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卧床病人护理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可以缩短病员的住院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病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辨证;施护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缩短了疗程,提高疾病的疗效,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病员的满意度。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82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80人,年龄46―75岁。其中5人并发有脑出血,59人有糖尿病,126人有高血压病。
2 具体护理方法
2.1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辨证: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2.2 一般护理
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卧床休息,取适宜,避免搬动,应加床档保护;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被动运动;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2.3 临证护理
①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阴虚盗汗者, 及时更换汗湿衣裤。四肢厥冷者,注意保暖,增加衣被,或给予热水袋。
②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③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④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二便失禁者,勤换衣被,及时清洗,防止发生压疮。
2.4 给药护理: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2.5 饮食护理
①中医学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对病情轻者,嘱其以卫生、新鲜的清淡素食为主,避免动物脂肪及鸡、牛、羊等肉类,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②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2.6 情志护理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抑郁等情绪,并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7 并发症护理
①肺部感染:脑部病变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瘀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
②压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压疮。为避免压疮发生,可帮助病人定时更换;在易发压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软枕等。
2.8 中医辩证施护
①肝阳上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面经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施护要点:多喝水;病人心烦易怒,做好心理护理,开导病人,心情愉快,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穴针灸;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适宜清淡甘寒,多食芹菜、银耳、百合、梨等,忌食羊肉、狗肉等食品;药物调护:以平肝泻火,熄风通络,汤药适宜早晚空腹服用。
②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舌强语蹇,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施护要点: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饮食宜清淡,低糖低盐,多食香茹、山楂、木耳等,忌食羊肉、鸡肉、肥甘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药物调护:选化痰通络汤,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适宜饭后温服。
③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施护要点: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每日口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适宜寒润、通利食物,可用绿豆、丝瓜、香蕉等,忌辛热、香燥、肥甘食品;药物调护:以通腑泻下,化痰通络,药后注意观察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观察及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病死率、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2003年6月至2010年3月曾先后护理过高血压并脑出血病人66例,体会到本病的护理较为复杂,血压过高可引出再度出血,加重病情,血压过低可致脑缺血,脑梗死,甚至休克死亡。现将本人对66例高血压并脑出血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6例,男性51例,女性15例,年龄45-80岁,入院收缩压164-210mmhg者60例,超过220mmhg者6例,其中比基础血压升高30%者53例,经过治疗后痊愈12例,好转39例,死亡15例。
2护理体会
准确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严密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按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及注意用药后血压的变化,保证患者情绪稳定等,是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此,护士必须熟悉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点,现将其主要护理要点概括如下:
2.1入院即时护理。患者多为危重急症,有意识改变,应安置于抢救室或安静的单人病室,给予平卧位,头部抬角15°-30°,减少头部循环血量,减轻脑水肿,头部制动可枕冰袋,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增强对缺氧的耐受力,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加床栏,防止坠床,给予吸氧,备齐吸痰器,人工呼吸机,血压监测仪,抢救车,抢救药品和器械等,建立静脉通路并固定,留置尿管。
2.2治疗观察:原则上按医嘱给予降颅内压,降血压,止血抗炎,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收缩压在210mmhg或比基础血压高30%以上时,可选用降压药,降压应循序渐进,应动态观察血压,治疗时开始4小时,以每小时 5-10mmhg的速度下降,之后以每小时2mmhg的速度缓降。对无高血压史者,一般降压使收缩压在160mmhg左右,舒张压在90-100mmhg为宜,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液速度,一般药物控制在每分钟30滴,对特殊药物如甘露醇、硝普钠、硝酸甘油、立其丁等药物要严格按医嘱控制滴数。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经常巡视病房,防止针头脱出,药物溢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
2.3病情观察(1)意识状态,脑出血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可通过一些基础护理来观察反射情况,如口腔护理可观察有无吞咽反射,并进行各种疼痛刺激,观察反应,如压眶反应,各种注射时有无痛苦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2)生命体征:T、P、R BP尿量变化,每30min测量一次。(3)观察瞳孔的大小,是否等圆,对光反射情况,及四肢活动感觉情况、肌张力、肌力等变化。(4)呕吐:颅内压增高所致呕吐呈喷射性,与进食无关,重危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暗红色胃内溶物,为应激性溃疡所致。
2.4健康教育
2.4.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的关怀,安慰和鼓励病人,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思想情况。并和病人谈心,向其详细介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稳定病人情绪,使之配合治疗,从而安全度过危险期。
2.4.2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患者早期绝对卧床休息,4周后才允许适当活动。锻炼患者养成卧床大小便的习惯。
2.4.3情绪:尽量不要让患者激动、生气、愤怒等,使其保持身心安静。
2.4.4保持大便通畅,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易致便秘。如有便秘者,可遵医嘱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
2.4.5预防并发症,对神志不清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及痰液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痰、吸氧,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细菌感染。定进翻身,每2小时一次,并局部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平整、清洁,使病人舒适,避免褥疮发生。
2.4.6饮食护理,予低盐、富含维生素饮食,如牛奶、果汁、菜汤、鱼汤、肉汤等流质饮食。对意识尚清楚的能进食的患者喂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食物不宜过冷过热,喂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呕吐、呛咳。
2.4.7避免重体力劳动,告诉患者出院后,不能做些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劳动(如挑担、搬煤气罐等)。参考文献
[1]姚景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内科护理学2007,110-115.
