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综合治理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十八”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法和综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提高公众安全感建设和平安吉水建设水平,打牢夯实综治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单位职责任务,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维护社会安定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努力做好社会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1、深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台规范化建设,设置国土综治平台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通过规范和提升,进一步化解涉土矛盾纠纷。
2、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征用土地,严格执行法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坚决查处拖欠,截留和挪用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的不法行为,妥善处理征地纠纷。
3、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切实处理好保障经济建设用地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关系。
4、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用地,规范征地程序和批准手续。
5、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中贯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落实社会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
6、会同相关部门查处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及时调处因土地资源使用方面引发的和土地权属矛盾纠纷。
1、结合实际,坚持“谁主管、谁负责”,机关和下属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做到领导、制度、人员、措施四落实,及时清除不安全隐患。
2、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建设,最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干部职工违法犯罪。
3、严格要害部位、重要场所和贵重、危险物品的管理,杜绝和减少被盗、被抢案件,以及火灾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4、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服从驻地镇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管理,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其他成员单位组织开展的综合治理活动。
一、社会治安综治维稳基础工作(标准分30分,自评分30分)
1、我局领导重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工作列为我局议事日程,年初召开职工会及安排综合治理维稳工作,将综合治理维稳工作与我局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总结。及时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报送局综合治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标准分10分,自评分10分)
2、在《*县旅游局综合治理维稳工作方案》中成立宗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并指派专人负责综治工作信息员。负责本局的综合治理维稳基础工作。(标准分5分,自评分5分)
3、积极参加“先进平安单位”活动,做到有领导机构、实施方案、工作措施和工作目标,并按照政法委、综治委要求完成争创任务。(标准分6分,自评分6分)
4、重视综治维稳及平安创建工作,年内召开2次维稳及平安创建有关的会议。(标准分4分,自评分4分)
5、落实本单位开展综治维稳工作所需要经费;按照规定筹措群防群治经费,并于2009年底上交县综治办。(标准分7分,自评分7分)
二、社会治安综治维稳工作措施(标准分50分,自评分50分)
1、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的原则,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标准分10分,自评分10分)
2、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头,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处理、有调处方案、有解决时限,及时化解于基层,化解于内部,消除于初始阶段。对重大问题实现领导包案、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努力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标准分8分,自评分8分)
3、认真开展综治各项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综治档案规范,信息报送准确及时,特别是重大案(事)件在1小时内报送(传真)局综治办,否则不得参加年终评奖。(标准分5分,自评分5分)
4、加强综治宣传工作,结合部门和单位实际开展好综治宣传月活动,有安排、有总结、有特色。(标准分2分,自评分2分)
5、加强我局治安防范和、消防、禁赌、禁毒等专项工作。加大对干部职工的管理和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单位内部不出现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单位职工遵纪守法,
无职工参与赌博、吸扎等违法犯罪现象。同事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落实整改措施。(标准分10分,自评分10分)
6、积极参加县综治委召开的会议,及时组织职工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积极参与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县综治委安排部署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标准分5分,自评分5分)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中央综治委和市综治委关于《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年规划》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
一部署领导下,我局围绕市综治委“三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规划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
基础性问题,深入化解内部矛盾。对一批社会治安重点行业、
企业及周边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了平安国际旅游岛
的建设,为保障我局经济平稳较好较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
社会环境。现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局专门
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王东任组长,局属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
任副组长,各单位分管维稳工作的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
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全(战备)处,统一负责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工作。主要职责:①负责制定本单位综合治
理工作各阶段的方案、计划、意见、工作目标,负责起草局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等工作;②负责收集各单位贯彻执
行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进展情况;③协助各单位制定建立健全有
效的社会公共安全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
社会群体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④负责按时上报我局有关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材料。二是明确职责任务。按照市综治委的
要求,我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市交通运输和港
航管理局社会治安重点行业、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整治工作意见》。下发了《市
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社会治安重点行业企业专项整治通知书
和整治排查登记表》。将治安整治工作分解细化到各行业企业,
根据整治的内容,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三
是全面动员部署。局以5月25日召开局机关全体人员
及局属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会议,会议由局分管安全工作的副
调研员姜陆泉主持并传达市综治委有关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
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并把整治工作纳入我局全年
综治中心工作。各单位相应的召开了动员大会,张贴标语、悬
挂横幅和设点宣传,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排查整治工
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系统共设置举报电话13
部,举报箱13个,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6月,我局
结合全国安全月活动实际。发放宣传资料1600多份,悬挂横幅
7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四是强化督导检查。为了有力地
推动治安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取得良好效果,由局安全(战备)
处牵头,局属各单位维稳领导小组配合,对各单位各部门开展
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与检查,通过督促检查
对存在群众反映突出的严重问题,由局挂牌督办、跟踪服务、
加强领导、反复检查、巩固整治成果,使之形成长效机制。对
工作不力、排查不细、责任不落实、整治不到位、治安管理问
题突出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二、全面排查,为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一是组织力量全面排查。按照综合治理重点地区和重点行
业、企业存在突出问题的工作目标要求,组织力量对我市68家运输企业,4家汽车客运站、码头、出租铺面、商场、乡镇渡船
渡口等复杂场所,逐个逐类地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对排查出来
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市综治委和我
局综合治理的方案要求,制定措施,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到位。
同时指定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了解隐患是否消除,问题是否整
改彻底。做到整治一片巩固一片。
