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

时间:2023-08-03 17:2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发展林业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发展林业经济

第1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

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不良条件

这些不良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林业经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约束强,由于生态污染环境的严重存在,导致我国的森林资源不断地退化。这种退化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碍。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我国林业经济起步晚,整体投入偏弱的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技术含量低,林业资源运用不充分合理。同时,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的相对落后也无法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护。

2对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建构

林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人类对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涉及资源、环境、经济、市场等方面,因此,要确立资源多功能利用的林业发展道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就要转变我国林业经济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往靠资源吃饭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而全面协调地考虑生态和谐、生物多样、产业合理和市场优化型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以此,推动我国林业经济长期持久地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为此,林业经济的管理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1)对于林业生态环境要加强保护。首先,要完善和执行环境保护法以确保林业经济管理能够实现有法可依。其次,加强林业环保的检测并对重要的林业资源给予经常性的监管。尤其对于那些能够给林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污染源和火灾要及时地进行排查和清理,防止事故发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林业经济税收的征缴,以此促使对林业损失的尽快恢复。2)加强林业经济产业优化。林业经济的管理和发展不能靠单一结构进行,而是要以多样化的林业结构来实现。这就客观上促使了相关林业附加产业要快速发展来配合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例如,积极建立种苗的试验基地以及出口创汇基地,大力推广可以适合祖国各地种植的林业品种。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长期发展目标来看,对于林业相关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是未来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点。而林业产品的深度加工则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地整合现有的林业资源以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规模产业来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规模化的林企走出国内,面向国际,大力地发展林业经济的进出口贸易以此带动本国林业产品的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为林业经济发展配套的各类服务业,包括科技、信息、咨询、金融、交通通讯、运输、生产资料和市场建设等;二是发展休闲林业和生态旅游业,创建生态文明。3)转变林业经济管理方式,加强林业科技管理创新。林业经济的发展要始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动生产规范标准化的实现以期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林业企业要突破现有生产化程度低的现有状况,就要以林业领头企业为中心带领地方经济农户进行生产,以此形成产业化组织,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化。同时,要不断地鼓励和引导着科技生态型林业的发展,拓宽林业增效途径。

3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形式

1)重视林业管理知识的创新。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巨大生产力和创造性特质被突显得极为重要,所以,知识所衍生出来的高附加值逐渐成为重要的战略经营资源,而这就使得知识的开发和管理上升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趋势上,林业经济管理的成败直接同林业经济的发展命运密切相关。这点就时刻要求林业经济的管理者们要适时地改变着自我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我学习力度以拓展视野;同时,通过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和运用为管理创新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在管理领域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的重要性。这就迫使林业经济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使其从传统化下以人事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化为以培训、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为主体。而这一转变则要求林业经济管理始终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挖掘和提升企业人员对于自我能够的不断认识和掌控,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效益,而这一提升客观上促进了人力资源利用成长为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还要以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因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人才资源素质的开发来决定的,而切实培养和林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专门型人才,从而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关乎我国新世纪林业经济发展的全局。林业经济要努力建立适应市场化竞争力的职业化经济管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充分发挥高技术科技人才的知识生产力的作用,加大对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将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常态化并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地传授给全体员工以此来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将林业知识理论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3)提升文化创新在管理创新中的地位。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不仅要带来经济效益,还要体现出林业独有的个性并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林业文化的创新也就成为了林业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业文化的先进性动力就是要在发挥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制定林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实施程序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程序,达到以制度制约而非人制约,进而提高林业经济的凝聚力。

4结语

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要想全面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协调科学发展,就必须充分地认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同世界林业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了战略转变阶段,主要表现为从过去的木材生产为主转变成了生态建设为主,从过去的天然林转变成了人工林,从过去的毁林开荒转变成了退耕还林,从无偿使用转变成为有偿使用,从部门性林业转变成为全社会性林业。这就从客观上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发展趋势。同时,也使得林业经济发展以科学、全面的管理作为前提条件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共识。所以,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已经不单单只是经济速度的发展,更多的内涵应是在有效维护国家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完整下的绿色林业经济发展。在这一要求下,为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强林业生态体系的研究力度,形成一整套的林业经济会计核算体系,不断地提高我国林业经济国际化模式的发展,从本质上为林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思路和能量。

作者:于丽娟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国营林场

参考文献

第2篇

健全建立林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落实各种行之有效的责任制,这对进一步推动林业的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责任制是属经营管理劳动管理的一部分,也是使林业的生产关系如何适应于生产力水平的一种具体表现。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上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正是适应于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在集体经济内部关系的一次大的甚至是全面的调整。是符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从产品分配上看,又能更合理地调整了集体和社员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从而,大大地调动了集体和社员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挖掘了个人的才能和潜力。林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究竟如何落实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责任制?营林生产怎样“联产”法?现在全国各省有不同形式的林业责任制和好的经验,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经济效果上的论证都是不够的。怎么样的责任制形式?或几包几定?其经济效果为最佳,最适合于林业生产的发展,都亟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

