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3-08-03 17:2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1篇

论文摘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的维修企业人才结构及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走模块教学道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继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后,2007年超过870万辆,2008年达到930余万辆,今年1至5月,汽车产销483.77万辆和495.68万辆,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6962.6万辆。同时,汽车技术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电子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净化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各方面,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 这给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现代汽车维修对技术人才的要求

作为第三产业的汽车维修业,其技术发展虽滞后于新车开发,但也紧随汽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迈入了高科技领域,传统的维修设备和检测手段将被现代汽车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所替代,各种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和新的维修技术应运而生。面对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直接参与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既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员,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当然,同时也需要有实践经验,会利用各种工具及设备检修或更换各零部件的技术工人,要求技术工人逐步向“一专多能,机电合一”的方向发展。

2 我国维修企业人才结构及高职教育现状

2.1 我国维修企业的人才现状

从我国汽修行业的人才结构来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文化基础落后,技术素质不高,大量未经任何培训或学习的人员从事汽修技术岗位。调查数据显示:汽修行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为38.5% ,高中阶段51.5% ,专科及以上10% ,并且目前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有22.4%无任何技术证书,且技师和高级技工比例偏低,仅为8% ,这就导致我国汽修人才还是以初级人才占多数,中、高级人才紧缺,复合型优秀人才稀缺的局面!

2.2 现行教育体制滞后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汽车医生”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和高等职业教育各种因素的局限,现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不仅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而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

3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设想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维修企业,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上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模块教学新模式。

在划分模块时,从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入手,把最重要的、基础的、必须的内容提出来,打通各种知识,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成多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不求多而全,只求精而专。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成有所专,专有所用。

3.1 实施模块教学的意义

从现实和长远两个角度来看,实施“模块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思想、行为等四个方面的限制,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倡导“双师型”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集团,将每一知识集团的前期教学与后期专业技能实训、实操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技能培养之间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二,通过精简整合课程,缩减了课堂教学时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技能实操、专业实习等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动手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尽快地找到工作、适应工作要求。第三,这种模式可以一定程度克服现行单向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被动性,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组织实操活动,既有利于在现阶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长远自我发展的方法、能力。

3.2 推行模块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第2篇

【关键词】 汽车整形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和产业规模高速增长,截至2012年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2089万辆。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汽车钣金维修、汽车涂装及汽车美容装饰等工作,已成为当前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覆盖面最广、作业最频繁、市场容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因此,对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在此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增设了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培养相关岗位急需人才。

但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汽车整形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对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开设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提供参考,为汽车整形行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汽车整形技术专业领域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汽车钣金维修、汽车涂装、汽车美容、车辆鉴定、评估、理赔、车辆事故查勘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汽车整形技术专业根据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突出能力培养和服务社会两条主线,对课程进行系统开发,采用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校企双方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依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任务,共同研讨、反复切磋,共同制定具有岗位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专家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制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专业教师按照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制定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校企合作,联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为了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的对接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项目组人员多次到汽车售后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4S店做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的需求。通过调研,确立了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学生应具有掌握汽车钣金修复知识与技能,掌握汽车涂装知识与技能,掌握汽车美容知识与技能,掌握汽车事故车估损知识与技能等四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按照职业核心能力,进一步确定了汽车整形技术职业核心课程。并依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然后把课程体系设置的情况反馈给企业,由企业做进一步的审核。通过校企多次研讨、反复切磋,联合建立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如图1所示。

3.校企互聘,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即“双师型”教师,这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最终形成1:1的专兼职教师比例的“双师型”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常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并承担企业相应岗位工作。同时,学校还引进企业有经验的优秀人才进校担任教师。此外,学校还聘请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企业专业人才到校授课。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力求把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融入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设计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1.项目教学法

传统教学方法大都结合板书、投影、教材采用灌输式,课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学校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与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首先布置项目,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中的某一学习子任务;引导学生制定工作任务计划、运用手段和方法等;各小组学生开展学习任务活动,包括查询资料和调研等;通过小组讲解、汇报、答辩等方式检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要求。

项目教学法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学”与“做”,而不是教师的“讲”。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进行系统归纳、评估与总结。《汽车机械基础》课程,采用的就是项目教学法。

