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目前,微课在国家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正是因为微课在内容上简练并能抓住重点、在生活中应用方便并无特殊限制、在学习中可提高其积极性并可以满足受教者的需求,所以微课的运用与发展才会越来越迅速。由于微课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很多初中地理教师也将其应用在课堂上并进行不断的创新。
一、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现状
1.运用现状
据刘赣红、何秋兰发表的关于微课在中小学教学的适用性的文章研究发现:对于学段而言,微课更适合各初中院校的教学,而对于小学与高中的教学影响却微乎其微;对于学科而言,微课更适合初中的数学课程,而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课程的影响却不明显[1],由此可知微课更适合初中的数学课程,而其对于地理学科的影响却远远不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王玉龙、陈奕如对于当下初中生使用微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表示:数学,语文及英语在微课中的应用共达49.4%,而地理学科在微课中的运用远不及传统学科。其主要原因是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广,微课设计的时间较短、内容较单一及国家教育部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2.研究现状
如今,微课已经越来越受人们所关注,很多学者也对其现象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文章,这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微课对于国内教育界的重要性。在各大网站可以发现,关于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比起传统学科而言少之又少,其现象与当下的初中微课教学的运用是相同的。很多骨干教师在亲身经历后,大多数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赵春芳,将《文理导航》与地球仪和地球这节n相结合进行了微课制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积极的影响。
二、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前景分析
1.微课教学和初中生心理的相适性
现如今在这个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对于人们而言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了,人们更加希望可以微、短、快等方式迅速的获得信息,而微课正好符合这一性质,这也充分体现了微课教学和初中生心理具有相适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意志力与自制力不足,处理事情太过于感性化,在心理上可以更快速的接受微课教学模式。对于地理课程而言,一些专业的理论通过传统的讲解无法理解,而微课程却可以通过文字、画面、声音等,使学生们可以更全面的掌握知识[2]。
2.微课教学和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优越性
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注重文字、图片及图表等内容,而微课程恰恰符合这一特点。例如,在地球公转与自传教学的讲解中,仍是依赖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利用地球仪等仪器是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而利用微课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使枯燥的文字都变成多彩的图片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若是能够制作出专业的微视频等,人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车上,只要随身携带网络工具,就都可以学习。
3.微课设计是传统教学改革的主体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积极影响大多数都与教师在制作微课程的用心程度有关系。尽管国内的教育一直都是为应试教育做准备,但是作为辅的地理课程也应充分发挥微课程的积极作用,引导教学改革。例如有一个大约15分钟的微课程――《城市的癌症》,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们可以通过微视频了解到城市污染的现状,以此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3]。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体会学习的奥妙。
三、微课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
当下,微课程的发展趋势逐渐上升,有些教师对此也有很多质疑。第一,认为微课程是短时的新鲜;第二,认为微课程只是“换汤不换药”;第三,认为微课程没有连贯性;第四,认为微课程技术不过关;第五,认为微课种类繁多,无法统一。综上分析,对于微课在初中地理中的教学必须考虑到以下三点:第一,微课程开展情况不均衡,很多农村学校的设备、师资力量都不够完善;第二,微课程的进行使知识点无法连贯在一起;第三,对于微课程的相关比赛,人们都只关注其比赛结果,却忽视了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结论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是从最传统的私塾教育到现今的学科教育,最后发展到高科技下的网络教育,这一发展则证明了课堂上对于微课的运用是高科技影响下的必然结果。所有新事物在产生之初,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必然会在时代的影响下不断的进行改革,所以,人们要以正确的辩证观点来看待微课对于自身的影响,在运用中不断的检验并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名卓,刘名海,王煜琴.基础教育中微课程的现状调研与改进建议[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5(03):46-53.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教育机构不断寻求新的途径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新时代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更高效地学习。伴随着中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这也促成了微课的形成和发展。微课在院校教育中的应用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已成为每个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应用技能的学科,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许多学校通过微课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不断对微课进行创新,使它成为教学的好助手。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1.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以视频教学为主,并结合一些图片展示,通过远距离控制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微课的典型特点有三个。(1)微课需要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学生的需要进行微课的制作,使学生能够从微课中学有所得,并且通过不同的微课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2)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一般教师会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并且结合学生普遍存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在心中建立相关的知识框
架,了解和掌握每一堂课的重要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3)微课以图片、文字、音频等形式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借此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跟随老师学习,方便学生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
2.微课的制作方法
微课的制作大体需要五大步:(1)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结合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确定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此为根据,选择合适的微课主题,确定微课选题。(2)教师根据选题设计教学方案。微课同普通教学课堂一样,也需要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把教学重点用醒目的颜色进行区
分,对易错点进行重点划分,教学设计必须要精心。(3)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教师根据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制作精彩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师进行录制。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加上教师自己的原声讲解,当需要拍摄相关解题过程时,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5)进行录制视频的后期制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添加符合课堂主题的背景音乐或文字讲解,加以课堂辅助,增加微课的精彩度。