森林资源短缺,直接限制了其生态效益的发挥;森林资源短缺,削弱了其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短缺,也使得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成为泡影。总之,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林业解决森林资源短缺问题具有最高的优先权。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斥巨资进行生态林业建设,对森林资源增长,特别是森林面积增长,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着眼于长期发展来讲,政府主导的生态建设模式,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目前,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已从单纯地扩大木材采伐量转向到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的轨道上来,这是解决木材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又是一种既经济又收效快的好办法。国外不少国家已把木材综合利用率的高低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木材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近年来世界的木材综合利用发展迅速。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品种上都以相当惊人的步伐向前进。

林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加强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是提高林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当前,林业企业的管理水平低而粗放,亟待整顿和提高。管理体制应如何改革?要建立那些规章制度?问题成堆,亟待研究。

中国式的林业现代化问题

林业生产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指标和经验,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向自己发展林业的现代化道路。关于林业现代化的概念。标准、步骤、措施以及如何起步等,都是值得很好的研究和探讨的。

林业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问题的研究

实行经济核算制是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十分薄弱石投资不讲效果,经济效果差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投资经济效果。总之,林业要大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还要国家投资。林业经济研究的课题多得很,确实任重道远。但是,目前的研究力量还是很弱,而且人少水平低,是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在分工和协作上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建国以来据统计,全国林业院校培养的12万大专毕业生中,只有400人是林经专业的,占0.3%。全国实际上专业林经研究工作的,约50人左右。为适应国民经济四化和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林业经济研究工作;一要扩大队伍,二要提高现有人员的水平;三要改进研究方法。

作者:李军单位:白河林业局

第3篇

一直以来,我国作为资源大国,并不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伴随着绿色环保的理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于林业生态的关注逐渐加强,政府也在各项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得我国林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稳定有序的状态。不仅消灭了原有的森林资源赤字,还成功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局面。从而最终带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待处理的问题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总量太少,我国疆域辽阔,但是真正有效的森林覆盖面积却不多,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在这本就不丰富的总量中,真正达到高质量的森林资源就更加的稀少了,因为从前的过量开采,导致现在的森林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幼林,所以,我国森林资源的状况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2.1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想有效的解决我国林业发展的问题,必须针对以上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制定措施,才能达到根本解决的目的。造成我国现在林业资源和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关人员和单位在处理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的关系上存在着误区,没有真正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单方面的追逐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的利润,并没有着眼于林业资源的长期发展和收益,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正所谓,观念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只有从根本上纠正了人民对于发展的观念上的偏差,才能把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到实处。

2.2现行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的制约

林业是一项产业,是一种人为的经济活动,所以它的发展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可以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是林业经济本身的发展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所以归根结底,林业的发展也要仰仗于政府在政策上的制定和颁布。合理的政策将大大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反之,将会起到阻碍林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1)林业部门的政府管理政策问题林业部门的改革跟不上林业发展的要求,表现为滞后于林业产业的发展的状况。这样政府如何控制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着林业产业是否能够按照国家制定的可持续方式经营。

(2)林业部门的资金政策问题由于我国的林业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目前较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忽视了林业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使得许多经济发展方案无法实施,所以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林业发展的现状。

2.3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科研技术落后

我国目前的林业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整个行业的最普遍的问题是工艺太过陈旧和落后,有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生产,这种与时展相脱节的形式是会严重阻碍企业自身发展的,必须进行更新,还有要加大在科研力量上的投入,引进先进设备,聘请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2.4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林业企业和其他发展不良的产业一样,存在着整体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规模小,效益差,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林业产业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3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3.1丰富森林资源

上文中已经指出,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少,树木质量不高也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与经济的基本关系的正确处理,就要通过对林业体制进行改革的方法,来做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再通过林业经济发展来推动林业资源建设。

3.2强化政策措施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1)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只有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引入到林业产业中,才能真正搞活林业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得到的宝贵经验。

(2)放开搞活林业经营管理机制,注重多种管理方式的配合和制约,制定一套有效的权责分明,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行业竞争。

(3)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经济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不偏废其中任何一个。

(4)将林业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中,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并对于有需要的林业产业对政府提出相关的帮助和政策上的倾斜。

3.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将林业产业从资源密集型结构中摆脱出来,寻求一项更加合适的发展道路,注重对新产品的研发和深加工产品的改良,努力提高产品的价值。并辅以食品产业,开发出新的绿色的林业产品,积极探索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的。调整生产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4坚持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哪个行业和产业掌握了最新地领先于他人的高科技手段,哪个行业和产业就会在发展上占有先机。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林业产业,体现为林业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与否直接决定着与同行业企业的差距,所以,企业要合理地加大在科研技术上的资金投入,这样所获得的收益将是长远的。另外,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何个人和企业的行为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切涉嫌违法犯罪的生产活动都应该被严厉的禁止。这是一切发展的大前提,即在不危害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的发展才是合理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历程;目标;对策

中国林业的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领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科学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林业学科发展至今,它也面临着现代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变革挑战。如何适应现行林业的快速发展,是林业经济管理学首要的目标。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1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1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林业经济管理学的不断规范,以及科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了林业。各个国家对林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这就是产生林业经济学的起因。由于林业产业产生的利益分布不均,在林场主和森林工业资本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人们为了能够从林业产业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开始着手对林业资源展开调查。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学科的重要分支,很多研究人员都开始从事研究林业经济的问题,这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不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对资源的滥采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现在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生态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与次生灾害。随后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也融入了生态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这就是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1.2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是始建于1959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全国10多所林业高校布点,并且30多年来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人才。中国在经济建设的初期,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空前加快。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林业经济问题,在建设初期,我国并没有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有的只是针对性地对农业经济中的一部分林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当时我国缺少专业的人才来解决林业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与经济问题,所以当时的林业迫切要求开设林业经济管理方向的科学研究。同时我国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形成了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在初期,我国开始对林业展开研究,我国首先向其它林业上相对发达的国家借鉴学习,在通过对苏联林业经济体系的研究后,我国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加大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学方向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以及渐渐地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

