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21:4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技术得到很大提高,较高的机械性能能够发挥出金属材料最大的潜能。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需要通过热处理工艺改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所以必须加强对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处理好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获得最佳的生产效果。作为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和组成成分,选择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文章主要对当前热处理工艺和金属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关系
1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发展的历史
早在四千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金属材料了,而且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我们很早就开始具有较高的热处理水平。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金属材料的种类日益繁多,热处理技术也得到很大提升,为我国金属制造业、冶金业、钢铁业等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当前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积极关系。
2金属材料的基本组织和结构
虽然铝、铜、铁等金属材料被广泛使用在生产工业中,但是由于单纯的某种金属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当前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形式被使用的更加广泛。当前合金内部结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空间原子之间的排列情况,另一个是原子和金属之间的结合方式。空间原子之间排列方式的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金属性能,所以,空间原子排列情况和金属性能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利用热处理技术来满足生产需求。所谓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金属达到特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下进行冷却,达到改变金属性能的一种工艺。热处理工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加工工艺,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到金属性能的改变,所以为了能够满足生产工业的需要,需要做好热处理工艺的控制,进一步提高机械性能。
3分析热处理和金属材料的关系
3.1分析热处理预热和金属材料的切削性能所存在的关系为了能够保证生产出来的金属材料性能满足需要,就必须保证在加工过程中热处理工艺和切削性能之间保持相互配合的关系。在切削加工中可能会因为金属材料、切削条件、加工材料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光洁度。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金属材料的性能,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加工缺陷,就需要对这些毛坯或者金属半成品进行预热处理,使其保持在切削加工的良好状态,同时也保障切削材料的加工精度满足产品要求,零件的性能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金相组织和硬度范围,所以相对应的每种金属材料都具有一个最佳的切削性能。在切削加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硬度不达标而产生粘刀现象,在倾面上产生积屑瘤,这不仅影响到金属材料的切削性能,同时也影响了零件表面的光洁度。目前,加工人员可以通过正火处理来减少粘刀问题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切削性能。铝合金是当前生产工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合金。在加工铝合金时可以采用固溶处理,能够增强铝合金的性能,使合金内部晶粒体现出均匀的组织,这也能有效提高机械的加工精度。
3.2热处理温度和金属材料切边横量所存在的关系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包括了切边横量,切应变和切应力的比值,是材料在弹性变形比例极限范围内以及剪切应力作用下得出来的。对材料抵抗切应变的能力有了表征的作用,模量大,材料的刚性就越强,通过热处理,改变了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材料的性能也发生了改变,随之切边衡量也应该发生变化,从而实际和设计计算的弹簧伸长量出现了一定的误差。通过对热处理和金属材料切边模量变化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选用弹簧钢的工业生产中,对其进行设计计算时,要使用弹簧模量和材料切边的模量。然而,切边模量的取值是按照传统的设计给出的,会导致弹簧的变形量在实际和计算中都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因为经过热处理后,加工的成品弹簧以及热绕成型的弹簧,由于原子间的结合力决定了材料弹性模量的大小,弹性模量的大小受到影响原子间结合力的因素的影响。影响原子间的结合力是由合金组织、成分、温度和形变强化等产生的。所以材料温度在经过热处理后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弹簧特性线产生的先天性误差,是由弹性模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所以在设计计算特性线要求比较高的弹簧时,设计不能按照传统资料给的定值,要根据载荷、工作温度等弹簧的服役情况确定。
3.3热处理温度和金属材料断裂韧性所存在的关系在金属材料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金属材料断裂的现象。实际上,在外力的作用下,存在裂纹的金属材料会抵抗裂纹的扩展,我们可以称之为断裂韧性。通过减少金属晶体中的位错现象,就能够减小位错密度,进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使得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能力得到提升。通常情况下,主要采用细晶强化的方式来阻碍金属晶错。而通过热处理工艺,能够使得细晶强化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金属组织的再结晶,其过程是通过加热金属材料,使之达到非常高的温度,然后产生等轴晶粒代替已经变形的晶粒,这一过程通常是在变性剧烈区域完成。在变形温度达到一定的前提下,金属材料的局部错位密度就会累计到一个最高点,进而发生动态再结晶。因此,金属的热处理温度直接关系到再结晶效果,而且这种关系十分明显,需要加工人员能够特别注意。为了能够更高程度的激活原子,并使它迁移,必须保证变形金属的加热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同时逐渐形成结晶。原子的扩散过程能够获得热处理的控制温度,进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
3.4热处理应力和金属材料应力腐蚀所存在的关系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性能,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应力腐蚀开裂的产生主要是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以及拉伸应力的作用,金属材料出现了脆性断裂。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残余应力,而这些残余应力却导致了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金属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其内部组织和性能会发生改变,导致金属材料的表面和内部温度存在差异,进而产生一定的热应力,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内部的冷却温度要高于表面温度,收缩程度比表面小,使得材料内部受到拉应力影响。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性能发生了变化,不同部位有不同的体积,产生了组织应力。金属材料的表面和内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组织应力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是决定残余应力和影响淬火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加工人员在进行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应该控制好冷却速度,尽可能地接近标准值,减少应力的产生,进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4结束语
处理好热处理工艺和金属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加强金属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同时也促进其他工业生产的加工质量。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人员必须不断探索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提高二者结合的准确度,实现全方位的加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廖波,肖福仁.热处理节能与环保技术进展[J].金属热处理,2009(1).
[2]江利,闫非,汪剑,等.我国热处理能源结构分析[J].热处理,2008(6).
