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商业建筑;商业景观;设计
0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均得以极速增长。除此之外,其经济来源形式也由购物型往多元化消费型转变,商业周边环境和相关设施也朝着多功能、大规模和复合空间的方向前进。伴随着商业建筑的茁壮成长,与之相衬的商业景观设计也油然而生,它是基于现代商业建筑所做的景观环境设计,讲究以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为基石,并通过综合商业建筑内外环境空间的资源,来满足商业形势和人们购物心态而实行的专门的景观设计。将商业建筑和商业景观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体现一座城市的进步性和文化程度,并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
鉴于商业景观的重要性,本文就其相关内容展开浅析,首先引入商业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商业景观的构成元素,接着讨论其设计原则和目标,最后通过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意图了解商业景观的发展趋势,为往后商业景观设计留下些许借鉴和启发。
1商业景观设计的概念
1.1商业景观来源
城市早期的商业交易活动一般来自于露天市场,最开始的露天市场功能简单,大多数属于只能提供单一交易活动的场地。如古希腊的阿索斯广场曾是露天市场,现转化为广场;中国唐代的商业建筑由于相关制度的取消,致使商业活动昌盛,到了宋代时商业建筑基本已经在城市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当时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就很好的反映此前热闹的交易市场风貌。自从那时,沿着大街小巷分布的商业建筑就以市街的形式而存在,并以此形成了代表性的城市传统商业街。而商业景观就是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即群众消费的场所或空间。
1.2商业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商业建筑:指的是人类在城市活动赖以凭借的物质空间载体,是城市分布最为广泛的建筑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备时代特征和活跃气质的城市建筑。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商业建筑的功能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目前,现代商业建筑正在以时尚、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商业景观设计:它是现代商业建筑匹配的景观环境设计,在人造景观中极具代表性;空间形貌和商业景观是人们理念的具象体现,包含人类绝大部分情感、智慧、理想和想象。商业景观可以很好地体现一座城市的进步性和文化程度,并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总而言之,商业景观设计是以商业建筑周边的固定环境为载体,从美学、功能、心理学等各种角度去探索物质与空间的组合,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一种诱人、舒适、丰富的购物体验和休闲、时尚、多元的购物场所。
2商业景观的组成元素
2.1商业景观空间组成
从景观的空间组成元素出发来分析商业景观的空间特点和相关景观设计如下:
⑴基面要素:指的是参与组成商业环境地面的元素,包括草地、广场、停车场、步行道和地形等,可以分为软质和硬质基面。软质基面是由大自然铸造形成或取自自然材料形成的基面。硬质基面是一种铺装了混凝土、石材、砾石、砖等人造材料的基面;
⑵垂直要素:形成商业环境空间的一种围合元素,包括商业建筑立面、栅栏、连廊、围墙、景墙等,如灌木、乔木等高度不一的自然植被围墙,或是水幕、瀑布等具有立体感的水景,甚至于新生代的垂直绿化;
⑶顶面要素:参与组成景观空间顶面的元素,如亭子、廊架、扇形植物、张拉膜结构、遮阳伞等。
2.2商业景观实体组成
景观实体组成元素主要有植物、山石、铺地、雕塑、水景等,由于它们所占据空间尺寸、外貌、材料特点不同,在商业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也不同。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重点研究:
⑴地面铺装:指保持车辆或步行交通的地表装饰材料和技术。
⑵水景设计:水是景观设计中最具想象力的元素。水景形体样貌千变万化,其光与影的特性是景观动态变幻设计的重要素材。商业景观中最重要元素就是水体景观,该元素在商业周边环境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强。
⑶绿植设计:景观设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就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为商业空间带来了丰富多采的景观风貌。同时植物凭借其生态效应,给商业环境带来了空气净化、气候改善、隔声减噪等功能,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现代商业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3.1设计原则
⑴生态性原则:在满足现代生活和经济的快节奏、时尚华丽、人工智能需求的同时,现代商业景观设计也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还是应该在“绿色设计”的号召下,坚持和发扬低碳节能、生态技术、绿色环保的原则。
⑶功能性原则:商业景观还需满足特有的商业功能,以适应它的商业性质。
⑷连续性原则:若是以景观视觉角度为着重点,商业景观设计既要具备时间的连续性,又要兼顾空间的连续性。
3.2设计目标(实现商业建筑的盈利、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体化、突出商业环境)
商业景观设计目标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认知:
⑴满足商企对现代商业高标准设计的要求,充分实现商业盈利和价值最大化。
⑵考虑商业景观对游客和居民的吸引力,注重空间布置、购物体验、功能完善和商品展示等,以达到人气凝聚和品牌效应得到宣传的效果。
⑶处理好商业景观、商业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和谐关系,不仅需要考虑与城市的道路衔接,而且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成为一大亮点,成为集消费、休闲、时尚一体化的活动场所。
4案例分析和评价
案例简述:金轮大厦广场位于新街口的西南面,比邻金陵饭店并处于金鹰商城的对面。商场建筑采用城市商业综合体来设计,广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紧靠商业建筑,空间较为开阔,人流穿行于其中,布置有一个朝向南面的露天小舞台;另一部分则有较多的绿色植物。
案例分析与评价:该广场充分考虑到城市功能,在商业建筑密集分布地段安排了一处绿色开放空间,可以达到令人放慢脚步、放松呼吸的作用。但是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该广场的商业氛围不浓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充分利用街边的展示,并且建筑物底层利用效果不佳,所形成的商业聚集效应不够强烈。
5结语
现代商业景观设计是为匹配现代商业建筑所提出的景观环境设计,它以现代景观思路为基石,借助建筑物内外环境空间资源,来满足消费者购物心理和商家的经商理念做出的专门的景观设计。商业建筑和商业景观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达到商品信息有力传递、品牌形象完整树立,更能够展现城市的文化进步和反映城市的精神风采。
参考文献:
[1]余刚.商业空间中景观设计的需求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关键词:植物景观;风景园林;现状;建议;秀丽春江小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09-03
1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特别是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1]。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城集团长期专注地产业,注重居住小区景观品质的营造,秀丽春江是其在浙江丽水市投资新建的第一个居住小区项目。以绿城秀丽春江小区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地调研、分析,以期得出的结论对今后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 研究区概况
2.1 丽水市自然地理概况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东南接温州市,西南毗邻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西北、北部、东北分别与衢州、金华、台州接壤,位于东经118°40′~120°26′,北纬27°26′~28°57′之间。丽水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2.2 丽水市气候条件概况
丽水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7.9 ℃,1月、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6.6 ℃、28.3 ℃,极端最低温-10.7 ℃,极端最高温43.2 ℃。年无霜期约220 d,≥10 ℃年积温约5700 ℃,年均降雨量1570 mm,年日照时数1676 h,盛行东北偏东风。
3 秀丽春江小区景观环境及分析
3.1 秀丽春江小区概况
绿城秀丽春江小区(图1)位于丽水市主城区西南,西望万象山,南临处州府遗址及瓯江。小区由中山街、大猷街和括苍路划分成4个区域,自西向东又分为6个版块,分别为岩泉园、左渠园、括苍园、钟秀园、南明园和望京园,总用地面积约19 hm2,总建筑面积约41.67 hm2。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齐全,交通畅达便捷,景观视线良好。小区内包含高层住宅区、法式合院区、幼儿园等[2]。
3.2 秀丽春江小区景观特点
秀丽春江小区整体规划整齐大气,中心花园景观融入法式古典园林的风格,平面构图上采用轴线对称的手法,主轴线从中心建筑物开始延伸,以该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其他景观元素。法式园林小品也颇为新颖,圆形的白色花台、穹顶铁艺凉亭、规则式小水池等都兼具设计感和实用性。中心区域的泳池在平面与铺装样式上充分展现了法式园林的图案美,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健身、交往的良好场所,同时也起到增添视觉美感、调节小区环境的作用。以泳池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中心花园,具有高低错落的层次之美。
3.3 秀丽春江小区植物景观特色
秀丽春江小区植物景观设计十分考究。中心花园处植物景观沿景观轴线对称配植,形成从中央向两侧由疏到密的过渡,中央植物景观突出高大的形体美,两侧植物景观以群落组团感取胜。小区植物应用形式多样,乔木与灌木组合、树木与花池搭配、富于韵律的绿篱、突出焦点的孤植、强化轴线的对植、自然生态的花境等营造了优美生动的视觉效果。建筑、小品、设施与植物景观和谐相融,纳凉、避雨、遮挡、防护等实用功能,更体现了植物景观的实际功用[3]。
4 秀丽春江小区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4.1 秀丽春江小区植物景观秀案例分析
园林植物具有优化生态环境,美化景观效果的作用。根据丽水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绿城秀丽春江小区精选本地优势树种及有较强环境改善能力的树种,运用这些植物营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与简洁大气的植物配置,使居民享受到园林生态之美。丰富的植物种类相互配置营造出美丽的季相景观,春花、夏荫、秋果、冬枝,四时各异的景观,自然和谐的搭配,宛若天成。居民在小区中能真切感受到自然之美,远离城市喧嚣,仿佛身临其境。
4.1.1 案例一:植物景观与环境相协调,空间开阔疏朗
该景观位于秀丽春江小区(南明园)入口处(图2),与中心花园一同位于小区中心轴线上。中心绿地疏朗开阔,自然成为整个小区视线的焦点。植物景观平面轮廓线流畅、协调。喷泉花台居于正中,两边是丛植的植物景观,至上而下分别是大香樟、桂花、山茶、红花^木、龟甲冬青和百慕大草坪。精致的雕塑风格花台结合整齐的大草坪,彰显出法式风情。对植的大香樟与住宅建筑遥相呼应,空间上显得自然协调。为了在楼宇间留出开阔的构图空间,草坪四周植物景观多运用组团式种植,于疏密对比之间极大地展现了空间变化。
4.1.2 案例二:植物景观过道曲径通幽,画面富有蕴意
该景观位于秀丽春江小区(括苍园)东面的住宅建筑群之间(图3),起着衔接中心绿地与宅旁绿地的过度作用。植物景观设计除配合道路完成引导、连接的功能外,强化了艺术性的塑造。该处运用植物组团形成数个“植物岛”,每个“岛屿”体量与质感上既统一也存差异,相互间有一定的遮挡和避让关系,在藏与露中让人不能一望而尽,就在这意犹未尽中品味中国园林蕴藏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儒雅诗意。
4.1.3 案例三:植物景观既实用又简洁,安全兼顾美观
