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

时间:2023-08-02 17:16: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校图书管理;问题;发展对策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已经步入知识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变得日益多样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聚集地,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促进了图书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普及,还有很高校图书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取得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的特征和优势,抓住机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改革,进一步推进图书管理工作快速实现信息化。

1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要求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意识,这重要是因为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缺乏图书管理信息化相关的专业知识,每天除了要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之外,没有多余的精力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安于现状,不愿意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导致现有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

1.2高校图书馆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现有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了。主要表现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所必须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设施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虽然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内图书查阅共享信息系统,但是往往因为网络低、网站容量小等问题导致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下降;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投入的精力也不足,图书馆还保持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图书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文献借阅上,工作流程复杂且重复,非常不利于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广大师生读者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

1.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聚集地,其根本的工作目标就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在信息化环境下,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很多读者开始转向通过网络自主查阅图书信息资源,追求形式多样化的阅读资源,而不是去图书馆借阅,这就给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图书管理工作模式,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信息化环境下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对策

2.1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为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资料参考和知识服务,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首先,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熟悉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体流程,为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奠定基础。其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必要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高校图书馆除了要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图书借阅工作之外,还要为读者查阅、检索、下载图书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情报意识,帮助读者快速地找到所需的图书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然后,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2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保障,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首先,就要为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配置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电议阅览室等基础的硬件设施,其次,要根据本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选购或开发合适的图书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系统,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另外,为了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高校要提高图书馆和校园网络的覆盖面和网速,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2.3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力

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为广大师生读者的科研、学习等服务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除了要满足基本的图书借阅、查阅之外,还要为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检索、下载、共享等服务功能,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在进行图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与读者的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然后进行图书信息资源的合理化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开架服务模式,使读者利用网络手段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和利用图书资源,从而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图书管理工作质量也得以提升。

3小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提升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素养,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力,进而使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青.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233-234.

[2]陈璞华.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4,31:252.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31-2

0 引言

高校D书馆的图书是保障师生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在知识型社会中,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使得人们不断关注图书的管理。再加上当今是信息时代,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在此形势下逐渐显露出了很多弊端,影响了高校师生对图书资料的高效利用。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数字化的图书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广泛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技术和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操作规范。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量达到了“爆炸式”,图书知识的有效生存周期大概在3年,图书知识必须及时更新,相应的图书管理也就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管理工作要求。当下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电子阅览室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便捷的资源和途径,图书管理可以在网上完成文献分类、采编、检索等内容,这就要求馆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操作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1.2 知识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知识与信息表现出了“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再加上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广泛的兴趣,让现代的高校图书馆转变成为了信息知识的集散中心,这就需要便捷、高效的图书资料整理、加工、存储以及开发利用通道,来更好地满足全校师生及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所以,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必须丰富管理经验,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顺应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服务于学校师生的学习与科研工作。

1.3 图书馆角色转变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师生,在以往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馆员只需做好图书的排列、下架、借阅等工作即可,但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最基本的工作内容,还要以优质的服务提升服务对象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将图书管理人员与师生视作知识信息商品交易的关系,馆员通过先进的图书管理工具和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阅、咨询及存储等服务,在实质上就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馆员必须牢固树立客户意识、经营意识,将图书管理工作看作知识服务产业[1]。

2 优化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准确定位读者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准确定位读者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读者提供其所需的知识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深入分析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需求,站在读者的立场为其提供专业化服务,以提高图书管理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充分听取读者的建议,认真分析读者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以满足读者需求为根本,完善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益。此外,应不断优化图书资料管理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图书管理工作也应当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这个高效的工具,对于当代的众多图书资料,可以采取实物性和网络型的双重保存形式,师生们可以借阅实体的图书,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进行网络图书的阅读。在网络信息平台之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库存储数字化图书资料,并且可以立足于学校实际,设置出电子报刊亭、电子阅读站和网络图书馆等图书阅读站,为读者们提供优质的图书服务。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优化图书管理工作,不但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图书购入信息和图书借阅信息的详细记录,也可以与图书借阅者们进行相关的书籍互动,培养浓厚的读书氛围[2]。

2.2 优化馆藏资源建设

根据学校自身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和完善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布局与结构,将文献类特色与专业特色突显出来。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数据库,为学校的各种教科研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例如,开发设计图书馆资源库,包括本校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教学参考书籍数据库等,主要是本校师生所发表的论文及著作。图书馆的图书知识与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还需深入挖掘、整合与利用,以推动知识的开发与传播,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此外,重视第二、第三次文献和网络专题数据库的构建,为读者创建新的知识库。

2.3 不断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鉴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其科学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为了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建设中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对图书资料和报刊的定期检查,及时进行整理工作和防潮工作,及时修补那些有破损的图书并做好登记工作。其次,图书购入应当立足于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在深入分析及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图书采购活动,还应及时将购入的新书籍的目录编汇到原目录中。对于报纸类实时性较强的刊物,应当进行及时更新,提供准确性较高的信息。第三,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并加强借阅手续的优化和办理。图书管理人员在师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应当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引,当他们借阅图书的时候,图书管理人员应当认真登记好书籍名称和书籍数目、编号、单价和借阅人姓名等等,从而做到图书登记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第四,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借阅图书的跟踪管理工作,当借阅出的图书到期时,应当提醒借阅人进行书籍归还工作,对于那些到期未还书的借阅人,应当进行处罚。在归还图书的时候,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当场检查图书的完好情况和破损情况,如果图书已经严重破损,那么需要对借阅人进行处罚,令其照原价赔偿[3]。

