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管理背景

物流管理背景

时间:2023-08-02 17:16: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管理背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管理背景

第1篇

关键词 医院 物流 药品供应链管理 SPD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1; R9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9-0025-03

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深入展开,药品零差价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行,“医”和“药”的分离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药品在医院的流通将不再产生直接价值,而是逐渐转变为单纯的院内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更加有效地管理医院内药品流通,在保证医院药品供应畅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合理的物流成本就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我国医院药品物流现状

当前国内医院的药品物流,一般分为“药库-药房-科室”三级结构,大部分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由于HIS系统更专注于患者的诊疗环节,专注于医嘱、处方在院内的流转,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管理上一般仅做到账目的记录,对药品物流管理的支持普遍偏弱。且由于医院内流通药品品种众多,管理要求严格,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大部分医院药品物流管理工作,如向供应商或上级药房进行采购申领、入库验收、本部门的库存管理、出库拣货、出库发药、乃至配送搬运工作都由医院的药师、护士承担。使原本应该集中在患者身上的合理用药管理、用药安全管理以及护理工作发生了偏移。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更需要提高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水平,将有限的药师、护士资源从非主业的日常的药品物流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其还给病人,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也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

2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方式探究

在研究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方式的同时,必须看到,医院管理的信息化是医院物流的前提与基础[1]。在国外,除了作为医院信息管理基础的HIS系统之外,一般还拥有一套与之对接的医院物流管理系统。它将医院药品物流放在一个专业的物流平台上运营,通过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流程规范,以及条码识别技术的应用,使物流作业规范简化、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降低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差错。这类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在国外被称作SPD系统,与之配套的管理方式被称作SPD的管理方式。

SPD是英文单词supply(供应)、processing(管理)、distribution(配送)的缩写。它代表了一种以医院药剂管理部门为主导、以物流信息手段为工具,合理使用社会资源,对全院的药品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它将医院的药品物流的管理分成了三大部分:

1) 面向供应商的采购管理(supply)

采购信息的生成不再依靠人工统计计算库存缺口手工生成,而是通过SPD系统分析历史消耗、库存上下限、供应商响应时间等规则进行计算后自动生成。可极大地减少人工经验因素,使采购工作定期化、标准化。

采购信息的传递也不再依靠传统的电话、传真等方式,而是通过统一的SPD供应商采购协同平台进行。在采购订单生成后,会自动传递到医院SPD供应商采购协同平台,并在平台上管理整个采购订单的进度情况。在供应商响应并上传配送单及发票信息时,可生成统一的物流条码。此条码可在作为医院物流信息流转的基础,代表一定批号、效期、数量的药品在院内进行流通。

2) 院内一级物流仓库的仓库管理(processing)

SPD模式下的库存管理流程清晰简单,通过信息条码技术的应用,使得药库内原本只有专业药师才能进行的药品物流管理变成由普通物流人员即可完成。

在验收入库环节,通过扫描物流装箱条码进行验收入库,在扫描的同时直接实现采购信息、配送批号信息、发票金额信息的比对工作。并自动提示药品在药库内的码放位置。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收货效率,降低差错发生。

在日常的库存养护环节,系统会自动将近效期的药品罗列出并提示退货处理操作。在盘点环节中,可设定动态盘点或循环盘点指示,并通过手持终端扫描条码进行库存的盘点。对盘点结果可进行批次、数量的调整,做到账物相符。

3) 面向院内各药房、配置中心、病区、诊室、手术室等消耗部门的消耗配送补充管理(distribution)

院内各部门的药品消耗信息,大部分可以通过HIS系统内的医嘱、处方的信息直接获取,但是对于碘伏、软膏等外用处置性药品、公药以及其他不计入医嘱、处方的药品的消耗,就无法通过HIS系统获取。传统的做法是以领带销。这样就会存在库存管理上的盲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PD模式提出了“定数管理”的概念,通过发行指定药品、部门、数量的定数条码,并由药库主动回收扫描该定数条码来确认相关药品在相关部门的消耗。

药库掌握了全部消耗信息后,院内药品供应链变得更加透明,各部门将不再需要进行定期的申领,由药库主动地在一定周期内,按照各部门的消耗信息进行补充。无需各部门计算库存另行申领。将院内的药品供应模式从传统的“药房申领药库发货”的“拉”式模式转变为“药库把握药房消耗药库主动补充”的“推”式模式。

组织通畅的物流路径是提高内部物流效率的有效保证,在工作中切实体现服务一线的指导思想,做到下发下送,减少院内各部门的本部门库存管理压力,让医务人员回归到临床工作[2],体现院内药品物流服务价值。

3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中社会资源的利用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医院后勤服务公司等社会资源也在逐渐地深入参与到医院药品物流的业务中,并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院药品物流社会化、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也和医院保洁管理、停车管理、物业管理等非主要业务一样,慢慢地开始从医院自管向社会化管理过度。从国外医疗改革和医院物流管理社会化分工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综合国外的情况来看, SPD模式按照管理方、库存地以及结算方式的不同也有多种模式,具体可由如下3个方面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

1) 业务管理:医院自行管理或者委托社会方管理

2) 库存管理地点:院内设置仓库或者社会方的院外仓库、物流中心

3) 管理对象所有权:所有权归医院(医院自行采购药品)或者在使用、消耗之后所有权转移给医院(窗口结算)

中国的医院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不完善之处[3],和已经形成的专业化第三方医院物流管理行业的发达国家相比,需要改善之处还有很多。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模式将是一条必经之路。

4 结语

通过建立统一的供采平台和院内物流信息化系统,打通医院药品供应链,使全供应链的运转实时可视化;通过在供应链最前端开始应用条码、射频识别等识别技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合理的引进第三方社会化资源,采用科学的院内物流运营模式,不断地优化整条医院药品供应链,降低整个链条中的流通成本,贴近医改目标,最终实现医院、供应商以及患者三方的共赢,是新时期医改背景下的医院药品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晶. 医院物流管理领域中的RFID技术应用[J]. 商场现代化, 2008(20): 116-117.

