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

时间:2023-08-02 17:16: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共享技术合作协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

第1篇

4月27日,在省农委农业处和省气象局减灾处共同推动下,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吉林省气象研究所在吉林省气象局共同签署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业合作协议。吉林省农委农业处处长邬晓东、副处长杨洪明,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潘希波、副站长王立昌,吉林省气象局减灾处处长李彦良、省气象研究所所长高枞亭、副所长郭春明出席了签字仪式。

双方按照“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三农”的原则,将在以下五个领域开展技术合作:一是完善信息共享。双方共享农业气象监测、农作物病虫监测、r业统计资料以及天气气候预测、各类专题服务等信息,并通过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或其他方式实时共享。二是推动联合监测。在符合双方监测规范的前提下,选择示范区域,合作开展农作物生育进度、农业气象灾害及农业病虫标准化监测站点建设,优化整合全省农业与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三是开展预报会商。在农业生产活动期间,双方根据各自工作需求,向对方提出会商建议,拟定会商工作方案,明确双方会商内容和业务流程。四是联合开展服务和农情灾情调查。经双方同意,联合制作相关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产量及病虫害监测预报信息,共同署名上报或对外。双方根据各自工作需求,向对方提出联合开展农情灾情调查建议,共同制定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五是联合开展科研。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加强学术交流,组织技术攻关,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协作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产量及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技术方法及影响机理等研究,为业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邬晓东指出,省农技推广总站和省气象研究所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所提供的技术服务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各级行政、技术主管部门指导农业生产,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是在省农委与省农气象局合作的大框架下,按照“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三农”原则,就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开展合作的具体范例,希望双方依托达成的协议,依托各自的优势,选准切入点,并关注农业生产的重大疑难问题,发挥“1+1>2”的比较优势,争取1~2年取得预期成果。

潘希波强调,农作物病虫害对我省农业生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其迁入时期和危害程度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其发生规律,及时准确的病虫预报,相信在省农委和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双方努力,共同助力农技推广和农业气象共同牵手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供稿)

第2篇

2016年11月5日,由经济日报社指导,《经济》杂志社主办,中经互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经融玺(北京)生态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联合承办,中国城市经济大数据研究院、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支持的2016第二届智慧城市(北京)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经济日报》文改办主任、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璐,《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徐俊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国际标准课题组国际组组长周意诚,中国城市经济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刘立民,Venturous集团董事长谭秉忠,以及贵州独山县、新疆阿拉山口、广西桂富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志博天地人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城市、企业代表近250人参加会议。

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展开了多方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将分散在国家各部委的529个智慧试点互通起来,实现网状资源共享。同时,根据联合国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国际标准为推动力,结合中国特色,完善基础设施性能评价和成熟度模型,对内解决能源、水、交通、废弃物处理和ICT等核心问题,对外建造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紧凑城市、生态科技城市、工业4.0和特色小镇。在他们看来,以互联网金融为内圈、以互联网产业为中圈、以智慧城市互联网经济圈为外圈的大经济体正在建设中。

论坛期间,针对PPP模式在我国存在的社会资本不完善、政企诉求不匹配等问题,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分别与5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共同致力于PPP模式探索。同时,还为22家企业进行了授牌,吸纳成为经合组织投融资联盟成员。

此外,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的多媒体实验室,《经济》杂志社还联合实验室其他兄弟单位共同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建设指南(国际标准)》、《构建城市虚拟仿真系统支撑城市科学决策体系》和《“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智慧城市全球参与建设模式研究》三大课题。据了解,该实验室在2017年将8项课题,目前的3项已经全面启动,这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作为中央级媒体,《经济》杂志社一直持续关注智慧城市发展。据陈志强社长介绍,截至目前,《经济》杂志社已累计刊发深度报道300余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相继成立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和中国城市经济大数据研究院,为城市、金融机构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搭建交流平台;积极与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开展数据、模型和课题的纵深研究,探索建筑大数据与城市智慧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一年多来,《经济》杂志社共走访了100多个城市,深入了解地方需求,通过PPP模式直接或间接参与项目20余个,涉及金额100余亿;重点参与智慧城市国际和国内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及国家发改委《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2016)》白皮书编撰工作,推荐了“辽源模式”,并率先发表《PPP模式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与思考》,以标准、理论、模式和应用创新引领智慧城市行业发展。他表示,未来,《经济》杂志社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以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为载体,为各有关职能部门试点以及科研机构搭建公共平台,指导和服务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

第3篇

新兴市场 初战告捷

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呈现飞速增长态势,引发了继PC互联网之后的第二次浪潮。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突破4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同时智能化的普及正在加速。目前UC浏览器的总用户量已突破3亿,成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而Android月活跃用户2011年增长更是超过10倍,目前Android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现在全球每天激活的Android设备有100万,其中20%在使用UC浏览器。”

蓬勃的市场使中国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格局拥有先发优势,同时复杂的产品技术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中国市场磨练出来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同样具备竞争力。以UC浏览器为代表的国际化先锋已经初战告捷,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UC浏览器的海外活跃用户已突破4000万,7种国际语言版本,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超过6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10%,在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家印度,市场份额超过20%。俞永福指出在印度市场的成长得益于去年11月UC在印度平台的建立。“直接在当地运营,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用户需求,改善产品体验,促成与当地合作伙伴更紧密的合作。”

走出去 请进来

“下一阶段UC将着力扩大自己在新兴市场的优势,同时今年还准备在美国正式建立运营平台。而除了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UC还将积极利用自己的全球布局和在新兴市场的优势,打造‘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移动互联网全球化枢纽。”俞永福在演讲中阐明了UC优视新的国际化定位,他相信UC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和在新兴市场Top级移动营销推广渠道地位,再加上全球超过5000合作伙伴资源和丰富的海外发展经验,能够给那些有意出海淘金的中国公司,带来最实际的帮助。

同时,在当天的论坛上,UC优视与美国知名应用开发商Evernote签订了全球产品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全球市场。据记者了解,最新的UC浏览器国际版(iPhone版本)中,除了完全针对欧美用户设计之外,还整合了Evernote服务,用户不用切换软件,就能将网页内容一键存储到自己Evernote账户上去,据了解,这一服务也将很快落地UC浏览器的中文版本。俞永福表示,UC希望能够利用类似与Evernote的合作,发挥自己在新兴市场建立的市场优势,推动世界范围内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这些地区更快、更好的落地。

促进合作 抱团出海

论坛当天,UC优视还联合Evernote、InMobi、新浪、搜狐、凤凰等一批国内外优秀企业,组建了业界首个移动互联网全球化组织——GGL联盟,以期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化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本地化瓶颈。不少国际互联网巨头折戟中国,还有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出海”受挫都有这方面原因。俞永福认为,UC之所以没有重蹈前人覆辙,除了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在海外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本地化,只有做到全球化思考,本地化执行,才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真正被当地认可。

纵观UC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包括三大运营商和几乎全部的国内外终端品牌,同时还与大量的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提供商进行了产品端的合作。比如与安全厂商合作推出解决上网安全问题,与中国银联和支付宝战略合作,推动移动支付落地等等。可以说,正是合作使UC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更多用户的认可与支持。未来UC的目标就是将在中国的成功模式全球复制,在把自己变成当地公司的同时,帮助其他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本地化,推动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

