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时间:2023-08-02 17:1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第1篇

关键词: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的作用。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在于创设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与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地理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1]

二、提升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地理知识的量和系统性要求大大降低,而对学生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基于这种变化,提升学生地理素质,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将提高地理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重点体现在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使用幽默趣味的语言教学,让学生乐学。现代教学理念已跳出传统框架,将让学生“会学”和“乐学”变成追求的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师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语言幽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2]地理学科的内容较为广泛,自然人文兼备,比较贴近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增色添彩,学生思考无穷。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科学严谨,更富有感染力。地理学科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它的表达在语言上要求其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3]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从而使学生得到准确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可以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而且教师可以应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并进行深入思考。

(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仅要考虑到课程标准的限制也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二者不可偏废,而且对于学生的指导方法和各个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要有所把握。第二、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习,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时候,过分注重形式,所出的问题难度有些不合适,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第四、重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供大连的教学资源,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生动情境,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亲切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地理有用性”引导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有用性”可以有效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地理有用性”教学是指地理在地缘政治、国际经济程序、环境保护、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地理有用性”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修正以往错误的认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地理有用性”从而使其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在进行地理有用性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地理有用性的教学,这样能够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心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4]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生动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不但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更多的应是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的过程。因此教师及学生要做好反思教学及学习成果工作,课堂反思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反思教师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透彻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是八年级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八年级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讨,以使地理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五)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以及产生的原因,为有效地理课堂做好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情况之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导入,设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宇新;王彤彦;李卫东.北京市2008年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报告——以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9(09)

[2] 周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粤教版)编写特点评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03)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82-01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的主题词,也是教师为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急切期盼。但由于受“应试”“以讲代灌”思想影响至深,导致很多课堂高耗而没有换来高效,甚至连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基本地理素养培养都没有落实到位。在倡导运用新课标理念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地理教学人的面前的一项重要实践课题。如何提效增质呢?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创新教学策略,多措促进。

一、实施趣味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以学彰教”的新课改实践中,教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的有效性上,只有提高了学的有效性,我们才能说我们提高了教学效果。而要提高学的效果,没有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便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这是我们实践中的一项有效策略,务必想方设法在此着力,让学生满怀兴趣参与其中。当然,激趣的方法很多,如多媒体激趣、直观教学、情境教学都是良好的激趣策略。但要让学生一开课便有浓浓兴趣,还需要我们创新新课改导入,实施趣味教学。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节时,我们便可引用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所说的“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地球不应叫地球而应叫‘水球”的话语来开启新课教学,既激趣又引疑,其效果我们从学生的踊跃参与便可感知。

二、采取互动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民主

课堂是师生的互动对话,知识是师生互动的谈资。随着科技以展,学生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既能加强师生对话,促进智慧碰撞,还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不过,这需要我们教师大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可感受到课堂的心理安全与自由。由于初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可在互动教学中大量创建学生活动平台,让学生来亲历这些过程,成为活动主体,这样说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即使学生想法很幼稚,出乎任课教师意料。但也不要指责、嘲笑,更不能回避,而要允许学生继续发言。鼓励并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学生。课堂讨论就会既活跃、又深入,学生就会获得很大受益。

三、设置情境驱动,创新开展地理实践

任务驱动是引导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措施,是缘于“兴趣即需要”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建构主义理念在实际课堂中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其实践大抵包括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呈现任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效果评价。其中自主学习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的个人学习就不能开展合作学习,否则个别学生就会钻空子,捞取集体学习成果而不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是引发任务呈现的情感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奋剂。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有时也称情境驱动,是任务与情感的共同作用。例如在教学我们教学时区日界线时,就可运用悬念引人:“妹妹年龄一般比姐姐小,但也有比姐姐大的妹妹,你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这样就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了他们迫切追求结果的探究兴趣,当然他们就会因想知道的心理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地理知识,开展地理实践,从而在实践中获得地理素养的训练与培养。

四、采取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识记

直观教学是化地理抽象性、逻辑性为直观形象的重要手段,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地理教学中的直观教学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多媒体教学。这是近年来“班班通”工程进校园的才开始采用的教学手段。因其作用巨大,既能营造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氛围,又能增大课堂容量、拓展知识呈现途径,故而得到广泛运用。二是运用地图教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生只要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掌握基本的地理读图技能,才能学好地理。但是我们现行学生的识图能力还不强,还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还待于我们继续加强。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电子地图问世,纸质地图渐没,运用多媒体终端如电子白板、或智能大屏电视呈现电子地图,是我们地理直观教学的常用方式了,这种既方便又经济的直观教学受到师生的青睐与欢迎,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总之,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多种策略并进。当然也需要新的理念作指导。实践中,我们要在“学习有用的地理”思想指导下,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新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 晓,趣味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探讨如何构建趣味性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