二是定期分析梳理。为了准确地掌握各个行业企业的整治
进展工作情况,采取了明察暗访的工作方式,指导各企业查找
整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定期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分析
会议,听取各单位汇报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对存在问题要求立
即整改,对好单位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做到以点带面,全面
发展,为整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拳打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结合我局9月开展打击非法违法专项整治工作的契
机,局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企业,根据局的具体方案要求,
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把打击非法违法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摆
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抓落实。今年9月我局作为市综治成
员单位,根据市综治委有关“扫黄禁毒”工作会议精神,由我
局邱国梁处长,带领局有关处(室)工作人员前往定点单位(秀
英区东山镇政府)了解扫黄禁毒专项工作情况,协助做好“扫
黄禁毒”工作,投入资金5000元制作“扫黄禁毒”宣传板报,
购买宣传资料。在打非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我局一年共派
出执法人员5200人次,查处“黑”车1347辆,超限车4438
辆,异地车720辆,三轮载客车581辆,各种违章共计4551起,
查处违规船舶62艘,调解纠纷10宗,调解率达到100%。同时
对企业困难职工生活待遇和就业安排等维稳问题进行了妥善解
决。越级上访事件得到有效控制,连续几年安全工作被上级评
为先进单位。
四、存在问题:
(一)个别单位部门领导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够重
视,防范意识淡薄。
(二)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人、财、物等方
面投入不足,奖罚不分明,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治安管理工
作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工作力度不够,存在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五、20__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打算。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人、财、物等方面增大投
入,确保工作扎实有效,社会治安组织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继续按照市综治委有关“三年”规划的通知要求,
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
治安管理长效机制。
(三)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
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个人。
1.1滑坡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存在3处滑坡,分别编号HP1、HP2和HP3。HP1属于黄土滑坡,平面形态不规则,滑坡长26m,宽31m,滑体平均厚度6m,体积约4700m3,相对高差18m,平均坡度37°,主滑方向292°,滑体岩性自上而下为粉土和粉质黏土,滑面为圆弧形;HP2为岩质滑坡,平面形态呈圈椅状,滑坡长22m,宽53m,滑体平均厚度4m,体积约4660m3,相对高差12m,平均坡度28°,主滑方向253°,滑体岩性自上而下为砂岩和泥页岩,滑面为折线形;HP3为楔形体岩质滑坡,平面形态呈“八”字形,滑坡长35m,最宽处约25m,楔形体最厚处为6m,体积约3800m3,相对高差32m,平均坡度56°,滑体岩性自上而下为砂岩、泥岩和砂岩,主滑方向66°,并沿结构面下滑3.5m,楔形体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工况条件改变时可能再次发生滑动。
1.2不稳定边坡受采空塌陷及工程开挖共同作用的影响,采煤沉陷区内沿沟谷两岸断续分布有16处边坡,大部分为岩质边坡,少量为黄土边坡。岩质边坡的坡体主要为砂岩、泥岩,坡度较陡,一般为44~58°,坡高为4~12m不等,坡面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发生崩滑破坏;黄土边坡的坡体为马兰黄土,坡度较陡,近乎直立,坡高3~8m不等,大孔隙结构及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发生崩滑,一处边坡已经发生滑坡。
1.3潜在泥石流采煤沉陷区内分布一条走向近南北的沟谷,沟谷三面环山,一面开口,呈长瓢状,沟底高程在1099~1186m,沟床纵坡比降平均140‰,沟坡高差24~49m,坡度40~65°;沟谷谷底及东部沟坡上存在3处煤矸石弃渣、建筑垃圾及切坡弃渣组成的松散状堆积体,体积大约25900m3;沟谷汇水面积约2km2。在暴雨等极端气象条件下可能诱发泥石流,对沟谷的建构物及下游村庄造成严重危害。
2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对于原本生态环境脆弱的山西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北山煤矿工程、道路的建设及弃渣的随意堆积,使原本森林覆盖率达43.1%的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出现大量大面积的斑驳,与周围生态环境严重不协调;煤矸石堆自燃产生的SO2、H2S等废气使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部分区域弥漫着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降雨条件下,煤矸石堆的淋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成分,能够腐蚀土壤、污染地下水。
3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位于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治理方案的选择综合考虑了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的威胁、山西旅游发展战略及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
3.1采空区的注浆及地面塌陷、地裂缝的回填复垦采空塌陷坑面积广阔,且位于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考虑到需要在塌陷坑内建设娱乐设施、蓄水池等构筑物,确定对采空塌陷坑进行工程治理后重新利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采空区采用注浆进行工程治理,地表塌陷坑、地裂缝采用回填、整平、复垦、绿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注浆的范围包括采空区地表建构筑物附加荷载大的区域及蓄水池的区域,注浆面积为43034m2,总注浆量为91465m3,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水固比1∶1.2~1∶1.5,水泥含量占固相的20%,帷幕孔间距为20m,注浆孔间距为25m,呈梅花形布置;塌陷坑及地裂缝采用表土剥离,开挖,分层回填碾压的方式回填至设计标高,并回填10cm厚度的种植土,最后平铺草皮绿化。
3.2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煤沉陷区内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要通过工程措施进行锚固。HP1和HP2采用削方+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植被绿化+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方案,即通过削坡清除滑体、减小荷载、整平坡面;锚索锚固段长度为6~8m,锚索总长根据滑面位置和滑体厚度确定,框架梁尺寸为4m×4m,截面宽400mm,厚500mm,框架梁将锚索的拉力均匀分散到坡面上,与锚索一起为滑坡提供足够的锚固力;坡面绿化采用草-灌多层次立体防护,草本种类选用高羊茅并混播一定比例的紫花苜蓿,灌木类型则选用沙棘;坡顶距离框架梁5m处设置一道截水沟,截水沟断面尺寸依据汇水面积和降雨强度计算确定。HP3采用肋板墙+预应力锚索+生态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案,即通过削方使滑坡不同坡段的坡度保持一致;肋板厚400mm,宽6m,肋柱宽600mm,厚700mm,设置间距为3m;锚索设置在肋柱上,垂直间距为2.5m,锚索长度的设置与上述原则相同;待上述工程施工完毕后,沿着坡顶、坡底各栽植一排五叶地锦进行生态绿化;坡顶设置截水沟,方法与HP1和HP2的截水沟设置方法相同。
3.3不稳定边坡的综合治理方案对采煤沉陷区内16处不稳定边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剖面,采用极限平衡法,在不同工况条件对其进行稳定性计算和评价。治理方案依据边坡的稳定程度可以分为2种:当边坡的稳定性系数Fs<1.05,处于欠稳定或者不稳定状态时,采用削坡+复合锚杆框架梁+排水的综合防治措施,即通过削坡,整平坡面并将坡度削为1∶1或更缓,框架梁尺寸为4m×4m,截面宽400mm,厚500mm,为了呼应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景观,在框架内使用浆砌片石砌筑一个拱顶直径为3m的拱形骨架,骨架内码放生态植被袋,坡顶依据地形设置截水沟,如图1所示;当边坡的稳定性系数Fs在1.05和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之间,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时,采用削坡+生态植被袋+排水的综合防治措施,即通过削坡清除坡面植被、整平坡面,自坡底向上按一定规则依次码放生态植被袋,如图2所示。
3.4潜在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方案综合考虑周围生态景观、地质灾害威胁、场地利用状况、治理费用等因素,确定潜在泥石流的治理方案为固源。即对3处松散堆积体物源依据地形条件按照1∶1.5的坡率分层碾压夯实,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进行护坡,拱形骨架宽3m,具体尺寸见图3,骨架内填铺一层厚30cm的种植土,然后铺设草皮进行生态绿化。
4讨论
采煤沉陷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过程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同时存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又会严重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榆次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来说,地下采煤活动、人类的工程开挖和肆意堆填导致区内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众多地质灾害的发生。具体来说,地下采煤活动导致大面积地表沉陷形成塌陷坑和地裂缝,进而造成地表水土流失,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愈发恶劣;区内植被覆盖率骤减导致地表水更易进入坡体,进而引发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煤矸石等松散堆积体不仅破坏植被,污染空气、水源、土壤,而且作为泥石流物源在暴雨等恶劣气象条件下可能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上述地质灾害发育过程及发生时,更会进一步加剧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由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联性可知,采煤沉陷区内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方案必须全局统筹、综合考虑、综合防治。对采煤沉陷区的治理而言,不能仅对区内地质灾害采取工程措施而忽视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否则恶劣的生态环境将导致新的地质灾害的产生;也不能仅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而无视地质灾害的威胁,否则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区内生态环境将在短时内发生严重破坏,之前耗费大量资金的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将失去意义;区内生态环境恢复和地质灾害治理分开前后来做也是不可行的,前后分开治理的方案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工程与生态恢复工程之间存在缝隙,不能和谐统一、共同发挥作用,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医院综治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健全,早在年7月27日,医院就向各个科室下发文件《关于印发<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导小组,陈院长担任组长,黄书记任副组长,其他院领导及有关职能科室领导文章版权归月亮船教育资源网作者所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院长、书记经常带领办公室人员检查督促科室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医院工作,把平安工作列为大事来抓,经常在一起分析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并结合医院治安形势、医疗、护理和开展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研究廉政建设、治安安全、医疗安全、护理安全的良策。