[2] 吕建昆, 戴林亚, 李彬. 现代物流管理在医院的应用[J]. 科学管理, 2008, 29(5): 69-70.

第2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 网络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

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条件和形势之下,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和机遇,那么,企业要采取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呢?物流改造是非常有效的一项途径。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问题,所处的状况也是不同的。,所以,实施物流改造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物流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包括其行业特点、经济实力等。

一、现代物流的优势

(一)物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主体,分别是供应者和需求者,物流的过程就是实现物质资料在这两者之间的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对这一时间差进行相应的改变所创造出的价值,就是时间价值,这是现代物流的第一个作用。通过物流获得时间价值的形式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

1、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物流的时间,所从中获得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比如降低了物流消耗、减少了物流的损失等等。在企业的流动资金的运用中,原材料、制品和制成品占着非常大的比重,所以,进一步加快物料的周转速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缩短资金的周转时间。

2、对时间差进行相应的弥补,从而创造出一定的价值。时间差是在供应者和需求者进行资料传输的过程中出现的。同时,时间差是必定存在的。除此之外,消费者也表现出了带有一定时间间隔的集中性,这也是时间差的体现。

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普遍存在相应的时间差,时间差的存在使得商品自身的最高价值得到相应的体现,实现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商品自己是不能将时间差进行相应的弥补的,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否则,其中很多的问题都得不到相应的解决。物流即是一种主动改变这种时间差的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实现其时间价值。

(二)空间价值的创造也是非常鲜明的一种优势,供应者和需求者所存在的场所一般是不同的,对相应场所的差别进行改造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就是空间价值。

二、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现代物流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物流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传统商务对于电子商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子商务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物流管理技术。电子商务存在很大的优势,是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务之间进行有效信息交换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物流需求,从而降低了物流企业的销售预算。目前,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了市场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化,但是这是非常难以实现的。电子商务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基础,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并且和世界经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电子商务为传统商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相应的人员对其认知越来越深入,总结出了其存在的优势。首先,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多了贸易机会;第二,贸易成本得到了相应的降低;第三,贸易流程有了一定的简化。电子商务改变了相应的商务模式,对于经济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的经济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所有的商务操作手段和物流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电子商务的核心和关键是商务,电子是其重要的手段。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之间的并没有非常鲜明的界限,都是将商务模式作为重要的参照和依据,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理论没有相对明确的定义,所以不能用相应的概念和传统的商务进行相应的划分。电子商务的定义是比较宽泛的,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的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满足了相应的商务需求,其二是发挥了降低商业成本、提高利润等的作用。

三、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在现代物流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对其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正规性越来越强,并且物流的可见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这一点在信息技术的商业化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客户服务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物流管理得到了更大的重视。那么,在此背景之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四、结束语

本文对现代物流的优势、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商务产生了相应的改变,电子商务的模式应运而生,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现代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企业多维度协同分析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04).

第3篇

一、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现在我国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做的都不是很好,融资渠道难,无法得到大多数企业的信服。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中,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与物流效率,让物流企业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使得物流管理系统朝着智能化、快速化、方便化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系统,可以明显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使得商家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商业机会;加强对于物流运输车辆的监控,也可以尽可能地保障货物的运输安全问题;客户通过电脑客户端来查询物流信息也有助于信息的透明化,从而满足客户需求;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可以降低营业成本约15%~30%左右。

因此,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运用,建立起可供供应商与客户相互交流的平台,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有助于现代企业各项业务更加便捷的开展,从而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二、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发展趋势

物流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从客户下单,到生产商进行生产加工,最后借助于一定的运输形式而传输到客户手中的一个过程。在企业中,管理者对于企业中不同部门以及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管理的全过程就称为物流管理,这些管理具体包括对于整个物流运营状况的规划、具体的实施过程、程序控制及后期的状况处理等。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先前物流运输中不同体系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物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更加有效地配合,从而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建立起现代化的物理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对于货物的订购、生产加工、运输等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控。这样也可以对于物流企业运行状况进行优化处理,达到物流企业资金、信息以及物流三者间的统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在计算机发展背景下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

1.企业物流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兴起,这就使得企业物流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由于物流信息越来越要求可以实现标准化与实时化发展,因此就需要对于物流信息进行智能存储,而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之下,各种数据库、条形码、电子订单等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物流信息管理中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企业物流管理朝着网络集成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主流,各大商家对于网络营销也变得更加重视,这就要求物流管理可以实现网络集成化发展。在物流运输中,所谓的网络集成化就是指物流以及各大运输网店之间的网络化搭建,各大企业依据自身不同的业务往来特点以及销售目标,可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网络形式,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加强物流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3.企业物流管理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为了便于管理,要实现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这样也有助于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在物流体系中,从客户下单,到产品的生产加工,最后通过物流运输到达客户手中,在这中间,各个过程分工越明确,就越有利于提高物流体系的社会化程度,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物流运输的整体管理。而从技术方面以及管理层面来讲,实现物流管理的标准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运行标准,才可以保证整个环节的运行顺畅、完整,从而提高物流运输的协调性,最终实现物流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4.企业物流管理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越来越注重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减少人力劳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物流企业中,自动化能够显著降低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以及由于人工操作而出现的失误,同时也能够使得客户对于物流信息的查询变得更加方便省事,有助于实现物流运输信息的透明化。

5.企业物流管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当前的物流管理体系变得越来越高端、智能,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模拟,可以更加真实地预测物流信息,从而为物流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同时随着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也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创新意识,转变陈旧的思维观念,适应由计算机发展所带来的物流管理体系变化。

三、当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中对于物流管理这一块做的还不太好,需要继续加大重视力度。而一个企业要想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体系,首先就需要具备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提高员工的综合水平。然而,现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多数员工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对于物流没有明确的概念意识,很多员工都不熟悉计算机知识,不具备最基础的电脑技能,这样在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2.物流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对于现代物流仍然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物流经营中,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统统都会设置仓库、运输车队等一系列完整的物流设备,而在比较小的物流企业中,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设备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在物流管理上,思想比较落后,管理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无法很好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不能够真正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对于企业运输成本的降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建设所起的作用,在物流管理上,企业领导层仍然愿意采取自营的物流管理方式,缺少与时俱进的精神。

