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重点

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重点

时间:2023-08-02 17:1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重点

第1篇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术后并发症;护理

甲状腺疾病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而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甲状腺本身解剖位置复杂,重要血管神经多,手术易损伤,可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危及生命。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实施甲状腺手52例,经积极预防、观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5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1±5.3)岁。所有患者经均临床及各类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疾病,且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并采用甲状腺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各类甲状腺肿瘤3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乔本病3例

1.2结果 5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共4例包括1例出血1例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1例甲状腺危象1例手足抽搐 经积极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恢复良好无患者发生窒息、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心电监护72 h,指导采取合适的舒适,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并重点密切观察和检查引流管是否存在脱落、扭曲或堵塞等异常,避免因分泌物引流不畅出现血管神经压迫相关性并发症。定时观察切口敷料洁净情况,一旦发现渗液、渗血、异常肿胀,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2神经损伤的护理 喉返神经损伤时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失声,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对于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患者,耐心做好安慰、解释等心理护理工作,缓解患者紧张睛绪;同时告知患者缓慢进食流质饮食,并协助患者,防止发生呛咳。喉上神经损伤患者会出现发音低钝、进食呛咳,为防误吸,嘱缓慢进食。

2.3手足抽搐的预防及护理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足抽搐的几率在 3% 左右,导致这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甲状旁腺受损造成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功能衰弱。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麻木及手足抽搐,严重者则会导致窒息性死亡。该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办法有:①确保手术做的规范性,防止出现不必要伤害;②当患者的抽搐发作时,可实施 15~20 mL的15%氯化钙或者是葡萄糖酸钙的静脉注射,从而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③出现该并发症的患者,应注意多食用例如海洋产品、豆腐等富含高钙低磷的食物。

2.4甲状旁腺损伤的护理 甲状旁腺损伤患者该并发症是由于甲状旁腺损伤引起的低钙血症所导致的一系列非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口周感觉异常抽搐等现象出现上诉情况时予以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 mL同时嘱患者食低磷高钙饮食

2.5甲状危象的护理 多见于术后 12~36 h,一般表现为高热,脉搏细数,烦躁不安,甚至出现谵妄昏迷,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护士应注意上述症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

2.6呼吸困难和窒息护理 甲状腺手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便是呼吸困难和窒息,其多在术后48 h内发生。引起这一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切口内出血对气管造成压迫,喉头水肿,气管塌陷,痰液受到阻塞,双侧的喉返神经损伤等造成。护理中如果发现患者出现颈部感到紧压,切口大量渗血出现,呼吸较为费力,气急,心律加快,甚至出现窒息等情况时,应及时向医师报告,请医师指导操作。护士可以首先将床边切口缝线拆除,是切口敞开,把血块去除。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应送到手术室进行止血。因痰液造成堵塞者应先将痰液吸除,无效者再行气管切开或者插管于气管的操作。在术后的48 h内应避免患者过多的活动和谈话,防止切口内的出血增多。对于术后痰液不易咳出的患者,应帮助并鼓励其进行雾化吸入或者咳痰。

3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而对于各类甲状腺疾病,其手术治疗则被临床公认是最理想的治疗手段。此类手术相对于其他手术难度较低,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是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手术并发症也是导致影响手术及治疗效果较为严重的因素之一。通常的手术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及甲状腺危象几类,而针对此几种并发症的特点及引发因素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则能有效降低其发生概率。术前精细的呼吸道护理,术中完善的操作,尽可能的减小患者创伤程度,术后尽早的进行发音观测,可有效预防及发现喉返神经损伤及出血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各种因素,尽可能的实施专业系统化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云,杨光瑛,陶艳萍.甲状腺手术前后护理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2).

