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时间:2023-08-03 17:27: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由此创设出很多创新型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等众多新型教学方法备受关注。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为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启迪学生教学内容,通过在情境中模仿及运用知识,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内容。以下针对创设情境于初中地理教学过程的具体分析。

一、运用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提问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问题”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包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重点对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不断锻炼学生大脑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掌握知识。

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关于不同地区日出时间的确定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位置越偏向东边,日出时间越早,为了解决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误解,教师可以引出另一个问题。比如关于我国最先迎接新世纪第一道曙光的地方是哪里?学生都一一回答是:“石塘镇。”接着教师又问,石塘镇是我国的最东端吗?学生恍然大悟,这样就很轻松地解决了学生的误解,使得学生又掌握了新的知识。教师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学生触不可及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形象化、具体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上优美的音乐、图像动感的效果,使得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关于地理知识台湾省的内容讲述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为背景音乐,播放一些关于台湾悠久历史的景观建筑,从而引入主体内容。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想回家》这首片尾曲来表达台湾人民强烈回归祖国的愿望。通过以上表述,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使命感、责任感、民族荣誉感等。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进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第2篇

一、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体验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创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和语言描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1.通过生活化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地理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地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生活俗语,引导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理分界线中的重要意义,以增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情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樱花之国――日本时,地理教师可以下载日本樱花盛开的图片、富士山周围环境的图片,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了解日本适宜栽种樱花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加深学生对日本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讲授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时,地理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节目,欣赏自然风光的壮观雄伟、辽阔瑰丽,了解和认识不同的人文景观、地理地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表演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天气和天气预报时,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的角色,叙述当天的天气状况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在表演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适当地予以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响天气的因素,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

4.通过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在当前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注重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等一系列崭新的前沿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追捧,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但笔者认为,从以上这些观点中均可以看出,其本质都在于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动思维,强调学生主体思维的积极性与多动性。而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是具体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情境的创设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对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所裨益。

一、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1.众所周知,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没有问题也就无所谓解决问题。所以,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意义就在于能够发现问题,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源头和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创设问题本身,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这些因素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是相一致的。另外,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问题展示,通过这些问题的展示与发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利于课堂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课堂重点与难点的有效突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了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我们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评价便显得非常重要,它对于问题情境的阐述与解释是突破课堂问题的具体途径与必要措施。面对我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我们教师要主动分析其组成因素有哪些,分析与之相关联的内在知识、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得出怎样的探究结果,要采取怎样的解决办法,与之相连的延伸知识与层面会涉及什么等。有了这个行之有效的课堂情境评价,学生不但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效突破教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有可能给整个地理知识脉络进行一个全方位地梳理与整合,把握地理知识的内在规律与脉络,有助于学生地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我们明白,使用同一个版本教材的不同地区面对着的是不同素质、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个体,那么,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就一定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眼光视野、当地的生存环境与自然条件,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有的放矢,设之有效,本来我们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在创设的过程中不能够联系学生实际,那么创设的本身就成了一个花架子,得不到实际意义,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进程,影响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认知。

2.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讲究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性。前面我们论述了高中地理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论述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联系学生实际,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更要强调,要想使得我们的问题情境教学设置这一教学形式得到实效,我们就必须在问题情境的设置形式多样性方面动动脑筋,力求其在内容多元性方面得到多样性的情境方式,这样才不至于让长期的问题情境设置方式冲淡学生的兴趣,以保持他们对于地理课堂长期有效的兴趣机制。内容多元性方面是指我们要跳出地理教学所设置的种种窠臼,要联系当前的地理现状,多多参考时政新闻、国家国际大事与形势,这样才可以使得问题情境内容多元,极具时代感与实用性,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进步,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全发展。

