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02 17:1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

第1篇

初中地理教学与语数外相比,像一个受气的孩子,课时安排的少,课下学生给与的时间也有限,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很无奈,因为初中地理在八年级就进行毕业考试,不是中考学科,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不是很重视。那么怎么扭转这种副科意识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以下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施、环境和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教学设计是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上构建出的教学实施规划,以及部署规划实现的步骤,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有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游戏的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为 “自由活动”。“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活动,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课后进行有效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助推剂。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教师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已经出现过的缺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你的地理学科,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相信只要我们地理教师把好备课关,把好上课关,并做好课后反思,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课堂导入 自主学习 及时反思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运动推广以来逐渐流行的教育热点名词之一,在此背景下,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了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探讨之中。笔者自然也不例外。以下,笔者仅以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有效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发表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课堂导入

学生上课一开始的状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状态。教育实践更是表明,学生若是能很快集中注意力并持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并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相反,学生若是上课之初便萎靡不振,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他们自然不会真正从学习活动中汲取到有营养的知识,学习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地理课堂,首先应当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导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是初中地理的开篇课,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的基础。鉴于其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首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为其展示了3分钟短片。短片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的相对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在银行系中的位置、银河系在本星系群中的位置、银河星系群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中的位置,等等。通过观看短片,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原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那么大,又是那么小。实践证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具有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及姿态,因为他们迫切想知道更多关于地球、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学习效果很理想。由此不难看出高效的课堂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几乎全都由教师牢牢把控,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其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学生视做“储存知识的容器”,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对接触到的知识点并不能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鉴于上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一先进理念,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相信,这对于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同样以“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借助GoogleEarth(谷歌地球)给学生展示目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古人在直觉感官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随着望远镜等工具的出现,人们眼中的地球形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高涨,很快便找到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对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探寻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孩子们各抒己见,快乐分享自己的思想。这一互通有无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在巩固已有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又生成了许多新的学习思路及智慧,学习效果得以强化。这充分证明了学生自主学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积极意义。

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小结

初中学生地理知识建构差,需要教师帮助进行课堂知识点整理,这当中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方式就是绘制思维导图。

实践表明,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总结,并逐渐建构完善的知识框架。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入恰当的思维导图。如在“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课堂小结中,笔者精心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思维导图:

在上述思维导图中,“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主要结构就层次分明地显示了出来,学生只需要记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纬度”等关键知识点便可以有效串联起其中蕴含的一些小细节,从而很好地起到课堂小结的效果。

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反思

在教学“地球仪的绘制”这节内容时,笔者发现学生由于缺乏立体感,所绘制的作品并不甚理想。因此,在课后反思中,笔者认为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提前手绘“南瓜”经纬网作为示范,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绘制技巧,这样学生再动手的效果就会强化。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更好地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高效地理课堂,就必须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省与深思,同时坚持做反思笔记(包括反思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反思教案设计中的不足,等等)。如此,方能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与优化。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方法等的及时反思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补充。

