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工程的投资逻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知识;评价;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是指在水利工程完成验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综合的对项目全过程进行一次综合效益的评级和总结。它是现实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项目经济体系中缺一不可的环节。正确精准的对水利工程经济后的评价可以使后期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并且可以从中找到不足或者弊端,通过相应措施的制定来完善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给社会带来发展。
一、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的相关知识
1.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的特点。它主要具备五个特点:(1)现实性。(2)全面性。(3)重点性。(4)公平性。(5)反馈性。
2.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保证评价是最真实客观实际的反映。(2)公平性。必须保证对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的公平,保证评价结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3)实用性。评价结果要能够产生作用,对重点作出指示,对不足给出详细的说明。(4)可比性。将各项指标和结果能够进行对比,从对比中说明反映问题。
二、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的内容
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效益的评价。水利工程由于工程量大、工期长、造价高、技术复杂,对它的经济评价涉及到的公式是很多的,计算量又很大。对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一项繁琐的过程。
对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包括对国民经济的评价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的评价是指以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计算水利工程的投入和效益的回收,得出水利工程项目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增长,是否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预期的作用。财务评价是指对项目中财务的支出和运营后的收入作出精确的计算,分析水利工程项目的盈利,为企业自身偿还债务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判断。
由于水利工程是公益性的社会建设项目,在对水利工程经济后的经济效益评价应该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要的,以财务评价为次要的。
第二,社会效益的评价。首先,水利工程是公益性的社会建设项目,在其竣工运营后,对于其社会效益的评价是必要的。对于社会效益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对社会产生的贡献与影响。检测评价水利工程是否如预期达到了它的社会效益,做到了改善民生生活、稳定社会的目的。其次根据运营的结果评价,还能够直接反映出项目在当地的实施情况,评价地方政府是否有将水利项目建设的公益性作为实施工程的重心。最后从评价中分析出水利项目建设是否适合当地经济的发展,它与社会的互适性情况。
对水利工程经济后的社会效益评价,可以及时的从中反映出该工程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公益性,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水利工程的发展,注重民生的改善,它是当地政府是否有作为的一面镜子。
第三,环境效益的评价。水利工程除了要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评价,还需要对其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评价水利工程运营后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和使用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需要对其运营后是否产生负面的影响来作出有依据的判断,判断其的建设和发展是否给环境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以评价的数据作为参考,制定调整水利项目的运营方案。其次,对水利工程运营前后环境进行评价
通过对比水利项目运营前后的环境,评价水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的实施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三、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的方法
水利工程经济后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对比分析法,成功度评价法、逻辑框架法。我们就这三种方法进行简单的讲解:
1.对比分析法。我国水利项目经济后评价的方法较多的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水利工程的定量与定性的对比分析,宏观与微观的对比分析,前后对比分析和有无对比分析等,它用对比的方法对水利工程经济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出分析和评价。对水利工程各项指标给出有依据的评价。
2.成功度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又称专家打分法,是依靠专家组的评价经验,根据项目所指定的目标和计划,综合测评各项指标,对项目给出分数来判断项目的成功度给出的专业的分析。水利工程项目中的评价项目是很多的,一个专业的专家评价小组针对各项指标打出一个合理的分数,综合分数,我们可以得出水利工程的成功度,它操作性强,得出的结论明确,可以简单准确的掌握整个项目的整体评价结果。它是最权威的评价方法,并且成功度评价一般都是由一个专家小组一起进行评价的,不是只参考一个人的评价结果的,是取多人结果分析的,它的公平公正性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逻辑框架法。此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对水利工程项目评价的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它可以在垂直的方向,将水利工程项目目标、目的、资金的投入和产出作出一一列举。在水平的方向将预期指验证指标、验证方法、验证资料列出,根据仔细精准的计算,将水利工程经济后的经济净现值、收益率、投资回收作出准确的计算。它是目前最科学的评价方法,我们应该大力倡导逻辑框架法在水利工程经济后的评价的应用。
四、结语
水利工程师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投资项目,它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对于水利工程经济后的评价工作,不仅可以追踪、评价水利工程的运营结果,还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和弊端,来完善调整水利工程,可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它在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发展和建设水利项目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周健,方国华,闻昕,庄钧惠.《南京城市防洪规划》后评价经济效益计算[J].水利经济,2013(05).
[2]霍金华,马庆喜,王承刚.浅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J].内蒙古水利,2013(02).
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不论是建设单位整理的前期、后期文件,还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整理的文件,都要遵循水利行业技术要求和规范,保证工程施工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切实提高内业资料的整理的重视程度,坚持三项原则。
1.1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原则
工程资料整理是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不管是施工方资料,还是建设方、监理方形成的资料都是随着工程的进程同步形成,所以必须真实、准确、事实求是的反映工程情况,资料检验日期不能与工期产生矛盾。对于需要用图片、声像资料说明的资料,必须保证其真实、有效、及时,不能脱离原始工程地形地貌后期填补。
1.2资料完整性原则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调动频繁,这样会造成不同阶段施工资料的缺失或不连贯,或不同施工单位形成的资料衔接不起来,资料易造成不完整。这就要求资料整理者对其进行及时跟踪收集整理,确保其完整。
1.3资料的统一性、规范性原则
各类资料必须有封面并加盖有关单位、个人印章,印章签名真实准确,与实际相符。资料必须附有相应的目录,并注明页码。要求做到规范整洁。资料用纸统一为A4纸。资料装订应采用三孔一线的装订方法,孔距7cm。装订线不得将字迹压住。装订厚度一般在0.5~1.5cm,最厚不得超过2cm。若超过2cm,可分多本装订,注明是一卷多本。
2现行资料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资料整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外业、轻内业”的心理。只注重工程的施工、投资和运行,不重视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环节,或者只“整”不“理”,导致水利工程资料经常出现数据或逻辑错误,最后的结果是有关工程的资料找不到地方,没有次序,出现问题无法及时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补救。这不利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建设的大忌。
2.2资料整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水利工程资料的整理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对资料编制整理不够重视、对业务技术不熟悉,也会导致施工资料整理中错误百出和重复返工。因此,资料整理人员须有一定的专业水平,须掌握立项、施工、运行的基本程序,明确各类资料的来源,确定归档的内容和范围,并且对收集的资料内容都能做出合理的讲解,保证资料整理的有效控制,这样才能保证资料的整理质量。
2.3资料图表、表格、项目划分缺乏规范性
一项水利工程资料具有一定的规范,但在工作实践中收集整理的工程资料大部分缺乏规范性,究其原因,是项目开展前主管部门没有做出具体要求和规范。比如兰州市的各县区都在同时进行重点县小农水建设工程,但最后整理出来的资料却差别很大,都是按自己的思路去整理,有的按工程程序整理,有的按资料性质去整理,分部分项工程内容不一,分项工程遗漏情况严重,项目划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个县区一个模子。这些都不利于工程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不利于工程的检查验收,也不利于今后工程的应用。
3结束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技术
1问题的提出
温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台风季节容易遭遇风、雨、潮,沿海平均潮差4.5m,水利工程本身的安全和效益,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随着“五水共治”资金的投入,工程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菲特”台风的袭击,洪灾损失依然惨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重视非工程措施,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借鉴和采用。应用地理信息、通讯、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建立的温州市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多种非工程防洪措施的集成系统,能够全面掌握全市水利工程安全状况,为防洪调度、管理考核、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对于有效减轻洪水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1]。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国家正在加快水利信息化的步伐,将水利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国家于1995年启动了“金水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水利信息化试点推广工作。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起步较早,于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指数已经达到95%以上。但无论国内外均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水利信息基础数据各自保存于测站、用户计算机中,由政府牵头的水利信息化系统较少,共享性较差,同时,还未出现一款涵盖考核管理的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2]。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市水利局建立了温州市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分析管理全市大中小水库329座,总长380.11km的沿海海塘,大中型水闸74座的安全状况。通过实践检验发现,温州市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监督难、考核难、管理难等问题,提高了水利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效率,符合浙江省水利厅提出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目标,使规范化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系统建设
2.1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时下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S)为主,C/S为辅的架构模式,由客户表现层、中间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构成3层逻辑结构,其中客户表现层部署在客户终端,中间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可部署在相同或不同的服务端。对系统的业务变更和各种操作均采用系统管理员定制方式达到对各个用户、用户组权限方面的控制,模块与模块之间、与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采用XML文件格式进行传输。系统开发环境基于GIS的温州市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系统操作平台、GIS平台、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4部分构成。数据服务的功能的实现主要与DBMS(如:SQLServer2005、Oracle等)相关,可根据不同的DBMS设置不同的数据服务方式(如字段、记录、触发器、存储过程、计划等)。数据流程见图2.
