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技能

地理教学技能

时间:2023-08-02 17:1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技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技能

第1篇

【关键词】读图技能 区域地理教学

从当前地理考试考题类型来看,无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图考图,二是无图考图,地图无疑是测试的核心,因为它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如何读图、析图、用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之所在,区域地理在高中阶段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地图上的信息,分为显形信息与隐性信息,提高读图效率关键在于掌握挖掘地图隐性信息的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读图技能,挖掘地图信息的习惯。从读图技能培养方面挖掘地图信息,笔者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1. 塔梯设问法

即充分利用图中体现的信息进行层层设问,以问题的形式把重、难点囊括其中,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印度农业布局”时,图中农业类型多样,隐含的地理信息也多种多样,可设问的角度也就比较多面。

设问(1):在印度有哪些农业类型,大致各分布在什么位置?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了解印度农业类型分布的格局。

设问(2):在印度,位于东北、中、西部的农业是什么类型?农业类型的这些分布特点如何体现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印度农业类型分布的区域差异。

设问(3):印度中部东、西种植作物类型有何区别?印度西部沿海的种植作物也有水稻种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可能种植在什么地形区?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影响水稻、小麦、茶叶等农作物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也有助于掌握地理环境区域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使用塔梯设问法应注意对地图的观察要体现整体性,设问的角度和方式要体现出地理事象的关联性。塔梯设问能够充分挖掘地图的隐性信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迁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和条理化。

2. 比较分析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分析法: 即将表达不同信息的同类地图整合在一起,或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性,寻求差异性。比较相同点的地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区域发展“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下面就从区域图和特征图两种类型加以比较认识:

(1)区域图的比较。在讲授亚洲时把欧洲作为比较对象,主要围绕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宏观上的比较。同时选择具有明显类比的英国和日本作为微观比较对象:如将”日本轮廓图”与”英国轮廓图”进行比较:从海陆位置上看,两个国家都是岛国;从相对位置上看,分居在亚欧大陆的两侧;从国家海岸线上看,都比较曲折破碎;从地质成因上看,日本主要是内力作用所致,,英国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从交通条件上看,两国都拥有优良的港湾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从资源构成上看,日本资源短缺,而英国自然资源则比较丰富些;从气候上看,日本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虽然都具有海洋性,但影响气候的成因不同,气候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从渔场成因来看,两国都属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但北海渔场位于大西洋东北侧,北海道渔场位于太平洋的西北侧;从国家经济发展上看,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

(2)特征图的对比。地理环境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差异性,影响差异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水分条件,影响气温和水分的因素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等进行比较。所以比较时主要围绕地理成因、极值范围、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例如,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进行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影响大,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较小,洋流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小,而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大;从分布上来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是东亚独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南美的东南海岸,澳大利亚东岸都有分布。

3、图层叠加法―加法

即将描述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地图,按知识的发展顺序与相关的原理图综合叠加在一起,找出内在联系。地图体现出的是地理要素信息,每一要素就是一个图层,把不同要素叠加在一起,可以从整体把握知识的脉络。例如,将“印度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相叠加,可归纳出不同降水条件下,农作物的类型不同―水稻广泛分布于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印度东北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棉花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的德干高原中部及印度河、恒河两大平原之间。将“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相叠加可以看出,工业城市的布局原则――加尔各答周围盛产煤铁,成为印度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同时周围又盛产黄麻,又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交通便利,接近棉花主产区,棉纺织工业独占熬头。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理教学 地图技能 培养 实践

许多的地理学家都说过:“没有地图,也就没有地理。”地图作为地理教材中的一部分,是无法被取代的,它是一个信息载体,记录着地理中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地理教学中非常直观的体现出来,也是地理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培养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很好的运用地图,不仅仅是学生学好地理课程的手段,更是中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具备的一项文化素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学者深思的问题。

