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02 17:1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学习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那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其特点是应用范围广,可以适应几乎全部的地理教学内容。缺点是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缺乏活力,造成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这样必定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几种现代的教学方法。

二、现代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虽然应用范围小,只能适用于某一或某几个地理专题,然而其形式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图片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临其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都有益处。例如,在讲巴西时,讲到巴西本国的石油生产量少,便发挥其甘蔗世界产量第一的优势,大量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这成为巴西的一大特色,此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石油资源也不是很丰富,我国是否能使用甘蔗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如果不可以,为什么?那我国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石油的消耗?”针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这种形式可以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学生列举一些事例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比如说在学习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来发现原因。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将植被覆盖很好的土块和几乎是的黄土块分别放在两块倾角30度的木板上,再用喷壶将流量相同的水喷在两个土块上,冲刷下来的水和土分别流进量杯中,对比量杯中的水和土的量,加大喷壶的喷水量,再观察量杯中水量和土量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发现:(1)植被的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2)降水强度也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暴风雨会加剧水土流失。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其对知识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地理课的探究心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启发式教学法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发”即为启发、引导之意。比如说在学习“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彻底了解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

师:生产汽车外壳需要什么原料?

生:钢铁。

师:那生产钢铁有需要什么原料呢?

生:铁矿石。

师:那铁矿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很好,刚才我们是倒着推的,那现在正着说,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哪里来?

生:自然界。

师:生产产品就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至于加工的次数是根据产品的需要决定的,例如生产汽车外壳需要几次加工?

生:两次,加工再加工。

师:很好,那谁能告诉我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生:从自然界获取原材料,对其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在这一问一答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充分感受到了参与的价值,从而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四)兴趣教学法

地理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心理专家研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给人的思维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兴趣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兴趣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采用问题导入法进行兴趣教学,就是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兴趣,最终导入课堂教学的重点,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立体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三、结语

教学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种,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实用,但也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吴利民.确保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学习贯彻《湖北省初中地理调整意见》[J].湖北教育(教学版),2010(03).

2.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

3.李明哲.“精”中求“益”——关于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的几点商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Z1).

4.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推动师生与学校持续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

第2篇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

初中教学里,地理这门学科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地理以前作为会考项目时甚至都不开课,近十年来,地理在我市已不再被列入中考的范畴,虽然学校一直开设有地理课,但地理课被随意挤压的现象经常出现,学校在地理教学相应的方面设施也不足。没有基本的地理教具,对于一些地理现象不能做简单的演示。

2.师资力量不足

初中地理老师年龄老化严重,教学精力有限。而年轻的老师们,毕业于师范类地理专业的比例小,很多时候“照本宣科”,真正的专业知识反而不足。

3.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们对地理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不是不无道理,可大部分学生们以为只要背背就足够了,对地理缺乏探索和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学生们在教学里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们习惯于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学习时很被动,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考察方法只有考试这种途径,让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限制。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和积极性受挫,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法创新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需要老师们有着勇于探索尝试的精神,根据学生们学习的心态和接受程度用心研究。

1.多种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带着兴趣来学地理,学习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强的心理阶段,对新生的事物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点拔和引导,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包含很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自然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有趣的素材,比如“风吹石头跑、氧气稀又少”(海拔较高);“早穿袄来午穿纱,围着火堆吃西瓜”(早晚温差较大)的趣闻,并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大陆漂移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这几个颇具趣味性的问题立马就会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会产生求知欲,希望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求知欲会让他们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更有积极性。当然对于教师也有要求,尤其是幽默的说话方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和谐师生的关系,往往可以让昏昏欲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可见兴趣会带着学生们自己主动去探索,这样就比被动的学习效果强很多。

2.游戏教学的巧利用

地理游戏教学是指在地理的教学中,老师使用很多和地理相关的教学游戏来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游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这种游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并且边玩边学的方式让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被调动还减少了很多的学习负担。首先,可以采取猜谜的方式,如四季如春(长春),这种简单的谜面,可以加强孩子们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再者,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拼图,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时候,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形状是记忆的重点,如果用拼图的方式让学生们来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们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游戏的方式简单轻松又很高效,学生们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完成。