该景观位于秀丽春江小区(南明园)两幢住宅建筑之间(图4),是中心花园绿地向宅旁绿地的延伸地带。植物景观简洁大方,底层是大片百慕大草坪,边缘处带状种植了杜鹃与红花木,中层、上层依次是红叶石楠球和桂花。该植物景观与四周环境十分融合。除却观赏效果,该植物景观也为消防而设计,大面积草坪便于消防车通过,充分预留消防登高面,以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秀丽春江小区消防登高面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巧妙回应了安全与审美的共融问题[4],既实用又美观。
4.1.4 案例四:植物景观丰富搭配有趣,有益身心健康
该景观位于绿城秀丽春江小区(括苍园)西面法式合院区附近(图5)。此区域远离道路喧嚣,创设了儿童游乐场所。区域内设置滑梯、攀登架、沙坑,并设有座椅若干供大人休整。周围高大乔木形成一定的围合,开阔空间铺设草坪以摆放活动器具,减少扬尘和避免摔伤[5,6]。紧贴游乐设施的植物角,选用无毒无刺、色彩丰富且芳香怡人的植物,如杜鹃、桂花、红花木、金边大叶黄杨等,这些植物既活泼有趣又安全美观,得以保障居民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健康[7]。
4.2 秀丽春江小区植物景观不足及建议
绿城秀丽春江小区植物景观设计总体来说效果良好,景致美观,在植物搭配、空间营造、实用功能、景观审美、意境营造等方面都颇具匠心,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提升之处,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点。
4.2.1 案例一:设置不当引起踩踏,忽视养护管理
小区括苍园游泳池南面出入口处,草坪内部设立提示游泳须知文字的告示牌,告示距路边有一段距离不便游人观看,若要看清文字必须踏入草坪。长期以往草坪易于,而养护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植物景观美感下降。植物景观营造过程,合理的设计是第一步,精心的施工形成优美的景观,而后期的养护管理则是景观可持续的保障。业界公认“三分种,七分养”,可见后期的养护管理尤为重要[8]。建议将告示移至合理位置,加强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
4.2.2 案例二:下水道口草皮掀起,缺乏细节控制
出于美观考虑,小区绿地下水道口上铺设草皮,作隐蔽处理。实地调研时发现多处下水道口的草皮被掀起折叠在一旁,给人感觉不注重细节,影响整洁和美观。建议加强小区植物景观细节上的处理,完善容易被忽视的边角空间。雨水较大时为便于散水,可专门收起下水道口的草坪,不应随意弃放;在天气晴好时应及时把草皮铺展开来,覆盖住下水口。细节不是微不足道,而是对品质尽善尽美的追求,善待细节无形中提升了植物景观的品质。
4.2.3 案例三:置石与植物不融合,不明造景意图
小区南明园宅旁绿地有条状置石整块嵌入绿篱中,植物和置石结合非常生硬,缺乏韵味。在园林绿地中往往以置石或置石组为主体,植物景观作烘托或点缀,形成完整的审美构图,而此处大面积绿篱覆盖中只露出置石一隅,既无完整的审美构图,也不明确造景意图。建议移除该置石,恢复植物景观的完整性,再另择一处位置适宜的开敞空间,重新梳理置石与植物的关系,营造富有生机的石景主题植物景观环境。
5 结语
绿城集团长年深耕地产业,在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上精耕细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其在浙江丽水市首个项目秀丽春江小区营造的植物景观堪称佳作。绿城秀丽春江小区植物景观表现出环境协调,空间开朗;曲径通幽,富于画意;实用简洁,安全美观;丰富有趣,有益身心等优秀之处,但在局部的养护管理、细节控制、造景意图方面仍有可提升的空间。植物景观营造的核心在于植物配置,需兼顾美学效果与生态效益。植物景观营造旨在进一步促进植物景观的生态、美观与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自然、和谐、宜居的居住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曾华浩.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09,33(2):21~23.
[2]蔡立行.居住区与城市的关系――以浙江省丽水市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为例[J].江西建材,2014,34(2):19.
[3]周 宇.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配置的初步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16~17.
[4]沈建军,何正萍,钱旭彤,等.住宅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以杭州・原舍花苑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5):162~165.
[5]何静山.试论中小市城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J].中国园林,1994,10(2):18~21.
[6]张 琳,胡广霞.浅谈居住小区绿化[J].河南林业科技,2000,20(2):32~33.
【关键词】雨洪管理;雨水景观
1引言
世界范围内的极端天气日益频繁,灾害性阵雨导致城市内涝和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城市在阵雨时大面积被淹,造成交通瘫痪。雨洪管理已经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将雨洪管理与城市的自然条件相结合,创造出特有的雨水景观,将是景观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2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发展,地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和硬质铺装所覆盖,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排至河道,严重破坏了自然水循环,阻断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地下水的补给量小于开采量,形成大范围的降落漏斗,威胁城市安全;使地表产生积水并形成高峰值的径流,排入河道后对防洪形成压力,产生隐患;另外地表受污染的雨水直接排入河道后,对河流水的污染加重;由于部分雨水口堵塞或管道管径过小,无法及时排除雨水,造成道路及城市积水严重,交通中断,威胁居民人生财产安全。
3国外生态社区雨洪管理系统
3.1德国生态社区雨洪管理系统
1996年德国水法新增条款补充了关于“避免雨水径流量增加”即“排水量零增长”和“水的可持续利用”规定。有的州还规定:除特定情况外,降水不能排放到公共管网中,新建项目的业主必须对雨水进行处置和利用。在德国有屋面雨水收集措施、道路径流收集处理、可渗透的铺装、地表明沟、蓄水池等措施构成的雨水利用系统已经在设计中普遍采用,成为德国城市的一道独特的景观。
雨洪滞留与渗入系统:
地表径流首先通过沿路设置的“雨水渗水沟”过滤后下渗,在遇到暴雨时溢出的雨水通过管道排到“坡地雨水滞留绿道”和场地边缘最低洼处的大型“雨水滞留区”或雨水存储箱中,雨水在这里慢慢渗透和蒸发。
雨水渗滤沟雨水存储箱
城区道路和停车场地一般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其余不透水表面的雨水都直接进入雨水滞留区和入渗系统,经过净化、存储后入渗或再利用。
3.2雨水管理系统措施的景观设计
3.2.1雨水渗水沟的设计
“雨水渗水沟”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为深30~40cm的表面绿化浅沟,当雨水经过土壤表层的过滤净化后,再经碎石蓄水层下渗,沟中的水位缓慢上升。当遇到暴雨时,溢出的水积蓄在地下储水装置,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连接储水装置的管道排入更高一级的雨水滞留区中。碎石蓄水层和储水装置能够储存大量的雨水。雨水在沟中缓慢流动并下渗,排走量和流速大大降低。为城区增添了一道清新自然的路边景观。
路边雨水滞留沟具有储水功能的树池
有的公园雨水滞留沟还做成了音响雨水沟,当达到一定水量后,通过沟的地下装置进入旁边的雨水渗滤沟,音响雨水滞留沟与地下监控装置和储水装置相连,整个装置相当于一个扩音器,雨水滴下时会发出美妙的声音。这种设计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
在山地地区,我们可以利用山地的高差,让雨水在滞留沟中自然流动形成梯状瀑布,在沟边设置休闲娱乐设施,让人们可以欣赏水流沿着景观化的滞留沟跌落流淌的美景。这种设计既可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灰尘,也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雨景体验。在公园或社区设计音乐雨水渗滤沟,让人们静下心来聆听雨声带给我们的全新感受。
路边雨水池雨水溪流
3.2.2雨水滞留带的设计
在地势较低处设置12~30m的雨水滞留带,从雨水渗流沟溢出的雨水通过管道或排水沟流入雨水滞留带,雨水顺着滞留带自然流淌形成优美的溪流景观,在流淌中雨水地势低洼处的盆地里得以充分渗透,多余的雨水从蓄水盆地边缘的砼挡墙隔板溢出,流入较低的相临盆地中,小路顺着溪流蜿蜒在加固的浅滩上,叠水、喷泉、小水塘等水景分布其间,晴天人们可以在水景边休憩和散步,欣赏大自然雨水带给我们的美景。滞留区的种植以本地植物为主,整体景观应自然充满野趣,最低洼处的滞留区应按照当地的10年一遇的最大雨量设计蓄水湖,形成自然大面积水景。
位于停车场与道路之间的滞留花园住在小区里的雨水滞留带
现有城市的雨水管理多采用管道输送至河道。雨水景观带很少。在新区建设中我们可在低洼处修建滞留绿化带,将并不生态的大尺度的道路绿化带取消。通过滞留绿化带的建设,为人们提供公共休憩空间。还可以利用地势的高差使雨水形成叠水溪流水景,即美化了环境,也节约了用水。在水资源缺乏地区,我们还可通过滞留区的设计,利用增压设施抽取滞留区的水浇灌植物。同时通过露天集水渠、雨水滞留区等景观设计,给人们提供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和利用雨水的感知和体验机会。
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我们要保护好小区内水体的自然汇水通道,将汇水通道设计成景观带,形成自然叠水或溪流景观,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屋顶和小区内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过滤后利用于各类水景及植被浇灌。在车库顶面建设的景观还应设计储水箱,保持植被根系部分土壤的水分充足。
3.2.3渗水铺装材料的设计
(1)车行道渗水沥青混凝土路面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这一技术可以对道路和地面的降雨进行收集、处理,回用于市政、绿化、高速公路应急、偏远地区用水等,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用水、实现水的再利用。
(2)人行道渗水材料的应用
广泛应用透水材料,如透水砖,砾石铺路、植草地坪等。生态植草地坪多用于室外停车场,是一种混凝土现浇并连续孔质的植草系统,草坪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可以在实现交通承载的要求的同时,满足绿化和雨水收集的要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路面。
小卵石随意撒在地面,卵石间松散的空隙为植物种子萌发、生长提供了空间,营造更具自然野趣的景致,同时也可以实现雨水收集,防止表土形成扬尘。
陶土瓦地面借用瓦特有的弧度,通过不同排列组合营建出不同铺装效果,在观感上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瓦的渗水效果比普通砖石好很多,更有利于雨水的收集。
4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暴雨强度不断加大,这部分水资源在缺水城市不但没有得到合理滞留和利用,反而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压力,造成暴雨时城市严重积水,产生洪涝灾害,未经过滤的雨水排入河道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地下水的日益减少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缺水不断加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危机日渐突出。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雨洪管理与景观生态设计相结合,通过设计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赫伯特·德莱赛特尔,迪特尔·格劳,卡尔·卢德维格.德国生态水景观设计[M].沈阳.重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黄婔斐.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可持续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丁晓荣,李秦译.Hans-MartinNelte.最新德国景观设计[M].厦门.福建可惜技术出版社,2002.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类软件的概述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电脑作为科技的产物,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实用性逐渐强化,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手绘制图的技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太复杂,而且效率也不高,对设计者本人的美术基础要求较高。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手绘制图的速度和方法完全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在此前提和背景下,设计制图软件满足了环境艺术专业的需求。
