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02 17:16: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

一、从教师自身而言,普通话不够标准,不好意思范读

记得第一年拿起这本教材时,翻开诗歌单元映入眼帘的就是单元教学要求中有关读的要求: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余备课时也曾多次进行了朗读训练,但总觉得自己的朗读效果不好,不够理想,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自己的朗读没有激情,不能让学生从我的范读中体会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于是就只好草草地让一名学生代为朗读了事。第三年时,当我想再用这一伎俩蒙混时,有几名学生提出来了:“张老师,您为什么不朗读给我们听呀?让我们从您的朗读中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不是很好吗?”在此情况下,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来范读了。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学生们反映很好,且在我的朗读示范下,学生的朗读也有了明显提高。其中还有一名叫史航的学生,她的朗读还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喝彩。事后,我反思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不能把普通话不标准作为不范读课文的理由,而更应该加强自身普通话基本功的训练,多范读,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更要敢于在学生面前范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普通话不标准都能读好,那我也一定能行!

二、从教师的认识角度看,小学生需要教师范读,而初中生不需要的错误观点和认识

目前,我校语文教学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七年级时还有琅琅的读书声;八年级时则渐渐远去;九年级时读书声似乎就已经销声匿迹了。尽管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那么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些语文教师,特别是九年级的语文教师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倾向:中学生自己会读书,根本就不需要教师的范读了,小学生识字不多才需要教师的范读。后来我一想,这些语文教师只是把读书放在了“会读、会识字”这个十分肤浅的层次上了,而没有放到更高的“读好”这一层次上。通过观察我发现教师不开口,自然学生在课堂上也不读书,早读不读书,课余课后就更不用说了。语言是要发出声音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语文课堂竟没有读书声,这让学生怎么能去体会课文内容,诗歌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呢?

我认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语文教师都应该大胆范读、美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受到语言美、情感美的教育和熏陶,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和理解,而且还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从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看,以录音、多媒体等所谓的现代教学在无形之中代替了教师的范读

从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以前也主要依靠录音机、朗读带朗读,后来发现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反复思考后我明白了:现在语文课堂,录音、多媒体朗读似乎成了教师拥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象征。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要教师的范读而摒弃录音、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示范朗读,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教师范读为主,以录音、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为辅,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情况有所选择,将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力求真正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四、教师只重视读,而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对学生朗读后恰当的评价

第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怎么写?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四助五步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优推中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体系中属于最后一阶段。本册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应全面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学生面临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选拔考试。因此,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有它的特点: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为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文,为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与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名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代人物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与评论历史人物。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全书共六个单元,二十四篇课文,两个专题,两部名著推荐,六个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单元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本期尽可能早点讲完新课,可以的话,及早进入全面复习,复习分三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及套题训练,解读《2017中考说明》是前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力争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县同类校前茅,优秀率达到20%或以上,及格率达到80%或以上,人均分达到105分左右。

四、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初三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这两个班共有83人,特别是1班后进生人数多,基础较差,提高成绩难度非常大。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在期末考出来的成绩及格率有上升,但还不够理想。再加上本学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时间紧。扎扎实实的上课时间只有十五周,共计90课时,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中考的全面复习。二是部分学生会还会出现如下消极的思想状况。因此,在日常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复习中,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力争进入全县同类校前列,完成学校制定的目标。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二大四小”,即大型综合性学次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四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认真做好备、教、辅、改、考、评等教学环节的每一项工作。

用心融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学过程中明确一本书中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讲授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要兼收并蓄,有所取舍,尤其注重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仔细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4.认真训练并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加以借鉴,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要精心备课,尤其是要备好学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注意语文的整体性。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要灵活命题,多写随笔和读书笔记。作文批改要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学生的水平。

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第一课堂学习资源和第二课堂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乃至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6.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分册复习查漏补缺,生字词的辨认书写,诗文背诵默写将是落实的重点。专题复时重在对语文表现手法等进行解读训练。模拟训练主要解决题型分析和答题技巧应对上。

7.优化作业查、批方式,记录作业情况,一日一公布,一周一评比,做好教学落实。

12班和13班两个教学班的作业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方法力求有个人特色。和别人多交流课堂实录效果,整合课件,创新教法,及时进行教法调整。

8.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讲究文面,讲究写作的形式的包装。

9.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10.认真搞好中考总复习。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把不爱学习的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乐学、好学、善学,争取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奋斗目标

在2017年中考会考中,语文及格率、优秀率和人均分三项指标力争达到全县同类校前列,完成教学任务。七、教研课题本期力争使自己主持研究的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考作文实效性训练研究》顺利通过上级教研部门验收结题。

八、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1-9周下册单元课文教学

10周左右期中考试

11周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

12周记叙文阅读训练

13周说明文阅读训练

13周议论文阅读训练

14周文言文阅读训练

15-16周中考总复习综合训练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一、紧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

初三阶段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就是它处于初中生活的结尾阶段,收益性就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热望、社会评价的压力就像潮水一般涌来,我们只有稳住阵脚,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我的设想是在教现代文阅读时注重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抓知识点的剖析,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以阅读促写作,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把相关内容化为己有。

文言文的阅读贯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读读背背”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理解文意,难懂的字词学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境界。使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写作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平时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摘录、点评、写随笔,让他们积累广泛的感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指编排在课本中的表达部分的指导与训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作文的批改规范到位,以正面鼓励为宜。

二、抓住机遇,结合学校科研课题研究,做好本学科的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学校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和人文教育这两个课题,由前期的准备和启动阶段,过渡到这个学期的分类指导、分科实验阶段,我根据所任教学生的特点,拟定一下子课题:以读为导,引入新知――将朗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进行跟踪实验,建立数据库和资料库,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争取出成效,以此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形成所任教班级的特色与亮点。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让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在课堂教学之余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悉心指导,让学有余力、学有特色的同学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积极参加市、区作文竞赛和各类征文活动,把他们的作品推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读书比赛、书法比赛等,将过程加以摄制,将作品加以展示,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相信,只要我本着“以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原则,用心去教,定会有所收益。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3一、目的要求

1、继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科学开展总复习,帮助学生将以前学习的知识整理成系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力争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