3.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不够合理

在目前的物流企业运营中,多数的企业都不重视对于信息资源的前期规划,同时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这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会造成信息无法及时有效、便捷地传递给客户,使得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输中很难发挥出自身作用,对于现代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现在多数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很多漏洞,管理水平不高,缺少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甚至有些物流企业对于客户订单信息、物流追踪等都做得不是很到位,管理效率低下,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企业的信誉度以及服务水平。

4.物流企业相关设备配套比较落伍

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设备的陈旧落后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物流企业中对于网络设备的运用水平都比较低下,还没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对于计算机的引进与应用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到位。所以,多数物流企业在物流管理上,对于计算机的运用仅限于日常办公方面,而在物流运输、信息资源传递、货物追踪等相关方面比较且缺,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大的决策方面,信息化的运用非常有限。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方面投入的经费也不够充足,严重影响到了现代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进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设备显得非常落伍,在无纸化与机电一体化方面尤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亟需物流企业引起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实现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与自动化,让计算机技术真正在物流管理中起作用。

四、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改进方法

1.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形之下,要想使得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要使得物流信息能够快速便捷的传递给客户;第二、准确性原则,这就要求物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证始终一致,尽量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而出现的错误情况,使得客户能够得到真实可靠的物流信息;第三,灵活性原则,要保证物流信息可以高效灵活地传递给客户。此外还要保证整个物流管理系统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

2.物流企业领导层要转变思维观念

尽管我国的物流管理系统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现在我国多数的物流企业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无法很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物流管理系统相结合。在物流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也仅仅只是注重产品加工生产、财务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管理,而对于企业的运行管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做的很不到位。因此,物流企业管理者需要转变思维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带来的好处。

3.建立起物流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物流运输中,由于会涉及到很多的信息内容,如果单单凭借公司自身的信息来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需要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得不同的物流企业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中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信息共享主要包括信息传输与信息存储。信息传输或者存储过程中都是借助于数据的形式来得以实现的,这些数据资料可以按照标准形式,或者是按照系统固有的形式进行传输。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传输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数据资料之间的通用,便于处理不同的数据,而按照系统固有的形式进行输送可以保证信息资料在传输过程中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论是采取哪种数据输送形式,都要保证物流信息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

4.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实行一体化管理

从产品销售过程来看,生产加工商、企业以及客户之间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于物流信息管理也应该做到协调一致,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实行一体化管理能够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应该实现产品供应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之间的有机统一,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不同的企业都联系起来,实现计划制定与信息共享,从而共同抵御外来的各种风险。在实行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物流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及管理理念,对于可能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能够应对好。

第4篇

物流管理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物流管理包括的内容较多、较复杂,比如物流配送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物流派送管理等,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也要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本文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对策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流管理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信息化不足是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当前很多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并且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很多物流企业在物流市场中丧失了竞争力。在信息化时代,效率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物流过程中的出错率。

一、物流管理信息化现状

物流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对物流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很多物流企业虽然在努力加强对物流管理模式的改进,积极制定物流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物流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但由于当前有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方法比较落后,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不足,因此使得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不够,很多物流管理工作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没有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又不规范,所以使得很多物流管理水平不高,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对于各种物流信息的更新,基本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很多物流企业都对物流运输和派送等过程进行了监控和管理,但是有的比较小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是不够完善,而且对于各种物流信息没有进行及时更新,最终导致很多物流信息丢失,客户在网络上查询不到相应的信息,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为了使得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则应该要对物流企业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进行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理念应该要不断创新,尤其是面对信息化社会而言,这种创新更应该要及时、到位。由于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意识认识不到位,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不足,因此没有注意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的认识,对物流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使得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完成,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一些工作进行处理,从而对物流企业的人员进行调配,使他们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要想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完善,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因此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对企业的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在物流企业的发展革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各种信息基础设备进行购买与配置,为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支持。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要积极加强对整个物流企业的所有物流相关信息的整合和统计,要做到跨部门、跨区域的整合,从而使得物流企业的所有物流管理信息都能得到记录,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物流管理是物流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部分,其包括的内容十分繁复,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管理人员的水平的提升,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管理人员要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对物流管理的各项任务进行落实。比如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借助各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与各个物流网点的联系,要对物流网点反馈回来的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并且要在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网络上对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对于物流企业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布,从而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可以逐渐实现信息化。在工作中对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对技能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培训,比如加强各种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使得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对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物流管理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运输、配送等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新时期,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实现高效的管理,减少人工管理带来的错误和漏洞。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等,使得物流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梅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8)

第5篇

引言: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流管理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信息化不足是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当前很多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并且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很多物流企业在物流市场中丧失了竞争力。在信息化时代,效率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物流过程中的出错率。

一、物流管理信息化现状

物流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对物流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很多物流企业虽然在努力加强对物流管理模式的改进,积极制定物流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物流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但由于当前有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方法比较落后,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不足,因此使得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不够,很多物流管理工作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没有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又不规范,所以使得很多物流管理水平不高,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对于各种物流信息的更新,基本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很多物流企业都对物流运输和派送等过程进行了监控和管理,但是有的比较小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是不够完善,而且对于各种物流信息没有进行及时更新,最终导致很多物流信息丢失,客户在网络上查询不到相应的信息,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为了使得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则应该要对物流企业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进行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理念应该要不断创新,尤其是面对信息化社会而言,这种创新更应该要及时、到位。由于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意识认识不到位,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不足,因此没有注意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的认识,对物流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使得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完成,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一些工作进行处理,从而对物流企业的人员进行调配,使他们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要想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完善,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因此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对企业的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在物流企业的发展革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各种信息基础设备进行购买与配置,为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支持。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要积极加强对整个物流企业的所有物流相关信息的整合和统计,要做到跨部门、跨区域的整合,从而使得物流企业的所有物流管理信息都能得到记录,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物流管理是物流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部分,其包括的内容十分繁复,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管理人员的水平的提升,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管理人员要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对物流管理的各项任务进行落实。比如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借助各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与各个物流网点的联系,要对物流网点反馈冋来的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并且要在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网络上对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对于物流企业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布,从而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可以逐渐实现信息化。在工作中对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对技能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培训,比如加强各种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使得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对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物流管理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运输、配送等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新时期,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实现高效的管理,减少人工管理带来的错误和漏洞。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等,使得物流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