2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目的

林业领域的相关学科种类繁多,林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经济科学与环境、资源、生态等学科的交叉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这其中有林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经济学等学科。森林产业的产值巨大,林场主,客户,林业衍生产品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还与另外两个体系发生了影响关系,分别是生态系统和环境协调发展系统。林业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的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开采。有人说,开采生态资源就是破坏生态。这句话并不正确。在开采森林资源的同时做到合理开采,种植树木,协调好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林业经济管理学在这里就起到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科学的发展让林业经济发展得到了深化,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也是的利益最大化,资源再生最大化。林业经济管理学就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学科,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这就是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成立的重要目的。

3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未来发展的对策

3.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国内经济形势的特殊情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所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林业的快速发展。所有经济形势的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人才的供给。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体系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木材和林产品贸易是一个专题,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把关,都需要相关人才的管理。林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难以把控的领域,林业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宏观管理要求也较为严谨。林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这就对管理者有着多知识领域的要求。管理模式往往需要开拓创新,同时从业人员基础的理论知识要相当扎实,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实现再创造。林业经济管理学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3.2科学团队的建设。

理论研究产生科学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研究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团队。一个分工明确的理论团队,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加以分析,往往能够产生新的理论,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经济的理论指导,也是联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是可持续的,高效能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科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理论体系,建设健全学科理论研究。我国的林业科学研究在应用到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困难,科学的团队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研究出现代化的设备,投入到生产当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做到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污染环境,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3.3建立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

第5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国情

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逐渐走上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因为我国地理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太平衡,林区分布不均匀,森林多在经济上最为贫困的山区,所以,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少人铤而走险,对林业的破坏性掠夺式的采伐也经常发生。先天不足与后天的不良发展,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质量下降、低产量、低效益的状态。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2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溯源

可持续发展是为了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各个发展领域,我国也把可持续发展定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理念,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一直在研讨和制定林业可持续经营发展标准的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专家通过结合自己本国国情和深入研究,提出了标准和66项指标。

3 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根据本人在林业基层的多年工作经验以及结合最新林业发展理论知识,我认为,要践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的助推力就是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用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是最有利的佐证。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局,深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大力支持扶持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进行林业科技创新、更新,并与上级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体系,真真切切的把科学技术接到林业的“地气”中。

3.2 更新观念,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加快林业经济转型

传统的林业发展囿于其单一发展的牢笼不得而出,在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现出其先天不足的局限性。在经济领域方面,单一经济侧重于森林开采和木材的运输与生产,还停留在最低级的资源使用链条上。随着森林资源的大范围开采而暴露出来的森林资源危机,会将林业的整体经济推向覆灭的边缘;在社会领域方面,由于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了林区林农经济利益的捉襟见肘与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的窘境,林区林农的经济收入就医、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体系严重滞后,造成了一直生活需要向国家伸手要钱的局面;在生态上,传统的林业发展因为粗放式的开采与利用,更是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完全破坏了森林资源的平衡链条,造成了人类与环境的冲突加剧。

所以,只有更新观念,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加快林业经济转型,才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良方妙药。如何优化林业经济结构需要做以下几点:首先,不能固守以前的传统观念,要主动走出去,充分调研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较短的工业原料林、速生用材林、林业产品以及名优产品的林业建设。其次,加大对林业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依托上级林业机构先进的科研技术,大力开发综合精深产品的开发,逐渐淘汰那些粗放式低层次的林业产品的开发。再次,开拓林业的景观旅游资源,比如百里峡、观音山等这些优质的生态旅游景观,还可以开发一些适合林业种植的花卉类产品。最后,适度的壮大林业产业,大力发展以经济林、特色林、林下资源为主的林业产业。

3.3 法律护航,才能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执行机制,也是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更新。政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十分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林业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效果。但是,在现存法律中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制约和妨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森林资源的林权结构模式受到公有产权的制约,增加了维护成本。所以,笔者认为,应对林业产权进行优化和选择,可以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生态公益林适合公有产权,商品林则以私有产权更有利于提高商品林管理的积极性。

第6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性质;功能;理论基础;研究

    近年来,中国林业得到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林业经济问题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更为政府和公众所关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以林业经济活动作为学科的落脚点,理应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然而,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生难以觅得与专业一致的工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2006年获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之际,本专业15名毕业生,除去3名转为攻读博士学位外,另12名硕士毕业生无一人就业于林业经济管理领域。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学科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国内林业经济管理学术界足够重视,仅有张建国先生等少数学者就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为了引起国内学术界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关注,分析了该学科的性质、功能、理论构架、研究现状等内容,并较为系统地揭示该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科性质分析

    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探索与发展,始于学习苏联,受着计划经济和木材利用思想的影响。经历了逾50年的发展历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科阵容逐步形成,大量专着和学术论文得以发表,然而该学科并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1.1 林业经济管理学作为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职能缺位

