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时间:2023-08-02 17:1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会计体系;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现阶段,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势,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全新经济体制。企业中相关管理人员开展低碳经济,将低碳经济的政策进行优化,领导企业企业逐渐成为发展低碳经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目前企业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为了提高积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将低碳经济与企业的会计体系构建进行结合,是企业进行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在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进行构建体系的过程中法律支持不充分

因为我国现在企业中会计体系的构建发展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在相关的法律支持方面还没有做到特别充分,所以在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体系的构建中很难对其产生一定的约束能力,企业在进行会计计算方面也没有能够统一的进行规范。所以,在企业中,缺乏一定的法律支持,能够使会计审核的操作中不能对会计审核的质量进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

(二)在进行企业会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

在企业会计体系构建的初级阶段,在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机构建仍然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持,以及在会计体系真正实践的过程中,面对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企业发展的现阶段,低碳经济,下个会计体系并没有完全被企业所认同,所以比较权威性的理论体系缺少一定的实践基础[1]。

(三)企业中构建会计体系的专业性人才

企业中对培养低碳经济方面的人才相应的培养体制还不成熟,低碳会计体系专业学科的人才在目前还比较缺少,因此企业在培养低碳经济会计体制相关人才的机制当年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加强。

(四)企业中构建企业会计体系的相关体系不完善

企业中低碳经济会计体质缺少一定的法律支持,在建立会计体制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条件的约束,因此导致在企业中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进行约束,致使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缺乏一定的基础。而且企业中进行环保的意识没有相对提高。与此同时,当今社会中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企业中关于低碳经济的消息比较受限。在企业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开问题受到了企业经济利益成本的限制,所以部分企业方面也没有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披露,在责任意识方面没有一定的认识。致使企业在相关信息真实性方面没有一定保障。

二、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体系的构建思路研究

(一)将企业中针对构建会计体系中法律规定进行完善

在构建企业中的会计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应该以具有权威性的法律依据作为体系的依据,在构建会计体系的同时将我国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同时在低碳经济的会计体制中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低碳经济发发展的特点,将法律与企业中的会计体系构建进行有效结合,让法律对其进行有效保障。保证在构建低碳经济的会计体系的过程中有法律作为保障,提高会计体系的操作性,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

(二)将企业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理论支持进行完善

企业在进行低碳经济会计体制构建的过程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可以将国际上的一些相关理论政策进行深入学习,将更加国际化的经济体制与自身企业进行融合[2]。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会计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对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及时进行解决,在不断实践中得出理论知识,从而开发出适合我国经济形式的低碳经济会计体系,在构建会计体系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培养企业中构建会计体系的专业性人才

企业在建设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体制的过程中,相关人才的需求对构建会计体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理论相关建设与法律相关人才。因此,企业在构建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企业在培养低碳经济相关的会计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的全面性,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行业相关知识的有效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将其进行实际运用,从而构建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体系。

(四)将企业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进行完善

企业在进行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相关的低碳经济体制经验进行有效运用,进一步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3]。将在制度的建立方面,要注重利用国际上碳会计建立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在企业中组建合理的信息披露体系,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对建立会计体系的同时,将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纳和整理。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文章在对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体制进行构建的过程中,由于目前我国在相关基础方面制度还不是十分成熟,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体系制定的同时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在相关体系制定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体系的制定方面,企业要将优秀的经验与企业自身的经济体制相结合,从而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计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1]肖序,郑玲.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8:55-60.

[2]何帆.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J]. 改革与开放,2011,18:81-83.

第2篇

【关键词】低碳会计;实际应用;分析

一、低碳会计概述

1.低碳会计的概念

低碳会计是随着低碳经济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可以更好的履行低碳的责任。我们可以将低碳会计定义为在企业会计衡量的指标里将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履行低碳责任的情况纳入进去,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与低碳会计密不可分的,我们将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经济模式称作是低碳经济,在低碳经济下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减少碳元素的排放量,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低碳会计产生的基础,为了在低碳经济下对所投资本进行监督、核算和分析,就需要引入低碳会计;另一方面低碳会计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会计指标中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2.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传统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将会计职能界定为监督和核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在传统会计中反映出来,会计核算系统中也没有包含相关环境指标。

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其核算和监督的角度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等方面出发的,低碳会计的职能更加侧重在控制方面,从目标上看增加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披露会计信息方面更加充分。

具体来说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1)在会计假设方面,货币完全具备的可靠性是传统会计的假设,使用的是定量指标,然而低碳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为前提的,采用的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2)从会计职能方面来看,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角度主要是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低碳会计主要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控制和约束企业对环境的影响。(3)从会计目标上看,传统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属于短期的经济行为,低碳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属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

二、我国实施低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研究力度不强

在发达国家对低碳会计的研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但是低碳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低碳会计基础理论的认知,对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报告。我国会计界研究低碳会计还是处于规范化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会计目标、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假设等,缺乏对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不利于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法律支持力、操作性较差

在我国低碳会计在会计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相关的会计法规有《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些法规中缺乏低碳会计的相关法规。同时在我国制定低碳会计的制度方面还是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对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势必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较差,低碳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也就很大。

3.缺乏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就要求低碳会计既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对相关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低碳会计主要还是由一些专家学者来完成,这些专家不具备会计的实践经验,降低了低碳会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在企业中并没有开设关于低碳会计的培训课程,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对低碳会计的了解不深,在企业内部缺乏既懂会计,又懂环保、资源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对策

1.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应用低碳会计我们要加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力度,这样可以为低碳会计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未来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构建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为低碳会计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政府部门要对全社会进行低碳会计理论指导,要虚心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会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并从我国实际的资源现状和环境出发,形成一套具备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进一步提升我国低碳会计理论水平。同时为了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框架,我们要结合各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更还的实现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低碳会计报告具备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

2.不断完善低碳会计相关法律制度

从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关于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低碳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在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的修订过程中,要在会计准则将低碳会计纳入进去,明确其合法地位,保证低碳会计的要素、目标以及信息披露得到统一的规范,使得低碳会计可以有法可依;其次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刑法》等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使用低碳会计的问题出现,并由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控,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对于未能及时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企业,要予以严格的处罚;再次可以由财政部带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负责,通过我国法律专家、组织经济学家、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加快低碳会计的研究进程。此外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碳税优惠政策,对未完成碳排任务的企业进行征税,为了鼓励企业利用低碳会计核算和节能减排,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予以鼓励,引导企业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

3.培养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更要懂得相关资源、环保的知识,因此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复合型低碳会计人员的培养,使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储备丰富的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应该将低碳会计的知识纳入考核的范围,企业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机构来进行低碳会计培训。各大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低碳会计学习科目,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4.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作用

大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完善低碳会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样可以为企业造成舆论压力。同时企业实施低碳会计也需要相关的监管,对于企业来说公众的监督可以使企业牺牲一定的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广大公众要接受低碳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要对企业实施低碳会计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会计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必然产物,人类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坚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低碳会计,然而在我国企业中实施低碳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认识到其中的不足,要求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的采取措施完善低碳会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康.低碳经济视角下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7期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财务理论与实践 机遇与挑战

低碳财务理论的概述

(一)基本定义

低碳财务理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原来传统财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正,在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并不断发展。它与传统财务理论有一定的相同点,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同点,主要是对原来的传统财务理论进行一定的改进,使财务管理理论在原则和内容上都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要素紧紧的联系起来,把环境因素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考虑要素。

(二)基本目标

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比企业的经济效益显得更加重要的是社会生态效益。实施低碳经济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做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第二,怎样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既要保证实现传统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还要尽可能的降低“三废”(废水、废弃、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实现各类资源的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三)基本原则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该对原来的财务管理原则进行适当的扩展,在包含原有传统财务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低碳财务管理原则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利益平衡原则,这要求我们兼顾各方利益。低碳财务管理应全面有效地兼顾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及社会公众等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并努力做到使每一主体的利益实现最大化。第二,可靠计量原则。低碳财务管理的各项指标应该能够可靠准确的计量,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关于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第三,有效控制原则。低碳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够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并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财务活动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环境变化方面的挑战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普遍被接受的基本观点是,在财务环境理论下直接决定企业理财模式的是企业所处的环境。一方面现在我国普遍应用的是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一般都不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也就不考虑碳的排放问题。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财务管理活动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与环境相关的因素,使得低碳财务管理不能够落到实处,这就不符合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很容易触犯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这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社会努力实现低碳环保,需要企业在原来进行交易的市场上提供低碳化的产品。低碳经济圈的运行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这就使得企业的市场份额一落千丈,市场占有率降低就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给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带来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贸易摩擦中主要是因为新贸易壁垒造成的,这与传统的贸易壁垒相比,主要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这就包括了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所有新型非关税壁垒,这里面的绿色壁垒主要是由于没有考虑相关的环境因素而引起的。由此可见,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并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提出新的低碳财务管理的理论。