3.合理利用书本上的图

初中地理课本上有很多的图,学好地理是离不开地图的,让学生们记住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很容易,可是让他们在说起名字的时候就可以想到这些事物的位置、形状以及彼此间的关联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让他们单纯地去看这些图,还不能深刻地记住,不如改成画下来。例如在讲到大陆板块运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大陆板块的运动轨迹,再把学生们分成几组分别去画不同的大陆轮廓图,然后让学生自己派代表上黑板去演示板块是如何运动的。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手会让大脑把这些知识记得更牢固。再例如学生在学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图时,可以把这个铁路干线图画在我国的行政区域分布图内,一方面可以了解到铁路干线之间的交叉分布情况,另一方便也方便更直观记忆铁路干线沿途经过的省市有哪些,在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里的常识问题帮学生们巩固这些知识,并且这也训练了学生们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每天给学生们五分钟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23.45

在初中各个科目当中,各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大不相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本身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针对这样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必须开发使用一些既符合课堂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型教学方法。而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学习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那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图片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临其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都有益处。例如,在讲巴西时,讲到巴西本国的石油生产量少,便发挥其甘蔗世界产量第一的优势,大量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这成为巴西的一大特色,此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石油资源也不是很丰富,我国是否能使用甘蔗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如果不可以,为什么?那我国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石油的消耗?”针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这种形式可以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启发式的教学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发”即为启发、引导之意。比如说在学习“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彻底了解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

师:生产汽车外壳需要什么原料?

生:钢铁。

师:那生产钢铁有需要什么原料呢?

生:铁矿石。

师:那铁矿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很好,刚才我们是倒着推的,那现在正着说,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哪里来?

生:自然界。

师:生产产品就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至于加工的次数是根据产品的需要决定的,例如生产汽车外壳需要几次加工?

生:两次,加工再加工。

师:很好,那谁能告诉我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生:从自然界获取原材料,对其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在这一问一答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充分感受到了参与的价值,从而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兴趣教学的培养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心理专家研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给人的思维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分享经验和知识的同时,也彼此交流着情感、体验与想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师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讲授的主体,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要合理地控制。兴趣的培养就意味着要求大家集体参与,平等对话。

四、语言的幽默性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由此可见幽默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艺术。它将在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的使用幽默的语言,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另一方面能消除教学疲劳,由于大多数地理课都安排在下午,学生出现疲劳现象是很正常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使用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一种精神振奋的状态;三是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四是能和谐师生关系,用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距,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感情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五是能深化知识理解,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像地理这样一种小学科教师来说,幽默的语言简直就是吸引学生的一块磁石。整堂课可能就因为你的几句幽默的言语,使得一些昏昏欲睡的孩子精神抖擞,使得准备做小动作的同学集中精力来学习,使得那些不喜欢地理的同学可能由于你精美的语言而喜欢上了地理,进而变得兴趣盎然。

五、课堂作业的灵活性

一堂完整的地理课往往都会包括5~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同样也很注重课堂练习的时间,但慢慢就发现学生在集中精力听完老师讲课后再要他集中精力做练习就很难了。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很难一堂课下来还有兴趣做练习,除个别学习主动的学生还坚持外,大部分学生已心不在焉了,少数学生很有可能已经开始“活动”了,这样在课堂练习的这一环节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很难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改变传统的课堂练习方法,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比如采取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或者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提问的游戏方法来进行,最后评出冠军组予以表扬。一般初中生的荣誉感比较强,都会很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因此,游戏活动都比较容易开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不仅能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每节课都很期待最后5分钟的抢答时间到来。可见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对每一个环节选取合适的方法对整堂课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结束语

教学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种,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实用,但也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地理 教学 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逐步的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那么该如何有效改进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呢?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步的见解。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升华知识

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归纳与综合,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为此,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归纳-综合”的规律,使所学知识得以活用。分析应从各类地理事物本身内容的系统性入手,从个别到一般,把个别分散的地理事物联系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共性,总结出规律,再从部分到整体把具有相关信息归纳综合起来,这样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的特征,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后进入复习阶段,师生先一起研讨,将初中地理知识归纳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自然地理再划分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人文地理可划分为人口、民族、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等;有的专题还可分为若干项,如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分项,气候可以从气候名称、分布地区、气候特征以及对当地植被、农业的影响分项,工农业可分别从各自发展的条件、分布地区、生产的产品(工业部门、农作物)分项;工业发展的条件又可从资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项,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劳动力等分项。再运用整体指导局部的学习方法,大到国家,小到乡镇、村庄都要从上面这一知识结构中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探讨。在地理会考复习时,我常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复习积极性高,复习效果不错。

