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时间:2023-08-02 17:1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卧床病人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第1篇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国内研究显示其发生率约为81%,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导致病人在治疗上的不配合,不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了解便秘的原因,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可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便秘的症状,促进原发病的康复,总结我科2012年1-7月60例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68例,年龄20-86岁,其中颈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26例,骨盆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7例,便秘出现时间多在伤后3-12天,多伴有腹胀。

1.2 临床表现

1.2.1 引起便秘的心理因素,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1.2.2 患者机体变化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腰椎病人骨折,股骨干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摄入食物和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

1.2.3 饮食与机体功能下降的影响多数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快,自诉在直肠部有饱胀感或下坠感,排便费力。

1.2.4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很多病人对床上使用便盆不适应,以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护士的言行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安全感,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尽情建立床上排便习惯,并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

2.2 提供隐蔽性可采用下列方法:(1)拉上屏风 (2)要求访容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3)打开窗户;(4)利用芳香剂除臭。

2.3 饮食指导在饮食中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粮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保证每天1000-2000ml的饮水量,保证肠道内有足够的水分,达到软化大便,肠道,利于排便的目的。

2.4 腹部按摩由护士或病人自己进行按摩,双手重叠,以掌跟着力,顺时针方向反复进行按摩,每日2-3次,每次按摩15分钟,以改善结肠血液循环,增强结肠蠕动能力,利用大便排出。

2.5 床上活动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做深呼吸收腹和提肛运动等,促进肠蠕动,促使病人自主排便。

2.6 使用缓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于100-200ml沸水中,代茶引用,一般老年体弱着服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150-200ml,约在服药后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

2.7 便秘的护理对于大便干硬,有变意者可外用开塞露,达到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的作用,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灌肠。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和护理,通过各种积极措施应用于临床,有效降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但各种方法都有它一定的运用范围,护理过程中根据个人情况针对性的实施,以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阴世伟、罗静、段磊等,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5):331-332。

[2] 张芸,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62-63。

第2篇

关键词 骨科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24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10年3月骨科卧床患者286例,其中石膏固定术66例,骨牵引41例,手术179例。男168例,女118例,年龄15~83岁,平均56岁;随访3个月~2年。其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

骨科卧床病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①静脉回流缓慢:久病卧床,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可促成血栓形成。②静脉壁损伤:可激活血小板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凝集,粘附,形成血栓。③血栓高凝状态:手术及创伤刺激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强;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等致血液浓缩;另外病人本身常并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预防、护理体会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DVT在卧床早期即可出现,但多数进展缓慢。70%的病人主诉下肢胀痛,少数病人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一旦发现病人有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坠重感,局部疼痛,皮温升高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应注意观察病人双下肢疼痛部位,肿胀程度,有无色泽改变及浅静脉怒张;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肌肉有无压痛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相对应不同平面的周径,相差0.5cm以上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常见护理:①基本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自卧床之日起即开始有计划进行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促进静脉回流;抬高患肢,鼓励病人尽早开始足趾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力锻炼;鼓励病人戒烟,避免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黏稠度。②饮食护理: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每日>2000ml,以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液黏稠度。③机械预防:主要是弹力袜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要注意不能在袜的近心端有弹力圈,以免近端压力太大,反而影响静脉回流,同时注意观察弹力袜的松紧度。

术前护理有以下几方面:①心理护理:护士要耐心予以解释和心理疏导,以消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②术前宣教:向病人详细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反复讲解并示范各种功能锻练的方法及重点,直至病人掌握;并向病人家属讲解各种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并通过其鼓励病人,减轻焦虑与恐惧不安。③术前准备:除常规检查外,着重查凝血四项,血交错,做好输血准备,术区清洁备皮,保持备皮区域皮肤完整。

术后护理:①术后卧位:抬高患肢,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避免窝处受压,不要在窝和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深静脉回流,保证足背处于下肢最高点。②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减轻病人的疼痛,有助于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从而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采用聊天、看报、听音乐等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或使用镇痛泵。③药物预防:我科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次,持续7~14天,注射部位在腹壁外侧,左右交替。注射时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腹壁皮肤,用1ml注射器。注射过程中,注射部位皮肤始终捏起,维持皮肤皱褶存在,直至注射完毕。同时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出现倾向。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①卧床休息: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的同时,膝关节微屈15°[1],严禁按摩患侧肢体,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卧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病人逐渐下床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②警惕发生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通知医生。③用药观察与护理:使用尿激酶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计量必须准确,使用过程中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地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2];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和全身出血倾向。④饮食及生活指导: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护士应协助病人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⑤出院指导: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告知病人持续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其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讨 论

DVT是骨科病人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如延误治疗时机可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可以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预防护理效果,应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骨折;并发症;护理 Fracture; Complications; nursing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8—02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病的诊断率及人们对骨折复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手术治疗在骨科所占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这也同时存在着很多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再加上由于骨折病人长期卧床使局部受压,抵抗力下降,加之排痰不畅,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常会引起的并发症有:恶心、头晕、褥疮、泌尿系感染(主要是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废用综合征。如果不及时防护,可能给患者带来难以言语的不便和痛苦。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分析骨折术后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1.1根据珠海某三甲医院骨科2012年十月份共收病人:50人。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护理,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让我们先来了解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首先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十月份各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上面这个图表我们很清楚知道骨折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很高,为了减少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里努力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好转。相关护理措施如下:

2 护理措施

2.1 作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多见于一些老年人群和长期卧床的患者,一方面由于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影响纤毛的活动,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另外一方面由于某些创伤,使胸壁和膈肌的呼吸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咽喉内黏液不易咳出,肺内分泌物引流不佳,易使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导致肺部感染[2]。此类病人室内温湿度要适中,空气清新,指导病人作好深呼吸。常有两种方法,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咳痰、拍背的方法【由下向上,由内向外】促进痰液的排出;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定时给予翻身拍背,一般2小时一次。早日下床进行功能锻炼。

2.2 预防泌尿系感染。防止尿潴留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老化,膀胱渐渐丧失支持的弹性组织,膀胱小室形成,残余尿量增多,有些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尿残留和潴留,使膀胱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在进行导尿及膀胱冲洗时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会阴消毒及管道护理。协助病人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用手由外到内,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待感觉膀胱收缩变小时,再由膀胱底部向前下方挤压排尿反复几次至尿排空,或用艾条灸关元、中极穴,每次20min。病人不能自解小便时,可针灸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留针20min。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根据病人的生活情况制定好饮水计划,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同时也可以防止尿结石的形成,并保持会清洁。

2.3骨折部位感染护理

固定好病人牵引弓、支架、石膏等,使牵引弓等器械不能左右移动造成感染。保持牵引针孔、支架眼敷料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定期为骨折部位换药,一周以内每天换药,一周后隔一天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对于营养不良、贫血的患者静脉给予支持治疗。

2.4 压疮预防护理措施

2.4.1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1]

2.4.2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皮肤因摩擦力造成的损伤可通过使用保护薄膜(透明敷料如3MTegaderm)、保护敷料来预防。

2.4.3做好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对干燥皮肤发生压疮要进行滋润,用赛肤润一天2次喷局部皮肤。

2.4.4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2.4.5用于预防压疮的工具:减压设施包括动态减压设施和静态减压设施两种。动态减压设施如气垫床是预防压疮的理想方法,利用电子充气泵定时充气或排气,从而改变身体与床垫的接触部位,减轻局部受压。

2.5预防关节僵硬护理措施

2.5.1骨折外固定后,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皮温、肤色、感觉、运动、肿胀及伤口引流管敷料等情况,严格消毒隔离,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饮食护

2.5.2 正确指导患者实施功能锻炼是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关键,功能锻炼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2]。因此在进行各种护理前要与患者讲明关节僵硬的利害关系,耐心教会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不恰当不得法,操之过急或怕疼痛不敢屈膝、均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正确的饮食休息护理也是康复的重要保障。

3 总结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护理措施也在不断创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也越来越突出,这无疑减少了很多医疗纠纷,也同时防范了很多潜在的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上述相关护理措施开展以后,大大的减少甚至消失了相关的并发症。总之,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经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要加强引导和注意,此外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悉心照料,耐心指导,和家属共同配合,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亚哲.骨科患者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现代护士进修杂志,2007:137.

第4篇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08—01

1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

1.1的改变,患者卧床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排便姿势改变导致排便困难,加重便秘的发生。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

1.2排便的不适应 骨科卧床病人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羞于床上排便,以致尽量抑制排便;同时粪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致粪便干燥,可引起便秘。

1.3精神因素 骨科病人多为意外伤害,受伤突然和担心预后,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导致便秘。

1.4 生理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骨科高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

1.5既往有便秘史 入院前就有经常抑制便意或便秘史,未意识到及时排便的重要性。

1.6药物因素 骨科手术多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及部分病人在术后使用止痛泵,麻醉剂使排便中枢活动发生抑制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1.7缺乏相关知识,便秘虽是一种病症,但人们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便秘是患者自身的问题,不是护理不当的问题,所以缺乏早期干预措施。

2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2.1 心理护理、便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轻易引发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高龄患者必须加强宣教,使其认识到便秘的严重后果;年轻患者也应介绍便秘的危害,使其思想上高度重视,治疗骨折的同时不可轻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2.2 饮食指导 高纤维膳食是治疗和预防便秘的最好方法。在护理骨伤科病人在饮食中增加新鲜的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地瓜、绿叶蔬菜等),每日空腹及睡前喝蜂蜜水10-200ML,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大多数患者均乐于接受。

2.3 药物治疗 通过饮食调节不能纠正排便者每日常规口服大黄苏打片,3片/次;3次/日;卧床患者常规备开塞露,患者有便意时每次2支塞入,开塞露是由50%甘油和少量山梨醇制成。成人用20ml、小儿用10ml,用时将塑料管头剪去,顶端一定剪光滑,先挤出少许,管头及口,然后插入,挤净药液嘱病人忍便,5-10分钟后再行排便。

2.4 腹部按摩: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做好床上运动,如做深呼吸、收腹和提肛运动等,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进排便;按摩腹部,方法:在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环形按摩,手掌按压的力量以病人能接受为限,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先逆时针按摩100次,再顺时针按摩100次,一般15min为宜。1~2次/d,以肠道有轻度受压感为度。