1、完成新课:上期赶进度,已将九年级下期的课程完成了三个多单元,剩下一个小说单元,一个散文单元,一个戏剧和影视文学单元。

2、中考复习:本届毕业生的中考复习是以黄冈市__年年的《中考精典》为蓝本,今年的《中考精典?语文》包括以下几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训练、综合复习。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属于二类普通班。通过上期的教学,发现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愿动脑筋,不爱发问、答问,做笔记要督促,抄作业的现象很普遍。部分学生还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四、办法与措施

1、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枯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发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3、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测试题,不搞题海战术,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从严要求学生的作业。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五、进度安排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一套全新的语文教材,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向师生展示了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和无限风光。全书共六个单元:

1.诗的激情2.文学魅力3.关注自然和生命

4戏曲欣赏5.古文诗词6.古文诗词

三、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愿望和合作探究的欲求,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但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着眼于将来的学习动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激发。此外,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优秀生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般。

四、教学策略

1.坚持上好教材上的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轻松、对话交流、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

2.坚持在复习阶段充分发掘语文教材资源和身边的教学资源,注重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利用好小组的作用,把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的最终归宿。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信息的时空跨越和交互反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5.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素养。

6、充分发挥讲学稿的导向作用和复习作用,使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好工具,也是复习迎考的好帮手。

五、主要教学工作

(一)在上期已经提前完成了一二单元的教学的基础上,完成九年级上册其余四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的任务。(略)

(二)指导学生进行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的系统复习和模拟考试。(详)

这是本期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因而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如下:

1、认真研究《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计划地进行两次模拟考试,针对学生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巩固。

并指导学生能灵活、创新地掌握知识,

3、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4、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

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5、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复习: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因而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文言文阅读

背诵优秀诗文80篇和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积累,中考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穿行(每周2课时)。主要让学生写好记叙文、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复习

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4)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查漏补缺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一套全新的语文教材,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向师生展示了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和无限风光。全书共六个单元:

1.诗的激情2.文学魅力3.关注自然和生命

4戏曲欣赏5.古文诗词6.古文诗词

三、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愿望和合作探究的欲求,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但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着眼于将来的学习动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激发。此外,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优秀生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般。

四、教学策略

1.坚持上好教材上的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轻松、对话交流、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

2.坚持在复习阶段充分发掘语文教材资源和身边的教学资源,注重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利用好小组的作用,把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的最终归宿。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信息的时空跨越和交互反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5.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素养。

6、充分发挥讲学稿的导向作用和复习作用,使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好工具,也是复习迎考的好帮手。

五、主要教学工作

(一)在上期已经提前完成了一二单元的教学的基础上,完成九年级上册其余四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的任务。(略)

(二)指导学生进行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的系统复习和模拟考试。(详)

这是本期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因而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如下:

1、认真研究《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计划地进行两次模拟考试,针对学生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巩固。

并指导学生能灵活、创新地掌握知识,

3、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4、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

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5、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复习: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因而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文言文阅读

背诵优秀诗文80篇和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积累,中考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穿行(每周2课时)。主要让学生写好记叙文、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复习

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第3篇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级语文;教学应用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不同的学生接受教育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资源相对均衡、获得教育效果相对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资源下获得相对的教育效果。如何在九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均衡发展。在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养成“四问”的习惯。“四问”是: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的;三是为什么这样写;四是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学生一旦能自己提出问题,便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主体作用也体现出来了,但怎样解答问题,他们往往寄希望于教师。教师不急于立即给予“教”,而是鼓励他们继续思考、研究、切磋,让学生在体验思考乐趣的同时,享受思想的成果。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指导“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要重视抓学生先“学”,并在指导“学”上功夫。教育学生树立“自己能干的事,不留给老师干”的观念,做语文学习的主人,遇到问题,尽量不依赖教师,而是大胆思考猜测。通过学生的先“学”,接下来老师需要“教”的东西也就不多了,但学习效率却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得到培养。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每一节有限的课时内自觉地、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走向独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学习而努力。自主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

二、以学习共同体为主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合作模式有:竞争、辩论、协同、角色扮演、创造想象等五种。

(一)竞争式合作学习模式。

多个学习组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先提出一个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或由学生自由选择竞争者,或由教师指点竞争对手,然后由开始独立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随时监看对手的问题解决情况。例如,鉴赏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乡愁》这首诗时,学生各学习组通过查阅素材库,结合自己对诗的理解,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建了二十几组意境组合。学生对二十几组诗词意境组合进行判断、选择。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学生用心去感动和意会,藉以扑捉诗歌意境中的情感美和心灵美,全方位地感悟到诗词的内涵所在。

(二)辩论式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者之间围绕给定主题,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教师(或中立组)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它既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交流互评的形式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挖掘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效果显著。

(三)协同式合作学习模式。

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互相帮助、相互提示或是进行分工合作。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同学们对柳宗元思想感情难以把握,前两次写“乐”,后面感受却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如何理解柳宗元写小石潭时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互相合作,分工明确,有人查柳宗元生平资料;有人查对《小石潭记》的评价;有人查《永州八记》及写作前景,然后资源大家共享,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柳宗元游山玩水实是内心精神世界的苦闷郁烦的表现,他是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政治上失意而造成的内心抑郁苦闷,所以文章虽写两次“乐”,细细体会,“乐”其实是忧的另一种形式,实则写出了作者孤寂忧伤。更有学生联系课文,领会到作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本想借山水排遣心中郁闷,反却在游玩后更添了几许忧伤。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思维有了重新丰富的空间,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也有了重构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角色扮演式合作学习模式。

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双方角色可以互换。合作的主要途径有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三种途经。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注意处理好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以九年级语文下册15课剧本《枣儿》的学习为例,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可以让学生根据剧本自编自演,排练成课本剧,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事实证明,由于采用自编课本剧的形式,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既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指出何处可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感受。

三、以师生共同探讨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探究性学习是积累知识学习与方法掌握、能力提高于一体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科学的发现是科学研究的先导。”“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明确的探究目标,采用合适的探究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才能达到探究的效果。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利用计算机先制做与这一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网页”。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选的是以生命主题的散文,我们可将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故事情节用动画、文字等在网页上循环不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本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内容有个基本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生命的意义,开展“比一比看谁最能准确说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的比赛,再以合作小组归纳整理,然后汇报结果,再由计算机这位虚拟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动反馈。之后,再去阅读课文,就会得心应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突破文字的障碍来阅读文章,并通过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来获得对课文内容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被激发,从而能开始自动学习,通过探究就真正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迁移。

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新课程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动为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想法只要有理由的,教师都要寄予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能让所谓的教学任务扼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会发现,学会反思;还应当引发话题,参与学生的开放式研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式和步骤。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方式只解放出来,变“传递——接受”的讲授方式为“合作——探究”的开放活动方式。那么,怎样创建互动的学习方式呢?

