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医院患者居住、活动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使其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近年不断出现新发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疫情多聚集和发生于医院。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防控传染病在医院暴发流行的最直接有效的防控手段,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着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医院;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体会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丰富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爆发和流行,维护患者的健康,保障医疗诊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1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实施
2.1组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2.2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2.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3.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2.3.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转贴于
2.4教育效果评价和分析: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患者对常见传染病(甲流、肺结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开展健康教育前患者总体回答正确率只有36.78%。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9.76%以上。全面开展健康宣传,尤其是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3.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自笔者所在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3.2注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在传染病防控中,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要根据接受教育群体特点的不同、传染病发病特点不同、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防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和宣传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健康传播方式,且形式宜多样化,比如以健康宣教为主,结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折页等有效传播方式,综合实行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3.3健康教育应注重传播技巧: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巧妙的应用一些传播学的技巧,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传播的内容宜简单扼要,中心突出;形式宜简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信息应不停重复;核心信息采取数字化、押韵的口诀、缩略语等形式使之容易记忆等。可以适时采用新的传播策略,如“明星效应策略”、“娱乐-教育策略”和“群众参与策略”等,使之生动、鲜活易于接受[2]。
医院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爆发和流行。所以,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有着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引起全体医患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自媒体的多元性及互动性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体的扩大和扩宽,同时自媒体的灵活性也可以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方式方法。自媒体的信息来源是开放的,这使得它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每个大学生个体同时是信息的者、接受者以及传播者,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及时获取各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的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通过课堂、讲座等方式来进行,在自媒体的时代,大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方式接受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也有利于扩展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同时大学生还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自媒体随时进行交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反馈和更新,这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
自媒体的平等性和虚拟性可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提高。自媒体技术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平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交际方式。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尽可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通过自媒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随时了解到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地正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存在的现实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也可以围绕一些共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展开讨论和探讨,从而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不能完全平等,交流的方式和效果得不到保证,而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平等性和隐蔽性,交流的双方都能更加突破身份的限制,同时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增强双方的信任强度,使双方零距离交流思想,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排除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隐患问题,解决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宿舍关系、恋爱与友谊等实际心理问题,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自媒体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自媒体传播比较自由,传播的方式比较个性化,有时候信息的隐蔽性也很强,有可能使得一些不良信息扰乱整个信息的传播环境,这使得自媒体的开放多元性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他们思想单纯,好奇心强,有可能会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蒙蔽,这将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同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交往的虚拟性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经验减少,但是,虚拟的人际交往不能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长期以来,自媒体会对大学生的现实交际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做好自媒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结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首先,做好自媒体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体的有机结合。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要进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应用中,还需要做好它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媒体的作用。自媒体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体如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资料等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传播力度,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与自媒体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自媒体互动性较强的特点,引起学生的讨论与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学生的教育和观念改变都有更为深刻的影响作用,同时如果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融入进去,使他们从活动中受到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熏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自媒体的多样性、便捷性,可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加以利用,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互动的特点,使更多的同学了解自媒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的优势,对于提高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其次,高校还要健全自媒体运行的保障机制,优化自媒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时的环境。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应该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来健全校内公众平台及学生建立的自媒体平台的管理水平,在保证自媒体传播时效性和互动性的同时,对自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结合一定的身份验证来提高自媒体用户的真实性,同时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处理,使得自媒体信息自动过滤及筛选掉一些不良信息,从而从源头上使得不良信息难以传播和难以扩散,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自媒体有效结合的健康发展。综上,自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给其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从业者,要学会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特色和效果,从而最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作者:赵楠单位:西安邮电大学学生工作部