关键词:护理要点;急救措施;心肌梗死;急性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7-01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属心内科急危重病,也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中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达10%~13% ,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男性患者为多。为使病人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重点做好病人院前急救工作, 现将我科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体会及早期观察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来诊时症状轻重不同。有大半例是步入急诊,有部分病例是家属用平车推进来。发病时间长短不一,大多数患者是急性发作,突然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持续半小时后用药仍不见缓解,疼痛性质增重,伴周身冷汗,烦躁不安,常见的放射到左上肩、上肢或颈部,有恐惧或濒死的感觉。
2 急救措施
2.1 争分夺秒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少死于院前,因此及早发现、早期的诊断在院前抢救极为重要。一般先予止痛、镇静、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mg~ 200mg,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合并休克时应给予抗休克药物, 选择好血管,以防渗出。如患者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鼻腔、咽、喉分泌物堵塞,病人发生窒息,应立即用吸痰器及时吸引。发生阿斯综合征,心电图波型呈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室纤颤发生或心脏骤停。应立即做心前区除颤,随后进行复苏, 病人意识和心电图波型还未改善过来可循环进行除颤及复苏,积极抢救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2.2 缓解疼痛;用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每4~6h可重复应0.03~0.06g肌肉注射或口服。亦可试用硝酸甘油0.3mg或二硝酸异山梨醇5~10mg舌下含服,用硝酸甘油1mg溶于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10~50?g/min,或二硝酸异山梨醇10mg溶于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30~100?g/min,但均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中药可用苏冰滴丸、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或宽胸丸含用或口服,或复方丹参注射液2~4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注射,或8~16ml加入50%葡萄糖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近年有人提出用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15mg静脉注射然后口服50mg 4次/d,服2d后改为100mg 2次/d连服3个月)、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噻吗洛尔等,认为对血压较高、心率较快的前壁梗塞病人有止痛效果且能改善预后,但用药过程要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和心功能。 2.3 再灌注心肌;应尽应用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的药物以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塞的范围,保护心室功能,并消除疼痛。适于:①发病≤6小时,②相邻两个或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mV,③年龄≤70岁,而无近期活动性出血、中风、出血倾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高血压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禁忌症者。
3 护理要点
3.1.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在“冠心病监护室”,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3.2.吸氧: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地通过鼻管或面罩吸氧。
3.3.监测措施: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注意瞳孔、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记录心电监护的异常波型及观察心律情况,必要时还监测血流动力变化5~7天。密切观察病情,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监测人员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进行工作,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要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 对急性心肌梗塞要注意呼吸或心搏骤停,应立即派人通知医生,护士不得离开病人,并立即采取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等措施,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3.4.护理措施:第一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使用便器。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但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近年来有人主张病人早期(在第一周)即开始下床活动,但病重或有并发症的病人,卧床时间不宜太短。
3.5.做好心理护理:患者需要安静环境。不能让更多家属陪护,避免情绪激动。在给患者治病过程中医护语言应亲切、恰当解释病情。让病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熟练的护理抢救小组,以高尚的医德和熟练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4 讨论
它继发于外科手术、腹部损伤、腹腔感染及肠道炎症性疾病等。其临床症状有瘘口局部症状、出血、内稳态失衡、营养缺乏、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护理要点是围绕肠瘘引起的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失衡、营养障碍、及促进瘘口愈合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纠正内稳态失衡、控制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目的。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长期卧床的临床护理;②营养失调的护理;③长期患病心理护理;④外瘘口的护理。
1 长期卧床的临床护理:
肠瘘病人病程时间长,卧床时间久,因此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产生褥疮。所以,对久病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就应该特别注意一些几点。
首先,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皮肤的清洁,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床上的温度也应该注意不要太冷或者太热,特别要预防热水袋的烫伤。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因为皮肤损伤后不容易愈合,容易诱发褥疮。
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①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护士应翻身1次/1~2h,拍背3~4次/ll.②拍背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呈15.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5min/次。③吸痰: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吸痰的顺序是: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吸痰时一律用无菌镊夹取吸痰管吸痰。吸痰管尽可能插深,便于吸出深部痰液,螺旋向外抽出黏附在气管内侧的痰液。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05.10s,最多连续不超过2次。④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气管痉挛药,以起到抗菌、消炎、解痊、湿化气道黏膜、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其反应、面色、心率、呼吸。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雾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窒息。雾化吸入后必须帮助患者拍背,协助排痰。⑤指导患者主动咳嗽: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做深呼吸3次,在第3次深吸气后屏气数秒钟,然后张开嘴做短暂有力咳嗽2~3次,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咳出,咳嗽后做平静而缓慢的放松呼吸。
2 营养失调的护理:
