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7:1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地图教学
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工具,是最能直观表达地理知识的教学媒体,也是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常用手段。它能直观地传递地理的空间信息,能形象地表达地理知识,能具体阐述地理知识中抽象的概念,能系统概括杂乱无章的地理知识点[1]。将教材和地图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既能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如何利用地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高中地理老师除了需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之外,还需具有灵活运用地图教学的能力,通过地图传授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地图对于教学来说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确定位置,地图上能够直观表示某个事物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能够明晰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第二,确定地貌,地图上能够直观表现出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学生可通过这些外部特征推导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研究地理事物的自然规律;第三,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地图上有众多山川河流、各式各样的地貌、洋流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本文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介绍如何运用地图教学:
一、提高识图能力
当前,地图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并且部分老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中,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教学问题便是学生识图能力差甚至不会看地图,直接导致地图教学方法无法推行。看懂地图是地图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既要求老师传授学生一定的读图技巧及看图方法,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一定地图知识,了解地图的基础概念及基本要素。地图中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图幅、国界线、文字等,这些是了解地图的开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些不同地图了解国家名称及方位,如美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还可以了解地理知识及地貌等,如等高线、降雨量、喀斯特地貌等。
二、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册的读图能力
地理图册也是地图的一种,相对于地球仪等简单地图工具来说更具有使用性。高中地理不仅学习地形特征,还涉及降雨量、洋流、种群分布等各式各样的地理知识,仅是地球仪等简单反映地形的地图无法满足高中地理教学需求,而地理图册则是根据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描绘出的具有图形特征的知识图册,它与普通地图相辅相成,具有相似的图形特征,但包含不同的知识内容[2]。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学生一面临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求助于地球仪,但是地球仪只是宏观表述地理位置和特征,并不能反映具体地理知识内容。因此,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申明地理图册的重要作用,并教授具体读图方法及学习法则,如洋流的判断、气候的辨别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系统化
地图涵盖了各种地理知识,并且将地理知识整合成体系,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图体系将地理知识系统整理,并围绕地图将地理知识系统讲授给学生。首先,老师将所需讲解的地理知识分类,简单易懂的归为一类,抽象难懂的归为一类,简单易懂的一类可以直接讲授,抽象难懂的则需要将知识体现在地图上,通过地图进行讲解。例如:高中地理中有个工业区的知识点,主要是讲解全国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代表城市、行业分布等。如果单纯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述,知识点显的杂乱无章,学生很难形成有效记忆,如果利用中国地图,将各个工业区标到地图中,并配有工业种类插图,学生就很容易记忆和理解工业区的分布位置和工业特点,甚至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推断出工业区的优劣势[3]。当然,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运用地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基本特征判断是否适合地图教学。地图教学的目的在于直观、系统地阐述地理知识,发现内在规律,是否看重地图教学的评判标准便是地图能否让地理知识简化、形象化。总之,地图教学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地图及地理图册能力,又需要将知识点和地图有效融合,以便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作者:周杰 单位:安徽省六安中学
参考文献:
[1]殷勤.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与多媒体直观手段的运用探究[J].快乐阅读,2013(36).
