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3-08-02 17:16:03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问题调查;手术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手术室护理医学实验所选取的对象为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我院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共计400例,以这400例患者的原始手术资料以及术后满意度调查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利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法对这40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问题、干预措施以及满意度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在这4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239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年龄在29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2.12岁;患者身体体重在46公斤至91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3公斤±6.28公斤。

1.2 病症观察

我们对抽选出的400例手术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和观察,其中属于普通外科损失手术患者193例,占48.25%,外科手术患者151例,占37.75%,骨科手术患者32例,占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手术患者24例,占6%。全麻患者103例,占25.75%;局部麻醉患者297例,占74.25。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基本组成为:护士长1人,护理人员6人,护师3人,护士3人。文化层次:.文化2人,大本文化3人,大专文化2人。

1.4 手术室护理干预调查过程

本次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活动分为两个分析阶段,自2011年03月份至2011年09月份确定为问题调查阶段,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此时期手术室存在的护理方面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并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自2011年09月份至2012年03月份确定为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并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满意度情况进行重新调查,并将两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汇总

通过对问题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分析,主要问题表现为:(1)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违规操作时有发生。(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核对信息错误,出现未作过敏调查,配错药、输错液体等等现象,引发患者出现术中护理不良事件。(3)护理人员短缺,造成工作压力大,使得部分护理人员力不从心,带来一定的手术安全隐患。(4)手术室消毒措施不严格,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5)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不积极,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

1.6 手术室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在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

1.6.1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和各个岗位工作要求及标准,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

1.6.2 做好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核对工作,主要检查核对项目有:患者的病症、手术部位、身体体征、过敏原检测统计、患者所属病区、床号、手术方式等等工作。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按照要求做好起居安排,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释。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开展。此外,要注意手术转运工作的安全性,防治以外坠落事件的出现。最后,严格按照手术规程,做好术前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对医源感染。

1.6.3 手术中的护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手术位置正确放置,并重新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相关信息,对手术用具进行再次检查。如果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对患者进行压疮处理,进行局部按摩。按照手术的要求,做好患者的液体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实时体征监控,确保患者在术中的平稳。

1.6.4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手术器具的清点工作,防范出现手术器具无意掉入患者体内现象的发生。对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照要求进行保管,并且迅速转移,进行病理分析。做好术后转送护理,防治出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害,对术后患者体征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进行换药。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手术患者手术情况分析及满意度调查,得出以下结果:问题调查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1.5%,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52例,占76%;护理干预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护理不良事件0例,发生率0%;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80例,占90%。通过上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帮助患者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的术中、术后痛苦,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手术护理中加大护理干预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10,20(12):959.

[2] 杨婧,张莉,张金艳.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11,4(13):978-979.

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 全期 护理 制度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1-02

病患者的手术全程护理一般是指导通过病患者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各个阶段以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在全期护理中,要实现为病患者提供可靠、安全、优质的服务,往往护理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病患手术后的康复以及安全问题。我结合在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病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全程护理工作的实践,就全期安全与防范的措施探索过程,作一回顾与总结。现在试作概述如下。

1 医院手术前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的措施

1.1 注意防止接错病人。医院在对病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让手术病患者在胸前或者手腕之上带上手术的标志。在标志上面必须标明病患者手术的名称、病历号、科室、性别、年龄、姓名。当手术病患者被送到手术室以后,巡回的护理人员必须做到:查对负责制“对: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患者对;查:查手术号、查手术间、查病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的名称及其部、查麻醉的方式、查麻醉的药品以及抗生素过敏试验结果等方面。医院及护理人员要严格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要确认确保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无误。。

1.2 要切实严防手术病患者坠床或摔伤。护理人员在推病患者时,如手推动床头,足在前面,头在后面,这样有利于对病患者的观察。又比如,内科外科手术在对接的时候,在挪动病人到手术床和手术车的时候,一定要固定手术推车并立即收放好床、车档,巡回的护理人员必须至始至终陪伴在病患者的身旁,要防止病患者踩空后摔伤。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幼儿患者)要格外小心护理,必要的时候要上好约束带,防止病患者坠床。

1.3 在手术中要防止切口性感染。医院的手术室是具有高度危险的地方。手术室是动手术的核心部门,担负着抢救病患者的艰巨任务。手术的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医疗效果。对手术室的手术人员、护理人员我们应做到:其一,对手术人员、护理人员要求严格的教育。手术人员、护理人员要树立一丝不苟,对病患者负责的精神与品质,要有认真、慎重的工作作风。其二,要按严格科学的规程工作。如认真检查开展手术中全部器械、药料,严检一次性物品有效消毒的时间以及指示胶带和指示卡变色的情况,对怀疑有污点的物品必须马上进行更换。其三,要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其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划分无菌手术室,一般手术室,感染手术室。从而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2 注意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措施

2.1 严格防止手术部位的错误。医院应加强整个手术团队的管理(包括手术人员、护理人员),增强手术时的检查核对意识。比如说做:“脑、肾、胸、颈、肢体等对称性的器官手术,应该在手术单上面注明何种手术。在麻醉实施之前,或者皮肤切开之前,以及病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一齐对病患者核对其身份、核对其手术部位,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严格防止抽错药及输错血。医院要坚持不断完善手术抽药制度及输血流程规定。麻醉师在手术之前要填写好抽药单。检查巡回的护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抽药单的内容进行抽药。凡用过的安剖须与麻醉师核对后方可弃掉,手术中凡使用过的任何药物都必须执行双人核对药品、剂量、浓度、用法。

2.3 严格防止神经损伤或者压疮。一般来说,良好的手术成功对手术后的病患者身体的康复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手术中,摆放病患者的手术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血液循环、呼吸。如上肢的外展要讲究适当的角度,以免损伤臂从神经。又如,截石位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膝关节摆正,窝处垫软垫。束带固定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要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在麻醉以后,病人有肌肉缺乏反射性的保护,长时的颈伸仰位或颈部的过度后仰,会导致颈部的疼痛,因此应该尽量保持功能位。对于肥胖、营养性差、病弱的病患者应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防止长时的皮肤受到压迫而引起压疮。