三、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面对新的知识问题,很多学生会囿于已有知识的影响与桎梏,在理解和领会的过程中提出错误的想法和见解,我们则可以有效利用这种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新旧教材都提到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地区间冷热不均和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地区问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从而形成风。对此,许多学生认为,地球上受热多的地区近地面是低压,受热少的地区是高压。学生还举出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的例子。然后,问学生:纬度30度和60度地去相比谁热谁冷?其近地面谁是高压带谁是低压带?学生顿时惊悟,这时再从热力成因和动力成因提示,让学生去探究。

2.利用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第4篇

【摘 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突破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地理智能,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本文从端正学习态度,构建和谐关系、创设有效情境,讲究教学方法、开展多彩活动,提高学生能力三个方面说明了培养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理;兴趣;培养

地理是一个富有许多激发与调动学生兴趣因素的学科。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必然会力求去认识它,甚至是占有它,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突破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地理智能,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呢?

一、端正学习态度,构建和谐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构建和谐关系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为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给每届学生上好第一堂地理课,甚至在每章、每单元的导言中,都要讲讲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例如告诉学生:学好地理,能够使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世界各地的风土民情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能够为今后我们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地理学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我们环境保护、国土规划、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及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南,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作为物理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还要用良好的品德修养去影响学生,对学生要倾注心血和情感,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使学生从心理上纯真地趋向教师,也就是说,师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关系,这是有效进行地理教育活动的首要条件。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增强教师言传身教的可接受性,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情境,讲究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情境,讲究教学方法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新奇感,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教师还要经常及时地告戒学生:记忆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记忆的方法很多,只要你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动脑筋,有意识加强联想训练,善于总结归纳,就能找出许多记忆的窍门,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这样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优化地理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因为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不但可以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能够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增加学生感知地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更生动、更形象的认识,形成更深刻、更持久的记忆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教师要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导语,采用新奇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要紧扣学生心弦,因为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它起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诱导作用,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三、开展多彩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开展多彩活动,提高学生能力是学好地理的补充。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应结合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内外活动。通过地理教学实践证明,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魅力,能够把他们牢牢地吸引在教室这块充满情趣的蓝天里,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赛激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地理竞赛必须慎重、适量,要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赛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当,竞赛后要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防止学生产生自卑感和优越感。在地理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而且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应结合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常见的有地理观测、地理野外考察、地理调查、地理教具制作与小发明以及地理游戏等。地理游戏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地理拼图、地图旅行、地理知识和技能竞赛、猜地理谜语等(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尤其是猜地理谜语活动,它是学生学习和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较好的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通过猜地理谜语,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还可增长知识、培养情操,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巩固。实践证明,只有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方式,才能符合学生对事物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中学生养成地理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想方设法从上述三方面狠下工夫。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结合一些与教学知识有关的、形象的、生动的具体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合理情境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地理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特征的学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遍布地理知识,这也就代表着,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联系日常生活,创设合理情境,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买羊毛衫时,经常会看到标有“100%澳毛”字样的羊毛衫,其代表着这百分百从澳洲进口的羊毛,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可以联想到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出口量最大、绵羊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被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这一知识点[1]。其实,某些时候并不需要煞费苦心地去创设教学情境,仅需要稍稍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发现很多地理问题。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具。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着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抽象问题难以理解的问题。此外,多媒体技术这一有效教学工具,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这是因为,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形象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只需动用感官,就可以良好的学习、理解理论知识,无需枯燥、乏味地进行听课、记笔记。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情境。例如,在对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以往教师只能先作版画予以描述,再配合图片、模型进行讲课。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地理素材,不管是简化、精确的教学视频,还是可见的形式,都能弥补以往所缺乏的直观性、立体性,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一个立体的球体在进行公转,就可以在学生的眼前真正的展示黄赤交角,从而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理解、认识与记忆,最终可以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有效情境