(二)财务活动方面的挑战

财务活动面临的挑战主要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营业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筹资活动的角度来看,低碳财务管理要求企业为了生产低碳、绿色环保的产品而进行筹资。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有相当一部分靠银行的商业贷款,我国当前的信贷政策是商业银行制定的面向普通的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低碳企业制定相对优惠的“绿色信贷政策”。现在的光伏、风电产业等低碳产业,银行对其都是保守的信贷政策。我国属于低碳不完全市场,企业在贷款方面难以享受政策优惠,大多低碳企业都是以较高的筹资成本来筹集资金。其次,从投资活动的角度来看,投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经济活动开始的地方,投资项目的实行与资源利用和废物排放这些问题密切相联。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要考虑到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主要包括出于对环境的保护而发生的相关支出,比如用于治理“三废”的设备和其他相关费用的支出。然而,有关环保投资的这些项目的效益大都不太稳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把投资的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最后,企业的营业活动关键就是对营运资本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做好资金的时间调配部署,既保证资金供给充足又不使资金闲置,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但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们必须考虑到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不发生因为企业环保形象不佳而使得市场占有份额减少或者由于违反与环境相关法律和法规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罚,使企业的收益状况不佳,增加企业额外的绿色成本。这些都使企业的营业活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三)财务监督体系方面的挑战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更应该不断完善财务监督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监督:第一,政府方面的监督。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国资部门、财税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第二,来自社会部门的监督。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第三,企业内部的监督。主要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内部员工的民主监督。最后,碳管理部门的监督。我国应该学习欧盟实施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建立相应配额制度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借鉴欧盟这种成功的经验,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减排机制,制订交易规则,构建全国性的交易平台,成立相关的监管部门,把碳的排放量纳入监管之中。我国要不断完善财税制度,制定有关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为低碳财务管理理论提供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目标是一个企业行为的灵魂与核心,对于企业行为具有方向性的影响。低碳经济背景下,生态责任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不能再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片面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应该把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本质上反映的仅是本企业资金运动的价值增加值,并不能反映出经济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由此看来企业内部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没有考虑到相关的外部环境成本,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扩充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们必须提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充分考虑控制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争取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价值(既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内还把环境效益考虑进来)最大化这一目标。我们在对企业的综合价值进行衡量的时候,要考虑的是企业的价值和环境价值之和。当企业进行的活动可以减少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时,会相应的增加企业的整体综合价值;当企业的活动破坏环境、增加碳排放量时,将降低企业的环境价值,这样就会减少企业的综合价值。综合效益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更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二)财务活动方面的创新

与财务活动方面面临的挑战相对应,在财务活动上依旧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营业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从筹资活动来看,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淘汰原有落后的机器设备,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这就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尽管我国政府做出了“低碳承诺”,可是从实际的施行上来看,企业并未获得太多的政策方面的优惠,大多数企业还是以较高的融资成本来维持自己的资金需求。加上企业的技术投入大都期限较长,这些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所不鼓励的,得不到银行积极的配合。这些就表明低碳企业要实现融资的目标,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还要不断采用新的融资模式、开拓融资的新途径。国家可以成立碳基金,完善和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商业银行可以发展低碳理财产品,企业可以在采用原来的销售方式的基础上,采取还本销售等方式,来实现财务管理在融资活动方面的创新。其次,从投资活动方面进行分析,企业需要改进原有的投资决策方法,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正确进行环境成本的资本化与费用化,考虑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对投资进行决策时可以采用努力把成本的范围进行扩大,并延长对应的时间跨度,充分反映环境成本的全部成本法(即把环境要素作为成本核算的一部分)。或者采用多标准评价法,为方案的最佳选择提供定量分析依据。另外还可以采用使投资者能更清楚地把握不同变量条件下方案价值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个人认为最佳的决策方法是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它在财务评价、多标准评价和风险评价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与决策相关的模型,让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选择。在对投资方法进行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和效率,特别是考虑到环境因素方面的绿色资本的使用成本和效率,例如有的学者建议可以采用低碳绿色投资率这一指标,该指标用低碳绿色项目投资额除以企业的投资总额,可以体现企业低碳化的实现程度。一般看来,该指标越大,企业低碳化程度越高,因为企业低碳绿色项目在总投资额所占的比重大,企业低碳财务管理也就更为有效。还可以采用降耗、节能率,该指标反映了采用低碳管理后对资源的节约情况,一般看来越大越好,我们应该把投资决策方法和资本使用效率指标结合起来有效的进行投资方面的创新。最后,从企业的营运活动来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求现金流量预测应在传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预测基础上考虑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增加的资金使用量。对传统的资金管理方法净现值(NPV)需要加以扩展,它应该不仅仅限于资金成本和未来的经济成本和效益等成本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成本比如考虑因环保问题受处罚的程度,或者因实现低碳管理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优惠情况。此外,一定时期内做好营运资金的合理安排,还必须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管理,因为销售量及销售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导致现金持有量的增加,就会加大企业的机会成本。但在现实中企业的销售情况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存货的管理面临着风险。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中,要充分考虑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等因持有应收账款而付出相关成本并且结合企业的日常管理和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其他方面的创新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不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融资渠道、企业投资决策方法需要进行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财务核算与财务报表列报等都需创新。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下,我们要加强对资本的管理,既重视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传统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又重视无形资本的管理(知识资本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尤其是对无形资本的管理,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增加企业的价值。在企业的财务核算方面,财务核算应该反映出企业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引入绿色经济增加值这一概念可以有效地计量企业的环境成本,合理控制企业对稀缺资源的利用,对碳的排放量;在报表方面,在考虑企业传统财务报表的列报项目的基础上,在资产负债表中加入与环境相关的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在利润表中引入环境收益和环境成本,在与之相关的报表附注中加入对企业生态责任信息的相关披露。

参考文献:

1.马璐,邓迪夫.低碳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4)

2.王士伟.低碳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浅议.科技信息,2011(20)

3.宋虎.低碳经济下绿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沈阳理工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会计信息披露; 环境责任

一、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和现状

低碳经济增长模式替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是大势所趋,然而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英国金融服务权威机构主席Lord Adair Turner认为,进行碳排放管理的第一步就是企业要衡量和披露碳排放量,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只有被衡量和披露的才会得到更好的管理。此外,健全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具有缓解信息不对称、引导经营者行为、优化利益相关者决策,从而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因此,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促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实际上,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投资者、大型的债权机构甚至一些环保压力集团已经要求部分企业披露碳足迹、碳排放量以及相关风险的信息,不这样做的企业经理们将面临一系列可能的严重后果。比如公众的斥责、股东的指控和资金的撤离等。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价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引起股东价值受损。从2003年起,于2000年成立于英国的的碳披露专案(CDP)要求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大型企业披露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解释碳排放政策和策略,随后还会公布这些企业的回应以供投资者和政府决策时做参考。该专案在鼓励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衡量和披露碳排放信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10年,该专案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从最初的几十家增长到500多家,的资产数额从最初的10万亿美元增长到70万亿美元,参与信息披露的公司数也从最初的235家增加到了3 050家。根据CDP2010年的中国报告,在连续3年受访的中国100家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中,13家公司填写了碳信息问卷,26家提供了相关信息,41家没有回复,20家拒绝参与。这已是历年来中国公司CDP参与度最高的一次。

由上可知,尽管股东、潜在投资者以及环保机构等对企业高管们披露有关碳排放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企业的参与度仍然不是很高,中国企业的情况更是如此。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一矛盾的现状,笔者认为,除了企业碳意识薄弱、低碳法规不明晰、社会监督不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没有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和办法,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诸多企业无所适从。由此可见,如何通过会计信息披露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相关的行为、绩效和策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先出现在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撰写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当中,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随着温室效应的愈演愈烈、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灾难性气候的频频出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渐赢得了国际的认可,二氧化碳减排的呼声也得到了全球的响应。企业进行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从而可以使企业的碳排放行为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监控和管理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可持续发展观是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首要理论基础。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1984)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该观点提出后备受理论界的推崇。使用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资金的供应者。出于资金使用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他们需要了解企业对所筹得资金的投放方向、使用效益,以及投资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投资者和债权人形象及可能带来的商誉情况。2.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他们对自然资源拥有所有权,他们将部分资源的经营权交给企业,自然需要利用和分析低碳会计信息,以加强对宏观经济和自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3.企业管理者。在环保和低碳成为资金流向的指南针后,他们要求获得全面具体的低碳会计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与社会的低碳效益,同时尽可能规避由于碳排放问题引发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向投资者反映其受托责任,向社会履行其社会责任,并赢得良好的企业形象。4.环保组织。他们需要碳排放量的信息、碳排放控制与治理的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进一步控制碳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5.员工和社会公众。员工和社会公众需要了解企业低碳会计信息,以得知他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或者是企业出售的产品中自身得到的是利益还是损害,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友善的空间。