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付之持续的耐心及热情,并想方设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课堂教学,如此,才能显著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才能使地理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第3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初中教学中的推广与深入,广大教师认识到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异步教学法无疑是其中运用较为广泛且有效的一种,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众多教师与学生的肯定。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20世纪80年代,黎世法教授提出了异步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主张摒弃效率低且适用性不强的教学理论,扬长避短,是为提高学生个体学习效率而衍生出来的全新理念与实践。以下探讨了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打造学习共同体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过去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往往会严谨地根据具体教案,单向性地传授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主导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异步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形式,真正尊重学生学习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知识的灌输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角色,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及辅助,同时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维持师生间良好的教与学关系,最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快速投入最佳学习状态中。有研究结果证实,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转变角色,针对学生个体能力的不同,以鼓励代替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并热爱新型教学模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人体的大脑皮层更容易产生兴奋的感觉,并且高效吸收信息,教师以此积极在教学课堂上打造学习共同体,成为异步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以地理学科教学特点为基础,创造异步教学机制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学不但要转变形式,还要建立课堂教学的新型机制。异步教学法的落实,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结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关注学生课后对地理内容的复习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地理设计教案的合理化,包括知识系统纲要、问题题型等方面都要体现在讲义上,以问题的巧妙设置来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确定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比如,在学习“认识地球”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初中生生活经验与阅历的局限性,可以采取异步教学方式进行连续性问题的引导:①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在我国古代有天圆之说,教师可以利用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天圆说,并联系西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后得出的结论为学生讲述故事,引发课堂的辩论。②以问题形式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再回到故事中反问学生:大家认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能使自己回到原来的位置吗?回到出发地以后又能证明地球是圆形的吗?同时以球体与圆形的异同来反驳学生得出的观点。③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旅游等实际情况对地球球体展开交流讨论,采用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况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④根据得出的答案回到提问并进行启发性总结。在得到“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后,教师再反问学生:为何古人认为地球是方形的?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步骤与问题要保证环环相扣,紧紧相连,让学生在思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断层都能及时填补,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三、以实施个性化学习为主线,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为明显,这与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经验阅历等方面相关。具体到异步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征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相关知识的广度与难度上;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则应该以合格与进步的目标进行教学,让学生每学习一章节地理知识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取得进步,增强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中国自然环境”内容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国地势分界线、特点、山脉以及各种地形剖面图等全方位掌握,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则着重强调我国地势特点或是气候特征知识内容。无论是哪种学生,教师都要坚持公平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与掌握,从而形成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地理知识构架。

综上所述,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符合当前我国的教学形势以及教学改革要求,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实现全面的翻新与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的反思与交流讨论,提高地理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沙地中学)

第4篇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改进措施

优质课堂就是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低效课堂指满堂灌、低效能的“学生不愿听、教师讲得累”的传统课堂,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目前初中地理存在的低效课堂教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

一、教师方面

(一)备课不充分。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具体表现:一是频繁出现口误。大脑中所想的与口中所说的脱节,想与说不同步,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茫然、不知所措和不回应。二是语言与课件不匹配。一节好课应该是老师语言在前,课件呈现在后,如果语言与课件不匹配,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就会非常生硬,让人一听就厌。三是对学生的关注提问少。由于准备不足,教师全部精力都放在知识讲述上,没有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预设,对学生的关注和提问很少,只顾一个人讲,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学设计不精心。教师备课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层面,没能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没能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没有克服困难需要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著精神。

(三)自主学习习惯缺失。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自主学习少,严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无法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后反思与总结缺少。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已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二、学生方面

(一)学习习惯存在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地理的机会就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甚至更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二)厌学情绪严重。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体验。随着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态度、自信发展跟不上。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感,是地理学习目标极需实现的方面,然而这一点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得严重不足。

三、改进措施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与课前准备工作的好与坏有直接关系。首先,教师应做充分准备。主要包括查阅各类信息资料,储备丰厚的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准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用具,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应变能力,积聚处理学生生成问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其次,学生要做好预习。预习可以像兖州一中那样,在前一节课上完成,也可以在上课前一天晚上进行。预的任务是初步熟悉新课基本内容、知识结构;查找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课本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的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待老师讲解或提问。总要求是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查图,脑在思考。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尽量多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但是多数初中生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较差,因此,“教师参与”是自主学习中学生主体的要求,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

(四)创情设境,激发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探索。通过精心导入、激情授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当然有效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还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课堂教学是开展地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如今地理课堂上,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初中地理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地理课堂中的一些低效教学现象,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逐渐摆脱低效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更优质的课堂,从而更好地推动地理学科朝着素质教育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社会第一册及参考.