摘要: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问题更为复杂,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模糊和混淆,因此将地理比较法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比较法
地理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完整的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扩充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视野,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实用知识,加深学生对于自身所处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
和初中地理课程相比较而言,高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更为复杂,学习任务也更为繁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以及地理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在向高中学生进行地理课程的讲解和分析时,一方面担负着答疑解惑,灌输知识的重要教学责任,另一方面还要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和水平。针对这种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应该从自身做起,革新自身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设置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地理教学目标,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用意识,纳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范畴之内;另一方面还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分析和灌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质量和效率。
而地理比较法作为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简洁明了、科学性强的教学优势,对于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不断对地理比较教学法进行反思和革新,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阶段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更好发挥地理比较教学法的教学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以高中地理教材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读和整合,找出地理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比较、具有比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筛选,并且根据比较点的不同,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和纽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地理比较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以一种更加广阔的眼光和心态、以一种类比的方法来面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分析,而不是以传统的、狭隘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维,对单一的学科知识进行枯燥的分析和挖掘。
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和影响,在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时,习惯于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看作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在教学方法上也往往采取教师逐个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单纯记忆和消化,这种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割裂了地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同时还会使学生由于积累了太多的独立知识点,而造成记忆模糊甚至是知识点理解混淆的学习状况,降低了课程教学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比较法所具有的重要教学意义,在向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研读和整合。通过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可以发现,在地理教材中的每一节、每一章基本上都可以用地理比较法进行课程教学,因此教师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真正认识到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桎梏,对地理比较教学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且将不同的地理学科知识点,以地理比较法进行沟通和串联,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地理比较学习要求,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和研究,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提升高中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课程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已经习惯于占据课程教学的中心和权威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教学心态,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
而对于地理比较学习法而言,它虽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并且引导和驱动学生去进行比较和思考,但是它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自主对各种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和挖掘,从而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时,应该及时扭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比较方法和比较习惯,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比较方法和比较思路,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在提升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技能,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内容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比较学习时,还应该注重将地理比较法和其他的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够相互补充、互通有无。例如可以将地理比较法和地理归纳法以及地理演绎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两种教学方法的引导和配合之下,更加有效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路,使学生能够根据知识点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灵活的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修养。
地理比较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地理知识点的分析和整合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深自身对地理教材的认知和掌握,鼓励学生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有效的改善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比较法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比较法,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的认识以及把握,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概述
由于高中地理课程强调要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学生在梳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地理比较法的运用。地理比较法,即通过观察,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它是认识地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运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异,实现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即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在课堂教学中,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新旧知识中的同类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同以及差异。例如:在讲到热带的气候时,可以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由于各个地带的降水不同,所以气候类型差异显著。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所以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到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当受赤道低压影响时,是湿季,受信风影响时为旱季,农业活动主要是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在运用比较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这四种不同的热带气候,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
2.自我比较法
自我比较法,即对同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自我分析比较,能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例如:在学习我国雨带的变化时,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在我国春末,雨带主要集中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会出现春旱,东北出现春汛;夏初,雨带逐渐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常出现反气旋气候;9月,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学生运用自我比较法,可以发现我国雨带变化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
3.专题比较法
专题比较法分析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者社会经济条件,通过这种比较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了解,从而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共同性以及差异性。例如:在讲述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侵蚀以及风力沉积时,虽然这四者都是外力作用,但具体说来各自形成的地貌又不同。教师在讲述时,通过引导学生将这四种外力作用的形成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综合比较法
综合分析法,即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种教学方法一般用在学习的巩固阶段,有利于使学生对整个地理要素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述气象灾害时,可以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它们之间的形成条件、危害以及防御措施,能够使学生对整个气象灾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高中地理比较法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对比与分析。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及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对对所学知识结构进行及时梳理。二是注重掌握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比较法的运用情况,从而使比较教学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地理课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三是注意综合性。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和区域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比较结果的有效性。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的特点,正确运用地理比较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波.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比较法应用分析[J].科学导报,2013,(06).
[2]庞海珠.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4).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分析
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由于地理比较法的运用范围比较广泛,且适用性也相对较强,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比较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地理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的原因
(一)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其中的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将地理比较法运用其中,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前景。不论是对于数字比较法来说,还是对特征比较来说,都为地理比较法提供了基础。如,学生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地理比较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通过对比地球与其他星球之间的不同来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球的特点。而在学生学习“陆地与海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陆地气候、环境特征以及海洋气候等方面进行对比,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气候上的相关知识。由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因此,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二)应用的类型相对较多
对于比例比较法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数字与特点就可以进行比较的,而是拥有十分丰富的类型。且在地理比较法中,主要可以分为纵比法、借比法以及中心内容比较法等。在开展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也就可以实现高效的教学。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类比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率也达到50%左右。其次,就是纵比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比较方法,以此来将重点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记忆。
(三)在理性地理知识中的运用
在高中分科教学中一直将地理划分到了文科类的科目中,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地理中存在着许多理科的内容,如地理数据等方面。而对于一些擅长学习文科性知识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这方面内容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将地理比较法融入地理教学中,则可以带领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通过地理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理顺逻辑思维,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的实际应用
(一)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对于地理比较法来说,最直接高效的应用方式就是进行数据比较法,尤其是涉及数据与计算等方面的内容时,数据比较法有着极大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经纬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挑选出一些重点的地理位置,并将其经纬度进行比对,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与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已知的数据进行对比,并找出大致的范围,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实现特征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涉及一些需要进行背诵的知识,且在这些知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地理特征,但是学生想要完全记忆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入地理比较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在学习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征时,由于内容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记忆。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不同气候带中的同一属性类型的内容罗列出来进行整理,同时针对其特征进行对比记忆,帮助学生找出原因,从而实现精准的记忆。
(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找出要点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地理比较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综合好地理教材,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好地理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
将探究式教学方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地理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极大的优化,从而促进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笔者就对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做具体的阐述与说明。
一、进行科学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活跃学生学习思维
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硬性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应用,这就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发现和界定问题的能力。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句话告诉我们,学和思都是重要的,而问题是学与思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情境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解决和提出问题的探索过程。
例如,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一节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环节,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你认为水北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下面几级不同的服务时会选择哪个地方?