肠瘘病人治疗难点之一便是营养失调,相关因素:1 营养大量丢失。2 肠道吸收面积减少或肠管旷置。3 长期的禁食、治疗,机体消耗增加。主要表现:1 瘘口经久不愈。2 皮肤干燥、脱屑,弹性下降。3 体重减轻,皮下脂肪与肢体肌肉明显减少。4 机体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护理措施: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肠瘘类型,遵医嘱予以胃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配制全营养混合液(即三升袋),或每天补充蛋白质、脂肪乳剂和氨基酸等。保证每天液体量按时输注,由于需长时间静脉注射,注意保护血管,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必要时留置一次性套管针,减少对血管的损害。鼻饲患者注意;长期卧床患者往往胃肠功能下降,加上营养下降,蛋白水平低,往往肠道水肿,肠蠕动减弱,容易产生胃储留,甚至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不管是否用鼻肠管,鼻饲的时候尽量均匀进入,使用输液泵可以精确调节,鼻饲之前常规回抽,有储留就暂缓鼻饲,肠道功能差的加用点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鼻饲,长期用抗生素的可以加用点米雅,培菲康等调节肠道菌群。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温度38℃-40℃。每天准确记录24小时造瘘口丢失的液体量,维持出入水量的平衡。遵医嘱抽血检测电解质、血红蛋白及蛋白食量等生化指标,随时对症处理。
3 长期患病心理护理:
肠瘘病人长期卧床,体力、耐力下降,瘘口负压抽吸的限制。日常生活表现出不能单独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沐浴或卫生、入厕、穿着或修饰。瘘口愈合慢,治疗效果不显著。无足够的家庭支持。从而导致患者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护理措施:与病人讨论,明确哪些活动可自主完成,哪些需别人帮助完成。观察病人自理能力变化情况,制定可行的锻炼计划,帮助病人树立自信心,鼓励病人逐步自主完成生活自理。将病人所需物品放置于病人伸手可及处,帮助病人自理。协助病人完成基本生活自理:①协助病人洗头、庆上擦浴,每周1-2次;②落实完成晨晚间护理,包括洗漱、梳头、修剪指甲、更衣,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外表形象和舒适的感觉;③及时提供便器, 做好便后清洁工作。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使家庭给予病人极大的支持,让病人感觉温暖。将病室控制的点滴效果,如瘘口液量的减少,及时反馈给病人,让病人感到治疗的效果,增强自信心。将病人情绪上的细微改善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保持瘘口周围清洁、干燥,使病人感觉舒适,不致产生沮丧情绪。及时倾倒和鼾引流瓶内的引流液,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4 外瘘口的护理:
表现:全身皮肤尤其是背部皮肤老化脱皮,背部骨隆突处受压皮肤发红,甚至破损。瘘口周围皮肤红润、糜烂。护理措施: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瘘口液量少时,利用敷料加压包扎,每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观察瘘口周围及组织的情况,瘘口周围皮肤用氯化锌软膏保护;瘘口液量多时,行瘘口负压抽吸,用烧伤护架保护,以避免管腔和皮肤受压,冬天注意保暖,可装电热器。遵医嘱予以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关键词] 脑出血;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66-02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1]。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三个特点,常在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病。本文总结了2004-2005年以来96例脑出血病例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发病年龄30-78岁,原发有高血压病史和入院时血压升高者56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0例,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61例,合并其他并发症26例,合并脑疝、消化道出血的7例,合并脑疝、肺部感染的6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2例,肺部感染的3例,脑疝的8例,死亡18例。
2 观察要点
2.1意识的改变
病人的意识状态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征。观察病人神志是否清醒、嗜睡、朦胧、昏睡及昏迷,以估计病人的病情及预后,以便及早处理,可采用简单问话、试角膜反射、针刺皮肤、压眶等来判断有无意识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本组有2例病人入院时神志清楚,给予降脑压、止血、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至第47天时病人再次出现出血现象,神志不清,血压升高,高热,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因此,注意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对估计病情的进展,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2.2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改变是脑出血病人一项极为重要的体征。因脑出血或脑疝时瞳孔可发生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的改变。见此情况应积极抢救,要密切观察瞳孔变化以防病情变化,如双侧瞳孔不对称,提示内囊出血;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高热,提示桥脑出血;双侧瞳孔忽大忽小或大小不等,提示有脑疝迹象。
2.3 呕吐物的观察
脑出血的病人由于颅内压升高多伴有呕吐,对呕吐的观察是早期颅内高压的可靠指征之一。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警惕由于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引起的上消化道的出血。
2.4 生命体征的观察
密切测查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情况。颅内压增高可有呼吸、循环及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测脉搏、呼吸、血压至少每1小时一次,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病情变化随时测量[2]。
3 护理要点
3.1 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头部置冰袋冷敷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减少探视,保持血压稳定,控制血压在适宜的水平,防止血压过高造成再出血[3]。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出血病人多伴有昏迷,头部位置不当常引起窒息,病人应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呕吐物以及咽喉部分泌物要及时吸出,为预防肺炎,应经常翻身叩背(2~4 h一次),定时吸痰,使呼吸道内分泌物引流通畅,如有缺氧和窒息者及时给予吸氧。
3.3 积极降低颅内高压预防脑疝形成
可采用脱水疗法,在用药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电解质平衡,要防止钠的潴留和低钾血症。
3.4 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
脑出血的病人,多伴有昏迷、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往往由于生活护理不周出现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3.5 口腔护理
为预防口腔细菌和真菌感染,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口腔清洗护理。口腔粘膜有破溃时应涂龙胆紫,口唇干裂可涂甘油或防裂油等。
3.6 饮食护理
昏迷患者禁食1~2 d,其后采用鼻饲,每2-3小时注入流质饮食,每次150~250 ml,保证营养的供应。
4讨论
脑出血由于多伴有高血压病史,在住院过程中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因此,细致观察及精心护理相当重要,尤其对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如有病变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发症是脑出血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护理过程中每项观察及处理都应认真细致,不但要考虑如何保全生命,也要考虑病人愈后的生活,尽可能减少和消除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
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有意识后,护士应耐心地开导病人,争取病人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更好地调整病人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功能,促进疾病早日治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质量。
总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不佳,但是如果能得到良好、正规的护理,就能预防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所以认真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98-799.