二、制度完善措施落实
(一)制度完善,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为了落实层层抓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医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医院院长与市卫生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医院各个科室、部门和院长签订医院管理年责任状,明确规定了各自的安全职责。
制订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创建标准。我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和医院社会治安管理实际,制订和出台了促进医院治安安全、医疗安全、护理安全的规定和办法。如对领导干部和医务人员制订《市第一人民医院廉洁行政制度》、《市第一人民医院廉洁行医制度》等;护理人员制订有《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其中《剧、毒、麻、高危险药品管理制度》规定,剧、毒、麻、高危险药品专柜加锁、专人负责,数目固定,班班交接并签名;保卫科制订有《现金财产、大型、贵重仪器安全管理措施》、《保卫科工作职责范围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八有’制度”等。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市卫生局创建平安医院(单位)活动方案》,我院结合实际制订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医院党委领导相当重视,特别注重广泛宣传,在医院的显要位置挂“建设平安医院构建和谐社会”横幅、出版《建设平安医院构建和谐社会》和《全力阻击禽流感》宣传板报,把这项工作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来抓。领导班子都相当重视,陈院长、黄书记等领导经常研究,督促检查平安医院的安全治安工作的落实情况。
医院制订有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如《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应急预案》、《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及措施》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应急疏散指挥小组由陈凤坤院长担任组长。
医院设立有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医德医风领导小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和保卫科等,各个委员会(科室)各司其职,建立起维护医院稳定和医院治安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如保卫科有详细的查岗查哨和交接班记录,医院感控科定期收集各个临床科室医院感染情况报告,还通过设立在显要位置院感报告箱收集医院感染情况报告。保卫科和院感科没有因为迟报、错报、漏报紧急的感染信息和社会安全信息而引起影响医院及社会稳定的事件。
关键词:小流域 综合治理 治理模式 治理策略
引 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四位一体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辖区内13个县(市),总人口44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9.8万人。境内以哈尼、彝族为主,汉、苗、壮、瑶、回、傣、拉祜等10多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46%。生产总值514.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149.55亿元,粮食总产133.73万吨,人均纯收入3023元。据2004年省水科所遥感调查,全州总面积32181.12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344.31km2,占总面积的41.47%,高于全国38%和全省35.04%的比率。全州土壤侵蚀模数1376t/km2·a,侵蚀量4428万t,侵蚀深1.02mm。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制约着全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西部大开发和拉动内需的前提下,我州开展了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小流域专项治理,至2009年全州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32.47km2,生态修复面积1844.63km2;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6个。然而大部分小流域属于自给自足的小流域商品经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其流域内产品交换主要限于本地区域内,不具有市场商品性或市场含量低,它虽然可以解决温饱,但难于达到小康水平,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稍好的小流域,在没有形成区域化经济的强大后盾支柱前提下,产品单一、无市场规模,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为促进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实现小流域经济与全州区域整体经济的协调统一,形成独特的水土保持新型产业,必须尽快由小流域的小商品经济状态向市场规模化经济状态过渡,是当前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根据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方向,拓宽小流域治理规划的思路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确定其规划的方向是小流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协调的关键。目前的小流域规划是以小流域为独立单元,根据该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位置、比例、面积大小,并配置治理措施。这种规划从治水和防护角度看是合理的,但从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市场经济要求看,就不大合理,甚至不合理,其根本原因是忽视自然集水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联系,忽视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造成在治理中广大群众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治理效果低等现象,且小流域经济效益不受流域的区域限制,在经济和资源的开发上,小流域与周围地区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孤立对每条小流域治理,就会阻碍小流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仅以小流域为独立单元所作的规划无法满足小流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小流域治理的目的不仅仅是防护和治理,更重要的是结合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进行水土资源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在保障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小流域经济效益。具体工作程序及内容如下:
1.1 以区域总体规划为对象,统筹小流域治理方向
通过拓宽小流域治理规划的思路后,就必须以小流域所属的大、中型流域为规划单元对象,结合当地政府的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分析整个流域系统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制定区域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指导全区小流域治理规划布设,并为每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明确其措施布置的目标和方向,使小流域经济与当地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和统一。其根本原因在于:(1)能协调配置小流域内外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大区域的整体优化;(2)能实行连片小流域规模顺序化治理,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土保持生产基地;(3)便于组织区域内实施种、养、加工等相互促进和配套的项目,构成产品开发系列化,逐步形成以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龙头的“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新局面;(4)便于在区域内建立良好的综合服务机制,构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总体性经营格局。
1.2 以区域总体规划为指导 明确小流域治理措施配置原则
在区域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配置治理措施:(1)在措施总体布局上,要满足总体平面布局规划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要求,并根据其自然资源状况、条件和开发利用方向,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基础,极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合理安排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项措施的比例和规模;(2)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要求下,合理布局小流域的植物措施,如要求重点是水源保护区和治理区的,在措施布置上必须是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如要求重点发展干、鲜果品的则在措施布设上,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前提下,以种植经济果木林为主;如要求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在措施配套布置上就以大力营造用材林为主;(3)要根据该流域的自然特点,布设具有较强抗御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在规划中真正体现出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的目的。