第2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 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术后疼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间诊治的56 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8 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28 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对术后疼痛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48h、72h 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出现副反应的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术后疼痛患者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的缓解疼痛,提升治愈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甲状腺肿瘤;术后疼痛;应用分析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大部分患者为良性疾病,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治愈。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已经将术后疼痛例入到生命体征之中,作为第五个生命体征而存在,逐渐被临床医生所关注[1]。术后疼痛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感,而且还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情绪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密切,对患者实施术后疼痛控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这是每个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我院选择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间诊治的56 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对其护理措施缓解术后疼痛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间诊治的56 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年龄在28~62 岁之间,平均为(43.5±2.3)岁;所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次研究。将所选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合理安全患者的作息时间,依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后期的功能锻炼和恢复训练等。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治疗进程来制定护理责任制度,每个在岗的护理人员都要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所担负的责任[2]。护理内容主要有:(1)患者治疗前的护理。患者在进行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见擦汗,假如结果存在异常应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向患者说明甲状腺肿瘤的基本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让患者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同时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患者不必过于紧张,只要积极的配合医生诊治就可以,要引导和教育患者多与医护人员沟通和交流,早期发现异常情况。(2)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在实施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全力配合医生工作,假如术中出现意外情况不可慌乱,要冷静面对,将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3]。(3)患者术后的护理。术后患者充分休息,护理人员合理安排床位,避免伤口出现感染,如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护理人员应咨询主管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应用药物止痛,也可以采取按摩的方式来缓解疼痛。告知患者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清淡的饮食,制定合理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复查。

1.3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 系统软件,用X2 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48h、72h 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出现副反应的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是人体内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性肿瘤,最近几年,临床发病率明显升高。大部分甲状腺瘤患者在发病初期是良性病变,但是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延误不治,就会逐渐的发展为恶性肿瘤,最终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现今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来治疗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多能够直达治疗部位,提升治疗的有效率。然而,术后疼痛始终是一个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因一些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较高,因而术后受到疼痛的折磨,身心疲惫,怎样降低和缓解患者的疼痛是临床医生的研究重点。现今临床上主要运用药物来缓解疼痛程度,但是长时间的应用药物止痛,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甚至一些患者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最终无法戒除,让患者承受更大的痛苦[5]。综上所述,甲状腺肿瘤术后疼痛患者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的缓解疼痛,提升治愈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通讯作者:于婉燕)

参考文献

[1] 黄亚青, 张红. 疼痛联系护士在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中的作用[J]. 江苏医药,2011,20(04):741-742.

[2] 曾燕, 韦喜艳. 术前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23(02):964-965.

[3] 李彦, 赵玉兰. 肿瘤化疗患者PICC 置管护理研究现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2(17):745-746.

第3篇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心理特点;护理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对普外科各疾病症状的处理具有优越的疗效。新时期医疗研究显示,除了对普外科患者采取整个的手术操作外,还可适当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稳定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保证术后能以加快病情的有效恢复。本次研究对我院的80例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为随机性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一共8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5.2±4.0岁;其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48.5±3.5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42.8±2.6岁。80例普外科患者中,肝脏20例,25.0%;胆道10例,12.5%;胰腺18例,22.5%;胃肠12例,15.0%;其它(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20例,25.0%。

1.2 方法

1.2.1 分组 此次选择的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采用随机分配方式,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两组普外科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 护理 观察组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除了正规操作外,40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判断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作用。

2 结 果

根据普外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几种心理状况,包括: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四种,手术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病人的心理状况,见表1。

本次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心理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常用的病症处理方法,也是彻底清除病根的最有效方式。随着医疗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除了按照标准规范实施治疗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均实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1 普外科的常见疾病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1]。有的医院甚至将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一般来说普外科包括的疾病有:颈部疾病、乳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腹壁疾病、胃肠疾病等。目前,国内对普外科疾病处理多数选择手术方式,由主治医生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以综合处理普外科病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3.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意义 常规普外科手术操作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治疗措施也不容忽视,双方面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2]。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次观察组40例接受心理护理,其主要目的在于:①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③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④缩短患者临床治疗的时间,使其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在心理上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治疗费用的开支。

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3]。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本次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4 结 论

总之,护理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将其运用于普外科手术指导可取得良好的辅助疗效。通过本次两组患者对比,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是围手术期病人多见的四种心理特点,制定且实施综合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恢复,病情恢复期缩短。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普外科常见疾病及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J].临床护理学,2011,15(12):37-39.