(1)购买笔、纸、米等日常用品,看感冒头疼的常见病,上小学等。
(2)购买洗衣机、空调、冰箱等日常家电,看一些大病等。
(3)购买数码产品、高档衣物等,上大学,看演唱会等。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不同,大城市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广,小城市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那么,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这样,通过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因为与学生日常生活十分接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而且,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研究,能够深入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使本节课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教师做好引导,给学生提供探索研究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研究机会,让学生对地理相关问题进行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促进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积极参与,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例如,以“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这一节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辽中南老工业区与鲁尔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我国东北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应该得到哪些启发?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然后,让学生6人为一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某东北老工业区的领导”做好记录,随后,在班级内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通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便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研究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三、组织开展地理探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地理课堂,教师往往只偏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就会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空洞的书本知识,却缺乏在现实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实践得真知。”这句话告诉我们,所学知识只有通过真正的体验实践才能成为“真知”。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该结合教材知识,积极组织开展地理探究实践活动,如此,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能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例如,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节为例,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们可为学生布置下列课外实践活动:6人为一组,对新余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进行搜集,如,水资源数量、利用情况、是否存在浪费、污染等情况进行调查,依据所搜集到的材料谈论:新余市可能面临哪些水危机?我们(政府部门/企业家/农民)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水危机情况的发生?作为中学生,若想保护水资源,可以做些什么?这样,通过组织开展这一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地理课程的开放性,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地理学科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显著,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此来使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能逐渐提升,并促使地理课堂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环境教育 渗透 整合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关学者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环境教育的概念。地理课程的内容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电影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工作经验,将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整合进行议论。
一、环境教育的概念
环境教育是近年来新引入的概念,因此大多数教育者对于其所涵盖的内容并不了解。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有的学者对于环境教育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做了相关报道。笔者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到,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以下三点:①对环境保护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类型,提出珍贵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②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③对环境的监管与控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介绍环境质量的检测方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对环境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积极加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
二、将环境教育渗透和整合到地理教学的技巧
1.将环境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中
由于地理课堂的主要授课方式为理论教学,因此将环境教育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例如,讲到地形地貌的问题时,教师可对土地沙漠化的问题展开讨论,将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后果和治理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措施等进行介绍,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土地沙漠化的情况。同时,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到植树活动中,降低我国土地沙漠化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既能够让学生对于地形地貌的成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又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
随着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多媒体被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为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很多环境问题,教师通过语言很难将其形象生动表达,但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例如,沙尘暴、雾霾和白色污染等,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会达到更加触目惊心的效果。教师可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讲解,引发学生的深思。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便可将相关地理知识引入课堂,探讨环境问题与相关地理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环境教育
小组讨论是现代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教师作为讨论活动的组织者,应为学生确定讨论话题,主导课堂的有序进行,保证课堂的有效讨论。例如,在讲到酸雨的成因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治理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等,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树立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理论认识,让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类型及成因有所了解。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环保措施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对策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的环保工作有哪些,并从自己做起。最后,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环保工作的热情。经过相关环境教育的影响,学生会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了解环境被破坏和被污染之后,人类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加入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更高。
2.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将环境问题渗透和整合到地理教学中,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环境问题是一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将环境问题引入课堂能够很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听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小组讨论等方法展开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消除纯理论课堂给学生带来的烦躁心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该种方式能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具有持久性。
3.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得到有效迁移