    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科属性,其研究对象特定,即林业范畴内的经济和管理问题。鉴此,林业生产活动应是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其中森林经营活动显得更为基础。自德国学者福斯特曼(FauBtmarm)于1849年提出的森林最适轮伐期公式以来,国外林业经济学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将森林经营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税费制度、国际贸易等影响因子纳入其中,关注于森林经营活动最优化问题。自建国初至20世纪末,中国长期奉行木头林业,即一味追求林业的木材产出功能,导致了东北国有林区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若以被主流林业经济学家抛弃的木材永续利用理论(TSM。Timber Sustainable Management)而言,中国森林资源不应演变为当前的资源极度匮乏地步。事实表明,中国林业发展与理论支撑脱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林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角色缺位,并未成为名符其实的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林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难以在林业中觅得一职。

    1.2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缺乏学科基础

    林业经济问题研究一定要贴近林业技术,才能解决林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性质。随着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SFM,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成为林业经济学界的主流思想,林业经济问题拓展为涵盖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的复杂经济问题,着眼于寻求林业产业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3者的共同实现。鉴于交叉学科性质,在分析林业经济问题时,应对影响林业经济活动的经济、社会、生态因素有相应理解。在与国外林业经济学家交流中,得知国外林业经济学家均具有良好的林学或生态学背景,而国内林业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与其相比存在较大迥异,这决定了国内外林业经济研究水平的差异,也制约了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发展。专业知识背景的欠缺,尤其是林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使得国内林业经济学者难以关注森林经营活动效益最大化这一林业经济最根本问题。

    2 学科功能分析

    设置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培育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推动林业经济学科理论创新,为林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管理政策优化提供决策服务。因此.该学科的功能体现在2个方面:其一,培养专业人才,即教学功能;其二,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即科研功能。

    2.1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教学功能不健全

    培养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功能。当前,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农林高等院校均设立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开展了本科、硕士生教学工作,部分学校还获准设立了农林经济管理博士一级学科点,每年获取林业经济管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数百人。以毕业生数量而言,该学科无疑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如本文引言部分所阐述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言。该学科并没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学无以致用,专业人才难以从事所对应行业的专项工作,使得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化之东流,也使得学科的长期发展后继无人。以中国林权改革中涉及大量的林地流转问题为例,国内几乎没有能对林地和活力木价值进行评估和核算的专业人才,这无疑是教学的失败,也是基本功能不健全的体现。为实现学科的基本功能,即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功能,学科建设应与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紧密结合。

    2.2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研功能虚化

    为林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功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功能与其教学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与产、学、研3者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一致。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学决策支撑功能缺乏实现的空间。在森林采伐限额的制约下,采伐指标的获得对林业生产者而言,较森林的最优化经营更为关键。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主导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得以实施,使得林业生产者更为关注自有森林如何尽可能多的被划定为生态公益林,以及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取政府补助。迄今,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研功能与林业生产活动实践脱节,难以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活动,这也是该学科教学毕业生难以在林业行业中觅得职位的原由之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科研功能的实现。既有待于科研环境的优化,更取决于学科基于自身性质,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3 学科理论构架分析

    多年来,发达国家林业经济或发展理论不断发展与变化,既服务于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与不同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人们对森林的认识水平面发展变化的。林业经济或发展理论与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理论构架存在根本差异。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前者为后者的具体运用。作为应用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学立足于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林业经济活动。林业经济学科理论构架于高等数学、经济学和林学等学科理论,并基于此。形成林业发展理论,诸如森林永续利用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协同论、船迹论、林业分工论、森林培育轮、生态系统经营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基础理论的创新是林业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根本。以林业发展模型而言,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远比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效率理论更为复杂,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重缺陷,而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将消除传统林业经济模型的缺陷。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学生应掌握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林学等学科基础理论,诸如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边际理论以及林学的森林生长理论等,方可系统地理解和认识林业经济活动及其本质问题。如本章第2段阐述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作为交叉学科,当前存在学科基础薄弱等闯题。就该学科学生而言,大多不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必备的数学和林学理论基础。

    4 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领域中开展科研活动,既是为具体的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也是将学科理论接受实践检验,寻求学科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方针政策与林业经济实际严重脱节,3者间关系扭曲。学术研究地位不高,影响不大.缺乏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释和附和国家政策的角色。与中国林业实际脱离。