对 话

技术、专注、合作

UC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UC这次进军海外,最大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俞永福 UC的竞争优势有三:第一,技术。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所有平台型公司依靠第一件事情是技术,没有武功绝难成功。所以UC自2004年至今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始终占公司80%以上的投入。第二,专注。很多公司做了很多产品,可能几万人的企业有几百个产品,管理层再重视任何一个产品,其花在上面的时间、精力永远有限。对于UC来讲,手机移动浏览器是我们的主业,所有同事会花更多精力。重要的理解是专注而专业。第三,合作。不搞封闭,将UC做成开放的生态系统,跟所有合作伙伴共赢,这就是UC的三点竞争优势。

记者 对于刚刚成立的GGL联盟,将会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

俞永福 各自的产品靠各自,这件事情谁也帮不了忙,新浪的产品、搜狐的产品、凤凰的产品、Evernote的、UC的各自靠各自,我们可以共享的是两件事情,第一是有形的产品,一个是无形的经验,这就是GGL能够分享的价值。

记者 手机浏览器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平台,您认为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第4篇

济宁市质监局与Intertek天祥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全方位开展合作,有利于为打造鲁南区域经济高地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帮助鲁南地区的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有利于充分利用双方的检测资源,打造流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提升鲁南质检中心的服务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探索与开拓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道路,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贡献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期《天祥・食尚访谈录》有幸邀请到济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仇爱国先生和Intertek天祥集团化学品法规服务部市场总监陈伟屹先生,为我们介绍济宁市质监局和Intertek天祥集团在保护食品安全和促进整个鲁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关注食品安全促进经济战略转型

记者:2007年济宁市作出了“经济战略转型”的系统部署,成为资源开发全盛期主动转型的先行城市,其中济宁质监局在促进济宁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您简单介绍下,近年来济宁质监局的些工作情况?

仇爱国: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经济战略转型,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初步形成政府重视质量、部门监督质量、企业提高质量、社会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涌现出兖矿集团、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批质量过硬、优势突出、效益可观的龙头骨干企业。仝市已拥有全国质量奖1个、山东省质量奖6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2个中国名牌7个、山东省名牌1 37个曲阜、邹城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全市各类检测机构达到118家,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到49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工业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其中鲁南质检中心是山东省质监局党组根据省委、省政府在仝省规划建设“三大都市圈”的总体部署,为服务于鲁南经济带发展而设立的全省三大质检高地之。中心建设面积26000平方米,其中主体楼21000平方米,总投资1,02亿元。在济宁市质监局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年零六个月的精心筹建,该中心于。8年1月份顺利投入使用,基本实现“立足济宁服务周边,国内流,国际接轨”的总体建设目标。

记者: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也成为阻碍经济的大因素,那么济宁质监局在保护食品安全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绩?

仇爱国:济宁市质监局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配备更新了高精度的检验检测设备。并且通过与国家食品质检中心合作共建实验室、引进高科技人才等多项举描,检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山东省食品通用实验室(济宁)目前承担省、市监督抽查检验,28大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及企业的委托检验任务。检验能力不断提高,促进食品安全执法的开展,济宁市食品合格率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有效控制。

记者:作为食品生产领域的管理部门,请问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在实现食品安全过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仇爱国: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食品安全法实施的第二年,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作为食品生产领域的管理部门,我们将巩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果,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济宁市的食品企业规模差距很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不断提高,我们将利用这一契机,提高检验能力l提升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济宁市食品质量安全,最终实现济宁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签署山东鲁南检测中心开拓更广检测市场

记者:我们了解到济宁市质监局已经与Inte rtek在鲁南质检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请问双方本次合作的范围包括哪些?

仇爱国:鲁南质检中心是检验检测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与Intertek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将在食品农产品、化工产品、化学品、电子电器、照明电器、LED及应用产品等方面开展检验检测、技术及咨询服务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检测资源,共同开拓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的检验检测市场,做到资源、能力、市场共享,Inte rtek还可为企业提供及时的技术法规支持。

此外,除在检验检测、技术及咨询服务合作外,为充分发挥Inte rtek国际高端检测公司的作用,合作过程中,Inte rtek将在我局建设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检中心(筹)、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筹)、鲁南煤化工研究院过程中提供帮助,并在人员培训、设备选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协助,培养职工市场化意识,促进产业转型,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陈伟屹:Intertek天祥集团与济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不仅在市场上合作,同时在技术上也广泛的合作,济宁市质量监督局客户群主要是针对国内及进口中国的企业,测试方法采取GB国标方法进行测试,而Intertek客户群大部分是出口型企业,我们将根据企业出口国的要求来选择最终的测试标准及方法,这对双方技术合作来说形成了有利的互补。企业送样检测后,在短短的时问内即可获得测试结果并取得Intertek出具的权威性测试报告,报告在110多个国家都能得到互认,这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张简单的测试报告,更是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使得企业产品快速通行国际市场。实行本地化服务,企业大大降低了送样及检测成本,而且节约了很多时问,真正体现出本地化服务和流测试平台的优势。

记者:济宁市质监局与Intertek签署合作协议对于济宁市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帮助?

仇爱国:Intertek天祥集团与济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合作,为鲁南区域经济高地提供技术支撑,不仅帮助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及产业的发展,打造支撑引领济宁市乃至山东省相关产业增长。

陈伟屹:随着贸易市场规模的增大,世界各国对其产品质量安全各方面都有严格的管控。企业获取权威有效的检测报告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Intertek天祥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质量和安全服务公司,为了帮助企业的产品安全进入国内外市场,与济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创建测试平台,为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降低产品风险。

记者:关于今后,请问济宁市质监局还想与Intertek在资质认证方面还将进行哪些合作?

仇爱国:我们将在资质认证方面与Intertek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Intertek把国际先进的测试认证服务经验带到中国,帮助企业在新轮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的产品认证应该有长远而系统的规划。了解国际市场准入条件、把握国内产业发展先机以主动进行技术革新,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将与Inte rtek起为企业提供资质认证方面的服务。同时,做好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检中心(筹)、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筹)与Intertek资质互认工作。

记者:最后请两位针对双方合作的前景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仇爱国:山东省是全国经济较发达的省区之,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企业科技含量在全国都居于前列,且企业门类齐全,作为Intertek天祥集团在中国地区的战略合作单位,我们希望Intertek帮助企业了解法规标准、审核操作流程、开发可持续性经营战略。凭借其丰富的专业技术和商业经验,协助客户有效应对法规更新和市场变化,从而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在产品开发、运营和生产流程、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安全、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的所有环节为企业提供帮助。

陈伟屹:Intertek天祥集团也非常乐意成为国际贸易问的有用桥梁,帮助出口企业提高产品内在品质和提升国际形象,帮助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第5篇

关键词:中外资银行合作合作领域合作方式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和协议关于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2007年外资银行已经可以在中国金融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已经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基本上实现了与中资银行在同等的经营环境中运营。毫无疑问,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开展激烈的竞争,中国金融业将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冲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也为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双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利益分析

2007年,外资银行已经可以在中国金融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标志着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目前,从总体而言,外资银行具有中资银行所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某些方面,中资银行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如果双方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将促进双方更快的发展。

1、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中资银行有如下相对竞争优势。首先,中资银行有国家为坚强后盾,有中央银行提供信用手段作为抵御市场风险的保障,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亲和力,拥有长期、广泛、稳定的客户基础。其次,中资银行在中国运营多年,对于中国国情、文化背景与国内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具有丰富的本土经营经验,尤其是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十分了解,熟悉央行的监管规则与条例,深谙中国市场的规则。第三,中资银行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络、充足的人民币来源、完善的人民币清算系统及较强的国内市场分销能力,在人民币配套服务上具有优势。

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具有金融混业经营、综合服务的业务优势。同时外资银行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较高,在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高收益和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另外,外资银行在全球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点和先进的通讯网络,在境外分销方面具有优势。