2.4 要防止手术中的器械零件、纱布遗留。医院在手术中应建立严格的“手术室清点物品管理制度”。无论是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制度。要及时、准确清点手术中所用过的各类器械、零件、药料、缝针,清点后要作好严格的记录,手术中增添或者减少的器械、零件、药物、缝针都要作签名登记。

3 手术后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要防止标本的遗失。医院的病理标本是进行手术后病患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室里设置的病理登记,一旦手术结束后,要求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要签名。这些病理标本记录要有专人管理,任何的病理标本不能遗失。

4 小结

由此上述,我们要做好全心全意为手术病患者服务,就应该重视并加强医院手术全程护理的安全,并设置相应的防范措施。要做好全程安全护理关键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度。在新时期强调人文关怀、病人至上的今天,我们除了措施落实,制度落实之外,还应该提高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素质。我们强调的素质:其一,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的崇高思想与品质。其二,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一丝不苟,兢兢业务,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所做的工作要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其三,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业务,因为手术及护理工作关系到病患者的身体康复问题。因此,我们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自己的业务、精通自己的业务。

参考文献

[1] 郭小华,罗丽君.重视手术的安全护理.卫生知识.2011年

第3篇

【关键词】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

0.前言

在脊柱手术实施过程中,为了对手术的切实需要进行充分的满足通常会采用俯卧位。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眼部并发症的概率虽然较低,但在近些年来类似的报道开始逐渐增多。

1.眼部并发症的类型

有相关医学学者曾对1988年~1992年间实施非眼科手术患者出现的眼部并发症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全体的调查病例为60000余例,其中出现眼部并发症的病例数量为36例,在全体病例中所占比例为0.06%左右。在出现的眼部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是是角膜类的擦伤,具体病例数为22例,其中还包括结膜炎症9例,视力模糊5例,化学类损伤2例、持续性的视力丧失3例以及眼睑血肿病症3例。具体眼部角膜擦伤并发症分类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1988年~1992年眼部角膜擦伤并发症分类状况

结膜炎症 视力模糊 化学类损伤 持续性的视力丧失 眼睑血肿 角膜擦伤总数

9 5 2 3 3 22

据张英梅统计,在2008年1~6月实施的4000多余全麻手术中,发生了眼部刺激的患者有61例,发生角膜损伤的患者有36例,结膜性损伤的患者有20例,角膜结膜同时受损的患者有5例,具体统计情况如标所示。近些年来,俯卧位手术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均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且增添其痛苦。

表2 2008年1~6月眼部并发症状况具体统计

角膜损伤 结膜性损伤 角膜结膜同步受损 眼部刺激总数

36 20 5 61

2.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问题及对策

2.1 俯卧位头部摆放问题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患者头部的摆放如存在错误或是完全忽略对患者的眼部实行保护,则会轻易引发患者的视力出现问题或是完全失明。在实行俯卧位脊柱手术时,患者头部所接触到的固定架具置如果摆放存在失误,那么则会引发其术后的眼部并发症。有超过90%的患者在实行手术全麻后,其眼睑未完全闭合,且眼球存在外露等问题。一旦患者的角膜上层部分受到任何物理或化学类的损害,则会有大量的细菌及真菌在不经意间侵入患者眼部,致使其出现感染状况。

科学的眼部护理措施:在实行手术麻醉后,运用红霉素软膏将其涂抹于患者的眼睑处,并对其实行覆盖,之后再将相应的手术膜遮盖于患者从前额至鼻夹部分,并着重注意其覆盖的平整度,将所覆盖的手术膜与头脱进行接触。患者身体呈俯卧位,其面部朝下,将头部放置于固定架之上,并将其前额及颧骨作为支撑力,促使患者的口、眼、鼻等部位处于悬空状态之下[1]。在颈椎手术实施过程中,将患者的头部以屈曲的角度进行放置,其角度范围为10°~15°;而在腰椎手术的实施过程中,则应将患者的头部呈水平角度放置。另外,还应在头部固定架的下方,留有纵向支柱及滑动杆的交界处进行反光镜的安置,以此对患者的面部及相应的麻醉管道具体状况进行科学明确的观察判定,并有效避免出现眼部并发症。

2.2 手术实施时间偏长问题

护理问题:当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实施时间过长时,由于长时间的受压会使得患者眼部周边的部分组织出现一定的缺血及缺氧问题,从而使得其视网膜受到损害。

护理依据:人体眼部视网膜内层对于缺血及缺氧情况的敏感度较高。虽然缺血缺氧时间可能不过是几分钟而已,但可能就是在这几分钟之内,患者眼部的视网膜细胞便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且后续的治疗难度也较大。

护理措施:对患者运用凹形头垫,以此对患者眼部周边局部组织所承担的压力进行减弱处理。在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实施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也应对具体的手术环节进行熟悉掌握,对其具体进度进行严密观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给予相关医生帮助,配合辅导其工作,尽可能地将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

2.3 患者自身因素

护理问题:俯卧位脊柱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以及缺血性的神经病变[2]。 护理依据:据相关文献报道表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产生与缺血性神经病变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体眼部压力的增加可对血流进行眼球的状况进行控制。与此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其眼部视网膜中心部分的血流状况也会转变为低速、高阻。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所具备的粘附功能出现异常状况以及其血液中整体粘稠度的增高等状况均会导致患者眼部视网膜中心部分出现血流的循环障碍问题。

护理措施:在正式实施手术的前一天,相关医护人员均应对患者进行访视工作,并积极对其进行科学的宣教工作,将患者对手术存有的顾虑进一步清除,从而减轻其心理上的负担及压力。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观察患者的眼部状况,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等症的患者还应严格监督其进行降压药的服用,以此有效避免出现眼部并发症。

2.4 术中贫血和低血压

护理问题:曾有相关医学报道称,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出现的出血状况及低血压问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的视神经病变。

护理依据:曾有相关医学人员对脊柱手术后患者出现的视力丧失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对于在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L的患者或是实行全麻时间多于6小时的手术患者,均应在正式手术前进行访视宣教工作,将手术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而存在贫血病症的患者,即使仅仅是出现较为短期低血压状况,也会致使患者出现视神经病变。