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对生活有了真实的接触与一定的经验,能够观察到很多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可以切身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均与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把自身已有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当作基础,去发现、找出自己以及周边的地理知识与地理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2]。例如,在“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课中,教师应将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如服饰、动植物、美食等,并将其作为研究主题进行探讨,因为这个课题本身便具备开放性特征,气候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均可以成为研究主题。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查找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透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活现象,去推敲、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像“为什么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西北地区的人为什么裹着头巾生活?”、“西南地区的人为什么能吃很多辣椒?”等。若是没有这一地理活动课,对这些现象学生有可能是一眼略过,不会认真思考,但通过这一地理活动课,学生便会关注这些现象、探索其背后的原因,产生了求知欲与好奇心,便会有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就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先进多媒体技术、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马俊臣.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91.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098-0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上述目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是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情境教学法普遍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如果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创造能力,对地理教学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地理课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态度。例如,在讲“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的时候,出示苹果、哈密瓜、香蕉、桃子四种水果,问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都很感兴趣争先恐后的抢着发表意见,顺势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自己喜欢吃的这些水果主要产在我国哪里呢?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水果产在不同的地方这种现象呢?那么通过今天“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这几种水果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学生也大体清楚这几种水果的产地,可是平时从未想到它们的分布与地理课堂教学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渗透了地理知识的生活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经常联系身边生活实际,更要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事热点,将地理的“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时就可以联系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分析其成因,产生的危害,防治的措施。又如学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时,就可以联系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

二、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通过对已知知识经验的再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例如:在学生的生活常识中,一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近,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可为什么我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很低反而是冬季?又如:青藏高原海拔高,有“世界屋脊”的称号。海拔高,距离太阳近,获得太阳辐射就多,气温应该高,为什么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呢等等。针对类似认知矛盾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认知矛盾,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在达到新的认知水平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情感、行为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色彩鲜艳的启发性等突出特点。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展现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另外,投影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简言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容易。例如,地理学科中蕴藏有丰富的地理景观和地理故事。地理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百度、Google)搜索出相应的图片,将搜集到的一张图片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也可以利用较多的图片通过 PPT、Movie Maker等做成小电影,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风景,欣赏大自然与世界的美妙。地理故事也很多,一方面可以通过搜集得到的故事,如扑克牌中的地理、奇特的地理现象、地理趣闻;还可以地理教师凭自身的经验创造故事或者在故事揉入地理知识。如,学习“上升补偿流”的概念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演示表层海水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离岸流,进而导致沿岸表层海水不断减少,而底层海水不断上升补偿的过程,这样的演示形象生动,学生对上升补偿流概念的理解就会比较容易,印象也会非常深刻。又如在学习火山的形成,海啸、台风的灾害等内容时,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刺激学生的知觉,使学生想学爱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说,多媒体的使用为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增加一个新的手段。

四、利用测量与调查创设情境

第7篇

摘 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初中地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相结合,但很多初中地理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更愿意从创设情境入手帮助初中生获得相关的知识。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哪些方式来进行情境的创设,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呢?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设;行为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来看,初中地理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地球运动、气候差异以及人口与文化等内容,可以说涉及的内容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全面性。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知识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正确掌握。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来看,大部分初中生受年龄和心智的影响,对抽象知识或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学习兴趣较低。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行动研究了解到现阶段,很多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理解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学习障碍。例如,一些学生对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原理理解不透彻;一些学生对世界大洲与大洋的分布记忆不深;对亚洲气候的理解无法与生活相结合;对于地球的经纬线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很多长期无法解决的学习困难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将这些行动研究结果汇总我们得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欠佳;二是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欠佳;三是初中地理课的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对教学情境创设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本文认为采取教学情境创设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索

要想通过创设情境来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现状,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

1.运用现代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说到情境创设,最离不开的就是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通过视频、动图的播放使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相关知识的原理。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动图播放、文字描述以及音乐渲染等形式相结合来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人教版地球的运动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在我们的行动调查中发现,虽然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是转动的,但对于公转和自转还是不能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动图播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工作原理。在这个动图中,教师还可以将中国的地理位置进行标记,使学生感受到地球的自转才使我们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区别,而地球的公转时间为一年,能和四季联系起来。