[3]王瑾.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3).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全面介绍了材料的成分、性能、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常用材料、零件选材及应用。本课程以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重点介绍材料的本质,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材料结构是如何与其成分、加工工艺、性能以及行为相联系的。目前,钢铁材料是工业生产中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故该课程工程材料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钢铁材料,如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铸铁等。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一门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是它还是个倾向于叙述性质的课程体系,有着高度浓缩的基础理论。理论性强,微观概念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不像物理、力学等有着严密的逻辑推导和计算过程,也不像机械制图等相关课程,比较直观生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总的特点是理论性非常强,涉及的原子、分子水平的微观概念很多。特别是与金属学相关的部分,如晶体结构、晶体缺陷、位错运动以及凝固结晶、相的概念、组织转变等,这些概念都是微观和抽象的,学生无法通过推导计算获得,更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到,有时候需要通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它们。这样就导致教师讲授起来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难以理解,从而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本人从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多年,就其学习方法谈点个人体会。
1贴近学生喜好,引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高职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时间一长甚至发展到厌学的程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体系相对独立,与其它学科衔接不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对其了解不多。因此,教师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注重介绍:能源、信息和材料早已被列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对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关键性领域,起着先导和基础作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例如在课堂中可列举同学们熟悉的实际事例,结合授课内容潜移默化、正确引导,让学生体会材料科学的奇妙性和材料的重要性,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另外在课堂中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教师要注重利用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又难以讲解的比较抽象的内容,比如晶体结构原理、合金结晶过程、位错类型及运动过程等,通过收集以及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生动形象地来演示复杂的变化过程。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钢铁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等,注意并积极收集工程训练实习以及工厂企业的热处理工艺过程的录像资料,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辅助播放实际热处理过程录像,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课程内容具有真实感,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贴近生活,使抽象的问题生活化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隐含内容,力求用俗语来总结描述纯理性的知识,上课时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或者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常识、成语来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学习。例如:在钢的热处理教学过程中,在讲解“钢的淬火”时可以引入每个学生都玩过的“木头人”游戏,更好地了解淬火钢的不稳定性和残余内应力的产生;把“钢的回火”可以说成是对淬火钢进行温室按摩,根据按摩时候的温度和放松程度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钢,让学生在很轻松的气氛中了解了热处理的方法和作用。学生进行车工实习时,让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了材料丰富的知识内涵。又比如,在讲到铸铁的时候可以引出“恨铁不成钢”的俗语,再简单分析众多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在调动每位被寄予厚望的学生学习情绪的基础上,提出:“钢和铁有什么联系?”“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钢比铁性能好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钢与铁的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程很容易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当讲到铁碳合金相图应用时,先问为何要“趁热打铁”,在学生积极思维状态下,把钢加热到1000℃至1250℃,此时钢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塑性好。并由此实质内容作适当引伸,以提醒学生把握良好的学习机会和人生机遇。
3教学结合实习与实践,紧密联系实际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因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结合实际、带学生下车间参观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在车间的生产实习和对生活中机械产品的认识以及对周围机械行业的大体了解,让《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内容与之对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进行车工实习之后,将“车削下的铁屑为何变成蓝黑色”等问题也可以引到热处理中。再如:学生钳工实习之后的小作品小铁榔头敲击后,铁榔头工作面凹凸不平,而另一个被热处理过的铁榔头工作面平整如初。同种材料所制的两个铁榔头为何性能不一样?让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了材料丰富的知识内涵。
4用典型事例攻克知识难点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很多事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疲劳现象,许多机械零件都是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工作的,例如曲轴、齿轮、弹簧、各种轴承等等。工作过程中,上述机械零件常常在它们的工作应力还低于制作材料的屈服点或屈服强度的情况下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现象。疲劳断裂与静载荷作用下的断裂不同,不管是韧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疲劳断裂都是突然发生的,事先无明显的塑性变形作为征兆,因此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对此学生不以为然,认为一个小零件能带来多大的危险性?为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举一些事例:1979年5月25日,一架满载乘客的美国航空公司DG―10型三引擎巨型喷气客机,从芝加哥起飞不久,就失去了左边一具引擎,随即着火燃烧,然后爆炸坠地。机上273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幸免。这是世界航空史上最悲惨的事件之一。事后,有关当局对这架失事飞机的残骸进行检查后发现,这架飞机上连接一具引擎与机翼的螺栓因金属疲劳折断,从而导致引擎燃烧爆炸。通过此例,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疲劳极限的定义以及金属发生疲劳现象的危害,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一教学上的疑难点。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求知欲 兴趣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间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因为金属材料的种类繁多,其性能又千变万化,故而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加之有些概念、现象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其他专业课后续课程能否顺利地进行教学。所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教学方法。
一、举例教学,更易于学生理解
举例教学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过冷度”的教学,过冷度是理论结晶温度(熔点)和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学生往往不明白,为什么冷却速度快了,实际结晶温度就低了呢?于是我们就给学生举一个这样的例子:这就像体育项目中我们的百米赛跑一样,当你快速跑向终点时,你能否立即就停下来?不能,我们会超过终点一段才能停下来。而你速度慢点儿跑过去,超过终点较短的距离就能停下来,而你如果步行到终点时,你会很自然地立即停下来。所以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经过举此例子,学生马上明白了,而且记忆很牢。如“固溶体”的教学,对于水溶液的概念,学生在初中化学课都学过,可对固溶体还不理解,固体物质怎么能溶解呢?就以糖水作比喻,水是溶剂,红糖是溶质,若是把糖水溶液结成冰,就得到了红糖在固态水中的固溶体,在合金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固态下,合金中组元如果能相互溶解而形成均匀固相就是固溶体,于是抽象的概念就这样被形象化了。再如在讲授低碳钢的拉伸试验时,学生们都玩过橡皮筋,可低碳钢的拉伸学生不理解。我们就用橡皮筋的拉伸做比喻,橡皮筋在拉伸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发生塑性变形,最后断裂。因为橡皮筋弹性大拉伸也直观,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总之,像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很多,不仅通俗易懂,还可增强记忆。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悬念是指悬而未解的问题,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试图尝试、勇于探索,使学生带着迫切要解决问题的热情,有目的地参与新课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铁丝和钢丝同属铁碳合金,为什么一个柔软一个坚硬,性能差异如此之大?钢又为什么能打成农具?铁匠打好农具为什么要在水中浸一下?为什么车刀在600℃高温下照样能切削钢件?挖掘机铲斗的斗齿为什么在受到强大冲击下如此耐磨?球墨铸铁为什么能代替铸钢甚至代替锻钢做成曲轴齿轮等重要零件?黄铜为什么比紫铜强度好?通过这一串疑问,促使学生思维步步深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从教材和教师讲课材料中积极主动地寻求答案。
三、演示启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演示教学予以学生直观形态,以直观化表象使真实化场景再现。因而通过直观表象,教师辅以恰当的提问,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讲铸铁一章时,讲到铸铁中石墨存在的形状不同,对铸铁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时,教师让学生每人拿两张白纸,并且让他们动手在纸上撕出直线和圆形代表不同的石墨形状,因为铸铁是立体的,而纸是平面的,所以用直线代表片状石墨,圆形代表球状石墨。教师模仿低碳钢的拉伸试验,用手施以缓慢增加载荷,材料会产生缓慢增加的抗拉强度,然后发现直线型白纸先被撕裂。我们以此得出结论:在铸铁中以片状石墨存在的灰铸铁的力学性能最差。
四、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直观、容易接受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配上文字、图片等内容。如讲纯金属结晶、低碳钢的拉伸过程、疲劳破坏等这些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完成的过程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透彻 灵活 逻辑
一、 充分吃透教材