以问题激活思维,引发互动。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师生、学生们合作探究为形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如在教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乡愁》一诗中,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什么的内心情感?提出问题之后,开展讨论。力图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善于从文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师生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产生联想,领悟生活中的道理;对培养学生自立、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作用。这正是课改所希望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这些问题讨论,学生的收获远不在问题本身。学生当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会了思考、分析问题后,他们的思维远不在每节课本身。

以场景孕育情感,创建互动。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供情景,让学生自主体验,互相交流,归纳迁移。在学习中,应强调学生自主的体验与感悟,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场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和感悟,获得新知识,培养情感,发展个性和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愚公移山》一文时,我选择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情景境:播放在广西百色地区抗旱救灾的动人一幂,让学生感受的伟大与无私来领略愚公移山的壮烈情景,激发学生对愚公敬仰情感……这样学生在教师创建的场景产生情感,建立互动。

第4篇

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如何通过“读”的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读出层次,读出精彩?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1)默读感知(2)朗读品味(3)精读感悟。

一.默读感知

默读是看书学习的主要手段。课标要求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个环节我们通常情况下是在预习时使用。教师应对学生的默读做具体的要求和指导。默读时要完成哪些任务?抓住哪些信息?曲龙老师有预习的七项任务:1.查字典处理字词2.详看课后注释3.标注段意和序号4.圈点勾画重要语句5.作旁批和眉批6.思考预习题和课后题7.查找相关资料。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够初步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朗读品味

朗读是在默读的基础上来完成的。“读”是“品”的基础,“品”是“读”的延伸。只有“品”才能将文本真正读透、读深、读广,才能“读出自我,读出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等,而这些都需要以“朗读品味”为中心。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读好,才能学好!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走进教材,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精彩段落品味美点,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魅力。朗读时应该对学生做具体的指导。课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一个层进式的要求,朗读时应对学生的要求提得更具体些。比如重音、停顿、语气等。品味语言时也应教给学生品味的方法。

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诵读,理解,体味,推敲,通过删、换、增、调等方法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精读感悟

默读、品读之后,语文学习进入较深层次的领悟阶段,掩卷沉思,用心体悟,才有所得。精读重点语句、段落,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悟作者的感情和心绪,悟中明理。我们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能让我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在教《社戏》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深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美,我们精读了“送豆”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假如第二天双喜钓虾时遇到的不是六一公公而是八公公,会怎么样?”学生根据文中对八公公的描写,认为他会要我们归还柴和盐的。可第二天并没有听到有关的纠葛,可见八公公也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平桥村的人虽然性格各个不同,但热情淳朴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课堂是激活学生思维的主要阵地,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对课文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步骤。在讲《敬畏自然》时,我们精读了关键段落后,引用了何祚庥的《驳“人要敬畏大自然”》、季羡林的《人与自然要对话》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是否认同专家学者的观点?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民族最可怕的莫过于以一种思维思考。我们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第5篇

一、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根据教科室的统一安排,本学期全组教师都参加了校本培训活动。主要的内容有:组内公开课、试课、专题讲座。开课教师都能认真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并有层次性。课后我们能及时安排交流、反馈。每次都有主评、记录。郑兴利、林丽丽、孙启会等老师的课受到好评。汤志凡、余秋莲老师的新授课别出心裁。缪招娣老师做专题讲座。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此外我们还分备课组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针对疑难课、专题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主备教师主讲,其他老师参与研讨。研讨中我们进一步明晰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和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我们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每次模拟测试后我们组都能及时做好交流、总结,对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下阶段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改进。

二、以语文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语文组老师积极参加县市级教学教研活动,如xxxx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县xxxx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县xxxx年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提高班活动。县九年级质量分析会议等。会后我们都能及时探讨、交流,针对不同的课型,及时反馈,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成绩显著。

本学期我组郑兴利老师、缪招弟老师、孙启会老师参加县初中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荣获二等奖,童小燕老师的论文《立足校内,内外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荣获县三等奖。

四、及时开好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情和学生的需求。

本学期进行两次学生座谈,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作业及考试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了解。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考前心理等问题。另外要求学生对本班语文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大部分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我们能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予以解决。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

一、在语文活动课、作文课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作文日记教学为载体,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扮演“小老师”等活动,并把竞争机制引入活动,凸现他们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在活动中,让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鼓励学生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在作文日记中倾诉烦恼、痛苦,自己开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同情心、爱心得到培养,正义感、道德观得到确立,慢慢地学会该怎样去领悟生活。如:描述心理情感的有:《我真后悔》《我真开心》《我渴望 》《假如我是 》;写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让人难忘的人》;写事《这件事教育了我》《难忘的一件事》《小事不小》《我相信我能行》等等。通过这些内容记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学生会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作文,认识自我,把作文与自身的成长紧紧结合起来,把作文作为生命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再者,老师在学生的作文及日记本上,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写上人性化评语,如:“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为你的成功而自豪”“加油,你一定能行的”“很好,通过这件事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老师祝贺你!”……。还可以通过习作,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情况较严重且不适合在集体中进行指导的,就采取个别交流的方法,在谈话过程中对所了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辅导,指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在集体讲评课上,朗读范文,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作文日记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在作文日记中倾诉烦恼、痛苦,自己开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作文日记的评语上,教师不光从作文的技能技巧入手,更给出人性化的评点,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优化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