2.资料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过去教师讲授、演示和学生实训的材料转化成音像制品,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情境的任务。如《汽车美容技术》课程中,讲授汽车安装太阳膜知识时,先为学生播放视频教学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教学中的情景内容,总结太阳膜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学生进行实操练习,通过实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实践性很强,为使讲解透彻,专业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把难讲、难懂、难记的内容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如《汽车涂装技术》课程,采用的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把学生新获取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构成完整知识体系,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总之,国内高职院校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要以市场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手段,努力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人才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汽车专业维修方面的技术发展带来更多要求,职业汽车修理人员的培养也日渐发展,其培养理念也得到更新,培训方案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更新,更加适合现今社会,汽修专业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参与其中,完成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将中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提升。且需要增强教学环节,增加实习时间,增加实验设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手的能力。强化课程假设,更新教学中的内容和模块,其主要以教学为主。同时学生需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贯穿在教学中,充分将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技能,还能将专业技师证书拿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及能力,且有扎实的教育水平和知识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实践和理论相关的培训,以及积极参与生产实践,提高理论和相关的业务素质。聘请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选择在教学工作上积极向上的教师参加新型技术培训或者到汽车修理行业进行实习,在实践的过程中累积教学经验,加强师资。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技能水平及教学质量,中职学校在焊工实验室、钳工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等设施的基础上新增了汽车整车实验室、汽车发送机故障诊断实验室等,且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充分掌握常见故障的维修技术。安排部分学生到校外实习进行锻炼,累积经验,提升自身技术能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汽车行业的就业空间也越来越大,且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对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先进仪器也逐渐被发明出来,所以掌握现代技术对维修人员来说是最基本的条件。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快步伐,承担起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知识+技能;双系统;数字化课程;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序言

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要求,并提出应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销量迅猛增长,汽车类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汽车维修人才被列为全国四大紧缺型技能人才之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教学团队针对“知识+技能”双系统的数字化课程建设全面开展了研究与实践。

二、建设主要内容

学院针对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要求,依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实践,提出了“基于知识+技能双系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与实践”建设新理念,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双系统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了10多门专业数字化课程,入库数字化资源总量超过2GB,公开出版专业立体化教材8本,获得两项国家级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立项,主编3本教材获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培养的学生质量明显提升,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一项,立项湖北省及武汉市品牌专业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双系统人才培养方案是在联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施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1968个知识点和979个技能点,明确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和技能双系统人才培养,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并且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解决主要问题

(一)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随时学习,解决教育教学模式单一问题

依托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任务,有效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推进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为网络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资源支持。服务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进而服务于学习型社会。

建成共享型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秉承“人无我有、突出重点,参与分享”的原则,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流程,将教学情境和工作情景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对接,建设基于职业化、面向岗位任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目前我们建成了国家级数字化资源《汽车电气设备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

(二)知识+技能双系统建设,解决了工作技能掌握不够的难题

双系统是指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融通,其基本要求为素质优先、对接行业及结构合理。课题组构建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横向拓宽课程内容,纵向深化知识结构,螺旋拔高专业技能为主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改革为理实一体化,成功地导入了知识和技能双系统(见表1)。

其中以《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为例,其构成见图1。

(三)利用校企双师教学团队提升实践技能

注重现场教学、训练及考核,实践技能内容主要由企业专家讲授,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高度吻合。通过教师企业深度顶岗和企业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革,理论和实训课同时上,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四)通过立体化教材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通过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为课程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纸介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种表现形式。目前已经建设的立体化教材有8本。

(五)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师生素质共提升

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新的引入专业竞赛,把行业企业的最新要求转化为教学目标。目前教学成果组的成员已经取得了全国空调大赛一等奖及二等奖、湖北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一等奖及中锐杯汽车营销技能大赛高职组一等奖。

四、形成特色成果

(一)构建“知识+技能”双系统人才培养方案,提炼全覆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本专科衔接和单招等多项措施,使教师和学生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通过结合专业教育的科技活动、组织与参与部、省大赛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已参与全国空调大赛和湖北省汽车维修比赛。以企业工作需求为实景,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内容体系。

(二)依托互联网+汽车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泛在式学习

面对高等教育数字化带来的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需要体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并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要求。现在已经获批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1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数字化资源建设采用企业和多校教师讲授等形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

(三)整合资源满足学习需求打造立体化教材,提供整体的教学学习解决方案

针对互联网的运用,编写3本国家规划教材及1本行业教材。通过微客、电子教案、音像、多媒体课件、实习实训配套教材等形式来建设。根据实训内容要求,选择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有工程经验企业工程人员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导师,完善考评制度,明确激励措施。

五、结语

数字化课程是一个较新的研究内容,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多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将对基于知识技能双系统的数字化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将取得的经验积极推广到其他专业和兄弟院校,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鑫,李蓉.开放教育汽车专业易趣教学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16(10).

