景观分析

建筑与植物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可以增添建筑的美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协调。建筑作为园林植物的主要背景恰当运用艺术手法,将秋冬季植物色彩、线条合理搭配,使植物与建筑互利互补。如在建筑的角落种植芭蕉,白色墙面朱红色围栏将颜色的艳丽映衬的更加鲜明,在夕阳下形成的树影投射在墙面上,突显古典园林的韵味。

2.4 滨水绿地秋冬季节植物景观分析

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觉。植物又是水景的重要依托,利用植物变化多姿、色彩丰富的观赏特性,才能使水体的美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水边秋冬景观的设计要考虑色彩与线条的组合[4]。

柳树是水边植物配置的最佳植物之一,除此之外,小灌木迎春、云南黄兴、木芙蓉、夹竹桃、美人蕉将水边景观修饰的更多姿,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公园都必不可少。其他的耐水湿的植物丝绵木、花桃耐水性较强,长期生长形成自然下垂枝条,形成独具风格的姿态美

3 扬州市区绿地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都在不断发展,扬州新、老城区也在不断进行改造。老城区根据文物古迹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进行构建,其植物配置具有特色,绿地与覆盖率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文物古迹的保留修缮不够完善,其道路绿化结构比较单一。新城区跟随了时代脚步,但总体规划不够细化,体现不出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几年,不断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只有少数物种能够存活,绝大部分不能适应扬州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生长不良。四季观赏花木分布不能合理的进行时间上的布置,四季景观不完善。在物种引进时,要充分考虑小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增加秋冬季节的绿量。要增加秋冬季绿量,常绿阔叶树所起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应将落叶与常绿树种进行搭配种植,以及色叶树种穿插配置[5]。从经济性原则出发,应考虑充分发挥和利用乡土树种的园林观赏价值,运用生态原理和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段,合理配置秋冬观赏效果好的植物,以丰富扬州秋冬季园林景观。

总之,改善扬州秋冬季园林景观的工程还需要很大精力,要考虑自然条件、生态效益、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不断提高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园林设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引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使扬州配置与观赏上更加完美。

4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19-124.

[2] 臧德奎.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23-153.

[3] 陈卫元.花卉栽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