一、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并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学生拥有识图的能力是地理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都知道,在老师与学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村,我国农村的中学,地理课程的安排如同虚设,很多学生在地理知识这一块比较匮乏,特别是对于地图技能的运用更加相当薄弱,许多的初中学生根本不会识图,或者盲目的看图,经常是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这种方法来学习地图。我们最主要是要让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扎实,要首先学会地图上如何定方向、看高低、量距离。要对地理的图例熟悉,学会等值线在地理中的表达方法。只有基本功牢固了,学生才能轻松的看懂地图,从地图里获取有用的信息,为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地理教材中专门有一章节对“地图”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识图有一个强化的集中训练,从而掌握基本的地理识图知识和识图技能,对地图的“语言”进行熟悉,理解图例、比例尺等涵义,学会看经纬线来识别方向,学会看比例尺并算出实际距离以及通过等高线看懂地势的陡缓情况。但是,想要真正的熟悉地图并且能够运用地图,单单靠一章节的知识讲解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地理教学的其它章节反复的分散训练,通过地形、河流、气候、植被以及经济部门比如交通、旅游、工业、农业等在地图上的分布经常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加深,逐步的对地图知识巩固,提高对地图的识别能力。

二、学会运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地理概念的能力

学生学好地理课程的方法之一是经常的运用地图,做到左图右书、书不离图 ,与此同时对课本里的插画和插图要重视,通过对插画和插图的判断来分析地理特征,把学过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进行巩固,让学生理解地图含义,从而获得相关的地理现象的知识,将教材中难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通过地图的语言说明,让学生对地理想象和地理事物形成初步概念。比如,教师在讲述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特点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弄明白“亚洲东部一月的气压和风向”和“亚洲东部七月的气压和风向”的地理图,学生会得知由于背靠着最大的亚欧大陆,同时面临着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导致东亚的冬季气候和夏季气候差异比较大,造成了东亚季风气候;同时因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以及源地的不一样,形成了此时“东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这样的季风气候的特征。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来提问作为引导,让学生在理解了该地气候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将知识进行复述,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概念和分析理解地图的基本能力。

三、加强专题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目前的中学地理教材中,专题的地图出现的次数较多,比如地理统计图的知识教材在初中的地理中出现很频繁,其中有线状态、柱状图、饼状图以及扇形图。比较常见的柱状图用来对地理事物中的一个绝对数量进行有效阐述,比如教材中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图“、”各洲的人口比较图“和” 主要国家的人均占有耕地图“等等。在地理教材中,线状图又有折线图和曲线图之分,人们经常用它来标识地理事物中时间或者地理空间的分布状况,比如我们常见的“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的曲线”、“地形剖面图”以及我们人口统计用到的“人口增长图”等等。而在地理分析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扇形图、饼状图等,它们说明的是一些地理事物的局部和地理事物的全部的一个比例关系。比如说:地形的类型比例图和中国土地地貌的类型图都是用来说明比例关系的图例。在对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所具备的特点,让中学生对地理的统计表进行绘制,并将绘制好的表进行分析和运用,在此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中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师生通过将地图手动绘制的这样 一个过程,不仅能够获取信息,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与此同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得以解决,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也相应得以提高。

四、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中学生对地理教学中的地图运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地图产生了兴趣,也就会主动的在学习中使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了良好的兴趣才会有用图的动力。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地图的态度与学生的用图习惯跟对地图的兴趣密切相关,我们的地理老师要有很好的板图、板书的技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能够在课堂里受到知识的熏陶,逐渐培养起对地图的兴趣,慢慢的养成用图的好习惯,从而热爱运用地图。

总的来说,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学生往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懂地图,怎么使用地图。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下,中学生必定会逐步掌握看地图的方法,提高看图技能。如此一来,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比较大的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必定会得以提高,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以充分的提高,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潜力才会被很好的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得以优化,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地图;地图学习;地图技能

地图基本技能是地图学习,甚至地理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读图、析图、记图、绘图等地图基本技能的学习。

1.读图技能的练习

学生在地图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缺乏读图技能。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以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时要注意图名、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对地图要有目的、多角度的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规律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准确理解地图内涵,灵活应用地图信息。

(1)掌握正确的读图顺序

在阅读地图时,先强调地图的名称,再熟悉图例。此外,不同类型的图形在阅读其内容时,具体的顺序也不相同。

①对于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图形,如政区图、地形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图。②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图形,如地球运动图、人口增长图等,可以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读图。如,在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时,从春分开始,依次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阅读。③对于表示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图形,如地理特征图、模式图等,可以采用按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逻辑顺序读图。