2.2信息通知模块
在温州市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中,为实现公告和信息在用户界面的实时响应,系统采用了信息通知模块。该模块能够将相关公告和信息给当前系统中所有的对象,实现内部的公告模块支持点对点、点对面的信息传递[3],并支持自定义信息栏目,对的信息可设置权限、有效时限、优先级和置顶,支持图片、附件、模板的运用,自动记录阅读历史并计算出阅读的用户数量。
2.3项目管理模块
本系统将建成一个包括所有水利工程信息的数据库,通过对现有工程资料数据的整编,以及不定期收集、整编充实,实现基于GIS平台的工程信息查询、工程数据报表查询、工程注册、工程数据维护等服务,主要包括了海塘、水闸、大中小型水库等工程的资料。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Audio、文本、栅格图、Video、表格等,以及表格数据的各种图示化结果,如示意图、直方图、比例图等。
2.4考核管理模块
系统将录入的考核结果数据转存到综合数据库中,根据考核标准相关内容,数据库将录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分类,再通过开发的考核评分的计算模型和公式进行计算,将计算的结果存储到考核结果统计查询的各个功能模块中,以便用户对信息进行查询,具体流程见图3。
2.5报表管理模块
报表作为一种信息组织和分析的有利手段,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当前系统的实际情况,水利工程在进行分析统计数据时,往往需要重复的收集同一个任务下的数据,通过多次的同一个任务下达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操作和资源浪费,为此,通过报表管理模块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定时定量的统计分析数据,有利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报表管理就是根据系统在数据方面的需求,建立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报表管理功能模块。用户点击报表管理,打开相应的报表,就可以掌握业务详细数据和统计数据,若需进一步了解,可以点击数据查询;以往的数据维护,大都是通过人工录入的形式或者通过导入Excel的方法,但这样费时费力,信息系统中,用户通过报表就可直接对数据进行维护。报表管理模块既美观又直观,查看数据信息省时省力,可以给用户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操作。
2.6系统管理模块
后台管理员可通过本功能模块根据工作需求对用户权限进行有效的管理分配,通过对用户使用模块的限制,科学有效地分配工作职责及范围,保证工作流程的有序以及保护重要信息安全。
3系统应用
3.1信息查询
信息检索查询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用户能快速灵活地获取所需数据,以水库为例。3.1.1快速检索能快速检索到水库相关的地图定位功能、基本信息显示功能、规模特征等功能接口。提供工程类别、地区、乡镇、工程规模、工程名称等5项条目,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查询条件,这样的条件组合操作方便,由用户自己把握查询的关键词,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交互性能,增强系统的操作性。3.1.2地图定位功能通过输入具体的水库名称可在图上定位此工程和具置,并显示该工程的属性信息。3.1.3基本信息显示功能点击地图上任意的水库标识,该水库的所有资料将在窗口显示,包括水库名称代码、资料截止日期、管理单位代码、管理单位名称、建成日期、开始运行日期、库容、考核通过情况、损坏情况、加固和扩建情况、管理机构人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总投资、开工日期、备注等,并提供基本信息数据维护功能。3.1.4规模特征点击地图上任意的水库标识,将显示水库规模特征,内容包括:管理房、照明设施、上坝道路、通讯设备、水文观测设施、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坝顶、坝坡、排水设施、输、泄水建筑物进出口岸坡、过水断面有无淤积和障碍物、灌溉、发电、供水等生产设施、主、副坝、溢洪道、输水洞、闸门机电设备等,并提供规模特征数据维护功能(见图4)。
3.2工程管理考核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能够科学评价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强化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保障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系统在桥墩水库工程中应用管理考核作简要介绍。3.2.1考核结果信息录入输入工程管理单位的基本信息,系统将自动生成信息录入表格,便于考核人员录入考核结果。另外,系统还提供考核报告和Excel表格的考核结果的导出功能。考核结果信息录入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1)工程管理单位的选择。通过系统提供的目录和查询功能可对工程管理单位进行选择。例如:桥墩水库的工程管理单位为桥墩水库管理处,即自评单位;水库主管部门为苍南县水利局,即复评单位;验收单位为温州市水库管理处。(2)评分标准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在系统提供的评分标准中进行选择,评分标准包括:海塘工程管理考核评分标准、大中型水闸工程管理考核评分标准、小型水库工程管理考核评分标准、大中型水库工程管理考核评分标准等。因此,桥墩水库为中型水库,应选择大中型水库工程管理考核评分标准。(3)站点信息的输入。系统为用户提供工程管理单位信息输入的表格,用户需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填写,填写内容包括:考核时间、考核项目(自评、复评、考核)、工程管理单位所属级别(市、县、区)、工程管理单位是否已合格等。(4)考核结果输入。系统根据上述步骤填写的内容,自动生成表格,供用户录入本次考核结果。同时还提供自评报告、复评报告和考核报告的编制模板。新建管理考核任务见图5。3.2.2考核评分计算系统根据考核结果信息录入模块收集的信息,以及系统既定的评分标准和计分算法,对录入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自动计算出考核评分,并给出评价结果。例如自评单位—桥墩水库管理处根据其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完成自评工作,对于扣分项,填写相应的扣分原因,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然后提交给复评单位—苍南县水利局,由苍南县水利局对桥墩水库年度维修养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填写复查表并提交给验收单位—温州市水库管理处,由温州市水库管理处对桥墩水库进行考核赋分,并填写考核表,提交给省水利厅,等待省水利厅抽查考核。图6为桥墩水库考核评分功能展示图。3.2.3考核结果统计查询系统为用户提供考核评分的查询、比较、打印等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1)合格单位复核结果查询。通过工程名称的选择和年份的选择可查询选择年份的复核结果,以及不合格项目的整改限期和整改结果评定。(2)考核单位结果查询。根据用户选择的单位名称,系统提供本年度自评、复评、考核、综合评价的考核结果以及相关报告的内容查询和打印功能。(3)指标要素统计分析。本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同类工程横向对比的能力,例如:查询大中型水库的经济管理项目,系统将列举出所有大中型水库的经济管理项目的评分(包括自评、复评、考核、综合评价),并以综合评价的分数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4)历史结果查询。通过单位名称的选择,本模块实现对此单位往年考核结果的查询,并生成分数过程线和柱状图,以便相关人员能够系统了解此单位以往的考核结果。
3.3报表管理
通过报表管理功能模块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能够帮助理顺工作对应关系,简化办事程序,避免重复下达工作任务、以及对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同时,用户在报表管理模块中,能够直接查询历史结果,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能够快速掌握,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以设备检修上报为例:(1)设备检修上报。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专门的设备检修上报的模板,以便用户填写上报内容,填写内容包括:设备维修类别(如房屋维修、启闭机维修、工具维修等)、维修金额、计划维修花费的时间、维修目的等。用户填写完成并保存提交后,系统自动将提交内容转存到相关数据库中,以便进行信息查看。(2)设备检修查询。对拥有相关权限的用户开放,以便对提交的设备维修上报的情况进行查阅,并将各个管理单位提交的上报报告整理成列表目录供用户查看。使用户对设备检修上报报告一目了然,同时可对上报模板进行修改,以及取消任务上报。
3.4系统管理
不同权限的用户可在本模块中对各类工程数据进行编辑、更新、增加、删除等操作管理,数据类型包括:海塘工程信息、水闸工程信息、水库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单位信息、维修养护经费等数据。同时,系统会自动记录数据是哪位操作员录入的,以确保数据的安全与正确。
4结语
浙江省水利厅提出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中,明确要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因此,本文建立的温州市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响应了省水利厅的要求,为下一步建立全面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充分达到了温州水利工程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了提高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建设目标,能够保证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形成良好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郑立生.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水利科技,2005(1):53-54.
[2]吴苏琴.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3]吴莉,巴继东.无线网络信号质量监测系统事件通知模块的设计[J].中国科技文献,2008(1):100-103.
[4]贺艳琴,陈建斌,李锦.报表管理在IT运维系统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26):215-216.
关键词:物联网;SOA;ESB;农村水利; 水利工程监测;水利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为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满足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一些应用软件应用到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如集成GIS、人工智能、数据库等技术,基于B/S架构,通过对农村水利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共享、管理和分析,建立的以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数据库为主要技术模块的农村水利综合管理与决策系统[1];基于三层C/S体系架构,设计的灌区水资源调度管理信息系统[2];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总结传统水资源管理经验并准确掌握流域相关信息基础上,开发完成的包括流域三大水库联合调度、地下水三维仿真、洪水预报调度、灌区闸门监控、灌区水量数据采集、办公管理信息等综合内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3];以GIS 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 6.0 以及MapX4.5和Visual Basic 6.0 作为系统的开发软件,建立的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灌溉预报信息系统[4]。这些软件均促进了农村水利信息化的发展[56]。[JP2]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各系统由于建设年代不同,[JP]C/S与B/S 架构并存、Java和[KG*8].[KG-*2]Net与其他工业组态软件并存,而各应用系统独立开发,造成很难有效整合的问题;没有统一的应用开发框架,兼容性较差,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人为地制造了“信息孤岛”现象;各系统应用目标单一、缺乏信息共享与联动,难以满足行业管理决策的支持需求等问题,这些现象均制约了农村水利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技术的大规模、高质量发展[79]。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发了包含完备的监测、仿真、诊断与预警、调度与处置、信息决策体系和智能综合指挥平台的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并提出了基于SOA[10](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企业服务总线)的统一支撑平台,来解决农村水利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互通信息困难、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无法实现不同系统业务流程的集成等问题。
[BT2][STHZ]1 系统总体设计
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集底层设备适配采集方案、信息综合传输方案、设备远程监控方案、工程全过程管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整体结构从信息门户以下,按照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总体结构见图1。
1.1 感知层
感知层用于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终端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视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监控探头、手机、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RS(Remote Sensing,遥感)、M2M(Machine to Machine,传感器及物对物)、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设备。该层在终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信息的监测和采集,即,通过射频识别标签实现物体静态属性的标识,精确定位物体;对泵站、灌区进行实时监测和信息传输等,包括常规监测泵站等的水位、水量、水质状况,以及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和闸门的开度。
[BT3][STHZ]1.2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主要包括光纤、同轴、网线等有线传输链路及传输设备,还包括微波、无线电、GPRS、3G等无线传输链路。各种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层向监控指挥中心数据,指挥中心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提炼和挖掘,将这些信息辅助于调度实践。
在本系统中对于近程监测和控制设备,采用有线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主要采用光纤、同轴电缆、网线等;对于中、远程设备,采用无线电数传、微波扩频、GPRS、2G/3G/4G无线通讯网络等技术,实现其于采集中心信息交互。
[BT3][STHZ]1.3 应用层
应用层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领域相结合,利用现有的手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等终端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13]。根据物联网的概念和结构层次,该层是物联网技术具有专业应用的关键步骤,作为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主要为农村水利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实现开发灌区水量监测及调度、泵站智能自动化控制、农村饮水安全监测、工程综合管理等应用。
[BT3][STHZ]1.4 交互层
交互层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平台的窗口,为内部用户与公众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交互层,系统采用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中成熟的Flex应用程序框架。与传统的WebGIS应用不同,Flex系统的客户端运行环境支持快速的客户端交互,在通信中只传输已更改的部分数据,无需刷新整个业务,因此提供了更快的客户端响应速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另外,基于富客户端技术的WebGIS应用还可以利用客户端计算资源进行运算,将原本在服务器上执行的简单、安全的部分计算交由客户端完成,既可以减少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交互,又可以减轻服务器负载,提高系统效率[1415]。
总体来讲,物联网技术与农村水利工程的结合就是将无线传感网络与现有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及网络运营管理能力相结合,实现监测网络的无缝覆盖;实现全天候的实时动态监测,极大地避免了数据丢包及通信中断等情况的发生,为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在线实时监控及预警提供准确、实时、稳定的数据;实现监测、预警、计算、反馈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做到信息实时获取、有效预警、自动智能反馈任务分配,以及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提高监测和管理自动化水平,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BT2][STHZ]2 基于SOA和ESB的应用支撑层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业务应用系统大多数是封闭的,缺乏开放性、灵活性和集成性。虽然一些系统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交流,但是要较大范围地实现数据共享,还需要做大量的转换工作。由于各个应用系统采用了不同平台技术体系,它们之间缺乏统一架构与接口标准,这样的信息系统难以满足应用之间的互通、互操作、业务协作以及数据共享等需求,呈现许多信息孤岛,因而实现功能级别的资源共享更加困难。
在系统中,采用基于SOA和ESB的统一应用支撑平台集成或继承已有的农村水利工程系统,实现不同业务系统流程的集成,同时也方便扩充新的业务系统功能,为业务应用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及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提供各类公共服务。采用松耦合、易扩展的设计思路,使平台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利用一个服务替换另一个服务而无须关心其底层的实现技术和服务的位置,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服务接口。在本系统中,服务接口采用了通用的Web服务和XML标准。图2是本系统的支撑平台架构。