[2]小学教师之友――地理卷.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有效教学;研究

课堂上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效率高,知识掌握透彻,能力提高快就算是有效教学。所以说,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观念,更需要我们把它转化为一种实际行动。那么,有效教学应该怎样实施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就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吃透教材,认真备课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教学相长。教师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1.认真了解学生情况

初教一个班级教师可能还不是很熟悉学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理解力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设计好课堂中的讲解和探究题,为学生的思考和练习留够充足的时间和活动空间,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钻研教材

与上课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等等,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占有资料。总之,教材内容的讲解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素质发展作为主线,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为前提,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3.认真设计教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各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教法设计活跃,而又充分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二、掌控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一直提倡课堂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掌控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适度的、深刻地交流讨论,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学生地理的兴趣培养

地理在学生眼中是“副课”,大多数学生都不重视,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善用地图,引发兴趣。学习地理让学生学会看地图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地图,地图填充图册,培养学生用图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2)联系实际,提高能力。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用的。而学生经历过的、身边的地理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可以分析学生家乡所在地作物熟制和作物搭配是否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分析家乡所在地太阳能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所在城镇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当地风向的关系及是否对居民造成污染;分析家乡所在地的交通运输建设是否做到趋利避害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用学生身边的地理,这样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

2.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不要去整理、归纳、总结地理问题,而是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1)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如,关于如何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可以从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流动的影响、标本兼治的措施诸方面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2)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根据地理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初中地理知识分为感性地理知识和理性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又包含在地球、地图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之中。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些知识综合性及区域性的特点。在地理的学习中教给学生地理图表、知识记忆等方法。所以说,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巩固练习,保证有效教学的效果

做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但练习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确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作业要有针对性,难易程度适合不同等级的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继续提高。

四、注重课后反思,保证有效教学进一步提高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也就是说课后反思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要经常与学生、同事探讨、交流教学中的问题。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等等情况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使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6篇

一、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我

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增长、双重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情境,给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教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任重道远。为此,作为初中地理英语教师的我们要保持激情与梦想,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教与学过程中碰撞。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实施以及江苏“五严”的出台,使我们不得不去为此多动脑筋,让学生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去获取最大化的知识量和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循循善诱、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任何一种学习都要一种氛围,创造一个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练习及再认识的一个巩固、提高、深化的过程。它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加工,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等良好的习惯。我们初中地理教师还要重视地图教学的作用,让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逐步积累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才能。

三、合作探究,促进师生有效交流

初中学生具有活跃、好强、好胜等心理特征。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和竞赛比赛等有效交流方式,提升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合作交流,他们的主体性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为此,我们要使学生在彼此合作过程中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的合作性能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活泼、和谐、民主、互动的开放局面,且能够真正地活跃学生的思维。

只要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的合作积极性就会高,合作效果也会随之好起来。这一切的实现都是缘自梦想和坚持。

比如说,我们让学生探究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概况,包括自然、经济和文化环境,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交通、农产品资源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交流开展实践和探索。

四、赏识教育,推进教学有效性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清楚赏识教育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非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学生以赏识、表扬。教师的赏识,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肯定,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样下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会大增,他们就尊重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推进。

五、激发兴趣,做好有效教学的保证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用现代化媒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进行课件设计,教案设计等。教师要在平时的地里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

教师应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非凡独特的地形地貌图片或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海陆的变迁》一课时,我们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现代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动态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方面我们还要做好知识的讲解喝点评,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过程的认识。之后,对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等知识点,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手段来进一步消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要和学生一起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等问题。

六、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中好的评价肯定会带来好的结果。合作意识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学过程是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过程,学生往往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感情和感受当作评估自己的标准,当感觉自己是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己有价值的感觉。这也是体现了“合作学习”评价观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在合作中取得了进步,有了发展时,我们要多说说:“你真棒!很好,谢谢你!非常好!”等。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老师们要以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审视,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名教师如果想要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把教学反思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对教材内容作了很大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称职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保持与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步。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注重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课堂上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们,课后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索。初中物理老师教育教学既要吸收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授课方式,又要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以便于较快地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形势。