2.4 强化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服务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水平,在人们高度重视知识信息资源的今天,必须强化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新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现状和岗位特点,合理划分不同岗位的业务培训层次,制定不同的定向培训目标;第二,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组织图书管理方面的专家举办讲座;选派图书管理人员到先进的图书馆参加培训;加强业务骨干的技术培训;组织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管理理论,将每位图书管理人员培养成为一名信息知识导航员,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知识型社会下的图书管理需求;第三,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已走向数字化、虚拟化、电子化的方向。为了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图书管理工作必须构建新的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业绩考核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考核职责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其业绩。考核内容包括师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评价、读者数量及满意度、设备的使用率等,切实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4]。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与知识型社会的到来,人们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和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聚集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对全校师生及读者有着积极的意义。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图书馆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在新形势下应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建议从服务意识、馆藏建设、图书管理制度以及馆员综合素质几方面来优化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水平,为学校师生的教科研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沈文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207-208.

[2] 肖金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5(15):147.

第3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有效策略

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与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息息相关,也关系着图书工作在社会新时期的繁荣发展,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的积累经验,在工作中总结出有效措施和方法,做到规范化,并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一、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到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图书管理事业中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其中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以及教训,并且为了縮短与发达国家在图书管理方面的差距,不断努力提髙管理的目标与要求,以期望尽量减少双方之间的差距,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克接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因此更加应该重视其专业能力,不仅要从工作中的言行举止加以提髙,同时也要在文化水平方面进行强化,做到建设一支更加专业化的发展队伍,实现我国图书管理事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髙,这是提髙工作人员素质的关键所在。为此,就当前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性上来看,实现预期发展的目标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从创新上还是从专业技术的运用上,都不足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目标。因此,实现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自身的管理上,图书管理人员要具有进步的意识,要做到强化专业技能,只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挡案管理的工作中去,并且成为专业化图书管理团队中的一员。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强化工作^员素质的任务,只有掌握最先进的图书管理类的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应用在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的工作水平的提高。在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中,由于新时代为图书管理带来了新的目标,因此满足新任务以及新目标的要求已经成为工作中的第—要务,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在建立专业化的图书管理团队的同时,就要以每个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首要前提,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水平。

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图书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知识是社会发展与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促进图书人员素质的提高,任何事业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图书管理也不例外,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并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不断的发展,只有掌握最新的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每一名图书管理工作者都应该以做到的与时俱进为发展目标,掌握最新的知识有助于改善图书管理的水平,因此是当前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何种方式,工作人员首先自身就需要具备这样的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支配行动的基础,我国图书的管理事业之所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发展,就是因为缺少这一发展的意识导致的,因此在的今后的工作中,相关管默员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与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原有的陈旧的理念,化被动为主动,更加积极的去实现目标。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工作意识

工作意识的提高对图书管理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当前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积极,仅仅将图书的管理当做工作来做,而不是一项事业,这就会影响实际工作中的效率,因为图书管理人员所做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工作中稍有差池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果图书管理人员不能端正自身的态度,并且对本职工作做到认真负责,就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在管理上能够做到严谨认真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今后的图书管理都会实现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保持原有态度,那么很难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且在实际的査找中也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严谨务实的工作意识在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一名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意识,将本职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为图书管理的发展提供帮助。

(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第4篇

一、信息化在图书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广域性数字化信息网络和高速宽带也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收集、交流的中心,要想使知识更新跟上时展的步伐,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化技术,既能提高图书馆管理者工作效率,又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能够有效地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拥有了新的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渠道,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图书馆的传统、封闭式管理方式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这给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使图书管理工作向开放式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这样会大大地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能够明显地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书籍以及知方面知识、文献等信息在查询、更新和存储等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能够避免出现盲目性购书为图书馆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对于提高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能够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图书服务

在图书馆应用信息化技术后,使图书馆能够更方便、及时地获得多样化的有效的书籍、报刊和文献资料,对于一些专业的文献资料需要图书馆花钱去购买才能满足读者或科研工作者的需求,由于价钱昂贵图书馆也在逐年削减这部分支出,这样就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矛盾冲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图书馆内的网络进行文献查阅、检索和选择,大大地提高读者获取文献资料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水平。

3、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要想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就需要加强构建图书联合管理和借阅系统,传统的图书借阅手续比较繁琐,借阅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办理借阅手续,这严重打击了读者借阅书籍的积极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网络的普及,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方面也推出了网上借阅审批系统,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图书借阅的效率。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不仅使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还提高了图书、文献资料等信息的使用率,使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真正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速了服务型图书馆建设的脚步。