蔡娇梅(东莞联合高级技工学校,523121)

第6篇

关键词:GPS技术;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应用

一、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的实践背景GPS技术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解决陆地、海上以及空中运载工具的定位和导航问题,根据GPS技术不同途径的应用可将其分类为精确型定位服务和标准型定位服务,一般由用户设备、空间的导航卫星以及地面监控站构成。其运用于实践的背景主要是多数物流公司的服务商均分别于全国各大城市,并以线长、点多以及面广的特征存在,同时其稳定性低特征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没有运用GPS技术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容易与物流第一方及第二方产生物件流失以及经济矛盾,从而不利于物流管理企业的发展[1]。因此,GPS技术是在有效维护第一方与第二方物流交易的需要中产生。

二、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实践1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报警设置分析

通常情况下,物流管理企业为了在GPS技术使用基础上确保运输工具的准时,以及对运输货物是否按指定地点到达现状予以自动性判断的效果,物流管理公司开发并启用了GPS技术中的报警功能,且通过预设中的四种文本型报警信息,例如没入网也没数据、已经入网但无数据、未送至指定地点以及已经达到指定送货点来对运输工具承载的货物达到制定“目的地地点”,且所有有关GPS报警的信息内容均在LIS文本中呈现。另外由于GPS技术的操作后台在对承运工具的行驶轨迹予以自动检测时,如果承运的工具保持静止状态大于30min,则GPS的后台则判定该停留点很可能是卸货地点,且该地点须在目的地地点及卸货日期内。如果物流的委托单目的地地点为市、县以及乡镇时,物流的信息系统则自动将目的地地点归结于上级地级市的范围[2]。

2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报警类型分析

从GPS技术中的报警功能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其报警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没入网也没数据的GPS报警占据40%,且主要是由部分的承运船与车未与公司的GPS运营部签订协议及安装GPS定位仪,而其余的报警则是由承运商所录入的车号的不规则造成。

第二,已经入网却没数据的报警达15%,且该种报警类型的报警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与GPS的自身故障两种。

第三,未能到达指定地点的GPS报警达5%。主要是因承运商所录入的卸货日期与实际日期不符,以及GPS的电子地图因区域边界模糊化而产生的报警信息。

第四,空白或未能连接平台的GPS报警达05%。该类报警因素主要是由于电脑在承担数据的转化工作时发生故障,及网络因素使得GPS数据无法与物流管理系统连接所致,且该类GPS报警可予以手工处理解决[3]。

3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思路深化分析

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予以进一步的深化,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在运用GPS技术对运输轨迹进行确定的前提下,对运输的距离予以回归性分析,从而为运输的定价机制提供良好的数据分析依据。

第二,通过将e平台的信息经借口沿用至客户平台,使客户可按照订单号对自己的物品的配送情况予以实时查看,使得物流管理公司能更好地安排物品派送进度,降低了物件的库存。

第三,利用车辆将装载信息与GPS的数据形成有效集成方案,并建立起统一型的调度呼叫平台,并以此降低车辆空驶率和提高车辆的使用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GPS技术在各行各业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GPS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物流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时存在的电子地图的精度问题,使得GPS的报警区域只局限于地级市,因此GPS技术的GPS报警在该方面应予以创新。

参考文献:

刘湘莲.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产业经济,2012,4(17):286―287.

第7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各大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近些年,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本身涉及到的知识面太过广泛,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使得当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则要找出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可以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物流管理方面的重点。

一、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已经有300多所,这是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市场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很大。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却并不是很高。根据现状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企业希望招到能够在短时间内独立工作的实践性人才,而学校在教学中却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部分学校为了节省教学费用,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掌握了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没有竞争力。并且,即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企业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而学生没有实践过,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抽象,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单纯的理论讲解也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本来就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虽然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是单纯掌握理论是没有用的。而且,物流管理的学习难度较大,里面涉及到了法律、经济、统计、管理、数学计算等多方面的学科,其综合性也很强。当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除了课堂理论内容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增加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的难度,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1.改革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变理论教学为“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改革当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变为“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学校要尽可能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企业联系,实现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当然,这里所说的实践不同于学生暑期实习,而是指针对专门知识点进行的实践。例如,学生在学完一个模块后,学校便安排学生进行一周或两周的实践,合作企业负责提供实践机会,学校的教学安排要与企业的物流管理实践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这种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增进他们对物流管理实践方面的了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他们在实践中,能够了解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使得学习不再抽象,将抽象化的理论变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方案。要实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教授课程,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方案。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下高校教学的研究重点。所谓人才,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进行市场前景分析,招生时根据需求决定招生数量,而教师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

3.创新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还需要创新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物流管理专业真正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物流管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尽量举出一些实例,例如学生比较关注的新闻中报道的企业,将这些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企业中物流管理的操作模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物流管理方面比较成功的企业进行参观,如淘宝、京东等,从而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当下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要变理论教学为“校企合作”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创新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作者:郝会霞 任晔 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茶叶;信息化;物流管理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电子商务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子商务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一种主要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商务性活动,与物流管理之间是具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讲,物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保障作用,然而,在电子商务发展之下对物流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因此,从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的影响入手,从茶叶的物流管理这一小方面来看大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的影响探讨