2、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利益互补分析

从以上中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外银行都有各自的优势,正好互补。因此,中外资银行携手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相结合,做大市场,将极大地促进双方更快发展和进步,实现双赢。

中资银行通过合作至少可获得以下利益。首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业务拓展能力。中资银行在合作中可以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金融产品、营销方法和客户服务,推动自身的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进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迅速增强竞争力。其次,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助于我国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引入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外资银行的报表披露、会计和报告方式与国际接轨,中资银行在这方面可以向外资银行学习,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银行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再次,降低了中资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加快业务的渗透与扩展。外资银行的全球网络体系为中资银行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便利。通过合作,一方面降低了中资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防止了业务发展中与外资银行可能发生的恶性竞争,加快自身的国际化步伐。

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在中国加人WTO后的一段可预见的时期内可集中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外资银行只有与中资银行合作,借助中资银行的资源、网络优势和客户的渊源关系,弥补自身在网点、人民币资金清算及客户信息等方面的弱势,才能迅速实现其扩大业务和产品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战略。而且,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更加注重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层面由初期的同业拆借等人民币融资业务向多领域发展。如花旗银行为了提高客户资金到账速度,安装了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资金清算系统,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得到了相应的手续费,并获得了人员培训机会,实现了双赢合作。

因此,中外资银行应加强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目前,中外资银行的新动向也说明,中资银行寻求与国际金融业开展合作的战略构想与外资银行寻求中国合作伙伴以拓展业务的意图不谋而合。同时,我国2002年2月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为中外资银行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可见,中外资银行的优势互补和双赢合作是完全可行的。

二、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分析

1、中外资银行的合作领域

中外资银行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补优势为两者的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劣势,实现合作双方互惠互利是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尤其是人民币资金业务方面,更多地需要中资银行的合作,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调拨外汇和资金清算服务、转汇款或委托付款、人民币资金拆借、人民币全国(同城)代收代付业务、备用信用证担保人民币贷款业务、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国内外客户调查等多个领域。中资银行可利用自身庞大的网络机构为外资银行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从中收取手续费,从而把网点优势转化为利润。

而在国际业务方面,中资银行需要外资银行的合作,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外币国际清算、外币现钞业务、外币信用卡业务、外币资金拆借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服务领域,中资银行可以参加多边银行合作体系,实现征信时客户信息的共享,通过银团贷款与信用证担保业务,为客产的国际贸易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利用外资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处理中心、先进的技术平台、专业化的管理以及规模效应,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此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还可以在投资基金托管领域、消费信贷领域、证券承销业务、银行内部运作机制重组、资金借贷领域、人员培训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互利。

2、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方式

中外资银行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合作,如在外币国际清算、外币资金拆借、人民币资金拆借、人民币全国代收代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合作的程度也由最初的局部业务初级合作发展为多种业务相结合的纵深合作的态势。根据中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中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

(1)技术合作。中资银行在经营管理和金融技术方面明显逊色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通过提供人员培训、管理服务以及有关国际通行惯例的专业技术等方式的技术合作,将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中资银行的运作机制,完善中资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外资银行则可通过技术合作加深在中国市场的认识,为进一步在中国开展业务奠定基础。目前,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已在技术方面的进行合作,中国建设银行已同多家外资银行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这些外资银行将为中国建设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援助。

(2)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外资银行为了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结成战略伙伴,也是中外资银行合作的一种主要方式。过去,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集中在现金管理方面。中资银行大都与外资银行签署了协议,双方互相提供清算、资金折借等服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已同多家外资银行(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等)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现在这种战略合作正在向基金管理方面拓展。近年来,中国的基金业发展速度较快,中资银行大多与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托管协议,但中资银行在基金管理技术、业务经验、产品创新方面较为落后。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外资银行可为中资银行提供资金、人员及产品设计培训,帮助中资银行建立基金管理服务的运营基础,提高中资银行基金管理技术水平。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都与JP摩根大通银行在基金管理方面展开了战略合作。而中国农业银行也与德意志银行合作,为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3)股权合作。资本合作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产权方面的合作,从中资银行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部分分支机构、网点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与外资银行进行股权合作,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难度,还可以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移植到中资银行其他分支机构,促使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建立科学规范、决策高效、稳健发展的经营机制,从而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从外资银行这一方面来看,其运营都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增加分支机构的高成本以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外资银行在短期内不会大范围增设业务网点,因此,外资银行就可以通过产权合作与中资银行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并利用中资银行的地缘及机构优势拓展在中国的业务,谋求更大的发展。他们一般先通过参股合作,然后再利用于自身在管理、技术和全球网络的优势逐步掌握主控权,有些外资银行甚至一开始就期望实现相对控股。在收购对象方面,外资银行更青睐股权相对分散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以便其今后实现控股。2002年1月15日,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公开表示,欢迎外国资本参股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外资的比例在25%以内是允许的。2002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更是为中外资银行的资本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由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名力集团、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资组建的中金公司也为中外资银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做了有益的尝试,都是直接吸引外资直接参股中资银行进行合作的成功先例。可以预见,以经济发达城市的商业银行为中心,中外资银行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方面合作。

【参考文献】

[1]郭德维、赵炎、李杰: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华北金融,2005,3。

[2]詹向阳、邹新、马素红: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6,7。

[3]王月溪: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及中资银行应对措施[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第6篇

练内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发展九大创新型产业。高新产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龙岗区的通信、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在微电子及元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有机高分子材料、软件、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上,将坚持自主培育和重点引进相结合。围绕这九大创新产业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群,使龙岗区成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

分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全区高科技企业的调研,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和完备的动态数据库。按照企业发展的水平,对企业进行梯次分类,根据不同梯次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在九大创新型产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依托产业集聚基地和行业协会建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设计、检测、展示、培训和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技术评估与咨询、技术产权交易、专利、上市辅导与包装等服务于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加快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龙岗各片区和新大―龙歧湾创意产业基地、新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坝光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抓好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完善企业考核及淘汰机制。加快推进留学生产业基地和天安龙岗数码新城建设,打造龙岗科技创新基地。

加强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强化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地位,为企业家的创新和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造就一支高层次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完善各类人才库和专家库。

借外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加强校企合作。由区政府牵头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订合作协议,拨出专项经费1000万元,支持区内企业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开发研究等技术创新活动。根据全区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合作需要,开展与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外力提升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香港科技园合作。利用我区紧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推动双方在“科技、资讯、培训、检测、实验及产业化空间”等创新资源上的共享与整合,促进双方人才、技术、信息、学术等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

加强招科引智。利用高交会等招商平台,大力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入、低污染、低消耗的企业和项目。放宽创新型人才入户政策。鼓励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研发基地和人才基地。

抓保障,完善自主创新环境

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区每年财政安排2亿元投入自主创新。并与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投资和项目管理机构合作,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培养计划,启动联保联贷试点。同时,开展科技发展资金使用的绩效审计工作,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跟踪管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专利战略,成立区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重点资助企业的专利申请和保护工作;实施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经营。

第7篇

1.我国寿险业银行保险发展较快

在我国现阶段的各种保险产品中,寿险产品(包括年金)对银行是最具吸引力的。银行通过提供寿险和养老保险产品,不仅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寿险产品积聚资金的优势、分享寿险业长期增长的好处,还可以进入利润丰厚、具有成长潜力的养老保险市场。