    4.1 研究对象未定位于林业经济活动根本问题

    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未将中国林业经济活动根本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即森林资源经营问题。以2006年《林业经济》刊物登载的257篇论文为例,其中与林权改革相关的文章共50余篇,与生态工程相关的文章逾50篇,而无与森林资源经营相关的文章。林权改革是中国牟取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所在。也是林业经济研究应关注的命题之一。林权改革促使森林经营权的转变,即既定林地经营主体的变更,及与之相对应的活立木经营权和收益权的转变。因而,正确和客观的评价林权改革成效,应着眼于林地经营权发生更迭后,原有经营主体和现有经营主体收益的变动。林业生产具有内在规律,即速生丰长林的轮伐期在立地条件极好的情况。需6-8年尚可采伐利用,而一般针叶材轮伐期高达数10年以上。在林权改革后的短时间内,难以对森林经营主体收益变动予以评价。换而言之,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林权改革成效并不能从根本反应此项政策的优略。然而,对于森林资源经营研究的缺乏,也决定了对于森林经营主体长期收益关注的缺位.进而不难想象对于林权改革绩效的评价必将失去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7篇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子系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根据本地区林业资源的具体情况以及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林业发展政策,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情况、社会资源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而制定的适合本地区林业经济发展方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能根据林区的实。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以围绕核心分。根据林业经济发展围绕核心不同可划分为: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林业建设以林业部门为中心,由林业部门统领社会各利益主体开展林业工作。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社会各利益主体与林业部门一道,围绕林业经营而开展林业工作。独立式林业是以林业局为中心的时期,林业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提供木材,林业管理孤立地进行,将人类看作是森林的敌人,同时林业权属由政府所有,与公众的联系极少,使大众远离了森林。参与式林业以林业经营为中心,是现代林业的主要发展形式。参与式林业的林业生产具有多用途性,林业管理与其他动植物的管理相联系,使人类成为树木的伙伴,同时林木权属多样化,包括私有林、国有林、集体林等方式,建立了与公众的联系,把森林带进了公众生活中。林业机构从被林业政策决定的角色,演变成资源管理利益共同体的召集人,配合环境需要,创造一个参与对话、利益交换的有效仲裁人角色,同时扮演一个指导者、促进者、调解者、教育者等角色,成为避免资源滥用的守护者。

以开放程度分。根据林业开放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封闭型模式是特定的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与一定的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其指导方针是追求区域经济的自我健全和完善,生产和流通体系基本上建立在“内循环”运作的基础上。开放型模式是建立在与外部经济广泛联系的基础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要求。封闭式林业是指将林业看作一个独立的行业,本行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本行业的发展,没有将林业经济发展,看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对林业的认识缺乏全面的认识。开放式林业就是以社会办林业为宗旨,林业与其它行业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林业的主要功能是其生态效益,从而应该上升到一个社会林业的高度,将林业生态意识推广到全民意识,从而使全民来关注林业,促进林业的全面发展。

以发展速度分。根据发展速度的不同分为: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要途径,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林业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加速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是根本改变林业自身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依照林业经济发展的一般途径,林业经济发展走上一条缓慢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没有考虑到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渐进式林业不可能快速改变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不可能加速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以绿色程度分。按绿色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浅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和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非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范畴,已经被人类社会发展所证明,其发展模式导致了人类资源与环境的危机。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建立在环境与发展分裂的思想基础上,是20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环境运动的基调,它较多地关注对各种环境问题的描述和渲染它们的严重影响,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常常散发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情绪甚至反发展的消极意识,侧重于从技术层面讨论问题。浅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虽然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如何从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观念,甚至以反发展的观念来指导林业发展。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则要求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次环境运动的主题,重在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及在此基础上的解决途径。深绿色的环境观念以弘扬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积极态度,强调从技术到体制和文化的全方位透视和多学科的研究。深绿色林业经济模式就是全面衡量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力求做到三大效益的统一,从而为人类的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做出贡献。

作者:朴春光单位:延边林业集团

第8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s forestry economy has also obtained th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particularl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forestry open, how to combin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mbin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system, to guide the modern forestry of our country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of fore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Jilin Province as China's forestry economic province, the 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talent is made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Jilin province for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ed person's demand as well as the subjects of their own problems, put forward by som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Strengthen discipline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the subject system of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forestry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alents for the modern forestry construction assurance.

Keywords: forestry econom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对于林业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林业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像林业大省吉林的林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多的提高,林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相对于迅速发展的林业经济来说相对比较滞后,无法完全适应迅速的林业经济发展。因此,林业相关的的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科强化建设带来的高素质人才也为我国林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但是,纵观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相较于我国迅速发展的林业经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当然也面临着很多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结合时代机遇和相应问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时代赋予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机遇

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体系的不完完善,给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机遇:

(一)森林资源效益丰富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森林不仅是生态资源,对于生态环境起着良好的建设作用,它还属于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按照我国的规定(《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计划纲要(2010-2020)》),森林经济按照用途可以分类为公益林和商品林这两大类。因此这两个类别的比重设置以及利益分配,都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也使得林业经济管理的学科发展空间,得到延伸和拓展。

(二)快速提高了森林资源的配置比率。在林业经济学的发展初期,关于森林资源的经营就有了相当的关注,因此这方面内容得到的研究和积累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经营有着较大随意性以及动态发展性,因此其经营理论和模式就不能太墨守成规,而必须随着地域环境、经济环境等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吉林省作为我国的林业资源大省,近几年来森林面积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在土地边际替代率进一步明确的基础上,还有理顺现有不同土地之间,其利用方式的经济关系。从森林积蓄量不断增加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需要不同经营效率的基础上,来配置最佳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这样一来也为林业管理学科提供了很好的发展余地和就业空间。

第9篇

关键词:林业;政府性;支出;林业经济;增长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林业的资金投入也是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林业方面的政府性支出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见,在现代化经济下,深入研究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政府财政体系,还有助于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优化和发展。