[关键词] 育龄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42-01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艾滋病的发生率与传播速度正快速增加,艾滋病渐渐成为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范围急剧扩大,已迅速从静脉注射吸毒、暗等危险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蔓延[1]。女性艾滋病患者在艾滋病传播中影响严重,随着女性艾滋携带者的增加,母婴传播的几率加大。特别是对于育龄期的妇女,她们正处于生育高峰期,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高,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将严重威胁下一代儿童的健康与成长,因此为减少艾滋病对妇女及其子女的影响,开展快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自身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健康教育成为公认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918名育龄期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探寻适合育龄期妇女特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以提高育龄妇女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做健康检查的育龄期妇女4918人作为进行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干预对象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34.6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设立:接受健康教育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政策。问卷题目类型设为选择题形式,入院接受检查时及教育干预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均独立完成问卷,前后试卷内容保持一致。
1.2.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面对面由医师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提供电话咨询服务,随时接受受干预者的咨询;举办宣传讲座,鼓励育龄期妇女参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学习。干预后,随即让受干预者填写调查问卷。
1.3 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对比数据,P
2 结 果
2.1 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经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干预,育龄期妇女在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比干预前均有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此次接受教育干预的育龄期妇女涵盖了高中及以下到本科及以上各个教育程度的女性,教育干预后各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提高最为显著,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一种高危传染病。艾滋病与一般传染病不同,其社会复杂性远远超过普通传染病[3]。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育龄妇女约占一半比例,15岁以下儿童约占13.7%。HIV病毒感染并不会对女性的生育造成影响,而HIV可母婴传播,因此15岁以下儿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在儿童HIV感染中所占比例达90%以上[4]。随着育龄妇女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的比例快速增加,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将急剧增长,这对儿童的生存与成长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5]。目前,国内对于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评价研究,仅关注于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未得到特别关注。因此,通过快速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艾滋病的感染率,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刻不容缓[6]。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经面对面宣传教育、宣传资料阅读及艾滋病安全教育讲座等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方式的干预,所有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在教育干预后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尤其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因其干预前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少,干预后提高程度最高,这表明,此类健康教育方式适合各种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易于接受,可行性高,便于普及。
参考文献
[1] 徐媛媛,方利文,王临虹,王前,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6):518-520.
[2] 顾研.艾滋病社会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2):88-93.
[3] 潘杨,邓韶英.珠海市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4):318-320.
[4] 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R].北京,2006:1-6.
【关键词】 艾滋病; 母婴传播;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3
目前,中国HIV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虽然母婴传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数目正在增加,因而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必然会快速增加。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给予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知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目的[1]。在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中,随机选择1470例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1470例,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9岁。
1.2 干预方法 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阻断信息、感染危害以及治疗信息等知识,通过多种方式使孕妇了解并熟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普及该病的引起原因、预防措施等。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宣传画、设置宣传栏、提供录像及开设咨询服务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调查的数据,以P
2 结果
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1470例孕妇干预前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321例(21.8%),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1236例(84.1%),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加强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向人们灌输健康意识,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提供改变这些行为的知识、技能和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孕妇对该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差,随着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其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有效提高,在艾滋病的预防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由此可见,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应该给予重视,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自觉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2 推广干预措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孕妇经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后对艾滋病的知晓率相对于干预前具有明显的提高,干预主要以孕妇为主体,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推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自觉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3 针对孕妇不同情况开展综合干预 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会受到本人教育程度以及民族差异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掌握,教育程度不等会影响到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2]。所以在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必须要结合孕妇的文化程度、民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最适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提出:“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群中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经性接触和经吸毒途径的传播”,“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各有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预防措施,作为妇幼保健的策略,促进母婴健康、安全的效果已得到公认并接受。应用健康教育手段,在妇幼保健的各个环节,对目标人群开展有效、可行、易接受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给予妇女、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对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显示出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男性感染为主转向女性感染率不断增高的特点。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妇女感染艾滋病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妇女感染比例和孕产妇感染比例的增高预示着艾滋病感染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尤其年轻妇女担负着生育后代的使命,使得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加扩大,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因此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最初级的预防措施[1]。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控制,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增加防护意识。综上所述,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减少对妇女以及儿童的影响,并且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时应该结合孕妇的相关因素制定最适合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艾滋病的传播。总之,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54.