1. CAD的内涵及其作用
CAD作为一种设计制图软件已广为人知,然而,在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中,只是注重对其操作技能进行讲解,而缺乏对其理论的探讨和认识,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技能上和理论上都有所掌握。
(1) CAD的内涵。CAD的英文是Computer Aided Design,意思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它的实质就是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工作。另外,CAD对于各种信息,无论是数字、文字或者图形都能够自动存放在计算机里,并快速地检索。
(2) CAD的作用。CAD的用途较为广泛,不仅仅限于环境艺术专业,同时,在工业造型、服装等专业都有着重要的用途。在实际的设计中,因为通常要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耗费设计人员本身的很多精力。在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的问题,而CAD的出现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其自身能够快速地做出判断,从而决定最佳的方案。
2. 3DMAX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3DMAX的全名是3D Studio Max,是由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最初是在20实际90年代被运用于各种动画的制作以及一些电脑游戏的制作,包括一些影片的特效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3DMAX也被引用到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来,并广泛运用于建筑、室内、景观等各个领域中,为设计提供了三维的效果图和动画制作等,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从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角度来看,3DMAX的在学习内容上比其它一些制图软件更加复杂,且内容更加丰富。在进行3DMAX是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步骤需要很多可使来进行讲解,因此,在教学上既要注重教学方法,也要引导学生学习,以提高其学习的灵活性。
3. Photoshop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在艺术设计领域,几乎无人不知Photoshop,它的全名是Adobe Photoshop,人们通常简称为PS。Photoshop的主要作用是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通过绘图和修改工具,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图像进行编辑。但是很多人对PS的了解仅仅是局限于一款不错的图像编辑处理软件,而不知道它在各个领域的作用。PS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也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设计的领域中。PS作为一门综合型较强的实践课程,在环境艺术专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板块。
4. SketchUp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SketchUp作为一种设计软件,又叫做“草图设计表现大师”,它是一套面向设计方案创作和推敲立体创意而开发的设计表现工具,更是优秀的三维快速建模软件。
它的创作过程很符合设计师构思设计方案的思路,即设计者可以依据构思,先SketchUp 中制作出建筑或环境的大体轮廓,然后再加以深入;随着设计方案构思的不断清晰,设计细节的不断增强,直至完成整个建筑设计方案的设计创作过程。
5. CorelDraw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在平面设计中,CorelDraw是无人不知的一款软件。它在现代设计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虽然在平面设计中较为常用,但是CorelDraw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它之所以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之一,主要还是因为其用途所涉及的领域较广泛。
设计制图软件的案例分析
1. 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设计制图软件已经成为了当今设计领域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软件都有独立的作用,但是对于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的设计而言,仅仅依赖一种软件来进行设计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在室内设计中,由于其自身的综合性较强,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设计软件之间进行相互的作用,才能实现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最终达到设计的目的。
(1) CAD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实现
在进行室内设计之前,通常会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上的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构想,并能够提出一个相对于环境而言较为合理的构思,而且要有一定的独特性,然后制定出一个较为完美的设计方案。之后再将这个方案的基本资料输入到CAD软件中,同过软件操作,绘制出原始户型图、平面布置图、地材图、强弱电图、顶棚平面图、主要空间和构件立面图等一套室内设计施工图。
(2) 三维场景的设计实现
运用CAD完成了基本的室内设计图之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运用3Dmax来进行建模。而利用3D进行建模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完成CAD设计图的绘制,同时能够实现室内三维立体的效果。3Dmax建模方式常用的是三种高级方法和一种基本方法,分别是mesh、poly、nurbs和基础建模修改器。通常都是先建基本模型,再依据需求,转化为以上三种方法。在建模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建模的方式。先把之前在CAD当中画好的设计结构图导入到3Dmax中;然后根据平面图的设计,照图纸完成模型制作。建模时要求遵循“精确、远粗近精,不见不建”的原则。
在3D建模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认真检查,确定之后方可进入渲染的过程。而这种渲染的效果将会呈现出更加真实的形象和效果,通常利用Vray来进行的,可以达到表面散射、焦散、全局照明等效果。在利用Vray进行渲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灯光的设置,这里较常用的灯光是VrayLight,使用这个灯光的时候,一定要开全局光,这样才能渲染出更明亮的效果,否则会导致图片的效果偏暗。渲染之后所达到的效果就非常逼真和美观了。
(3) Photoshop后期处理技术
经过了CAD和3Dmax的设计之后,基本上就达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必须要经过Photoshop的处理之后才算是一件完整的室内设计作品。这种后期处理的过程主要是指经过Vray渲染之后的效果所进行的进一步润色和加工、调整,并利用Photoshop将图像中的画面进行调整,在影像的明暗和色彩上达到最佳效果。并对室内的周围环境进行构图设计。
2.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 景观设计制图流程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使其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在设计领域,手绘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景观设计上,计算机软件的运用更能加真实地反映出设计的意愿,从而更有利于设计师的发挥。
1) 根据实地测量调查结果和对方提供的基础材料与要求,运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
2) 将平面图导入3D-max中,运用3D-max建模。即建立效果图中所需的物体如建筑、水体、道路、地形等的三维模型。
3) 将3D-max中所建立的模型导入Photo-shop中完成后期处理。即将所得的彩色影像与植物及人物、交通工具、天空等配景合成,得到最终效果图。
(2) 景观设计的制图工序探讨
1)建模:建模在室内外设计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软件制图的过程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的过程就相当于利用手绘进行透视的描绘。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手绘法往往只是代表着某一个特定的角度,而建模法则较为灵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看,从而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效果,有利于最佳效果的实现。在景观设计中,通常会有一部分物体的表现必须建立三维模型,例如:建筑、道路、水体等。
2)渲染:渲染类似于手工绘图的上色过程,在手工上色时需分出物体间的素描关系和被表现物体的质感,渲染过程中通过灯光体现素描关系,通过赋予模型材质来体现物体的质感。这一过程可以使用3Dmax软件包。
3)赋材质:在3D中,对模型赋材质即运用软件的指令,把不同物体按设计要求赋予诸如水泥、花岗岩、木材、面砖等材质。
4)后期处理:后期处理过程类似于手工绘画的最后修改润色过程。由于渲染所得透视图的影像文件还有很多内容尚未添加。后期处理过程对于园林的效果图是相当重要的,耗时也长,其应用软件Photoshop是一种平面处理软件。植物和其它配景透视效果的获得是参考渲图中建筑、道路等的透视变化,依靠经验将调入的配景影像进行大小与色彩的调整而得到。
结 语
通过对一些设计制图软件进行综合性的描述与概括,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制图软件在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分析软件的各种特点,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各类软件的特色和功能,更有利于设计者对个人的设计构思的表达,从而实现了设计的目的。
总而言之,设计软件在现代化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学习环境艺术设计所必不可少的一中技能。但是仅仅有了这种技能还是不够的,要想实现教学目的,还必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会有出路,才是设计发展的道路。设计最终实现的还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而要满足这种精神上的需求,就必须立足于我们本国的文化。在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更大的角度去把握这种文化的方向,从文化中不断地吸取丰富的营养,将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和内涵充分运用到设计中进行表现,这样才会更符合本民族的特色和思想理念。
最后,在设计中要坚持创新精神,同时也要注重西学中用,不摒弃西方的文化,但是一定要取长补短,充分利用西方的设计手法为我所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将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到设计中去,将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 )
浅谈园林工程的造价管理
杭州地区月季养护管理技术初探
切实提升绿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水下森林”构建施工技术
杭州花境的配置模式和应用研究
竹文化及竹子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凌云道高——圆柏盆景造型制作
一位园林大师的情趣与境界
诸暨盆景的发展方向初探
风景园林学科需要开展评论