语文学法指导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语文学法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内容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包括指导学生掌握对所有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有效调控的方法。特别是心理调节方法,它对学法指导有着特殊的意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启动、维持、强化作用,是影响学习的动力部分。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本课题组做了大量尝试,通过协作学习、互动学习、反思性学习、自学、开放式学习等方式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下是一些老师的实践心得:

在八年级下册阅读课《再塑生命》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学生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所感动,构建自己积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课《雪》的教学中,通过景物描写的分析,学会了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体现了作者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三、在名著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三部名著,下册要求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两部名著。

第7篇

学衔接计划范文.DOCX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本文档共【互】页/

[1912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1、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

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

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

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

基础。

2、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

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

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

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

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

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

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

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九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

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

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

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

狭窄。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

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

问题。

3、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习诗歌,语

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内容包罗万象。写

作:学习扩写。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

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一一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

生的理性抉择,有的记叙不畏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

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

阅读经典,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持。写作:布局谋

篇O

第四单元:所选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文

艺作品的方法,或阐述美学观点,基友思想性,又蕴含艺

术美。写作:修改润色。口语交际:辩论。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演绎舞台故事。任务一:阅读

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六单元: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生活,

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忠言,有连类

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诗

歌。学习本单元体会古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写作:有

创意的表达。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六

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简-爱》,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

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

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

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4、开学安排

(1)

对“空中课堂“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

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

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

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2)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

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

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3)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

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

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

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

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

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4)

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

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

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独

立备课的能力,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5)

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

观视觉上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丰

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多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6)

引导优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优生的知识

积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让优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

掌握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7)

关注每个细节,培养优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优生

适当增加读写难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

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

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8)

班级内建立优生的学习档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抓好培优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9)

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8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的自主创造,客观评价活动过程。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周密安排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并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如果教师只是图方便图省事,将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普通的学习作业,完全放任学生,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简化得只剩下展示课,讲者照本宣科,听者面面相觑,整堂课看似井井有条,实则呆板枯燥,根本达不到自主、合作、创新、探究等目标要求,无疑是新瓶装旧酒,无疑是“伪”综合性学习。

要使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得实效,首先应该要求教师做好详细计划,参照教材的安排,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本地的资源,把初中阶段的实践活动统筹安排好,设置各年级的活动目标,设定不同层次的学生活动目标。

其次,活动课前,教师应提早两周甚至一个月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按照学生的兴趣,或各自的条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活动小组,由组员推选负责人,由学生合作讨论主题、活动项目、活动分工等,教师要适时引导。根据活动目标,设计出活动记录表格,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并推选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填写表格。活动后,填写完善表格,教师进行书面总结,并将文件存档,作为以后活动的参考资料。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才算完成得较圆满。教师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运筹帷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战场”上纵横驰骋,收获决胜千里的喜悦。

二、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各展所长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如果教师只青睐少数学生的表现,忽略多数学生的体验,那就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宗旨大相径庭。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出具有个性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各展所长。

在开展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时,有些男生对战争感兴趣,畅谈战争的起源与战争的历史,从理性的角度考察战争对科技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而女生多从感性的角度反思,从我国抗辱御侵的战争经历中,呼吁人类反对战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喜欢文学的学生,展示摘抄有关战争的名篇名段,钟情朗诵的学生可以背诵古今诗词,擅长绘画的学生设计战争图片展,甚至于迷恋电视的学生也可以评论热播的战争剧……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保证了每个学生能亲身参与、体验活动的整个过程,使不同兴趣、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特长、自身的魅力,不仅能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三、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通过调查、计算、辩论、归纳、分析、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敢于标新立异,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在进行九年级上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活动时,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后,进行演讲会。虽然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就已经提醒学生,选择的人物涵盖面要广,特别是在人类历史上确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更值得评价,讲述时,仍然有几位学生谈论自己崇拜的影视明星。“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卢梭《爱弥儿》,方卿译,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教师不能否定其价值观,而应以表扬为主,并注意从影视明星为成功付出艰辛及成功后回报社会方面进行点拨、提升,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便会空前高涨,学生的自主性才能真正体现。

在进行九年级下册“关注我们的社区”活动“我为社区做贡献”的环节时,学生完成了许多挑战性强、富于创新的实践,有写人口状况调查的,有制订粘贴社区文明公约的,有为绿化带立公益广告的,有为社区幼儿园服务的,有为社区出黑板报的,甚至有擅长制作网页的学生,还为社区建立了一个网站,为居民们开辟了信息交换、感情交流的新阵地。无论是何种形式,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不论结果如何,都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对过程评价应客观

在给学生写评语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表现出来的主动参与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要注意鼓励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重视评价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评价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奇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大胆创新。评价的方式应由片面评价变为多元评价,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式评价,有教师评、学生评、自评与家长评,不仅关注最后的表现和能力水平,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这样做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推动实践活动在良性轨道上前进。

第9篇

去年8月,角色一:勤勤恳恳的小组长”人生有太多的意想不到.校领导要我去教务处工作,受命后数夜忧叹,未恐辱没使命,以损赏识者的英明。一年来的工作体会是:

平时还要接受来自上级教育部门的阶段性工作,责任重大。肩负着学校目标和教学实施、教学质量提高的重任.只有缜密组织,切实安排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

合理地安排课务,事务繁杂。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情况调研,教研活动的安排,各种考试的组织,学籍管理。

批评来自于教学上的事务杂,矛盾批评集中。矛盾有来自于教学工作与个人感情的处理.难以周全,有些事务的处理急躁。虽处在风口浪尖上,但有领导、信任、支持、理解,依然激情如初。想人生绝不可能只指望在别人掌声中前进,只能在别人的挑剔声做更好的自己;表扬让我精神振奋,批评同样让我进步!