2.运用模拟道具,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还可以采取最传统的方式,运用模拟道具进行情境的创设。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来看,大部分知识都是围绕地球而进行的,而地球最简单的模拟工具就是地球仪,通过观察地球仪,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还能看到这些大洲、大洋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地球仪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甚至可以给每一组的学生发放一个地球仪,引导小组在特定的情境下就某一问题进行共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老师下个月去旅游,想去一个南半球的国家,东经170度左右的岛国,你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吗?”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答案,达到掌握地球仪相关知识的目的。

3.运用学生表演,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情境的最大教学优势就在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度。面对初中生对地理知识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来。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世界三大宗教”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学生总是不能对这三大宗教的区别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代表一种宗教,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与表演。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收获了快乐。

本文在对初中生地理学习现状进行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取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思路能够为广大地理教师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广大同仁能够给予批评和指正,共同促进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创设情境首先要设置问题。要设置问题就得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质疑的精神。一旦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更加有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课堂中的重难点。创设情境不仅突出课堂重难点,还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梳理,方便学生把握整本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现问题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动力。创设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动力,有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在讲解新的内容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谚语呢?”新课开始,对于这句谚语的提出,学生的大脑思维受到了刺激,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想: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阴晴随时变呢?难道说一天当中还会早上阳光明媚,下午就下起大雨吗?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心中所想的问题,等学生发言过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习完这一节内容,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天气为什么是多变的,上面的谚语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证明,在新课伊始巧设问题,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创设实例情境,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地理。如地震、气候、风土人情,都与地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完《地图》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勘察校园操场,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画出校园操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如何绘制地图。

3.创设实验情境,提高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很多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加入一些小实验,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化》中的“板块运动”时,对教材阅读材料中的“读一读,讲一讲”,学生感到很茫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境,做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实验,不用太准确,只需形象地表现出板块的运动即可。教师拿两块木板表示不同的板块,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木板在不断地移动,最终两块本来分离的木板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面前形象地表示出板块的运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大陆是如何形成的,然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突出层次,做好问题的过渡。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积累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会,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情感。

参考文献

[1]陆惠.以境入情 境中求知――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成功(教育版),2013(1):78.

[2]顾善勇.巧设情境 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7):61-62.

[3]施宾健.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12):71.

第9篇

[关键词] 情景设计;主要原则;法制渗透

一、初中地理教学情境设计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相关地理法制方面的知识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正确规律,而无法用己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长期以往,使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停的后退。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在对学生情境学习指导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入,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学徒制的模仿中,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的表象,而没有认知到知识的本质。所以要普及学生地理方面的法制知识,情境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同时地理方面的法制知识过于枯燥无味,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教学的捷径。

(l)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特定的地理知识点。地理情境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

(2)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地理思维的发展特点。地理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的地理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情境创设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即所创情境的内容、结构与表述要科学。情境材料或活动应富有探究性,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内容与问题信息量上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利于学生积极、广泛地思考。

(4)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贴近学生实际。地理情境的创设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脱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不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且在解释地理情境的相关知识上花时过多。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自然环境一直呈恶化趋势。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匮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科有很大关系,在地理课程中还涉及许多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如《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保护世界自然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内罗毕宣言》、《南极条约》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也有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内容。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主要原则

1.主动性和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地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环境责任感,主动维护环境法律的尊严、养成环保习惯,不能嘴上一套,行动上是另一套。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老师要努力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渗透点。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交给学生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整个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

2.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环境保护法制教育必须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在课中进行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要从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教育。因为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都含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通过对我国人口状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出现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四、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途径

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没有固定时间,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在课堂中努力寻找环境保护知识的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作为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应熟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教师要在学法、知法上作学生的表率,更要在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表现出其应有的守法、用法、护法自觉性。同时,教师要钻研教材,努力寻求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法制教育的结合点,结合课堂活动本身进行教育,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经常阅读报刊杂志,收看与地理有关的新闻节目以便增加对法制教育的了解,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适度地进行渗透。