参考文献

[1]李武生.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及改进措施[J]. 新课程学习(上),2012,02:177.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43-0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社会的需要,个性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大的考验。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们应从什么地方去进行改进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话题。

一、变“消极呆板”为“积极创新”

在中学地理教师的行列中有少部分由于消极呆板,视教学为包袱,淡化了教学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这样一来,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例如:在讲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对地面辐射的关系”一节时,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出结论。当学生提出为什么时,他们只是简单地回答:太阳高度角越大,对地面的辐射就越强,反之亦然。但同学们就是不明白这一结论的原因,只能死记硬背,不但苦了学生,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实,在这一节内容里就可以加以创新,例如:用手电筒照射黑板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结果,从实验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手电筒照射黑板的扩散与集中,跟光线与黑板形成夹角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实践的研究者。只有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

1.用多种方式引入,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一些教师认为,我们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很多内容安排学生自己探索学习,也是对教师“教”的一种解脱,于是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死背”,让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知识的突破口,结果不能使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

从教学实际看,在地理学科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条件,应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应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新引入,提高教学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用多种方式引入并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地理课”变“游戏课”

游戏课从很大程度上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生活泼的青少年,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如在讲天气预报的符号时,符号又多又不好记,同学之间不防试一试,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认得准,让学生自己做气象预报员,天气预报,同学们各自就会发挥自身优势,去努力做得最好,这样可以在快乐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想”,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常以教师的“讲”为主,实行满堂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了,作为一位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把问题留给学生去解答、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优势及主动性,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讲述“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时,不是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归纳总结。学生不难发现:低纬区气温高些,高纬区及两极地区气温低些;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在夏冬季节的不同,从而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三、重视对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处理地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价值取向趋向于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处理好生活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1.让学生走进初中地理教学,避免教学中的枯燥乏味

例如:教师在讲到“天气与气候”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根据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洪涝等,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到灾害性天气的侵扰。因此让同学们知道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开放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地理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触景生情,对世界产生好奇,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如讲“人与自然关系”时,先让学生走向自然,看看生活中的污水任意排放,满街垃圾,化工厂的废气污染等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很自觉地提高环境意识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等综合教师,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造就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科研型、创造型、终身学习型的智能人才。

1.由“教师”变“导游”;让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使者

地理课程改革关注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地理基础知识,具有鲜明的地理科学特点。教师在地图上带着学生环游世界,了解分析各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成为真正的“导游”。如在讲“海陆性质”时,把学生从“陆地”带到“海洋”,让学生感受海岸的浩瀚,感受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最后总结出海陆性质的不同以及海陆的分布,让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习的积极心理氛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走进知识的每一个地方,共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也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多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良好融合,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生活知识的积累。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良问题分析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众多方面与以往传统应试教育相比较,都发生了较好的转变,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其中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地理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在教材中提到的众多地理现象就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但是学生对其没有任何认知,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第二,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教师死板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灌输,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不能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地理教学内容中也涉及一些公式,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成效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第三,教师不能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这些都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良问题,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提升重视程度。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可以利用地理知识认识这个世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积极寻找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对“天气和气候”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述时,教师如果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必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而且学生记忆不牢固,一段时间过后就会遗忘。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选择立秋这一阶段,对当地气温变化的数字以及区域风向、环境温度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将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与学习活动开展进行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2.利用项目任务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可以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周围存在的众多地理现象,或者应用地理知识满足自身的多元化需求。

例如,教师在讲述“世界气候类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项目,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让学生思考假期和父母一同出去旅游,需要利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做哪些准备工作。要求学生从气候方面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说自己想要去丽江古城,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丽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学生就会考虑出行路线,选择适合的交通工具,需要准备什么类型的衣物,使得学生明确地理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成效。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初中地理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优势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现状 原因 措施

中学地理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二者相互关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本身有着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等方面的特点,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它旨在让中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地理教学工作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在中学实际教育过程中地理教学现状依然令人堪忧。作为地理教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析了地理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一、地理教学现状及原因