不管哪一门课程,要想讲好必须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也不例外。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寻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哪怕这种联系很小,但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值得抓住的线索,比如:第一章金属的性能,不管哪一种金属我们研究它不外乎是想使用它,那么它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其实也就是它有什么样的性能,那么这些性能在理论上或者在设计时靠什么去衡量呢?就是它的性能指标。这样金属材料在使用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指标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强度指标--屈服点、抗拉强度;塑性指标--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硬度;冲击韧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疲劳极限等。在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就是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等。这样下来,整个一章的内容也就浓缩成了一条线,记忆起来自然有了规律。在学习铁碳合金相图时,大多数学生一看就头疼,相图复杂,组织成分多,没头绪,看不懂,记不住,即使有的同学好不容易下功夫背会了,过几天就又忘光了。其实,这个看似复杂性的相图,每个区域的组织转变,随着含碳量和温度的变化是按一定的规律产生的。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了这几个关键的特性点、特性线就自然思路清晰,记忆牢固。共晶点C、共晶线ECF、共析点S、共析线PSK。共晶点-含碳量4.3%、温度1148℃,共晶转变Lc----A+Fe3C,过共晶点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共晶线,那么不同成分的液态合金只要冷却到此线就会发生共晶转变从液态中结晶出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即莱氏体,在该线以下的区域就会有莱氏体。共析点-含碳量077%温度727,共析转变A---F+Fe3C,过该点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共析线,不同成分的合金冷却到此线就会发生共析转变,从奥氏体中同时析出铁素体的渗碳体的混合物即珠光体,那么在该线以下的区域就会有珠光体。再加上钢和铸铁含碳量的分界点2.11%就把铁碳合金相图分成不同的区域,按照组织转变规律推理出来的相图及各区域的成分就不易忘记。
二、注重课程的导入
课程的导入是讲每一节新课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有的章节是从现实生活中导入,有的需从上一章节来导入,精彩的导入会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会使学生对你下面要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如何用巧妙的开讲来吸引你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讲钢的热处理回火时,就要充分利用上一节的内容--淬火。为提高钢的硬度在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淬火,钢淬火后得到的组织是马氏体,而马氏体是一种不稳定的组织,会向稳定组织转变,转变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产生内应力,导致工件的变形和开裂,这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希望看到的,也是不能出现的现象。那么淬火是不就没有意义了?先在这里提出质疑,然后自然导入:为了避免这些现象产生,淬火后的钢必须进行下一道热处理工艺--回火。其实,这也是教材编排顺序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抄笔记、背教材,这样只有少数优等生会跟着你走下来,而大多数学生会被这种讲法催眠。因此,针对不同的章节课题,尽可能挖掘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讲到有色金属--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时,因为这些金属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材料,这时,就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先从自己的所见所用说一些它们的特性、用途等,然后引导学生从其组织上分析总结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就用铜及铜合金来说,我会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用处,同学们自然会想到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等,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处?是因为铜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仅次于金、银,而且成本又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铜比较软反应了铜具有良好的塑性,容易冷变形加工,因而用其制造电线电缆。这样,这节课由熟悉到陌生的难点,自然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四、注重总结比较
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们都会做一个小结,总结本节的重点、难点,同样在每一章或每一部分相关内容讲完之后,我们更要做一个系统的总结,比较。还以钢的热处理为例,我会把钢的五种热处理方法列一个表格分别从加热温度、冷却方法、热处理后的组织成份、性能特点、适用范围等进行比较。一节总结课可能会把学生几天、几个月、一门课学过的知识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能会终生难忘。
五、与专业工种相结合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G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96-01
1 导言
随着金属材料种类日益繁多,金属材料加工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金属材料加工中最难的环节是金属材料热处理。不仅对热处理技术有严格的要求,还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如何实现节能降耗,成为热处理技术的重中之重。当前金属材料热处理问题较多,在节能方面尚需加强。一些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不完善,设备不达标,节能减排效果较差,成本较高,效率低,而且不够专业。针对这些现象,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解决问题,并研制出新型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 我国金属材料热处理的生存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热处理行业也在其发展的大环境下迅猛发展,在全国各地呈现了遍地开花各式各样的热处理厂。根据有关部门的不太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各式各样金属热处理厂有16000多家,工厂工人有400000多。对于金属热处理的高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约占25%,在我国工业总能耗中却以占到60%。然而,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在相同的能源损耗下却能产出是我国产品的6倍数量。虽然我国总量多,但是再利用率上却很低,造成这种差距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还有就是在科学技术人才的使用中,没有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据统计,在我国金属材料热处理行业中设备利用率才到30%多,在其基数越大,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浪费数量也是很惊人。因此,没有先进的热处理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动力,金属材料热处理行业很难长足发展。所以,我国在金属材料热处理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 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化学热处理技术
化学热处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对金属材料进行处理,其原理是改变金属表面的成分和性能,从而得到更加完善的金属复合材料。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热处理薄层渗入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之中。此项技术可以更加有效改变金属表面性能,不必深入到金属表层深处。因为过分深入到金属深处,不仅会改变金属性能,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降低金属材料的优越性能,造成很大的污染,加重了生产成本。而化学热处理薄层渗入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和能源浪费,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3.2超硬涂层技术
超硬涂层技术是提高工具表面硬度和强度的新型节能技术,可以大大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超硬涂层技术可以使材料具备更加优异的性能,硬度得到很大提高,符合现代金属材料加工的硬度要求。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监控此项技术,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起到了充分的节能效果。
3.3振动时效处理技术
振动时效处理技术以振动为主要方式,使材料内部参与的内应力得以消除,稳定材料性能,避免材料变形。现代振动时效处理技术依靠计算机设备和技术进行控制,降低了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也节省了电能,减少了传统技术带来的弊端。传统振动时效处理技术主要依靠热处理炉,与电脑设备相比,并不能很好的起到节能效果,生产材料的质量也逊于新型振动时效处理技术。
3.4CAD技术
CAD技术在热处理中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模拟生产环境进行金属材料热处理。CAD技术是一种新型绿色热处理技术,在节能减排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AD技术可以对实际热处理进行科学的还原和分析,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完善热处理技术,使其可以顺利完成,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CAD技术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还能够准确预测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减少了能源损耗。
3.5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技术,其热处理的环境就是真空。在真空状态下,许多常规热处理技术都可以实现,还能够提高热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使金属表面更加光滑,性能提高。真空热处理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从预热时间到保温时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缩短与合理的控制。在真空热处理技术的高效运作下,金属材料的性能可以得到充分保障,防止高温对其造成损伤。除了节省时间以外,真空热处理技术还能够防止金属材料被氧化,使材料性能更加稳定。不过,真空热处理技术所需成本较高,需慎重使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真空热处理就是高技术含量的处理技术之一,为了发挥材料最大的潜力,提高使用性能,真空热处理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对材料的高标准要求。
3.6激光热处理技术
激光热处理技术主要是采用激光加热进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方法。金属材料表面经过激光加热后,会加强硬度,更加耐磨,抗腐蚀,还可以增加使用寿命。激光热处理技术与其他热处理技术相比有很多优势,不会破坏金属内部结构,仅对表面进行合理处理,并改善金属材料性能,极少变形。这是因为激光的功率高,处理具备很高的精度,因此,十分适合放在材料处理的最后环节中使用。激光热处理适用范围很广泛,解决了许多热处理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
5 结论
综合上述,我国一直注重可持续发展,因此,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研发是十分重要的。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优点能够促进我国金属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的金属制造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不断地走向“无污染、零排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海斌,顾伟,王卫忠,卢书媛,钱伟.浅析我国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3(01):86.