现就一年来我教务处所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谋其事,切实履行职责。其位.勤勤恳恳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期末认真总结;严肃认真组织各种考试,无论是期中、期末、初三七次质量分析,还是学科竞赛和市学科抽测考试,从考前动员,组织命题,安排考务,考时巡考、督查,考后分析、反馈,均有条不紊,达到预期的目的;科学地安排落实课务,力争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的专业特长;组织落实教研组工作,组织安排隔周一下午的教研组活动;精心组织安排学校的教研课、教坛新秀参评的指导课,并做好市各项教研活动的接待工作,以及全国竞赛我校考点的考务工作;对于各学科的竞赛辅导,重过程管理,考前动员,考时鼓励,考后总结,做到尽心尽责;关注重点中学及有关,把有关试卷及时分类发送至各组长,无论是重点中学招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还是提前职高的考试均组织有序,为学生正常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平时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组织对七年级学生学法指导,九年级学生的考前辅导及周六的假日活动,事事都身体力行。

积级主动参与学校各项大型的迎检活动。

竭尽全力,创建宁波市文明单位中.起草了近五千字的创建工作总结报告,并制作,挑选制作处理幻灯图片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常常熬至深夜。

作了近万字的总结;尤其是本学期的课外文体活动实施情况及执行课程计划情况的检查中,三年一轮课程改革总结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全身性地投入工作,从方案制定落实到资料收集整理,总结报告的完成;从课程计划的调整再调整到整改的落实,无不渗透着辛勤的汗水;课外文体活动检查中我校的做法、资料整理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

细致、缜密地做好调研工作。

本学期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习惯养成情况的调查,根据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对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作业情况的调查,从制订调查方案到设计调查内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最后总结报告完成,及调研结果的反馈,其间所增加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并搭上了无数个休息日。

中间又穿插了初三A班的语文,角色二:踯躅向前的行者”本学期接任了三(8二(7班.语文教学中本着“勤学、善思、实干”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竭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第一轮新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不断反省,认真分析自己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存在具体问题,努力探求改进方法,提高课堂实效,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无论是初三,还是初二活动均能参与。认真完成市教研员布置的命题工作,遇到特殊任务积压的作业常常是周日梳理,努力做到对学生负责,做到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当回首往事时所有的体验都是财富,人生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收获一年的背后,也有许多遗憾:工作中创新性工作不够,少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有时考虑问题不周密,经人一指点才发现有纰漏;学习不够深入全面,局限于订阅一些专业类刊物,未去涉足教学管理类,管理水平上难上台阶;语文教学中有时疲于应付,深入钻研不够。

第10篇

一.课程标准缺失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内容

1.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课程具体内容严重缺失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改提倡课程要走向民主、走向开放,根据这一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不再照搬大纲的结构,删除了教学内容及要求的相关内容,对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也只作出了指导和建议,以期给教学与评价更大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这样做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很快显现出弊端,就是带来了教学目标的模糊和教学内容的随意。“‘用什么教’的教材内容,是‘教什么’的课程内容的体现、反映,它必须与课程内容内在保持一致。”新课程标准只提供了口语交际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的阶段目标,缺失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内容,导致口语交际的正确取向难以落实。口语交际到底要听什么、说什么、怎么做,这是当前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

2.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课程目标比较模糊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是:

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交流中,要根据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演讲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这样的阶段目标为口语交际教学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就会出现随意性,这是目前口语交际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

3.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的评价不够具体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评价建议——必修课程的评价中指出: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提出的“态度”、“基本要求”等都是空泛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评价措施和方法,很难具有可操作性。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编排不合理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由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教材,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很强,能体现浓浓的人文关怀,契合了新时代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但我认为,教材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上有一定的不足,内容偏少,训练的目标不够具体,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法和标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交际训练量不足

笔者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进行了统计,整套教科书共安排了12课时口语交际内容,依次是:

七年级上册: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人;婉转拒绝。

七年级下册:做一回小记者劝告;话须形象才动人。

八年级上册:当一次主持人;一姿一容总关情;假如我是导游。

八年级下册: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听出讨论得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师生自行设计。

九年级全册:没有独立的口语交际内容。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每册仅安排2—3课时,教学容量很小,且九年级根本没有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与课本配套的曹文轩主编的《新人文读本》中也没有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

2.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单一、形式简单

科学的语文教材,应该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与读写知识和文选相配套,几方面的教学内容统筹兼顾,形成完整的语文教材体系。但事实上,现在的口语交际教学没有自己的体系和地位,既没有独立的课程形态,又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对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要点、步骤、评价等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与要求,可操作性不强,直接导致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口语交际训练缺少技巧、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下面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材料——话须形象才动人。

“这是一张忠厚善良、朴实慈祥的老人的脸,在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中,仿佛隐藏着一生的忧患、劳苦和辛酸,黝黑的老年斑、苦命痣,不知凝结了多少人间的艰难;……交给了正在成长发育的儿女子孙。”

“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是身在仙山妙境……山如青螺伏水,水似碧海浮动。”

以上两段文字,一段是关于父辈的演说辞的开头,一段是导游对景物的介绍。谈论父辈的话题,是以对一幅名画的描述开头,无疑能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介绍自然景物,以细致有序的形象描写展开,自然会使游客游性大增,流连忘返。

口语交际讲求形象生动,以情动人。因此,描述的力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口头描述的对象可以是人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故事。无论哪种对象,都应仔细观察,深入了解,也应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你的描述对象说“活”。

①请向同学形象地描述你所见过的一处景物或你熟悉的人物。

②向同学形象地描述一件事情,并针对这件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的特点:注重事例示范,缺少技法指导。

三.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仍受传统认识和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1.传统认识的误区导致教师主观上的不重视

母语的口语能力有一个自然的习得过程,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听和说的活动,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并不需要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程来训练。课堂口语交际教学具有全面性、反思性和思辩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应该进入课堂教学,并且得到应有的重视。

2.考试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中考的指挥棒作用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实际影响都是无法被忽视的。在现今社会,中考的功利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升学率、教学成绩已成为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首要且重要的标准。一切都被分数和考试成绩掩盖了,语文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被忽视了。

四.口语交际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并给以相应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最大作用是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因此,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必然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往往被忽视。这就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忽视,口语交际教学及评价对教材建设的反馈作用就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者提出了表现性评价、活动表现性评价、活动反馈、成长袋反馈等评价理念和方式,主张口语交际评价的多元性、开放性。这些都是对口语交际评价的有益探索,为口语交际评价提供了可能。但是,这些评价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效果还不明显。另外,虽然这些评价方式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但具体实施标准、细节还不完善,教师在实践和评价过程中也难以长期坚持和驾驭。

第11篇

【关键词】聋生 语言教学 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 说写结合 语言能力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on the low-grade deaf students who are not given healthy education yet

Pan Meiying

【Abstract】Forming and developing the language for deaf students is one special and important compensatory task and is the center problem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on the deaf. It will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ctu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object of the school for the deaf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andards for bal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of a school for the deaf. In 2003, our school has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group------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the school for the deaf, developed the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teaching on the low-grade deaf students who are not given healthy education yet”. As a result, the expectant effect is perfect, which has offered a powerful explora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complete-communication teaching mode with spoken language as the leading factor, push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deaf students’ gift of tongues.