第5篇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加大汽车类专业的投入,很多院校都在争相开设汽车类相关专业。同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具有文理兼收的特殊性,从容易招生、就业前景好、专业建设成本低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所以近几年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随着汽车行业的成熟、生源的减少和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开办,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且现在一些院校的专业建设只停留在表面上,在专业内涵上没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4方面:一是专业建设没有形成特色,是重技术服务还是营销不明确;二是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无法将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营销方面专业知识相融合;三是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没有真正融入汽车服务行业;四是校内实训中心无法真正模拟汽车销售环境,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等。这种专业发展与建设现状,造成了该专业毕业生在汽车技术服务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模式化的营销与服务技术要求,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要求与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3]。

2校企合作是高职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必经之路

解决高职院校对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现存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这条路径。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其实质是一种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改进。

2.1校企合作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必须建立在了解企业现状、熟悉企业运营、掌握技术服务流程和营销技巧的基础上,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邀请优秀的企业人员(包括企业管理层和技术层)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大学教育又不完全等同于企业的员工培训,必须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只有将企业、学校、学生各方的需求、优势有机结合,才能做到既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又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众多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专业负责人、课程教学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职业教育权威人士等,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2)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诉求。企业需求可以通过走访合作企业方,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中企业委员访谈,汽车服务行业市场调研等进行企业岗位分析,初步确定本专业培养定位。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初稿基础上通过网络、电话、走访中学毕业班等方式展开学生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认可程度和期望值的调查,修正专业培养目标,最终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对汽车服务行业岗位的分析,依托合作企业,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依据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行动领域。4)考虑学生职业素质要求中除知识外的其他要求,如人文素质、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完成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变。5)构建课程体系,形成教学计划。6)接受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适当合理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2校企合作以建设熟悉并深入企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青年教师往往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的教师已经具备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但是其对企业的熟知程度、实操技能、实操经验相对匮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讲解。而从企业一线直接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及技能的技术人员非常困难,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如利用寒暑假合理安排教师深入汽车服务行业、企业一线,可以使教师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实践技能;组织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既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使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以期达到双赢的效果;学校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使那些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突出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指导任务,充实师资队伍。

2.3校企合作以共建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课程较多,因此对实训基地的要求无论从量和质上都要求较高,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只能满足量的要求,无法满足质的要求,原因在于很难接触到实际的顾客和实际的问题,学校无法真正模拟汽车销售环境。但是这样的问题合作企业却能很好地解决,同时又能为企业优先挑选员工提供方便,缩短了员工的培养时间,因此,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既满足了教学需要,又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

3校企合作模式的展望

第6篇

摘 要 文章结合我校对本专业的定位和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针对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对在“卓越计划”新形式

>> 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与学科交叉能力培养 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烟草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院校“卓越计划”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卓越计划”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CDIO理念的计科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探讨 光电专业“卓越计划”实施探索 面向“卓越计划”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 王丽铮,袁萍,刘祖源.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船海工程,2008.37(4):150-152.

③ 高高.关于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若干思考,船海工程,2008.37(4):153-155.

④ 聂剑宁,宁萍,张敏.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发展对策.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3):42-44.

⑤ 谢永和,王伟.地方性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4):457-461.

第7篇

关键词: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学生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和汽车行业的兴旺,汽车专业成为高职院校中一个大的专业门类,担负起了为汽车行业的众多职业岗位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此过程中,各个学校的汽车专业也都在探索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应用技术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探索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突破源自于本科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让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合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需要,以期有利于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但是,在工学交替的实践过程中,在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方面会遇到一系列实际困难,如果不能处理妥当,将严重影响工学交替的实施,甚至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结合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工学交替的实际,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总结规律,为今后的工学交替提供借鉴与参考。

2工学交替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是学校与企业合作,让学生的学业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进行,既有工作又有学习。工学交替模式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实践经验积累,有利于学生深化专业认识。第二,在校期间即建立专业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养成健全的心智,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第四,通过现场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职业信息,提高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第五,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使得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人格成熟。但是,工学交替模式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尤其是给教学进程的安排出了难题。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虽然学校与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但是企业的生产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而存在波动,进而影响到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能力,校企合作协议中关于学生实习期限的条款通常会带有弹性,这就给学校带来教学进程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不确定性是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预先考虑并加以解决的。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每届有多个班学生。工学交替模式中与学校合作的主要是海南一家大型汽车类企业。因为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企业要到临实习前才能初步确定接受实习学生的人数。实习时间为一个区间,初定为3-4个月。此外,企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一定要求,实习前企业派员对预备实习的学生做筛选,有一定的淘汰率。因此,去企业实习学生的数量、实习时间跨度、留下学生数量、留下学生如何进行教学安排、实习结束后的教学安排等都是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予以考虑的。因为存在着如此多的变量,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针对企业有可能因为市场原因而出现接受实习学生人数的波动,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安排上制定了多套方案:A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有班的学生在预定实习学期均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是结合企业正常情况下生产实际所设定的主推方案。B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有班的学生在预定实习的学期正常在校学习,在第五学期均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是考虑到企业因为自身生产安排在预定实习学期时不能接受学生实习的情况。C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大部分的学生在预定实习学期进入主要合作企业甲企业进行实习,余下的少部分学生安排进入另外的合作企业乙企业进行实习。这是考虑到企业不能全部接受学生实习以及可能出现的筛选留下部分学生的情况,以其他的一至数家合作企业作为实习备选。通过以上多套方案的安排,基本上可以解决企业生产波动给教学进度安排带来的困扰,不至于因为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变化给教学进程安排带来混乱。对于实习时间从3个月到4个月变动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进程安排是在开展实习那学期的第13周,安排一门为期4周的短期专业拓展课程。那时如果实习结束,学生们则回到学校完成这门课程学习。如果实习没有结束,则安排教师前往企业指导学生,以指导加自习的方式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弹性安排,保证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完整性。