银保合作,使寿险公司和银行均实现了双赢的局面。以建行为例,截至2001年底,其寿险业务实现的收入是72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与1997年开办此项业务时当年业务量不足10亿元相比,目前这一业务已成为建行重要的中间业务品种;2002年中国人寿1287.19亿元的保费收入中有166亿元来自银行保险;平安寿险的银行保险业务超过100亿元,占其保费收入的20%;新华人寿的银行保险增长达1200%多,甚至超过了2001年的保费总收入;而刚刚复业的太平人寿去年银行保险收入超过10亿元,占其总保费收入的70%以上,2003年其银行保险收入更是超过33亿元。

寿险业银行保险的日趋火爆,已向各相关方面显示出了新的迹象,即银行保险或者说银行兼业销售寿险正成为寿险销售中一股日渐上升的中坚力量。

2.我国产险业银行保险发展相对不足

近几年来,关于银行业和保险业合作的报道不断见诸新闻媒体,大多是关于某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实现多少多少保费,同比增长多少云云。银行保险似乎一夜之间成熟起来,客户好像一下子都涌到银行去买保险了,给人的感觉似乎银行保险在我国已经取得完全成功,保险公司和银行实现了双赢。事实上,在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可以说是呈现一冷一热的状况,即相对于寿险业银行保险热火朝天的形势而言,产险业银行保险发展则相对不足。以辽宁省为例,据统计2002年,寿险公司占全省银行的市场份额为92.44%,而产险公司只占7.56%,而且在开展银行业务所表现出的经营理念、营销管理、人才培养、资源利用等方面还远不及寿险公司。此外,据2000年IMI对7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西安、沈阳)的5524个样本的调查表明,7城市城镇人口参加保险的比例为44%,其中参加保险比例最高的城市是上海为48.6,其次是广州44.9,北京44.6,最低的是重庆为32.9.

二、产险银行保险发展不足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产险业在银保业务方面起步较晚,与银行的良好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尽管有些产险公司已与多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多为框架性协议,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缺乏实质性内容,甚至没有健全统计指标体系、摸清业务家底。归纳起来,制约产险银保业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落后,重视不够。

银行保险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需要银行和产险公司两方面都对此高度重视、长远规划,要有一整套思路。许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时,关注的焦点是手续费的高低,没有关注解决柜台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压力调节、保险业务的熟悉程度等,没有从改善业务结构、提升业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的高度来认识;而从产险公司来说,经营理念也仍然落后,对银行保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只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依赖银行的机构网点、降低保费、提高佣金等低层次竞争手段,利用人海战术扩大保费规模,更没有从营销机制创新角度来重视银行保险,将其摆到重要的发展位置。

2.合作程度较浅,方式单一。

国内产险业的银保合作目前充其量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合作。从国外的经验看,银保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利润共享的关系,但现在国内大多数银行与产险公司之间的协议大多为一年期,而这种短期协议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很难保证产险公司未来稳定的保费收入来源。此外,由于银行代售产险产品的技术含量要远远高于传统的保险分销方式,银保双方应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依赖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为客户提供方便、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积极进行营销方式创新。但我国目前产险开展的银行保险,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销售方式,由银行信贷部门利用信贷制约手段,向贷款企业或个人强行推销保险,如住房质押贷款保险本来是银行、保险公司间的一项很好的合作,但由于合作方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强制贷款人付费买保险,自然是事与愿违。

3.产品创新滞后,险种单一。

由于银行代售产品,产险公司始终没有直接与投保人接触,这就要求适合银行代售的产险产品既要形式简单、操作方便、适于柜台销售,又要与银行传统业务相联系,这样不但可以对银行客户更具有吸引力,还可以调动银行进行的积极性。但从目前各产险公司推出的产品看,主要问题是适合于银行柜台出售的险种太少,大大限制了银保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银保双方主要只是互为业务,并无多少实质性的“战略联盟”,合作的产品创新不足,仍是传统产品为主导,特别是传统财险产品如家财险等并不受到市民青睐,专供银行营销的大众型产品更是缺乏,而相反在寿险银行保险领域的平安保险、中国人寿、友邦保险等多家公司都已纷纷推出多款专供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

4.技术水平低下,障碍明显。

客户在银行柜台买保险主要是图个购买手续和售后服务的方便,但由于目前银行与产险公司之间电脑联网程度低,电子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机型和软件规格不统一,双方所有网点无法全面联网,业务的手工操作大大阻碍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另外,资金往来、风险防范等都需要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软件设备支撑,目前产险公司系统内尚没有重视开发和建立起银行保险售后服务网络系统,在发展银保业务方面的技术力量、软件设备等都还不足,各银行之间的技术、设备水平也参次不齐,使银保合作的创新难于在深层次上展开。

5.费有差异,青睐寿险。

费的差异使产险与寿险相比缺乏竞争力。寿险产品普遍期限较长,其费可以在较长的保险期限内分摊,因此寿险公司给银行的费普遍较高,而产险产品的期限普遍较短,费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费的差异造成银行人员更偏向于销售寿险产品。

6.合作只求形式,不计成本。

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以及“一对一”关系限制的解除,银行保险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所隐含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竞争的焦点直接体现在各公司手续费支付标准的高低上。各产险公司为抢占市场,不惜采取支出高额手续费的竞争策略,很少计算产品和客户成本,加上宣传以及硬件投入等最后可能使这项业务处于无利可图或亏损的地步,为自己埋下了利润的“陷阱”,也使银保合作的规范经营面临挑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势必形成与以往“航意险”无序竞争局面相类似的不规范的银行市场。

7.重关系轻培训,忽视质量。

调查发现,银行网点业务量的多少与银行网点负责人及柜面人员推销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关系。因此,大多数产险公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处理和维系人际关系上,忽视了对银行、邮政网点业务人员的培训,这就使网点柜员缺乏系统的产险知识、投资知识和展业技巧的培训,致使代办人员不了解或不甚了解产品的条款内容及宣传要求,在对客户说明讲解的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或误导,导致退保或产生纠纷。

8.激励机制不畅,缺乏动力。

虽然银行高级管理层从总体战略考虑,愿意在目前传统存贷业务利润不佳的情况下拓展中间业务,但是银行中层及基层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多以存款的多少作为考核基层工作的重要指标,增加产险业务并不能增加存款,银行基层人员办理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三、开拓创新,谋求产险银行保险的发展

面对产险业在开展银保业务中的上述制约因素,产险公司只有从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强化营销,控制风险,创新产品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加快产险业银行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开拓思路。

产险公司不能将银行仅仅放在的位置上,而需要和各级银行进一步加强联系,主动协调接触,以交流情况,研究对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居民总资产不断增多,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9%,家庭购房率也呈上升趋势,这就使其对风险的转移需求迅速扩大,从而为个人财产保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个人银行保险业务开拓了广泛的渠道。其次,进出口货运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产险业银行保险业务搭建了平台。从我国保险市场看,2000年货运险保费为38亿元,2001年为41亿元,2002年突破45亿元,而进出口货运险保费收入占货运险保费收入的半壁江山。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出口贸易增长强势,进出口货运险市场前景诱人。由于货运险单量大,单均保费低等特点,产险公司为节省人力,更趋向与银行国际业务部建立关系,大力拓展进出口货运险。此外,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六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将使得产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由简单的承保扩大到风险咨询和管控,承保险种也由企财险拓宽到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雇主责任险等,产险公司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可以寻找到一条参与大中型保险项目的捷径,从而快速进入银行强大的客户网络成为可能,扩大其对市场的开发广度和深度。