【Keywords】Deaf student Language teaching Complete-communication teaching mode with spoken language as the leading factor Combination of speaking with writing The gift of tongues

1.研究背景。聋童早期康复教育为我校立校之本之一。在我校,经过学前康复教育聋生的语言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明显。而在学龄段,我校的教育对象大部分为未经学前康复教育的聋生,他们占全校学生的2/3,这部分学生“读不懂、说不全、写不通”的现象极其严重,即使经过多年的学习,仍不能语言通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与健听人士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严重地影响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有效地培养与发展聋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意义非凡的课题。

2.研究对象。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选取本校未经学前言语康复教育的1-3年级普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即口语强化班级和多重残疾班级学生除外)。其中,一年级普通班级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

3.研究目的及意义。积极探讨提高聋生语言能力的各种策略与方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与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为聋生回归主流社会,解决沟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研究主要内容。

4.1 聋校普通班“以口语教学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说写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作用。

4.2 低年级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4.3 实施“全面补偿语言”教学原则对提高聋生语言能力的作用。

4.4 家庭教育在聋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5 聋生语言水平评估的原则、方法、内容等。

5.研究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工作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6.实施步骤与预期目标。课题研究时间:3年,2003年5月-2006年月5月,分四个阶段:

6.1 第一阶段:2003年5月至2003年9月

6.1.1 文献回顾,确定论题,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制订2003学年度工作计划。

6.1.2 编写一年级主题单元教学校本教材,制定一年级普通班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6.2 第二阶段: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

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即2003年度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6.2.1 初步建立聋校普通班“以口语教学为主的全沟通课堂教学模式”。

6.2.2 “说写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全面补偿语言”教学原则得到贯彻落实。学生书面语言表达习惯初步形成,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6.2.3 通过家长学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家长认识,发挥家长在聋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6.2.4 完成低年级主题单元教学模式的实验任务,积累教学经验。

6.2.5 初步建立聋生语言评估体系:评估原则、方式、内容等。

6.2.6 建立课题资料档案,在学校网络进行资源、经验的共享。

6.2.7 撰写第二阶段的课题实施报告(中期报告),完善课题的实施计划。

6.3 第三阶段: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

6.3.1 总结第二阶段的经验和教训,实验班教师撰写中期实验报告,接受评估检查;

6.3.2 在评估反馈、改进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推广,继续推进课题研究;

6.4 第四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结题工作。

6.4.1 各主要成员撰写分析报告。

6.4.2 总负责人撰写课题总报告。

7.研究成果。

7.1 通过课题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7.1.1 明确到未经学前语言康复教育低年级聋童的语文教学实质应为学前语言的启蒙与补偿教学,聋校各学科和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为培养和发展聋童的语言服务。

通过课题的开展,课题组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听觉障碍导致的语言“残疾”与沟通问题,决定了语言学习是聋人任何学习阶段乃至终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也造成沟通问题为聋校课堂的主要问题。只有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解决沟通问题,聋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其次,聋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应成为聋校各学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决定着聋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为聋生的语言学习服务。也就是说,语言知识第一位,是聋校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聋校未经学前康复教育的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实质应为学前语言的启蒙与补偿教学。在学校的组织协调下,实验班级加强了德育与学科整合,以学科教学为语言学习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在德育工作活动中大力提倡学玩结合,学教结合,不让活动走过场,如各项评比表彰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级组活动、少先队活动、春游、秋游等。

7.1.2 明晰了“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的涵义,“以口语为主导”、“说写结合”等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在坚持与推进口语教学过程中,面对学龄段众多没有经过学前康复的学龄聋童,不少教师的信心曾经大打折扣,课堂教学实质为“手语教学为主,口语教学为辅”。

随着课题的深入,在我校康复专家简栋梁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用实践证明了未经学前康复学龄聋童坚持“以口语为主导全沟通教学”的可行性,走出了口语教学的误区,进一步明晰了“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的涵义,初步构建了“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说写结合”课堂教学模式:“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主要强调口语教学在聋校各种语言形式中的主导地位,指出课本(书面语)是聋生学习知识、语言的重要依据,不排除辅助聋生理解学习语言的手指语、手势语的作用。其主要内涵包括:教学过程中以口语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凭借书面语言材料,充分发挥板书、书面语、手指语、体态语及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帮助聋生建立语音思维,掌握汉语有声语言体系(使聋童语言的接受与表达顺序符合汉语言的语法规则),促进聋生书面语言的形成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聋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因此,聋校的口语教学并非指“纯口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体系,它不以培养聋学生的口语为惟一的培养目标,不盲目追求语音的清晰度,不把语音的清晰度作为惟一的说话目标,不以口语为惟一的课堂教学语言手段。

概念的明晰,观念的更新,目标的明确,为口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目前,我校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可谓朗朗书声,声声入耳。

7.1.3 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让教师尝试了成功的欢乐,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7.1.3.1、鼓励教师借鉴普校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大胆进行聋校教学改革

7.1.3.1.1 大胆改革教材和用好教材。面对不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聋生学习发展需要的全日制聋校教材。学校积极借鉴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教科书不再是教学内容的惟一,教师也是教材的开发者与建设者,语文学习的外延即生活……实验班教师改变过去的教材唯一论,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利用增、删、补、换等方法不断完善教材与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聋生的学习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拓展了聋生的语言学习空间,培养了聋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兴趣与能力,提高了聋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拥有处理教材、拓展教材的自,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更高。