3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

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内容、全新的生活节奏,会产生适应性问题。因为学生都是直接从中学升到大学,之前没有任何的工作经历,面对有一定劳动强度的工作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承受不了而退缩,这些问题都给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育与管理两方面入手来加以应对。

3.1教育方面

首先,在入学之初,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会向学生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学交替的过程,理解工学交替在学业培养中的作用,使得学生从内心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安排。其次,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安排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拓展训练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企业派员到学校来,与学校共同组织学生在学校开展拓展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融入企业元素。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有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准备。第三,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组织学生进行上岗前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岗前培训除了介绍企业文化以及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之外,特别强调必须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企业的要求和目标。学习工作准则和有效的工作行为。通过岗前培训与教育,使得学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建立起与同事和工作班组的良性关系,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期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和认同工学交替,并且形成一定的心理期待。

3.2管理方面

首先,明确工学交替的实习是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过程,有学分,无补考,不可替代。如果没有完成这一环节,将影响到毕业。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克服可能出现的畏难或者怕辛苦的情绪。其次,委派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老师跟队指导管理,白天深入车间,晚上与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楼,随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生活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尽力保持学生实习状态的稳定。第三,系部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随时掌握企业生产动态和学生实习状态,在比较关键的心理敏感期及时介入干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转变节点。第四,系部领导定期走访看望学生,可能时邀请学院领导一同前往,让学生体会到学院的关怀,保持健康的实习状态。第五,定期召集实习指导教师召开实习工作会议,就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商议探讨,总结成熟可行的经验。

4总结

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着高职汽车专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汽车专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和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从而不断地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地方、学校、企业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情况,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其中的规律。本文结合我们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学交替实践,从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毛矛,袁健,余黎煌.高职高专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6,(7).

[2]毛矛.高职高专汽车专业发展方向与模式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7).

[3]黄伟.汽车类专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3,(12).

第8篇

摘要:CDIO是以“构思―设计―实施―运作”为核心的工程教育理念,在探索材料成型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指

>>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CDIO的农林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CDIO指导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IoT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CDIO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CDIO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CDIO的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CDIO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功能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CDIO 理念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7-1.

[7]左远志,蒋润花,杨小平.以创新设计为导向的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7)3:118-122.

[8]薛颖.民族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5:36-37.

The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CDIO Guidance for the Students of Material Forming Professional

QIAN Fang,WANG Li-hua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College of Mechanical College,Tongliao,Inner Mongolia 028000,China)

Abstract:CDIO theory with the core of “Conceiving-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in Engineering education,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reformation of material forming profession.In the past,students had no ideas neither about their professional target,nor the method how to combine their courses to special projects.According to this condition,this paper put forward to a new model which is guided with material project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CDIO;material forming;innovative training;practices

第9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4S店 奖学金

【基金项目】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编号:2013B60)汽车技术类专业推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79-00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当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趋势。深化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一项复杂、系统、综合的工程,只有统筹兼顾、科学协调,才能达到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随着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后市场急需知识更新或高技能人才;同时随着汽车后服务的延伸,与汽车维修相关的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岗位人员的需求量也正在迅速增大。湖北贤良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调研,明确地方经济发展对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于2009年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实体经营汽车销售服务店――北京现代华星天佑4S店,共同申报、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使本专业设置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吻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学校与北京现代华星天佑4S店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谋就业等措施,通过全面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与企业对接共育人才 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