一、怎样进行有效的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后。

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可能大家都会很疑惑: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什么要进行反思呢?我不知道该反思什么,怎么办?其实,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反思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例如,上课之前要准备好教案、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材以及上课的形式及内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流程。尽可能多地做一下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免在上课期间出现失误和疏漏,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2.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毫无疑问,每个老师都会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只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反思过程。例如,当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初中物理“电力学”方面的内容时,或许在最初的时候老师会按照自己的讲解方式和思路去给学生们进行分析,但是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比较迷茫的情况,这时候老师们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讲题思路,根据学生们的反应来确定讲解的进度和分析的方式,来不断地引导学生们自己进行探索和学习,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反思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提高,以便于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就是指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一个自我的反省,这种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可以使老师们把自己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理论化,如果老师们可以长期坚持课后的自我反思,就能够很快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很多学校也都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写出或者整理一下自己的教后感言,主要是为了不断地培养老师们课后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二、物理教学反思的形式

1.个别案例的相关研究

所谓研究的个别案例就是指针对在物理教育教学课堂上或者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现象比较特殊的事件,老师们可以围绕着这个典型的事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个别案例研究所选用的题材都是很灵活和多方面的,可以是老师们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积累出来的经典事例,也可以是通过试听别人的课程中偶尔遇到的案例,还可以是自己在平时的看书或者搜集资料的时候遇到的比较典型的事例。

2.听课活动

听课活动是一种涉及面比较大、内涵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当今是一种教育研究的典范。尤其是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这种听课的形式和内容比较自由,不需要权威性的指导和建议,老师们相互之间进行批评和切磋,听课老师对上课老师以及学生和课堂气氛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老师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不断地帮助老师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无形中也会对物理老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升。

3.课后的反思笔记

课后的反思笔记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及时地记下来,方便自己以后更好地矫正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新的课程改革下,尤其是对物理学科来说,更要及时地把日常遇到的或者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及时地做一些总结,记录整理成反思笔记的形式。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以及对老师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

1.教学反思可以帮助老师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深入研究物理教育教学

教学的反思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和问题,不断地、经常性地进行连贯的分析和反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优化,和较好的朝积极方向发展。

教师同时也是研究者。教师教学活动的不断反思,很显然会促进教师不断地关注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当今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热点之一。课程改革下所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总是附有很多研究性学习的习题或者练习,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展开活动,进行一些物理研究性学习,许多学校和教学机构也出版了相关的研究性方面的书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老师们更要积极深入的开展研究性方面的学习和活动研究。

2.教学反思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在课程改革下实践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决定了老师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积极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为了教好初中地物理课程,老师们无疑都会多讲相关的定义并要求学生们做更多练习题来巩固相关的知识,不断地加强学习,但是学生们往往不能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通过不断地反思,老师们可以不断地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

老师在课堂知识的讲解上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们积极地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物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在课程的设计和准备上多下工夫,积极进行课程反思,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同时,老师们在上课期间要突出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大力倡导教学的民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初中的物理老师就要积极的反思,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们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充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在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这是十分必要的。物理老师们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老师们还要结合初中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实践经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课程,这也就要求老师们课前、课中、课后积极的、不断地进行反思,经常地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充分发展初中生们的个性发展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问题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74-02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教学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以考查学生利用一课时学习知识内容的数量为标准,而不是教师利用一课时讲多少内容。“高效”就是高效率,也就是指在投入较少的时间、物力、精力的情况下取得最好的成果。高效课堂教学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效率最大化,指利用固定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以课堂内外的学习负担与课堂容量为主要表现形式;第二,课堂效益最大化,考查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积极程度,内容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兴趣的激发等。

二、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作用

高效课堂教学不但要保证学生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创建高效物理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作用有以下这些方面:第一,及时引进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二,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各种措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物理课;第三,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用生活性教学内容,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继而投入到物理知识的研究与探索当中。