护理措施:在术中极其关注患者的失血量及其血压状况,并实行预先型的自体血备用。当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积压度小于25%时,则应为其进行输血,输血血量比例为1∶1。在手术进行时还应着重注意降压型麻醉剂的应用控制,以此避免患者出现失明状况。

3.结语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患者的眼部护理极为重要。对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眼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明确指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能够为患者的眼部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潜在安全隐患 基层 手术室 应对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比较繁杂,且对护理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在手术室中护理需要长时间留意手术动向及患者的身体情况,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失误都会造成手术效果不佳,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引起医疗纠纷等情况,给医院和患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关于如何降低安全隐患事件,并实施对应的有效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是目前基层手术室护理重要关注点[1-2]。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提高,医疗安全逐渐在临床中受到关注,将其运用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主要是将安全第一和风险意识等理念运用到手术过程中,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建立相应的差错机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3-4]。手术室的潜在风险在医院所有科室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只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确保手术更加安全高效[5-6]。本文对6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展开分析,对手术中的潜在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展开分析,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试验组女12例,男18例,最小年龄患者21岁,最大年龄患者74岁,平均年龄(48.33±4.31)岁。参照组女13例,男17例,最小年龄患者22岁,最大年龄患者75岁,平均年龄(48.62±4.53)岁。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辅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潜在安全隐患定制相应解决措施。具体内容为:(1)在手术前进行检查校对。护士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需要准确检查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床号、年龄、性别、姓名以及手术类型和病症基本情况等;检查患者配血报告,手术前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所有检查无误之后等待手术开始。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需要避免患者的身体受到碰撞,接送患者进入室内时需要2名护士共同完成接送工作。在整个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消毒工作进行,避免与患者接触时感染。(2)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手术进行前,与患者进行一对一谈话,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在与患者的谈话过程中,重点讲述手术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整个过程中,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性话题,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严格保密,避免因为谈话内容泄露,引发患者不满,产生不必要的纠纷。(3)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程度能够对手术造成影响,且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依从性产生一定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制专有的培训方案是临床改善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对一训练,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加强她们对风险的敏感度。帮助护士学习掌握手术配合、手术解剖部位和手术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等进行应急处理的方法等。定期检查护士对仪器管理和使用的情况,一旦出现了错误操作就需要加强对仪器使用的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多次练习操作,加强训练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保证能够掌握手术室规范操作,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因为技术问题导致错误情况出现[7-8]。除了对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要求以外,还要加强医院整体制度的完善。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健全合理的制度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执行力。医院应根据护理人员管理条例制定岗位要求及岗位职责手册,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落实每项内容。并根据制定内容,每个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4)体位的摆放。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体位纠正时需要做到缓慢柔和,防止因为方式不当对患者产生损伤,在整个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细心认真,确保患者的体位调整到正确位置。保证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输液不畅等情况。(5)物品准备。在手术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头脑清晰,操作严谨。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详细检查手术中需要使用的物品种类,保证物品经过灭菌处理,若出现了不符合手术物品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严格核对手术物品的数量,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手术物品缺少的情况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9-10]。(6)仪器管理。为了避免在手术中出现仪器故障,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加强对仪器的管理工作,平时注意对仪器进行调试、保养以及定期检查等,若仪器出现故障,及时联系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修。使用前也需要检查仪器的运作情况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展开,尽可能降低患者因为仪器出现身体损伤[11-12]。(7)消毒处理。医护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保证手部卫生,认真洗手,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严格检验,观察消毒情况是否符合规范。在手术结束以后需要对使用过的手术物品进行浸泡擦拭,然后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若物品污染严重可以将其销毁。(8)用药检查。在用药前、用药中以及用药后都需要进行检查,严格校对药品的名称、质量、使用方法、生产时间、保质期等。在药物使用后需要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对于瓶装的液体药剂需要检查瓶口是否出现松动现象,瓶身是否存在裂纹,液体是否浑浊,以及是否含有絮状物等情况。袋装的液体药剂需要认真检查包装袋是否出现了渗漏和胀气[13-14]。护理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药品上的标签,防止错误用药,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受护理以后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本组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进行计数统计,χ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对比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试验组未曾出现安全事件,参照组中有3例出现了体位错误,手术物品缺失1例,其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n(%)]

2.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随着现代医疗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患者对医疗安全的判断影响着医院服务水平等因素,促使临床中对于安全隐患的排除越来越严格。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且环境较为开放、涉及人群众多、人员来往复杂、工作节奏快等,是临床中公认的安全隐患多发地。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影响着手术的结果和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的名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对于如何解决基层手术室的安全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

临床一致认为,继续加强对基层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避免因为安全管理问题出现医患纠纷等。在医院中,各个诊断的步骤以及科室中,手术室是安全隐患多发地,且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巨大,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护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第一手术室护理和病房护理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导致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无法完全掌握,使得治疗中存在很大失误;第二护理工作的局限性过大,仅局限在手术室内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均以工作为中心,辅助配合手术操作,如辅助麻醉师监护患者,检查手术所需要的器具和药物,做好器械准备工作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逐渐重视基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手术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定制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风险,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5-16]。

其中,在整个安全隐患消除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这是减少基层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基础。有报道指出,很多基层手术室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专业度存在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不当、对仪器的不了解、手术中未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到位、态度不端正等均是诱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因素。因此,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减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的基础。同时,除了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以外,还应设置一定的考核制度,这是检验护理人员工作标准是否合格的重要方法。奖惩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所提升,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本次试验结果也对上述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设置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发现,在手术的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除此以外,基层手术中还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对于每项安全隐患,都要有应对措施等。其中,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整个手术的步骤、手术中需要配合的事项、遇到突发情况时应该有的心态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健康宣教是帮助患者在术中应对突发状况以及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不安等心理的重要方式。本次试验也验证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是护理人员应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了护理措施。在术前对患者的护理中,还应该注意对其心理护理的干预,患者在术前会因为疾病等多种因素产生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一定的缓解或消除,就会影响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术前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患者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发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提高了,而且在术后的护理中也能很好的配合,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提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本次试验中,对基层手术中的多种潜在安全隐患都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在手术期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检查校对患者的病症情况,提前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在接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2名护士接送,减少患者在接送过程中出现碰撞,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详细检查手术物品和设备,确保手术后不会出现物品遗留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因为仪器故障造成患者的身体损伤,并且对所需使用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17-18]。在用药前严格检查药品的使用情况,注意药物是否处于有效期,密切留意药物状态,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而且在手术中确保患者处于正常体位,以免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等情况[19-20]。上述的所有安全隐患解决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发生,本次试验中,试验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并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更高。

综上所述,经过本次分析能够得知,对基层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得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对临床治疗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红芝.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46):306-307.