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更能贴近企业需求,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必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权威、岗位能手等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湖北贤良汽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为胜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华星天佑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杨顺芳总经理、袁瑛瑛售后总监任委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学校及时将最先进的技术纳入培养领域,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改进学校的培养内容和方式、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开发课程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使学校发展始终紧跟行业需求。每年在对不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会,确立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共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系统与4S店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在“校企一体”平台上、“产教结合”环境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制度。积极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一”,探索 “校中店”教学模式,将4S店管理的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迁移到学校的教学中来。通过引进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进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创新,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就业同步。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4S店实训,直接在第一线顶岗训练,完成适量的生产定额和工作任务。通过真实企业环境与企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职业岗位实境的操作训练,实现无缝对接,不仅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而且使他们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初步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学习的压力,又有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使所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与就业岗位对接设置课程 全面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为了完成培养专业人才目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组织结构所搭建起来的支撑框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企业的需要,就是教学的内容,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一般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在重视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同时,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构建该专业的基本知识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训模块。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制定以综合素质和高技能人才能力为主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与4S店维修车间无缝对接 实行实境训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共建教学环境。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了在4S店建立实境实习基地与校内建立实训中心的汽车综合实训基地。由4S店的专家、技师根据教学内容现场指导实训课程。学生在4S店实境中实践、体验,利用其丰富、先进的设备来进一步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教学与岗位、专业与职业、课堂与企业、训练与生产的四个无缝对接。同时,通过实境教学,重点开发专业课程内容,使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来自于企业工作过程或岗位活动,使教学活动成为企业岗位活动的再现,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对接、教学场境模仿企业过场境,解决了以往理论教学枯燥无味的问题。学校与4S店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 4S店技师、能工巧匠已经承担汽车构造、汽车钣金、汽车涂装、汽车维修保养、汽车服务及营销等实训实践教学任务。

四、与4S店技师对接抓师资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特定要求,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达到“双师素质”。 一流的教师支撑一流的专业,一流的专业支撑一流的学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一方面学校派教师下4S店挂职锻炼,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须去4S店完成一定时间的实践培训,并要求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聘请职业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有扎实专业技术功底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工人师傅、能工巧匠、技术人员进课堂,视同学校专业教师,担任理论教学、实训指导教师,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这样,能较好地是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融为一体,实现校企人才互通,从而形成校企人才交流特色,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中4S点高级技师钟进状任《汽车钣金》课程负责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习教学大纲和技能训练教材,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授车间生产流程、典型实训教学内容;在实习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形式,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轮换工种实习与固定工种实习相结合,以固定工种实习为主”的实习模式。

五、实行订单式培养 岗位零距离对接

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努力做到办学保持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几年来,每年新生进校后,学校与北京华星天佑4S店及时组织学生的面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制定职业规划,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行订单式,解决就业的后顾之忧,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习潜能,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定期通过召开由企业领导、订单培养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给订单培养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来介绍企业的文化、发展情况等,以此调整学生职业心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进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奉献意识,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六、激励学生学习 设立“湖北贤良汽车”奖学金

湖北贤良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为了促进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每年提供3万圆资金,设立“湖北贤良汽车”专业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表现优的学生,激发了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和练好技能回报企业的决心。

七、结语

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依照学校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与湖北贤良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店入校,共同办学,企业合作有深度,取得了一定的办学经验。通过合作,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得到东风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武汉基地、郑州宇通、以及汽车4S店等企业认同。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开办了汽车美容公司、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二手车鉴定评估公司。同时,优质的就业带动了招生,招生第一志愿填报十分活跃,实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衔.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1): 169-172

[2]田海兰.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248

第10篇

关键词:行业;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市场格局的改变使得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发生很大改变。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故使得专业市场营销人才受到了企业的青睐。但是也随着其对于人才需求量的增大,使得专业市场营销人才逐渐呈现供不应求现象,尤其是缺乏高素质营销人才。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培养的营销人才并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与行业结合已经成为了必须。

二、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发展规模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大,在这样一种情势下,专业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从整体上看,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1.总体上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量较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销问题已经成为突出问题,因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也就成了社会一热点问题。据资料统计显示,2012年4季度招聘数量排前5位的专业之一就有市场营销;据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1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中显示,用人单位所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的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约2068万,而实际进入市场的求职者才1956万人,可见,面对这样一种大需求量现状,却出现了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高要求。于是便也出现了人才供需的突出矛盾。事实上,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许多企业不断在扩大规模,私营企业也纷纷大量涌现,在这样一种快节奏的竞争时代,企业所需的人才已不再是只停留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条件上了,而是需要具实践性的技能型市场营销人才。

2.缺乏中高级行业高素质营销人才。市场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大需求量虽然在与日俱增,但是中高级行业造人才招聘上的高要求确实迟迟未能得到符合条件的市场营销人才。一来,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仍然是重金难觅;二来,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竞争的与日剧烈,使得高素质人才这个空缺越留越大。再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所提供的统计数据中显示,2012年全国汽车产销超过了1927万辆和1931万辆,而同比增长超过了4.6%与4.3%。并且由于汽贸行业的急剧发展,使得有关于汽车方面的汽配、汽车保养等领域因为逐渐出现并扩大,因而在这些领域上的营销人才需求量便也随之剧增。当前形势下,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并且作为一门热门行业,所需要的房地产营销人员的要求肯定是相对较高的。因为房地产所涉及的不仅是销售人员要对客户进行接洽、签订合同,还要处理好与客户交谈之间的友好关系,故房地产商对于销售人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程度要求明显在增高,并且要求有一定学历以上,一般为专业本科及以上,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最主要的是营销能力要强,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专业背景下的市场营销人才更能够赢得企业的青睐,如当前所热门并发展起来的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等行业,这些领域上的营销人才岗位缺口也正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变得越来越大。针对此,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行业所真正需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职层次的行业营销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当前我国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教育是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各大中小企业的纷纷建立后才逐渐成为被关注对象的。虽然市场营销教育的发展历史较为短,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非常之快。各大高职院校对与市场需求营销人才的问题也逐渐有了更高的意识,于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也就成为了各大高职院校所重视的。当然,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层次上已经较为齐全,但是相对于国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而言,仍然是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来是因为师资力量的欠缺,二来是在人才培养内容以及方式上的不恰当等。