(2)掌握图形的基本特点

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掌握图形特点,不仅有利于读图,也是学生正确绘图的基础。例如,在阅读三角坐标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例”或“比重”。二是各构成要素的比例总和为100%。三是构成要素只是三项,不可增减。四是三项要素的数据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掌握了这些关键点,原本复杂难懂的图形变得简单明了,读图也就轻松自如。

(3)具体图形应灵活阅读

不同类型的图像有不同的读图顺序和方法,所以应根据具体的图形,结合上述方法灵活的阅读,而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去读千变万化的图形。

2.析图技能的练习

要读懂地图,就要深入分析地图,即析图。析图是在读图的基础上,力求找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所获得的地理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处理,用来阐述与图形有关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地理核心理论。

(1)地理图形要素的综合分析

地理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形成综合的地理图形,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由多个具有相互联系的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图形。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找出所给图形中标出或隐含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例如,分析某区域图时,先要在图中找出各个地理要素;其次,要说明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如纬度位置与气候的关系。

(2)地理图形要素的想象延伸

想象延伸就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一个区域中的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延伸到相邻或相似的其它区域中去。第一是空间分布延伸:①从交通干线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交通干线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城市、大江大河、地形区、工业地带……②从河流方面的延伸:区域中主要河流向外延伸,通过的主要地形区、省区、注入的河湖海……第二是季节变化延伸:①从气候延伸,分析本区域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②从水文特征延伸,分析区域不同季节的河流水文特点;③从植被、外力作用等其它方面进行延伸。

(3)地理图形要素的对比分析

对比有三个要点,一是差异性,二是共同性,三是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如对西欧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比分析,就应该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去分析。

3.绘图技能的练习

绘图是图形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绘图过程就是学生模仿、记忆、想象的过程,能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较短的时间里构建比较完整的地图系统。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例如:在学完地图三要素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张学校或家庭的平面图。学生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加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习惯和绘图技能。

4.记图技能的练习

在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时,通常需要记住地图的轮廓形状。在教学中常采用象形记忆、绘图记忆等形象思维进行记图练习。

(1)象形记忆法

象形记忆法就是指将简单的图形通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发挥想象将某些地理事物与其相似的事物形象比拟,运用形象来记忆的方法。例如,黑龙江省像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天鹅的故乡);陕西省像一个蹲着的兵马俑(秦兵马俑出土之地);云南省像只开屏的孔雀(我国著名珍奇动物孔雀产地);世界的大陆部分形似倒置的三角形;巴西和印度的轮廓是三角形;山西省似平行四边形;吉林省如三角形等。

(2)分解组合法

对于复杂的图形,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而熟悉的部分,便于发现其地理事物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也便于学生对图形的记忆与分析。例如,非洲大陆可分解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的组合。

(3)绘图记忆法

在地图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直接在空白图上填写地理事物外,更要学生以空白图作为底图,先绘空白图,然后在图上填写内容。这种先绘图再填图的练习方法不仅能牢固地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也能帮助记忆区域轮廓。

第4篇

学生可以通过地理课程,深人认识地球的构造、中国和世界的版图、重要的气候和气象以及自然现象等诸多地理知识。学生还可以更加深人地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地理技能,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地理科学素质,并且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地理情况,从而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到处都能接触到石头,随时都观察到地理现象,但是通过地理课程,才形成更加科学的地理知识。因而学生知道那些普通的石头有什么神秘之处,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地理课程充满感悟和反思,还充满惊喜和好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对地理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地理课程摆在准确的位置上。从小学到高中,地理总是作为一门副科,而远远没有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科那么重要。所以,地理教师也忽视了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把这门课程当做例行公事。而且学生也没有注重地理学科的学习,因为地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且到了高中阶段,文科和理科分开之后,理科都不会学习地理课程了。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并不是十分重要,把地理当做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学科。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地理学科的情况下,地理教学自然不会发挥应有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地理教师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上还有所缺陷,而且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即使有些地理教师在地理知识和技能上的水平比较高,但却缺乏地理科学素养。大多数地理教师只是纯粹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地质的分布,洋流的类型,暖流冷流的方向等死板的书面知识。地理教师忽视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之后,也无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学生会对地理产生厌恶情绪,不愿意学习地理;最后,地理教学的方法比较落后,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我讲你记的形式,无法突破。地理教学缺乏实践活动,总是限制在课堂内,而无法走出课堂。而且地理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更新,缺乏时代的新特点。