1.3 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案,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小流域的治理措施布局上,总体上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土保持总体规划,遵循工程措施为辅,植物措施为主的原则,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案,有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保障流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种植方案直接影响养殖、加工项目的确定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植物措施配置上,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土地,保证种植结构在市场多变的情况下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慎重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案,即特性种植方案、立体种植方案及特色种植方案,并同时给予满足其发挥最大效益的配水工程。即:在产品杂乱、分散、无竞争能力的地区选择特性种植方案,可以形成一定的产品规模,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并逐 步形成支柱性产业;在区位优势较好的地区选择立体种植方案,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实现产品的市场互补性,保证流域经济的发展;在市场条件好、产品多和竞争力强的地区选择特色种植方案,可保证产品富有市场竞争力,竞争包括品种竞争、产品品质竞争和价格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发展独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品,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2 实施连片小流域治理,形成大样板、大示范的生产基地
目前,红河地区的小流域治理方式多属于以各个小流域为单元,且各个小流域之间相对分散、治理规模小,流域内没有形成治理后的支柱产业,而且经济管理上庞杂分散、粗放,不能充分发挥专业服务和科技作用,因而小流域治理必须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转变。按总体规划要求,必须将各个小流域集中连片规划治理,使彼此接壤的小流域形成规模治理成为大样板、大示范的生产基地,这样有利于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和预防管护,又有利于治理经费的合理使用,另外,必须打破土地由集体组织内部成员(农户)平均分包、分散使用经营的经营格局,形成以公司和大经营户为主的经营模式,在区域内容易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局面。通过规模治理产生规模效益,即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由调整经营规模而产生效益。因此,规模治理是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纽带和桥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如蒙自、石屏、河口、金平等县的石榴、杨梅、橡胶、龙须草、香蕉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地区性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当地财政的主要收入。当前,蒙自县计划发展规模性的100万亩(66667hm2)石榴园生产基地,石屏县已形成10万亩(6667hm2)以上的杨梅生产基地,开远逐步开展实施5万亩(3333hm2)冬桃项目,金平正在实施20万亩(13333hm2)笋、材两用林项目等等。总之,全州各县(市)正在以各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模式发展支柱性产业。因此,全州的小流域治理就必须紧跟这种趋势,在全面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流域经济为目的、治理水土流失为手段,实施跨流域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治理。
3 建立小流域良性循环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开展的单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小流域市场经济,不仅要和区域经济联系起来,而且要根据小流域自身的立地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联系起来,选择适宜的综合治理模式,布设科学种植方案与措施,同时还需要与农、林、牧、渔业相互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农、林、牧、渔业间及内部能量的循环互补,有机结合和科学利用,建立起小流域良性循环机制,既可降低成本、节约劳力,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如:个旧市乍甸小流域治理正是在这种治理思路的指导下开展治理的,即:合理布设林草的种植比例,首先,大力营造牧草种植面积,发展畜牧业,其经营模式是用种植业生产的产品牧草和农产品余渣加工制成饲料,发展畜禽饲养业;再将畜禽粪便返田还地,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其次,以畜牧业为支柱性产业,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经济果木林(桔柑、梨、橙子),又增加了一条创收的途径,并形成了一套农、林、牧、果等生态农业循环机制。个旧市乍甸小流域“种—养”结合互促治理模式:
4 以搞好流域产品流通为目的,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机制
从前的治理经验告诉我们:仅从防护治理的角度出发,把土不下山,水不出沟当作小流域治理的目的,着眼于治理程度,其结果是高治理低效益,只能生产自给性初级产品。因此,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保持水土是手段,发展流域经济是目的,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必然是小流域治理的根本目的。忽视小流域的商品开发,忽视市场商品交换和流通,必然会制约小流域经济的发展。小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不仅取决于它能生产多少产品,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有多少产品转化为商品被卖出去,为此,必须将治理、开发、经营、效益统一起来,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机制。除搞好市场预测,研究市场供需关系外,还需重视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4.1 为提高流域产品增值效益,发展一定规模的产品加工业
目前,我们红河地区的小流域治理生产的产品多属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波动反应剧烈,缺乏必要的缓冲体系和保护机制,往往造成效益低而不稳。产品加工业是初级产品转化为附加值高的商品的重要手段,是处于初级产品与市场之间的重要环节,可为初级产品提供贮藏、加工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属于缓冲性、保护性、增值性体系。在小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单纯依靠提高产量、品质,只注重产前、产中技术,已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奔小康的要求,产品加工业作为产后技术是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迅速增长的最具活力的生长点,因此,以小流域治理生产的产品为依托,建立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开发系列,是小流域产品转化为市场商品的关键,加工业的发展必然推动小流域市场经济的发展。
例如2000年至2004年之间,蒙自县政府计划发展并已形成的高产、优质的10万亩(6667hm2)石榴园进入盛产期后,忽然发现每公斤不超过0.50~1.00元,甚至卖不出去,种植优质、高产的品种并不比种粮多赚钱,严重地挫伤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部分农户想砍树。县政府积极鼓励兴办冷藏保鲜库和纸箱厂,把一部分石榴冷藏起来进行保鲜,另一部分装箱出售。不但销入全国各地,而且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4.2 建立培育市场经济体系,使小流域产品直接进入流通领域
随着小流域经济的不断扩大,产品不断增多,扩大产品销售,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可鼓励个体工商户和部分农户进入流通领域,从事农副产品购销活动,开办销售网点。通过这些不同的销售渠道和窗口,不仅把本地产品推销出去,还充分利用他们接触面广,市场信息灵通的优势,积极收集市场信息,传递给流域内的农户,促进流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能真正实现面向市场种植。如我州的河口、金平、绿春等县是云南省的橡胶、香蕉和草果大户。前几年由于渠道不畅,信息不灵,其经营情况是增产不增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有近2000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开始从事农副产品的购销活动,并有部分人员在外地开办销售网点,专门销售橡胶、香蕉和草果等农副产品。经过他们的大力推销, 这些农副产品打入了全国许多省市,并通过广交会和昆交会进入了国际市场。金平县就是通过这些渠道引进了广东大唐公司香蕉种植大户,从而打开了金平地区的窗口,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5 合理分析资源优势,全方位开发小流域资源
小流域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资源。资源是支撑第一产业初级产品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全方位的小流域资源。由于小流域资源治理开发是一个资金、土地、劳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组合的过程,必须深入研究这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问题。对每条小流域都要研究流域内、外资源配置状况,并根据资源余缺采取相应对策及重新组合。一般来说,经济落后地区的小流域,应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土地、劳力资源,或采取合作治理的方式和形式,以充足、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吸引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共同开发小流域经济,保障其流域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小流域,必须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在资源配置上实行立体或特色配置方式,保证其流域产品富有市场竞争力(即:品种竞争、品质竞争和价格竞争),降低市场风险,实现产品的市场互补性,在市场经济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5.1 开发与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建立劳动积累制度
5.1.1 开发劳动力资源,实施劳动积累制度
经济的发展是资源积累的过程,资金积累的初始是劳动积累。目前,我们开展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仅靠国债和地方配套,区域经济落后,其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为治理而治理,加之以前的治理模式存在极限性,无法谈到资源积累,因此,当前的首要前提是劳动积累,必须通过开发劳动力资源,建立和完善劳动积累制度,以保证治理工作的劳务投入和弥补资金不足缺陷,是今后小流域治理开发工作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5.1.2 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实行人员分流