二、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1.将微课生动形象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初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学生普遍都存在猎奇心理,对自己没见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这些未知事物中的技术往往是学生想了解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该将微课设计得更加生动,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例如,在讲解“相册内容快制作”这一课时,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册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制作相册的过程,帮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画面,通过引入微课,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册的制作过程,展示它的美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制作家庭相册的过程。
2.将微课知识重点化
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一般教师会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并且结合学生普遍存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在心中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了解和掌握每一堂课的重要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将微课所包含的知识点重点化,可以改变课堂的枯燥无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在讲解“拓展我的视野”这一课时,教师应该根据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浏览和搜索网络信息把这一过程趣味化,比如,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浏览信息、以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因为学生本身就喜爱玩游戏,以小游戏的方式展示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教学内容。
3.将微课容量最小化
微课具有针对性强的优势,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将精华内容展示在微课中。将微课时间控制好,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较为普遍的微课时长在六七分钟左右,在较短的时间里,微课应该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针对性地讲解知识点。例如,在讲解“家庭开支细打算”这一课时,教师应该把表格中函数的使用流程进行总结,将大量的知识点减少为精华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学习,同时提高W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生动形象的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微课需要创新与改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创新,使微课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未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微课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主题,且短小精炼,使用起来更加便利,故此,在教学领域中深受欢迎。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将其放置于具体的情景之中去探讨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微课为这种教学提供了方便。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微课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呢?基于此,本文就实践教学,从课前热身中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优化课文情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资源设计,借助实际的摄录设备,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加强师生交流,了解学生思维等几点进行有效研究,希望在笔者的努力下构建高质量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
初中英语;微课教学
“微课”是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进行的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教学设计,通过微课程的教学形式凸显某一个教学重点或者教学环节,集中实现某个特定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合理使用微课程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可以说,与传统的视频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微课具有针对性强、生动灵活、短小精悍等特点,因此,深受师生欢迎。
一课前热身中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堂伊始,教师如果直奔主题,会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厌倦心理。所以说,课堂热身是十分重要的,课堂热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减学生的紧张情绪,便于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探讨语法知识不规则名词的单、复数形式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列举以下几组单词:“man―men,woman―women,child―children,foot―feet,tooth―teeth”等。接着,再告诉学生这些单词在变换复数时蕴含着的一些规律性。待学习完毕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去索引教材的单词表,多列举一些符合这种规律特征的名词。这一环节中,基本都是由教学视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教师只要适当辅助,不需要亲力亲为,因此,也就很容易带给学生一种“近似上课”的感觉。这种形式的教学还能放松学生的心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将视频进行暂停或者回放,让他们多看几遍,力求增强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另外,当热身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随机点名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被点名的学生来试着归纳该知识点,如涉及哪些新单词等。通过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感觉,增强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微课程还以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力。
二优化课文情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和新课标要求,建立微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好的情景能加深学生的感受,对指导学生掌握重难点内容大有帮助,这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探讨“eatinghabits”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微课,以多个片段的形式分别将“eatinghabits”的核心内涵、趣味理解和教学实例等展示出来。将微课与英语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将枯燥的英语知识的学习转变成知识点集中、趣味性强且互动性充分的形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而且表现力强,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原滋原味的英语朗读视频指导教学。标准优美读音的朗读让学生在欣赏并模仿的过程中,去感受英语语言的美感,感受英语知识的探究乐趣,这样也能很大程度上增添课堂教学的形象化和趣味化。另外,将微课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使英语教学的过程趣味多多,使学生都能以愉悦、积极的心态去探究知识,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去感受英语学科的魅力。
三教学资源设计