环境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对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在地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关联性较小,很难吸引学生。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将环境问题与地理课程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学生原有的对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强化地理课程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严重,环境教育得到更大的重视,广大地理教师应对环境教育相关知识进行钻研,了解其与地理课程的相关性,并积极将环境教育渗透和整合到地理教学中,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对该种教学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民.论环境意识的组成[J].地理教育,2002(03).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法教学;应用类型
高中地理知识不但涉及自然地理,还涵盖人文地理,由于其内容构成的复杂性,学生对其的学习较为吃力,因而为强化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地理教师逐渐总结了比较法的教学模式。地理比较法是综合利用师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将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比较,逐渐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体系,不但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地理知识的相关发展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具体地理知识的不同决定了比较法的不同,每种比较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有针对性的比较教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学常用比较法的类型
1.概念比较法
地理知识中有绝大部分的内容均要靠学生的理解记忆,而其中很多相似的概念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容易发生混淆,因而教师要将这样的知识内容总结到一起,并以更详细的举例说明,将二者或多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具体地阐述清楚,以便学生记忆。
2.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就是对相同类别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在地理教学中,同类比较法主要用于一些现象、地理规律等属于同类别的知识点之间作比较分析。例如,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的比较,就从东岸与西岸不同的地理位置入手,参照风带、气压带季节性南北移动以及季风因素,能够得出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多雨高温;西岸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多雨温和、夏季干燥炎热。
3.自我比较法
在地理教学中,自我比较法主要应用于相同现象或是地理规律在不同时间段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或是规律的来龙去脉,进而掌握相应的发展趋势。如讲解黄土高原时,教师至少要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历史时期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来讲。从地质时期黄土高原的形成到人类时期对其的破坏,再到近几十年来改善环境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只有从不同的时间层面上讲黄土高原,才能理解黄土高原改造的长期性、艰巨性。
4.图表比较法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更加直观地向学生阐述某些地理知识,可以采用图表对比法强化直观教学。当然,新时期图表教学中为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各种生动的图形、图表。
5.综合比较法
这是一种对多个地理要素进行综合的比较法,一般用在复习课上。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多种地理要素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把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讲完农业主要地域类型后,可列表比较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等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气候、地形、主要畜种或作物、典型案例等。再如,可以把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域进行比较复习,从范围、地形区、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工农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6.数字比较法
即用数字说明所比较对象的异同点。如为了说明日本季风气候的海洋性,就可能进行如下比较:
■
日本的雅内和我国的哈尔滨虽然同处于45°N,并且都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但因雅内(日本)受海洋影响大,夏季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凉爽,冬季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温暖,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大,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数字比较,最具说服力,比较对象性的异同性,一目了然。
二、地理比较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地理比较法与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逐渐发现很多内容单纯依靠比较法是很难实现精简讲解的,而是需要教师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综合起来,以强化比较法作用的发挥。除地理比较法外,还可以应用画图法、归纳法、推理演绎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展开地理教学实践更利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掌握重要的地理知识,促其地理学习效率的提高。
2.应用比较法要注重其适应性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要注意其适应性,并不是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需要应用比较法。纵观高中地理知识,主要有五类地理感性知识,即地名、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分布以及地理数据。此外,还有比较理性与客观的知识,如地理成因、特征、概念、规律等。这些知识的教学都需要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当然也应有一定的比对与综合。因此,教师在使用对比法教学时还应认识到一个问题,即比较法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分析某些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运用新旧知识的对比或是相似知识的比较分析,这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对比法的表现。
1 确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价值。我经常跟学生说: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而老师把我们教育成才。这就让他们觉得老师跟自己的父母一样,都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是真正为自己好。其次,老师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在高三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好好跟着老师复习,高考绝对不会差。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科学的复习计划——就是四轮复习计划,经过验证,四轮复习效果非常好,有序、科学、有实效。另外,要求我们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才能轻松自如的应对教学。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问问题,若是某个学生连续问两三次问题,我们都不能当场解答,都说:这个问题等我下去思考一下,下次再跟你讲。这样,学生虽然不说什么,但是他对你的信任感可能就会降低。还有一些学生,特别是补习生,会找一些较难的问题问老师(实际他可能是想试试这个老师的水平,进而跟以前教他们的老师进行对比),若我们不能及时解答,那学生对老师的信心也会降低,甚而在学生中流传,那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相反,我们若能正确应答,那就会给学生较大的信心,对我们的教学也有极大的帮助。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老师不能打击、辱骂学生,也不能一味的夸奖学生;不能跟学生形同陌路,也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另外,老师也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在教学或课堂中保持一定的权威。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既尊敬,又害怕。
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我们可以提醒或给以适当的惩罚,而事后不能对这样的学生冷眼相看,有时在校园里遇见,自己可以主动跟学生点头或微微一笑打个招呼。这样让学生觉得老师赏罚分明,而不是恨自己,那么学生对老师也就不会反感或产生逆反心理。
以上两点我们处理好了,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很大的隐性帮助。当然,光靠这两点还不够,重要的还在于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教无定法”,我们老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常用的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等之外,我还尝试着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
3.1 快乐教学法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乐学、爱学,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我们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如模型、地图、景观图片、幻灯片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来使课堂教学直观、活泼、有趣。学生才能倍感新鲜、才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时也可以适当穿插活跃的游戏。课堂上气氛活跃并不代表学生的思维活跃,因此老师要把学生积极的学习气氛引到学习新知识,探求疑难上来。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2 实验法
老师可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观察结果。比如在讲地转偏向力时,我就叫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个“正”字,每次只能写一笔,写完第一笔后回到讲桌拿另一支粉笔写第二笔,依次类推直到写完。写完后问台下的学生,他回头拿粉笔是向左转还是右转,学生回答右转。接着就给学生解释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移。
3.3 生活法
生活法就是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思考,进而得出原因。如去年放假前,我国大部受雪灾,而我们这里天气晴朗。我就跟学生分析,原因是受拉尼娜现象和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学生听得很认真,当然也容易理解且不容易忘记。