第3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多媒体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动力。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要想提高地理成绩,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如何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地理课

首先教师要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因为教师的课上得精彩,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不容易讲话、睡觉或者做其他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若长时间被老师生动、幽默、精彩的语言所吸引,就能形成一定的兴趣。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每一节地理课都上得生动、精彩,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条理不清楚,语言不生动,唆,甚至不到位,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再听下去,感到听地理课是受罪、是一种负担,甚至有一些同学在上地理课时会睡觉。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首先要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即地理课要上得生动、精彩、有条理。那么,如何上好地理课呢?

1.地理教师要有渊博的地理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拥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能力,才有可能上好地理课。所以说,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是教师上好地理课的前提。

2.地理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敬业爱生的理念。地理教师光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而没有敬业的精神,是不可能上好地理课的。假如教师在上课时不认真,上课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教学重点,上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教师上好地理课的重要保证。

3.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地理教学手段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热爱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有缺点、有错误时,教师要耐心教育,不能体罚、挖苦、讽刺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地尊重老师,热爱老师,才会在听课时配合老师,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地举手发言。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经常在课堂教学时训斥学生,甚至体罚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反感、厌恶,不喜欢听该门课程,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失去兴趣。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时,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更有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缺点时,老师要能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从自身多找问题,想想学生为什么会在地理课堂上有缺点,比如讲话、做小动作等,是不是和自己所讲的地理课不精彩、不生动有关。如果是这样,教师就要更加努力地把地理课上得更精彩些,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爱上地理课。总之,当学生有了错误和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能当众训斥、体罚学生,要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只有真正地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在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教师要想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除了要上好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教学呢?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多媒体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课堂狭小天地,让地理事物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地理概念、地理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地理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繁琐的地理运动、复杂的地理规律,成为限制课堂效率的障碍。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提高教学的效果放在第一位,杜绝无效教学。因此,需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线教师需要直接面对的课题。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注重学科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知识面十分广泛,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依据高中地理课程这一特性,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与其他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融合渗透,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与语文融合,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文学性,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应用趣味,生动,鲜明的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语言要形象和富有激情,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联想翩翩,记忆犹新。在地理教学中融入语文教学是相得益彰,效果非常好的。在讲内蒙古高原的特征时,可引用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源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所以,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会在他们的思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突出教学的动态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能让学生触景生情、由情创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搜集、调查、绘制、访问、考察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2、合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媒体介质的不同,地理教学媒体之间的教学特性在表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具有差异。因此,只有根据需要选择地理教学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效能。在教学中,对于地理事实(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技能和地理问题解决,不同的地理教学媒体在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方面的效能是不同的。地理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媒体在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原理、引导地理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等方面具有高效能,而对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次之。

三、加强课后反思,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的根本

第5篇

一、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801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四、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第6篇

【摘要】随着地理课程的不断改革,地理教师应逐步认识到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已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关键词】 音乐歌曲 有趣的故事 古诗词谚语 生活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上课犹如烹饪,做什么饭,要看吃饭对方的口味与喜好。上课亦然。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你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将它们融入课堂。这些素材如:音乐歌曲、有趣的故事、古诗词谚语、大家熟悉的生活现象等,如果把它们有机地运用到地理课堂上来,一定会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大家知道,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演唱者动听的歌喉打动着学生。巧妙地运用歌曲进行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探究歌曲所蕴含的地理道理,解释景观图片的地理含义,体会地理过程的演变规律;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打破灌输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关注生活的情趣;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会使教学潜移默化,轻松愉悦。无论是优美的旋律,还是精炼的作词,都会给课堂增加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东西学生又怎会排斥呢?例如:内蒙古的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地势坦荡,青青的草儿,蓝蓝的天空,白云、马儿、牛羊、姑娘,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辽阔壮美的草原环境自然蕴育出优美动人的音乐。牧羊人的胸怀就像广阔的草原,他们唱着音调悠长、气势宽广的赞歌,赞美人间的天堂,也倾诉着昔日的忧伤。《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的天堂》就可以作为认识内蒙古高原的素材。这样的例子当然有很多,例如:在讲黄土高原时可以用《信天游》;在讲新疆时可以用《掀起你的盖头来》;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以用《七子之歌》;在讲南方地区时可以用《采茶舞曲》;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以用《爱我中华》;在讲云贵高原时可以用《芦笙恋歌》;在讲亚洲区域地理时可以用《亚洲雄风》;在讲城市化时可以用《春天的故事》等等。不管怎样,这些知识都需要我们平时的点滴积累。