作为英语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要想成功设计英语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加强微课程的资源设计,要使微课程的设计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教学结构,而且还要能结合直观视频教学有针对性地分析教学内容。建立主题鲜明、结构紧凑以及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营造更加真实的微教学资源氛围,让学生都能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例如,在探讨关于“Travelling”一课内容时,从标题中也能知晓本单元的主题是“旅游”,而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世界各国的著名景点,同时,也要掌握一些重点词汇与句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微课程的优点,从网络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再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待观看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就自己向往的旅游景点展开探讨,并且再用英语加以介绍。这种教学方式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发挥着重要意义。
四借助实际的摄录设备,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英语学科包含着很多重难点知识,教师精确的讲解方法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又是一门以实际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整个教学当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将这些重难点的讲解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在微课视野下,使得这种教学成为了可能,并真实地存在于英语课堂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或摄像功能等,将教学过程中的片段进行记录,设置成为微课资源,这样也能够保障后期重复教学时再次进行引用。例如,在探讨相关的语法知识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或者多媒体录音功能,将一些重要的语法讲解过程进行记录,并且再复制给学生或者自行保存,这样也方便后期复习相关知识点时进行重复利用。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为其他知识的讲解留出更多宝贵的时间。
五加强师生交流,了解学生思维
将微课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将英语学科与微课教学资源进行的有机整合,能很好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这样也便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例如,在讲解定语从句的相关内容时,利用微课辅助教学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当讲到“that和which”的引导条件性定语从句时,通过微课中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先对这两种定语从句有一定的认识,再通过微课深入分析。这样,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that”和“which”的区别,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奠定基础。比如,可以通过微课将例句如“Ilikethecomputer(which/that)isblack.”等安排好,再检测学生对其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也增加了英语的教学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教师的过分劳动,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视频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能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对提高英语知识的教与学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英语微课程的开发也是顺应时展的要求,是时代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进步的书籍,可以说,将微课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是当下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倪晓南.巧用“微课”,开展高效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3):47.
[2]王一芹.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
[3]曾丽颖.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3).
[4]张影.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00072-00072.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6]桑海翎.论电大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7]孙莲.微课在初中英语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8]刘丽霞.关于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海外英语,2015(18):15-16.
[9]高红.微课在初中英语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04).
微课让假期增辉
寒假是学生们劳逸结合、自我学习的最佳时间。不少学生会利用寒假时间预习新课程,但是,遇到问题无法解决,缺少老师的助力,又成为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就此,山东省莱西市教育体育局在今年初集中了辖区内9个学科100位教师精心制作了系列精品微课,尝试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们在预习新教材中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通过上传微课视频至莱西市教育网,学生登录后即可免费下载。初二学生金肖说,自上学以来,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这主要得益于她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她都会自觉预习下学期新课程;但是,每每遇到问题,由于假期无法找老师咨询,家人又帮不上忙,无奈的她总会先将问题记录下来,等到开学以后听老师讲解。因为前边知识点有疙瘩没解开,后期自学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感到吃力,甚至无法继续。现在,有了微课的帮助,情况就大不相同。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初中组主任史永军介绍说,2015年寒假,市教体局首次制作一系列精品微课,涵盖初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和政治等学科,在寒假中给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预习辅导。微课的出现,让学生们的问题可以提前得到解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浙江省丽水市二中,也在2015年寒假开通了自己的微课平台,成为目前市直学校里唯一一所开设微课的学校,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络课程,实现在线学习。该校学生钱雪表示,开通微课平台不是增负,不管学生们是否上微课平台学习,开学后教师还是要按部就班讲解教材知识,可以这样认为,微课平台是给学生增加了一项选择。如果有学生愿意在假期中花一点时间提前了解今后的课程内容,那么开学后面对课程将更轻松。
教学新手段
2015年寒假前,福建省永安市实验小学全校教师会上,校长陈龙烨给全体老师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要求每位老师利用寒假学习制作微课,每人完成一个作品,并在下学期开学初进行交流展示。
“寒假作业再也不是学生的专利。”老师们纷纷感概,“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教师们纷纷行动起来,利用寒假时间,通过手机微信观看“微课微培训教程”,在微信教师圈中交流制作心得。在浙江省杭州市经济开发区,全区16所中小学校拟深入开展微课教学手段的应用。浙大附中成立了一个青年微课小组,这个小组制作的微课,成为学校一个大的资源库,用于课堂后的辅助教学。浙江传媒学院教师张彩虹介绍说,微课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的深度学习需求。由于微课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音频、视频,所以容易制作和传播。
资料显示,江苏省的5540所学校、22643名教师上传作品21484件,参与了2014年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2014年,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到西北边陲的新疆自治区,相继组织了中小学微课教学作品评选活动。微课正在走进各地中小学,教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已成为新的教学手段。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学生参与了微课制作。出生于2000年后的学生们,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帮助教师讲解题目、制作视频,上手很快。东城中学教师郑立克说:“班上有位同学被称为微课能手,很多老师都是请教他。”很多教师认为,这位学生的微课,讲解深入浅出,不输于学科老师。