1.市场营销专业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当前高职院校中,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不仅是存在在数量上的欠缺,对于深厚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问题更是严重。“一师多任”的问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是指,一个教师同时担任两门或两门以上专业课程。一是因为学校没有招到符合条件的教师,二会导致教师的“不专业性”。一师多任明显会分散教师专注于一门课程上的研究,不管是理论知识上的钻研还是实践钻研。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对于某一专业教师的需求,在招聘条件上的有所降低会严重影响到整支教师队伍。因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仅仅是要具备有专业理论知识,它是一门灵活的专业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有现代性教育技能,最好是能够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能够清楚了解到市场上的实际存在问题,而不只是单单从课本上。

2.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现时代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方式。由于市场营销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正在与日俱增,但高职院校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却并没有在教学方式上做所改进。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都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上,教师只负责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认为从理论知识中是能够钻研出营销技巧的,或是在已有结论中让学生自行讲述和发表意见,却忽略了让学生发现问题才是教育之道。国外的营销课程教学大度是采用归纳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从个案中分析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探索性。而我国中,除了教学方式上的不先进性外,教师还缺乏创新动力,要么就是只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教学方式的创新,要么就是由于缺乏对社会市场各行各业的实践认识而无法引导学生获知当前营销技能。教师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时,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没有与行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具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全国600多所本科高职院校中,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200所左右,且其课程大多以营销理论为主,虽然看似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都能够营销,但是他们只是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掌握和熟悉,对于实际中所营销的商品或行业却一概模糊,非常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导致其就业能力的大大下降。究其原因还在于高职院校对营销专业人才的盲目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完全不挂钩。首先,“重理论,轻实践”是众所高职院校教育中所犯的通病;其次,营销人才的眼高手低,导致其动手能力有限;最后,营销人才对于行业所获知的知识和信息少之又少,难以适应行业环境。

四、与行业结合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营销人才的最终流向终会是企业,故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就业率需要高职院校抓住培养方式,针对性地培养而非盲目培养。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素质人才对于行业来说就是一个有收益的投资,高职院校只有在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上与行业相结合,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才能最终流向企业,也因此才能提升营销专业的就业率。

1.与行业结合确定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培养过程的引导方向。任何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最终培养目标,营销人才培养也一样。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行各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院校有义务确定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制定培养方案,最终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营销人才。由于营销人才的最终流向会是企业,针对此,高职院校不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考虑与行业相结合,以此来使得专业与企业形成需求对接。如与某行业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共建专业。根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理支持,并且提供学生实习平台和教学讲坛。

就房地产行业为例,我们可看到,当前社会下,房地产行业营销专门人才是十分稀缺的,特别是中高级营销人才,由于该行业的发展热浪,使得其对于营销专门人才的招聘要求有了更高的提升。针对此,学校就可以按照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如对人才知识、素质以及营销能力等方面,以及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房地产领域的选修课程,如财务管理学、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广告等等。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通过与房地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该行业对于营销人才的实践水平要求,以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多渠道拓展营销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可通过组建市场营销专业社团的方式来作为营销专业的第二课堂,该课堂中,不必拘泥于课堂里的按部就班上课方式,而是轻松愉悦的学习关于营销方面的知识。第二课堂的最大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作用。选择专业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与其他兴趣社团一样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依托该专业社团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营销课程知识更为专业化、兴趣化以及职业化。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来作为拓展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平台渠道。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如“大学生创业挑战杯”、“大学生创业之星模拟比赛”等新颖的创业计划大赛,比赛中,可允许学生组成团队,并且限定团队人数,也可一人作为一个团队,通过这种有挑战性的带创新精神的比赛,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知识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为以后学生就业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3.加大教育力度,改进营销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还要看高职院校教育的力度。可通过建立一支优秀的营销专业教师队伍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提升营销课程的教学效率。首先,营销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针对此,高职院校可与行业合作,鼓励教师到行业进修,深入企业第一线。以及派教师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交流会或者研讨班等,聘请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公司总经理、营销主管等来做教师讲坛会或为学生授课。并且积极吸收企业的营销知识和技能,用现代企业的实例来作为教材补充内容,以此来指导学生在营销上的技能学习。也可采用各种适合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只有与行业结合下的教学方法,才是适用于现代营销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才能从根本上去提升教学效率和提升营销专业就业率,培养出更多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五、结语

面向行业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如今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教育模式。面对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与规模的扩大,许多备受关注的热门行业在人才需求上空缺位置越来越大。为保证行业的稳定发展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就业率,高职院校与行业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可取之道,共赢互利的局面也将随着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廖远兵.营销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与行业适用性[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37-42.