[2]张倩,詹玉.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2):127-128.

[3]寻淑英.手术室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77):245,260.

[4]苏晓琼,舒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0):4416-4417.

[5]帅晶,万嘉.手术室护理安全保障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10-411.

[6]何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59-60.

[7]周恒捷.舒适护理在基层卫生院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10):208-209.

[8]郭来康.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4):624-626.

[9]许宏青.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2-23.

[10]汪红全.浅谈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讨论[J].健康之友,2019(21):236-237.

[11]宋开玲,辛友红,赵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8-9,13.

[12]张敏.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5):180-181.

[13]王依娜.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9,41(12):1337-1340.

[14]牛会鹏.手术室护理风险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4):445-448.

[15]张妍,陈荣珠.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1):8-9.

[16]贾美霞.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医药,2019(8):247.

[17]徐莉,刘芬.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5):193-195.

[18]贾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7):181-183.

第5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围术期;护理

3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17-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等,严重的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或死亡现象。我院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4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54例。A组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43-83岁之间,平均年龄(54.18±4.68)岁;初发者40例,再发者12例;梗死部位为前壁者28例,后壁者24例;B组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44-81岁之间,平均年龄(54.17±4.69)岁;初发者38例,再发者14例;梗死部位为前壁者25例,后壁者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配合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PCI治疗。②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观察,保证手术过程安全、顺利。③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汇报至主治医师,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1.2.1给予B组患者全面护理措施①就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明确告知,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保证手术过程顺利。仔细、耐心讲解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获得患者及家属认可。②对患者进行科学、系统健康、心理教育,引导患者积极改善不良心理问题。加强饮食护理力度,杜绝烟酒,引导患者科学、健康饮食。③根据患者病情,引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进行观察与统计,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统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χ±s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A组患者满意度为69.3%,B组患者满意度为88.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PCI可经过机械,将患者处于闭塞状态的血管进行疏通,进而恢复心肌持续供血状态,因此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对患者PCI治疗围术期进行全面护理时,应具体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宣教:①详细介绍手术小常识,帮助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②医生就手术预期效果、手术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发症、处理措施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获得患者认可,并签署手术同意书。(2)术前准备:做好血常规等常规术前检查,检查患者股动脉等是否存在异常,引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做好备皮准备。(3)术后护理:①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引导患者取合适,实施对应的加压包扎等护理措施。②定时对患者皮肤、脉搏、温度等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患者饮水,促进造影剂尽数排除。对存在排尿困难的患者,必要时可做导尿处理。(4)术后宣教:①用药方面:叮嘱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做好定期复查。②心脏康复锻炼方面:引导患者改变不良饮食活动,定期进行有氧锻炼,努力调整不良心态,并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总之,加强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围术期的全面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玉娥.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308-309.

[2]侯瑞芳,赵萍.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2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28-29.

[3]杨丽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2011,32(8):141-142.

[4]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79.

第6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90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5岁。根据糜烂范围可以分为轻度5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分析对照组问题、难点基础上施行优化之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

1.2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难点

①护理理念陈旧。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往陈旧的护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手术室功能需求,手术室护理理念也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因手术室护理内容与内涵发生改变,出现明显的扩张与延伸,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性体系;同时介入治疗、外科移植等新型外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这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难度、更为专业性的要求。而目前手术室护理中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范围仅局限于手术室内,与病房护理无法有机的结合,同时对患者术前资料获取及评估也存有较大的不足。②在职教育缺乏动力。手术室护理工作更为繁杂、琐碎,护理资源及人力资源相对缺乏,进而导致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与心理压力均较大,护士就会出现满足、疲顿的心理,缺乏积极的动力,工作责任感不够。因此,我院常常出现如下现象:a.患者被错接的现象,尤其是患者在手术之前使用过镇静剂,没法正确回答问话,这就造成了接错或者错放手术室的问题。b.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手术时所需要的器械医护人员没有备好,所用的器械性能不佳,刀、剪等不锋利。c.术后清点工作出现失误:术前所用器械、缝针清点出现失误,操作时不当造成缝针弹出,无法找到,造成手术困难,拖延手术时间。③感染控制强度不够。手术室出现感染和损伤的概率均比较大,我院的问题主要为:a.管理制度上缺乏完善的监督控制指标和措施,这是根本原因。b.消毒方式落后,对室内和物品的消毒不够彻底。c.没有合理使用消毒剂,盲目选择相同的消毒剂而没有对相关消毒物品根据危险指数进行区分。d.相关消毒知识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学习,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或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1.3优化策略

①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士队伍:护士留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趋势,护理管理者对于工作被认可、个人成长等因素给予了关注。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关心她们的生活,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给予护士足够的工作自主性。②开展护士定期培训:因为科内新上任的护士,工作人员的变动,还有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所以医院应当定期展开护理安全教育和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容易发生护理错误的环节,如接送患者,手术的安置,器具准备,仪器使用,药物使用等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各项防范措施,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平时做好分级督促制度,做好各种护理的记录,并制定各项出奖惩的具体措施。有违反操作规则的人员应当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使得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③加强感染控制管理: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应结合现有条件,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提高消毒、无菌意识,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及院内感染。将质量控制、评估标准进一步系统化完善,设立相应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内容将其分类进行有效管理,逐渐对感染管理实施量化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经对检测结果分析,其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数值用(x-±s)表示,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观察组手术差错率少于对照组。