二、图书信息化的前提信息是实现资源共享

有效的图书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体现在对信息是否实现及时查阅、是否实现了信息跨馆查阅、是否满足信息的全天性查阅等方面。图书馆需要构建图书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来拓展图书管理的服务广度和深度。图书信息管理联动系统能够将各种分散在不同空间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统一,形成一个较全面的信息源,再通过专门的调度系统,实跨馆图书管理,并能够完成相关的图书管理业务,使信息资源达到真正的共享而不受时空的限制。图书信息管理联动系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跨库检索、实现分布式图书信息库的联合、图书信息交换、图书信息和借阅信息分析、事务协调、信息登记等多样化的图书信息联动项目。在构建图书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本馆的实际情况,要因制宜地从图书规模、编制经费、组织动作、信息资源储备、技术保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坚持资源共享原则,构建合适的、有效的、协调统一的图书信息管理联动系统。

三、信息化图书管理的发展

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又称为“融合通信”,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产业的重点,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融入了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后势必会给读者和图书管理员带来不小的震撼。

1、图书馆在实行融合通信后将在经营模式和观念上有所改变

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有其自己的特点,并受到局限性、集中性、信息自闭性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整合通信会图书信息摆脱传统的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和资源共享,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融合通信为图书管理工作新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平台,使图书管理工作能够融入先进丰富的经营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一改以往图书管理的单调局面,而且其部门分工、业务范围、角色分工都将发生变化,会向服务性方面转移,更注重管理者、借阅者与图书间的交互、交流和融合。

2、融合通信能够有效地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脚步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方法研究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学校开始加大对图书馆的管理力度,使得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成为各校办学工作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能够保证师生最大化的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为了保证高中学校图书能够更好的被师生所运用,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学校的图书资源,提高图书管理服务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管理制度。在现阶段的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中笔者将根据目前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几点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供大家参考。

1.现阶段高中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学校办学建设中,图书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为师生收集、储备了大量的图书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关于高中学校图书管理的问题也得到了业内外的重点关注。只有深入剖析现阶段高中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从而保障师生的阅读质量。

1.1缺乏多元化的管理服务方法

由于受一些传统的图书管理思维的限制,现阶段很多高中学校都缺乏多元化的管理服务方法,采用单一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这样的图书管理模式无法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并且没有针对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提供多元化的管理服务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服务过程没有侧重点,忽略了要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的需求,自然无法保证专业不同的学生和老师的正常阅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另外,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服务方法上也缺乏一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非常被动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这也使得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无法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内在诉求,不能有针对性的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1.2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落后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图书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困难,高中学校学生的阅读需求不断增多,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也需要丰富的阅读资料来支撑教学活动,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有所提升。在现阶段,很多高中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落后,人员组成也大多是学校的行政、后勤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并且缺乏一定的信息判断和识别能力,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现阶段高中学校师生的阅读需求。

1.3缺乏高效的图书管理服务模式

由于我国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相应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比如,在很多高校中关于资料室的管理设施就很薄弱,有相当一部分的图书资源无法在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大量的图书资源在手工管理的模式下会出现分类编目混乱,借阅管理没有限制等问题,导致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无法提供高效的图书管理服务。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入,传统的单一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需求,导致图书管理服务效率低下。

2.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随着高中学校师生对阅读需求的不断增大,关于高中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才能保证为师生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源,帮助学生查阅和了解相关的课内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对此,笔者根据现阶段高中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2.1不断优化图书资源配置,实现最大化利用

高中学校的图书馆主要是为师生提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一些阅读资料,为师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所以,要想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首先要切实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不断优化图书资源配置,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一方面,要定期整理图书馆的藏书,把多余或者在平时借阅量比较低的图书集中进行统一处理,做好图书资源的“新陈代谢”工作;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师生的阅读需求和时代的变化,多多引进一些新书,保证高中学校图书资源能够紧跟时代前沿,并且兼具一定的实用性。

2.2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图书管理服务水平

当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于高中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也可以多多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比如,在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专属于图书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告别传统的手动记录图书借阅情况的模式,对整个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借阅情况等等信息进行录入,从而提高借阅效率。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建立电子阅览室,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判断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3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图书借阅服务

要想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还要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图书借阅服务,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打破以往的被动服务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对学生提前进行图书馆图书借阅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做好分类工作。针对学校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别对待,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学校的图书馆已经成为满足师生阅读需求、为师生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料的重要场所,所以,关于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工作是高中学校办学建设中的重点工作,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建立图书管理员制度,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图书管理员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因此,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确一个目标。建立图书管理员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图书管理,明确和落实图书管理员的责任,确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规范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发挥学校图书的最大效益,提高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是图书管理员制度要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图书管理员要认真学习管理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第二是图书管理员制度要与图书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图书管理员要承担自己所在岗位的责任,同时还要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细化自己的职责。第三是图书管理员制度要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图书管理员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校图书还需要有统一的管理工作底稿,做到信息共享。为此,必须从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

二、开展考核评估,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动力

考核评估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好培训。这是学校对图书管理员日常管理的基本方法,更是图书管理员提高基本素质的保障。因此,要有计划地开展系统培训,使每个图书管理员掌握一定的备受社会推崇的管理思潮。

(二)考核评估要在同行业中综合对比分析。在对各个兄弟校图书管理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兄弟校中进行对比综合分析,以便为长期的评估建立比较系统的数据库,从而在管理方式、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目标上均有所拓展和改进。