2、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地理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适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一课中,阅读材料“泥沙掩盖了古文明”叙述了古巴比伦文明的辉煌成就和没落的原因,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寻找古巴比伦文明没落的原因,一边引导学生回忆家乡、国家有没有此类环境恶化现象(长江挟沙量逐年增大、黄河成为地上河……),进一步思考危害和解决办法: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种植收获的是短期效益,造成的是长期甚至永远无法弥补的危害、国家应当立法制止人们的短视行为、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在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要注意结合实际。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但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激增、工业与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明显地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地理学科的渗透教学中,从地理课的特点出发,自觉地进行延伸,使学生既较好地学到地理知识,又能了解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既要联系国家建设的实际和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环保事件;又要联系世界各国(或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等。这样进行联系之后,就可以增强地理教学的现实性,有利于生动地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如在学到高一大气环境保护时,就要采用导向式方法渗透《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和《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等国际公约,让学生各抒己见,从理论事实中受到教育。

总之,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制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及提高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10篇

一、地理教学过程与方法

地理教学过程广义上来看,是指在遵循地理教学,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并形成一定地理科学思想观念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地理科学方法的培养,例如地理观察、区域综合分析、地理实验等方法。在现代地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生成性地理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

地理生成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对地理知识内容积极的认识和建构的动态教学过程。在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处于多元变化中,教师需要敏锐的发现从学生的思考活动中显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并把预设中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和信息在教学中不断的动态生成,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依据学生特点设计探究活动。探究是地理情境化教学的精神。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地理情境活动中要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参加地理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资料分析、研究和讨论,获得地理结论,获取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环境,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提升地理素养。

二、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内容展开的,引导学生关心身边发生的地理事件,比如人口、环境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增强未来公民的责任感。地理素养有利于公民良好的思维品格的养成,有利于公民环境观的形成,更有利于公民国家意识、全球意识的养成。

所以在进行课堂地理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情感的教育,努力营造探究情境,让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的求实、创新的地理科学精神和务实、实践的地理科学态度。

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和地理能力方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形成的概括和升华的价值观念。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能够使人们正确认识地理科学的价值,提升现代公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最好诠释。

作者:佟雨孟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第11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情感教学 智趣 人文

如何在农村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发挥地理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上好地理课呢?一方面,需要教师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大社会融入小课堂,把课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并运用耳熟能详的知识去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现象,以此来激活学生对地理课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地理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情感渗透,做温暖学生的爱心使者

地理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老师应是温暖学生的爱心使者。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过去,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容器”或者“倾诉的对象”,没有把学生看作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个体,师生之间缺少平等的对话、沟通与交流,使师生之间有一种可怕的距离感。地理教师的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充满爱心地去认知教育对象,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成为温暖学生的爱心使者。教师用自己的高尚情操陶冶学生,就要以实际行动熏陶学生,就要发挥自己的“榜样”功能,以“情”生“情”,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才能对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创设优良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情感

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形成良好意识从而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良好策略。如图像类情境、实验类情境、语音类情境、游戏类情境、角色类情境,这些教学情境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组合使用,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好动是青少年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这一特点,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例如可以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在较为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还可采用野外实地考查地理现状,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或解答有关的现象。不同的课堂形式,生动的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

2.遵循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创设扑朔迷离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出于对某一问题的好奇,总想知道其所以然。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如果课堂教师再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那么学生的求知欲会被更好地激发出来,只是有了这个作前提,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如顺水推舟了。

3.遵循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成功”的情境。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是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情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也会泄气自卑。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其获得胜利的成功感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在课堂上,我经常用到分组比赛、知识抢答和“我点你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动、好胜心理,并且把学习目标分层次化,让每位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样学习就变得轻松自然,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三、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1.言传身教是自古传道受业最基本的方法。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尤为重要。风趣幽默的语言,能使双方心情愉悦,从而使学生在较为活跃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精妙的板书,能让学生更快的理解知识点,让学生心悦诚服,增强学习动机。