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分为基础支持平台、应用服务基础架构、应用服务框架三层结构,并采用了服务的形式来包装实现应用基础架构层与应用服务框架层中的各个功能组件,使其成为ESB上可以实现互操作与互通信息的标准服务。基于标准的服务成为应用间的集成点,通过ESB任意服务之间可以实现互通、互操作。服务的编排和组合增加了服务的灵活性、重用性和集成性,为应用的接入和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了方便灵活的方式。
在业务服务子系统中,灌区水量监测及调度子系统主要由基础信息管理、水费征收管理、需/配水计划管理、渠道实时监测等组成;泵站智能自动化控制子系统主要由基础信息管理、信息实时监测、信息预警与告警、设备运行控制等组成;农村饮水安全监测子系统主要由流量监测和水质监测等模块组成;工程综合管理子系统主要由项目申报审批、项目过程跟踪、项目验收管理、运行情况跟踪、工程综合情况分析等模块组成;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由突发事件处理决策、会商决策支持综合信息服务、应急调度与三维仿真平台组成。
4 系统实现与应用情况
4.1 系统实现
在本系统中,应用层实现采用以J2EE为核心的层次化体系结构,基于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和BRM(Business Rules Management,业务规则管理)引擎,实现界面表现层与业务逻辑层分离、业务逻辑层与应用组件层分离、应用组件层与数据访问层分离、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存储层的分离,支持统一的权限管理和认证机制以及统一的门户接入。在应用集成上,农村水利综合管理系统遵循融合、集成和过渡相结合的核心设计理念。一方面,对于数据耦合度较高的业务支撑系统在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层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的共享信息和数据模型形成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对于数据耦合度不高的业务系统遵循应用集成架构或服务总线,采用标准的协议对外暴露服务或事件,并基于SID(Shared Information Data Model,共享数据模型)和BPM引擎,来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流程协同。
4.2 系统应用
本系统在宁夏汉延渠灌区进行了应用。在灌区内完成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并利用CDMA/GPRS无线网络与Internet网络相结合的技术,将各个节点的计量数据、感应水位、水量、水质等实时地传输到数据中心,将无线技术、感知层技术与新型应用有效结合起来。系统通过丰富的报表、多维分析方法对实时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突发事件做出决策。
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本系统进行工程管理,产生的投资以及维护成本每年可节省20%;对灌区、泵站管理可以实现人工与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灌区各项工作的效率。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汉延渠灌区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对推动汉延渠灌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 系统优势
(1)基于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可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
基于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利用物联网对灌区、泵站、水厂全流程进行监控,通过基于SOA与ESB的应用支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可有效地整合农村水利工程各类服务、降低重复工作的损耗。基于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使平台能够很好地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处理需求,能够大大减少工程管理产生的投资及维护成本,也能够关联多种数据并进行深层次数据挖掘与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性提案。
(2)实现了海量数据集中管理和并发访问。
系统将遥感影像、不同比例尺DEM、综合管网数据及其属性表统一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将海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在一起,不仅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而且还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对用户权限管理的功能,既满足用户数据共享和数据并发访问的需要,又能保证系统的安全。空间数据引擎具有对空间数据建立索引、集中管理和分块导入等特点,大大加快了对空间数据访问的速度,从而使海量数据的操作变为现实。另外,客户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浏览速度取决于服务器和网络,而与客户端机器的配置关系不大,从而减轻用户的投资和维护费用负担。
(3)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系统的良好可扩展性是多种技术优势的综合体现:协议适配技术支持接口协议的可扩展、基于SOA的业务模型组件技术支持模型的可扩展、分布式处理技术支持系统规模的可扩展。
6 结语
本文设计了可扩展的、灵活配置的智能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了对灌区、泵站的监控能力;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固定通信网络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访问,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丰富的灌溉管理服务;采用基于SOA与ESB为基础的应用支撑平台,解决了应用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的问题,避免“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还实现了跨地区的业务和管理的协同,以及实现高级的辅助决策功能,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锐,仲跃,王璐,等.基于Web GIS的农村水利管理与决策系统综述[J].自动化与仪表,2004,19(5):14.(LI Rui,ZHONG Yue,WANG Lu,et al.Survey of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 for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Based on Web GIS[J].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2004,19(5):14.(in Chinese))
[2] 赵同心.灌区水资源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ZHAO Tongxin.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n Irrigation Area Water Resources Dispat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D].Xi’a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2009.(in Chinese))
[3] 马德海,马乐平.甘肃疏勒河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及应用[J].[JP2]水利水电科技,2010,41 (10):4146.(MA Dehai,MA Leping.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Shule River Irrigation Area[J].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10,41(10):5455.(in Chinese))[JP]
[4] 王策,刘贵德,封晨辉.基于MapX 的灌区灌溉预报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 (3):5455.(WANG Ce,LIU Guide,FENG Chenhui.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rrigation Foreca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MapX[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07,5(3):5455.(in Chinese))
[5] 王徐冬,于树利.农业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29(9):1315.(WANG Xudong,YU Shuli.Research on Design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District Information System[J].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2008,29(9):1315.(in Chinese))
[6] 倪文进.中国农村水利发展状况与科技需求[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18.(NI Wenjin.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Requirement of China Rural Water Conservancy[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10,26(3):18.(in Chinese))
[7] 谢崇宝,张国华,高虹,等.我国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研发现状[J].节水灌溉,2009,(2):810.(XIE ChongBao,ZHANG GuoHua,GAO Hong,et al.Actuality of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n China[J].Water Saving Irrigation,2009,(2):810.(in Chinese))
[8] 李翊,梁川.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7,15(4):466472.(LI Yi,LIANG Chuan.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Optimization in Dujiangyan Irrigation District[J].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7,15(4):466472.(in Chinese))
[9] 常志华,成建国.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体制调研[J].水利信息化,2010,(2):3639.(CHANG Zhihua,CHENG Jianguo.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Resources Sharing & Integra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on[J].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on,2010,(2):3639.(in Chinese))[ZK)]
[10] [ZK(#]张永进,解建仓,蔡阳,等.对水利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议[J].水利信息化,2011,(1):1013.(ZHANG Yongjin,XIE Jiancang,CAI Yang,et al.Suggestion on Water Application Support Platform[J].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on,2011,(1):1013.(in Chinese))
[11] 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31(11):29.(ZHU Hongbo,YANG Longxiang,YU Quan.Investigation of Technical thought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2010,31(11):29.(in Chinese))
[12] 蒋云钟,冶运涛,王浩.智慧流域及其应用前景[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6):11741181.(JIANG Yunzhong,YE Yuntao,WANG Hao.Smart Basin and Its Prospects for Application[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2011,31(6):11741181.(in Chinese))
[13] 胡永利,孙艳丰,尹宝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J].计算机学报,2012,35(6):11471163.(HU Yongli,SUN Yanfeng,YIN Baocai.Information Sensing and Interaction Technology in Internet of Things[J].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2012,35(6):11471163.(in Chinese))
关键词:高职水利专业;水利工程造价;课程改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4B-0006-02
一、水利工程造价课程要求
水利工程造价是高职学校水利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重要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本课程不但理论性强,而且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实践性也很强,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该门课程涉及国家及水利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各个地方的基础单价(人、机、料)也有所不同,并且会用到各种定额手册和费率表格,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也要达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目的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我们的课程培养目标是,经过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对未来即将进入的水利行业有所了解,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对口行业从事水利工程造价、施工价款核算等工作,尤其是为水利工程造价行业的相关岗位工作做好充分预备,也为学生专业课程之后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进入社会后能胜任水利工程造价岗位工作起到支撑作用。本课程的学习训练能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造价行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目前的现状和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这门课程不仅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且也是一门经济性、政策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的难度在专业课中属于中上层次。本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水利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标标底、工程投标报价、工程施工阶段性价款编制核对、工程竣工结算等工程造价的编制方法与技能,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未来是进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务项目运营维护单位、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水利工程监理单位还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等相关单位,都必须具备全面的水利造价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去从事水利工程造价相关工作。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水利工程造价的系统性基础知识,掌握水利建设项目划分内容及划分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包括人工、材料等基础单价、土石方等工程单价,然后能结合不同的工作岗位性质和侧重点,编制相应的水利工程概预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等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从而满足各种工作的需要。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造价的毕业生一般来说必须具备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工程识图、工程制图、计价以及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等方面和技能知识。
然而,在各个单位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反观我们的教育成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需要重新学习,所以并不能真正受到企业的青睐,背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理论重于实践,而理论难度又较大,因此导致毕业生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做,这些学生的知识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可见,水利工程造价课程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进一步改革。使课时安排和课程设计(包括理论课与实训课)能满足岗位对人才的切实需求。
三、课程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为了培养出更能适应企业要求,适应岗位实际需求的学生,笔者建议可以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尝试。