【关键词】 健康教育模式;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的精神紧张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快速上升。据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处于较差水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医保政策的普及,住院高血压患者也随之增加。我科对住院高血压患者采取以下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心理指导
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心理指导,使其对高血压有一正确认识,消除其心理顾虑。(1)告知患者使其了解病情及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高血压;(2)正确对待高血压,树立自我保健意识;(3)家属应对患者充分理解,多给患者以安慰。
2 设立健康教育专栏
在病区走廊设置高血压健康教育专栏,内容涉及高血压疾病知识简介、如何科学饮食、合理的运动方式以及常见的认识误区,内容应通俗易懂,便于患者接受。
3 责任护士进行专人指导
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原因,生活习惯、运动方式,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教育,开出有针对性的健康处方。
4 定期集中健康教育
科室定期组织全体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专场讲座,鼓励患者与家属同时参加,由年轻医师或高年资护师进行,除讲解疾病知识外,并教会家属及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及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5 患者之间互相交流
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缓解心理压力,树立健康信心。
6 制定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并发放
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合理饮食(具体饮食种类)、具体运动方式及运动量、用药注意事项及血压的监测与复诊等,并留有科室咨询电话及教授门诊时间安排表,出院时发放。
7 电话随访强化教育
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根据患者联系方式,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定期电话随访、强化教育,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强化措施。患者也可随时咨询相关问题,必要时门诊就医。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发展使大学生交往方式出现了新变化,因此,需要掌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现状。
1、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即受众提供媒体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的一种传播形式。
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
2、新媒体发展特征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第一,媒体个性化突出
新媒体却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者,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
第三,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
第四,信息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大学生是具备一定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人群,在新媒体环境中面临着学习和生活问题,还包括人际交往等问题,新媒体的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着巨大影响,包括学习、价值观、情感、能力四个方面。
1、盲目追求,忽略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带来了庞大的信息量,当信息量超过一定承载又无法甄别时,就会导致思维混乱,无所保证学习的质量。
2、大学生价值观易迷失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及使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传统意义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被颠覆,同时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观等也会跟随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3、人际交往有所下降
新媒体如互联网、微信等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文字、符号等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实践的限制,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同时,也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程序化,?亩?导致学生丧失直接表达情感的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4、自我思考能力受限
新媒体的开放性特征对于大学生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在这种开放式的虚拟环境中,学生的思考受到严重影响,产生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使得学生心理十分脆弱,无法承受强大压力,从而导致情绪失控,自我思考能力也就受到严重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
借助网络化的载体以及跨学科整合等方式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借助新媒体如微信等传播特点,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
1、有效利用新媒体,积极转变思想
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导向,充分认识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等的现代化转变。同时也要意识到新媒体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压力,从容面对新媒体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
2、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媒体素质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消极价值观等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是提高新媒体运用素质的核心。
3、加强宣传力度,创新教育方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合理运用新媒体信息传输方式的多样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增加互动沟通,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动向,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学习。
4、学科融入整合,拓展教育范围
1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0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不同文化程度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及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见表2-3。
3讨论
3.1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表2显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母婴阻断方法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心理调试方法和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母乳喂养知识、产检注意事项和消毒隔离方法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高者对心理调试方法的指导需求较高,而学历低者对知晓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较高。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需求侧重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因人而异,保证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都得到满足。
3.2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对一讲解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最高需求,其次是多媒体放映和集体讲座。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方面的需求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3个方面(集体讲座、多媒体放映、健康教育宣传栏)的需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越高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需求也越高,而学历较低的患者更希望通过直观、通俗易懂的途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这可能与文化程度影响知识的获取方式有关。因此,在健康宣教的护理工作中,应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传授方式,因人施教,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对策
4.1重点宣教母婴阻断方面的知识据报道,重型肝炎病毒感染胎儿总病死率为48.15%,其中55.56%与HBV感染有关。另据估计,我国的慢性HBsAg携带者至少有1/3(可能高达40%~50%)是由母婴传播而造成的。可见母婴传播发生率极高,及时采取有效的阻断方案至关重要。除向患者讲解母婴阻断的重要性外,还应告知其阻断的具体方案,现今效果较好的主要有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婴儿联合免疫、单纯疫苗免疫3种。方法分别为:1)在孕28、32及36周时,对孕妇肌内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在婴儿出生后12h内及1、6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5μg,同时肌内注射HBIG200U。有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阻断失败率为3%~7%。2)婴儿出生12h内及1、6个月单纯注射疫苗。有研究表明,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是目前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将最新、最有效的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及时传达给患者,使她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母婴阻断的工作中,以减轻她们焦虑、紧张的情绪,采取正面的态度面对疾病。
4.2加强心理调试指导HBV携带孕妇存在焦虑、抑郁等很多负性情绪,为了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对其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指导。对于学历较高的患者,可指导其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或阅读简单有趣的书籍等,鼓励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学历较低的患者对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除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外,还应着重讲解心理因素和情绪对疾病发展及胎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应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支持、理解与爱护,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
4.3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地向其讲解用药知识、治疗方案及效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注意餐具等生活用品单人单用,及时清洁、消毒。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尤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患者若计划再次妊娠,应指导先行病毒负荷量检测,选择病毒负荷量小的时候受孕,有助于减少母婴病死率和母婴传播率;在病毒负荷量较大时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再妊娠。