第4篇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内出血作为胸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危害病人生命。手术后的24 小时内是胸腔内大出血的频发期,这段时间要求护士对患者的各种状况高度关注,密切观察,出现特殊情况及时汇报,以抢的最佳的抢救时机。

关键词 胸部肿瘤;术后;内出血;护理

胸科手术之所以经常并发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其手术解剖面广,创伤比较大。胸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胸部肿瘤切除术,内出血同样是其常见并发症,所以,抢占最佳抢救时机对病人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对20 例进行胸部肿瘤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高观察判断胸部手术内出血情况的能力,其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2012 年, 我院一共实行了728 肿瘤开胸手术例。手术后发生内出血16 例,占开胸手术的2.19%。其中6 例肺癌, 5 例纵隔肿瘤,5 例食管癌。年龄27-73 岁, 平均年龄为64 岁。

1.2 术后出血的征兆及体征

术后出血的共同特点是休克,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发白、血压下降、浑身冷汗、心律加快等,急救措施主要是输血、补液,使血压回升。急救措施之后,有的患者血压再次出现下降,每小时高达100ml 的胸腔引流量,持续5 小时,超过800ml 的出血量,出血量最高的超过1800ml。首次手术后7 到8 小时内进行第二次手术,止血后血压稳定,24 小时内,胸腔引流不超500ml,3 天后,心率低于90 次/ 分钟。其中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强求无效,15 例抢救有效。

1.3 术后出血原因分析

(1)胸部手术创面大,易造成胸腔内的大面积粘连,毛细血管渗血严重,而手术部位又与心脏和大血管较近,手术后变化的胸腔负压也可导致胸腔的内出血。

(2)胸腔肿瘤与其周围的组织粘连一体,分离困难,手术易造成毛细血管的大面积损伤,另外由于手术粗略,止血和缝线不彻底等,都有可能造成内出血。

(3)常见的出血或渗血点为肋间血管、胸骨切口、支气管动脉、膈肌粗糙面等,但有时开胸止血时仍会找不到出血点。

2 讨论

2.1 开胸术后24 小时内出血特点

循环功能不健全和出血造成的休克在手术后的24 小时内是高发期,并且胸腔的内出血是外表所观察不到的,临床显示,手术后的6 小时内出血率较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对病人做血压和脉搏方面的检测,更要时刻注意病人有没有面色发白、冷汗等情况的发生。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输血和补液的过程中,内出血的先期表现多为心律加快、出虚汗、皮肤湿冷、面色发白、情绪躁动不安、血压降低、尿量少等,在进行了快速的输血与补液之后,如果血压很快又降低,则基本可断定为内出血。所以,对血压和脉搏的检测要保持在每次间隔15 分钟为佳,最长不能超过30 分钟。

2.2 胸腔引流量的观察

胸腔的引流量在手术后会随着时间的加长而逐渐减少。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述的症状,并且胸腔的引流量在起初不超过200ml/ 小时,而在3 到4 个小时之后,引流量突然增加,则患者即为内出血。因此,在进行胸腔的闭式引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要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并做记录之外,还要重点观察引流液的性质,观察引流液内是否有凝血块,对胸管要经常性的挤压,使管内阻止引流液流出的血块及时排出。

2.3 休克输液的护理

血容量过低是造成本组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我们的抢救经验是:抢救过程中,要确保患者身上的输液通道超过两路是畅通无阻的,静脉留置针选取粗号为佳,并且固定要牢固,同时将患者的输液肢体固定牢固,以确保躁动的病人不会脱落针头,从而使液体快速进入患者体内。

2.4 升压药的应用

升压药要有专人负责,并根据病人血压的变化及时的对速度和浓度做出调整,对监护仪上的血压和心率密切观察,血压最佳值为90/60mmHg。升压药主要用来保持患者的血压稳定,不可因为过高的血压导致创面渗血的加重,也不可因血压过低而达不到升压的作用,最主要的,及时找出休克原因并进行治疗。

2.5 心功能不全, 液体量不足

患者无尿或者尿量过少等情况也是判断内出血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患者的尿量按小时准确观察也是判断其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一个关键,对尿量的观察必须以小时为单位进行,不可只观察数小时之内的总尿量。若尿量较少则证明入量过少,此时应将输液的速度加快。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相互结合观察,我们才能够诊断患者是否为内出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小结