3.4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得出结论。比如在地理中讲到地球的运动,拿地球仪演示给学生看,就比较直观,易懂。
3.5 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需要,自定学习步调,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探究式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材每章后的“问题探究”为这一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如探究“大坝修建的利与弊”,同学们展开讨论,全方位、多角度地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出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方面进行,评价水利工程的弊主要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进行。
3.6 知识迁移法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地理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的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教育者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于高中地理课程,面临着任务重、课时少的双重压力,这就为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就是如何构建“以学生为本,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精心设计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案导学”是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案导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案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以导学定位教师角色,最终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为此,学案导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环节:学案环节要齐全,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梳理、合作探究、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七个环节
2.学案设计内容应具有探究性、针对性、实践性、层次性的特点
学案在设计时应以课时为单位,在熟读课标的基础上,了解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个地将问题解决,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从而设计的探究内容如下。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然后在坐标系中画出芬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2)根据绘制好的的曲线图,分析可以将芬兰的人口增长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在上图中用竖线标出,并说明理由。
(3)读图分析各阶段出生率、死亡率有何变化,并找出引起变化的原因?
3.学案中的合作探究内容应以某一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突出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案例、情节或感兴趣的话题为发展主线来设计合作、探究题目。如地理学习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可以联系身边的事例,以“济宁市1950年和2000年城区图,通比较来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同时让学生收集济宁城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图片,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合作探究”为主线来调动学生进行探究。
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很愿意参与其中,并且都能有所发现,甚至还有一些比较可喜的见解,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和保证,也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复习导入法、时事导入法、图片资料导入、视频导入等。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对于高中地理,内容丰富,体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充分挖掘热点时政、相关视频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截取美国著名的电影《后天》。必修二中《人口迁移》可以以我国的热点春节前后的民工潮的视频为导入,都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启迪他们对问题的创新思维,锤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阶段和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科学地加以组合和运用,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广阔性等特点,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图表法、实验法、讲述法、体验法、提问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等。其中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方法。
自然地理规律性较强,很多规律可以通过图表和实验来进行体现和总结。如绘制气压带与风带图,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实验法如用挤压书本来演示褶皱,用茶叶、水盆、电吹风,来演示风海的形成。
人文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可以充分利用案例和体验法进行教学。如:济宁市1950年和2000年城区图,通比较来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同时让学生收集济宁城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图片,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合作探究,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对策。
四、加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其核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如果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改革教法,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提高课堂艺术,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时刻集中,让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地理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语言水平,做好课后反思等工作。
此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特别是学生的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因而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超的课堂驾驶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再加之师生间的默契互动,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毓梅.中学地理教学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关键词:差异化 地理 应用
差异化教学并不是新提出来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步调统一,这种教学模式长时间存在。这中教学模式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要把学生向素质型人才方向进行培养,因此实施差异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差异化教学的现状
差异化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化的差异;二是学生个体的差异。同一班的学生,必定存在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这就是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的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现今,中国大多数的地方依然实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使用“一刀切、同步化”的教学模式,不但拖垮部分学科劣势的学生,而且也使部分学科优势学生得不到充分发展。如何能让各个学生都 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教育界所重视与探索的课题。
近些年,随着高中入学新生的不断增加,其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学习风格、心理素质等方面差异越来越大。面对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差异,越来越多的教学者认为,用传统的“整齐划一”法教授由各个层次学生组成的班级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教育迫切需要进行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国家“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目标。另外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因此他们的地理水平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的学生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有的学生小学期间对地理的学习机会少,而有的则很多,因此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地理理解水平就会不同,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另外每个地区的教学方法和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化,所以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资料,了解学生的地理掌握程度,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差异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自己的学生,从而才能够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差异,发展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并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进而提升自身的地理水平,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的依然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法主要是针对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育。虽然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大体是相同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一些差异。