【关键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设计;兴趣教学
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高职院校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是机械类学科重要的必修课程,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在社会加工制造业、机械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材内容的缺陷,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繁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生源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过于定式,大专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理解力、想象力不足且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
3.实验设备的不足,大部分学校中只有部分实验设备,而且还多是一些老旧设备,不能及时更换和补充新型设备,使得教学与实际社会生产上存在差别。
4.教学方式的不足,目前,主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记忆,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缺乏师生互动。
5.考核机制不合理,主要的考核方式还是卷面考试为主,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突击背重点,一样可以合格的现象。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中对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因此课程设计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改变,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教学内容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提供给生产一线。教学内容应突出技能型、实用型知识点,知识点要结合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讲授。对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要结合现实社会的生产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相关知识的理论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式设计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老师教授的教学形式,要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式的设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兴趣教学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发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特点,在实验内容和方式上作了改进,如在砂型铸造成形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实体模型,将原有的零件模型换成学生自己设计的有趣的实体模型,比如鱼形模型,虫形模型等动物模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铸造成形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课堂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在边做边学,边观察中来学习知识、了解知识。同时学校应注意社会生产中的变革,及时更换老旧实验设备,用新型设备来提高学生对现代社会的生产情况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操作型,技术型人才。
(2)实践结合教学设计
使多种教学方式联合应用,传统的书本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以网络上的新的知识来补充书本知识中的不足。
学校要加强与工厂的合作,把课堂搬到工厂中,以现实生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如锻压成形这样在学校现有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以工厂相应的生产车间的生产视频来作为实例教育学生。
实训课与理论课的结合,这样让实训与理论同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老旧设备的结合,在教授一些设备的教学中,以老设备来讲原理;用新设备来教实践,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用性,科技性,帮助学生适应以后的现代化生产。
(3)角色互换教学设计
适当的进行角色交换,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查询一些相关生产实例,并做成相应的课题,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其他学生及老师进行讲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和引导下去解决。这样做,学生与老师的角色时常调换,亦教亦学,有助于共同进步,共同制定良好的教学形式。
(4)相关选修课
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的形式来更深入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以选修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进行补充学习,也可以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3.考核方式设计
传统的卷面考试,考核内容片面,所以要将单一的考核制度变为多种考核制度结合的考核方式,建议将卷面考核、实践考核、出勤考核、创新设计考核等方面同时结合在一起,对各部分的权重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的一个综合性考核可以同时考核学生的理论、动手实践能力、出勤率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短板,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精力,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职业院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改革是个系统复杂的工作,它的核心宗旨是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达到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创新,应用型,科技型的高素质的人才为一线生产做贡献。本次提出的相关建议是根据当下社会现状,机械生产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所制定提出的,提出的相关改革最终实现学校重视,教师投入,学生爱学,推动全新的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杰.《金属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丁建生.《金属学与热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3]赵忠,丁仁亮,周而康.《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方法;突破难点
How to break the metal material and heat treatment Teaching Difficult
Xing Qing-gui,Ma Shao-chun
(Tangshan Rolling Stock Plant Senior Technician School Tangshan Hebei 064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on the“ metal material and heat treatmen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of method discuss, discuss the experimental theory integration teaching method, analogy method,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teaching and memorizing method in the“ metal material and heat treatment” class breakthroughs of difficult points in teach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Metal material and heat treatment;Teaching methods;Breaking through difficulty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是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其特点是:(1)内容庞杂、理论性强,名词概念多。(2)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关系密切,相关理论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大的灵活度和综合性。(3)相关理论的系统性强,结构严密,前后内容密切相关。由于以上特点,再加上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生觉得该课程难学,老师也觉得该课程难教。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采用如下几种方法可收到较好效果。
1.采用实验理论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虽然是一门理论课,但它仍然与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实现实验理论一体化教学。实验理论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活动来观察现象,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推理,得到正确的结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实验创设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推动理论课的教学。如在讲金属的力学性能——硬度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该方法。实验器材按教材上所列器材准备,具体步骤如下(以布氏硬度试验为例):
(1)据试验材料和试样厚度按表 1布氏硬度试验规范选择球体直径D、试验力F的大小和试验力作用保持的时间。
(2)将试样平稳地放在工作台上,顺时针转动升降手轮,使试样测试表面垂直于钢 (硬质合金)球加力方向,直至试样与球体紧密接触手轮空转为止。
(3)打开电源开关,待电源指示灯亮后,再启动按钮开关,当加荷指示灯明亮时,表示试验力开始加上,此时立即拧紧定时压紧螺钉,即自动开始计时,达到预定加力时间后,转动即自行停止。
(4)关闭电源,反时针方向转动手轮,使工作台下降,取下试样。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压痕直径 (d ),用所得结果从有关对照表中查找相应的硬度值。
表1 布氏硬度试验规范
通过实验理论一体化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布氏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能够初步掌握根据不同金属材料的零件性能特点,选定测定硬度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好“金材课”的信心。
2. 采用类比法,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 类比法就是由已知现象的规律去推导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可以使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碳钢不可能在平衡临界点发生组织转变”这一观点,我采用了将钢铁组织发生转变的平衡临界点和冰、水转变点——0℃类比的方法,由Fe-Fe3C相图可知看,PSK线、 GS线和ES线是碳钢在缓慢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组织发生转变的线,分别称为 A1 线、A3线和Acm 线。该线上的临界点,则相应地用A1 、A3、Acm表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些点和0℃是冰、水临界点的意义一样,都是在缓慢的加热和冷却条件下的临界点,因此是平衡临界点。实际上,碳钢不可能在平衡临界点发生组织转变,从而引出实际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点(Ac1、Ac3、Accm和Ar1、Ar3、Arcm),这些临界点与平衡临界点的偏离量,将随加热或冷却时的速度而变化。