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作为营造课堂情境的良好载体,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许多故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程度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元素,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既能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例如:在学习东亚季风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三国故事中借东风的故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应允借东风之助。引出问题:火烧曹军为什么需要东风?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何?诸葛亮为什么能借到东风?学生听了这个故事,能更有趣地去学习季风的相关内容。再如:在讲授《板块运动》时,我插入了“魏格纳病床上的发现”、“澳大利亚的有袋动物”和“大洋的一生”等地理故事;在讲《印度》时,我穿插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又设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哪里,学生学习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另外如:《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可以说明深海环境;《三国演义》火烧葫芦岛可以解读天气系统;《死还不死》的疑惑可以引出死海密度大的特点,同时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与英国的战例,讲解密度流,由此激发学生对密度流的探索兴趣。相关的地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巧妙地运用地理故事,能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使原本平淡、枯燥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鲜活了,学生更喜欢学习地理了。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深地体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国古诗词、谚语中有不少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适当运用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增添古香古色的美感和韵味。

例如:在讲“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的山河形势时,可以用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再如: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坐地日行八万里”讲述地球的自转位置在赤道、地球的最大周长大约四万千米的地理意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诗句可以用来讲述我国的地势特点。再如:讲准静止锋时可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生物循环时可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的古诗词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多积累可为我们地理教学所用的素材和资源。

生活与地理关系密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引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激情的发挥,当然也就烘托出较为热烈的课堂学习气氛,有时还会出现教学的小。这样的课堂场景有利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投入,更能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例如:针对近几年来肆虐我国的沙尘暴,可以让学生观察沙尘暴天气的特点,了解其危害性,分析其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必须和谐。如学习气候内容时,可联系本地气候特点;学习河流补给类型时,可联系本地河流的特点。学习锋面系统知识时,先告诉大家秋冬季节,影响本地的主要是冷锋系统,带大家分析一次冷锋过境过程。再如“”事件、天气现象、地震的发生等。实事热点具有时效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上来,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生活”。

总之,地理教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发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素材,将其作为趣味因子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学好地理。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得到协调发展。鉴于目前地理学科地位和特点,要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有赖于教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认真探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策略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

例如,我在《热力环流》一节的教学中,首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在玻璃罩子里放一盘水和沙子,然后用晶莹的灯光照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沙面和水面的温度,让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和差异,再放一根香,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围绕实验中的现象来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课尾,引入唐代李商隐的诗词《夜雨寄北》,追问为什么会出现“巴山夜雨”的现象。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曾出现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有的表面上气氛活跃、花俏好看,其实课堂效果并不明显,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多,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的理论上似乎比较符合教育教学认知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但实际上在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调动个体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等方面仍然缺乏深度,学生还是走不出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圈。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那种刻板的讲授教学方式,只能把学生变成知识的接收器和储存器,把学生思维活动禁锢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模式圈内,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导致了大面积的学生厌学,教与学的效果都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新课程教学首先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而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只有教学效果才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

现代教学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形式,因此也就是“教无定式”了。那种以单纯的教学方式上课的教师,哪怕他的教学语言有多么吸引人,组织教学有多么细致认真,长此以往仍然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渐生厌烦、丧失威信。教学形式应怎样创新,本质上不是形式本身的创新,而是最佳教学效果方式的选择,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否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是否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和体验者,是否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兴趣盎然地探究知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教学效果就是最佳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精彩的。

三、善用多媒体手段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地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增大信息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地理教师应娴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对教材中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要精心准备。在教法上既要把规律性、理论性的东西讲透,又要辅之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

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

此外,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挖掘发挥它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潜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远.《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8篇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1.引言

地图是地理学科丰富形象的第二语言,它承载了直观的地理知识和地理事物特征,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说明和吸引兴趣的作用,同时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繁杂的图例,记住容易记混的地理名词和地理空间分布情况,缓解其厌倦情绪,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讲授基本知识的本领,还要从学生学习习惯出发,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语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握初中学生对于地图的好奇心理并培养起他们读懂地图的能力,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直观的各具特色的地图可以表示出丰富的内容,如国家、地形、经纬度等,地图上鲜明的标识可以在学生头脑中打下烙印,在初中这个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里有助于辅助学生记忆枯燥的课本知识,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地理课程的心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记忆水平。如果地理教师能把地图与书本知识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将获得任何其他教学手段(考试、罚抄等)难以代替的教学效果,这种在授课过程中用地图描绘地理事物的做法,其实也是带动学生参与思考、活跃思维的重要手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符合地理教学初衷与目标。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还能相应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空间感虽然很抽象,却能辅助学生全面观察和思考问题,掌握举一反三的想象、总结本领,发现更多地理知识的联系与规律,面对考试中出现的任何陌生地理环境,都能找到类似的解决办法,化新为旧。地图除了具备教学功能,还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教育目标要求加强对前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展示地图时,潜移默化中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辽阔疆域与秀丽山川,同时以国外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此举不仅能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还能培养他们拼搏努力、实现梦想的意识,可谓寓教于图。