3、地理教学的可执行性策略分析

3.1地理教学应该引起多方的重视

从小学到高中,不管是什么阶段的学校都应该重视地理学科,着力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学校对地理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够把地理教学落到实处。地理教师应该改变副科就不重要的观念,认识到地理教学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其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教师的意识和观念影响到学生如何看待地理学科,如何对待地理学习。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感染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准确的学习观念。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联起手来,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够共同支撑起地理学科的一片蓝天。

3.2地理教学应该注重体现实用性

地理学科以实用性为主,所以地理教学应该突出其实际效用。这就需要在教师在安排地理教学时,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学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地理教学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在讲授各种岩层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找寻相应的岩石样本,并且观察和记录不同岩石的特点。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和探索,比在课本上观看岩石图片和知识要点要有趣得多,也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地理实践调查,走出课堂,到真实地理环境中感受万事万物。教师应该努力挖掘地理知识中的实际用处,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也能掌握一定的技能。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地理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近年来,传统的地理教学受到中考指挥棒和高校地理专业较少等因素的影响,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数轻创造,在启迪学生的智能和重视学生的个性方面显得很薄弱,导致中学地理教学始终处于尴尬地位,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应有的技能,因而使得地理教学在平稳和求精中得不到可持续发展。所以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下面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影响因素、遵循原则、实施方法和注意问题等方面浅谈

一下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

一、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归根结底还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纵观之,地理学是一门专业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时空规律的科学,在当今的中学学科体系中也是一门生命力极强的科学。中学地理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有关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培养认知能力、实践能力,逐步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并形成对这些问题采取良好行为方式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念,从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学生而言当然首先应该较全面、较系统地接触地理知识,从感性上培养学习兴趣,逐渐树立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最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影响地理教学改革的“情感”因素

教育要改革,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才能。但在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往往强调地理事而缺乏地理情趣,也往往过于严谨而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学生而言,势必对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性不是很强烈。所以应从“情感”入手,不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地理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基础原则

1.体现学科特色,突破传统束缚。

地理学向来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地理课时一直得不到保障,学生始终认为它是副科而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突破传统束缚而体现学科的特色,是每个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的问题。本人认为应该让学生乐学、会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响应素质教育,体现和谐持续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改革中求生存,促使地理教学得到较大的发展。故此首先要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既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出现的地理现象,同时还要让学生形成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会钻研与创新”,逐渐形成以和谐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从而体现学生共性和个性都得到及时适宜适度发展的全新素质观。

四、地理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要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地理学习效果评价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发展地理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具体的实施方法现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1.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动手首先可以对某些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如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做出地轴,画出经线、纬线。地轴和经、纬线及其划分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理解这些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刚接触地理课程,对这些问题更不好解决,结果在日后的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方面对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其次学生通过动手查阅资料,对查阅的东西自己去归纳和整理,培养了发现事物能够创造思维的能力。其实查阅资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项重要技能,这种技能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

2.侧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能力也是学习地理的一项重要技能,对它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地理学习。对于读图,我个人认为应更多地强调读图的方法,只有掌握基本方法,才能从图上发现和读出更多的信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半开图的形式,开图部分的内容重点是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生最基本的读图方法,以及通过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几次教学实践,学生基本都能明白从地图中学习地理知识的捷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读图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兼顾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时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第11条明确阐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在地理教学中适度地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显著提高。

五、地理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高中 乡土地理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26-02

乡土地理教学是指教师在常规教学内容完成后,结合本地地理知识,开展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加深乡土情感的地理教学。《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要有开展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从了解上升到运用层次,这也使乡土地理教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V西各地乡土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广西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乡土地理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调查本情况