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都是统一的教材和相同的教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就被忽略了。很多学生的个人兴趣并不能得到有效开发,按照老师的评价标准,一个班级中只有极为少量的学生属于成绩优异的,那么很多学生就容易感到自卑,甚至放弃对地理的学习。如果老师不肯费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总结每位学生的特点,那么地理教学必定要处于被动地步,这样的教学也就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难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了。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学生的差异,进而搜集到更多的信息。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教室们了解学生的最常用方法。通常教师要在非常平常的状态下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这样能够发现学生真实的心理表现。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课下、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仔细观察,便能够得到很多真实的信息。其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来了解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以及父母对学生的表现评价,以此来进行分析。第三,各科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单纯的考自己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必须要多和其他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从而才能够真正了解一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另外也可以通过谈话来了解学生的差异化。
3、差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成功运用差异化教学的特点就是通过了解学生的差异化,进而设计多种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习活右约安煌的学习成果,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教学。强调教师在进行差异教学设计前必须要参考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要与学习风格等差异因素,尽可能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呈现多种教学成果;以最大限度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得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都得到满足的教学。强调学生差异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该善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多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与多样化的教学成果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既定的目标,并使其通过学习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因而,地理差异教学可以从差异教学的立足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形式与终极目标等方面对地理差异教学做出如下的解释: 地理差异教学是在班级教学中,照顾学生差异的教学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知识技能水平和智力水平 等心理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仅反映在学生的地理学习 活动中,还深深影响着地理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在知识的获取、理解与表达发面 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能符合学生的准备水平,其教学 活动要有针对性。
因此,教师必须承认差异,敢于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真正从差异出发,教出有差异的教学。而结合中国的大班教育方式,地理差异教学 主要研究如何在班集体中实施差异教学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克服把学 生差异看做教学负担的消极思想,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彻底改变只照顾学优生而放弃学差生的做法。同时地理差异教学还关注对学生的安 置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弹性地理学习小组获得发展的机会,从相互交流中获得加工 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这既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划一性",也避开了个别化教学 的不足,使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自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增加自身的教学素养,履行教师的责任。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化,但绝不承认学生中存在“差生”,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发展的那片土壤。
3.1、实施多样性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成 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对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审视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 中心在课堂”,而“学校改革倘若不以课堂改革为中心,就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因此,追问、梳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想要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就必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景,一个知识点,同样的教学方法,有些学生掌握了,而有些学生就不能全部掌握。如果花费多的时间去辅导学困生,那么别的同学的时间就会被浪费掉;但是如果不辅导,那么就会使他们和其他学生的成绩越来越远。为了避免这种两难的情况,教师就要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自由的学习,同时也能够随时知道学习反馈成果,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弱点进而反复练习。
3.2、差异分层和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教育条件不太好的学校,为了达到差异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差异分层。可以将学生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A层,学习习惯良好,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储备,接受和理解能力都很强;B层,喜欢地理,有较大的潜力,但不刻苦,学习方法不当;C层地理基础差,不爱思考,学习积极性低。接着按照分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实施过程就是将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组,每一小组按照班级人数的不同恰当分,通常按照每组5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相互配合,和别的小组进行比赛。通过优等生带差生,形成差异互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竞争性。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不同。对于A层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重对他们思维的拓展训练,培养他们对地理实用性的掌握,选用举一反三的题目或者是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对于B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多想A层学生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不断鼓励他们;对于C层学生,教师需要给他们设定教学目标,要求其掌握基础知识,从基础抓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顾及到这三个层面的学生。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教师要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差异化给予学生鼓励和嘉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向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竞争力。
3.3、实施全方位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之前的课堂教学相比,其关注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更多关注“怎么教”,现在则更多关注“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掌握了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怎样。
按照差异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按照程度的不同,给学生以肯定。按照学生的表现,分别o出恰当的建议。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按照差异化教学的标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技巧,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此来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
4、结语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正确评估一个学生所能发挥的最大潜能。因此教师在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阶段性尝试,力求教学方法和任务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加自由,教师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的自信,对地理充满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特长的发挥,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愉快的情感交流,展现自己的才能,愉快的接受知识,发展地理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走进自然式教学、模拟自然式教学、联系自然式教学,秉承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思想,彰显了自然地理教学中独特的自然魅力。作为一门开放性、创造性的学科,地理差异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地理学习公平和优异的双重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延福.中学地理“差异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1.11
[2]白光润.地理科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2.