小流域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融生产、技术、信息为一体,要保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搞好小流域的服务工作,如:治理前的市场预测,苗木、种子、水泥、钢材等生产资料的购买,农耕措施中的整地技术;经营期中水保林、经济果木林等的增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产品的销售、贮藏、加工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协作,要为生产经营者排忧解难,使其专心搞生产经营,逐步使治理开发工作走向专业化道路。如耕地逐步由种田能手集中经营;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果木林逐渐由专业队或专业户管理;善长搞营销的人员专门从事营销工作,并建立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网点等。这些综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即可保证治理开发工作按规划要求顺利实施,又使劳动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必将对治理开发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5.2 改变土地使用制度,加快治理步伐
小流域的土地资源要进行其合理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拍卖、出让和联合开发小流域土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变小流域土地使用制度,也是新一轮国家土地承包使用制度的主要内容。使物流形态的小流域转为货币形态的小流域,是加快治理步伐,发展小流域经济的有效办法。拍卖、出让和联合开发小流域者是土地所有者(经营者),购买、接收和联合开发小流域者可以是独户、联户,也可以是经济实力强的企业、机关等。实行这种土地使用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能使“责、权、利”紧密配合,增强治理者的责任感和安全感,使治理者通过拍卖、出让和联合开发等形式把小流域成为自己家业的一部分,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治理开发小流域的积极性。(2)通过拍卖、出让、联合开发等形式,开掘出一个巨大资金投入源,将这部分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易开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资源开发中去,可发挥最大最佳效果。
5.3 股份合作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形式
目前开展的小流域治理的方式,农户的“责、权、利”是分散的,治理效果较低,这样不利于促进小流域生产力的发展,也达不到发展流域经济的目的,因为综合治理要求的是众多农户“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实行股份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6 结论
综上所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必须以治理为手段,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发和培育小流域经济,要从规划思路、治理规模与措施配置、流域运行机制、流域产品流通、流域资源利用程度等五个方面,找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生产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在保障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才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最终目的,才能使我州的水土保持事业走向规模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为全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致谢:
本文撰写得到了红河州水利局、红河州国土资源局、红河州环境保护局、红河州林业局、红河州统计局和红河州十三个县(市)等相关部门和本单位领导、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怀甫编著,小流域治理理论与方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3
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6—1996
3 王礼先主编,水土保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7
4 王礼先主编,流域管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4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全镇发展环境、居住环境为核心,以建设美丽村镇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将全镇环境综合治理与创建文明村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着力改善村容面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努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美丽村镇。
二、总体要求
全镇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全镇保洁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善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保障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环境整洁、生态良好的目标。
三、治理范围
全镇范围内各村屯、各镇直单位。
四、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利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全镇环境治理任务。到2015年末,各村垃圾污水和养殖粪便等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实现村容镇貌整洁有序;到2017年末,全镇基本完成环境治理任务,达到美丽村镇标准。
(二)工作任务
全面启动环境治理工作,实施以各村垃圾污水和养殖粪便治理、村镇道路及边沟建设、村镇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治理工程。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经费的全镇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五、村容镇貌整治标准
(一)村容镇貌管理
1、坚持从村屯实际出发,编制切实可行的村屯环境治理方案,组织动员农民广泛参与村容镇貌管理,进行集中整治。
2、村民积极参与村镇环境治理,定期开展村镇环境卫生活动。
3、将村容镇貌建设、维护管理纳入各村两委工作范围,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设立村级保洁员岗位。
4、制定村环境保洁制度、绿化管养制度等村规民约。
5、各村环境治理有固定经费来源。
6、各村环境卫生实现常态化管理。
(二)村容镇貌建设
1、生活垃圾治理
无暴露垃圾和积存垃圾;采用上门收集或配置垃圾箱(桶)等方式,使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收集清运;每村要设垃圾收集池。
2、道路及边沟治理
村内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次要道路及宅间路采用乡土生态材料铺设,保持路面卫生整洁;村内主要道路一侧合理设置路灯照明;道路边沟设置线路清晰畅通;雨水排放通畅,确保雨后路面无积水。
3、村镇绿化
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进行绿化;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对有绿化条件的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株距1.5-2.0米左右。
4、河塘沟渠治理
无污水塘、臭水沟;河塘水面无垃圾、无杂物和漂浮物。
5、村镇乱堆乱放治理
村民房前屋后杂物有序堆放,村屯整体环境整洁卫生;草堆、粪堆、灰堆、土堆全部进农院,实现规范管理;位于镇村主要出入口、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村庄实施建筑物整治。有经济条件的村屯可以统一建设宅院围墙,特别是建设文化墙。
6、污水治理
生活污水有组织收集,无污水乱排现象;确有需要,可适当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
7、农厕改造
按照“户厕改造为主,修建公厕为辅”原则,规范农户厕所,对农村露天旧式厕所、粪坑进行统一规范改造,全面推广应用无害化卫生厕所。
8、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
无露天焚烧秸杆;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4月20日~2013年4月30日)
各村及各单位要召开动员会议,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浓厚氛围。各村结合本村实际,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二)集中攻坚阶段(2013年5月5日~2013年12月31日)
以迎接55周年县庆和贯彻落实十精神为契机,全民动员,部门联动,上下协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打好以“六项整治、八项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确保全镇村容镇貌发生质的变化。
(三)长期治理阶段(2014年1月-2017年12月)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遵循村屯空间布局、村庄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设施向村屯延伸、公共服务向村屯覆盖、现代文明向村屯辐射,努力营造农民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健全完善各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各项任务的落实,逐步改善村容面貌、提升环境质量。
(四)考核验收阶段(实施期间每年12月份)
每年12月份,由镇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村、各单位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村两委、各单位负责人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镇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
(二)明确任务,严格考核
各村要依据方案和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取得实效。镇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定期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
(三)抓好典型,以点带面
我镇依据规划和治理标准,抓好本镇治理典型,总结符合本镇实际的环境治理模式和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xx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各项任务目标,大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主要任务,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民防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取得的工作绩效,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民防建设的积极性,为xx民防事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17年3月15日至4月15日。