一、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林业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我国对于林业经济的资金支出虽然规模比较大,但是缺乏长期的效力。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对于林业政府性的平均支出规模在1.16%左右,而平均产出规模为4.99%。也就是说,林业政府性的支出是比高效的。但是从林业经济效益来看,远没有达到设想的效益回报。可见,政府性支出的可持续性是会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二)林业经济的融资方面就目前而言,林业的主要资金投入是来源于政府,其次才是外资、私人筹资等。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变革,林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新的融资渠道。可见,政府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经济的融资,同时也使得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无法得以发挥。(三)林业产业结构方面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林业经济的增长速度高出了国家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林业产业中的第一产业远不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林业第一产业与生态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关系。况且政府扶持林业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我国生态平衡。显然,林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有所偏差。

二、改善林业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措施

(一)加大林业政府性支出

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支出资金来源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以及其他国家预算资金。实际上,在四个来源之中,国债资金的来源极其不稳定。而且林业政府性支出的规模也在不断变化。投入资金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林业基础的建设,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2001年左右对林业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大。与此同时,多加还颁布了相关政策为林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后在2010年国家又颁布了长江、内蒙古等林业资源保护法规,为促进当地林业的发展,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证明,在政策内的区域,当地的区域经济和林业经济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环境下,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大林业政府性支出。首先,发行应当放宽条件,发行国家债券,以此形式募集到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还能够调动人们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并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国家还可以借鉴其他多加的融资方式,促进林业国债的发行。总的来说,政府可以听过增加林业国债来加大林业政府性支出的力度,以此保证林业资金投入的长效性,真正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以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当中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发展当地的林业经济,从而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做出努力。譬如某市区利用国债资金,扩大了沿海防护林改造步伐。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营造沿海防护林带总长达286.9公里,绿化率为99.3%,大陆基干林带已基本合拢。其次,地方政府应当加大林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国家在逐渐完善林业发展法规的基础上,政府应当把握好这一时机,着重加大政府对林业经济的投入。例如某市在三年间,投入林业生产建设资金约2.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约1亿元。事实证明:各级财政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建设和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保证了林业部门日常性的开支和林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鉴于此,政府可以从政府扶持、社会补偿、群众投入和外资补充等四个方面加快林业投资机制的完善。总的来说,国家和地方都应当重视加大对林业生产和建设的资金投入,以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公益效益的增长。

(二)拓宽资金来源

促进林业的经济增长单纯地依靠国家收入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重视不断拓宽林业投资资金来源,以促进林业行业的稳定发展。况且林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必然会导致林业工作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从事林业的人才逐渐减少。人才的减少使得林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提高,致使林业经济得不到发展。这样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严重阻碍林业经济的增长。国家的资金投入毕竟有限。若要进一步扩大林业经济的发展规模,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关政府就应当重视拓宽林业资金的来源。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重视推出相关优惠政策,引进社会资金。与此同时,地方林业局要重视抓住优惠政策,致力于林业经济投入资金的拓宽。例如某林业局积极搭建了当地金融界与实际经济的桥梁,进一步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据了解,该林业局结合当地经济,制定了扶持林业企业到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的政策,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私募债、企业管理及资本运作培训等渠道加大林业经济的增长。其次,地方政府要重视不断拓宽外来资金的投入,以加快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例如某县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行林地和资源转让,熟、幼林经营权,协议连片经营等办法,成功将全县26.7万亩林木、林地实现流转,吸引了全县9.4万农户、20.5万人上山培育林业资源。同时结合国家惠农政策,引导民间资金3.88亿元投向林业发展领域。而且该县林业主管部门通过争取国债造林、“三难地”造林、退耕还林、长防工程、公益林、水保造林等15个项目,引进资金1.968亿元。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应当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通常林业的第一产业是指林业洗头膏非林生产和涉林产业。第二产业是指林业的加工业。第三产业是指有关林业旅游和生态产业。而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林业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国家和政府应当重视不断拓宽林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规范林业政府性支出的规范使用

政府性支出在林业方面的用途包括林业基本建设、财政贴息、林业事业发展以及建立专项资源四个方面。林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况且投入到林业的资金属于公共服务资金。显然,林业经济的支出必然要受到国家的管控。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仍不够完善,资金管理仍比较薄弱。只有规范林业政府性支出的规范使用才能保证专款专用,使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林业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林业产业支出的管控。目前我国政府林业管理部门与国有林业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林业产业支出账目有国有林业企业负责,而管控则是由政府林业管理部门负责。这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并不能够真正规范林业产业支出。而且不同的国有林业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性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林业企业也面临着改革。这也就意味着政府要减少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国有林业企业的竞争力。例如某省要求省市县三级要加强项目库建设,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在省级部门批复预算之后,要求市县在15日之内报送资金申请。同时,省级部门要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强化资金使用情况跟踪问效,考评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促进市县加强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其次,政府要明细林木的归属权。严格意义上来讲,政府部门只用有企业的所有权,而企业的经营仍是归属于企业。在明确归属权之后,才能够进行专项的支出管理。另外,政府部门也可以实行承包制,转让林业承包经营权。并建立相应的规范政策。这样不既能够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也能切实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相比于国有林业企业,拥有承包经营权的个体更能适应市场的优胜劣汰。最重要的是能够方便政府加强对林业资金投入与产出的管理,减少资金浪费。例如某地区鼓励组建林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产加销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导向作用。加强合作社征信体系建设,为市场运作和政策扶持提供基础信息支撑。推进合作社能力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总的来说,政府要重视明确产业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林业政府性支出的管理,从而保证林业资金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国家政策不断变革的背景下,政府更应当重视依据国家政策,强化林业政府性支出管理。

三、总结

综上所述,林业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的增长表现在多个方面。在现代化社会中,政府不仅要重视从政策上加快林业经济的增长,也要重视从经济上推进林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也要积极国家号召,致力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从加大林业政府性支出、拓宽林业投资渠道、规范林业政府性支出三个方面入手,真正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善龙.林业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5.