电子商务主要是由四部分构成,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茶叶是一种需要轻拿轻放、保质保鲜的轻工产品,所以,对茶叶的运输要求比较高,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多个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对茶叶物流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对物流管理起促进作用的影响也有对物流管理抑制的影响,为此,这一章节就主要针对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2.1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的发展发挥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依托电子商务发展的便利条件,茶叶企业的采购环节将变得更加顺畅而简单,能够在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从而实现收益增加这一目标,与此同时,让配送环节成为信息流、商流以及物流的汇集中心,从根本上保证物流、商流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二,在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下,茶叶企业的运输环节将得到不少的改变,首先能够达到运输集中的效果,其次是进行多式联运大发展,以此来提高交易效率,简化交易过程,从而促进各个方面得到良好发展。第三,在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下,茶叶的物流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时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能够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提高茶叶的品质,从而提升茶叶的价值,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促进茶叶物流管理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2.2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的发挥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的产生的消极影响,促使茶叶物流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而这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茶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新鲜度要求很高,因此,茶叶在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以及工具要经过特殊的处理,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缺乏专用的运输工具,无法对茶叶的运输进行有效的保护,很容易导致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价值下降的现象。第二,传统的物流配送是以人和交通运输为主,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茶叶的价值是由茶叶的品质决定的,传统的物流管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呈现出一系列弊端,比如说运输和存储技术落后、信息化和网络化基础薄弱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物流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有可能降低茶叶的品质,影响经济效益。第三,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物流管理存在着工作人员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职业态度欠佳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物流管理在人员方面还存在着流动性强这一现象,影响了物流管理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3.正确对待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产生影响的措施研究

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茶叶的物流管理而言,不仅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也正在面临不少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并且克服挑战,是茶叶物流管理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这一章节就主要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以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效促进茶叶物流管理得到良好发展。

3.1加强茶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

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之下,茶叶物流管理要想获得长远性的发展,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加强茶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从而促进目标得以有效实现。首先,加强茶叶物流基础的设施建设,可以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要及时淘汰掉不符合应用标准的运货设备,加大对茶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例如,增加运货车辆的冷藏功能或者是制造专门用来运输茶叶的运货设备,确保运输过程中茶叶没有因运货设备的低质量使其价值受到影响而降低;另一方面,还需要在茶叶运输过程中使用保险技术以及特殊包装技术,在此基础上确保茶叶运输得到良好发展。其次,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消费者的消费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产业的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为了应对这一方面的改变,在物流活动开展中,保持信息的畅通,并且及时和快速的反馈、传递处理信息是关键,因此,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对供应链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推动茶叶物流管理得到更好的开展。

3.2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合理的网络配送体系

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之下,茶叶物流管理要想获得长远性的发展,所能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合理的网络配送体系,从而促进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物流配送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茶叶的销售好坏,由此可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的措施之一便是提升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即从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存储等多个方面着手,物流配送的过程也是信息的反馈过程,通过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等措施,以此来促进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交易活动已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交易活动而产生的物品还是要受到交通因素的影响,同时很多时候交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是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不仅是对于产品本身还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因此,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网络配送体系,尽可能多地覆盖客户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茶叶的运输,而且对推动各个方面得到良好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3.3引入优秀的茶叶物流人才,建立物流网络的电子商务系统

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之下,茶叶物流管理要想获得长远性的发展,所能采取的第三个措施就是引入优秀的茶叶物流人才,建立物流网络的电子商务系统,从而促进目标得以有效实现。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管理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而在我国各大高校中专门设置了物流管理这一专业,以此来培养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茶叶物流管理要拓宽对外的人才招聘渠道,提高人才准入标准,在招聘环节能够积极的引入高层次的物流人才,与此同时,针对已经从事于茶叶物流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仍要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比如说,经常就茶叶储运等专业知识开展培训等,同时,定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去培养员工的基本素质,从而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下的茶叶物流管理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还需要完善电子商务系统,让所有与茶叶运输相关的操作事宜,都能够依托该系统自动完成,例如,信息、接受访问、完成电子商务活动等一系列,充分发挥出物流网络的电子商务系统积极影响。

4.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随之变得更加便捷,社会各个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其中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之间是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随着电子商务得到发展,对物流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中间不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从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的影响入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正确对待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物流管理的产生影响的措施,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改进茶叶物流管理,乃至整个物流管理网络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促进物流管理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臣,耿潇潇.基于茶叶绿色供应链下构建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J].福建茶叶,2017,39(04):14-15.

第9篇

[关键词]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66-03

1 引 言

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5年设立。尽管是地方院校一个年轻专业,但通过精心建设,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已蓄积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拥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8名,博士6名,师资整体实力已处于同类高校前列;主持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软科学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并主持了十多项横向合作课题;主编出版了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基本涵盖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良好的市场反应;主持教育部教育规划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物流管理导论》课程已建设成为安庆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参赛学生作品荣获“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这也是历届安徽省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众多学生作品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专家充分肯定了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获批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我校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在专业特色定位、建设思路和建设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2 精准定位专业特色

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建设比较成功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定位。精准定位专业特色一般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差异性。差异性就是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有不相同的地方。这种不相同可以是知识基础的不相同、能力要求的不相同、市场面向的不相同、培养目标的不相同,等等。只有具有不相同,才能说有“特”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二是价值性。价值性是指“特”的价值性,是指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差异化的地方是一种新的价值增长源泉,带来的或者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或者是人才培养成本的降低,是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的。特色专业建设不是“为特而特”,特色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需要所为。三是可行性。学校或者学校所在的地方具有或者有能力提供建设这种特色专业的相应资源,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撑,特色建设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只能是空中楼阁。

基于对特色专业建设有关影响定位问题的全面考量,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定位于:着力培养具有较高就业能力和较强创业能力,在地方物流、商贸等相关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式就业和创业人才(以下简称“两栖型”人才)。这种专业特色定位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能力为本。物流管理人才市场存在背反现象: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供给急剧膨胀,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已有410所大学、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接受物流教育的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岗位很难招聘到符合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市场存在供求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才供求发生结构性偏差,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主要是理论知识型,而不是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型。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有必要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第二,坚持“两手抓”。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重视就业型人才培养,而且要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因为: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的讲话中要求高校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既是高校社会责任,也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是一项提高物流产业企业家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和振兴物流产业的客观需要;此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无论是从教学资源保障来说还是从创业壁垒跨越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