这样,就可以将学生不熟悉抽象的铁碳合金组织发生转变平衡临界点与学生熟悉的冰、水转变点“0℃”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对Ac1、Ac3、Accm和Ar1、Ar3、Arcm这些临界点所在位置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住,也为以后的各种热处理工艺的加热温度的选择打下基础。
3.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学生之所以感觉《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难学,是因为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用语言描述的看不到摸不着的内部组织和热处理过程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副完整清晰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图像,成为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图像收效甚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它可以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手段将抽象的材料内部组织和热处理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在讲“铁碳合金相图”一节内容时,用Flas将Fe-Fe3C相图上的“两平、三锤、五弧、九星、十二面”等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铁碳合金相图的构成及相图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很容易掌握铁碳合金相图,为以后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加强记忆,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 归纳整理,温故而知新,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让学生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找到新的规律,悟出新的道理。同时,也是学好这门课程必做的功课。所以,每学完一节要给学生做一次总结。
还以“铁碳合金相图”一节为例,为加强记忆,我对本节采用了两种方法:
(1)用比较研究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比较研究法就是对事物或问题进行区分,认识差别和特点和本质的一种方法。因为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有异同,从而揭示相图的本质规律。我在进行总结时采用了列表比较法,因为相图中的特性点多,把它们列入一个表比较它们的含碳量、温度和含义的不同,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巩固知识的目的。
(2)运用顺口溜,先记忆后理解。因为相图较复杂,学生的基础差,能力有限,理解之后记起来较难,采用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无疑成为上上之选。从而使理论性的内容形象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兴趣。顺口溜如下:
温度成分建坐标,铁碳二元要记牢。
两平三垂标特点,九星闪耀五弧交。
共晶共析液固线,十二面里组织标。
基本组织先标好,相间组织共逍遥。
分析成分断组织,铸锻处理离不了。
总之,作为一名材料热处理教师,要想讲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除了要不断研究新教法外,上课之前还应收集参考资料,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有关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要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将教学大纲的要求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课堂语言力求生动简明,逻辑严密,避免过多的重复和繁琐,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简言之,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的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的创新教法,创新教学手段,终将会让学生觉得易学,教师觉得好教。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刘金明(1976-),男,江西樟树人,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刘国平(1974-),男,江西樟树人,江西省樟树市第八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校级教改课题(课题编号:3100220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15-01
一、课程概述
金属材料是工农业生产及国防、科技等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其应用与热处理工艺又息息相关。“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研究金属材料及其强化方法的课程,是高校材料类、材料成型类、材料物理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多、面广。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知识的更新,课程内容、要求及选用的教材等都有很大的变动。目前国内外许多院校在“大材料”的背景下,就“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其教育方面的中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由于就业形势的压力,许多大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对前途感到茫然,不知道将来能干什么,以致于学生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等存在某些不足。这些反过来又影响到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科专业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确保专业教学质量。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和兴趣取决于授课教师正确而又巧妙的引导、培养和激发。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由金属热处理原理、金属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三部分内容组成。[1]这三部分是“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主线内容,如图1所示。
1.金属热处理原理内容
结合工科院校金属材料类专业的要求和特点,在课程体系中,金属热处理原理内容主要包括三大转变规律:
(1)钢的加热转变。主要包括奥氏体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奥氏体晶粒度的大小及影响因素。这也是热处理的第一阶段。
(2)冷却转变(2个曲线,3大组织转变)。主要包括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P转变,B转变转变,M转变。
(3)回火转变。主要包括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M分解转变,残余奥氏体转变,碳化物的转变,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α相回复、再结晶。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与回火脆性。通过对金属热处理原理的讲解,架构热处理转变规律知识,为学生学习金属热处理工艺打好基础。
2.金属热处理工艺内容
金属热处理工艺内容主要包括: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淬火与回火;钢的表面热处理。其相关性如图2所示。
3.金属材料内容
在课程体系中,金属材料内容主要包括:
(1)钢的合金化基础。主要有合金元素(Me)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奥氏体稳定元素、铁素体稳定元素、Me对Fe-C相图与钢热处理的影响、Me与钢的强韧化的关系。
(2)钢的分类及编号。
(3)结构钢。主要有工程结构钢、调质钢、渗碳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
(4)工具钢。主要有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5)特殊钢、主要有不锈钢和耐热钢。
(6)铸铁。主要有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第一,巧用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可视资料等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各种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直观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的
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一些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所获得的显微组织照片、热处理工艺过程视频资料、力学性能测试、模拟动画等,通过直观、生动的素材,使学生对金属材料及检测方法有更直观的认识,对热处理原理及组织转变过程更容易理解、吸收、消化。
第二,巧用疑问与兴趣教学法。疑问教学法或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趣味性教学,就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心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多变地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性故事和语言组织教学。[4]例如在讲授热处理原理时,分析图3中三条曲线变化的原因。淬火处理工艺如下: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充分奥氏体化后,急冷淬火。过共析钢:加热到Acm以上充分奥氏体化后,急冷淬火;加热到Ac1~Acm之间充分奥氏体化后,急冷淬火;马氏体的硬度与其中含碳量的关系。
这些变化的原因是淬火工艺的关键点,是如何提高强度和综合性能的切入点,贯穿金属热处理原理到工艺整个过程。
第三,巧用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5,6]例如汽车钢板弹簧,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承受各种应力的作用,其中以反复弯曲应力为主,绝大多数是疲劳破坏。而且,同样的材料热处理是否正确,其寿命相差也很大。所以要合理选择材料并对所选材料进行成分、组织、性能分析,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四、结论与建议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并与培养计划中的其他课程如“材料科学基础”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在学时紧的情况下,有些内容甚至可以由学生自学,如铸铁、其他材料简介等章节。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结合,使教学更为生动,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建凤.直观教学法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技能开发,2000,(4):39.
[3]王未强,徐中明.浅析疑问教学法在《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研究,2001,(5):110-111.