4.4加强饮食、产前检查及母乳喂养等指导加强营养,进食适量优质植物蛋白,以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采取左侧卧位,有利于胎盘的血液循环。定期检查肝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改药,避免使用各类损害肝脏的药物。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胎动,准时接受产前检查,定时监测胎心,密切观察母体变化。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前应先行HBV-DNA检测,阴性者可行母乳喂养,阳性者应指导人工喂养。
论文关键词:学校对青少年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性病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控制性病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加强对广大人群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1]。世界各国防治艾滋病的经验表明,在尚无完全有效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免疫疫苗问世的情况下,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该疾病的认识,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大范围的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2]。为更有效地对在校青少年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对我国学校对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关现状作一综述。
1. 学校开展对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性病艾滋病正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同和发生率逐年升高,国内近年来多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生殖健康知识严重匮乏,意外妊娠和非婚生育者明显增加,性病生殖道感染发病人数上升等问题,使青少年成为潜在的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1999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已发现的艾滋病感染人群中15~29岁的青少年感染者占77.60%[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表明,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5万人;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5万人教育管理论文,因艾滋病死亡约2万人;而新增加的艾滋病感染者中50%是10-24岁的青少年。因此,处于性活跃阶段的青少年已经成为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重点人群[4]。
随着青春期性发育的开始,青少年性机能也逐步趋于成熟,心理状态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很有可能感染性病艾滋病。原因主要是由于:(1)青少年缺乏必要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正确态度和相应的防御技能怎么写论文。(2)中国人的性成熟年龄普遍提前,从而出现性行为开端的低龄化、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增多的趋势。(3)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使其性行为多为随意性,容易遭受性病艾滋病感染的侵袭。以上原因证实,青春期容易遭受健康危险因素影响生命阶段,特别是不安全的性行为和相关生殖健康的结局。因此,开展并加强对青少年人群的性健康教育,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已成为当务之急。
2.学校对青少年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概况
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试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学校教育。在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和卫生部疾控司及国际组织的联合支持下,在全国建立了预防性病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有关网络,建立了“预防性病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纳入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课时,每年有2h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高校新生发放《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卡》,深入持久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活动。马迎华等[5]等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924名大学学生的调查显示,有93.10%大学生赞成在学校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实践证明,学校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青少年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水平[6],经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可有效地降低年轻人性相关的健康危险[7]一致。认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青少年学生则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总之,健康教育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预防性病艾滋病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学校对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效果
3.1学校教育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近四分之三的发达国家和60%的发展中国家就已经实施了以学校为基础的艾滋病干预计划。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手段和有效策略,并把学校作为国家预防艾滋病的重点。我国在1998年印发的《中国预防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提出把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纳入我国大、中学生的健康教育课,认为在学校预防STD/AIDS健康教育中,校医肩负着重要责任。学校能确保学生通过正规渠道学习有关性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年轻人避免HIV/AIDS感染,减少他们的过分恐惧和偏见,并将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家庭、社区及他们的同伴教育管理论文,值得推广和普及[8,9]。
3.2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彼此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技能,并决定自己行为,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目前,同伴教育在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广泛地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方法。国外研究显示,青少年乐意与同伴教育者讨论与性病艾滋病相关的话题,寻求有关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相关信息。通过同伴教育后,青少年普遍提高了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和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水平;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变得比较同情;初次性行为的发生有延迟,安全套的使用率增加[10,11]。同伴教育者起到了榜样作用。国内研究也显示,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性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13]。如叶利贞[14]等研究还表明,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对树立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正确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正向转变具有一定作用。
3.3网络或录像教育 网络或录像在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宣传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在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网络易于检索、信息易于保存、个性化和私密性的优点,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社会信息的传播,并为健康教育改善传播效果提供了极好的渠道怎么写论文。徐钟谓[15]等利用网络(论坛)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实践研究发现,网站的开设与网络宣传和咨询在防治艾滋病宣传中可以起到独特而显著的效果。王左卿等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对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当有效。讲座后大学生相关健康观念形成率提高,尤其是在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上有所改善[16]。
3.4其它健康教育 其它健康教育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17]。在掌握知识、转变态度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为形成健康的行为,从根本上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打下基础。其中家庭教育、社会参与、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出版社、专业咨询组织和机构等建立健全,使青少年掌握性病艾滋病性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知识,对性病艾滋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学校开展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建议
学校在开展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管理论文,但也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采取:(1)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国家及教育部有关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不断推动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有关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合理化。(3)加强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力度如师资培训活动等;增加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如网络教育、家庭教育等。(4)根据有关部门和教育部要求,制定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检查评估办法和检查的量化指标,通过科学评估、加强督促指导、加大奖惩力度等,以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促使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
综上所述,学校加强对青少年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临性病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日益增多的趋势下,对广大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如何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如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Gao Y, Lu ZZ, Shi R, et al. AIDS and sex educationfor young people in China[J]. Repord Fertil Dev,2001,13:729-737.