三、新课改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对策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学生就敢于将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告诉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初中生还不具备稳定的心理条件,如果老师一味批评学生,容易遭到学生厌烦,师生关系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具备再好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再精彩,学生也不愿意接受。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认识到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关心学生,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创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心与微笑,多鼓励多表扬。有了亲切的关心与爱护,学生就会主动接近教师,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上的“教”与“学”能有效互动,得到良好的效果。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学习充满了兴趣,才会积极自主地发散思维,投入到探索当中。物理学科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研究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如笔者在讲解“沸腾”一课时,演示了“纸锅烧水”的实验:首先拿来一张硬纸放在火上,纸很快就烧着了;接着拿一张纸做成一个纸锅,盛水之后再放在火上,过了一段时间,水沸v了但纸没有烧着。学生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为什么用纸制作的锅会不燃烧呢?”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快速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有效提高。与此类似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还有很多,如“筷子提米”“空瓶吸水”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堂设计。笔者还经常利用课前五分钟讲解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与当前先进的物理知识,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鼓励他们利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开展知识探究。

3. 做好课前备课及预习

第一,抓好课前预习。课前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整节课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下面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时可以发现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认识到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从而主动投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索中,将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带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使学习具备了针对性,同时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认真进行备课。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笔者认为,在创建高效课堂时,首先需要做好个人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材,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思考应当使用哪些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保证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其次,需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在整个学科组当中,共同交流所有成员的备课稿,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改善自己的教案,认识到本节课教学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共同研究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和创新教学方法,这样设计的练习就更为合理。集体备课可以发挥大家共同的智慧,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新教师通过研究他人的教案得到启发,得以快速成长,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4.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在创建高效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往往都是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身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参与者、引导者,同时要增加课堂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拥有动手动脑的时间。物理教学还需与学生当前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物理问题,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学生“动手做”与“动脑想”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与时间;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获得丰富具体的物理知识,观察力与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5. 加强课后反馈

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创新,才能使创建高效课堂成为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反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反思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情况一致,在导入新课时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整节课下来是否与三维目标要求一致等。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改进原有教学设计,引入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成为重要任务。创建高效课堂要以提高每一位学生能力为目标,善于为学习创造有利氛围,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引进新型教学手段。同时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要接近学生,学生才能对教师敞开心扉,这样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何凤霞.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生活化情景的运用[J].才智,2016,(32)

[2] 周虹.浅谈初中物理中如何实现高效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探讨[J].科技资讯,2016,(25)

[3] 朱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第9篇

关键词 乡村中学 地理教育 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58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period curricula reform, the plight of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ducator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geography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he author given several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rural geography teaching to reach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quirem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 suggestions mainly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staff, how to try out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Internet education

0 引言

中学地理课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不可缺少。中学地理主要内容概括为:自然地理知识,它包含山河湖泊等自然知识,隐含着人与自然友好相处观点、全球意识及审美观念等教育内容;人文地理知识,揭示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存在着的大量人文社会问题。这些知识展现了地球的奥秘,揭示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自然规律,启发着学生热爱地球、探索地球的兴趣,激励着学生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操,培育着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广阔与神秘的大自然、世界各地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敢于创新的价值观。

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也要求当代中学生应该学好地理知识,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牢记肩上所担负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中学阶段,教育部门应抓好地理教育,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基础。然就目前而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使中学地理教育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占全国中学比例60%左右的乡镇中学。受困于现行招生制度、教育经费投入等诸多现状,目前乡村中学广泛存在地理教学水平偏低,距离新课改、新课标要求目标较远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师资欠缺、资源匮乏、意识不够几方面。

1 乡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1.1 地理教师师资不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包括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发教学课程,研究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心骨。对地理课程而言,地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关乎地理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成败。在乡村中学,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等问题。中学里面,科班出身的专业地理教师奇缺,部分地理教师半路出家从事地理教学,更有甚者临时出家承担地理课教学。这部分教师自身的地理知识储备欠缺,对地理学科缺乏科学认识,对地理教学缺乏科学了解,地理授课过程就是把地理书念一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缺乏相应能力的教师传授更多的地理知识、理念和思维给学生,简直是强人所难。