[2]汪玲.脑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3(03):50.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8.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练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1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有腰腿痛症状疾病之一,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多发于女性。多因脾肾阳虚、肾阴不足、外感风寒湿热、外伤劳累所致。无论是采用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练功疗法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现将自己的一点经验总结如下:
1 概念
也称功能锻炼疗法,古称导引。它是通过肢体运动的方法来防治某些伤病,促使肢体功能加速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2 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 入院教育 患者入科后,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亲切交谈,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陪伴制度、经管医生、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尽快适应陌生环境,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安慰和理解,多用鼓励性语言与患者交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2.1.2 指导 腰突症患者站立时腰背要直立,保持腰椎曲线处于功能位;行走时身体重心的移位要保持平衡;坐位时应保持腰部伸直位;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离床后一定要佩戴腰围。
患者自己翻身的正确方法是挺直腰背部再翻动,以绷紧背肌,形成天然内固定夹板,不要上身和下身分别翻转。侧卧时,背后用枕头或棉被将整个腰背部顶住,避免上下身的卧位不一致,造成胸腰部脊柱的扭转。家属帮助翻身时,必须动作轻柔,保持腰部固定,不弯曲,不扭转,要用手扶着患者肩肿部和散部同时翻身。
2.1.3 饮食指导 发挥祖国医学的食疗特色,对寒湿型患者宜温热饮食,多食黄茂、羊肉、宽筋藤烛脚蹄等,忌食瓜果等生冷食品;湿热型患者宜清淡饮食,多食意改仁、冬瓜粥等,忌食辛辣、煎炒、油炸之品,以免助湿生火;血疲型患者易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肾虚型患者易温性暖性饮食,常核桃、动物肾脏、羊肉等以补肾强筋,益气养血。现代医学认为应少饮酒、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高钙饮食,并适量增加果汁、液体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防便秘和泌尿系结石。
2.2 专科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患者轻者功能受阻,重者可导致患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故对患者反复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期教育和行为教育,使患者在心理上能接受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应对。仇瑶琴[8]报道至少能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其康复效果,包括疼痛减轻、功能障碍改善等。
2.2.2 指导患者正确上下床 掌握正确的上下床方法可避免人为破坏脊柱的平衡,研究表明,卧床对腰椎的载荷最小,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小。急性期患者要求绝对卧床至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为止。
2.2.2.1 下床法 首先患者先改为俯卧位,移于床边,保持腰部平直放松,然后健侧下肢先着地,待两脚着地后,同时前臂稍用力,撑床抬起上身站起,避免腰部用力与扭转。
2.2.2.2 眪床法 患者以其健侧靠近床旁,稍下蹲,双手扶床面,将上身俯卧于床上,健侧下肢先后伸放于床上,屈曲双肘,再缓慢移动患侧下肢上床。在病人上、下床的过程中,护士不可盲目主动帮助病人,而是要提醒病人注意勿扭转脊柱。
2.2.3 卧硬板床的指导 有些患者不适应卧硬板床,应讲解卧硬板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卧硬板床可以缓解肌肉收缩与椎间各韧带紧张度,对椎间盘造成的挤压使损伤的纤维环得以修复,突出髓核回纳,椎间盘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时在休息状态下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及椎间盘静脉的回流,使充血水肿消散,促进炎症消退,从而使患者能坚持卧梗板床,收到较好的效果。
2.2.4 练习卧床大小便[3] 需要手术治疗和绝对卧床的患者,应指导和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有些患者往往拒绝此项训练,责任护士应教育患者因需要卧床休息治疗,所以必须习惯卧床大小便,尤其是手术患者。
2.2.5 练功方法的选择与指导 医护工作者应熟悉以上练功具体方法,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或调整练功治疗方案。应将练功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向患者反复解释清楚,并通过示范、观看图片及光盘[1]等多种方式让病人掌握练功的动作要领。
3 讨论
椎骨及其连接是保持脊柱稳定的静力结构,而脊柱周围的骨铬肌发达有力则是保持脊柱稳定的动力结构,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能纠正腰椎的结构性变化及不稳,而且能够保持其稳固性[1]。但腰腿痛症状的迁延性和复发性不仅加重病情,而且对患者在心理上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我们观察到,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练功极易走向两个极端,即急于求成和过于谨慎,这肯定会不同程度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住院期间向患者反复讲明整个练功治疗方案,早期让患者正确练功,并加强出院后的复诊和随访,注意日常生活中保护腰部,从而增加患者出院后继续练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董连青,张杰,孙立新,等.腰椎间盘突出癌行新医正骨法治疗后功能锻炼的指导.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1-32.