3.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案例

初中地理教材中已经包含各种配合文字介绍的插图,这些主题鲜明、突出重点的插图是地理教师可以直接获得并使用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善加利用,就能把书中的重点总结至七八成,还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尝试描摹教材中的插图,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脑海中直观的映像,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插图有时因为版面设计原因过于复杂,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化繁为简,画出更易识别的简图。除教材给出的插图之外,教师的教具里还要精选额外的挂图。尽管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普及,但带领学生现场板画,或者让学生亲自上前触摸指认,其效果都是不可替代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一位能画出复杂地形并讲解分明的老师,相比生硬的PPT,更让他们钦佩和向往,也更乐于模仿老师,学习这种画图本领。教师在选择使用挂图时也有几点要注意:所有知识讲解决不能依靠死记硬背,必须要活用挂图,其种类大小都要依实际情况改变;时刻调整挂图的方位和顺序,防止学生视线受阻,关注度下降;选用挂图要先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层次由浅至深。

4.初中地理课程中运用地图教学的基本要求

地图是地理教学和运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负责帮助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的学习习惯,以自身经验提前告知学生该注意哪些事项,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通常在读图的时候,该图的名称、图例、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都是需要注意的要点。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地理现象,主动深入思考,学会提炼总结图内外隐含的信息和规律。此外还要将学习的主动地位归还给学生,不能一味地单方面要求学生能做到哪些事情,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哪种地图,他们就始终首先想到运用此种地图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对的。能够综合运用各类地图,或者能发现一组不同类型地图之间的联系,针对发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思考如何运用所有地图提供的信息去解释疑难。上述锻炼方式才是正确的深化学生对地图使用能力的途径,同时也能兼顾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有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课后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常使用地图查找所需信息,敦促学生养成画图解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运用地图辅助学习的思维方式。手脑并用、视听结合对记忆加深也有很大帮助,教师掌握了这一理念后可以在地理课堂上带领学生临摹绘制教材中的插图,后者再根据自己所画的地图配合文字及教师讲解识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结语

地图不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广泛的运用,中学时期加强地理教育教学水平,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地理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自动地解决问题,不仅带来收获知识的满足感,更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终身事业添砖加瓦。地图出现在地理课堂上是一大创举,得到合理运用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胡信锋.地图与初中地理教学[J].科技信息,2011.No.38731:174+229

[2]王晓燕.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No.21713:44

[3]郭彦霞.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J].学周刊,2013.No.19325:36-37

第9篇

1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最基本理念,教师要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掌握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且爱学地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2 课前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这中间我认为最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

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存在的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3 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3.1 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主动地、极地去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各种激趣方法,展现地理知识的无穷魅力,运用创设情景、巧妙设疑、幽默语言、分组竞赛、戏剧扮演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2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书本世界是语言版本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我们就要通过现在的多媒体、幻灯片、动画等形式,让他们学习知识时要变抽象为形象,变被动为主动。

3.3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探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

3.4 地理课堂尽量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书本上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实际的例子。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5 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方面。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风格吸引住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去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富有创造性,同时利用语言、动作表达教学内容并传递教师的思想情感。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晰、严密、流畅,具有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口语化,让学生听得懂,理解透,乐在其中。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如手势、眼神等)引导学生朝既定的方向思考,从而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和秩序,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意趣盎然。

4 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高效课堂

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也是能够吸引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的应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地理学科对于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目前,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多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缺乏地理学习动力。因此,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地理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境”,即应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参与学习活动,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启迪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从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情境教学的运用两方面作简单探讨。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W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这种教学方式有如下特点。

1.形象逼真

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线,而是简化了的模拟,可以形成与实体相似的形象,所以给学生以真实的感觉,引发学生对模拟体的兴趣,进而可以直观了解到实体的特点。

2.激发想象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之中,情景教学倡导“情趣”、“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3.融入情境