1.2 地理辅助教学欠缺

辅助教具配置差,现代化教学设施优势没有发挥。地理知识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空间性等特点,片面依靠书本知识很难将地理知识讲清楚。地球仪、地图、地理模型等辅助教具对于增强学生理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良好帮助。由于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大多数乡村中学一般只有简单的地理挂图,欠缺资料、模型、标本等辅助教学仪器设备。甚至部分乡村中学仍然依靠粉笔、黑板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支撑着地理学科的教学。在一些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使用频率和周期也偏少,多媒体设施长时间作为摆设而闲置;使用时也更多是给学生展示一些现有的PPT课件,缺乏创新性,缺乏吸引力,没有发挥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使基础教育信息化变得华而不实。

1.3 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内在驱动力。在很多地市,地理是非中考科目,不参加省市中招考试。这导致很多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不如语数外、理化生、政史等学科重要,得分多少无所谓。学生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看重知识点,忽视知识的链接和运用,主要学习片面的简单知识,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做涉及和思考,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因缺乏重视而导致的应有学习态度缺乏,使学生不可能用心地去学习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2 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探讨

乡村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部分问题受困于县域经济水平以及国家教育规划难以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但笔者认为,目前仍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从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师水平,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探索现代化教学模式,推进实践化教学等几方面入手,使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得到逐步改善。

2.1 建设有力的地理教师队伍

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应注重地理教师师资建设,加强地理教师再教育。搞好乡村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精深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除了靠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目前,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由教育部牵头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部分省市也相继推出了本省市的“省培计划”。这是乡村中学师资培训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积极主动对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合理安排教师参与相关培训计划,建立骨干教师团队,让更多的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此外,学校还应该在内部加强教学交流与教师培养。比如举行骨干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学教案设计比赛等活动,让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组织地理学科教研组参与学科听评课,相互评价,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已实现共同进步。

2.2 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特点。地理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板书、板画、板图“三板式”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事实案例为学习对象,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为导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达到学习知识并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不同于常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知识构建,培养地理思维习惯。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将已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即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探索现代化教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优势。现代化教学设施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根据现代教学研究,直观教学是获取地理知识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构建空间概念。而仅靠书本的直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电子课件、演示文稿、音视频文件等途径将综合性、直观性和空间性兼具的地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Internet网络资源。首先,近几年互联网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很多乡村学校、家庭都配备有Internet网络接入,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从互联网找到需要的图片、文献、视频、演示文稿等资源;其次,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地理类网络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网络课程,来对比查找自身存在不足并加以改进;再次,数字化地理信息发展非常迅速,Google地球、Google 地图、电子导航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例如,地图是中学地理的一个难点,广阔的地理空间、繁多的地形地貌以及较快的更新速度一直困扰着广大地理教育者和学习者。而这正是以GIS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强项,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完成世界地图、区域地图、专题地图、三维地图等各种形式地图的制作及更新。

2.4 探索实践化教学

地理学科就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科学,与生产生活实践密不可分,地理教师应注重课堂内外教学实践的统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有着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太阳东升西落、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的天气变化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地理知识。作为乡村中学,更应充分利用乡村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地理资源,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地理实践。而就地理学科的特点而言,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联系实践,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获取地理信息,充分感受地理的内涵和魅力。比如,让学生调查当地的地形,讨论这种地形对人们居住、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调查当地的自然资源,列举哪些资源属于合理利用,哪些资源利用不合理;围绕家乡现在的水资源、空气资源等环境问题,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保护,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地理实践结合起来,保持课堂内外的协调和统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要让学生明白人们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3 结论

地理知识对于健全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人地意识,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但时至今日,乡村中学地理教育虽取得很大发展,但仍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欠缺和地理教育认识不足等诸多困境,这些困境将阻碍新时期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针对上述困境,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应该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来逐步改善目前现状。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教学手段、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设置合理的招生考试制度等途径来逐步推进,以使乡村中学地理教育满足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春鸿.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课堂教学研究,2013(7).

[2] 赵黎新.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教育,2014(7).

[3] 赵占凯,屈佳丽,吕远等.乡镇中学地理教学面临困境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5(2).

[4] 李倩.地理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9(11).

第10篇

关键词:工读教育;探究式教学;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244-02

工读学校是一类特殊学校,学生都是经过重点中学选拔和普通中学挑选之后剩下的初中学生。工读学校教育的对象当然是工读生,工读生是怎样的学生呢?