第三,坚持服务地方。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发展中如果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果不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可能失去存在的社会土壤,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安庆市把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以及安徽物流产业发展的整体落后,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潜在庞大的地方人才市场需求,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坚持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可以说是一项具有广阔前途的事业。

3 科学谋划建设思路

围绕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要求,我校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基本建设思路:学科交叉融合,专业通识并重,强化实践实训,深化校地合作。

3.1 学科交叉融合

物流管理具有交叉学科性质,做好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知识。而培养富有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物流管理“两栖型”专业人才,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社会学和创业学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我校把这种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要求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和人才培养实践中。

3.2 专业通识并重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个性化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到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要同步发展,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要重视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道德和创业道德。

3.3 强化实践实训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绝对不能忽视知识传授。但能力又不等同于知识,它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一种心理特征。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实训,完成一定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不是纸上谈兵。坚持能力为本,要求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践实训。

3.4 深化校地合作

要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要让学生接近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践,要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地方社会的合作,不断丰富、拓展合作形式。在专业建设各个方面引入企业资源、地方资源,构筑学生和教师进企业、进社区和企业家、管理专家进课堂的宽广渠道。

4 系统部署建设举措

4.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模块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就业型”向“两栖型”转变,我校重视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在理论研究、市场调查、校企互动、精心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培养“两栖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市场化。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一是合理设置专业方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专业方向进行了细分,重点开设商贸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和制造物流管理三个专业方向,为之配置可选修的课程模块,形成更精准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二是改变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结构。将《创业导论》、《商业计划书写作》等创业基础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程中,同时将物流管理专业部分非核心必修课调整到专业选修课当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创业管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三是增加物流管理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在选修课程中增加创业知识拓展课程和物流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模块,如《风险投资管理》、《物流行业创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物流管理综合实验》等;四是本着理论管用够用的原则,减少专业课程中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课程中实验与实训课时,特别是增加就业模拟和创业模拟实战课时,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和素质;五是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就业和创业实践实习的长效机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实习时间原则上要求不少于半年。

4.2 聚集力量,加强能力培养导向的教材与课程建设

一是认真修订由我校主编的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广泛吸收物流管理专家和物流行业企业家的意见,增加有助于“两栖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二是致力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国际商务谈判与实务》等学校能力型课程创建为学校精品能力型课程,致力将《物流管理导论》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三是积极邀请物流行业知名管理专家、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根据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动态修订。

4.3 内培外聘,建设高素质的知识与能力合一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两栖型”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内部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积极派遣教师到高校、科研机构、物流企业接受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教育;鼓励教师走向物流行业第一线,到企业挂职,做科技特派员,到企业或工程单位参加实践训练;鼓励教师结合物流行业管理和发展实践问题做科研,把论文写在解决物流企业实际问题上。另一手抓“外才内引”。引进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知识,又具有丰富的物流企业管理和创业实践的专家和企业家来校承担教学任务;注重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聘任少量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改善队伍结构,增强活力;聘请一些具有饱满创业精神、扎实创业知识、过硬创业能力、良好创业道德、对物流行业创业问题有着深度思考的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育导师,常态化邀请他们来校开展创业教育和辅导。

4.4 瞄准“两栖型”人才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积极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尝试建立导师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学生个性思考的机制,使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战略性、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际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4.5 抓好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我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认证考试培训基地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师资格或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考试,争取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成为双证型(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学生。二是建设好挂靠我院的“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物流协会”和“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中的作用,将目前每年举办一次的“创业设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打造成学生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同时,每月定期举办“就业创业大讲堂”,邀请企业家做创业就业讲座。三是积极开展创业精神培育活动。例如:通过开展活动,积极宣传创业光荣的价值理念,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氛围;通过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拼搏精神;通过开展生存训练模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组织学生深入物流经营管理第一线参观、调查、实践,让学生接触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际。

4.6 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学生真实创业

一是建设一支创业辅导导师队伍。导师队伍由地方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方面富有造诣的在校教师组成,为学生真实创业提供辅导。二是创建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训基地现场观察、体会、参与物流企业创业流程与创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创业,协助拟创业学生选定创业项目,指导学生编制创业计划,促成创业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学生从中体会创业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创业意识。四是开展创业咨询活动。由教师和外聘的咨询专家共同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30):19-20.

第10篇

1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物流全球化

1.1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自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宏观社会背景下,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虽晚,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办并运行起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便是其中的代表。与物流相伴而生的物流经济也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组成部分。数字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社会物流总额为39.4万亿元,同时国内物流增加值为8459亿元,占当年GDP的6%。到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为89.9万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比重的6.6%。2010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指出,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可达7%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8%上下。由此可见,物流业现在正在快速兴起,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政策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和指导,物流行业将会有更加明朗的发展前景,而且会成为我国新型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物流全球化

物流全球化是以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为运作基础,以为全球消费者以及跨国界贸易提供的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为工作核心,以实现商品和服务全球流动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的新型物流趋势。简要来说,物流全球化就是组织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的合理流动。

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扩大化使得物流全球化开始成为全球物流行业的大势所趋。各国政府、跨国企业和物流公司已越来越注意到国际物流的重要性,纷纷进行对国际物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以我国为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我国国际物流的核心聚散地,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在我国东部沿海乃至整个货运运输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商务英语与物流管理

全球化趋势使得英语正在成为世界交流中的主要语言工具。商务英语便是为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行为提供语言媒介的一种工具。物流全球化的发展同样需要商务英语。而且商务英语的应用与发展无疑会是推动物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完善物流管理体系的重要工具。