[2] 朱海燕,王哗华,赵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三维牵引法治疗的护理.山东医药,2004,44(14):28-29.
[3] 黄格.张青莲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9):1237-1238.
[4] 马国丽.新医正骨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91-493.
[5] 盛稽蔷.沈理理腰椎间盘突出癌牵拉整复术后系统护理的体会山东医药,2003,43(11):66.
[6] 蒋秀琴.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7):401.
[7] 刘萍,高鹰,刘家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治疗中国疗养医学,2004,13(1):19-20.
[8] 仇瑶琴.李树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93-295.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112-01
咯血是肺部疾病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肺组织损伤,及侵犯肺周围的血管均可引起咯血。常见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等。对于咯血的治疗,内科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主要应用药物止血,而部分病人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咯血,甚至咯血不止,发生大咯血而危及生命。此时经外科手术止血创伤性大,费用也高,病人不易接受,而介入治疗咯血,病人易于接受,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
介入治疗是应用赛尔丁格儿(ser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确定出血部位和血管,局部应用止血剂,再用明胶海绵行动脉栓塞,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咯血病人50例。经介入治疗,咯血消失48例,咯血减少2例,收到良好效果,临床有效率为96%,详见表1。
2护理要点
2.1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 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对介入治疗咯血的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和焦虑,有紧张情绪,此时护士必须掌握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症护理,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介入治疗咯血的目的、优点及注意事项,特别要详细说明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性手术,及用此种方法治疗咯血好转病例,使病人及家属对介入治疗有一种安全感,解除思想上的顾虑,特别对那些咯血不止的病人能消除紧张心理状态,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准备 术前1d因咯血不止病人当天必须做介入治疗的,前2h遵医嘱给予双侧腹股沟备皮和做洽影落胺过敏试验及出凝血时间的测定,术前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术前12h禁喝水,术前晚让患者充分休息,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同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
2.2术后的观察护理
2.2.1术后24h取仰卧位,绝对卧床休息,穿刺部位用重500g沙袋压迫止血4~6h,穿刺侧肢体制动6~8h,每15~30min巡视病房1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相应的处置,做好护理记录,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
2.2.2饮食护理及指导 术后4~6h,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进食不宜过饱,由于造影剂的不良反应,部分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这时护士首先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让病人卧床休息,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也可以防止发生肾栓塞。对于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胃复安30mg肌注,加强生活护理,及时倒掉呕吐物,减少引起呕吐的不良因素。本组病例有2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1~3d症状消失。
2.2.3股动脉栓塞的观察及护理 栓塞术中,由于导管过粗,表面不光滑,导管在血管中停留时间长,易使血管内膜受损,造成血栓形成。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斑状被导管捅下也可形成栓子,这些栓子随血流进入股动脉或其他部位都可以发生股动脉及其他部位不同程度的栓塞,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抽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皮温是否下降,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等,若有趾端苍白,小腿疼痛,皮肤温度下降,感觉迟钝,则可能发生股动脉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置,本组病例均未发生股动脉栓塞。
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4年以来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男25例女5例,治愈率97%;死亡率2?G,病死率1?G,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2 护理
2.1 溶栓治疗护理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入溶栓溶解梗死相应冠状动脉内的新鲜血栓,要求发病
2.2 休息与活动
早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或缩小梗死范围,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限制探视,避免病人情绪激动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第二周可在室内活动,第三周可上下楼梯,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急性心肌梗病人的活动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同时根据病情的变化逐渐的增加活动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避免再发AMI。
2.3 饮食与大便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随后可以半流质、软食,然后恢复至低热量,低胆固醇清淡饮食,同时少量多餐。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无糖尿病的患者饮蜂蜜,适当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的时候遵医嘱使用缓泻剂,以防止排便时用力导致病情加重。
2.4 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剧烈的压榨样、窒息或烧灼样剧烈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杜冷丁或吗啡皮下注射,疼痛较轻者可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告知患者和家属发病12小时内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休息可以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和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遵医嘱正确使用止疼药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同时给予硝酸脂类药物时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2.5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时疼痛程度剧烈,患者可有濒死感,或行急性溶栓治疗由此产生恐惧心理,发病后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下降,对预后的担心,对工作与生活的顾虑,易产生焦虑[1];因此患者疼痛发作时有专人陪护,允许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患者讲明有医护人员严密观察病情的进展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操作时要紧张有序,给患者带来信任感和安全感,医疗器械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患者的休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简明扼要的讲解疾病的过程和治疗的配合,讲解是护理人员要语言的体,语气温和体贴和关心患者已取得患者的配合,促进其病情早日康复。