1、工读生是比普通学校里所谓的“学困生”更“学困”的学生

工读生一般学习基础特差,写一行汉字,往往可能错上好几个;到了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数加减计算,还是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普通学校一个老师同时要面临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又头顶着中考这个选拔性考试的指挥棒,根本不可能顾及这样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学习太差、太困难,无法在普通学校继续学习,从而进入工读学校这个特殊教育阵地。

2、工读生普遍行为偏常

工读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性特差。他们在普通学校时,可能是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为数不多的“动乱精英”,顶撞教师、打架、旷课、上网、抽烟、甚至偷抢都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事。普通学校对于如此的学生也只能是一次次苦口婆心,但这些学生的发展还是愈演愈烈,最终这些学生完全无法管理,只能被推入工读学校。

3、工读生普遍思想认识极端

由于是普通学校的“淘汰品”,工读生普遍反感所有的学校和教师;由于是家庭亲戚系列孩子中的“坏娃”,工读生普遍反感家长和亲戚。课堂上对抗教师乃是屡见不鲜,家庭中对抗家长也是家常便饭。在他们的思想上,凡是教自己的、管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敌人”。他们为所欲为,出门不打招呼,常常夜不归宿,家长对其完全无能为力。实在没办法,不得不送入工读学校。

然而,工读生普遍智力正常,一些工读生的智力甚至超常。他们讲的大道理常常一套接一套,什么法律呀、制度呀都懂;他们做的恶作剧往往常人难以想象,例如将胶水涂在门把手上,上课老师进教室粘了一手,结果他们还硬说是老师手上的胶水沫到了门把手上而给学生搁事。而且初中生已进入青春期,有着旺盛的精力,做事敢想敢干。如果将工读生这些因素有效利用到学习上、做人上,那将会是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么,如何才能使浪子回头呢?初中物理教改也有几年了,很多理念可以拿过来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式教学是可以一用,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物理学习。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仅不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又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多年来我对探究式工读物理教学进行了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探究式工读物理教学要从低起点、缓坡度、慢进度做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智力能力、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低起点、缓坡度、慢进度地进行授课。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在课后辅导上,应着力于帮助他们理解和归纳基础知识,指点他们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且注意观察,适时地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工读学生通常是小班化管理和教学,同时又是住宿制和封闭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贴身关照。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既让每个学生“吃得了”,又让每个学生“吃得饱”。低起点、缓坡度、慢进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工读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习兴趣。

2、探究式工读物理教学能使工读学生的脑和手动起来

我们物理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课题,设计探究性教学模式和教案,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八年级“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一内容时,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教室地面洒的水,为什么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呢?”在几个同学简单的说明原因之后,接着提出“液体蒸发快慢跟那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猜想。有的说与温度有关,有的说与“风的大小”有关,有的说与液体“散开的表面积”有关,甚至有的说“与水的不同(不同液体)”有关,到底是怎样呢?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证明。有的在文具盒上和塑料笔筒里分别滴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来证明“与表面积有关”,有的在文具盒上和在手背上分别滴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来证明“与温度有关”,有的用书本扇风的办法来证明“与风的大小有关”,有的在文具盒表面上分别滴一滴大小相同的水和盐水来证明“与不同的液体有关”。

第11篇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蒙西阳光学校七年级共有五个班平行班级,平均每个班级3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近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习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习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习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讲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深入研究学案教学的特点,认真编写学案和教案,把握学案教学的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优势。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5、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学在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再进行总结、要课文、图像作业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归纳、记忆等能力、并及时强化巩固、懂得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共计315名学生,每周12个课时。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x,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6、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5、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6、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第12篇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最新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7、做好考试分析工作,全面分析各班级、各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

  8、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整合学科内容,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最新范文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三·教材内容及分析分析:

  1·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

  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

  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2·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

  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

  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

  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

  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3·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

  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

  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

  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5·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总体目标: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及运用其它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五·提高具体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9、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最新范文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