2.立足长远,整合资源,系统考虑。

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产险公司必须立足长远,树立全方位现代化的经营观念,避免短期行为,对银行保险业务进行总体战略规划,包括发展目标、机构设置、合作对象、合作方式等,积极地采取战略联盟形式,达成与合作银行的紧密合作,以迅速抢夺市场并尽快建立成熟的后台运作体系,建立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电脑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在银行保险业务开展初期,特别在当前国民保险意识还不高、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业务的开展有一定难度,双方必须系统考虑,寻找突破口,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避免因短期内效益不明显造成中途而废的情况,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包括加强银行网点的人员培训和宣传,提高银行网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

3.横向合作,上下理顺,构建平台。

首先,要理顺产险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产险公司与各银行总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后,各业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没跟上,会使得合作协议多为框架性协议,缺乏实质性内容,使其成为事实上的一纸空文。其次,要做好产险总分公司在银行保险业务上的协调工作。现在总公司与各银行总行签订协议,各级分支机构在这个问题上又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第三,产险公司应对各家银行进行较深入的调查,选择符合深层次实质性合作条件的银行作为重点合作对象。

4.重点突破,打破信息技术、产品、核算三大瓶颈制约。

1)进行信息技术合作。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联网,是开展银行保险的基础工作。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尤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由于保险产品需要核保,信息的输送和反馈相当重要,双方必须实现联网才能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质量。

2)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产险公司应选择适合银行特点的险种进行合作,在目前银行保险险种种类不多的情况下,一定要对所推出的保险产品进行认真的选择,并结合自身的实力开发有价值的混合型服务产品,一方面要提供简易、标准、操作方便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应使其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于一身,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3)完善核算体系。为促进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对银行进行有效的激励非常重要,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核算体系,合理分配各方利益。既要考虑银行总体,又要充分认识到银行基层工作人员在实施具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励措施和利益分配要落实到基层。银行和产险公司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联合组织激励活动,综合运用收入奖励、晋升、培训、参观交流、参与管理等手段。

第8篇

一个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并不单单只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新兴的智能硬件产品更需要除去产品本身以外的平台、链接、互联互通等必备条件。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市场中,基本划分为了三大阵营,一个是以小米、魅族等为代表的硬件低价,服务收费的互联网企业;另一个则是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传统硬件厂商;还有就是京东、阿里和苏宁等平台主导的智能化。

2014年,海尔推出的“海尔U+”智能家居开放平台,连接空气、美食、洗护、用水、娱乐、安全、健康七大生态圈,几乎囊括了用户所有的居家生活。

由传统硬件厂商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过程中,产品的体验价值才是真正的实质。就目前互联网企业的硬件免费模式,认为其将与传统家电厂商的既有模式相结合,成为智能家居产业更多可能性的存在条件。

专业人士认为,目前整个智能家居产业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互联互通,导致了数据积累/数据共享等问题无法解决;其次,很多的智能硬件产品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价值定位以及价值分辨体系,这无疑将影响整个产业商业模式的建立以及用户体验的实现。

对于海尔U+智能家居开放平台的建立,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家电智能化进场中,硬件的智能化主动权掌握在海尔、美的、格力这些硬件厂商手中。软件发展得相对较快,但硬件的研发、投产等周期较长,加上硬件技术的制约,其目前并不能完全与互联网企业所期望的状态匹配。另一方面,因为企业自身实力制约,目前传统家电企业中能够大举尝试开发开放平台的企业并不多。

2015年,海尔与英特尔达成无线充电技术合作协议,并计划于下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餐馆、酒店、咖啡馆、机场和车站等公共场所启动无线充电热点计划,共同构建无线充电生态圈。双方的合作还包括共同开发具有更广充电范围、支持多终端同时充电、可自动识别金属干扰物以提高安全性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未来,海尔的产品线将出现无线充电的台灯、咖啡机甚至是吸尘器等产品。

而对于海尔智能家居产品的高售价现状,随着海尔U+开放平台的互联互通,这一智能家居平台中的终端设备将逐渐增多,随之产品使用场景不断丰富,而用户的总数也将最终提升。

虽然家电品牌都有向智能化转型的需求,但是目前看,海尔还是走在最前面的。从品牌自身的需求看,海尔U+通过建立开放的各类家电产品的接入平台,实现更多智能硬件产品的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为智能家居产业寻求一个出口,更希望通过智能家居的产业趋势实现海尔家电产品的智能化转变,增强其产品的交互性、连通性,并以此收集反馈相关数据,再在大数据的整理中,更好的完成硬件产品的迭代更新、升级等。但海尔U+能否被其他的品牌所接收。尤其是竞争对手是否愿意把自己的产品纳入到海尔U+的平台,并成为其大数据的一部分,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研发、制造、营销到用户运营,“互联网+”正在彻底改造传统家电制造业的价值链条,其中,智慧工厂、智能家居将提升白电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中国智能家居发展的趋势为平台和单品并进、单品实用性和智能化逐渐增强,单品数量增长很快。

除了海尔,美的因为产品线宽泛,在智能家居上是最具先天优势的。美的的智能战略是积极融入到各个系统和平台中去,与阿里、京东、华为等企业广泛结盟。2014年3月,美的对外了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并成立了智慧家居研究院。近日,美的与小米科技的资本合作已经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智能家居与移动互联网电商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电商平台的共享、用户资源的共享、面向未来新型产品的联合开发、大物流平台的合作,以及共同的投资等成为双方的合作旨在加快完善美的的智能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美的与小米合作推出的智能空调已在阿里限量预订1000套。空调的核心技术由美的开发,通过与小米手环的交互,实现与小米数据共享,小米手环还可以调整空调的一些设置。

长虹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除了打造CHiQ这一互联网品牌,其背后还包括以人为中心的“一云多终端”的互联网业态发展模式。其中长虹大数据中心是家电行业目前惟一的大数据中心。透过各种网上渠道,再加上线下的市场调研团队,每一天都会有大量的用户反馈,透过数据分析处理这些用户反馈信息,再反馈给公司内部的终端研发部门,很多问题都在迅速解决。目前,这个大数据中心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未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作为厨房电器的领军品牌,老板在智能家居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老板ROKI厨电智能系统的关键是内置智能菜谱,选择菜品后,系统会根据做菜步骤自动调节油烟机风量大小和灶具火力大小,手机APP智能推送,远程控制能。在与阿里、百度、360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中,老板电器通过整合互联网公司平台上的智能硬件,与360的厨房煤气检测、厨房空气检测设备连接。因此,尽管智能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因为品牌各自的实力和战略不同,其智能化的策略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同样是家电百亿级的大品牌海信、创维、TCL等,其智能化步伐还基本停留在产品的层面,如智能化空调,智能化电视等,显然,这还不能构成一个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第9篇

2014年以来,三大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交锋升级,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相继成立了专业化的公司来运营物联网业务,而中国联通基于WCDMA企业专网,已为200多个城市提供智能公交行车监控及调度系统。然而,在加快布局物联网的同时,由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而引起的问题也常常困扰着运营商。

继逐步实现了物联网业务在全国范围内集约化、市场化的运营之后,2014年12月25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联合中兴物联、威睿电通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感知中国”物联网M2M技术联合实验室,三方宣布将携手在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结合各自的优势,推动M2M技术标准化的形成。

聚合细分领域优势

在物联网领域,M2M(Machine toMachine,即机器对机器通信)应用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根据《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到2013年底,全球M2M连接数已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8%,正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国内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加快了布局物联网市场的步伐。

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副主任、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副总经理朱明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通过启用10649专用号段,中国电信现已稳定运营区分于通信网络的物联网专网,能很好地保证数据传输的高精准性和安全性。专网目前支持2G、3G网络,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可支持4G网络。