从广义上来说,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是指应用到经济、贸易、营销、管理、信息、法律、金融、财会等等商务领域中的专业英语。当代商务英语的实质是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和语言三方的综合运用。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商务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融入国际经济生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商务英语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有了更大的扩展。商务英语有着很强的专业化、口语化、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实用性正是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比如说它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物流的全球化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我国物流全球化的发展现状,物流管理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国际物流管理纳入到我国物流管理体系并大力倡导和发展。在这点上,商务英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商务英语在物流管理上的具体应用便是物流英语。目前,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物流业步伐的加快,我国也开始加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在大学教学阶段开设物流管理便是其中重要的措施。而物流英语便是学习物流管理必须学习的课程。目前,中国物流管理教学更加注重对物流英语的教授力度,以为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我国物流管理服务。

3商务英语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与商务英语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商务英语对全球化条件下的物流管理的有着巨大的作用。具体而

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商务英语对物流管理提供了一种语言媒介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经济全球化使得英语已有越来越成为世界语言的趋势。而且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英语已成为主流英语媒介。对物流管理来说,商务英语对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了英语这一语言媒介。再涉及全球物流上,商务英语便成了交易和管理的通行证。而且,物流行业本来就是商务英语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其具体表现是物流英语。

物流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又推进了物流经济的发展和物流管理的完善。目前在全国物流发展上,物流英语在中国物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以及国际物流行业交流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物流市场上,物流英语人才的缺口仍然大,因此,政府和物流业还要加大对物流英语教学及人才培养的力度,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的全球化。

3.2商务英语在物流经济发展和物流管理的广泛应用

商务英语在物流经济发展和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便是商务英语的作用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使得商务活动区域的扩展日趋国际化,英语也被广泛应用在物流活动中的各个领域,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到日常沟通、单据书写、包装标识、信息传递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使用英语。跨国公司的商流活动尤其如此,跨国公司的商务活动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物流服务尤其是国际物流服务的要求更高。这就对物流业务人员的英语综合能力也就是物流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人员要能够用英语熟练地和客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准确的沟通交流,还要具有很高的商务英语水平,比如物流专业英语术语的应用及用英语处理相关物流事务的能力,比如草拟和设计英文的能力,处理国际物流交易纠纷等。

我国的物流经济与世界唇齿相依,要想在全球发展物流经济自然离不开商务英语。凭借商务英语可以“纵横天下”的优势,锐不可当的气势,人才辈出的态势,一定会推动物流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物流管理的优化。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便是进一步发挥物流英语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积极引导其发挥实际作用。

3.3商务英语推动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

物流管理包括物流选择、信息搜集、物流系统化管理等方面,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来推动物流经济的增长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的物流经济发展结构。而商务英语作为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更能推动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

以经济全球化下常见的贸易壁垒问题为例,在国际供应链上通过运用商务英语媒介来加强具体国际物流事务中的沟通,从源头上来解决问题,减弱国际供应链壁垒,从而一步步打破相关贸易壁垒。增强供应链正是增强国际供应链系统中国现代物流经济增长的主要实现形式。近年来,随着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提高,一些跨国公司纷纷把目光投放到中国市场上上,开始把中国作为主要的原料采购地,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同时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并且把中国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打破了传统世界经济发展中把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体系的局面。例如,通用电气、惠普、摩托罗拉、戴尔、IBM、柯达、沃尔玛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同时,跨国公司也纷纷加大对华投资,把经济投资与中国的供应链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而在全球供应链的体系中,生产资料的获得,产品生产的组织、销售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得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而要想达到并促进这种局面的出现,商务英语就在这种情势下就得大显身手。利用商务英语这个媒介来打开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大门,能寻求资源利用率和利润的最大化,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商务英语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样的,在物流管理的其他环节,商务英语都发挥了极大地作用,辅助物流管理实现其最终目标。

3.4商务英语增强了中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11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教材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16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14- 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物流人才需求的剧增,也促进了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发展和需求。据统计,2000-2015年16年间①,全国出版的物流类教材有3 415本,其中本科类教材494本,物流类教材市场繁荣和丰富可见一斑。但教材建设的滞后性与不适应对于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阻碍日益凸显。

1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问题

1.1 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教材种类多,但均未形成体系

课题组将物流管理教材上明确标有“应用型”、“应用型本科”、“应用型规划”等字样的教材归为可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并按此标准对各出版社的教材系列进行统计。目前,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出版社及系列有: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应用型教材系列等近10个出版社的14个教材系列之多。

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主要涉及的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和部分基础课,如物流管理基础、配送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课程,而专业方向课和专业实训实践课程教材建设基本是空白。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更谈不上教材体系。

1.2 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的教材少

课题组按以上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归属划分方法对2000-2015年的16年间的494本物流管理本科教材进行分类,统计出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有60本。从教材出版的年份上来看,2012年出版的教材最多;从出版社发行的教材数量来看,以北京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数量最多。相比较而言,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还非常少。

1.3 教材结构不够合理

教材结构的不合理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中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比例不合理。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在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全面性,忽视了教材使用对象的特点,理论知识占大量的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比例上严重失调。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应用型”和“实践性”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简单的案例、习题、企业情况的描述、物流相关新闻或事件等,这些内容从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匹配和相互论证上来看是弱关联的,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1.4 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一方面表现在理论知识滞后于形势和技术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物流领域和物流管理工作中,一些物流新概念、新内涵、新外延、新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等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应出来,造成教材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表现在辅助理论知识的数据和案例方面。在很多教材中出现过时的数据和案例,在当今的经济环境、商业环境,技术环境、消费环境、运作模式等变化快、差异大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和工作实践脱节。

2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准确把握

目前,很多学者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认识和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吕玉兰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其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同时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②。夏|、赵伟则认为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③。

以上学者更多强调的是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定位在应用性、创新性、实践性,但对于其真正内涵和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在教材内容的匹配上如何落实不够清晰,不具体,也没有共识。

2.2 教材编写者的背景及思维和认识上的局限

一方面编写者的学习背景对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的认识上的局限性。目前教材编写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有意无意的注重教材的学术价值和过分强调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这种思维局限影响或弱化了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内容体系。第二方面,很多教材编写者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参与物流管理实践活动较少,在编写教材上会受到对实践内容的素材不丰富、对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内涵深度理解不够、对实践内容的关键考核点、重点难点的认识不到位等思局限影响了应用型本科教材的适用性。