这位学生就是该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赵炳亮。从2013年入学以来,几乎每次考试,他都是全年级第一名。不光学习好,主持、唱歌、话剧、社会调查等学校里大小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如此优秀的学生,老师和同学对他评价最多的词却是善良和慷慨。平时只要他有空,晚上回家经常在朋友圈里给同学讲解难题。为什么要做微课?他这样说:“其实,开始我并不擅长做微课。有一次年级大会上,年级组长给我们布置任务。我好奇,觉得好玩,就动手做起来了。”也许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00”后的胃口,微课制作成为赵炳亮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记得有一次做科学的微课,为了不让其他人打扰,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架好手机,开始录制。当我录好,一回放才发现中间有一段声音太轻,于是又把这一段重录了一遍,之后还用‘会声会影’(一种视频编辑软件)剪辑好。”在赵炳亮口中,制作微课的过程,就像是自导自演一场电影一样。
2014年底,上海市闵行区的罗阳小学为学生提供了40多门校本课程,让孩子们高兴极了。这些课程中,既有车模,又有捏彩泥,还有更多五花八门的志趣课程。一年级学生季林喜欢的两门课都被安排在周一下午。微课平台让正在纠结选哪一门课的季林不必烦恼。通过校本课程平台,孩子们可以在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里选择两门,甚至多门自己喜爱的课程。如果上课时间有冲突,还可以选择线上学习,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有老师精心制作的电子教材,以及录制的微视频。像捏彩泥这类易于操作、材料易备的课,孩子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边看微课,边动手操作。作品完成后,直接拍照上传,自己、同伴、老师都可以在线上给予评分。
像罗阳小学这样,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事例,在该区比比皆是。闵行二中数字化教学的基本设施都已到位。在课堂上,借助技术手段,教师可以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数码笔则大大方便了老师们录制微课。据学生反映,老师们制作的微课广受欢迎,特别是当自己对某个英语语法知识或者某道数学变式训练题疑惑不解时,只要点播微课,不管老师在不在身边,都能享受到一对一的答疑服务。
闵行中学化学教师戢军勇用了多年时间积累形成了“化学微图书馆”,访问量已过20万。这个“化学微图书馆”,既有网上资源的整合,又有原创的知识,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资源库:“基础化学”的课程视频、化学式大全、计算题分析,“食品化学”的添加剂、防腐剂研究,“史记化学”的科学家和科学发明,“拟人化学”以性别将金属与非金属拟人化……在闵行中学,更多教师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集聚在“毕博教学管理平台”上。目前,该校已建成视频课程共300多个,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专业网站助力
前不久,湖南微课创景教育科技旗下的“微课网”正式。湖南微课创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微课网”品牌,是北京微课创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微课网”品牌授权的湖南省级运营总部。微课网名下“智慧校园”、教育资源“云平台”项目,是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号召而诞生的。该网站以分享学习理念为引导,由京城名师录制大量各学科精品微课,解读新高考、新中考。据该网站负责人介绍,微课的设计思路是,每20分钟打通一个知识盲点,以此为零部件,构建多层次的初、高中学科知识体系。
关键词:任务;翻转课堂;生物教学;知识传授;知识内化
近年来,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之人们对高质量教学的迫切需求,使得课堂教学变革迫在眉睫,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思想正好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迅速推广开来。然而,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却一直备受诟病,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生物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它着眼于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特别适合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七年级生物下册(苏教版)《食物的消化》一课为例来介绍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设计和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
七年级生物下册(苏教版)《食物的消化》。本节课是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中的一部分内容,本章还包括《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能够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消化腺的作用;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特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对来说较好,能熟练使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比较适合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对于抽象知识理解力较差,关于食物在消化道中如何消化部分的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应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食物消化的过程用视频加解说、加文字生动直观地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的观察和认知。对于本节课,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度录制成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供学生提前学习。这类视频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从而保证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视频学习中,有效避免了学习疲劳的产生。本节课的设计“以学习任务为引领,以疑难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新知识,最终将新知识应用到新的任务和情境中去,课堂上以疑难问题的解决为核心,保证了学习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任务设计的好坏既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否顺利完成,也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否顺利发生,它是决定翻转课堂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五、教学流程设计
翻转课堂起源于19世纪早期美国西点军校的GeneralSylvanusThayer将军的教学尝试,后在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JonBergmann和AaronSams提出,并由Salman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发扬光大。2011年,SalmanKhan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将翻转课堂介绍给了全世界。在我国,重庆聚奎中学率先引入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以往的541高效课堂模式结合,提出了“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引起来不小的反响。随后,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高校都加入了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的热潮中。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上知识传授、课后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进行颠倒,让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视频、学习任务单等学习资源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完成任务、成果展示等实现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的翻转不仅指学习场所的变化和教学流程的颠倒,也指师生角色的改变,其本质是教学流程翻转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根据翻转课堂理论,结合张金磊、钟晓流、李海龙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我们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翻转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次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较好。