然而,处于物联网产业链中最基础的一环,电信运营商想要发展M2M必须拥有与其网络相匹配的芯片和模块作为支持。这种情况下,由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倡议发起,中兴物联、威睿电通积极响应,三方共同投资成立“感知中国”物联网M2M技术联合实验室。“三方将通过联合实验室这一技术创新平台,在物联网模块、芯片的设计研发、终端设备检测、技术协议标准化等方面展开全面而又深入的合作,真正实现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主任陈刚表示。

通过联手全球最大的CDMA模块制造商之一的中兴物联以及全球第二大CDMA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威睿电通,中国电信将整合三方在各自细分领域的优势,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可供企业用户使用的M2M整体方案。

推进标准化形成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支持、缺少统一标准等,这些都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发展。

长期以来,技术标准化的形成往往滞后于研发工作。在运营物联网M2M业务的过程中,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发现,由于行业内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经常会发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这种问题尤其存在于是通信、芯片和模块等产业链上游与设备商、互联网企业等产业链下游之间,对各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中国电信与中兴物联、威睿电通共同筹建联合实验室的另一个愿景,就是汇聚M2M产业链上游的力量,打通与产业链下游之间的壁垒,共同推进中国M2M标准化的形成。朱明表示,成立实验室后,三方将携手研发出适合市场的M2M整体方案,为智能终端厂商提供可参考的标准,并通过规模化的商用,在中国物联网领域树立标杆。

中兴通讯副总裁赵光表示,中兴通讯已经与中国电信就如何推进FDD-LTE模块的标准化等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相信实验室建立后,将有助于加快相关标准的推进工作,同时可以与更多的行业伙伴共同推进物联网产业的成熟与发展,加速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构建物联网生态圈

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对于挣扎在几近饱和的中国电信市场的运营商,以及通过创新驱动的设备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都无异于雪中送炭,当然也意味着,行业内部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正因如此,陈刚表示,“我们切身感受到只有不断地聚集产业链优质资源,打造技术驱动与业务发展相结合的物联网生态圈,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物联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0篇

学校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和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试验改革以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抓住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发展机遇,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明确“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把学校建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西部地区新技术与应用技术研发和培训基地”为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响应重庆市委市府关于构建产学研合作大平台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1957年依托石油、冶金两大行业办学的优势,利用石油、冶金、机械电子等特色学科的人才、科研成果和平台条件,以产学研合作为重要载体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

依托石油、冶金两大行业办学,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在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有50多年的合作历史,在长期合作中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关系,特别是重庆科技学院受托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完成的翻引钢机械手、棒材强力穿水冷却系统、轴承座自动拆卸及翻转系统、钢厂设备管理系统等科研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近年来,重庆科技学院与中石油和航空航天企业合作开发的新项目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与中石油共建“油气井控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

重庆科技学院是重庆市唯一一所拥有石油天然气工程学科的高校,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自1951年建校以来,50多年的从事石油天然气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实践,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科研人才队伍,特别是油气井井控技术、现代油气钻井技术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优势和特色,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奖多项。其中:现代井控技术研究(欠平衡钻井动态模拟及设计软件开发、空气钻井配套技术研究),包括高压气井、水平井的井控工艺技术和井控装备研制,成果具国内先进水平,已在大庆、辽河、胜利、中原、四川、长庆、塔里木等油气田推广应用;石油HSE风险管理配套技术研究及评价,其研究成果(行业评价标准)已在培训实践中应用,受到石油企业的好评;另外,石油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及评价、油气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与中石油公司长期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的基础上,中石油公司拟投资近千万元与重庆科技学院共同建设油气井控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为石油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培养技术、安全管理人才。

与航空航天企业合作,共建“功能磁性材料研发中心”

目前,在我国专门从事针对航空、航天及军工用的磁性材料研发的单位不多,从事磁性材料研究方面的人才培养的高校也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北方的一流高校,而这些重点大学还主要从事磁路设计、磁性材料的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西南地区还没有从事功能磁性材料研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

重庆科技学院长期从事冶金与材料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冶金技术、新材料技术两个专科专业,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为主要专业方向之一,也是学校的专业特色。在50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培育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和科研队伍,建设有材料研发科技创新团队两个,致力于新型功能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制造,研发的产品已成功运用于我国的航天和国防产品中。

学校与南京晨光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我国航天工业重点研发企业合作共建功能磁性材料研发中心,中心已获得了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承担了多项国防科研项目。

积极探索官产学合作新型道路

与重庆市科委、重庆三峰公司联合成立“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

2005年8月重庆科技学院与重钢集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办学协议,同时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三峰环境公司合作开展了“垃圾发电厂高速离心雾化器的研究与开发”、“垃圾发电厂焚烧炉液压控制技术及系统的研究”等项目研究。基于对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二者地位和制约关系的思考,面向国家能源、环境领域战略需求,在重庆市科委等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三峰环境公司、重庆市科委三方决定联合组建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庆三峰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体——重钢集团旗下专门从事环保产业的子公司,重庆同兴垃圾处理厂、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大型项目即由重庆三峰环境公司牵头进行投资、建设并承包运营。

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是重庆科技学院与企业、政府部门合作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属官产学合作。研究院建设所需资金、仪器设备、场地由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按各自拥有、共同使用、统一管理的原则执行,运行费用由项目经费解决。研究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要求建设和管理,主要研究人员由学校教师和向社会聘请部分优秀研究人员组成,所有人员由研究院统一管理。

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这一官产学合作平台的搭建显示出它的蓬勃生机。由研究院研制的垃圾焚烧发电高速离心雾化器和垃圾焚烧炉液压控制系统在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得到推广应用,为重庆三峰环境产业公司节省直接投资上千万元;目前,新的研究开发任务正在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已申请专利67项;获得重庆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与美国COVANTA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开发与联合开展人才培训备忘录,第一批技术合作开发经费164万美元已到位;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成立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中国分中心;与重钢集团公司合作,在研究院设立重钢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的工作室。培养高级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

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响应国家号召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开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将为重庆市乃至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与重庆市安监局联合成立“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重庆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重庆科技学院有深厚的石油、天然气和冶金行业背景,具备安全工程的学科基础条件,有专业教师6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00余万元,已经在石油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本专科专业中开设了安全工程相关课程。学校非常重视安全培训、咨询、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建有国家甲级资质的重庆渝油安全评价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IADC重庆(长城)国际井控培训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重庆培训中心”等中介与培训机构。近年来,学校为各行业培养了井控、HSE和安全监督管理等中层、基层技术管理干部5000多人次,并开展了广泛的安全技术服务工作。

鉴于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教育机构缺乏、安全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技术及科研缺乏支撑的现状,为了解决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和重庆市王鸿举市长提出的“依托相关高等学校,筹备成立重庆安全工程学院”的指示精神,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成立了重庆安全工程学院。

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职业教育、科研开发、中介服务为一体,全方位辐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领域。为政府安全生产决策、事故抢险及调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安全人才培养、重大安全科技研究、企业安全技术服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是重庆科技学院与政府部门合作搭建的又一产学研合作平台。安全工程学院由学校提供办学场地、图书情报资料,市安监局提供政府专项资金和政策保障,双方共同提供师资,投入设备。安全工程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模式,理事长和学院院长由双方派出,双方共建共管。目前,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已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240余人,全日制本科学生200余人,对全市安全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正在进行,安全中介服务及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目前,重庆科技学院在重庆市安监局的指导下,整合全市安全研究与评价机构,并得到国家安监局的支持,组建了重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同时,根据“渝府[2008]3号文件”精神,积极参与构建“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工作。

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重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随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投入的不断到位,将会越来越发挥出为政府安全生产决策、事故抢险及调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安全人才培养、重大安全科技研究、企业安全技术服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的巨大作用。