[关键词]地理教学Google Earth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123
高中地理教学中,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谷歌地球(英文名为 Google Earth,下文简称GE)是美国Google公司开发的一款3D地图式搜索软件,它完美地结合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地理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GE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和操作
GE拥有强大的地图搜索、加载注记以及影像标记等诸多功能,并且具有方便简洁的操作系统,基本上不需要用户具有多么专业的地图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进行快捷的操作。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将其运用到课堂之上。下面重点介绍几个GE在地理教学中极为实用的功能和相应的操作。
1.地图浏览
在以往的教学中,地图和地球仪是地理课的标志。我们平时所用的地图,由于是平面的,且已经经过很多变形,学生们大都看不到真实的地理形状。GE能将原本死板枯燥的地图和地球仪转化为生动直观的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图浏览是GE最常用的功能。通过地图浏览, 用户可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形地貌是很重要的热荩 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 如果仅仅用语言来描述, 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GE 是真实的地球卫星图片通过3D技术合成得到的, 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立体感。从某种程度上说,GE就是真实地球按一定比例的缩小。因此, GE能让学生如同置身于现实的地理环境之中, 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
2.距离测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距离测算的问题,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某两点之间的距离,学生往往会记不住,而如果学生自己去测算,测算过程不仅难度大且耗时长,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GE的“距离测量”这一功能,将会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只需要利用工具栏中的测量工具,通过简单的设置,不仅可以测算两点之间的距离,还能测算多点之间甚至折线的距离,非常方便。
3.经纬网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经纬网是重中之重,但却因为它的抽象难懂,使得这一内容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要想正面直观地了解经纬网的架构和形态,教师只需要在GE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将经纬网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在菜单栏下选择“视图”,然后选择“视图”下的“网格”,就可以为GE界面添加或者取消经纬网。在添加的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都会加粗加亮显示,并且每一条经纬线都会显示其经纬度的数值(精确到秒)。教师还可以通过鼠标的拖放来展示不同比例尺下的经纬线,而系统也会随着界面的变化自行做出调整,不需要教师再做过多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方便而又有效。
4.学习难题破解
GE具有的运动、定位以及自由翻转等功能,能将原本的平面变为立体,静止变为运动,抽象变为具体,单一变为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地感知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将书面上难以理解的问题转化为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识。
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讲解,GE中高清晰度的田埂就好像是等高线一样,用它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生容易理解。因为梯田的田埂可看作等高线条,帮助学生理解。
又如,讲解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等地貌时,由于学生生活的空间范围有限,他们对这些地貌的熟悉程度很低,甚至根本想象不出老师所讲的这些地貌到底是什么样子,而GE可以将这些地貌类型通过三维图像,真实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详细的地貌类型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再如城市交通模式(环形放射式与方格环形放射式)的教学,可利用GE让学生对中心大城市进行观察,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
还有海洋相关知识的教学,如海底地貌、大陆架、海沟等,也可以借助该软件将相关内容生动展示。
二、 GE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所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
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是每一个地理教师关心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将问题蕴含在特定的场合中,即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地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设计的现状诊视
问题情境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想问、会问,体现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意识到问题情境设计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目前,多种教学模式如自主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都强调创设问题情境,并将其作为基本操作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情境的设计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重视,但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问题情境设计过于重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问题情境设计偏重于图文材料的展示,较少应用实验探究;问题情境中的任务难度设置不当,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等。针对如何走出问题情境设计的误区,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常用到的问题情境设计的一些策略及应用。
二、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设计的策略及应用
1.联系乡土地理、时事热点,设计问题情境
关注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例如雅安地震牵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讲授地震灾害时以此作为情境导入,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渴望了解国内外大事的同时,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也有着独特的亲切感。以时事热点、乡土地理素材设计问题情境,能快速激起学生的探知欲,以最兴奋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案例1】历时3年多建设,福(福州)永(永泰)高速公路于2013年5月18日试通车。福永高速公路蜿蜒于秀丽的青云山脉之间,沿途风景优美,但建设过程艰难。沿途群山连绵,水深壑险,桥隧总长占线路长度的47.3%。通车后,福州到永泰县城只需30分钟,加速了永泰旅游业的发展进程。该公路对接莆永高速,不久的将来,福州到龙岩、永定只需3个多小时。
设问:福永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需要凭借什么条件才能克服困难?既然自然条件复杂,为什么还要修建这条高速公路?