由上可知,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正好顺应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诉求,对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后代的繁衍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信号传递理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没有这些内部信息,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当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评价企业价值。根据斯彭斯的观点(1974),市场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个体可以通过“信号传递”将信息可信地传递给处于信息劣势的个体以实现有效率的市场均衡。因此,当企业管理当局选择披露低碳会计信息就是把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一个信号,诸如企业具有碳减排意识、并且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获得了一定的收益等,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社会形象,产品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且还可以使企业得到政府、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青睐,筹集资金更便利。因此,从企业自身利益长远发展的角度着想,进行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毋庸置疑。

三、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理论框架

(一)设立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解决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但是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其最大的元凶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企业有关碳排放的相关信息并没有被要求披露,加上企业自利行为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便不利于碳排放得到更好的社会监控和管理。因此,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修正和重要补充,其目标应是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低碳会计信息需求,以利于他们作出的决策能促进企业减少化石资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资本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双重效益而不是单一的经济效益。

(二)制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与传统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基本相同,即要确保披露的信息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有用性。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能为信息使用者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2.相关性。利益相关者通过企业披露的低碳会计信息,应能获得该企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包括碳排放和治理,碳收益、碳风险以及碳成本等情况,并以此作为决策的基础。3.可靠性。低碳会计信息应真实地反映企业与碳排放有关的各种情况,对于诸如碳排放或有事项等隐性信息,应建立在科学地估计或合理的职业道德范围内。4.可比性。低碳会计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披露的程序、内容、方法和形式应该保持一致,以方便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企业内部的纵向比较。5.重要性。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考虑对信息使用者当前和未来决策足以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应予以重点披露。此外,与传统会计信息披露不同的是,低碳会计信息披露还应遵循社会性原则,即企业应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反映经济活动,对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应最终有利于评价企业的社会价值,有利于企业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引发的社会成本和收益。

(三)明确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鉴于企业的低碳行为具有经济性和管理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两个方面:低碳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信息和低碳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信息。低碳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是指能以货币表现的、定量的财务信息为主的低碳经济活动信息,参考传统会计要素的分类,可以将之分为碳资产(如用于节能减排的设备价值)、碳负债(如应交未交的碳排放违规罚款)、碳所有者权益(如国家财政专门用于企业碳排放治理的基金)、碳收入(如出售碳排放权获取的收益)、碳费用(如企业日常用于低碳维护的费用)、碳利润(碳收入扣除碳费用净额)等六类,并将其体现在低碳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低碳管理控制系统的信息是指以非货币、定性的非财务为主的低碳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低碳法规执行情况(如碳排放违规及原因)、低碳质量情况(如碳排放年度减少额和达标率)、低碳治理情况(如企业低碳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等)等方面。

(四)确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笔者认为,在低碳经济时代下,低碳会计信息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核心内容,对它的披露宜借鉴袁广达教授提出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双轨模式,即考虑到上市公司牵涉的利益面更广、社会影响更大,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初期阶段,要求上市公司以低碳会计信息独立报告的模式进行强制披露,提倡非上市企业以补充报告模式进行自愿披露。

自愿披露机制是由企业根据自身利益和价值趋向,向外界主动进行低碳信息披露的机制,这种行为有利于企业沟通各方面的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从而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和低碳商机。但是,由于低碳经济增长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低碳会计、低碳审计还未完全实施前,企业可能患于披露成本过高、商业秘密泄露、自身局部利益受损等顾虑,而不愿向外界披露碳排放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这时就需要政府通过一定的强制手段以达到碳排放管理的目的,也就是采用强制披露机制。即由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制定低碳信息披露规范性文件,要求公司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信息披露的机制,它可以保证低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独立报告模式是指上市公司单独编制一份综合低碳会计报告,单独披露低碳资产负债表、低碳损益表、低碳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这样便于企业低碳会计利益相关者全面和完整地了解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便于决策。补充式报告是指披露企业只需在原有三大报表体系中增加相应项目,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低碳资源信息即可,比如在利润表中增加由于出售或购买碳排放配额而引发的营业外收入或支出项目。

(五)实施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审计制度

欧洲会计专家协会的可持续性审核主席Lars-Olle Larsson认为:“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被视为比广告好不了多少。”低碳会计信息报告也不例外,因此在要求企业进行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同时,低碳审计也不能忽视。在低碳会计信息审计终结后,审计组应当向委托人报告低碳信息审计结果,通过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低碳会计核算系统披露的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以及低碳管理控制系统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意见。此外,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也应积极开展内部低碳会计审计,以及时监督企业各部门和单位低碳会计责任履行的情况,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低碳责任奖惩和考核制度,推动集团所属单位全面贯彻低碳会计。

【参考文献】

[1] 袁广达.环境会计与管理路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

[2] Chan Kook Weng,Kevin Boehmer. Launching of ISO 14064 for greenhouse gas accounting and verification. ISO Management System Magazine,March-April 2006.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会计;会计

近期,英国科学家通过对9300万年前的化学风化作用的研究中指出,CO2增多地排放所造成的全球变暖,虽然地球具有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要通过此能力使地球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需要30万年,而在这期间,如果我们现在保持二氧化碳排放趋势的话,严重风化作用可能会导致海洋的“死亡区域”的产生。要降低风化作用,我们必须要降低CO2的排放;在今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开幕式上,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指出,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大国,排放量总和已经超过了全球的40%以上;而在之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为了响应节约减排,承诺到2020年国内的CO2排放要相比2005年减少4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

低碳经济所倡导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模式;而低碳会计指的是依据能源环境法律、法规,通过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体现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1]。当今,国际上主要通过碳排放,碳交易来控制CO2的排放,而这只能通过碳会计进行衡量。故无论是低碳经济的考核还是从其理念上,只有发展低碳会计,才能更加科学的衡量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更好的评价我国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下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1.尚在初创期的研究理论

相对比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的碳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现如今,国外的低碳会计理论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无论是方法还是会计理论上已经有经验指导;但是对于我国,低碳会计的财务规范还处于规范零散阶段,对于碳会计相关的理论还存在争议,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理论体系,而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尚未成熟的理论我们就无法对我国的企业的碳会计工作进行指导。

2.缺乏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对于低碳经济,国际上主要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相关企业的碳排放量报告;对于我国,为了更好地科学的发展我国低碳模式下的经济,我国也相继在会计和环境保护中进行了相应的补充,但是却未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一,作为会计的根本大法《会计法》并未在碳会计方面进行规范[2];其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中未将碳信息的披露作为我国企业的披露要求,因此主动披露者屈指可数,甚至作为环境敏感行业的领导者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未能主动提供企业的排放相关信息。对于主动提供碳信息的企业由于理论体系的匮乏,就其所披露的碳信息的质量缺乏可比性,与国外的上市公司有着很大的差距。

3.政府和企业缺乏减排动力

低碳经济作为低碳会计实施的前提,虽然目前低碳生活、节能优先、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的导向,但是,纵观现在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近日提出,中国如今的增长还是工业企业,2012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额达到36.2亿吨的标准煤,占全球的21.3%,即使“十二五”规划能把GDP的涨幅控制到7.5%左右,但是就其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将会突破45亿吨标煤,所以要真正做到减排,我国就要求政府能够加强监督的同时工业企业自身能够有效的进行减排工作。但是就企业而言,由于减排的前期投资大,对低碳生产依旧不重视。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估虽然节能减排已经纳入到其考核指标中,但是当地高耗能的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与地方政府的地方收入相挂钩,所以对于高能耗高收益的行业,地方政府有的非但不执行低碳政策甚至还阻扰执法进行包庇,出现了“数字减排”或“数字节能”,并不能真正的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

4.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

低碳会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其不仅涉猎到会计领域,还涉及到生态、环境、资源等各个的专业的领域,因此更强调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我国现在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属于忽略状态,其表现一:我国现代的高等的学府,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会计专业人才的教学中还是注意的是会计与审计的培养,没有培养低碳会计人才的意识,也就缺乏对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只是传授;其二:对于企业而言,碳会计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并未得到重视,在人才的选拔方面还是只强调会计知识、会计实践经验,对复合型领域的知识并未进行要求;其三:现今的会计相关的考证方面,从会计从业资格证到注册会计师资格,在考试的内容中并未对环境、生态等学科进行考查,由此可见,其大大的降低了会计从业者对其他交叉学科的重视,制约了碳会计的发展。