3讨论

第7篇

【关键词】 罗伊适应模式;结肠癌根治二次术后;护理

ICU患者病情

普遍严重,存在焦虑情绪,应用罗伊(Roy)适应模式指导护士有效确定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全面护理,以下个案介绍1例罗伊适应模式在结肠癌根治术二次手术后患者的评估和护理。1 罗伊模式简介罗伊适应模式是由Callista Roy于1964—1968年间开始创作形成的,它认为每一个接受护理的患者都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系统,这个系统与周围处于变动状态的环境相互作用[1]。人有四方面的适应模式: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2],如果环境(或刺激)施加其影响于人的时候,人的完整性便会被破坏,健康便会出现问题,为要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人有两种机制可以帮助病患适应或挽回健康,包括调节器(生理的调整)及认知器(认知情感的调整),人有一个适应区域,刺激(或改变)出现于此区域内会产生正面适应(健康),而刺激落在此区域以外会产生负面效应(不适或疾病),人的行为能从四种适应模式中观察到,生理模式是指人对刺激作出的生理反应,包括5个生理需要:氧合、营养、排泄、活动和休息保护及4个复合过程:感觉、水分及电解质、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自我概念模式是指人对刺激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它包括生理自我和个性自我,生理自我包括身体感觉和身体形象,个性自我包括自我连续性、自我理想及道德伦理心灵的自我;角色功能指个体对其在社会上所处地位应尽责的表现。相互依赖是指个体与其重要关系人之间在情感支持上的相互关系,它亦包括爱的施与受、尊重及价值观上的相互联系。Roy描述健康是人与周围环境在互动后所产生的结果,个体如能适应刺激所带来的改变便会被界定为适应行为(健康),如不适应便会出现不适应行为(疾病)[3]。Roy认为,护理活动是护士利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施行护理的过程,Roy的第一阶段评估(行为评估)是指收集个体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四方面的行为,以确定个体是否出现不适应行为或疾病;第二阶段评估(成因评估)是指确定出导致不适应行为的刺激(或成因),刺激可分为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及剩余刺激(剩余刺激受个人信念、态度及经验所影响)。问题确认(或护理诊断)是指确定患者是否在4种适应模式上出现不适应行为,问题可以是现存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制订目标是指制定护理目标去改变不适应行为,加强适应行为及提高个人的对抗能力,目标可以分短期和长期进行。干预是指通过施行护理行动将由主要刺激造成的不适行为变为适应行为,或去拓宽患者的适应区域。而评价是指评价患者的最终行为,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是否能达到所设定护理目标[4]。

2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工人,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变细,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排便不净,大便变形变细,偶感直肠梗阻表现,直肠镜示:直肠肿瘤,病理示:直肠黏膜腺癌,直肠指检肿瘤距肛门7cm,既往史曾有“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服用卡托普利”,无“高血糖、高血脂史”,于2010年3月9日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3月11日术后因肠系膜动脉栓塞,在全麻下行“坏死肠切除,结肠造瘘术”,术后患者转入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音粗、对称,呼吸道分泌物黄脓性粘稠、量多,ECG示窦性心率,HR 100次/min,右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多巴胺4~5μg/(kg·min)静脉泵入,BP107~130/67~88mmHg,SpO296%~100%,保留腹腔引流管三根,引出少量血性液体,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液体,保留导尿,尿色清,结肠造瘘口纱布覆盖在位,查血糖正常,检验报告示血电解质正常,轻度低蛋白,给予扩血管、止血、抗炎、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患者多巴胺减停,血气分析结果满意,患者无不适主诉,于1日后停呼吸机辅助呼吸,拔除气管插管,血气分析等结果满意,血压平稳,尿量55ml/h,能自行咳嗽排痰,2天后病情平稳转至普外科继续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于3月27日出院。

3 护理

护士接到患者转入通知后,备好麻醉床、床边监护仪,检测床边呼吸机性能并予以备用状态,患者进入ICU后,立即连接呼吸机及监护仪,执行完基本医嘱后,护士即刻用罗伊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健康评估,以确定其4个适应模式中有否出现不适应行为。

3.1 健康评估

3.1.1 氧合 第一阶段评估:(1)心血管功能及呼吸功能;(2)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及吸氧治疗,SpO296%~100%,痰液黄脓稠,量多;(3)监护仪显示窦性心率,心率偏快110~125次/min,血压在多巴胺4~5μg/(kg·min)泵入维持下BP 107~130/67~88mmHg,血红蛋白12.8g/L,显示有轻度贫血。第二阶段评估:(1)需要机械通气由全麻术后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有关;(2)心率偏快,血压需要多巴胺维持与术后血容量不足有关。

3.1.2 脑神经 第一阶段评估:患者接受了一定剂量的镇静剂(异丙酚),但意识清醒。第二阶段评估:没有发现明显问题。

3.1.3 水分及电解质 第一阶段评估: 血钾正常4.67mmol/L,血钠139mmol/L。第二阶段评估:没有发现明显问题。

3.1.4 营养 第一阶段评估:患者禁食,胃肠减压。第二阶段评估:需要禁食及胃肠减压与手术后肠功能未恢复有关。

3.1.5 排泄 第一阶段评估:患者接受了导尿管插入,尿量偏少,患者术后暂无大便。第二阶段评估:尿量减少可能与术后血容量不足代偿有关。

3.1.6 感觉(沟通、疼痛) 第一阶段评估: (1)插了ETT患者不能说话,只能用手势沟通。(2)患者没有表示任何疼痛。第二阶段评估:没有明显问题被发现。

3.1.7 保护(皮肤保护、引流管保护) 第一阶段评估:(1)患者皮肤完整,没有压疮、水肿,体温稍有低热(37.4℃),已禁食多日,检验报告示低钠、低蛋白;(2)腹腔引流管通畅,引出淡血性液体。第二阶段评估:(1)术后发热可能与“手术热”有关;(2)由于患者不了解有关引流管方面的知识,可能有潜在引流管效能的下降。