2.6 并发症的护理
血管再灌注前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的动态演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的改变以此确定患者坏死心肌的恢复情况,溶栓治疗后24小时患者易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需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护[4],发生室速等心电图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异常更容引发心律失常,观察患者呼吸、咳嗽、咳痰、尿量,及双肺有无湿罗音等情况,AMI起病最初几天和梗死演变期易发生急性左心衰,患者旁边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以备随时抢救。
2.8 出院指导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告知病人服用药物的用法、作用和不良反映,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血压 ,定期电话随访;告知病人调节饮食即低饱,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同时要求其戒烟,向患者讲解AMI后继续吸烟在梗死和死亡危险可增高22%~47?[3],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运动康复训练,根据自身的情况酌情恢复工作,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若胸痛频繁发作,且服用药物疗效较差时,及时就医;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病情。
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形成褥疮很难愈合。如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响康复,增加痛苦,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
1褥疮发生的病因
褥疮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或压疮,当前把褥疮发生病因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营养状况不好及皮肤弹性情况差也是发生褥疮的关键因素。
2褥疮的预防要点
2.1良好的营养是预防控制褥疮发生的条件,根据医嘱给患者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可给病人适当补锌,因为机体缺锌可导致皮肤损害,口服硫酸锌可促进慢性溃预防。
2.2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减轻局部长期受压,按摩骨突处,并涂抹滑石粉,减少皮肤摩擦,喷涂赛肤润于局部受压处,改善血液循环。做到五勤:a.勤翻身,帮助患者经常改变,每1-2h翻身1次,特别要强调夜间翻身不能超过3h;b.勤擦洗,每天至少1次,特别是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c.勤整理,整理床铺及衣裤,保持平整干燥。d.勤检查,查预防褥疮措施是否到位,及时发现褥疮早期皮肤的表现。e.勤更换被服衣裤等。翻身更换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擦等动作。
2.3保护好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可用软枕、气圈、棉圈使受压部位悬空,也可使用交替充气气垫、水褥、凉液垫、翻身床等。可使用安普贴(预防型)贴于易受压部位,,在受压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由于它具有减缓压力,防止潮湿摩擦对皮肤的刺激,增加了皮肤的耐拉能力,能有效保护局部皮肤,且使用便捷,易于推广。
3褥疮的治疗护理要点
3.1建立褥疮登记本,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床旁认真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是否干燥清洁,受压情况,床铺是否整洁等。
3.2早发现、早治疗,边治疗、边预防,将褥疮治愈在萌芽中。按照褥疮分期及不同的创面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a. 淤血红润期,避免继续受压,保持干燥,,局部喷涂赛肤润, 用手掌轻轻按摩,每日数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或用安普贴(治疗型)贴患处,使其尽快好转,不再发展。b. 炎性浸润期,用碘伏行局部消毒后,用无菌针将水泡内液体抽出,再用安普贴(治疗型)贴患处,每3日换药1次,数日可痊愈。c溃疡期, 是病变明显期,也是治疗的关键期。常规清创,用生理盐水冲洗,待伤口及周边干燥将安普贴贴在伤口上,其大小应超出伤口边缘3-4 cm,用胶贴加强固定;如压疮炎性反应期渗液较多时,清创后用优赛填塞于患处,进行伤口引流,填充不应过紧,外层敷料浸湿后需及时换药。转贴于 待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被清创后,伤口变为红色肉芽生长期时再使用安普贴。伤口渗出液较多时,可每日换药1次,至肉芽组织长出后2~3 日换药1次,伤口渗出减少或无渗出时,可每周换药2次或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当有皮肤坏死黑痂,坏死深达皮下层和肌层,甚至深达骨骼。此期治疗的关键是剪除坏死组织,直到露出正常组织为止。每日换药1次,对腐烂组织可用双氧水、碘伏、5%呋喃西林液等清洗,再用抗生素湿纱布包扎,也可用京万红软膏、百多邦软膏等,如感染严重需静脉用抗生素治疗,待疮面清洁后,有新鲜肉芽时,继续用抗生素湿纱布换药,保持疮面不受压,数周或数月可愈合。
3.3褥疮的发生虽然只表现在局部,但与全身营养有密切的关系, 营养不良是导致褥疮的内因,据个人情况按营养学要求增加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配餐,给予色、香、味具全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外营养,保持正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预防褥疮发生恶化,促进疮面愈合。
3.4心理护理:褥疮是卧床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常因久治不愈出现严重感染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患者,详细做好入院宣教,使其熟悉周围环境, 首先让他们从心理上融入这个集体。给患者同情、关心和鼓励,进行心理疏导,在取得病人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其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
4护理体会
褥疮在长期卧床的病人中,尤其老年患者,褥疮发生率很高,病程长,愈合慢,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们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生命、改善质量,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严格遵守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如: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查房制度、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用我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对患者褥疮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潇,韦春莉.多发大面积褥疮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2,24(4):315
[2]王惠,袁仁霞.褥疮的循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22(4):698-699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69-02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科成功应用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术后防治并发症,疗效满意。[1]
1 颅内动脉瘤的定义
颅内动脉瘤时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2]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是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常导致病人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