(一)以案例为导向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尽量使用实际水利工程的案例,在教学中以任务为导向,创设工作情景,根据实际工程中完成该工作的思路、方法、步骤等来进行授课,从而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并要及时鼓励学生,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为学生提供团队研讨、交流、学习和实践创新的机会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单位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并把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型的工作任务,以任务结果为导向,使学生融入岗位角色中,以互助合作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并计入成绩。学生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概预算中合适定额如何选取、混凝土砂石料如何计量等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能在思想的互相碰撞中发现错误并想办法修正,让问题不断得以解决,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解决问题,同时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三)安排专门的实训环节,并保证足够的课时进行动手实践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实训项目,并适量地选取相应的案例和题材,比如,混凝土坝工程概算书的编制、某涵洞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等不同水工建(构)筑物的概预算书或工程量清单的实际编制,从而在时间和知识点上集中训练学生对水利工程造价各项文件的编制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不同项目阶段的造价深度的理解,使课程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四)加入更多信息化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教学手段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卓有成效,而随着我们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教学软件和多功能教學系统被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应用office软件来进行造价清单编制,用Excel表格编制公式来减少重复计算量,让学生不但学会利用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而且更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还比如可以利用手机终端的一些信息化软件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进行监测,能够对课堂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做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全过程的学习,并且能针对整个过程的学习情况反馈结果,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
(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BIM课程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该技术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能绘制三维立体图,并且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可以精确计划,减少浪费,还能模拟施工,在现实中发挥有效的协同作用,甚至在风险投资管理、招投标管理、设计管理中均有应用,工程中能用于工程结算、工程变更和工程竣工决算管理。
因此,若可以增加BIM学习,对造价工作进行辅助和优化,让学生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和技能,成为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人才。
(六)学好前导课程
现在的专业融合性越来越强,每门专业课或多或少都与其他专业课有着联系,造价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也需要一些前导课程为基础,比如,施工组织设计、水利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课程,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注意安排好课程的前后次序,按照课程的逻辑关系从浅入深地渐进式学习。
[关键词]水利工程;3S技术
中图分类号:TV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391-01
3S技术通常指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测技术(R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GIS在水利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环境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综合评价、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类计算机应用系统。
1.1 GIS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是一项信息量极大的工作,涉及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审查审批状况、一投资计划情况、建设进度动态管理、工程质量、位置地图检索、项目简介、照片、图纸等一系列材料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利用GIS技术可以把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系统化,把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使工程动态变化能够及时反映给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对河道变化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河道发展趋势,可为水利规划、航道开发以及防灾减灾等提供依据,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1.2 GIS水利工程管理应用效益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之后完成各项任务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显示了许多优性,具体说来,水利GIS的优越性可以概括如下:
(1)可以存储多种性质的数据,包括图形的、影像的、调查统计等等,同时易于读取、确保安全。
(2)允许使用数学、逻辑方法,借助于计算机指令编写各种程序,易于实现各种分析处理,系统具有判断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
(3) 易于改变比例尺和地图投影,易于进行坐标变换,平移或旋转、地图接边、制表和绘图等工作。
(4) 在短时间内,可以反复检验结果,开展多种方案的比较,从而可以减少错误,确保质量,减少数据处理和图形化成本。
2.GPS系统在水利工程系统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由于GPS定位的高精度性,并具有全天候、连续性、速度快、费用低、方法灵活和操作简便等特点,使其在水利工程领域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2.1 地形测绘
传统的地形测绘,基于测绘仪等基本测绘工具和测绘人员艰辛而繁重的工作,其实际效果常因测量工具误差、天气情况变化等诸多影响因素而不甚令人满意。特别是在水利工程中,相关的地形勘测是进一步设计论证的重要前提,但常常因地势地形因素,给实际工作带来相当的麻烦。目前,一个较为先进的方法是采用航空测绘,即通过航空器材从空中摄影绘图进而完成地形测绘,但此方法的显著缺点是大大增加了测绘成本,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远远未得到推广。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我们打开了解决该问题的新思路。
2.2 截流施工
截流的工期一般都比较紧张,其中最难的是水下地形测量。水下地形复杂、作业条件差,水下地形资料的准确性对水利工程建设十分重要。传统测量采用人工采集数据,精度不高、测区范围有限、工作量大、时间上不能满足要求,而
GPS技术能大大提高数据精度、测区范围等,保证施工生产的效率,保证顺利进行。利用静态GPS测量系统进行施工控制测量,选点主要考虑控制点能方便施工放样,其次是精度问题,尽量构成等边三角形,不必考虑点和点之间的通视问题。另外,用实时差分法GPS测量系统可实施水下地形测量,系统自动采集水深和定位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后处理软件,可数字化成图。
2.3 工程质量监测
水利设施的工程质量监测是水利建设及使用时必须贯彻实施的关键措施。传统的监管方法包括目测、测绘仪定位、激光聚焦扫描等,而基于GPS技术的质量监测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高科技监测方法。专门用于该功能的GPS信号接收机,实际上为一微小的GPS信号接受芯片,将其置于相关工程设施待检测处,如水坝的表面、防洪堤坝的表面、山体岩壁的接缝处等,一旦出现微小的裂缝、开口,乃至过度的压力,相关的物理变化促使高精度GPS信号接受芯片的纪录信息发生变化,进而将问题反映出来。若将该套GPS监测系统与相关工程监测体系软件、报警系统联系结合,即可实现更加严密而完善的工程质量监测。
3.RS技术在水利系统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 )是一门综合的技术,它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处,测量和记录这些目标的空间状态和物理特性。从广义上来讲,可以把一切非接触的检测和识别技术都归入遥感技术。
3.1 RS技术在水利规划方面的运用
水利规划的基础是调查研究,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调查手段与传统的手段综合运用,能为现状调查及其变化预测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是水利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水资源现状及其变化作出评价。首先,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波段的资料探测某些严重污染河段及其污染源,可见光探查煤矿开采和造纸厂排废造成的污染;红外波段探查热废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其次,结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环境容量评价,确定允许河道的水容量,再根据污染物的组成及含量测定值确定不同季节的允许排放量。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及其处理技术,可以确定不同时期的水陆边界及水域面积,因而可以把地形测量工作简化为断面测量,从而节省工作量与经费。
3.2 RS技术在水库工程方面运用
水库工程是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论防洪、发电、灌溉、供水都离不开水库工程建设。水库工程论证一般包括问题识别、方案拟定、影响评价、方案论证等几部分。论证的重点一般包括水库任务、工程安全、泥沙问题、库区淹没、
生态环境评价、工程效益分析评价等。卫星遥感技术在水库淹没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方面,尤其具有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规划阶段的水库淹没损失研究一般利用小比例尺地形图作本底,比较粗略,且由于地形图的更新周期长,一般需要进行相当规模的现场调查进行补充修改。如果利用计算机分类统计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宏观可靠性。在规划以后阶段的工作中,利用红外线或正色航空像片制作正射影像图进行水库淹没损失调查,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成果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3.3 RS技术在河口治理方面运用
河口卫星遥感的基本手段是以悬浮泥作为直接或间接标志。通常选择合适的波段进行图像复合,经过计算机和光学图像处理和增强,突出浮泥沙信息,抑制背景信息和其他次要信息,以获得某一水情下的泥沙和水的动力信息。经过处理的图像上悬浮泥沙显得非常清晰、直观、真实,通过研究河流的悬浮泥沙与滩涂现状、演变、发展,为治理河口提供比较真实的资料。
4.结语
水利工程作为当前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3S”等技术实现其管理的信息化,必将加快水利工程各类数据的采集和交换速度,以局部带动总体的方式来提高水利工作效率,增加水利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关键词:小型水利设施;农户合作供给;成本分担方式;意愿支付金额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1.011
2011年中央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充分契合了中国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是解决小型水利设施供给不足的重要手段(贺雪峰、罗兴佐,2006),然而,供给成本合理分担方案是实现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有效供给的前提条件(Kurian,2001)。在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成本分担方式差异、分担方案难以有效形成(温铁军,2011)、农村社区资源动员不足等问题。因此,促使农户开展合作,需要解决合作成本分担问题。
农户既是小型水利设施的受益者,又是小型水利设施的成本分担者,合理引导农民筹资筹劳要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问题(谭向勇、刘力,2006)。小型水利设施农户合作是建立在自愿、自发合作的基础上的,容易出现成本分担不均和搭便车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成本分担标准,平衡合作供给成员之间的利益,有利于激发农户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基于农户意愿制定合理的分担标准是农户合作供给行为逻辑的基本起点,是小型水利设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已有研究从支付行为的影响因素考虑,如谭向勇等(2006)、朱红根(2010)、崔宝玉等(2009)发现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农业劳动力人数、农户的职业、投入成本和风险程度等对农户参与意愿有重要影响。贺雪峰等(2010)、王昕等(2012)的研究证实农户社会资本也显著影响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王格玲等(2013)还发现,影响农户合作意愿与支付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产生了农户合作意愿与支付意愿背离现象。然而,关于成本分担方式对于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支付意愿作用却鲜有研究。吴士健等(2002)认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成本分担的方式是农户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于水(2010)以农户需求为导向,认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建设的过程中,成本分担模式的选择涉及公平问题和合作供给的激励问题,影响小型水利设施的有效供给和管理效率。但是并未有文献对合作供给的成本分担方案进行明确的分析和界定。实践调查显示,农村社区现存在不同的成本分担方式,那么不同的成本分担方式如何影响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支付偏好?哪种成本分担方式使农户更愿意接受,具体需要分担多少成本,更有利于实现农户合作供给?这是制定合理成本分担方案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基于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对不同成本分担方式与农户支付行为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研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成分分担标准进行估算,确定小型水利设施的成本分担标准,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方案提供依据。
1 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成本分担原则及方式
在小型水利设施供给中,农户作为基本的灌溉单元,难以承担高额的成本(贺雪峰、郭亮,2010),需要几个人联合起来合作供给。农户采用什么样的成本分担方式势必会影响到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农户参与合作的满意度和实施程度。因此,制定公平合理、有效率的成本分担方案是合作供给成功的关键。在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供给成本分担过程中,分担原则和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
1.1 成本分担原则
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农户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保证整体利益实现的同时,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必须协调好各参与农户的行为,使合作供给顺利实现。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成本分担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1 保障基本灌溉用水原则 小型水利设施的充分供给是保障农户灌溉用水的重要条件,合理化农户的出资方式,有利于提高农户合作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大化满足农户的灌溉用水需求,保障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贺雪峰、郭亮,2010)。在调查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功能认知也表明,现有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需求集中于灌溉用水方面。因此,农户合作制定小型水利设施成本分担原则需要考虑到这种利益协调机制是否能够满足合作农户间健康、有序地用水。
1.1.2 个人理性原则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农户将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追求较高收益和较低的成本。农户建设水利设施成本包括在建设中的投入成本、协商成本和监督成本,只有当参与农户在小型水利合作供给中所分担的成本低于独立供给时的边际成本时,才是有利可图的,农户才会有积极性合作。只有每个参与农户所分担的成本都减少了,且形成一种稳定行为约束关系,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供给才能持续稳定的进行。