7.1.3.1.2 积极开展活动教学,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言源于沟通与交际的需要,在沟通交际中形成。聋校的语文课堂更应该加强实践活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用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情感、态度的改变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实验班教师常用的课堂组织形式有“我当小老师”、课文朗读表演、小组学习等。

7.1.4 课题组成员寓课题研究为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大胆实践,及时反思,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得到提高,多篇论文公开发表与交流。

三年来,课题组教师努力实践,大胆探索,乐于展示与交流,承担了不少科组公开课或学校各种观摩课和接待课任务。课题组老师外出学习汇报形式,开创了学校一线教师外出学习汇报的新模式――“学习体会+课堂展示”,加强了教师外出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外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005年12月,在广东省首届聋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一位课题主力教师荣获课堂教学技能一等奖和教学设计一等奖,多位教师荣获优秀奖。三年来,课题组教师乐于总结和反思,积极撰写教学总结论文,多篇论文公开发表或交流。

周延:《也谈聋人的第一语言》(发表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年第1期)

钟鸣风:《浅谈低年级聋生数学语言的培养》(2005年荣获广州教育创新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潘梅英:《坚定信念,努力实践“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2005年6月在广东省语训教师培训班作专题发言)……

7.2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聋生语言的发展,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坚持全面补偿学生的语言,坚持常用沟通语言进课堂,坚持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坚持书面语言的大量刺激,坚持说写结合、读写并举,培养孩子的发问意识,不读破词破句,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等教学要求、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落实,改变了课本为聋生的语言学习单一渠道,转变了聋生学习语言的理念与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和语言表达习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过往同年级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朗读能力、发问意识、书面表达意识与能力都明显进步,连电工职员都高兴地表扬实验班孩子:“这些学生真可爱、真能干,教室里的电灯、电风扇坏了,他们会写张纸条告诉我。”

7.3课题研究有力地推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为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我校的语言教学水平做出了有力探索。

7.3.1 一年级主题单元教学效果良好,是帮助未经学前康复教育低年级聋生打好语言学习基础的一条值得坚持和完善的好路子。

在把小学低年级尤其是未经学前康复教育的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目标明确定位为学前语言启蒙教学的基础上,课题组立足聋生实际,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题单元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及学习顺序,有重点地发展学生的语言――重组教材,先学大量的日常生活沟通用语,改变过去先学拼音再学词句的模式,实行先学词学句(短句)和随机渗透拼音教学,再系统学习拼音;提倡语文先行,语文为重,各科教学必须以语文学习内容为基础,围绕其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语训教学尤其要围绕语文的学习内容加强听说读讲的训练,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与句式)。三年来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用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词句积累丰富了,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快乐,付出与收获比较成比例,融洽了师生感情,改善了师生的心理环境,培养了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后劲较足。

主题单元教学模式还促进了我校低年级语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明确定位语训教学为语文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语训科组围绕语文学习内容,重新编订了我校低年级的语训教学内容,确定了每个年级的教学主题。

主题单元教学的最大好处还在于推进了各科语言教学工作的发展,多渠道、多角度地帮助聋生学好语言,加大语言学习的重现几率,形成语言教学合力(其中数学、美术、体育学科的语言教学进步明显),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效果。其次,还加强了学科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德育工作效果提供了有利条件。

7.3.2 校本教材贴近聋生生活及聋生的语言实际,实用价值高,操作性强,受到任课老师的肯定与欢迎,提高了低年级聋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一年级主题单元校本教材以“我的……”为主题,以学前语言知识体系为蓝本,融汇聋校学生日常生活耳濡目染的人、物、事,内容贴近聋生生活及聋生的语言实际,实用价值高,操作性强,受到任课老师的肯定与欢迎,不少教师经过教学实践,从抵触、拒绝到逐步认可与好评。从2003年循环使用至今,逐年修改,不断完善,配套教学资源(词语卡片、挂图等)越来越丰富,使用效果越来越好,受到老师们的肯定与欢迎。

7.3.3 为我校九年级教材的衔接工作开拓了新思路和研究方向。

经过三年的教学实验研究,本课题组的两个实验班级学生语言学习情况表现良好,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两个班级经过微调,其中一个班级学生成为我校本年度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实验班级,计划他们在一、二年级进行语言补偿的基础上,用六年的时间学习人教版新课标1-16册的教材,为他们能在九年级顺利接轨人教版中学第一册提供新的尝试,开展新的探索。

7.4 为我校参加“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工耳蜗术后汉语言康复教育机理与方法研究〉的组成部分和研究成果之一――《聋校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实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我们课题指导思想与理念与《聋校新概念语文教学法》一脉相承,因此为了继续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水平,我校于2005年8月承担《聋校新概念语文教学法》在广东地区的实验工作任务,成立了“聋校低年级‘强化口语,说写结合’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时值一年,实验效果令人满意,并取得省“十五”科学教育科研立项。

7.5 通过课题研究,明确规范了教学要求,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了低年级考察内容的变革,丰富了教学评估方法――尝试把课本外知识列入考察范围。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年级普通班教学原则”、“小学部学生一日学习常规要求”;成立课题核心组成员例会制度;提出了“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说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要求,如重视发音技能的训练;坚持情景学词学句,坚持在生活中学语言;强化口语,重视书写,坚持说写并举、读写并重;坚持常用沟通语言进课堂;坚持多写多练(每日几句、日记);重视学习环境的布置(教室、家庭);重视知识的梳理归类、积累与迁移,坚持学以致用;加强朗读训练,不读破词破句,积极探讨提高学生朗读兴趣、朗读能力的方法等等。

评估是导向,评估是指挥棒,有要求就得有检查,有检查才会有实效。为此我们提倡教考结合,学考结合,教得踏实,学得扎实,在期末的考察工作中,我们倡导适当增加课本外的知识,如日常沟通用语、朗读技巧考察等。

7.6 通过课题研究,加强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我校“家长学校”的质量,力证了家庭配合对聋生学生语言的重要作用。