2.5 应急措施、在病人实在难于排便时,可用开塞露灌注,或用肥皂插入,刺激直肠排出粪便,人工取便、因长时间便秘,有时粪便结成硬球,上述方法无效时,为了解除病人痛苦,要实施人工取便。取便时先要给病人身下垫上塑料布,病人侧卧屈腿,取便者戴乳胶手套或一次性塑料手套,在食指上涂抹肥皂液或石蜡液等液,缓缓伸入病人,慢慢将粪石掏出,动作要轻柔,以免肠粘膜损伤。

第5篇

摘要:总结我院内科收治的15例痄腮患者(男10例,女5例)的临床护理经验,提出了如下护理重点。①隔离:发现病人立即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直至腮肿完全消退后1周。②卧床休息:发热者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肿痛者卧床至肿痛完全消失。③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之流质或软食,避免酸味坚硬固体食物,以免刺激腮腺使疼痛加重。④口腔卫生:勤用淡盐水或1∶3甘草银花液漱口。⑤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腮肿程度、舌苔、脉象、、神志等变化。⑥中药宜温服,高热者偏凉服。⑦腮肿、肿痛者均可用青黛散等外敷以辅助治疗。

关键词:痄腮;护理;体会

痄腮是由风温时毒所致的外感时行病。现代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本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其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易于流行。学龄儿童多见,发病率较高,一般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痄腮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表现轻度的恶寒发热、一侧或两侧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精神不振,舌质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温毒在表;重者表现壮热、烦躁、口渴引饮,伴有头痛或呕吐、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为热毒蕴结;严重者可出现邪毒内陷心肝和邪毒引睾窜腹的变证。

1临床资料

在我院内科收治的15例痄腮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6.5岁,最大者30岁。其中出现邪毒扰心者1例;出现肿痛者3例。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隔离及预防

发现病人,及时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直至腮肿消退后1周。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其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1)用板蓝根15~30g水煎服或板蓝根冲剂冲服,连服3~5d。(2)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可使潜伏期患者减轻发病症状)。因痄腮患者症状开始出现前数日即开始排出病毒,至患者出现症状时,密切接触者可能已经被传染而处于潜伏期,而此时又因照顾病人比较劳累,所以一旦被感染则症状多较重,此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该15例病人中有2例年龄较大的女性病人就因为照顾患有痄腮的孩子而被传染,病情较重,其中1例出现邪毒扰心之变证。

2.1.2注意休息

发热期间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肿痛者卧床休息至肿痛完全消失。3例肿痛患者中1例因腮肿消退、发热轻、肿痛也不甚重,又临近考试,怕耽误复习考试,不听劝告,边上学边治疗,致病程迁延数十日不见好转,直至考试结束后卧床治疗10日方愈。在临床护理中一定要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对该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性,以免患者不注意休息而致病程迁延,影响发育甚至影响成年后的生育。

2.1.3注意口腔卫生

嘱病人注意口腔卫生,勤用淡盐水或1∶3的甘草银花液漱口。

2.1.4清淡饮食

告诉病人饮食宜清淡且易消化,吃流质或软食,忌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酸味食物,以免刺激腮腺使疼痛加重。如一位并发心肌炎的患者因接诊护土健康教育不到位,病人家属给患者吃醋调凉拌菜,致患者腮痛加重,病人误以为进食咀嚼所致,而对进食产生畏惧心理,后经反复解释做工作,才使病人打消顾虑,正常进食。

2.1.5密切观察患者体征

勤观察病人腮腺肿痛的程度、体温、舌苔、脉象、神志、等变化,如见高热、头痛、呕吐、嗜睡、项强、甚则昏迷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同抢救。

2.2临证护理

2.2.1高热的护理

高热病人可行物理降温,嘱病人多饮水。

2.2.2腮腺局部的护理

腮腺肿胀处可用青黛散以醋调外敷,或新鲜的仙人掌去刺剖开,以切开面或捣泥外敷,外敷范围应大于腮腺肿大的范围。

2.2.3的护理

肿痛时,除卧床休息外,应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局部以青黛膏外敷或青黛散以蛋清调外敷。

2.2.4服药方法

中药宜温服,高热者偏凉服。

第6篇

【关键词】骨科;便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77-0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 意却排便困难。骨科卧床患者易发生腹胀与便秘,不利于原发病的恢复。总结我科2012年3月至9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分析原因,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应用药物等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2]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中男68例,女22例,20-86岁,其中颈髓损伤3例,腰椎骨折16例,骨盆骨折30例,下肢手术2例,脊柱手术17例,股骨骨折30例。本组患者卧床均超过15天,多伴有腹胀。

2 便秘原因

2.1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2.2 患者机体变化: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椎骨折、股骨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刺激正常蠕动。

2.3 饮食与机体下降的影响:多数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块。自述在直肠部有饱胀或下坠感,排便费力。

2.4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全力和增加腹内压力促进排便。本组病人对床上便用便盆不适应,以致便秘。

2.5 排便场所改变:传统文化上,排便是一件非公开的事情,本组患者排便时所制造的气味和声音容易传出去,使病人心理紧张,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便秘。