1.1.3 公平原则 由于异质性的存在,在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农户分担成本偏好和需求不尽相同,享有使用权和支配权不同。成本分担既要考虑实际灌溉用量,也要考虑农户的承受能力,即异质性农户的公平性。成本分担方案的制定只有让每个参与农户的基本利益能够得到保障,让农户感受到自己和别人的待遇一样,才能激发农户进行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兴趣,实现顺利合作。
1.1.4 效率原则 用合作成本和建设后的水利设施带来的种植收益和水利收益等来考察合作效率。如果合作效率提高,意味着每个参与农户分担的合作成本在下降,因此,在制定成本分担方案时,既要考虑到农户间成本分担的公平性,又要考虑到成本分担的效率。追求效率才能促使参与农户自觉为实现整体利益作出努力,形成一种稳定的正向激励。
1.2 成本分担方式类型
成本是影响农户行为选择的关键(布坎南,2009)。农户进行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需要承担的成本主要包括前期合作建设成本和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成本分担方式的不同直接关系到内部结构的整合,进而会影响到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权利配置和利益协调,最终影响到农户的积极性(史耀波,2012)。在田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在陕西省咸阳市存在着不同的农户合作供给成本分担方式,主要可归结为以下4类。
1.2.1 按个人收入分担 在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供给和运营维护过程中,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成本按照农户的个人收入进行分摊。具体的实现办法是:当几个农户达成合作供给协议时,每个人出资的多少按照合作成员个人收入的比例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i为第i个参与合作供给的农户分担的合作供给成本;n为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总农户数;yi为第i个农户的收入;C(N)为合作供给的成本。调查表明,按个人收入分担比例占21.1%。这种方式反映的是有钱人多出,没钱人少出,能够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压力,但是容易造成搭便车和投机现象,没有钱的农户或者低收入农户谎报自己收入,以投入较低成本而获得较高收益。
1.2.2 按灌溉面积分担 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成本按照每户农户的灌溉面积进行分担。具体的实现办法是:当几个农户达成合作供给协议时,每个人出资的多少按照合作成员拥有灌溉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i为第i个农户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调查中,按照灌溉面积分担方式的比例约有39.5%。按灌溉面积分担方式本质上是按照收益大小出钱,灌溉面积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小型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收益水平。根据农户收益的高低进行分配,是充分考虑到每个农户收益的公平性,满足公平原则,但是灌溉面积不是静态不变的,可能会随着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的改变有所变动,增加征收的成本;与此同时,土地的自然条件如土壤结构不同,吸水性有所差异,容易导致水资源利用的不公平性。
1.2.3 按劳动力人口分担 投入成本按照劳动力人口分担,反映的是完全平均原则,是一种完全的公平主义,即社会产品平均分配(辛波等,2011)。具体的实现办法是:当几个农户达成合作供给协议时,每个人出资的多少按照合作成员人数平均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实地调查中,按照劳动力分担方式的比例约有30.3%。这种典型“按照人头收费”的优点是征收和核算较为便利,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不同土地规模的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利用率有所不同,这种征收方式忽略了小型水利设施主体的使用习惯差异,易造成农户心理失衡,投资后劲乏力。
1.2.4 按水利工程构件分担 将小型水利设施看作是由若干小的水利工程构件组成的整体,如农田灌溉工程可分解为机井、斗灌渠和支灌渠等工程建设。有的农户投资主要机井建设,有的农户投资渠道建设。具体的实现办法是:当几个农户达成合作供给协议时,合作成员根据投资的水利设备的不同构件出资并进行相应的维护。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Ii为第i个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进行的水利设备投资。实践调查中,按照水利工程构件分担的比例约有9.1%。这种按照水利工程构件不同进行合作成本分担,其优点是分工明确、产权明晰,但因为涉及后期的维护,而且随着小型水利设施的折旧,不同部分的边际报酬递减有所差异,容易产生后期维护成本和获益分配不均,导致合作供给不可持续的风险。同时,会导致有部分合作者存在投机心理,产生“搭便车”的行为,影响到小型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2.1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
本文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课题组在2011年4月至6月的实地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随机选取小型水利重点建设县三元县中新兴镇、渠岸乡、高渠乡、徐木乡、嵯峨乡5个乡共20个村的1 000户农户。调查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精确地把握调查者的意愿,克服调查中的偏差。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农户特征、小型水利设施支付意愿和成本分担模式等问题,能够较为全面获取本研究所需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农户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1 000份,有效问卷为890份,问卷有效率为89.0%。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统计,样本的基本特征为:以男性为主,男女分布较为均匀;以壮年为主,大体成正态均匀分布,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小型水利设施的组织和管理有着深刻的体会,更能真实反应实际情况;以普通农户为主,调查的数据更为真实有效;81.42%的农户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文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农户还是属于保守的,不太喜欢参与风险大的投资或事务;42.9%的农户处于初中文化,仅有3.15%的农户接受了高中以上的文化教育;样本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规模集中于2人及以下,生产规模不太大;灌溉面积在0.27 hm2及以下,绝大部分农户都属于小农经营;家庭农业收入较低,51.7%的农户处在5 000元及以下的收入水平,只有2.25%的农户收入在25 000元及以上。
2.2 成本分担的描述性统计
2.2.1 总体支付意愿分析 根据表2可知,共有653户农户在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愿意支付,占调研样本的73.37%。愿意支付的人数在乡镇分布较为均匀,而且愿意支付的农户的比例高于不愿意支付农户比例。在谈到不愿意支付的原因时,77.8%的农户选择了成本分担方式不合理的选项。
2.2.2 成本分担方式的支付意愿分布 从总体上看,无论农户是否愿意支付,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按灌溉面积分担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成本,其次是按劳动力人口进行成本分担,仅有6.00%的农户选择了按照水利工程构件分担(表3)。从支付意愿看,其比例与总体比例分布大体吻合,且农户支付意愿中按照灌溉面积分担的比例更高些。从不同成本分担方式看,大部分成本分担方式下选择愿意支付的人数远高于不愿意支付的人数,按水利工程构件分担除外。因此,可以得出农户成本分担方式偏好按照由低到高排列为:按照水利工程构件分担
2.2.3 支付金额分布 根据支付卡问卷方法,对890份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各比例的成本分担意愿如表3和图1所示。统计数据表明,在调查样本中,有73.42%的人愿意进行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支付。由图1可知,其中,50.15%的农户愿意支付总体建设投入的20%~40%,只有5%的农户愿意进行较大比例的投入。在调查不愿意支付的原因时,24.21%的农户觉得投资小型水利设施对收入的影响不太大,属于利益导向型,有34.12%的农户觉得自己的收入水平低,难以承受较高的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成本,11.26%的农户想看看周围朋友的反应再决定,23.31%的农户对成本分担方案心存疑虑,7.10%的农户觉得出钱或不出钱一样都会吃亏,担心在支付过程中的公平问题。
3 最优成本分担方式选择
3.1 回归模型设定
本文尝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对成本分担方式与支付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当模型的因变量是一个分类变量而不是连续变量时,采用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对参数进行估计时存在异方差,而Logistic模型能够解决该问题。Logistic回归的优点还体现在:一是突破正态分布限制;二是可以增加解释变量的个数来提高预测精度;三是模型回归的结果具有概率意义,比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更具解释力。
式中,α是常数项;Xi是第i个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是除成本分担方式以外的控制变量的集合;βi是Logistic回归模型的偏回归系数,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程度。笔者将不同的成本分担方式设置为虚拟变量Zi,在存在截距项时,存在m种互斥的属性,可以设m-1的虚拟变量,在本文中,因为成本分担方式一共有4种,而且是互斥的,所以可以设3个虚拟变量,每个虚拟变量设置值分:是=1,否=0。γi表示的是成本分担方式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强度。
3.2 最优成本分担方式
运用STATA12.0操作软件,采用有限制的迭代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伪判决系数说明回归的拟合程度,越接近于0,说明因变量和自变量间的关系越紧密。极大似然估计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模型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支付意愿受到农户年龄、职务和成本分担方式的影响。
农户个体特征变量中,农户年龄处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且与农户支付意愿成负相关,表明年轻的农户,越倾向于参与到小型水利设施的共同建设和维护中。农户职务变量通过了5%的检验,并且方向为负,这意味着农户的职位越高,农户的支付意愿越不明显。这是由于农户职务越高,在传统农村社会,掌握的资源越多,越有能力利用其他手段解决灌溉用水问题(王昕、陆迁,2012)。调查表明,村干部善于运用社会资本和人情网络处理自家农业灌溉用水面临的问题。
不同的成本分担方式对农户的支付意愿影响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农户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按个人收入、劳动力人口、灌溉面积的成本分担方式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835,1.213,2.150,表明其能够提高农户支付的积极性。当按照农户个人收入进行分担时,农户的边际收益为使用小型水利产生的农业收益,高于每个人投入的边际成本;按照劳动力人口分担,体现的是按人头分担,给农户心理上一种平衡感(林万龙,2007);而按照灌溉面积分担体现了按收益多少进行成本分摊的原则,这种成本分担方式在农户看来是较为合理和公平。中国有句古语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农民对其他人的投入程度的关注度远远大于对自身投入的关注度,如果彼此间差距更大,激发农户的不满情绪,出现反抗或者是骚动情况,容易破坏合作组织的稳定性。因此,按照灌溉面积分担会对小型水利设施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此外,不同出资方式的发生比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发生比反映农户的选择偏好。3种成本分担方式的发生比分别为2.305,3.363,8.585,这意味着农户在作出支付行为选择时,更偏好于按照灌溉面积分担的成本分担方式。按收益的多少进行费用的分摊,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吴士健等,2002)。
4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支付标准确定
4.1 成本分担标准测算方法
小型水利设施“俱乐部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合作供给的成本难以完全地利用市场机制来预算和估计。而条件价值评估法为本文合作供给成本的测算提供了较好的分析工具。CVM最关键的技术是核心估值技术,CVM的核心估值方法主要有投标博弈法、开放式问卷、支付卡问卷和二分式选择法4种。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成本分担意愿的CVM法就是指通过调查和问卷形式揭示出被调查者真实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的方法,这种意愿从某种程度上表征了农户的偏好或需求,为农户行为决策提供依据。在估值方法的选取上,通过预调查,作者认为支付卡方法因其有利于农户更好地理解研究意图而成为最佳的方法。支付卡方法即给定一组投标值,让被调查者选择其中一种作为支付意愿。将问卷问题设为“您最多愿意分担的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成本的多少”。在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不同的小型水利设施类型需要投资的金额不一样,即使是相同的设施但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投资成本也有所差异。因此,选用比例的形式更能科学地反映成本分担意愿,减少在问卷调查阶段的误差。笔者将有效问卷中不愿意支付的金额设定为0,根据预调查的结果,笔者以20%为间隔,参考曹红斌等(2008)的计算方法,设置了5个选项,取每个选项的中位数即10%,30%,50%,70%,90%进行加总,计算出最终的WTP。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成本主要是指农户在合作供给中承担的金额,即在小型水利相关设施建设过程中,农户合作需要支付多少钱,而农户的成本分担意愿就是指愿意支付占小型水利设施总体投入的比例。其具体的成本分担意愿的测算公式为:
4.2 成本分担支付标准
根据公式(6)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成本分担意愿为36.7%。这表明在进行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时,农户最愿意分担的成本为总成本的36.7%。
5 结 论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组织运行过程中,组织者如何协调农户的需求,将农户的整体利益整合到一起,使得农户产生持久参与意愿是组织运行的核心问题。而该问题解决的重点是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笔者运用89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归纳出农户成本分担偏好按照由低到高排列为:按照水利工程构件分担
参考文献:
[1] 朱红根,翁贞林,康兰媛.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619户种粮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4):539-545.
[2] 韩俊,何宇鹏,王宾.加快推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发展[J].中国经济报告,2011(4):6-14.
[3]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145.
[4] 贺雪峰,郭亮.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收益分析――以湖北省沙洋县农田水利调查为基础[J].管理世界,2010(7):86-96.
[5] 杨帅,温铁军.农民组织化的困境与破解――后农业税时代的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J].人民论坛,2011(10):44-45.
[6] 刘力,谭向勇.粮食主产区县乡政府及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32-36.
[7] 张兵,孟德锋,刘文俊,等.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北地区农户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66-72.
[8] 崔宝玉,张忠根.农村公共产品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25-31.
[9] Mitchell R C,Carson R D. Using surveys to value public goods: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M].Washington DC: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press, 1989.
[10] Bjornstad D J,Kahn J R.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research needs[M]. UK:Edward Elgar Pub. 1996.
[11] Bateman I J,Willis K G. Valuing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in the US,EU,and developing countrie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2] 王锋.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支付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3):68-74.
[13] 曹红斌,张郡,李强,等.贵阳市居民生活供水状况改善的支付意愿[J].资源科学,2008,30(10):1 478-1 483.
[14] 张宁,陆文聪,董宏纪.中国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及其农户参与性机制研究――基于随机前沿面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3):353-362.