[4]阳益贵.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谈趣味性教学[J].现代技能开发,2002,(11):34.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法;三维动画;虚拟仿真
TG15-4;G712
一、开发立体化教材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味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学习。使学生缺乏了主动性,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传统教材理论性较强,偏深偏难。实用性较差课堂化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知识结构、职教理念、实践技能也有待提高。教材,案例少且与实际工作接轨的少。缺少信息化、个性化、立体化。使学生缺乏了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没有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
二、开发立体化教材的意义
1.立体化教材能使所学的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知识点碎片化,表达方式视频化形象化。在立体化教材引导下,自主学习、基于活动的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基于案例资源的学习等现代化学习方式会走进课堂教学,并引领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说,要尽快帮助学主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2.立体化教材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立体化教材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适应了缩短学时的需要。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以其参与性、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立体化教材的实施
1.构建课程体系
《金属材料与热热处理》是我院机械制造与制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焊接技术自动化专业等四大大专业的平台课,《金属材料与热热处理》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程实践性较强,为此我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团队开展深入调查,与企业联合进行调研论证,确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首先进行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接轨,教学课程标准与工作岗位标准接轨,校企深度融合,对接岗位要求,实施专业教学产学相长,如与企业师傅联手,请进来一些高级专家做客教授讲一些工厂的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或者主动到工厂深入调研学习。如到轴齿中心热处理车间学习一些先进技术和及工厂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实现理想化立体教材做新知识的的积累与储备。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创建立体化教材,构建了具有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
2.调整课程内容
过去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与企业工作缺乏沟通。改革编写思路是:抓住材料工作任务,设置八个强化项目,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即能互相融合,又能自成体系。始终围绕-材料组织-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环境这条主线,独立的单元为单位,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的‘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性、可行性。而更强调理解和运用。体现实际应用的特色。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按单元分综合知识模块和能力知识模块。以能力知识点作为层次递进,在内容上注重理论的成熟性,工艺的先进性和方法适用性。形成内容数字化、协作式活动,学习自主化、教学个性化,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3. 任务驱动法教学
以典型工作完任务为载体体进行项目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接轨。如通过制作各种典型实例试样,每个项目采用多个不同的典型案例作为工作任务,如给大发订单班讲授平衡轴加工时,围绕平衡轴的用途,进行选材数控车,数控铣削,中频淬火热处理、磨削加工检测等加工工序。使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可以让许多人受益,实现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枯燥无味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化为生动的,趣味横生,直观形象、生动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4.创新手段教学
与东师理想软件公司合作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开发制作三维动画、二维动画资源、微课及操作视频等.虚拟仿真等作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资源开发教材的新尝试。突出的学生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微课视频微课用于帮助学生完成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理解与建构。在课堂上用微课代替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运用知识。在课外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营造创造性学习条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试题库的建设与改革考评方式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应用进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污染性气体,同时制造业的节能环保效益也不高。随着金属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制造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注重其环保节能性,优化其低碳持续性成为了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全面发展的保障。在制造业中,金属材料热处理是金属制造的关键与核心,同时这一热处理会产生比较大的能源消耗,特别是电能消耗。为优化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节能技术,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热处理技术,不断提升热处理的能力,综合性提升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节能环保性。
1 我国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技术成为了制造业中的主流,热处理钢铁材料占钢材总量的40%以上。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虽然是制造业中的主要技术,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同时也是制造业中高能耗的主要环节。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对电能的消耗特别大,是制造业中的主要用电区域。同时,在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中,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材料碎屑,造成较大的固体垃圾污染,同时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远的进步与发展,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的金属材料热处理能力并不高,仍属于产能落后的环节,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对材料的利用,设备负荷率低,装炉量明显不足,加热设备落后,无效热消耗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产能落后的制造业的约束性发展,随着一大批产能落后的制造业退出历史舞台,我国制造业的金属材料热处理能力得到改善与发展,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能力不断优化与改进,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产能效益。
2 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节能技术的应用进展
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是制造业生产中的主要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同时也是用电大户。鉴于当前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明显不足及热效率低下,以及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着的较大环境问题,必须结合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不断提升金属材料热处理的综合产能,全面提升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节能环保性。当前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的应用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化学热处理薄层渗入技术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实践运用中,由于设备落后、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等,不仅无法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容易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特别是在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运用中,采用传统的深层渗透法,不仅容易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也不利于提升金属材料热处理的生产效益。同时,在实际的加热环节中,由于加热时间的无法把控或者过热等问题,还容易造成严重的生产浪费及环境污染。鉴于此,在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运用中,运用化学热处理薄层渗入技术,可以综合性地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2.2 工具零件超硬涂层技术