2.6 腰骶部手术患者排便时由于腹压增加,牵扯切口引起疼痛不敢用力,抑制了排便。[2]

3 对策

3.1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并积极疏导。向新入院的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病区工作人员及同室病友,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平日经常与患者谈心,对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告知患者尽量放松心情,把主要精力放在疾病治疗上,使患者相信医护人员会尽力全力救治护理;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按时于家属及陪护人员沟通。对床上排便有顾虑者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减轻意识性的抑制排便,告知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提供隐蔽性可采用下列方法:(1)拉上屏风;(2)要求访客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3)打开窗户和收音机或电视机;(4)利用芳香剂除臭。做好家属或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保持床单元整洁,被服污染及时更换。

3.2饮食指导: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营养知识,让他们明白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并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经常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嘱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1个鸡蛋,250g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或鱼类,一日至少2餐有新鲜蔬菜,午餐、晚餐前1h或晚餐后0.5 h吃水果,一日三餐主食粗粮合理搭配。每日饮水量2000ml。术后6h先喝300-400ml谈盐水,以后每日晨起,饮前先喝500ml温开水。术后第1餐以咸流质食物为主,如鸡汤、排骨汤加煮碎青菜,量约400ml。术后3d内少吃或不吃甜点、奶粉、豆奶分等,平日饮食与术前同。进食时细嚼慢咽,要求患者每吃一口食物,经约05s再吞咽,避免快速吞咽吞进较多空气引起腹胀。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2]

3.3活动指导:在病情允许时患者可加强活动,增加全身代谢,促进肠蠕动。除需按骨科功能锻炼的步骤每日定时运动外,还应增加腹部按摩。具体步骤是:以脐部为中心,环形按摩腹部,先逆时针按摩100次。再顺时针按摩100次,1-2次/d力度适宜以肠道有轻度受压感为度。幅度由小至大直至患者有便意为止。[2]

3.4其他:口服缓泻药物和简便通便法,必要时可口服蜂蜜、导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100-200ml沸水中代茶饮用,一般老后体弱者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用150-200ml,约在服药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对于大便干硬,有便间者可外用开塞露、甘油栓、肥皂栓塞肛达到加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一般在15-30min见效。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灌肠,使患者顺利排出卧床后的首次大便,找到排便的感觉。择期手术的患者于术前训练床上排便,背部有切口的患者排便时给切口适当加压扶托,以缓解大便时腹压增加对切口的牵扯。

4 讨论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长,粪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引起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不适的常见病、多发病。便秘与腹胀是困扰卧床患者生活的一大难题。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地对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对机体尽快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饮水量和食中的纤维素,恰当及时的心理疏导以及床上运动。有助于治疗便秘,解除便秘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促进康复。[2]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分析;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4-01骨折,多发诱因为意外伤害。而骨折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很多病人都会有便秘情况发生。便秘是骨科患者常见易发的并发症之一,主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减少、大便较干、排便费力、排便不净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有些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病人发生便秘以后,容易产生相关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影响骨折及伤口愈合。目前,在临床上,我们主要采取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按摩、理疗、功能训练等方法进行预防与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有86例卧床发生便秘的病人。其中男性46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37-72岁,平均年龄为52.3岁;下肢骨折21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粗隆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26例,其它骨折20例;住院时间为3-24天,平均住院日数为13.2天。所有患者均无习惯性便秘或胃肠道疾病。

1.2方法分析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等护理措施,改善患者便秘症状。2结果

86例患者中,三天内自解大便的患者为57例,第四天自解大便的患者为16例,12例患者灌肠后大便,1例患者7天后才大便。所有患者无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3原因分析

便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对骨科卧床病人来说,便秘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3.1生活习惯改变对于骨折的病人来说,由于以前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卧床后必须在床上使用便盆,对卧床姿势不适应,而容易导致便秘。有的病人由于病房人多,自己不能入厕,只能在陪床人陪伴的情况下床上大便,感觉不方便,从而导致心理上惧怕排便而无法正常的进行排便。

3.2骨科疾病的影响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腰椎骨折病人,下肢骨折的病人,还有一些老年病人,因为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较前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而影响正常排便。同时,由于手术的影响,病人吃的东西不多,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病人有便意时,家属或医护人员没能及时帮助,患者的排便冲动消失,就不容易排便。

3.3饮食习惯改变对于骨科卧床病人来说,饮食摄入量也会较前减少,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一些粗纤维的食物,而纤维食物的缺乏会让大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还有一些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块,自诉在直肠部有饱胀感或下坠感,排便费力。[1]

3.4精神因素骨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是很大的伤害,有的病人正值壮年,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但是由于车祸等意外事故造成病人形体变化,功能障碍,加之手术后常用常剧烈疼痛,失血很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障碍。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害怕机体功能恢复不好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还有一些病人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不努力锻炼,自己失去信心,日常生活活动不愿独立,而是让护士或家人为其做各种生活琐事,依赖心理特别强而造成便秘。4护理