[2]孔凡斌,廖文梅.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13.

[3]曹盛国,王国卿,沈良伟,胡迎琪.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

第10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创新管理;问题与对策;发展趋势

随着林业产业机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发挥林业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提供了必要保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现阶段国内林业经济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开发人员少等,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探究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可行性策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林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产业化是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虽然近年来森林覆盖面积和林业经济管理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从林业管理工作目标上来看,更多的是侧重于发挥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林区与外部森林市场的对接程度较弱,森林资源无法高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2.林业产业开发人员不足长期以来,基层林业部门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林区建设和林木保护等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倾向于对林业人员管理技能的培训教育。这样一来,林业产业开发方面的人员配备相对较少,只能对外输出最基本的林木资源,无法通过产品深加工提高林木附加值,由此也就无法提高林业经济效益。3.林业项目投入资金较少林业产业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无论是在前期建设还是后期管理维护中,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林业单位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仅完成了前期建设工作,而后期的林区维护和管理工作则没有同步跟进。同时,由于经费来源单一,也会导致后续的运营经费短缺,林业经济难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二、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1.创新林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林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专业化林业人员的工作支持,因此必须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林业经济发展的首位。首先,林业部门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提高人才选拔和任用门槛。例如,林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产业研究人员,在人员招聘时也需要对应聘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研发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其次,对在职的林业工作人员,要通过在职培训和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林业经济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2.创新林业产业制度管理模式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由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供技术支持外,还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外部保障。近年来,国内林业产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制度的创新工作可以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第一是创新林木采伐制度。针对基层林区存在的滥砍滥伐现象,林业部门要强化林区管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第二是创新林业检疫管理。林木病虫害不仅会造成林木大量死亡,而且林区内的枯枝、落叶还会引发火灾隐患,通过执行严格的林区检疫制度,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第三是创新林木加工管理。林木加工可以提高林木附加值,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通过强化管理,可以实现林木资源的最优化利用。3.建立阶段性的林业发展目标林业产业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会给森林资源造成损害。因此,林业部门必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本地林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林业经济管理目标,为今后林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林业发展目标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以短期目标为例,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加强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林业资源大多分布于山区,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是培养本地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为实现林业产品深加工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品牌效益。4.优化林业经济产业化程度一是加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林业产业结构中,积极引进新的信息技术,以便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了解与及时掌握。另外,对于第三产业也应大力发展,也可以起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效果。二是实现林业产业与社会企业相结合。将林业产业化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从而创造新的社会生产力。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经济产业化调整政策。通过对林业经济产业化进行调查与分析,制定合理的调整政策,使林业产业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

三、林业经济发展趋势

1.林业产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压力大,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则可以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压力提供帮助。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成熟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林业部门无论是出于工作便利性还是产业经济效益考虑,都必须重视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建设。除此之外,林业产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可以实现林业产业资源的整合,对林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提供了积极帮助。现阶段,部分基层林业部门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推动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2.林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对林业支撑力度大、效益高而且带动性强的林业产品,对这些林业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深加工,全面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另外,顺应市场发展与需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林业经济进行多方面的发展,可以实行择优扶强的战略。在目前的林业经济发展企业中,选择管理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进行重点扶持,如推广绿色生态旅游。对于经济效益不好、企业规模也小的企业可实行兼并或帮助发展的政策,使林业经济稳定发展。

四、结语

通过创新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实现林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发挥,而创造的经济价值又可以反哺本地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于进一步提高森林的生态价值也有一定作用。因此,林业部门必须要结合林区实际情况,兼顾森林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利容,王斌,格日乐图,等.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2(8):101-104.

[2]廖冰,廖文梅,金志农.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4(4):51-55.

第11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经济;绿色发展

纵观历史长河,由于未重视生态保护,而发生过多少因森林生态资源被破坏而引发的自然灾害。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责任主要包括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保持生物多样化平衡,防治荒漠化等多个方面,能够使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以有效的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能够促进生态文化不断提升,是建设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对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意义重大[1]。林业的发展与人类存在相当密切的联系,更代表一个国家进步的文明程度。随着人们对林业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逐渐认识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其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未来的林业建设会向着多功能的林业方向发展。