[2]尹得军,樊红光,尹晓静.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47-48.
[3]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1999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3:129[4]UN AIDS and WHO. AIDS Epidemic Update[C].December 2003,Geneva:UNAIDSand WHO, 2003.
[5]马迎华,王超,张冰等,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00-302
[6]Mccauley AP,SalterC,Klragu K et al.Meeting the needsof young a-dults. Populaton Rep J,1995,41:1
[7]Lou CH,Ding YG & Gao ES.Inpact of sex ang rep 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among highm iddle school students China public Health (in Chinese),2002,18(6) :645
[8]陈虹,孙江平,斯颀,等.深圳市中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干预措施评价[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4):242
[9]何小静,尹铁芳.某大学新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知识来源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01-404
[10]Ozcebe H, Akin L, Aslan D. A peer educationexample on HIV/AIDS at a high school in Ankara [J]. Turk J Pediatr,2004,46(1):54-9.
[11]Caron F, Godin G, Otis J, Lambert LD.Evaluation of a theoretically based AIDS/STD peer education program on postponingsexual inter course and on condom use among adolescents attending high school[J].Health EducRes,2004,19(2):185-97.
[12]梁升禄,陆春,龙少康,等.艾滋病预防青年同伴教育及其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 (20):3920-3924
[13]黄红,叶秀霞,蔡泳.福建省三明市高中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 15(2):128-130
[14]叶利贞,徐秀芝.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0-452.
[15]徐钟谓,项珍,利用网络(论坛)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VCT宣传的实践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5):76-77
[16]王左卿,王树山,王秀岩.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5):345-348
[17]于海莲,曹庆丽,龚宝华,等.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在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270-273
【关键词】手足口病;健康管理;预防控制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key points of applying health education in Hand-foot-mout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ty children health mangement in order for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for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R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10-02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临床症状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脑炎等预后较差的致命并发症[1]。2008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位于发病数第二位 ,死亡数第一位。2009年3~12月全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达1,149,045人,死亡人数352人。2009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为发病数及死亡数第一位的病种,与2008年相比,手足口病发病率增加135.13%,死亡率增加180.00%。2010年1~8月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达1,465,600人,死亡797人。从数字对比来看,2010年发病强度远远高于09年同期。
1 手足口病防控的难点
手足口病是属于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应该可以大大降低发病和死亡率的。但是这两年流行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这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不仅发病和死亡率没有下降,还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甚至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人口最集中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该病的发病率也最高[2]。说明该病的防控存在一定难度。
1.1 传染源难控制: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方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又无疫苗。手足口病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难以将控制传染源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导措施。处于传染期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的流动易造成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1.2 传播途径难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因此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往往难以短时间内有效,而且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该病发病率越高。
1.3 普遍易感人群难保护: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
由于上述的原因给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重要责任,走进社区,广泛、持久、全面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自觉性,就能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3]。
2 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
美国医药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元于病人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4]。这个结论适合任何经济水平的社区和任何疾病的防控,尤其是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当今流行严重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更多的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社区医生走进社区,不只是去治病,更重要的是去开展健康教育。手足口病除了需要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5]。健康教育最适于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在当前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阻断疫情的蔓延与扩散[3]。可以考虑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低做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