3.1.8 运动与休息 第一阶段评估:(1)患者全身无力,肌肉软弱;(2) 患者表示感觉虚弱,休息不够。 第二阶段评估:(1) 患者肌肉软弱无力与两次大手术后虚弱有关;(2) 感觉休息不够与环境改变,仪器的噪音、光线等有关。

3.1.9 内分泌 第一阶段评估: 患者血糖正常(6.7mmol/L)。 第二阶段评估: 没有明显问题发现。

3.1.10 自我概念 第一阶段评估: 患者担心手术预后差。 第二阶段评估: 因为是第二次手术,并且看到周围都是仪器和危重患者,比较担心。

3.1.11 角色功能 第一阶段评估: 由于已是第二次手术,对自己是病患的角色已基本适应。 第二阶段评估: 没有明显问题发现。

3.1.12 相互依赖 第一阶段评估: 患者感到抑郁。 第二阶段评估: 由于ICU隔离使他不能见到家人,无法得到感情上的支持。

3.2 十项不适行为 经评估护士诊断患者有以下十项不适应行为:(1)呼吸模式的改变;(2)生命体征的改变;(3)清理呼吸道无效;(4)引流管有效能下降的危险;(5)自理能力下降;(6)排尿模式的改变;(7)有切口感染的可能;(8)焦虑;(9)抑郁;(10)肌肉软弱。

3.3 护理计划 基于这些护理诊断,护士建立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3.3.1 呼吸模式的改变(与全麻术后自主呼吸未恢复,大手术后身体虚弱有关)

3.3.1.1 目标 患者维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恢复自主呼吸。

3.3.1.2 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定时做血气分析;(2)有痰液时及时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原则;(3)在脱机过程中鼓励患者多作呼吸运动。

3.3.1.3 评价 患者成功脱机,拔除气管插管,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

3.3.2 生命体征的改变(与手术中创伤,血容量不足有关)

3.3.2.1 目标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3.2.2 措施 (1)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2)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的情况,有效给氧,仔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3)合理使用升压药,根据血压调节;(4)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观察有无腹胀;(5)记录24h出入量。

3.3.2.3 评价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升压药减停。

3.3.3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黄脓稠有关)

3.3.3.1 目标 患者呼吸道通畅,能及时排除痰液。

3.3.3.2 措施 (1)遵医嘱予患者雾化吸入,使用化痰药物;(2)必要时吸痰,给病人讲解吸痰的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3)予患者气道湿化,病情允许下予翻身拍背。

3.3.3.3 评价 患者痰液转稀薄,及时咳出。

3.3.4 引流管有效能下降的危险(与缺乏相关方面知识有关)

3.3.4.1 目标 患者引流管引流通畅,引流液及时引出。

3.3.4.2 措施 (1)向患者说明引流的意义和重要性;(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折压,翻身、擦身等时要注意保护;(3)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

3.3.4.3 评价 患者引流管引流通畅。

3.3.5 自理能力下降(与手术后身体虚弱有关)

3.3.5.1 目标 患者舒适、清洁。

3.3.5.2 措施 (1)每日口腔护理3次;(2)协助患者洗脸、擦身等;(3)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平整。

3.3.5.3 评价 患者保持个人清洁,感觉舒适。

3.3.6 排尿模式的改变(与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有关)

3.3.6.1 目标 患者尿液及时排出。

3.3.6.2 措施 (1)每日会阴护理2次;(2)保持导尿管通畅,发生引流不畅时,仔细检查导尿管是否扭曲受压,并可挤压导尿管或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注意不可用力过大;(3)观察引流出尿液的量、色、质,及时记录;(4)拔管前,试行夹管,定时开放,训练膀胱机能。

3.3.6.3 评价 患者导尿管通畅,排尿正常。

3.3.7 有切口感染的可能(与术后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3.3.7.1 目标 患者无感染发生。

3.3.7.2 措施 (1)监测体温和脉搏变化;(2)定时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按医嘱给予抗生素;(3)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限制探视,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排痰;(4)保持各引流管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3.7.3 评价 患者体温正常,无感染发生。

3.3.8 焦虑(与担心第二次术后恢复有关)

3.3.8.1 目标 患者焦虑感减低。

3.3.8.2 措施 (1)向患者说明第二次手术的必要性和意义;(2)安慰他会恢复良好,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3)多与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

3.3.8.3 评价 患者表示焦虑已减低。

3.3.9 抑郁(与受到隔离无感情支持,环境陌生有关)

3.3.9.1 目标 患者抑郁减低。

3.3.9.2 措施 (1)向患者介绍环境,告之隔离只是暂时的保护性措施,等他恢复即可转回病房;(2)每日限制探视1h;(3)多和患者交谈,回答其问题。

3.3.9.3 评价 患者表示抑郁已减低。

3.3.10 肌肉软弱(与两次手术后身体虚弱有关)

3.3.10.1 目标 患者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3.3.10.2 措施 (1)帮助患者进行一些轻微的床上活动,如翻身、伸屈腿等;(2)让患者多些时间休息;(3)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3.3.10.3 评价 患者休息良好,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活动。4 小结本文描述了在ICU如何应用罗依模式引导护士对一位结肠癌根治术二次术后患者施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及建立护理计划。在ICU应用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护士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让护士知道如何系统地对患者施行全面的健康评估以及在一个强调高科技的ICU环境中,如何为患者提供一个科技与关怀兼备的高质量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护理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

2 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8-99.