胸腔内大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 小时内,护士在此期间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综合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计算其休克指数、观察气管位置变化、胸腔内引流液量的大小、实验室检查结果趋势和尿量的大小等,对胸腔内出血做到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及时、抢救及时。严密的观察和发现的及时是抢救术后内出血的关键因素,及时的将干扰因素排除后进行确诊,进而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挽救患者生命,如此一来,就对负责监护室的护士提出了更高的业务素质要求,并要求其反应速度快、观察力强、记录患者病情详尽仔细,从而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抢救成功率的高低还与医护人员间的协调配合密切相关。

(通讯作者:刘春芝)

参考文献

[1] 温东东, 邓卫兵, 赵俐等. 高龄肺癌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10):228.

[2] 杜贾军, 彭忠民. 胸外科并发症学[M].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289.

第5篇

【关键词】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术后随访;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72-01

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又作为一种应激原,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对内分泌和循环系统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治疗能否成功。为此,我院通过开展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的健康恢复。这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与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调查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择期手术患者236例,其中男132例,女10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5岁。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18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传统的手术室工作程序,在手术前一天接到手术通知单。按通知单准备手术常规物品及特殊器械等。在手术当天见到患者,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嘱患者配合手术,并作好术中记录,术毕将患者送回病房。

1.2.2 访视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

1.2.2.1 术前访视:

1.2.2.1.1 访视时间为手术前一日下午3时以后,因这个时间段患者午休已过,各种检查结果已回报。由手术室高年资护士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时间一般15-20分钟。

1.2.2.1.2 访视内容:

1.2.2.1.2.1 查阅病历。核对访视单上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麻醉方式。了解与手术有关的项目如生命体征、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月经史、交叉配血情况、手术部位备皮情况、传染病化验结果,以便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2.1.2.2 做好心理护理 。到病房与患者交谈,先作自我介绍,并说明来访目的,交谈时态度亲切、和蔼,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如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怀疑手术的效果,担心术中术后疼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耐心、详细地进行解释,同时还利用其他术后患者的现身说法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以放松的心情配合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

1.2.2.1.2.3 做好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术前12h禁食,4-6小时禁饮。取掉假牙和饰物,不化妆、不涂口红,不需要留置尿管者进手术室前请排空膀胱。解释手术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如甲状腺手术、股骨颈置换手术等,因用别的无法进行手术,患者只要放松,主动配合,是能够承受得了这种的。征求患者是否使用镇痛泵,减轻术后疼痛。访视过程中,对于患者提出的特殊问题,比如癌肿是否清除,是否会复发等,应与医生的回答相一致,切忌含含糊糊,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1.2.2.2 术中护理:术日晨早上交接班时由高责护士将术前访视患者的特殊情况做重点交班,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同时亲自到病房迎接患者入手术室,与患者进行交流,如:询问昨晚睡眠情况,关心患者的冷暖,减少不必要的暴露,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进行麻醉前,患者的心理紧张达到最高峰,此时,可以轻轻握住患者的手,让患者感到有安全感,从而缓解其紧张情绪,[1]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2.3 术后随访:一般于手术后2-3天进行,通过了解患者精神状态、体温、伤口疼痛及渗血渗液情况,对术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宣教。另外询问患者或家属对手术访视的态度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都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对照组因术前手术室护士未与患者沟通,造成患者不良心理自觉症状。表现为进入手术室后感到陌生不安、认知缺乏、恐惧者94例,占本组80%。安全感缺乏、感到孤独无助者83例,占71%。访视组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消除对手术的焦虑及恐惧,在心理上获得了安全感。在进入手术室后基本上能够克服不良的自觉症状,积极地配合麻醉及手术者112例,占94.9%。

2.2 两种方法对麻醉效果及手术配合的影响:对照组患者由于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导致情绪和行为不稳定,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其中有2例严重者必须终止手术,占本组1.7%。访视组均能积极配合医生,使麻醉、手术顺利进行。