4.1饮食护理对于骨科卧床的患者来说,通过饮食调节来防止大便秘结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首先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只有饮食量足,才能刺激肠蠕动,促进患者的排便。骨科患者每日三餐,早饭要吃饱,要给予大量的饮水,使肠道得到充足的水分可利于肠内容物的通过。还要多吃粗纤维素的食物和蔬菜与水果。水果中的香蕉可预防骨科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其效果非常良好,病人在保证正常进食的情况下食用香蕉,排便基本能保持原有规律,且大便较软,不费力,病人自我感觉舒适。[2]还要补充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瘦牛肉、瘦猪肉、蛋白粉、酸奶等

4.2加强床上训练对于骨科手术后卧床的患者,患肢制动外,其余肢体应做相应的主动锻炼,病人坐在床上,两手在身体后侧扶床支住身体,腰部向上挺起,臀部离开床,然后再还原,反复做10次以锻炼腹肌,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减少腹部脂肪,还可促使大便通畅。同时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生物反馈训练是借助先进的仪器,通过学习和训练,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能建立操作性条件化反射,从而改变其功能状况。它是利用现代电子仪器生物反馈仪将心理生理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加以处理,以光和声的形式显示给受试者,使受试者在这种“照镜子”的过程中,“看到”或“听到”自己生理活动的变化,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便秘的目的。

4.3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骨科病人来说,可以使用按摩腹部的办法来促进排便。具体做法是患者去枕仰卧位,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依肠走行方向,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也就是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顺时针方向循环按摩,每分钟20至25次,每次5min,每日2次。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4.4加强心理护理,保持乐观情绪我们要给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让患者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另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轻患者疼痛,配合患者做床上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家属能陪着他,关心他,尊重他,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患者疾病恢复的信心。

4.5使用缓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于100-200ml沸水中,代茶饮用,一般老年体弱者服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150-200ml,约在服药后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还可以应用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等,可以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如果粪便硬结,停滞在直肠内近口处或患者年老体弱者,可使用清洁灌肠的方法以利于排便。5小结

便秘是骨折后卧床患者常见的病症之一,患者发生便秘后,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心理影响,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骨折后由于卧床,活动量减少,胃肠粘膜萎缩,分泌液减少,粪质容易干燥所以易产生便秘,因些,我们要加便秘病人的护理,要对患者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告知便秘的危害性,以及排便的必要性。同时提供较为隐秘的空间,提供良好的排便环境,减少患者便秘情况的发生。参考文献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2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86-01

心力衰竭合并重度心源性水肿患者皮肤容易出现褥疮,此类患者的皮肤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科根据本疾病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心力衰竭合并水肿的患者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58-92岁,心功能Ⅲ-Ⅳ级。

1.2 临床表现 全身重度水肿,以双下肢为甚,卧床病人背骶部水肿明显,男性患者阴囊水肿,女性患者会水肿明显,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有6例卧床病人出现了压疮。

2 危险因素

2.1 重度水肿 重度水肿患者组织代谢障碍和营养不良,皮肤变薄,抵抗力差,易受损伤发生压疮。

2.2 被迫 由于心功能差,病人活动无力,有些病人长期卧床,不能随时更换,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发生压力性溃疡,即压疮。

2.3 营养缺乏 心力衰竭患者因胃肠道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导致患者摄入不足,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呈负氮平衡,使皮肤容易发生压疮,且损伤皮肤不易愈合。

2.4 感觉障碍 由于水肿导致皮肤结构破坏,对温湿度、压力等外来刺激感觉迟钝。往往皮肤已经受损而病人仍然没有感觉到。

3 护理对策

3.1 水肿病人床单元的基本要求 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舒适、平整,必要时合理使用气垫床。

3.2 床头为病人建立翻身卡 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使用枕头或被子来避免膝部和踝部的相互压迫,翻身时应将患者的身体抬离床面,避免拖拉等动作。对病人翻身时的、皮肤情况,护理措施应认真详细记录。对有压疮的病人还应记录压疮的位置、大小、分期和处理措施。翻身卡的应用,对容易发生压疮的病人进行了全程管理,并督促护士定时翻身,评价皮肤状况,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3.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长期卧床病人定期行床上擦浴; 病人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会皮肤,涂上爽身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可使用成人尿不湿,并及时更换、擦洗;为减少尿液刺激,必要时给予留置尿管。

3.4 保护受压皮肤 全面检查皮肤,对有难免压疮的病人实施每班交接;当皮肤受到大小便污染时及时清洗;沐浴时用温水;预防皮肤干燥,可使用油膏和油剂;阴囊水肿者可用托垫法和乳胶手套法来减轻阴囊下坠不适[1]。严禁阴囊穿刺放水;已发生压疮,应按压疮的分期进行治疗和护理。

3.5 减少水肿皮肤的有创治疗 尽量避免在水肿处进行注射、采血、置管等有创操作,以免穿刺处难以愈合,出现皮肤渗液的情况。

3.6 处理已发生压疮的皮肤 Ⅰ-Ⅱ期压疮可用压疮贴,Ⅲ-Ⅳ期压疮用生理盐水清洗后,覆盖或填塞无菌纱布,换药时避免出现腔大口小的“V”形样创面。换药过程中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可使用伤口压疮膏,当肉芽组织已经生长至快与皮肤同高时则停止使用压疮膏,以防肉芽组织过度生长。