然而,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完成教学视频的录制编辑、疑难问题的收集整理等,学生需要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完成知识学习、进行交流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耗费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极大的热情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利用翻转课堂开展课堂教学要把握好翻转的度,使翻转课堂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作者:马武 张峻 王金菊 单位:1.洛阳师范学院 2.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46-51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新课程;现状问题;方法对策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初衷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明前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为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从质到量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特别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先进的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农村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致使诸多问题也日益彰显,让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感到困惑。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专职教师较少。
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此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师地位低,教学设备差。
(二)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资源上看,很多教师手头的资料也就是那本唯一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成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也只有一杯多点的水的状况,谈不上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甚至自己必需有一条小溪或大河的能力。
(三)学生的厌学严重。
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革新,初中地理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成了所谓的“豆芽菜”、“小儿科”,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领导、教师不重视,学生厌学,使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少,更使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其次,农村学生的素质与要求存在着最大的差距。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很多学生的基础差,见识少,生活空间狭窄,知识储备也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要想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太成熟。因而,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四)家长不恰当的期望,学生不堪重负的压力。
在农村大部分家长中有不恰当的期望,90%的家长依旧认为孩子考大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加之农村经济滞后,毕业分配的转型,导致家长两极分化,要么对子女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对地理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给学校、教师施加压力使地理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习不重视,认为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大功告成,反正毕业后就出去打工的,把子女放在学校就让他们放任自由,这种学生每天两手空空,在教室是睡觉,回家就看电视,有得连书都没有。再则是留守子女,由于农村收入有限,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谋生,他们的子女都是隔代带的,父母管不到,爷爷奶奶管不了,外公外婆,叔叔婶婶不好管,这类学生大多会成为问题学生。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三岁就由爷爷奶奶带大,初一、初二还比较听话,到初三由于压力大,成绩不好,两次月考后,就破罐子破摔,成绩直线下降,开始就逃学,进网吧,慢慢上了瘾,有一次玩个通宵,教师把他的爷爷奶奶请到学校后,他爷爷奶奶气得老泪纵横,还请求老师与他孙子保密,千万别让他父亲知道(他父亲是高空作业,怕他分心出事),让他孙子在学校混几个月。
同时在另一部分学生中,由于中考这根指挥棒,学校、老师、家庭几重压力,学生超负荷运转,在上地理课上出现的是一张张疲惫的脸,把原有对地理学习的激情也磨平了,磨光了,加上教师教法简单,他们把地理课当成休闲课,做其它学科的作业,看课外书籍屡屡发生,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期中、期末考试平均只有30分左右,80%的学生对一般地理常识所知甚少,有得甚至一无所知。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地理课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次”为“主”。同时适用开发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可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二、改变这些现状的几点措施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目标管理。
素质教育是指凡是有利于的素质的各种教学活动。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不等光打雷不下雨,尤及是学校领导,要改变意识,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完善目标管理,给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充分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严格按教学大纲开课,给地理课开足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防微杜绝,学校教导处、教研处除不定期检查,严格把关外,学校可以向各班班干发一份上课登记表,由班干填写当日上课情况,一经发现代课、占课现象,坚决处置,决不姑息,这样双管齐下,就会杜绝代课、占课现象,也会极大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朝着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更新才能适应新变化,利用新信息,做出新成绩,否则工作再努力而由于观念陈旧,很可能效果是适得其反的。例如,有些课堂教学虽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却反映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未转变,先进的教学手段反而强化了传统的模式,这是值得深思的。
(2)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地理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还要熟悉本学科的全部教材,并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一批观念新、业务精、能思考、善创新的教师随时关注地理学、教育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等发展的方向,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拓宽研究领域,变换改革思路,从多角度和不同的层面上探讨地理教学中的有关热点难点问题,这势必将导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4)优化教学过程。
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等。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什么,应达到什么要求;制定教学策略即采用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评价即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检测,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三)努力开放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