2.1 针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的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对传染源的认识和鉴别,特别是提醒小学、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这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幼儿家长、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使他们了解熟悉,并不断强化对儿童集中场所的依法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应尽义务。
2.2 针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健康教育。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会极大地调动社区人群的防病自觉性,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做好集体单位和个人的消毒和防护工作,尤其是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处理好水源.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针对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婴幼儿,由于他们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好奇、好动、缺乏经验,所以,难以令他们自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但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6],因此,手足口病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对象不是患者,而是其家属或幼儿园老师,通过对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不但能解除其对手足口病的恐慌,更能加强其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疾病防控。
2.4 针对流行方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住夏秋季的重点时期,抓住幼儿园、托儿所等重点单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预防暴发流行[4]。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学会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绘制路线图,与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对有接触的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进行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加强监测。要利用社区的广播、宣传栏、宣传册等各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为避免交叉感染和耽误重症患者的病情,乡镇特别是村卫生服务机构都应派出有经验的医生在人群中巡诊,发现症状比较重的,立即安排送医院诊治。医院也要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 社区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管理的意义及优势
随着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在转变。据此医疗卫生领域范围扩大、进行全民健康管理等新观念脱颖而出并普及。这些新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预防和保健体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3.1 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是社区儿童。包括城市和农村社区。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28.9%,是社会的财富,祖国的未来。儿童保健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为儿童保健服务的问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和保健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3.2 建立并充分利用健康档案是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实际意义就是社区医生在儿童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健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健康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减少发生大病的几率。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它要求从孕产期即胎儿期、孩子出生,就建立健康档案,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的动态管理,随时记录、补充健康情况、病情治疗情况、治疗结果。健康档案还具有健康指导、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甚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促成心理健康及智力、思维发育的作用。所以健康档案建立可以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儿童的抗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儿童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同时还包括预防某些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易患疾病。总之社区医生是健康档案的科学管理者而不是健康档案的保管人。
3.3 社区医生与社区儿童的关系是长时间的、稳固的、友好的关系。不同于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儿童之间的短暂的医患关系,随着儿童病情的结束这种医患关系关系也即终止。社区儿童不是患者,而是健康管理的对象。持续性的友好关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并科学使用健康档案,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基石。
3.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社区医生熟悉辖区内每一个儿童的个体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辅导[7]。对于儿童的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入微的,效果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且要求社区医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健康需求者,而不像大医院,等着病号来找他们。在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社区医生可以对所辖街道的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预防宣传与教育,进行疾病发生情况的监控,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去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意识,将对手足口等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有着重要作用。防重于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明确任务、宣传到位、有序管理,改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成熟、取得群众信任,对促进全面健康,全民健康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信振江,赵建忠,白俊梅,等.北京市丰台区手足口病疫情与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0):772~776
[2] 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421
[3] 祝太平,汪群,王卫强,曾凡荣,徐卫民.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570~572
[4] 上海科技大学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5
[5] 谢萍,张桂香.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J].护理杂志. 2002,19(2):84~85
