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产管理知识点

资产管理知识点

时间:2023-08-03 17:27: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产管理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产管理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质量,关键环节

财务管理学是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石,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对象,主要阐述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企业资本运动为中心内容,着重对资本的筹集、资本的投放、资本的运用、资本收益的分配等财务问题进行了介绍和理论研究,讲解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等方法。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观念的不断更新,企业迫切需要创新性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就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发挥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财务管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下面就影响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1、准确的课程定位。

笔者认为,找准课程定位,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行动的目标。根据唐山学院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地区,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基层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勤奋敬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创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课程应确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重点,突出“应用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2、教师的执教能力。

在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应立足本职工作,潜心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应把握备课及授课两个环节。

(1)备课--以精心的课堂设计为先决条件.

备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案、讲义、PPT的准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就是要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知识点及其重点、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抓好教学组织环节是决定授课质量的先决条件。

确定突出“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体系分为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

知识模块的设计: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即财务管理内容、目标、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等基础理论。筹资决策方法、投资决策方法、资产管理方法、股利分配方法及财务分析基本方法。

能力模块的设计: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及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财务预测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预算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分析与评价能力。

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我们主要按“两个循环”的逻辑思路讲授,其一是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循环,其二是财务管理方法(环节)的循环。所谓财务管理的内容循环:即主要按“投资—筹资—营运—分配”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展开,循环往复,持续不断。而财务管理的方法(环节)循环:是按“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这条主线展开的。全课程中体现了这种财务管理方法(环节)的循环往复,持续不断。在教学知识模块的设计上,可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适合不同专业的知识模块。

板块式:即将财务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主线,财务管理内容是人们对财务管理客体运动规律认识的客观总结,它将着重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这一完整而又系统的学科体系应该由哪些具体内容组成以及各项内容的相互关系问题。可分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财务分析、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资产管理与股利分配等财务循环板块。按照板块式组织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突出企业财务管理各部分内容的重点。该种组织方式一般适用于“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这种模块的设计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特点,正确区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职能式:即按照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职能管理环节组织教学内容,其优点是能够突出体现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但可能会与其他学科存在内容上的重复,一般适用于市场营销及工程管理等非会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这类学生财务与会计课程安排有限,按照职能组织财务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内容的整体把握。

备课时应弄清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把握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

其次确定以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的“财务管理学”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是:使本课程教学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应用、从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按照从课堂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变抽象为具体、变知识为能力,主要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知识和能力并重的问题。课内实践实行分层次的课内案例实践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包括教学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后实践分析案例。每个章节都可以以引导案例开始问题的讲解,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采用分组讨论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最后给出引申的案例分析,这样既使学生直接获取了实践知识,增强了学生对实践的感性认识,也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不仅会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课堂讨论,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授课--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为保障。贯彻“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将传输理财思想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融合、将财务理论与具体的理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考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将财务管理的课堂教学沿着内容如何讲授---过程如何体现--形成何种变化这一主线总结为“六讲”“五式”和“四变”方法体系。

“六讲”即课堂讲解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要点、讲疑点、讲思路、讲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弄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实行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五式”即: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目光交流式、启发式、快速反应式、案例讨论式”、“行动学习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这样形成四变。

“四变”即变单项灌输为双项交流;变简单作业为复杂作业;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变重视记忆训练为原理应用。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调认知与情趣的统一、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法”。

A、目光交流式教学法: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举动,意在搜索学生对老师的反映,是集中还是不集中,配合以提问,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也便于提供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B、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法:在目光交流法使用的同时,配合以启发式提问带动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教学的目的。

C、快速反应式教学法:就是课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先让学生看、分析总结,最后由老师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方法特别在出现听觉、视觉疲劳时使用效果更好。

D、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实践的神力:课堂教学中插入案例-课程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编码化知识的基础上,以实际资料为素材,结合国内外典型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开展典型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导出实践中需要应用的财务管理知识;然后结合案例讲解具体方法的应用。实行分层次的课内案例实训模式。包括单元案例实训、综合案例实训。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改革师生角色定位,在共同思考与讨论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学生能力提高的量变积累过程。

E、行动学习式教学法:教师控制课堂讲授时,通过介绍背景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推动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进程,通过讨论、甚至争论,阐明各自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将学生观点进行归纳及评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在学校支持下,课程理论教学全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上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传统板书配合演示课件、讨论、总结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声、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增加了课堂教学可供信息量。

3、丰富的第二课堂

开设第二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具体设计课外实践项目、配以恰当的教学手段,确保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配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建立了教学网站,存储教学数据,包括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PPT,配套练习、案例及参考答案等;实现网上答疑,每位教师在学期初就确定与班级学生的联系方式,其中包括建立QQ群,公共信箱等。教师能够在网上通过在线答疑、网络课堂等栏目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这不仅是促进师生互动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2)精心设计课外活动项目。包括A:组织学科竞赛:具体包括组织开展财务管理知识竞赛、针对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财务管理实务案例进行财务案例分析大赛、财务管理沙盘对抗赛、财务小论文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程的品质和内涵。