2 手术方式
现在的手术方式有三种:开颅处理动脉瘤;经皮穿刺栓塞动脉瘤;颅外结扎动脉,减少动脉瘤的供血。到目前为止,动脉瘤栓塞和开颅夹闭动脉瘤,是对动脉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颅外结扎动脉,减少动脉瘤的供血,是一种间接的手术方式。本文重点介绍经皮穿刺栓塞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3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3.1 术前护理措施:及时掌握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密切观察动脉瘤破裂先兆的症状(眉弓上方疼痛,而且出现放射性耳后疼痛,或者出现枕部头痛和颈项强直,瞳孔扩大和对光反射消失,恶心,呕吐) 和体征。
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3]。
进食进水时,应采取侧卧位,速度要尽量缓慢,防止误吸。
给予患者脱水药,控制输注速度。
预防感冒,剧烈咳嗽者应尽早给予镇咳药进行治疗; 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避免情绪过度的激动,以防导致再出血。
术前作好各项检查,相应手术区域进行备皮。为了避免术中脑血管痉挛,术前给予患者 10 mg 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术侧肢体制动,方便术后尽快适应卧床的需要。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增强信心,给予心理护理,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以取得良好配合,顺利完成手术。[4]
3.2 术中护理:准备无菌手术台,供应各种无菌物品。
患者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补液及术中用药,必要时建立双道静脉通路以备用。
心电监护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无创血压的监测设置为每10min1次。
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有无头痛、瞳孔变化、意识障碍、语言功能、感觉障碍与运动功能障碍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一旦出现意识改变,立即通知手术医生。
肝素的使用,护士应准确记录术中每次应用肝素的时间、剂量,掌握肝素的半衰期,随时计算出患者体内的肝素量。
手术过程中根据血管走向协助医生调整导丝的弯曲度,手术中还要经常冲洗微导管和微导丝,防止血栓的形成。[5]
3.3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清醒后送入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观察意识、瞳孔、言语、肢体运动情况、有无出血倾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血肿、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与肢体血循环并做好记录,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完成卧床患者的常规护理。
(2)留置股动脉鞘的护理:为防止股动脉鞘弯曲、移位或折断,用黏附贴固定,穿刺侧肢体伸直位制动,必要时用约束带或夹板固定[6]。拔管前做好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抢救药品,以防因拔鞘时按压不当或紧张性疼痛引起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7]。拔鞘管后加压包扎24h,穿刺部位压沙袋8h,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观察该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粘膜颜色、湿度和感觉等情况,若出现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局部体温低等现象,多提示包扎过紧或加压过大,应适当放松减压。
4 并发症的护理
4.1 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术后24h要严格卧床休息,术侧肢体要求制动 24 h,不能屈曲。
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
按时运用血管扩张药物及 抗凝剂,并观察患者皮肤及黏膜表面有无出血点。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鼓励患者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排便困难者,及早给予缓泻剂。咳嗽严重者,给予镇咳药或对症治疗。
患者术后有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应尽早给予患者功能锻炼,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7]。
5 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及心理素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各项解释工作,列举身边手术成功的实例,以消除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认真听取病人的陈述,耐心解释,安慰病人,做好心理护理[8,9],说明保持情绪及术后配合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病人术后需长期卧床,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病人往往难以忍受,要关心、体贴病人,并随时按摩受压部位,指导病人正确翻身,交替更换[10]。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效果。
6 小结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患者痛苦小、感染机会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完善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完善术前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各项必要检查,常规及急救物品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者做好用药、输液及监护工作,生命体征监测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18-821
[2] 谢咏梅.颅内动脉瘤47 例嗣手术期的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5)145-146
[3] 王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医学信息,2010,23(10): 3843-3844
[4] 胡燕妮,李乐之.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09,4(5):25
[5] 高秀兰,范渡胜,朱继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46-47
[6] 郑淑梅,郑树香.数字减影介入术后的配合[J].中华新医学,2002,3(100):946~947
[7] 毛茂桂,毛继芳.介入治疗术后留置股动脉鞘护理4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 9~10
[8] 唐惟萍,孙忠玲.颅内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术39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 13(10):70-71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护理措施方法
支气管肺炎是由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支气管黏膜、肺泡和其间质性改变的炎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小儿多见[1]。成人的支气管肺炎多继发于其他重症疾病、长期卧床的老年或衰竭患者。该医院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支气管肺炎患者102例,经治疗和护理后,效果较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2例,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18~71岁,平均44.2±3.1岁。发病诱因受凉41例,劳累42例,饮酒19例。有糖尿病史21例,高血压22例;脑梗塞9例。临床表现,发热57例,胸痛41例,胸闷31例,呼吸困难23例,咳嗽78例,咳白粘痰64例,咳黄痰34例,痰中带血6例。胸膜炎体征41例,胸膜摩擦音14例,湿音34例,干音31例。实验室检查,WBC>10.0×109/L89例,胸片显示,肺门增大11例,双肺片影91例。根据患者病情、痰培养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治疗。住院天数11~31d,平均14.5±3.4d。本组患者治愈81例,好转18例,2例因并发症死亡。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