[6] 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在我国主要是羊、牛、猪,其次是鹿和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羊、牛为主要传染源,南方地区猪是主要传染源。布病极少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生活习惯有关。布病的传播因子有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均可含有布氏菌,都可以起到传播作用,其中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布氏菌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人患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乏力、多汗、寒战、食欲不振、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炎、附睾炎等。X线表现:近关节段及关节缘骨质疏松,透明灶出现局灶性骨质密度增高,骨间膜增生,关节间隙变窄,软组织硬化,骨质增生,关节囊硬化,骨关节受侵是多发性的,一个关节常有几种改变同时存在。布病的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否则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劳动能力。该病的发生不但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正常发展。根据临床和防治资料,近年来布病疫情有严重回升的趋势。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认识到,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专业人员对布病危害的认识,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1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发放宣传单、图片展示、媒体宣传、发放宣传画册等信息传播及政府和主管部门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措施,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作用和意义
2.1 布病防治基础性策略
为了实现和达到布病控制目标,必须有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指导。通过健康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布病的危害、传播和感染方式,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认识到布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种地方性疾病,办公而减轻人们对布病的恐慌心理。同时,实现布病控制目标所需的条件,如领导重视、群众参与、部门协作都需要健康教育去开发、动员、组织协调。可以说,健康教育是能否实现布病控制目标的基础性策略,在布病防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提高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实践证明,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感染布氏菌病和发病的危险因素。如接羔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人畜饮用同一水源、同住一炕等这些不卫生的行为,都会直接接触传染源而感染发病。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促使人人们建立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制定一系列行为和生活方式向有益于健康发展的策略,减低危害因素。
2.3 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自我保健是人类自己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行为,是当今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也是健康文化的主要内容。自我保健意识不能自发主生,只有通过健康教育才能产生,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样在布病防治中,更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行为上自我控制,主动参与布病控制活动。
3 加强布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3.1 注重信息的传播
布病防治工作只靠少数专业队伍是不够的,尤其我国布病分布较广,要使布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必须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让群众认识布病对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严重危害,贯彻执行各项防治措施,形成舆论,实现行为干预。要加强布病防治信息传播的计划和组织性,要有效促进体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布病防治和有利于布病防治的活动给予支持。
3.2 动员体领导层
预防布病工作应开发各级领导,取得领导者支持,增加各级领导者的重视程度,解决其对布病危害的认识,提高责任感。利用各种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领导从政策上对布病防治和有利于布病防治活动的支持,使各级政府把布病防治事业当做政府的职责,把布病防治目标作为当地政府政治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有仅要统筹规划,增加投资,保证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而且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高布病防治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3 动员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是预防布病的强有力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对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布病防治技术和水平,明确职责和权利,提高专业人员发现疫情的意识和疫情报告观念,同时开展好群众性监测。
【关键词】 健康教育;宣教方式;女性
现将妇女婚龄、孕期、育龄期健康教育与宣教方式介绍如下。
1 婚龄青年的健康教育
做好免费婚前、孕前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男女双方的健康隐患,筛查出不宜结婚和妊娠的疾病,为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和孕育健康宝宝做好铺垫。精力充沛准备怀孕的婚龄青年需在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叶酸片或含叶酸成分的多种维生素,直至怀孕后3个月。其目的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在怀孕13周前到医院妇保科咨询,建立围产保健册。
2 孕期健康教育
13周前在医院妇保科健卡后,以后就要每4周产前检查1次,28周后每2周1次,36周后每1周1次,40周后每3天1次,直至分娩。早孕期是致畸的敏感期,为了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继续服用叶酸类制剂至3个月满,及时治疗各种严重的妊娠反应、发热及各种感染,禁烟酒,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偏食,生活规律,空气清新,保持心情舒畅,预防疾病。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坚持什么药也不用,二是随便乱用药。如果生了病及时就诊,不能怕药物影响胎儿,即使病情很严重,也坚持不用药,这样反而对胎儿影响更大。也不可以自己随意乱吃药,权衡利弊须在妇保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胎儿无害的药物。中晚孕期是胎儿的快速发育期,在孕4个月时做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筛查唐氏儿及神经管畸形,孕5~6个月可以做三维B超检查,增加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加强营养在此期尤为重要,但强调的是均衡饮食而不是营养的堆砌,计算每天的营养供给,合理搭配,告知孕妇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及补充的方法,避免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增加糖尿病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剖宫产率。定期产检,积极治疗局部生殖道感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减少母婴感染机会。晚孕期告知做好自我监护,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左侧卧位,做好分娩前准备(分娩知识、心理准备、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认识、住院用品、无痛分娩、陪伴分娩等),指导孕妇做好乳房准备,有利于产后哺乳。
3 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