长期以来,因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升学压力,学校对初中地理这门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而仅仅将其作为一门了解性的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学生整体对地理的“教与学”缺乏足够重视,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政策影响。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在考试中分数与其他主要科目相比较低,或者在中考中不被列入考试范围,从而导致学校对该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或忽略,教师对该课程的要求降低。第二,教师资源匮乏。学校中有很多地理教师并不是地理专业出身。这样就会出现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听课或者讨论与地理知识无关的话题等问题。第三,教学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学校将大部分资源分配到那些对于考试有利的主要科目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地理学科的资源分配。第四,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第五,学生缺乏兴趣。由以上政策、教师资源、方法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高、兴趣不足,他们习惯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浅尝辄止,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快教育政策改革。教育政策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教育部门对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也直接影响学校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视和分配,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只有将地理教学正式纳入到中考科目,才能够让学校真正从教师、资源及方法上重视起地理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主观思想上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

2.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将地理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进行合理调配,安排足以胜任的、专业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专业,深入挖掘和钻研地理教材,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地理科学中渗透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环节,保证每个环节有序地贯穿着在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平等分配是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合理分配是非常必要的,充分运用电脑、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还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同时,这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只有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与时俱进,结合多种渠道及形式综合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中普遍为地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5.在国情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地理课程中各个环节的现状和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国家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资料,通过直观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并把资料进行整理、宣传、展览,增强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改善地理教学现状,不仅需要从教育政策、教学资源等客观方面为地理教学提供保障,明确地理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还需要广大地理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地理教育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终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青,冷疏影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06).

[2]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总课题组.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3]段梦晓.初中地理教学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4]毛晓红.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1).

[5]李慧.浅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11).

[6]回爱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微[J].学周刊,2014(1).

[7]景国雄.对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试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第8篇

关键词:高初中地理 教学衔接 教学质量 方法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这说明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的。然而,事实却相反,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低起点,小步子”,减缓坡度,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的感受。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我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原则

我认为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必须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

(一)目标性原则

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是为了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一座桥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整个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衔接;也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让高中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或超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紧迫性原则

由于在中考中没有地理学科的考试,因而初中地理教学不被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知识普遍较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衔接不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高中起始年级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迫切的。

(三)低起点原则

在解决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时,影响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先补上(如地图的三要素、地球的经纬线及经纬度),这样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铺设一个台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四)展望性原则

解决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一)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的教材也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进入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学习方法不再死记硬背了。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而高中阶段不仅要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学生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上并且在老师正确地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会渐渐感到学习吃力。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这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为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在教学中对于高中部分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与初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上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

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教育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主体 学生自主能力 教学法心得 初中地理知识

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能够适合改革进程发展方向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最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的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在于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启发并引导学生主动吸收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并提升学生智能的双重目的。

想要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做好足够的备课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授知识。首先,教师需要对整套初中地理教材有宏观的认识和较为具体的了解,能够从大量的教材内容中找到必要的知识点,确定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只有在此基础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才能真正做到高效有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将教材知识有所取舍,将知识点按照重要与否进行有效筛选,将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重点进行梳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初中地理知识的重点,这样才能准备的把启发点指向初中地理课本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合理设计教学问题,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做到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未知的过程,从具象化的知识转向抽象画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程度的加深,有效将教学内容由简单易懂的知识转向深奥复杂的更高层次的知识。而这种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设计合理的问题,必须设计出能够有效引导和成功启发学生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深入思考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认知结构的形成。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效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每堂课上课之前的导语中插入一些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问题,课后对于学生领悟课堂知识多少的检查也是很重要的。要想真正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后的监督和管理。人天生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尤其是刚刚从相对轻松的小学生活进入初中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真正将检查落到实地,学生很容易出现侥幸心理,也就无法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通过随堂提问、随堂考试、课后作业、月考和学期考试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便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纠正,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初中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的考试成绩,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自觉的学习习惯。在课后监督中很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寻找启发点,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观念的同时,有效启发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纠正。

当然,适当的奖惩措施也是启发式教学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物质奖励。这样的措施肯定会对学生产生督促作用,在奖惩过程中,要注意以奖为主,惩罚为辅。奖励和表扬能够帮助学生喜欢上初中地理,增加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信心,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如果奖、惩的次序颠倒,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不过,适当的惩罚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奖励没有惩罚将不利于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课前备课寻找教学重点,到课堂教学过程合理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再到课后对学生的监督和奖惩措施,这是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心得,只有通过这样的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法,才能保证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秀元,《“启发式导学法”在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年05期

[2]周丽萍,计惠民,田淑芬,《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当代护理》,1997年08期