3.7 加强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合并重度水肿是慢性病程,病情反复发作并加重,护士应对病人和家属讲解疾病与压疮的关系,以及压疮的发生、发展和护理的一般知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第9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心血管的头号杀手。它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活力增高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进行性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也是急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发病急,突然发作心绞痛,多在休息时发作,呈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疼痛常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可持续1~2天以内,用硝酸甘油药物无效,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这些是心梗的主要死因。为了能够减少心梗的死亡率,我们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救治心肌梗死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必要性是非常关键的,体会如下:

1、重要的抢救措施

(1)急救护理,立即将病人送到抢救室,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首先,病人要保持安静的条件下,这样有利于病人的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尽量避免造成大范围梗死。(2)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因患者心前区剧烈疼痛、胸闷、气短、精神紧张,会加重心肌缺氧,应用镇静止痛药后可以减轻疼痛,使患者精神放松。根据患者轻重之分可给予安定注射液10~20mg或给予杜冷丁50~100mg肌注,必要时也可静点硝酸甘油,也可应用罂粟碱。(3)改善缺氧状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肌有明显的缺血缺氧,给予持续氧气吸入可以改善缺氧,减轻心绞痛,又能避免心肌大范围梗死的发生,这样做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的有效措施。我们目前常用面罩吸氧,另一种是鼻导管吸氧,这两种均有利于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如病情稳定后,可改为间断吸氧。(4)密切观察各项监测指标,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患者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观察病情发展趋势及纠正酸中毒等,更有效控制心律失常,观察T波和ST段有无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进展的心电图改变。

2、溶栓的急救措施

尽早应用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的药物或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保护心室功能,是积极的治疗措施。因大多数患者发病是有濒死感,极度恐惧,所以我们溶栓前要向患者耐心解释溶栓的必要性和目的,在患者同意下进行,用药前先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用药期间密切注意出血倾向。

3、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死因,因此,要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及早发现症状,及时处理,减少死亡。

4、心理治疗、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往突然发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患者不仅感觉疼痛,并且心理有很大的压力,精神紧张。另外患者对本病缺乏了饵,思想情绪上有改变,思想顾虑、恐惧。这样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必须首先做好解释工作,给患者讲清楚有关的医学知识,打消患者的顾虑和恐惧,更好的进行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

5、恢复期的护理

在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恢复期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及急诊经过上述抢救后,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脏情况,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所以要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趋于平衡后才能考虑恢复期。(2)急救药品、氧气、急救盒、吸引器和气管插管等,如有变化立即进行抢救。(3)向患者做好精神安慰工作,并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立即心脏复苏抢救。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必要的处理是否恰当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以后进行治疗和病情预后起关键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6、护理指南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绝对卧床休息,1周内绝对休息,2周床上活动,3周室内适当活动,4周室外适当活动。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塞的重要措施。

7、观察心理

经常观察心理因素,主动关心病人饮食及生活护理。卧床休息的病人,因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下降,故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宜消化、流质饮食。为了病人早日康复,耐心嘱咐病人及时吃口服药,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定期检查,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防止情绪激动。

第10篇

[关键词] 胸腰椎; 结核; 术前; 术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97-01

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结核病变,其原发病一般为肺结核,在脊柱结核中,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胸腰椎结核有发生脊髓压迫引起瘫痪的危险,因此,护理难度大,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胸腰椎结核病人手术治疗48例,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在25岁-60岁,多有明显的胸腰骶部疼痛,局部伴有压痛和叩击痛,有5例病人入院时已瘫痪,入院后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全身营养支持疗法,择期手术。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宣教 旨为术后护理打好基础,胸腰椎结核术后需卧床18-24个月,病人会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卧床时间过久会影响工作、学习及家庭生活,而且多数病人都会担心愈后效果不好,会产生忧虑和恐惧的情绪,心理负担重,因此,术前宣教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主动关心患者,向其说明良好的心情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应激及修复能力,能促进康复,并介绍患者及家属与接受同类手术治疗的病例交流,增强他们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坦然接受手术。

2.2 术前饮食指导 鼓励和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粗纤维食物以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手术耐受力,有利于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 术前休息指导 胸腰椎结核病人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因卧硬板床可减轻脊柱结核病灶局部的机械性刺激和磨损,对改善症状和促进病变局部化都有好处,卧床期间鼓励和训练病人进行四肢关节运动及有效的深呼吸、咳嗽、床上大小便等。

2.4 药治疗指导 向病人说明口服抗结核药物应按早期规律、全程适量用药的重要性,并认真观察和询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5 一般指导 根据医嘱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项检查及配血工作,嘱病人术前12h禁食,6h禁水。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同时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注意有无脊髓损伤,严密观察切口情况,如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防止引流管脱出、扭曲、打折,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并做好记录。