浅析园林绿化与海绵城市的关系
坚守本根继往开来——西湖感悟
建筑绿化设计与施工实用技术解析
现代景观中乡土元素的运用及表达
平阳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浅析
从城市绿化到彩化的初步探索
平湖市古树名木现状与资源保护对策
千岛湖珍珠广场景观工程建设纪实
新版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出炉
平湖市古树冬红山茶的复壮浅析
第十届园博会先进城市单位个人被表彰
开放大气、生态包容、精致和谐的浙派园林
发挥绿色植物减少污染和粉尘的作用
植生袋绿化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健步生态绿道享受幸福生活
淳安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成立
日本古典名园赏析(十五)龙安寺庭园
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讲话和论述摘要
城市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宁波梁祝文化公园新建及改造景观设计工程
论瑞安市林垟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浅谈楠溪江流域两侧滨水公园的设计和建设
优秀彩叶树美国红栌的栽植与繁育技术
缙云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谈谈重视和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档次问题
论观赏作物在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山地风景楼阁选址和构图浅谈——以湖州仁皇阁为例
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浙江园林更好发展
江南园林中的生活之园——以南浔近代园林为例
我国工业遗址设计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园
乡土、节约:基于场地特征的地域性景观设计探讨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掠影城市公园、道路、滨水绿化篇
仿古园林在绍兴市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施工实践
瓜渚湖景观改造二期工程勇夺“钱江杯”背后的故事
喜悦的秋季植物的舞台——秋色花园植物配置技巧问答Q&A
场所精神相关概念
场所,广义的解释是“土地”或“脉络”,而场所精神则是由自然和人造环境组成的有意义的整体。场所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表达。场所不仅仅是纯物质形式的表现,更多的是传承与发扬其特定的内涵意义。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场所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自然环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人们通过与建筑环境的反复作用和复杂联系之后,在记忆和情感中所形成的概念———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建筑与特定的人群相互积极作用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是由人、建筑和环境组成的整体;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有意义聚集的产物[2]。场所精神对山地景观设计的启示。“场所精神”的概念在建筑研究领域的研究颇多并且有较长历史,而在山地景观规划领域的研究却历史不长。山地景观的规划原则之一就是要考虑场所的整体性表达。从舒尔茨的场所精神我们可以知道,场所精神是通过经验主义的传统方式传承下来的启示和遗产。它所强调的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就是经验主义所倡导的核心精神,认为自然的理念来源于每人每天对于场地的不同交流与感悟。山地校园景观就是基于自然环境之上追求与场所的和谐与共生。然而,现在许多山地校园景观追求的更多是“形式景观”,只求富有视觉效果的花架子,而并没有真正让其根植于土地,根植于自己独有的文化脉络。所以,“场所精神”的形成与体现不是由某一景观元素或是设计亮点,而是提炼并融合了多种环境空间与文脉特征。可以说山地是校园景观规划与场所精神表达的灵魂基础,其对山地校园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场所精神在山地校园景观中的体现
1场所精神的激发与延伸
校园景观规划空间应是具有“场所精神”的文化殿堂,而山地形态环境则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范围与环境,其孕育的地域文化及属性也不同,体现出了浓厚的地域场所精神。同时,人们会根植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特有的山地景观形式与文化面貌。山地校园的山地场所往往是通过山地集体实践的方式产生。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会给人带来一种归属感,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3]。地域精神是山地景观中地域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学校环境空间所具有的“精气神”。师生在此景观空间中彼此进行交流与环境感悟,应能迅速认知、认同、习惯这个环境空间。比如,山地景观会通过场地高差变化,形成相对私密单独的围合空间,给人一种天然的归属感。因此,如何使山地景观设计全面的体现其地域精神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山地校园的景观设计注重地域精神的发扬与延伸尊重,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保护了该校园甚至是更大的区域的生态环境,也进一步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4]。
2注重校园场所的可参与性与归属感
如今的学生时代,对校园交往空间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性,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对在校学生的整体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与此同时,学生整体品质的提高与校园环境密不可分。所谓环境育人,就是校园环境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营造出为提升师生交流和相互启发、锻炼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场所。这种场所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更应该渗透进学生的每处活动空间。例如,山地校园多以步行为主要交通体系,园路周边的植被多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优秀的山地校园景观为师生提供了日常生活所依赖的更多可能的交往空间。
体现山地校园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手法
1注重整体性设计
景观小品作为山地景观的重要元素,与外部的空间环境的关系密切。但是,不能一味的处理单体的景观元素,还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与山地校园的整体规划风格相协调。再有,在功能的配置和形式的设计上也要互补与统一。不管是从空间尺度,或是色彩、材料、质感、形式等都应与整体环境协调融合,营造出一个具有整体效果的山水校园空间。
2提倡人性化空间
由于山地地形表面起伏大,再加上用地紧张,因此,山地校园景观在空间规划的选择上,多以小环境空间为主,依山就势灵活布置。因此对待山地景观的创作不能单纯地套用平地景观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地形固然是一种制约因素,但同时制约性又可引发创造性。但也正是由于地形的这种特殊性为山地景观的创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丰富空间层次和创造独特风韵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规划上,多遵循“小、散、隐”的设计原则,将山地“化整为零”“布局宜疏不易密”。但是,过于分散的景观规划其整体性不强,结构与流线也难以清晰体现。所以这要我们在对山地进行景观规划时,尽量因地制宜,契合山地的起伏变化,有机分散与集中,不去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使校园成为融入环境中的有机景观,让更多的师生对其认同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也让山地景观的场所精神得以传承与延伸。
3追求山水意境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要满足人的视觉和感官上的需要,同时要应提供人精神的体验。那么,在追求人的精神体验之中,山地景观的意境表达就是重中之重。意境通常采用隐喻的设计语言的手法表达,通过对整体山水环境与空间氛围的塑造,体现其本质蕴含着的文化与品味,与人产生共鸣与感染,最终使人体验到场所的意义所在。比如有些校园设置一些富有文化与纪念意义的校园广场或者景观雕塑艺术作品,就是通过意境的追求来体现山地校园独特的场所精神。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垂直生态过程水平生态过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景观生态规划(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则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深入和细致,更多地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观生态系统。
2目前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局限性
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中,更多的是从单一的水平生态过程或垂直生态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而针对二者融合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到的很少,一方面由于景观规划过程的复杂性,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上规划容易使设计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时间上的自然演进和空间上的人类开发在选择平衡度上难以取舍。而现阶段社会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注重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融合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这种融合不仅要考虑景观规划之后的生态持续性,还要考虑符合人类开发的可利用性,同时满足人类使用的需求和生态延续的目的。
3摩尔广场简述
摩尔广场占地面积4英亩,距今已有220年的历史,是威廉克里斯摩斯1792年为卡罗莱纳州北部的罗利市规划的五大广场之一。在现存的三个广场中,联合广场(Union Square)现已成为卡莱罗纳州首府用地,纳什广场(Nash Square)则成为19世纪的漫步花园和纪念广场;但是摩尔广场始终是一片公共绿地,深受罗利市民喜爱,并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如今罗利市人口是初建时的400多倍,人们对公园绿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摩尔广场的存在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但最初规划的公共空间网络却已退化了50%。在摩尔广场周围繁华的城区,包括儿童博物馆、公共交通系统、历史名城市场、热闹的餐厅、酒吧和咖啡厅在内的地区,这种需求的增长显而易见。
4摩尔广场案例分析
4.1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融合应用
场地设计的切入点是针对水平生态过程对整体景观格局进行简单干预,在此基础上再融入细部中的垂直生态过程,增加摩尔广场空间丰富性的同时,保证广场内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植被得以保护、雨水得以收集、生物得以多样。
4.2 水平生态过程打造景观格局
尽管摩尔广场的物理特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作为公共空间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历史风景的规定改建广场以提高其公共性能。但是这块城市瑰宝正在走向破败,急需改建以适应罗利市繁荣的城市生活。摩尔广场的整体规划是基于其最独特、最显著的特点设立的,通过打造中心城市地形拓展其空间上、经验上和规划上的范围。这一设计特征将从功能上和视觉上将广场划分出几个特别的空间,满足更多人群的要求。中心地形概念巧妙的打破了传统的棋盘式道路结构,充分激发了广场的潜力,增修了36%的道路,可占用阴影面积增至原来的2.5倍,树林覆盖面积增加了39%,专用休息区增加了10倍,原生栖息地扩大至原来的3.45倍,同时保持95% 的地方视野开阔。这种简单的干预将广场功能拓展到最大化,在这块4英亩的广场上,人们将有更多的娱乐选择和体验,这样的户外环境将占地面积和多功能 花园放在首位。广场将成为一个多维度的开放草地,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绿地,既可用于紧急避难,还可用于休闲娱乐场所。