(三)考核评估要成为加强图书管理的有效手段。对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主管领导要采取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等方法进行处理,使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精品化。

三、坚持图书管理创新,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为了适应未来图书管理的需要,图书管理者应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思考和实践新的对策。

(一)管理创新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原动力。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组织创新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之中,论述了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和市场剧变的新世纪,谁能感觉敏捷,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快速作出反应,力争处处先行一步,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胜利。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管理工作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管理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断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二)管理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外在需要。以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设计,常常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不犯错误为出发点,这样就有着过多的管制和约束,这种过细过严的规则,通常会窒息那些最初很难识别的新生事物的嫩芽,致使图书管理僵化,抑制了首创精神。而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时代。国内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决定图书管理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优势,而决定人才、科学技术优势的是创新,所以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

(三)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管理工作改革的内在需求。图书管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新的运行特点,图书管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合理取舍,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管理创新是一个繁杂的过程,无论是在理念、体制、程序等方面都必须深系实际,所以一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管理要想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创新,工作中就要尊重客观事实,既不能只强调创新而不尊重客观实际或背离客观事实,也不能认为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是为了出风头、摆花架子,而应该找到一个上级的路线政策和兄弟校的好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工作结合点,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创造地形成适宜本校具体情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是要实行开放式管理。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有效创新的根本途径。图书管理者的创新行为只有为广大员工和学生所接受,其创新意识和决策才能化为员工和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成为推动图书管理发展的有效动力。

第7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

前言

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图书管理的效率效果息息相关。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和国家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联系,图书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服务人民,应当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方法措施,将理论和实践良好结合。本文中针对当前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具体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如何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期望达到更{的水平,为实现我国图书管理事业全方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效果与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有着直接关系。我国的图书管理事业已经有了数十年的是,在多年发展中也总结了很多的教训和经验,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馆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进步,应当明确管理目标和要求,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中的不足,缩短国内外图书管理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专业能力的提高,不但要提高自身的言谈举止水平,还要从文化水平以及先进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强化,保证图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速度。就目前我国的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来看,不管是专业技术还是管理技术创新上都无法满足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对我国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自我检讨,应当有进步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责任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争取成为专业管理团队中的重要成员。

此外,有关部门需要注意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观念,只有充分掌握了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熟练地掌握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带着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信息化背景下,很多图书管理工作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这对图书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建立专业化的图书管理团队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图书管理水平不被社会所淘汰。

2.提高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途径

2.1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工作意识

工作意识决定了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目前在图书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视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只是单纯地将图书管理作为一项工作而不是一项事业来做,这就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和效果。图书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差池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管理人员抱着消极的态度去工作那么就无法百分百地投入的工作中,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就不会及时发现并改正。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书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转变工作意识,很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失误。所以,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应当转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深入了解自身工作的内容,培养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将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进而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2.2建立健全的竞争机制

绝大部分的图书管对于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管理人员没有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造成管理人员工作不热情,缺乏主动性。为此,想要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需要引入竞争制度或者激励机制,通过考核制度督促其认真工作,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促进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此外,可以利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方式促进管理人员积极努力工作,制定惩罚制度,对消极怠工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让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素质。

2.3改革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选任工作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其实是一项专业性要求非常强的工作,它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掌握管理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技能,才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化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不过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加,高校管理体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着在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选任上门槛非常的低,多数为学校教职工的家属,或者其它行业的专业人员。为了切实提升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水平,就要努力转变这种传统的选任方式,选拔那些符合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需要的人员。

2.4树立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

在现代社会,团结合作是任何时候都有必要的,所以,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学会团队合作,与人交流,其中有两个方面是特别需要注意的,首先是要宽厚待人,和睦相处。在一个大环境里工作,免不了的会发生一些分歧和矛盾,这是避免不了的,不过在出现矛盾时应当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用一颗包容的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矛盾,学会友好相处,要意识到这是在一个团体里工作,要树立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团结协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其次要学会谦虚,学会尊重别人,图书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和很多读者接触,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要学会谦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还要尊重别人,不要老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尊重他人,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换位思考,想想如果自己站在读者的位置上,当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作为图书管理员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5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门的培训,为他们尽可能多的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保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逐步推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图书各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充分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需要掌握目录学、分类学、文献计量学等,还需要掌握好相关的方法,主要有文献复制和保护、图书论目、图书分类学、图书自动化系统等。努力培养管理人员的电脑水平,增强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确保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及途径为广大师生提供所需的服务。

结束语

图书馆在是社会中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提高管理的效率。本文在总结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竞争机制、人员选任、合作意识以及培训几方面提出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的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敏.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05:93.

[2]施桂林.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J].发展,2015,04:90+93.

[3]徐军平.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科技风,2015,09:278.