在制造业金属材料热处理技g的运用中,由于这种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节能效果不好,同时会产生比较大的材料损耗,因此,为优化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整体效能,应该采用工具零件超硬涂层技术,这种技术在使用中需要对工具进行涂层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仅能够提升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整体效能,同时还能够实现热处理的节能高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此外,这种技术还能够实现有效地化学处理,提升化学处理的效能。
2.3 振动时效处理技术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过程中,材料因机械作用会产生比较大的振动力,这种振动力的存在是造成材料在切割等工艺实施中出现位移或者错位等问题,同时还会到刀具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出现这种问题,那么金属材料的工艺将受到严重的影响,金属材料的质量也会降低。鉴于此,在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振动力的存在,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振动力的负面影响。这种热处理节能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金属材料的生产质量,规避金属材料在加工环节中出现的位移或者差错,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保障金属材料的整体性,避免金属材料因强大的切削作业发生较大的误差或者裂缝。此外,在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运用中,为规避热处理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需要采用传统的抵抗振动效应的技术,但传统技术的作用效果有限,在实际作用中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电能消耗,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4 基于计算机的CAD技术
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中,为了优化热处理的效能,为了充分提升热处理的节能减排效果,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得以发展起来,并成为当前运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中的核心技术。在实践运用中,这种先进的热处理技术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平台来实现的,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可以实现热处理环节的模拟性和线上性,通过模拟操作能够准确计算出金属材料热处理中可能带来的能源消耗及材料损耗。为了提升热处理技术的节能性与环保性,可以在计算机平台上,有效设置相关的技术参数,不断提升参数的精确性。此外,这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实现热能的分析与处理,精准判断金属材料热处理中可能出现的多余的热量,并将这些热量有效回收利用好,避免热量的流失以及热量的浪费,全面降低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能耗。
2.5 无氧作业的热处理技术
在制造行业中,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是关键技术,但由于受技术限制及工艺流程的限制,使得金属材料热处理多在有氧的状态下进行,这种热处理方式,使得金属材料与周围的气体等物质会发生一定的反应,一旦发生氧化反应等化学反应,将降低金属材料的整体性能。随着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热处理节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一种无氧状态下的热处理技术应用而生,并成为当前先进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这种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减少工艺流程,避免繁琐流程带来的生产材料的浪费,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设备的使用效果,提升设备的生产效率。
2.6 激光热处理技术的运用
相比以上几种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这种热处理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效率,在实际运用中,这种热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和调整金属材料表面的成分,还能够有效地弥补和完善其他材料无法匹配的效果。激光热处理技术可以充分借助于激光强大的穿透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金属材料的性能,使得热处理的效果更加的明显,节能效果更加可观。此外,激光热处理的时间较短,可以减少金属材料热处理中可能发生的变形、错位等质量问题。
3 结束语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热处理技术无论是节能效果,还是降低能耗等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发展高度,必须注重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的运用,运用一系列先进的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不断提升热处理的效果与质量,实现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B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工业生产中,许多金属材料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潜力,需要提高其机械性能。在设计工作中,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某些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而不合理的热处理条件,不仅不会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反而会破坏材料原有的性能。因此,设计人员在根据金属材料成分及组织确定热处理的工艺要求时,应准确分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合理安排工艺流程,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1、金属材料结构及基本组织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有铁、铝、铜、铅、锌、镍、铬、锰等。但用得更多的是它们的合金。金属和合金的内部结构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其二是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金属的性能和原子在空间的排列配置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属的性能就出现差异。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
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2.1金属材料的切削性能与热处理预热的关系金属材料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中,如果切削加7-7-艺与热处理工艺之间能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对提高产品质量将有很大好处。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由于被加工材料、切削刀具和切削条件的不同,金属的变形程度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光洁度。预先热处理主要是应用于各类铸、锻、焊工件的毛坯或半成品消除冶金及热加工过程产生的缺陷,并为以后切削加工及热处理准备良好的组织状态。从而保证材料的切削性能、加工精度和减少变形。提高零件的切削性能。各种材料的最佳切削性能都对应有一定的硬度范围和金相组织。齿坯材料在切削加工中,当齿柸硬度偏低时会产生粘刀现象,在前倾面上形成积屑瘤,使被加工零件的表面光洁度降低。而对齿坯材料进行正火+不完全淬火处理,切屑容易碎裂,形成粘刀的倾向性减少。并随着齿坯硬度的提高,切屑从带状向挤裂多渡,减少了粘刀现象,提高了切削性能。
2.2金属材料的切边横量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切变模量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是材料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在弹性变形比例极限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的比值。它表征材料抵抗切应变的能力,模量大,则表示材料的刚性强。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同时,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也发生改变,切边模量应该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了弹簧的实际伸长量与设计计算的伸长量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笔者结合相关实验,分析了热处理与金属材料切边模量变化的关系。工业生产中在选用弹簧钢进行弹簧设计计算时,要用到材料的切边模量和弹簧模量。如果按传统设计资料中给出的切边模量取值,那么,通常计算的弹簧变形量和实际测得的弹簧变形量有较大的误差。这是因为加工后的成品弹簧,特别是热绕成形的弹簧都需经过热处理。而由于材料弹性模量的大小是由原子间的结合力决定的,所以凡是影响原子间结合力的因素都会影响弹性模量的大小。
2.3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断裂力学的出发点是,任何材料实际都含有不同数量、不同尺寸的裂纹。断裂韧性实际可以理解为含有裂纹的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裂纹扩展的性能。提高金属断裂韧性的关键是要减少金属晶体中位错,使金属材料中的位错密度下降,从而提高金属强度。细晶强化是减少金属晶体中位错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细化晶粒使晶界所占比例增高而阻碍位错滑移从而提高材料强韧性。而金属组织的细化则主要通过热处理后再结晶获得。当冷变形金属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以后,会在变形最剧烈的区域产生新的等轴晶粒来代替原来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只有在一定的应力和变形温度的条件下,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才会积累到足够高的局部位错密度级别,导致发生动态再结晶。因此,不同温度对金属的再结晶效果好坏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证明:在SY钢坯料上线切割适当的小圆柱,机加工后,选择在700℃,800℃,900℃、1000℃和1100℃在C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以5×10-1的变形速率保温30s压缩变形50%,然后在空气中冷至室温,再进行680℃×6hAC(空冷)的退火处理,再将压缩后的试样沿轴向线切割剖开,研磨抛光后用化学物质显示晶粒形貌。实验现象为:在700℃时,扁平的晶粒开始逐渐向等轴晶粒的形状变化。800℃变形的晶粒中等轴晶粒已经有少量出现,但仍然以变形拉长的晶粒为主。在900℃变形开始,晶粒突然变得细小,几乎全部为等轴晶粒,晶粒度达到YBl2级。在900℃以上.晶粒开始长大。