第8篇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实施人流术患者1500例,年龄16~47岁,平均29岁。1500例患者中有已育、未育患者,有部分患者采用有痛人流,大多数选用无痛人流。不良现象:发生3例漏吸,25例吸宫不全,2例摔跤。在这些不良现象中有1例漏吸患者、5例吸宫不全患者发生医疗纠纷。2009年2月起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到2009年12月行无痛人流术993例,不良现象为1例漏吸,7例吸宫不全,无摔倒患者。1例吸宫不全患者发生医疗。

循证问题:在2009年2月前未实施循证护理工作,有5例患者医疗纠纷。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以下问题:不重视术前谈话、对出现的并发症持怀疑态度,有2例患者甚至不承认其签署的手术同意书。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2例摔倒,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

循证依据:无痛人流可发生较多并发症,其中吸宫不全以及由于生殖器畸形、子宫位置过度倾屈等原因导致的漏吸最常见。目前紧张的医疗资源背景下,医疗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因而医护人员处在此种环境下,极有可能因为一些医疗服务上的问题,导致医疗纠纷。近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由于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术前谈话不全面详细、患者对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不了解、患者出现一些负面心理问题等等,各种主观原因加上医疗系统自身存在的一些服务缺陷等客观原因,引起潜在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及扩大化。另一方面,从法律层面而言,患者与医疗单位签署的手术同意书是保证患者和医院行使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武器,它要求医疗单位与医务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的相关治疗及其可能存在的危险与并发症,同时这份具有法律效应的书面文件也能保证患者及其家属履行相应的义务,当患者与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发生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帮助。

结 果

采用循证护理后,门诊无痛人流的有1例漏吸,7例吸宫不全,无摔倒患者。1例吸宫不全患者发生医疗纠纷。未采用循证护理前发生3例漏吸,25例吸宫不全,2例摔跤。5例吸宫不全患者发生医疗纠纷。前后比较,发生漏吸、吸宫不全以及医疗纠纷都得到了明显下降。

循证措施:①安排专人谈话和专人手术[1]:现行情况下,门诊特别是大医院的门诊日常就诊人数相当多,而门诊医生相对缺乏,人力资源明显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导致门诊医生对患者诊治时间相对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有时可能存在漏诊等现象,使患者对医院及医生产生一些不满情绪。当发生不良并发症以及其他严重危险后果时,常导致医疗纠纷。面对当前这种供需不平衡的资源短缺现象,我们采用首诊负责制,术前专人谈话、专人进行手术。术前手术医生负责与患者及其家属关于手术相关情况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无痛人流手术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以及并发症,向患者交代如果发生危险医生可能采取的一些防范、补救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生医生会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使患者相信医生的防风险技术和能力,对手术医生充满信心,减轻心理负担。专门手术医生对患者的术后进行复查。在向患者讲解时,在获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手术同意书,并告知患者同意书的法律效力。②患者的转运:目前无痛人流术主要是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相关文献报道[2]:推药时间到唤醒时间约5.2~11.6分钟,完全清醒时间8.5~17.9分钟,行走能力恢复时间10.5~21.1分钟。患者一般在清醒2分钟之后恢复行走能力,因此等患者清醒后2分钟在协助其回休息间。一方面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减少患者发生摔倒等意外情况。

讨 论

循证护理通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析相关原因、抓住关键因素并寻找实证,通过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本文在无痛人流中采用循证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无痛人流虽然给患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漏吸、吸宫不全等。因此,在无痛人流术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告知手术存在的一些风险与并发症,通过与手术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患者了解无痛人流发生风险时医生会采取的防救措施以及出现并发症的补救措施,使患者了解该手术的基本情况,减轻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一定心理准备。术后转运患者时,护理人员应该在确认患者的行走能力恢复正常时,方能转运,不可盲目听从麻醉医师的判断。

循证护理在临床上应用,能较好的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便于实施治疗措施,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9篇

护士长不仅是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且是护理质量的监控者,是科室的核心人物,提高护理质量,做好医护配合是目前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我院护理部组织各科开展专科护理查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愿和同行们讨论。

1 护士长查房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要结合科室病种及有关专科疾病理论学习、掌握的情况,来决定查房的内容,新收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特殊检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患者病情变化,诊断未明确或护理效果不佳的患者,潜在安全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等)高危患者等, 是我们查房的重点。

查房的内容:如疾病的观察、主要治疗、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对存在的疑难护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后的观察、相应的抢救措施以及结合专科特点的基础护理等方面为主。在查房的具体方法上,我们每周以科室为单位。结合本周病室医疗工作的安排和重点,每次解决1~2个具体问题。先由护士长做中心发言,责任护士做全面准备,如、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血气胸、高血压脑出血观察以及专科病情观察要点等,再由全病室护士补充发言,然后由护士长集中总结,从而形成统一的步调,共同执行。在周末时,根据病人治疗的实际反映,对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修改或补充,以逐渐完善。如我们每周星期1~3是比较集中的大手术时间,查房内容就结合每一类大手术,查手术前准备,包括手术目的、方式、病人的机体状态及相应的检查、手术的准备、药物的使用以及患者在精神方面的准备,以及术后可能发生些什么问题,如何观察,需要进行的抢救措施等。每周1-2次,每次15~20分钟。在周末小结会上,除对本周护理工作的质量检查外,还要检查医院各级领导,如护理部所布置任务完成情况,对做的好的同志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适当批评帮助。

2 几点体会

2.1 提高了夜班护士晨会交班的质量

晨会交班主要应着眼于病人术后24小时的病情变化,对这些变化的分析,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病员对措施的反应情况等,这有助于主管医师对病情的掌握和处理。如对于严重的颅脑损伤病员,则重点汇报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脉搏、心率、肢体有无变化。患者术后切口有无渗血,有无抬高床头15-30度,脑室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出多少血性液有无上呼吸道梗阻情况等,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

2.2 增强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统一了认识

通过开展床边护理查房,调动了护士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增强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统一了认识、规范了操作程序,提高了专科护理工作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对薄弱环节加强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及护士的临床思维表达能力、专业和综合的素质。促进了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临床经验的交流,增进了护理团队的合作力和凝聚力,融洽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率。

2.3 密切医护配合,提高医疗质量

以往对于急诊入院的病员,都要等待医生进行处理,因此,常常延误病情,还可能出现意外。在开展护士长查房后,增强了护士们的责任感。如我科曾收治了一位3岁下肢感染的患儿,当时主管医生参加手术离开了病房,护士们主动的进行有关处理,根据患儿高烧、尿少、多汗及皮肤弹力下降等特点,判定小儿有感染中毒症状及Ⅱ度脱水,立即给予输液并根据感染病原菌多系金色葡萄球菌的特点选用了较敏感的抗菌素,用药前还作了血培养等应有的检查,做了比较及时的处理,有力的配合了医疗工作的进行。