第8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 系统开发 系统应用 效果

图书馆是人们进行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各项教学、科研、资料查询等工作基本上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支持。正因为图书馆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开发科学的图书管理系统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一套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该软件的模块结构、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和该软件的特色。通过实际运用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功能齐全且易于维护。该系统的开发顺应了现代图书管理的实际需求,可以促进图书管理工作进一步的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有利于提高现代图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1.软件的模块结构

本系统的开发工具是VF6,VF6是目前所应用的最优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之一,由于它采取了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方法,因而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得以大大的简化,并且使系统的模块性和紧凑性得到了提高。根据图书管理工作的流程及工作要求,该系统设计了五个基本模块结构,包括设置、录入、借阅还书、查询和其他。此外,该系统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编程方式,通过主控程序将各个模块互联,从而使得该菜单的操作界面变得简捷、清晰。

2.数据库设计

为了方便图书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图书管理的需求和图书管理的具体业务流程,以达到既方便管理又方便读者的目标。根据该系统的要求,考虑到图书管理的实际,数据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图书编号、分类号、图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单价、入库时间、借阅人、借出时间。

3.软件的主要功能

为了满足图书管理的需要,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该软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3.1设置功能。设置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门设置,该功能主要为了区分教师和学生借书而设计的,该系统给予了部门代码,以便区分教师和学生的借书数量、保留时期、借书权限等。第二、借书天数,该功能设置教师和学生所规定的借书天数。第三、借书数量,该功能设置教师和学生所规定的借书数量。第四、口令设置,该系统设计了口令设置功能,图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修改口令,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3.2录入功能。录入功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图书编目管理功能,图书管理的录用工作主要包括部门人员的录入、图书的录入、期刊的录入及期刊目录的录入。为了方便录入、查询以及管理工作,对录入的资料进行编号是十分必要的。如规定部门人员的姓名和编号,统一图书及期刊的录入格式,将图书及期刊进行编号,这些方式都可以方便录入、查询和管理。

3.3借阅还书功能。借阅还书功能即图书的流通管理功能,它可以准确地记录图书流通的各种数据,检查和修改图书流通中的差错,控制读者借书的数量和借书的时间,同时,它还可以将读者借书目录、借书数量、借出时间、归还时间等信息进行排列,使读者和管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方便查询和管理。借阅还书功能在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的实践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加快了图书资料的借阅和流通速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图书资料的利用效率,同时还方便了对图书资料的管理。

3.4查询功能。图书管理自动化是现代图书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查询功能则充分体现了图书管理的自动化。查询功能包括图书目录查询、借书综合查询、归还日期查询、期刊综合查询等。图书目录查询可以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要借阅的书籍;借书综合查询主要为了了解书刊借阅的情况,统计书刊借出和馆藏图书的具体情况;归还日期查询可以了解读者图书借出的目录,它主要是为了提醒读者按时还书;期刊综合查询一般采用模糊查询的方式,只要读者输入刊号、刊名、作者、出版社等任一信息就可以快速地找到所要检索的期刊。

3.5备份接收文件功能。图书管理系统有可能会受到病毒的攻击或者因硬件的损坏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因此,对文件进行备份十分必要,备份文件功能主要是为了防止系统受损而导致数据丢失,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接收文件功能包括对原备份文件的接收、新增图书的接收、新增期刊的接收以及新增人员的接受。总的来说,备份接收文件功能可以避免数据不必要的损失,减少了录入的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3.6数据整理功能。图书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过期的数据,因而对数据进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该系统的数据整理功能主要是清理图书管理的过期数据,对图书管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维护,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软件的特色

该软件的模块结构特别,数据库的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强大齐全,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总的来说,该软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4.1界面清晰,易于操作。由于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为了方便他们管理工作的需要,要求开发简单的操作软件,以便利管理人员日常的图书管理工作。本系统软件在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的前提下,做到了简捷清晰,易于操作。其中,数据的录入和显示均采用了网格格式,而数据的查询均采用了模糊查询,这就使得界面清晰、直观,操作起来也十分简单方便。在进行图书管理实践中,如查询、借书、还书、录入等环节中,都较多地利用代码,使用鼠标就可以完成,这样一来就使得图书管理的各项工作变得非常的方便。

4.2纠错能力强。软件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到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发生错误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率,提高管理效率,对数据进行检查和纠错是十分必要的。本系统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能够很好地避免错误操作。比如在借书、还书、数据录入、查询等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对错误操作进行提示的窗口或对话框,如果管理人员出现错误操作,这些程序中设置好了的窗 口或对话框便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更正。该系统强大的纠错能力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方便了管理实践,提高了管理效率。

4.3数据转换方便。数据库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建立数据库既要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要减少不必要的多余数据,在系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个模块的数据之间的联系,促进数据交换,推动数据共享。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将各个模块的数据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交流和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方便了管理工作。如在期刊目录的录入方面,可以将期刊目录扫描并转化为文本文件,然后利用复制技术将所选文本粘贴到期刊目录录入窗口即完成录入工作。该系统方便的数据转换功能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很容易地实现了数据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4.4结构合理简明,功能齐全且实用。本系统的开发充分考虑到了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满足图书管理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了结构合理简明,功能齐全且实用。该系统结构合理简明,便于操作,符合管理简便化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该系统功能齐全,拥有设置功能、录入功能、借阅还书功能、查询功能、备份接收文件功能、数据整理功能,这些功能不仅满足了图书管理的实际需要,而且实用,有利于推动图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图书馆是人们阅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非常重要的场所。为了满足人们阅读的需要,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将图书馆向越来越多的读者开放,满足大家摄取知识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发挥图书馆的最大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过于陈旧,落后,效率低,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图书管理的需求,因而,开发科学的管理系统并运用于图书管理的实践中去是人们不能回避的新课题。而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先导的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也给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契机。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图书管理系统,开发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推动图书资源共享,满足读者需求,将图书管理的各项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和更加高效。