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是以南昆铁路建设的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揭示了南昆铁路修建的地理意义。在学习了南昆铁路之后,以福永高速公路为素材设计问题情境,作为拓展延伸,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交通线路布局的制约因素来分析新材料、新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联系身边的热点事件体会交通线路布局的地理意义,不仅能激发探究热情、爱乡之情,还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2.精选生活经验,设计问题情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目前部分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却说不出所以然。将生活经验作为问题情境,更易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愿望,更能让学生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案例2】烧开水过程中,当水刚开始沸腾时,容器中间和周围的水的运动方向并不相同。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
热力环流的原理较为抽象,是许多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烧开水这样简单的生活经验蕴含着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大多数学生以往只看到现象,却从未深思过原因,激发了探究的主动性。又如,感受夏日沙滩和海水的昼夜温差,体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从各地饮食习惯的迥异导入分析南稻北麦的农业地域差异等。生活之中,处处留心皆学问。
3.借助地理实验,设计问题情境
创设实验情境,比用图文描述或动画模拟过程更加直观。在真实的地理实验情境中探究问题,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具体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认识与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案例3】小实验“模拟洋流的形成”
实验器材:盛满清水的塑料盆、泡沫材料碎片、电 吹风。
实验过程:将电吹风置于水盆靠中部边缘,朝一个方向吹拂泡沫材料碎片,观察泡沫材料碎片在风力作用下的运动。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水在流动吗?水向一个方向流动需要有什么样的风呢?位于水盆边缘未受风力影响的地方,为什么水也在流动呢?
通过实验用电吹风模拟盛行风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认识洋流的形成过程,理解洋流的成因,进而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此外,模拟热力环流、温室效应、河流的侵蚀地貌、锋面系统等小实验操作简单,适宜 推广。
4.提出假想,角色扮演,设计问题情境
提出假想,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思考问题。该问题情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学生可以对问题有很多种解释或答案,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养成。
【案例4】福州金山工业园区位于闽江下游南台岛的西北端,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是福州市每年招商月的重点招商区域。假如你是投资人,想初步了解该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你最想了解的内容有哪些?请说明你的理由;假如你是金山工业园区负责招商的政府工作人员,你要向潜在的投资人介绍该园区的投资环境时,要具体说明哪些内容呢?(见表1)
该案例设计可以作为讲授工业园区位因素的导入。其设计思路是将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置于虚拟问题情境之中,从扮演角色的各自利益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影响工业园的主要区位因素。此外,虚拟问题情境的设计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具备探究的可 行性。
三、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设计的反思
问题情境设计的策略是多样化的。采众家之长,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这是许多地理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但是,策略的应用要符合学情和教学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问题情境设计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精选素材
问题情境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还是为了突出某一个教学重点或是突破某一个教学难点?问题情境设计还需“适量”,而不是大量地堆砌,甚至同一个知识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根据实际需要收集相关素材进行设计,再精选最佳方案。如果问题情境设计能体现新颖性、趣味性、开放性、启发性、渐进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等,自然会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介绍山谷风,可引入“火熄上方谷”的典故或“巴山夜雨”的缘由。此外,素材还可选自科学趣闻、地理实验等。从学生的兴奋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问题情境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智能水平
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智能水平影响着问题情境的效果。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时,更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哥伦布的船队两次分别沿不同航线跨越大西洋,路线长的反而用时短。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冲突,易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若问题情境的设计偏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则没有探究的兴趣;若问题情境的设计偏易,或是学过的内容,学生则不会积极思维,也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之前要进行学情分析,才能因材施问,开启思维。
3.问题情境设计要注意其呈现的时机,体现教学的时效性
每一个问题情境呈现的时机要根据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问题情境如果能呈现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处、不同层次知识的过渡处,则易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探究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适时调整问题情境的呈现时机,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