2.4 扎实地进行了基础护理

通过护士长查房,大家进一步明确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如一例60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全麻下实行了高血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这样的病例,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保持血压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护理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是工作重点,大家应做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等一整套基础护理工作,特别在吸痰方面不厌其烦的坚持每吸一次痰,更换一根吸痰管(每日平均使用40~50根),经过这些处理,病员安全的度过了手术后恢复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使手术治疗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第10篇

3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17-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等,严重的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或死亡现象。我院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4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54例。A组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43-83岁之间,平均年龄(54.18±4.68)岁;初发者40例,再发者12例;梗死部位为前壁者28例,后壁者24例;B组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44-81岁之间,平均年龄(54.17±4.69)岁;初发者38例,再发者14例;梗死部位为前壁者25例,后壁者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配合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PCI治疗。②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观察,保证手术过程安全、顺利。③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汇报至主治医师,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1.2.1给予B组患者全面护理措施①就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明确告知,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保证手术过程顺利。仔细、耐心讲解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获得患者及家属认可。②对患者进行科学、系统健康、心理教育,引导患者积极改善不良心理问题。加强饮食护理力度,杜绝烟酒,引导患者科学、健康饮食。③根据患者病情,引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进行观察与统计,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统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χ±s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A组患者满意度为69.3%,B组患者满意度为88.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PCI可经过机械,将患者处于闭塞状态的血管进行疏通,进而恢复心肌持续供血状态,因此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11篇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循证护理对子宫根治术后改善患者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康复科收治的74例接受子宫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号的单双数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子宫根治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指导,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泌尿系统感染率显著较低,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根治术后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子宫根治术;循证护理;泌尿系统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康复科收治的74例接受子宫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号的单双数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纳入标准:患有慢性盆腔炎的病患,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腹坠胀感强烈、月经不调、不孕等。排除标准:心、肺、肾功能不全者;为保证研究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排除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极度不稳定者。所有病患均已知晓研究活动,并同意配合院方工作,且病患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协议书。观察组年龄范围是26~53岁,平均(40.29±4.83)岁,疾病史为5个月~3年,平均病史为(1.68±0.24)年,疾病类型:宫颈癌15例,子宫内膜癌13例,其他9例;对照组年龄范围是27~55岁,平均(41.33±4.95)岁,疾病史为7个月~4年,平均病史为(1.88±0.32)年,疾病类型:宫颈癌16例,子宫内膜癌14例,其他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应遵医对患者施药,每天按时查房,记录并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及生命体征。观察组:术后行循证护理干预,详细护理步骤为:(1)问题引导。由医院专门成立的循证护理组共同参与研究,借助以往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原因、如何预防、术后影响等问题展开研究讨论[2]。(2)循证理论。相关人员可依据问题为向导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寻找一定的理论及佐证来解决临床问题。(3)循证护理实施。①疼痛护理。手术结束待麻醉药劲过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痛感,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身体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可在患者活动时给予支撑力协助患者挪动,若患者咳嗽时应指导患者轻轻按压伤口[3],避免伤口裂开增加疼痛,在病房内播放音乐或患者喜欢的影视来转移其注意力,以此可缓解疼痛。②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女性的阴道结构比较特殊,对阴道行手术后会增加泌尿系统的感染风险,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带尿袋,导尿管清理不彻底,无法良好清洁阴部会滋生细菌,加大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应定时观察患者引流管的液量和颜色[4],保证引流系统紧闭,不定时放空尿袋,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使用温水清洁阴部,操作过程要遵循无菌原则。③并发症护理。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无法肌肉锻炼,有些患者因伤口裂开疼痛不敢用力排尿,对此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常用力排尿,每天对喝水,尽量不要憋尿,每1h协助翻身一次,避免肌肉压疮,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加强膀胱功能训练[5]。

2结果

经不同生活质量护理评分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相比护理前显著下降,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子宫属于生殖器官,子宫健康对女性来讲非常重要,一旦检查出子宫问题,需及时接受治疗,否则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还会影响女性今后的生活质量和生育问题,故临床对子宫疾病采用手术治疗中,要特别注意对生殖器官功能的影响,手术后的身体疼痛处理以及相关并发症出现的风险评估及预防,这些症状处理不当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6]。子宫根治术是妇产科手术相对较大的手术,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风险高,由于术中会对女性的阴道进行部分切除,进而造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泌尿功能障碍。因此为改善患者术后泌尿系统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循证护理是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借助相关文献和查阅资料来寻求解决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此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相比常规的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全面指导性和科学性[7]。从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泌尿系统感染率和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区别,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其疼痛程度也得到有效缓解,研究数据有显著差异性。

第12篇

疼痛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突出的问题, 本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并进行疗效观察,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在本院普外科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140例, 其中男82例, 女58例, 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37±4.1)岁, 手术类型为泌尿科手术60例, 阑尾炎手术45例, 肠梗阻手术25例, 其他普外科手术10例。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7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拟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 干预组给予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的不同时间6、24、48、72 h分别进行疼痛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视觉模拟量表(VAS)。

1. 3 VAS评分标准 VAS评分越高, 患者的疼痛越显著。0分为无痛;0~3分为轻微的疼痛, 能忍受;4~6分为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 尚能忍受;7~10分为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 疼痛难忍, 影响食欲, 影响睡眠[1]。

1. 4 对疼痛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要评估术后疼痛原因, 然后制定处理疼痛的方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到免疫系统和内分泌, 使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焦虑、恐惧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等都对患者的疼痛阈值造成影响, 因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从关心、安慰等心理学方面处理此疼痛问题。另外, 通过分散注意力可缓解疼痛、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从基础和临床上对不同止痛药物的不同止痛方法和用药方式注意事项进行宣教, 可提高患者自控能力[2]。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分值比较 对两组患者采用VAS评分分别测量术后6、24、48、72 h的疼痛强度, 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VAS分值,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V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5, P=0.00);两组患者组间的V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1, P=0.005)。

2. 2 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VAS分值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6、24 h两组患者V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