6.该图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的效果

该图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清晰的界面简化了管理工作,使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便利地更新图书资料和管理内容;快捷的借书还书功能推动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健全的查询功能方便了读者和管理人员的查询,使他们可以迅速地了解有关图书资料的各项信息;独特的系统功能使繁琐的图书管理工作变得简单轻松,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设备的改进,图书资料的借阅可以进行条形码处理,读者借书可以实现IC卡处理,这样,图书管理工作便会更加方便,图书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向自动化迈进。

7.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的要求在提高,图书管理系统也会不断的升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将是未来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而提高图书管理系统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因而,我们在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中,要时刻关注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升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推动图书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进一步提高现代图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亦强.资料室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2,(5)

[2]邓腹娥.系级资料室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3)

第9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创新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所以,学校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和运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实现图书馆里的信息化技术,是学校进行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图书阅览者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有效实现了现代化教学质量的要求。所以,快速运用信息化技术到图书管理中,是学校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改进图书馆落后的管理方式,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读者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1 现代信息化图书管理的优势

1.1 图书管理服务方式单一

图书馆是学校的服务部门,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资料和查询服务。当前,很多学校的图书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相比于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来说,图书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图书馆的整体硬件配套设施普遍落后,硬件与开发商运用的软件不匹配,信息化服务功能无法发挥。而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高,出现了多种图书管理模式,如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服务方式和渠道,还有效地为学校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管理成本。

1.2 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与优化了更多图书资源

传统的图书管理内容有限,只包括图书、期刊等这些纸质资源,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扩大了资源的范围,可以利用更多的网络资源,且内容涵盖广泛,便于搜索、查阅。但信息资源的建立还不成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不健康资源、垃圾信息、网络病毒等等,很容易产生资源的丢失。所以,规范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也是图书管理的重要内容。

1.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图书管理资源分配不合理,包括工作人员的职责分配,如平时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只需要几个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看管与整理,而有时还要搬运大量的书籍,这就需要较多的人手,所以,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简单、便捷的管理方式,利用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管理,减少了的人力、物力的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1.4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藏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模式落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图书管理的新模式,且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包括书籍报刊、互联网、光盘、电子图书等,都可以成为现代图书管理的内容,为图书阅读者提供了更多信息资源和新的形式。但存在着一个问题是,多样化的图书形式花费的成本也同样增加,这也是信息技术应用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何在实现信息图书管理中,最优化配置资源。

2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利用较多的信息技术,还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是一项较为巨大的工程。包括信息基础结构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等,具体内容如下:

2.1 不断提升图书馆中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

首先,根据当前学校图书馆建设情况和建设需求,购置更多的信息设备,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配套设备、信息查询、管理软件等,只有从硬件上得以保障才能进行软件的更新,从而实现整体信息水平的提升。为了图书馆的扩大建设,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不仅用于提高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图书馆的环境改善。并结合管理者的使用需求,构建和研发完善的设备使用系统与管理维护制度,确保图书馆的管理秩序,及各项信息设备的正常工作。

2.2 建立图书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流系统

图书管理是为了提高图书等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坚持“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的原则,建立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自动化资源管理,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在图书管理中,结合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开发更多网络资源、电子图书及开设各项知识论坛等等,并广泛征集管理意见、师生需求等,实现现代图书馆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区域集群化管理的模式,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系统图书馆分别建立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大大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构建完善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全面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构建强大的图书管理系统,不过当前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只能实现本地域的图书资源管理,所以,应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各种信息管理软件,筛选有效信息,排除信息垃圾。信息系统还要包括安全的个人图书资源共享模块,给每位有资格的使用者提供账号,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安全和风险防护。为了实现电子图书的管理和收集,建立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作为各项信息的储备系统,并连接不同形式的网络远程服务,借助各种网络终端技术同各地的用户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检索以及资料查找等服务,建立图书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有效沟通,满足不同读者的要求。

2.4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障图书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学校要加强图书工作者的专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是图书馆选拔专业的图书管理方向的人员,并针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需求,对管理人员展开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的意识及素质。其次,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包括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等,从根本上转变图书管理人员的观念。

2.5 设置图书管理的电子办公室

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电子水平,建立多种自动化电子图书、信息的整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对图书的查阅、分类、保管等工作,分析当前使用率最高的图书,并有效分析和预测各项图书资源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并筛选出畅销图书、各方面的图书等,有利于D书资源的查找。引进更为完善和大型的信息化网络系统,不断完善电子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尤其是图书资源的自动更新功能,保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正确性,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充分体现出信息图书管理的优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显示出了更多的优越性,也不断促进图书管理向着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图书管理的工作中,要充分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各项工作都要秉着为他人服务的态度,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利用和信息的管理。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应本着信息技术是关键,节约成本的原则,优化配置各项信息资源,制定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全方位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永鹏.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若干建议[J].知识经济,2014(15).