5.碳审计薄弱

碳审计作为低碳经济的产物,英国作为世界上碳交易平台的最早使用者,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早在2009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对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第一次发表了较为全面的审计报告,在报告中其就政府的环保、气候以及可持续发展所采用节能减排方法和执行情况所做出的详细研究说明,通过碳审计,能够提高了被审计单位的低碳生产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单位管理者进行节能减排,也同时提高单位的碳信息披露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碳审计是近年才被国内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所重视,而审计作为企业审计报告的签证者,其的自身水平影响到最终的财务报告的质量水平,其主要原因如下:[3]

其一,碳审计相比较传统的审计而言涉及面更广,但是我国碳审计还未出台相应的审计规范和理论指导;其二,碳数据不易核算以至于得到的数据的准确度低;第三,国内审计人员无论是在审知识结构还是审计技术等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上,虽然在2011年由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ACCA对近140位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碳排放的计量方法、信息披露以及国际上一些较为先进的碳会计理论讲解;ACCA也声称致力对我国22,000名会员及41,000名学员提供技术支持,但是这一部分的培训的相对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而言还是有限的,而我国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对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的滞后,以至于审计人员缺乏技术指导,限制了审计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的限制了我国碳信息披露的水平,使得我国的低碳会计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三、对策探讨

1.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碳会计体系

相对于中国,发达国家在低碳会计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对于碳会计的体系也相应的颁布了相关的准则,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ISO14064-1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国际会计准则》、《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以及由英国标准协会的《PAS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等准则及规范都涉及到碳排放权及交易的财务会计问题,我国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同时利用实证从而,逐步的建立我国的碳会计体系。

2.制定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会计法律法规是用于规范会计工作的准绳,在低碳经济中国际的基本方法是通过碳交易,碳中和进行控制碳排放,部分的试点地区也相应的在国家的领导下提出了地方的实施方案或者实施意见,对于试点企业也编制了相应的碳排放核算指南,但是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的指南、实施意见无论是核算方法还是在配额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故此就要求国家出台统一的指导法规进行规范,例如对《会计法》中进行修改,对碳会计的核算进行统一的指导,使得各个部门在编制相关级次法规时有法可依,碳信息披露更具备可比性。

3.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者,其自身的素质很大的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此,我国应该成立相关的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综合知识的培训,及时的补充知识完善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培训上我们可以集中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研讨法等对碳源、碳计量、碳解锁、碳锁定、碳中和、碳足迹、碳交易、碳金融、碳汇、以及碳会计相关法规进行讲解,使培训人员掌握碳会计相关知识,明确核算内容、程序和方法,使其具备相应的专业业务素质。其次,我们可以和国际一些知名组织、协会和国内高校合作,培养具备扎实会计功底的会计人才。最后我们可以对现有的会计资格证的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其对新的经济模式下会计改革的重视水平。

4.提高政府监督水平

碳会计的实施需要多部委协调工作,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就是经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气象局7部委联合签署的[5]。因此在实施的环节中,就要求七个部门能够协力合作,首先环保部门应对碳会计信息披露作出要求,财政部门应参考其他部门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将发现的环境问题纳入会计法规,从而更好的规范我国的会计行为。而作为会计信息的披露者,各个公司的会计部门则应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准则的规定,将本公司的碳会计信息及时准确的对外界披露,并接受其他监督部门的审核。

除此之外,银行作为政府监督的主体之一,银行在对企业进行发放贷款的时候,可以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环境评估,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提高贷款门槛或者直接拒绝对该企业发放贷款,对于节能型高效型的新型科技企业适当的降低贷款门槛,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5.加强社会监督

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监督的主体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碳审计从而改善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但是纵观我国碳审计现状无论实在法规还是人员素质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首先,现在我国的碳审计监督主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规中还是存在的不足,我国可以通过国外经验的借鉴,加快对碳审计的立法,从而加快碳排放法规方面与国际接轨。对于排放量的确定,我们可借鉴的国际的《温室气体协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5]。

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各个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政府的审计机关可以通过精英的选派,系统学习低碳会计业务知识,并掌握如何进行碳相关业务的审计。在审计时,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对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向社会公众充分披露[4]。

总之,为了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在法律法规,政府建设,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要重视低碳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彩云.浅谈我国的低碳会计[J].中国外资,2013(10):77.

[2]陈旭锋.浅谈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J].企业导报,2012(13):141-142.

[3]陈燕燕,彭兰香.我国碳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财会月刊,2010(27):71-73.

[4]高文君.低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面临的难题与构建措施[J].现代商业,2012(26):221-222.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

1.问题的提出

1.1低碳经济的提出和推进

近一二百年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逐渐突出,人们开始逐步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从20世界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到21世纪初提出的低碳经济理论,标志着人类已经对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模式和绿色行动纲领。低碳经济指的是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主要是指CO2)排放量最少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1]。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碳、石油等高等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状态。发展低碳经是积极承担社会环境保护责任的表现,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作为世界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寻找一条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以便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参与全球减排行动。因此,应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适当的评价计算方法,来评价和衡量社会发展的低碳程度,就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1.2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简述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这一问题,国内相关实证研究分析较少,相关调查多由政府相关部门以文件、会议方式发出,而学术届的研究成果则以理论研究为主。总体来看,国内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6]:一种是主要提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中各类评价指标,对各类指标进行理论阐述,以丰富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第二种是根据层次分析法或德尔菲法、直接比较赋权法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种是针对某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比较分析后得出相应结论。

2.研究设计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在学术界尚未有统一普遍的共识。不同文章或研究的方向存在着不同,但关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的方法和指标类型却具有一定的共性。本文在参考和借鉴众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汇总,来确定本文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的确立

本文通过研究以往国内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以及学术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指标的相关建立以及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各个指标因素,最终选取了包括经济发展维度、科技发展维度、环境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节能减排维度和低碳理念维度六个指标,其中包括GDP增长率、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高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环保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等指标。

2.2调查数据的选取

本文通过设计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问卷,选择了15位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方面有一定研究和学术地位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20名不同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指标重要程度比较的调查问卷对象。通过两轮问卷的发放和邮寄,经过整理与分析,剔除关键性信息缺失及奇异数据的问卷,最终的有效问卷有28份,有效率为80%。

2.3数据的整理

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包括不同专业程度的被调查者,鉴于其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上的权威性的差异,本文在进行调查问卷数据处理时,对不同的被调查者赋予了不同的权重,进而区分不同被调查者的意见对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建立的不同重要程度。

本文针对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上有明显建树的专家、学者的调查问卷各赋予了6.25%的权重,而另外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各赋予了2.5%的权重,将8名专家定义为1,2,3,…8,其度量公式为:

(其中, Zm为第m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Xmi为在第m指标下第i个被调查者的得分,Ymj为在第m个指标下第j个被调查者的得分, , )

3.体系的实证分析

3.1指标体系的建立

采用AHP软件,建立了以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层,以经济发展维度(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高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环保产业GDP比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农村居民纯收入这7个指标)、科技发展维度(包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递减率、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比重、清洁煤高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这5个指标)、环境发展维度(包括造林总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自然湿地面积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这5个指标)、社会发展维度(包括恩格尔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车辆拥有量这4个指标)、节能减排维度(包括单位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系数、工业废气处理设施数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这5个指标)、低碳理念维度(居民的低碳理念、环保教育普及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这3个指标)六个指标为准则层,中间细分成29个指标作为指标层,建立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1中,本文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遵循着三个方面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此外,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生活出发,力求可比、可测。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指标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和处理,而且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3.2 用AHP法求解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图1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结构模型,参照各位被调查者的专业意见,对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相对重要性。

表1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各准则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其求结果

由表1可以知道,准则层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1706,0.1444,0.1650,0.2154,0.1650,0.1397;一致性比例为0.0014。下面分别得到各个指标层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见表2-表7。

表2 指标层B1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2可以知道,指标层B1低碳能源指标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2886,0.1880,0.1880,0.0845,0.0821,0.0845,0.0845;一致性比例为0.0005;对总目标的权重为0.1706。

表3 指标层B2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3可以知道,指标层B2低碳产业产出指标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2716,0.1821,0.1821,0.1821,0.1821;一致性比例是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是0.1444。

表4 指标层B3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4可以知道,指标层B3低碳消费指标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4693,0.2284,0.1305,0.0910,0.0807;一致性比例为0.0057;对总目标的权重是0.1650。

表5 指标层B4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5可以知道,指标层B4低碳废物处理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3608,0.2300,0.2300,0.1792;一致性比例为0.0019;对总目标的权重是0.2154。

表6 指标层B5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6可以知道,指标层B5低碳社会环境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是0.2785,0.2785,0.1723,0.1723,0.098;一致性比例是0.0057;对总目标的权重为0.1650。

表7 指标层B6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7可以知道,指标层B6低碳科学技术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是0.6056,0.2721,0.1223;一致性比例为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是0.1397。

综合以上7个表,本文利用AHP软件计算出指标层中29个指标的各个权重,如表8。

表8 指标层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表8,本文可以得知: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中,GDP增长率,森林覆盖率,恩格尔系数,人口密度,居民的低碳理念的相对权重较大,重要程度较高。