3 结论

3.1 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的目的和意义是要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的不安与恐惧及帮助其维持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因此围手术期不良心理自觉症状的减轻以及应激性生理反应的改善可以作为评价术前访视对缓解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效果的指标。本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心理自觉症状中,陌生不安,认知缺乏及恐惧者为80%,说明这三种不良心理自觉症状正是我们术前访视中要设法解决的关键所在。而访视组的患者已有94.9%消除了上述不良心理症状,积极地配合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满意的效果。

3.2 增进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护士对患者的关心体贴,热情服务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由于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服务,对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这种护理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经过统计,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1%。

3.3 对护士的业务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术前、术后访视,阅读病历、了解病情及各种生化检查结果,本身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从而增强了护士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促使手术室护士不断自觉地学习业务知识 ,认识到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正常的护理工作。 3.4 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工作:过去我们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只是停留在术中的配合,只是单纯地通过手术通知单表面上了解患者的手术诊断及拟施行的手术,术中与患者交流机会很少。现在通过开展术前、术后访视,使我们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术前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术中积极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适时随访,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增进了患者与护士的感情。经过近几年来的临床实践 ,充分体现出这种模式的先进性及科学性,有力推动了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进展,全面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目的探讨观摩手术对提升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146名外科病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其观摩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能力。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后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观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摩后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维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显示,总分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均P<0.05)。结论观摩手术有助于提高外科病房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关键词:

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能力是一项涉及多项学科的应用技术,需要综合护理人员认识、实践、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大部分住院患者手术前感到焦虑,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缓解他们的焦虑水平[1]。然而临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除了来自学校教育、实习及平时的临床实践外,需要医院进行专科相关疾病的病因、机制、手术方式、手术过程等知识的系统传授,特别是对患者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2]。为了满足医院外科各专科的现实需求,针对性地提高外科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使用观摩手术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3]。本研究通过调查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找出误区,纠正不足,故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对外科临床护士观摩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了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外科病房工作的146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

1.2干预方法

1.2.1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

采用仝慧娟[4]设计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能力的变化情况。量表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维度,总体的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49和0.935,专家对量表评定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结构效度分析显示理论结构和假想结构基本符合[5]。因此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护理人员干预

外科护士共146名,每周2~3名各科护士轮流到手术室观摩手术并承担巡回护士工作,主要参与各自专科相关的手术,观摩时间为两周;手术前一天通知观摩护士计划手术的患者并且告知其手术方式,要求观摩护士查阅手术患者病例,复习相关手术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使用记录本记录复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手术开始前观摩护士向主管医生、麻醉医生、器械护士提出对此次手术存在的疑问,手术前未能给予解答或无法清楚解答的,请求术中及术后给予展示并解答;观摩过程中护士根据平日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健康宣教的改进措施,手术结束后制定宣教计划;每次观摩都要求护士制定其观摩手术的宣教计划。两周后全部手术观摩结束,护士总结所有宣教计划,回病房实施计划,宣教过中积极与患者互动,了解患者术前对手术知识的需求,发现计划不足,修改并完善宣教计划。

1.2.3护理人员测评

未进入手术室观摩前研究人员使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评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作为基线。观摩结束,回病房工作3个月后,研究人员再次使用量表对评估护理人员进行评估。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宣教能力越好。

1.3资料收集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研究人员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护理人员认真、独立逐项填写,由研究人员及时收回并进行逐一核查填写内容、问卷编号等信息,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外科病房护士观摩手术前后各发放146份问卷,回收14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146名外科护士参与本研究,年龄20~40岁,平均(26.46±4.70)岁。

2.2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得分情况

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后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观摩前,观摩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摩后四个维度中的评估维度、计划维度、实施维度和评价维度具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因素

以健康教育能力总分为因变量,以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情况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按入选变量的检验水准为0.05,剔除变量的检验水准为0.10,总分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3讨论