三、宣传内容
(一)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区综治委年度要求,结合民防办系统重点工作,紧紧围绕保障城市安全,强化民防地下工程综合治理建设。
(二)开展公用民防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对全区早期民防工程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小区老旧工程逐步实施改造。今年,为确保城区正常运行和消除消防安全的突出隐患,对正在经营的民防公用工程98处进行关闭。针对地下空间管理综治突出问题及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三)积极组织民防志愿者和民防执法队伍参与地下空间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四、宣传形式
(一)集中宣传
民防办将于3月24日、4月12日组织开展地下空间安全集中设点宣传活动。地点:和平公园、鲁迅公园。牵头部门:工程科、民防工程管理所,参加人员:机关全体人员、基层全体党员干部。
(二)社会面宣传
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要综合运用横幅、海报、黑板报、xx电视台、xx报、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
五、工作要求
(一)开展小手牵大手宣传。将民防教育进学校,通过学生先学先做先宣传,带动家属一起宣传。
一、树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的思想
社会秩序的状况真接关系到全乡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立了领导组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分析研究社会治安动态,及时排查调处各种不安定因素,解决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力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走活社会治安这盘棋,加强综治队伍建设,乡专门抽出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活力、年富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综治办,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根据乡域分布,班子成员和综治办人员分村承包。责任区内发生治案事件,实行包村人员首问,根据情况分别及时作出有效处理和汇报。
二、构建长效防控体系
根据地理位置和日趋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xx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综治精神,构建长效防范体系
以系统化为理念,构筑“乡村”两级治安联动,“打、防、控、管、建”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管理模式,一是以警务区为依托,成立了一支由20人组成的专业欢迎光临好人网巡逻队,配备摩托车、警具等。二是以村民组、自然村为单位,采取十户联防,组织万名群众常年参加义务巡逻,实现“干群结合,警民一体”的有机统一。
加强村级治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各村治安室按要求达到设施齐全,资料规范,制度上墙,配备齐全。二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三是全乡26个行政村治保、民调组织统一标准,实现了建章立制,记录规范,档案齐全;四是建立乡、村、帮教组织,对“两劳”回村人员的帮教率达100%,做到不漏管、不失控。
三、专项治理活动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适时开展“百村整治、打击遏制两抢一盗、基层创安”等活动。
“百村治理”是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开展的整顿农村基层组织,保障“三农”良性发展的专项综合治理活动,在此项工作中,县乡抽调三十余名干部积极参与,对王三楼、辛井、大黄三个治安状况混乱的村进行了治理,打击了犯罪分子,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配齐了两委班子,理清了发展思路,确保了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两抢一盗”是一直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顽疾。市县布署“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后,我乡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立了以乡长姜云凌为组长,政法书记朱东洲主抓的专项活动工作组,根据情况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各职欢迎光临好人网能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行动迅速,使打击遏制“两抢一盗”的专项行动得以顺利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专项活动中,我乡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其中网上逃犯2名,批捕在逃2名),敦促自首2名,侦破刑 事案件5起,端掉2个犯罪团伙。
为保障经济发展,乡综治委和有关部门及时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四霸”分子(街霸、路霸、村霸、市霸)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法氓恶势力,整治了学校的周边环境,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扩大创安面,在各行业、各系统中开展安全检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为辖区平安建设打造平台。
四、健全奖惩机制
一是派出所每每治安拘留一人,乡奖励办案经费300元,刑拘一人,乡政府奖励办案经费500元,外出办案,乡政府提供最好的车辆,保证经费落实。二是对各警务区及治安巡逻队,凡长期坚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保障辖区内不发生重特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经群众评议工作较好的工作队员奖励现金200元/人,凡完不成目标任务的,扣发浮动工资,取消评先资格,三是各村及乡直单位,凡常年坚持义务巡逻,本单位无案件发生,奖行政村、县直单位各1000元,否则,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各种评先资格。体制、机制的规范为综治工作的健康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也是我市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决战之年,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以及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我局制定了以“五大”工作目标、“六大”工作重点为核心的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认真组织实施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今年1-11月水务系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构,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及时调整充实了相关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新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督导工作领导小组、联系和督查龙马潭区领导小组、城乡风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区县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督导巡查小组等5个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落实了局水综科为承办科室,明确了专职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区县水务局、局内各科室站院目标考核工作范畴,严格奖惩,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县水务局相应成立相关工作机构,负责区域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二)积极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
今年以来,我局已召开21次职工大会及科室负责人会议,传达各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布置治理工作。认真开展国卫新标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建设工程”、联系和督查龙马潭、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等工作的业务培训。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
围绕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结合全省水环境治理工作任务,我局提出了以工程措施治理为主、以合理利用和保护等非工程措施治理为辅的五大工作目标,并明确了6大工作重点、12个方面的工作措施,以指导全市2010年水务系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国卫迎复审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了《联系和督查龙马潭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2010-2011年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泸州市市区河道水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具体牵头和指导工作开展。
(四)强化督查考核引导
局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成立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从纪律方面对区县水务局、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督察,实行责任追究;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对区县水务局及局机关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的职能目标考核内容,年终由局水综科进行考核评分;日常工作由局督导巡查小组开展工作联系和督促,定期督查区县水务局工作开展情况,把督查结果作为对区县水务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据。
(五)注重探索长效机制建设
积极探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按照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强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科学论证,确保充分发挥项目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落实和实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城乡水环境状况。依据国家水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制度措施建设,强化对已污染城乡水环境治理力度。
(六)大力开展舆论宣传活动