教师应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学的形式也应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教师关键是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时区”一节知识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先布置各小组所探究的内容。有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开展活动,如: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时区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正;让各小组代表不同的时区并出示所在时区的区时,其他小组根据所给区时求出自己所在时区的区时;各小组给布什当秘书,布什要就伊朗核问题与主席进行电话会谈,请各小组为布什安排合适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四)激发学习兴趣。
每学期第一节课上,教师要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谁知道黄河蜜瓜为什么特别甜?人为什么穿大袍子,却时常露出一只胳膊?为什么藏族人的脸是古铜色的?为什么双线铁路上行车在东面,下行车在西边?能不能调换位置?如何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出你所在的大致纬度?”当我告诉他们学习了地理我们就会懂得所有这些我们认为奇怪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当我用地理知识一一解释了以上现象,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奇而愉悦的神色,我知道,学生已经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初中学生的兴趣易激发,但不易保持。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持久的兴趣,甚至迷上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其所好,不时插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讲到“火山与地震”一节时,联系“印尼大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并教给学生预防地震的常识;讲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时,联系美国刚刚发生过的百年一遇的“卡特里那飓风”,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讲到某一点知识,可引用大量课外有趣的地理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常常在关键处留个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好奇心,真正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新课程在每章每节都设计了与之紧密联系的地理活动。如:白天用一块手表测量你所在地的方向,夜晚用自制的简易测高仪测量本地的纬度,用地球仪、手电筒,演示昼夜更替现象等。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五)加强探究性学习。
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有了研究的动机和愿望,教师要及时捕捉并认真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探究的内容,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帮助他们写出探究计划;也可与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最后指导他们写出简单的报告,并对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以肯定为主,要经常提供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表现欲,激发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针对学校附近有一家造纸厂,严重影响学校及周围人家的环境,指导学生确立探究对象,以造纸厂为对象,探究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学生平时深受造纸厂臭气及浓烟的危害,再加上探究方便,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了探究小组,并指导他们制定探究计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附近的造纸厂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收集资料,采访周围居民,最后写出了总结报告――《大坝造纸厂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及整改措施》,并在全校举行的科技小论文评选中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探究学生也掌握了许多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增加教学设备,开展实践活动。
增加直观教学。初中地理要求使学生获得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直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因此学校必须增添一些硬件设备,例如: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等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尤及是多媒体教学,多鼓励地理教师做课件,这样做即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平时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会极大提高教学时效,优化教学效果,打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动手制作教具。
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时,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准备好制作地球仪的工具、材料,在上课时,让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按按课本步骤操作制作地球仪。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识不仅理解的深刻、透彻,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等高线、时区转动盘等教学用具,在教学中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弥补了教具不足的现状。
(2)开展小型辩论会。
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能力必须经过学生自主动手参与才能真正的获取。辩论会的开展就是锻炼学生创造思维,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在辩论会上同学们口枪舌剑的辩论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3)进行地理绘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够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转换自如,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也是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绘图,把课本知识“活”起来,既能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演才能,寓教于乐。如学完“地图”后,布置作业――绘制学校平面图。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绘的最准确。小组成员有的测量学校的长度,和宽度,有的测量学校的主要房屋,有的测量主要道路,……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小组集体讨论并确定了绘制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地图的指向标。在绘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将学校平面图绘制的非常漂亮。
(4)开展知识竞赛。
地理知识竞赛的方式很多,如地理游戏、地理知识抢答、地理活动中角色的扮演等。地理教材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我国国内的一些有名的旅游地区。让学生了解这些旅游景点,不仅可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所以,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模拟一次暑假国内旅行,设计好旅游线路,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介绍沿途经过的城市和著名景点。可手写,打印或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然后由学生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打分,评选出优胜者。在学习中国地图时,可以设计拼图游戏,看谁拼的最快、最准确,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所学知识,比一味的记忆效果要好的多。
(七)挖掘乡土地理资源,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被一些地理教师所忽视,因而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地理课标》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
总之,地理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优化教学过程,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