本文作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玉林市 12 所高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调查的学校包括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和农村高中,涵盖不同区域的学校,以全面了解不同学校乡土地理教学情况。教师的问卷主要涉及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基本情况,总共向地理教师发放了 60 份问卷,并对部分地理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情况如表 1 所示:

其中自治区示范性高中问卷 120 份,回收 118 份,有效问卷 116 份。普通高中问卷180 份,回收 168 份,有效问卷 164 份。城区高中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 195 份,有效问卷190 份。农村高中 100 份,回收 98 份,有效问卷 90 份。

二、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的 12 所高中和 300 名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分析可知,乡土地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大多是在课堂上做简单介绍,未结合乡土地理特色进行教学。

(一)乡土地理教学流于形式。乡土地理学科的教学是增强学生家乡情感的有效手段。根据对 12 所高中教师进行调查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地理教师教学乡土地理的普及率普遍较低,从未教授过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师占比 52%,讲授家乡地理知识的占 23%,不确定和根本没有讲授的分别占 56% 和 21%。安排学生在暑假或寒假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活动的学校只有 3 所,全部都是示范性高中,从完成的调查报告来看,此类活动更多流于形式,少有地理老师能进行专业辅导。

(二)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认知度不高。调查学生乡土地理教学的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认知度。为了探讨不同层次学校(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和不同地理位置学生(城区高中和农村高中)之间的差异,我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 3 和表 4 的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可知,示范性高中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在乡土地理课程意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示范性高中学生的课程意识高于普通高中学生;乡土地理课程的认知度,城区高中与农村高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城区高中学生的认知度略高于农村高中学生。

在被调查的受访者中,占 34%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与其他学科学习有关。占 32%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对他们的学习研究有帮助,这反映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认知。只有占 25%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教学是他们了解家乡的渠道,占 46% 学生选择不知道,占 29% 的学生说完全不懂。占 31% 的学生认为学习乡土地理可以为家乡服务,但不确定的学生占比最大,达到 53%。上述数据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乡土教学研究能力不足。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忽视乡土地理实践教学不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做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研究者,教育者。对教师乡土地理教学的调查显示,52% 的老师认为自我知识储存有限,57% 的老师认为,实践乡土地理活动或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自身的研究能力不足,而认为开发乡土地理教学可能有助于其专业发展的教师占比 62%。很明显,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乡土地理教学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但明显受到自身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限制。

三、结论与建议

(一)重视乡土地理教学。目前的教学模式使乡土地理教学处于边缘地位,教师、学生对教学意义的认识不高,对其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乡土地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综合多个环节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实践知识,喜欢开展乡土地理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走出教室,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乡土地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从教室里“走出来”,注重实践。实施过程必须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开展乡土地理观察,地理实验,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进行创新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统计工具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创造探究性学习、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形成乡土地理知识的能力。

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情境和社交能力。例如,进行课堂教学、户外实践或社会调查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创新乡土地理教学策略,探索适合本土的乡土地理教学方法。乡土地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乡土地理教学应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创新乡土地理教学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结合本土特色学习乡土地理知识,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解决方案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地理现象,地理实验与调查,掌握阅读,分析,使用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

第7篇

摘 要: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师生双方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较多的知识,并在能力、智力等方面同时得到发展。基础教育要求应试教育必须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的需要,确立目标,指导学练,讨论解疑,精讲深化,练测评估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地理课教与学的全过程,地理课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为全体学生服务。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设计优化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完成的。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则是指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的发展的期望,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地理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校的实际制定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章节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而且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在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呢?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

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还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更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认知内驱力、好奇心而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增强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教学目标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是可观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就难以观测。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笼统的行为动词,克服地理教学目标在陈述时模棱两可的现象,而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新颖而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文本上下工夫,在课堂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样设计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特别要注意把握提问时机,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要深浅适中,适应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才可引导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是指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的发展的期望,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师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地理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校的实际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章节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更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教师的任务是选取重要的、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基本的方法,便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在工作、生活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选择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地理教学内容。教师要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理性地驾驭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的顺序性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要具备现代教材观、教学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活化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教师应汲取教学方法的实质和精华,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以“导”为主,服务于学生的“学”。通过启发,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情感,即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体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认知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