3.1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在发挥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研究者主要采用问卷法多角度、多方面对护士健康能力进行评价[6-11]。马春红等[12]的调查发现,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态度积极,但专业知识、健康教育技能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杨晓宇[6]对新疆某军队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现状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强化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理论知识及技能。徐瑞等[7]调查表明,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评价较低,大部分患者不认可所接受的健康教育。本研究利用观摩、参与手术的方式对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进行培养,受到了外科护士的普遍欢迎。98%的外科临床护士认为在参与、观摩手术后,不仅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无菌观念,对脏器的解剖部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在本研究健康教育能力调查中,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有显著提高。与前期研究证实产房护士观摩术后健康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一致[13]。

3.2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对患者的作用

外科患者起病急,症状明确,病程长短不定,大多数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特别近几年,新仪器、新技术、高难复杂手术的广泛开展,对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通过观摩、参与手术的过程,手术前后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患者重视相关问题,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本研究显示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及总分上存在差异。因此,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因素的最有效手段。在评估方面,护士通过术前广泛收集手术信息,参与术前谈话,术前准备,陪伴患者入手术间,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医生、手术护士及麻醉医师,不仅减小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即将要进行的手术过程,还能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1]。在计划方面,通过观摩手术,了解患者的术中状态,护士在健康教育时,能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制定方案,如能够考虑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术中的特殊性,在术前拟定计划时更加注重的训练,让患者提前接受和适应。在实施方面,护士通过观摩手术,基于对手术方式的了解,在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时能够很好的把握护理要点,特别对于引流液的颜色观察、留置引流管引起的不适等问题可及时给予患者及家属正确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配合能力。在评价方面,护士能够根据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及时回顾并发现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有些患者未必能够按康复锻炼计划完成目标,护士通过观摩手术,可更清楚了解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查找相关因素,修改康复锻炼计划,从而指导患者行为向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总体上,护士通过对观摩、参与手术,使临床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层次地复习和升华了专科护理知识,提升了临床外科护士的业务素质,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在心理教育、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出院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临床护理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的顺利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3.3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健康教育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四个方面,为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提供了依据。健康教育能力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呈正相关,且根据非标准化系数可知,实施维度﹥计划维度﹥评价维度﹥评估维度,提示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在实施方面是最重要的,对患者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越到位,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越好。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为患者进行健康行为指导,且根据患者不同的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并按照健康教育的优先次序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活动,若在康复锻炼中出现突发事件,护士能够及时处理,鼓励并帮助患者在锻炼时达到熟练程度。在重视实施维度的同时也不可轻视计划维度,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考虑患者能否达到目标,在不同的住院阶段、时机、环境中,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帮助患者实现目标,促进患者康复。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评价维度也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能够纠正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患者的复述来判断健康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对于未达到的目标要及时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对评价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在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上也不可忽视评估维度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能够评估患者不同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及影响学习的因素,从而了解患者住院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

3.4健康教育在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的作用

现代医学模式在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影响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的广度、深度标准与规范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健康教育作为新兴的护理研究方向,重要作用不断体现。就外科临床而言,患者围手术期不同阶段面临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手术、如何减轻手术带来的躯体与心理的痛苦,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何有效促进术后功能的康复,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转归和预后。在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掌握这些需求特点,可帮助患者适应围手术不同时期的阶段需求,对于适应术前、术后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及有效的管理、实施办法。通过对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医院临床外科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而且对外科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项目及在职培训提供了参考。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护理人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处理疾病的能力,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真正把健康教育融入到优质护理中。

作者:吴碧昭 陈怀颖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吴碧昭.术前访视对基层医院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50-51.

[2]赵倩.临床护士参与眼科手术过程的尝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7(1):52-53.

[3]吴碧昭,黄招美.观摩手术对普通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0):119-120.

[4]仝慧娟.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8.

[5]仝慧娟,李小寒.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与检验[J].护理学杂志,2010,25(23):17-18.

[6]杨晓宇.新疆地区某军队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现状调查[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7]徐瑞,李小寒.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与他评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3):8-10.

[8]吴红梅.护士观看手术对掌握手术相关知识的影响[J].中国病案,2005,6(12):40-41.

[9]鲁群英.护士观看医生手术后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79-80.

[10]刘芝兰.护士观看心脏外科手术对提升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161-163.

[11]夏晓琨.观摩手术在外科护士素质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