4.结语

总之,我国目前对低碳经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尚显不够,尤其是理论研究系统性欠缺,离实践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制订科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借助适宜的数学评价方法,定量的分析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低碳经济评价研究的热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智光.绿色中国理论、战略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160-164

[3]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0:82-85

[4]冯碧梅.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54-58

[5]孙敬水,陈稚蕊,李志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7): 85-93

[6]宋云雪,金东瑾,史永胜.基于层次分析法与聚类相结合的科研立项评估系统模型[J].科研管理研究2009(5): 511-518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阶段,推动了文明和科技各方面的发展,但是也因为一味地追求发展,过度地消耗了自然资源,甚至引起了生态模式的失调,废弃物的排放和工业垃圾的增加都成为困扰人类的问题,人类向自然的索取也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自然所能承载的极限,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能源过度消耗已经形成了无可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提出了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在21世纪初才被提出来,所以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够成熟,而作为低碳经济做出的延伸概念——绿色会计,是企业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新型而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管理概念,值得企业为其做出探讨。

1绿色会计信息及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既强调了“经济”的发展,又兼顾了“低碳”这一特性,希望能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求在不耽误企业发展的情况下,让自然环境得以好转。低碳二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减少对燃料的消耗,使全球变暖的情况得到有效地控制,让气候变化趋于正常,实现新能源的利用和转型,在这种基础上,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绿色会计的概念是低碳经济概念的延伸,是一门比较新颖的科学,它存在的依据是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研究的对象是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这两者的关系,用专业的方法进行计算,进而达成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为目的环境评估和环境活动。它的主要形式是将环境经济学和会计学互相融合,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经济持续的稳定发展。绿色会计这一理论的基础包括生态资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企业价值创造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主要特征是在达到有效的经济目的的基础上让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做到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并且着重强调了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

2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披露的动机、内容及形式

在传统的核算企业成本的时候,大多数采用直接将内部环境支出与制造费用合并到一起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并不完善,没有形成自己统一独立的标准,准确性也不高,这个时候,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绿色会计披露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绿色成本的分类,二是绿色成本的确认。在文章当中,将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对于绿色成本的分类以及分类方式,国内和国外都针对性的制定了许多方法,并且有所差别。就国内的现状而言,绿色成本分类的主要形式就是预防为主,针对目前企业发展形势以及国内综合防治发展趋势,注重防治结合并且及时止损。换言之,国内关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在不造成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想要做到确认,就必须要有确认的依据以及确认的条件。若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却没有在具体工作中有任何表现形式,这就不能成为确认的条件。确认的依据是企业自身根据相关的法律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绿色成本的控制措施,让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地管控。

2.2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管理体系不完善作为会计管理工作,体系质量直接决定最终工作效果。而目前,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我国在该方面发展的硬伤。对于绿色会计的起步晚决定了我们的起点比较低,国内目前对于绿色会计的工作还没有付诸实践,而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阶段,尽管在理论上,我们已经实现了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披露等相关事宜,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管理体系。

2.2.2作为绿色会计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人员是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的管理,尤其是在绿色会计中,本身绿色会计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涵盖的内容十分复杂且广泛,需要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涉猎的人员才能实行,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失。就目前的形式而言,真正了解绿色会计概念的人只有一些科学家和学者,国家又没有进行过正规且系统的培训,所以相关的人才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即便有,也会因为企业自身原因,比如不愿意放弃一部分经济利益等,从而损害了这些人才的积极性。

2.2.3内外监管不到位监管决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执行效率,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而是大众的社会,对于社会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所有的社会人参与其中并作出相应地努力,但以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对环境的监管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而且往往难以实行。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强,媒体和大众作出一定的监督行为后,也没能受到相应地重视。而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不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绿色环境的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4缺少绿色经济发展氛围绿色会计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影响,发展绿色会计不仅仅是处于需求,更是需要作为企业管理者、负责人发自内心的认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负责人,看到的不应该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是要将眼光放的长远,立足于整体角度,看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如今,我国对绿色会计这一理念的各方面认识都还不成熟,所以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没有在国内形成一种绿色经济的发展氛围。

3低碳经济下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1监管部门层面

作为监管部门,要响应国家的各种政策,真正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按照国际化标准做好绿色会计的配套工作,将环境保护所产生的费用与企业的财务审计相融合,要求企业只拥有绿色审计报告的情况下才有资格注册会计师,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不定期的对企业的绿色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做好数据值的统计工作,对于未能达成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罚,只有监管工作做到位,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的理念才能被顺利的执行下去。另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能达标的企业征收一定的费用,对环境成本核算做得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而且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要做到一视同仁,让监督实行透明化原则,从根本上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3.2企业自身层面

第一,让绿色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如果能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员工凝聚成为带有特色的绿色企业文化,那么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是极其深远的,不但可以做到对资源的节约,还会让员工对企业的精神和经营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企业利用低碳经济模式营造出一个绿色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其中,扩大绿色理念在员工中的影响力,对员工做出的环保行为给予鼓励,让绿色企业文化在每一个员工心中传递。第二,实行绿色管理,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果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让企业全方位的落实环保工作,并积极参与到“绿色合作”的理念中,无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第三,加强信息披露的力度。企业绿色会计的统计数值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自身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信息披露模式,但是企业要做到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有效地披露模式并且加强信息披露的力度。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会计信息加以标注,例如表格、图形等,并且将环境方面的核算单独列举出来,保证其有效性。第四,培养人才,增强专业知识。想要让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的理念加以实施,就必须要有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对这一理念有着足够的理解和饱满的热情,所以企业要经常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培训,让相关的人员理解、消化并且掌握这一技能,由于绿色会计所涵盖的内容过于繁杂,所以企业要筛选有能力胜任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保证相关政策能被顺利的执行。第五,增强环保意识,做好自查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再有效地监管部门也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所以企业要做到自上而下的自查工作,鼓励每一个员工参与其中,对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见解给予足够的重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保意识不断地完善。

3.3社会公众层面

对于大众而言,我们不能觉得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的理念离我们很遥远,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体和信息的发展,做到对保护环境理念的定期宣传,在社会层面上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在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绿色发展的氛围。

第8篇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因其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成为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共识。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推动和努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理当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的行为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公之于众并接受考评,因此,如何通过会计信息披露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与之相关的行为和绩效(以下简称“碳信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中对其利害关系人应负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总体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国际环保运动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兴起,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也进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近年来,在低碳经济日益兴起的趋势下,实现企业低碳发展模式,落实对碳排放的要求,也将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披露企业碳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监督企业行为。

(二)经济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一种外部影响,而这种外部影响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外部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传统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只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成本”和“内部收益”,不能反映企业各种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包括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掌握的自身碳信息远比外部利益相关者多,企业不积极披露这方面的信息,这使得企业的经济行为具有外部性,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未反应在市场价格中。这些外部性问题如不加以解决,会导致各种资源配置偏离最优利用水平。充分披露企业碳信息有利于将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内部化”,是解决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办法,便于促使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水平。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为了避免社会公众发生逆向选择,那些碳绩效较高的企业基于自身的考虑就会主动向政府和公众披露碳信息,以争取政府和公众的信任,换取政策的扶持和公众的回报。为避免承担负的外部效应,那些碳绩效中等的企业也会选择披露碳信息。这必将引发一系列的良性连锁反应。基于该理论,碳信息的披露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二、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两层意思,其一,低碳经济是关系到全社会全人类当前以及今后长远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仅仅要求企业对碳信息做出披露,而是无论企业还是各级政府、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无论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无论碳排放严重的企业还是碳排放较轻的企业,只要有碳信息就需要揭示。其二,碳信息在企业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碳资产、碳负债、碳收入、碳成本等,同时也存在大量现行技术条件下难以用货币计量的碳信息,这些信息需要通过一定技术手段逐步达到全面披露。

(二)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持续经营的动机,这种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相反,则是非理性的。在披露碳信息方面,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取较佳的综合效益。即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披露成本太高,可以考虑稍缓执行,待条件成熟时再应用。所以,碳信息披露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

(三)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原则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一些环境敏感性行业,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而企业披露这些信息总是带有不情愿性的,多数环境不良的企业,不会为减少碳排放自觉增加支出,几乎没有企业会乐意主动向社会揭示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增加的碳成本。因而,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碳信息的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但鉴于碳信息披露目前尚处于构建的初期以及碳信息披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碳信息问题上则必须强调强制与自愿披露相结合,即企业需要在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披露规则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更为详细和妥善的披露。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一)报表内碳信息碳信息基于价值指标的内容可以根据会计要素分类将其具体化,结合现行会计准则会计要素分类标准,作为六大传统会计要素的递延和细化,可以将碳信息划分为碳资产、碳负债、碳所有者权益、碳收入、碳费用、碳利润,并将其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具体内容见表1。