第10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各行各业都充满了活力。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让这个时代焕然一新,使得人们充分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魅力。在图书管理中,也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而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正确认识技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缺乏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使得一些传统的图书馆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实现。与过去不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当前的图书管理不能够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要,那么图书馆的影响力就会减弱。在实际图书管理工作,不少图书管理员忽视了读者需求,仅仅从扩大藏书规模来划定图书管理的重点,也反映出其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淡薄,不利于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另外,这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的淡薄在一些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为突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些地区的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根本不能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紧迫性。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图书馆若想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必须具备配套的管理机制。但是从目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来看,现存的管理机制较为传统,并没有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与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格格不入,也难以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图书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分工模糊,信息化管理理念欠缺,各个图书数据库之间相对独立,不少图书资源被闲置等。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图书信息化管理机制,从而满足图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资源无法实现共享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是当前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的一个重要体现。举例来说,当读者进入图书馆,其想要从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但是图书数据资源的检索工作没有落实,导致读者根本不能及时获得自己的图书资源。同时,也无法在实现资源的共享。

(四)图书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环节,图书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不少图书管理人员不仅观念较为落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能力也十分欠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其不懂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不会使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图书管理工作。

(五)专业化管理资源欠缺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专业化的管理资源,如果管理资源欠缺,那么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就会举步维艰。专业化管理资源包括资金,设备配置以及人才配置等方面。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专业化管理资源的配置不仅欠缺,而且并不均匀。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其专业化管理资源相对丰富,其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显著。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专业化管理资源的欠缺十分明显,进而无法满足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导致我国整体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二、“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数据资源整理效率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图书管理人员开展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如果采用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工作人员不仅要面对巨大的数据处理压力,而且极易在工作中出现错误,从而降低图书管理的质量。但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帮助图书管理人员降低了图书管理的难度,可以保证了其工作效率。当图书馆数据资源整理效率提高时,也能够确保图书信息的时效性,进而赢得读者的喜爱,提高读者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发展过去,图书管理工作较为繁琐,管理人员一天要进行单一工作内容的不断重复,不仅不利于发挥图书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会降低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将一些繁琐、简单的工作任务通过自动化来完成,不仅能够解放图书管理人员,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其他工作的开展,也体现出图书管理服务的人性化,提高服务质量。

(三)有利于为图书信息远程管理提供支持过去,人们想要获得图书馆资源,必须要到图书馆进行借书。但是,当前在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图书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够与图书管理人员进行线上交流,为读者的借阅提供便利,也有效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程度,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关于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探讨

(一)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基于信息化管理意识,相关人员才能自觉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为了帮助人们从思想意识层面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把握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让图书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第二,要进行误区的重要解释,明确人们在思想层面的误区,针对误区进行解释,从而帮助人们解决困惑。第三,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当前的信息平台,借助微信、微博等开展图书信息推动服务,稳定读者。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读者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读者画像,实现针对性推送。

(二)重视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如果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那么其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则很难发挥作用,甚至会阻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否过关,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有效推动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首先,要明确当前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和能力,还要对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有一定的了解,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流程,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从而满足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其次,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不仅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还要开展在岗培训活动,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资源配置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如果欠缺专业技术,欠缺技术人才、设备等,信息化建设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要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及时进行新技术的引进更新,定期更新设备软件,做好人才的引入工作。管理的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离不开思维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实现图书馆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必须竭力营造良好的资源条件,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四)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忽视其服务质量,做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满足读者更多的需求。因此,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中,要做好引导服务工作。例如,当部分读者对于数字化资源的难以接受时,图书管理人员要合理引导,积极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让大家在活动参与中正确认识数字化阅读,从而优化人们的阅读习惯。另外,在进行软件设计时,要考虑到便捷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发挥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化;个性化服务;图书馆管理;创新

图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在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创造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管理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

在信息化时代,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来说,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说,个性化服务指的是服务时空、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因此,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图书馆等机构要根据不同个体的需要提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特定图书及相关信息。

一、开展个性化服务是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献信息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态势,不仅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而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这种不断增长的海量信息与人们信息利用中的困难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这就对图书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化时代的图书服务要更加具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读者对于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图书信息服务。一方面,人们对于图书信息需求的差异性要求图书管理及服务的个性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读者由于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兴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于图书及各种文献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特征。这种需求的变化就要求图书文献信息服务必须要转变服务方式,从过去着眼于满足一般读者的普及型服务方式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方式转变。另一方面,图书管理观念的变化促成图书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图书管理工作中也在强调要“以人为本”,而要在图书管理及服务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与服务意识,积极关注并尊重读者及客户的实际需求,真正按照读者的图书资料等信息需求开发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以充分满足读者对于图书等信息的个性化需要。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就是要通过根据读者的行为、兴趣、爱好等各种信息为他们量身打造出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及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机构重视做好个性化图书信息的服务工作,为广大读者获取知识或图书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全新的个性化图书信息服务体系。

二、图书馆开展个性化图书服务的方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管理工作如何在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机制,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开发用户信息数据库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做好个性化图书服务工作,开展个性化服务,图书馆等图书服务机构一定要在掌握和了解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兴趣、职业等,这是开展个新化图书服务的基础。在掌握和收集读者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开发和建立读者信息数据库,并将其作为对读者进行个性化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和依据。在此基础上,要认真做好读者个性特征数据结构的设计及数据的分析,要确保读者信息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因为这些数据决定着个性化图书信息服务的科学性。