3.2 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就要根据病不同的心理状态,开始术后指导和心理护理,对成人来说,术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精神上的严重刺激,极易产生焦躁、悲观的情绪,有的截瘫患者因术后的机体感觉与运动机能未见明显恢复,精神上的压力更为严重。因此,要从生活上给予特别照顾,从精神上给予安慰,用自己的热情去体贴他们,并做好解释工作,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术后治疗与护理,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3.3 皮肤护理 胸腰椎结核的患者,多数基础体质差,加之术后需长期卧床,皮肤代谢率低,抵抗力降低,如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压疮。因陋就简此,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向患者讲清术后皮肤护理及翻身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皮肤护理要做到“四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床铺。翻身要在家属的协助下,每隔1min翻身或按摩1次,并交替进行,在翻身时采取三点成一线式翻身法(即头、肩、骨盆),在同样受力下翻动患者,以保护脊柱的稳定性。截瘫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伴随截瘫的康复,压疮往往很快即可愈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局部皮肤发红者,可垫软垫或气圈并局部按摩,按摩用50%乙醇,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局部水泡形成者采用无菌注射器抽液,外涂龙胆紫,出现糜烂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压疮严重、创面深、有炎症时,可用庆大霉素湿敷,或利福平涂于创面,也有利于压疮的早期愈合。

3.4 呼吸系统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肺活量减少,排痰不畅易引起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为了防止肺内感染,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护理方面,我们采取了协助患者排痰的方法,鼓励患者咳嗽,多饮水,翻身时轻扣背部,让患者做深大呼吸、吹气球等以增加肺活量,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时用超声波雾化疗法,并随时用吸引器吸出气管内分泌物,降低肺内感染的发生率。

3.5 泌尿系统的护理 脊柱结核术后多数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易发生尿潴留,而采取留置导尿,尤其以截瘫患者更需要留置导尿,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尿路感染。为此,术前1-2周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术后鼓励患者排尿,对应用热敷、条件反射引导排尿尚不能缓解者。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导尿管应关闭,每2―4min1次,目的是训练自主膀胱挛缩,隔日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进行膀胱冲洗1次,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更换时要轻轻按摩患者下腹部,将膀胱内尿液排尽,隔4h之后重新在无菌条件下插入,目地是使膀胱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要教会患者及家属经常做膀胱按摩,促进自主排尿的恢复,定期进行尿液检验或尿培养,如出现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3.6 消化系统的护理 长期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吸收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患者伴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除了应用相应的一些消化系统药物之外,护理方面应积极鼓励患者多做一些腹腔式呼吸、腹部热敷、按摩。饮食上要多食用一些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的软质食物及增加肠蠕动的蔬菜、水果等。

3.7 功能锻炼护理 术后当日应卧硬板床,给患者进行双下肢肌肉按摩,并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同时督促患者进行床上抬头、扩胸、深呼吸及上肢的自主运动,术后2-3周后指导患者床上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循序渐进,促进下肢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促进神经根活动,防止神经根硬膜粘连神经根受压。

3.8 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胸腰椎结核患者病程长、疗程长,因此要指导病人坚持抗结核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排X线片,另外,嘱病人加强营养,预防感冒,适量锻炼,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4 小结 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特点: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腰椎受累较多,其次是胸椎,延误诊断下,破坏重、畸形大,且患者基础体质差,一般手术治疗复发率低。因此在患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合理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早日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下肢;创伤;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卧床及肢体制动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主要是由于手术后长期卧床,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肢体活动减少,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而形成。骨科手术的患者发生DVT率达4O%以上[2]。下肢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且常伴发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使得伤员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这些均是DVT发生的高危因素。当血栓形成后,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致使小腿肿胀、肌肉疼痛或压痛、下肢浅表静脉曲张,影响生活及工作,甚至导致下肢静脉型坏疽;栓子脱落可导致心、肺等重要脏器栓塞危及生命,后果严重。因此,早期预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而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可以通过护理工作进行干预的。我科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对22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了DVT防范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26例,男171例,女45例,年龄23-79岁,平均45岁。其中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折37例,股骨干及股骨下端骨折51例,膝关节损伤9例,胫腓骨骨折55例,下肢软组织损伤74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37例,糖尿病2例。卧床时间3-28天,平均19.2天。

2方法

针对于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1肢体护理下肢损伤患者卧床,肢体制动,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易使得血液淤积,局部的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降低而导致局部血栓形成。给予抬高下肢[3],对术后的患者予抬高双下肢,常用的方法是在下肢垫软枕,抬高患肢高于左心室,注意患肢保暖。早期进行肢体深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应鼓励病人早期锻炼,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血液淤滞。行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和适当的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每2小时进行1次,开始时每次进行肌肉收缩5min,关节活动应坚持l0-15min,每日渐进性延长活动时间及增加活动幅度。必要时,应用CPM进行下肢被动功能锻炼,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30°-40°,后每天增加1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密切观察患肢的皮温、颜色及动脉搏动情况。如病人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患肢进行气压治疗,每日二次,每次20分钟,还可以穿弹力袜,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2.2血管内膜保护静脉内壁为扁平的内皮细胞,其表面的覆盖物中含有大量的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可防止血小板黏附,选择针头宜细,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或避免下肢穿刺,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端血管的破坏,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持续滴注应低于48小时,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局部血栓形成,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以减少对静脉内膜的损伤。