关键词:公共产品;农村水利设施;提供方式;收费制度
我国是自然条件多样、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分散细小的生产组织,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小农经济为主。长期以来,为了防止因天灾引起的农业波动,保障粮食安全,国家一直在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向农村居民提供相对好的生产保障。可以说,农村水利设施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及农村水利设施公共产品的概念形成
所谓公共产品,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来出现了几十种纷繁复杂的定义及阐述,但其中以萨缪尔森的定义最为着名。萨缪尔森他从一个产品的自然属性出发,认为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就是公共产品,如国防、安全、灯塔、法治和秩序、交通设施、医疗保健、环境、以及科研与教育等。但现实中大部分产品往往难以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有的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具有排他性,比如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不具有竞争性,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服务,但每当一个人从图书馆借到一本书时,他就具备了排他性——排除了他人再借到同一本书的可能性;有的具有非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如在拥挤交通要道就会因为车辆增多而变得拥挤并妨碍通行。所以,蒂布特1956年发表的《地方支出的纯理论》(A Pure Theory of Expenditure)对萨缪尔森定义的补充定义是:“公共产品是一种能够被生产出来、但却无法对消费者进行合理收费的产品。”
就我国实际情况来说,一般而言,农村水利设施是由政府投资的,在一定的社区里,村民都可以进行消费,仅在用水紧张时,由于拥挤而产生一定的竞争性。同时,水利资产的产权可以在投资者间分散享有或由投资集团、组织独立享有,具有排他性。从农村水利设施的性质及公共产品定义可知,我们可以认为农村水利设施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农村社区集体共享的产品,具备一定收益的外溢性,排他性及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的农村公共产品。
二、国内学术界所关注的两个问题
1.农村水利设施的提供方式
对于经济能力弱小、缺乏应对危机和风险能力的小型家庭农场,提供了较高层次的生产保障,使他们比较容易在现实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因而,水利设施在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粮食安全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农村水利设施是一种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易的,易于产生搭便车行为的,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单个农户既无力也不愿意进行投资的公共产品。
实际上,作为一种普遍的认识,农村水利设施的投资主体应该是政府,因为由于水利设施难以通过正常商品交换的方式来使水资源实现其使用价值,私人无提供此公共产品的意愿。同时,水利设施的消费或服务的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外溢性,不少水利设施往往还着承担起防洪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性功能;在某些贫困地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对生产具有基础作用,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而,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必然要承担起作为投资的主体。
同时,部分学者认为,一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另一方面是劳动大量的闲置,完全通过财政资金购买劳动从事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是不现实的。应发展民间合作组织,建立政府与市场合作的新型社会资源动员机制,引导劳动等社会资源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并改善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管理的财政和集体资金使用效率。而如何引导农户参与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在当前也遇到相当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在一个既定的农村区域内,假设一条水利设施在政府在牵头建设,村民集资出劳力建成后,由于对水利设施的消费的监督成本很高,总有部分村民希望可以不付出任何成本而享受到公共产品的供给,希望可以在建成后进行“搭便车”行为。这样村民之间会形成一种博弈,希望别人多出钱,自己少出钱甚至不出钱,最后导致一种集体的观望,每个农户都选择了不提供,即“选择不提供,选择不提供” 这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从而难于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来兴建水利设施。
由上述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得知,水利设施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而且作为一种公益性的公共产品,水利设施在农村意味着一种稳定的生产保障,是农户生活的保障。而且水利设施必然存在外部性,易于产生搭便车行为,难于对产品的消费进行合理的收费,如果按照市场经济下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供给,那么私人必然无意进行投资,这就造成水利设施供给的低效率,而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理由当然地要承担起农村水利设施的的建设任务,作为水利设施投资的主体。而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来兴建水利设施,则要突破由于容易“搭便车”而形成的纳什均衡。充分发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利用农村的熟人情节,讲面子的特点,创新多种激励形式,如可以鼓励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民带头提供资金;采用刻碑、评优等方式,让村民的荣誉感得到充分满足,从而筹集尽量多的资金。
2.如何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来缓解竞争
农村水利设施的产品供给具备一定的竞争性,如何运用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来缓解这种竞争?农村水利设施的最主要用途是用于农业生产的灌溉,由于农业生产受气候的影响很大,所以生产时间的相对集中,这就造成灌溉的时间也必然相对集中,这往往达到了公共产品的“拥挤点”,当消费者的人数再增加,其边际成本并不为零,这一时段内农村水利设施的供给就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性。同时,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农业水利设施虽然属于公共产品,但是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利用价格杠杆,用
收费的形式来保护水资源,同时缓解农村水利设施的竞争。
同时,农水利设施现行的管理方式是由事业单位来进行管理,而这些事业单位所能得到经费往往不足维持日常运转,必须进行合理的收费弥补经费不足。上述的种种原因,决定了农村水利设施必须要设计合理的收费制度。
长期以来,农民对无偿使用“大锅水”的福利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不情愿接受“商品水”制度。他们认为,只要本村的农民不买水利设施,外村的人也不敢买,国家搬不走、拆不掉,与其掏钱去买,不如现在无偿使用合算。这样很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达到“拥挤点”,最终形成竞争。所以,要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收费,必然要控制不愿意交费的农户搭便车行为。而引导农民形成自觉缴费的最好选择就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依严格的程序设立,并制定用水者协会的规章制度,每个用水者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协会代表选举产生,代表用水者的利益,与供水方讨价还价;用水者不及时缴纳水费,由协会处理;水协会对用水者搭便车的惩罚,使用水搭便车问题得到遏制经营灌溉站的人只要向用水者协会收费。
其次,合理的农业水利设施供给的收费制度还应该考虑的是价格刚性。部分水利产品又是一种技术产品,成本相对固定,在价格上就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刚性。另外,在农业用水方面,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水利工程的扶贫作用使得在水产品的价格制定上还必须考虑到当地农民的承受能力。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农村水利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它存在着“拥挤点”,当消费者的人数再增加,其边际成本并不为零,因而必须利用收费作为调节的杠杆,以抑制搭便车行为,保护稀缺的水资源。同时,在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收费来弥补相关单位的经费不足。但是,农业水利设施作为一种公益性的公共产品,不能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制定收费政策,应从当地的经济条件出发,以公益性的公共产品为出发点,制定农民可以接受的收费政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设施是在农村社会生产起着基础性作用的公共产品,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具有很强的收益外溢性,对农业增长具有显着的贡献,是农民改善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因而,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理由当然地要承担起农村水利设施的的建设任务,成为水利设施投资的主体,同时利用各种激励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热情,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方式来缓解其竞争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农民改善生活,农业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稳固、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娟.小农经济下的公共产品供给[J].唐都学刊.2009(1).
[2]宋洪远.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J]. 农村工作通讯.2007(12).
工程建设监理制是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一起实施的建设管理制度。工程建设监理是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以合同管理为中心,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造价、进度和安全等为目标,以信息管理、协调参加建设各方的关系为手段的技术管理行为。建设监理制自1988年实行以来,经历2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控制了工程进度,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质量,使工程建设基本避免了投资无底洞、质量无保证、工期马拉松等现象的出现。为了规范建设监理的行为,有关部门出台了监理工作制度、规范,对建设监理提出了要求,这些制度、规范在规范监理行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二、监理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开工日期
开工日期的确定是计算合同工期的重要依据。工程开工日期有工程项目开工日期、单位工程开工日期、分部工程开工日期。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以下简称《规范》SL288-2003)中,施工合同签订后,监理单位要检查项目法人的施工准备情况,比如应该由项目法人提供的图纸、征地拆迁等属于项目法人义务的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若准备就绪,就可以在征得项目法人同意后发进场通知,通知中载明开工日期,这个日期作为合同工期计算的开始日期。施工单位接到开工通知后就可以组织人员、设备进场,进行临时工程建设和工程开工准备。待主体工程开工后,申请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开工。工程进场通知是项目法人依据工程准备情况确定的工程开工日期,这里的开工日期是合同工期的起算日期。而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的开工的主动权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需要检查施工的准备情况,比如人员、机械、施工方案、基坑的降水方案等,具备条件的,监理单位才能发出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开工通知。于2015年1月30日实施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以下简称《规范》SL288-2014),作为推荐性规范,取消了进场通知,直接改为开工通知,开工通知上载明开工的时间,然后再合同项目开工和分部工程开工通知。从合同时间的开始计算上来看,新旧规范具有统一性,但从逻辑性来看,《规范》SL288-2014还有再完善的空间。
2.工程资料工程资料是工程状况的真实反映和记录。
对工程资料的要求,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和作为推荐性规范的《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以下简称《单元工程评定标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6)(以下简称《规范》SL176-2006)都有要求。笔者认为,对于工程资料的要求应当是真实、可靠,资料可以反映工程的实际。在满足反映工程实际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资料的数量,更应避免重复,尤其是单元工程评定资料,在满足反映工程实际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但是现实中单元评定资料有去简趋繁的倾向。《规范》SL176-2006要求“施工单位应依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结合《单元工程评定标准》的规定确定检验项目及数量并进行自检,自检过程应有书面记录,同时结合自检情况如实填写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在《规范》SL176-2006的条文说明中“施工单位应坚持三检制,一般情况下,由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专职质检机构终检”。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原来的做法是在单元评定表中增加了自检、复检和终检人员的签字栏。而作为推荐标准的《单元工程评定标准》要求“提供各班组的初检记录、施工队复检记录和施工队专职质检员终检记录”的要求。工程实践表明,过多过繁的资料要求只会减少资料的真实度,因此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在对工程检查时应注意这个问题。
3.工程质量检测
检测是了解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检测,有施工单位的自检、跟踪检测、平行检测和见证取样。在工程实施中,施工单位的自检一般没有异议,但是对跟踪检测、平行检验和见证取样的理解存在分歧。对于跟踪检测,《规范》SL288-2003中4.2.5条的定义是“在承包人进行试样检测前,监理机构对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以及拟定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在承包人对试样进行检测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确认其程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对该结果确认”。根据此定义,所谓的跟踪检测就是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监督。但是在6.2.11条第3款中又规定“平行检测和跟踪检测工作都应由具有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检测机构承担”。此外《规范》SL288-2014第4.2.5条对此的定义是“监理机构对承包人在质量检测中的取样和送样进行监督”。送样到施工单位的实验室还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没有明确规定,若是送到施工单位的实验室,似乎又失去了跟踪的意义;若是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这种定义又等同于见证取样。因此,笔者认为跟踪检测的规定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关于监理单位的平行检测,《规范》SL288-2003和《规范》SL288-2014定义基本一致,为“监理机构在承包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自检的同时,监理机构按照合同约定独立进行抽样检测,核验承包人的检测结果”。规范中规定了监理的平行检测数量并要求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对于原材料,这样的要求是可行的,但是对土方填筑这样的要求又不可行。原因是若每填一层土方,监理机构都要抽检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待检测结果出来后再填下一层土,工程进度将难以保证。若不等待检测结果出来就填下一层土,万一检验结果不合格,返工的成本太大,而且使监理处于被动的地位。除非是选择性取样和选择性送样。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土方填筑的压实情况,这种检查设备和方法都比较简单的检测,还是要求监理机构配备自己的检测设备,在工地即时的检测为好。关于见证取样,《规范》SL176-2006第2.0.11条规定“在监理单位或项目法人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有关部门规定了见证取样的数量是规范规定的施工单位应该抽取数量的百分比。其中有这样的争议:是以规范规定的某种材料施工单位总的取样数为基数抽取,还是以每个规格、每个批号作为基数,笔者认为应该为前者。这是由于见证取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实验室存在系统误差,因此规定见证取样。从工程实际看,以水泥为例,水泥的抽样频度为:同一水泥厂、同品牌、同强度等级、同一出厂编号,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验收批;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验收批。按照后一种理解,几乎全部水泥都需要见证取样。因此,前一种理解较为正确。
4.观测资料
水利工程中的观测资料主要指变形观测资料和测压管观测资料。观测资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被忽视。主要表现为水准基点和观测点设置不科学,保护不力,容易被损坏,未能及时进行观测和分析观测资料并用以指导施工。事实上,对于地基处理的人工地基,尽管经过试验检验合格,但是由于试验的尺寸效应和时间效应,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工程的实际,需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指导以后的设计工作。对于软土地基的堤防填筑,通过变形观测可以了解地基软土的固结状况,为确定下一步加载的时机和速度提供依据。因此,科学真实完整的观测资料和对其及时分析,可以指导工程施工并为设计提供科学支持。