2.3 教材编写团队结构单一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材主要是由高校物流教师编写完成。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故在教材的编写时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深入的、强关联性的相互印证,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性延伸;即使有所谓的习题、案例做实践内容,也无法真正达到对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团队的单一性是造成教材质量低、教材的适用性不高、实践性不够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缺乏应用型本科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及示范性教材的导向

教育部高教司针对普通本科院校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示范性教材,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做示范和引导。这些教材的评比和考核均有一套科学的、全方位考核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引导和规范了教材建设。但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做指导,也没有示范性教材系列做引领。

3 完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应用型本科教材质量评价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材质量评价体系是将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内涵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考核点,多维度的、客观的评价教材是否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引导教材编写者更透彻理解、更准确、更清晰把握应用性、创新性、实践性努力的方向。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适应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对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应用型本科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2 建设示范性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系列

近几年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均进行的如火如荼,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载体的应用型本科教材一直是其中的短板,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障碍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材选用上也处于两难境地:选择普通本科教材和高职高专教材都两头够不着,都不太适合;若选择应用型本科教材,一是可供选择的教材少,二是这些所谓的“应用型”教材很多都是噱头,在内容上无实质性改观。在这样一个混沌和过渡时期,为了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集国家的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符合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示范性教材,在教材建设上做一些试探性、创新性的引领,在提高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质量做引导,以促进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3.3 教材编写团队力求多元化,多方面互补以弱化思维局限性

多元化的教材编写队伍可以多方面互补弱化思维局限性。多元化教材编写团队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一是来源的多元化。编写人员可以来自多所高校、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中从事物流工作的管理者、物流分领域的科学研究所、行业协会等,从而在资源、研究视角、撰写时间上进行互补。二是业务能力的多元化。将专家型、学术型、写作型的教师和人员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在教学经验、教材编写经验、学术水平和写作技巧等能力上进行互补。

3.4 激励教师编写物流类专业方向课教材,完善教材体系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比较固定、需求量大,故此类教材相对丰富和成熟,但针对各高校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方向课教材、专业实训实践课教材,由于知识体系差异较大,面对学生主体窄,故目前市场上此类教材基本是空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设置激励机制,在考核上把这类教材的编写纳入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准的一个观测点,鼓励教师将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训实践课授的思考、成果撰写为教材,从而完善教材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精益物流;精益管理体系;方法应用

精益物流是以精益生产相关理念为基础,提出的一种物流管理思想。精益物流的管理核心在于消除物流过程中的一切浪费,精益物流管理方法就是为实现这一管理目标,而发展、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办法。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分析,精益物流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物流效率,进而提高顾客物流满意度和企业物流综合效益。近几年,我国烟草物流发展迅速,但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限制着我国烟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即从精益物流基本概念入手,就其在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精益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精益物流管理基本概念概述

精益物流是在精益生产理念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物流管理思想,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其核心理念在于消除物流过程中的所有浪费,进而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提高物流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从物流管理实践应用的角度分析,精益物流管理通常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精准性特征。精益物流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完成一定数量、种类的物流服务,且物流方案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故而具有较为突出的精准性特征,可较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二是顾客需求拉动特征。迈克尔顿曾指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活动,其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价值链”。对于烟草商业企业而言,顾客就是这一价值链的源头,是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基本动力;三是低成本、高质量特征。精益物流管理实施过程中,通过电子化的信息管理,可实现内、外资源的科学分配和综合利用,从而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保障物流质量,为客户提供高效、快速、精准的物流服务;四是信息集成特征。信息化管理和集成管理是精益物流管理实施的重要基础,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物流中心可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物流信息处理,从而完成对物流调度的科学优化,最终实现对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

二、烟草企业精益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

1.明确企业精益物流管理根本目标

就烟草商业企业来说,其构建精益物流管理体系,实施内部精益物流的根本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通过精益物流管理的实施,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第二,减少企业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物流经济效益;第三,通过科学的物流调度调整,提高为企业生产效率。

2.企业精益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

市场经济背景下,“降本增效”是烟草企业实施精益物流管理的根本目标。因此,企业所有物流管理工作均应严格遵照“精益思维”相关要求进行,其核心就是消除物流过程中所有的浪费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创收的同时,保障物流质量。

3.烟草企业精益物流管理模型的构建分析

为确保精益物流管理相关要求和工作的有效落实,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精益管理认识和管理水平,烟草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管理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精益物流管理体系模型,作为精益管理实施的指导和参考。通常来说,烟草企业精益管理模型包含三个维度。战略目标层为第一维度,在精益管理实施过程中,需坚持“打造全员、全岗位、全流程”的根本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员工的传统思维,提高员工对于精益物流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员工的管理主动性和精益管理能力,确保精益管理要求的有效落实,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物流运行综合效益;战斗执行层为第二维度,该层主要以烟草企业日常的业务流程为基础开展工作,重点突出了计划、检查、执行和纠正在内的闭环管理思维。战斗执行层相关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贯穿降本增效、循环改进的基本要求,以客户需求为基本拉动条件,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战术支撑层为第三维度。对于精益物流的实施而言,理念和方法是精益管理的先导和手段,信息则是精益物流的基础。烟草企业想要实现系统、全面的精益物流管理,就必须加强信息化物流管理建设的投入,构建仓储、分拣、配送、物流、以及绩效考核在内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科学、针对性地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节,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而促进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烟草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的标准化建设,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规范,明确精益物流管理的基本要求,并通过完善企业物流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等措施,保障精益管理要求和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进而规范企业的物流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物流运行质量的持续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烟草商业企业应全面提高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通过精益管理理念的引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物流过程中的浪费环节,进而增加企业的物流运行综合效益,促进企业进一步的良性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烟草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明确精益物流管理目标和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精益物流管理基本模型,以确保精益物流管理相关要求和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马淳.烟草商业企业精益物流管理方法应用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9):40-41.

[2]谌晨.精益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4):63-64.

[3]吴珊.浙江烟草商业企业现代物流精益管理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