妇女产后一些生殖道的炎症、肿瘤就随之而来,特别是35周岁后更是属于高危人群,须每年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查内容包括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宫颈刮片检查、超声检查、乳房红外线检查等。当普查发现异常再阴道镜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CT检查等。对恶性肿瘤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如何把以上妇女保健的知识传播给目标人群?除了常用的人际传播方式(通过逐级培训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入户健康教育,利用妇女病检查、婚前检查、产前检查、医院门诊、病房等一切有利时机,举办讲座学习班,个别指导等)、大众传媒(广播、贴墙报、宣传画、制作黑板报)外,现在又出现了网络平台的传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电脑成为寻常家庭的配备,育龄妇女的知识层次也不断增高,鉴于此,我们通过:(1)建立妇女保健健康教育网站,把妇女各期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并不断更新,把最新的资讯,以简练的语言表现,力求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同时开通咨询平台,以信箱、在线咨询方式咨询疑点,还可以妇女同志互通信息,相互讨论。(2)建立短信平台,通过村级保健医生摸底,婚检,孕检资料,掌握各期妇女电话号码,根据各期保健特点,以短信群发的形式,定期给目标人群发送相关的健康知识,注意点及参加各种学习班、讲座的通知。(3)除了网站及短信平台外,个别没有条件的可电话沟通。
相信通过以上传播方式,妇女保健健康教育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转贴于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遵循传播的基本特点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是向社区大众传播健康知识,而健康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因此它也遵循传播的基本特点,需要有信息传播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受众(社区居民)传达一定的信息(健康知识)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提高社区大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并有反馈。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重由于在社区范畴内较少能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途径,所以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人际传播就显得非常重要。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包括有授课、报告、演讲、讲座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包括有会谈、讲座、讨论等。
具有自身的流程与特点①社区大众健康教育往往具有计划性,故需要制定季度或年度的计划。②针对社区大众与群体,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居民。③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居委会和当地政府及组织、社团等的支持。④遵循计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流程,对大众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是采用群体指标。⑤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往往会在技术上进行指导。
以上这些也是社区大众健康教育与个体健康教育的区别所在,可以总结如表1。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是进行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7个步骤。
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首先不是考虑我们主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所在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得到解决?目前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什么?因此,必须做好社区需求评估,为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与依据。社区需求评估包括社会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有以下几种办法:①召开座谈会,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基层群众的要求,分析、研究、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②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③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哪些是社区最严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以确定健康教育的主攻目标。
确定优先项目 确定优先项目在于真实地反映社区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各种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决定最重要、最有效和所用的人力、资金最少又能达到最高效益的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比如在盐摄入多的社区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的盐摄入减少,进而控制高血压。在同时存在几个主要健康问题时,进行优选的原则是:①重要性即主要看社区疾病或健康问题的频度和危害程度;②有效性即主要看疾病或健康问题是否能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得以解决;③可行性即健康教育是否会得到社区人群、尤其是干预对象的支持和赞同。
确定计划目标 当优先健康教育项目确定后,就要对项目计划干预的内容、确定干预人群、范围、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求而制定的各项指标。
确定健康教育策略 在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确定健康教育方法;②确定健康教育内容;③确定健康教育材料;④组织与培训。
安排健康教育活动日程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计划一般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计划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阶段。
设计监测与评估方案 在健康教育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评价问题。对监测与评价的活动、指标、方法、工具、时间、监测与评价负责人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经费预算 根据健康教育的活动,分别测算出每项活动的开支类别即所需费用,然后汇总,列出整个项目的预算。
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就是按照计划设计的要求,有序而有效地组织实施社区干预等活动,以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制定实施时间表 为了使健康教育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进行,在计划实施之前,应该制定各项活动的工作时间表,明确规定工作内容、要求、实施时间、地点、负责人、经费预算等。这是一项非常细致又需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比如,如果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虫媒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则最好放在夏天来临之前进行。
建立实施组织 由于社区大众教育是面对社区群体,往往需要把社区居民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接受健康教育,所以实施组织除了社区医生、医学专家、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等技术人员外,还应该包括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社会团体等支持人员与组织。只有把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才能做好社区大众健康教育。
实施质量控制与优化教育内容 对健康教育的质量要进行控制和把关,这其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需要重点把握的。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要具有科学性,二要切合社区实际,三要通俗易懂,四要生动形象能吸引社区居民。比如给居民讲解食盐摄入过多的危害,如果讲“食盐过多导致高血压的机理”方面的内容就不如讲“多吃盐能使您健康长寿吗?”能吸引社区居民的兴趣。
培训实施人员 由于社区大众健康教育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而不是单单依靠社区技术人员,所以需要对大众健康教育的实施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应至少包括健康教育流程与后期支持流程两部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