4.3垂直生态过程打造细部设计
摩尔广场项目在垂直生态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对植物根部的破坏,仅把花槽移除以增加景深。现有的铺路材料将被回收用做新广场内铺路图案的材料,这样可以举办大型表演和即兴表演活动。广场地形有很多是自然形成的,北面的缓坡成了天然的露天竞技场,人们还可以在那里沐浴日光,欣赏美景。规划还设计了一系列可持续项目,比如:将雨水收集到雨水花园、在自然区增加生物栖息地等,确保该设计有利于生态系统,同时打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和赏鸟胜地。
4.4 水平与垂直生态过程的成果
摩尔广场项目设计中秉持可持续性原则,这包括一系列元素,例如:长期的树木管理、场地规划和选材。对现有树木的保护和寿命的考虑帮助完善了项目的各个方面,从而引发出一些创新的设计,如抬高路面,利用墩子做成边缘系统保护 树木保护区,嵌入中央地貌内的地上基础设施核心和景观动态循环系统。保护性建设技术可以保护历史悠久的橡木围,同时赋予广场更多的占地和娱乐空间。
5 结束语
不同的生态景观设计在尺度上和地域性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项目尺度较大,采用在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整体景观规划,将景观格局和整体的水文、地形、植被综合考虑,注重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综合应用。摩尔广场景观规划项目尺度较小,采用先打造大的景观格局完善水平生态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入细部设计完善垂直生态过程。但在塑造景观生态过程中,考虑了地域景观在未来发展演进的垂直生态过程和人的活动进入地域景观之后的水平生态过程。在建立合理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逐步考虑土地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人类活动规划等一系列景观生态过程。这种景观生态规划的过程都是基于对未来地域生态环境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遵循自然优先原则、可持续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对景观进行有目的的规划设计,将景观生态过程中的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有效合理的融入到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以保证景观空间格局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时间格局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章俊华. Landscape 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3-114
[2]王云才.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J].地理研究,2012.28(2):284-292
[3]曾辉,夏洁,张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2013,23(4)
[4]里尔.莱威,彼得.沃克著,王晓俊译.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庭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
关键词综合医院 外部景观 分析 外部空间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医院管理者与设计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购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构筑现代化的医疗建筑, 以此来减少疾病的感染几率和提高医疗效率, 花园等医院的外部景观则成为难得一见的便利设施。对于很多综合医院而言,虽然它们往往占据了城市的中心地段, 享有便利的交通, 却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挑战: 寸土寸金的经济压力、 嘈杂的治疗环境、 更高医疗质量的市场需求、吸引保留优秀员工的软性要求等。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只是简单地观赏特定形式的自然和花园景观就可以在5 m i n , 甚至更少的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压力状况, 而若在更长的时间内甚至还可以提高医疗效果, 如减少止痛药的摄入量和减少住院期[1]。此外,有助于康复的、宜人的自然风光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品质形象。
1.案例分析
1.1北医三院分析
北医三院位于北京中北部,地处繁华的北四环内,因此医院占地面积较小,而人流、车流密度较大,我们小组一行五人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得到对北医三院的以下分析:
1.1.1 院区建筑布局分析
北医三院原院区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建设前期缺乏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院区总体占地面积较小,建筑布局凌乱分散,各种功能之间关系不够清楚,院区内建筑多为平房或低层楼房,占地面积过大,使得院区小而杂乱。
1.1.2 道路系统分析
由于地窄人稠,留给机动车停留及行车空间极少,主要停车场为地下停车场,有少量露天停车位,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混合,院区内各种人流、车流混杂,相互交叉,缺少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缺少明确的标识导向系统。以新门诊楼前的大型广场为例,地下停车场出口与露天停车场出口及医院入口形成冲突,极易造成拥堵。住院部前的车道较窄同时未标识成单行车道,长导致错车缓慢以及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威胁。
1.1.3 院区绿地规划分析
用地面积不足是我国大中城市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此问题在北医三院尤为严重,由于地处繁华地段用地紧张,北医三院绿地面积严重不足,硬质景观居多,高大建筑物南面向阳处极少绿植,既影响美观也致春夏秋季曝晒,相反高楼间绿地有多棵大乔,偶尔空出的绿地种植上草坪和一些低矮的灌木,导致春秋冬季寒冷,另外少有的绿地间不注重灌乔草的合理配植,景观层次单一,缺乏病人休闲游憩的场所。
1.1.4 院区景观小品及服务设施分析
北医三院由于用地面积小,景观小品较少,现有的小品也未考虑到病人的活动心理和身体需要,且设置的位置也不尽合理,只是象征性的一种摆设,使用率低下。北医三院西侧有一木质廊道和花架,但年久失修,木质材料已出现裂痕,不但不能使用,甚至有安全隐患。院区内也很少设置桌椅供休息,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病人到户外散步时,总是没有可以停下来休息的地方,只能到路边席地而坐。
1.2三〇九医院分析
三〇九医院坐落北京西山脚下,南接皇家园林颐和园,北靠百望山森林公园,西临西山风景区,东衔京密运水河。地处北京郊外的三〇九医院远离嘈杂的城市闹区,拥有较大的占地面积以及良好的小气候,因此院区内景观效果良好,不失为大城市医院的典范。
1.2.1院区建筑布局分析
三〇九医院始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院区总体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布局明确功能清晰:院区东部门诊楼前有一半圆形水池广场,南部为一中式古典园林,中部为院区主体建筑,北部为一开敞广场,住院部位于院区的西部,远离街边,营造出安静的氛围。
1.2.2道路系统分析
由于建院初期规划以及近些年的扩建导致外部空间减少,而原有停车场多为露天停车场停车位较少,再加上院区入口较狭窄以及就诊患者数量较多,造成三〇九医院的入口处拥堵,常常一堵就是个把小时;进入院区以后,由于缺少明确的标识导向系统或标识不明显,院区内的车容易误驶入其他车道造成拥堵。
1.2.3院区绿地规划分析
由于地处郊外,三〇九医院绿化面积较高,景观要素运用较为恰当:门诊楼前帆船的造型巧妙地将水体和楼前广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游憩休闲功能,还能有效地改善医院的环境质量;同样,院区南部的中式园林则给患者和家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廊道与水体相结合,地形高低起伏,水体景观与廊道绿植相互衬托对比,更显景观层次的丰富性。除此以外,三〇九医院内还分布着各种形式的小型庭院以供人休憩,如中式的三友亭、日式的枯山水,以及欧式广场等,植物种类也相当丰富,据我们调查统计,仅仅南部花园的植物种类就多达四十种。
1.2.4院区景观小品及服务设施分析
相比调查的其它医院,三〇九医院内部景观小品更多寓意更加丰富,以门诊楼前广场为例,帆船以及门的造型给患者以积极向上的暗示,水体景观设计利用建筑小品和喷泉相结合的形式,给患者以平缓、安静的氛围,水池内的喷泉设计时则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加强和丰富空间的气氛,给患者和家属在视觉上以沉稳宁静、幽雅明快的感觉。院区南部的百草园将上百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以图示的形式画在了廊道顶上,这种具有深刻意义的景观小品让患者和家属更愿意驻足停留。除此之外,院区内其他景观小品也借用积极向上的事物来暗示,如三友亭中的岁寒三友,欧式广场上的雕塑都成功的弱化了医院紧张的气氛。院区内服务设施也较为完善,在进入游园以及广场均有无障碍通道方便障碍人士同行,院内木质座椅也很多,方便病人及家属休息。
2.结语
对于医院而言, 医疗的过程绝不应仅仅局限于建筑内、病房里, 合理的景观对患者的康复、 家属的心情和工作者的工作状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人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发展,景观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 1]UL R I CH R S . Health benefits of gardens in hospital [EB/OL]. [ 2009- 07- 10]. http : / / p la n terra . co m . pdf
关键词: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社会三大主题。随着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越来越注重生态和节能要求,并将生态和节能做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核心要素。“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舒适、安全、健康、平衡、节能型的生态型居住环境已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住宅小区的一大亮点。
一、住宅小区规划需求考虑
现代住宅小区大多成片开发,形成群落,其中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景观空间,则让人们在居住之余有了更多的户外休闲和活动空间。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由于人们对生活多样性的要求,对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就变得更加重要。交通、交流、休息、锻炼和嬉戏等各种户外活动及设施成为住宅小区规划的重要组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活动场所――住宅小区景观空间的多功能性、多义性、多元性和空间与时间的多维性、兼容性,这也是住宅小区景观这个特定场所的特性所在。住宅小区景观的设计与营造需有意识的围绕这些特性,仿照生态学原则展开。从住宅小区规划要素来看,一种是物质的构成,即居住建筑、人、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一种是精神文化构成,即环境的历史文脉、人文表现及特色等。两者不可分割。所以说住宅小区规划不仅是小区居住功能、道路系统等较多单一意义的设计,更是小区生态与人文的多重含义的综合设计。
二、住宅小区生态规划的要素考虑和设计原则
1、要素考虑
住宅小区生态规划的要素旨在掌握统一性、趣味性和强调性。统一是要把单个的设计元素联系成一个整体,可以是对线条,形体,质地或颜色的重复,也可以是一组相似元素的连接的线性排列。而趣味性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尺度,质地,颜色的元素以及变换方向,运动轨迹,声音,光质等手段来产生趣味性。强调性则是在设计中注重对某一种元素(某一色彩、植物、景观类型)的突出表现,使之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2、设计原则