第10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的动力来自于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可以促使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只要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的融入课堂,那么,地理教学的质量也就会相应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很清楚,所有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归根究底,都是为了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服务的。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根据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在地理课堂上,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能够做到自觉自主的学习,不会再觉得地理知识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觉得地理学习是一种享受。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要求我们从学科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有益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地貌的文化气息,了解各国家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品味大千世界,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地理,真正的被地理课程所吸引,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识。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的地理知识教育,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关心和帮助,还要实行特殊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他们进行地理教育时要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懂得尊重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习惯,促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地理教学之中来,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充分的利用地图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地理学习的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骨架。学习地图知识,能够学到很多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因此说,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读图、用图的技能。在读图中不仅要注意观察地图的图例和地图的名称,还要注意地图所表示的地域范围以及地理界线。教师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的读取和观察,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会多角度地分析地图。在面对一个简单的地理现象时,学生能够做到从多个方面去思考,进而提炼出地图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特征。因此,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们真正的掌握地图这门重要的地理语言,将地图教学贯穿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

三、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地理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创新地理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很难真正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但是对于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就能够认真的进行学习,并且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把学习视为一种知识的享受。因此说,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必须要遵循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地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教学以及互动教学,利用互动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的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法,并及时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面对难题时与同学进行沟通,合作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反省和分析,及时的找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改正,从而促进教学顺利的进行,让学生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

初中的地理课程改革有严格的要求,重点强调了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之前地理课程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进行了更改,价值取向也更加趋向于对学生人文精神以及科学素养的高度关注。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就要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1.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初中地理教学,就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练习实际生活。例如:在教师教授“天气与气候”这一课时,要紧密的联系生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大自然状况,比如:风霜雨雪、洪涝灾害,让学生看到气候对世界万物产生的影响,让学生知道气候变化对人类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能够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让地理教学走向大自然,走出课堂,扩大教学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因为地理知识是社会和大自然的有效结合,所以只有将地理回归自然,走向自然,才能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触景生情,对自然地理产生好奇,让地理教学做到真正的走出课堂,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活动建议 农村初中生 教学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教学实际加以选择,也可以自己设计。这说明“活动建议”是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列出的“活动建议”有55条。这些“活动建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地理阅读视听活动、地理游戏活动、地理制作活动、地理观察演示活动、地理情境模拟活动、地理信息收集交流活动、地理设计创作活动,以及地理课外活动等类型,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地理各个领域,对于改革陈旧的地理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利用好这些“活动建议”呢?下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为例,对初中地理“活动建议”的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地理“活动建议”,要与地理课程标准相结合

地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课程中的“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的,它传达的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信息,至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传统的地理教学,只要求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它目标则无法实现。现代地理教学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教学共同体”的共同努力,努力达到“标准”的要求。而“活动建议”是帮助教师从传统教学方法转变到现代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

地理“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是由教育专家、学者编写出来的,它对我们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有指导意义,大多数“活动建议”包括有标准要求。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假说”时,我事先安排学生仔细阅读七年级上册地理P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一文,用课前10分钟,每组选一位学生讲述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然后用5分钟让学生回答P37页的问题,“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魏格纳的观察、发现的探索精神;”有的说:“要学习魏格纳坚韧、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这一活动过程,既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地理“标准”和“活动建议”,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二、地理“活动建议”,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蓝本,是各种考试的重要依据。地理课本是专家、学者根据“标准”编写出来的。“活动建议”是地理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何把“活动建议”与地理课本有机结合呢?

根据我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结合。

课前活动,教师要事先把活动要求、活动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预习教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活动,适用于新授课的导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引领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迈进。如:我上七年级地理上册P19页“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时,提前一周要求学生从家里、电脑里搜集各类地图。上课前,学生把搜集到的各种地图贴在教室后边的墙上。我说:“同学们,你们把搜集到的各类地图展示出来,很好!老师表扬你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中活动,主要是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前,教师安排学生准备活动所需的有关材料。如:七年级地理上册P4-5页制作地球仪,学生准备的活动材料是: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示范制作,然后让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评比,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让学生自己改进。

课中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成游戏。如:教学生看地图,怎样学会辨别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地图上的八个方向,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一个十字,在十字上标出方向,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起立做游戏,左手中指往上指,口中说“上北”,左手中指往下指,口中说“下南”,左手中指往西指,口中说“左西”,右手中指往东指,口中说“右东”,右手往前击掌一下,口中说“东北”,右手往前再击掌一下,口中说“东南”,左手往前击掌一下,口中说“西北”,左手往前再击掌一下,口中说“西南”。

课内活动给学生带来了知识和乐趣,那么,课后活动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呢?