第8篇

1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状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起点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如果一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不是投入积极学习的状态,不愿意接受教师地理信息传输,那么可以说,地理教学对这个学生是无效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状态,从而使学生乐学、愿学、好学地理。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1.1 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和简单化,能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总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学生上课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愿望,从而使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受内力作用下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形态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在外力侵蚀作用下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1.2 赞赏鼓励学生,引发学生持久学习地理兴趣

教师以赞赏鼓励的目光注视学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当教师赞赏鼓励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持久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多赞赏鼓励学生,让学生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教师也与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乐趣,师生之间形成互相信赖和激励的氛围,有利于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最有效办法是地理课堂教学尽可能是有效教学。地理教师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2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有效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有两个层次: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教师教学要立足现有发展水平,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展开教学,把学生不会的变成会,把不能的转化为能的,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2.1 整合地理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训练地理基本技能的同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入学习过程,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地理新课程的基础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毕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是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只有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如,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处理好地理学科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关系。 地理教学要重“知识与技能”,更要重地理学习方法与过程。从学习角度讲,重地理“知识与技能”也即重学会地理,重地理学习方法与过程也即重会学地理。学会,重在接受和积累地理知识;会学,重在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主动探求地理知识,有利促进学生发展。如,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利用多媒体由“全球风带模式图”推导出“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北“8”南“0”,北印度洋夏顺冬逆。

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分关注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不利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质就是关注人。所以地理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洋流运动规律知识分析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地理教学要把地理知识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描绘、实物和图像的演示、动作或活动、动画的模拟、“背景”的创设、问题创设等为学生创设一种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克服地理学习困难,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整合,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地理。

如,利用多媒体创设动态南亚季风环流形成及风向,引导学生推导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2.3 呼唤高水平预设和精彩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地理教学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的预设。否则,教学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地理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预设,使预设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如,假设要修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应选择背斜建隧道。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但是,如果教师过度的预设就变成对学生的控制和支配,最后可能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摧残。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为善于捕捉地理课堂精彩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尊重学生的地理学习权和创造权,有利促进学生发展。如,地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呈现动态的太阳光照图,引导学生分析:晨昏线与三点(太阳直射点、切点、交点)的关系,最后教师归纳。

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3 转变地理教学方式,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地理教学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教学方式,实施地理有效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1 对话教学方式有利学生有效地学习地理

对话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分享信息、观念与观点或者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地理课堂上对话不仅表现为对地理问题的问与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地理问题、独白与倾听地理观点、欣赏与评价地理学习过程。通过对话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产生新颖地理观点,形成清晰的学习地理思路,有利教师实施有效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如学习自然环境特征的整体性,教师先呈现西北干旱环境,然后师生、生生展开对话:西北干旱环境下,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3.2 体验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第9篇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

像地球运动、大气环流运动、洋流、宇宙行星等都被称为高考难点,就是因为其脱离人们实际生活,学生对其无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课堂讲解起来费劲,学生接受起来也是难。多媒体地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真实有效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加深知识点的拓展,增强学生的接收能力,促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宽广,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综合素质。