(1)满足行为的需求:户外休息、娱乐、邻里交往、人车分行、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2)满足心理的需求:包括居民的私密性、舒适型和归属性。环境设计要要通过形式,色彩,质感等设计元素满足不同居民的心理需求。
(3)组织优美景观:环境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对环境各要素的组合时,不光要注重形式产生的自然美,还有注重深层之美,让人在景观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4)贴近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水体,绿化等自然生态条件。
(5)保持文化特色:住宅小区的文化特色是通过空间和空间要素的象征性表现的,应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居民生活方式来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三、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规分析
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满足人们视觉感官要求,局限于改善空气,而是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住宅小区的景观是由植物、地面、水面和各种建筑小品组成的。绿地形成系统的重要手法就是“点、线、面相结合”,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宅前绿地和组团绿地是点,主要道路绿化是线,小区的小游园和居住区公园是面。
1、植物的配置
住宅小区景观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首先要注意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成高中低各层次,即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其次,配置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和美观性;最后,植物配置应充分运用形态树种、观花树种、季相叶树种、管理粗放的、观赏期长的宿根的地被花卉、招引昆虫的芳香植物,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生物多样性。
2、景观与人的和谐
如植物的气味、色彩对人都有可能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如果植物配置选择不当,很可能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所以在植物配置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花色、花味有可能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做出最优选择。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具有保健作用的花木。
其次,要考虑特殊居民的需求。为了方便残疾人行走和通行,应设计无障碍道路。道路一边可设置栏杆,便于盲人有扶手保证安全。另外,还可为盲人设计一些既有香味又能听声的保健植物,如含笑、栀子、桂花等,可根据地理位置不同选择植物。
最后,绿化面积和空间大小要控制,实践证明,尺度过大的绿化空间,不但实用性降低,居民领域感随之减弱。人们更喜爱贴近宅前的绿化景观,属于自己的园区,所以绿化中应以组团为中心,营造亲切怡人的绿化空间;另一方面,应注意人的可进入性,把绿化与铺地、小路相结合,使人即可游览,也可随时坐下休息,成片绿化要应用不怕踩的草种,让人们享受自然。
2、道路设计
道路是人们行走、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所。住宅小区中,路若较宽,可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仅用做通行。从表面材质来说,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质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以暗示倡导和适应各种活动。
3、小区水景设计
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住宅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住宅小区内的水景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水景或者结合地形条件人工构造的较大水体作为整个居住区的主体环境;以喷泉广场、叠水水渠等不同主题的水景组织住区内不同的空间节点和组团院落,相互之间串联贯通,成为控制整个居住区范围的完整的水环境系统;而住宅建筑则以水系结构作为布局的基准,无论是傍水筑屋、凌水设榭、都旨在利用主题水景,创造一个富有意境的居住环境。
四、生态型住宅社区规划实例分析
某社区地块位于一湖边,附近交通便利,地块外部拥有相对独立的环境,幽静恬适,内部拥有丰厚的绿地环境。居住区面朝湖水,背靠青山,拥有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见图1。
图1区位分布 图2规划分区
规划考虑:
通过附有深刻内涵的整体构思,建筑细节上的具体展现,在感受人与自然、生态、美景对话的同时,体会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把生活小区的真谛融入到周围环境之中;以人为本,注重满足舒适、安全、方便、私谧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中央绿地所提供的高档次市民交往空间。在此次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结合现代建筑风格融入自然环境中,做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场地特征资源的整合挖掘,对人居环境的深度理解确定了总体的设计理念为“体育休闲”“人与自然融合脉动”。本设计以“体育运动休闲设施的布局”为主题,采用“现代住宅与山地地形相集合的建筑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空间的营造”为基石。总体上分为5个区(见图2),入口地势较为平坦的公建体育场馆区;住宅区西北南向坡的高级别墅区;现状植被保护较好集合2个冲沟的休闲娱乐运动区;西面的旅游度假区;东南面为占地最大的别墅组团区。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野趣十足的景观。这种景观空间的丰富多样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带来了生趣。伴随着人的介入,就产生了情趣、野趣、生趣、情趣的和谐共存,使人与自然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圈。
参考文献:
[1]陈光明.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9,(7):105-107.DOI:10.3969/j.issn.1008-0422.2009.07.036.
【关键词】风电建设;环境设计;风能资源;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东台市地处于江苏省中部平原地区,隶属盐城市,地居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与海毗邻,再加上境内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东台二期风电场的建立拥有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节约型社会建筑的号召,风电场的建设除了考虑功能性,在环境设计上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实现最优化设计。
一、环境设计的基本内涵
所谓环境设计是指对人类生存的空间进行设计。从广义上来看,生存空间泛指我们人类生存的世界空间,生物无法脱离的空间。因此,环境设计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建筑、城市、园林……等这些现代科学研究的分类都是从广义的环境设计中提炼而来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认识也逐步清晰起来。针对于环境对全球的影响问题,水土环境、大气环境电磁污染和噪音污染等方面的控制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大型建筑或者城市规划中,提倡利用地理优势和特色,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而对于建筑过程中噪音污染、电磁辐射污染、人为因素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都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并进行可利用资源的转换。
二、风电场环境设计发展现状及探讨意义
(一)风电场环境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给人们日常生活补充电力的新能源,已经受到当地居民的关注。同时人们关注的不仅仅局限于它的功能,根据它独有的地理优势,很多风电场已经成为了眺望景点和风景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竞相参观旅游。纵观国内外,风电场的景观性设计案例非常多,从设计经验上我们可以探索我国今后风电场环境设计前进的方向。
1、国外环境设计现状
德国、西班牙和丹麦一直在欧洲的舞台上占据着风力发电的重要位置。对于风电场环境建设始终在不断探索前行。而在2003年,日本也将风力发电的景观性设计提上正式议程,同时澳大利亚、荷兰也在积极的设想利用风能发电的同时,开发具有光赏性、节能型生态环境。
2、国内环境设计现状
近年来,我国是世界上第四大风力发电的国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对于风能节约环保的发展,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中国政府受“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影响,提出了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总体方向,要求2020年,全国至少有15%的能源需求实现非石化能源的满足,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于风电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内蒙古、河北、江苏、新疆哈密、甘肃等沿海地区建立大型风电基地,争取提前实现预期目标。为尽快实现环境友好型能源系统转变,对于风电场的环境设计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风电场环境设计的探讨意义
1、我国环境设计介入时间较晚
风电场的场地环境设计在我国关注起步较晚,事实上风电场场地占地面积广阔,对于场地选址要求根据环境、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在设计施工之前,要全局性的把握风电场整体设计布局,例如,场地内风力发电机的排列方式,道路走向设计等等,这在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以往经验证明,风电资源业内人士往往会从发电量的角度进行先关考虑,而建成之后的景观设计常常被忽略,从而对后期的环境发展产生一定的束缚作用。
2、我国景观环境设计形式单一
在我国风电场建设过程中,风力发电的景观环境关注程度远远小于风电场自身的关注程度。首先,有些风电场本上就是矗立在风光迤逦,碧海蓝天的地理位置上,对于景观环境设计不必刻意追求。其次,有一部分居民对于风电场的关注在于能够给生活带来便利,而对建成后带来的环境干扰非常抵触。另外,风电场使用功能的单一性决定了在风力不足的淡季,无法给当地生活注入景观内容和活力。因此,风电场的设计大部分侧重在风力资源的利用和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上,对于今天提出的发展景观设计认识程度不高。因此,积极探索风电场景观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风电场环境设计影响评价内容及要点
(一)环境规划设计的符合性
风电场环境设计必须从大局考虑,要侧重分析风电场的设立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是否具有符合性;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是否与当地总体城市规划、电力设施规划具有符合性;是否可以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范围之内,看风电场的规划能不能满足功能区规划的需求;风电场规划与当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否相冲突。还要考虑风能资源是否充沛,生态规划、水土保持是否有特殊要求。
(二)施工环境设计的可行性
风电场施工环境设计上要结合实际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比如场区道路、土石的开挖、设备运输安装的位置等,尤其是对于土地的使用,避免水土流失,减少植被的破坏,对鸟类等保护区里的野生动物,最大程度的避免惊扰。对于以渔业为生的沿海地区,对于海洋和鱼类的破坏情况也要纳入规划之内,如案例中东台二期风电场位于海滩盐碱地边缘,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非常适合发展新能源产业和鱼、虾等养殖业。对此积极做出定性结论,进行有效数据的分析。