2.渊博的知识、合适的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良好前提。名师李再湘先生说过“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因此,深钻教材,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每节课所教的知识在整个地理教材中的地位和意义,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联系与变化,明确插图、挂图的作用及运用插图、挂图的教学时机,恰当处理好教学讲练关系,做到教学内容兴趣化,习题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标准化,结构系统化。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能把天文地理、人文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历史典故等融于课堂,学生无不喜欢,有了这个前提,地理教学就有了希望。

3.关注学生、面向整体。教师能不能面对全体学生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体现了教师的修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地理不像英语、数学受到基础的困扰,学生只要对地理有了信心和热情,就一定可以学好,作为教师要把本职工作当作服务行业的工作来做,就没有理由不面对全体学生,面对全体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地理的热情。

4.现代技术,媒体刺激,激发学习情感。现代教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制成交互性、实用性很强的课件,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手段,活跃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达到培养一定地理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采用多媒体可以显示多样的地理景观,有效地解决学生无法感知地理现象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创设多样的具有真实性的地理教学情境,极大地刺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情感。

5.地理学是一门与实际紧密相联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其中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创造广阔的空间。地理教师可以联系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地理时事,来进行爱国主义、国际合作与全球观念的教育;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联系地理科学的新成果、新问题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事实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广泛地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实现以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核心是“情感”。以“情”生“情”,坚持“教有方,练有序”,关注人文,讲究智趣,提高学生自身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挑战,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面对新一轮课改的要求,针对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终身学习,博采众长,不断地完善自己、突破自我,做学生情感发展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

[2]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2002.

[3]刘兰.地理教学中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及融合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第12篇

【关键词】创新素质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地理科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学方法科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说明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科学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以下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构建策略。

1 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

1.1 构建师生情感共鸣的和谐性的教学情境。如果在课堂上充满“和谐的情感、心灵的沟通”,那么学生也就能够感受有趣的课堂,能够感受教师的关爱,学生也就会产生尊师情感和爱学的热情。如果能达到这一点,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日照图、气候、洋流”思维难度大抽象的内容教学时,地理教师需要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同学、老师不同的意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宽容对待学生的幼稚和错误,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提倡使用鼓励和激励学生的语句,禁用有损学生人格的语言。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用理解的微笑、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应该用嘉奖的眼神、真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

1.2 构建学生质疑析疑的问题性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应该紧紧围绕地理问题的解决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质疑、问题的讨论、问题的探究中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例如,“土壤”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可围绕土壤的组成一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组成成分,引导学生生动地质疑和析疑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成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是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在这种递进形式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和析疑过程中,在这种围绕问题的解决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对气候知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也就能够得到培养和训练,创新意识也得到提高。

1.3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抓住认知兴趣这个时机,向学生提问学习地理科学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地理科学知识的魅力,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

2 挖掘教材,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关于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的解释,或者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加强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思维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发明的动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的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材中,可作为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很多。

2.2 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坚信自己的探究能力,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探究,产生尽可能多、新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如何解决世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等,通过这类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十分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3 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且是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摒弃被动接受式学习,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性训练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乐于探究,在探究和质疑、讨论、交流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独立中思考,在探索中创新。在地理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空,才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思考,教学也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展示案例,明确农业区位选择的目的;第二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掌握农业区位方法;第三步,剖析案例,明确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第四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充分理解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五步,结合典型试题,让学生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从中熟悉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与自己争论,构建学生自主参与的体验性教学情境,学生就容易养成科学的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3.2 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互动学习、讨论创新。由于每个学生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差异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小组的讨论、倾听在交流中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己分析、判断、处理相关地理信息,主动探索地理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发现或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想象和思维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广大的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着眼未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情境,采用新观点、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新《中学地理参考》