1绿色林业对于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在我国推行改革开放阶段,虽然能够对多个发达国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经验进行借鉴,为本国发展提供参考,快速的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然而出于当时的年代,本身自己的发展水平不高,尚存在以损害环境以及资源牺牲为代价而增加经济收入的时期。与经济发展系数相比较,国内在环境破坏系数方面远超前者,高出了其1.7倍以上,但是随着工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此系数也在不断扩大,甚至超越其10倍之多。对能源的消耗更是非常突出,耗量惊人。调查发现,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高于环境容量很多倍,对国内主要的几条水系进行调研发现,其污染率高达60%以上,多数城市河流污染情况相当严重。虽然该项政策的推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然而资源环境问题却非常突出,急需采取有利措施进行应对[2]。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依靠林业这个基础进行发展。林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相当重要,他不仅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丰富的能源供给,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所消耗。而且能够有效地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如对空间大气进行调节,调节降水,调节土壤环境、涵养水分,降低水土流失以及阻隔强风袭击,对空中污染颗粒物进行吸附等多个方面,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为地球生物圈提供很重要的支持作用,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动植物的多样化发展。同时还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服务作用,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供人们游憩其中欣赏领略。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发挥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社会效益也很突出。绿色无污染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特征,每个阶段都不存在污染,与自然非常和谐。由此形成的林产品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纯天然无污染,而且具有再生性以及可以降解性等特点。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使之具有的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功能得到体现,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未来的林业发展应当更多的体现在多功能上,这样才能跟得上现代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凸显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发展绿色林业经济的思路

2.1发展林业循环经济

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建设林木种苗培育体系。扩大商品林业的发展规模,拓展商品林业种类,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使林权抵押贷款得到快速的实施,推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建设,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形成林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2.2发展森林旅游

重点打造森林游览区,推进该项产业的顺利发展,对林农的森林资源产权进行有效划分,根据森林资源基础以及当地林农的意愿,让其自主的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经营,也可采用集体的方式,扩大森林游览区的服务层次,加快相关设施的建设,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景区品牌。将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优势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发展森林民俗旅游,生态度假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方式,依托森林自然风光,吸引游客,扩大旅游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在服务质量上下工夫,扩大影响力,树立品牌,以此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同时形成无区间的服务模式,增进合作,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加大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3]。

2.3打造林下经济

依托当地森林资源,积极进行林下经济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形成成通力,积极引进先进的林下经济发展技术,可以发展林下畜牧业,也可发展林下无公害的农产品,种植、养殖都可以依托森林资源进行发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使当地农民尽早脱贫致富。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特点,科学的进行种养,将因地制宜原则应用其中,适合种植的可以重点打造林下种植业,能够进行林下养殖的,则应当努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目前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已经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根据市场需求可以重点打造林禽发展模式,也可进行林菌模式的推广。同时加大深加工力度,扩大林产品的附加值,重点打造品牌,提升其影响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林产品以及其深加工企业之间促成良好的沟通桥梁,促进林产品的销售规模,已销售促进当地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4采取复合经营的模式

针对林产品,应当加强其深加工,采取复合经营的模式,重点加强示范基地,以此形成很好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发展,打造品牌,促进林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利用科学的调整组合,确保林业企业能够屹立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5努力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依托森林经济与生态等功能,将生态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建设丰富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打造以与人们生活相接近的,并且有鲜明的森林文化主题的,能够对人形成很好的影响力的,且具有丰富内容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林业文化产业,创造经济财富,向人们揭示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扩大生态文化的影响力,使人们从自身的行为与行动做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4]。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更加丰富有活力。对相关的设施进行加大建设力度,并且做好的相应的宣传工作,通过有效的活动开展,使人们的思想发生巨大改变,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改变自己今后的行为方式,与自然生态形成很好的协调性,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文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4,18(20):13-14.

[2]曹胜利.浅谈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288.

[3]孙培福.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农民致富之友,2016(9):295.

第12篇

关键词:人才 林业经济 发展

一、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绝对值极为可观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由于国家大、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和13%左右,属于森林资源严重缺乏的少林国家。

按照发展阶段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第一阶段林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

2、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3、从1992年开始,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二、构建人才平台的重要性

要使林业经济更好的发展,建立建全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形式内容贴近自然的林业格局,建设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林业经济内容,因此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唯有人才是根本和关键。林业企业远离城市区,条件艰苦,待遇偏低,生产组织结构单一,人才结构并没有优化,造成了人才外流的现象。应该做到聘用人才人才要打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省市之间的界限,实施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充分发挥最大创造力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新主要手段。人才共享两个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在不改变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单位利益情况下,对人才能力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

三、如何构建人才平台

(一)建立人才信息网,为了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当代林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信息化的逐步成为系统,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林业现代化的方向,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发展持续林业和林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只有通过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直接为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保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全新新理念、新思维,把实施林业人才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坚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人才的引进和不改变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单位利益情况下,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和合理使用。

(二)人才资源市场化,优质化,加快整体性林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

目前知识经济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以知识为资本将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技术成果可作无形资产参与项目产业化投资,依据效益应获得相应的股权收益。积极开发人才市场,吸引人才为林业经济建设服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三)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

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务实精神,认真搞好高端的林业学术科研项目,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年轻创新型人才,典型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敢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林业科技团队。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收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林业各类(含短缺学科)专业人才。

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的伟业,注意加大对天然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重大环境建设,努力努力发展扩大森林资源。知识经济时代,要创知识经济之业,探索出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开辟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创造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四化建设提供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多学科,多专业的各类人才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林业经济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与提高。

四、搭好人才平台,促进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高素质林业科技的人才,能够把握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彼此之间即互相互相矛盾、互相影响、又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制约了后期的经济发展,阻碍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导致萎缩。在重视经济效益同时又要注重生态效益,这样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五、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1、造林规模化。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