2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制作的地理教学课件存在问题现在大多数地理教学课件设计得过于简单,只是对于教材内容的文字、图画的重现,有的就是下载一些影视小短片播放给学生看。尽管是把多媒体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但是这时候的多媒体充当了“电影”“电视”的角色,学生只为看个热闹,根本弄不清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在哪里。这时候的学与教的关系也是颠倒的,学生是被动地去观看多媒体内容,而教师只是一个播放者,二者之间的交流非常少,这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学的通病。成功的教学课件,不仅仅是涵盖教材内容,而且教师要通过这些教材内容与学生沟通,进而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并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地理课件的设计制作是非常烦琐的,地理教师要设计出品质极佳的地理教学课件,首先一定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要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来制作教学课件。当然制作地理教学课件最重要的是要查找大量的素材,不管是文字类的还是图画类的,当然还有声音类的,等等,这些素材都是制作地理课件的必备要素。其次,培养制作课件的技能与所需素材的准备需要教师投入的精力是很大的,地理教学课件设计的效果与教师的投入精力是成正比的,为此,教师在课件的设计上要兢兢业业才是。再次,一个完美课件的出炉是极其不容易的,地理教师也不要怕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挪用,互相交流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再次,各个学校之间的地理教师要建立一个课件库,把自己制作设计的地理课件放入库中,供大家互相学习之用,资源共享的平台能够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在设计制作地理课件的时候,不要盲目地追求数量,要精益求精地设计出高品质的地理课件。教师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期的基础打好了,对以后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幻灯片的使用也存在问题幻灯片的切换比较迅速,学生在此期间的笔记不好记录。而且幻灯片中的图画有时候跟文字不在一张幻灯片上,这会破坏学生头脑中图文结合的记忆效果。多媒体地理教学中主要是利用PPT设计的幻灯片或者是运用Flash软件设计的动画来进行课堂教学,而在课堂讲解时,学生往往注意到图画就忘记去注意文字,笔记就记录得不完整;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变换又破坏了学生的图画记忆效果,这也是多媒体地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化的多媒体地理教学还要跟传统的黑板式地理教学结合起来,教师把地理课堂中重难点的知识点板书写到黑板上,然后在幻灯片上播放相对应的图画,这样方便学生笔记的记录,也可以让学生抓住重难点,并且不会破坏其图画一体的记忆效果。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存在依赖的问题多媒体地理教学需要用到很多现代化设备,如电脑、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等,这些设备都是需要电的。现代社会对于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电超负荷时就会断电。教师如果只有多媒体教学这一种教学方案,当发生断电的情况,当堂的地理教学就面临“空窗期”。教师为了上完这节课,就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照本宣科地讲解本节课的地理知识,会大大影响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什么事都要做好两手准备,地理教师在对本节课进行了课件准备后,也要不忘认真地了解教材。这样一来,当多媒体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时候,教师一样可以口吐莲花般地为学生奉上一道精致的地理课堂“大餐”,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王俊英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 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 命运紧密相连。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现在被认为是 人类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次觉醒。

联合国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 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如大气污染、酸雨肆虐、森林砍伐、草场退化、土地沙化、 灾害频发、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面向21世纪,如何解决好保护环境与经 济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是摆在我国未来建设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从青年一代抓起是提高全民地理素质 的根本。

一、中学地理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使初中地理与升学无缘,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据初步调查可知,初中地理课基本由专职教师担任,地理教师掌握了教学阵地,而大多 数学生却把地理科当作“副科”,甚至有的班主任鼓动学生弃学地理,因而学生对地理课无兴趣,上课不专心 ,在地理课上记英语单词或做其他科的作业,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地理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上述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全面实施好素质教育,重视和督导中学地理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们中学地理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 理素质教育的质量。

二、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把教育目标任务更多地定位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考试技巧的训练,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对学 生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而素质教育则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身心 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宗旨。因而,地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要重视地 理品德素质、行为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国情国策教育以及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等。

2.重视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是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基本功上,地理教学基本功是地理教 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反映地理教 师队伍和地理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理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板图 技能等要素。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地理优质课竞赛、教研论文竞赛以及形式多 样的教研活动,无疑对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3.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 、“学会做人”等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下的地理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重视差生,充分信任和尊重差生,给予差生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使差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 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的学会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地理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对某项地理事物想一想:“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该地理事物对人类的 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其次,让学生掌握地图的“顺序观察”、“整体与局部结合观察”、“抓住重点 或特点观察”等方法,让学生图文结合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地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 的细致工作,可通过严格训练法、指导法、竞争评比法、制约法、疏导法等,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认真完成 作业、工整书写、自觉完成各项学习要求等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学会思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生独立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 标之一,地理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多样的。南北取向法是教学生按照地图方位或线性方向展开思维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意目标取向法是教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敏捷性,让学生做选择题、读图填图题 的目的就在于此。因果综合法包括原因综合和结果综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如对工业布 局、厂址选择进行的多要素原因分析属原因综合法,而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地球平均气温将升高,两极 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平原”则属于结果综合法。

四、 “学会创造”就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

创造方 法主要有“智力激励法”、“类比启发法”、“联想法”、“形态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地理教学中 ,除注意渗透这些方法外,还应让学生积极参加兴趣活动小组,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吸收更多的知识信息。这样,掌握的知识信息愈多,产生创造的可能性愈大,获得创造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