2.2.1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创伤及手术刺激可使血小板增高、凝血机制增强,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之止血药物的应用等;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可导致血液浓缩,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者自身因素及合并的疾病状态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等也可以引起凝血机制的改变。针对相关因素,要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改善血液的黏滞性。如病人术后进食少,大量出汗、呕吐,引流量不足,患者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流粘稠,还需要遵医嘱保证补充足够的体液,以保证水、盐、电解质的平衡,纠正脱水,防止血液浓缩。鼓励病人多食低脂、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多饮食,每天饮水不少于1000ml,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血压升高,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在药物预防方面,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或服用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服用1周后,根据卧床时间长短,决定继续服用时间。卧床时间长的患者,还可以应用活血化瘀中成药物。用药期间需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血尿及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脑出血症状。

3结果

本组病例中,其中179例患者通过抬高患肢、按摩气压治疗,合理功能锻炼,加强血管内膜保护,合理补液,调整饮食等治疗后,患肢肿胀改善,肢体血运正常。47例患者因骨折严重,年龄大,合并其他疾病,卧床时间等因素,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无出血并发症,定期复查凝血系列正常。肢体血运正常。本组病例通过严密观察,未出现肺栓塞、下肢软组织坏死、脑血栓等并发症。

4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所致,其发病率高,是卧床患者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是下肢制动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创伤、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通过运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综合预防干预,有效防止DVT的发生。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关心病人的心理活动,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教会病人自我评估和监测,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合理膳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尽量缩短病人入院后手术时间。术后应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注意加强患肢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2-645.

第12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胸痛,持续30分钟或数小时,常因情绪的变化而引起心率,血压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在临床试验中,对于心肌梗死病人除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外,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为此,对我院ICU自1997~2008年收治的52例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要进行观察,把存在的问题归类,并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临床资料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心肌梗死患者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42~56岁6例,56~62岁12例;农民2例,干部12例,工人2例,教师6例,无职业10例;广泛上壁心肌梗死1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高侧壁心肌梗死3例,右室心肌梗死2例,合并心律失常18例,合并心衰14例。

例1:患者,男,64岁,教师。患者因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1周,症状加重1小时,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频死感就诊,心电图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收治ICU病房住院。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输液速度和量可根据病情而定,不应过多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病情加重,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病情遵医嘱给予溶酸治疗。②绝对卧床休息可根据病情和病人的活动过程中的反应逐步增加活动量,活动持续时间和次数,若有病发症应延长卧床时间,疾性期给予流质,半流质,根据病情给予低盐,易消化饮食,戒烟酒,避免饱餐,防止便秘,坚持服药。③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经过医务人员耐心解释,能正视患者角色,自我调节,配合治疗,并保持心理平衡。④恢复其间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T波逐渐正常,防止感冒和劳累,54天后康复出院。

心理问题

精神紧张恐惧:患者发病时,多有胸闷,心前区疼痛,伴有大汗频死感,以及过多检测仪器,使病人感到恐惧或焦虑,观察的32例患者中,就有28例,占总数的88%。

烦躁性格的改变:由于绝对卧床休息,大便不通畅[1],病人需要持续输液,并且有充当被别人照顾的角色。心情烦躁,易怒,不配合治疗。

经济上的困扰:心肌梗死治疗费相当的高,因很多患者承担不起费用,过早地拆除仪器的监护和一些高额药物的治疗,对治疗产生很大的影响。

担心治疗的效果及欲后的情况:患者因发病突然,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对医生产生不信任的怀疑态度而造成紧张感,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前途抱着失望的态度。

绝望心理:见于有慢性或老年性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长期家人的照顾。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情绪悲观,对病愈失去了信心。

患者心理需要

希望被医务人员尊重和重视,通过与医务人员交谈了解病情,得到更多与自己治疗有效的信息,也希望自己的经济状态能在治疗上得到合理安排。

心理护理措施

对情绪紧张的病人,首先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通过耐心与病人交谈,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能积极配合治疗,也促使患者对义务医务工作者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建立好护患之间的关系。使病人了解因紧张,恐惧会导致病情加重,以及并发症的产生。能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精神。

创造良好的舒适的环境,室内安静,整洁,光线柔和,保持一定的湿度[2]。护理人员的固定,抢救设备的齐全,使病人感到安全感,对仪器的检测尤其向病人解释必要性和作用。在工作中,操作动作要轻柔,细心认真。不要在病床边谈论其他话题,以减少病人误解和恐惧。

耐心细致的与病人交谈,使病人知道本病的危险性,并在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绝对卧床休息。而且日常生活在床上进行的患者应当照顾的周全。大便不畅的应该鼓励多吃蔬菜及水果之类帮助患者按摩穴位,甚至在难解的情况下,应为解除患者的痛苦,用手扣出大便。

对于经济有困难的患者,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更加体贴照顾,尽量在资金方面给予考虑的周全,使病人放心。

饮食要合理安排,尽量饮用高蛋白,低脂肪,低热,易消化的食物。既不要饮食过饱,也不要饿餐。戒酒戒烟,不喝浓茶和咖啡。要向病人做宣传工作,争取病人的合作。

讨 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除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外,恰当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只要通过心理护理。才能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调动其主动能动性,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观察的32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上述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仅有极少数人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