三、结语
关键词 农业经营方式;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称博弈
中图分类号 S2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62-03
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而在实行后,农户由普通的生产者转变为农地经营者,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作为细碎农地经营者的农民没有动力和能力充当小型农业水利设施的供给主体[1]。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在土地流转下小型农业水利设施的供给问题。从两者关系来看,部分学者认为水利设施较完善的农地易于流转,水利条件改善提高了土地耕作效率,从而增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2]。一方面,指出农业水利建设的产业化转变进一步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产业化、工业化转变。林细华[3]以福建省南靖县为例,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股份合作制、改革产权制度等农业水利建设产业化转变方式,提高水利利用率,促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产业化、工业化转变。另一方面,土地适度流转克服分散经营的弊端,随着规模经营效益凸显以及农业经营比较效益提升,水利设施建设水平得以不断提高[4-5]。Frisvold等[6]分析了农场规模对投资改进灌溉设施的影响,发现小农场经营者投资可能性较小。部分学者研究了在农业有序流转的政策下农民参与农业水利设施供给合作行为,认为在农业适度经营的条件下,农民集体行动的意愿更强烈[7]。广西富川、寿光等地以土地流转政策为契机,推进全县农业水利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8-9]。
随着我国农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农业要素与资源的流动性提高,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凸显[10],我国需要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现农业经营方式向工业化、产业化转变[11]。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模式也在发生转变。首先是投资与治理主体的转变:Tambudzai等[12]和吴泽俊等[13]提出我国农业水利建设将向股份合作制、农户自治等模式转变。其次是动员机制的转变。周洪文等[14]认为随着社会体制的变迁,国家强制性动员机制逐步被市场体制下的动员机制所取代。胡继连等[15]从理论上证实了农业水利建设向产业化转变的可行性。而在这一进程中,政府需要在规划引导、监督协调、服务体系三大模块发挥作用[16];与此同时,农业水利建设的产业化需要进行产权改革,建立股份合作制水利企业与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17-18]。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内一些学者关注到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并对此有了一定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在研究内容上,鲜有学者考虑到土地流转制度与产业化共同作用下不同供给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在研究方法上,很少有学者运用博弈论的模型分析农田经营方式转变下农户的决策。在研究视角上,忽视对农户与农户之间决策影响和政府在农田经营方式转变下如何行动以激励农户达到最优决策的探讨。基于此,本文构建新经营模式下农户对称博弈模型,以供参考。
1 新经营模式下的农户群体对称博弈
1.1 模型假设和构建
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具有2种不同的物品属性,一种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池塘资源系统,例如大中型水库、堤坝、水渠和提灌站等,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其中,一部分为政府单独出资修建的大型水利设施,为纯公共品;另一部分则由政府与农户共同出资,为产区内所有生产者共有,具有准公共品属性,是一种典型的俱乐部产品。另一种是农田水利设施,如田间沟渠和水井等,属于私人物品,以农户个体投资为主。因此,农户在进行农业水利建设投资时会有两方面的投入。本模型是以政府辅助下村集体农户合作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研究对象。
在博弈中,博弈方1和博弈方2是普通农民,他们都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用E1、E2表示博弈方投资资金总额,If1、If2分别表示博弈方1、2对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资金总额,Ifp1、Ifp2为博弈方投资私人属性农田水利设施的资金额,Ifc1、Ifc2为博弈方对于公共水利设施的投资资金,探讨农户1和2分别以Ifp1、Ifp2投资私人水利设施和以Ifc1、Ifc21投资公共水利设施时他们各自的收益,分别用R1与R2表示。
1.2 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农户对称博弈模型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影响农户对公共属性的农业水利设施的最优投资的因素多样,博弈方对于公共水利设施的最优投资金额与其他农舳怨共水利设施投资总额的预期、政府投资以及博弈双方对公共水利设施投资金额直接相关。其中,农户对公共水利设施的最优投资金额与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资金总额成正相关,而与其他农户公共水利设施投资总额的预期、政府投资以及博弈方对公共水利设施投资金额成负相关。而私人农田水利设施的最优投资金额与其他农户对公共水利设施的投资总额预期、政府投资、博弈对立方以及自身对公共水利设施的投资金额有正相关关系。
(2)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总额受对私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金额和对公共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金额的影响。同时,政府以及其他农户对于公共水利设施的投资对农户在私人水利设施的投资存在替代效应。也就是说,当政府以及其他农户对于公共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大时,会刺激农户对私人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积极性,抑制对公共水利设施投资的积极性。近年来,农业经营方式的产业化、工业化转变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农户获得规模报酬,可用投资资金不断增加。除此之外,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农户经营面积增大,进一步刺激农户投资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使农户增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资金总额。
(3)农户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分配存在选择性。即农户可对私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和对公共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比例做出选择,假设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总额不变,当政府以及其他农户群体对于公共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大时,相对于投资公共水利设施,农户更倾向于将投资资金用于私人农田水利设施,也就是说,农户会相对减少其对公共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从而增大对私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即对私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的比例增大,以获得最大化期望收益。
2 结论与建议
模型分析结果不仅从内容上丰富了土地流转制度与产业化共同作用下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从方法上运用博弈论对农田经营方式下农户的决策进行了补充;并且在当前农田经营方式转变下,如何激励农户达到最优决策具有现实意义。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得农户经营面积逐渐扩大,有利于克服分散经营的弊端。在规模经济效益和农业经营比较效益提升的背景下,农户对于投资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二是农业经营方式向工业化、产业化转变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规模报酬增加,农民可用投资资金呈上升趋势,因而能有效提高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能力。三是农户为获得最大化收益,其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资金会合理分配到具有公共属性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具有私人属性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政府以及其他农户群体对公共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大时,相比于投资公共水利设施,农户会更倾向于将较大比例的投资金额分配给私人农田水利设施。因此,政府应合理把握公共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力度,引导和调节农户在公共农田水利设施和私人属性的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比例。
3 参考文献
[1] 倪焱平,钱焕欢.中国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制度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6):142-147.
[2] 曾超群.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变化的对比分析:基于长沙、平江、慈利三县两次调查的实证研究[J].求索2015(1):53-57.
[3] 林细华.进一步推进水利产业化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9):62-63.
[4] 金问荣,施宏江.土地流转对水利的影响分析及思考[J].中国水利,2012(23):37-39.
[5] 陈曙光.浅析土地流转与水利建设[J].河北水利,2014(3):42.
[6] FRISVOLD G B,DEVA S.Farm size,Irrigation practices,and conservati-on program participation in the us southwest[J].Irrig and Drain,2012,61(5):569-582.
[7] 郭珍.农地流转、集体行动与村庄小型农业水利设施供给[J].农业经济问题,2015(8):21-27.
[8] 卢婕,彭忠平,黄勇然.从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推进广西水利建设大发展:富川县农业水利建设经验启示[J].广西经济,2012(8):43.
[9] 耿艳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寿光为例[J].商情,2013(43):209.
[10] 姜长云.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J].改革,2013(8):37-48.
[11] 甘宜沅.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改革与战略,2009(5):95-104.
[12] TAMBUDZAI R,EVERISTO M,GIDEON Z.Decentralising Zimbabwe's Water Management:The Case of Guyu-Chelesa Irrigation Scheme[J].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Parts A/B/C,2013(66):139-147.
[13] 吴泽俊,吴善翔.小型农业水利工程治理模式变迁与选择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8):5-8.
[14] 周洪文,张应良.农业水利建设视野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J].改革,2012(1):93-100.
[15] 胡继连,周玉玺,西爱琴.我国的小型农业水利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理论分析、政策取向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J].当代经济科学,2000(5):84-86.
[16] 潘宏亮.要素集聚视角下水利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行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69-72.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理方;工程进度控制;进度监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目标中,工程进度目标是最直观的、最具体的,也是参建各方尤其是建设单位非常重视的管理目标。进行有效的工程进度控制既是建设单位对监理方的要求,也是监理单位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总监理工程师协调能力的重要体现。与质量、安全管理不同,工程进度控制没有具体的标准可对照,唯一、也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结果。通常,对于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来说,理想的进度控制结果就是按计划(或合同工期)完成,否则,若最终的工程进度有了较大的延误,就可能会产生很多复杂的后果。因此,监理方进度管理的过程控制是实现进度管理目标的重要过程。
一、 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
工程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逻辑关系编制计划,并将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1、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查
总进度计划的审查: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及项目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将因可能的影响因素造成的误期时间扣除,还要将总进度计划中每月完成的工程部位及工程量进行明确,审核其相应的保证措施及可行性。
月进度计划的审查: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在时间和资源(包括甲供物资)上进行分析和判断,看是否符合预定的条件,如设计图纸、设备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布置等因素,找出可能影响工程进展的主要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尽力解决,使计划编制时预定的条件与实际相符,从而确保月进度计划的实现。
2、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对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理工程师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对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正确估测完成的实际量,计算已完成计划的百分率;二是分析比较,将已完成的百分率及已过去的时间与计划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提出纠正偏差的措施,必要时进行计划的调整,以使计划适应变化了的新条件,以保证计划的时效性,从而保证整个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三是认真做好工程进度动态通报和信息反馈。
施工单位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可在当月底或下月初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找出进度滞后的原因,提出建议和要求。在工程进度异常时,应对建设项目单位进行专题报告,以便建设单位了解情况;同时,对施工单位书面提出监理方的要求、意见或建议,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二、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因素
由于工程项目的唯一性和特殊性,特别是大中型和复杂的施工项目工期较长,影响进度因素较多。编制计划和执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必须充分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才能克服其影响,使施工进度尽可能按计划进行。
对于一般水利工程项目,主要施工阶段可分为基础(含基坑)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和安装施工阶段。 基础(基坑)施工阶段是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受非施工原因影响进度的因素较多,如水文地质影响、设计方案影响、场地与周边环境影响、天气影响等。为尽可能降低这一阶段的施工时间占用总工期的比例,监理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建议或进行控制:
(1)地质情况不明的区域或实际施工情况与地勘结果不相符时,应安排补勘,以尽快修正设计。
(2)基坑支护方案受水文、地质、场地的影响大,应尽可能事先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对拟定的施工工艺进行基本试验,以确保施工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从而降低工期延误的风险。
(3)周边情况复杂时,可视具体情况通过协调处理或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来解决。
(4)基础(基坑)方案尽可能不做或少做变更,避免造成因合同谈判、设备调迁、人员安排等的时间消耗。
(5)边坡支护、桩基的定位控制、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6)基础施工应尽可能避开雨季或者组织施工力量、采取技术措施尽快完成。
主体施工阶段一般占用工期较长,对整个施工过程来说这一阶段应该是一个比较平稳的进展过程。
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问题有:
(1)施工组织、管理方面问题:如流水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
(2)投入不足:如施工单位资金紧张或周转困难、材料或人工费涨价等。
(3)采用技术措施不当,施工中发生质量事故;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缺乏经验,不能保证质量等。
(4)安全管理混乱造成停工或发生安全事故。
(5)季节性施工、节假日的影响等。以上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监理工程师的主动管理、积极配合尽可能降低影响。如将质量、安全管理做细做实,做好过程检查、及时进行隐蔽验收,对施工工艺、方案进行把关减少施工停顿等;有些监理工程师虽无力解决,但可通过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调整施工安排等。