近三年是我校家长学校工作最完善、最扎实的三年,其中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学习辅导方法的培训、把学生家长请入课堂等举措受到低年级家长的普遍欢迎。每次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本课题组都承担了家庭学习辅导方法的培训任务。此外,我们还倡导课题组教师建立“学校――班级”的二级家长培训工作制度,定期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课题进展情况,要求他们在家的学习辅导内容、步伐、要求与学校保持一致,还进行家庭学习环境布置、家庭活动要求、家庭主要沟通手段等内容的辅导,要求他们多和孩子口谈笔谈,为孩子设立交流本,进行课外阅读、日记起步的辅导等。通过系列循序渐进的家长学校活动,帮助家长明确了聋生学习的目的与特殊性,提高了家长对聋校教育教学的了解,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8.问题与展望。

8.1 自编教材问题。自编教材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有待完善,需要专家的指引和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修正与补充。自编教材的辅助资源和配套练习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8.2 任何改革都要理念先行,首先实现观念的转变,“先培训后上岗”是课程改革的必要要求。对于实验班教师,必须加强培训指导工作,让其明了教学改革要求、教材编写目的、编写理念和相关教学要求方法等。对于没有担任过教改前传统教材教学的教师更需如此。

8.3 “语言(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聋校实现“发展语言,解决沟通”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因此,若能在聋校低年级语文(语言)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全天候教学,必将迅速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但目前我校的师资仍不具备此素质与能力,它将成为我校近期一个非常重要和值得努力探索的课题。

8.4 聋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和谐统一。然而,目前由于宣传力度和家长认识有限,聋生该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学校应同时加大力度提高家长学校的质量,争取家长更多的投入与支持。同时,由于聋童已经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聋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需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季佩玉、黄昭鸣主编.《聋校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第一版(H)

2 朱宁波、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核心概念诠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G)

3 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主编.《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G)

4 顾爱玉.《聋校语言教学的自然性、整体性和交际性》.海卢湾区顾爱玉工作室(网站)(H)

第12篇

一、由阅卷观学生存在的问题。

我们从阅卷中发现,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存在不容忽视的硬伤。

(一)语文知识缺失

阅卷中发现,学生失分很多时候并非因为粗心等其他可避免因素。相反,不少学生对语文知识缺失,导致题无从下笔或不着边际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迁移能力欠缺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篇目选自课外,但是考察的知识与能力和课内一脉相承。学生面对一些题目时,往往联系不上课内相关知识和能力。即使老师讲过,也不能灵活运用。

(三)思考能力欠缺

备考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归纳答题模式供学生参考,以便学生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这本是用心良苦。但在阅卷中,我们发现许多考生机械套用,缺乏思考能力。

(四)端正态度欠缺

部分学生欠缺端正的态度,对学习和中考无所谓或放弃,导致每年阅卷中都存在大量空白或接近空白的试卷。这也极大地制约了整体备考效率的提高。

二、由阅卷反思备考现状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长期以来备考状况的反映。我们备考中的一些现象,是导致学生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一)仓促备考,快马加鞭

不少学校和老师认为,备考是九年级第二学期的任务,与七八年级无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不可避免地使七八年级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与九年级备考呈现割裂状态,教师们对整个初中学段没有整体规划,备考就是仓促之中的临阵磨枪。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教师主观上的被动,简单满足于上完课本完成任务的想法;另一方面是某些学校倾向于某些老师长期把关初三,使相当部分老师没有对整个学段整体了解。

(二)考点浏览,走马观花

大多数学校的中考备考时间集中在最后的15周,时间紧内容多。于是,在备考中,老师们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古诗文默写和课内文言文以及作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备考不作为重点,难免走马观花。

(三)考题猜测,心猿意马

临近考试,良莠参半的预测题、压轴题铺天盖地。老师们获得这些信息之后,往往打乱原有复习计划,转而进攻这些预测题,期望以这种方式命中中考题。而事实上,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被命中的几率微乎其微。

(四)忽视学困,野马脱缰

在备考中,老师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知识巩固和应考训练上。而一部分学困生和边缘生逐渐在思想态度上游离了我们的课堂,甚至完全脱离了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并稳住这部分学生,他们极可能像脱缰野马一样,与预定目标完全脱轨。

三、由阅卷探备考对策

如何改善我们备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调研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备考对策:

(一)转变观念,规划备考

1.整体规划,从容备考

把备考融入整个初中学段,有规划地从容展开。是指要把语文阅读量的积累、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落实到三年日常阅读教学中去。让学生实现从课内知识、技能向课外运用的过渡。这样在中考中因为语文知识缺失、迁移和思考能力欠缺而无从答题的学生比例应该会有所减少。

2.循环教学,认识完整

学校层面上,应尽可能地给初中语文老师提供循环教学的机会。让老师们对整个学段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循环教学的老师,对整个初中阶段学生需要积累、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思路也会更明确。

(二)细化指导,形成能力

1.具体细化,思路指导

考点要具体成各种形式的考题,对学生要有答题思路的指导。以语言品味考点为例,学生面对题目若能首先判断赏析点属于哪个方向,再顺着思路分析,得分率会大大提高。只有细化并有清晰的思路指引,学生才能有的放矢。

2.变换角色,学生命题

让学生尝试命题,这种方式首先可以一扫复习的疲倦状态,让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复习产生新鲜感和积极性;其次,通过命题,让学生了解一个文本可以变化出哪些入题的内容。再次,消除学生对中考题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最后,让学生尝试命制答案和点评,实际是教会学生答题与完善答案的一种途径。

(三)扎实根基,立足文本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选择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往往还可能是名家之作。这类作品需要细细推敲,是难以凭满天飞的预测题命中的。最保险的做法还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只有扎扎实实把这些能力训练贯穿和落实到阅读教学中,立足课内外阅读文本,通过反复的积累和运用,实现课内知识向课外能力的迁移,学生阅读能力才有可能逐步提升。

(四)关注学困,保卫底线

1.备考攻心,双管齐下

对游离于教学之外,介于学与不学边缘的学生而言,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心态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多一些有温度的个别谈话和辅导,会让相当部分边缘生向大部队靠拢。这对于提高整体成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降低要求,保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