五、 “学会做人”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必须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初中在地理教学时,教学效果并不良好,因而与新课程标准存在不相符之处。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完善的教学理念,而且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也有一定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初中地理教学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期间,加强师生互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来。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师加大地理活动教学力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其团队精神,提升其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并不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而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能够实现服务于生活。

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偏低

一些学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没有全部从学生角度出发,只是要求学生硬性记忆地理知识,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缺乏教师的引导,没有有效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对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不良影响。

(二)课堂教学效果偏低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偏低,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1]。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且课时较少,那么,在紧张的节奏下,地理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

(三)师资力量薄弱

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偏低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有直接关系。目前,一些初中学校由于资金原因,使得地理教学设备不健全,而且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还十分匮乏。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为了满足基本要求,必须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教师采取全新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地理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三、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某初中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地理教学必须完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地势与地形”教学期间,教师向学生提出中国的地势问题,学生结合所学习的地理知识,然后师生相互沟通,对中国的地势进行全面分析[2]。总之,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地图教学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期间,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地理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地图教学法,从而为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这知识和现象。同时,地理智慧和地理技能都在地图中突显出来,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地图展开教学,正确培养学生用图和读图的习惯。例如,在“西半球的国家”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合理利用地图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解。对西半球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关注图例和读图名称,然后考虑地域范围和地理界限,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读图的要点,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地图,进而对西半球的国家地域特征予以了解[3]。总之,地理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地图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去分析地理现象和事物,在地图的作用下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指导下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网络上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与地理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有关地理知识,并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使得学生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从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最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师采取识图和读图展开地理教学,进而为学生地理意识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然后学生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满足学以致用的要求,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并在全新的教学观念下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使得地理教学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薛宏.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35.

[2]赵志海.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78-178.

第12篇

关键词:地图 高中地理 教学 使用

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直观、形象的教学媒体。在地理空间信息的传递上,地图具有语言和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使地图和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使教学做到生动具体,概念深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好地图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更好地促进作用。

1,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来说,要想能灵活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地图,就必须要了解地图的功能与作用。首先,地图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知识;其次,地图还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和形状等各种特征,有助于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便于综合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动态变化的规律;最后,地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是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通过地图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

要想让地图在地理学中起到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地图、图表的基本意识与技能,因为这是国家地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的特殊所在。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是中学地理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当前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地理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国家社会急需创新型、能力型人才的今天,鉴于地理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突出地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以确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地图意识,教师在备课中,把自己的地图意识贯穿到每一课时中去,根据书本知识点、学生情况提出在地图上能反映出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问题。例:在备“国家、大洲等地理位置”一课时,可提出能加强掌握地图方位的问题。如:让学生在地图上,说一说某某地区四周临的海或国家;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等在某某地区具体方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地图的方位知识去分析掌握某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技能呢?笔者认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其次,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再次,某些地理图中有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让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困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有实践价值。

3,结合地图教学

要想让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发挥作用,必须将地图与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行,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

在课堂进行地图教学时要深挖教材中的地图,来构建模型。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图,如何开发教材中这些地图用以发展“模型化”思维的功能呢?主要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地图的形成内容与其功能联系起来,突出地图的模型特点,并教会学生使用地图模型进行思维的方法。

任何一幅地图都是根据一定目的,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某一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才绘制出来的。如中国地形图就是经过对中国地形众多特征的抽象后概括出来的,它十分明确地突出了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和特点。经过抽象、概括后形成的地图,出于建立模型的目的的不同,其结构也不会相同。如,中国地形图是表现地形分布状态,只表明方位即可;世界煤炭和油气资源图则须表现出煤炭和油气分布和流动过程(包括起始点、路线、甚至流量);经济联系图又须表现出不同经济部门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交通线、原料供应线、产品销售线等)。这些不同的结构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功能。如,中国地图通过地形的状态反映高度的分布以及各类地形的位置关系。世界煤炭和油气资源图则通过煤炭和油气资源的流动过程,反映出能源与地区经济、人口发展水平的一定联系。在此基础上“预见”事物的发展,完成认识新知识的任务,这就具体地体现了地图的模型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