1、对内宣传。根据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要求,市区县水务部门积极利用会议、文件、简报、专栏、专项整治活动等,在全市水务系统倡导以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办公环境绿化美化、文明办公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卫生行动,向职工印发“文明卫生公约”、“除四害”、“控烟宣传”、“健康手册”等资料,通过职工大会、支部学习等方式,加强职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及重要性培训。
2、对外宣传。市区县水务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利用春节民工回乡、节假日、法制宣传月等,在区县城、乡镇开展专项宣传及组织群众性的文明劝导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泸州市水务局网站开辟专栏,刊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爱国卫生运动相关信息,积极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主动参与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营造清洁、整齐、优美、规范的城乡环境。今年以来全市水务系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组织群众性宣传活动150余次,组织群众性文明劝导活动650人次,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14个,投入宣传资金2万余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水环境工程措施治理成效显著
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进展顺利。今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投资1.46亿元(国补1.17亿元,自筹0.29亿元),解决全市农村群众和学校30.4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截止目前,中央、省、市已下达总投资1.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项目已完成土石方开挖及回填49.5万方,混凝土9210方,管道安装625公里,建成集中供水站47处,分散供水工程24处,完成投资9215万元,解决了2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推进。一是项目储备成绩显著。今年已完成了江阳区双江项目区、龙马潭区濑溪河下游项目区、纳溪区永宁河项目区、叙永县两河项目区、合江县苦竹溪项目区、古蔺县箭竹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以及泸县濑溪河上游项目区坡耕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前期工作,龙马潭区五湾溪小流域省级财政资金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实施。泸县坡耕地综合整治项目已获水利部批准成为四川省五个项目县之一,有望争取到国家1000万元水土保持治理专项资金。二是“双创”工作顺利推进。1-11月全市已完成投资299.05万元,绿化水系面积达300.5公顷,全面完成全年绿化任务。其中江阳区完成沱江三桥至况场镇水系绿化面积110.94公顷,投资153.47万元;龙马潭区完成长江罗汉段、沱江胡市段及安宁段水系绿化面积33.2公顷,投资20.5万元;纳溪区完成永宁河天仙段和渠坝段水系绿化面积36.19公顷,投资79.14万元;泸县完成沱江、濑溪河及水库库区绿化面积22.67公顷,投资10.75万元;合江县完成长江白沙段、大槽河甘雨段、小槽河顺江段水系绿化面积21.5公顷,投资16.21万元;叙永县完成境内水系绿化面积68公顷,投资10.48万元;古蔺县完成古蔺河德耀至箭竹段水系绿化面积8公顷,投资8.5万元。三是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春季植树活动。市及江阳区、龙马潭区水务职工先后在在泰安镇、三道桥、胡市镇组织了3次大型的植树活动,共栽植了天竺桂、小叶榕、香樟、荔枝、枇杷、竹等植物树苗15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近1.5万平方米。
病险水库整治及堤防建设快速推进。2010年民生工程下达我市整治病险水库整治23座水库,新建和修复水毁堤防3.3千米。截止目前,已整治24座水库,现已完成投资160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资金128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19万元)。完成土石方开挖及回填4.5万方,砌体2.5万方,砼浇筑5万方,整治完工24座,整治完工水库占目标任务的104%。1-11月新建和修复水毁堤防3.8千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15.2%。
小农水项目争取成绩显著。一是经过积极争取,泸县和合江县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叙永县被列为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目前泸县、合江两中央重点县和叙永省级项目县的建设项目已完工。二是渠道配套项目活动国家投资1500万元。省财政厅下达我市三区四县粮食产区渠道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300万元。截止目前,江阳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和叙永县、古蔺县均已完工。三是争取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3750万元。省财政厅以“川财建〔2010〕4号”文下达我市二区四县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计划总投资375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250万元。目前,各区县均已完工。
(二)强化依法治水,积极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整治非工程措施治理深入开展
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一是着力做好水法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主题宣传画200份,悬挂16副气球空飘和彩幅标语。二是加大了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力度和水域水功能区监测管理力度,其中小型水库的水质监测由上年的13座增加到55座,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了通报,要求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管理,确保了饮水安全。
认真开展水污染治理。一是持续推进取缔肥水养鱼行动。积极推行渔业养殖新型水质改良剂“阿尔益”,在全市强力推行无公害养殖,在池塘、稻田推行“80:20”健康养殖模式。目前,全市水库养殖均采用生态制剂和生物菌肥,池塘、稻田80%以上采用以投饲为主的养殖模式,完全取缔了肥水养鱼,水域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在批准作为集中供水水源工程的小(一)型水库和备用饮用水源及风景旅游地,一律实行生态养殖,设置界碑、界桩,保护饮用水源;强化宣传引导,倡导健康养殖,坚决制定违法违规行为。如泸县、叙永等县设立了违法举报电话,经查实的对举报最高可给予1000元的奖励。截止目前,全市74座饮用水源和42座饮用保护备用水源水库,已全部终止养鱼承包合同,实行生态养殖。二是积极开展河道、塘库堰等水域卫生整治活动。市、区县水务部门直接投入经费近20万元,干部职工出动6170余人次,清扫卫生责任区10万余平方米,清理垃圾50余吨,清除牛皮癣800多条,清除卫生死角40余处,清理水库水面漂浮物10.2吨,渠道、沟渠清淤100余公里,疏通整治排水沟10条,投入消毒药品3.5吨。目前,正按全省全市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城乡结合部河渠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开展水事执法行动。1-11月,我局先后开展了河道采砂执法检查、水资源、水保执法活动、农村安全饮水专项活动、春季禁渔执法检查、汛前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打击长江河道禁采期非法采砂检查等专项执法活动,查处河道违法采砂案件18起,责令停止违法行为6起,限期整改14起,查处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违规行为6起,清障35处。一是水务系统单独开展执法活动。全市市区县水务局共开展专项执法活动440余次,其中出动车辆329次,船只56次,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水上联合执法行动。市区县水务局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共享部门执法资源。如渔政执法建立春季禁渔110联动机制,公安、渔政紧密配合,共同打击渔业违法行为。我局以市打击非法采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协调海事局、航道局、长航公安分局、市公安局在河道内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工作。1-11月市区县水务局与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7次。通过部门间的配合及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违规涉河建设、向河道内倾倒生活、工业、建筑垃圾等水事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的遏制作用,维护了河势稳定和行洪安全。
(三)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沱江滨江路河滩地风貌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认真开展前期调查宣传工作。全市风貌整治工作征求意见协调会后,我局立即组织江阳区、龙马潭区水务局人员召开风貌整治工作座谈会,积极听取相关建议意见,共同商讨整治工作方案。同时,组织两区人员深入现场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情况。向河滩地经营户宣讲全市风貌整治工作精神,促进业主积极主动配合整治。二是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根据《泸州市2010-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水务工作实际,在积极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综合整治和规范的原则,我局制定了《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2010-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三是把风貌整治与河道整治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把风貌整治工作与沱江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与城市长远发展及城市河道建设整治规划结合起来,将风貌整治内容纳入河道治理规划,推进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的综合治理,促进城市品位的提升。截止目前,市区水务部门及业主已累计投入资金36.8万元,修建排水沟50余米,拆除违章建筑5处,整治建(构)筑物5栋,整治建(构)筑物立面900余㎡,集中整治枇杷沟河滩地和沱江公交商城堡坎下河滩地4000余㎡;规范广告、店招等7处,经营场所外立面包装2栋;长期雇请保洁人员10人,日常清扫保洁河滩地近10万㎡;雇请清漂船1艘,清漂人员2人,清运垃圾103吨,焚烧处理垃圾2吨。
(四)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联系和督查工作顺利开展