2.4金属材料抗应力腐蚀开裂与热处理应力的关系金属材料在拉伸应力和特定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破坏称为应力腐蚀开裂。大部分引起应力腐蚀开裂的应力是由残余拉应力引起的。残余应力是金属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在加热时,以及加热后冷却处理时,改变了材料内部的组织和性能,同时伴随产生了金属热应力和相变应力。这种应力对材料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下面主要对金属热处理中的残余应力与形成裂纹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金属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表层和心部的加热及冷却速度(或时间)不一致,由于温导致材料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应力,即热应力。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冷却时金属表层温度低于心部,收缩表面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应力:另一方面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材料体积的膨胀,材料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拉应力相反。金属热处理的热应力和相变应力叠加的结果就是材料中的残余应力。金属热处理中淬火冷却速度是一个能影响淬火质量并决定残余应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能对淬火裂纹赋于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通过相关实验,我们可以得出:1)淬火冷却速度加快,抑制纵裂效果增大。为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材料在高温段内的冷却速度,并使之超过材料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就残余应力而论,这样做由于能增加抵消组织应力作用的热应力值,故能减少工件表面上的拉应力而达到抑制纵裂的目的;2)冷却后期缓冷的。主要不是为了降低马氏体相变的膨胀速度和组织应力值,而在于尽量减小截面温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属的收缩速度,从而达到减小应力值和最终抑制淬裂的目的。
3、结论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在机械零件制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生产实际使用中,应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金属零件的制造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多孔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T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3-0092-02
0 引言
金属材料由于具有出色的理化性能以及综合力学性能,因而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对于充分发挥金属材料所具备的性能潜力,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节省材料,降低能耗,加快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热处理技术的意义十分重大。目前为止,我国在热处理基础理论上的研究、热处理设备方面以及热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1 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强度高,有很好的韧性、塑性、铁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国内的纳米金属材料和多孔金属材料的发展速度迅猛,两者的应用已经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市场需求也因此开始高速的增长。
1.1纳米金属材料
纳米金属材料指的的是采用纳米技术制造的金属材料,它的组织结构拥有纳米级的尺寸,然而它的组织里面也存在着纳米颗粒的杂质。纳米技术可以将金属材料的组织及材料成分控制地极其细小和精密,这样金属的力学性能、功能特性就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纳米金属材料主要得到以下的一些应用。
1)铝基纳米复合材料。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超高强度(可达到116 GPa)备受关注。其结构特点是纳米尺度的α-A1粒子弥散分布在非晶基体上,合金元素包括过渡族金属(如镍、铁)和稀土(如铈、钇)。部分非晶态合金在略低于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温度下温挤,加工过程中会结晶,就转变成了纳米-非晶态复合型的材料。不仅如此,铝基纳米复合型材料具有高强度,较好的抗疲劳性等特点,而雾化的粉末也可以固结成棒材,进一步加工可以制成小尺寸的高强硬度部件。
2)电沉积型的纳米晶体镍。电沉积薄膜所表现出来的比较典型的柱状的晶结构可利用脉冲电流的方法将其破碎。如果能够精确的把pH值、温度和镀液的成分控制好,电沉积之后的镍晶粒的尺寸就能够达到10nm。在101.85℃的时候它会发生比较反常的晶粒增长,添加溶质并使其晶界上偏析也就实现了结构的稳定。这给很多的现实应用带来了方便,比如管材内涂覆和核电站蒸汽发电机说我叶轮的修复。
3)高强度且耐磨损的WC-Co纳米复合型的材料。纳米型结构的WC-Co在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等方面都比普通的材料要更胜一筹,其也已经用作切削工具和保护涂层。化学合成WC-Co纳米合金或高能球磨也经工业化。
1.2多孔金属材料的应用
多孔金属材料因具有渗透性好、孔径可调、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优点,是当前发展较快的一种功能性材料。多孔金属材料可以制成分离膜、过滤装置等,在原子能、冶金、环境保护、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1)能量的吸收。能量的吸收是多孔金属材料的比较重要的用途之一,比较常见的吸收装置包括吸震器和缓冲器,这些应用从汽车内的防冲挡板到宇宙飞船中的起落架等等。
2)电磁的屏蔽。多孔金属可以吸收电磁波,利用这一性能多孔金属一般可用于电磁屏蔽、电磁兼容器件。主要应用在孔洞相互之间全都连通的三维网状镍或铜中,这种结构比金属网的屏蔽性能高得多,且比重轻、透气散热性好,其屏蔽效果相当于波导窗,但体积比之更小、更轻便,更加适合于移动的仪器设备。
3)热交换。多孔金属表面积很大,可以有效应用于热交换和加热。通孔体能够被制成加热装置、散热装置和热交换装置,闭孔体能够用来制作绝热或者是隔热的材料。不仅如此,多孔金属耐火性能出色,且具有与阻火能力协调的高渗透性,在防止火焰沿管道蔓延的选材上可作为首选,可制成灭火器。
4)过滤和分离。多孔金属的渗透性能出色,往往被用来制造过滤的装置,孔金属的空隙能够阻留或者捕集液态介质中的固体粒子,而且能够把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和过滤,最终分离介质起到净化的作用。
5)流体分布和控制。多孔金属可用在流体分布装置中。例如利用多孔不锈钢控制火箭鼻锥体偏航指示仪外壳冷却液体或气体,在磁带处理设备中的漂浮塑性膜的气浮辊筒中大量应用多孔粉末冶金材料。另外一些布气元件用于向液体中布入气体,如多医用氧合装置中孔钛板将氧气均匀的充入血液之中,利用多孔钛管给啤酒充气等。多孔金属材料能用于对流体的控制,如用于液体或气体的计量装置、自动化系统中的信号控制延时装置等。
2 热处理技术的发展
热处理技术是金属材料能够得到很好的改进的重要手段。热处理过后,金属材料的性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热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应用越发的广泛。现在,热处理方法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艺,如强烈淬火技术、环己烯渗碳、磨削加热淬火,另外还有离子束表面改性、微波渗碳等。
2.1热处理的新工艺
热处理的新工艺层出不穷。例如,微波渗碳可使热处理工艺实现更精准地控制加热并达到更高温度,从而减少耗能并缩短工艺周期;离子束表面改性,优点包括不改变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尺寸变化很小,不需要使用化学用剂,也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铝合金铸件孔隙和工艺周期的缩短可通过铝合金的热等静压固溶时效复合处理消除,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铸件的力学性能也得到提高;另外,还有乙炔低压渗碳、混合气低压渗碳等。
2.2热处理技术中所使用的的新型的设备
热处理技术中的所使用的新设备也在不停的更新换代。例如:真空加热的高压气淬设备。由于低压的渗碳双室高压气淬炉的开发使得冷速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气淬冷却均匀且工件形变小;密封渗碳高压气淬炉又是除真空加热双室高压气淬炉外的一种新设备;低压渗碳高压气淬链接式生产线,可以在不移动小车上很多笨重的软管及电缆的情况下工作,简化了结构,设备运作也更加的可靠等。工具钢的高浓度渗碳、马氏体不锈钢的高浓度渗碳和所有在真空条件下在500~1300℃的各类热处理也包括在内。
2.3热处理的新型材料
热处理的新型材料主要是指的就是生态淬火剂。生态淬火剂指的是加入添加剂后的植物油制成的天然淬火油。常用的淬火剂有水、熔盐、盐水、聚合物溶液,还包括Ni3Al金属间化合物、冷热矿物油、APM和APMT合金。
2.4新型的传感技术
当前最新的传感技术包括氧探头Oxymess;氮势传感装置HydroNit,跟踪渗氮过程的传感装置KiNit;用于氮碳共渗氮势测控和渗氮的TiO2氧探头;测控淬火槽工作状况的Fluid Quench传感装置;用于气冷淬火的Heat Flux传感装置;真空渗碳碳势传感装置等。
3 结论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全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大力注重控制降低成本、计划节约能源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技术方面各国取得的成果显着。而与此同时,在我国科学家的共同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技术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随着控制手段、设备器械的功能、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准讲会有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培生,李铁藩.多孔金属材料的应用[J].功能材料, 2001,32(1):12-15.
[2]王燕.纳米金属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2004(2): 10.
[3]石力航.纳米金属材料[J].湖南冶金,2000(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