了解病人病史,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烦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低等休克征象。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氧耗量。被褥要轻暖,穿衣不要过多。保持病房安静,使患者得到充足睡眠。每天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病内温度要保持适宜,一般为18~22°,湿度以55%~60%为宜。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感染。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持营养充足,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呼吸道粘膜湿润,以利于痰液的排出。糖尿病患者要给予糖尿病饮食。脑梗塞患者要勤擦洗,换被褥,以免发生褥疮。
2.2呼吸道护理
帮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勤翻身,并给予拍背、变换,以促进痰液咳出。胸闷、痰液粘稠不宜咳出者,给予祛痰剂及雾化吸入,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2]。对呼吸困难者,帮助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缺氧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紊乱。氧气疗法是针对缺氧的一种治疗手段,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使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得以维持[3]。对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紫绀者,应及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低氧血症,严重呼吸困难者,可短时间给予高流量吸氧;吸氧过程中要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切忌长时间高流量吸氧,以免氧中毒。
2.3发热的护理
支气管肺炎患者常有发热,本组57例,占55.9%,发热时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可给予酒精擦浴、覆冰块等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热药物。烦躁不安者可给予氯丙嗪等镇静剂。
2.4心理护理
因患者多并发其他重症疾病,或者长期卧床,心理压力较大,患者护士要热情、耐心对待病人,听取病人主诉,了解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病人需要。主动介绍有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用自己的言行取得病人信任,多鼓励病人,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用药护理
患者在用药前要进行药敏实验,采集合适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用药前一定要做过敏试验,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过敏反应的征象。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以给医生更换抗菌素提供依据。注意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有无霉菌感染,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患者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要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乳酶生等,防止出现菌群失调现象。
3健康教育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肺炎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及护理要点。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的饮食,保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摄入。向患者家属解释采取正确和经常变换的意义,并教会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嘱患者按时服药,了解所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副作用,防止自行停药或减量。鼓励患者多运动,增强抵抗力。
通过以上护理实例研究看出,作为有效的护理措施与方法,支气管肺炎应在积极控制炎症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改善病人通气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玉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J].现代医院,2006,2(6):54-55.
关键词:骨科:护理查房;整体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99-01
现代的护理人才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好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每个科室都进行护理查房,这样可推进整体护理更好的开展,一切从病人出发的护理查房形式,使护理查房逐渐完善做的更好,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整体素质有重要的影响,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按计划组织护理查房:每周五组织一次科室的护理查房,由护士长主持,每月两个骨科组织一次护理查房,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有意义,疑难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问,根据护理诊断及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听听大家对本病的护理见解,及时修改护理计划,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
1.2 选择护理查房对象:由责任护士主持,选择骨科多发疾病汇报病例,参加的护士都要发言,提出对本病的不同看法,使大家对本种病认识了解的更多。
1.3 每周的学习都存档:科室每周的护理查房内容,都有完整的记录。
2 形式和内容
2.1 整体护理查房:把整体护理贯穿在护理全过程中,包括评估、问题、措施、评价、结果、健康教育进行查房,让护士按照护理程序护理患者,为患者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2.2 有针对性的查房:挑选骨科常见病例,对本病进行全方面的查房,既可复习了基础理论知识,又巩固了专科知识,可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对疾病有所了解。
2.3 有特殊护理病例的查房:有特殊的护理问题时,护士长根据病人当时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要点,参加护理查房的护士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对本病的看法和见解,经过大家的讨论得出最好的护理方法,由护士长总结评价。
如我科年龄大卧床的患者,对其进行护理查房,让护士认识到长期卧床对形成压疮及肺部感染、形成血栓的机会增加,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其中的重要性,配合护士们的工作,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2.4 护理评价:护理查房结束,由护士长进行总结讲评,表扬护理查房中的长处,指出不足之处,以得到更好的改进。
3 讨论
3.1 利于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查房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查房模式,一切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想其所想,为患者解决了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了护士对骨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整体护理起到推动作用。
3.2 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在护理查房中增加了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为患者解决了实际问题,对护士更加信任,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