[2]古广胜.对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31-33.

[3]唐纯.基于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7):3-4.

第11篇

关键词:CDIO;汽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4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8500多万辆,工信部预计2020年保有量将超过15000万辆。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业占有很大的比重。预计汽车后市场也将更为迅速的发展,相应的汽车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如何培养数量足、质量好、对口性强的汽车专业人才是我省高校应主动承担的任务,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虽然建设时间不久,但已成为省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借鉴了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的成功教学经验,配合区域经济发展加大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反思

近年来,以项目教学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渐渐取代传统的学术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确实得到了改善,学生针对案例有了较为明显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但是项目、案例仅能完成对学生“做事”行为的激发,而对能“做成事”没有直接的影响。工业经济时代是以流水线作业为典型生产方式的模式,只要求劳动者按照既定任务进行标准化的“规范”操作,达到做事的目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正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项目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劳动技术人员不再局限于做事的能力,更注重主动完成项目和“做成事”的能力。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不完善,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二、CDIO的教学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的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准绳。

三、建立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前的不足。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试行CDIO人才培养模式前,处在传统培养与项目教学培养的过渡阶段,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了项目教学的不足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①课程内容落后于行业技术发展,虽然采用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但由于汽车生产制造和销售与维修行业的技术变化日新月异,部分课程内容显得相对陈旧落后,无法与行业技术完全符合。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专职教师多数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维修关键技术的运用能力相对较弱,社会服务能力不足。③实习实训条件需要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这些不足集中体现在课程与工程式培养之间的矛盾和教师能力提高与行业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

2.建立“工学交替、课岗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不可能跟随日新月异的技术而变化,教育的本质应具有基础性与前瞻性,前者是传统教育的根基,后者偶尔出现在传统教育的概论之中,既然培养完全符合行业技术要求的人才比较难,那么人才的培养在完善人才基础能力的同时,可拓展性能力的培养就是应对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以汽车检测工、汽车维修工、汽车估损师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专业工程引入培养过程,以构思完善学生的基础能力;以设计开拓学生的可拓展能力;以实现来考量学生的技能水平;以运行作为评价的参考。课程与岗位相融合,学生在工学交替、轮岗学习的过程中累积与发掘个人能力,避免了追求新技术的盲目性和适应单一岗位的机械性。

3.探索“携手中职、承接本科”的人才衔接方案。职业人才的培养不是学术人才培养的后补,而是与学术人才并行的培养过程,二者既有独立性,又有互通性,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承担着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且还应具有对中等技能人才深造的职能和具备为应用型、研究型技能人才提供发展潜力的能力。通过学历教育上实行“3+2”的中高职衔接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办学的方法做到承上启下的人才衔接培养,进一步完善了高职的系统化教育,有利于技能人才的系统教育和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扩展。

4.完善“案例先导,工程实践”的系统化课程。案例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方面却有着实例化抽象概念的重要作用,专业人才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就可以通过案例来学习。不相关的案例之间没有连续性,而相关的案例之间又存在重复的技能知识要点,这虽然有利于技能的熟练掌握,但重复性操作会耗损新知识的吸引力,所以核心专业技能的培养应以较大的工程实践为基础,综合CDIO过程不仅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了相应课程,而且过程中也提升了教师的执教能力。

5.实施“三方评价、量化考核”的评价体系。理论考核与教师评价:理论考核采取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笔试的形式配合过程考核在学习领域中进行,重在考查学生在“构思”和“设计”中的职业能力;过程考核与学生评价: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由学生小组完成的任务由学生进行组间互评和组内自评,重点考查学生在“实现”和“运行”中的技能把握;实践考核由第三方评价:由企业工程实践驱动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上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实践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在整体工程实践中的表现。

无论什么专业做哪种形式的改革,目的都是更好地培养人才。“产、学一体,研以致用”不仅是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教育理念也应如此,只有整体把握、有机结合才能做好CDIO的本土化,才能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兵,张海泉,CDIO在高职制造类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2]赵计平,三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案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旅游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20

Study on Vocational College Tourism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SHI Haiyun, SHENG Xia

(Hubei Ec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200)