充分利用大学城地缘优势,与重庆微电子园开展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合作

第11篇

第一阶段:单一直销方式

海外销售早期也是一直沿用国内销售的传统模式,由厂家销售经理直接走访最终客户或用户,直接订单,厂家与客户形成销售。依靠这种直销模式,要求销售经理的促销与业务能力很强。其在发展初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销售渠道短,直接面对终端客户,产品能快速进入目标市场。

(二)广告宣传费用低,节省了中间流通环节,用户与企业双方受益。

(三)通过直接与客户接触,能全面的了解一线市场,有利用于公司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四)信息能快速反应,有助于售后服务支持。

(五)能有效控制价格。

相比优势,传统直销也有以下几个劣势:

(一)追求高的销量,就需要大量的营销经理,增加管理难度。

(二)同时对销售经理的能力要求很高,同时需要具备外贸、汽车、外语等方面的技能,而这样的人员很难以招来。需要对其进行各种培训,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三)订单成败主要取决于销售经理,往往凭个人魅力取得订单。

第二阶段: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市场开拓模式

国内主要客车厂家海外大动作出口是2000年以后的事,经过2-3年的海外直销阶段后,各厂家基本摸透市场规律及发展要求。其销售不再限于销售经理,而是扩展到发展经销商经营。其经销模式如下:

(一)一般经销商。主要是指当地的汽车经销商、有背景的运营管理商、或者直接搞运营的交通运输企业。

(二)独家特许经销商。主要指资金实力雄厚的,销售网络健全,销量大的一些品牌经销商。他们往往着其它汽车品牌的产品。这类经销商大多在当地关系好,有地区资源优势。

(三)个人商。主要是以赚取佣金形式。往往是有一单签一单,没有长久的销售计划与目标。

经销商的出现主要是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早先的单一的直销不再满足企业需求,企业也是在市场中寻求新的机会。这有利于公司增加市场份额,扩大产能。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行业里有的高达10%的佣金,在摊薄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有实力的经销商总是在各大客车厂家进行比较谈判,最终以极低的价格成交。同时,经销商一切以赚钱为目的,对服务的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并不打算在行业里长久发展的。

第三阶段: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网络化市场开拓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发现经销商越来越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资料显示,金龙在2005年通过经销渠道取得的销售额占整个销售额的71.2%,中通客车公司2008年的经销额也更是占到了83%。经销商也在经销中也开始重视自己的队伍,注重售后服务,提高了汽配的能力。优势如下:

(一)销售经理需求量小,降低了直销的成本。同时,一个销售经理可以跟进几个。

(二)经销商与企业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双方可实现利益共享。

(三)企业可以迅速的扩大市场网络,能将产品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扩大了销量。

第四阶段:合资设厂或建厂房,以CKD或SKD散件形式出口,合作共赢市场开拓模式

现在国内的一些主流客车企业也是在尝试,但我觉得中国的客车企业在与国外企业合作时,还是亏了。对比我国客车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是从无到有的,国家也是在慢慢扶持中起来的工业。对于非洲与南亚这些没有客车企业的国别,其最后走的道路肯定是跟我们的发展相似,最终是以技术合作或者转让知识产权为主。但我国的客车企业在与国外的企业合作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产权资产。例如中通与伊朗这么几年的散件出口,中通取得的也仅是按整车出口的利润,同时,还要派遣自己的技术工程师进行指导、安装,培训其售后服务人员。而我们在最初引进国外的客车技术时,却是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典型的是宇通在古巴的项目,宇通与古巴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整车出口方面,还与古巴交通部合作,委托古巴工业部下属的工厂在当地进行CKD(整车散件)组装,累计组装整车600台,主要为客运车,公交车和部分校车。这项合作实现了宇通产品的出口及技术转让,提高了古巴客车制造技术水平,为古巴交通车制造领域节省了约12%至15%的外汇,用于进口更多的汽车零部件,宇通客车也用技术换来了更广阔的古巴市场。其成功的进行了技术输出,实乃客车行业的先例。

重汽客车海外市场开拓模式的选择

通过以上近些年主流客车生产企业国际海外客车出口的市场开拓发展的历程,分析对比中国重汽客车公司的成长初期现况,我觉得中国重汽客车海外市场开拓的选择应注重第三阶段,“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网络化营销模式”的市场开拓战略,理由如下:

(一)中国重汽集团卡车的出口有十几年,已经具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与网络,其客车的出口有卡车的经销资源可以分享,不必再从头开始摸索走过来。

(二)有客车行业的人才。中国重汽豪沃客车从其它国内的客车厂家应聘过来一批有经验的客车海外销售经理。具有语言、营销与海外商务谈判的能力。

(三)公司的技术工作人员在行业里一流的,重汽客车的技术满足国外用户要求。

(四)重汽客车可以借助卡车的海外售后服务体系。在卡车售后服务的基础上,加上客车产品的平台,形成集销售、配件库与服务一体化的销售、售后服务体系。

(五)中国重汽集团与中国信用保险签订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能加强双方在汽车出口贸易、汽车国内贸易、风险控制和海外业务方面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推进合作深度和广度,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我们要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定位,要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和国内外的环境基础上,制订出详尽的海外市场开拓的发展模式,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公司的出口发展之路,持续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也才会在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徐凌.客车营销模式探析[J].汽车与配件,2006,(06):23-25

[2]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技术战略联盟成为中国跨国公司扩大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技术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联合致力于某一技术或产品的研发行为,是为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而产生的优势互补或加强性组织,是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产物。本文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进行技术战略联盟的对策与思路。

一、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发展现状

(一)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发展的概况

我国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发展却相对滞后。由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公司的经营权是有政府控制的,即使有技术合作,也是政府安排,企业很少有自主选择权。因此,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在技术战略联盟是不多的,企业之间的技术战略联盟也只是行政上的安排的技术“公关”之类的合作。改革开放后,技术战略联盟有了发展。特别是1992年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技术战略联盟有了很大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已经与其竞争对手开展技术合作,这样可以有利于控制技术发展方向,加强未来的市场地位。在80、90 年代,许多产业的生产趋于知识密集型,不断推动企业增加研究与开发支出,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推向市场化的速度,产品生命周期因此而缩短,追踪前沿技术所承受的成本、风险及不确定性增加。为了适应新的竞争条件,我国跨国公司已经在寻求并利用企业间技术协定作为杠杆来推动研究与开发投资的增加。例如海尔集团制冷产品本部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美国的DOW、MOTOROLA以及巴西的EMBRACO在青岛结成面向21世纪的技术联盟。2002年2月和3月,中国联通同美国高通公司以及韩国SK成立合资公司,共同促进CDMA1 x数据业务在中国的发展;2006年2月中国联想集团与美国航空公司签署了一项战略技术合作协议,该协议主要涉及为美国航空公司AdmiralsClub(旗舰俱乐部)成员在候机室提供使用新型联想PC的服务。

(二)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发展的特征

企业技术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全球技术创新的一种新的模式,它的出现并非是偶然因素所致,而是经济、技术、政治等因素促成的。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性,面临着很大的研发的风险。由于技术是这类企业的重要资源,而技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获取知识并开发新产品,谁就能获取时间上的优势,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信息行业中如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先后与法国的Alcatel公司、芬兰Nokia公司、美国DMC等结成技术战略联盟。在新材料技中北京万能财务电算化工程公司,在决定选用IBMDB2作为其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和大型财务管理软件的主体数据库后,与IBM合作,在IBM技术专家的协助下成功开发了万能财务和各种管理型财务软件共16个子系统,并分别完成了工业版、商业版、事业版以及多媒体教学版等。