安装施工阶段是决定工程最终能否按计划完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施工队伍多,专业施工交叉频繁,施工场地互相影响,协调工作量大。主要解决材料设备的选型、设备订货及进场时间、工序穿插衔接安排、建筑使用功能的确定等事项,监理工程师可通过监理人员的分工,明确进度管理范围和职责,进行现场巡视,及时通报信息,梳理要点,并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加大协调力度,对确定的问题要定人定时解决。
三、进度管理的协调
进度管理协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计划的要求对现场进行日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控制,及时消除进度计划执行中的各种障碍和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平衡,从而保证进度计划的实现。监理工程师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健全协调机构和落实具体人员,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方案、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抓好预测和预防,抓重点和关键;及时召开现场调度会或碰头会,进行日常进度中问题的调节,保证问题及时解决。
2、项目监理机构可根据工程进展的状况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进度协调,如监理例会(正常进展时,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特殊情况时,不定期举行)、专业协调会(安装阶段增加此例会)等。
找出关键线路,并结合资源情况对施工人员安排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计划技
术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进行思考,并就推广网络计划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时标网络图;关键线路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network planning technique, and through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find out the key circuits, and based on the resourc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rrangement is optimized. On the basis of network planning techniqu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management thinking, and the promotion network planning technique,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Keywords: network planning technique; Critical path method; Pert; Time-scale network diagram; Key circuits
中图分类号: 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定义,项目是通过一次性的努力,得到独特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受到时间、成本和绩效的约束,项目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来实现预定目标。项目管理即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来实现项目要求。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在项目建设工期、资源、费用的统筹安排方面、内外沟通协调方面需要一些独特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
2、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网络计划方法是现代项目管理学中的一项动态的管理技术, 它是以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工时为时间要素,按照任务的先后循序和相互关系做出网络图,一张完整的网络图可清晰地展示出各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即可以表示出每道工作开始之前哪些工作必须完成,同时又可对各道工作做详尽的定义,即可通过网络图反映出各工作所需的时间、人力、设备、资金等重要参数,应用网络反映项目的全貌,实现管理过程的模型化,然后进行时间参数计算,清晰地表明各项工作对紧后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路径,合理安排各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并经过不断完善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践,然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网络计划方法的核心就是,它提供了一种描述计划任务中各项活动相互间(工艺或组织)逻辑关系的图解模型网络图。
网络计划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① 网络计划技术中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严格。
② 网络计划技术是控制工期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时间参数是动态的计划概念,网络计划技术能适应施工条件的变化。
③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工作,就能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④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对计划方案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计划方案。
⑤ 网络图的使用,使计划变的更具科学性。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额巨大、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建设工期较长、个体性强、具有固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必要性。网络计划技术广泛应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各个领域,尤其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工程索赔得到广泛应用。
3、网络计划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证分析
3.1 工程概况
珠海市某船闸工程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是白蕉联围达标加固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白蕉河道入海口的重要连接纽带,承担着汛期拦截海水涨潮倒灌和保持航运畅通的作用。该工程为Ⅲ等工程,主要包括水泥搅拌桩基础处理、内外闸首、船闸闸室、上下引航道、启闭房、金属结构制安、交通桥等。
该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① 工期紧。须在围堰完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主体工程施工,该工程只有6个月的工期,内闸首处还有交叉建筑物 (交通桥),施工期间还需搭设临时便桥以维持两岸的通行,存在一定的施工干扰。
② 基坑排水工作量较大。该工程离白蕉河道很近,地下水位高,基坑开挖时,会产生大量的渗水。
③ 现场调度协调工作量较大。该工程施工场地较小,现场只能作为部分加工件、预制件及材料中转堆放场所,而且施工期间要满足通车、保持景观及环卫的要求。
④ 环境保护问题较为严峻。该工程将产生大量弃土,需临时堆放在指定场地,处理不当可能对工程正常进展造成较大影响。
⑤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该工程工作面较多并有高边坡作业和高空作业,施工期间还要维护临时施工便桥的交通秩序,场内交通也相当紧张。
3.2 主要工程内容
该工程的具体作业包括:水泥搅拌桩;上下游引航道挡墙及护岸浆砌石施工,围堰拆除,河道疏浚;下闸首底板、闸墩;上闸首底板;上闸首闸墩;金结安装;闸室土方开挖;闸室防渗墙;闸室挡墙底板、边墙;启闭房建筑及装饰;金结制作;管理房;交通桥。为了加快进度,对闸室土方开挖、闸室防渗墙及闸室挡墙底板边墙等作业可安排流水作业。其中金结制作是从厂家定制,可提前预定,与其它作业无任何冲突,管理房与交通桥是相对独立的作业,基本上不干扰主体工程,不在本文中讨论。
以上内容在列于工程作业分析,见表1。
作业代号 作业说明 紧前工作 作业时间
(天) 投入人员
(人)
A 水泥搅拌桩 30 10
B 上下游引航道挡墙及护岸浆砌石施工、围堰拆除、河道疏浚 A 125 40
C 外闸首底板/闸墩 10 20
D 内闸首底板 C 15 20
E 内闸首闸墩 D 15 20
F 金属结构安装 E、K 25 20
G 闸室土方开挖 E 26 4
H 闸室防渗墙(流水作业) G 15 10
I 闸室挡墙底板、边墙 H 75 40
J 启闭房建筑与装饰 F 71 50
表1:工程作业分析表
3.3 网络计划图
结合表 1可绘制工程网络计划图 ,见图1。图中箭线上面的大写英文字母对应于作业代号,箭线上的数字是作业时间,括号内的数据是该作业每天所需的人力,圆圈分别代表节点。
3.4 时间参数计算
最早开始时间:
TE(1)=0
TE(2)=TE(1)+T(1,2)=0+10=10
TE(3)=TE(2)+T(2,3)=10+15=25
TE(4)=TE(3)+T(3,4)=25+15=40
TE(5)=TE(4)+T(4,5)=40+26=66
TE(6)=TE(5)+T(5,6)=66+15=81
TE(7)=TE(4)+T(4,7)=40+25=65
TE(8)=TE(1)+T(1,8)=0+30=30
TE(9)=Max(TE(6)+T(6,9),TE(7)+T(7,9,TE(8)+T(8,9)= MAX(81+75,65+71,30+125)=156
最迟完成时间:
TL(9)=156
TL(8)=TL(9)-T(8,9)=156-125=31
TL(7)=TL(9)-T(7,9)=156-71=85
TL(6)=TL(9)-T(6,9)=156-75=81
TL(5)=TL(6)-T(5,6)=81-15=66
TL(4)=Min(TL(5)-T(4,5),TL(7)-T(4,7))=Min(66-26,85-25)=40
TL(3)=TL(4)-T(3,4)=40-15=25
TL(2)=TL(3)-T(2,3)=25-15=10
TL(1)=Min(TL(2)-T(1,2),TL(8)-T(1,8))=Min(10-10,31-30)=0
3.5 关键线路的确定
当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结束时间相等时,相等的节点连线就是关键路线,用双箭线表示。该工程的关键路线是1―2―3―4―5―6―9,涉及作业C、D、E、G、H、I,见图1:
3.6 施工过程的分析与优化
网络计划优化包括时间优化、资源优化和费用优化。为了方便工程人员了解如何利用时差来解决人员安排问题,本文借助图解法进行分析。绘制网络计划图是进度控制的关键一步,还可以对网络计划上各作业进行优化,即在工期限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各项作业的工作时间,使整个计划期内所需要的资源比较均衡。
为了能将时差和每天所需人力反映出来,可将网络图绘制在日历坐标上 ,即时标网络图(见图2)。图中的每项作业都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箭线的水平长度等于作业的天数,虚线长度代表该作业的自由时差,箭线上方数字表示每天需要的人力数,可看出人力使用很不均衡。
因此,需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均衡。首先,为了保证总工期不变,不调整关键路线上的作业;其次,利用时差,对非关键路线上的作业进行调整,尽量使人力的需要量均衡。即,将作业A、B推迟1d开工,作业F、J向后推迟20d开工。于是得到图3的日程安排图及人力需要图。
比较图2与图3,调整后的人员安排并未提高多少,但总体人数是递增的,且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人员调整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是因为关键路线与非关键路线的时差较小,用于调整的幅度不大。但通过调整可以给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在图2可以体现出工程中段投入很大,而图3则是后期投入较大,分析具体的施工时间后,确定图3更符合工程实际。
4、工程施工网络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管理
在施工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网络计划的编制质量、执行力度以及人力、物资的供应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打破原计划是常有的事,计划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因此,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防止计划多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管理,具有异常重要性。
4.1 加强网络计划编制的质量。加强网络计划编制的质量是防止计划多变的关键,这就要求较好地掌握施工条件,对各种条件进行深入的调查落实并作出有根据的预测,据此制定施工方案,适当留有余地,以使编制的网络计划切实可行。
4.2 实行责任制管理,加大执行的力度。根据各方面的经验,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制是保证计划实现的一种好方法。责任制度把执行计划的集体与个人同其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管理人员、施工班组和其他辅助人员要实行不同的岗位责任制,这样才能把全体施工人员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思想相通,利益相连,齐心协力地投入工作,保证施工计划的实现。
4.3 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和调度。为了及时地发现和处理计划执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调度工作。现场调度工作是施工计划实现的重要环节。它要为施工计划顺利执行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以适应现场情况的变化。
调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材料和加工订货,组织资源进场;调配劳动力,使劳动力供需平衡;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施工过程中的障碍,保证计划实现。
4.4 在执行过程中跟踪记载,定期检查,分析原因,及时调整计划。跟踪记载、定期检查实际施工进度,是调整网路计划的依据,并有利于积累资料,总结分析,不断提高计划编制和管理水平。网络计划的定期检查还是监督计划执行的最有效方法。检查的内容包括:关键工作进度;非关键工作进度及尚可利用的时差;实际进度对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影响;费用资料分析等。
总结分析计划提前或拖后的主要原因,决定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和补救办法,然后调整计划,调整的目的是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对网络计划作必要的修正,使之符合变化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其顺利实现。
5、推广网络计划技术的建议
尽管网络计划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有诸多的优越性,但目前应用普及率并不高。中小型施工企业在日常施工管理中很少使用,即使使用其应用水平也相对较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其次应用深度也不够,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少涉及网络计划的优化作用。
要使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①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企业项目现代化管理的高度,必须充分了解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方法必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逐步抛弃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在各工程项目上的应用。
②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
③ 开发适用的网络计划应用软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开发实用性强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
④ 规范建设工程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章立制,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随意。
⑤ 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对初步设计,尤其是施工图设计的管理,力求设计全面、详细,尽量减少设计上的错误、漏洞和矛盾,促进工程设计更科学合理。避免设计频繁变更。
⑥ 约束项目管理期间业主的主观随意性 在项目的决策阶段,业主应做好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建设初期;在项目的设计期间,应对设计单位详细交底,避免在后来的建设期间随意的更改设计图纸;在项目建设期间,业主应合理确定建设工期。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⑦ 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为可行
⑧ 减少行政干预,尊重客观规律 工程施工与其它事物一样具有自身的规律,只有按建设工程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管理。
6、结语
实践表明网络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是有效的,而且很方便地用于处理工程施工优化问题。要想准确问题,还需大量的标准化的实际数据支撑。因此,要想使一个工程项目取得成功,首先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并记录各个环节的数据,然后考虑工程的优化问题,可以做到保证质量,使进度更快,成本更低。
参考文献:
[1] 尹红、段万春、李树明. 工程项目时间管理的实证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6):99-103.
[2] 潘广钦. 基于网络计划技术――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管理的探讨[J]. 现代商业,2009(7):173-174.
[3] 赵延龙、明磊. 施工项目网络计划优化研究综述[J]. 管理施工,2007(1):54-55.
[4] 王美珍. 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26-30.
[5] 李秀华. 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5(9):9-10.
[6] 左兼金.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系统分析[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7] 齐宝申、张海英. 网络图在工程进度控制上的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10):375-376.
[8] 胡运权. 运筹学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梁伟添(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