Abstract In the booming tourism industry today, the demand for tourism professionals is very strong. Vocational Schools now have set up tourism professionals, hope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ransport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 class talents for social tourism. But the current tour to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there are many loopholes, such as the training aim is not clear, the lack of a sound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system is not perfect, etc. These problems hav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lented tourism business, exacerbated the conflict tourism professionals and employers. Starting from the issue for this article, we made a number of piece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proposal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ourism professional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mode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渐崭露头角,并渐渐以“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与石油业和汽车业并称为世界第三大产业。①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日,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虽然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凸显出来的问题却比比皆是。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要靠旅游人才来推动,人才是当今旅游业的第一竞争力。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和创建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符合市场要求、具有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人才队伍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重中之重。

1 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常见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事业的战略总则和前进方向,是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和开展课程教学的前提依据。目标是具有前瞻性、高级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特点,而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具有以上特点之外,还必须具备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的职业性、技术型以及今后毕业生求职的基层性特征。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具有覆盖面广、行业分支广、参与人数庞大的特点,因此旅游类专业又划分为旅游住宿业管理、会展经营与管理、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休闲与俱乐部管理、国际旅游等多个分支。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来看,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专业优势凸显不出来。很多高职院校将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笼统地划分为酒店管理、导游、景区管理三个主要内容,在教育课程设置上内容宽泛、面面俱到,课程内容的深入性和具体性不强。

1.2 缺乏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人才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确保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关键内容。②首先,“缩本科套中职”问题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使得整个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只是本科人才培养的“缩水版”,并没有按照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院校专业设置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等因素来设计科学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学校煞费苦心地编制教学计划,但是企业和学生并不买账。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大多是立足于工商管理基础之上开设的辅学科,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宏观管理人才,并没有根据动态发展的旅游行业中的酒店管理、旅游社管理、景区管理等多样性人才需求来制定,导致很多学生抱怨在学校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由于学校的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针对性课程少,学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最后导致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适应力,许多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大多存在低就业率的现象。再加上各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的旅游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无法为建设特色性、创新性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提供必要的基础。从导游的语言能力来看,掌握小语种的旅游人才偏少,尤其是韩语、德语、西班牙语以及意大利语等具有强大潜力的旅客市场的旅游人才欠缺。

1.3 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体系不健全

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课程教育内部,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的旅游专业综合素质与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不相符,学生高分低能现象频频出现,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③当前旅游专业教育方法陈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一言堂”课堂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使得学生与外界社会联系松散,呈现典型的封闭式教育缺陷。二是书本教材内容过时,知识更新速度缓慢,远远落后于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课本知识的实践指导作用性弱。三是考评方式单一,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四是以照本宣科为主,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运用较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五是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内容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相脱节、教材内容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

2 新形势下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2.1 找准定位,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与本科院校不同的层次特殊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首先要结合自身层次优势和特点,注重专业系统知识的教育积累,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更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④其次,准确定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岗位设置,以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为导向,设置符合旅游岗位就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根据岗位特点,将人才培养设定为酒店高级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等。最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具有岗位能力提升的延续性。对于初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初次就业岗位绝大部分在基层前线,但是如果学生掌握优秀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在岗位上将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完美发挥,那么就有可能实现岗位提升。

2.2 完善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高等院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为核心导向,改变自身落后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革新应用型、复合型旅游教育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多开设旅游实践类课程,加强旅游书本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互利沟通,适当增加旅游实习实践,在日常学习中引入旅游人才资格评估和认定的课程。二是理论学习、项目学习、工作任务学习有机结合。高职院校应该突破传统的学期界限,将理论知识、项目、工作任务进行有机结合,每个学期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旅游专业能力培养任务,并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进行培训。比如根据旅游专业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岗位能力需求以及综合素质要求,将原本的3学年6学期改为动态变化的8学期,在最后两个学期的能力和考核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形成合作,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2.3 运用工学结合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相适应。改革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旅游专业课程进行划分,比如旅行社管理专业,可将课程内容分成旅行社基础知识、旅游线路设计、旅行产品销售、旅游采购等模块,其中旅行社基础知识,可以学校教师课堂讲解的方式进行传授,而旅游线路设计,可与实际旅行企业结合,聘请专业的业务经理进行讲演。而旅行社采购与销售业务,可与社会上诸多品牌旅行社形成合作,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实际工作氛围。二是丰富并完善课程体系。针对课程内容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相脱节、教材内容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出岗位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能力拓展、专业能力提升等教学内容,并根据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灵活更新能力培养战略,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3 结束语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破问题的瓶颈,就必须遵循高职旅游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规律,以政府为引导,以高职高校为平台,完善我国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本文从问题出发,紧扣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目标,从定位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改革传统的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创新实践能力、岗位技能以及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释

① 齐欣.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5):29-30.

② 刘俊宏,仲蓬,熊敏.基于就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3(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