2.具有战略导向性

由于目前中外跨国公司合作主要采取技术转让的模式,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都彼此竞相争取建立技术战略联盟。那么要战胜其它竞争对手,与目标公司真正结成联盟并且尽快取得利润,双方就必须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技术转让项目都能在双方互利互动的前提下取得圆满成功。事实上,很大一部分跨国公司认为,中国科技人才其实很多,只是将技术市场化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因此,为了给双方的合作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在合作项目上,跨国公司不仅考虑中方在技术引进后的实际应用问题,而且通常还主动培训未来开发与应用的团队,甚至包括补习英语。

3.联盟多元化

经济全球化要求一个地区、国家或跨国公司的发展必须站在市场全球化的高度合理配置和利用其有限资源,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规划其发展战略。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公司竞争的重点已从国内或地区市场扩大到全球市场。为了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国跨国公司来说,不论对方具有何种实力,只要能与自身优势互补,产生综合效应,联盟就可行。因此,中国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追求更高层、更深入、更广泛的多元化技术战略联盟。

4.技术战略联盟的网络化

随着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价值链从传统线形联盟发展为现在的错综复杂的联盟的网络,即技术联盟各方围绕着具有主导影响力的某一方周围,根据各自的核心专长,以及所处的研发或经营的不同环节而形成距离不等、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联盟的伙伴不仅包括跨国公司本身,而且也包括了大学、研究机构等,甚至其他的联盟。例如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的技术战略联盟是在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发起和主导下,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高校等高校,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所、武汉的邮电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大唐电信、深圳化为、上海贝尔、中兴公司、北京邮电通讯设备厂和深圳网科八家公司参加的“中国的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战略技术联盟”。

二、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跨国技术战略联盟的形成主要推动力是合作与竞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联盟的竞争、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又会使联盟带来解体。因此,联盟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其顺利发展。、影响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技术战略伙伴选择、成本分摊、效益分配、信息不对称、风险等问题等方面。

1.技术战略伙伴选择问题

跨国公司在进行技术联盟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联盟伙伴的选择问题,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可以促进该公司的技术快速进步,提高跨国公司的竞争力。表现在伙伴间的战略目标的冲突、伙伴间战略分析的深度、联盟伙伴的核心能力问题以及伙伴间的文化冲突。

2.效益分配问题

在业绩评价中,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效益的内容增添了许多非财务性指标,存在大量难以量化甚至不可量化的效益种类。如无形效益,很难将联盟取得的核心竞争力用具体数字表示并在成员间分割。因此效益总量很难确定。虽然联盟总效益都是各成员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应在各成员间实现公平分配,但部分联盟效益只能为公司或研究机构技术联盟这个动态组织所有,而无法转化为各成员间的联盟效益。

3.信息不对称

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中的信息不对称指联盟伙伴交易双方对同一信息的认知程度差异。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由于其组织形式的特殊性,联盟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在结盟时不能十分准确地评估联盟伙伴的资源、能力、利益目标。这增加了契约监管的难度,契约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不能设计得完美无缺。因此,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间信息不对称会严重影响成员的信息共享、阻碍组织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降低信任程度,增加管理成本,成为联盟发展的潜在危险,影响到联盟的稳定性,并最终会导致联盟的解体。

4.风险问题

中国跨国公司在技术战略联盟中风险具体表现在:(1)失去独自保持技术研发竞争力。调整后的公司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目标主要是侧重与其他加盟公司的技术研究与开发部门分工合作,这样就使本公司以往独自存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上与其他跨国公司竞争的气氛与实力容易有所下降,一旦联盟失败分解,公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以往在技术上的竞争力。(2)R&D的失败。技术上的失败有时是一种无法克服的风险。组建技术联盟可以分担风险但不可逾越风险。无论协议制订的过程是多么小心谨慎,技术上的失败仍是技术开发联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人才流失风险。人才风险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公司里掌握某些关键技术和专长的职员的流失。在人才流动非常自由的今天,公司的职员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为跨国公司的关键职员会被联盟对手挖走创造了条件。

5.成本分配问题

根据成本的外部特征,技术联盟成本可分为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两大部分。外显成本表现为技术联盟的获得所需资源而付出的资金额,这种成本可以量化,给公司联盟成本的分摊不会增加太大的困难。但是内含成本没有涉及现金支出,分析决策时常被忽略,而且内含成本一般很难被准确地分析及评估,一般包括机会成本、品牌资产以及竞争升级导致的成本消耗递增。例如,品牌是一笔难以正确估计其价值的巨大的无形资产,作为一种内含、无形的成本,与外显成本一样具有价值创造和增值能力,但是在成本评估时会给联盟伙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中国跨国公司进行技术战略联盟的对策与思路

1.正确选择技术战略伙伴

由于选择技术战略伙伴关系到联盟成功与否,不能盲目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确定联盟的技术战略目标。联盟伙伴为联盟所付出的以及他们通过努力将获得的回报都应该清楚,联盟协议可能涉及到联盟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事先对联盟建立承诺,如果没有真正的承诺,任何协议都是空谈。第二,注重联盟成员间互补性优势。当跨国公司仅依靠自身实力已无法应付市场竞争,需要建立技术联盟时,那些资源能够互补的公司是最有可能走到一起的,联盟的目的也就是要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第三、尽量选择文化相类似的联盟伙伴。不少事实证明,联盟失败的原因可以归咎联盟成员在文化上的不兼容。

2.防范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不利于建立稳定的技术战略联盟,因此为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信息激励机制。在联盟内建立信息激励机制,使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合作能够产生更优的经济效率,并最终接近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最佳状态。第二,建立监督机制。监督增加了跨国公司对伙伴施加奖励和惩罚的能力,限制了以信息为基础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已经存在的环境中,由于环境变量较为清晰明确,也较为稳定便于识别,因而监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规避风险,合理分配成本

中国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的目的就是联盟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技术优势,通过战略联盟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以提高本本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对于风险,应把各种联盟风险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同时,尽量提高由联盟带来的“溢出效应”,降低联盟风险带来的额外损失。要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和保护措施和加强技术联盟参与人员的技术保护意识

在刚性成本分配上,应在实现公平分配的基础上,结合成员特点,扬长避短地分配成本。管理费用分配与刚性成本不同,管理费用的支付形式比较单一,一般以货币形式给出,运用成本会计学理论,可将技术联盟管理费用类似于某一跨国公司的共同成本。无形成本的分配与前两项成本不同,无形成本很难或不可量化。因此,不可能建立无形成本的分配模式。但是,无形成本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所施压的压力。各联盟成员对这种压力的反响强度不一,从无形成本的定义出发,成员跨国公司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它所支付的成本也就越高,因此,无形成本具备自动分配性。

4.加强技术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是跨国公司技术联盟的重要资源,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更是联盟的基础。为克服缺乏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这一重大障碍,技术交易中心等有关部门应强化其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转变工作机制,主动出击,利用优势,积极搜集国内外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经常性组织有关技术成果的新闻会或展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国内外技术动态,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跨国公司技术联盟在寻找和评估联盟伙伴过程中,只有具备足够的相关信息,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更加合适的联盟伙伴。

5.培育良好的法制环境

技术联盟是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经济上各自独立,处理和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主要靠政策、法规的作用。健全、配套的法规和政策,在协调技术联盟各方的关系,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各方的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辉.论我国企业的跨国技术联盟战略[J].企业研究,2007(1)

[2]刘云,梁栋国.跨国公司战略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

[3]曾超,刘静.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我国企业竞争对策[J].价格月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