(二)深化图书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图书信息咨询与服务机构,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对馆藏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图书信息服务。一方面,加强图书信息资源的系统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图书馆内部各种图书资源之间的联系,更要强化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出版社等机构之间的联系,推动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图书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图书信息提供体系建设。提供个性化图书服务是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图书馆要开发个性化图书资源和信息产品,就要注重对图书等各种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精细化处理,以满足读者的专业化与个性化的要求。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信息化条件下图书管理及服务的重要职能。但是,由于读者在处理图书信息方面的能力有所区别,造成了图书管理及服务系统自动检索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信息化时代的图书个性化服务,需要图书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参与和协助。图书馆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制定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检索策略,以提高图书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切实围绕满足读者的真正需要这一服务主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解图书管理及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图书信息的个性化服务质量。

(四)认真做好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信息化时代的图书管理离不开专门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技能。因此,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安排图书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或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要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及信息化管理能力等的培训与考核,切实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管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并做好个性化图书信息的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为广大读者获取知识或图书信息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付永华,周九常.我国图书馆知识共享调查分析报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

[2]徐菊香,黎明.新形势下的图书信息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7).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管理;信息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36-01

图书管理工作集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但是这种服务的实现是通过加强各种资料的搜集收藏等形式间接实现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图书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是坚守原来的传统方式管理,还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这毫无疑问,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改革,需要进行充分的优化。

一、加快形成信息化的图书管理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的加深,各项工作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管理也逐渐成为现实,并且在逐步的完善。要形成信息化的图书管理的形式就需要对一些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进行分类。这是各种形式的图书管理的基础。在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就要做到工作程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此就要做到在图书信息扫描到计算机之前,就要对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表示,努力做到不漏不重。否则信息化的图书管理也会失去它的效率和魅力。因此,要加快形成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方式,就必须重视一些基础工作。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得以应用,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所传递的信息具有迅速及时、方便快捷的特点。同时它也涵盖了多领域多学科的信息,是一个综合开放型的信息资源库。这样的资源优势可以被图书馆加以利用,用来弥补传统图书馆在藏书量及藏书内容等方面的不足。图书馆在加强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方式方面的同时还要重视自动化建设和管理上,要充分利用一些网络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快形成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方式和自动化建设。

二、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之前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方式比较被动,基本上是在苦等读者的到来。服务效率低下,意识淡薄,管理服务人员工作比较懒散,这些都是传统图书管理突出的问题。要建立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就要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这就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图书馆新刊到位后,就要组织人员将这些刊物进行编号盖章,做好统计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读者能够阅览到。在服务时间方面,可以采取提前开馆,晚一点闭馆的方式来延长服务的时间。在周末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单天开放还是周六、周日都全天开放。在服务范围方面,可以将服务范围扩大的检测网络、复印打印等方面。另外,学校图书馆向来是只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与社会完全失去联系,这样的单向的服务方式不利于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极易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为此,在图书管理方面,管理员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大众服务的思想观念,提供除了供读者阅读方面的服务,还要提供信息决策咨询方面的服务,最终实现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的利用和产生,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综合素质。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文化知识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这些素质就要从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服务手段等方面人手。具体来说就要做到: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勤奋工岗敬业;努力学习图书管理方面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加强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度,并以此来评价管理人员的绩效;加强在信息搜集的速度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一些科研项目进行科学地研究,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主动接受学习一些新的技术和学科知识和相关方面的业务培训;只有掌握了图书管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和与图书管理有关的新方法和技术,才能够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学以致用。在继续学习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实际,采用灵活的形式深入实际地加强研究和学习。图书馆的相关领导层可以组织员工,采用集中培训或者是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培训力度,也可以结合员工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自学有关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也可以在那些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图书管理人员当中挑选一部分,让他们到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培养他们成为图书馆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

四、优化图书管理体系

(一)优化用人制度

长期以来,在图书管理方面的人才任用上,一直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一些有能力的人得不到真正的利用,这样的管理用人体制严重的阻碍了人才的成长。要做好图书管理方面的优化工作就必须优化用人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竞争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人才任用上要有主动性和选择性,选择那些有才能的人才。破除“论资排辈”的框框,反对只根据关系来选择人才的方式。在具体的选用人才时,要结合文化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因素,给予与适合他们自身发展水平相符合的职位。在工作中选用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和员工收入与绩效挂钩的体系。努力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轮岗制度。制定一些关于人才破格提拔和奖励业绩突出的人才方面的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用人方面的制度进而优化图书管理的体系。

(二)改革图书管理体制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规律,图书馆方面的管理也要按照图书馆工作的客观规律展开相关的管理工作。图书管理的目标的实现和图书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都依赖于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综合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因素。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就要结合图书馆软硬件方面的实际情况,控制采购的成本,向社会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五、结束语

由于的图书管理形式的千差万别,所以在信息化条件下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所提出的四种优化方式也是针对需要迫切改变的方面提出的。其他的优化方式还需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进一步的发现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邢海棠,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浅论[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