情境教学是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意境之中,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困难和障碍,形成志向,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用清晰简明、艺术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通过清晰的图像、鲜明的色彩、悠扬的乐曲、委婉动听的旁白解说等将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趣味化,可以强化视听效果,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讲“世界的火山地震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火山地震的图片和如何躲避火山地震的视频。通过视频,学生能够了解火山地震的危害,学会躲避的方法。再如,讲述“多变的天气”时,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如“同学们根据播放的视频,归纳说出天气预报一般包括哪些气象要素”、“天气预报中有哪些常见的符号”等。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最优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风趣语言创设情境

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有效运用都需要教师用巧妙、风趣、有魅力的语言组织起来。教师在中间扮演引导者、启迪者的角色。教师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并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巧妙提问,给学生以自主思索的机会,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如讲“中国旅游风景名胜”时,可配合播放视频呈现这样一段话:“巍峨雄伟的中华五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漓江风光、壮观的钱塘江涌潮、千姿万态的路南石林、具有‘雪域高原’之称的青藏高原、世界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等”,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美好地理环境的热爱。因此,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3.诗歌谜语创设情境

我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诗歌谜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智力的潜在因素,如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收集、引用一些诗歌谜语等,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意境的体验,领略地理学科的美感,体会地理学科的人文魅力。如在学习“四季的划分”时,可结合古诗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装点春的意韵,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评述夏的情境,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秋的美丽,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孕育冬的希望。再如,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时,谜面是“大家齐声说好(打一省级行政单位名称)”,这样引入,学生无不跃跃欲试,专心竞猜,教师因势利导即可顺利导入新知识。猜谜语不但有利于唤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兴趣,使其保持一种乐学的状态,而且也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4.地理故事创设情境

许多故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课堂上巧妙运用地理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时,可以给学生讲“借东风”的故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应允借东风相助。火烧曹军为什么需要东风?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就更有兴趣去学习季风的相关内容,并掌握我国冬、夏季风的风向等重难点知识。

5.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许多地理知识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生产、生活实际也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最感兴趣的。情境创设把知识的学习融于社会情境、生活情境中,密切与社会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在认知时有参考,能在生活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例如,讲解“中国的水资源”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图片并用PPT呈现出来,然后提问:“图片中的现象你见过吗、做过吗?”学生就会想到平时的行为,然后教师又问:“平时生活中如何避免浪费水资源?”这时学生就会认真思考、仔细讨论生活中的节水办法,培养节水意识。

总之,有效的情境创设改变了传授知识的单一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学习,激活了思维活动,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一致,形成良性循环。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诗歌谜语、故事、语言、生活实际等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再到“会学地理”,这才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张冬.谈初中地理的兴趣教学[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1).

[2] 宗紫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39-39.

第11篇

【关键词】地理学习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8-01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建立地理学习的需求感与内驱力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常常存在着严重脱离生活的倾向。由于过分重视用规范的、科学的语言阐述地理事物,往往从概念到概念,加之过多的地名与地理事实的记忆很少能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因而,学起来比较抽象,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其实,地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如:服饰与地理;饮食与地理;住房与地理等都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因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能够真正的将学生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带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通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有选择性的带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如:学习《中国的旅游业》,教师就可以结合家乡的旅游资源“千山风景区”来丰富课堂教学,教师甚至可以将学生重新带回到“千山风景区”之中,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旅游资源给家乡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进而引发学生对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使学生学会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更能让这些每时每刻都处在社会生活环境之中的学生通过面对现实生活,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提升地理学习效率。

2 加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知识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因此,要改变师讲生受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改变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地理学习中,对于一些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或者操作就能获取的知识与基本技能,一定要交给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自主完成。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通过组织学生课下分工准备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课上小组合作用橡皮泥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让同学们在合作与探究中彼此协作、相互启发,在自己动手亲自操作中,自行完成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得来的,由此直观的认识等高线的特点。这种主动参与教学的合作与探究,不仅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趣事,从而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如:目前世界上人口总数是多少?人口增长的速度如何?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问题?人口过多给你的生活带来过哪些不便?诸如此类地理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性问题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分组方法,对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分工协作,小组间以公平竞争的形式交流、评价其协作完成目标的情况。如研究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等,都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表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既能够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发学生共鸣,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质疑、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外走访调查、搜集资料、课上质疑、讨论、答辩、交流等形式,即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又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第12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的地理课。由于升中考考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教材较初中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得得。

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最新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中段考地理成绩比较好

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高中九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实行“题海战术”,抢占时间,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当然,亦难的找到时间辅导学生,晚修时间根本无学生看地理书,最后,自己须充实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