(1)碳排放权:1997年12月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引入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国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一个碳排放额度,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裕或没有限制的国家购买排放指标。发达国家高能耗企业为了使公司正常运转,必须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以获得排放权。碳排放权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它能够自由交易,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该排放权获利。所以,碳排放权可以确认为企业资产。

(2)预计负债:《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做出了以下要求:“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依据这一规定,企业能够可靠估计的,因碳排放问题可能承担的治理费、罚款等形成了或有负债。

(3)期望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认为,可以采用“期望价值法”对不确定负债进行“最优估计”。《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也明确规定:“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进行初始计量。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

(4)碳收支净额:鉴于碳收入与碳费用的发生缺乏因果关系,没有匹配性,因此碳收入扣除碳费用的差额不叫碳利润而是碳收支净额更为恰当。

碳信息披露内容的设计基于以下考虑:其一,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接轨的思想指引下,已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内容安排上基本能够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需要,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名称没有必要调整。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增加相关科目的明细科目,既能满足碳信息披露要求,又简单易行容易被企业接受。其二,鉴于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碳排放的测量仍属技术难点,企业很难将其所拥有的全部资源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披露,以上选取的是较为直观且与企业利益相关者联系密切的内容,体现了会计计量的重要性原则。

(二)报表外碳信息无法以价值形式量化的指标,无法体现在报表当中。而许多会计报表无法涵盖的碳信息对了解企业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情况、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温室气体减排潜能等信息至关重要,这些内容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当前的市场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这类信息包括:(1)企业年度碳排放总量,企业碳减排方针、年度碳减排目标及成效;(2)企业低碳设备投资和低碳技术开况,企业碳减排和碳封存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3)温室气体种类、数量、浓度和处理、处置情况;(4)从事温室气体治理、检测、研究机构和人员情况,企业与低碳生产和低碳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制订与执行情况等。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一)报表内碳信息的披露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会计环境下,应根据新增的会计科目设置相应的报表项目,将能够以价值形式量化的碳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中,仍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形式体现出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报表内碳信息涉及的范围可能会更多更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编制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低碳利润表、低碳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以便更全面更详尽地披露企业的碳信息。

(二)报表外碳信息的披露一般而言,报表外碳信息的披露有两种模式:(1)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披露。将报表外碳信息分散到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工具之中加以揭示。如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都可以以其中的某一或几部分对报表外碳信息予以披露;(2)编制单独的“低碳情况说明书”。在编制初期,为简便和易于操作,不妨先以文字、图形和数量、技术指标等为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低碳情况说明书也应该过渡到同现有的财务情况说明书一样,成为一种正规的和严谨的信息报告工具。单独编制的低碳情况说明书应该是一种通用报告,也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以便使企业对外披露的碳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益。 转贴于

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通过对外报告企业的碳信息,促使企业管理层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行事,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现有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松池:《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3期。

[2]罗金明:《基于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研究》,《经济问题探讨》2006年第12期。

第9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社会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107-02

引言

众所周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自从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概念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2010年3月,低碳经济也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国家发改委表示,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推出多项措施。这表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中国走发展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能否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所以,对我国企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信息的披露,接受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的监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基本内涵

1.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从体系上来讲,环境会计是会计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分成宏观环境会计、微观环境会计和审计三大部分。宏观环境会计又可以分为宏观国民收入环境会计和宏观环境管理会计,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级的宏观环境管理活动提供会计信息;微观环境会计又可以分为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的外部利益关系人和环境决策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会计信息。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环境财务会计和国民收入环境会计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向外部报送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面向过去的影响环境的事项;而环境管理会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主要向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和组织成员提供管理所需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面向正在发生的和未来的影响环境的事项。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国家依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和“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原则,促使企业单位主动增加投入,自觉治理污染。就此而论,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当披露与上述内容相关的会计信息。从总体上看,披露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1.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顾及环境和社会的决策

首先,企业必须努力适应不断上涨的能源、交通、废物处理和原材料价格对其生产成本的影响。其次,企业必须理解并遵守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减排政策。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是主要排放者,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面对来自投资人、雇员和消费者关注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当然,低碳也带来了机会和新的市场,而提高效率所需要的技术进步将使企业可以在减排的同时提高效率、增加盈利。

2.有利于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业绩

只有充分披露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计信息,才能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境总体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低碳化发展规划、探索低碳化模式、落实低碳化发展措施的责任,把低碳化发展的指标纳入对企业的考核体系,从而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与决策。

3.有利于社会公众、债权人了解企业环境情况和环保形象

社会公众逐渐摒弃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奢侈的消费观念,积极响应低碳消费,不断增强构建低碳化社会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和低碳化发展的道路。因此,社会公众只有了解了企业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债权人也只有了解了这方面的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由于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还不成型,加之没有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致使我国的环境会计核算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会计法规、准则、制度还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企业的污染行为进行了约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所有的这些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涉及到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定。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国家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企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披露环境信息,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

2.环境会计信息缺乏有效的计量

由于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列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环境对象的有效计量,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的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

3.环保立法和社会监督缺乏力度

尽管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企业不会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即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去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以及社会监督,大多数企业都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地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愿意主动向社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

四、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基于我国对企业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及其与国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差异,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我国企业充分披露环保信息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以上市公司为突破口,改进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上市公司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接轨的先锋队。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作为影响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公共产品,由于市场需求的压力迅速得以改进,从而推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在环境会计披露方面,依然可以将上市公司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实务中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做法。

2.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我国政府应借鉴外国政府的经验,制定一系列的环境法规,来强制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就是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3.积极促进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

现行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还不完善,环境会计的假设、原则、核算对象等方面理论尚未成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会计研究的指导思想,成立环境会计理论及运用研究组,认真研究相关理论,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实践相结合,使环境会计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作深入研究,以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4.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能全面、如实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可能性。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

参考文献:

[1] 周星梅,樊凯.江苏省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0,(2).

[2] 邓学衷,蔡萍,彭利燕.基于节能减排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1).

[3] 田翠香,李玲.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维度分析[J].财务分析,2010,(2).

[4] 徐建荣.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13).

第10篇

[关键词]低碳 消费者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自我建构程度 路径分析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环境责任的理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共鸣(Nisbet and Myers, 2007),并且世界各国的消费人群对于绿色营销以及其他社会营销都有着不同的理念。自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节能减排”和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以来,“低碳”的消费理念逐步的深入人心,虽然低碳问题存在着巨大争议(例如《以碳之名》),但低碳经济仍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可持续发展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根据圆锥通信在2007年的调查显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公众关注的前四大问题之一,但只有47%的受访者报告购买过绿色环保产品。这表明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环保主义者,庆幸的是有一部分消费人群考虑过其行为带来的环境后果,并考虑转换他们的消费方式 。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环境知识与环境意识的构建与其教育程度,年龄及性别所影响(Michael Jay Polonsky等,2011)。然而,根据Fishbein 和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TPB)”,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可能会处于不同的问题或者是以不同的方式评估环境属性以改变自身的消费行为,因此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还有“主观范式”及“感知行为控制”这些因素。本文基于TPB理论对低碳消费意识的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1.低碳经济与低碳消费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而“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在目前我国社会条件下,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低碳消费行为(Low 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是指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过程(包括购买购置、使用管理、处理废弃全过程)中自觉实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消费行为模式。总之,低碳消费方式已经逐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消费方式。

2.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由Icek Ajzen(1988,1991)提出的,是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继承者.TRA是Fishbein 和Ajzen (1975)提出的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的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社会普遍观念是一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个人态度和价值观念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产生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动机,动机最终决定了某种行为最终是否被一个人所采纳。然而, Ajzen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下,因此,他将TRA予以扩充,增加了一项对自我“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的新概念该理论模型提出,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人们在综合了自身的价值判断、估计了别人可能会产生的看法和综合考虑了社会规范后,经过理性思考最终作出的决定。TPB包括五个要素,即态度,主观范式,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如图1所示)。

图1 计划行为理论(TPB)

迈克尔・R・所罗门在《消费者行为学(第8版)》中将态度定义为“对人(包括我们自己)、客体、广告或出版物的一种持久的概括性评价”。主观规范(主观准则)指的是人们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希望自己使用新系统的感知程度,是由个体对他人认为应该如何做的信任程度以及自己对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所决定的。主观范式的价值取决于两个要素:

(1)标准信念(normative belief,NB),即别人认为一种行为不该发生的强度;

(2)遵从动机(motivation to comply,MC),即消费者在评价行为过程或者购买过程时,在多大程度上会采纳别人的预期反映。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刘宇伟(2008)将知觉行为控制分为了便利条件和自我效能,Markus 和Kitayama (1991) 提出了自我建构( self - construal) 这一重要概念,其本质是个体理解和认识自我的方式,是个体关于自我和他人的信念,即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身与他人相关或是分离。因此,自我建构程度可以很好地描述自我效能的高低。