(三)电磁辐射、噪声环境设计的影响
由于风电场发电后要对外输出电力,因此要建立与之匹配的变电站,也有部分风电场接入附近已有发电站。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输出,会产生相应的电磁辐射。因此,评价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对拟建场址的辐射情况做详细测试,对周围居民居住的地点分布情况、数量和居住人口规模进行合理规划,以避免产生辐射带来的隐患。除此之外,由于风机产生声音很大,测算好居民与风电场的距离,选择相适应的机型、风力等。目前而言,我国生产的200kW 的风力机噪音水平距离 500 m 以上,而且风力机的噪音低于 45 dB,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 2008) 。
(四)景观环境设计的影响分析
根据不同的地势,风轮机的配置也不尽相同,在海滨型风电场风轮机多分布在沿海;风沙草原和海上型的风电场要求风轮机进行聚集布置;山地形的风电场风轮机的布控多在山梁或者山脊之上。从景观角度而言,风轮机的数量越多,其对人的视觉影响越大;风轮机型号越到对景观影响越大。针对于这一原则,结合风电场的功能进行合理选址、开发旅游资源,如东台二期风电场,所在地点为江苏珍禽自然保护区,每年有一些数量的丹顶鹤来这里越冬,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天然的珍禽优势,可以为鸟类爱好者设计观鸟景点,实现风电场的景观效应。
四、东台二期风电场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述
东台二期风电场位于江苏省境内,东台市东临黄海东临黄海,南抵海安,西界兴化,北毗大丰。境内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东台风电场一期工程建立在东台市弶港镇东部沿海滩涂,中心位置东经12054,北纬3247。在一期的基础之上,二期工程分南北两个风场,分别位于一期工程的南侧和北侧,每个风场分别安装40台和60台单机容量2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00MW。东台二期风场所在区域风能资源较丰富,周围环境空旷平坦,是建设风电场较为理想的场所。
(二)风能资源概况
东台市地处江淮下游,黄海之滨,这里属于亚热带和温带湿润气候,并且具有南北气候和海洋、大陆性气候特省,因此,这里夏季东南风盛行,冬季东北风盛行。东台风电场二期工程分为北风场和南风场,分别位于一期工程北部和南部,业主目前在北风场内设有一座70m高度测风塔(12#)和一座40m高度测风塔(7#),在南风场内设有一座70m高度测风塔(13#)和一座40m高度测风塔(14#)。各测风塔均设于2006年1月,采用NRG公司生产的Symphonie数据自动记录
(三)风电场类型
东台一期风电场40m高度观测的最大风速为24.6m/s,与气象站相关推求的4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29.2m/s。由于现场测风系列较短,从风电场安全角度考虑,引用一期风电场50年一遇最大风速(40m),按切变指数推算至轮毂高度,则南、北风场7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分别为32.7m/s和32.6m/s,8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分别为33.5m/s和33.6m/s。
综合分析上述各方法推算的风电场50年一遇最大风速成果,据此判断东台风电场二期工程区域按50年一遇最大风速标准应采用IEC Ⅲ类及以上风电机组。同时对两座测风塔测风数据进行分析,除10m高度受下垫面影响湍流强度较大外,总体湍流强度较小。以风速为15m/s时湍流强度为标准,湍流强度均小于0.12。结合上述情况,东台二期采用了单机容量2MW型号W2000M-93-80的上海电气风机。
(四)风电场环境设计分析
1、风电设施布局设计
实现风电场和景观设计之间的和谐共存,风电设施布局的考虑一定要纳入重点项目。在电网布置伊始,就要充分考虑风电场的功能之外的,还要将景观设计工作提前进行。包括风机的排列位置,电缆它的位置设计,游人线路和传输线路的设计等,有序的规划非常重要。
东台二期中风电机组的设计中,充分考虑风电机组之间相互的尾流影响,确定各风电机组的间距,把尾流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风电机组应根据风能资源分布和地形条件进行布置,同时兼顾工程集电线路和道路的投资,使项目经济性达到最优。台风电场二期工程风电机组可以按照行列进行布置。在五种比选的机型中, WTG1和WTG2、WTG3机型的布置方式相同; WTG4和WTG5机型的布置方式相同。东台二期的风电机排列方式上整齐有序,不仅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充分考虑风电场的功能效益,同时也为以后开发景观、旅游资源做了充分的准备。
2、风电绿色基础设施设计
由于风电场面积需求大,可以充分的利用场地资源进行景观环境设计,应用绿色基础建设,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流失,也能给风电场注入特色和精神。同时,风电场植被分布与风速有着直接关系,既要保持施工建筑后绿地建设,又不能对风速起到干扰作用,因此,风电场绿色基础设施设计尤为重要。
东台二期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地区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同时兼有一定的风蚀,现状土壤侵蚀程度为轻度。水土流失的形式有面蚀和沟蚀,侵蚀内容为土体侵蚀,即在雨水溅蚀和流水冲刷下,造成土体流失。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900t/km2∙a。工程扰动地表面积68.81hm2,风机安装场地11.69 hm2、场内道路28.66hm2、施工围堰14.04 hm2、集电线路5.48 hm2和施工临时设施1.60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28.63hm2。再加上施工期间,伴随风机基础开挖、施工场地平整、场内道路开挖填筑、将扰动地表、损坏植被,导致地表和土层结构遭到破坏,遇降雨或大风天气产生水土大量流失。
因此,风机安装场地采用路边式布置,安装场地平整时的清基土部分预留后期场地绿化覆土。预留的绿化覆土堆置在安装场地一侧,每处场地堆土量约390m3,堆高控制在3.0m以内,外侧用填土草包围护,草包断面底宽1.0m、顶宽0.5m、高1.0m。每处风机场需草包围护长度60m,(填土草包45m3),共需填土草包4500m3。因工程施工期达36个月,堆土表层撒播灌草,播种量为80kg/hm2,灌木种选用豆科的紫穗槐、杭子梢、胡枝子等,草种选用碱蓬、盐角草、沙草等,撒播面积249m2,共需撒播2.49hm2。
图:风电场整体环境
这些绿地建设不仅保持了水土流失,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干扰,也为发展景观环境建设奠定了基础。
3、风电场生态环境设计
根据东台二期风电场《专题报告》中指出,东台风电场二期项目符位于江苏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电场占地将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环境,风电场范围内不宜作为鸟类的迁徙驿站、越冬栖息和觅食场所。由于受影响区域丹顶鹤数量不多,项目建设对整体越冬丹顶鹤的影响程度有限。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东台二期环境设计中对于鸟类保护作出了重要的设计方案。
首先尽量改变风电场范围内养殖塘等地利的利用方式。东台二期风电场周围遍布渔民的养鱼池塘,而养殖塘是鸟类重要的觅食场所,鸟类会因为觅食而误入风电场,从而增加了碰撞风机叶片和触电的风险性,因此,东台二期决定将风电场及外延200米的范围内改为旱地,以减少鸟类的进入,从而保护鸟类的安全。其次,设立候鸟监测救护站。风电场处于候鸟的迁徙通道,每年春秋两季共有约300万只候鸟路经该地。为及时撑握候鸟迁徙信息,必要时对受伤候鸟实施救护。同时,协同保护区管理处补饲越冬,冬候鸟觅食地减少,原来来此地越冬的丹顶鹤可能迁移别处。整个盐城珍禽保护区范围内丹顶鹤栖息和觅食地生境容量有限,受影响的这些丹顶鹤迁移到其它丹顶鹤的家域内,则直接影响其它丹顶鹤的生存。因此,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与保护区管理处协同,对丹顶鹤及其它受影响的冬候鸟进行投食补饲,以保障丹顶鹤及其它受影响冬候鸟的正常生存。
五、总结语
总之,能源的利用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风电产业的绿色技术和生态化建设已经成为风电场环境设计中重要的内容。因此,不断尝试和探索新能源的同时,积极探索利用新能源创造宜居环境、生态环境,景观作用和旅游效益,让风电场的环境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美丽怡人。
【参考文献】
[1] 李文松,谭建国,普中贵,余勇. 者磨山风电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云南水力发电. 2010(05)
[2] 全伯仲. 浅析风电场道路设计思路[J]. 应用能源技术. 2010(09)
[3] 仲军,李江.基于Visual Basic的风电场规划系统设计[J]. 科技信息. 2010(25)
摘要:从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入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对后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做了规划和思考。
[关键词]园林设计;项目教学法;规划
园林设计基础是园林绿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涵盖的门类多,综合性强,灵活性大,所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求都很高。而现有教材的内容理论性强,缺乏必要的实践内容,教学过程仍停留在“闭门造车”的层面上,比较抽象,不符合学情;教材的组织系统性强,教学目标和重点与毕业生岗位要求脱节,教师容易“照本宣科”。
一、园林设计基础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对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大量的实际案例,归纳造园典型方法,将教学内容整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处理教学内容删除理论性强、综合度高的内容,如设计程序、形式法则、造园史、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内容,根据造园要素类别(如植物、水体、园路)及常见的绿地形式(如校园、小区、道路)将教学内容整合成若干个项目(见下表)。每个项目在课前设置调查内容,在课后提供临摹方案、测绘项目和为设计作业准备的实际或虚拟的立地条件,加强动手实践;将学生的调查结果整合成课堂的示范内容,作为案例使用,并把从中归纳的具体的设计方法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增强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二)处理教法一是强调学生参与。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内分析案例、对典型的造园方法合并同类项并进行归纳,课后完成相应作业,一个项目的作业通常分临摹、测绘、设计三个实践过程,循序渐进地来完成。二是强调学生创新。教师不设置格式化的评价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设置条件限制,比如立地条件、财力等,由学生自由发挥,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展开学习。(三)处理学法突出学案的应用,让学生事先知道课程整合后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过程,引导学生展开课前学习和交流,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实际应用当中造园的一些手法和技巧,再通过临摹、测绘,形成感性认识后,进行个体设计,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串联和引导的作用。该教学过程解决了原有教材理论性强,脱离学情,脱离实践等一些问题。
二、园林设计课程中项目的规划措施
(一)制定教学内容和过程将园林设计课程总体分为三大模块,即造园的几个重要元素:植物、地形(包括山体和水体)、园路,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讲授关于造园要素形态和图纸表达等基本知识,然后布置任务,在布置任务时,要求学生从地域特征、形式、空间类型、造景手法等方面去考虑(准备必要的资料,学习需要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设计并绘制出方案,再通过放样、施工(或制作模型),发现和寻找问题,以求改进。(二)开展灵活的小组合作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和自己选择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在一个项目结束后,接下来的项目将不允许采取相同的形式、地域,然后重新进行小组组合。(三)形成综合的不同于他人的学习成果在三个模块学习完毕后,最后应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校园、街道、小区绿化方案。
参考文献:
[1]夏忠军.浅析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9):133.