我局联系和督查龙马潭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我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具体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全局中层以上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系和督查工作领导组,明确由四名局领导分别牵头,划分四个督查小组具体开展工作。明确该项工作由局整治办牵头,局内相关科室协助与配合;二是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制发了《泸州市水务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口联系和督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联系和督查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工作要求,保证了联系和督查工作的规范、有序;三是强化督查业务培训。局整治办收集整理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知识要点》、《国卫城市标准》及《泸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资料汇编(二)》等,印发到每一个联系和督查人员。同时,于4月13日专门召开业务工作会议,培训业务知识,了解、熟悉工作要求。截止目前,我局结合水务业务工作及日常的暗访检查已对龙马潭区开展联系和督查工作20余次,并将正式督查情况向市整治办作了报告。
(五)积极配合,狠抓落实,认真开展对各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月考评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提升治理工作水平,市指挥部提出了对各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月考评,我局积极参加了由市农业局牵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和由市交通局牵头的“泸州市公路、水路、河道、铁路环境专项治理”等工作考评办法的商讨,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我局还根据考评办法,要求全市水务系统认真落实联系村社的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辖区河滩地和采砂场地的卫生巡查力度,强化辖区内河、库、塘、渠等涉水环境的治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根据全市2010年六大工作任务,按照我市水务系统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查漏补缺,进一步增添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二)按照全市统一安排,结合水务工作实际,积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2012年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浓厚工作氛围,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5月20至6月20日,我乡根据县综治办下发的关于印发《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广泛开展了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为主题的综治宣传月活动。在上
级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此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根据县综治办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副职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治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合理的人员安排,不仅为此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广泛的有效宣传途径,还提拱了坚强而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统筹安排,精心部署
乡综治办公室召开了“综治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各村负责人和乡直单位负责人会议,对重点活动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对各村和乡直有关部门“综治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内容、活动重点等作了明确要求,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单位以发放宣传品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单位醒目的地方悬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横幅。在学校开展一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教育,加强师生对反对“×××”等组织活动的教育和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加强,确保我乡的社会政治稳定。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把反警示教育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有效地做好组织排查活动,确保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按照5月11日召开的“全省、全市十一运会社会稳控和安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做好了各个重点建设项目泄洪漕工程、四段青岛世恒项目区、永胜煤田建设等工作的稳定和安保,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宣传力度。各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发挥作用,在所包的学校开展了三至五次大型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和减少在校生违法犯罪。乡财政安排专款用于支持综治宣传月活动的开展,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四、突出重点,加强预防,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我乡按照“横向排查、纵向分类、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工作原则,利用全乡开展的“三高一创建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深入村组、走家串户,调查了解村情民风,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努力消除稳定和安全隐患,排查清理矛盾,做到了矛盾纠纷和稳定、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总的来看,我乡此次活动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明显,通过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进一步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村、单位对“综治宣传月”活动重视不够,对活动组织不力。二是宣传形式还需进一步创新,宣传途径还需进一步发掘,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活动存在的不足以及当前全乡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各我们要结合实际,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继续把综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更好地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落实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推动“平安微山”建设创造条件。
一、工作机构
“八进”工作总指挥、。
1、进机关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2、进学校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3、进企业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4、进学校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5、进社区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6、进家庭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7、进农村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8、进景区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8、进商场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八进”活动,达到规范、整洁、和谐的城乡环境。
通过“进机关”活动,进一步美化机关环境,改善机关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通过“进企业”活动,使企业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环境整洁优美,节能减排达标,劳动关系和谐的文明企业;通过“进学校”活动,使校园脏、乱、差现象达到全面治理,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师生文明、育人环境和谐优美;通过“进社区”活动,彻底解决“五乱”现象,使社区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通过“进家庭”活动,达到“居家清洁、物品整齐、环境舒适、身心健康,共同实现家庭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进村社”活动,达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通过“进景区”活动,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旅游景区环境,推进旅游开发;通过“进商场”活动,提高商场(店)环保意识,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三、工作职责
进机关工作小组职责: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督促、指导、检查落实。
进企业工作小组职责:督促、指导全镇企业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加强技改,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处理,节能减排。
进学校工作小组职责:治理校园脏乱差;治理食堂餐厅、宿舍环境卫生;治理校园环境秩序;治理校园安全隐患;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进社区工作小组职责:动员社区居民、单位做到“门前三包”(秩序、绿化、卫生),“院内四自”(自搞环境卫生、自建环卫设施、自育花草树木、自管单位秩序),搞好社区道路、小巷、居民集中居住区卫生死角的保洁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物业管理,搞好卫生家庭、文明卫生社区创建,改变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高空抛物等陋习,开展垃圾分类、营造社区家庭共树文明新风。
进家庭工作小组职责:组织妇女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大扫除突击活动,彻底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楼道、走廊、院落的垃圾、边沟污泥等。
进村社工作小组职责:发展沼气,推广清洁能源;推广秸杆还田和综合利用,禁止焚烧秸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减少化肥、农药、农膜对环境的污染;开展农村灭鼠、防治外来有害生物、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科学发展畜牧业,治理畜禽粪便污染;指导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生产、生活废弃物污染。
进景区工作小组职责:广泛开展城乡环境进景区宣传教育活动。
进商场工作小组职责:加强宣传、强化监督、搞好服务。
四、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