三、低碳消费行为形成路径

1.消费者低碳指数与低碳消费行为

理理论认为,执行某项行为的意向与实际执行某项行为之间具有强相关性,换言之,人们在采取行动之前常常会事先认真考虑一番。Kalafatis,和Pollard(1999)指出,认知程度高的消费者能更好地根据环境等其他因素作出理性决策。Michael Jay Polonsky等(2011)等针对澳大利亚与美国的消费人群提出了对环境知识掌握较多得人群对更容易产生绿色消费行为。本文将环境知识和低碳知识的了解程度总结为“消费者低碳指数”这一指标,根据以往研究表明这一指标与低碳消费行为有关。

2.人际影响与个体低碳消费行为

心理学家阿希曾进行过实验,证明了当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时,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这个现象被称为从众效应。由此可证明他人态度对自我意识行为的形成具有相关关系。雷志柱,丁长青(2010)提出人际信任是认知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人际信任程度与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根据TPB中的主观范式的定义可知,个体的一种消费观念的形成与其有关联的人群的消费观念有关,人际影响会间接导致低碳消费行为。

3.自我效能感与低碳消费行为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首次提出,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关键理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某种目标行为所需能力的信心或自我感知程度。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对实行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的信心或者是对这种新的消费模式的感知可以通过自我效能反映出来,自我效能感强的人群有信心采取新的行为模式,自我效能感不仅与意识有直接的关联,并且也能直接作用于行为。因此,低碳消费行为与自我效能感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4.自我建构与低碳消费行为

准确的知觉行为控制反映了实际控制条件的状况,包括便利条件与自我效能,便利条件指的是资源的可获得性,是客观存在的较稳稳定的因素,而自我效能则是由个体性格特征所决定的。自我建构指的是个体认为与群体相关或者分离的程度,这个程度的高低将人们区分为两个群体即关联型自我建构人群(interdependent self - construal) 和独立型自我建构人群(independent self - construal) (Markus ,Kitayama ,1991)。Torelli (2006) 发现独立自我建构者与关联自我建构者在风险评估时存在差异,独立者更倾向于依赖自己的信念做决策如家庭成员提倡节约、采取低碳消费行为时,关联型自我建构人群更愿意同家人保持一致的行为,而独立型自我建构人群可能会保持以往的消费模式。再以主观范式(即与他人行为的一致程度)相比较,在低碳认知程度相同前提下,关联型自我建构人群更容易采取低碳消费行为,而独立型自我建构人群更容易采取低碳消费行为,自我建构程度在整个消费行为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描绘低碳消费行为形成路径如图2所示。

四、结论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各个要素分析,低碳消费行为受到个体的环境知识、低碳知识,人际影响(如家庭成员及朋友的低碳意识)、社会环境(政府,社区对低碳消费的宣传力度),以及个体的自我建构程度的影响,由此整合出低碳消费行为形成机制模型。本文是阶段性研究成果,即研究了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路径,该路径的可靠性需要相关的实证研究予以证实。之后笔者根据具体低碳消费行为(如低碳节能产品的购买)设计低碳态度行为问卷,先以在校大学生做简单抽样调查,初步分析路径的信效度,最后扩大样本,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根据所得数据评估路径拟合度和显著性,最终证明所提假设,针对各项假设作出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1]Polonsky, M., R. Garma, and S.L. Grau, Western Consumers’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Offset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Behavior.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2011. 23(5): p. 3-3

[2]Ajzen, I. and M. Fishbein,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77. 84(5): p. 888

[3]陈晓春, 谭娟. and 陈文婕, 论低碳消费方式. 新华文摘, 2009(013): p. 25-26

[4]王建明 and 贺爱忠, 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 一个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 2011(4): p. 80-89

[5]迈克尔, R・ 所罗门, 卢泰宏. 消费者行为学 (中国版), 2006

[6]刘宇伟, 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中国流通经济, 2008(8): p. 66-69

[7]Markus, H.R. and S. Kitayama,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1. 98(2): p. 224

[8] Kalafatis, S.P., et al., Green marketing and Ajze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a cross-market examina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9. 16(5): p. 441-460

[9]雷志柱,丁长青. 基于理理论的知识共享行为模型研究.统计与决策, 2010(15): p. 68-70

第11篇

考虑到节能减排形势的严峻性,许多学者对低碳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然而,现有研究较多关注低碳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较少关注水泥行业中单个企业低碳管理行为与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且低碳管理行为对企业绩效是否有正向作用尚没有定论。此外,企业低碳管理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府、环境管理标准、市场需求、企业管理者、企业规模、技术能力及能源消耗。但是,在实证研究中,政策法规在推动或阻碍水泥行业实施低碳管理行为中是否有显著影响尚不清楚。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企业实施环境管理行为的方式,如全面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承诺、清洁发展机制、低碳水泥产品认证、环境管理体系。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这些管理行为是否影响水泥行业的绩效,尤其是对单个水泥企业的绩效影响。因此,本研究以全国大中型水泥企业为研究样本,评估和确定政策法规、低碳管理行为与绩效之间的关联关系,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政策法规对企业实施低碳管理行为的影响程度;二是低碳管理行为对水泥行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是否有影响;三是政策法规、低碳管理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是什么。

一、 理论研究与假设基础

(一)政策法规与低碳管理行为

伴随着刚性碳排放约束的加强,政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低碳偏好逐渐形成,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将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前进方向。Hunt等(2010)学者认为,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仅要依靠先进技术和强制政策手段,还需要发挥企业低碳管理行为的作用。企业低碳管理行为主要涉及内外部组织管理。一方面,在内部管理领域,有关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行为。另一方面,在低碳经济下,单个企业实行产业低碳化转型时,很难应对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市场,而必须通过价值链的低碳化来获得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因此,基于上述分析,低碳管理行为可划分为社会责任行为和价值链行为。

社会责任行为源于企业外部制度环境中合法性机制的指引,本质上是企业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合法利益和期望的政策与实践的集合。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制度环境因素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性。部分学者进一步指出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能够有效合理地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是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有效途径。此外,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不同的政策法规,如强制性政策法规和引导者政策法规,对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是不同。季学凤(2011)认为,政府的引导性政策法规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而Frondel(2004)认为,严厉的强制性政策法规比引导性政策法规更为有效。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a:政府强制性政策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假设1b:政府引导性政策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从广泛意义上来看,企业价值链行为的根本目的是满足股东、客户、供应商等各价值链成员的诉求。然而,随着刚性碳排放约束的不断深入,企业面对的价值链成员的数量及诉求开始增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大众、媒体、政府等新的价值链成员,其不但关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环境信息,也关注企业生产行为背后的低碳管理。战?堇冢?2009)通过对企业风险投资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影响价值链成员的行为,继续扩大税收政策的适用领域和范围,可以对多重价值链行为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c:政府强制性政策法规对企业价值链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假设1d:政府引导性政策法规对企业价值链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二)低碳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

我国现阶段处于碳减排能力建设时期,低碳化管理是企业实现低碳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企业作为低碳管理实施的行为主体,处于节能减排投入成本高,担负责任大,且经济效益少的现实境地。Stankwick等(1998)对不同行业的120多家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的经济绩效与排污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Jaggi 与Freedman(1992)研究发现,对于纸浆造纸企业来说,环境管理行为对企业经济绩效的正向作用也不明显。

针对现有文献中关于低碳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矛盾,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企业实施环境管理行为可以促进产业的低碳化转型,实现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双赢。生态现代化在强调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在生态重构和改革中的共同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把环境绩效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来履行。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行为提高环境绩效,可能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有关文献指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行为在短期内会降低企业当前的经济绩效,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长期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社会责任行为和价值链行为改善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a: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经济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假设2b: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环境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假设2c:企业价值链行为对经济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假设2d:企业价值链行为对环境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二、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研究,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对理论模型中的政策法规、低碳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潜变量维度设计了初始量表。初始量表主要以国内外现有文献中已使用的量表为基础设计,随后通过实地考察,并邀请部分专家和工业企业管理人员对初始问卷进行研讨,根据提供的意见对初始问卷进行了修正。在问卷的正式量表定稿之前,先对修正后的初始问卷进行预调查,评估问卷设计及题项表述的恰当性,再根据被试者反馈的信息修正问卷,形成正式量表。量表的计分方式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被试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评价。

(二)变量的衡量

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在政策法规、低碳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的衡量上主要采用朱庆华等学者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环保部2012年颁布实施的水泥低碳产品认证标准,对理论模型中的潜变量进行了测度和定义。在通过预调查修正后形成的正式量表中,政策法规包括强制性政策法规和引导性政策法规两个维度,八个题项;低碳管理行为包括社会责任行为与价值链行为两个维度,八个题项;企业绩效包括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两个维度,六个题项。