B:参与社会调查与实习: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或自拟题目,到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对其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写出分析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定期到实习基地实习,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及实践能力。

C:聘请企业界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为使在校学生能够更多的吸收实践知识,增加对实践的感性认识,定期聘请企业“CEO”或“CFO”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原则上,每个学期为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至少安排1-2次专题讲座。

D: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承担院级科研项目,甚至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以此来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是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学习能力、创新和周密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总之:本人认为要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定位是根本,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关键,根据应用型人才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确定突出“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灵活多样的互动型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是保障。

参考文献:

[1]邱龙广.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2]宗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第2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5-03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实力扩张迅速,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方面来看,我国现已进入了金融大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和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1]。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代金融业务技术性强、风险大、创新层出不穷,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高智能、高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现代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性的行业趋势不符,也与金融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就目前来看,金融专业已出现高校金融类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许多金融企业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而且这种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相关研究揭示,现今我国金融行业出现供需缺口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以金融企业家为主要代表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行业领导者;第二是具有高超专业能力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擅于分析研究金融行业市场规律、产品开发与维护、金融风险测量与控制以及对国际市场金融操作规则熟练把握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是在金融行业及其相关领域有牢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深厚研究背景的科研型人才[2]。因此,紧密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熟悉金融业务、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确保国际竞争的需要。本文旨在根据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金融行业“适企”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缓解我国金融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矛盾。

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一般指与金融行业有关的风险,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行业风险等[3]。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衡量和控制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得失[4]。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界定和准确测量,以期达到控制风险和减除风险的发生等目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动态波动性也急剧增强,金融风险的测量与控制的难度随之增加。因此,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三个方面。因一国金融风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有十分重大影响,许多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研究和探讨实现有效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等,以期达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进而造福于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

1.熟悉各种金融业务。熟悉各类金融业务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自身业务掌握透彻,自身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后才可以真正把控金融风险的管理,真正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金融业务主要有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其中,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信息咨询与业务服务外,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金融行业信息及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针对客户的资产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理财规划方案供客户参考与采纳,以达到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银行的经营目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业务等[5]。而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和经营中间业务为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各类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长、短期借款)、资产业务(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

2.风险源分析和度量。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类的高材生,了解几大主要风险源是必不可少的。对风险源的有效把握有利于我们扼住源头、防微杜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开始分析度量和预测甚至控制不利情况的出现。就目前来看,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等。相应的,金融风险的来源也有来自于系统本身的,也有非系统的。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则表现为金融产品风险、利率风险、机构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熟悉和掌控好了风险源,这对以后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和减控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相应的,在进行风险源分析的同时也要进行风险度量,以便下一步进行准确的风险控制。就人才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具备风险度量的技能要求熟悉并能准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及计量分析工具,对分析对象的波动性进行量化评估,这要求熟悉绝对离差、方差、分位点、系统风险度量?值等度量方式,了解其度量的本质和性能,这将有助于了解和减控风险。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熟悉好金融业务和分析好风险源之后,理所应当,我们要抓住最终目标——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化解和减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要求在培养人才专业灵敏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其审时度势,能结合金融市场国内和世界局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透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引领企业甚至全局从风险的沼泽中走出,并重获生机。风险控制对于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学会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风险是伴随决策过程而存在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决策前的风险控制、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后的风险控制。使用各种数据库资料和信息资源,对决策风险进行全方位科学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反映出决策的人力、技术、管理、市场等有形和无形资本优势和存在的风险程度,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可以预防的范围,规避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转移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这要求金融人才对各种业务和可能的风险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综合运用多种办法降低风险,将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建立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交流水平以及较高的发现风险的能力与风险规避管理的技能。因此,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必须紧随市场需求,课程安排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投资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概率统计等课程应该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来开展,以使培养出的金融专业人才符合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教学资源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基础。扩大金融专业的教师队伍与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高校也应为教师创造与国内外金融实务界和金融教育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投入。高校也可以通过引进交叉学科的专业教师的方法,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内涵来拓展课程教学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同学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创新水平,促进资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3.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践。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更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毕业生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多为学生提供到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市场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运用。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或炒股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管理决策能力。

4.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学相长。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以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主动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小组讨论、个人问答等方式,增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双赢,教师与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我国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能够适应全球金融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努力成为熟悉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长远的战略眼光的综合人才。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洞察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尊厚.新建金融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6):60-63.

[2]邱兆祥.建立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100-103.

[3]张利军.浅析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38.

[4]孙浩.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sn寿险公司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刘向华.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