课后活动,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对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如:让学生搜集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5种地形景观的照片,参观农村聚落,了解民族习俗,开展防震、防泥石流的演练活动等。

不管开展什么活动,都不能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为游戏而游戏,一定要紧扣“标准”和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及时总结评比,这样才能实现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

三、地理“活动建议”,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初中生,个别差异很大,智力水平也不一样,眼界不够开阔,知识储备不足,但他们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活动时,必须关注每个学生,使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乐于活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建议”进行重组整合,以多样化的、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实地理课堂。

农村初中生,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适合开展地理计算、绘图、阅读视听、地理制作、游戏等活动。如“活动建议”中的“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争当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员”、“观看地理录相”、“角色扮演讨论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等。

农村初中的教学设施,虽然比起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地理活动教学方面的设施还很少。教师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就地取材,为开展地理活动创造条件,活动中多多融入现代教育的元素,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四、结论

活动教学是现代教学倡导的以“活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也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要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就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加强学习,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理解《地理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的意义和价值,把“活动”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努力把“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有效对策[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20.

[2]曾学平.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反思[J]. 中学教学参考. 2012,33.

[3]陈亚平.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J]. 新一代:理论版. 2012,10.

[4]旦珍. 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教师. 2012,9.

[5]郑永周. 谈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1.

[6]吴寒.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9.

[7]勒春雷.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21.

[8]王昭懿,唐勉.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J]. 新一代:理论版. 2012,7.

[9]张新辉.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J]. 现代交际:下半月. 2012,8.

第12篇

本文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条线”对初中地理教学互动进行探讨,指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两条并行的线,两条线必须实时进行互动,实施过程中,在明晰两条线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地理教学设计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双线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是一门知识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学习这门课程不难,但教好这门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极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与学习两条线,利用两条线在之间节点上的关联性,增强二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增强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两条线,也就是教学线和学习线,所谓的双线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两条线在并行发展当中的互动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1.两条线的内容及节点

教师的教学线是围绕教学活动教师实施的一系列的行为,包括教导、教学设计书、教学方法等,其中主要包括教授教材知识和传授地理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线主要包括学习、总结册和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其中学习包括学习课程知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法等。在教学当中,这两条线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2.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

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并不是两条线时刻都进行互动,而是指在两条线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相互对应。教授知识与学习知识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仅仅依靠这个进行活动根本不够,教师的设计书与学生的总结册也是互动的。设计书是教学的科学设计方案,是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设计;学生的总结册则是对设计书实施的一种反馈,教师通过总结册能够详细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反馈,以便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体现出地理课程特征及教学目的,也就是牢固掌握地理课文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比如,经纬度、判断方向、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等。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准备的互动

教师可以将两节课之间的时间作为课程准备互动时间,在网上或者课间进行互动。比如,学习完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以后,在学习“地图”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什么是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教师可以在晚上8点左右在网上与学生通过QQ群进行在线交流,对他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总结进行指导,许多网站可以收集到类似的资料,如百度百科。笔者在教学中遇到有学生提出“地图上的颜色、线都看不懂”的情况,笔者简单的说明颜色代表的是海拔的高低,各种线有等高线、交通线、分界线等,不同的线应该区别开来。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以平等、朋友的方式进行,在互动中不能批评学生、打击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而是应积极鼓励学生,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在讲台上简单与学生进行活动交流,回答学生在课堂前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起到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教学计划、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在教授中学习。教师传授方法,学生学习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比如,主题互动,围绕教师所设的主题,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探讨,或者通过提问、比赛等形式进行活动,还有作业、肢体活动等。具体采用哪些互动形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在学习方法互动上,就不是简单的传授与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建议,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自我提高。比如,有的学生对地理特征非常感兴趣,可以围绕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学习方法,以新疆为例,可以先记干旱、少雨的地理特征,然后记忆新疆葡萄干、哈密瓜、羊肉串等特产,之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特产,再记忆新疆的海拔、植被等特征,这样的记忆又清晰、又牢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和学习两条线设计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作者:朱婕 单位: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