(三)研究样本

本研究调查是在《中国水泥网》、安徽省水泥协会、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工业调查处及镇江市水泥散装办公室等单位协助下对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宁夏等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所辖水泥企业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2013年3月通过邮寄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发放问卷350份,截至2013年6月共回收问卷112份,其中无效问卷14份,因此有效问卷98为份。2013年7月发放问卷200份,截至2013年10月共回收问卷46份,其中无效问卷7份,因此有效问卷为39份。两次大样本调差共发放问卷550份,有效问卷是1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24.9%。

三、 数据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变量的信度。政策法规、低碳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量表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强制性政策法规、引导性政策法规、价值链行为、社会责任行为、环境绩效与企业绩效的Cronbach’s α系数值,除环境绩效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701(低于0.8),其他各项的Cronbach’s α的系数值均大于信度系数值0.8的评判标准,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效度检验方面,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变量的结构效度。本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可见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本研究采用区别效度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由表2可见,各潜变量的AVE的平方根均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一定的显著水平,因此本文变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为探讨政策法规、低碳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构建了以政策法规各构成维度作为外潜变量、以低碳管理行为及企业绩效各维度作为内潜变量的理论模型,并以正式调研数据检验该模型的拟合度。理论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三)路径分析

各潜变量的路径系数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①强制性政策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价值链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引导性政策法规对价值链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对社会责任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③社会责任行为能显著影响企业环境绩效,却不能显著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④价值链行为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碳会计 碳排放

21世纪,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过度开采消耗,一方面引发能源危机,另一方面则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二氧化碳作为全球变暖的重要影响因素,已引起诸多国家政府与社会的重视。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减少碳排放量、完善经济发展结构,成为其在新经济环境中取胜的重要手段。

据最新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的碳排放量居于世界前列,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很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碳排放量国家。反观我国现实情况,虽然政府一再呼吁全社会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但对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的企业来讲,很难起到制约或引导作用。作为经济利益体,企业不愿对其引起的环境污染等外部效应承担社会责任。有学者研究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加大绿色产业技术研发、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与其无关;至少四分之一的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持观望态度,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至少三分之一的企业并未将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列入企业发展规划。

自21世纪初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其已展成为有效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应用领域也从纯理论研究逐步过渡到解决现实问题上。作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碳会计也逐渐引起会计理论界与实务届的关注,准确计算碳排放量、制定相关会计准则、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了各国争相研究的重点领域。

一、我国实施碳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碳会计形成的会计环境基本成熟

会计环境是会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种客观因素。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已相对成熟,如何有效应用到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构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律、监督体系,其次需要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技术规范标准,最后需要在宏观层面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我国早在1994年就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并以该战略为指导,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范,节能减排、 传统能源替代、碳排放控制等具体法律法规也在研究之中,这些共同构成了低碳经济得以顺利实施的法制体系;我国已展开对低碳技术研究、低碳产品认定、碳排放量计算的研究与制定,并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项目中去,积极争取话语权;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已引领全球进入低碳时代,我国扶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也相继出台,今后仍会不断涌现,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有利于碳会计的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多年,并逐步构建了比较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传统市场外,自然资源市场也不断成熟和完善。作为自然资源的所有者、供给者、使用监督者,国家在资源的整个利用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家在市场上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状况进行调节,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另外,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只有承担部分社会责任,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加强对包括外部效应在内的成本和效益的统一核算,来完善战略定位、企业管理等基本决策过程,这些都成为碳会计得以茁壮成长的土壤。

(三)国外经验的借鉴

碳会计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出现得以发展和成熟,发达国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除了在理论研究上继续深入,在实务操作中也取得了值得我们借鉴的成果,既有促进碳会计发展的法律体系,又有碳排放量计算、低碳产品认定的技术标准,对于会计准则也在着手制定中。作为国际交流的一种通用语言,会计的发展必须与世界接轨,我们在制定碳会计相关准则时可以积极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

二、碳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关于碳会计的探讨主要有以下三种路径:从计算碳排放量到计算碳排放价值的变化;从环境保护角度探讨排污权会计处理到低碳经济理念下碳会计处理的变化;从宏观的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到具体的企业的低碳活动的考量。早在2002年,美国学者Tristram O.West就曾对碳会计的相关概念进行过界定,而相对成熟的“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则是由美国的Stewart Jones教授于2008年完成的。Jones教授指出,构建碳会计体系可以遵循以下两种路径:所有机构与组织依据《京都协定书》的规范,并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相协调,制定碳信用会计规范;修订《京都协定书》的内容,将碳排放的会计核算、计量和披露处理办法纳入其中。

(一)事项法思路的借鉴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包括价值法研究和事项法研究,价值法会计即传统的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随着新的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其局限性日益显现,除了适当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美国会计学家George H. Sorte另辟蹊径,提出了事项法会计,其核心思想是:会计应能够为决策提供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通过多种计量属性的引入,会计人员只负责输入各种信息,而信息的加工处理则由信息使用者完成,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决策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获取实时信息,并形成独特的企业经济事项报告以满足自己决策需求。

碳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均可借鉴事项法会计的处理。事项会计信息的收集范围不断拓展,涉及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实时信息已成为可能。低碳经济所涉及的内容相对传统经济事项更加复杂,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以事项法会计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尽量获取低碳会计信息,将更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碳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确认

低碳经济的兴起对全球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战略、日常运作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对会计传统核算模式也造成了冲击。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生产方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有效减少碳排放量。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也要适应企业活动内容的变化,对碳排放相关经济事项进行准确确认、核算。

传统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碳会计拓展了会计核算的内容,可以在已有会计要素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增加,基于碳会计核算内容的特点,应重点关注会计主体低碳筹资、投资及经营活动内容的反映。低碳经济下的筹资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渠道借款及吸引投资者投入,鉴于这部分资金使用中的专项要求,可以在由此产生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级科目下,设置低碳融资二级科目;低碳经济下的投资活动,主要有对内的先进技术的研发投入、替代材料的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等活动,对外有减少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投资,转而投向绿色产业项目,会计要为相关投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低碳经济下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完整的生产加工环节,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能源耗费、碳排放计量等的处理,因此应在已有会计科目基础上增设具体的二级科目,以满足企业实际操作的需要。

(三)碳会计模式下的会计计量

国外对于碳排放量的计量方法相对成熟,因为较为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存在,国外在制定相关会计规范时选择以公允价值为主要计量属性,碳会计模式下的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交易市场的成熟程度,对于交易市场活跃程度的划分,我们可以借鉴财务会计准则对此的界定:第一层级,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第二层级,存在与该产品类似的产品活跃交易市场;第三层级,不存在活跃市场。

1、直接市场法

直接市场法,也称为常规市场法,根据某项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市场环境质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方法。具体到碳排放量计量,则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减的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与环境标准之间的差异进行测算,并以此为依据确认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这种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较为客观,只适用于交易市场活跃、信息技术发达的环境,对于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并不适用。

2、替代市场法

替代市场法是指在市场交易中,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只是部分地反映环境质量与环境标准之间的差异,但以此为依据进行的环境价值的衡量具有相对的可靠性,因此以这些商品的市场价格对环境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虽然这种衡量方法的可信性低于直接市场法,但在市场不完善的环境中,基本可以满足实际需求,也是现实生活中切实可行的选择之一。

(四)碳会计模式下的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共识,不仅各国政府对此给予足够重视,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低能减排项目推进、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政府监管部门需要通过碳排放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碳排放的实际情况,社会公众也希望通过相关信息的披露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社会产生的外部效应。

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只涵盖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反映企业自身情况的信息,而没有顾及其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财务报告体系无法满足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报告需求,影响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将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纳入信息披露体系成为必然之选,一方面可以在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会计科目反映能以货币计量的碳会计相关信息,同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列示碳排放计量方法、产品含碳量等无法准确量化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碳会计的相关信息独立出来,设置专门的碳资产负债表、碳损益表、碳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与碳排放相关的资本构成、损益状况及现金流量情况,无法量化的相关信息则单独编制“碳排放情况说明书”。

充分披露碳会计相关信息,全面计算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与收益,才能真正做出正确的决策,准确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碳会计发展展望

目前,国际会计学术界对碳排放与交易会计的研究发展很快,已逐步在形成概念框架,而我国还刚刚开始此方面的研究。从另一角度来看,面对2020年的减排承诺,我国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国内会计学术界应积极规划,及早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着眼于准则体系的前瞻性,积极研究与碳排放与交易会计规范相关的配套准则,提高各个准则体系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参考文献:

[1]周志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

[2]曾锴,王小波,陈程.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碳会计体系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

[3]龚蕾.论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研究及其创新[J].财政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