[2]戴伟林,刘宇辉,刘晓艳,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园艺,2016(9):149-150.
作者:张成才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
关键词:农业生态园区 景观 节点 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节假日期间到郊外观光休闲,去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绿色和美丽风景,所以生态农业园这个旅游项目受到了亲睐。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园区春笋般的出现,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谚语在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下显得有点无力,对农业园区周边的配套绿化,尤其是入口节点的景观设计已经显得尤为必要。如何将道路转入景区的门口景观做好,使其可以呈现出独有的特色,又能成为引导游客入内的重要标志,更好的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的。本文结合上海金山区廊下生态农业园区的漕廊公路道路两侧景观改造工程,进行实例分析。
1.0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西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多,无霜期较长。自廊下镇2003年8月31日与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以来,已引进各类农业基地项目37个。廊下镇同时也是金山现代农业园区之所在,是上海所有现代农业园区中唯一一家实行镇区合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园区,是金山旅游三大板块之中部生态度假休闲游板块的核心区。
由于廊下镇很多旅游景点的入口都位于镇内的高级公路漕廊公路上,为了更好的做亮农业旅游品牌,此次工程将对漕廊公路两侧绿地的重点地段进行改造设计,从而达到提高各个景点知名度,加强景点可识别性,打造了一个诗情画意、世外桃源的新廊下。
1.2基地现状
漕廊公路两侧原有绿化带宽14m,绿化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形式种植。
优点:(1)林缘线自然流畅,形成有韵律有节奏变化的的道路绿化;(2)乔灌草的复合结构起到了吸纳废气、阻隔噪音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缺点:(1)原有绿化地势平坦,缺少地形的起伏变化;(2)绿化空间缺少封闭与开放的对比,部分重要景点如中华村农家乐、碧林休闲度假村的入口处,隐蔽在道路绿化中,不利于提升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廊下现代农业园区旅游业的发展;而像漕廊公路靠近万春苑的地段,则又需要有更茂密的植物种植,加强阻隔噪音美化围墙外景观的作用。
2.0设计原则
2.1景观协调原则
漕廊公路两侧绿化建于2005年,两侧绿化较浓密,植物长势较好,发挥一定的降噪音、滞尘的作用,景观面貌较好。故在漕廊公路(金石公路至朱平公路段)调整时要考虑本次调整地段景观与漕廊公路全线景观格局的协调和呼应。2.2 经济性原则
对万春路、金石路等路口新增指示牌处,绿化进行局部调整,突出指示牌的指示功能,避免“喧宾夺主”,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的投入。对重点地段(如新天地、中华村农家乐以及廊下生态园等景点区域)进行重点设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3.0具体设计
本次漕廊公路两侧局部绿化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以聚焦廊下现代农业园区、打通透景线、扩大金山旅游三大板块之中部生态度假休闲游板块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标。强化新天地、中华村农家乐、廊下生态园等旅游景点的指示牌和门头景观效果,突出门头和指示牌的指示、宣传效果,创造优美、舒适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场所。同时,重视景观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绿化形象中突出生态特色,尊重廊下文化背景和乡土特色,根据所处地块景点的特性进行节点的设计,有针对性,彰显文化。
3.1景区入口景观
主要针对几处旅游重点景点在漕廊公路上的入口绿地改造,包括中华村农家乐、廊下新天地、廊下生态园、灵芝基地以及草莓基地几个景点的入口。这几个地块的绿化郁闭度过高,遮挡道路沿线的景观和出入口门头,为方便来廊下旅游的游客,在原有绿化基础上,靠近门头区域以疏林草地通透的形式,展露各个旅游景点景观,使过往车辆在看见出入口景观门头时有一定的安全停车视距,在发挥指示功能的同时,保证游客和过往行人的安全。
3.1.1中华村景区入口
中华村农家乐是锦江国际示范点,农家客房在保留了具有金山民居“白墙、黛瓦、观音兜”原味风貌的同时,内部按照酒店标准进行了统一装修,是上海郊区设施最为舒适的农家乐之一,有大灶菜饭、干烧咸菜虾等特色农家菜。
中华村景区的入口就位于漕廊公路上,门头是一个农村原味风貌的牌坊式建筑,入口两侧绿地宽度为12米到14米。原有绿化类似林带式种植,遮挡透景视线,不能很好的烘托门头的特色景观。因此我们的改造是将两侧绿地与景区主题相结合,以农家乐为主题,选取各种果树为主调树种,运用瓜果陶罐、鸡鸭鹅雕塑等小品有机结合绿化,营造一处生机盎然的农家乐景象。植物配置在满足品种丰富,树形优美,林冠线错落等基础上也注重对透景的要求,最大程度将特色门头展现出来,同时景观效果突出的植物配置也增强该绿地的引导作用,使景区入口从周边绿化带中脱颖而出。
3.1.2生态园景区入口
生态园是上海对外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是金山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活动基地。园区集生产、加工、示范、推广、科研、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已经显现。
生态园景区入口两侧原有绿地类似林带性质,树木浓密,影响园区优美的莲花状温室建筑的展示,优化设计对两侧绿化做出较大调整,上层乔木选用大规则的无患子、榉树,在天际线的处理上作为建筑群的衬托,柔化建筑生硬的线条,中层种植桃树、垂丝海棠等开花灌木,下层在靠近门口处布置花境,设计与生态园的学农活动结合,在绿化中安放一组以农活为主题的雕塑,进一步深化生态园的学农助农活动精神,营造了一处自然、生态、落英缤纷的景区门口景观。该绿地施工前正值金山田野百花节开幕,生态园是主场地,应甲方要求,将门口中间11米宽绿地进行百花节的主题设计,将一个红绿草做的花钵立于地形上,花溪经花钵口,从上往下倾倒出来,使得这里成为了花的世界。
3.1.3新天地景区入口
新天地景区的功能定位于“展示、品尝、专卖”的展示中心,占地8000平米的梅花状玻璃温室,能容纳1500人同时品尝,有五个主题厅;另外有600亩香樟林、250亩的蔬果园,可新鲜采摘。该景区入口现在出入车辆和行人较少,与生态园是相通的,日后将变成主要出入口。现状是门口有两面大景墙,墙前杂草丛生,景观欠佳。
改造设计对门口两侧的绿地改造充分利用文化石贴面的大景墙,使其成为门口景观的一个大背景来进行植物的布置。设计对植物结构科学构建,形成层次与色彩的完美搭配。从两侧向门口方向,大乔木还是以比较稀疏的形式布置,以最大程度透景露景,中层种植桂花,石楠等常绿灌木,前方点缀樱花,地中海荚蒾,锦带花,花石榴等花灌木,下层考虑到日后养护和长期效果,则搭配开花地被鸢尾、地被菊、花叶蔓等。顺着微地形,形成多样的下层空间。门口景墙前在花境中放置一个牧童骑牛的主题雕塑,以常绿宿根花卉为主题的花境,多季花开不断,以园林绿化中常用品种自由组合,结合红花继木球,胡颓子球、红枫、独本毛鹃等植物,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浑然一体,打造一处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景区入口绿地景观,实现对景区面貌的最佳展示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3.1.4草莓基地入口
金山草莓研发中心内拥有办公室、会议室、优质农产品展示厅、草莓文化展示、游客接待处、餐馆等,成为集草莓生产、科研、采摘、观光、会务、餐饮于一身的综合性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同时又为市民提供采摘、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原有绿地宽度在25-26米,但是地块中间被一条排水沟分割开,绿化布置较凌乱。改造设计对该地块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旁边绿地排水沟和北面河流解决了绿地排水的问题,对该地块增加土方,营造微地形,选用树形较好的高挑落叶树作为背景树,前面搭配梅花、腊梅等开花植物,主要管花期为草莓采摘期,为该景区的游览高峰期呈现最佳的景观效果。考虑到与基地内部广场上的大草莓雕塑相呼应,同时为了在漕廊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能及早注意到景区,在入口两侧的绿地草坪上点缀了高度在80cm-150cm 的草莓雕塑若干个,增强概绿地的标志。
3.2公路路口景观
3.2.1万春路路口
该地块绿化改造同样以突出指示牌为目的,强化指示作用,植株配置上避免遮挡指示牌。
3.2.2金石公路路口
该路口植物配置以香樟、桂花和棕榈三层复合结构形式为主,全部都是常绿树种,过于郁闭、压抑,作为进出廊下镇的重要交通路口,路口的指示功能较弱。因此,本次改造,以乔木背景重心往后移,留出较大草坪空间,使金石公路上的视线向廊下镇的方向聚焦,同时结合该地块日后要做的标志性门头建筑,搭配廊下吉祥物和果蔬雕塑,展示廊下的农业旅游特色,进而提高路口景观的地域特征。
4.0结论
景区入口的节点设计对于提升景区形象,展现景区特色和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需要立足景区游览内容和地域文化,紧扣主题展开设计,使得景观设计更好的服务于景区文化展示,同时结合入口设施,进行特色性设计,彰显其特色和标志性作用,提升其功能性。
其次,景区门口的绿地设计还要考虑到日后的养护,农业园区一般在郊外,道路绿地的日常养护等级不高,因此入口节点的绿地植物配置,得选用应用广泛,在当地长势较好的植物品种,以保证景观的长期效果。
通过结合廊下生态园的景观节点改造设计的实例认识到:因地适宜,从景区的文化背景和旅游主题去把握农业生态园区景观节点设计的思路和内容,同时注重各个景观节点在整个农业园区里的风格上的统一,是我们做好农业园区景观节点设计需要注意的方面。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2]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城市规划汇刊,19962
[3](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